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4002B - 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4002B
TWI384002B TW98129513A TW98129513A TWI384002B TW I384002 B TWI384002 B TW I384002B TW 98129513 A TW98129513 A TW 98129513A TW 98129513 A TW98129513 A TW 98129513A TW I384002 B TWI384002 B TW I3840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ycol
diisocyanate
forming
aqueous polyurethane
poly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29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9357A (en
Inventor
Ruei Shin Chen
ya lin Cheng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98129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8400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09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9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4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4002B/zh

Links

Landscapes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Description

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水性聚胺基甲酸酯,更特別關於其形成方法。
聚胺基甲酸酯(polyurethane;PU)具有良好的舒適手感、耐摩擦性、反撥彈性、屈曲性、耐化學藥品性等優良性質,因此經常應用於紡織品塗佈加工、皮革加工、接著劑、密封劑、塑膠成型等用途。業界產品型態以溶劑型PU樹脂為主,由於在操作過程中大量使用有機溶劑稀釋,加熱硬化時溶劑就會釋出,造成加工處理過程易發生燃燒、***的問題。有鑑於此,加上世界環保意識抬頭,促使全球重視使用溶劑及後續處理的問題,舉例來說,歐盟宣佈在2007~2010年將建築裝飾漆及亮光漆的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含量標準減半,最高只能達75g/L,未來將陸續地實施在各種塗料應用上。在我國制訂VOCs相關管制法規後,我國合成皮產能快速滑落,2005年產量只剩7,000萬碼,產量落居中國大陸、南韓之後,排名全球第三,合成皮公會會員廠家已從全盛時的27家剩下10多家,今年起更嚴格管控VOCs的使用與排放,以上膠塗佈製程應用為例,若一條生產線的樹脂使用量為4,000噸/年,即便廠房配置有集氣效率80%、設備效率90%的防制器具,96~98年每年也需繳交700萬的空污費,99年以後每年更需付出1,420萬元,PU樹脂的產品型態極待改變。
在PU樹脂的應用領域方面,賦予織物高機能性兼具手感的加工近年來備受重視,尤以透濕防水加工最廣為應用。目前透濕防水PU膜可分為吹膜及塗佈加工製得,吹膜的優點在於無溶劑製程、薄膜具厚實感、塑膠皮面質感、反撥性佳,但因機械設備投資大、生產速度慢、技術門檻高且產品樣式變化少,使得國內吹膜技術及PU膜等級參差不齊;而傳統的塗佈加工的優點在於生產速度快、設備便宜且式樣變化多,在加工及應用技術方面較為簡單,是目前業界最常使用的製程,但因原料及廢水溶劑含量多、製程VOCs排放多、集氣回收及排氣洗滌效率要求高,使得業者競爭激烈卻成本墊高。為了因應全球實施VOCs降低趨勢,新原料的開發不僅需降低原料中VOCs的含量,更考量使用者都被動、想沿用原有設備製程進行生產,因此惟有將PU樹脂水性化使其環保性、安全性上的管制皆在標準範圍之內,同時具有工程合併之優點,也是樹脂開發者與加工業者避免陷入「環保錢坑」循環的作法。
透濕防水PU樹脂水性化的研發方面,以親水性無孔塗層為例,透濕性是靠PU中含有親水基或分子主鏈上含有親水成份來做調整,業界常用的主要成份為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oxide,簡稱PEO)。分子主鏈含高比例PEO成分的水性PU,在合成上不易反應製備外,因為PEO的高親水性造成水性PU在水中有高度膨潤性而影響產品安定性,且會使得成膜強度下降、牢度與耐用性差。為了改善PEO在水中造成的高度膨潤性問題,有研究結合離子官能基抑或是將PEO當鏈延長劑來進行親水膨潤性調整;另外,也有以磺酸基取代羧酸基,大幅提高水性PU的親水性、減少溶劑的使用量,這一般常用於化妝品、洗髮等個人用品中。在複合配方方面,也有以水溶性PEO-水性PU與一般水性PU二者互相調配使用,或是將PEO主鏈交錯連接高疏水性鏈段,側鏈適度導入親水膨潤性…等方法。
JP 2004300178-A揭示了利用PEO作為水性PU主鏈結構,配合導入陰離子官能基進行親水膨潤性調整的技術,由於陰離子官能基的帶電互斥力可以促使水性PU不易聚集,限制了PEO分子在水中的伸展範圍,故水性PU的親水膨潤性也受到控制而下降。
JP 2005060690-A使用末端具有胺基的PEO作為鏈延長劑,在水性PU合成的最後一個步驟加入、進行鏈延長反應,如此可避免PEO-水性PU在水中的膨潤問題,生成的PEO-水性PU並不單獨使用,需進一步配方調配後與一般水性PU混用,成為織物透濕防水加工用的塗佈液。
WO 2004069903-A1則為水溶性PU之專利,將PU分子主鏈導入大量PEO結構,會造成PU分子完全溶解在水中,所以其吸水膨潤性相當嚴重,只能加入更多的水來解決其高黏度、無法加工問題,所以生成的水溶性PU固形份低;此水溶性PU需與一般自乳化水性PU混用,並配合微結構相分離塗膜技術進行透濕防水塗佈應用。
US 2003/0195293-A1揭示的水性PU組成配方中,混合使用了主鏈型與側鏈型PEO結構起始物,並限制主鏈的PEO含量、將大比例的PEO移往側鏈,這樣的目的是使主鏈保持疏水性,防止水性PU在水中過度膨潤、並保有高物性;配合側鏈的PEO結構維持適度親水性,則不僅對樹脂整體的透濕性可加強提升,主鏈的高強度也兼顧了塗佈成膜後的防水性能。
WO 200210248-A1以磺酸基取代常用的羧酸基來合成水性PU,磺酸基可以大幅提高水性PU的親水性,進而降低PEO的結構含量、卻仍保有高的親水性與強度;使用磺酸基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減少合成時的溶劑使用,所以這類成品常用於化妝品、洗髮精等與人體有直接接觸的用品中,水性PU的吸水膨潤、含水保濕效果特別突出。
綜上所述,習知技藝中以PEO作為水性PU合成起始物的方式佔多數。而採用不含PEO之PU樹脂、再進一步導入PEO結構以形成水性聚胺基甲酸酯的專利則未被提出。
本發明提供一種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包括:(a)混合1.5至2.1莫耳份之二異氰酸酯與1莫耳份之聚乙二醇進行反應,使聚乙二醇之末端官能基由OH改質為NCO;(b)混合1莫耳份之二異氰酸酯、0.1至0.9莫耳份之多元醇、及0.1至0.6莫耳份之含親水基之二元醇於有機溶劑中進行反應,形成PU預聚物,且PU預聚物之骨架中不含乙二醇單體;中和PU預聚物之親水基;將該PU預聚物分散於水中並與多元胺進行反應,使該PU預聚物之末端官能基NCO改質為NH2 ;以及(c)將(a)步驟中末端官能基為NCO之聚乙二醇加入(b)步驟中末端官能基為NH2 之PU預聚物水溶液進行反應,即形成水性聚胺基甲酸酯。
本發明提供一種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包括:混合1.5至2.1莫耳份之二異氰酸酯與1莫耳份之聚乙二醇進行反應,使聚乙二醇之末端官能基由OH改質為NCO。若二異氰酸酯之莫耳份低於上述範圍,則不易形成第1式之末端改質產物,而是會形成大分子量的寡聚物(oligomer)。另一方面,若二異氰酸酯之莫耳份高於上述範圍,則未反應的二異氰酸酯將會影響後續反應。上述反應式如第1式所示: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聚乙二醇之分子量約介於50至20000之間,較佳約介於300至10000之間,且更佳約介於600至5000之間。若聚乙二醇之分子量小於上述範圍,則可能會使產物的透濕性不足。若聚乙二醇之分子量大於上述範圍,則可能會使產物吸水膨潤、失去安定性。
第1式中的二異氰酸酯可為芳香族二異氰酸酯、脂肪族二異氰酸酯、或上述之組合。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二異氰酸酯包含二異氰酸甲苯酯(toluene diisocyanate,TDI)、對-二異氰酸苯酯(p-phenylene diisocyanate,PPDI)、二異氰酸4,4' -二苯基甲烷酯(4,4' -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MDI)、二異氰酸p,p' -二苯基酯(p,p' -bisphenyl diisocyanate,BPDI)、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sophorone diisocyanate,IPDI)、1,6-亞已基二異氰酸酯(1,6-hexamethylene diisocynate,HDI)、二環己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hydrogenated diphenylmethane-4,4'-diisocyanate,H12 MDI)、或上述之組合。此外,二異氰酸酯可進一步包括其他常見取代基如鹵素、硝基、氰基、烷基、烷氧基、鹵烷基、羥基、羧基、醯胺基、胺基、或上述之組合,只要不影響第1式中聚乙二醇的末端改質反應即可。
接著混合1莫耳份之二異氰酸酯、0.1至0.9莫耳份之多元醇、及0.1至0.6莫耳份之含親水基之二元醇於有機溶劑中進行反應如第2式,形成一PU預聚物,且PU預聚物之骨架不含乙二醇單體。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多元醇或含親水基之二元醇不包含常見的乙二醇,這是因為乙二醇會使PU預聚物在後續水中分散的步驟中過度膨潤甚至溶解。在這必需說明的是,第2式中含親水基之二元醇其親水基為羧酸基,但可為其他親水基如亞硫酸基或銨基,且第2式中的x取決於含親水基之二元醇的比例。同樣地,第2式中的多元醇為丁二醇,但可為其他多元醇如下述。簡言之,第2式僅用以說明而非侷限本發明。
在使用定量二異氰酸酯的情況下,多元醇的比例越高則含親水基之二元醇的比例越低,反之亦然。如此一來,當多元醇的比例過低而含親水基之二元醇比例過高時,則會造成PU預聚物親水性太高而膨潤膠化(gel)。但若多元醇的比例過高而含親水基之二元醇比例過低時,則形成的PU預聚物其親水基比例過低,將會無法在水中安定而凝集沈澱。
上述二異氰酸酯的種類與前述相同,在此不贅述。上述多元醇之主要作用係與二異氰酸酯反應,形成一PU聚合物。多元醇亦可作為物性調節劑,依照添加之多元醇分子量的不同,會決定合成產物之硬度,一般而言,低分子量之多元醇可使產物之硬度較高。上述之多元醇可為二醇類、多醇類、醚二醇類、或上述之組合。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二醇類包含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環己二醇、環己基二甲醇(cyclohexyldimethanol,CHDM)、辛二醇、異戊二醇(neopentyl glycol,NPG)、三甲基戊二醇(trimethylpentanediol,TMPD)、苯二甲醇、苯二酚、甲苯二酚或雙酚A(bisphenol-A)、丁二醇-己二酸共聚物(poly(butanediol-co-adipate)glycol,簡稱PBA)、聚丁二醇(polytetramethylene glycol,簡稱PTMEG)、己二醇-己二酸共聚物(poly(hexanediol-co-adipate)glycol,簡稱PHA)、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 glycol,簡稱PPG)、或上述之組合。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多醇類包含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己內酯多元醇、聚丙烯酸酯多元醇、或上述之組合,例如丙三醇、三甲基醇丙烷(trimethylolpropane)、戊四醇(pentaerythritol)、苯三酚、或上述之組合。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醚二醇類可為二丙二醇、三丙二醇、或上述之組合。
上述含親水基之二元醇,其主要作用在於藉親水性官能基,使合成之聚合物能有效分散於水中,成為一種水性PU。上述親水性官能基包括羧酸根(COO- )、亞硫酸根(SO3 2- )、或銨根(NR4 + ),如二羥甲基丙酸(dimethylol propionic acid,簡稱DMPA)、二羥甲基丁酸(dimethylol butanoic acid,簡稱DMBA)、雙(羥乙基)胺(bis(hydroxylethyl)amine)或3-雙(羥乙基)胺基丙烷磺酸鈉(sodium3-bis(hydroxyethyl)aminopropanesulfonate)。
接著如第3式所示,加入鹼類如三乙胺(triethylamine,簡稱TEA)以中和該PU預聚物之親水基。在其他實施例中,鹼類可為氨水(NH4 OH)、氫氧化鈉(NaOH)、三乙醇胺[(HOCH2 CH2 )3 N]等、或上述之組合。
接著將第3式中的PU預聚物分散於水中並與多元胺進行反應,使該PU預聚物之末端官能基NCO改質為NH2 ,如第4式所示。在式4中,多元胺為乙二胺,但多元胺可為其他含有2-4個胺基之多元胺如二乙三胺、三乙四胺、2-甲基-1,5-戊二胺、結構式為H2 N-(CH2 )m -NH2 之化合物,其中m為0~12之整數、或上述之組合。
將PU預聚物分散於水中後,複數個PU預聚物將會彼此纏繞(tangled)形成第4式所示之球狀物,其粒徑約介於數十至數百奈米(nm)。上述纏繞現象可參考論文Polyurethane Anionomers. II. Phase Inversion and Its Effect on Physical properties,Polymer ,Vol. 34,2776(1992)。上述球狀物之表面含有親水基及PU預聚物末端之NCO基。雖然水亦會與PU預聚物末端之NCO基反應,但其反應速率遠低於多元胺與NCO官能基之反應速率。PU預聚物末端之NCO基與多元胺的莫耳比介於1:0.2至1:0.9之間。若多元胺之比例過低,則無法將PU預聚物之末端完全改質為NH2 。若多元胺之比例過高,則未反應之多元胺將影響後續反應。
最後將第1式的產物加入第4式的水溶液中進行反應,即形成一水性聚胺基甲酸酯如第5式。
在第5式中,末端為NCO之聚乙二醇傾向於與單一球狀物之表面上的兩個胺基進行反應,而不傾向於與兩球狀物上的胺基分別進行反應,使兩球狀物交聯。這是因為微觀來看,兩球狀物之間的距離遠大於單一球狀物上兩個胺基的距離。
在這必需說明的是,本發明在形成第3式的中間物後,先以多元胺使球狀物表面的NCO改質為NH2 ,未與多元胺反應的NCO亦會被水轉化為NH2 ,接著再以末端為NCO之聚乙二醇(NCO-PEO-NCO)將聚乙二醇接枝於球狀物表面,由於NCO與球狀物表面的NH2 反應性比水高100倍以上,所以可以確保接枝反應的完整性。本發明並不建議取第3式的中間物(表面為NCO之球狀物)直接與末端為NH2 之聚乙二醇(NH2 -PEO-NH2 )進行反應,如JP 2005060690-A所教示之技術,因為球狀物是在水中形成,在末端為NH2 之聚乙二醇加入前,球狀物表面的NCO會與水反應成為NH2 ,而後續接枝反應的化學計量受影響、不完整。雖然本發明在形成式3之中間物後,需要兩步才能完成所謂的水性PU產物,比JP 2005060690-A的步驟多出一步。但本發明之產品不論是在黏度、抗張強度、及透濕度等性質上均優於JP 2005060690-A之步驟所完成的產品。
經上述步驟後,利用減壓蒸餾法或蒸氣蒸餾法(steam distillation)將部分有機溶劑與水去除,而得有機溶劑<15%之水性PU分散液,且該水性PU之固形份介於10~65重量%。
為了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數實施例配合所附圖示,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例】
實施例1
在反應槽A中,將209.68g之PEO(polyethylene oxide)(Mn=2000)、26.1g丙酮與46.55g之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sophorone diisocyanate,簡稱IPDI)於60℃下反應4小時後,降溫備用。在反應槽B中,將42.63g之二羥甲基丁酸(dimethylol butionic acid,簡稱DMBA)、424.12g之聚丁二醇(polytetramethylene glycol,簡稱PTMEG)(Mn=2000)及52.17g之丙酮於通有氮氣保護的反應槽中攪拌均勻,待上述原料呈均一相時,將179.80g之IPDI加入反應槽中,60℃下反應4小時後,將反應槽的溫度降至50℃並添加29.0g之三乙胺(triethylamine;TEA)進行中和反應20分鐘;將已中和並具親水基之預聚物迅速加入攪拌速率為500rpm的2217g去離子水中進行水分散,接著加入經水稀釋的乙二胺(ethylene diamine,簡稱EDA)12.95g以進行鏈延長反應。在EDA加入、攪拌30分鐘後,接著將反應槽A內預先準備好的混合物加入,於50℃下持續攪拌4小時,獲得一固形份為30wt%的水性PU分散液。將水性PU以培養皿鑄造(casting)烘乾可得到一完整薄膜,以JIS L1099 A-2方法測試薄膜的透濕度為1365g/m2 ‧day。
實施例2
在反應槽A中,將27.21g之PEO(Mn=2000)、3.55g丙酮與6.04g之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於60℃下反應4小時後,降溫備用。在反應槽B中,將9.47g之二羥甲基丁酸(DMBA)、108.68g之聚丁二醇(PTMEG)(Mn=2000)及14.19g之丙酮於通有氮氣保護的反應槽中攪拌均勻,待上述原料呈均一相時,將48.69g之IPDI加入反應槽中,60℃下反應4小時後,將反應槽的溫度降至50℃並添加6.51g之三乙胺(TEA)進行中和反應20分鐘;將已中和並具親水基之預聚物迅速加入攪拌速率為500rpm的1137.2g去離子水中進行水分散,接著加入經水稀釋的乙二胺(EDA)2.67g以進行鏈延長反應。在EDA加入、攪拌30分鐘後,接著將反應槽A內預先準備好的混合物加入,於50℃下持續攪拌4小時,獲得一固形份為15wt%的水性PU分散液,利用減壓蒸餾除去部分有機溶劑與水後,固形份提升為21wt%。將水性PU以培養皿鑄造(casting)烘乾可得到一完整薄膜,以JIS L1099 A-2方法測試薄膜的透濕度為2164g/m2 ‧day。
實施例3
在反應槽A中,將17.49g之PEO(Mn=600)、2.44g丙酮與12.94g之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於60℃下反應4小時後,降溫備用。在反應槽B中,將9.48g之二羥甲基丁酸(DMBA)、116.18g之聚丁二醇(PTMEG)(Mn=2000)及14.98g之丙酮於通有氮氣保護的反應槽中攪拌均勻,待上述原料呈均一相時,將44.01g之IPDI加入反應槽中,60℃下反應4小時後,將反應槽的溫度降至50℃並添加6.49g之三乙胺(TEA)進行中和反應20分鐘;將已中和並具親水基之預聚物迅速加入攪拌速率為500rpm的1138.9g去離子水中進行水分散,接著加入經水稀釋的乙二胺(EDA)2.69g以進行鏈延長反應。在EDA加入、攪拌30分鐘後,接著將反應槽A內預先準備好的混合物加入,於50℃下持續攪拌4小時,獲得一固形份為15wt%的水性PU分散液,利用減壓蒸餾除去部分有機溶劑與水後,固形份提升為24wt%。將水性PU以培養皿鑄造(casting)烘乾可得到一完整薄膜,以JIS L1099 A-2方法測試薄膜的透濕度為1193g/m2 ‧day。
實施例4
在反應槽A中,將27.67g之PEO(Mn=1000)、3.04g丙酮與12.29g之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於60℃下反應4小時後,降溫備用。在反應槽B中,將9.49g之二羥甲基丁酸(DMBA)、93.22g之聚丙二醇(PPG)(Mn=1000)及14.43g之丙酮於通有氮氣保護的反應槽中攪拌均勻,待上述原料呈均一相時,將57.53g之IPDI加入反應槽中,60℃下反應4小時後,將反應槽的溫度降至50℃並添加6.49g之三乙胺(TEA)進行中和反應20分鐘;將已中和並具親水基之預聚物迅速加入攪拌速率為500rpm的542.5g去離子水中進行水分散,接著加入經水稀釋的乙二胺(EDA)3.44g以進行鏈延長反應。在EDA加入、攪拌30分鐘後,接著將反應槽A內預先準備好的混合物加入,於50℃下持續攪拌4小時,獲得一固形份為25wt%的水性PU分散液。將水性PU以培養皿鑄造(casting)烘乾可得到一完整薄膜,以JIS L1099 A-2方法測試薄膜的透濕度為1127g/m2 ‧day。
實施例5
在反應槽A中,將65.63g之PEO(Mn=1000)、8.55gN-甲基吡咯酮(N-methyl pyrrolidone,簡稱NMP)與29.14g之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於80℃下反應4小時後,降溫備用。在反應槽B中,將8.30g之二羥甲基丁酸(DMBA)、67.17g之丁二醇-己二酸共聚物(poly(butanediol-co-adipate)glycol,簡稱PBA)(Mn=2000)及8.95g之NMP於通有氮氣保護的反應槽中攪拌均勻,待上述原料呈均一相時,將31.85g之IPDI加入反應槽中,80℃下反應4小時後,將反應槽的溫度降至50℃並添加5.76g之三乙胺(TEA)進行中和反應20分鐘;將已中和並具親水基之預聚物迅速加入攪拌速率為500rpm的1500g去離子水中進行水分散,接著加入經水稀釋的乙二胺(EDA)1.66g以進行鏈延長反應。在EDA加入、攪拌30分鐘後,接著將反應槽A內預先準備好的混合物加入,於50℃下持續攪拌4小時,獲得一固形份為12wt%的水性PU分散液,利用減壓蒸餾除去部分有機溶劑與水後,固形份提升為20wt%。將水性PU以培養皿鑄造(casting)烘乾可得到一完整薄膜,以JIS L1099 A-2方法測試薄膜的透濕度為2594g/m2 ‧day。
實施例6
在反應槽A中,將22.06g之PEO(Mn=2000)、2.49gN-甲基吡咯酮(NMP)與4.90g之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於80℃下反應4小時後,降溫備用。在反應槽B中,將8.29g之二羥甲基丁酸(DMBA)、119.27g之聚丁二醇(PTMEG,Mn=2000)及14.96g之NMP於通有氮氣保護的反應槽中攪拌均勻,待上述原料呈均一相時,將47.95g之IPDI加入反應槽中,80℃下反應4小時後,將反應槽的溫度降至50℃並添加5.64g之三乙胺(TEA)進行中和反應20分鐘;將已中和並具親水基之預聚物迅速加入攪拌速率為500rpm的440g去離子水中進行水分散,接著加入經水稀釋的乙二胺(EDA)1.72g以進行鏈延長反應。在EDA加入、攪拌30分鐘後,接著將反應槽A內預先準備好的混合物加入,於50℃下持續攪拌4小時,獲得一固形份為30wt%的水性PU分散液。將水性PU以培養皿鑄造(casting)烘乾可得到一完整薄膜,以JIS L1099 A-2方法測試薄膜的透濕度為835g/m2 ‧day。
實施例7
在反應槽A中,將15.35g之PEO(Mn=1000)、1.76g丙酮與6.82g之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於60℃下反應4小時後,降溫備用。在反應槽B中,將9.48g之二羥甲基丁酸(DMBA)、122.34g之聚丁二醇(PTMEG,Mn=2000)及15.81g之丙酮於通有氮氣保護的反應槽中攪拌均勻,待上述原料呈均一相時,將46.15g之IPDI加入反應槽中,60℃下反應4小時後,將反應槽的溫度降至50℃並添加6.48g之三乙胺(TEA)進行中和反應20分鐘;將已中和並具親水基之預聚物迅速加入攪拌速率為500rpm的437.7g去離子水中進行水分散,接著加入經水稀釋的乙二胺(EDA)2.69g以進行鏈延長反應。在EDA加入、攪拌30分鐘後,接著將反應槽A內預先準備好的混合物加入,於50℃下持續攪拌4小時,獲得一固形份為30wt%的水性PU分散液。將水性PU以培養皿鑄造(casting)烘乾可得到一完整薄膜,以JIS L1099 A-2方法測試薄膜的透濕度為1440g/m2 ‧day。
實施例8
在反應槽A中,將40.61g之PEO(Mn=1000)、15.0g丙酮與18.03g之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於60℃下反應4小時後,降溫備用。在反應槽B中,將9.48g之二羥甲基丁酸(DMBA)、90.18g之聚丁二醇(PTMEG,Mn=2000)及35.0g之丙酮於通有氮氣保護的反應槽中攪拌均勻,待上述原料呈均一相時,將42.37g之IPDI加入反應槽中,60℃下反應4小時後,將反應槽的溫度降至50℃並添加6.46g之三乙胺(TEA)進行中和反應20分鐘;將已中和並具親水基之預聚物迅速加入攪拌速率為500rpm的1156.9g去離子水中進行水分散,接著加入經水稀釋的乙二胺(EDA)2.78g以進行鏈延長反應。在EDA加入、攪拌30分鐘後,接著將反應槽A內預先準備好的混合物加入,於50℃下持續攪拌4小時,獲得一固形份為15wt%的水性PU分散液,利用減壓蒸餾除去部分有機溶劑與水後,固形份提升為23wt%。將水性PU以培養皿鑄造(casting)烘乾可得到一完整薄膜,以JIS L1099 A-2方法測試薄膜的透濕度為3025g/m2 ‧day。
實施例9
在反應槽A中,將73.65g之JEFFAMINEED-2003、73.64g丙酮與18.89g之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於80℃下反應4小時後,其末端之胺基改質為NCO如第6式。
在反應槽B中,將9.50g之二羥甲基丁酸(DMBA)、138.39g之聚丁二醇(PTMEG,Mn=2000)及50.26g之丙酮於通有氮氣保護的反應槽中攪拌均勻,待上述原料呈均一相時,將53.08g之IPDI加入反應槽中,60℃下反應4小時後,將反應槽的溫度降至50℃並添加6.48g之三乙胺(TEA)進行中和反應20分鐘;將已中和並具親水基之170g預聚物迅速加入攪拌速率為500rpm的1155.9g去離子水中進行水分散,接著加入經水稀釋的乙二胺(EDA)3.4g以進行鏈延長反應。在EDA加入、攪拌30分鐘後,接著將反應槽A內預先準備好的混合物加入,於50℃下持續攪拌4小時,獲得一固形份為15wt%的水性PU分散液,其pH值為7.96,黏度為43.5cps,溶液中固成份之平均粒徑為162nm。將水性PU以培養皿鑄造(casting)烘乾可得到一完整薄膜,厚度為0.060mm。以JIS L1099 A-2方法測試薄膜的透濕度為2727g/m2 ‧day,抗張強度為143kg/cm2 ,伸長率為691%,100%模數為19kg/cm2
比較例1
在反應槽中,將9.48g之二羥甲基丁酸(DMBA)、137.52g之聚丁二醇(PTMEG,Mn=2000)及50g之丙酮於通有氮氣保護的反應槽中攪拌均勻,待上述原料呈均一相時,將53.13g之IPDI加入反應槽中,60℃下反應4小時後,將反應槽的溫度降至50℃並添加6.49g之三乙胺(TEA)進行中和反應20分鐘;將已中和並具親水基之211.12g預聚物迅速加入攪拌速率為500rpm的1163.7g去離子水中進行水分散,接著加入72.35g之JEFFAMINEED-2003,於50℃下持續攪拌4小時,獲得一固形份為16wt%的水性PU分散液,其pH值為7.62,黏度為20.5cps,溶液中固成份之平均粒徑為149nm。將水性PU以培養皿鑄造(casting)烘乾可得到一完整薄膜,厚度為0.061mm。以JIS L1099 A-2方法測試薄膜的透濕度為2058g/m2 ‧day,抗張強度為85kg/cm2 ,伸長率為916%,100%模數為11kg/cm2
如前所述,本發明先改質再接枝的兩步製程產物(實施例9)的物性優於直接改質及接枝的一步製程產物(比較例1)。
雖然本發明已以數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任意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4)

  1. 一種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包括:(a)混合1.5至2.1莫耳份之二異氰酸酯與1莫耳份之聚乙二醇進行反應,使聚乙二醇之末端官能基由OH改質為NCO;(b)混合1莫耳份之二異氰酸酯、0.1至0.9莫耳份之多元醇、及0.1至0.6莫耳份之含親水基之二元醇於有機溶劑中進行反應,形成一PU預聚物,且該PU預聚物之骨架中不含乙二醇單體;中和該PU預聚物之親水基;將該PU預聚物分散於水中並與一多元胺進行反應,使該PU預聚物之末端官能基NCO改質為NH2 ;以及(c)將(a)步驟中末端官能基為NCO之聚乙二醇加入(b)步驟中末端官能基為NH2 之PU預聚物水溶液進行反應,即形成一水性聚胺基甲酸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其中該二異氰酸酯包括芳香族二異氰酸酯、脂肪族二異氰酸酯、或上述之組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其中該二異氰酸酯包括二異氰酸甲苯酯、對-二異氰酸苯酯、二異氰酸-4,4’-二苯基甲酯、二異氰酸-p,p’-聯苯酯、1,6-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二環已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或上述之組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其中該多元醇包括二醇類、多醇類、醚二醇類、或上述之組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其中該二醇類包括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環己二醇、環己基二甲醇、辛二醇、異戊二醇、三甲基戊二醇、苯二甲醇、苯二酚、甲苯二酚或雙酚A、丁二醇-己二酸共聚物、聚丁二醇、己二醇-己二酸共聚物、聚丙二醇、或上述之組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其中該多醇類包括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己內酯多元醇、聚丙烯酸酯多元醇、或上述之組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其中該多醇類包括丙三醇、三甲基醇丙烷、戊四醇、苯三酚、或上述之組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其中該醚二醇類包括二丙二醇、三丙二醇、或上述之組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其中該含親水基之二元醇其親水基包括羧酸根(COO- )、亞硫酸根(SO3 -2 )或銨根(NR4 + )。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其中該含親水基之二元醇包括二羥甲基丙酸、二羥甲基丁酸、雙(羥乙基)胺、3-雙(羥乙基)胺基丙烷磺酸鈉、或上述之組合。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其中該多元胺含有2-4個胺基,包括乙二胺、二乙三胺、三乙四胺、2-甲基-1,5-戊二胺、結構式為H2 N-(CH2 )m -NH2 之化合物,其中m為0~12之整數、或上述之組合。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其中該末端改質為NCO的聚乙二醇之重量分子量約介於50至20000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其中該末端改質為NCO的聚乙二醇之重量分子量約介於300至10000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其中該末端改質為NCO的聚乙二醇之重量分子量約介於600至5000之間。
TW98129513A 2009-09-02 2009-09-02 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 TWI3840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9513A TWI384002B (zh) 2009-09-02 2009-09-02 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9513A TWI384002B (zh) 2009-09-02 2009-09-02 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9357A TW201109357A (en) 2011-03-16
TWI384002B true TWI384002B (zh) 2013-02-01

Family

ID=44835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29513A TWI384002B (zh) 2009-09-02 2009-09-02 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840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07004B2 (en) 2018-12-28 2021-02-0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5152B (zh) * 2021-12-29 2023-03-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水性聚氨酯分散液以及紡織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1997B (en) * 2003-11-18 2009-07-11 Air Prod & Chem Aqueous polyurethane dispersion and method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1997B (en) * 2003-11-18 2009-07-11 Air Prod & Chem Aqueous polyurethane dispersion and method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07004B2 (en) 2018-12-28 2021-02-0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9357A (en) 201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ang et al. Aqueous anionic polyurethane dispersions from castor oil
CN101585903B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Poussard et al. Biobased waterborne polyurethanes for coating applications: How fully biobased polyols may improve the coating properties
CN101948659B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25180B (zh) 一种氨基硅油改性的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6485A (zh) 一种环氧改性阴/非离子水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9361B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854165A (zh)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
CN101775117B (zh) 一种侧链含氟烷基的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81876A (zh) 一种用于合成革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8715A (zh) 内交联型聚碳酸亚丙酯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075322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树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75678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024812A1 (ja)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ジオ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21425A (zh) 製備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水性聚胺酯及其奈米複合材料之方法
Vaidya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dispersions (WPUDs): a mini-review on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mprovement
CN109880050B (zh) 一种石墨烯类物质改性的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200932771A (en) Improved process of preparing high performance waterborne aliphatic-aromatic mixed polyurethanes
Morang et al. Citric acid/glycerol ester, a backup of 2, 2-bis (hydroxymethyl) propionic acid and biobased synthesis of anionic polyurethane dispersion
TWI384002B (zh) 水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形成方法
CN102796447A (zh) 新型水性聚氨酯皮革涂饰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13713B1 (ko) 내수성이 우수한 폴리우레탄 수분산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우레탄 수분산 수지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폴리우레탄 수분산 수지를 포함하는 폴리우레탄 수분산 접착제
KR101678414B1 (ko) 수분산 폴리우레탄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020774B (zh) 水性聚氨酯的形成方法
TWI819291B (zh) 水性聚氨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