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2412B - 光碟裝置與收斂位置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碟裝置與收斂位置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2412B
TWI382412B TW097121593A TW97121593A TWI382412B TW I382412 B TWI382412 B TW I382412B TW 097121593 A TW097121593 A TW 097121593A TW 97121593 A TW97121593 A TW 97121593A TW I382412 B TWI382412 B TW I3824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optical disc
optical
light beam
objective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1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10338A (en
Inventor
Kimihiro Saito
Hirotaka Miyamoto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10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0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2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24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servo offset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47Arrangements for positioning the light beam only without moving the head, e.g. using static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 G11B7/08564Arrangements for positioning the light beam only without moving the head, e.g. using static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using galvanomirro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5Methods for initialising servos, start-up sequen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65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by using optical interference patterns, e.g. hologra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3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storing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optical interference patterns, e.g. hologra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11B7/0903Multi-beam tracking syste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3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ervo format, e.g. guide tracks,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Description

光碟裝置與收斂位置校正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碟裝置及收斂位置校正方法並適合於應用於(例如)一光碟裝置。
本發明包含與2007年6月12日向日本專利局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JP 2007-155283相關的標的,其全部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內。
已廣泛地使用一光碟,其係經組態用以藉由照射一光束至一光碟(例如一光碟(CD)、一數位多功能光碟(DVD)及一藍光碟片(BD,一註冊商標))並讀取此一光束之反射光來重製資訊。
此外,此一光碟裝置藉由照射一光束至光碟並改變光碟之一局部反射率等來記錄資訊。
相對於此光碟,形成於光碟上的一光點之一大小係由λ/NA(λ:一光束之一波長,NA:數值孔徑)來近似獲得且解析度與此值成比例。例如,作為能夠記錄大約25 GB資料之一直徑120 mm光碟的一BD之細節係顯示於Y.Kasami、Y.Kuroda、K.Seo、O.Kawakubo、S.Takagawa、M.Ono及M.Yamada,Jpn.J.Appl.Phys.(日本應用物理),39,756(2000)中。
一光碟記錄各種資訊,諸如各種內容(包括一音樂內容與一視訊內容)或用於電腦的各種資料。特定言之,近年來,資訊數量已由於更高清晰度的視訊、更高聲音品質的 音樂等而增加,並一直要求增加欲記錄於一光碟內之內容數目。據此,一直要求光碟具有進一步增加的容量。
鑑於上述,已提出一種藉由在一光碟內疊加記錄層來增加一光碟之記錄容量之方法(例如,參考I.Ichimura等人,ISOM' 04技術文摘,第52頁,2005年11月11至15日,韓國濟州)。
另一方面,已提出一種光碟裝置,其使用一全像作為在一光碟上記錄資訊之一方法(例如,參考R.R.McLeod等人,「Microholographicmultilayer optical disc data storage(微全像多層光碟資料儲存)」,Appl.Opt.(應用光學),第44卷,2005年,第3197頁)。
例如,如圖1所示,一光碟裝置1在由光聚合物等所製成的一光碟8內從一光學頭7一次收斂一光束,在該光碟內一折射率根據照射光之光學強度而變化。接著,光碟裝置1使用提供於光碟8之一後表面側(在圖1中一下側)上的一反射裝置9以從一相對方向再次收斂一光束在相同收斂位置上。
光碟裝置1發射由來自一雷射2之雷射光所組成的一光束,在一聲光調變器3處調變該光束之一光波,然後由一準直透鏡4來收斂該光束成平行光。接著,該光束穿過一偏光分光器5,該線性偏光光束在一四分之一波長板6處轉換成圓形偏光,並接著入射在光學頭7上。
光學頭7係經組態用以能夠記錄以及重製資訊。光學頭7在一鏡面7A處反射該光束,藉由使用一物鏡7B來收斂該 光束,然後照射該光束至由一轉軸馬達(未顯示)旋轉的光碟8。
此時,該光束一次聚焦在光碟8內部,並接著該光束由配置於光碟8之一後表面側上的反射裝置9來反射,然後從光碟8之後表面側收斂在光碟8內部的相同收斂點處。反射裝置9係由一收斂透鏡9A、一快門9B、一收斂透鏡9C與一反射鏡面9D所組態。
結果,如圖2A所示,在該光束之收斂位置處產生一駐波,並形成一記錄標記RM,其由一光點大小的較小全像所組成。該記錄標記RM具有一整個形狀,如同兩個圓錐體在其底部表面上彼此黏附。依此方式,該記錄標記RM係記錄為資訊。
光碟裝置1藉由旋轉光碟8並同心或沿一螺旋狀軌跡配置該等記錄標記RM之每一者來在光碟8內部記錄複數個記錄標記RM以便形成一標記記錄層。此外,光碟裝置1調整該光束之一收斂位置,以便能夠以一方式記錄該等記錄標記RM之每一者而使複數個記錄層疊加。
以上述方式,光碟8具有一多層結構,其在內部具有複數個標記記錄層。例如,如圖2B所示,在光碟8內,在該等記錄標記RM之間的一距離(一標記間距)p1係1.5 μm,在軌跡之間的一距離(一軌跡間距)p2係2 μm,而在層之間的一距離p3係22.5 μm。
此外,一旦從記錄該記錄標記RM之碟片8中重製資訊,光碟裝置1便關閉反射裝置9之快門9B,以免從光碟8之後 表面側來輻射該光束。
此時,光碟裝置1藉由使用光學頭7來照射一光束至光碟8內的記錄標記RM,然後發射由記錄標記RM所產生之一重製光束至光學頭7。該圓形偏光重製光束在四分之一波長板6處轉換成線性偏光,然後由偏光分光器5來加以反射。此外,該重製光束係由一收斂透鏡10來收斂,然後透過一針孔11照射至一光偵測器12。
此時,光碟裝置1在光偵測器12處偵測重製光束之一光數量,然後基於該偵測之一結果來重製資訊。
此外,提出一種光碟裝置,其在一物鏡之位置控制與資訊記錄及重製之間使用不同種類的光束(例如,參考S-K Park、T.D.Milster、T.M.Miller、J.Buts及W.Bletscher,Jpn.J.Appl.Phys.(日本應用物理),第44卷(2005),第3442至3444頁)。
例如,如圖3所示,一光碟裝置15透過一分光器16與一物鏡17來照射一位置控制光束L1至一光碟18。
此外,光碟裝置15偵測在光碟18之一反射表面18A上反射位置控制光束L1所獲得的返回光,依據該偵測之一結果來實施位置控制,諸如物鏡17之聚焦控制與循軌控制,然後聚焦位置控制光束L1於反射表面18A之一所需軌跡。
在此狀態下,光碟裝置15藉由使用分光器16來反射不同於位置控制光束L1的一記錄及重製光束L2,透過位置受控的物鏡17來聚焦光束L2在光碟18之一記錄層18B上,並依此方式實施資訊(記錄標記RM等)之記錄或重製。
如圖3所示,光碟裝置15藉由使用物鏡17來收斂由收斂光或發散光所組成的位置控制光束L1與記錄及重製光束L2。
此時,如以一放大方式顯示圖3之部分的圖4A所示,一旦位置控制光束L1之一最初焦點係一焦點P1,物鏡17便藉由一收斂效應來收斂位置控制光束L1至一焦點F1。此外,如圖4A及圖4B所示,一旦所收斂光的記錄及重製光束L2之一焦點係一焦點P2,物鏡17便收斂記錄及重製光束L2至一焦點F2。
此處,假定物鏡17之一收斂距離係f且從該物鏡之一光學反射線LS至該等點P1、F1、P2及F2之距離分別係r1、s1、r2及s2,建立以下所示公式(1)及(2)之關係。
如圖4A中所示,光碟裝置15係參考一狀態而設計,其中物鏡17之一光軸C疊加在位置控制光束L1之一光軸A1與記錄及重製光束L2之一光軸A2上(下文,在此狀態下物鏡17之一位置係稱為參考位置)。
如以一疊加方式顯示圖4A及4B之圖5所示,當物鏡17在該參考位置上時,光碟裝置15在中心軸C上定位位置控制 光束L1之焦點F1與記錄及重製光束L2之焦點F2。
即,當從物鏡17側查看時,光碟裝置15直接定位焦點F2在焦點F1下面。基於此一位置關係,調整焦點F1至一所需軌跡,使得可調整焦點F2至一所需位置。
然而,當實施循軌控制以便控制位置控制光束L1之焦點F1以跟隨光碟18之一所需軌跡時,物鏡17會從該參考位置移動。
此處,如對應於圖5的圖6所示,假定物鏡17在箭頭a之一方向上移動。在此情況下,作為收斂光的位置控制光束L1與記錄及重製光束L2之兩個光軸A1及A2偏向物鏡17之中心軸,並因此為物鏡17所折射。
伴隨該等光軸A1及A2之此折射,位置控制光束L1之焦點F1與記錄及重製光束L2之焦點F2兩者移向箭頭a之方向或與其相對的一方向(即,一循軌方向),然後聚焦在一焦點F1m及一焦點F2m處。
此時,從該等焦點F1m及F2m至物鏡17之參考線LS之距離彼此不同。因此,該等焦點F1及F2相對於該循軌方向之移動數量相差一偏差數量gm。
即,一旦物鏡17在該循軌方向上從該參考位置移動,便無法調整光碟裝置15至記錄及重製光束L2之焦點F2使之具有一所需位置,由於「焦點F2」直接定位於焦點F1下面」的一位置關係受到干擾,並因此可能降低記錄及重製之精度。
鑑於上述已形成本發明,並提出一種光碟裝置,其可在 一循軌方向上移動一物鏡時改良資訊之記錄及重製精度,以及一種收斂位置校正方法,其可高精度地調整一光束之一焦點至一目標位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依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光碟裝置,其照射一光束至一光碟,該光碟包括用於記錄資訊的一記錄層與具備一用於在該記錄層上識別資訊之一記錄位置之軌跡的一定位層,該光碟裝置包括:一物鏡,其收斂一預定定位光束以便調整該光束至在該定位層上的一所需軌跡,並還收斂一資訊光束,其與該記錄層上的該定位光束共用一光軸;一移動區段,其在一實質上正交於該軌跡之循軌方向上移動該物鏡以使該定位光束之一焦點跟隨所需軌跡;一偵測區段,其偵測該物鏡相對於該循軌方向的一移動數量;及一校正區段,其依據該移動數量來校正該資訊光束之一收斂位置。
依此方式,可在一物鏡在一循軌方向上移動時相對於該循軌方向在一定位光束及資訊光束之收斂位置之間化解一偏差。
此外,依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在照射一光束至一光碟時的收斂位置校正方法,該光碟包括用於記錄資訊的一記錄層與具備一用於在該記錄層上識別資訊之一記錄位置之軌跡的一定位層,該方法包括:一移動步驟,其用於在一實質上正交於該軌跡之循軌方向上移動收斂一預定定位光束之一物鏡以便調整該光束至該定位層上的一所需軌跡,並還收斂一資訊光束,其與在該記錄層上的該定 位光束共用一光軸;一偵測步驟,其用於該物鏡相對於該循軌方向之一移動數量;及一校正步驟,其用於依據該移動數量來校正該資訊光束之一收斂位置以便使該定位光束之一焦點跟隨所需軌跡。
依此方式,可在一物鏡在一循軌方向上移動時相對於該循軌方向在一定位光束與資訊光束之收斂位置之間化解一偏差。
依據本發明,可在一物鏡在一循軌方向上移動時相對於該循軌方向在一定位光束與資訊光束之收斂位置之間化解一偏差。依此方式,可實現一種光碟裝置,其可在一循軌方向上移動一物鏡時改良資訊之記錄及重製精度,以及一種收斂位置校正方法,其可高精度地調整一光束之一焦點至一目標位置。
結合附圖閱讀時將會從下列詳細說明中更清楚地明白本發明之性質、原理及效用,在附圖中相同零件由相同參考數字或字元指定。
下文,將參考附圖來說明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
(1)第一具體實施例
(1-1)光碟裝置之整個組態
如圖7所示,一光碟裝置20係經組態用以在藉由照射一光束至一光碟100來實施循軌控制及聚焦控制之後記錄並重製資訊。
光碟裝置20使用一控制區段21來完全控制一整個裝置。 控制區段21係使用一中央處理單元(CPU)(未顯示)作為一主組分來組態,並藉由從一唯讀記憶體(ROM)(未顯示)中讀出各種程式(諸如一基本程式與一資訊記錄程式)來執行各種處理(諸如資訊記錄處理),並在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M)(未顯示)中擴展讀出程式。
例如,當控制區段21在光碟100固定之一狀態下從一外部裝置等(未顯示)中接收一用於記錄資訊、欲記錄資訊及記錄位址資訊之命令時,控制區段21供應一驅動命令與記錄位址資訊至一驅動控制區段22並還供應該記錄資訊至一信號處理區段23。
在光碟100之一記錄層101上,形成具有一螺旋形狀或一同心形狀的一軌跡並還適當地分配用於指定軌跡之一位置的一位址。該記錄位址資訊係顯示欲在其上記錄或重製資訊之一軌跡(下文稱為目標軌跡)之一位址的資訊。
類似於控制區段21,裝置控制區段22係使用一CPU(未顯示)作為一主組分來組態,並藉由從一ROM(未顯示)讀出各種程式(諸如一資訊記錄程式)來執行各種處理(諸如資訊記錄處理),並在一RAM(未顯示)中擴展讀出程式。
驅動控制區段22依據一驅動命令來控制一轉軸馬達24之驅動以一預定旋轉速度來旋轉光碟100,並還控制一螺紋馬達25之驅動以沿一移動軸25A及25B在光碟100之一軌跡方向(即,一內軌跡方向或一外軌跡方向)上移動一光學拾取器26至一對應於記錄位址資訊的位置。
信號處理區段23施加各種信號處理(諸如預定編碼處理 與調變處理)至所供應的欲記錄資訊以產生一記錄信號,然後供應該記錄信號至光學拾取器26。
光學拾取器26基於驅動控制區段22之控制來實施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以調整一光束照射位置至形成於光碟100之記錄層101上的一軌跡,以便記錄一記錄標記RM,其對應於來自信號處理區段23的一記錄信號。下面將進行其詳細說明。
此外,當控制區段21從一外部裝置(未顯示)接收(例如)一資訊重製命令及顯示欲重製資訊之一位址的重製位址資訊時,控制區段21供應一驅動命令至驅動控制區段22,並還供應一重製處理命令至信號處理區段23。
類似於一記錄資訊情況,驅動控制區段22控制轉軸馬達24之驅動以一預定旋轉速度旋轉光碟100,並還控制螺紋馬達25之驅動以移動光學拾取器26至一對應於該重製位址資訊的位置。
光學拾取器26基於驅動控制區段22之控制來實施聚焦控制與循軌控制以調整一光束照射位置至在光碟100之記錄層101上由該重製位址資訊所顯示之一軌跡(即,目標軌跡),然後輻射一預定光數量的一光束。此時,光學拾取器26偵測產生自光碟100之記錄層101上之記錄標記RM的一重製光束,然後供應一偵測信號,其對應於該重製光束之一光數量(稍後說明細節)。
信號處理區段23施加各種處理(諸如預定解調變處理與解碼處理)至所供應偵測信號以產生重製資訊,然後供應 該重製資訊至控制區段21。回應該重製資訊之此供應,控制區段21發出該重製資訊至一外部裝置(未顯示)。
光碟裝置20使用控制區段21以上述方式控制光學拾取器26以便在光碟100之記錄層101內的目標軌跡上記錄資訊以及從目標軌跡重製資訊。
(1-2)光學拾取器之組態
如圖8所示,光學拾取器26大致由以下所組態:一位置控制光學系統30,其控制一物鏡36之一位置;及一記錄及重製光學系統50,其記錄資訊於光碟100上並從其重製資訊。
(1-2-1)位置控制光學系統之組態
基於來自驅動控制區段22(圖7)之一控制命令,位置控制光學系統30之一雷射二極體31發射一紅色光束Lr1作為一定位光束來入射在一光柵32上,該定位光束由一大約660 nm波長的發散光所組成。
光柵32具備一繞射光柵(未顯示)。光柵32藉由該繞射光柵之一光柵效應來將紅色光束Lr1劃分成一用於循軌控制的主光束Lr1A與子光束Lr1B及Lr1C,並允許所有此類光束以入射在一非偏光分光器33上。
主光束Lr1A與子光束Lr1B及Lr1C係處於一狀態,其中該等光束之每一者之一光軸(未顯示)之一角度略微彼此不同,並前進穿過類似光學路徑。下文,為了方便說明,主光束Lr1A與子光束Lr1B及Lr1C係統稱為紅色光束Lr1。
非偏光分光器33以一預定比例透射紅色光束Lr1來入射 在一準直透鏡34上。準直透鏡34將紅色光束Lr1轉換成平行光並允許紅色光束Lr1入射在一分色稜鏡35上。
分色稜鏡35之一反射及透射表面35S具有一波長選擇性。反射及透射表面35S以一大約100%的比例透射具有大約660 nm波長的一紅色光束,並以一大約100%的比例反射大約大約405 nm波長的一藍色光束。為此原因,分色稜鏡35在反射及透射表面35S上透射紅色光束Lr1以入射在物鏡36上。
物鏡36收斂紅色光束Lr1以入射在光碟100上。如圖9所示之一斷面圖中所示,光碟100係由以下組態:放在一起的用於記錄資訊之記錄層101與一基板102;及一反射及透射膜104,其以由記錄層101與基板102夾置的一方式在其一邊界表面處用作一定位層。為了方便說明,在圖9中,顛倒顯示該光學拾取器從圖8之視圖。
基板102係由一材料(諸如聚碳酸酯與玻璃)製成,並以較高透射率透射從一表面入射之光至一相對表面。此外,基板102具有一特定程度的強度。因此,基板102維持光碟100之一整個形狀。
類似於光碟8(圖1)及記錄媒體M(圖7),記錄層101係由具有根據照射光強度變化之一折射率的光聚合物等製成,並回應於具有405 nm波長的一藍色光束。
實際上,光碟100具有一藍色光束Lb1,其係由物鏡36收斂,並在記錄及重製資訊時照射其上(下面將說明細節)。
用作一反射及透射層的反射及透射膜104係由一介電多 層膜等所製成。反射及透射膜104具有一波長選擇性,其透射具有波長405 nm的一藍色光束並反射具有660 nm波長的紅色光束Lr1。
此外,發射及透射膜104具有用於一循軌伺服的一導軌溝槽形成於其上。更明確而言,類似於一一般可記錄BD(BD-R)碟片等,一螺旋狀軌跡係由一平台與一溝槽所形成。此軌跡係添加有一位址,其具有一系列編號用於各預定記錄單元。此一位址允許識別一軌跡用於記錄或重製資訊。
反射及透射膜104(即,在記錄層101與基板102之間的一邊界表面)可取代該導軌溝槽而具有一凹坑等形成於其上,或可具有該導軌溝槽與一凹坑等之一組合。總而言之,反射及透射膜104僅需基於一光束之反射光來辨識一位址。
物鏡36收斂三個光束之每一者,即組態紅色光束Lr1的主光束Lr1A與子光束Lr1B及Lr1C。依此方式,如圖10所示,物鏡36分別在光碟100之反射及透射膜104上形成光束光點PA、PB及PC。
此時,由於光柵32之一效應,光束PB及PC相對於一正交於一軌跡T1之一運行方向的循軌方向形成於從光束光點PA向左及右偏移四分之一軌跡寬度的位置處。
此外,主光束Lr1A與子光束Lr1B及Lr1C反射在光碟100之反射及透射膜104上以分別變成一主反射光束Lr2A與子反射光束Lr2B及Lr2C,並在一相對方向上前進穿過紅色光 束Lr1之一光學路徑。下文,為了方便說明,將主反射光束Lr2A與子反射光束Lr2B及Lr2C統稱為紅色反射光束Lr2。
物鏡36將紅色反射光束Lr2從發散光轉換成平行光,並允許紅色反射光束Lr2透過分色稜鏡35入射在準直透鏡34上。準直透鏡34將紅色反射光束Lr2轉換成收斂光以入射在非偏光分光器33上。
非偏光分光器33反射紅色反射光束Lr2之部分,並接著一圓柱透鏡37施加像散至該反射光束。其後,紅色反射光束Lr2係照射在一伺服光偵測器38上。
如圖11所示,伺服光偵測器38包括偵測區域38A、38B、38C及38D,其係藉由以一格柵狀方式將一主偵測區域38m劃分成四個區域來獲得。此外,伺服光偵測器38包括偵測區域38E及38F,其彼此面對,而主偵測區域38m位於其間,並形成於稍微遠離主偵測區域38m的位置處。
主偵測區域38m與偵測區域38E及38F各使用三個光束來照射,即組態紅色反射光束Lr2的主反射光束Lr2A與子反射光束Lr2B及Lr2C,並依此方式分別形成光束光點QA、QB及QC。
光學拾取器26係經組態使得該等光束光點QA、QB及QC(圖10)之照射狀態(即,形成位置、大小、光數量等)依據主光束Lr1A與子光束Lr1B及Lr1C相對於光碟100之反射及透射膜104之照射狀態(即,該等光束光點PA、PB及PC相對於軌跡T1(圖9)之形成位置、收斂狀態等)而變化,取 決於光學部件之分配。
伺服光偵測器38在該等偵測區域38A至38D之每一者處偵測主反射光束Lr2A之部分,並依據此時所偵測之光數量來分別產生偵測信號SDA、SDB、SDC及SDD。接著,伺服光偵測器38發出此類偵測信號至信號處理區段23(圖7)。
此外,伺服光偵測器38分別在偵測區域38E及38F處偵測子反射光束Lr2B及Lr2C,並依據此時所偵測之光數量來分別產生偵測信號SDE及SDF。接著,伺服光偵測器38發出此類偵測信號至信號處理區段23(圖7)。
信號處理區段23使用一所謂像散方法來依據下列公式(3)來計算一聚焦誤差信號SFE,並供應該聚焦誤差信號SFE至驅動控制區段22(圖7)。
SFE=(SDA+SDD)-(SDB+SDC)………(3)
該聚焦誤差信號SFE表達由於在光學拾取器26內光學部件之以上說明分配在光碟100之反射及透射膜104與主光束Lr1A之焦點Fr之間在一聚焦方向(即,變得更靠近或遠離光碟100之一方向)上的一偏差數量之一程度。
此外,信號處理區段23使用一所謂三光點方法來依據下列公式(4)來計算一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並供應該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至驅動控制區段22(圖7)。
STE3=SDE-SDF………(4)
該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表達由於在光學拾取器26內光學部件之以上說明分配在光碟100之反射及透射膜104之目標軌跡與主光束Lr1A之焦點Fr之間在一循軌方向 (即,至光碟100之一內軌跡或一外軌跡的一方向)上的一偏差數量之一程度。
驅動控制區段22基於該聚焦誤差信號SFE來產生一聚焦控制信號DF,並還基於該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ET3來產生一循軌控制信號DT。接著,驅動控制區段22供應該聚焦控制信號DF與該循軌控制信號DT至光學拾取器26之一雙軸致動器36A(圖8)。
雙軸致動器36A實施所謂的聚焦控制,其中雙軸致動器36A基於該聚焦控制信號DF在一聚焦方向上驅動物鏡36。依此方式,減低在目標軌跡與主光束Lr1A之焦點Fr之間相對於聚焦方向的一偏差數量。
此外,雙軸致動器36A實施所謂的循軌控制,其中雙軸致動器36A基於該循軌控制信號DT在一循軌方向上驅動物鏡36。依此方式,減低在目標軌跡與主光束Lr1A之間在循軌方向上的一偏差數量(下文稱為循軌偏差數量)。
如上所說明,驅動控制區段22基於該聚焦誤差信號SFE與該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在聚焦方向與循軌方向上實施物鏡36之回授控制。依此方式,允許主光束Lr1A之焦點Fr聚焦在光碟100之反射及透射膜104上的目標軌跡上並跟隨其。
(1-2-2)記錄及重製光學系統之組態
另一方面,例如,一旦欲將資訊記錄於光碟100上,記錄及重製光學系統50之一雷射二極體51便基於來自驅動控制區段22(圖7)之一控制命令發射藍色光束Lb1作為由具有 405 nm波長之發散光所組成的資訊光束,然後使藍色光束Lb1入射在一非偏光分光器52上。
非偏光分光器52以一預定比例透射藍色光束Lb1以入射在一準直透鏡53上。準直透鏡53調整藍色光束Lb1之一發散角度並接著一電流計鏡面54之一鏡面表面54S反射藍色光束Lb1。依此方式,藍色光束Lb1入射在分色稜鏡35上。
分色稜鏡35使用一反射及透射表面35S以依據藍色光束Lb1之一波長來反射藍色光束Lb1以允許藍色光束Lb1入射在物鏡36上。
物鏡36之一位置係由以上所說明之聚焦控制來加以控制,使得允許調整由平行光所組成的紅色光束Lr1之焦點Fr至反射及透射膜104上的目標軌跡。為此原因,物鏡36聚焦由發散光所組成之藍色光束Lb1於比目標軌跡更遠的光碟100之記錄層101內。
光碟100之記錄層101係由光聚合物等所組態,該光聚合物等對(例如)具有405 nm波長之一藍色光束反應並具有根據照射光之強度而變化的一折射率。
如圖12A所示,記錄層101以一方式使一全像均勻形成於其上,使在一預先實施的格式處理中,用於格式化具有405 nm波長的藍色光束LbF1及LbF2從兩個相對方向(例如光碟100之兩個表面之方向)照射在整個記錄層101上。
一旦以一預定強度來照射並收斂藍色光束Lb1,一全像會被藍色光束Lb1部分毀壞,並如圖12B所示,由全像毀壞之部分所組成之記錄標記RM係形成於記錄層101上。
在此情況下,如圖12C所示,一旦具有與格式化時波長相同波長之藍色光束Lb1係照射在不形成記錄標記RM的一位置上,記錄層101便由於一全像之一特徵而從藍色光束Lb1所照射之位置產生一重製光束Lb2。
另一方面,由於記錄該記錄標記RM的全像之部分受到毀壞,即使藍色光束Lb1係照射在該位置上,記錄層101不會顯示一全像之特徵且不會在該位置產生重製光束Lb2。
鑑於上述,記錄層101可以一方式記錄及重製資訊,使(例如)以二進制數字顯示資訊的值「0」及「1」係分別分配給「記錄標記RM不存在(即,全像未被毀壞)」與「記錄標記RM存在(即,全像被毀壞)」。
即,一旦藍色光束Lb1之一強度比較高,記錄層101具有在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之一位置處記錄為資訊的記錄標記RM。此外,一旦藍色光束Lb1之一強度比較低,且一全像係形成於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之一位置處,記錄層101便會產生重製光束Lb2,並允許重製光束Lb2入射在物鏡36上。
重製光束Lb2使其發散角(或收斂角)由物鏡36所轉換。其後,重製光束Lb2由分色稜鏡35之反射及透射表面35S與電流計鏡面54所連續反射,並接著允許入射在準直透鏡53上。
準直透鏡53收斂重製光束Lb2以允許重製光束Lb2入射在非偏光分光器52上。非偏光分光器52藉由依據重製光束Lb2之一偏光方向使用反射及透射表面52S來反射重製光束 Lb2,並接著照射重製光束Lb2在一光偵測器55上。
光偵測器55偵測重製光束Lb2之一光數量並依據此時所偵測之光數量來產生一重製偵測信號SDp。接著,光偵測器55供應重製偵測信號SDp至信號處理區段23(圖7)。依據上述,信號處理區段23施加預定解調變處理、解碼處理等至供應的重製偵測信號SDp以產生重製資訊,並供應該重製資訊至控制區段21。
驅動控制區段22(圖7)控制一致動器53A以移動準直透鏡53至藍色光束Lb1之一光軸方向。依此方式,驅動控制區段22可調整欲入射在物鏡36上之藍色光束Lb1之一發散角以及在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與反射及透射膜104之間的一距離(下文稱為焦點Fb之深度df)。
在此情況下,控制區段21(圖7)基於從外部供應的位址資訊等來決定焦點Fb之深度df,並向驅動控制區段22通知表達深度df的一深度指令Idf。驅動控制區段22基於所通知深度指令Idf來產生用於驅動準直透鏡53的驅動信號DC並供應驅動信號DC至致動器53A。依此方式,驅動控制區段22移動準直透鏡53,並因此調整深度df。
實際上,光學拾取器26調整焦點Fb在藍色光束Lb1內的深度df,使得在記錄層101內形成記錄標記RM的複數個層(下文稱為標記記錄層),並可從該等標記記錄層之每一者讀取記錄標記RM。
如以上所說明,光學拾取器26控制透鏡36之一位置,以便使紅色光束Lr1之焦點Fr在位置控制光學系統30內跟隨 目標軌跡。而且,光學拾取器26可藉由記錄記錄標記RM或在記錄及重製光學系統50中使用藍色光束Lb1重製一全像來記錄及重製資訊。
(1-3)藍色光束之照射位置之調整
光學拾取器26係設計以處於一參考狀態下,其中藍色光束Lb1之一光軸Ab重疊紅色光束Lr1之一光軸Ar,並還重疊物鏡36之中心軸C(下文將此狀態稱為參考狀態)。在此情況下,如圖9所示,焦點Fb係直接定位於焦點Fr下面。
然而,如上所說明,光學拾取器26之物鏡36係控制以在循軌方向上移動以便使紅色光束Lr1之焦點Fr跟隨目標軌跡。因此,物鏡36經常從參考狀態位移(即,偏移)。在此一情況下,類似於圖6中的情況,物鏡36干擾「焦點Fb係直接定位於焦點Fr下面」的一位置關係。
例如,如對應於圖6之圖13所示,假定物鏡36藉由循軌控制在該參考狀態下從一位置(在圖13中顯示為一虛線)在一箭頭a方向上移動(偏移)。此時,儘管物鏡36可相對於以平行光入射在物鏡36上的紅色光束Lr1來定位焦點Fr在中心線C上,但物鏡36仍相對於發散光入射在物鏡36上的藍色光束Lb1從中心線C位移焦點Fb。
在此狀態下,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係形成於從一最初收斂位置(即,直接在紅色光束Lr1之焦點Fr下面的一目標收斂位置Pt)在循軌方向上遠離一偏差數量gm的一位置處。
在此情況下,光學拾取器26可直接定位焦點Fb在紅色光 束Lr1之焦點Fr下面,只要可依據該偏差之一方向與該偏差數量gm來適當調整焦點Fb之一位置即可。
鑑於上述,光學拾取器26偵測該偏差數量gm,並還依據該偏差數目gm來調整藍色光束Lb1之一照射位置(即,焦點Fb之一位置)。
(1-3-1)偏差數量之偵測原理
一般而言,作為一循軌誤差信號之一計算方法,除了以上所說明之三光點方法外,已知(例如)一所謂推挽方法,其使用供應自伺服光偵測器38(圖8)的偵測信號SDA、SDB、SDC及SDD。該推挽方法依據下列公式(5)計算一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
SETp=(SDA+SDB)-(SDC+SDD)………(5)
該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基於在偵測區域38A及38B之一側(即,圖11之上側)與偵測區域38C及38D之一側(即,圖11之下側)之間的一光數量差異來計算相對於循軌方向在目標軌跡與紅色光束Lr1之焦點Fr之間的一偏差數量(即,軌跡偏差數量)。
然而,如圖14A及14B所示,該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由於物鏡36在循軌方向上的移動而使光束光點QA移動。在此情況下,如從公式(5)所明白,已知甚至在紅色光束Lr1之焦點Fr正確跟隨目標軌跡時,該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仍具有一偏離,即該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採取除「0」外的一值或具有一所謂偏離。
由於上述原因,該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之一值單獨 不足以區別由於物鏡36在循軌方向上的移動是否包括一偏離、紅色光束Lr1之焦點Fr是否從目標軌跡偏移或兩者。
另一方面,原則上,已知該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極少受物鏡36在循軌方向上從參考位置移動影響,即幾乎不具有任何偏離。
此係因為甚至在子光點QB及QC(圖11)由於物鏡36在循軌方向上移動而略微移動時,仍可在偵測區域38E及38F處正確偵測該等子光點之光數量,只要該等子光點QB及QC係照射在該等偵測區域38E及38F內即可。依此方式,該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可依據公式(4)來加以正確計算。
即,當獲得該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與該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之信號位準並在信號處理區段23處計算其一差異時,可計算物鏡36之一偏移數量。
(1-3-2)偏差數量之調整原理
光學拾取器26(圖8)可改變以上所說明之電流計鏡面54之鏡面表面54S之一角度。在此情況下,電流計鏡面54可藉由基於供應自驅動控制區段22(圖7)之鏡面控制信號DM調整鏡面表面54S之一角度來改變反射後藍色光束Lb1之一光軸。
即,光學拾取器26可以依據以上所說明之偏移數量來調整鏡面表面54S之一角度的方式,藉由改變藍色光束Lb1之光軸Ab(圖13)來調整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至目標收斂位置Pt。
此外,如從圖13所明白,在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與目 標收斂位置Pt之間的偏差數量gm對應於焦點Fb之深度df而變化。如上所說明,焦點Fb之深度df係依據在準直透鏡53(圖8)之一光軸方向上藍色光束Lb1之一位置來加以設定。
實際上,驅動控制區段22(圖7)基於從控制區段21通知的深度資訊Idf來產生驅動信號DC並供應該驅動信號DC至致動器53A。為此原因,信號處理區段23從控制區段21獲得深度資訊Idf並因而可辨識深度df。
即,當光學拾取器26使用該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及深度資訊Idf來校正鏡面表面54S之一角度之調整範圍時,可調整藍色光束Lb1之一光軸之一變化範圍。依此方式,依據深度df來調整偏差數量gm,並可適當解決此一偏差。
當從另一角度看待上述時,光學拾取器26藉由依據一偏移數量與深度df改變藍色光束Lb1之一光軸來調整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至目標收斂位置Pt。
(1-3-3)偏差之解決
實際上,除了以上所說明的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外,信號處理區段23(圖7)基於供應自位置控制光學系統30之伺服光偵測器38的偵測信號SDA、SDB、SDC及SDD依據公式(5)來計算該推挽循軌誤差STEp。
此外,信號處理區段23從控制區段21獲取深度資訊Idf,使用深度資訊Idf與一規定深度係數j1,然後依據以下所示之公式(6)來計算一距離係數k1。
k1=j1.Idf………(6)
深度係數j1係基於在光學拾取器26之一光學系統內的各設計值來在一設計階段等預先計算。深度係數j1具有用於在電流計鏡面54上反映在深度df與偏差數量gm(圖13)之間一關係的一值。
接著,信號處理區段23使用獲得自公式(6)的距離係數k1來依據以下所顯示之公式(7)計算一鏡面驅動信號DM,其係用於控制電流計鏡面54之鏡面表面54S之一角度。接著,信號處理區段23供應鏡面驅動信號DM至驅動控制區段22。
DM=STEp-k1.STE3………(7)
驅動控制區段22實施一操作,諸如放大鏡面驅動信號DM至一預定倍數,並接著供應鏡面驅動信號DM至光學拾取器26之電流計鏡面54。據此,電流計鏡面54改變藍色光束Lb1之光軸Ab。
由此,光學拾取器26可移動從物鏡36所照射之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以便調整目標收斂位置Pt(圖13)之焦點Fb,並依此方式可解決在焦點Fb與目標收斂位置Pt之間的一偏差。
(1-4)操作及有利效應
在上述組態中,在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中光碟裝置20之信號處理區段23基於供應自光碟拾取器26之伺服光偵測器38(圖11)的偵測信號SDE及SDF依據公式(4)來計算該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接著,信號處理區段23供應該三光 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至驅動控制區段22並允許驅動控制區段22實施循軌控制。
此外,信號處理區段23基於該等偵測信號SDA、SDB、SDC及SDD依據公式(5)來計算該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藉由使用深度資訊Idf與深度係數j1依據公式(6)來計算距離係數k1,並藉由使用該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該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及該距離係數k1來進一步計算該鏡面驅動信號DM。接著,信號處理區段23供應該信號至驅動控制區段22,並依此方式改變藍色光束Lb1之光軸Ab並調整焦點Fb至目標收斂位置Pt(圖13)。
因此,光碟裝置20之信號處理區段23可基於包括一偏離數量的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與不包括該偏離數量的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來計算一偏移數量。據此,依據該偏移數量,電流計鏡面54可移動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
以上述方式,光碟裝置20可調整焦點Fb至目標收斂位置Pt而不論該偏移數量為何。因此,可較高地維持相對於光碟100的資訊之記錄精度及重製精度。
此時,信號處理區段23可基於兩個類型的循軌誤差信號來計算一偏移數量。據此,比較(例如)由一單獨提供的位置感測器來偵測一偏移數量的一情況,可簡化光碟拾取器26之一組態且不必增加光學拾取器26之重量。
此外,信號處理區段23使用一推挽方法作為產生包括一偏離數量之一循軌誤差信號的一方法。因此,信號處理區段23可直接使用在產生該聚焦誤差信號SFE時使用的該等 偵測信號SDA、SDB、SDC及SDD,故不需要單獨提供一偵測區域、一偵測元件等。依此方式,光學拾取器26與伺服光偵測器38之組態不需要複雜化。
此外,信號處理區段23基於深度資訊Idf來計算距離係數k1。因此,可適當解決依據一偏移數量與深度df兩者變化的偏差數量gm(即,收斂至0)。此時,信號處理區段23使用用於決定準直透鏡53之一移動數量的深度資訊Idf來計算距離係數k1。因此,不需要單獨使用用於辨識深度df的一感測器等。
此外,光學拾取器26僅藉由使用電流計鏡面54來改變藍色光束Lb1之光軸Ab而不改變紅色光束Lr1。因此,此不影響紅色光束Lr1跟隨目標軌跡。
依據上述組態,光碟裝置20之信號處理區段23可基於包括由於物鏡36之循軌移動所引起之一偏離數量的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不包括該偏離數量的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以及深度資訊Idf,依據公式(6)及(7)來計算鏡面驅動信號DM,其對應於物鏡36之一偏移數量與深度df。據此,藉由基於該鏡面驅動信號DM調整電流計鏡面54,可調整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至目標收斂位置Pt。
(2)第二具體實施例
(2-1)光碟裝置之組態
比較依據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光碟裝置20,依據該第二具體實施例之一光碟裝置120(圖7)具有一類似組態,除了取代控制區段21、驅動控制驅動22、信號處理區段23及光 學拾取器26,光碟裝置120分別包括一控制區段121、一驅動控制區段122、一信號處理區段123及一光學拾取器126外。
即,以一類似於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中光碟裝置20之方式,光碟裝置120藉由使用控制區段121控制光學拾取器126以在光碟100之記錄層101上的目標軌跡上記錄資訊並從目標軌跡重製資訊。
(2-2)光學拾取器之組態
如圖15所示,其中使用相同數字編號來指派對應於圖8中該等者的零件,比較光學拾取器26,光學拾取器126具有一類似組態,除了取代光柵32、伺服光偵測器38及電流計鏡面54,光學拾取器126分別包括一光柵132、一伺服光偵測器138及一鏡面154外。
不同於電流計鏡面54,鏡面154包括固定角度的一鏡面表面。因此,鏡面154係經組態用以不改變藍色Lb1之光軸Ab(圖13)。
在藉由一繞射效應將紅色光束Lr1劃分成主光束Lr1A與子光束Lr1B及Lr1C時,光柵132使用一繞射角,其係與比較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中的光柵32不同。
即,如對應於圖10的圖16所示,光學拾取器126在循軌方向上從光束光點PA向右及向左偏移半個軌跡寬度而非四分之一軌跡寬度的位置處在反射及透射膜104上形成該等光束光點PB及PC。
此外,如對應於圖11的圖17所示,除了分別以一類似於 該等偵測區域38A至38D之方式所組態的偵測區域138A至138D外,伺服光偵測器138還包括偵測區域138E、138F、138G及138H,其表面上以一將該等偵測區域38E及38F之每一者劃分成兩個之方式獲得。
類似於伺服光偵測器38,伺服光偵測器138為該等偵測區域138A至138D之每一者偵測主反射光束Lr2A之部分,並依據此時所偵測的光數量來分別產生偵測信號SDA、SDB、SDC及SDD。接著,伺服光偵測器138發出此類偵測信號至信號處理區段123(圖7)。
此外,伺服光偵測器138為該等偵測區域138E及138F偵測子反射光束Lr2B之部分,並還為該等偵測區域138G及138H偵測子反射光束Lr2C之部分。接著,伺服光偵測器138依據所偵測光數量來產生偵測信號SDE、SDF、SDG及SDH之每一者,並發出該等偵測信號至信號處理區段123(圖7)。
類似於信號處理區段23,信號處理區段23使用一所謂像散方法來依據公式(3)計算一聚焦誤差信號SFE,並供應該聚焦誤差信號SFE至驅動控制區段122(圖7)。
此外,類似於信號處理區段23,信號處理區段123使用該等偵測信號SDA、SDB、SDC及SDD來依據公式(5)計算該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接著,信號處理區段123使用一所謂差動推挽(DPP)方法來依據下列公式(8)計算一DPP循軌誤差信號STEd。接著,信號處理區段123供應該DPP循軌誤差信號STEd至驅動控制區段122(圖7)。
STEd=STEp-m(SDE-SDF+SDG-SDH)………(8)
此外,一DPP係數m係依據在該等子反射光束Lr2B及Lr2C之光數量之和與主反射光束Lr2A之一光數量之間的一比率來加以設定。此外,類似於在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中的三光點循軌誤差信號STE3,已知該DPP循軌誤差信號STEd原則上幾乎不包括任何偏離。
(2-3)藍色光束之照射位置之調整
類似於信號處理區段23,信號處理區段123係經組態用以調整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之一位置,除了信號處理區段123係經組態用以使用部分不同於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中信號處理區段23所使用之方法的一方法外。
即,信號處理區段123依據類似於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中計算原理的一計算原理來計算一偏移數量與深度df。接著,信號處理區段123校正物鏡36之一偏移數量以便基於所計算偏移數量與深度df來收斂偏差數量gm(圖13)至一值「0」。
更明確而言,類似於在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中距離係數k1之一情況,信號處理區段123使用深度資訊Idf與一預定深度係數j2來依據以下所示公式(9)計算一校正係數k2。
k2=j2.Idf………(9)
深度係數j2係基於在光學拾取器126之一光學系統內的各設計值在一設計階段等預先加以計算。深度係數j2具有用於在循軌誤差信號上反映在深度df與偏差數量gm(圖13)之間的一關係的一值。
接著,信號處理區段123依據以下所示的公式(10)來產生一校正循軌誤差信號STEr,並供應該校正循軌誤差信號STEr至驅動控制區段122。
STEr=STEp-n.STEd………(10)
驅動控制區段122基於該校正循軌誤差信號STEr來產生一循軌控制信號DT,然後供應該校正循軌誤差信號STEr至光學拾取器126之雙軸致動器36A。依此方式,驅動控制區段122實施物鏡36之循軌控制。
此時,由於依據該深度df與該偏移數量校正該校正循軌誤差信號STEr,故驅動控制區段122可解決在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與目標收斂位置Pt之間的一偏差。
當從另一角度看待上述時,類似於該第一具體實施例,光學拾取器126藉由依據該偏移數量與該深度df改變藍色光束Lb1之一光軸來調整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至目標收斂位置Pt。
在光碟裝置120中,一旦藉由光碟100之偏心等(即,在跟隨目標軌跡時)實施循軌控制,物鏡36之一移動數量係(例如)大約50 μm,而用於收斂偏差數量gm的物鏡36之一移動數量係大約4至5 μm。為此原因,在光碟裝置120中,實際上,上述校正不會影響最初循軌控制。
(2-4)操作及有利效應
在上述組態中,依據該第二具體實施例之光碟裝置120之信號處理區段123使用供應自光學拾取器126之伺服光偵測器138(圖17)之偵測信號SDA、SDB、SDC及SDD來依據 公式(5)計算該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接著,信號處理區段123依據公式(8)計算該DPP循軌誤差信號STEd。
此外,信號處理區段123依據公式(9)來計算校正係數k2,依據公式(10)產生該校正循軌誤差信號STEr,並接著供應該校正循軌誤差信號STEr至驅動控制區段122。依此方式,信號處理區段123改變藍色光束Lb1之光軸Ab並調整焦點Fb至目標收斂位置Pt(圖13)。
因此,光碟裝置120之信號處理區段123可基於包括一偏離數量的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與不包括該偏離數量的DPP循軌誤差信號STEd來計算一偏移數量。據此,藉由依據該偏移數量在物鏡36之循軌控制中校正一移動數量,可移動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
以上述方式,類似於該第一具體實施例,光碟裝置120可調整焦點Fb至目標收斂位置Pt而不論該偏移數量為何。因此,可較高地維持相對於光碟100的資訊之記錄精度及重製精度。
此時,類似於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信號處理區段123使用一推挽方法作為產生包括一偏離數量之一循軌誤差信號的一方法。因此,信號處理區段123可直接使用在產生該聚焦誤差信號SFE與該DPP循軌誤差信號STEd時使用的該等偵測信號SDA、SDB、SDC及SDD,且不需單獨提供一偵測區域、一偵測元件等。依此方式,光學拾取器126與伺服光偵測器138之組態不需複雜化。
此外,信號處理區段123基於深度資訊Idf來計算距離係 數k2。因此,可適當收斂依據一偏移數量與深度df兩者變化的偏差數量gm。此時,信號處理區段123使用用於決定準直透鏡53之一移動數量的深度資訊Idf來計算距離係數k2。因此,不需單獨使用用於辨識深度df的一感測器等。
此外,光學拾取器126可藉由在循軌控制中校正物鏡36之一移動數量來調整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之一位置。因此,不需提供電流計鏡面54並經由驅動控制區段22(122)來控制電流計鏡面54之驅動,比較該第一具體實施例可簡化光學拾取器126之一組態。
依據上述組態,光碟裝置120之信號處理區段123可基於包括由於物鏡36之循軌移動所引起之一偏離數量的推挽循軌誤差信號STEp、不包括該偏離數量的DPP循軌誤差信號STEd以及該深度資訊Idf,依據公式(9)及(10)來計算校正循軌誤差信號STEr,其對應於一偏移數量與物鏡36之深度df。據此,藉由基於該校正循軌誤差信號STEr循軌控制物鏡36,可調整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至目標收斂位置Pt。
(3)其他具體實施例
在以上說明的具體實施例中,已參考由該三光點方法或該DPP方法產生不包括一偏離的一循軌誤差信號之一情況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且可使用其他方法來產生不包括一偏離的循軌誤差信號。
此外,可藉由除該推挽方法外的一方法來產生包括一偏離的一循軌誤差信號。總而言之,僅需基於一不包括一偏離的循軌誤差信號與一包括一偏離的循軌誤差信號來計算 物鏡36之一偏移數量。
此外,如圖18所示,一循軌誤差信號可藉由適當分配一鏡面區域Um由諸如一推挽方法之一方法來偵測到,除了具備該軌跡的一記錄區域Ur外,該鏡面區域在光碟之一信號記錄表面上(例如)以一徑向或週期方式不具備一軌跡,如圖10及16所示。
在此情況下,該記錄區域Ur具有同時包括一軌跡偏差數量與一偏移數量的一循軌誤差信號,且該鏡面區域Um具有包括一偏移數量的一循軌誤差信號,由於不在其上形成軌跡。因此,信號處理區段23等可基於在鏡面區域Um內的循軌誤差信號來計算一偏移數量。
此外,在以上所說明之該等具體實施例中,相對於一情況來進行說明,其中基於兩個類型的循軌誤差信號來計算物鏡36之一偏移數量。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在光學拾取器26內提供一位置感測器、一距離感測器等,且可藉由使用該位置感測器、該距離感測器等來偵測物鏡36之一偏移數量。
此外,在以上所說明之該等具體實施例中,已相對於一情況來進行說明,其中該等距離係數k1及k2對應於深度df(圖13)依據公式(6)及(9)而變化。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一旦由另一函數來表達深度df與該等距離係數k1及k2之間的一關係,該等距離係數k1及k2便藉由使用該另一函數來加以計算。或者,一旦已知在深度df與該等記錄係數k1及k2之間的一對應關係為非線性,便預先建立一 表格並將其儲存於一非揮發性記憶體等內,並可藉由參考該表格來從深度df決定該等距離係數k1及k2。
此外,鑑於該等光學拾取器26及126之光學設計,一旦偏差數量gm甚至在目標收斂位置Pt之一深度變化時仍不會變化太多,該等距離係數k1及k2便可為固定值。
此外,已相對於一情況進行說明,其中在以上所說明第一具體實施例中控制電流計鏡面54之鏡面表面54S之驅動並在該第二具體實施例中校正一循軌誤差信號以校正物鏡36在循軌方向上的一移動數量,並依此方式調整藍色光束Lb1之焦點Fb至目標收斂位置Pt(圖13)。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中,焦點Fb可藉由使用各種方法來調整至目標收斂位置Pt,諸如藉由使用致動器53A在一正交於藍色光束Lb1之一光軸之方向(例如一循軌方向)上取代電流計鏡面54之鏡面表面54S偏移準直透鏡53來改變藍色光束Lb1之一光軸。
此外,在以上所說明之該等具體實施例中,已相對於一情況進行說明,其中使紅色光束Lr1作為平行光入射在物鏡36上並使藍色光束Lb1作為發散光入射在物鏡36上。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該組態可使得使紅色光束Lr1作為收斂光入射在物鏡36上並使藍色光束Lb1作為平行光入射在物鏡36上。或者,類似於圖4至6所示之情況,紅色光束Lr1與藍色光束Lb1兩者可作為發散光入射在物鏡36上。總而言之,需依據物鏡36之一焦距與光學拾取器26(126)之一光學設計來調整紅色光束Lr1與藍色光束Lb1之 發散角。
在此情況下,該等深度係數j1及j2與該等距離係數k1及k2依據光學拾取器26(126)之一光學設計等來加以適當地設定。
此外,在以上所說明之該等具體實施例中,已相對於一情況進行說明,其中一全像係藉由一前面格式化處理以一均勻方式形成於光碟100之記錄層101上,且藍色光束Lb1係收斂以在記錄層101內局部毀壞該全像以便記錄資訊。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藉由使用其他方法,可形成記錄標記RM並可重製資訊。
例如,本發明可應用於一資訊記錄方法,其中如對應於圖12之圖19所示,一有機金屬化合物與一記錄層M混合並預先光固化記錄層M,然後藍色光束Lb1係收斂於記錄層M上以具有一高溫度。依此方式,一金屬化合物或純金屬係沈積在目標位置附近,並形成具有一高反射係數的記錄標記RM。在此情況下,強度比較低的藍色光束Lb1係收斂在記錄標記RM上,並獲得藉由反射藍色光束Lb1所獲得的重製光束Lb2,然後可基於重製光束Lb2來重製資訊。
此外,在以上所說明之該等具體實施例中,已相對於一情況進行說明,其中本發明應用於一所謂單側光學系統之光碟裝置20,在該系統中作為資訊的記錄標記RM係藉由相對於光碟100使用藍色光束Lb1之一光束來形成,並基於藉由照射藍色光束Lb1之該一光束至光碟100所獲得之重製光束Lb2來重製資訊。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本 發明可應用於一所謂雙側光學系統之一光碟裝置,其中一藍色光束Lb之一光束係從光碟100之兩個表面照射以形成一全像以便形成記錄標記RM,且資訊係藉由從光碟100之一側照射藍色光束Lb之一光束至記錄標記RM產生重製光來加以重製。
此外,在以上所說明之該等具體實施例中,已相對於一情況進行說明,其中反射及透射膜104係提供於在記錄層101(圖9)上最靠近物鏡36的一側上。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反射及透射膜104可提供於在記錄層101上或在記錄層101內部最遠離物鏡36的一側(即,在圖9中一最低部分)上。總而言之,僅需要與上面實際記錄記錄標記RM的記錄層101單獨提供用於一伺服的反射及透射膜104。此外,例如,可在反射及透射膜104上取代一螺旋狀軌跡來形成一同心軌跡。或者,可取代一溝槽結構來形成一凹坑等。
此外,在以上所說明之該等具體實施例中,已相對於一情況進行說明,其中用作一光碟裝置的光碟裝置20係由用作一物鏡的物鏡36、用作移動區段的驅動控制區段22與雙軸致動器36A及用作一偵測區段與一校正區段的信號處理區段23來組態。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且該光碟裝置可由一物鏡、一移動區段、一偵測區段及具有其他各種電路組態的一校正區段來組態。
本發明可應用於一種往返於一光碟來記錄並重製具有大容量之視訊資料、音訊資料等之光碟裝置。
習知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根據設計要求及其他因素進行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及變更,只要其係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或其等效內容的範疇內即可。
1‧‧‧光碟裝置
2‧‧‧雷射
3‧‧‧聲光調變器
4‧‧‧準直透鏡
5‧‧‧偏光分光器
6‧‧‧四分之一波長板
7‧‧‧光學頭
7A‧‧‧鏡面
7B‧‧‧物鏡
8‧‧‧光碟
9‧‧‧反射裝置
9A‧‧‧收斂透鏡
9B‧‧‧快門
9C‧‧‧收 斂透鏡
9D‧‧‧反射鏡面
10‧‧‧收斂透鏡
11‧‧‧針孔
12‧‧‧光偵測器
15‧‧‧光碟裝置
16‧‧‧分光器
17‧‧‧物鏡
18‧‧‧光碟
18A‧‧‧反射表面
18B‧‧‧記錄層
20‧‧‧光碟裝置
21‧‧‧控制區段
22‧‧‧驅動控制區段
23‧‧‧信號處理區段
24‧‧‧轉軸馬達
25‧‧‧螺紋馬達
25A‧‧‧移動軸
25B‧‧‧移動軸
26‧‧‧光學拾取器
30‧‧‧位置控制光學系統
31‧‧‧雷射二極體
32‧‧‧光柵
33‧‧‧非偏光分光器
34‧‧‧準直透鏡
35‧‧‧分色稜鏡
35S‧‧‧反射及透射表面
36‧‧‧物鏡
36A‧‧‧雙軸致動器
37‧‧‧圓柱透鏡
38‧‧‧伺服光偵測器
38A‧‧‧偵測區域
38B‧‧‧偵測區域
38C‧‧‧偵測區域
38D‧‧‧偵測區域
38E‧‧‧偵測區域
38F‧‧‧偵測區域
38m‧‧‧主偵測區域
50‧‧‧記錄及重製光學系統
51‧‧‧雷射二極體
52‧‧‧非偏光分光器
52S‧‧‧反射及透射表面
53‧‧‧準直透鏡
53A‧‧‧致動器
54‧‧‧電流計鏡面
55‧‧‧光偵測器
100‧‧‧光碟
101‧‧‧記錄層
102‧‧‧基板
104‧‧‧反射及透射膜
120‧‧‧光碟裝置
121‧‧‧控制區段
122‧‧‧驅動控制區段
123‧‧‧信號處理區段
126‧‧‧光學拾取器
132‧‧‧光柵
138‧‧‧伺服光偵測器
138A‧‧‧偵測區域
138B‧‧‧偵測區域
138C‧‧‧偵測區域
138D‧‧‧偵測區域
138E‧‧‧偵測區域
138F‧‧‧偵測區域
138G‧‧‧偵測區域
138H‧‧‧偵測區域
154‧‧‧鏡面
a‧‧‧箭頭
A1‧‧‧光軸
A2‧‧‧光軸
Ab‧‧‧光軸
Ar‧‧‧光軸
C‧‧‧光軸/中心軸/中心線
df‧‧‧深度
F1‧‧‧焦點
F1m‧‧‧焦點
F2‧‧‧焦點
F2m‧‧‧焦點
Fb‧‧‧焦點
Fr‧‧‧焦點
gm‧‧‧偏差數量
L1‧‧‧位置控制光束
L2‧‧‧記錄及重製光束
Lb1‧‧‧藍 色光束
Lb2‧‧‧重製光束
LbF1‧‧‧藍色光束
LbF2‧‧‧藍色光束
Lr1‧‧‧紅色光束
Lr1A‧‧‧主光束
Lr1B‧‧‧子光束
Lr1C‧‧‧子光束
Lr2‧‧‧紅色反射光束
Lr2A‧‧‧主反射光束
Lr2B‧‧‧子反射光束
Lr2C‧‧‧子反射光束
M‧‧‧記錄層
P1‧‧‧焦點
p1‧‧‧距離
P2‧‧‧焦點
P2‧‧‧距離
p3‧‧‧距離
PA‧‧‧光束光點
PB‧‧‧光束光點
PC‧‧‧光束光點
Pt‧‧‧目標收斂位置
QA‧‧‧光束光點
QB‧‧‧光束光點/子光點
QC‧‧‧光束光點/子光點
r1‧‧‧距離
r2‧‧‧距離
RM‧‧‧記錄標記
s1‧‧‧距離
s2‧‧‧距離
T1‧‧‧軌跡
Um‧‧‧鏡面區域
Ur‧‧‧記錄區域
在附圖中:圖1係顯示一駐波記錄型的一已知光碟裝置之一組態的一示意圖;圖2A及2B係顯示全像形成的示意圖;圖3係顯示使用兩個類型光束之一光碟裝置之一組態的一示意圖;圖4A及4B係用於說明一光束之收斂(1)之示意圖;圖5係用於說明一光束之收斂(2)之示意圖;圖6係用於說明由於一物鏡之循軌移動引起一收斂點移動之一示意圖;圖7係顯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一光碟裝置之一組態的一示意圖;圖8係顯示依據一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之一組態的一示意圖;圖9係顯示一光碟之一內部組態的一示意圖;圖10係顯示依據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之一光束光點之一狀態的一示意圖;圖11係顯示依據該第一具體實施例之一伺服光偵測器之一偵測區域的一示意圖;圖12A至12C係顯示記錄及重製一全像之一原理的示意 圖;圖13係用於說明由於一物鏡偏移引起一焦點偏差之一示意圖;圖14A及14B係用於說明由於一物鏡偏移引起一光束光點移動的示意圖;圖15係顯示依據一第二具體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之一組態的一示意圖;圖16係顯示依據該第二具體實施例之一光束光點之一狀態的一示意圖;圖17係顯示依據該第二具體實施例之伺服光偵測器之一偵測區域的一示意圖;圖18係顯示具有一鏡面區域之一光碟之一組態的一示意圖;以及圖19A及19B係依據另一具體實施例用於說明資訊記錄及重製原理之示意圖。
36‧‧‧物鏡
100‧‧‧光碟
101‧‧‧記錄層
104‧‧‧反射及透射膜
Ab‧‧‧光軸
Ar‧‧‧光軸
C‧‧‧光軸/中心軸/中心線
df‧‧‧深度
Fb‧‧‧焦點
Fr‧‧‧焦點
gm‧‧‧偏差數量
Pt‧‧‧目標收斂位置

Claims (12)

  1. 一種光碟裝置,其照射一光束至一光碟,該光碟包括用於記錄資訊的一記錄層與具備一用於在該記錄層上識別該資訊之一記錄位置之軌跡的一定位層,該光碟裝置包含:一物鏡,其收斂一預定定位光束以便調整該光束至該定位層上的一所需軌跡,並還收斂一資訊光束,其與該記錄層上的該定位光束共用一光軸;一移動區段,其在一實質上正交於該軌跡之一循軌方向上移動該物鏡以使該定位光束之一焦點跟隨該所需軌跡;一偵測區段,其偵測該物鏡相對於該循軌方向之一移動數量;以及一校正區段,其依據該移動數量來校正該資訊光束之一收斂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光碟裝置,其中該偵測區段基於一循軌誤差信號來偵測該移動數量,該循軌誤差信號表達在該定位光束相對於該循軌方向之一焦點與該所需軌跡之間的一偏差數量。
  3. 如請求項1之光碟裝置,其包含一光接收區段,其接收藉由該定位層反射該定位光束所獲得之一反射光束,其中該偵測區段基於該光接收區段之一光接收結果來產生一第一循軌誤差信號,其包括一偏離分量,該偏離分量對應於相對於該物鏡之該循軌方向的該移動數量,產生 一第二循軌誤差信號,其中幾乎不包括該偏離分量,並基於在該第一循軌誤差信號與該第二循軌誤差信號之間的一差異來偵測該移動數量。
  4. 如請求項3之光碟裝置,其中該光接收區段具有用於接收該定位光束之光的一光接收區域,其劃分成複數個劃分光接收區域,以及該偵測區段使用一推挽方法,其使用在該等劃分光接收區域之光接收結果之每一者之間的一差異來偵測該第一循軌誤差信號。
  5. 如請求項3之光碟裝置,其包含一散佈元件,其散佈該定位光束,之後照射在該光碟上成為一主光束與兩個子光束,其中該光接收區段分別包括一主光束接收區域與兩個子光接收區域,其接收該主光束與該兩個子光束,以及該偵測區段使用一三光點方法,其使用在該等子光接收區域之光接收結果之每一者之間的一差異來偵測該第二循軌誤差信號。
  6. 如請求項3之光碟裝置,其包含一散佈元件,其散佈該定位光束,之後照射在該光碟上成為一主光束與兩個子光束,其中該光接收區段分別包括一主光束接收區域與兩個子光接收區域,其接收該主光束與該兩個子光束,以及該偵測區段使用一三光點方法,其使用在該等子光接收區域之光接收結果之每一者之間的一差異來偵測該第 二循軌誤差信號。
  7. 如請求項1之光碟裝置,其中該偵測區段藉由使用一位置感測器或一距離感測器來偵測該移動數量。
  8. 如請求項1之光碟裝置,其中該校正區段依據該移動數量來改變該資訊光束之一前進方向以便校正該資訊光束之一收斂位置。
  9. 如請求項8之光碟裝置,其包含一電流計鏡面,其藉由一反射表面來反射該資訊光束並藉由調整該反射表面之一角度來改變該資訊光束之一前進方向,其中該校正區段依據該移動數量來調整該反射表面在該電流計鏡面上的一角度以便校正該資訊光束之一收斂位置。
  10. 如請求項1之光碟裝置,其中該校正區段依據該移動數量來調整該物鏡在該移動區段內的一移動距離以便校正該資訊光束之一收斂位置。
  11. 如請求項1之光碟裝置,其中該校正區段基於在該物鏡與該資訊光束之間的一距離以及該移動數量來校正該資訊光束之一收斂位置。
  12. 一種在照射一光束至一光碟時的收斂位置校正方法,該光碟包括用於記錄資訊的一記錄層與具備一用於在該記錄層上識別該資訊之一記錄位置之軌跡的一定位層,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一實質上正交於該軌跡之一循軌方向上移動一物 鏡,其收斂一預定定位光束以便調整該光束至該定位層上的一所需軌跡,並還收斂一資訊光束,其與該記錄層上的該定位光束共用一光軸;偵測該物鏡相對於該循軌方向之一移動數量;以及依據該移動數量來校正該資訊光束之一收斂位置以便使該定位光束之一焦點跟隨該所需軌跡。
TW097121593A 2007-06-12 2008-06-10 光碟裝置與收斂位置校正方法 TWI3824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5283A JP4345030B2 (ja) 2007-06-12 2007-06-12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集光位置補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0338A TW200910338A (en) 2009-03-01
TWI382412B true TWI382412B (zh) 2013-01-11

Family

ID=39777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1593A TWI382412B (zh) 2007-06-12 2008-06-10 光碟裝置與收斂位置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948840B2 (zh)
EP (1) EP2006848B1 (zh)
JP (1) JP4345030B2 (zh)
KR (1) KR20080109635A (zh)
CN (1) CN101325067B (zh)
DE (1) DE602008002786D1 (zh)
TW (1) TWI3824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2467B (zh) * 2021-03-29 2022-11-0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偏心量測裝置及其量測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5030B2 (ja) * 2007-06-12 2009-10-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集光位置補正方法
JP4565353B2 (ja) 2007-12-06 2010-10-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位置制御方法並びに光ピックアップ
JP4596284B2 (ja) * 2008-05-26 2010-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2010040064A (ja) * 2008-07-31 2010-02-18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信号生成方法
US9373351B2 (en) 2008-12-31 2016-06-21 General Electric Com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ual-beam recording and readout of multilayered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a
JP2011216171A (ja) * 2010-04-02 2011-10-27 Sony Corp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光学ドライブ装置、光照射方法
US8254224B2 (en) * 2010-11-18 2012-08-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rvoing system for master with parallel tracks in a holographic replication system
US8139462B1 (en) * 2010-11-24 2012-03-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cise recording
JPWO2012070125A1 (ja) * 2010-11-24 2014-05-19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WO2012111105A1 (ja) * 2011-02-16 2012-08-2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JP2012221538A (ja) * 2011-04-13 2012-11-12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52542B2 (ja) * 2011-04-21 2014-03-26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6713726B (zh) * 2015-07-14 2019-11-29 无锡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拍摄方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24029B (zh) * 2017-09-20 2020-10-09 上海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光束超分辨的多层光盘存储装置及方法
CN112750470B (zh) * 2019-10-30 2022-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装置、光驱及检测方法
JP7426656B2 (ja) * 2020-03-31 2024-02-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焦点距離調整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装置
CN114627900B (zh) * 2022-03-23 2023-07-0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能在透明、均一存储介质定位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2632B (en) * 2000-03-17 2004-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cal disk device
US20050226134A1 (en) * 2004-04-07 2005-10-13 Harukazu Miyamoto Track forming method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TWI245278B (en) * 2000-11-07 2005-12-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Recording medium, control apparatus thereof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060227670A1 (en) * 2005-03-22 2006-10-12 Motoyasu Terao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US20070121433A1 (en) * 2005-11-29 2007-05-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2739A (en) * 1998-02-13 1999-04-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 system for crea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on rotatable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a, an apparatus for multilayer source positioning using the laser source as a detector
US6738322B2 (en) * 1999-07-29 2004-05-18 Research Investment Network, Inc. Optical data storage system with focus and tracking error correction
WO2001078068A2 (en) 2000-04-07 2001-10-18 Siros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JP4043175B2 (ja) * 2000-06-09 2008-02-06 Tdk株式会社 光情報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162614A3 (en) * 2000-06-09 2006-04-05 TDK Corporation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US7242648B2 (en) * 2003-04-28 2007-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cking error signal generation device, optical disc apparatus, tracking error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EP1734515A4 (en) 2004-03-29 2008-09-10 Pioneer Corp HOLOGRAM RECORDING CARRIER AND RECORDING / REPLAYING METHOD AND DEVICE
EP1701341A1 (en) * 2005-03-07 2006-09-13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Hol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and pickup for this medium
JP2007004897A (ja) * 2005-06-23 2007-01-11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724546B2 (ja) 2005-12-08 2011-07-13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スクラップの予熱処理装置及び予熱処理方法
JP4714704B2 (ja) * 2007-03-08 2011-06-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345030B2 (ja) * 2007-06-12 2009-10-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集光位置補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2632B (en) * 2000-03-17 2004-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cal disk device
TWI245278B (en) * 2000-11-07 2005-12-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Recording medium, control apparatus thereof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050226134A1 (en) * 2004-04-07 2005-10-13 Harukazu Miyamoto Track forming method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US20060227670A1 (en) * 2005-03-22 2006-10-12 Motoyasu Terao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US20070121433A1 (en) * 2005-11-29 2007-05-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2467B (zh) * 2021-03-29 2022-11-0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偏心量測裝置及其量測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48840B2 (en) 2011-05-24
DE602008002786D1 (de) 2010-11-11
EP2006848B1 (en) 2010-09-29
US20080316902A1 (en) 2008-12-25
KR20080109635A (ko) 2008-12-17
TW200910338A (en) 2009-03-01
JP2008310848A (ja) 2008-12-25
EP2006848A3 (en) 2009-05-27
CN101325067B (zh) 2012-03-21
CN101325067A (zh) 2008-12-17
JP4345030B2 (ja) 2009-10-14
EP2006848A2 (en)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2412B (zh) 光碟裝置與收斂位置校正方法
JP4961922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焦点位置制御方法
US7944794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KR101411694B1 (ko)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및 초점 위치 제어 방법
JP4620631B2 (ja)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TWI419155B (zh) A disc device, an optical pickup, and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WO2009123360A1 (ja) 体積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CN100403420C (zh) 像差检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拾光器装置
KR20090110250A (ko) 광 디스크 장치 및 광 디스크 재생 방법
CN102084419A (zh) 光盘装置、光学头及信息处理装置
JP2008108383A (ja) 多層光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記録再生方法、並びに多層光記録媒体
KR20090003108A (ko) 광학 정보 기록 장치, 광학 픽업, 광학 정보 기록 방법 및광학 정보 기록 매체
CN101681642B (zh) 光学头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JP2008097752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チルト補正方法、並びに光ディスク
KR20110063314A (ko) 픽업 장치, 광기록 재생 장치 및 기록 재생 방법
TWI556232B (zh) 在一全像碟片中記錄資料之方法及系統
JP2008041230A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JP2009277292A (ja) 光情報記録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08251133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焦点位置制御方法及び体積型記録媒体
JP2008108407A (ja) 対物レンズ位置制御装置、対物レンズ位置制御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WO2006001215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
US20100322062A1 (en)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WO2014064733A1 (ja)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フォーマット装置ならびにフォーマット方法
JP2009099176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25781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