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6193B - 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6193B
TWI416193B TW96151256A TW96151256A TWI416193B TW I416193 B TWI416193 B TW I416193B TW 96151256 A TW96151256 A TW 96151256A TW 96151256 A TW96151256 A TW 96151256A TW I416193 B TWI416193 B TW I4161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odule
clamping block
component
lens
fix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51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8483A (en
Inventor
Cheng Shiun Wu
Tai Cherng Yu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96151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6193B/zh
Publication of TW200928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8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6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6193B/zh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Description

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
本發明涉及鏡頭模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
鏡頭模組係將鏡片、墊片、間隔環、紅外截止濾光片等鏡頭模組元件組裝入鏡筒內,使鏡筒內之鏡片、墊片、間隔環、紅外截止濾光片等元件與鏡筒同軸設置,從而實現成像。由於鏡頭模組於輕、薄且小型化電子產品中需求量之增加,尤其係筆記本電腦以及手機等便攜裝置中廣泛應用,因此生產鏡頭模組之各元件時,於滿足產品體積小之同時,高精度、低成本等亦成為人們所追求之目標。
由於射出成型方法可直接成型塑膠產品,成型週期短,精度高等優點,通常採用射出成型方法進行批量生產體積小且高品質之鏡片、鏡筒、墊片、間隔環等塑膠產品。參見Yao-Be Wang等人於文獻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July 10-12,2005,Taipei,Taiwan中之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n All-Electric Tiebarless Iniection Molding Machine一文。
目前,射出成型多採用一模多穴之模具(即:具有複數模穴之模具)進行生產,即:將熔融態之塑膠經噴嘴注入由該一模多穴之模具形成之模腔中,然後經過冷卻,最終可一次性獲得複數成型產品。惟,由於元件藉由不同模具之不同模穴而成型,而且塑膠經冷卻後會發生收縮,故成型之元件於配合組裝時,元件間會存在不同寬度之間隙。其中,不同之鏡頭模組對元件間存在之間隙要求不相同,例如,對應力承受能力小之鏡頭模組需要間隙大之鏡頭模組元件組裝而成,以減小元件間之應力。相反地,要求結構緊密度高之鏡頭模組則選擇間隙小之鏡頭模組元件組裝而成。所以,從不同模具之不同模穴成型之元件中,選擇出符合不同設計之鏡頭模組所需配合之元件既耗時且難度又大,從而降低生產效率。另外,射出成型之元件中可能存在配合組裝之元件間之間隙寬度過大,超出鏡頭模組對間隙寬度之要求,此時可能係元件出現異常。惟,目前無法及時藉由測試來判斷該鏡頭模組元件組之間隙寬度是否滿足組裝要求,使射出機可能繼續成型出異常元件,降低最終成型元件之組裝利用率,導致成品率降低。
有鑑於此,提供一種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用於快速測試判斷元件之配合程度,以提高組裝鏡頭模組之效率實屬必要。
以下將以實施例說明一種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
該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鏡頭模組元件組,該鏡頭模組元件組包括至少兩個具有凸台之待組裝元件。該鏡頭模組元件組之待組裝元件之凸台互卡。夾持鏡頭模組 元件組,測試該兩個待組裝元件之間之間隙寬度。
與先前技術相比,該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測試夾持待組裝鏡頭模組元件組而形成之間隙寬度,並可與標準間隙寬度對比,快速判斷鏡頭模組元件組是否符合鏡頭模組之組裝要求,找出不同設計要求之鏡頭模組所需之鏡頭模組元件組。操作簡單,加快從大量成型元件中篩選待組裝元件之速度,可幫助及時調整成型條件,如模具放置之位置、流道是否暢通等,提高後續組裝操作之效率。
10‧‧‧鏡頭模組元件組
110‧‧‧第一鏡片
111‧‧‧第一光學部
112‧‧‧第一固定部
1121‧‧‧第一固定面
1122‧‧‧第一相對面
113‧‧‧第一凸台
120‧‧‧第二鏡片
121‧‧‧第二光學部
122‧‧‧第二固定部
1221‧‧‧第二固定面
1222‧‧‧第二相對面
123‧‧‧第二凸台
130‧‧‧遮光片
131‧‧‧第一遮光面
132‧‧‧第二遮光面
133‧‧‧透光孔
20‧‧‧夾持構件
210‧‧‧第一夾持塊
211‧‧‧第一夾持面
212‧‧‧第一表面
213‧‧‧第一固定孔
214‧‧‧圓弧面
220‧‧‧第二夾持塊
221‧‧‧第二夾持面
222‧‧‧第二表面
223‧‧‧第二固定孔
230‧‧‧固定件
30‧‧‧緊固件
40‧‧‧間隙
圖1係本技術方案實施例提供之待測試鏡頭模組元件組之分解剖面圖。
圖2係本技術方案實施例夾持測試鏡頭模組元件組時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本技術方案實施例夾持測試鏡頭模組元件組時之立體圖。
圖4係圖3沿OO’軸之剖面圖。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方案實施例提供之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至圖4,其說明使用本技術方案實施例提供之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之測試過程。其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提供待測試之鏡頭模組元件組10。
請參閱圖1,為本技術方案實施例提供之待測試之鏡頭模組元件組10,其包括至少兩個由射出機成型而成之待組裝元件,用於測試時相互配合固定。該鏡頭模組元件組10中各元件可為同一模具或不同模具之不同模穴成型之元件。考慮到不同設計之鏡頭模組,待組裝元件可為墊片、間隔環、紅外截止濾光片或其他元件,且元件數量不限。因此,為更清楚說明測試方法,現以測試包括兩個鏡片及一遮光片之鏡頭模組元件組10為例詳細介紹本技術方案實施例提供之測試方法。
該鏡頭模組元件組10包括第一鏡片110、第二鏡片120及遮光片130。該第一鏡片110包括位於第一鏡片110中心之第一光學部111及包圍該第一光學部111並與第一光學部111相接之第一固定部112。該第一光學部111為有效光學成像區域,用於使光束穿過成像。該光學部111表面可係球面或非球面。該第一固定部112用於固定第一鏡片110,並設置有第一凸台113,以使第一鏡片110可藉由互卡配合方式固定。
該第一固定部112具有第一固定面1121及與第一固定面1121相對設置之第一相對面1122。該第一凸台113可設置於第一固定部112之第一固定面1121與第一相對面1122中之任意一表面,亦可同時設置於第一固定部112之第一固定面1121與第一相對面1122。該第一凸台113可為環形凸台或間隔分佈於第一固定部112之複數凸台,並可與第一光學部111相接或不與第一光學部111相接,以能與其他元件(例如鏡片、間隔體等)相抵配合實現互卡固定為宜。本實施例中,第一凸台113為設置於第一固定面1121之環形凸 台,並與第一光學部111相接。
該第二鏡片120具有第一鏡片110相對應之結構,用於與第一鏡片110互卡配合組裝鏡頭模組。該第二鏡片120結構與第一鏡片110之結構基本相同,其包括第二光學部121及第二固定部122。該第二固定部122具有第二固定面1221及與第二固定面1221相對設置之第二相對面1222。該第二固定面1221設置有與第一鏡片110之第一凸台113相對應之第二凸台123,用於與第一凸台113相抵配合,以互卡固定。由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鏡片110之第一凸台113與第一光學部111相接,為與第一鏡片110互卡配合,該第二鏡片120之第二凸台123位於第二固定部122之外側不與第二光學部121相接。當然,該第一鏡片110亦可與具有凸台設計之間隔環、墊片、紅外截止濾光片等其他元件互卡配合,不限於本實施例中之第二鏡片120。
該遮光片130為開設有透光孔133之環狀結構,用於與第一鏡片110與第二鏡片120配合成像。該透光孔133分別與第一鏡片110之第一光學部111及與第二鏡片120之第二光學部121相對應,以供光束透過。該遮光片130具有第一遮光面131及與第一遮光面131第二遮光面132相對設置之第二遮光面132。該第一遮光面131及第二遮光面132分別用於與第一鏡片110之第一固定面1121及第二鏡片120之第二固定面1221相抵靠,以防止第一鏡片110與第二鏡片120互卡固定時,由於相互磨擦而損壞。由於遮光片130用於與其他光學原件配合成像,故遮光片130之結構可根據與遮光片130配合之光學元件結構採用不同設計,不限於本實施例。
將遮光片130置於第一鏡片110與第二鏡片120之間,使遮光片130之第一遮光面131朝向第一鏡片110之第一固定面1121,並放置遮光片130於第一鏡片110之第一凸台113。再將第二鏡片120之第二凸台123朝向第一鏡片110之第一凸台113並放於第一鏡片110,使第二凸台123與第一凸台113互卡抵靠,而遮光片130之第二遮光面132與第二固定部122之第二固定面1221相抵靠,從而形成一鏡頭模組元件組10。
第二步,夾持固定鏡頭模組元件組10。
請參閱圖2及圖3,本實施例採用夾持構件20夾持固定鏡頭模組元件組10。該夾持構件20包括第一夾持塊210、與第一夾持塊210相對設置之第二夾持塊220及兩個固定件230。當然,該固定件230亦可為一個或複數個,以能實現夾持固定為宜。為更好之夾持固定鏡頭模組元件組10,第一夾持塊210與第二夾持塊220採用以OO’軸對稱分佈之結構。可理解,夾持構件20可為夾子、鑷子或採用其他設計之夾持件,還可直接利用手來實現夾持作用,以能夾持固定並擠壓鏡頭模組元件組10為宜。
該第一夾持塊210具有第一夾持面211及與第一夾持面211相對設置之第一表面212。該第一夾持塊210開設兩個貫通第一夾持面211與第一表面212之第一固定孔213,以供兩個固定件230穿過。該第一夾持塊210靠近第一光學部111一側為與第一鏡片110之相配合之圓弧面214。為方便操作,該兩個第一固定孔213沿OO’軸對稱分佈。
該第二夾持塊220可與第一夾持塊210結構相同或不同,以能與第一夾持塊210配合夾持鏡頭模組元件組10為宜。本實施例中,第二夾持塊220採用與第一夾持塊210相同結構,並具有與第一夾持面211相對設置之第二夾持面221及與第二夾持面221相對設置之第二表面222。該第二夾持塊220開設有與兩個第一固定孔213同軸設置之兩個第二固定孔223,並與兩個第一固定孔213配合設置兩個固定件230。
該固定件230穿設於同軸設置之第一固定孔213與第二固定孔223,以供第一夾持塊210與第二夾持塊220固定鏡頭模組元件組10。當固定件230為螺釘。相應地,第一固定孔213與第二固定孔223設置螺紋,以供固定件230旋入並擠壓夾持固定於第一夾持塊210與第二夾持塊220之間之鏡頭模組元件組10。當然,固定件230亦可與緊固件30,如螺帽,以輔助配合固定件230緊固第一夾持塊210、鏡頭模組元件組10與第二夾持塊220。
請一併參閱圖2、圖3及圖4,以說明採用本技術方案實施例提供之夾持構件20夾持固定鏡頭模組元件組10之過程。將鏡頭模組元件組10置於第一夾持塊210與第二夾持塊220之間,具體地,使第一鏡片110之第一相對面1122部分與第一夾持塊210之第一夾持面211接觸,以及第二鏡片120之第二相對面1222部分與第二夾持塊220之第二夾持面221相接觸。本實施例中,僅將第一固定部112部分放於第一夾持塊210,避免損壞第一鏡片110之第一光學部111。相同地,將第二固定部122部分放於第二夾持塊220。如果該方法用於判斷成型元件是否出現異常,即經測試後之元件不需 要組裝鏡頭模組,則亦可將第一光學部111放於第一夾持塊210,第二光學部121放於第二夾持塊220。
然後,分別旋入穿設同軸設置之兩個第一固定孔213與兩個第二固定孔223中之兩個固定件230,第一夾持塊210與第二夾持塊220配合,並夾持固定鏡頭模組元件組10。還可繼續旋入兩個固定件230,以使第一夾持塊210與第二夾持塊220擠壓第一鏡片110與第二鏡片120,於與夾持構件20相對一側之第一固定部112與第二固定部122存在間隙40,即第一固定面1121與第二固定面1221之間之距離。
第三步,測試鏡頭模組元件組10之間隙40。
採用量測工具測試鏡頭模組元件組10之間隙40之寬度。該量測工具可為工具顯微鏡、遊標卡尺或其他可測試間隙40寬度之量測工具。間隙40之寬度可為藉由測試沿第一鏡片110與第二鏡片120邊緣多處之間隙40而獲得之複數寬度值,只要保證測試每組鏡頭模組元件組10之間隙40之位置相同即可。本實施例中,測試第一固定面1121與第二固定面1221沿OO’軸方向並與夾持構件20相對側之間隙40之寬度。
該間隙40寬度可與標準間隙寬度相對比,以決定該鏡頭模組元件組10是否滿足鏡頭模組之組裝要求。該標準間隙寬度可藉由測試多組已藉由可靠度測試,如掉落測試、熱衝擊測試、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調製傳遞函數)測試或其他測試之良率之高鏡頭模組鏡頭模組中與鏡頭模組元件組10中各元件 相同之元件之間之間隙,以作為標準間隙寬度。
如果於標準間隙寬度中有與該鏡頭模組元件組10之間隙40寬度相等之標準間隙寬度,即鏡頭模組元件組10符合該標準間隙寬度對應之鏡頭模組之設計需要,可用於組裝該鏡頭模組。如果標準間隙寬度中沒有與該鏡頭模組元件組10之間隙40寬度相等之標準間隙寬度,則可停止生產並調整成型條件,如模具放置之位置、流道是否暢通等,以保證後續成型元件之成品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鏡頭模組元件組
110‧‧‧第一鏡片
111‧‧‧第一光學部
112‧‧‧第一固定部
1121‧‧‧第一固定面
120‧‧‧第二鏡片
121‧‧‧第二光學部
122‧‧‧第二固定部
1221‧‧‧第二固定面
130‧‧‧遮光片
210‧‧‧第一夾持塊
220‧‧‧第二夾持塊
230‧‧‧固定件
30‧‧‧緊固件
40‧‧‧間隙

Claims (10)

  1. 一種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鏡頭模組元件組,該鏡頭模組元件組包括至少兩個具有凸台之待組裝元件,該鏡頭模組元件組之待組裝元件之凸台用於互卡配合;夾持鏡頭模組元件組,測試該兩個待組裝元件之間之間隙寬度,該間隙寬度為測量沿鏡頭模組元件組邊緣至少一處之間隙;將該間隙寬度與標準間隙寬度對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其中,該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採用夾持構件夾持鏡頭模組元件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其中,該鏡頭模組元件組包括兩個鏡片及遮光片;該兩個鏡片中每個鏡片包括位於中心之光學部及包圍光學部並與光學部相接之固定部;該固定部設置有相配合之凸台,用於該兩個鏡片互卡固定;該遮光片位於兩個鏡片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其中,該夾持構件夾持兩個鏡片之固定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其中,該夾持構件包括第一夾持塊、與第一夾持塊相對設置之第二夾持塊及設置於第一夾持塊與第二夾持塊至少一固定件;設至少一第一固定孔該第二夾持塊開設與第一固定孔同軸設置之第二固定孔,用於設置固定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夾持塊靠近光學部一側具有與鏡片光學部相配合之圓弧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其中,該第二夾持塊靠近光學部一側具有與鏡片光學部相配合之圓弧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夾持塊為軸對稱結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其中,該第二夾持塊為軸對稱結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其中,該第二夾持塊與第一夾持塊之結構相同。
TW96151256A 2007-12-31 2007-12-31 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 TWI4161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51256A TWI416193B (zh) 2007-12-31 2007-12-31 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51256A TWI416193B (zh) 2007-12-31 2007-12-31 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8483A TW200928483A (en) 2009-07-01
TWI416193B true TWI416193B (zh) 2013-11-21

Family

ID=44864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51256A TWI416193B (zh) 2007-12-31 2007-12-31 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619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07482A1 (en) * 2003-07-07 2005-01-13 Chih-Yu Liao Method for adjusting relative position of lens module by using uniform light source
TW200538780A (en) * 2004-05-28 2005-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The assemble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a digital still camera lens module
TWM285188U (en) * 2000-03-01 2006-0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of centrifugal fan blades
TWI273343B (en) * 2003-12-05 2007-0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n adjusting method for digital camera lens module
US20070086771A1 (en) * 2005-10-17 2007-04-19 Asustek Computer Inc. Photo module capable of adjusting distance between camera module and sensor unit
JP2007282195A (ja) * 2006-04-11 2007-10-25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カメラ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268601A1 (en) * 2006-05-19 2007-11-2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ens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US20070280687A1 (en) * 2006-05-30 2007-12-06 Ping Wai Wa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management in optical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5188U (en) * 2000-03-01 2006-0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of centrifugal fan blades
US20050007482A1 (en) * 2003-07-07 2005-01-13 Chih-Yu Liao Method for adjusting relative position of lens module by using uniform light source
TWI232349B (en) * 2003-07-07 2005-05-11 Benq Corp Method for adjusting relative position of lens module by using uniform light source
TWI273343B (en) * 2003-12-05 2007-0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n adjusting method for digital camera lens module
TW200538780A (en) * 2004-05-28 2005-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The assemble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a digital still camera lens module
US20070086771A1 (en) * 2005-10-17 2007-04-19 Asustek Computer Inc. Photo module capable of adjusting distance between camera module and sensor unit
JP2007282195A (ja) * 2006-04-11 2007-10-25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カメラ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268601A1 (en) * 2006-05-19 2007-11-2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ens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US20070280687A1 (en) * 2006-05-30 2007-12-06 Ping Wai Wa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management in optical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8483A (en)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0055B2 (en) Image pickup lens, camera module using the same, image pickup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amera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3359268B (zh) 塑胶镜筒、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8957602B (zh) 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成像镜片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201426986A (zh) 變焦透鏡、光學裝置、用以製造其之方法及包含其之手持式電子器件
JP3154934U (ja) 組合わせ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のレンズホルダー
US20100013113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ens groups
KR101503982B1 (ko) 렌즈 모듈
US9632277B2 (en) Image pickup lens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70122514A1 (en) Mold assembly
US7755858B2 (en) Lens assembly and lens module having same
JPWO2008102582A1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
US11609361B2 (en) Lens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759885B2 (en) Lens module
TWI416193B (zh) 測試鏡頭模組組裝元件之方法
US8736738B2 (en) Optical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same
TWI542917B (zh) 攝像透鏡單元之製造方法、以及攝像透鏡單元
US8454341B2 (en) Mold for molding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JP5077640B2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中間部材及び光学素子
US11156747B2 (en) Glass lens and lens module using the same
KR102443493B1 (ko) 광학 렌즈,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의 조립 방법
US20140085737A1 (en) Lens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552685A (zh) 光学镜头、应用该光学镜头的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150198778A1 (en) Lens Module
KR101929505B1 (ko) 렌즈 사출용 금형의 조립구조
CN101464622B (zh) 测试镜头模组组装元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