TWI450457B - 同軸線纜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同軸線纜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0457B
TWI450457B TW097132331A TW97132331A TWI450457B TW I450457 B TWI450457 B TW I450457B TW 097132331 A TW097132331 A TW 097132331A TW 97132331 A TW97132331 A TW 97132331A TW I450457 B TWI450457 B TW I4504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outer body
side end
cabl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2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9734A (en
Inventor
Andrew Burris Donald
Bernard Lutz William
Original Assignee
Corning Gilber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ning Gilbert Inc filed Critical Corning Gilbert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929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9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0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04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8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by assembling plural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同軸線纜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本發明一般係關於同軸線纜連接器以及特別地關於同軸線纜連接器,其具有凹縮構造於同軸線纜連接點相對端部處,以及附加上轉接器。
同軸線纜連接器,例如軸向地-可施壓RCA,BNC,以及F連接器使用來附接同軸線纜至另一物體,例如設備或接頭,其具有終端使用來啣接同軸線纜連接器。在同軸線纜端部被修剪後,使用數種之一已知的線纜配製技術,同軸線纜之修剪端部被***至連接器之後側端部。而後,同軸線纜連接器使用數種之一已知的安裝器具被軸向地緊壓,以及同軸線纜連接器以及同軸線纜變為永久性地彼此附接。
不利地,許多已知的連接器需要同軸線纜隱蔽進入連接器,其係指同軸線纜連接器中小的開孔必需***同軸線纜之中央導體,其受到同軸線纜之介電質元件或護套而阻隔使用者視線。介電質元件或護套阻隔使用者看到小的開孔主要地由於小的開孔在同軸線纜連接器中凹下太深。該已知的同軸線纜連接器通常在***同軸線纜至同軸線纜連接器過程中難以確保同軸線纜之介電質元件,或發泡心蕊適當地位於同軸線纜連接器之中央內。
許多已知的連接器採用分離或卸除元件,其在安裝過程中必需加以操作,以及因而受到損失或破壞。例如,已知的RCA連接器提供鬆弛的接觸,其係指當運送時並非與連接 器外體整體接觸以及容易地遺失或誤置。除此,該同軸線纜連接器為較麻煩的以及昂貴的,由於需要額外操作以安裝分離元件。
因而,需要同軸線纜連接器避免這些問題以及提供連接器容易地安裝以及允許使用者看到***同軸線纜。
本發明揭示出同軸線纜連接器以附接至同軸線纜,同軸線纜具有中央導體,圍繞著中央導體之介電質層,以及圍繞著介電質層之外側導體,同軸線纜連接器包含外體,其具有前側端部,後側端部,縱向開孔延伸於前側端部以及後側端部之間以及沿著縱向軸,固定地安裝於外體內之柱狀物;以及接觸組件可移動地安裝至柱狀物以及能夠相對於外體縱向地移動,接觸組件更進一步包含導引,其具有開孔在其中以承受同軸線纜之中央導體,接觸組件與導引具有固定的關係以及具有前側端部,後側端部,以及開孔延伸於前側端部以及後側端部之間經由外體前側端部以承受導電接觸,以及絕緣體位於至少部份接觸組件四週,其中接觸組件能夠沿著縱向軸朝向同軸線纜連接器前側端部移動以回應同軸線纜***至同軸線纜連接器之後側端部,其中接觸組件之前側端部位於相鄰於外體之前側端部於當同軸線纜完全地被***至同軸線纜連接器之後側端部時。
在其他實施例中,同軸線纜之介電質層促使接觸組件相對於外體移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柱狀物具有周圍溝槽於柱狀物之內 側表面中以及導引具有至少一個突出物配置成啣接周圍溝槽於第一位置中。
在其他實施例中,同軸線纜連接器包含對應環,其具有界定出縱向開孔之內側表面,對應環可移動於至少部份外體上以啣接至少部份同軸線纜之外側護套。
在其他實施例中,絕緣體能夠限制接觸組件相對於外體之縱向移動。
在另一項目中,附接至同軸線纜之同軸線纜連接器被揭示出,同軸線纜具有中央導體,圍繞著中央導體之介電質層,以及圍繞著介電質層之外側導體,同軸線纜連接器包含外體,其具有前側端部,後側端部,縱向開孔延伸於前側端部以及後側端部之間並沿著縱向軸,柱狀物固定地安裝於外體內以及具有周圍溝槽於其內側表面中,以及接觸組件可移動地安裝至柱狀物以及能夠相對於外體縱向地移動,接觸組件包含導引具有開孔在其中以承受同軸線纜之中央導體以及至少一個突出物配置成啣接周圍溝槽於第一位置處,以及接觸組件與導引具有固定的關係以及具有前側端部,後側端部,以及開孔延伸於前側端部以及後側端部之間以承受導電接觸,其中接觸組件能夠沿著縱向軸朝向同軸線纜連接器之前側端部移動以回應同軸線纜***至同軸線纜連接器之後側端部,其中接觸組件之前側端部位於相鄰於外體之前側端部於當同軸線纜完全地被***至同軸線纜連接器之後側端部時。
在另一項目中,同軸線纜連接器轉接器與耦合同軸線 纜端部至終端的同軸線纜連接器之組合被揭示出,組合包含外體,其具有前側端部,後側端部,縱向開孔延伸於前側端部以及後側端部之間並沿著縱向軸,柱狀物固定地安裝外體內以及具有周圍溝槽於其內側表面中,以及接觸組件可移動地安裝至柱狀物以及能夠相對於外體縱向地移動,接觸組件包含導引,其具有開孔在其中以承受同軸線纜之中央導體以及接觸組件與導引具有固定的關係,以及轉接器配置成位於同軸線纜連接器外體之前側端部上,轉接器包含主要外體,其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內部表面,其界定出開孔經由其中於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之間,開孔配置成通過同軸線纜連接器之前側端部,朝向前方表面配置成啣接部份同軸線纜連接器外體,以及朝向後方表面於第一端部處配置成啣接器具以緊壓同軸線纜連接器。
在另一項目中,組裝同軸線纜連接器之方法被揭示出,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提供具有外體之同軸線纜連接器,外體具有前側端部,後側端部,六方形部份,以及縱向開孔延伸於前側端部以及後側端部之間並沿著縱向軸,由外體之後側端部***柱狀物至外體,***接觸組件至柱狀物,使得接觸組件能夠相對於外體縱向地移動,***同軸線纜至同軸線纜連接器之接觸組件,放置轉接器於同軸連接器外體之前側上,以及軸向地相對彼此緊壓轉接器以及連接器,因而軸向地緊壓同軸線纜連接器以固定同軸線纜於同軸線纜連接器中。
本發明其他特性及優點將揭示於下列詳細說明中,業 界熟知此技術者將由說明書立即地瞭解部份或藉由實施說明書以及申請專利範圍及附圖內容而明瞭。
人們瞭解先前一般性說明以及下列詳細說明只作為本發明之範例,以及預期提供一個架構或概念以瞭解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本發明之原理及特徵。所包含附圖在於提供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以及在此加入以及構成說明書之一部份。
現在對本發明優先實施例作詳細說明,其範例顯示於附圖中。儘可能地,所有附圖中使用相同的參考數字表示相同的或類似的元件。
參考圖1-7,依據本發明軸向地-可壓縮連接器100實施例被顯示出,以及在該實施例中採用RCA連接器形式。圖1顯示出連接器100於連接器100以及同軸線纜300附接在一起之前。圖1顯示出連接器100在使用例如傳送,或運送過程之前,以及儲存過程中情況,在此稱為運送狀態(並無同軸線纜300)。連接器100通常為管狀的,以及具有前側端部101,後側端部102,以及中央縱向軸103。前側端部101配置成可去除地附接至具有凸出導體之終端(並未顯示出),以及如圖所示可包含轉接器301,其允許使用單一器具作為多個連接器軸向地緊壓連接器,如底下更詳細說明。後側端部102作為附接至同軸線纜300。連接器100亦具有對應環110,其通常具有管狀的形狀以及優先地由塑膠製造出。管狀外殼112安裝於對應環110外側上以及優先地由金屬製造 出。對應環110優先地藉由壓合安裝於外體114上,以及優先地亦由金屬製造出。通常管狀的柱狀物116安裝於外體114內以及亦優先地由金屬製造出。通常管狀形狀之導引118優先地為介電質,安裝於柱狀物116內。對應環110,外殼112,外體114,柱狀物116以及導引118共用相同的縱向軸103。在導引中小的開孔導引118靠近連接器100之後側端部102於縱向軸103處形成標的120,其靠近後側端部102。
連接器100亦包含接觸部份200,當運送時其為連接器100之整體部份。在運送狀態時接觸部份200並不延伸過連接器100之前側端部101。因而,連接器100之外體114保護接觸部份200避免運送過程中受到損壞。連接器100亦包含絕緣體外體401,其支撐接觸部份200之前側部份以及保持接觸部份200沿著連接器100之縱向軸103。絕緣體外體401通常為導電絕緣材料構成之管狀支撐。接觸部份200具有內部表面202,其界定出圓柱形孔徑204沿著接觸部份200之縱向軸103。圓柱形孔徑204包含較狹窄部份456最靠近接觸部份200之後側端部,以及較寬廣部份457靠近於接觸部份200之前側端部101。連接器100包含彈簧夾子,或夾子402安裝於孔徑204之較狹窄部份456內。夾子402更詳細地說明於本公司之美國專利編號7,153,159中,該專利之說明在此加入作為參考。
導引118,接觸部份200以及夾子402共同地構成接觸組件。接觸組件能夠整體相對於外體114縱向地移動。
標籤403選擇性地固定至外殼112之外側表面。
如業界所熟知線纜300具有中央導體431由介電質層432例如發泡心蕊圍繞著,及被外側導體433圍繞著,其再被護套434圍繞著。
圖2為圖1區域1A之放大圖。柱狀物116具有內部表面,其界定出圓柱形孔徑422並沿著柱狀物116長度之縱向軸103。導引118安裝於柱狀物116之圓柱形孔徑422內。導引118包含具有外徑404之中間部份,以及整體性前側及後側翼緣411以及412,其具有較大的外徑大於外徑404,例如後側翼緣412之外徑405。導引118之前側部份包含前側翼緣411,其具有多個軸向細縫形成之多個區段。在一項優先實施例中,導引118之前側部份具有兩個軸向細縫,因而形成四個區段。區段413及415在圖2中可看見。前側翼緣411具有肩狀物417,優先地由前側翼緣411後側上尖端角落,以及前側翼緣411前側上之截角的,漸變的或圓形化表面418形成。柱狀物116之內部表面提供對應環狀溝槽420。溝槽420之朝向前方表面相對於柱狀物116之內部表面約為直角以啣接肩狀物417避免柱狀物118向後地移動。溝槽420之朝向後方表面為傾斜的以允許前側翼緣411之截角的表面418迫使徑向向內地離開以及通過溝槽420。導引118之後側部份優先地包含傾斜表面424,形成漏斗狀,其有助於線纜300之中央導體431***至標的120。在優先實施例中,導引118為機器加工或由塑膠材料例如縮醛化合物模造出。導引118之位置及接觸部份200靠近於連接器100之後側端部102減少線纜300隱蔽進入。柱狀物116中溝槽420 與導引118間之直徑關係確保導引118啣接柱狀物116之內部表面以及保持接觸部份200位於柱狀物116孔徑422之中央。後側翼緣412較大外徑405之尺寸更進一步有助於導引118位於柱狀物116孔徑422中央。在優先實施例中,在接觸部份中導引118藉由金屬性倒鉤426啣接至接觸部份200,其本身埋嵌於導引118中。
圖3A-C顯示出轉接器301,其使用於連接器100以軸向地緊壓連接器。如業界所知,存在數種不同的連接器界面,其包含F-形式,RCA,以及BNC,以及其他種類。為了永久性地附接連接器至同軸線纜,必需使用器具徑向地或軸向地緊壓連接器於同軸線纜上。在本發明中,連接器為軸向地可壓縮。不過,每一同軸線纜連接器界面具有不同的直徑以及長度,需要不同的器具或單一器具具有不同的***物以適應不同的線纜連接器界面。假如安裝者並沒有正確的器具或***物已遺失或誤置,安裝者並非不可能但是難以正確地安裝同軸線纜連接器。本發明包含轉接器,例如轉接器301,其能夠加以運送於同軸線纜連接器之前側端部上以及將替代目前所需要之***物。如顯示於圖3A-C中,轉接器301具有主要外體303,環狀突出物305於後側端部307處,以及多個細縫309由前側端部311朝向後側端部307延伸。環狀突出物305允許啣接安裝器具,其並未顯示出,但是必需利用特定器具。轉接器301具有界定出開孔315之內部表面313,開孔尺寸適合於連接器。例如,BNC連接器轉接器之開孔315大於RCA連接器情況。
除此,如顯示於圖3D中轉接器301’之另一實施例中,內部表面313’可具有兩個不同的直徑,因而產生朝向前方肩狀物317’,其啣接連接器之前側端部而非前側端部311’(如顯示於圖1中)。該轉接器顯示於圖16中,其中肩狀物317’啣接連接器之前側。人們瞭解肩狀物317’以及前側端部311’間距離可允許轉接器301,或301’兩者表面(肩狀物或前側端部)啣接連接器上對應之結構。例如,假如肩狀物317’以及前側端部311’間之距離短於連接器前側與連接器外側上結構間之距離(例如BNC連接器上耳部或翼緣),則肩狀物317’將接觸連接器及轉接器之前側端部311’將無法啣接連接器上對應結構(參閱,例如圖16)。不過,相反情況亦為確實的,其中肩狀物317’以及前側端部311’間之距離長於連接器前側與連接器上結構間之距離,使得端部311’啣接連接器上結構連接器而非肩狀物317’。轉接器之另一實施例詳細地說明於同時申請另一美國第11/895,314號專利申請案中,該專利之說明在此加入作為參考。
圖4為連接器100在附接同軸線纜300第一階段之斷面圖以及圖5為圖4中區域5A之放大圖。在這些附圖中,線纜300部份地被***,使得中央導體431進入接觸部份200孔徑之較狹窄部份456以及夾子402。標準線纜配製器具使線纜300之中央導體431外露出較短數量而短於距離502。因而,線纜300之介電質層432,以及並非線纜300之中央導體431直接地推移導引118以推移接觸組件向前至外體114。在圖5中,接觸組件相對於柱狀物116向前移動中度的距離,因而 介電質層432推移靠在導引118上。如圖6所示,翼緣411向內地偏移以及離開環狀溝槽420。導引118之四個有細縫區段(只有區段413以及415被顯示出)在可彎曲點414,416處設計成向內地偏移,其由於***同軸線纜300之力量所致。中央導體431導電接觸夾子402,其因而導電地與接觸部份200接觸。由於導引118為介電質,其將使外體114與接觸組件隔絕。
圖6為連接器100之斷面圖,其顯示出線纜300完全地安置之第二階段附接。在圖6中,接觸部份200在最終位置,即接觸部份200在適當的位置以與在前側端部101處凸出連接器相匹配。當絕緣體外體401在連接器100之前側端部101處啣接外體114之內側表面時,接觸部份200為最終位置。連接器100優點在於線纜300之適當的支座由接觸部份200最終位置顯示,由於接觸部份200提供目視確認線纜300適當的***。
圖7為連接器100之斷面圖以及線纜300與接觸部份200組裝在一起,並保持在其最終位置。亦顯示圖7為轉接器301啣接一部份器具500以及連接器100之前側端部,以及器具500之第二部份啣接連接器100之後側端部102。在器具500作用後,對應環110向前移動以及到達閉合位置,啣接外側導體433以及具有柱狀物116之線纜300護套434。器具500以及轉接器301再加以移除以及連接器100為"使用"狀態。
圖8-11顯示依據本發明連接器2100另一實施例,連接 器2100含有可拋棄前側導引2150之另一接觸部份200’。連接器2100通常亦為管狀的,以及具有前側端部101’,後側端部102’,以及中央縱向軸103’。前側端部101’配置成可去除地附接至具有凸出接觸之終端(並未顯示出),以及雖然並未顯示出,能夠使用於如上述所說明轉接器301。後側端部102’附接至同軸線纜300。連接器2100亦具有對應環110’,其通常為管狀的形狀以及優先地由塑膠製造出。管狀的形狀外殼112’安裝於對應環110’外側上以及優先地由金屬製造出。對應環110’安裝於外體114’上,優先地為壓合方式以及優先地由金屬製造出。通常管狀形狀柱狀物116’安裝於外體114’內以及亦優先地由金屬製造出。通常管狀形狀導引118’優先地為介電質,其安裝於柱狀物116’內。對應環110’,外殼112’,外體114’,柱狀物116’以及導引118’共用相同的縱向軸103’。在導引118’中小的開孔靠近連接器100’後側端部102’並沿著縱向軸103’形成標的120’。柱狀物116’以及導引118’具有相同的結構及相對於彼此以相同的方式操作,如先前對連接器100所說明。
圖8顯示出連接器2100附接至同軸線纜前之斷面圖。圖8斷面圖顯示連接器2100為"運送"狀態,配製線纜300可立即作為***。在優先實施例中,接觸部份200’在外體114’為凹下的。連接器2100包含絕緣體外體401’,其支撐被***至接觸部份200’可拋棄導引2150之前側部份以及保持接觸於連接器2100之中央縱向軸103’處而非位於為第一實施例運送構造中接觸組件四週。優先地,絕緣體外體401’為 通常由導電絕緣材料製造出之管狀支撐。接觸部份200’具有內部表面202’,其界定出圓柱形孔徑204’並沿著接觸部份之縱向軸103’。圓柱形孔徑204’包含較狹窄部份456’而靠近於接觸部份200’之後側端部,以及較寬廣部份457’遠離接觸部份200’之後側端部。連接器2100包含彈簧夾子,或夾子402’安裝於孔徑之較狹窄部份456內。導引118’,接觸部份200’,夾子402’,以及可拋棄前側導引2150共同地構成接觸組件。接觸組件能夠整體地相對於外體114’縱向地移動。標籤403’選擇性地固定至外殼112’之外側表面。
圖9為連接器2100以及線纜300在第一階段附接之斷面圖。圖9顯示出線纜300部份地被***至連接器2100。線纜300中央導體431之尖端進入接觸部份200’孔徑204’之較狹窄部份456’。線纜300之介電質層432,並非線纜300之中央導體431直接地推移導引118’以推移接觸組件向前至外體114’。可拋棄前側導引2150保持接觸部份200’並沿著連接器2100之中央縱向軸103’以及位於絕緣體外體401’之開孔中。在圖9中,接觸組件向前移動中度的距離,因而介電質層432推移靠在導引118’。
圖10為連接器2100以及線纜300在第二階段附接之斷面圖。圖10顯示出線纜300完全地安置,其中接觸部份200’在最終位置,即接觸部份200’相對於連接器2100前側端部101’以及絕緣體外體401’為適當的功能關係。連接器2100之在於線纜300之適當支座由可拋棄前側導引2150之最終位置顯示出。可拋棄前側導引2150提供目視確認線纜300 適當的***。
圖11為連接器2100以及線纜300組裝在一起之斷面圖,其接觸部份200’保持在完全地向前位置中。圖11顯示出對應環110’移動至閉合位置,其將使線纜300之護套434及外側導體433緊壓柱狀物116’。在圖11中,連接器2100顯示為在"使用"狀態,接觸部份200’相鄰於前側端部101’以及可拋棄前側導引2150已被移除以及立即地連接至另一凸出配置之終端或線纜。
雖然並不顯示於圖8中,轉接器301安裝於前側端部101’上之連接器2100可亦加以運送。如先前所說明,轉接器301具有開孔315,其配合可拋棄前側導引2150,然而轉接器301安裝於連接器2100之前側端部101上。
圖12-15顯示出依據本發明連接器3100之另一實施例。圖12為連接器3100以及線纜300附接在一起前之斷面圖。圖12顯示出連接器3100為相同的優先運送狀態,配製線纜300可立即***。連接器3100通常亦為管狀的,以及具有前側端部101”,後側端部102”,以及中央縱向軸103”。前側端部101”配置成可去除地附接至凸出接觸(並未顯示出)之終端以及雖然並未顯示出,其上述所說明之轉接器301。後側端部102”作為附接至同軸線纜300。連接器3100亦具有對應環110”,其通常為管狀形狀以及優先地由塑膠製造出。管狀形狀外殼112”安裝於對應環110”外側上以及優先地由金屬製造出。對應環110”安裝於外體114”上,優先地藉由壓合方式以及由金屬製造出。
連接器3100包含絕緣體外體3801,其支撐接觸部份3200之前側部份以及保持接觸部份3200沿著連接器3100之縱向軸103"。絕緣體外體3801通常為管狀支撐及由導電絕緣材料製造出。接觸部份3200具有內部表面3202,其沿著接觸部份之縱向軸103"界定出圓柱形孔徑3204。孔徑3204由接觸部份3200之後側端部延伸至接觸部份3200以及孔徑3204延伸穿過其中。孔徑3204包含較狹窄部份456"靠近於接觸部份3200之後側端部,以及較寬廣部份457"靠近於接觸部份3200之前側端部101"。連接器3100包含彈簧夾子,或夾子402"安裝於孔徑3204之較狹窄部份456"內。後側絕緣體或導引3118優先為機器加工或由塑膠材料例如縮醛化合物模造出,其靠近連接器3100之後側端部102"以及特別地圍繞著孔徑3204之較狹窄部份456"以減少線纜300之隱蔽進入。後側絕緣體3118,絕緣體外體3801,接觸部份3200以及夾子402"構成接觸組件3800如顯示於圖13中。接觸組件3800能夠以整體相對於外體114"縱向地移動。
標籤403選擇性地固定至外殼112"之外側表面。線纜300包含中央導體431由介電質層例如發泡心蕊432圍繞著,再由外側導體433圍繞著,再由護套434圍繞著。
參考圖12,接觸組件3800安裝於柱狀物116"之孔徑內為運送狀態。接觸組件3800之絕緣體外體3801包含環狀環3802。柱狀物116"之內部表面提供環狀溝槽420"優先地在其前側部份中。溝槽420"之朝向前方表面對為柱狀物116"之內部表面為直角以啣接環狀環3802以及避免接觸組件 3800縱向地滑移或向後離開連接器3100。溝槽420"之朝向後方表面被傾斜以允許環狀環3802迫使離開以及通過溝槽以允許元件3800相對於柱狀物116"向前移動,當充份向前方向軸向力量藉由同軸線纜300之介電質432施加至接觸組件3800。柱狀物116"中溝槽420"與環狀圓環3802間之直徑關係確保導引3118啣接柱狀物116"之內部表面以及保持接觸部份3200位於柱狀物116"孔徑中央。
圖14顯示出連接器3100以及線纜300第二階段附接之斷面圖。圖14顯示出安置於接觸部份3200之線纜300完全地在最終位置,即接觸部份3200與連接器3100前側為適當的關係。同軸線纜之介電質層432推移接觸組件3800朝向連接器3100之前側端部101"以及離開柱狀物116"。接觸組件3800藉由絕緣體外體3801保持沿著縱向軸103"。
圖15為連接器3100以及線纜300組裝在一起並使接觸部份3200在其最終位置之斷面圖。顯示於圖15中為轉接器301啣接一部份器具500以及連接器3100,以及第二部份器具500啣接連接器3100之後側端部102"。器具作用後,對應環110"向前移動以及到達閉合位置,線纜300之護套434以及外側導體433啣接柱狀物116"。器具500以及轉接器301加以移除以及連接器3100為"使用"狀態。
圖16-19顯示出依據本發明另一連接器之斷面圖。圖16之斷面圖顯示出連接器1000為BNC連接器及為"運送"狀態,配製線纜300可立即***以及轉接器301’附接至連接器1000之前側端部1001。
連接器1000通常為管狀的,以及具有前側端部1001,後側端部102,以及中央縱向軸1003。前側端部1001對凸出接觸(並未顯示出)之終端為可移除的附接。後側端部102附接於同軸線纜上。連接器1000包含對應環1010,其通常為管狀形狀。管狀形狀外殼1012安裝至對應環1010。對應環1010優先地藉由壓合安裝至外體1014上。對應環1010優先地為塑膠的,然而外殼1012以及外體1014優先地為金屬性。通常管狀形狀柱狀物1016安裝於外體1014內,以及優先地為金屬性。通常管狀形狀導引1018安裝於柱狀物1016內,即優先地為介電質。對應環1010,外殼1012,外體1014,柱狀物1016以及導引1018全部共用相同的縱向軸1003。
連接器1000包含絕緣體外體1301,其支撐接觸部份1100之前側部份以及保持接觸部份於連接器1000之中央縱向軸1003處。優先地,絕緣體外體1301通常為管狀支撐並由導電絕緣材料製造出。接觸部份1100具有圓柱形孔徑1104沿著接觸部份縱向軸1003。優先地,孔徑1104包含較寬廣部份1006靠近於接觸部份1100之後側端部以及較狹窄部份1007靠近於接觸部份1100之前側端部。在接觸部份1100之前側端部處,孔徑1004尺寸可以承受終端(並未顯示出)之凸出接觸部份。連接器1000包含夾子1402安裝於接觸部份1100後側處孔徑1104之較寬廣部份1006內。導引1018,接觸部份1100以及夾子1402構成接觸組件1300。接觸組件1300能夠整體相對於外體1014縱向地移動。標籤1303選擇性地固定至外殼1012之外側表面。
圖17為連接器1000以及同軸線纜300在第一階段附接之斷面圖。圖17顯示出線纜300部份地被***至連接器1000。線纜300中央導體431之尖端由其後側進入接觸部份1100之孔徑1104。標準線纜配製器具使用於配製線纜300,使得線纜300之介電質層432,以及並非線纜300之中央導體431推移接觸組件1300向前至外體1014。在圖17中,接觸組件1300向前移動中度的距離,因而介電質層432推移靠在導引1018。
圖18為連接器1000以及線纜300在第二階段附接之斷面圖。外體1014亦具有朝向後方表面1202之環狀突出物1200。環狀突出物1200優先地連續性地延伸於外體1014之內側四週,但是其可只延伸於部份外體1014四週。環狀突出物1200,以及朝向後方表面1202特別地配置成啣接絕緣體外體1301,當其向前移動將避免接觸組件1300朝向前側端部1001移動太遠。圖18顯示線纜300為完全地安置,使得接觸部份1100在最終位置,即接觸部份完全地維移向前朝向前側端部1001,其中更特別地絕緣體外體1301啣接朝向後方表面1202,因而限制接觸組件1300之縱向移動。連接器1000之優點在於線纜300之適當的支座藉由接觸部份1100之最終位置加以確認。
圖19為連接器1000以及線纜300共同地附接接觸部份1100並保持在完全地向前位置之斷面圖。圖19亦顯示出轉接器301’啣接一部份器具500以及連接器1000,以及第二部份器具500啣接連接器1000之後側端部102。在器具作用 後,對應環1010向前移動以及到達閉合位置,線纜300之外側導體433以及護套434啣接柱狀物1016。器具500以及轉接器301’再加以移除以及連接器1000為"使用"狀態。
圖20-23顯示依據本發明連接器4100之另一實施例。圖20為連接器4100以及線纜300附接至彼此前之斷面圖以及在優先運送狀態。
連接器4100亦包含接觸部份4130,當運送時為連接器4100之整體部份。連接器4100通常為管狀的,以及具有前側端部4101,後側端部4102,以及中央縱向軸4103。前側端部4101為可移除的附接至終端(並未顯示出)以及凸出接觸構件。後側端部4102附接於線纜上。連接器4100包含對應環4110,其通常為管狀形狀。管狀形狀外殼4112安裝至對應環4110。對應環4110安裝於外體4114上,優先地為壓合型式。對應環4110優先地為塑膠的,然而外殼4112以及外體4114優先地為金屬性。通常管狀形狀柱狀物4116安裝於外體4114中,以及優先地為金屬性。支承環4140作為線纜300介電質層432之導引以進入柱狀物4116之內部直徑。支承環4140詳細的說明能夠參考美國專利編號7,153,159,該專利之說明在此加入作為參考。
連接器4100包含絕緣體外體4170,其支撐接觸部份4130之前側部份以及保持接觸部份4130沿著連接器4100之中央縱向軸4103。優先地,絕緣體外體4170通常為管狀的支撐並由導電絕緣材料製造出,其至少部份地圍繞著接觸部份4130以及更優先地完全地圍繞著接觸部份4130。導引4118 ,接觸部份4130以及支承環4140構成接觸組件。標籤4303選擇性地固定至外殼4112之外側表面。對應環4110,外殼4112,外體4114,柱狀物4116,接觸部份4130,以及支承環4140全部共用相同的縱向軸4103。
如顯示於圖21中,當線纜300前進以及介電質432接觸支承環4140,支承環4140向內地轉動朝向縱向軸4103,使得支承環4140藉由柱狀物4116內部直徑部份地閉合於接觸部份4130四週,以及共同地與前側絕緣體4170促使向前。支承環4140亦啣接接觸部份4130,使得對其後側移動(特別地藉由線纜300)亦傳送至接觸部份4130。
圖22為連接器4100以及線纜300在第二階段附接之斷面圖,其中線纜300完全地安置。支承環4140之臂狀物徑向地向內地位移於連接器柱狀物4116之孔徑內,促使四個金屬性指狀物4131,4133,4141,4144位於支承環4140之後側端部處以閉合於接觸部份4130四週,以及優先地在線纜300之中央導體431上。前側絕緣體外體4170亦接觸環狀突出物4200,其朝向後方表面4202以避免接觸部份4130向前移動太遠。
圖23為連接器4100以及線纜300在第三階段附接之斷面圖。圖23顯示出對應環4110移動至閉合位置,其藉由適當的器具例如上述所說明適當的轉接器例如轉接器301捕獲對應環4110以及柱狀物4116間線纜300之外側導體433以及護套434。
圖24-28顯示出依據本發明另一連接器1700之斷面圖 。圖24之斷面圖顯示連接器1700為F-型式連接器及為"運送"狀態,配製線纜300可立即***以及轉接器301’附接至連接器1700之前側端部1701。
圖24顯示出連接器1700,其通常為管狀的,以及具有前側端部1701,後側端部1702,以及中央縱向軸1703。前側端部1701為可移除的,其附接至終端(並未顯示出)以及凸出接觸。後側端部1702為附接於同軸線纜300上。連接器1700包含對應環1710,其通常為管狀形狀,其優先地為塑膠的,以及更優先地為模造縮醛化合物。管狀形狀外殼1712安裝至對應環1710,以及優先地為金屬性。對應環1710安裝外體1714上,優先地為壓合型式以及優先地為金屬性。通常管狀形狀柱狀物1716安裝於外體1714內以及優先地亦為金屬性。通常管狀形狀導引1718安裝於柱狀物1716內以及優先地為介電質。對應環1710,外殼1712,外體1714,柱狀物1716以及導引1718全部共用相同的縱向軸1703。
圖25為圖24區域25A之放大圖以及顯示出接觸組件以及導引1718。導引1718類似於先前實施例導引,其中包含中間部份,其具有外徑以及整體性前側以及後側翼緣。導引1718之前側翼緣亦具有肩狀物,優先地由後側上尖端角落以及前側翼緣前側上之圓形化表面形成以啣接以及對應柱狀物之環狀溝槽,如先前所說明。同樣地,導引1718之後側部份亦優先地包含形成標的1720之傾斜表面以進入同軸線纜。在優先實施例中,導引1718為機器加工或由塑膠材料例如縮醛化合物模造出。靠近連接器1700之後側端 部1702之導引1718以及接觸1800位置減少線纜300之隱蔽進入。同時,導引1718藉由接觸部份1800中金屬性倒鉤啣接接觸部份1800,其本身埋嵌於導引1718中。
在運送過程中,接觸部份1800之端部凹入外體1714內以及亦在絕緣體外體2001內,其支撐接觸部份1800之前側部份以及保持接觸部份1800沿著連接器1700之縱向軸1703。優先地,絕緣體外體2001通常為管狀的支撐,並由導電絕緣材料製造出,其至少部份地圍繞著接觸部份1800以及更優先地完全地圍繞著接觸部份1800。連接器1700包含夾子1802,其安裝於接觸部份1800之後側端部內以接觸同軸線纜之中央導體。接觸部份1800亦具有夾子1802安裝於前側端部處以導電接觸凸出連接器於終端處。導引1718,接觸部份1800以及夾子1802構成接觸組件。接觸組件能夠縱向地整體相對於外體1714移動。標籤2003選擇性地固定至外殼1712之外側表面。
圖26為連接器1700以及線纜300在第一階段附接之斷面圖。圖26顯示出線纜300部份地被***至連接器1700。線纜300中央導體431之尖端進入接觸部份1800。線纜300之介電質層432直接地推移導引1718以推移接觸組件向前至外體1714。導引1718之前側翼緣向內地偏移以及離開柱狀物1716中環狀溝槽,允許導引1718向前移動。絕緣體外體2001亦與接觸部份1800移動朝向連接器1700之前側端部1701。
圖27為連接器1700之斷面圖,其顯示出線纜300完全地 安置之第二階段附接。在圖27中,接觸部份1800在最終位置中,即接觸部份1800在適當位置以匹配在前側端部1701處之凸出連接器。當絕緣體外體2001在連接器1700之前側端部1701處啣接外體1714朝向後方表面時,接觸部份1800在最終位置。連接器1700優點在於線纜300之適當的支座由接觸部份1800以及絕緣體外體2001之最終位置顯示,由於其提供目視確認適當的***線纜300。
圖28為連接器1700以及線纜300組裝在一起之斷面圖,並使接觸部份1800保持在其最終位置中。圖28亦顯示出轉接器301’啣接一部份器具500以及連接器1700,以及第二部份器具500啣接連接器1700之後側端部1702。在器具500作用後,對應環1710向前移動以及到達閉合位置,啣接具有柱狀物1716線纜300之外側導體433以及護套434。器具500以及轉接器301加以移除以及連接器1700為在"使用"狀態。
業界熟知此技術者能夠對本發明作許多變化及改變而並不會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因而,預期本發明將含蓋這些變化以及改變,只要其屬於下列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同等情況範圍內。
100‧‧‧連接器
300‧‧‧同軸線纜
101,101’,101"‧‧‧前側端部
102,102’,102"‧‧‧後側端部
103,103’,103"‧‧‧中央縱向軸
110,110’‧‧‧對應環
112,112’,112"‧‧‧外殼
114,114’,114"‧‧‧外體
116,116’,116"‧‧‧柱狀物
118,118’‧‧‧導引
120,120’‧‧‧標的
200,200’‧‧‧接觸部份
202,202’‧‧‧內部表面
204,204’‧‧‧孔徑
300‧‧‧線纜
301,301’‧‧‧轉接器
303‧‧‧外體
305‧‧‧環狀突出物
307‧‧‧後側端部
309‧‧‧細縫
311,311’‧‧‧前側端部
13,313’‧‧‧表面
315‧‧‧開孔
317’‧‧‧肩狀物
401,401’‧‧‧外體
402,402’,402"‧‧‧夾子
403,403’‧‧‧標籤
404‧‧‧外徑
405‧‧‧外徑
411‧‧‧前側翼緣
412‧‧‧後側翼緣
413,415‧‧‧區段
414,416‧‧‧點
417‧‧‧肩狀物
418‧‧‧表面
420,420"‧‧‧溝槽
424‧‧‧表面
422‧‧‧孔徑
426‧‧‧倒鉤
431‧‧‧中央導體
432‧‧‧介電質層
433‧‧‧外側導體
434‧‧‧護套
456,456’,456"‧‧‧狹窄部份
457,457’,457"‧‧‧寬廣部份
500‧‧‧器具
502‧‧‧距離
1000‧‧‧連接器
1001‧‧‧前側端部
1003‧‧‧縱向軸
1004‧‧‧孔徑
1006‧‧‧寬廣部份
1007‧‧‧狹窄部份
1003‧‧‧縱向軸
1004‧‧‧孔徑
1006‧‧‧寬廣部份
1007‧‧‧狹窄部份
1010‧‧‧對應環
1012‧‧‧外殼
1010‧‧‧對應環
1012‧‧‧外殼
1014‧‧‧外體
1016‧‧‧柱狀物
1018‧‧‧導引
1100‧‧‧接觸部份
1104‧‧‧孔徑
1200‧‧‧環狀突出物
1202‧‧‧後方表面
1300‧‧‧接觸組件
1301‧‧‧絕緣外體
1303‧‧‧標籤
1402‧‧‧夾子
1700‧‧‧連接器
1701‧‧‧前側端部
1702‧‧‧後側端部
1703‧‧‧縱向軸
1710‧‧‧對應環
1712‧‧‧外殼
1714‧‧‧外體
1716‧‧‧柱狀物
1718‧‧‧導引
1720‧‧‧標的
1800‧‧‧接觸部份
1802‧‧‧夾子
2001‧‧‧外體
2003‧‧‧標籤
2100‧‧‧連接器
2150‧‧‧前側導引
3100‧‧‧連接器
3118‧‧‧導引
3800‧‧‧接觸組件
3801‧‧‧絕緣外體
3802‧‧‧環
3200‧‧‧接觸部份
3202‧‧‧表面
3204‧‧‧孔徑
4100‧‧‧連接器
4101‧‧‧前側端部
4102‧‧‧後側端部
4103‧‧‧縱向軸
4110‧‧‧對應環
4112‧‧‧外殼
4114‧‧‧外體
4116‧‧‧柱狀物
4118‧‧‧導引
4131,4133,4141,4144‧‧‧指狀物
4170‧‧‧絕緣體外體
4130‧‧‧接觸部份
4140‧‧‧支承環
4200‧‧‧環狀突出物
4202‧‧‧朝向後方表面
4303‧‧‧標籤
圖1為依據本發明連接器實施例之斷面圖。
圖2為圖1區域A之放大圖。
圖3A-D為使用於同軸線纜連接器之轉接器圖。
圖4為圖1連接器在同軸線纜第一階段附接之斷面圖。
圖5為圖4連接器之區域A放大圖。
圖6為圖1連接器在同軸線纜第二階段附接之斷面圖。
圖7為圖1連接器在完全地組裝後之斷面圖以及顯示出部份對應器具啣接連接器以及轉接器。
圖8為依據本發明連接器另一實施例之斷面圖。
圖9為圖8連接器在同軸線纜第一階段附接之斷面圖。
圖10為圖8連接器在同軸線纜第二階段附接之斷面圖。
圖11為圖10連接器之斷面圖,其前側導引已被移除。
圖12為依據本發明連接器另一實施例之斷面圖。
圖13為圖12連接器之接觸組件放大圖。
圖14為圖12連接器之同軸線纜被***其中的斷面圖。
圖15為圖12連接器在完全地組裝後之斷面圖以及顯示出部份對應器具啣接連接器以及轉接器。
圖16為依據本發明連接器另一實施例之斷面圖。
圖17為圖16連接器在同軸線纜第一階段附接之斷面圖。
圖18為圖16連接器在同軸線纜第二階段附接之斷面圖。
圖19為圖16連接器在完全地組裝後之斷面圖以及顯示出部份對應器具啣接連接器以及轉接器。
圖20為依據本發明連接器另一實施例之斷面圖。
圖21為圖20連接器在同軸線纜第一階段附接之斷面圖。
圖22為圖20連接器在同軸線纜第二階段附接之斷面圖。
圖23為圖20連接器在完全地組裝後之斷面圖。
圖24為依據本發明連接器具有轉接器放置在其上面另一實施例之斷面圖。
圖25為圖24連接器之區域24A放大圖。
圖26為圖24連接器在同軸線纜第一階段附接之斷面圖。
圖27為圖24連接器在同軸線纜第二階段附接之斷面圖。
圖28為圖24連接器在完全地組裝後之斷面圖以及顯示出部份對應器具啣接連接器以及轉接器。
100‧‧‧連接器
300‧‧‧同軸線纜
101‧‧‧前側端部
102‧‧‧後側端部
103‧‧‧中央縱向軸
110‧‧‧對應環
112‧‧‧外殼
114‧‧‧;外體
116‧‧‧柱狀物
118‧‧‧導引
120‧‧‧標的
200‧‧‧接觸部份
202‧‧‧內部表面
204‧‧‧孔徑
300‧‧‧線纜
401‧‧‧外體
402‧‧‧夾子
403‧‧‧標籤
422‧‧‧孔徑
431‧‧‧中央導體
432‧‧‧介電質層
433‧‧‧外側導體
434‧‧‧護套
456‧‧‧狹窄部份
457‧‧‧寬廣部份

Claims (13)

  1. 一種附接至同軸線纜以及承受導電接觸之同軸線纜連接器,同軸線纜包含中央導體,圍繞著中央導體之介電質層,以及圍繞著介電質層之外側導體,同軸線纜連接器包含:外體,其具有前側端部,後側端部,以及縱向開孔延伸於前側端部以及後側端部之間並沿著縱向軸;柱狀物固定地安裝於外體內;以及接觸組件可移動地安裝至柱狀物以及能夠相對於外體縱向地移動,接觸組件包含:導引,具有開孔在其中以承受同軸線纜之中央導體;接觸組件相對於導引為固定的關係以及具有前側端部,後側端部,以及開孔延伸於前側端部以及後側端部之間以承受導電接觸經由外體之前側端部;以及絕緣體位於至少部份接觸組件四周,其中接觸組件能夠移動沿著縱向軸朝向同軸線纜連接器之前側端部以回應***同軸線纜至同軸線纜連接器之後側端部,其中接觸組件之前側端部位於相鄰於外體之前側端部於當同軸線纜完全地***至同軸線纜連接器後側端部之時;其中外體更進一步包含朝向後方表面配置成以啣接絕緣體以及限制接觸組件縱向移動。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線纜連接器,其中連接器配置成以允許同軸線纜之介電質層與接觸組件接觸以促使接觸組件相對於外體移動。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線纜連接器,其中柱狀物 具有周圍溝槽於柱狀物之內側表面中以及導引具有至少一個突出物配置成以啣接第一位置中周圍溝槽。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同軸線纜連接器,其中至少一個突出物安裝於導引之前側端部處以及徑向向內地可偏移遠離周圍溝槽。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線纜連接器,其中在導引中開孔可讓使用者看到持續到同軸線纜之中央導體進入開孔。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線纜連接器,其中導引之後側端部具有漏斗狀構造,具有對準於縱向軸開孔以承受同軸線纜之中央導體,使得介電質層以及並非同軸線纜中央導體接觸以及移動接觸組件。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線纜連接器,其中導電接觸為連接器之凸出導體,該連接器包含BNC,RCA,以及F-型式連接器。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線纜連接器,更進一步包含對應環,其具有界定出縱向開孔之內側表面,對應環可移動於至少部份外體上以啣接至少部份同軸線纜之外側護套。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線纜連接器,其中絕緣體能夠限制接觸組件相對於外體縱向移動。
  10. 一種同軸線纜連接器以及同軸線纜連接器之轉接器組合,其作為耦合同軸線纜之端部至終端,該轉接器組合包含:外體,其具有前側端部,後側端部,縱向開孔,縱向開孔沿著縱向軸延伸於前側端部以及後側端部之間; 柱狀物,其固定地安裝於外體內以及具有周圍溝槽於其內側表面中;以及接觸組件,其可移動地安裝至柱狀物以及能夠縱向地相對於外體移動,接觸組件包含:導引,其具有開孔在其中以承受同軸線纜之中央導體;及接觸組件相對於導引為固定的關係;以及轉接器,其配置成位於同軸線纜連接器外體之前側端部上,轉接器包含:主要外體,其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內部表面,其界定出開孔經由其中並在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之間,開孔配置成通過同軸線纜連接器之前側端部;朝向前方表面,其配置成啣接部份同軸線纜連接器之外體;以及朝向後方表面於第一端部處,其配置成啣接器具以緊壓同軸線纜連接器。
  11. 一種組裝同軸線纜連接器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提供具有外體之同軸線纜連接器,外體具有前側端部,後側端部,六方形部份,以及縱向開孔延伸於前側端部以及後側端部之間並沿著縱向軸,由外體後側端部***柱狀物至外體;***接觸組件至柱狀物,使得接觸組件能夠相對於外體縱向地移動;***同軸線纜至同軸線纜連接器之接觸組件;放置轉接器於同軸連接器外體前側上;以及 軸向地相對於彼此緊壓轉接器及連接器,因而軸向地緊壓同軸線纜連接器以固定同軸線纜於同軸線纜連接器中。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組裝同軸線纜連接器方法,其中在***同軸線纜步驟中同軸線纜之介電質層使接觸組件相對於外體縱向地向前移動。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組裝同軸線纜連接器方法,其中更進一步包含***凸出導電導體至外體之前側端部以達成與接觸組件實際以及導電接觸之步驟。
TW097132331A 2007-08-24 2008-08-22 同軸線纜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TWI450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895,311 US7537482B2 (en) 2007-08-24 2007-08-24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9734A TW200929734A (en) 2009-07-01
TWI450457B true TWI450457B (zh) 2014-08-21

Family

ID=39870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2331A TWI450457B (zh) 2007-08-24 2008-08-22 同軸線纜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37482B2 (zh)
EP (1) EP2179477A1 (zh)
TW (1) TWI450457B (zh)
WO (1) WO200902921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561B (zh) * 2016-05-31 2021-11-21 美商安芬諾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能纜線終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4990B2 (en) 2005-01-25 2006-10-03 Corning Gilbert Incorporate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member
WO2009058270A2 (en) 2007-10-31 2009-05-07 Corning Gilbert Inc. Coaxial connector with telescoping center conductor mechanism
US8096829B2 (en) 2008-07-29 2012-01-17 Belden Inc. Center conductor terminal having increased contact resistance
TWI549386B (zh) 2010-04-13 2016-09-11 康寧吉伯特公司 具有防止進入及改良接地之同軸連接器
EP2451013A1 (en) * 2010-11-03 2012-05-09 PPC, A Division of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An electrical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coaxial connector to a cable
FR2977936B1 (fr) * 2011-07-15 2014-09-12 Senstronic Dispositif capteur ou detecteur avec un bouchon guide-cable perfectionne
US20130072057A1 (en) 2011-09-15 2013-03-21 Donald Andrew Burris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and grounding shield
US8888527B2 (en) * 2011-10-25 2014-11-18 Perfectvision Manufacturing, Inc. Coaxial barrel fittings and couplings with ground establishing traveling sleeves
US9124010B2 (en) * 2011-11-30 2015-09-01 Ppc Broadband,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for securing cable by axial compression
US9136654B2 (en) 2012-01-05 2015-09-15 Corning Gilbert, Inc. Quick mount connector for a coaxial cable
US9407016B2 (en) 2012-02-22 2016-08-02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f Ll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continuity contacting portion
US8777658B2 (en) * 2012-03-19 2014-07-15 Holland Electronics, Llc Ingress reductio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9130288B2 (en) * 2012-07-19 2015-09-08 Holland Electronics, Llc Moving part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9923308B2 (en) 2012-04-04 2018-03-20 Holland Electronics, Llc Coaxial connector with plunger
US9287659B2 (en) 2012-10-16 2016-03-15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f Ll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RFI protection
US10290958B2 (en) 2013-04-29 2019-05-14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f Ll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RFI protection and biasing ring
CA2913134C (en) 2013-05-20 2024-02-0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f Ll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rfi protection
US9548557B2 (en) 2013-06-26 2017-01-17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9548572B2 (en) 2014-11-03 2017-01-17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coupler and a post with a contacting portion and a shoulder
US9633761B2 (en) * 2014-11-25 2017-04-25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LLC Center conductor tip
US10033122B2 (en) 2015-02-20 2018-07-24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f Llc Cable or conduit connector with jacket retention feature
US9590287B2 (en) 2015-02-20 2017-03-07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f Llc Surge protected coaxial termination
US10211547B2 (en) 2015-09-03 2019-02-1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f Ll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9525220B1 (en) 2015-11-25 2016-12-20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11527846B2 (en) 2016-02-12 2022-12-1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Ganged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0950970B2 (en) * 2018-04-04 2021-03-16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Ganged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989828B (zh) * 2018-04-04 2022-12-02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配合的连接器组件
CN112868138B (zh) 2018-07-17 2023-07-18 Ppc宽带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线缆连接器
US12034264B2 (en) 2021-03-31 2024-07-0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f Ll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ies with outer conductor engagement featur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CN114094375A (zh) * 2021-10-29 2022-02-25 安费诺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安装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9323B1 (en) * 2004-09-27 2006-04-18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High density mount for a co-axial connector
TW200637086A (en) * 2005-01-14 2006-10-16 Corning Gilbert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pop-out p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25070C3 (de) * 1974-05-24 1980-03-06 Wolfgang 2351 Trappenkamp Freitag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für Koaxialkabel
US4289368A (en) * 1979-08-31 1981-09-15 The Bendix Corporation Full mate indicator for detachable connectors
US4342496A (en) * 1980-05-22 1982-08-03 Bunker Ramo Corporation Contact assembly incorporating retaining means
US4596435A (en) * 1984-03-26 1986-06-24 Adams-Russell Co., Inc. Captivated low VSWR high power coaxial connector
US4676577A (en) * 1985-03-27 1987-06-30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US4854893A (en) * 1987-11-30 1989-08-08 Pyramid Industries,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terminating a cable using same
US5011432A (en) * 1989-05-15 1991-04-30 Raychem Corporatio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EP0768736A3 (en) 1995-10-16 1998-10-28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Moisture migration proof unpressurized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US6089913A (en) * 1996-11-12 2000-07-18 Holliday; Randall A. End connector and crimping tool for coaxial cable
GB2322483B (en) * 1997-02-24 1999-01-06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860833A (en) * 1997-05-01 1999-01-19 Trompeter Electronic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probe positionable between a pair of spaced positions
US6102738A (en) * 1997-08-05 2000-08-15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Hardline CATV power connector
US6293004B1 (en) * 1998-09-09 2001-09-25 Randall A. Holliday Lengthwise compliant crimping tool
US6159046A (en) * 1999-07-12 2000-12-12 Wong; Shen-Chia End connector and guide tube for a coaxial cable
US6179656B1 (en) * 1999-07-12 2001-01-30 Shen-Chia Wong Guide tube for coupling an end connector to a coaxial cable
US6352448B1 (en) * 2000-09-08 2002-03-05 Randall A. Holliday Cable TV end connector starter guide
US6805583B2 (en) * 2002-12-06 2004-10-19 Randall A. Holliday Mini-coax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US6884113B1 (en) * 2003-10-15 2005-04-26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Apparatus for making permanent hardline connection
US7025630B2 (en) * 2004-06-04 2006-04-11 Pc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non-blind conductor entry
US7108547B2 (en) * 2004-06-10 2006-09-19 Corning Gilbert Inc. Hardline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9323B1 (en) * 2004-09-27 2006-04-18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High density mount for a co-axial connector
TW200637086A (en) * 2005-01-14 2006-10-16 Corning Gilbert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pop-out pi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561B (zh) * 2016-05-31 2021-11-21 美商安芬諾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能纜線終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37482B2 (en) 2009-05-26
WO2009029210A1 (en) 2009-03-05
EP2179477A1 (en) 2010-04-28
US20090053929A1 (en) 2009-02-26
TW200929734A (en)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0457B (zh) 同軸線纜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US782859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telescoping center conductor mechanism
EP1836747B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pop-out pin
US7189114B1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US7942695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TWI459655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單元
RU2361338C2 (ru) Опрессован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коаксиального кабеля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с концом коаксиального кабеля
US608990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utomatic conductor termination
US7997929B2 (en) Phone plug connector device
US8221161B2 (en) Break-away adapter
US444574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coaxial and two-wire cables
US20060014426A1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US20030139081A1 (en) Lock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0511974A (ja) 小型丸形コネクタ組立体
US9548556B2 (en) Connector
EP1791222A1 (en) A resilient plug and a watertight connector
EP2936620B1 (en) Assembly comprising a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US20140302695A1 (en) Connector
US20050181669A1 (en) Adapter pin for microcoaxial cable
US9070986B2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visible post
EP1237226B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6779539B1 (ja) バットコンタクト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JP2017135944A (ja) ケーブル接続部
EP2779318A1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