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4971B - 變焦鏡頭 - Google Patents

變焦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4971B
TWI404971B TW096125629A TW96125629A TWI404971B TW I404971 B TWI404971 B TW I404971B TW 096125629 A TW096125629 A TW 096125629A TW 96125629 A TW96125629 A TW 96125629A TW I404971 B TWI404971 B TW I4049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zoom
object side
zoom lens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5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03025A (en
Inventor
Jung Yao Chen
Yu Hung Chou
Chien Hsiung Tseng
Kuo Chuan Wang
Fu Ming Chuang
Original Assignee
Young Op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ng Optics Inc filed Critical Young Optics Inc
Priority to TW096125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4971B/zh
Priority to US12/044,580 priority patent/US7643220B2/en
Priority to JP2008126283A priority patent/JP2009020494A/ja
Publication of TW200903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3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4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49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2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wo groups only
    • G02B15/142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wo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6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image converters or intensifiers, or for use with projectors, e.g. objectives for projection TV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變焦鏡頭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鏡頭,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變焦鏡頭(zoom lens)。
請參照圖1,美國第5329402號專利所揭露的變焦鏡頭100包括一第一透鏡群110以及一第二透鏡群120。第一透鏡群110由三片透鏡112、114、116所組成,而第二透鏡群120由五片透鏡122、124、126、128以及129所組成。由於此變焦鏡頭100的f數值(f-number)介於3.6至4.6之間,導致變焦鏡頭100的光圈較小,因此很難達到較大的相對孔徑(relative aperture)。
承上述,在習知技術中,為了使變焦鏡頭具有較小的f數值,且維持良好的成像品質,通常會用非球面透鏡來消除像差(image aberration)。以圖2所示之美國第5541772號專利所揭露的變焦鏡頭200為例,其包括一第一透鏡群210以及一第二透鏡群220。第一透鏡群210由三片透鏡212、214、216所組成,而第二透鏡群220由二片透鏡222與224所組成。為了在維持良好成像品質的前提下使變焦鏡頭200具有較小的f數值,第一透鏡群210中的透鏡214、216以及第二透鏡群220中的透鏡222皆為非球面透鏡。由於非球面透鏡的價格高,因此造成變焦鏡頭200的生產成本偏高。
本發明提供一種變焦鏡頭,以降低生產成本。
本發明之實施例提出一種變焦鏡頭,其包括一第一透鏡群以及一第二透鏡群。第一透鏡群具有負屈光度,且第一透鏡群包括由從一物側至一像側(image side)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第一透鏡為凸面朝向物側的凸凹透鏡,第二透鏡為凹透鏡,而第三透鏡為凸透鏡。第二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度,且第二透鏡群配置於第一透鏡群與像側之間。第二透鏡群包括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的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以及一第七透鏡。第四透鏡至第七透鏡的屈光度依序為正、正、負、正,且第一透鏡群與第二透鏡群適於在物側與像側之間移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透鏡為平面朝向物側之平凹透鏡或凸面朝向物側之凸凹透鏡,且第三透鏡為凸面朝向物側之凹凸透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當變焦鏡頭於一望遠端(tele-end)時,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的距離為Et,且變焦鏡頭於望遠端時的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為ft,其中3<Et×fw/ft<6.5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四透鏡與第七透鏡分別為雙凸透鏡(biconvex lens)。第五透鏡為凸面朝向物側的凹凸透鏡,而第六透鏡為雙凹透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透鏡至第七透鏡皆為球面透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變焦鏡頭更包括一孔徑光欄(aperture stop),其配置於第六透鏡與第七透鏡之間。孔徑光欄適於隨著第二透鏡群移動而移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變焦鏡頭滿足下列條件:(1)1.85>N6>1.65;(2)V6<40,其中N6為第六透鏡的折射率,而V6為第六透鏡的阿貝數(Abbe number)。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透鏡群更包括一第八透鏡,其配置於第六透鏡與第七透鏡之間,且第八透鏡的屈光度為負。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透鏡為雙凹透鏡,第三透鏡為雙凸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七透鏡分別為雙凸透鏡,第五透鏡為凸面朝向物側的凹凸透鏡,第六透鏡為雙凹透鏡,且第八透鏡為凸面朝向物側的凸凹透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三透鏡為雙凸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七透鏡分別為雙凸透鏡,第五透鏡為雙凸透鏡,第六透鏡為雙凹透鏡,且第八透鏡為凸面朝向物側的凸凹透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皆為球面透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變焦鏡頭更包括一孔徑光欄,其配置於第六透鏡與第八透鏡之間,且孔徑光欄適於隨著第二透鏡群移動而移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變焦鏡頭滿足下列條件:(1)1.85>N2n>1.65;(2)V2n<40,其中N2n為第六透鏡與第八透鏡的折射率,V2n為第六透鏡與第八透鏡的阿貝數。
由於變焦鏡頭無須採用非球面透鏡,所以成本較低,較具價格競爭力。此外,變焦鏡頭的架構可有效消除畸變、像差與色差(color aberration),因此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下列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發明可用以實施之特定實施例。本發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第一實施例〕
圖3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及望遠端的示意圖,其中圖3上半部是變焦鏡頭300a在望遠端的示意圖,而圖3下半部是變焦鏡頭300a在廣角端的示意圖。請參照圖3,變焦鏡頭300a可作為投影機、照相機、攝影機或監視器的鏡頭。變焦鏡頭300a是設置於一物側與一像側之間。一般而言,在像側會設置一影像處理單元30,其具有一主動表面30a。影像處理單元30可以是感光元件或光閥,其中感光元件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是CMOS影像感測元件,而光閥可為數位微鏡裝置(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或單晶矽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panel,LCOS panel)。舉例而言,若變焦鏡頭300a應用於照相機、攝影機或監視器,則影像處理單元30為感光元件。若變焦鏡頭300a應用於投影機,則影像處理單元30為光閥。
變焦鏡頭300a包括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鏡群310a與一第二透鏡群320a,其中第一透鏡群310a的屈光度為負,且第二透鏡群320a的屈光度為正。第一透鏡群310a包括由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鏡312、一第二透鏡314a以及一第三透鏡316。第一透鏡312為凸面朝向物側的凸凹透鏡,第二透鏡314a為平面朝向物側之平凹透鏡,而第三透鏡316為凹凸透鏡。因此,第一透鏡312與第二透鏡314a皆具有負屈光度,而第三透鏡316具有正屈光度。此外,第二透鏡群320a配置於第一透鏡群310a與像側之間,而第二透鏡群320a例如是由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的一第四透鏡322、一第五透鏡324a、一第六透鏡326以及一第七透鏡328所組成。第四透鏡322至第七透鏡328的屈光度依序為正、正、負、正。在本實施例中,第四透鏡322與第七透鏡328分別例如為雙凸透鏡。第五透鏡324a例如是凸面朝向物側的凹凸透鏡,第六透鏡326例如是雙凹透鏡。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312、第二透鏡314a、第三透鏡316、第四透鏡322、第五透鏡324a、第六透鏡326、及第七透鏡328皆為球面透鏡。
第一透鏡群310a與第二透鏡群320a可以在物側與像側之間移動,以調整變焦鏡頭300a的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詳細而言,當變焦鏡頭300a的有效焦距從廣角端調整為望遠端時,第一透鏡群310a與第二透鏡群320a朝向互相靠近的方向移動。當變焦鏡頭300a的有效焦距從望遠端調整為廣角端時,第一透鏡群310a與第二透鏡群320a朝向互相遠離的方向移動。
為了縮小變焦鏡頭300a的總長度,可限制Et×fw/ft<6.5,其中ft為變焦鏡頭300a於望遠端時的有效焦距,Et為變焦鏡頭300a於望遠端時第三透鏡316與第四透鏡322之間的距離,而fw為變焦鏡頭300a於廣角端時的有效焦距。另外,為了避免變焦鏡頭300a的連動機構發生干涉,可限制Et×fw/ft>3。
承上述,變焦鏡頭300a更可包括一孔徑光欄330,其配置於第六透鏡326與第七透鏡328之間。具體而言,孔徑光欄330可配置於第六透鏡326的表面S12、第七透鏡328的表面S13,或是配置於表面S12與表面S13之間且不與第六透鏡326或第七透鏡328接觸。此外,孔徑光欄330是隨著第二透鏡群320a移動而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降低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與像散(astigmatism)可限制N6>1.65,其中N6是第六透鏡326的折射率。此外,為了降低第六透鏡326的材料成本,可限制N6<1.85。另外,為了避免色差(color aberration),可限制V6<40,其中V6是第六透鏡326的阿貝數。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群310a可作為補償群,以消除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與畸變。在第二透鏡群320a中,第四透鏡322、第五透鏡324a以及第七透鏡328的材料可以採用低色散係數(色散係數介於35到75之間)的冕玻璃(crown glass),而第六透鏡326的材料則可採用高色散係數(色散係數介於20到50之間)的火石玻璃(flint glass)。本實施例之變焦鏡頭300a可有效地消除縱向色差(longitudinal color aberration)以及橫向色差(lateral color aberration)。另外,由於本實施例未採用非球面透鏡,故能降低變焦透鏡300a的生產成本。
以下內容將舉出變焦鏡頭300a之一實施例。需注意的是,下述之表一及表二中所列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在參照本發明之後,當可對其參數或設定作適當的更動,惟其仍應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在表一中,間距是指兩相鄰表面間於主軸上之直線距離,舉例來說,表面S1之間距,即表面S1至表面S2間於主軸上之直線距離。備註欄中各透鏡所對應之厚度、折射率與阿貝數請參同列中各間距、折射率與阿貝數對應之數值。此外,在表一中,表面S1、S2為第一透鏡312的兩表面,表面S3、S4為第二透鏡314a之兩表面,表面S5、S6為第三透鏡316之兩表面,表面S7、S8為第四透鏡322之兩表面,表面S9、S10為第五透鏡324a的兩表面,表面S11、S12為第六透鏡326的兩表面,表面S13、S14為第七透鏡328的兩表面。由於第一透鏡群310a可相對於第二透鏡群320a移動,因此第一透鏡群310a與第二透鏡群320a之間的距離為可變間距d1。可變間距d2為表面S14與影像處理單元30之間的距離。
有關於各表面之曲率(curvature)、間距等參數值,請參照表一,在此不再重述。
〈表二〉
在表二中分別列出變焦鏡頭300a之焦距為廣角端及望遠端時的一些重要參數值,包括有效焦距(EFL)、可變間距d1、d2以及f數值。
圖4A至圖4C是圖3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成像的光學數據模擬圖。圖4A為光學傳遞函數(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曲線圖,其橫軸為每週期/毫米(mm)之空間頻率(spatial frequency in cycles per millimeter),縱軸為光學轉移函數的模數(modulus of the OTF)。圖4B為場曲和畸變圖,而圖4C為橫向色差(lateral color)圖。
圖4A顯示,當空間頻率為47週期/毫米時,光學轉移函數的模數仍大於53%。圖4B顯示,畸變率在±2%以內。圖4C顯示,橫向色差小於6.8微米(μm)。由上述圖4A至圖4C可知,本發明的變焦鏡頭300a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
〔第二實施例〕
圖5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及望遠端的示意圖。請參閱圖5,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似,因此以下僅介紹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300b與第一實施例的的變焦鏡頭300a差異之處。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300b包括第一透鏡群310b與第二透鏡群320a,而變焦鏡頭300b與上述變焦鏡頭300a(請參閱圖3)的主要差異在於第一透鏡群310b中的第二透鏡314b為凸面朝向物側之凸凹透鏡。
以下內容將列舉出變焦鏡頭300b之一實施例。需注意的是,下述之表三及表四中所列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在參照本發明之後,當可對其參數或設定作適當的更動,惟其仍應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在表三中,表面S1~S14與表一相同,可變間距d3為第一透鏡群310b與第二透鏡群320a之間的距離,而可變間距d4為表面S14至影像處理單元30的距離。
在表四中分別列出變焦鏡頭300b之焦距為廣角端及望遠端時的一些重要參數值,包括有效焦距、可變間距d3、d4以及f數值。從表四可以看出變焦鏡頭300b在廣角端時的f數值為2.55。相較於習知技術而言,變焦鏡頭300b的f數值較小,因此變焦鏡頭300b具有較大的相對孔徑。
圖6A至圖6C是圖5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成像的光學數據模擬圖。圖6A為光學傳遞函數曲線圖,其橫軸為每週期/毫米之空間頻率,縱軸為光學轉移函數的模數。圖6B為場曲和畸變圖,而圖6C為橫向色差圖。
圖6A顯示,當空間頻率為47週期/毫米時,光學轉移函數的模數仍大於54%。從圖6B可知,畸變率在±2%以內。由圖6C所示,變焦鏡頭300b的橫向色差小於6.2微米(μm)。由上述圖6A至圖6C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300b亦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
〔第三實施例〕
圖7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及望遠端的示意圖。請參閱圖7,以下僅介紹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300c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之處。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300c包括第一透鏡群310c與第二透鏡群320b,而變焦鏡頭300c與第一實施例的變焦鏡頭300a(請參閱圖3)的主要差異在於第一透鏡群310c的第三透鏡316’與第二透鏡群320b的第五透鏡324b皆為雙凸透鏡,且第二透鏡群320b更包括一第八透鏡329。
第八透鏡329配置於第六透鏡326與第七透鏡328之間,且第八透鏡329具有負屈光度,例如第八透鏡329可為凸面朝向物側的凸凹透鏡。在本實施例中,第八透鏡329為球面透鏡。此外,變焦鏡頭300c更可包括一孔徑光欄330’,其配置於第六透鏡326與第八透鏡329之間。孔徑光欄330’例如是隨著第二透鏡群320b移動而移動。
第六透鏡326及第八透鏡329兩者的折射率為N2n,而第六透鏡326及第八透鏡329兩者的阿貝數為V2n。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避免場曲與像差變大以及減少變焦鏡頭300c的製作成本,可限制1.85>N2n>1.65,而為了防止變焦鏡頭300c產生色差,可限制V2n<40。
為了縮小變焦鏡頭300c的長度使變焦鏡頭300c的結構精簡(compact),可限制Et×fw/ft<6.5,其中ft為變焦鏡頭300c於望遠端時的有效焦距,Et為變焦鏡頭300c於望遠端時第三透鏡316’與第四透鏡322之間的距離,而fw為變焦鏡頭300c於廣角端時的有效焦距。另外,為了避免變焦鏡頭300c的連動機構發生干涉,可限制Et×fw/ft>3。
第二透鏡群320b中的第六透鏡326與第八透鏡329可以採用高折射率(折射率大於1.7)與高色散係數的玻璃(色散係數在20到50之間)製作而成,以有效地降低色差。
以下內容將舉出變焦鏡頭300c之一實施例。請參閱表五、表六以及圖8A至圖8C,需注意的是,下述之表五及表六中所列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在表五中,表面S1~S12與表一相同,表面S13與S14為第八透鏡329的兩表面,表面S15、S16為第七透鏡328的兩表面。可變間距d5為第一透鏡群310c與第二透鏡群320b之間的距離,而可變間距d6為表面S16至影像處理單元30的距離。
在表六中分別列出變焦鏡頭300c之焦距為廣角端及望遠端時的一些重要參數值,包括有效焦距、可變間距d5、d6以及f數值。從表六可以看出變焦鏡頭300c的f數值為2.55。相較於習知技術而言,變焦鏡頭300c的f數值較小,因此變焦鏡頭300c具有較大的相對孔徑。
圖8A至圖8C是圖7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成像的光學數據模擬圖。請參閱圖8A至圖8C,其中圖8A為光學傳遞函數曲線圖。由圖8A可知,當空間頻率為47週期/毫米時,光學傳遞函數仍大於51%。圖8B為場曲和畸變圖,由圖8B可知,畸變率在±2%以內。圖8C為橫向色差圖,且由圖8C可知,橫向色差的範圍小於4.3微米(μm)。從圖8A至圖8C的圖形可看出所測得的光學傳遞函數曲線圖、場曲和畸變圖、橫向色差圖之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因此本發明的變焦鏡頭300c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
〔第四實施例〕
圖9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及望遠端的示意圖。請參閱圖9,本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相似,因此以下僅介紹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300d與第三實施例的變焦鏡頭300c的差異之處。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300d包括第一透鏡群310d與第二透鏡群320c,而變焦鏡頭300d與第三實施例的變焦鏡頭300c(請參閱圖7)的主要差異在於第一透鏡群310d的第二透鏡314c為雙凹透鏡,第二透鏡群320c的第五透鏡324c為凸面朝向物側的凹凸透鏡。
以下內容將舉出變焦鏡頭300d之一實施例。請參閱表七、表八以及圖10A至圖10C,需注意的是,下述之表七及表八中所列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在表七中,表面S1~S16與表五相同。可變間距d7為第一透鏡群310d與第二透鏡群320c之間的距離,而可變間距d8為表面S16至影像處理單元30的距離。
在表八中分別列出變焦鏡頭300d之焦距為廣角端及望遠端時的一些重要參數值,包括有效焦距、可變間距d7、d8以及f數值。從表八可以看出變焦鏡頭300d的f數值為2.55。相較於習知技術而言,變焦鏡頭300d的f數值較小,因此變焦鏡頭300d具有較大的相對孔徑。
圖10A至圖10C是圖9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成像的光學數據模擬圖。請參閱圖10A至圖10C,其中圖10A為光學傳遞函數曲線圖。由圖10A可知,當空間頻率為47週期/毫米時,光學傳遞函數仍大於51%。圖10B為場曲和畸變圖,由圖10B可知,畸變率在±2%以內。圖10C為橫向色差圖,且由圖10C可知,橫向色差的範圍小於10微米。從圖10A至圖10C的圖形可看出所測得的光學傳遞函數曲線圖、場曲和畸變圖、橫向色差圖之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因此本發明的變焦鏡頭300d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變焦鏡頭至少具有下列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的優點:1.變焦鏡頭皆可以使用球面透鏡,而無需採用非球面鏡。因此,具有低製作成本的優點。
2.變焦鏡頭的架構可有效消除像差、色差以及畸變,因此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
3.變焦鏡頭的f數值最小可至2.55。相較於習知技術而言,本發明具有較小的f數值,所以相對孔徑較大。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30...影像處理單元
30a...主動表面
100、200、300a、300b、300c、300d...變焦鏡頭
110、210、310a、310b、310c、310d...第一透鏡群
112、114、116、122、124、126、128、129...透鏡
120、220、320a、320b、320c...第二透鏡群
212、214、216、222、224...透鏡
312...第一透鏡
314a、314b、314c...第二透鏡
316、316’...第三透鏡
322...第四透鏡
324a、324b、324c...第五透鏡
326...第六透鏡
328...第七透鏡
329...第八透鏡
330、330’...孔徑光欄
S1~S18...表面
圖1是習知一種變焦鏡頭的示意圖。
圖2是習知另一種變焦鏡頭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及望遠端的示意圖。
圖4A至圖4C是圖3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成像的光學數據模擬圖。
圖5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及望遠端的示意圖。
圖6A至圖6C是圖5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成像的光學數據模擬圖。
圖7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及望遠端的示意圖。
圖8A至圖8C是圖7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成像的光學數據模擬圖。
圖9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及望遠端的示意圖。
圖10A至圖10C是圖9之變焦鏡頭在廣角端成像的光學數據模擬圖。
30...影像處理單元
30a...主動表面
300a...變焦鏡頭
310a...第一透鏡群
320a...第二透鏡群
312...第一透鏡
314a...第二透鏡
316...第三透鏡
322...第四透鏡
324a...第五透鏡
326...第六透鏡
328...第七透鏡
330...孔徑光欄
S1~S14...表面

Claims (14)

  1. 一種變焦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群,具有負屈光度,該第一透鏡群包括由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物側的凸凹透鏡,該第二透鏡為一凹透鏡,該第三透鏡為一凸透鏡,且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分別為一球面透鏡;以及一第二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度,且配置於該第一透鏡群與該像側之間,該第二透鏡群包括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的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以及一第七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至該第七透鏡的屈光度依序為正、正、負、正,且該第一透鏡群與該第二透鏡群適於在該物側與該像側之間移動,其中當該變焦鏡頭於一望遠端時,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的距離為Et,該變焦鏡頭於該望遠端時的有效焦距為ft,且3<Et×fw/ft<6.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為一平面朝向該物側之平凹透鏡或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之凸凹透鏡,該第三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之凹凸透鏡。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七透鏡分別為一雙凸透鏡,該第五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物側的凹凸透鏡,該第六透鏡為一雙凹透鏡。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透鏡分別為一球面透鏡。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更包括一孔徑光欄,其配置於該第六透鏡與該第七透鏡之間,該孔徑光欄適於隨著該第二透鏡群移動而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滿足下列條件:1.85>N6>1.65;V6<40,其中,N6為該第六透鏡的折射率,V6為該第六透鏡的阿貝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群更包括一第八透鏡,配置於該第六透鏡與該第七透鏡之間,且該第八透鏡的屈光度為負。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為一雙凹透鏡,該第三透鏡為一雙凸透鏡。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七透鏡分別為一雙凸透鏡,該第五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物側的凹凸透鏡,該第六透鏡為一雙四透鏡,該第八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物側的凸凹透鏡。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為一平面朝向該物側之平凹透鏡,該第三透鏡為一雙凸透鏡。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七透鏡分別為一雙凸透鏡,該第五透鏡為一雙凸透鏡,該第六透鏡為一雙凹透鏡,該第八透鏡為一 凸面朝向該物側的凸凹透鏡。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變焦鏡頭,其中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及第八透鏡分別為一球面透鏡。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變焦鏡頭,更包括一孔徑光欄,其配置於該第六透鏡與該第八透鏡之間,且該孔徑光欄適於隨著該第二透鏡群移動而移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變焦鏡頭,滿足下列條件:1.85>N2n>1.65;V2n<40,其中,N2n為該第六透鏡與該第八透鏡的折射率,V2n為該第六透鏡與該第八透鏡的阿貝數。
TW096125629A 2007-07-13 2007-07-13 變焦鏡頭 TWI4049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6125629A TWI404971B (zh) 2007-07-13 2007-07-13 變焦鏡頭
US12/044,580 US7643220B2 (en) 2007-07-13 2008-03-07 Zoom lens
JP2008126283A JP2009020494A (ja) 2007-07-13 2008-05-13 ズームレン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6125629A TWI404971B (zh) 2007-07-13 2007-07-13 變焦鏡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3025A TW200903025A (en) 2009-01-16
TWI404971B true TWI404971B (zh) 2013-08-11

Family

ID=4025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5629A TWI404971B (zh) 2007-07-13 2007-07-13 變焦鏡頭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43220B2 (zh)
JP (1) JP2009020494A (zh)
TW (1) TWI4049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9283B (zh) * 2008-06-26 2015-11-21 Young Optics Inc 成像系統
TWI410673B (zh) * 2009-01-22 2013-10-01 Young Optics Inc 變焦鏡頭
TWI460466B (zh) * 2010-11-09 2014-11-11 Asia Optical Co Inc Zoomable short focus projection lens
US20120147247A1 (en) * 2010-12-14 2012-06-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I494593B (zh) * 2011-08-12 2015-08-01 變焦鏡頭
CN108490589B (zh) * 2018-06-14 2023-11-24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焦光学***
JP7347203B2 (ja) * 2019-12-25 2023-09-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膜付き光学レンズ、投影レンズ及び投影レンズ光学系
WO2021128142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95884A1 (zh) * 2020-03-30 2021-10-0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9402A (en) * 1992-03-05 1994-07-12 Nikon Corporation Wide-angle zoom lens
JPH08201693A (ja) * 1995-01-27 1996-08-09 Nikon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97509A (en) * 1981-05-29 1982-12-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Wide-angle zoom lens
US4770509A (en) 1984-09-28 1988-09-13 Nippon Kogaku K. K. Zoom lens comprising two groups of lenses
JPH0827430B2 (ja) * 1988-03-22 1996-03-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2群ズームレンズ
JP2903479B2 (ja) 1990-03-30 1999-06-07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US5552937A (en) 1993-04-13 1996-09-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Wide-angel aspheric zoom lens
US5546232A (en) 1993-06-14 1996-08-13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wo-group zoom lens
US5541772A (en) 1993-12-07 1996-07-3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amera zoom lens
US6809882B2 (en) 2001-03-15 2004-10-26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Wide-angle zoom lens
JP4354153B2 (ja) 2002-06-11 2009-10-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US6917477B2 (en) 2003-02-05 2005-07-12 Fujinon Corporation Two-group zoom lens
JP4204351B2 (ja) * 2003-02-28 2009-01-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JP2005055725A (ja) 2003-08-06 2005-03-03 Sony Corp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電子機器
US6989941B2 (en) 2003-10-08 2006-01-24 Fujinon Corporation Two-group zoom lens
JP4630581B2 (ja) 2004-06-16 2011-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4596418B2 (ja) 2004-09-27 2010-12-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変倍光学系
TWI259289B (en) 2004-10-28 2006-08-01 Coretronic Corp Zooming le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9402A (en) * 1992-03-05 1994-07-12 Nikon Corporation Wide-angle zoom lens
JPH08201693A (ja) * 1995-01-27 1996-08-09 Nikon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43220B2 (en) 2010-01-05
US20090015936A1 (en) 2009-01-15
JP2009020494A (ja) 2009-01-29
TW200903025A (en) 200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4971B (zh) 變焦鏡頭
US7333275B2 (en) Zoom lens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7283314B2 (en)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I439722B (zh) 定焦鏡頭
JP5556815B2 (ja) 変倍レンズ系
US7589906B2 (en) Zoom lens system and a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60114574A1 (en) Zoom lens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1932722B1 (ko) 줌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JP4222165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512329B (zh) 變焦鏡頭
JP5528211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20130235467A1 (en) Fish eye lens system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7075733B2 (en) Zoom lens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60279851A1 (en) Zoom lens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I537595B (zh) Zoom lens
KR20150060398A (ko) 줌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JP4497851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20060198030A1 (en) Stepwise variable zoom lens system
US8144401B2 (en) Zoom lens
JP2008059000A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H06300969A (ja) 広角非球面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ビデオカメラ
JP3056338B2 (ja) 非球面ズームレンズとそれを用いたビデオカメラ
TWI359954B (en) Zoom lens
JP2003195163A (ja) レトロフォーカス型レンズ
JPH05188291A (ja) ズームレン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