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9088B -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9088B
TWI449088B TW100140024A TW100140024A TWI449088B TW I449088 B TWI449088 B TW I449088B TW 100140024 A TW100140024 A TW 100140024A TW 100140024 A TW100140024 A TW 100140024A TW I449088 B TWI449088 B TW I4490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sensing line
jumper
connectio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0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2646A (en
Inventor
Hee Sun Shin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22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2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9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90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7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where the common electrode is not pattern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27Through-hole 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 to the active element through an insulation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並且特別地,本發明關於一種提供有用以感測一使用者之觸控的感測電極之液晶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裝置(LCD)由於具有基於一低驅動電壓的低功耗以及可攜性之優點,廣泛應用於不同領域,例如筆記型電腦、監視器、航天器、以及飛機等。
此液晶顯示裝置(LCD)包含有一底基板、一頂面板、以及底基板與頂基板之間形成的一液晶層。在此液晶顯示裝置之中,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之配向狀態根據是否向其作用一電場控制,以及光線透射率根據液晶分子之配向狀態控制,由此在液晶顯示裝置(LCD)之上顯示影像。
通常,一滑鼠或鍵盤用作一液晶顯示裝置(LCD)之輸入裝置。然而,允許一使用者能夠使用一手指或筆直接輸入資訊一觸控式螢幕,主要應用於一導航系統、一可攜式終端以及家用電器設備。
以下,將結合圖式部份,描述習知技術之一具有觸控式螢幕之液晶顯示裝置(LCD)。
「第1圖」係為習知技術之一液晶顯示裝置(LCD)之橫截面圖。
如「第1圖」所示,習知技術之液晶顯示裝置(LCD)包含有一液晶面板10以及一觸控式螢幕20。
液晶面板10顯示影像,以及液晶面板10包含有一底基板12、一頂基板14、以及底基板12與頂基板14之間形成的一液晶層16。
觸控式螢幕20形成於液晶面板10之上以感測一使用者之觸控,並且觸控式螢幕20包含有一觸控式基板22、一形成於觸控式基板22之下的第一感測電極24、以及一形成於觸控式基板22之上的第二感測電極26。
第一感測電極24在水平方向上排列於觸控式基板22之下,以及第二感測電極26在垂直方向上排列於觸控式基板22之上。因此,如果使用者觸控一預定位置,則第一感測電極24與第二感測電極26之間的電容在觸控位置變化。結果,感測電容變化之位置,由此能夠感測使用者之觸控位置。
然而,在上述習知技術之液晶顯示裝置(LCD)之中,由於觸控式螢幕20獨立形成於液晶面板10之上,因此,液晶顯示裝置(LCD)之總厚度透過觸控式螢幕20增加。因此,出現製造過程步驟複雜化,以及製造成本增加之問題。
因此,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藉由克服由於習知技術之限制及缺點所產生之一個或多個問題。
本發明之一優點在於提供一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其中用以感測一使用者之觸控的感測電極內嵌於一液晶面板之中,以便不需要液晶面板上的一單獨之觸控式螢幕,由此液晶顯示裝置之總厚度減少、製造過程步驟簡化、以及製造成本減少
本發明其他的優點與特徵將在如下的說明書中部分地加以闡述,並且本發明其他的優點與特徵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透過本發明如下的說明得以部分地理解或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得出。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以透過本發明所記載的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別指明的結構並結合圖式部份,得以實現和獲得。
為了獲得本發明目的之這些及其他優點,現對本發明作具體化和概括性的描述,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含有複數個閘極線及複數個資料線,其在一基板上彼此相交叉用以定義複數個畫素;一畫素電極,其形成於每一畫素中;一共同電極,其與畫素電極一起形成一電場,以及形成圖案用以感測一使用者之觸控;一感測線,不連續地形成於共同電極上且與共同電極電連接;一跳線,其形成於共同電極之下且將感測線之不連續部份彼此電連接;以及一第一連接電極及一第二連接電極,用以將跳線與感測線電連接,其中第一連接電極與跳線相連接,以及第二連接電極與感測線以及第一連接電極相連接。
在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中,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形成一跳線於一基板上;形成一夾層絕緣膜於跳線上;形成一第一接觸孔於夾層絕緣膜中以暴露跳線;形成一第一連接電極,第一連接電極通過第一接觸孔與跳線相連接;透過順次沉積一無機膜以及一有機模於第一連接電極上,形成一第一鈍化膜;形成一開口於第一鈍化膜之有機膜中;形成第一鈍化膜之有機膜上的一共同電極之圖案且形成共同電極上的一感測線之圖案;形成一第二鈍化膜於感測線上;透過去除第二鈍化膜之一預定區域以及第一鈍化膜之無機膜之一預定區域,形成暴露感測線以及第一連接電極之一第二接觸孔;以及形成一第二連接電極,第二連接電極通過第二接觸孔將感測線與第一連接電極相連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上所述的本發明之概括說明和隨後所述的本發明之詳細說明均是具有代表性和解釋性的說明,並且是為了進一步揭示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
以下,將結合圖式部份詳細描述本發明之實施例。圖式中的相同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元件。
「第2a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底基板之平面圖,「第2b圖」係為沿「第2a圖」之I-I線之橫截面圖。
如「第2a圖」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包含有一基板100、一閘極線210、一資料線230、一共同電極300、一感測線400、以及一畫素電極500。
基板100可由玻璃或透明塑料形成。
閘極線210在一水平方向上排列於基板100之上,以及資料線230在一垂直方向上排列於基板100之上。這樣,閘極線210與資料線230彼此相交叉用以定義複數個畫素。
閘極線210排列為一直線,以及資料線230排列為一彎曲線。然而,閘極線210與資料線230並不限制於上述實例。舉例而言,資料線230可排列為一直線。
同時,雖然圖未示,每一畫素提供有一作為開關裝置的薄膜電晶體。該薄膜電晶體包含有一閘極、一半導體層、以及源極及汲極。該薄膜電晶體可具有閘極排列於半導體層之下的一底閘結構,以及閘極排列於半導體層之上的一頂閘結構。
共同電極300透過與畫素電極500一起形成一電場以驅動液晶層,並且還用作用於感測一使用者之觸控位置的感測電極。
為了用作該感測電極,複數個共同電極300形成為一預定之圖案。每一共同電極300可形成為具有一與一個或多個畫素相對應之尺寸。舉例而言,每一共同電極300如圖所示可形成為具有一對應於三個畫素的尺寸。
感測線400用以將這些共同電極300彼此電連接。換句話而言,這些彼此相間隔形成的共同電極使用感測線400相連接,以及一感測電路連接至感測線400之端部用以感測使用者之觸控位置。感測線400排列為與閘極線210以及資料線230相平行,由此能夠感測X軸方向與Y軸方向之觸控位置。
感測線400用以將這些共同電極300彼此電連接,並且還減少這些共同電極之電阻。而且,感測線400可用以防止出現旋錯。以下將更詳細地描述感測線400。
一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的透明導電材料通常用作共同電極300。然而,可出現該透明導電材料具有高阻之問題。因此具有優秀導電性之金屬的感測線400與共同電極300相連接,以使得共同電極300之電阻可減少。
而且,如「第2a圖」所示,如果資料線230形成為一曲線,則在資料線230之彎曲區域可出現光線洩漏,由此可出現旋錯。因此,與閘極線210相平行排列的感測線400可形成於出現旋錯的區域中,由此可防止出現旋錯。
同時,雖然旋錯可通過感測線400防止出現,然而,孔徑比可透過感測線400減少。因此,為了防止孔徑比減少,與資料線230相平行排列的感測線400可較佳與資料線230相重疊。為了減少共同電極300之電阻同時防止透光率減少,與閘極線210相重疊的感測線400可另外形成。
畫素電極500形成於每一畫素中,以及特別地形成為與該畫素之形狀相對應。
同時,雖然圖未示,畫素電極500其中可提供有至少一個狹縫。如果畫素電極500之中提供有一個狹縫,則一邊緣場通過狹縫形成於畫素電極500與共同電極300之間,以及該液晶可透過邊緣場驅動。換句話而言,可獲得一邊緣場切換型液晶顯示裝置。
以下,將結合「第2b圖」更詳細描述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第2b圖」表示該液晶顯示裝置之一剖視結構。
如「第2b圖」所示,一閘極絕緣膜205形成於基板100上,以及閘極線210在閘極絕緣膜205上形成圖案。這對應於使用一頂閘結構之薄膜電晶體之情況。雖然圖未示,該半導體層形成於閘極絕緣膜205之下。該半導體層包含有一電子運動的通道區域,以及一摻雜區域,該摻雜區域在該通道區域之兩側與源極及汲極相連接。
一夾層絕緣膜220形成閘極線210上,以及資料線230在夾層絕緣膜220上形成圖案。以及,一第一鈍化膜240形成於資料線230上。
共同電極300在第一鈍化膜240上形成圖案,以及感測線400在共同電極300上形成圖案。
一第二鈍化膜450形成於感測線400上,以及畫素電極500在第二鈍化膜450上形成圖案。
同時,如上所述,感測線400將共同電極300彼此電連接且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感測使用者之觸控位置。以下將更詳細地描述。
「第3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用以感測一使用者之觸控位置的感測線之簡化示意圖,以及「第3b圖」係為沿「第3a圖」之I-I線之橫截面圖。在「第3a圖」之中,為了方便,在一共同電極區塊中僅僅表示出一個感測線。
如「第3a圖」所示,包含有複數個共同電極的一共同電極區塊考慮使用者之手或筆的接觸面積形成。即,一共同電極區塊係為包含有複數個共同電極的單元區塊。舉例而言,「第2a圖」中所示的共同電極之集合可為一個單元區塊。
而且,使用該感測線,各共同電極區塊彼此相連接。
由於該感測線包含有一水平感測線以及一垂直感測線,因此Y軸方向之觸控位置可在使用者觸控之期間,通過感測電容變化的水平感測線感測,以及X軸方向之觸控位置可在使用者觸控之期間,通過感測電容變化的垂直感測線感測。
此種情況下,如果水平感測線與垂直感測線電連接,則短路出現,由此不能夠感測使用者種觸控位置。因此,用以感測使用者之觸控位置的水平感測線與垂直感測線不應該彼此電連接。
為了實現水平感測線與垂直感測線彼此不電連接,使用一跳線。在「第3a圖」之中,感測線以實線表示以及該跳線以虛線表示。
更詳細而言,水平感測線與垂直感測線形成於共同電極區塊之上。同時,水平感測線不連續地形成以便不與垂直感測線相交叉。跳線形成於共同電極區塊之下。同時,跳線通過一接觸孔與水平感測線相連接,由此不連續形成的水平感測線之部份彼此電連接。
雖然圖式中,不連續形成的水平感測線之部份使用該跳線彼此電連接,但是垂直感測線可不連續形成且其不連續部份可使用該跳線彼此電連接。
以下,將結合「第3a圖」之放大圖,更詳細地描述該感測線與該跳線之間的電連接。
「第3a圖」之放大圖表示感測線與跳線相連接的一個畫素。如「第3a圖」所示,閘極線210與資料線230彼此相交叉用以定義一畫素。畫素電極500形成於該畫素中。
而且,感測線400形成為閘極線210相平行,以及跳線215形成為與感測線400電連接。
跳線215可按照與感測線400相同之方式,形成為與閘極線210相平行。特別地,跳線215形成於出現旋錯的區域中,由此能夠防止出現旋錯。
此種情況下,由於感測線400形成於共同電極之上以及跳線215形成於共同電極之下,因此,另外地形成一第一連接電極235與一第二連接電極550,用以將感測線400與跳線215電連接。
第一連接電極235與跳線215相連接,第二連接電極550與感測線400相連接,以及第一連接電極235與第二連接電極550彼此相連接。因此,跳線215與感測線400電連接。
更詳細而言,第一連接電極235通過一第一接觸孔ch1與跳線215相連接,以及通過一第二接觸孔ch2與第二連接電極550相連接。
第二連接電極550通過第二接觸孔ch2與第一連接電極235相連接,以及通過一第三接觸孔ch3與感測線400相連接。
跳線215與感測線400之連接結構將結合表示其剖面的「第3b圖」更容易理解。
如「第3b圖」所示,閘極絕緣膜205形成於基板100上,以及跳線215形成於閘極絕緣膜205上。
如上所述,包含有一通道區域以及一摻雜區域的半導體層形成於閘極絕緣膜205之下。
跳線215可形成於與閘極線210相同之層中。因此,跳線215可通過與閘極線210相同之過程,由與閘極線210相同之材料形成。
夾層絕緣膜220形成於跳線215上,以及第一連接電極235形成於夾層絕緣膜220上。
夾層絕緣膜220提供有暴露跳線215的第一接觸孔ch1,以及第一連接電極235通過第一接觸孔ch1與跳線215相連接。
第一連接電極235可形成於與資料線230相同之層中。因此,第一連接電極235可通過與資料線230相同之過程,由與資料線230相同之材料形成。
第一鈍化膜240形成於第一連接電極235之上。
第一鈍化膜240可由包含有一無機膜242與一有機膜244的雙膜形成。
如果有機膜244形成為相比較於第一鈍化膜240更厚,較佳地能夠減少寄生電容。如果有機膜244形成於第一連接電極235上,則可腐蝕第一連接電極235。因此,較佳地,無機膜242較薄地形成於第一連接電極235上以及然後形成厚的有機膜244。
共同電極300在第一鈍化膜240上形成圖案,以及感測線400在共同電極300上形成圖案。
第二鈍化膜450形成於感測線400上,以及第二連接電極550形成於第二鈍化膜450上。
第二接觸孔ch2形成於第一鈍化膜240與第二鈍化膜450中用以暴露第一連接電極235,以及第二連接電極550通過第二接觸孔ch2第一連接電極235相連接。
而且,第三接觸孔ch3形成於第二鈍化膜450中用以暴露感測線400,以及第二連接電極550通過第三接觸孔ch3與感測線400相連接。
第二連接電極550形成於與畫素電極500相同之層中。因此,第二連接電極550可通過與畫素電極500相同之過程,由與畫素電極500相同之材料形成。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跳線215通過第一連接電極235與第二連接電極550與感測線400電連接。為了實現這些連接,形成總共三個接觸孔,例如第一接觸孔ch1、第二接觸孔ch2以及第三接觸孔ch3。
特別地,由於第二接觸孔ch2與第三接觸孔ch3分離地形成,用以分別將第二連接電極550與第一連接電極235以及感測線400相連接,這一點可自「第3a圖」之放大圖可知。因此第二連接電極550之長度增加。然而,如果第二連接電極550之長度L增加,則與第二連接電極550相間隔的畫素電極500之總面積減少。由於此原因,可出現減少一孔徑比的問題。
以下,將描述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底基板。
「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個畫素之平面圖。「第4圖」表示一感測線與一跳線之間的連接。
如「第4圖」所示,一閘極線210與一資料線230排列於基板100上用以彼此相交叉,由此定義一個畫素。該畫素之中提供有一畫素電極500。
而且,一感測線400與閘極線210相平行形成,以及一跳線215形成為與感測線400電連接。跳線215可按照與感測線400相同之方式,與閘極線210相平行形成。特別地,跳線215可形成於出現旋錯之區域中,用以防止出現旋錯。
感測線400形成於一共同電極上以及跳線215形成於共同電極之下。因此,一第一連接電極235與一第二連接電極550形成為將感測線400與跳線215電連接。
第一連接電極235與跳線215相連接,以及第二連接電極550與感測線400相連接。而且,第一連接電極235與第二連接電極550彼此相連接。因此,跳線215與感測線400電連接。
更詳細而言,第一連接電極235通過一第一接觸孔ch1與跳線215相連接,以及通過一第二接觸孔ch2與第二連接電極550相連接。
第二連接電極550通過第二接觸孔ch2與第一連接電極235相連接,以及通過第二接觸孔ch2還與感測線400相連接。即,第二連接電極550通過第二接觸孔ch2與第一連接電極235以及感測線400相連接。
以下將結合表示剖視的「第5a圖」及「第5b圖」描述跳線215與感測線400之連接結構。
「第5a圖」及「第5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之沿「第4圖」之I-I線之橫截面圖。
如「第5a圖」所示,閘極絕緣膜205形成於基板100上,以及跳線215形成於閘極絕緣膜205上。
如上所述,包含有一通道區域以及一摻雜區域的半導體層形成於閘極絕緣膜205之下。
跳線215可形成於與閘極線210相同之層中。因此,跳線215可通過與閘極線210相同之過程,由與閘極線210相同之材料形成。
夾層絕緣膜220形成於跳線215上,以及第一連接電極235形成於夾層絕緣膜220上。
夾層絕緣膜220提供有暴露跳線215的第一接觸孔ch1,以及第一連接電極235通過第一接觸孔ch1與跳線215相連接。
第一連接電極235可形成於與資料線230相同之層中。因此,第一連接電極235可通過與資料線230相同之過程,由與資料線230相同之材料形成。
第一鈍化膜240形成於第一連接電極235之上。此種情況下,第一鈍化膜240可由包含有一無機膜242與一有機膜244的雙膜形成。
共同電極300在第一鈍化膜240上形成圖案,以及感測線400在共同電極300上形成圖案。
第二鈍化膜450形成於感測線400上,以及第二連接電極550形成於第二鈍化膜450上。
第二接觸孔ch2形成於第一鈍化膜240與第二鈍化膜450中用以將第一連接電極235與感測線400一起暴露,以及第二連接電極550通過第二接觸孔ch2與第一連接電極235及感測線400相連接。
更詳細而言,第二接觸孔ch2透過去除第一鈍化膜240之無機膜242之一預定區域,以及第二鈍化膜450之一預定區域形成。
第一鈍化膜240之有機膜244提供有一獨立之開口245,以及感測線400在開口245中形成圖案。而且,第二鈍化膜450可部份地形成於開口245中。最後,第二接觸孔ch2透過去除開口245中形成的第二鈍化膜450以及第二鈍化膜450之下的無機膜242形成。開口245與第二接觸孔ch2將結合在稍後描述的一製造過程中更容易理解。
第二連接電極550形成於與畫素電極500相同之層中。因此,第二連接電極550可通過與畫素電極500相同之過程,由與畫素電極500相同之材料形成。
由於根據「第5b圖」之實施例除了在「第5a圖」之實施例中的第一鈍化膜240之無機膜244中形成的開口245中,另外形成感測線400與共同電極300之圖案外,與「第5a圖」之實施例相同,因此將省去其重複之描述。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跳線215通過第一連接電極235以及第二連接電極550與感測線400電連接。為了實現該連接,形成總共兩個接觸孔,例如第一接觸孔ch1以及第二接觸孔ch2。
特別地,由於第二接觸孔ch2僅形成為第二連接電極550分別與第一連接電極235以及感測線400相連接,這一點可自「第4圖」認知,因此第二連接電極550之長度L相比較於上述實施例減少。因此,與第二連接電極550相間隔之畫素電極500之總面積相對增加,由此可增加一孔徑比。
以下,將描述根據本發明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底基板之製造方法。
「第6a圖」至「第6h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之底基板之製造方法之橫截面圖,其為關於根據「第5a圖」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底基板之製造方法。
首先,如「第6a圖」所示,一閘極絕緣膜205形成於一基板100上,以及一跳線215在閘極絕緣膜205上形成圖案。在夾層絕緣膜220形成於跳線215上之後,一第一接觸孔ch1形成於夾層絕緣膜220中用以暴露跳線215。
在基板100上形成一半導體層之過程可在形成閘極絕緣膜205之前執行。
跳線215可與閘極線同時形成。
第一接觸孔ch1可與一接觸孔同時形成,其中該接觸孔形成為連接該半導體層與源及汲極。
如上所述,由於跳線215與第一接觸孔ch1可使用現有過程形成,因此可不需要另外用以形成跳線215與第一接觸孔ch1的單獨過程。
然後,如「第6b圖」所示,形成通過第一接觸孔ch1與跳線215相連接的一第一連接電極235。
第一連接電極235可與一資料線同時形成。因此,不需要另外形成第一連接電極235的獨立過程。
然後,如「第6c圖」所示,一無機膜242與一有機膜244順次沉積於第一連接電極235上,用以形成一第一鈍化膜240。
然後,如「第6d圖」所示,一開口245形成於第一鈍化膜240之有機膜244之中。
然後,如「第6e圖」所示,一共同電極300在第一絕緣膜240之有機膜244上形成圖案,以及一感測線400在共同電極300上形成圖案。
共同電極300不形成於有機膜244之開口245中,以及感測線400延伸至有機膜244之開口245。這樣,由於感測線400延伸至開口245,感測線400與第二連接電極之間的一接觸面積可在一稍後過程期間增加。
然後,如「第6f圖」所示,一第二鈍化膜450形成於感測線400上。
第二鈍化膜450還形成於有機膜244之開口245中。
如「第6g圖」所示,去除第二鈍化膜450之預定區域以及第一鈍化膜240之無機膜242之預定區域,用以形成一第二接觸孔ch2。
感測線400與第一連接電極235透過第二接觸孔ch2暴露。
由於第二鈍化膜450通常由一無機膜形成,因此第二鈍化膜450之預定區域與第一鈍化膜240之無機膜242之預定區域可透過某時間的一蝕刻過程同時去除。
第二接觸孔ch2可與形成為將畫素電極與薄膜電晶體之汲極相連接的一接觸孔同時形成。因此,不需要另外的第二接觸孔ch2的一獨立過程。
其後,如「第6h圖」所示,形成一第二連接電極550,該第二連接電極550通過第二接觸孔ch2將感測線400與第一連接電極235相連接。
第二連接電極550可與畫素電極同時形成。因此,不需要另外的形成第二連接電極550的單獨過程。
「第7a圖」至「第7h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之底基板之製造方法之橫截面圖,其為關於根據「第5b圖」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底基板之製造方法。將省去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之描述。
首先,如「第7a圖」所示,一閘極絕緣膜205形成於一基板100上,以及一跳線215在閘極絕緣膜205上形成圖案。在夾層絕緣膜220形成於跳線215上之後,一第一接觸孔ch1形成於夾層絕緣膜220中用以暴露跳線215。
然後,如「第7b圖」所示,形成通過第一接觸孔ch1與跳線215相連接的一第一連接電極235。
然後,如「第7c圖」所示,一無機膜242與一有機膜244順次沉積於第一連接電極235上,用以形成一第一鈍化膜240。
如「第7d圖」所示,一開口245形成於第一鈍化膜240之有機膜244之中。
然後,如「第7e圖」所示,一共同電極300在第一絕緣膜240之有機膜244上形成圖案,以及一感測線400在共同電極300上形成圖案。
共同電極300與感測線400均延伸至有機膜244之開口245。
其後,如「第7f圖」所示,一第二鈍化膜450形成於感測線400上。
如「第7g圖」所示,去除第二鈍化膜450之預定區域以及第一鈍化膜240之無機膜242之預定區域,用以形成一第二接觸孔ch2,由此暴露感測線400以及第一連接電極235。
然後,如「第7h圖」所示,形成一第二連接電極550,該第二連接電極550通過第二接觸孔ch2將感測線400與第一連接電極235相連接。
已經描述根據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成底基板。根據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包含有上述之底基板、一頂基板以及這兩個基板之間的一液晶層。
該頂基板包含有複數個蔽光層,用以遮蔽光線自除畫素區域之外的區域洩漏,形成於兩個蔽光層之間的紅色(R)、綠色(G)以及藍色(B)彩色濾光層,以及一形成於這些彩色濾光層上的覆蓋層。
雖然根據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之底基板之製造過程揭露如上,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可透過上述底基板之形成過程,順次形成有蔽光層、彩色濾光層以及覆蓋層的頂基板形成過程,以及在底基板與頂基板之間形成液晶層的步驟製造。
在底基板與頂基板之間形成液晶層的過程可透過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知的一液晶注入方法或者一液晶分配方法執行。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具有以下優點。
由於用以形成驅動液晶的一電場之共同電極用作感測一使用者之觸控的感測電極,因此與習知技術不相同,不需要在液晶面板上的一單獨之觸控式螢幕,由此液晶顯示裝置之總厚度減少,製造步驟簡化,以及製造成本降低。
此外,跳線通過第一連接電極以及第二連接電極與感測線電連接。特別地,由於一個接觸孔能夠形成為將第二連接電極分別與第一連接電極以及感測線相連接,因此第二連接電極之長度能夠減少,由此能夠增加一孔徑比。
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意識到在不脫離本發明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揭示之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所作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之內。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照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0...液晶面板
12...底基板
14...頂基板
16...液晶層
20...觸控式螢幕
22...觸控式基板
24...第一感測電極
26...第二感測電極
100...基板
205...閘極絕緣膜
210...閘極線
215...跳線
220...夾層絕緣膜
230...資料線
235...第一連接電極
240...第一鈍化膜
242...無機膜
244...有機膜
245...開口
300...共同電極
400...感測線
450...第二鈍化膜
500...畫素電極
550...第二連接電極
ch1...第一接觸孔
ch2...第二接觸孔
ch3...第三接觸孔
L...長度
第1圖係為習知技術之一液晶顯示裝置(LCD)之橫截面圖;
第2a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底基板之平面圖;
第2b圖係為沿第2a圖之I-I線之橫截面圖;
第3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用以感測一使用者之觸控位置的感測線之簡化示意圖;
第3b圖係為沿第3a圖之I-I線之橫截面圖;
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個畫素之平面圖;
第5a圖及第5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之沿第4圖之I-I線之橫截面圖;
第6a圖至第6h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之底基板之製造方法之橫截面圖;以及
第7a圖至第7h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之底基板之製造方法之橫截面圖。
100...基板
205...閘極絕緣膜
215...跳線
220...夾層絕緣膜
235...第一連接電極
240...第一鈍化膜
242...無機膜
244...有機膜
245...開口
300...共同電極
400...感測線
450...第二鈍化膜
550...第二連接電極
ch1...第一接觸孔
ch2...第二接觸孔

Claims (10)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係包含有:複數個閘極線以及複數個資料線,係在一基板上彼此相交叉用以定義複數個畫素;一畫素電極,係形成於每一該等畫素中;一共同電極,係與該畫素電極一起形成一電場,以及形成圖案用以感測一使用者之觸控;一感測線,係不連續地形成於該共同電極上且與該共同電極電連接;一跳線,係形成於該共同電極之下且將該感測線之該等不連續部份彼此電連接;以及一第一連接電極以及一第二連接電極,係將該跳線與該感測線電連接,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跳線相連接,以及該第二連接電極與該感測線以及該第一連接電極相連接。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通過一第一接觸孔與該跳線相連接,以及該第二連接電極通過一第二接觸孔分別與該感測線以及該第一連接電極相連接。
  3.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接觸孔提供於該跳線與該第一連接電極之間形成的一夾層絕緣膜之中,以及該第二接觸孔提供於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感測線之間形成的一第一鈍化膜,以及該感測線與該第二連接電極之間形成的一第二鈍化膜之中。
  4.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鈍化膜係由形成於該第一連接電極上的一無機膜,以及形成於該無機膜上的一有機膜形成,該有機膜提供有一開口以及該感測線延伸至該開口中。
  5.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共同電極另外延伸至該開口中。
  6.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跳線係由與該閘極線相同之材料形成於與該閘極線相同之層中,該第一連接電極係由與該資料線相同之材料形成於與該資料線相同之層中,以及該第二連接電極係由與該畫素電極相同之材料形成於與該畫素電極相同之層中。
  7.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畫素電極之中包含有至少一個狹縫,以及該感測線及該跳線與該閘極線相平行且形成於出現旋錯的一區域中。
  8.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形成一跳線於一基板上;形成一夾層絕緣膜於該跳線上;形成一第一接觸孔於該夾層絕緣膜中以暴露該跳線;形成一第一連接電極,該第一連接電極通過該第一接觸孔與該跳線相連接;透過順次沉積一無機膜以及一有機模於該第一連接電極上,形成一第一鈍化膜;形成一開口於該第一鈍化膜之該有機膜中;形成該第一鈍化膜之該有機膜上的一共同電極之圖案且形成該共同電極上的一感測線之圖案;形成一第二鈍化膜於該感測線上;透過去除該第二鈍化膜之一預定區域以及該第一鈍化膜之該無機膜之一預定區域,形成暴露該感測線以及該第一連接電極之一第二接觸孔;以及形成一第二連接電極,該第二連接電極通過該第二接觸孔將該感測線與該第一連接電極相連接。
  9. 如請求項第8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共同電極不形成於該有機膜之該開口中,以及該感測線延伸至該有機膜之該開口。
  10. 如請求項第8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共同電極與該感測線延伸至該有機膜之該開口。
TW100140024A 2010-11-22 2011-11-02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4490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116166A KR101295533B1 (ko) 2010-11-22 2010-11-22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646A TW201222646A (en) 2012-06-01
TWI449088B true TWI449088B (zh) 2014-08-11

Family

ID=46064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0024A TWI449088B (zh) 2010-11-22 2011-11-02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43301B2 (zh)
KR (1) KR101295533B1 (zh)
CN (1) CN102478738B (zh)
TW (1) TWI4490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1783B (zh) * 2014-12-31 2017-02-21 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5535B1 (ko) * 2010-11-22 2013-08-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583916A (zh) * 2012-09-24 2015-04-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508611A (zh) * 2012-09-24 2015-04-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9158404B2 (en) * 2013-05-13 2015-10-13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CN103454800B (zh) * 2013-09-06 2017-08-25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电路驱动方法
KR102174817B1 (ko) * 2013-12-02 2020-11-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 일체형 표시장치
CN203689474U (zh) * 2013-12-09 2014-07-02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
KR102140644B1 (ko) 2013-12-11 2020-08-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50092384A (ko) 2014-02-03 2015-08-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753590B2 (en) * 2014-06-13 2017-09-05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204833228U (zh) * 2014-07-07 2015-12-0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触摸窗
KR102238818B1 (ko) * 2014-07-07 2021-04-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TWI554916B (zh) * 2014-07-21 2016-10-2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
KR101661039B1 (ko) * 2014-12-30 2016-10-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셀 방식 터치 센서를 구비한 초고 해상도 평판 표시장치
CN105825804A (zh) * 2015-01-04 2016-08-0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具有触摸功能的oled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TWI585661B (zh) * 2015-02-05 2017-06-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感應電極層及顯示裝置
KR102315816B1 (ko) * 2015-03-09 2021-10-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980730B2 (ja) * 2015-05-15 2021-12-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6591194B2 (ja) * 2015-05-15 2019-10-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7201777B2 (ja) * 2015-05-15 2023-01-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835782A (zh) * 2015-05-20 2015-08-12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102410428B1 (ko) 2015-11-04 2022-06-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형 표시 장치
JP6395903B2 (ja) * 2017-06-21 2018-09-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US10371979B2 (en) * 2017-06-22 2019-08-06 Hannstar Display Corporatio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450621B1 (ko) * 2017-10-12 2022-10-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9725450B (zh) * 2017-10-30 2022-02-08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其制造方法
JP6980549B2 (ja) * 2018-02-07 2021-12-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7299834B2 (ja) * 2019-12-26 2023-06-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を備えたインセルタッチパネル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43847A (en) * 2005-04-11 2006-12-16 Seiko Epson Corp Electro-optical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electronic appatatus
CN1945408A (zh) * 2005-08-16 2007-04-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JP2010182120A (ja) * 2009-02-05 2010-08-19 Sony Corp 情報入力装置、及び情報入出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01324A (ko) * 2002-06-27 2004-01-0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위치감지 액정표시장치
EP2027527A2 (en) * 2006-06-09 2009-02-25 Apple, Inc. Touch scre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0870105B1 (ko) 2007-04-25 2008-11-25 실리콘 디스플레이 (주) 이미지 센서가 내장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090115735A1 (en) 2007-11-06 2009-05-07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Sensor with pressure-induced varied capacitance
KR20090075369A (ko) * 2008-01-04 2009-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KR101290709B1 (ko) 2009-12-28 2013-07-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 인셀 타입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307962B1 (ko) * 2010-03-19 2013-09-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인식 횡전계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298234B1 (ko) * 2010-03-19 2013-08-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인식 횡전계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520423B1 (ko) * 2011-04-21 2015-05-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 인셀 타입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43847A (en) * 2005-04-11 2006-12-16 Seiko Epson Corp Electro-optical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electronic appatatus
CN1945408A (zh) * 2005-08-16 2007-04-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JP2010182120A (ja) * 2009-02-05 2010-08-19 Sony Corp 情報入力装置、及び情報入出力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1783B (zh) * 2014-12-31 2017-02-21 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054838A (ko) 2012-05-31
KR101295533B1 (ko) 2013-08-12
CN102478738B (zh) 2014-09-03
CN102478738A (zh) 2012-05-30
US20120127414A1 (en) 2012-05-24
US8743301B2 (en) 2014-06-03
TW201222646A (en) 2012-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9088B (zh)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230333422A1 (en) Display device
TWI461805B (zh) 液晶顯示裝置
TWI467297B (zh) 液晶顯示器設備
TWI467298B (zh) 液晶顯示裝置
US85316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564332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에 일체화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센싱 방법
TWI571783B (zh) 內嵌式觸控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464483B (z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input function
TWI454789B (zh) 具有內建觸控螢幕之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101749146B1 (ko) 터치 스크린이 내장된 액정 표시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TWI463232B (zh)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528528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5739193A (zh) 内嵌式触摸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60145121A (ko) 어레이 기판, 그 제조 방법 및 구동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7852451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qui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screen function
US2012015472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608637B1 (ko) 터치 스크린이 내장된 액정 표시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887371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21016745A1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及驱动方法
KR20140016593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092844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2005478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20794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99833B (zh) 陣列基板及具有該陣列基板的液晶顯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