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0025B - A device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capture multi-view 3D images - Google Patents

A device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capture multi-view 3D imag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0025B
TWI450025B TW098113124A TW98113124A TWI450025B TW I450025 B TWI450025 B TW I450025B TW 098113124 A TW098113124 A TW 098113124A TW 98113124 A TW98113124 A TW 98113124A TW I450025 B TWI450025 B TW I4500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view
camera
program
shoo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3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9048A (en
Inventor
Kan Ju Lee
Ming Yen Lin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Kangde 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Kangde 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Kangde 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TW098113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002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39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9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0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0025B/zh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Description

一種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
本發明為一種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係利用習知之拍攝裝置上,增加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所需軟、硬體之功能,即可透過使用多數台之拍攝裝置,以達簡單、快速且完美拍攝任意多視景3D影像之功效。
習知多視景3D影像之呈現,是透過視差光柵(Parallax Barrier)、或光柵(Lenticular)之方式,將多視景影像分離,於適當之位置,讓觀看者的左、右眼,可各自觀看到不同視景之影像,最後透過人腦立體視覺之合成,以達到立體視覺之效果(詳見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097135421)。如圖1所示,係為習知多視景3D影像獲取之方式。一般係利用多數台(如五台)特殊之攝影裝置1,以取得多視景之影像Vi ,其中i=1,2,3,4,5,i為視景編號數(View Number)。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這類特殊拍攝裝置不易取得而且價格偏高,因此,至今仍不普及。最近市場上出現雙鏡頭之數位相機(如富士通產品FinePix Real 3D System),但僅止於拍攝雙視景,無法滿足多視景拍攝之需求。另外,對於市場上早已普及之數位相機、攝影機及行動電話,亦缺乏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功效。於中華民國專利案號:I243595之專利中,雖已提及同步拍攝之概念,但亦僅止於兩台之應用,且未對同步拍攝之技術做深入討論,是以,亦無法滿足多視景拍攝之需求。
針對習知技術之不足,本發明為一種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主要係針對一般之數位相機、攝影機及行動電話等拍攝裝置,提出一有效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方法,亦即可將多數台之數位相機、攝影機及行動電話,透過有線或無線等方式之連結,以傳遞必要之同步訊號與影像資料,達到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功效。
如圖2所示,係一般習知拍攝裝置系統結構之示意圖。該習知之拍攝裝置系統5,主要係由一拍攝裝置(主機)10、與一無線遙控器21所構成。該拍攝裝置10,主要係由一光學透鏡模組(Optical Lens Module)11、一影像感應器(Image Sensor)12、快門(E & M Shutter)13、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14、無線傳輸模組(Wireless Module,如blue tooth、wifi等標準無線傳輸方式)15、紅外線傳輸模組(IR Module)16、快門按鍵鈕17、操作功能按鍵鈕18、顯示螢幕19、記憶體(如HDD、記憶卡等)24、及微處理器20等元件所構成。該微處理器20主要係執行自動曝光(Auto Exposure)、自動白平衡(Auto White Balance)、閃光燈設定(Flash Setting)、色彩重現(Color Reproduction)、雜訊去除(Noise Reduction)、邊緣強化(Edge Enhancement)、影像尺寸設定(Image Size Setting)、數位縮放(Digital Zoom)、影像傳輸(Image Transfer)等功能。該無線搖控器21,係由操作 功能按鍵鈕22、與一無線發射模組(如紅外線(IR)、射頻(RF)發射模組)23元件所構成。該各元件間之光學、電氣與機械之動作關係,係為習知之技藝,此處不再贅述。本發明為一種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方法,即對上述習知拍攝之裝置,提出一種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方法。本方法主要係利用習知之技藝,於習知之拍攝裝置上,增加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所必需軟、硬體之功能,即可透過使用多數台之拍攝裝置,以達簡單、快速拍攝任意多視景3D影像之功效。以下以無線同步、及有線同步之方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法。
實施例一、無線同步方式
如圖3所示,係本發明對以無線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所需增加軟硬體功能之示意圖。在硬體功能方面,係於習知拍攝裝置之主機10上,増設一組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及一觸控面板19’;於無線遙控器上21,亦增設一組同樣之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當然,該組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之功能,亦可完全由該觸控面板19’以完全取代,即在該顯示螢幕19上,顯示如該組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同樣之圖形(未示於圖上),即可直接碰觸該數字圖形,達到同樣之功效。在軟體功能方面,係於微處理器20元件內,增設一組3D處理軟體程序20’。
如圖4所示,係3D操作功能按鍵鈕之示意圖。該一組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21’,主要係由3D功能按鍵鈕50、2D功能按鍵鈕51、單位按鍵鈕52、數字按鍵鈕53、 最大容許視差線移動按鍵鈕54、影像縮放按鍵鈕55等所構成。各按鍵鈕之用途,於下文適當處說明。
如圖5所示,係本發明可無線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系統架構之示意圖。對於使用多數台同型之拍攝裝置(如五台)201、202、203、204、205,以拍攝多視景3D影像(如五視景3D影像),首先必須由使用者選擇一台(如按下如圖四所示之3D功能按鍵鈕50),以當作主拍攝裝置(Master Shooting Device)201,而其他之拍攝裝置,則自動被定義為從拍攝裝置(Slave Shooting Device)202、203、204、205。是以,多視景3D影像之拍攝,係透過該主拍攝裝置201、與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間適當之互動,即可達到多數台同步拍攝之目的。該互動之機制,主要係透過無線傳輸之方式210,係由該主拍攝裝置201對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發射出一命令訊號M;而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則根據所接收之命令訊號M,發射一適當之回覆訊號R。該命令訊號M、與回覆訊號R,係由裝置於該主拍攝裝置201、與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微處理器20內之該3D處理程序20’所產生。
如圖6所示,係本發明3D處理軟體程序之示意圖。該3D處理程序20’,主要係由一3D主模式程序100、與一3D從模式程序100’所構成。
該3D主模式程序100,主要係由一3D連結程序110、一最佳3D視差調整程序120、一同步攝影程序140、一多視景影像合成程序150、及一結束程序160所構成。其中,該最佳3D視差調整程序120,係由一3D參數設定程序 121、與一視差調整程序130所構成。
另外,該3D從模式程序100’,則係由一3D連結對應程序110’、一視差調整對應程序130’、一同步攝影對應程序140’、一多視景影像合成對應程序150’、及一結束對應程序160’所構成。
以下說明該3D主模式程序100、與該一3D從模式程序100’間互動之關係。
該主拍攝裝置201之3D功能按鍵鈕50被按下時,即啟動該3D處理程序20’,並令其進入3D主模式程序100,以進行3D之操作。該3D主模式程序100首先執行該3D連結程序110,以確認及取得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之數目與裝置編號。該3D連結程序110,係由該主拍攝裝置201(令其裝置編號為i=1),發射一連結命令訊號M(C)。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於接收到該連結命令訊號M(C)後,即啟動3D處理程序20’、並進入3D從模式程序100’,同時執行該3D連結對應程序110’。該3D連結對應程序110’,主要係發射一回覆訊號R(i),其中,i=2,3,4,5,係為從裝置編號,係代表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各自之編號。該主拍攝裝置201,則可根據該從裝置編號i,以確認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之數目與拍攝位置,亦即可確認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所拍攝影像之視景編號數(View Number)。該主、從裝置編號i,係由使用者預設於該主、從拍攝裝置內,並根據裝置編號i大小,依次設定拍攝位置。
於連結程序110執行完畢後,該主3D模式100,即進 入該最佳3D視差調整程序120之執行。如圖1所示,當拍攝多視景3D影像時,必須將各拍攝裝置,設置於適當之位置、且具有適當之立體基距(Stereo Base)與匯聚角度(Convergence Angle),方能取得自然且舒適之3D影像。對於多視景3D影像之拍攝,如何提供一簡單且正確拍攝之方法,以取得各視景間之最佳視差,即成為多視景攝影之重要課題。
如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I243595專利中所陳述,利用一“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之方法,以拍攝最佳之3D影像。該“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之計算,係根據被拍物之大小與遠近、拍攝器材與最終3D影像觀賞之環境,以計算決定該“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該拍攝器材,係指拍攝裝置上之螢幕尺寸;該最終3D影像觀賞環境,係指兩眼間距、觀賞距離、呈現3D影像所使用螢幕之尺寸、及可容許最大觀賞虛擬深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Le * Dvmax /(Dvmax +De )* Sc /Sm (1)
其中,Le :兩眼間距
Dvmax :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
De :觀賞距離
Sc :數位相機螢幕尺寸
Sm :觀賞螢幕尺寸。
詳細內容與公式之推導,請參閱該I243595之專利。此處,將上述之Le 、Dvmax 、De 、Sc 、Sm 定義為3D參數。 本發明亦採用該專利之計算公式,以計算設定“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另外,為了提高操作之方便性,該最佳3D視差調整程序120,係提供一3D參數設定程序121、與一視差調整程序130,讓使用者根據“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可簡單且正確調整出各視景間最佳之3D視差。
如圖7所示,該3D參數設定程序121,主要係提供一簡易之視差設定操作介面225,讓使用者可簡單地輸入各3D參數。該視差設定操作介面225,主要係在該主拍攝裝置201之顯示螢幕19上,顯示有兩眼間距230、觀賞距離240、觀賞螢幕尺寸250、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260、視景編號數270、及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280等3D參數設定之界面。
如圖8所示,當使用者選擇兩眼間距設定之界面230時,則提供另一兩眼間距輸入之次介面231。該次介面231上則顯示有各種兩眼間距之預設數值232,使用者可透過移動功能按鍵鈕18、22,以選定輸入適當之兩眼間距,或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選擇該兩眼間距之預設數值232,達到兩眼間距輸入設定之目的。另外,該次介面231上,亦提供一空白欄233,使用者可透過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21’上之數字按鍵鈕53(如圖4所示),直接輸入適當之兩眼間距。當然,亦可直接於該螢幕19上,顯示如該數字按鍵鈕53之數字圖形(未示於圖上),透過該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該數字圖形,亦可達到兩眼間距輸入設定之目的。
如圖9所示,當使用者選擇觀賞距離設定之界面240 時,則提供另一觀賞距離輸入之次介面241。該次介面241上則顯示有各種觀賞距離之預設數值242,使用者可透過移動功能按鍵鈕18、22,以選定輸入適當之觀賞距離,或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選擇該觀賞距離之預設數值242,達到觀賞距離輸入設定之目的。另外,該次介面241上,亦提供一空白欄243,使用者可透過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21’上之數字按鍵鈕53(如圖4所示),直接輸入適當之觀賞距離。當然,亦可直接於該螢幕19上,顯示如該數字按鍵鈕53之數字圖形(未示於圖上),透過該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該數字圖形,亦可達到觀賞距離輸入設定之目的。
如圖10所示,當使用者選擇觀賞螢幕尺寸設定之界面250時,則提供另一觀賞螢幕尺寸輸入之次介面251。該次介面251上則顯示有各種觀賞螢幕尺寸之預設數值252,使用者可透過移動功能按鍵鈕18、22,以選定輸入適當之觀賞螢幕尺寸,或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選擇該觀賞螢幕尺寸之預設數值252,達到觀賞螢幕尺寸輸入設定之目的。另外,該次介面251上,亦提供一空白欄253,使用者可透過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21’上之數字按鍵鈕53(如圖4所示),直接輸入適當之觀賞螢幕尺寸。當然,亦可直接於該螢幕19上,顯示如該數字按鍵鈕53之數字圖形(未示於圖上),透過該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該數字圖形,亦可達到觀賞螢幕尺寸輸入設定之目的。
如圖11所示,當使用者選擇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設定之界面260時,則提供另一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輸入之次 介面261。該次介面261上則顯示有各種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之預設數值262,使用者可透過移動功能按鍵鈕18、22,以選定輸入適當之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或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選擇該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之預設數值262,達到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輸入設定之目的。另外,該次介面261上,亦提供一空白欄263,使用者可透過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21’上之數字按鍵鈕53(如圖4所示),直接輸入適當之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當然,亦可直接於該螢幕19上,顯示如該數字按鍵鈕53之數字圖形(未示於圖上),透過該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該數字圖形,亦可達到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輸入設定之目的。
如圖12所示,當使用者選擇視景編號數設定之界面270時,則提供另一視景編號數輸入之次介面271。該次介面271上則顯示有各視景編號數之預設數字272,使用者可透過移動功能按鍵鈕18、22,以選定輸入適當之視景編號數,或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選擇該視景編號數272(如選擇第i台),達到視景編號數輸入設定之目的。該各視景編號數之預設數字272,係於執行該3D連結程序110時,所取得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之從裝置編號。
如圖13所示,當使用者選擇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設定之界面280時,則提供另一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設定之次介面281。該次介面281上則顯示有計算調整282、讀取283、儲存284等操作介面。使用者可透過移動功能按鍵鈕18、22,以選定輸入適當之操作介面282、283、284,或 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選擇該操作介面282、283、284。當選擇該讀取操作介面283時,是對該微處理器20記憶體中,讀取之前所儲存之3D參數;當選擇該儲存操作介面284時,則將目前所設定之3D參數,儲存於該微處理器20記憶體中。當選擇該計算操作介面282時,則進入該視差調整程序130。
如圖14所示,該視差調整程序130,主要係由一可容許最大視差值計算程序285、一視景影像讀取程序286及一視差調整操作介面290所構成。
該可容許最大視差值計算程序285,係根據使用者所設定之3D參數、並利用公式(1)以計算、及顯示一可容許最大視差值。該視景影像讀取程序286,如圖六所示,係由該主拍攝裝置201,係根據使用者所輸入之該視景編號數(i),以發射一個別從裝置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M(Ii)。當該從拍攝裝置i(處於3D從模式100’狀態),於收到該命令訊號M(Ii)後,即回傳一影像回覆訊號R(Ii),該影像回覆訊號R(Ii),即包含有該裝置編號i及影像。另外,為方便使用者操作,該視景影像讀取程序286,亦顯示該視景編號(i)。
如圖15所示,該視差調整操作介面290,係由一視景合成影像291、一可移動視差較準線294、一可移動光軸準直線297所構成。
該視景合成影像291,係由該視景1影像292、與視景i影像293所構成;或由該視景1影像292、與所有視景i影像293所構成,並以透明及重疊之方式,顯示於該介面 290上。
該可移動視差校準線294,係根據該可容許最大視差值,以兩條垂直線295、296之方式,顯示於該介面290上。該兩條垂直線295、296間之距離,即為該可容許最大視差值。該可移動視差校準線294,係用以輔助設置該主拍攝裝置201與從拍攝裝置i間,最佳之立體基距(Stereo Base)與匯聚角度(Convergence Angle)之設定。一般,利用多數台拍攝裝置以拍攝多視景3D影像時,最佳的設置是讓所有拍攝裝置皆具有相同之立體基距與匯聚角度,如此拍攝取得之多視景3D影像間,才能具有相等視差之效果。是以,利用該可移動視差校準線294,可輔助使用者,調整該主拍攝裝置201、與該從拍攝裝置i間之立體基距與匯聚角度,以正確設定該視景1影像292、與該視景i影像293間之視差。另外,該可移動視差校準線294之移動,係可透該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21’上之最大容許視差線移動按鍵鈕54(如圖4所示),以同時改變該兩條垂直線295、296之水平位置,或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接同時移動該兩條垂直線295、296之水平位置。透過此位移之動作,可確認該視景1影像292、與該視景i影像293,所有對應點間之視差,皆不超過該可容許最大視差值。如此,於觀賞時,才能提供觀賞者最舒適之3D影像。
該可移動光軸準直線297,係由一對直交之水平線298與垂直線299所構成,係用以輔助該主拍攝裝置201與從拍攝裝置i間相對幾何關係之對準。亦即利用該可移動光軸校準直線297,可將該各拍攝裝置之光軸設置於同一水 平面上、並聚焦至同一點。該可移動光軸校準直線297之移動,係可透過移動功能按鍵鈕18、22,以改變該水平線298與垂直線299直交之位置,或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接移動該水平線298與垂直線299直交之位置。另外,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21’上之影像縮放按鍵鈕55(如圖4所示),係可以該水平線298與垂直線299直交位置為中心,同時對該視景合成影像291做縮小、或放大之處理。當然,對於該可移動視差校準線294、及該可移動光軸校準直線297,亦須做同倍率之縮放處理。
如圖6所示,透過上述視差調整之操作後,使用者即可按下拍攝裝置之快門按鈕鍵17、或無線遙控器上之快門按鈕鍵,以拍攝多視景3D影像。是以,於該主拍攝裝置201上所執行的3D主模式程序100,即進入同步攝影程序140;而所有之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上所執行的3D從模式程序100’,則進入同步攝影對應程序140’。對於多視景影像之拍攝,如前述,除了需對各視景影像間之視差,做最佳化之調整外;對於動態之被拍物,則須確保各拍攝裝置快門之同步;另外,亦須讓各拍攝裝置具有相同之攝影條件,方能取得具相同亮度與顏色之影像,以確保多視景3D影像之品質。是以,該主拍攝裝置201於同步攝影程序140,主要係對所有之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發射一同步命令訊號M(S)。該同步命令訊號M(S),主要係包括有一攝影條件訊號M(SC )、一快門同步訊號M(SS )、及一影像編號訊號M(SN )。該攝影條件訊號,則可由影像尺寸、曝光設定值、白平衡設定值、焦距、數 位縮放、閃光燈設定等參數所構成。是以,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於皆收到該同步命令訊號M(S)後,即根據攝影條件訊號以設定自身之攝影條件、並根據快門同步訊號,於適當之時間,啟動快門13(如圖3所示),以達同步攝影之目的。另外,該影像編號訊號,係用以紀錄該影像拍攝之次序,以方便多視景影像之後續處理。
於上述同步拍攝之操作之後,如圖16所示,使用者可選擇多視景影像預覽之界面300。是以,如圖6所示,於該主拍攝裝置201上所執行的3D主模式程序100,即進入多視景影像合成程序150;而所有之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上所執行的3D從模式程序100’,則進入多視景影像合成對應程序150’。
該多視景影像合成程序150,主要係由一多視景影像取得程序、及一影像合成顯示程序所構成。該多視景影像取得程序,如圖6所示,係由該主拍攝裝置201,對所有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以發射一所有從裝置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M(Iall )。當該所有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於收到該命令訊號M(Iall )後,即個自回傳一影像回覆訊號R(Ii ),該影像回覆訊號R(Ii ),即包含有該裝置編號i及影像。於取得所有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所拍攝之視景影像後,該影像合成程序,即以次畫素交替排列之方式(請參考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097135421),將所有視景影像,合成使之成為一多視景3D影像,並將該多視景3D影像,顯示於該介面290上。
於上述同步拍攝之操作之後,如圖17所示,使用者可 選擇結束之界面301。是以,如圖6所示,於該主拍攝裝置201上所執行的3D主模式程序100,即進入結束程序160;而所有之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上所執行的3D從模式程序100’,則進入結束對應程序160’。該結束程序160,如圖6所示,係由該主拍攝裝置201,對所有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以發射一結束之命令訊號M(Eall )。當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於收到該命令訊號M(Eall )後,即個自回傳一結束確認回覆訊號R(Ei )後,自動切回一般2D之模式。當該主拍攝裝置201,於接收所有之結束確認回覆訊號R(Ei )後,亦自動切回一般2D之模式,結束3D之模式。
實施例二、有線同步方式
如圖18所示,係本發明對有線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所需增加軟硬體功能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二所需增加3D硬體功能與圖3所示之實施例一之內容大致相同,唯一之不同處,係多增設一USB介面14’,並令原有之USB介面14為裝置通用序列匯流排(Device USB);而該多增設之USB介面14’Host。是以,該多台攝影裝置之連接,如圖19所示,係可以串接之方式,由主拍攝裝置401之主通用序列匯流排(Host USB)與從拍攝裝置402之Device USB連接,而從拍攝裝置402之Host USB則連接至下一台從拍攝裝置之Device USB,如此依次類推。另外,亦可如圖20所示,係可以並接之方式,透過一USB分享器(Hub)410,由主拍攝裝置401之Host USB與所有從拍攝裝置402、 403、404、405之Device USB連接。
此外,本實施例二所需增加3D軟體功能與圖3所示之實施例一之內容大致相同,唯一之不同處,對以串接之方式之本實施例二,係針對裝置於該微處理器20內之該3D從模式程序100’,需增設一訊號傳遞之功能,亦即將前端傳來之命令訊號M,需做一裝置編號之確認,若為對後端從裝置作用之命令,則需往後端傳遞;而後端傳來之回覆訊號R,則往前端傳遞。當然,以串接之方式之本實施例二,經傳遞之快門同步訊號M(SS ),對各從拍攝裝置402、403、404、405而言,會產生些許之延遲。但因目前USB傳輸頻寬高,這延遲只有微秒(ms)之程度,對於運動速度不快的被拍物,尚不至於破壞各多視景影像間位置對應之一致性。
另一方面,目前一般之拍攝裝置,其所使用影像感應器之解析度,已高至數百萬畫素、甚至上千萬畫素。對此,本發明實施例一所採用之無線同步拍攝之方式,如對前述視差調整、與多視景影像合成操作下,需做視景影像傳輸之處理時,將受制於無線頻寬之限制,而顯得無效率。相較於無線同步之方式,由於高USB傳輸頻寬,可高速傳遞各從拍攝裝置之影像至主拍攝裝置,方便如前述視差調整、與多視景影像合成之操作。是以,無線與有線合用之方式,可更提高多視景拍攝之效率。
1‧‧‧習知多數台(如五台)特殊之攝影裝置
5‧‧‧習知之拍攝裝置系統
10‧‧‧習知拍攝裝置(主機)
11‧‧‧光學透鏡模組
12‧‧‧影像感應器
13‧‧‧快門
14、14’‧‧‧USB介面
15‧‧‧無線傳輸模組
16‧‧‧紅外線傳輸模組
17‧‧‧快門按鍵鈕
18‧‧‧習知操作功能按鍵鈕
18’‧‧‧一組3D操作功能按鍵鈕
19‧‧‧顯示螢幕
19’‧‧‧觸控面板
20‧‧‧微處理器
20’‧‧‧一組3D處理軟體程序
21‧‧‧無線遙控器
21’‧‧‧一組3D操作功能按鍵鈕
22‧‧‧習知操作功能按鍵鈕
23‧‧‧無線發射模組
24‧‧‧記憶體
50‧‧‧3D功能按鍵鈕
51‧‧‧2D功能按鍵鈕
52‧‧‧單位按鍵鈕
53‧‧‧數字按鍵鈕
54‧‧‧最大容許視差線移動按鍵鈕
55‧‧‧影像縮放按鍵鈕
100‧‧‧3D主模式程序
100’‧‧‧3D從模式程序
110‧‧‧一3D連結程序
110’‧‧‧一3D連結對應程序
120‧‧‧一最佳3D視差調整程序
121‧‧‧一3D參數設定程序
130‧‧‧一視差調整程序
130’‧‧‧一視差調整對應程序
140‧‧‧一同步攝影程序
140’‧‧‧一同步攝影對應程序
150‧‧‧一多視景影像合成程序
150’‧‧‧一多視景影像合成對應程序
160‧‧‧一結束程序
160’‧‧‧一結束對應程序
200‧‧‧多數台同型之拍攝裝置
201‧‧‧主拍攝裝置
202、203、204、205‧‧‧從拍攝裝置
210‧‧‧無線傳輸之方式
225‧‧‧簡易之視差設定操作介面
230‧‧‧兩眼間距參數設定之界面
231‧‧‧兩眼間距輸入之次介面
232‧‧‧各種兩眼間距之預設數值
233‧‧‧空白欄
240‧‧‧觀賞距離參數設定之界面
241‧‧‧觀賞距離輸入之次介面
242‧‧‧各種觀賞距離之預設數值
243‧‧‧空白欄
250‧‧‧觀賞螢幕尺寸參數設定之界面
251‧‧‧觀賞螢幕尺寸輸入之次介面
252‧‧‧觀賞螢幕尺寸之預設數值
253‧‧‧空白欄
260‧‧‧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參數設定之界面
261‧‧‧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輸入之次介面
262‧‧‧各種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之預設數值
263‧‧‧空白欄
270‧‧‧視景編號數參數設定之界面
271‧‧‧視景編號數輸入之次介面
272‧‧‧各視景編號數之預設數字
280‧‧‧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參數設定之界面
281‧‧‧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設定之次介面
282‧‧‧計算調整之操作介面
283‧‧‧讀取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值之操作介面
284‧‧‧儲存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值之操作介面
285‧‧‧可容許最大視差值計算程序
286‧‧‧視景影像讀取程序
290‧‧‧視差調整操作介面
291‧‧‧視景合成影像
292‧‧‧視景1影像
293‧‧‧各視景i影像
294‧‧‧可移動視差校準線
295、296‧‧‧垂直線
297‧‧‧可移動光軸校準直線
298‧‧‧水平線
299‧‧‧垂直線
300‧‧‧多視景影像預覽之界面
400‧‧‧多數台之拍攝裝置
401‧‧‧主拍攝裝置
402、403、404、405‧‧‧從拍攝裝置
410‧‧‧USB分享器(Hub)
Vi ‧‧‧多視景之影像
i‧‧‧裝置編號、視景編號
M‧‧‧命令訊號
R‧‧‧回覆訊號
M(C)‧‧‧一連結命令訊號
M(Ii)‧‧‧個別從裝置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
R(i)‧‧‧一回覆訊號
M(S)‧‧‧同步命令訊號
M(SC )‧‧‧攝影條件訊號
M(SS )‧‧‧快門同步訊號
M(SN )‧‧‧影像編號訊號
M(Iall )‧‧‧所有從裝置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
M(Eall )‧‧‧結束之命令訊號
R(Ei )‧‧‧結束確認回覆訊號
Stereo Base‧‧‧立體基距
Convergence Angle‧‧‧匯聚角度
Le ‧‧‧兩眼間距
Dvmax ‧‧‧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
De ‧‧‧觀賞距離
Sc ‧‧‧數位相機螢幕尺寸
Sm ‧‧‧觀賞螢幕尺寸
圖1所示,係為習知多視景3D影像獲取方式之示意圖。
圖2所示,係一般習知拍攝裝置系統結構之示意圖。
圖3所示,係本發明實施例一,對以無線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所需增加軟硬體功能之示意圖
圖4所示,係3D操作功能按鍵鈕之示意圖。
圖5所示,係本發明可無線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系統架構之示意圖。
圖6所示,係本發明3D處理軟體程序之示意圖。
圖7所示,係一簡易視差設定操作介面之示意圖。
圖8所示,係一兩眼間距輸入次介面之示意圖。
圖9所示,係一觀賞距離輸入次介面之示意圖。
圖10所示,係一觀賞螢幕尺寸輸入次介面之示意圖。
圖11所示,係一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輸入次介面之示意圖。
圖12所示,係一視景編號數輸入次介面之示意圖。
圖13所示,係一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設定次介面之示意圖。
圖14所示,係視差調整程序構成之示意圖。
圖15所示,係視差調整操作介面之示意圖。
圖16所示,係多視景影像預覽界面之示意圖。
圖17所示,係結束界面之示意圖。
圖18所示,係本發明實施例二,對以有線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所需增加軟硬體功能之示意圖。
圖19所示,係可以串接方式連接之本發明實施例二之示意 圖。
圖20所示,係可以並接方式連接之本發明實施例二之示意圖。
10‧‧‧習知拍攝裝置(主機)
11‧‧‧光學透鏡模組
12‧‧‧影像感應器
13‧‧‧快門
14、14’‧‧‧USB介面
15‧‧‧無線傳輸模組
16‧‧‧紅外線傳輸模組
17‧‧‧快門按鍵鈕
18‧‧‧習知操作功能按鍵鈕
18’‧‧‧一組3D操作功能按鍵鈕
19‧‧‧顯示螢幕
19’‧‧‧觸控面板
20‧‧‧微處理器
20’‧‧‧一組3D處理軟體程序
21‧‧‧無線遙控器
21’‧‧‧一組3D操作功能按鍵鈕
22‧‧‧習知操作功能按鍵鈕
23‧‧‧無線發射模組
24‧‧‧記憶體

Claims (24)

  1. 一種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係對多數台拍攝裝置,增加裝置下列元件:一組3D操作功能按鍵,係由多數按鍵所構成,係用於多視景3D影像之拍攝,提供快速且方便之3D操作;一觸控面板,係貼合於拍攝裝置之螢幕上,係用於多視景3D影像之拍攝,提供快速且方便之3D操作;以及一3D處理軟體程序,係裝置於拍攝裝置微處理器之內,係可針對任意數目之多視景影像之拍攝,提供一快速且方便之3D操作;該3D處理軟體程序,主要係由下列處理程序所構成:一3D主模式程序,主要係由主拍攝裝置,透過無線之方式,對從拍攝裝置發射出一命令訊號,以達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功效;該3D主模式程序,係透過該3D功能按鍵之操作,以啟動執行下列處理程序所構成:一3D連結程序,係由主拍攝裝置,透過無線之方式,對所有從拍攝裝置發射出一連結命令訊號,以連結及啟動所有從拍攝裝置進入多視景拍攝之狀態;一最佳3D視差調整程序,係為一多視景3D影像間視差調整之程序,可提供一簡單視差調整之方法,以設定各視景間最佳之視差;一同步攝影程序,係由主拍攝裝置,透過無線之方式,對所有從拍攝裝置發射出一同步命令訊號,以讓主拍攝裝置、及所有從拍攝裝置可同步拍攝多視景影像; 一多視景影像合成程序,係由主拍攝裝置,透過無線之方式,對所有從拍攝裝置發射出一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以取得所有從拍攝裝置之視景影像、並做多視景3D影像之合成;以及一結束程序,係由主拍攝裝置,透過無線之方式,對所有從拍攝裝置發射出一結束之命令訊號、並結束該主拍攝裝置3D之操作;一3D從模式程序,主要係由從拍攝裝置,透過無線之方式,以對應接收該命令訊號後,對主拍攝裝置發射出一回覆訊號,以達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功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多數台拍攝裝置,其構成之數目,係可為2台、或2台以上之數目,並可將其中一台之拍攝裝置,設定為主拍攝裝置,而其他之拍攝裝置,則設定為從拍攝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多數台拍攝裝置,係指由光學透鏡模組、影像感應器、快門、USB介面、無線傳輸模組、紅外線傳輸模組、快門按鍵鈕、操作功能按鍵鈕、顯示螢幕、記憶體、微處理器、及遙控器等元件所構成之拍攝裝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組3D操作功能按鍵,主要係由下列按鍵所構成:一3D功能按鍵,係提供一多視景3D影像拍攝啟動之操作,可啟動、並執行一主拍攝裝置內之3D處理軟體程 序;一2D功能按鍵,係提供一多視景3D影像拍攝終止之操作,可終止該主拍攝裝置內之3D處理程序,並自動切回2D影像拍攝之操作;一單位按鍵,係提供一可選擇長度單位之操作;一組數字按鍵,係由數字與小數點所構成之按鍵,提供數值輸入之操作;一最大容許視差線移動按鍵,係一水平移動之按鍵,以提供移動最大容許視差線水平位置之操作;以及一影像縮放按鍵,係一影像縮放之按鍵,以提供縮小、放大多視景影像之操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組3D操作功能按鍵,係可由機械式按鈕所構成,可裝置於該拍攝裝置之主機、及遙控器之上。另外,該組3D操作功能按鍵,亦可由圖形式按鈕所構成,即在該顯示螢幕上,顯示如該組3D操作功能按鍵之圖形,透過該觸控面板,即可直接碰觸該圖形,達到同樣之功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最佳3D視差調整程序,主要係由下列處理程序所構成:一3D參數設定程序,主要係提供一輸入之操作介面,以輸入必要之3D參數;以及一視差調整程序,主要係根據一視差值,以調整各多視景3D影像間之視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3D參數,主要係指兩眼間距Le 、觀賞距離De 、觀賞螢幕尺寸Sm 、拍攝裝置螢幕尺寸Sc 、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Dvmax 、及裝置編號數i;該3D參數係可透過一操作介面、或是使用該操作介面所提供之預設值,以各別輸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視差調整程序,主要係由下列處理程序所構成:一可容許最大視差值計算程序,係根據該3D參數,以計算出一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值;一視景影像讀取程序,係由主拍攝裝置,透過無線之方式,對具裝置編號數i之從拍攝裝置發射出一個別從裝置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以及一視差調整操作介面程序,係一調整之操作介面,以方便對各拍攝裝置做光軸準直、及視差之調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值,係根據下列公式所計算: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Le * Dvmax /(Dvmax +De )* Sc /Sm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視差調整操作介面程序,主要係由下列介面程序所構成:一視景合成影像介面,係對主拍攝裝置所拍攝之視景影像及具裝置編號數i之從拍攝裝置所拍攝之視景影 像,做一合成及顯示之處理;一可移動視差校準線介面,係由兩可移動之垂直線所構成,並將該兩垂直線,顯示於該視景合成影像之上,該兩條垂直線間之距離,即可視為一視差值,可藉以對各拍攝裝置做視差之調整;以及一可移動光軸校準直線介面,係由可移動之水平線與垂直線所構成,並將該水平線與垂直線,顯示於該視景合成影像之上,可藉以對各拍攝裝置做光軸準直之調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視景合成影像介面,係可對該主拍攝裝置之視景影像及從拍攝裝置之視景影像,做半透明及重疊之影像處理。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可移動視差校準線介面中,該兩條垂直線間之距離,係可為該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值。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可移動視差校準線介面,係可透過該視差線移動按鍵、或透過該觸控面板,同時移動改變該兩條垂直之水平位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可移動光軸校準直線介面,係可透過習知之操作功能按鍵鈕、或者透過觸控面板,以移動改變該水平線與垂直線直交之位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 影像之裝置,其中該影像縮放按鍵,係可對該可移動光軸校準直線中,以該水平線與垂直線之直交位置為中心,同時對該視景合成影像、該可移動視差校準線、及該可移動光軸校準直線,做縮小、或放大之影像處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3D參數之操作介面,係可透過該單位按鍵及數字按鍵之操作以輸入該3D參數者。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同步命令訊號,主要係由下命令訊號所構成:一攝影條件訊號,主要係由可由主拍攝裝置之攝影設定參數所構成之訊號;一快門同步訊號,係為主拍攝裝置之快門訊號;以及一影像編號訊號,係為一編號訊號,用以紀錄該多視景影像拍攝之次序,以方便多視景影像之後續處理。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攝影設定參數係指影像尺寸、曝光設定值、白平衡設定值、焦距、數位縮放、閃光燈設定、色彩重現、雜訊去除、邊緣強化等攝影參數。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3D從模式程序,主要係由下命令訊號所構成:一3D連結對應程序,係對應於主拍攝裝置所發射之該連結命令訊號,令該從拍攝裝置,於接收到該連結命令訊號後,以啟動該3D從模式程序,並對該主拍攝裝置 發射一包含有該從裝置編號之回覆訊號;一視差調整對應程序,係對應於主拍攝裝置所發射之個別從裝置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令該從拍攝裝置,於接收到該個別從裝置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後,對該主拍攝裝置發射一包含有該從裝置編號、以及該從裝置所拍攝取得影像之回覆訊號;一同步攝影對應程序,係對應於該主拍攝裝置所發射之該攝影條件訊號、快門同步訊號、及影像編號訊號,令該從拍攝裝置,於接收到該攝影條件訊號後,對該從拍攝裝置設定與主拍攝裝置相同之攝影設定參數;於接收到該快門同步訊號後,啟動快門拍照;以及,於接收到該影像編號訊號後,以同樣之編號,紀錄該所拍照取得之影像;一多視景影像合成對應程序,係對應於該主拍攝裝置所發射之該所有從裝置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令所有該從拍攝裝置,於接收到該所有從裝置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後,個別對該主拍攝裝置發射一包含有該從裝置編號、以及該從裝置所拍攝取得影像之回覆訊號;以及一結束對應程序,係對應於該主拍攝裝置所發射之該結束之命令訊號,令所有該從拍攝裝置,於接收到該結束之命令訊號後,個別對該主拍攝裝置發射一結束確認回覆訊號、並自動結束3D之操作。
  20. 一種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係對多數台拍攝裝置,增加裝置有下列元件: 一USB連接端子,係可設定為Host或Device之USB連接端子;一組3D操作功能按鍵,係由多數按鍵所構成,係用於多視景3D影像之拍攝,提供快速且方便之3D操作;一觸控面板,係貼合於拍攝裝置之螢幕上,係用於多視景3D影像之拍攝,提供快速且方便之3D操作;以及一3D處理軟體程序,係裝置於拍攝裝置微處理器之內,係可針對任意數目之多視景影像之拍攝,提供一快速且方便之3D操作;該3D處理軟體程序,主要係由下列處理程序所構成:一3D主模式程序,主要係由主拍攝裝置,透過無線之方式,對從拍攝裝置發射出一命令訊號,以達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功效;該3D主模式程序,係透過該3D功能按鍵之操作,以啟動執行下列處理程序所構成:一3D連結程序,係由主拍攝裝置,透過無線之方式,對所有從拍攝裝置發射出一連結命令訊號,以連結及啟動所有從拍攝裝置進入多視景拍攝之狀態;一最佳3D視差調整程序,係為一多視景3D影像間視差調整之程序,可提供一簡單視差調整之方法,以設定各視景間最佳之視差;一同步攝影程序,係由主拍攝裝置,透過無線之方式,對所有從拍攝裝置發射出一同步命令訊號,以讓主拍攝裝置、及所有從拍攝裝置可同步拍攝多視景影像; 一多視景影像合成程序,係由主拍攝裝置,透過無線之方式,對所有從拍攝裝置發射出一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以取得所有從拍攝裝置之視景影像、並做多視景3D影像之合成;以及一結束程序,係由主拍攝裝置,透過無線之方式,對所有從拍攝裝置發射出一結束之命令訊號、並結束該主拍攝裝置3D之操作;一3D從模式程序,主要係由從拍攝裝置,透過無線之方式,以對應接收該命令訊號後,對主拍攝裝置發射出一回覆訊號,以達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功效。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多數台拍攝裝置,其構成之數目,係可為2台、或2台以上之數目,並可將其中一台之拍攝裝置,設定為主拍攝裝置,而其他之拍攝裝置,則設定為從拍攝裝置。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多數台拍攝裝置,係指由光學透鏡模組、影像感應器、快門、USB介面、紅外線傳輸模組、快門按鍵鈕、操作功能按鍵鈕、顯示螢幕、記憶體、微處理器、及遙控器等元件所構成之拍攝裝置。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多數台拍攝裝置之連接,係透過並接之方式以連接,亦即將主拍攝裝置之Host USB與所有從拍攝裝置之Device USB連接。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一可同步拍攝多視景 3D影像之裝置,其中該多數台拍攝裝置之連接,係透過串接之方式以連接,亦即將主拍攝裝置之Host USB與任一台從拍攝裝置之Device USB連接,而其他相鄰兩台從拍攝裝置間之連接,係以其中一台從拍攝裝置之Host USB與另一台從拍攝裝置之Device USB連接。
TW098113124A 2009-04-21 2009-04-21 A device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capture multi-view 3D images TWI450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13124A TWI450025B (zh) 2009-04-21 2009-04-21 A device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capture multi-view 3D imag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13124A TWI450025B (zh) 2009-04-21 2009-04-21 A device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capture multi-view 3D imag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9048A TW201039048A (en) 2010-11-01
TWI450025B true TWI450025B (zh) 2014-08-21

Family

ID=44995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3124A TWI450025B (zh) 2009-04-21 2009-04-21 A device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capture multi-view 3D image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500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5785B2 (en) 2011-03-31 2014-06-17 Intel Corporation Collaborative image control
EP2652629B1 (en) 2010-12-13 2018-11-0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3d capture syncronization
TWI540470B (zh) 2012-07-13 2016-07-01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互動式影像系統及適用該互動式影像系統之遙控器
TWI513275B (zh) * 2012-07-17 2015-12-11 Univ Nat Chiao Tung 攝影裝置
CN103576894B (zh) * 2012-07-25 2017-03-01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互式图像***及适用该交互式图像***的遥控器
CN105025193B (zh) 2014-04-29 2020-02-07 钰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手提式立体扫描仪和产生对应对象的立体扫描结果的方法
TWI589149B (zh) * 2014-04-29 2017-06-21 鈺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立體掃描器和產生對應物件的立體掃描結果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302664A (en) * 2002-01-16 2003-08-01 Hewlett Packard Co System for near-simultaneous capture of multiple camera images
TW200530834A (en) * 2004-03-11 2005-09-16 Lite On It Corp Control device for transceiving data
TWI243595B (en) * 2002-07-19 2005-11-11 Artificial Parallax Electronic Digital camera for recording three dimension images
TW200839734A (en) * 2007-03-28 2008-10-01 Seiko Epson Corp Video compositing device and video output device
TW200912888A (en) * 2007-05-16 2009-03-16 Seereal Technologies Sa Holographic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302664A (en) * 2002-01-16 2003-08-01 Hewlett Packard Co System for near-simultaneous capture of multiple camera images
TWI243595B (en) * 2002-07-19 2005-11-11 Artificial Parallax Electronic Digital camera for recording three dimension images
TW200530834A (en) * 2004-03-11 2005-09-16 Lite On It Corp Control device for transceiving data
TW200839734A (en) * 2007-03-28 2008-10-01 Seiko Epson Corp Video compositing device and video output device
TW200912888A (en) * 2007-05-16 2009-03-16 Seereal Technologies Sa Holographic disp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9048A (en) 2010-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9009B2 (en) Modular configurable camera system
CN101636747B (zh) 二维/三维数字信息获取和显示设备
TWI450025B (zh) A device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capture multi-view 3D images
JP5014979B2 (ja) 個人用電子機器の3次元情報取得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JP5683025B2 (ja) 立体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撮影方法
US9414041B2 (en) Method for changing play mode, method for changing display mode, and display apparatus and 3D image provid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2011064894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5814692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4501086A (ja) 立体画像取得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0074343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output apparatus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output method
WO2021110035A1 (zh) 眼部定位装置、方法及3d显示设备、方法和终端
EP292619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pturing a 3d image using single camera
US9479761B2 (en) Document camer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ocument camera, program, and display processing system
JP5840022B2 (ja) 立体画像処理装置、立体画像撮像装置、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EP3190566A1 (en) Spherical virtual reality camera
JP2016032227A (ja)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三次元映像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および映像表示装置
US1184910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3891063B (zh) 一种全息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4041026B (zh) 图像输出装置、方法以及程序及其记录介质
JP4208351B2 (ja) 撮像装置、輻輳距離決定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10267192A (ja) 立体結像のタッチ制御装置
JP2001016619A (ja) 撮像装置、その輻輳距離決定方法、記憶媒体および光学装置
JP2011135252A (ja) 立体映像撮影用カメラ調整補助装置
JP5367747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ならびに、撮像システム
CN2616928Y (zh) 立体数码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