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8217B - Solar collector - Google Patents

Solar coll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78217B
TWI378217B TW97116246A TW97116246A TWI378217B TW I378217 B TWI378217 B TW I378217B TW 97116246 A TW97116246 A TW 97116246A TW 97116246 A TW97116246 A TW 97116246A TW I378217 B TWI378217 B TW I3782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collector
layer
carbon nanotube
solar
low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16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6843A (en
Inventor
Peng Liu
Pi-Jin Chen
Liang Liu
Kai-Li Jiang
Shou-Shan Fan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97116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782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0946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6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8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82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1378217 101年07月19日核正替换頁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太陽能集熱器。 【先前技術】 [0002] 隨著現代工業和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對於資源和能源 的依賴日益加強。而眾所周知,地球上的資源和能源係 有限的,故於各種經濟、政治、科學研究活動中,資源 和能源的問題成了首要問題。而由於部分資源可以通過 一些人為的過程加以回收再利用,因此,能源的問題更 為突出。太陽能係人類可以利用的最豐富的能源,也係 最廉價的,最潔淨的,最有發展前途的能源。太陽能電 池和太陽能集熱器係直接利用和吸收太陽能的主要方式 。與太陽能電池相比較,太陽能集熱器的效率較高,遠 高於其他太陽能利用的方式。但目前太陽能集熱器由於 受結構和材料等方面的因素局限,應用範圍和領域還比 較窄。
[0003] 目前廣泛應用的太陽能集熱器分為太陽能管式集熱器(請 參見“真空管太陽能家用熱水器及其東西向和南北向放 置的比較”,太陽能學報,吳家慶等,vol9, p396-405( 1 988))和太陽能板式集熱器兩種。請參閱圖 1,為先前技術中太陽能管式集熱器300,包含一放置於 地面上的座體30、一裝設於該座體30—側的儲水桶32、 及連接所述座體30另一側與所述儲水桶32之間的真空吸 熱管34。當該真空吸熱管34接收到太陽能後,利用冷水 比熱水比重大的原理,而產生冷水下流、熱水上升現象 Ο·624产單編號A0101 第3頁/共18頁 1013277049-0 1378217 [0004] [0005] [ϊόΐ年07月19日梭正钥碎] ,進而使所述真空吸熱管34内的液體達到自然對流循環 加熱,具有良好的保溫性。然而,當太陽光照射到所述 真空吸熱管34時,會因該真空吸熱管34的圓管曲線排布 ,ia成有效集熱面積變小。而且,所述真空吸熱管Μ的 内側會生成水垢,故需要定期清潔、保養,以維持良好 的熱傳導效率,不但費時而且費力。 太陽能板式餘H的現克服了所述太陽能管式集熱器 300中出現的問題。請參閱圖2,先前技術中的太陽能板 式集熱盗500包含一上基板5〇、一下基板52、邊框支架 56和複數個支撐物58。其中,所述上基板5〇為一透光基 板,由玻璃、塑膠等透明材料製成。下基板52為一吸熱 板,由銅、鋁合金(優選防銹鋁)、不銹鋼、鋅等材料 製成。所述上基板5〇和下基板52構成一空腔6〇,該空腔 60的兩侧設有邊框支架56 ^所述上基板5〇和下基板52之 間設置有複數個支撐物58。 然而,為防止所述下基板52於製備的過程中被氧化,該 下基板52需要於較高的真空絕熱環境下進行製備,並要 加熱到較高的溫度,生產工藝複雜。因此,使得下基板 52的製備過程中的成本較高’從而相應地使得所述太陽 能板式集熱器500的成本較高,不適於大面積普及推廣應 用。另外,所述太陽能板式集熱器5〇〇中下基板52本身也 作為吸熱層,故下基板52材料的選擇受到限制.,必須係 吸熱材料,而採用銅、鋁合金等吸熱材料製成的下基板 52,由於s玄下基板52的吸熱表面積較小同時對太陽光的 反射較大,故,對太陽能的轉化效率較低。 第4頁/共18頁 〇97丨1624产單編號A0101 1013277049-0 Ϊ378217 [0006] 101年.07月19日修正替換頁 有鑒於此’提供一種具有較高的轉化效率且下基板材料 的選擇不受限制的太陽能集熱器實為必要。 【發明内容】 種太陽能集熱器包括_上基板、—下基板、一吸熱層 、一邊框支架和複數個支撐物。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 板相對設置。所述邊框支架設置於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 之間。所述上基板、下基板及邊框支架共同構成一空腔 。所述吸熱層設置於所述下基板位於所述空腔内的上表 面。所述複數個支偉&間隔地設置於所述空腔内,並分 別與所述上基板和吸熱層相接觸。所述吸熱層為一奈米 碳管複合材料層’所述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包括複數奈 米碳官’所述複數奈米碳管吸收太陽光並將吸收的太陽 光轉化為熱能。 _8]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所述太陽能集熱器具有以下優點: 其一,由於奈米碳管具有良好的吸熱性,故,採用奈米 碳管複合㈣層作吸熱層,可提高太陽能錢器對太陽 Φ 能的能量轉化效率,對太陽能吸收均勻。其二,由於採 用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作為吸熱層,故下基板材料的選 擇不受限制。 【實施方式】 圃以下縣合_詳細說明本技術方案太陽能集熱器。 _料閱圖3及圖4,本技術方案實施例提供—種太陽能集 熱器100包括一上基板10、一下基板12、一吸熱層14、 一邊框支架16和複數個支撐物18。所述上基板1〇和所述 下基板12相對設置。所述邊框支架16設置於所述上基板 額1624#單編號A〇101 第5頁/共18頁 ^ 1013277049-0 1378217 101年07月19日修正替換頁 10和下基板12之間。所述上基板10、下基板12及邊框支 架16共同構成一空腔20。所述吸熱層14設置於位於所述 空腔20内的所述下基板12的上表面121。所述複數個支撐 物18間隔地設置於所述空腔20内,並分別與所述上基板 10和吸熱層14相接觸。所述吸熱層14包括一奈米碳管複 合材料層。
[0011] 所述上基板10為一透光基板,用於透過太陽光。該上基 板10採用透明材料製成,如玻璃、塑膠、透明陶瓷、高 分子透明材料等。所述上基板10的厚度為100微米〜5毫米 ,優選為3毫米。所述上基板10的形狀不限,可以係三角 形、六邊形、四邊形等,可依據需求製成任意形狀。 [0012] 所述下基板12與上基板10相對設置。該下基板12為一集 熱基板,用於收集並傳遞太陽光的能量。該下基板12可 採用玻璃製成,或者採用導熱性能較好的材料製成,如 鋅、鋁或者不銹鋼等。所述下基板12的厚度為100微米〜5 毫米,優選為3毫米。所述下基板12的形狀不限,可以係 三角形、六邊形、四邊形等,可依據需求製成任意形狀 [0013] 所述邊框支架16可採用玻璃等材料製成。所述邊框支架 16的高度為100微米〜500微米,優選為150微米~250微 米。 [0014] 所述空腔20内為真空絕熱環境,抑制空氣的自然對流, 從而減少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00中對流換熱的損失,起到 保溫作用,從而大大提高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00的熱效率 09711624脊單编號 A〇101 第6頁/共18頁 1013277049-0 Ϊ378217 101年07月19日按正替换頁 。另外,所述空腔20内也可以不採取真空的環境,可以 於所述空腔20中填充一種能夠透光且保溫的間隔層(圖未 示),該間隔層填充整個空腔,可以由透明的泡沫型材料 如耐熱塑膠製成,也可以採用一些導熱效果較差的氣體 如氮氣充當間隔層。 [0015] 所述吸熱層14包括一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該奈米碳管 複合材料層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和黑色不透光材料。該 黑色不透光材料為碳顆粒或者石墨乳等。該奈米碳管於 所述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中無序排列且均勻分佈。所述 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中奈米碳管的質量百分含量為80%以 上,黑色不选光材料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0%以下。 [0016] 本實施例中所述吸熱層14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7] 首先,提供一奈米碳管漿料。所述奈米碳管漿料包括奈 米碳管、黑色不透光材料及有機載體。本實施例優選50% 的奈米碳管、20%的碳顆粒及30%的有機載體。所述有機 載體包括作為主要溶劑的松油醇、作為增塑劑的少量f 位苯二曱酸二丁酯及作為穩定劑的少量乙基纖維素。將 各成份按比例混合後,可通過超聲震盪的方法使各成份 於漿料中均勻分散而得到均勻穩定的漿料。 [0018] 然後將上述奈米碳管漿料通過絲網印刷或者直接塗布方 法涂覆於位於所述空腔20内的所述下基板12的上表面121 ,並去除奈米碳管漿料中的有機載體,形成所述吸熱層 14。去除有機載體可以用烘乾或者自然晾乾的方法。 [0019] 所述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中奈米碳管可為單壁奈米碳管 09711624^^^^ A0101 第7頁/共18頁 1013277049-0 1378217 101年07月19日按正替換頁
、雙壁奈米碳管或者多壁奈米碳管。當奈米碳管複合材 料層中的奈米碳管為單壁奈米碳管時,該單壁奈米碳管 的直徑為0. 5奈米-50奈米。當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中的 奈米碳管為雙壁奈米碳管時,該雙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 1. 0奈米〜50奈米。當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中的奈米碳管 為多壁奈米碳管時,該多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1. 5奈米 〜50奈米。所述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包括黑色的奈米材料 即奈米碳管,奈米碳管具有良好的吸光特性和導熱率高 的優異特性,故,所述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對於太陽光 有較好的吸收特性。且通過絲網印刷或者直接塗布方法 I 就可製成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製備方法簡單,成本較 低,適於大面積普及推廣應用。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00中 吸熱層14對太陽光的吸收效率隨吸熱層14厚度的增加而 增加,即所述吸熱層14的厚度越厚,對於太陽光的吸收 效率越高。所述吸熱層14的厚度為3微米〜2毫米。
[0020] 所述複數個支撐物18用於抵抗大氣壓力,加強所述太陽 能集熱器100的牢固性。所述支撐物18的高度和所述邊框 支架16的高度相同。所述支撐物18係由吸熱性較弱的材 料製成,如玻璃。該支撐物18的形狀不限,可以為小珠 狀或者細絲狀等。 [0021] 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00為一平板型結構。另外,所述太陽 能集熱器100還可製成其他的各種形狀,比如柱面、球面 等多種曲面形式。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00可以廣泛應用於 建築結構的外牆上,從而實現為建築物内部的供暖。所 述太陽能集熱器100的上基板10和下基板12可以方便地製 0971刪#單编號A0101 第8頁/共18頁 1013277049-0 1378217 101年07月19日梭正替換頁 成各種形狀,起到裝飾的作用。
[0022] 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00進一步包括一反射層22,該反射層 22設置於所述上基板10位於空腔20内的下表面101,厚 度為10奈米〜1微米。一個理想的太陽能集熱器100應能最 大限度地吸收入射其表面的太陽能,而同時又要盡可能 地減少其自身的輕射熱損,這樣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將太 陽能轉化為熱能。即,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00於可見光及 近紅外光波段反射率低即吸收比高,而於中、遠紅外光 波段反射率高即發射率低。這就需要於所述太陽能集熱 器100内設置一反射層22。該反射層22為一紅外反射層, 如氧化銦錫薄膜或者一奈米碳管結構。該奈米碳管結構 包括無序奈米碳管層、有序奈米碳管層或者奈米碳管複 合材料層。所述反射層22對於可見光及近紅外光係透明 的,具有非常好的透過可見光及近紅外光、並反射中、
遠紅外光的特點,從而可以減少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00對 太陽能能量的輻射損失,增大該太陽能集熱器100對太陽 叙的能量轉化效率。所述反射層22和所述吸熱層14可以 均為奈米碳管結構,但所述反射層2 2的厚度比所述吸熱 層14的厚度小,以保證大部分可見光及近紅外光透過該 反射層22。 [0023] 進一步,還可以將一循環液流層24設置於所述太陽能集 熱器100的下基板12的下表面122,如將溫度較低的水或 者乙二醇等液體作為循環液。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00可以 直接把水加熱作為熱水使用,或者將熱量帶走作為其他 的應用,比如海水淡化、製冷、發電等。 097Π624#單編號施01 第9頁/共18頁 1013277049-0 1378217 101年07月19日梭正替換頁 [0024] 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00於太陽光透過所述透光的上基板10 後照射到所述吸熱層14。由於該吸熱層14包括黑色的奈 米材料即奈米碳管,所述吸熱層14對於太陽光的可見光 及近紅外光波段都具有比較好的吸收,轉變為熱能,然 後通過所述集熱的下基板12將熱能傳給所述循環液流層 24。由於吸熱層14中的奈米碳管具有穩定性好和導熱率 高的優異特性,可提高吸熱層14將熱能傳給所述循環液 流層24的效率。另外,所述吸熱層14吸收太陽能後溫度 升高,而後吸熱層14作為一熱源也會向外轄射熱量。所 述反射層22的設置可將這部分熱輻射反射回所述空腔20 内,可以減少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00的熱量散失,進一步 提高所述太陽能集熱器100的工作效率。
[0025] 所述太陽能集熱器具有以下優點:其一,由於奈米碳管 具有良好的吸熱性,故,採用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作吸 熱層,可提高太陽能集熱器對太陽能的能量轉化效率, 對太陽能吸收均勻。其二,由於採用奈米碳管複合材料 層作為吸熱層,故下基板材料的選擇不受限制。 [0026]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 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 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 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内。 【圖式簡單說明】 [0027] 圖1係先前技術中的太陽能管式集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0028] 圖2係先前技術中的太陽能板式集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Q97U624产單编號A0101 第10頁/共18頁 1013277049-0 Ϊ378217 101年07月19日梭正替換頁 [0029] 圖3係本技術方案實施例的太陽能集熱器的側視結構示意 圖。 [0030] 圖4係本技術方案實施例的太陽能集熱器的俯視結構示意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31] 上基板:10,50 [0032] 太陽能集熱器:100 [0033] 上基板的下表面:101
[0034] 下基板:12,5.2 [0035] 下基板的上表面:121 [0036] 下基板的下表面:122 [0037] 吸熱層:14 [0038] 邊框支架:16, 56 [0039] 支撐物:18,58
[0040] 空腔:20,60 [0041] 反射層:22 [0042] 循環液流層:24 [0043] 座體:3 0 [0044] 儲水桶:32 [0045] 真空吸熱管:34 09711624^料號 A〇101 第11頁/共18頁 1013277049-0 1378217 101年07月19日修正替換頁 [0046] 太陽能管式集熱器:300 [0047] 太陽能板式集熱器:500
09711624#單编號 A〇101 第12頁/共18頁 1013277049-0

Claims (1)

  1. Ϊ378217 101年07月19日梭正替換頁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太陽能集熱器,其包括: 一上基板; 一下基板,該下基板與所述上基板相對設置; 一邊框支架,該邊框支架設置於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間 ,並與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共同構成一空腔; 複數個支撐物,該複數個支撐物間隔地設置於所述空腔内 ,並分別與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相接觸;
    其改良在於,所述太陽能集熱器進一步包括一吸熱層,該 吸熱層設置於下基板位於所述空腔内的上表面,該吸熱層 包括一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所述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包 括複數奈米碳管,所述複數奈米碳管吸收太陽光並將吸收 的太陽光轉化為熱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所述 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包括黑色不透光材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所述 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中奈米碳管的質量百分含量為80%以 上,黑色不透光材料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0%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所述 複數個奈米碳管於所述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中無序排列且 均勻分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所述 黑色不透光材料為碳顆粒或者石墨乳。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所述 吸熱層的厚度為3微米~2毫米。 隱廳^單編號A0101 第13頁/共18頁 1013277049-0 i 1378217 卜01年正替換頁I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所述 太陽此集熱器進-步包括—遠紅外光反射層該遠紅外光 反射層設置於所述上基板位於空腔内的下表面。 -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所述 . 遠紅外光反射層的厚度為10奈米〜丨微米。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所述 遠紅外光反射層為氡化銦錫薄膜或者奈米碳管結構β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所述 奈米碳管結構包括無序奈米碳管層、有序奈米碳管詹或者 奈米碳管複合材料層。 ·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所述 上基板的材料為玻璃、塑膠、透明陶瓷或者高分子透明材 料,該上基板的厚度為100微米'5毫米。 12.如申凊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所述 下基板的材料為玻璃、鋅 '鋁或者不銹鋼,該下基板的厚 度為100微米~5毫米。 13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所述 邊框支架的材料為玻璃,高度為1()()微米〜㈣微米。 # 14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所述 支撐物的材料為破璃,形狀為小珠狀或者細絲狀。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中,該太 陽旎集熱器進一步包括一間隔層,該間隔層填充於所述太 陽能集熱器的空腔中,材料為塑膠或者氮氣。 09711624#單编號AO!〇l 第14頁/共18頁 、 1013277049-0 J
TW97116246A 2008-05-02 2008-05-02 Solar collector TWI378217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16246A TWI378217B (en) 2008-05-02 2008-05-02 Solar coll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16246A TWI378217B (en) 2008-05-02 2008-05-02 Solar coll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6843A TW200946843A (en) 2009-11-16
TWI378217B true TWI378217B (en) 2012-12-01

Family

ID=44870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16246A TWI378217B (en) 2008-05-02 2008-05-02 Solar collector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7821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523B (zh) * 2020-12-14 2022-05-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集熱器及太陽能熱水器
US11613469B2 (en) 2020-12-14 2023-03-28 Tsinghua University Light absorber preform solution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523B (zh) * 2020-12-14 2022-05-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集熱器及太陽能熱水器
US11613469B2 (en) 2020-12-14 2023-03-28 Tsinghua University Light absorber preform solution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11649987B2 (en) 2020-12-14 2023-05-16 Tsinghua University Solar heat collector and solar water hea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6843A (en) 2009-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1194B (zh) 太阳能集热器
CN101814867B (zh) 热电发电装置
WO2010078838A1 (zh) 追踪式大型菲涅耳透镜点聚焦太阳能***
CN101526272B (zh) 太阳能集热器
CN101561189B (zh) 太阳能集热器
CN101556088B (zh) 太阳能集热器
TWI473309B (zh) 熱電發電裝置
CN101556089B (zh) 太阳能集热器
TWI378217B (en) Solar collector
CN102305478A (zh) 一种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CN102563900A (zh) 塑料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CN206683251U (zh) 有效减少塔式太阳能吸热器热辐射损失的装置
CN202562086U (zh) 一种槽式太阳能光热光电转化器
TWI387713B (zh) 太陽能集熱器
TWI386609B (zh) 太陽能集熱器
TWI378216B (en) Solar collector
WO2020155903A1 (zh) 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以及海水淡化方法
TW200940920A (en) Solar collector
CN102842631A (zh) 太阳能聚光电热联供模组
CN202736958U (zh) 太阳能聚光电热联供模组
CN201434527Y (zh) 直通光热转换复合管
CN220541398U (zh) 一种低成本低热损失低光损失太阳能热水器
CN103335416B (zh) 太阳能集热器
CN203083178U (zh) 太阳能网丝吸热体
CN107166764A (zh) 曲面反射聚光平板太阳能集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