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8584B - A biaxial hing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biaxial hinge - Google Patents

A biaxial hing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biaxial hin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8584B
TWI398584B TW097146676A TW97146676A TWI398584B TW I398584 B TWI398584 B TW I398584B TW 097146676 A TW097146676 A TW 097146676A TW 97146676 A TW97146676 A TW 97146676A TW I398584 B TWI398584 B TW I3985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
shaft
rotation range
support
bra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6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30907A (en
Inventor
Shinichi Kobayashi
Hideki Motosugi
Original Assignee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filed Critical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ublication of TW200930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0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8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85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雙軸鉸鏈以及具有該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雙軸鉸鏈以及具有該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尤其特別是涉及在攝像機、數位照相機等照相機設備,及可攜式行動電話、PDA、(商標,Zaurus)等可攜式設備,及筆記型電腦、汽車導航裝置等小型電子設備中,將設備主體與顯示裝置以能夠朝兩個方向轉動的方式相互連接起來之雙軸鉸鏈以及具有該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
在攝像機、數位照相機等照相機設備,及可攜式行動電話、PDA、(商標)等可攜式設備,及筆記型電腦、汽車衛星導航裝置等小型電子設備中,顯示裝置經由雙軸鉸鏈以能夠朝向兩個方向轉動的方式安裝在設備主體上。作為該雙軸鉸鏈,提出有如下所述的雙軸鉸鏈(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能夠使顯示裝置相對於設備主體沿縱向進行開閉、即繞沿著設備主體的寬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軸進行起伏轉動,並且在將顯示裝置相對於設備主體以第一軸為軸打開至90°時,能夠使顯示裝置相對於設備主體繞沿著與第一軸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軸旋轉。
專利文獻1、2所記載的雙軸鉸鏈具有:安裝在設備主體上的基體托架;安裝在顯示裝置上的安裝托架;設置在基體托架和安裝托架之間的支承托架;第一轉動機構,其安裝在基體托架和支承托架上,使顯示裝置相對於設備主 體以沿著設備主體的寬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軸為軸旋轉;以及第二轉動機構,其安裝在支承托架和安裝托架上,使顯示裝置相對於設備主體以沿著與第一軸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軸為軸旋轉。支承托架形成為將細長的大致矩形平板狀的基板的兩端部朝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分别折彎形成截面大致字狀。該支承托架的兩側部形成為支承片,兩側部之間形成為基板部。在支承片上分別安裝有第一轉動機構,並且,在基板部的長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安裝有第二轉動機構。在顯示裝置被關閉的狀態(閉合狀態)下,設備主體和顯示裝置成為相互重合的狀態,能夠從該狀態使顯示裝置相對於設備主體以第一軸為軸旋轉90°而打開,並進一步從該狀態使顯示裝置相對於設備主體以第二軸為軸旋轉。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694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220198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和2所記載的雙軸鉸鏈中,由於部件數量多、結構複雜,因此存在製作成本高的問題,除此之外,將安裝在基體托架上的第一軸安裝在支承托架的兩支承片上,並且將安裝在安裝托架上的第二軸安裝在支承托架的基板部的長邊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因此,當使顯示裝置透過第二軸相對於設備主體轉動時,由第二軸沿著從基板部被拉伸的方向對基板部作用有力,因此拉伸載荷施加在基板部上,基板部的兩端部將要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彎曲。為了確保能夠承受該載荷的強度,必須加厚基板部的厚度。 這樣,當基板部的厚度變厚時,支承托架的長度(長邊方向的長度)變長,存在支承托架大型化的問題。即,對於支承托架,為了形成為將細長的大致矩形平板狀的基板兩端部,係朝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分别折彎,而形成截面大致字狀,當加厚基板部的厚度時,必須使用厚度較厚的基板,如果將該基板的兩側部折彎而形成支承托架,則支承托架的長度(長邊方向的長度)無論如何也會變長,其结果是,存在雙軸鉸鏈整體也大型化的問题。
並且,顯示裝置能夠相對於設備主體以第一軸為軸沿縱向轉動,該轉動被限制在從設備主體和顯示裝置相互重合的閉合狀態到顯示裝置完全打開的打開狀態為止的第一轉動範圍內。這是因為,在閉合狀態下,由於顯示裝置與設備主體相互緊貼而重合,因此顯示裝置相對於設備主體以第一軸為軸沿縱向轉動的範圍被限制,並且,在打開狀態下,顯示裝置和設備主體相互卡合從而轉動範圍被限制。即,由於僅利用雙軸鉸鏈強度不夠而無法限制該轉動範圍,因此在顯示裝置和設備主體上分別設置在打開狀態下相互卡合的卡合部。因此,存在電子設備整體大型化、結構複雜的問題。
爰此,為解決上述習知技術之缺點,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具有能夠減少部件數量、實現成本降低,而且能夠確保必要的強度、實現小型化之雙軸鉸鏈以及具有該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係提供具有能夠充分地限制第一轉動範圍之雙軸鉸鏈以及具有該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目的係一種雙軸鉸鏈,所述的雙軸鉸鏈係包括下列構件:一對基體部件,其具有基板部和從該基板部立起的軸支承片部,並設置預定間隔將所述基板部安裝在構成電子設備的第一框體和第二框體中的任一框體上;支承部件,其具有支承板部和從該支承板部的兩端側折彎的一對支架部,並經由第一軸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將該各支架部安裝在所述各軸支承片部上;以及安裝部件,其經由第二軸以能夠在預定範圍內朝向與該支承部件的旋轉方向正交的方向旋轉的方式安裝在該支承部件的所述支承板部上,且安裝在所述第一框體和所述第二框體中的任意另一框體上,並且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安裝有用於加強所述支承板部的彎曲強度的加強板。
根據本發明,能夠將用於加強支承板部的彎曲強度的加強板安裝在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從而在使第二框體相對於第一框體以第二軸為軸朝向與支承部件相對於基體部件呈正交轉動的方向轉動時,即使由該轉動產生的載荷施加在支承板部上,透過安裝在支承板部上的加強板,使得支承板部不會彎曲。因此,能夠減少部件數量、實現成本降低,而且能夠確保支承板部的必要強度、實現小型化。
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中,較佳為所述支承部件的各支架部與各軸支承片部間設有第一轉動控制單元,並經 由第一轉動控制單元以轉動的方式將所述各支架部安裝在所述基體部件的各軸支承片部的至少一方上,較佳為該第一轉動控制單元具有:所述第一軸,其***到所述支架部中,與所述軸支承片部安裝且呈嵌合狀態,並且以能夠相對於所述基體部件轉動的方式支承所述支承部件;第一凸輪部,其設置在所述支架部上;第一凸輪體,其嵌合於所述第一軸的外周且能夠沿所述第一軸的軸向移動,並且與所述第一凸輪部進行面接觸;第一施力單元,其對該第一凸輪體施力以使該第一凸輪體與所述第一凸輪部進行面接觸;第一凸輪凸部,其設置在所述第一凸輪體的接觸面與所述第一凸輪部的至少一方上;以及第一凸輪凹部,其設置在所述第一凸輪體的接觸面與所述第一凸輪部的至少另一方上,並且與所述第一凸輪凸部卡合,從而將所述支承部件相對於所述基體部件的位置保持在預定位置。
並且,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中,較佳為所述安裝部件與該支承部件間設有第二轉動控制單元,並經由第二轉動控制單元以能夠轉動的方式將前述安裝部件安裝在所述支承部件上,較佳為該第二轉動控制單元具有:所述第二軸,其***到所述支承板部中,與所述安裝部件安裝且呈嵌合的狀態,並相對於所述安裝部件轉動的方式支承所述支承部件;第二凸輪部,其設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第二凸輪體,其嵌合於所述第二軸的外周且能夠沿所述第二軸的軸向移動,並且與所述第二凸輪部進行面接觸;第二施力單元,其對該第二凸輪體施力以使該第二 凸輪體與所述第二凸輪部進行面接觸;第二凸輪凸部,其設置在所述第二凸輪體的接觸面和所述第二凸輪部的至少一方上;以及第二凸輪凹部,其設置在所述第二凸輪體的接觸面與所述第二凸輪部的至少另一方上,並且與所述第二凸輪凸部卡合,從而將所述安裝部件相對於所述支承部件的位置保持在預定位置。
並且,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中,較佳為在所述基體部件與所述支承部件之間設有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該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一軸上的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並與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所述支承部件相對於所述基體部件轉動的第一轉動範圍的第1B轉動範圍限制部構成。較佳為所述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設置在所述第一軸上的凸緣部的外周形成大致U字狀,所述第1B轉動範圍限制部是表面與所述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滑動接觸的所述加強板。
並且,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中,較佳為在所述安裝部件與所述支承部件之間設有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該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二軸上的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並與該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所述安裝部件相對於所述支承部件轉動的第二轉動範圍的第2B轉動範圍限制部構成。較佳為所述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是設置在所述第二軸上的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凸部,所述第2B轉動範圍限制部是設置在所述加強板上的第二轉動範圍限制突部,並且,較佳為所述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設 置在所述第二軸上的凸緣部的外周形成大致U字狀,所述第2B轉動範圍限制部是側面與所述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滑動接觸的所述加強板。
並且,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一種雙軸鉸鏈,所述雙軸鉸鏈係包括下列構件:一對基體部件,其具有基板部及從該基板部立起的軸支承片部,並設置預定間隔將所述基板部安裝在構成電子設備的第一框體和第二框體中的任一框體上;支承部件,其具有支承板部及從該支承板部的兩端側折彎的一對支架部,並經由第一軸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將該各支架部安裝在所述各軸支承片部上;以及安裝部件,其經由第二軸以能夠在預定範圍內朝向與該支承部件的正交旋轉方向,以旋轉的方式安裝在該支承部件的所述支承板部上,且安裝在所述第一框體和所述第二框體中的任意另一框體上,並且,在所述基體部件和所述支承部件之間設有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該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一軸上的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及安裝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加強板構成,該加強板與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所述安裝部件相對於所述支承部件的第一轉動範圍。
根據本發明,在基體部件與支承部件之間設置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該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設置在第一軸上的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及安裝在支承部件上的加強板構成,所述加強板與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支承部件相對於基體部件轉動的第一轉動範圍,由此,由於 與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相卡合的部位是加強板,因此僅利用雙軸鉸鏈就能夠充分地限制第一轉動範圍。
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中,較佳為所述第一軸分別以旋轉的方式支承所述各支架部的兩個第一軸構成,所述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分別設置在所述各第一軸上,各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構成為分別與安裝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所述加強板的表面滑動接觸以限制所述第一轉動範圍。並且,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中,較佳為所述各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將設置在所述各第一軸上的凸緣部的外周分別形成為大致U字狀,各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構成為分別與安裝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的所述加強板的表面滑動接觸以限制所述第一轉動範圍。
並且,本發明的電子設備具有上述的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根據本發明,與上述相同,由於將用於加強支承板部的彎曲強度的加強板安裝在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因此能夠減少部件數量、實現成本降低,而且能夠確保支承板部的必要強度、實現小型化。另外,在基體部件與支承部件之間設置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該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設置在第一軸上的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及安裝在支承部件上的加強板構成,所述加強板與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支承部件相對於基體部件的第一轉動範圍,因此,能夠充分地限制第一轉動範圍。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根據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以及具有該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由於將用於加強支承板部的 彎曲強度的加強板安裝在了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因此能夠減少部件數量、實現成本降低,而且能夠確保支承板部的必要強度、實現小型化。另外,在基體部件與支承部件之間設置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該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設置在第一軸上的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及安裝在支承部件上的加強板構成,該加強板與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支承部件相對於基體部件的第一轉動範圍,因此,能夠充分地限制第一轉動範圍。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之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第1a至第1c圖是實施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示意圖;第2~第5圖是本發明所述的第一雙軸鉸鏈的一個示例的圖;如第1a~第5圖所示,本發明所述第一雙軸鉸鏈1,係包括下列構件:一對基體部件2(21、22),其具有基板部21a、22a及從該基板部21a、22a立起的軸支承片部21b、22b,並設置預定間隔將基板部21a、22a安裝在構成電子設備10的第一框體和第二框體中的任一框體,如第一框體上;支承部件4,其具有支承板部41及從該支承板部41的兩端側折彎的一對支架部42a、42b,並且各該支架部42a、42b與所述各軸支承片部21b、22b間設有第一軸5,經由第一軸5以旋轉的方式將各該支架部42a、42b安裝在各軸支承片部21b、22b上;以及安裝部件3,其與該支承部件4間設有第二軸6,經由第二軸6以在預定範圍內朝 向與該支承部件4的正交旋轉的方向,以旋轉的方式將所述安裝部件3安裝在該支承部件4的支承板部41上,及安裝在第一框體與第二框體中的任一另一框體,如第二框體上,並且在支承部件4的支承板部41上裝設有加強板7(7a、7b),用於加強該支承板部41的彎曲強度。
前述電子設備10不作特别限定係可為如攝像機、數位照相機等照相設備是代表性的設備,但是除此之外還能夠為可攜式行動電話、PDA、(商標)等可攜式設備,及筆記型電腦、汽車導航裝置等小型電子設備;並且,作為具有第一雙軸鉸鏈1的電子設備10的一個示例,在本實施方式中對照相機設備進行說明,但並不限於此,第一框體例如具有開關等操作部(未圖示)與照相機部(未圖示)等的大致矩形箱狀的設備主體11,第二框體例如具有LCD等顯示部13的大致矩形狀的顯示裝置12,該顯示部13為用於顯示已拍攝的圖像的監視器發揮功能,同時,在拍攝時等也作為大型的取景器發揮功能,例如,在顯示裝置12與設備主體11的一個側面相重疊的閉合狀態下,顯示裝置12經由第一雙軸鉸鏈1以能夠開閉的方式連接在設備主體11上,從而構成電子設備10。在設備主體11上例如安裝有基體部件2,同時,在顯示裝置12上安裝有安裝部件3。
基體部件2例如是利用小螺釘等被安裝在設備主體11上的托架,例如由一對第一基體托架21與第二基體托架22構成;第一基體托架21與第二基體托架22例如由安裝在設備主體11上的大致矩形平板狀的基板部21a、22a, 及將基板部21a、22a的相互對置一側的端部朝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折彎的軸支承片部21b、22b形成為截面呈大致L字狀;第一基體托架21與第二基體托架22例如透過對不銹鋼製的金屬板進行衝壓加工而形成。對於這些第一基體托架21與第二基體托架22,例如以使軸支承片部21b、22b相互對置的方式設置預定間隔將基板部21a、22a安裝在設備主體11的一個側面的前端部附近。
在基板部21a、22a上分別設有用於透過例如小螺釘等安裝在設備主體11上的安裝孔21c、22c與安裝凹部22d,並且,在軸支承片部21b、22b上分別設有安裝第一軸5用的橢圓狀(大致橢圓狀)的嵌合孔23、24,這些嵌合孔23、24中的一個例如第一基體托架21上的嵌合孔23形成得較大,以使用於將設備主體11與顯示裝置12電連接的導線例如FPC(柔性線纜),另外,基體部件2由作為一對的第一基體托架21與第二基體托架22構成,但是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由一個托架等形成。
安裝部件3例如是利用小螺釘等被安裝在顯示裝置12上的托架,且例如由細長的矩形平板狀的安裝托架31形成,在安裝托架31的兩端部附近分別設有用於透過例如小螺釘等進行安裝的安裝孔31a、31b、31c,在安裝托架31的長邊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設有嵌合孔32,嵌合孔32例如形成為與第一基體托架21的嵌合孔23的大小大致相同的橢圓狀(大致橢圓狀);安裝托架31例如透過對不銹鋼製的金屬板進行衝壓加工而形成,另外,雖然是將基體部件 2安裝在了設備主體11上、將安裝部件3安裝在了顯示裝置12上,但是,也可以將基體部件2安裝在顯示裝置12上、將安裝部件3安裝在設備主體11上。在基體部件2與安裝部件3之間設有支承部件4。
支承部件4係為支承托架40,其具有:安裝有第二軸6的支承板部41;及多個支架部42a、42b,其從該支承板部41沿著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並且安裝有第一軸5。支承托架40例如形成為細長大致矩形平板狀的基板的兩端部朝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折彎而成的截面係呈大致字狀,該兩側部形成為支架部42a、42b,兩端部之間的矩形平板部形成為支承板部41,支承托架40例如透過對不銹鋼製的金屬板進行衝壓加工而形成;另外,支架部42a、42b透過將基板的兩端部折彎而形成兩個,但是並不限於此。
在支承板部41的長邊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設有供第二軸6***的***孔43,***孔43形成為直徑比安裝托架31的嵌合孔32的直徑大的圓形,並且,在支承板部41的***孔43與兩端部之間分別設有三個安裝孔44a、44a及44b,在這些三個安裝孔44a、44a及44b中的兩個孔44a的內表面上形成有螺紋槽。在支承板部41的內表面(支架部42a、42b之間的支承板部41的表面)上設有加強板7。
加強板7是用於防止支承板部41彎曲的部件,只要能夠防止支承板部41彎曲即可,並不作特別限定,例如是不銹鋼或鋼板等金屬板等;加強板7例如安裝在支架部42a、42b之間的支承板部41的內表面上,形成為與支承板部41 大致相同的細長之矩形平板狀,並且由被切去了支承板部41的***孔43及其附近的兩個加強板7a、7b構成,兩個加強板7a、7b例如形成為一端部與支架部42a、42b的內表面接觸,並且另一端部位於支承板部41的***孔43附近,在兩個加強板7a、7b上分別設有:與支承板部41的未形成螺紋槽的安裝孔44b嵌合的嵌合突部7c;以及兩個安裝孔7d,其與支承板部41的形成有螺紋槽的安裝孔44a對置,用於例如使用螺釘49進行安裝,兩個加強板7a、7b中的一個加強板7a(有時稱為第一加強板(即所述加強板7a))的另一端部形成為:在安裝在支承板部41上時與支承板部41的***孔43大致同軸且直徑比該***孔43大的圓弧狀。在兩個加強板7a、7b中的另一加強板7b(有時稱為第二加強板(即所述加強板7b))的另一端部上突出地設置有第二轉動範圍限制突部92。
支承托架40以兩個支架部42a、42b分別與第一基體托架21的軸支承片部21b與第二基體托架22的軸支承片部22b對置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基體托架21與第二基體托架22之間,在與第一基體托架21的軸支承片部21b對置的支架部42a(有時稱為第一支架部(即所述支架部42a))上設有供第一軸5***的貫通孔46,該貫通孔46形成為直徑比第一基體托架21的軸支承片部21b的嵌合孔23的直徑大的圓形狀,並且,在與第二基體托架22的軸支承片部22b對置的支架部42b(有時稱為第二支架部(即所述支架部42b))上設有供第一軸5***的貫通孔47,該貫通孔 47形成為直徑比第二基體托架22的軸支承片部22b的嵌合孔24的直徑大的圓形狀;這些第一基體托架21的軸支承片部21b與第二基體托架22的軸支承片部22b分別與支承托架40的支架部42a、42b透過第一軸5以能夠相互轉動的方式連接起來,並且,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與安裝托架31透過第二軸6以能夠相互轉動的方式連接起來。
第一軸5例如由以下部件構成:第1A軸51,其以能夠轉動的方式將第一基體托架21的軸支承片部21b與支承托架40的第一支架部42a連接起來;以及第1B軸52,其以能夠轉動的方式將第二基體托架22的軸支承片部22b與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連接起來,另外,第1A軸51和第1B軸52也可以一體地形成為一根軸。這意味著在本說明書中有時將兩者統稱為第一軸。
第1A軸51形成為外徑為能夠***到支承托架40的第一支架部42a的貫通孔46中的尺寸的圓筒狀,第1A軸51的內部形成為用於將設備主體11與顯示裝置12電連接的導線例如FPC能夠透過的內徑,在第1A軸51的一端部上設有直徑比第一支架部42a的貫通孔46的直徑大的凸緣部51a,並且,在第1A軸51的另一端部上設有能夠與第一基體托架21的軸支承片部21b的嵌合孔23嵌合的橢圓狀(大致橢圓狀)的嵌合部51b,將該嵌合部51b從支承托架40的第一支架部42a的內表面***其貫通孔46中,在透過套筒54內部之後,使該嵌合部51b與第一基體托架21的軸 支承片部21b的嵌合孔23嵌合,且透過從該嵌合孔23突出來的嵌合部51b的前端部進行鉚接,從而在第1A軸51的凸緣部51a與第一支架部42a的內表面抵接的狀態下,使第一基體托架21與支承托架40的第一支架部42a以能夠轉動的方式連接,並且,套筒54設置於支承托架40的第一支架部42a與第一基體托架21的軸支承片部21b之間的第1A軸51的外周。
第1B軸52形成為外徑為能夠***到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的貫通孔47中的尺寸的橢圓狀(大致橢圓狀),在第1B軸52的一端部上設有直徑比第二支架部42b的貫通孔47的直徑大的凸緣部52a,該凸緣部52a例如形成為與第1A軸51的凸緣部51a大致相同的直徑,並且,第1B軸52的一端部附近且位於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的貫通孔47內的部位形成為圓形狀;並且,在第1B軸52的另一端部上設有能夠與第二基體托架22的軸支承片部22b的嵌合孔24嵌合的橢圓狀(大致橢圓狀)的嵌合部52b,將該嵌合部52b從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的內表面***其貫通孔47中,並使該嵌合部52b與第二基體托架22的軸支承片部22b的嵌合孔24嵌合,透過從該嵌合孔24突出來的嵌合部52b的前端部進行鉚接,從而在第1B軸52的凸緣部52a與第二支架部42b的內表面抵接的狀態下,使第二基體托架22和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以能夠轉動的方式連接,因此,支承部件4經由第1A軸51與第1B軸52以能夠轉動的方式支承在第一基體 托架21和第二基體托架22上,也可以設置對支承部件4相對於基體部件2(第一基體托架21與第二基體托架22)的旋轉進行控制的第一轉動控制單元8。
對於第一轉動控制單元8,可以在第一基體托架21與支承部件4之間,以及第二基體托架22和支承部件4之間雙方都設置,也可以僅在一方設置,例如設置在第二基體托架22與支承部件4之間,第一轉動控制單元8例如具有:第1B軸52;設置在支承托架40上的第一凸輪部81;第一凸輪體82,其與第1B軸52的外周嵌合,不繞第1B軸52的軸線旋轉,但能夠沿著第1B軸52的軸向移動,並且與第一凸輪部81進行面接觸;對第一凸輪體82施力以使其與第一凸輪部81進行面接觸的第一施力單元83;設置於第一凸輪體82的接觸面與第一凸輪部81的至少一方的第一凸輪凸部87;以及第一凸輪凹部86,其設置於第一凸輪體82的接觸面和第一凸輪部81的至少另一方,並與第一凸輪凸部87卡合從而相對於基體部件2將支承部件4的位置保持在預定位置,在第一凸輪體82和第一施力單元83的外周包覆有套筒84。
第一凸輪部81例如設置在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的外表面且貫通孔47的周圍,在該第一凸輪部81上,例如沿其周向以180°的間隔設有兩個第一凸輪凹部86。
第一凸輪體82是能夠與第1B軸52一起轉動,並能夠沿第1B軸52的軸向移動且與第一凸輪部81進行面接觸的部件,第一凸輪體82例如形成為圓板狀,在第一凸輪體 82的中央部設有供第1B軸52以嵌合的狀態貫通的橢圓狀(大致橢圓狀)的貫穿***孔82b,在第一凸輪體82的面向第一凸輪部81的面(有時稱為凸輪面)上,沿其周向以180°的間隔設有兩個與第一凸輪部81的第一凸輪凹部86卡合的第一凸輪凸部87,第一凸輪凸部87例如形成為大致梯形狀,第一凸輪凹部86例如形成為與第一凸輪凸部87相嵌合的大致梯形狀。
作為第一施力單元83,只要是對第一凸輪體82施力以使其按壓在第一凸輪部81上的部件即可,不作特別限定,也可以是壓縮彈簧、彈簧墊圈或其他施力部件,例如碟形彈簧(即前述第一施力單元83),碟形彈簧的片數不作特別限定,例如可以是兩片,也可以是三片以上,並且這些碟形彈簧進一步透過從軸支承片部22b的嵌合孔24突出來的第1B軸52的嵌合部52b的端部進行鉚接,利用碟形彈簧的作用力使第一凸輪體82壓接在第一凸輪部81(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上,從而在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與第二基體托架22之間產生摩擦,在該狀態下,第二基體托架22與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以能夠轉動的方式連接起來,由此,構成為第一基體托架21的嵌合孔23、第1A軸51、支承托架40的第一支架部42a的貫通孔46、第二支架部42b的貫通孔47、第1B軸52、以及第二基體托架22的嵌合孔24大致同軸配置,且支承部件4(即如所述支承托架40)相對於基體部件2(作為一對的第一基體托架21與第二基體托架22)以第1A軸51 與第1B軸52為軸轉動,即所述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1A軸51與第1B軸52為軸轉動。
第一凸輪凸部87第一凸輪凹部86形成為如當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1A軸51與第1B軸52為軸在0°~180°的轉動角度(有時稱為第一轉動角度)的範圍內轉動的情況下,在第一轉動角度為0°和180°時將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保持在該位置,並且在10°~170°的第一轉動範圍內產生摩擦從而成為自由停止(free stop)狀態,即,第一凸輪凸部87與第一凸輪凹部86形成為在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的第一轉動角度為0°和180°時完全卡合,或者是在0°和180°的第一轉動角度時未完全卡合的狀態下,例如從10°和170°的第一轉動角度開始卡合,且在一10°與190°的角度分別完全卡合。並且,第一凸輪凸部87與第一凸輪凹部86形成為如第一凸輪凸部87的突出面87a與第一凸輪部81的第一凸輪凹部86以外的凸輪面81a分別形成為平面,這些第一凸輪凸部87的突出面87a與第一凸輪部81的凸輪面81a在10°~170°的第一轉動範圍內相互面接觸而產生摩擦,從而成為自由停止狀態,由此,在10°~170°的第一轉動範圍內,在第二基體托架22與支承托架40之間,即在設備主體11與顯示裝置12之間產生能夠形成自由停止狀態的摩擦。
另外,在本發明中,0°包含大致0°、10°包含大致10°、90°包含大致90°、170°包含大致170°、180°包含大致180°,並且,本發明中的第一轉動角度是顯示裝置12相對於 設備主體11的側面在前後方向(以第1A軸51及第1B軸52為軸轉動的方向)上的角度,例如,0°時是設備主體11與顯示裝置12相互重合的狀態,180°時是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向前方打開的狀態,並且,第一凸輪凸部87與第一凸輪凹部86在第一轉動角度為0°與180°時相對於設備主體11將顯示裝置12保持在該位置,並且在10~170°的第一轉動範圍內產生摩擦而成為自由停止狀態,但是並不限於此,也可以在任意的第一轉動角度保持顯示裝置12並形成自由停止狀態。
另外,也可以設置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70,其用於限制支承部件4(即如所述支承托架40)相對於基體部件2(作為一對的第一基體托架21與第二基體托架22)以第1A軸51與第1B軸52為軸轉動的第一轉動範圍,即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70是設置在基體部件2及支承部件4之間以限制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一軸5為軸轉動的第一轉動範圍的部件,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70只要能夠限制第一轉動範圍即可,但並不作特別限定,例如由設置在第一軸5上的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與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卡合以限制支承部件4相對於基體部件2的轉動範圍的第1B轉動範圍限制部構成,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70可以設置在這兩個第1A軸51與第1B軸52的任一方上,但是較佳是設置在這兩個第1A軸51與第1B軸52雙方上。
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不作特別限定,例如將第1A 軸51的凸緣部51a及第1B軸52的凸緣部52a的外周分別形成為大致U字狀,並能夠與兩個加強板7a、7b的表面滑動接觸,這些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呈U字狀的兩個第一平面部71a及第二平面部71b形成為相互大致平行,第1B轉動範圍限制部是表面與兩個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滑動接觸的兩個加強板7a、7b,由此,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1A軸51及第1B軸52為軸轉動的範圍被限制在,從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一方的第一平面部71a與加強板7a、7b的表面接觸的狀態(如參照第3b圖)到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另一方的第二平面部71b與加強板7a、7b的表面接觸的狀態為止的0°~180°的第一轉動範圍內;另外,雖然利用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71將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在0°~180°,但是並不限於此,例如可以改變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的兩個平面部71a、71b的相對角度等,將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在任意範圍。
第二軸6是將支承托架40與安裝托架31以能夠相互轉動的方式連接起來的部件,第二軸6例如形成為內部具有能夠使用於將設備主體11及顯示裝置12電連接的導線例如FPC的內徑的圓筒狀,其形成為外徑是能夠***到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之***孔43中的尺寸的橢圓狀(大致橢圓狀),在第二軸6的一端部上設有直徑比支承板部41的***孔43的直徑大的凸緣部6a,在第二軸6的一端部附近且位於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的***孔43內的部位形成為圓形狀,並且,在第二軸6的另一端部設有 一呈橢圓狀(大致橢圓狀)的嵌合部6b能夠與安裝托架31的嵌合孔32嵌合,將該嵌合部6b從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的內表面***其***孔43中,並使該嵌合部6b與安裝托架31的嵌合孔32嵌合,透過該嵌合孔32突出來的嵌合部6b的前端部進行鉚接,從而在第二軸6的凸緣部6a與支承板部41的內表面抵接的狀態下,支承托架40(即前述支承部件4)與安裝托架31(即前述安裝部件3)以能夠相互轉動的方式連接,也可以在該支承托架40及安裝托架31之間設置第二轉動控制單元60°
第二轉動控制單元60例如具有:第二軸6,其***到支承板部41中,與安裝托架31嵌合的狀態安裝且呈嵌合狀態,並相對於安裝部件3以能夠轉動的方式對支承部件4進行支承;設置在支承托架40上的第二凸輪部62;第二凸輪體63,其嵌合於第二軸6的外周,不繞第二軸6旋轉,但能夠沿第二軸6的軸向移動,並且與第二凸輪部62進行面接觸;對第二凸輪體63施力以使其與第二凸輪部62進行面接觸的第二施力單元66;設置於第二凸輪體63的接觸面和第二凸輪部62的至少一方上的第二凸輪凸部65;以及第二凸輪凹部64,其設置於第二凸輪體63的接觸面和第二凸輪部62的至少另一方,並與第二凸輪凸部65卡合,從而相對於支承部件4將安裝部件3的位置保持在預定位置,在第二凸輪體63與第二施力單元66的外周包覆有套筒67。
第二凸輪部62例如設置在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 的外表面且***孔43的周圍,在該第二凸輪部62上,例如沿其周向以90°的間隔設有四個第二凸輪凹部64。
第二凸輪體63與第二軸6一起轉動,並能夠沿第二軸6的軸向移動且與第二凸輪部62進行面接觸,第二凸輪體63例如形成為圓板狀,在第二凸輪體63的中央部設有呈橢圓狀(大致橢圓狀)之貫穿***孔63a供第二軸6貫穿且呈嵌合狀態,在第二凸輪體63的面向第二凸輪部62的面(有時稱為凸輪面)上,沿其周向以90°的間隔設有四個與第二凸輪部62的第二凸輪凹部64卡合的第二凸輪凸部65,第二凸輪凸部65例如形成為大致梯形狀,第二凸輪凹部64例如形成為與第二凸輪凸部65相嵌合的大致梯形狀。
作為第二施力單元66,只要是對第二凸輪體63施力以使其按壓在第二凸輪部62上的部件即可,不作特別限定,也可以是碟形彈簧、彈簧墊圈或其他施力部件,較佳係為壓縮彈簧(即前述第二施力單元66),所述第二軸6的嵌合部6b的端部從該壓縮螺旋彈簧(即前述第二施力單元66)內部通過,並進一步從安裝托架31的嵌合孔32突出來進行鉚接,利用壓縮彈簧使第二凸輪體63壓接在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之第二凸輪部62上,從而在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及安裝托架31之間產生摩擦,在該狀態下,支承托架40之支承板部41與安裝托架31以能夠以第二軸6為軸轉動的方式連接起來。
第二凸輪凸部65及第二凸輪凹部64形成為如當顯示 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二軸6為軸在-135°~135°的轉動角度(有時稱為第二轉動角度)範圍內轉動的情況下,在第二轉動角度為-90°、0°以及90°時完全卡合,從而相對於設備主體11將顯示裝置12保持在該位置,並且在-135~-100°、-80~-10°、10~80°以及100~135°的第二轉動範圍內產生摩擦從而成為自由停止狀態,即,第二凸輪凸部65及第二凸輪凹部64形成為在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的第二轉動角度為-90°、0°以及90°時完全卡合;並且,第二凸輪凸部65與第二凸輪凹部64形成為如第二凸輪凸部65的突出面65a與第二凸輪部62的第二凸輪凹部64以外的凸輪面62a分別形成為平面,這些第二凸輪凸部65的突出面65a及第二凸輪部62的凸輪面62a在-135°~-100°、-80°~-10°、10°~80°以及100°~135°的第二轉動範圍內相互面接觸並產生摩擦,從而成為自由停止狀態。
另外,在本發明中,-135°包含大致-135°、-100°包含大致-100°、-80°包含大致-80°、-10°包含大致-10°、80°包含大致80°、100°包含大致100°、135°包含大致135°,並且,本發明中的第二轉動角度是從第二軸6的軸向觀察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與安裝托架31時,沿著支承板部41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直線及沿著安裝托架31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直線所成的角度,例如,0°時是支承板部41與安裝托架31相互重合的狀態,是能從該狀態前後旋轉135°的狀態;並且,在處於第二轉動角度為0°的狀態 且第一轉動角度也為0°的狀態時,是設備主體11與顯示裝置12相互重合的閉合狀態,處於該狀態時,例如也可以以顯示部13為外表面的方式將顯示裝置12安裝在安裝托架31上,並且,第二凸輪凸部65及第二凸輪凹部64形成為在第二轉動角度為-135~135°的第二轉動範圍內轉動的情況下,在-90°、0°以及90°的角度時完全卡合,但是並不限於此。
另外,也可以設置用於限制安裝部件3之安裝托架31相對於支承部件4之支承托架40以第二軸6為軸轉動的第二轉動範圍的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9,即,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9是用於限制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二軸6為軸轉動的第二轉動範圍的部件,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9只要能夠限制第二轉動範圍即可,不作特別限定,例如由設置在第二軸6上的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與該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卡合的第2B轉動範圍限制部構成。
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例如是使第二軸6的凸緣部6a外周的一部分朝向其徑向外側突出的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凸部91,第2B轉動範圍限制部例如是第二加強板7b的第二轉動範圍限制突部92,這些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凸部91與第二轉動範圍限制突部92分別形成為當第二轉動角度為-135°時,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凸部91搭接在第二加強板7b的第二轉動範圍限制突部92上,從而限制其朝負方向的旋轉,並且當從該狀態朝向正方向旋轉到第二轉動角度成為135°時,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凸部91搭接在第二轉動 範圍限制突部92上,從而限制其朝正方向的旋轉,由此,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二軸6為軸轉動的第二轉動範圍被限制在-135°~135°;另外,雖然是利用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9將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在了-135°~135°,但是並不限於此,也可以限制在任意範圍。
接下來對本發明所述的第一雙軸鉸鏈1和電子設備10的作用進行說明。
在設備主體11和顯示裝置12相互重合的閉合狀態下,第一轉動角度為0°,第一凸輪凸部87及第一凸輪凹部86卡合,同時,以進行該卡合的方式利用碟形彈簧對第一凸輪體82向第一凸輪部81側施力,並且,第二轉動角度為0°,第二凸輪凸部65宇第二凸輪凹部64卡合,同時,以進行該卡合的方式利用壓縮彈簧對第二凸輪體63向第二凸輪部62側施力,因此,設備主體11及顯示裝置12保持在閉合狀態(參照第1a圖);另外,為了更加可靠地維持該閉合狀態,也可以設置其他的鎖定機構。
為了在打開顯示裝置12的狀態下使用該閉合狀態的電子設備10,例如,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1A軸51與第1B軸52為軸旋轉,此時,從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的第一平面部71a與加強板7a、7b的表面接觸的狀態(參照第3b圖)變成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的半圓部71c與加強板7a、7b的表面滑動接觸,進而當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旋轉至第一轉動角度成為180°時,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的第二平面部71b分別與加 強板7a、7b的表面接觸,從而該旋轉停止(參照第1b圖)。這樣,當第一轉動角度旋轉至180°時,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的第二平面部71b分別與加強板7a、7b的表面接觸,並且第一凸輪凸部87與第一凸輪凹部86卡合,因此設備主體11和顯示裝置12保持在該打開狀態。
並且,當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1A軸51與第1B軸52為軸旋轉時,如果第一轉動角度超過10°,則第一凸輪凸部87從第一凸輪凹部86脫離,從而第一凸輪凸部87的突出面87a一邊與第一凸輪部81的凸輪面81a進行面接觸一邊在該面上滑動,由此,在設備主體11及顯示裝置12之間產生摩擦扭矩,因此當使顯示裝置12的旋轉停下來時,顯示裝置12借助該摩擦扭矩而停止在該位置,因此,能夠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停止在10°~170°的第一轉動範圍中所期望的角度上。
並且,當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1A軸51及第1B軸52為軸旋轉並打開後,能夠進一步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二軸6為軸旋轉,例如,能夠從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1A軸51與第1B軸52為軸旋轉至第一轉動角度為180°的打開狀態,進一步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二軸6為軸朝兩個方向分別旋轉,該旋轉被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9分別限制在±135°的第二轉動角度內,當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二軸6為軸朝向兩個方向分別旋轉90°時,第二凸輪凸部65與第二凸輪凹部64卡合從而保持在 該狀態,該狀態是顯示裝置12成為水準的狀態,並且是顯示部13面向上方或者下方的狀態。
並且,當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二軸6為軸旋轉時,當第二轉動角度為-135°~-100°、-80°~-10°、10°~80°、以及100°~135°時,第二凸輪凸部65從第二凸輪凹部64脫離,從而第二凸輪凸部65的前端面一邊與第二凸輪部62的凸輪面進行面接觸一邊在該面上滑動,由此,在設備主體11和顯示裝置12之間產生摩擦扭矩,因此當使顯示裝置12的旋轉停下來時,顯示裝置12借助該摩擦扭矩而停止在該位置上,因此能夠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停止在-135°~-100°、-80°~-10°、10°~80°以及100°~135°的第二轉動角度範圍中所期望的角度上。
因此,例如在用一隻手握持設備主體11進行固定的狀態下,用另一隻手抓住顯示裝置12,並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1A軸51及第1B軸52為軸旋轉並打開,進一步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二軸6為軸旋轉,由此能夠對顯示部13的角度進行調節,在拍攝時等能夠容易地將顯示部13調節至作為大型取景器容易看到的位置。
這樣,當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1A軸51和第1B軸52為軸旋轉並打開,進而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二軸6為軸旋轉時,特別是當使顯示裝置12相對於設備主體11以第二軸6為軸旋轉時,在支 承板部41上作用有使第二轉動機構的第二軸6將要從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脫出的力,即,在支承板部41上作用有拉伸負載,使得支承板部41的兩側部將要朝相互接近的方向彎曲,但是由於在支承板部41的內表面安裝有加強板7a、7b,因此支承板部41不會彎曲,因此,可以不增加支承板部41的厚度,因此能夠縮短支承托架40的長度。嗣,如果增加支承板部41的厚度,則由於支承托架40是將基板的兩端部折彎而形成的,因此支架部42a、42b的厚度也變厚從而支承托架40的長度變長,但是通過在支承板部41的內表面安裝加強板7a、7b,從而支架部42a、42b的厚度不會變厚,因此能夠縮短支承托架40的長度,因此,能夠減少部件數量、實現成本降低,而且能夠確保支承板部41的必要強度並實現支承托架40的小型化,其結果是,能夠實現第一雙軸鉸鏈1的小型化。
並且,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70形成為將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設置於第1A軸51的凸緣部51a與第1B軸52的凸緣部52a的外周,透過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分別與兩個加強板7a、7b的表面滑動接觸,從而在限制第一轉動範圍時與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1相卡合的部位是加強板7a、7b,不直接與支承托架40等托架相關聯,即,將這兩個第1A軸51、第1B軸52的凸緣部51a、52a作為止擋件使用,並且通過使這兩個止擋件分別與加強板7a、7b的表面滑動接觸(卡合),能夠增大用於限制第一轉動範圍的面,並且由於將加強板7a、7b用於限制第一轉動範 圍,所以僅用第一雙軸鉸鏈1就能夠充分地限制第一轉動範圍,因此,可以不在設備主體11和顯示裝置12或者支承托架40等托架上設置用於限制第一轉動範圍的單元,因此能夠實現支承托架40等托架的小型化,其結果是,能夠實現第一雙軸鉸鏈1的小型化。
並且,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9形成為將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凸部91設置於第二軸6的凸緣部6a的外周,透過該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凸部91搭接(卡合)在設置於第二加強板7b上的第二轉動範圍限制突部92上,從而在限制第二轉動範圍時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凸部91所搭接的部位是加強板7b的第二轉動範圍限制突部92,不直接與支承托架40等托架相關聯,因此可以不在支承托架40等托架上設置用於限制第二轉動範圍的單元,能夠實現支承托架40等托架的小型化,其結果是,能夠進一步實現第一雙軸鉸鏈1的小型化。
並且,透過使用壓縮彈簧作為第二施力單元66,能夠縮小將支承托架40與安裝托架31連接起來的部分的外徑即套筒67的外徑,當使用碟形彈簧作為第二施力單元66時,如果縮小碟形彈簧的外徑就無法撓曲而導致不能作為彈簧發揮功能,因此支承托架40和安裝托架31相連接的連接部分的外徑變大,其結果是變得大型化,與此相對,壓縮彈簧即使縮小外徑也具有作為彈簧的功能,並且作用力的調節容易,因此,透過使用壓縮彈簧作為第二施力單元66,能夠縮小將支承托架40和安裝托架31連接起來的 部分的外徑即套管67的外徑,其結果是能夠實現第一雙軸鉸鏈1整體的小型化;並且,透過使用碟形彈簧作為第一施力單元83,能夠縮短將第二基體托架22與支承托架40連接起來的部分的長度即套管84的長度,其結果是能夠實現第一雙軸鉸鏈1的小型化。
並且,用於電連接設備主體11及顯示裝置12的導線例如FPC透過第1A軸51內部而到達支承托架40的支架部42a、42b之間,並從該處通過第二軸6內部,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佈線。
第6a圖~第7d圖係為本發明所述的第二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的示意圖;第8圖~第10圖係為本發明所述的第二雙軸鉸鏈的示意圖;本發明所述的第二雙軸鉸鏈與如上所述的第一雙軸鉸鏈1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9的結構、被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70限制的第一轉動範圍、基於第一轉動控制單元8的控制、以及基於第二轉動控制單元60的控制;另外,對與前述的第一雙軸鉸鏈1相同的部件賦予相同的名稱,並省略說明。
請參第6a圖至第7d圖所示,該第二雙軸鉸鏈100也用於進行電子設備14的開閉,作為具有該第二雙軸鉸鏈100的電子設備14的一個示例,對可攜式行動電話進行說明,但是並不限於此,第一框體15及第二框體16分別形成為平面大致矩形狀,在第一框體15的上表面例如設有鍵盤部那樣的操作部17,在第二框體16的一個面上設有例如LCD等顯示部18,第二框體16與第一框體15的上表面 在相互重疊的閉合狀態下經由第二雙軸鉸鏈100以能夠開閉的方式連接起來,從而構成電子設備14。
請參照第6a圖~第10圖所示,本發明所述的第二雙軸鉸鏈100也與上述的第一雙軸鉸鏈1同樣,具有基體部件2、支承部件4以及安裝部件3,並且基體部件2和支承部件4經由第一軸5以能夠相互轉動的方式連接,同時,支承部件4及安裝部件3經由第二軸6以能夠相互轉動的方式連接,安裝部件3例如形成為橫向較長的矩形平板狀,其前端部的兩側部附近分別朝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折彎而形成安裝片部33a、33b,在這些安裝片部33a、33b上分別設有用於通過例如小螺釘等將安裝部件3安裝在第二框體16上的安裝孔34a、34b。
支承部件4的支承板部41的***孔43設置在比支承板部41的長邊方向的中央部更向第二支架部42b側偏移的位置,在該***孔43和兩端部之間分別設有一個具有螺紋槽的安裝孔44a,並且,在支承板部41的內表面上且在安裝孔44a附近分別設有圓形狀的嵌合突部44c,在該支承板部41的內表面安裝有加強板7(兩個加強板7f、7g)。
兩個加強板7f、7g為大致矩形平板狀,例如形成為一端部與支架部42a、42b的內表面接觸,並且第二支架部42b側的加強板7g(有時稱為第三加強板)的另一端部位于支承板部41的***孔43附近。在兩個加強板7f、7g上,與支承板部41的安裝孔44a對置地設置有例如用於使用螺釘49進行安裝的安裝孔7d,並且分別設有與支承板部41 的嵌合突部44c嵌合的安裝孔7h。
構成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70的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3形成為:例如,將第1A軸51的凸緣部51a和第1B軸52的凸緣部52a的外周形成為兩個平面部相互大致平行的大致U字狀,且可與兩個加強板7f、7g的表面滑動接觸,並且,從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3的第一平面部73a與加強板7f、7g的表面接觸的狀態起到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3的第二平面部73b與加強板7f、7g的表面接觸為止的第一轉動角度為-15°~165°,由此,當第一轉動角度為0°時,第二框體16緊貼在第一框體15上,第二框體16不會相對於第一框體15進一步向負方向旋轉,從而第一轉動範圍被限制在0°~165°;另外,在本發明中,-15°包含大致-15°、165°包含大致165°。
使用壓縮彈簧88作為構成第一轉動控制單元8的第一施力單元,並且,構成第一轉動控制單元8的第一凸輪凹部在第一凸輪體82上設有四個,兩個第1A凸輪凹部89a以180°的間隔設置在第一凸輪體82的周向上,並且其餘兩個第1B凸輪凹部89b以180°的間隔設置在第一凸輪體82的周向上,且設置在與第一凸輪凹部89a在周向上離開100°的位置,第1A凸輪凹部89a形成為第一轉動角度從0°時起,例如為-10°時與第一凸輪凸部87完全卡合,當形成為這樣時,當第一轉動角度為0°和165°時,第一凸輪凸部87不與第1A凸輪凹部89a完全卡合而是處於卡合中途,成為第一凸輪凸部87位於第1A凸輪凹部89a的傾斜 面的中途的狀態,並且,第1B凸輪凹部89b形成在當第一轉動角度為90°時與第一凸輪凸部87卡合的位置,第一凸輪體82的第1A凸輪凹部89a及第1B凸輪凹部89b以外的面形成為平面,並且,當第一凸輪凸部87的前端部與該平面接觸時,例如,當第一轉動範圍為10°~80°與100°~150°時產生摩擦,從而成為自由停止狀態;另外,形成該自由停止狀態的第一轉動範圍並不限於10~80°和100~150°,能夠通過改變第1A凸輪凹部89a與第1B凸輪凹部89b的形狀等而設定為所期望的角度。
構成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9的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93形成為:例如,將第二軸6的凸緣部6a的外周形成為大致U字狀且與第三加強板7g的側面滑動接觸,該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93的U字狀的兩個第一平面部93a、第二平面部93b形成為相互大致平行,第2B轉動範圍限制部是第三加強板7g,由此,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以第二軸6為軸轉動的範圍被限制在:從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93的一方的第一平面部93a與加強板7g的側面接觸的狀態直到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93的另一方的第二平面部93b與第三加強板7g的側面接觸為止的0°~180°的第二轉動範圍內;另外,雖然利用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9將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在了0°~180°的範圍內,但是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透過改變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93的這兩個第一平面部93a、第二平面部93b的相對角度等而限制在任意範圍。
構成第二轉動限制單元60的第二凸輪凸部68及第二凸輪凹部69分別在第二凸輪體63與第二凸輪部62上以例如沿周向180°的間隔設有兩個該第二凸輪凸部68與第二凸輪凹部69形成為:當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在0°~180°的第二轉動範圍內轉動時,當第二轉動角度為0°和180°時相對於第一框體15將第二框體16保持在該位置,並且例如,在10~170°的第二轉動範圍內產生摩擦而成為自由停止狀態,即,第二凸輪凸部68形成為截面呈大致梯形狀,並且第二凸輪部62的第二凸輪凹部69以外的凸輪面62a形成為平面,這些第二凸輪凸部68的突出面68a與第二凸輪部62的凸輪面62a在10°~170°的第二轉動範圍內相互面接觸而產生摩擦,從而成為自由停止狀態;另外,形成該自由停止狀態的第二轉動範圍並不限於10°~170°,能夠透過改變第二凸輪凹部69的形狀等而設定為所期望的角度。
接下來對本發明所述的第二雙軸鉸鏈100與電子設備14的作用進行說明。
在第一框體15和第二框體16相互重合的閉合狀態下,例如,在第一框體15的具有操作部17的上表面即第二框體16的具有顯示部18的面緊貼的狀態下,在處於該閉合狀態時,第一轉動角度為0°,利用壓縮彈簧88的彈力使第一凸輪凸部87及第1A凸輪凹部89a卡合,且第二轉動角度為0°,利用壓縮彈簧(即前述第二施力單元66)的彈力使第二凸輪凸部68與第二凸輪凹部69卡合,因此, 第一框體15及第二框體16保持在閉合狀態(參照第6a圖)。
在處於該閉合狀態時,第一凸輪凸部87與第1A凸輪凹部89a卡合,但是該卡合並不是完全(包含大致完全)地嵌合的狀態,而是第一凸輪凸部87的前端部位於第1A凸輪凹部89a的傾斜面的中途的狀態,因此,利用壓縮彈簧88的彈力進行施力以使第一框體15及第二框體16重合,所以第一框體15與第二框體16不會晃動地保持在閉合狀態。
為了打開第二框體16以使用該閉合狀態的電子設備14,例如,使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以第1A軸51與第1B軸52為軸向打開方向(第二框體16從第一框體15離開的方向)旋轉,此時,從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3的第一平面部73a接近加強板7f、7g的表面的狀態變成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3的半圓部73c與加強板7f、7g的表面滑動接觸,進而,當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旋轉90°時(參照第6b圖、第6c圖),第一凸輪凸部87與第1B凸輪凹部89b卡合,從而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保持在打開90°的第1A打開狀態,在該第1A打開狀態下,操作部17以能夠操作的方式露出,並且顯示部18以能夠目視的方式露出,因此能夠一邊觀察顯示部18一邊對操作部17進行操作。
進而,當使第二框體16從第1A打開狀態相對於第一框體15旋轉從而第一轉動角度成為165°時(參照第6d圖、 第6e圖),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3的第二平面部73b與加強板7f、7g的表面接觸從而該旋轉停止,同時第一凸輪凸部87與第1A凸輪凹部89a卡合,因此第一框體15與第二框體16保持在該第二打開狀態,在該第二打開狀態下也能夠一邊觀察顯示部18一邊對操作部17進行操作。
在處於該第二打開狀態時,第一凸輪凸部87與第1A凸輪凹部89a卡合,但是該卡合並不是完全(包含大致完全)嵌合的狀態,而是第一凸輪凸部87的前端部位於第1A凸輪凹部89a的傾斜面的中途的狀態,因此,利用壓縮彈簧88的彈力進行施力以使第一框體15及第二框體16重合,所以第一框體15及第二框體16不會晃動地保持在第二打開狀態。
並且,當使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以第1A軸51與第1B軸52為軸旋轉時,當第一轉動角度在10°~80°和100°~150°的範圍內時,第一凸輪凸部87從第1A凸輪凹部89a或者第1B凸輪凹部89b脫離且第一凸輪凸部87的前端部一邊與第一凸輪體82的平面接觸一邊在該面上滑動,由此,在第一框體15和第二框體16之間產生摩擦扭矩,因此當使第二框體16的旋轉停下來時,第二框體16借助該摩擦扭矩而停止在該位置上,因此,能夠使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停止在10°~80°和100°~150°的第一轉動範圍中所期望的位置。
當從第二打開狀態和第1A打開狀態返回閉合狀態時,使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以第1A軸51和第1B軸 52為軸朝關閉方向(第一框體15接近第二框體16的方向)旋轉,由此能夠返回至第一框體15及第二框體16相互重合的閉合狀態。
並且,在使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以第1A軸51及第1B軸52為軸旋轉並打開時,例如處於第1A打開狀態時,由於是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93的第一平面部93a與第三加強板7g的側面接觸的狀態,因此能夠朝向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93的半圓部93c可與第三加強板7g的側面接觸的方向進行旋轉,因此,能夠使第二框體16從第1A打開狀態相對於第一框體15以第二軸6為軸旋轉,該旋轉能夠在直到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93的第二平面部93b與第三加強板7g的側面接觸為止的0°~180°的第二轉動範圍內進行,當旋轉90°時成為中間狀態(參照第7a圖及第7b圖),當進一步旋轉90°時,成為第二框體16的朝向與第1A打開狀態不同的第1B打開狀態(參照第7c圖與第7d圖),此時,由於第二凸輪凸部68與第二凸輪凹部69卡合,因此能夠將第一框體15及第二框體16保持在第1B打開狀態。
並且,當使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以第二軸6為軸旋轉時,當第二轉動範圍為10°~170°時,第二凸輪凸部68從第二凸輪凹部69脫離,且第二凸輪凸部68的突出面68a與第二凸輪部62的凸輪面62a面接觸同時在該面上滑動,由此,在第一框體15與第二框體16之間產生摩擦扭矩,所以當使第二框體16的旋轉停下來時,第二框體 16能夠借助該摩擦扭矩而停止在該位置上,因此,能夠使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停止在10°~170°的第二轉動範圍中所期望的角度上。
並且,在第1B打開狀態下,也能夠使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以第1A軸51及第1B軸52為軸朝向閉合方向旋轉,因此能夠形成以顯示部18為上表面的閉合狀態。在該情況下,能夠在閉合第二框體16的狀態下觀察顯示部18。
因此,例如,在用一隻手握持第一框體15進行固定的狀態下,用另一隻手抓住第二框體16,並使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以第1A軸51與第1B軸52為軸旋轉並打開,進而使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以第二軸6為軸旋轉,由此能夠對第二框體16的角度進行調節,能夠容易地將第二框體16調節至容易看到的位置。
這樣,當使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以第1A軸51和第1B軸52為軸旋轉並打開,進而使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以第二軸6為軸旋轉時,特別是在使第二框體16相對於第一框體15以第二軸6為軸旋轉時,在支承板部41上作用有使第二轉動機構的第二軸6將要從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脫出的力,即,在支承板部41上作用有拉伸負載,使得支承板部41的兩側部將要朝相互接近的方向彎曲,但是由於在支承板41的內表面安裝有加強板7f、7g,因此支承板部41不會彎曲,因此,可以不增加支承板部41的厚度,因此能夠縮短支承托架40的長度,即, 如果增加支承板部41的厚度,則由於支承托架40是將基板的兩端部折彎而形成的,因此支架部42a、42b的厚度也變厚從而支承托架40的長度變長,但是透過在支承板部41的內表面安裝加強板7f、7g,從而支架部42a、42b的厚度不會變厚,因此能夠縮短支承托架40的長度,因此,除了能夠減少部件數量實現成本降低之外,還能夠確保支承板部41的必要強度並實現支承托架40的小型化,其結果是,能夠實現第二雙軸鉸鏈100的小型化。
並且,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70形成為:將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3設置在第1A軸51的凸緣部51a及第1B軸52的凸緣部52a的外周,使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3分別與兩個加強板7f、7g的表面滑動接觸,在限制第一轉動範圍時與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73相卡合的部位是加強板7f、7g,不直接與支承托架40等托架相關聯;即,將這兩個第1A軸51、第1B軸52的凸緣部51a、52a作為止擋件使用,而且透過使這兩個止擋件分別與加強板7f、7g的表面滑動接觸(卡合),能夠增大用於限制第一轉動範圍的面,並且由於將加強板7f、7g用於限制第一轉動範圍,因此僅用第二雙軸鉸鏈100就能夠充分地限制第一轉動範圍,因此,可以不在第一框體15與第二框體16,或者支承托架40等托架上設置用於限制第一轉動範圍的單元,所以能夠實現支承托架40等托架的小型化,其結果是,能夠實現第二雙軸鉸鏈100的小型化。
並且,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9形成為:將第2A轉動 範圍限制部93設置在第二軸6的凸緣部6a的外周,使該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93搭接(卡合)在第三加強板7g的側面,從而在限制第二轉動範圍時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93所搭接的部位是第三加強板7g,不直接與支承托架40等托架相關聯,因此可以不在支承托架40等托架上設置用於限制第二轉動範圍的單元,能夠實現支承托架40等托架的小型化,其結果是,能夠進一步實現第二雙軸鉸鏈100的小型化。
並且,透過使用壓縮彈簧66作為第二施力單元,能夠縮小將支承托架40與安裝托架31連接起來的部分的外徑即套筒67的外徑,即,當使用碟形彈簧作為第二施力單元時,如果縮小碟形彈簧的外徑就無法撓曲而導致不能作為彈簧發揮功能,因此支承托架40和安裝托架31相連接的連接部分的外徑變大,其結果是變得大型化,與此相對,壓縮彈簧(即前述第二施力單元66)即使縮小外徑也具有作為彈簧的功能,並且作用力的調節容易,因此,透過使用壓縮彈簧作為第二施力單元66,能夠縮小將支承托架40和安裝托架31連接起來的部分的外徑即套管67的外徑,其結果是能夠實現第二雙軸鉸鏈100整體的小型化,並且,透過使用壓縮彈簧88作為第一施力單元,能夠縮小將第二基體托架22及支承托架40連接起來的部分的外徑即套管84的外徑,其結果是能夠實現第二雙軸鉸鏈100的小型化。
並且,用於電連接第一框體15及第二框體16的導線 例如FPC通過第1A軸51內部而到達支承托架40的支架部42a、42b之間,並從該處通過第二軸6內部,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佈線。
對於以上說明的本發明涉及的雙軸鉸鏈,由於在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安裝了用於加強支承板部的彎曲強度的加強板,因此能夠減少部件數量、實現成本降低,還能夠確保支承板部的必要強度並實現小型化,並且,由於將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設置在基體部件與支承部件之間,該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由設置在第一軸上的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與安裝在支承部件上的加強板構成,該加強板與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卡合以限制該支承部件相對於基體部件轉動的第一轉動範圍,因此能夠充分地限制第一轉動範圍,特別是作為在攝像機、數位照相機等照相機設備和可攜式行動電話中使用的部件是較佳的。
按,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一最佳具體實施例,惟本發明的特徵並不侷限於此,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發明領域內,可輕易思及的變化或修飾,皆應涵蓋在以下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中。
1‧‧‧第一雙軸鉸鏈
100‧‧‧第二雙軸鉸鏈
2‧‧‧基體部件
21‧‧‧第一基體托架
22‧‧‧第二基體托架
21a‧‧‧基板部
21b‧‧‧軸支承片部
21c‧‧‧安裝孔
22a‧‧‧基板部
22b‧‧‧軸支承片部
22c‧‧‧安裝孔
22d‧‧‧安裝凹部
23‧‧‧嵌合孔
24‧‧‧嵌合孔
3‧‧‧安裝部件
31‧‧‧安裝托架
31a‧‧‧安裝孔
66‧‧‧第二施力單元
67‧‧‧套筒
68‧‧‧第二凸輪凸部
68a‧‧‧突出面
69‧‧‧第二凸輪凹部
7‧‧‧加強板
7a‧‧‧加強板
7b‧‧‧加強板
7c‧‧‧嵌合突部
7d‧‧‧安裝孔
7f‧‧‧加強板
7g‧‧‧加強板
7h‧‧‧安裝孔
70‧‧‧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
71‧‧‧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
71a‧‧‧第一平面部
71b‧‧‧第二平面部
31b‧‧‧安裝孔
31c‧‧‧安裝孔
32‧‧‧嵌合孔
4‧‧‧支承部件
40‧‧‧支承托架
41‧‧‧支承板部
42a‧‧‧支架部
42b‧‧‧支架部
43‧‧‧***孔
44a‧‧‧安裝孔
44b‧‧‧安裝孔
44c‧‧‧嵌合突部
46‧‧‧貫通孔
47‧‧‧貫通孔
49‧‧‧螺釘
5‧‧‧第一軸
51‧‧‧第1A軸
51a‧‧‧凸緣部
51b‧‧‧嵌合部
52‧‧‧第1B軸
52a‧‧‧凸緣部
52b‧‧‧嵌合部
54‧‧‧套筒
6‧‧‧第二軸
71c‧‧‧半圓部
73‧‧‧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
73a‧‧‧第一平面部
73b‧‧‧第二平面部
8‧‧‧第一轉動控制單元
81‧‧‧第一凸輪部
81a‧‧‧凸輪面
82‧‧‧第一凸輪體
82b‧‧‧貫穿***孔
83‧‧‧第一施力單元
84‧‧‧套筒
86‧‧‧第一凸輪凹部
87‧‧‧第一凸輪凸部
87a‧‧‧突出面
88‧‧‧壓縮彈簧
89a‧‧‧第1A凸輪凹部
89b‧‧‧第1B凸輪凹部
9‧‧‧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
91‧‧‧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凸部
92‧‧‧第二轉動範圍限制突部
93‧‧‧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
93a‧‧‧第一平面部
93b‧‧‧第二平面部
93c‧‧‧半圓部
6a‧‧‧凸緣部
6b‧‧‧嵌合部
60‧‧‧第二轉動控制單元
62‧‧‧第二凸輪部
62a‧‧‧凸輪面
63‧‧‧第二凸輪體
63a‧‧‧貫穿***孔
64‧‧‧第二凸輪凹部
65‧‧‧第二凸輪凸部
65a‧‧‧突出面
10‧‧‧電子設備
11‧‧‧設備主體
12‧‧‧顯示裝置
13‧‧‧顯示部
14‧‧‧電子設備
15‧‧‧第一框體
16‧‧‧第二框體
17‧‧‧操作部
18‧‧‧顯示部
第1a圖係本發明之電子設備閉合狀態的示意圖。
第1b圖係本發明之電子設備的第一軸為軸打開180°的狀態示意圖。
第1c圖係本發明第1b圖的狀態進一步以第二軸為軸旋轉 的狀態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之第一雙軸鉸鏈立體示意圖。
第3a圖係本發明之第一雙軸鉸鏈俯視示意圖。
第3b圖係本發明沿著第3a圖中的A-A箭頭觀察的剖視示意圖。
第4圖係本發明之第一雙軸鉸鏈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5圖本發明之第一雙軸鉸鏈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6a圖係本發明第二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之閉合狀態的側視圖。
第6b圖係本發明第二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之第1A打開狀態的側視圖。
第6c圖係本發明第二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之第1A打開狀態的主視圖。
第6d圖係本發明第二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之第二打開狀態的主視圖。
第6e圖係本發明第二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之閉合狀態的前視圖。
第7a圖係本發明第二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之第1A打開狀態以第二軸為軸旋轉90°的狀態的側視圖。
第7b圖係本發明第二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之第1A打開狀態以第二軸為軸旋轉90°的狀態的主視圖。
第7c圖係本發明第二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之第1A打開狀態以第二軸為軸旋轉180°的第1B打開狀態的側視圖。
第7d圖係本發明第二雙軸鉸鏈的電子設備之第1A打開狀 態以第二軸為軸旋轉180°的第1B打開狀態的主視圖。
第8圖係本發明之第二雙軸鉸鏈的立體示意圖。
第9圖係本發明之第二雙軸鉸鏈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10圖係本發明之第二雙軸鉸鏈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1‧‧‧第一雙軸鉸鏈
2‧‧‧基體部件
21‧‧‧第一基體托架
22‧‧‧第二基體托架
21a‧‧‧基板部
21b‧‧‧軸支承片部
22a‧‧‧基板部
22b‧‧‧軸支承片部
3‧‧‧安裝部件
31‧‧‧安裝托架
31a‧‧‧安裝孔
31b‧‧‧安裝孔
31c‧‧‧安裝孔
4‧‧‧支承部件
40‧‧‧支承托架
41‧‧‧支承板部
42a‧‧‧支架部
42b‧‧‧支架部
49‧‧‧螺釘
5‧‧‧第一軸
51‧‧‧第1A軸
51a‧‧‧凸緣部
52‧‧‧第1B軸
52a‧‧‧凸緣部
52b‧‧‧嵌合部
54‧‧‧套筒
6‧‧‧第二軸
6a‧‧‧凸緣部
67‧‧‧套筒
7‧‧‧加強板
7a‧‧‧加強板
7b‧‧‧加強板
70‧‧‧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
71‧‧‧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
71a‧‧‧第一平面部
71b‧‧‧第二平面部
71c‧‧‧半圓部
84‧‧‧套筒
9‧‧‧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
91‧‧‧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凸部
92‧‧‧第二轉動範圍限制突部

Claims (11)

  1. 一種雙軸鉸鏈,該雙軸鉸鏈係包括:一對基體部件,其具有一基板部及一從該基板部立起之軸支承片部,並且設置於預定間隔將所述基板部安裝在構成一電子設備具有一第一框體及一第二框體中的任一框體上;一支承部件,其具有一支承板部及一對支架部係從該支承板部的兩端側折彎形成,並且各該支架部與所述各軸支承片部間設有一第一軸,以旋轉的方式將前述各支架部安裝於各該軸支承片部上;及一安裝部件,其與該支承部件間設有一第二軸,該第二軸係以在預定範圍內朝該支承部件的正交旋轉方向,以旋轉方式將所述安裝部件安裝在該支承部件之支承板部上,及安裝在前述第一框體與第二框體中之任一另一框體上,並且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裝設有一加強板,用以加強所述支承板部的彎曲強度;及其中所述基體部件與所述支承部件間設有一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該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設置於所述第一軸上的一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並與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所述支承部件相對於所述基體部件轉動的第一轉動範圍之一第1B轉動範圍限制部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其中所述支承部件的各支架部與各軸支承片部間設有一第一轉動控 制單元,以轉動的方式將前述各支架部安裝在所述基體部件的各軸支承片部的至少一方上,且該第一轉動控制單元係包含:所述第一軸,其***到所述支架部中,與所述軸支承片部安裝且呈嵌合的狀態,並相對於所述基體部件係以轉動的方式支承所述支承部件;一第一凸輪部,其設置在所述支架部上;一第一凸輪體,其嵌合於所述第一軸的外周且能夠沿所述第一軸的軸向移動,並且與所述第一凸輪部進行面接觸;一第一施力單元,其對該第一凸輪體施力以使該第一凸輪體與所述第一凸輪部進行面接觸;一第一凸輪凸部,其設置在所述第一凸輪體的接觸面與所述第一凸輪部的至少一方上;及一第一凸輪凹部,其設置在所述第一凸輪體的接觸面與所述第一凸輪部的至少另一方上,並與所述第一凸輪凸部卡合,從而將所述支承部件相對於所述基體部件的位置保持在預定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其中所述安裝部件與所述支承部件間設有一第二轉動控制單元,以轉動方式將所述安裝部件安裝在所述支承部件上,且該第二轉動控制單元係包含:所述第二軸,其***到所述支承板部中,與所述安裝部件安裝且呈嵌合狀態,並相對於所述安裝部件係以 轉動的方式支承所述支承部件;一第二凸輪部,其設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一第二凸輪體,其嵌合於所述第二軸的外周且能夠沿所述第二軸的軸向移動,並且與所述第二凸輪部進行面接觸;一第二施力單元,其對該第二凸輪體施力以使該第二凸輪體與所述第二凸輪部進行面接觸;一第二凸輪凸部,其設置在所述第二凸輪體的接觸面與所述第二凸輪部的至少一方上;及一第二凸輪凹部,其設置在所述第二凸輪體的接觸面與所述第二凸輪部的至少另一方上,並與所述第二凸輪凸部卡合,從而將所述安裝部件相對於所述支承部件的位置保持在預定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其中所述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設置在所述第一軸上的一凸緣部的外周並形成大致U字狀,所述第1B轉動範圍限制部是表面與所述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滑動接觸的所述加強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其中在所述安裝部件與所述支承部件之間設有一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該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二軸上的一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並與該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所述安裝部件相對於所述支承部件轉動的第二轉動範圍之一第2B轉動範圍限制部構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雙軸鉸鏈,其中所述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是設置在所述第二軸上的一第二轉動範圍限制凸部,所述第2B轉動範圍限制部是設置在所述加強板上的一第二轉動範圍限制突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雙軸鉸鏈,其中所述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設置在所述第二軸上的一凸緣部的外周並形成大致U字狀,所述第2B轉動範圍限制部是側面與所述第2A轉動範圍限制部滑動接觸的所述加強板。
  8. 一種雙軸鉸鏈,所述雙軸鉸鏈係包括:一對基體部件,其具有一基板部及一從該基板部立起之軸支承片部,並設置預定間隔將所述基板部安裝在構成一電子設備具有一第一框體及一第二框體中的任一框體上;一支承部件,其具有一支承板部及一對支架部係從該支承板部的兩端側折彎形成,並且各該支架部與所述各軸支承片部間設有一第一軸,以旋轉的方式將前述各支架部安裝於所述各軸支承片部上;及一安裝部件,其與該支承部件間設有一第二軸,該第二軸係以在預定範圍內朝向該支承部件的正交方向,以旋轉方式將該安裝部件安裝在該支承部件之支承板部上,及所述第一框體與第二框體中的任一另一框體上,並且所述基體部件與所述支承部件間設有一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該第一轉動範圍限制單元係由設 置在所述第一軸上的一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及安裝於所述支承部件上的一加強板構成,該加強板與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所述安裝部件相對於所述支承部件之一第一轉動範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雙軸鉸鏈,其中所述第一軸係分別以旋轉的方式支承所述各支架部的兩個第一軸構成,所述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分別設置在所述各第一軸上,各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構成為分別與安裝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所述加強板的表面滑動接觸以限制所述第一轉動範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雙軸鉸鏈,其中所述各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係設置於所述各第一軸上的一凸緣部的外周並分別形成大致U字狀,各該第1A轉動範圍限制部構成為分別與安裝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的所述加強板的表面滑動接觸以限制所述第一轉動範圍。
  11. 一種電子設備,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10項中的任一項所述之雙軸鉸鏈。
TW097146676A 2007-12-21 2008-12-01 A biaxial hing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biaxial hinge TWI3985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9782 2007-12-21
JP2008084867A JP5112925B2 (ja) 2007-12-21 2008-03-27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0907A TW200930907A (en) 2009-07-16
TWI398584B true TWI398584B (zh) 2013-06-11

Family

ID=40804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6676A TWI398584B (zh) 2007-12-21 2008-12-01 A biaxial hing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biaxial hing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112925B2 (zh)
KR (1) KR101073766B1 (zh)
CN (1) CN101463863A (zh)
TW (1) TWI3985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9254B (zh) * 2020-10-29 2022-03-21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多軸鉸鏈裝置及使用此多軸鉸鏈裝置的電子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2390B (zh) * 2009-10-30 2013-08-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
CN102094894B (zh) * 2009-12-14 2013-02-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及使用该双轴铰链的照明设备
JP5503401B2 (ja) * 2010-05-10 2014-05-28 株式会社山本精密 筐体用回動機構
CN102954097B (zh) * 2011-08-26 2014-12-17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
CN102865290B (zh) * 2012-09-05 2016-04-27 北京泛华恒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部件连接旋转装置
JP6561390B2 (ja) * 2014-09-05 2019-08-21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軸ヒンジ
CN104298316A (zh) * 2014-10-08 2015-01-21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车用笔记本电脑中的旋转装置
CN104298314A (zh) * 2014-10-08 2015-01-21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带有旋转装置的车用笔记本电脑
KR101891256B1 (ko) * 2017-06-26 2018-08-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포터블 후드
CN110242880A (zh) * 2019-06-05 2019-09-17 中山市领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灯
JP7043463B2 (ja) * 2019-07-09 2022-03-29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ヒンジ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1399A (ja) * 2004-03-31 2005-10-20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6220198A (ja) * 2005-02-09 2006-08-24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6242220A (ja) * 2005-03-01 2006-09-14 Nec Corp 2軸ヒンジ機構とこれを用いた携帯型通信端末
TW200641268A (en) * 2005-03-31 2006-12-01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Hinge device with two axes for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7016944A (ja) * 2005-07-08 2007-01-25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6522A (ja) * 2001-12-03 2003-06-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ンジ装置
JP2005337301A (ja) * 2004-05-24 2005-12-08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7177829A (ja) * 2005-12-27 2007-07-12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回転規制機能付2軸ヒンジ装置
KR100718663B1 (ko) 2006-05-09 2007-05-18 주식회사 우성엔터프라이즈 로터리 힌지장치
TWM308615U (en) * 2006-10-03 2007-03-21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with less wearing los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1399A (ja) * 2004-03-31 2005-10-20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6220198A (ja) * 2005-02-09 2006-08-24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6242220A (ja) * 2005-03-01 2006-09-14 Nec Corp 2軸ヒンジ機構とこれを用いた携帯型通信端末
TW200641268A (en) * 2005-03-31 2006-12-01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Hinge device with two axes for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7016944A (ja) * 2005-07-08 2007-01-25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9254B (zh) * 2020-10-29 2022-03-21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多軸鉸鏈裝置及使用此多軸鉸鏈裝置的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68115A (ko) 2009-06-25
JP5112925B2 (ja) 2013-01-09
TW200930907A (en) 2009-07-16
JP2009168242A (ja) 2009-07-30
CN101463863A (zh) 2009-06-24
KR101073766B1 (ko) 201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8584B (zh) A biaxial hing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biaxial hinge
US9069531B2 (en) Portable device and mobile phone with double hinge torsion bar
EP1838087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riaxial Hinge Structure
KR101034912B1 (ko) 폴딩 기기
US8451601B2 (en) Double hinge axial cams
US7821783B2 (en) Double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141207B2 (en) Two-axis hinge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JP2005337301A (ja)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3425198A (zh) 信息处理装置
KR20120112041A (ko) 힌지장치 및 개폐장치 및 휴대기기
JP2011244429A (ja) 回転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る携帯式電子装置
EP3016371B1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2159095A (ja)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WO2014112441A1 (ja) 開閉装置
JP2012159095A5 (zh)
JP2011244433A (ja) 回転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る携帯式電子装置
KR20060122710A (ko) 휴대기기
KR101432376B1 (ko) 2축힌지 및 이 2축힌지를 구비한 전자기기
KR200403684Y1 (ko) 휴대폰용 로터리 힌지 모듈
JP4337492B2 (ja) ヒンジ装置
JP5234804B2 (ja) 筐体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JP2005220973A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構成体
EP1887763A2 (en) Dual-axis rotation folder-typ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hinge device thereof
TWI428084B (zh) 旋轉機構及應用該旋轉機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JP5512866B2 (ja) 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