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8801B - Transparent vibrating elements and their modules - Google Patents

Transparent vibrating elements and their modul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8801B
TWI398801B TW98128181A TW98128181A TWI398801B TW I398801 B TWI398801 B TW I398801B TW 98128181 A TW98128181 A TW 98128181A TW 98128181 A TW98128181 A TW 98128181A TW I398801 B TWI398801 B TW I3988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ng element
transmissive
group
vibrating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28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8054A (en
Inventor
Yu Chou Yeh
Min Hui Chiang
Original Assignee
J Tou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 Touch Corp filed Critical J Touch Corp
Priority to TW98128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8801B/zh
Priority to JP2009224630A priority patent/JP4975795B2/ja
Priority to KR20090093369A priority patent/KR101065951B1/ko
Priority to US12/575,742 priority patent/US8212452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108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8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8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88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N30/85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active materials
    • H10N30/857Macromolecular composi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5Electro-chemical actuators; Actuators having a material for absorbing or desorbing gas, e.g. a metal hydride; Actuators using the difference in osmotic pressure between fluids; Actuators with elements stretchable when contacted with liquid rich in ions, with UV light, with a salt solu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1/00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 G09B21/001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blind persons
    • G09B21/003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blind persons using tactile presen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e.g. Braille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 H03H9/1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having a single resona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10/00Electrical generator or motor structure
    • Y10S310/80Piezoelectric polymers, e.g. PVD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Description

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及其模組
一種「振動元件」,特別是指一種可透光且具可撓性之振動元件。
隨著壓電材料的進步,以壓電材料製成的致動器,不論是體積或厚度,已達到相當的微小化,如壓電致動器(Piezoelectric Actuator)、壓電馬達(Piezoelectric Motor)、超音波馬達(Ultrasonic Motor)、駐極體(Electret)或相關薄型化之致動器等;其原理為壓電效應(壓電效應為習知且公開多年之技術,並非本案主要訴求,故概略說明),壓電效應主要有兩種:正壓電效應(Direct piezoelectric effect)及逆壓電效應(Converse piezoelectric effect)。對壓電體施加壓力,則體內之電偶極矩會隨材質之壓縮而變短,此時壓電體內為扺抗此種趨勢,將產生電壓以保持原狀態,此即為所稱之正壓電效應。反之,當壓電體受到電場作用時,電偶極矩會被拉長,壓電體會沿電場方向伸長,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此即為所稱之逆壓電效應。而上述提到的壓電致動器、壓電馬達等,即為逆壓電效應,而能產生如振動等機械能。
壓電致動器在應用上一般可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為利用壓電元件的縱效應(Longitudinal Effect)與橫效應(Lateral Effect)所產生之單純線性位移型,其作動可視為具有微/奈米級微動能力之線性馬達,其構造包含單層元件、積層元件與管狀元件等。
第二種類型為可產生較大位移的複合彎曲位移型,一般由壓電元件與其他彈性材料所組成,其種類包含單層壓電樑(Unimorph)、雙層壓電樑(Bimorph)等。
單層型壓電元件之構造簡單,但位移量非常小。一般單層型壓電元件的厚度約在0.1~1mm之間,可產生之位移量約為100nm。近年來,隨著微機電系統之微細加工技術的精進發展,可將壓電材料薄膜化,其響應頻率從100MHz到數GHz。單層型壓電元件之驅動方式是在壓電元件之厚度方向施加電壓,使材料內部發生電荷分極(Polarization)或極化,因而產生伸縮變形。由於極化的過程,類似電荷在電容器(Capacitor)上的累積,因此壓電元件亦具電容的性質。
積層型壓電元件基本上是由單層型壓電元件加以重疊所組成,每層間以薄膜絕緣,一般層數由數十至數百層,因此能夠得到比單層型壓電元件更大之位移量,位移量從數微米到數十微米,固有頻率約在數kHz到數10kHz。在能量轉換效率上,積層型也較單層型壓電元件為高。在每個單層型壓電元件之間以電極間隔,並使每個單層型壓電元件的極化方向與相鄰的單層型壓電元件的極化方向反向,因此在機械結構上雖屬於串聯型式,但在電氣特性上是屬於並聯型式。其驅動方式是在每個單層型壓電元件同時施加電壓,使其在極化方向產生位移變化。
於現行的技術中,壓電致動器(Piezoelectric Actuator)、壓電馬達(Piezoelectric Motor)、超音波馬達(Ultrasonic Motor)、駐極體(Electret)或相關薄型化之致動器等應用已經非常廣泛,例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號575024之「可撓式基板之微型超音波換能器」,其包括:一基板,係由可撓性材料製成,其上、下設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一表面二側設有支架,以形成可撓性之支撐結構;及一振盪膜,設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二表面設於支架上;及複數個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其中第一電極設於基板上,第二電極置於振盪膜上;藉上述組合,能在不增加成本的條件下,達成降低製程步驟,提升振盪膜變形與增加驅動/感測電極間有效感應面積等多重目標,降低阻抗與匹配層之影響,有利於感測靈敏度與效能提升。雖然該篇專利提出之超音波換能器具有可撓性,但其不具有可透光性,同時,該專利為應用於揚聲器的用途,其產生之振動有限,無法作為主要振動產生的裝置使用。
再如公告號I249708之「無偏壓之類比電阻式觸控面板」,係包括一具壓電效應之駐極體材料形成之芯層,並於該芯層上下表面分別設置一透明導電薄膜層,且該芯層其一表面之導電薄膜層各邊緣各別形成一條高導電金屬電極及與該電極電性連接的傳輸線,且該傳輸線係電性連接至一控制器。當觸及該無偏壓之類比電阻式觸控面板時,藉由該駐極體材料之壓電效應在該芯層上下表面之導電薄膜層之間產生電位差,且因觸及點到各個位於導電薄膜層之導電金屬電極距離不同而具有不同之阻阬,使由各電極依據該電位差及阻抗產生對應之電流信號,並透過與電極電性連接之傳輸線將電流信號輸出至該控制器經校正以偵測觸及點之位置座標。在該篇專利中,很明顯應用前述之逆壓電效應,以透明的駐極體配合電位感測做為觸控面板,由於該專利應用領域為觸控面板,因此,如作為可撓性時,將會於捲曲時之變形不同,產生大量的電位,因此,無法作為主要振動產生的裝置使用。
再者,隨著觸控技術的發展,單純的觸控已經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而且一般使用者於操作觸控面板時,往往受制於觸控式顯示面板感應的靈敏度、作業系統的反應時間以及個人觸覺感知不同等因素,在觸控操作時,往往不能在第一時間內判斷自己是否已經完成觸控的動作,因此,為了讓使用者能夠即時的感受到觸控動作已完成,便有業者將上述之致動器連接於一般的觸控式顯示面板底部。
則當使用者以手或觸控筆等觸控體接觸到觸控面板後,致動器便立即產生振動,讓使用者由振動的回饋感受到觸控動作已確實完成,現行的技術通稱為觸控回饋(Touch Feedback)或觸覺回饋。
而可預期的是,致動器受制於本身的材料特性,因此光線並無法穿透,在結合於觸控式顯示面板時,只能設置於觸控式顯示面板的底部,以避免遮蔽到觸控式顯示面板所顯示的畫面,所以,致動器產生的振動效果,在傳遞到使用者的手或觸控筆等觸控體之前,必須穿過觸控面板與顯示面板(一般而言,觸控式顯示面板具有一層觸控面板,以及一層設置於觸控面板底面的顯示面板),振波經過二層特性不同的面板後,振動力道受到大幅度的吸收,導致使用者無法很確實的感受到的觸控回饋。
另外,觸控式顯示面板配合觸控回饋的設計,雖然可以讓使用者確實了解觸控動作的完成,但,此類使用者必須具有健全的雙眼,而患有視覺障礙的使用者,如失明、白內障等等,將無法使用觸控式顯示面板。
有鑑於上述的需求,本發明人爰精心研究,並積個人從事該項事業的多年經驗,終設計出一種嶄新的「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及其模組」。
本發明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可透光之振動元件。
本發明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具可撓性之振動元件。
本發明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可直接結合於觸控面板之觸控表面的可透光之振動元件。
本發明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可透光之振動模組。
本發明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具可撓性之振動模組。
本發明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可直接結合於觸控面板之觸控表面的可透光之振動模組。
本發明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可產生局部振動之可透光之振動模組。
本發明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可產生觸覺感知之可透光之振動模組。
本發明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可供視覺障礙者操作之可透光之振動模組。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可透光之振動元件」,為具有一振動元件,其包括有一第一基板與一疊設於該第一基板下方之第二基板,其中,該第一、二基板於製造時,其材料為選自含氟高分子聚合物(FlourinePolymer)、氟化乙丙烯(Flourine Ethylene Propylene,FEP)、聚四氟乙烯(PolyeTetraFluoroEthylene,PTFE)、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氮化矽(Si3N4)、鐵氟龍(Telflon)、環烯烴共聚物(cyclo olefin coplymer,COC)等導電高分子材料,此類材料本身具有導電的特性,同時具有可透光性,因此,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相互疊設後,受到電場作用時,便可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而產生振動。
另外,該導電高分子材料亦可為一塑膠材料內添入一導電材料所製成;為了使光阻(Polyimide Photo Resist)、樹脂、塑膠、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t ErephT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PVC)、聚丙烯(Poly 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 Styrene,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與其混合物之塑膠聚合物等塑膠材料具有可導電之特性,將一導電材料,如參雜氧化物(Impurity-Doped Oxides)、二元化合物(Binary Compounds)或三元化合物(Ternary Compounds)所組成之N型透明導電材料,或正一階和正三價的金屬離子所合成晶格結構的氧化物(AMO2 )所組成之P型透明導電材料等,透過參雜或鍍膜技術(如蒸鍍、濺鍍、電鍍等),使該塑膠材料整體或所有表面具有均勻電阻,而具有導電特性;藉此,使該第一、二基板因為塑膠材料之塑膠特性,而具有可透光性與可撓性,以及因為導電材料之電氣特性,使該第一、二基板表面或內部具有均勻的電阻,成為可導電之塑膠板材。
當一振動驅動元件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一、二基板後,且該振動驅動元件產生弦波訊號或具高低振盪的電訊號,使該第一、二基板受到電場作用,則該第一、二基板之電偶極矩會被拉長,使該第一、二基板沿電場方向伸長,此即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而產生振動。
又該振動元件可結合於一預設之觸控式顯示裝置,該觸控式顯示裝置進行觸控操作時,將可由該振動元件產生即時的振動,形成所謂的觸控回饋(亦可稱作觸覺回饋)。為了使觸控回饋的效果更為明顯,該振動元件將可直接結合於觸控式顯示裝置之觸控面板上。即手指、觸控筆等觸控物在觸控操作時,是直接在該振動元件上操作,達到觸控回饋更直接更明確的振動。由於該振動元件以具有透光性之該塑膠材料所製成,因此,該觸控式顯示裝置產生的影像可直接穿過該振動元件。
上述之該振動元件更可以模組化的形式進行結合,以矩陣式或陣列式的排列方式,將多個該振動元件組合為一振動模組,在組合的過程中,多個該振動元件之間的大小可為相同大小或不同大小,而外觀形狀可選自矩形、圓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型、多邊形所組成之幾何形狀其中之一者。
藉此,當該振動模組與觸控式顯示面板結合後,可由多個位置或單一位置之振動元件產生振動,達到部份區域振動的功能;由於該振動模組以複數之該振動元件所構成,因此,於單位面積下,可設置為密度較高,數量較多的該振動驅動元件,則單位面積下之該等振動元件產生局部振動後,將可排列為文字或圖案。
為了利於視覺障礙者操作,可稍為提升通過該等振動元件之電氣訊號,意指該振動驅動元件可產生較高的電壓,例如:中醫物理治療所使用之電壓強度,人體於電器訊號通過後,僅於真皮或皮下組織中產生些微的肌肉跳動,但不會造成傷害。
在此首先說明的是,該等振動元件之間,不論其連接的方式為何,每一個該振動元件可視為一電阻,而電氣訊號通過該振動元件後,將於該振動元件上形成電位差,由於人體肌膚具有些微的阻抗,當視覺障礙者以手指或手掌接觸到一個或多個振動元件後,將於手指或手掌的表層皮膚上產生些微的肌肉振動,或稱為輕微的麻的感覺,此種電刺激產生的麻感覺,配合矩陣式或陣列式排列的振動元件,將可產生盲人文字的觸覺效果。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清楚了解本發明之內容,僅以下列說明搭配圖式,敬請參閱。
請參閱「第1、2、3圖」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視圖、動作示意圖一與二,如圖所示,本發明「可透光之振動元件」為具有一振動元件1,其包括有一第一基板11、一第二基板12與一預設之振動驅動元件2所構成,其中:該第一基板為一可透光之塑膠材料所製成,且該第一基板11內參雜有一導電高分子材料13,令該第一基板11具有可撓性、可透光性以及內部具有均勻電阻。
該第二基板為疊設於該第一基板11底部,其相同於該第一基板11而具有可撓性、可透光性以及內部具有均勻電阻,故該第二基板12亦為該可透光之塑膠材料所製成,且內參雜有該導電高分子材料13。
上述該塑膠材料為選自矽膠(Silicone)、光阻(Polyimide Photo Resist)、樹脂、塑膠、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 ethylenet ErephT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PVC)、聚丙烯(Poly 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 Styrene,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與其混合物之塑膠聚合物其中之一者,以該塑膠材料製成之膜材或片材,將具有良好的可撓性與可透光性。
又上述該導電高分子材料13主要可區分為P型導電材料與N型導電材料二大類,N型導電材料又可為選自參雜氧化物(Impurity-Doped Oxides)、二元化合物(Binary Compounds)或三元化合物(Ternary Compounds)所組成之群組,其中;參雜氧化物(Impurity-Doped Oxides)為選自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鋅鋁(Al-doped ZnO,AZO)或氧化錫銻(Antimony Tin Oxide,ATO)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二元化合物(Binary Compounds)為選自二氧化錫混合氧化銦(SnO2 +In2 O3 )、氧化鋅混合二氧化錫(ZnO+SnO2 )或氧化鋅混合氧化銦(ZnO+In2 O3 )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以及三元化合物(Ternary Compounds)為選自錫酸鎘(Cd2 SnO4 、CdSnO3 )、銦酸鎘(CdIn2 O4 )、氧化鋅銦混合銦酸鎂(Zn2 In2 O5 +MgIn2 O4 )、氧化鋅銦混合銦錫複合氧化物(Zn2 In2 O5 +In4 Sn3 O12 、ZnSnO3 +In4 Sn3 O12 )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另外,P型導電材料為選自正一階和正三價的金屬離子所合成晶格結構的氧化物(AMO2 )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則正一階金屬離子為選自鋰(Li)、銅(Cu)或銀(Ag)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以及正三價金屬離子為選自鋁(Al)、鎵(Ga)或銦(In)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除上述之P型或N型導電材料外,該導電材料亦可為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奈米碳管大致可分為單層奈米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s)以及多層奈米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NTs),其中單層奈米碳管依其結構型態,又可細分為Armchair nanotube、Zigzag nanotube、Chiral nanotube等三種,而本發明之奈米碳管透明導電膜之實施方式係將奈米碳管分散液均勻的塗在塑膠基材表面,之後再以填充方式將接著成分填補於奈米碳管分散網路之空隙當中;或是利用接著層(adhesion layer)將奈米碳管塗佈(spray/dipping)於基材表面。
上述僅提出導電材料常見之材料種類,並不限定於上述之該些種類,舉凡使塑膠薄膜具有導電特性之材料,應包含於此範疇內。
因此,當該第一基板11、該第二基板12以該可透光之塑膠材料參雜該導電高分子材料13後,使該第一基板11、該第二基板12因為塑膠材料之塑膠特性,而具有可透光性與可撓性,以及因為導電高分子材料之電氣特性,使該第一基板11、該第二基板12具有均勻的電阻,成為可導電之塑膠板材。
另外,應注意的是,除了上述以該可透光之塑膠材料參雜該導電高分子材料13之外,該第一基板11、該第二基板12可直接為含氟高分子聚合物(FlourinePolymer)、氟化乙丙烯(Flourine Ethylene Propylene,FEP)、聚四氟乙烯(PolyeTetraFluoroEthylene,PTFE)、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氮化矽(Si3N4)、鐵氟龍(Telflon)、環烯烴共聚物(cyclo olefin coplymer,COC)或共軛導電聚合物(Conjugated Conductive Plastics)所製成,又共軛導電聚合物(Conjugated Conductive Plastics)常見的種類為選自聚乙撐二氧噻吩(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聚苯胺(Poly Aniline)或聚吡咯(Poly Pyrrole)所組成之共軛導電聚合物群組其中之一者,另外,上述之聚乙炔(poly Acetylene)為包含在脂肪族線型共軛導電聚合物所組成之群組,上述該聚苯胺(Poly Aniline)包含在芳香族線性共軛導電聚合物所組成之群組,以及上述之聚吡咯(Poly Pyrrole)包含在芳雜環線型聚合物所組成之群組。
由於共軛導電聚合物(Conjugated Conductive Plastics)屬於電子導電聚合物。其特點為在聚合物分子結構內部存在大的π電子共軛體系,π價電子具有較大的離域性質,可以在體系內部相對遷移,因此當存在外電場時,材料內部的π價電子可以產生定向流動的電流,呈現電子導電現象。其電導率的大小與共軛體系的大小、摻雜狀態、摻雜劑種類和摻雜程度關係密切。與金屬導體相反,共軛系導電塑料的溫度係數是正的,溫度越高,導電能力越強。
當其兩端加上一定電壓,在材料中有定向電流流過,呈現與金屬導體類似的導電性質。根據其結構特徵和導電機理,可以分成複合型和結構型。前者是通過在塑料或者在橡膠中加入炭黑或者金屬粉末等導電性填料來製備;常見的產品有導電橡膠、導電塗料、有機電熱元件、電阻器、電磁屏蔽材料和導電黏合劑等。後者主要通過化學合成、光化學合成或者電化學合成方法製備,其導電性能與其化學結構和摻雜狀態有直接關係。可以進一步分成電子導電聚合物、離子導電聚合物和氧化還原型導電聚合物。電子導電聚合物主要作為電極和電顯示材料使用,某些此類導電材料的電導率已經接近金屬銅的電導值。離子導電高分子也稱為聚合電解質,主要作為固體電解質使用。氧化還原導電聚合物廣泛用於電極表面修飾和分子電子器件的製備研究。導電高分子除具有導電性外,還具有聚合物所特有的可撓性、成膜性、透明性、黏著性等特點。加工成形方便,能加工成各種所需的形狀。導電聚合物在導電塗料、導電膠、導電薄膜、導電塑料、導電橡膠、導電電氣部件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該振動驅動元件2其分別於該第一基板11、該第二基板12電性連接,該振動驅動元件2可產生弦波訊號或具高低振盪的電訊號,使該第一基板11、該第二基板12受到電場作用,則該第一基板11、該第二基板12之電偶極矩會被拉長,使該第一基板11、該第二基板12板沿電場方向伸長,此即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產生振動,在本實施例中,該振動方向以垂直振動,即上下振動作表示。
上述該振動驅動元件2可依照實際使用之不同狀態,可為積體電路形式、韌體形式,軟體形式,或可為主被動元件所組成之電子電路形式。
經上述可知,該振動元件1經由二個疊設之該第一基板11、該第二基板12組成後,經該振動驅動元件2驅動產生振動,因此,該振動元件1可為具有類似結構或類似功能之薄型化振動器,而可選自壓電致動器(Piezoelectric Actuator)、壓電馬達(Piezoelectric Motor)、超音波馬達(Ultrasonic Motor)、駐極體(Electret)或相關薄型化之振動器其中之一者。
請參閱「第4圖」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一,如圖所示,本發明「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組合於一觸控式顯示裝置3,該觸控式顯示裝置3為具有一觸控面板31與一顯示器32所構成,該觸控面板31疊設於該顯示器32上,而該振動元件1為結合於該觸控面板31頂部,藉此,該振動元件1產生之振動效果,可直接傳達到觸控體,如手指、觸控筆等等,即手指、觸控筆等觸控物在觸控操作時,是直接在該振動元件1上操作,達到觸控回饋更直接更明確的振動。由於該振動元件1以具有透光性之該塑膠材料所製成,因此,該觸控式顯示裝置3產生的影像可直接穿過該振動元件1。
請參閱「第5圖」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二,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相較於前述「第4圖」,其不同點在於,該振動元件1為結合於該觸控面板31與該顯示器32之間;在上述「第4、5圖」之實施例中,該顯示器32為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顯示器、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真空螢光顯示器(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VFD)、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表面傳導電子發射(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SED)顯示器或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或電子紙(E-Paper)等,都屬於該顯示器32所界定之範疇,並不限定該顯示器32之型態;當該顯示器32為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時,其亦包括:扭曲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液晶顯示器、垂直配向型(Vertical Alignment,VA)液晶顯示器、多象限垂直配向型(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MVA)液晶顯示器、圖像垂直調整型(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PVA)液晶顯示器、橫向電場切換(In-Plane Switching,IPS)液晶顯示器、連續焰火狀排列(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CPA)液晶顯示器、光學補償彎曲排列型(Optical Compensated Bend,OCB)液晶顯示器等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以及該顯示器32為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時,其亦包括:主動矩陣式有機電激發光(A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顯示器、被動矩陣式有機電激發光(Pass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PMOLED)顯示器等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而該觸控面板31為選自電阻式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面板、紅外線式觸控面板、光學式觸控面板或超音波式觸控面板其中之一者。
請參閱「第6圖」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三,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用以輔助說明該第一基板11、該第二基板12之可撓性,因為該第一基板11、該第二基板12為塑膠材料所製成,由於塑膠材料本身多具有可撓性,固該第一基板11、該第二基板12將具有可撓性,因此,該振動元件1可結合於電子紙等軟性顯示器上。
請參閱「第7、8圖」所示,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與部分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可透光之振動模組」為具有一振動模組4,該振動模組4為具複數之振動元件1所構成,其中,該等振動元件1之說明請參閱前述「第1、2、3圖」之敘述。
概略說明本實施例於觸控回饋時的過程:當觸控體於該觸控面板31上進行觸控,該觸控面板31計算或記錄該觸控體之動作軌跡,則當該觸控體為單(多)點觸控時,該觸控面板31產生單(多)點接觸之動作軌跡,或者該觸控體為單(多)點接觸並持續移動時,該觸控面板31產生單(多)點連續移動之動作軌跡。
接著,該振動驅動元件2接收該動作軌跡,並依據該動作軌跡找出相對應的該振動元件1,並使該等振動元件1產生振動。
綜合上述步驟結果,可清楚得知,該等振動元件1以陣列式或矩陣式的方式,設置於該觸控式顯示裝置3之後,可達到該觸控體接觸時,僅由觸控點的位置處(或可解釋為該觸控體碰觸到該觸控面板3的位置)產生振動,而其他位置的該等振動元件1將不會產生動作。
再者,上述已說明本發明之該等振動元件1與該觸控體接觸並產生振動之過程,而為了提升觸控振動的變化性,本發明在實際使用時,更可具有下列振動效果:軌跡式振動:該觸控體接觸到該觸控面板3時,第一個接觸位置之該振動元件1會產生振動,同時,該觸控體於該觸控面板3開始移動,即該觸控體持續接觸該觸控面板3,並於該觸控面板3的表面連續移動,此時,該觸控體位移路徑所對應的該等振動元件1將會產生振動,例如,該觸控體的位移路徑為英文字母L型,則於該L形路徑下所對應的該等振動元件1將產生振動。
變化式振動:該觸控體接觸到該觸控面板3時,該振動元件1除了開始產生振動外,並由該觸控面板3感測觸控接觸的時間與壓力大小,而產生對應的振動變化,例如,接觸後的壓力越大,則振動的次數或力量可逐漸增大,達到通知使用者接觸力道過大,而避免過大的壓力造成損毀;或接觸時間越長,則振動的次數或力量可逐漸增加、減少,則可對應不同的應用程式或觸控程式,產生多樣的觸控回饋的效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該振動模組4以複數之該振動元件1所構成,因此,於單位面積下,可設置為密度較高,數量較多的該振動元件1,則於單位面積下之該等振動元件1產生局部振動後,於使用者之手指接觸後,可感覺到簡易的文字或圖案。
本實施例之特點在於,該等振動元件1以矩陣式或陣列式的排列方式,將多個該振動元件組合為一振動模組,在組合的過程中,多個該振動元件之間的大小可為相同大小或不同大小,而外觀形狀可選自矩形、圓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型、多邊形所組成之幾何形狀其中之一者。
且該等振動元件1分別與該振動驅動元件2電性連接,則當該振動驅動元件2產生弦波訊號或具高低振盪的電訊號時,可單獨驅動任一個該振動元件1產生振動,或者同時驅動多個該振動元件1產生振動,達到部份區域振動的功能。
藉由不同形狀之該等振動元件1的設置,可產生不同的振動區域,例如,前述該觸控面板31所顯示的觸控區域為多邊形時,藉由多邊行之該等振動元件1,使該觸控區域可完全被該等振動元件1所覆蓋,則於觸控時所產生的振動,將不會超出該觸控區域的範圍,避免使用者產生誤動作或誤判斷等狀況,同時提高整體觸控回饋的精確度。
藉由其他形狀的該等振動元件1設置,使本發明可結合於不同形狀的電子產品上,例如應用於不同形狀的電子裝置,如圓形顯示器、多角型顯示等,以更實際的例子來說,將可振動的面積更延伸到觸控面板的每一個角落,有效增加振動區域。
請參閱「第9圖」所示,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與部分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相較於前述「第1圖」,其不同點在於:該振動元件1之該第一基板11與該第二基板12於表面設置一導電材料14,而可選自蒸鍍、濺鍍或電鍍所組成之鍍膜技術其中之一者,因此,前述「第8、9圖」之實施例,亦可以鍍膜技術將該導電材料14設置於該等振動元件1之該第一基板11與該第二基板12的表面。
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基板11與該第二基板12除了可使用前述「第1、2、3圖」之該導電高分子材料13做為導電材料14外(關於該導電高分子材料13已於前面敘述過,於此不再贅述),亦可透過導電塑膠薄膜(Conductive Film)的形式所製成,該塑膠導電薄膜所使用之該導電材料14,主要可區分為P型導電材料與N型導電材料二大類,N型導電材料又可為選自參雜氧化物(Impurity-Doped Oxides)、二元化合物(Binary Compounds)或三元化合物(Ternary Compounds)所組成之群組,其中;參雜氧化物(Impurity-Doped Oxides)為選自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鋅鋁(Al-doped ZnO,AZO)或氧化錫銻(Antimony Tin Oxide,ATO)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二元化合物(Binary Compounds)為選自二氧化錫混合氧化銦(SnO2 +In2 O3 )、氧化鋅混合二氧化錫(ZnO+SnO2 )或氧化鋅混合氧化銦(ZnO+In2 O3 )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以及三元化合物(Ternary Compounds)為選自錫酸鎘(Cd2 SnO4 、CdSnO3 )、銦酸鎘(CdIn2 O4 )、氧化鋅銦混合銦酸鎂(Zn2 In2 O5 +MgIn2 O4 )、氧化鋅銦混合銦錫複合氧化物(Zn2 In2 O5 +In4 Sn3 O12 、ZnSnO3 +In4 Sn3 O12 )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另外,P型導電材料為選自正一階和正三價的金屬離子所合成晶格結構的氧化物(AMO2 )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則正一階金屬離子為選自鋰(Li)、銅(Cu)或銀(Ag)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以及正三價金屬離子為選自鋁(Al)、鎵(Ga)或銦(In)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除上述之P型或N型導電材料外,該導電材料亦可為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奈米碳管大致可分為單層奈米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s)以及多層奈米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NTs),其中單層奈米碳管依其結構型態,又可細分為Armchair nanotube、Zigzag nanotube、Chiral nanotube等三種,而本發明之奈米碳管透明導電膜之實施方式係將奈米碳管分散液均勻的塗在塑膠基材表面,之後再以填充方式將接著成分填補於奈米碳管分散網路之空隙當中;或是利用接著層(adhesion layer)將奈米碳管塗佈(spray/dipping)於基材表面。
上述僅提出導電材料常見之材料種類,並不限定於上述之該些種類,舉凡使塑膠薄膜具有導電特性之材料,應包含於此範疇內。
請參閱「第10、11、12圖」所示,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一至三,如圖所示,本發明為了利於視覺障礙者操作,如患有白內障、青光眼或失明等,可稍為提升通過該等振動元件1之電氣訊號,意指該振動驅動元件2可產生較高的電壓,為符合人體所能承受的醫療層級,該振動驅動元件2為所產生的直流電流必定小於65mA,而所產生之交流電在60Hz時必定小於10mA,或於10000Hz時必定小於55mA,以便符合人體的安全使用限制。
在此補充說明電與人體之間的安全關係,由於人體的皮膚是個導電的電阻體,電阻值大約為500~1500歐姆之間,而且依當時人體的乾濕程度、流汗或情緒變化而有不同的數值。當電流通過人體時,除了使人感到有刺痛的電震之外,且會影響細胞,並刺激神經系統,使肌肉瞬時失去自律性。但對人體最危險的情況是電流通過心臟,擾亂心臟肌肉運動的神經,使其不能作正常的跳動,失去唧筒(Pumping)作用,而產生危急狀況,此現象稱為「心室細動」。
一般細胞的內部電位均比細胞外部組織液的電位要低,換句話說,細胞內為負電位而細胞外為正電位,此負電位稱為靜止膜電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當神經或肌肉等可以因為電刺激而被興奮的組織(excitable tissue)受到電刺激時,流經刺激電極的電流在電極正端會造成過度極化(hyperpolarization)之電位,而在電極負端會有去極化(depolarization)的現象,也就是說在電極負端附近的部份細胞膜內部之負電位會變小甚至變成正電位之現象,當刺激的電壓或電流大到使電極負端附近的細胞膜電位超過一臨界值或稱閾值(threshold)時,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便會打開而產生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這一連串的活動便是電刺激神經或肌肉的基本原理。
因此,本實施例中即應用上述電刺激的方式產生觸覺感知,當視覺障礙者以手指或手掌接觸到一個或多個振動元件後,每一個該振動元件1可視為一個電阻,而電氣訊號通過該振動元件1後,將於該振動元件1上形成電位差,由於人體肌膚具有些微的阻抗,此時將會產生一個脈波15,使表層皮膚產生些微的肌肉振動,或稱為輕微的麻的感覺,此種電刺激產生的麻感覺,配合矩陣式或陣列式排列的該等振動元件1,將可產生盲人文字的觸覺效果,即前述發明所提到的觸覺感知。
在「第11圖」中,該振動模組4之該等振動元件1各自振動後,排列為盲人文字的形式,左上為W,右上為X,左下為Y,右下為Z,而組成盲人文字的每一個單位點,就是一個該振動元件1。
又為了使盲人文字的每一個單位點的觸覺效果更為明顯,可採用多個面積較小的該振動元件1,在本實施例中,以六乘六即三十六個振動元件1來代表一個單位點,因此,視覺障礙者在接觸到該振動模組4所顯示的盲人文字時,可以更明確的感覺到顯示的文字。
除了應用於盲人文字之外,在此更加以說明本發明應用於遊戲時的特色,例如電子化的麻將遊戲機臺,具有觸控螢幕的大型遊戲機臺、個人電腦或檯面電腦(如微軟的Surface Computer)等,當使用者以手接觸到畫面中顯示的麻將時,藉由該振動模組4配合所顯示的麻將圖文,令使用者可直接感覺到實體文字的效果,換而言之,當畫面中顯示的麻將圖案是「一筒」,則該振動模組4將配合「一筒」的形狀,以上述該盲人文字之知覺感知的方式,讓使用者於平面的畫面中,能具有實際摸牌的觸感;除了電子化的麻將之外,電子化樸克遊戲亦可應用本發明的技術,讓使用者於接觸到平面顯示的撲克牌時,可以感受到撲克牌上的各種花色或數字,達到傳統片式撲克牌所達不到的立體觸感。
而為了提升本發明應用於各種遊戲或益智遊戲時的多樣化,該振動驅動元件2可依照實際使用的需求,驅動該振動元件1產生不同情境模式下動作,延伸上述電子化的麻將遊戲來說,當使用者符合麻將規則中的「碰」、「吃」、「胡」、「槓」等訂規則時,該振動驅動元件2將驅動該振動元件1產生連續振動、間歇式振動、不同週期的連續振動等等之振動模式,讓使用者可直接透過振動來知道自己目前的遊戲狀態。
應該重申的是,由於本發明之振動元件1或振動模組4其為可透光的材質所製成,因此,可附加於現行所有觸控式顯示裝置的表面,或直接設置於觸控面板表面,故能達到上述之觸覺感知的功能。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下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及其模組」,係具有專利之發明性,及對產業的利用價值;申請人爰依專利法之規定,向鈞局提起發明專利之申請。
1...振動元件
11...第一基板
12...第二基板
13...導電高分子材料
14...導電材料
15...脈波
2...振動驅動元件
3...觸控式顯示裝置
31...觸控面板
32...顯示器
4...振動模組
5...手指
第1圖,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視圖。
第2圖,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動作示意圖一。
第3圖,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動作示意圖二。
第4圖,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一。
第5圖,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二。
第6圖,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三。
第7圖,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8圖,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部分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又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10圖,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一。
第11圖,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二。
第12圖,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三。
1...振動元件
11...第一基板
12...第二基板
13...導電高分子材料
2...振動驅動元件

Claims (56)

  1. 一種「可透光之振動元件」,該振動元件為具有一第一基板,一疊設於該第一基板下方之第二基板,以及一預設之振動驅動元件,該振動驅動元件分別與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電性連接,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為一可透光之導電高分子材料所製成,且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內部具有均勻電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元件為選自壓電致動器(Piezoelectric Actuator)、壓電馬達(Piezoelectric Motor)、超音波馬達(Ultrasonic Motor)、駐極體(Electret)或相關薄型化之振動器其中之一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之導電高分子材料為選自含氟高分子聚合物(FlourinePolymer)、氟化乙丙烯(Flourine Ethylene Propylene,FEP)、聚四氟乙烯(PolyeTetraFluoroEthylene,PTFE)、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氮化矽(Si3N4)、鐵氟龍(Telflon)或環烯烴共聚物(cyclo olefin coplymer,COC)等導電高分子材料其中之一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導電高分子材料為共軛導電聚合物(Conjugated Conductive Plastics)。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共軛導電聚合物為選自聚乙炔(poly Acetylene)所組成之脂肪族線型共軛導電聚合物所組成之群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共軛導電聚合物為選自聚苯腔(Poly Aniline)所組成之芳香族線性共軛導電聚合物所組成之群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共軛導電聚合物為選自聚吡咯(Poly Pyrrole)所組成之芳雜環線型聚合物所組成之群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共軛導電聚合物導電高分子材料為選自聚乙撐二氧噻吩(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聚苯胺(Poly Aniline)或聚吡咯(Poly Pyrrole)所組成之共軛導電聚合物群組其中之一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導電高分子材料為一塑膠材料內添入一導電材料所製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塑膠材料為矽膠(Silicone)、光阻(Polyimide Photo Resist)、樹脂、塑膠、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t ErephT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PVC)、聚丙烯(Poly 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 Styrene,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tylate,PMMA)或與其混合物之塑膠聚合物其中之一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導電材料為選自參雜氧化物(Impurity-Doped Oxides)、二元化合物(Binary Compounds)或三元化合物(Ternary Compounds)所組成之N型透明導電材料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N型透明導電材料為選自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鋅鋁(Al-doped ZnO,AZO)或氧化錫銻(Antimony Tin Oxide,ATO)所組成之參雜氧化物(Impurity-Doped Oxides)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N型透明導電材料為選自二氧化錫混合氧化銦(SnO2 +In2 O3 )、氧化鋅混合二氧化錫(ZnO+SnO2 )或氧化鋅混合氧化銦(ZnO+In2 O3 )所組成之二元化合物(Binary Compounds)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N型透明導電材料為選自錫酸鎘(Cd2 SnO4 、CdSnO3 )、銦酸鎘(CdIn2 O4 )、氧化鋅銦混合銦酸鎂(Zn2 In2 O5 +MgIn2 O4 )、氧化鋅銦混合銦錫複合氧化物(Zn2 In2 O5 +In4 Sn3 O12 、ZnSnO3 +In4 Sn3 O12 )所組成之三元化合物(Ternary Compounds)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導電材料為選自正一階和正三價的金屬離子所合成晶格結構的氧化物(AMO2 )所組成之P型透明導電材料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正一階金屬離子為選自鋰(Li)、銅(Cu)或銀(Ag)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正三價金屬離子為選自鋁(Al)、鎵(Ga)或銦(In)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元件為選自矩形、圓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型、多邊形所組成之幾何形狀其中之一者。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元件為組合於一預設之觸控式顯示裝置,該觸控式顯示裝置為具有一觸控面板,一設置於該觸控面板底部之顯示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元件為結合於該觸控面板頂部。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元件為結合於該觸控面板與該顯示器之間。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顯示器為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顯示器、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真空螢光顯示器(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VFD)、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表面傳導電子發射(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SED)顯示器、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或電子紙(E-Paper)其中之一者。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液晶顯示器為扭曲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液晶顯示器、垂直配向型(Vertical Alignment,VA)液晶顯示器、多象限垂直配向型(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MVA)液晶顯示器、圖像垂直調整型(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PVA)液晶顯示器、橫向電場切換(In-Plane Switching,IPS)液晶顯示器、連續焰火狀排列(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CPA)液晶顯示器、光學補償彎曲排列型(Optical Compensated Bend,OCB)液晶顯示器等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為主動矩陣式有機電激發光(A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顯示器、被動矩陣式有機電激發光(Pass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PMOLED)顯示器等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觸控面板為電阻式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面板、紅外線式觸控面板、光學式觸控面板或超音波式觸控面板其中之一者。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驅動元件為積體電路形式、韌體形式,軟體形式,或可為主被動元件所組成之電子電路形式。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驅動元件為提升該振動元件之電壓或電流,令可導電之一觸控體於接觸時產生觸覺感知。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觸控體為人體之手或手指。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複數個該振動元件排列組合為一振動模組。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模組之複數個該振動元件為矩陣式排列或陣列式排列。
  31. 一種「可透光之振動元件」,該振動元件為具有一第一基板,一疊設於該第一基板下方之第二基板,以及一預設之振動驅動元件,該振動驅動元件分別與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電性連接,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為一可透光之塑膠材料所製成,且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表面設置有一導電材料,令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表面具有均勻電阻。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元件為選自壓電致動器(Piezoelectric Actuator)、壓電馬達(Piezoelectric Motor)、超音波馬達(Ultrasonic Motor)、駐極體(Electret)或相關薄型化之振動器其中之一者。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塑膠材料為矽膠(Silicone)、光阻(Polyimide Photo Resist)、樹脂、塑膠、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t ErephT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PVC)、聚丙烯(Poly 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 Styrene,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與其混合物之塑膠聚合物其中之一者。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導電材料為選自參雜氧化物(Impurity-Doped Oxides)、二元化合物(Binary Compounds)或三元化合物(Ternary Compounds)所組成之N型透明導電材料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N型透明導電材料為選自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鋅鋁(Al-doped ZnO,AZO)或氧化錫銻(Antimony Tin Oxide,ATO)所組成之參雜氧化物(Impurity-Doped Oxides)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N型透明導電材料為選自二氧化錫混合氧化銦(SnO2 +In2 O3 )、氧化鋅混合二氧化錫(ZnO+SnO2 )或氧化鋅混合氧化銦(ZnO+In2 O3 )所組成之二元化合物(Binary Compounds)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N型透明導電材料為選自錫酸鎘(Cd2 SnO4 、CdSnO3 )、銦酸鎘(CdIn2 O4 )、氧化鋅銦混合銦酸鎂(Zn2 In2 O5 +MgIn2 O4 )、氧化鋅銦混合銦錫複合氧化物(Zn2 In2 O5 +In4 Sn3 O12 、ZnSnO3 +In4 Sn3 O12 )所組成之三元化合物(Ternary Compounds)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導電材料為選自正一階和正三價的金屬離子所合成晶格結構的氧化物(AMO2 )所組成之P型透明導電材料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正一階金屬離子為選自鋰(Li)、銅(Cu)或銀(Ag)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正三價金屬離子為選自鋁(Al)、鎵(Ga)或銦(In)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導電材料為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奈米碳管係選自單層奈米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s)或多層奈米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NTs)其中之一者。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元件為選自矩形、圓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型、多邊形所組成之幾何形狀其中之一者。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元件為組合於一預設之觸控式顯示裝置,該觸控式顯示裝置為具有一觸控面板,一設置於該觸控面板底部之顯示器。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元件為結合於該觸控面板頂部。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元件為結合於該觸控面板與該顯示器之間。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顯示器為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顯示器、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真空螢光顯示器(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VFD)、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表面傳導電子發射(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SED)顯示器、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或電子紙(E-Paper)其中之一者。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液晶顯示器為扭曲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液晶顯示器、垂直配向型(Vertical Alignment,VA)液晶顯示器、多象限垂直配向型(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MVA)液晶顯示器、圖像垂直調整型(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PVA)液晶顯示器、橫向電場切換(In-Plane Switching,IPS)液晶顯示器、連續焰火狀排列(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CPA)液晶顯示器、光學補償彎曲排列型(Optical Compensated Bend,OCB)液晶顯示器等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為主動矩陣式有機電激發光(A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顯示器、被動矩陣式有機電激發光(Pass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PMOLED)顯示器等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所組成之群組其中之一者。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觸控面板為電阻式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面板、紅外線式觸控面板、光學式觸控面板或超音波式觸控面板其中之一者。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驅動元件為積體電路形式、韌體形式,軟體形式,或可為主被動元件所組成之電子電路形式。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表面設置該導電子材料之方式為選自蒸鍍、濺鍍或電鍍所組成之鍍膜技術其中之一者。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驅動元件為提升該振動元件之電壓或電流,令可導電之一觸控體於接觸時產生觸覺感知。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觸控體為人體之手或手指。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複數個該振動元件排列組合為一振動模組。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所述之「可透光之振動元件」,其中,該振動模組之複數個該振動元件為矩陣式排列或陣列式排列。
TW98128181A 2009-08-21 2009-08-21 Transparent vibrating elements and their modules TWI398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8181A TWI398801B (zh) 2009-08-21 2009-08-21 Transparent vibrating elements and their modules
JP2009224630A JP4975795B2 (ja) 2009-08-21 2009-09-29 光透過性の振動素子とそのモジュール
KR20090093369A KR101065951B1 (ko) 2009-08-21 2009-09-30 투광이 가능한 진동 소자 및 그 모듈
US12/575,742 US8212452B2 (en) 2009-08-21 2009-10-08 Light-transmitting vibration unit and modul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8181A TWI398801B (zh) 2009-08-21 2009-08-21 Transparent vibrating elements and their modul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8054A TW201108054A (en) 2011-03-01
TWI398801B true TWI398801B (zh) 2013-06-11

Family

ID=43604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28181A TWI398801B (zh) 2009-08-21 2009-08-21 Transparent vibrating elements and their module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12452B2 (zh)
JP (1) JP4975795B2 (zh)
KR (1) KR101065951B1 (zh)
TW (1) TWI3988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47261B4 (de) * 2010-10-01 2013-04-25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Schaltvorrichtung
US9760241B1 (en) * 2010-11-05 2017-09-1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actile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JP5862271B2 (ja) * 2010-12-29 2016-0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イス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イス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723820B1 (en) * 2011-02-16 2014-05-13 Goog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a haptic feedback drawing device
US20120218193A1 (en) * 2011-02-28 2012-08-3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atterned activation of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TWI450145B (zh) * 2011-06-14 2014-08-21 Wintek Corp 觸控裝置以及觸控顯示裝置
KR101920730B1 (ko) 2011-08-08 2018-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코어-셸 구조의 ZnSnO3/ZnO 나노와이어, ZnSnO3/ZnO 나노와이어의 그 형성방법 및 ZnSnO3/ZnO 나노와이어를 포함하는 나노 발전소자와, ZnSnO3 나노와이어의 그 형성방법 및 ZnSnO3 나노와이어를 포함하는 나노 발전소자
JP6339311B2 (ja) * 2012-06-27 2018-06-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1915064B1 (ko) 2012-08-23 2018-11-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6074206B2 (ja) * 2012-09-26 2017-02-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パスワード入力方法
CN103869960B (zh) * 2012-12-18 2018-02-23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触感反馈***及其提供触感反馈的方法
JP6218008B2 (ja) * 2013-03-27 2017-10-25 兵神装備株式会社 視覚障害者誘導案内システム
US9678591B2 (en) * 2013-06-10 2017-06-13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touch
KR101484230B1 (ko) * 2013-07-24 2015-01-16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20150034861A (ko) * 2013-09-25 2015-04-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피드백 제공 모듈, 장치 및 방법
KR102114318B1 (ko) * 2013-10-01 2020-05-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D763848S1 (en) * 2014-07-08 2016-08-16 Lg Electronics Inc. Tablet computer
USD763849S1 (en) * 2014-07-08 2016-08-16 Lg Electronics Inc. Tablet computer
US9921678B2 (en) * 2014-08-05 2018-03-20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Self-powered, ultra-sensitive, flexible tactile sensors based on contact electrification
JP6337685B2 (ja) * 2014-08-21 2018-06-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触覚提示装置
KR102497657B1 (ko) * 2014-12-29 2023-02-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480632B1 (ko) * 2015-03-23 2022-12-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압전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압전 센서
CN104849897B (zh) * 2015-05-27 2019-05-2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KR101807454B1 (ko) 2015-06-26 2017-12-08 사빅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스 비.브이. 터치 입력과 촉각 피드백 어플리케이션을 위한 통합 압전 캔틸레버 액츄에이터 및 트랜지스터
CN107045400B (zh) * 2016-02-06 2021-07-2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多点压力触控侦测方法及多点压力触控模组
FR3053541B1 (fr) * 2016-06-29 2018-08-17 Idemia France Entite electronique comportant un transducteur
CN106449966B (zh) * 2016-11-17 2019-07-26 北京钛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压电传感装置及应用
EP3358447B1 (en) 2017-02-06 2021-07-21 Aito BV Haptic signalizing device
US10480729B2 (en) * 2017-05-31 2019-11-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elf-powered squeezed-ligh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device
CN107358955A (zh) * 2017-06-27 2017-11-17 浙江大学 一种集光、振动刺激于一体的语音信号输出装置及方法
JP7093103B2 (ja) * 2018-05-10 2022-06-29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触覚デバイス
JP7109777B2 (ja) * 2018-07-12 2022-08-01 学校法人 中央大学 触覚提示装置及び触覚提示方法
KR20220006670A (ko) 2020-07-08 2022-01-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I756950B (zh) * 2020-11-30 2022-03-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觸覺回饋方法
TWI750044B (zh) * 2021-02-26 2021-12-11 金龜實業有限公司 具有感測及觸覺回饋之壓電裝置
WO2023206370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觉再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823789B (zh) * 2022-05-27 2023-11-21 陳泰生 電動麻將桌收牌啟閉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38050B2 (en) * 1998-05-12 2004-05-18 E Ink Corporation Microencapsulated electrophoretic electrostatically addressed media for drawing device applications
TW200701049A (en) * 2005-02-03 2007-01-01 Nec Infrontia Corp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90167704A1 (en) * 2007-12-31 2009-07-02 Apple Inc. Multi-touch display screen with localized tactile feedback
TW200935282A (en) * 2007-12-14 2009-08-16 Ulvac Inc A touch panel,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ouch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8176A (ja) * 1986-02-26 1987-09-01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透明高分子圧電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40240B (zh) * 1992-03-27 1995-02-11 Philips Nv
JPH06335089A (ja) * 1993-05-21 1994-12-02 Casio Comput Co Ltd 圧電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89858B2 (ja) * 2000-09-01 2008-05-28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半導体デバイス
JP2003152234A (ja) * 2001-11-15 2003-05-23 Sony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I112415B (fi) * 2001-11-28 2003-11-28 Nokia Oyj Pietsosähköinen käyttöliittymä
JP4447250B2 (ja) 2002-08-07 2010-04-07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アレイ及び製造方法
JP2005029408A (ja) * 2003-07-09 2005-02-03 Nippon Shokubai Co Ltd 金属酸化物膜の形成方法
TWI249708B (en) 2004-09-09 2006-02-21 Ind Tech Res Inst Analog resistive touch panel without bias
US7410825B2 (en) * 2005-09-15 2008-08-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al and electron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 transfer
US9001045B2 (en) * 2005-11-08 2015-04-07 Nokia Corporation Cost efficient element for combined piezo sensor and actuator in robust and small touch screen realiza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thereof
JP2007287931A (ja) * 2006-04-17 2007-11-01 Seiko Epson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US7951186B2 (en) * 2006-04-25 2011-05-31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Embedded electroactive polymer structures for use in medical devices
US8120584B2 (en) * 2006-12-21 2012-02-21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for user detection of reference location on a sensing device
US9823833B2 (en) * 2007-06-05 2017-11-21 Immersi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ptic enabled flexible touch sensitive surfa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38050B2 (en) * 1998-05-12 2004-05-18 E Ink Corporation Microencapsulated electrophoretic electrostatically addressed media for drawing device applications
TW200701049A (en) * 2005-02-03 2007-01-01 Nec Infrontia Corp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0935282A (en) * 2007-12-14 2009-08-16 Ulvac Inc A touch panel,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ouch panel
US20090167704A1 (en) * 2007-12-31 2009-07-02 Apple Inc. Multi-touch display screen with localized tactile feedba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75795B2 (ja) 2012-07-11
KR101065951B1 (ko) 2011-09-19
TW201108054A (en) 2011-03-01
US20110043077A1 (en) 2011-02-24
US8212452B2 (en) 2012-07-03
JP2011044679A (ja) 2011-03-03
KR20110020145A (ko) 201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8801B (zh) Transparent vibrating elements and their modules
KR101117344B1 (ko) 어레이형 촉각 피드백의 터치제어 패널
KR101526043B1 (ko) 압전 고분자를 이용한 햅틱 피드백 스크린
Zhang et al. Dual-mode electronic skin with integrated tactile sensing and visualized injury warning
Jiang et al. Integrated flexible, waterproof, transparent, and self-powered tactile sensing panel
JP5782441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表示装置
CN101989139A (zh) 阵列式触觉回馈的触控面板
CN104636013B (zh) 压电片、触摸面板、及输入输出装置
KR102425824B1 (ko) 가요성 디스플레이의 햅틱 구동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86287B1 (ko) 터치 패널
CN105810814B (zh) 多层致动器及包括该多层致动器的显示装置
CN107203273B (zh) 触控基板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
JP2018109982A (ja) 単一センサおよび触覚アクチュエータ
US10963057B2 (en) Haptic feedback button
CN104765479B (zh) 一种触摸屏
CN101997443B (zh) 可透光的振动元件及其模块
Van Duong et al. Localized fretting-vibrotactile sensations for large-area displays
US20200251647A1 (en) Actuator member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JP6112544B2 (ja) 触覚提示装置の電極基板、触覚提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7369361A (zh) 一种盲人用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528797B1 (ko) 압전 고분자를 사용한 햅틱 피드백 디바이스
CN107361788A (zh) 超声波感测装置及超声波感测贴布
KR102287736B1 (ko) 액츄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13182374A (ja) 感覚提示装置
CN207182322U (zh) 超声波传感器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