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19706B -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 - Google Patents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19706B
TW419706B TW087121291A TW87121291A TW419706B TW 419706 B TW419706 B TW 419706B TW 087121291 A TW087121291 A TW 087121291A TW 87121291 A TW87121291 A TW 87121291A TW 419706 B TW419706 B TW 4197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tent application
scope
particles
electron emission
field electr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21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ichard A Tuck
Hugh Edward Bishop
Original Assignee
Printable Field Emitte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GB972565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9725658D0/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GB981964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9819647D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table Field Emitters Ltd filed Critical Printable Field Emitter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19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197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0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0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 H01J1/304Field-emissive 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0Cold cathodes
    • H01J2201/304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01J2201/30403Field emission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tter shape

Landscapes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 Cold Cathode And The Manufacture (AREA)
  • Electrod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 Discharge Lamps And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 4 19 7 Ο 6 α7 _______Β7_ 五、發明説明() 1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場電子發射材料及其裝置° 在傳統的場電子發射中,材料表而上具有約3 X 1 0 3 V m 1之高能電子場,將能障的厚度減小至使電子可藉由 Μ子機械通道效應從材料脫離。所需的條件可藉由使用原 子能尖點以集中宏觀的電子場。場電子發射電流可藉由使 用-具有低工作函數的表面而進一步的增加。場電子發射 陣列可以Fowler-Nordheim方程式來描述。 尖端發射體是習知的技術,其專有名詞描述了使用來 自尖端(尖點)的場電子發射之電子發射體及發射陣列。 相關領域的主要目的已在於將具有小於1 μ m孔徑的電極置 放於遠離每一單一發射尖點的位置,以便能以1 0 0 V或 更小的電位達到所需的電場。這些發射體稱之爲閘陣列。 任職於加州史丹福硏究機構的C A S p i n d t首先提出此技術 (J.Appl.Phys. 39,7,pp 3504-3504,(1968))。Spindt 陣列使 「fl鉬元素的發射尖端,其使用一自我遮罩技術,並藉由將 金屬真空蒸發於矽基底之二氧化矽層的圓柱凹槽中來製成 〇 經濟部中央榡準局員工消贽合作杜印$ί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I) 在1 9 7 0年代,一種製造此種類似的結構的替代方 式係使用方向性固化低熔點合金(D S E ) 。D S E合金 的一相所形成的纖維結構與另一相的結構相交成陣列。此 ΡΦ列經由蝕刻留下了纖維狀的突起。在蝕刻之後,經由一 系列之絕緣層及導電層的真空蒸鍍,產生了閘結構。在尖 端上所形成的蒸鍍材料W有遮罩作用,並在突起的纖維上 留卜'一環間隙。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Χ297公嫠) .4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t9706 A? B7 五、發明説明2() 一種重要的方法是使用矽-微加工來製作閘陣列。目 前世界各地的許多機構正製造使用此種技術的場電子發射 顯示器。 全尖端放射系統的主要問題在於容易遭受離子轟擊、 高電流所產生的電阻熱能、以及裝置中電穿透的破壞。且 製造大而積的裝置時不但困難且成本很高。 1 9 8 5年左右,發現了鑽石薄膜可在氫-甲烷的環 境中,成畏於加熱的基底上,而提供了面積更寬的場發射 體,亦即,不須精細加工的尖端。 在 1 9 9 1 年時,W a n g e t a 1 (E1 e c 11· ο n, L e 11.,2 7,p p 1459 - 1_461 (1991))提出了場電子發射電 流可在低至3 Μ V m 1的電場中,從寬面積鑽石薄膜獲得 。一些硏究人員相信此方法的效能係由於鑽石在(1 1 1 )結晶面的負電子傾向以及局部、附帶之石墨內含物的高 密度所致(Xu,Latham and Tzeng: Electron. Lett.,29,ρρ 1 5 9 6 -- 1 5 9 ( 1 9 9 3 ))。然而也有其他的解釋 提出。 目前,使用雷射消融及電子束技術,可使具有高鑽石 成份的覆膜在室溫下的基底上成長。然而,所有的這些程 序須使用昂貴的設備且無法確保產出材料的品質° 美國的S i D i a m ο n d已描述--種場電子發射顯不器( K E D ),其使用稱之爲“非晶形鑽石“的材料來作爲電 了源。鑽石覆膜技術已由德州大學取得專利。該材料是以 雷射將石疆在竭底上消融來製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丨0X297公釐) II ---装---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5- 419706 A7 B7 3 五、發明説明( 1 9 6 0年代以來,另一群硏究人員硏究了有關在真 空中電極間的電子崩潰。隨著電極間電壓的增加,電流一 监維持定値,直到到達一臨界値時,小的雜音電流才開始 流出(L a t h a m σι n d X u, V a c u u m,4 2,1 8. p p 1 1 7 3 — +丨1 8 1 ( 1 9 9 1 ))。此電流隨著電場單調階梯式的 增加,直到到達另一臨界値|在該點觸發Γ電弧。增進電 壓維持的關鍵在於消除這些崩潰點的電流。目前的了解顯 示作動的位置不是位於內嵌介電粒子所形成的金屬絕緣真 空(Μ I V )結構就是位於如金屬氧化層之絕緣片段的導 電薄曆。在兩種情況中,來自熱電子程序的電流在能障的 表面產生半一熱電子發射。此現象在scientific literature e. g. Latham, High Voltage Vacuum Insulation,Academic Press ( 1 9 9 5 )中有描述。] 丨圖1 a顯示導電薄層作爲發射源的情形。薄層2 0 3 瞪於金屬基底2 0 1上的絕緣層2 0 2上,並探测電場。 此方法將一高電場橫置在表面氧化層所形成的絕緣層上。 此種電壓探測稱之爲“天線效應"。在一臨界場中,絕緣 屑2 0 2的特性改變並產生一電子成形導電通道2 0 4。 圖1 b顯示此通道的能階!圖。在此模式下’金屬中費米能 階2 !_ 1附近的電子2 1 2可從金屬2 1 0通至絕緣層 2 i 6中,並在穿透電場間漂移直到接近於表面。表面區 域的高能電場2 1 3將電子加速將其溫度加至1 〇 〇 〇 ° c 。在通到區中的精確變化(S至0前爲止並不淸楚,但關鍵 的特徵應在於金屬缺陷所產生之凹陷處2 1 7的中性化。 ---^------,1Γ------'"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鲤濟部中夬標準而負r;消費合作权印製 表紙張尺度適用十國囤家標準(CNS )从規格(21〇Χ297公釐) 6 4 19706
、發明說明令 附件一Ά •‘胃87121291號専利申請案中文說明書修芷百 民國89年9月呈 接著’電子即半-熱電子地超越表面的能障215而射出 °在圖1 a顯示了這些電子源的實際位置。然而,一開始 ’部份的電子會被粒子擁截’而其最終會充電至流進的淨 電流爲零的點。 較佳的係射出位置不希望有偶發小量的缺陷存在,而 真空絕緣的目的即在於避免此現像的產生。例如,在數量 上,每cm2可能僅有幾個此種發射位置,且在1 〇 3或 1 〇 4的可見表面缺陷中僅有一個會產生非預期的發射。 據此,很多技術(如,粒子加速器)已用來指導此一 製程以增進真空絕緣的能力。
Latham 及 Mousa(J. Phys.D: Appl. Phys. 19, pp 6 9 9 —713 (1986))描述了使用上述熱離子程序之複 合金屬絕緣尖端放電體。在1 9 8 8年S Ba」ic及RV Latham,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vol. 2 1 200 — 204 (1988)),描述了一個複合物,其 形成一高密度的金屬-絕緣-金屬-絕緣-真空( MIMI V)發射部位。該複合物具有散佈在環氧化樹脂 中的導電粒子。被覆是以標準的旋轉被覆技術施加於表面 在 1 9 9 5 年底,Taylor 及 Latham ( G B 2 3 0 4 9 8 9 )藉由以無機絕綠體取代環氧化樹脂來改 進·上述的Μ I Μ I V發射體,其不但改善了穩定性,並可 在真空的密封裝置中操作。 所有上述的發明皆依賴造成預崩潰電流之熱電子場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1--- I I I---- 訂·1111111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數 419706 A7 B7 許个'1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t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卩) 射形式’然而’目前爲止,並沒有在控制的方式下,可產 生具有多個導電粒子M I V發射體之發射物的方法。 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在於提供低成本、寬區域的場發 射材料及裝置。這些材料所應用的裝置包括:場電子發射 顯示板;如電子微波激射器及陀螺振子微波激射器之高功 率脈衝裝置;如C FA's之跨場微波管;如電子速調管之 線性光束管:閃X射線管;觸發火星間隙及相關裝置;消 毒用之寬區域X射線源;真空量測儀;太空船用的離子刺 :粒子加速器;臭氧化發生器:電漿反應器。 依據本發明的第一觀點,提供有形成場電子發射材料 的方法,包括步驟:在具有導電表面的基底上被覆多個導 電粒子,每個導電粒子在介於該導電表面及該粒子間的第 一位置以及介於該粒子及環境間的第二位置中具有絕緣材 ,其中沈積了場電子發射材,但並非同時沈積於該第一及 第二位置,使得至少一些該粒子在該第一或第二位置形成 電子發射位置。 因此,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可行成一發射體使 得Μ I V通道存在於粒子頂部或底部的其一。如果Μ I V 通道位於底部,如圖1 a所示,依據粒子高度及絕緣體厚 度的比値,天線效應增強了橫跨於通道的電場。然而,同 樣的可藉由覆蓋一粒子使其與具有絕緣層之表面電接觸而 在·粒子的頂部形成Μ I V通道。在此情況下,場增強能力 是依據粒子的形狀。對於所有合理的粒子形狀,場增強因 子的界限約爲1 0左右。較低通道的配置將給予最低的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¾濟部中央樓準局月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19706 A7 ___B7 五、發明説明(6 ) 啓電場。將通道設置於頂部可更強健’且已有在脈衝功率 裝置上的應用’其中高電場及大的靜電力成爲一基準且須 非常高的電流密度° 較佳的,該粒子垂直於導體表面的尺寸遠大於該絕緣 村料層的厚度。 較佳的,該粒子垂直於導體表面的尺寸至少1 0倍大 於該厚度。 較佳的,該粒子垂直於導體表面的尺寸至少1 0 0倍 大於該厚度。 在較佳的例子中’該絕緣材料的厚度可從1 0 n m至 J 〇 〇 n m ( 1 0 0埃至1 0 0 0埃)且義粒子的尺寸從 1 μ m 至 1 0 μ ηι ° 可存在該導電粒子的單一層,其垂直於表面的尺寸從 ◦ , 1 至 4 0 0 m。 該絕緣材料可包括不同於鑽石的其他材料。 較佳的,該絕緣材料爲非結構材。 較佳的,該非結構絕緣材包括:玻璃、鉛玻璃、玻璃 陶瓷、熔融玻璃或其他玻璃材料,陶瓷、氧化陶瓷 '氧化 物表面、氮化物、氮化物表面 '硼化陶瓷、鑽石、鑽石狀 的碳或四角形非結晶狀碳。 可藉由處理結構先導材料來形成玻璃材(如加熱聚矽 氧烷)至非結構玻璃材(如二氧化矽)其他的例子描 述如下。 _個該導電粒子可爲對稱的。 木纸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釐) ------J--r--幕------1T------.^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每個該導電粒子可爲大致切削的立方形。 每個該導電粒子可爲具有刻紋表面的球形。 如上所述的、電子發射材料包括多數個該導電粒子, 每個具有長的維度且沿著其最長維度排列。 如上所述的場電子發射材料包括多數個該導電粒子, 每個具有相同的中心至中心間距,其爲最小維度的1 . 8 倍。 較佳的,每個該粒子或至少一些該粒子從以下的材料 中選取:金屬及其他導體、半導體、石墨、矽碳化物、跑 ,碳化物、铪碳化物、锆碳化物、硼碳化物、鈦二硼化物、 鈦碳化物 '鈦碳氮物、鈦的Magneli次氧化物、半導體砂、 I I I—V合成物及I I-VI合成物。 大部分的金屬、大部分的半導體及大部分的導體皆是 適合的材料。 在具有較低通道之發射體的情況中,或是在頂部具有 通道的發射體,其中部份粒子覆蓋於該絕緣材,每一該粒 子可包括一吸收劑材料。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具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較佳的,藉由含有該粒子及該絕綠材的墨水被覆該粒 子於該表面’以形成絕緣層。該墨水的性質使得被覆結果 是該粒子的一部份突起於該絕緣材料而未被絕緣材料被覆 〇 ‘較佳的’藉由印刷程序將該墨水施加於該導電表面。 該導電粒子及/或非結構絕緣材可在光導電帶中施加 至該導電基底以允許其後的圖案化。 -10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419706 經濟部中央標肀局貝T-.消费合作社印裝 A7 B7__ 五、發明説明(8 ) 該墨水的絕緣部份是藉由熔融、燒結或是連結混合的 粒子或於該處起化學反應來形成,但並不限於此方法。 絕緣材料包括玻璃、玻璃陶瓷、陶瓷、氧化陶瓷、氧 化物 '氮化物、硼化物、鑽石、聚合物或樹脂。 每一該導電粒子可包括一纖維,其被切成長度長於其 直徑。 該粒子可藉由於絕緣層上沈積一導電層以及其後的丨圖 案化來形成。 該粒子可藉噴布程序施加至該導電層。 該導電粒子可以沈積,接著紋裂或被紋裂至孤立立起 的發射片而形成》 該導電層可以是金屬,導電元素或化合物,半導體或 組合物。 上述的方法可包括從指定的區域,藉由蝕刻技術移除 粒卞以消除場電子發射材料。 較佳的:在場電子發射材料中之該位置的分布是隨機 的。 該位置於場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布具有至少1 〇 2 m 2的平均密度。 ϋ亥{、/置於場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布具有至少1 〇 3 111 2 1 1 0 1 ΠΊ 2,] 〇 5 m . 2,的平均密度。 較佳的,該位置於場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布是均勻的 〇 該位置於場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布具有均勻性,使得 Γ--V--袭------iT------^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纽刺t糊糾轉(CNS ) ( 210-^297^7 -11, I 4197 06 A7 _________ 五、發明説明(9 ) 在任何直徑1 m m之圓形區域的該位置密度不會有超過平 均値2 0 %以上的變動。 較佳的,當使用直徑1 m hi的圓形量測區時,該位置 於場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布爲二項式或帕松分布。 該位置於場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布具有均勻性,使得 至少一個發射位置位於任何直徑4 μ m之區域中的機率爲 5 0%。 該位置於場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布具有均勻性,使得 至少-個發射位置位於任何直徑1 〇 μ m之區域中的機率爲 5 0%。 如上所述的方法可包括將粒子做分類的初始步驟。藉 由將含有粒子的液體流經一沈澱槽,其中超過預定大小的 粒子會沈澱使得流出液所含的粒子皆小於該預定尺寸,並 將篩選出的粒子被覆於該基底上》 本發明可擴充至上述的任何方法皆可產生場電子發射 材料。 經濟部中央標導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請先聞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依據本發明之進一步觀點1存在有.一種場電子發射裝 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場電子發射材料,及用以施加該材料 至電場以便使該材料射出電子的機構》 如上所述的場電子發射裝置包括具有一列由場電子發 射材料所構成之發射片的基底,具有排列之孔隙的控制電 極,該電極藉由絕緣層支撐於該發射片上。 該孔隙可爲槽的形式。 如上所述的場電子發射裝置包括電漿反應器、光暈放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丨0X297公釐) -12-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貞工消f合作..社印裝 丨 4m〇6 A7 _______ B7 __ 1 - _ 五、發明説明() 10 ; 電装置、無生放電裝置、臭氧化發生器.電子源 '電子槍 、電子裝置、X射線管、离空計,充氣裝置或鐵刺。 場電子發射材料可提供操作裝置的全部電流。 場電子發射材料可提供裝置之開始、觸發或基本電流 η 如上所述的場電子發射裝置包括一顯示裝匱。 如上所述的場電子發射裝置可包括一燈。 較佳的該燈爲平的u 如上所述的場電子發射裝置包括支撐於絕緣間隔物上 的爾極板,而形成交叉的結構。 較佳的,該電阻墊可存在於任何發射片下。 較佳的’該發射材料及/或磷光體被覆在一個或多個 導m軌的一維陣列上,其配置成由電子驅動機構所定址以 便產生一掃描發光線。 此場電子發射裝置可包括該電子動機構。 周遭的環境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或真空。 如上所述的場電子發射裝置中包括一吸收劑材料。 較佳的,該吸收劑材料固定於陽極上。 該吸收劑材料可固定於陰極上。在該處,場電子發射 材料配置於發射片中,該吸收劑材料可沈積在該發射片上 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如上所述的場發射顯示裝置 色括陽極、陰極、該陽極及陰極上的間隔物位置、位於至 少一些該問隔物位置之該間隔物以隔開該陽極及該陰極, -V--;---种衣------1Τ------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Λ4規格(2】〇X297公釐) -13- "?97〇P :: 五、發明說明(Μ ) 位於陽極之非間隔物位置上的該吸收劑材料。 ί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在本說明書中’語彙“間隔物“表示適合置放間隔物 的位置,且不論_間隔物是否位於該間隔物位置,間隔物將 該陽極及該陰極隔開。 較佳的,該間隔物位置以規則、週期的相同間隙設置。 在上述的場電子發射裝置中,該陰極可以是半透光、 且與陽極相關的配置使從陰極的電子射至陽極上,並使陽 極上產生電冷光,經由半透光陰極板可看見該電子冷光。 依據量測,電子語彙“導電"及“絕緣“係相關的。 半導體具有可使用導電特性,並可在本發明中作爲導電粒 子。在說明書中,每一該導電粒子的導電性至少爲絕緣材 料的1 0 2倍(較佳的是至少1 0 3倍或1 0 4倍)。 圖式之簡單說明 爲了更了解本發明,請參照下列附圖以顯示如何有效 的實施其實施例。 圖1 a顯示導電薄層作爲發射源的情形: 圖1 b顯示電子成形導電通道之能階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圖2 a及2 b顯示改良之場電子發射材料的個別例; 圖3顯示來自一墨水之如旋轉或流動被覆的被覆程序 ,在該墨水中粒子暴露於表面; •圖4顯示從前述的連續薄膜形成粒子的程序; 圖5顯示藉由噴灑程序來形成粒子層‘· 圖6顯示藉由碎裂前述的連續薄膜來形成導電薄片: -14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圖7顯示—程序,其中藉由遮罩或蝕刻可撤銷發射體 的選擇區: 圖8顯示使.用改良材料的閘場發射裝置; 圖9 a顯示使用改良之場電子發射材料的場電子發射 顯示器; 圖9 b及9 c爲圖9 a顯示器之改良部份的詳細圖; ® 1 〇 a顯示使用改良之場電子發射材料的的平面燈 ’而圖1 0 b顯示其詳細部份; 181 1 1顯示彩色顯示器的兩個像素,其使用具有控制 電極的三極體系統; ® 1 2顯示發射材料,其中粒子以作動吸收劑材料所 構成: 圖1 3顯示具有高轉換效率的場發射燈,其中光經由 一發射層輸出; 圖14顯示電極系統的次像素; 圖1 5顯示用以從場發射體墨水擴散移除大粒子的裝 置。 支畫元件對照表 1 了 基底 1 8 導電層 1 9 發射片 2 0 層 2 1 閘電極 3 3 基底 3 4 導電軌 3 5 發射片 ---------..----— 1--111 訂.--------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固家標準(CNS)A4规格(210 X 297公釐) -15-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4 2 電壓 3 間隔物 4 電阻墊 5 表面 6 電阻墊 2 裝置 3 電子 4 高電壓 0 黑平板 1 導電層 2 發射材料 3 外環 4 密封材料 5 間隙 6 透光前板 7 穿透導電層 8 磷光體 9 電阻墊 2 0 陰極基底 2 1 導電軌 2 2 薄片 419706 五、發明説明(13 ) 3 6 外環 3 8 前平板 3 9 穿透導電軌 本紙張尺度遶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Λ4規格(210X297公釐) --------r--¾-------好------ΑI- (諳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楨A本頁) -16 - 4197 06 a? 五、發明説明(14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丄 2 3 絕 緣 層 1 2 4 孔 隙 1 2 5 導 電 軌 1 2 6 陽 極 板 1 2 7 螢 光 體 片 或 條 1 2 8 間 隔 物 1 2 9 ,,p,, 1 7 0 玻 璃 平 面 1 7 1 光 穿 透 導 電 被 覆 1 7 2 半 透 明 發 射 體 ] 7 3 場 發 射 電 子 1 7 5 電 冷 光 磷 光 體 1 7 7 陽 極 平 板 1 7 8 朗 伯 或 非 朗 伯 散射物 1 7 9 間 隔 物 1 8 0 間 隔 1 8 1 閘 1 8 2 絕 緣 層 1 8 3 槽 2 11 基底 2 2 2 絕緣層 223 導電粒子 2 2 4 電子 2 2 5 粒子高度 --------^---f-------ix------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哕爲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扣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V9T06 五、發明説明(π ) 15 2 2 6 絕緣層厚度 2 2 7 導電通道 2 2 8 媒介 2 3 0 導電基底 2 3 1 粒子 2 3 2 絕緣體 233 導電通道 2 3 4 粒子高度 2 3 5 絕緣層厚度 2 3 6 電子 2 3 7 媒體 3 0 2 流體媒介 3 0 3 導電或半導電粒子 3 0 5 期望的結構 4 0 1 導電基底 4 0 2 層絕緣體 4 0 3 導體 4 0 4 光阻層 411 假的粒子類似體 4 1 5 浮雕 4 16 電子 5 0 1 導電基底 5 0 2 絕緣層 5 0 3 熔融的粒子 本纸张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装------.玎------^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苟本頁)> -18- 1 19706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工消費合作社印聚 五、發明説明 5 0 4 5 0 5 6 0 1 6 0 2 6 0 3 7 0 1 7 0 2 7 0 3 7 0 4 12 0 0 12 0 1 12 0 2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10 2 0 11 2 112 16 1 熔融的粒子 噴灑源 導電基底 絕綠層 導體 基底 絕緣層 粒子 光阻被覆 粒子 基底 絕緣材 儲存槽 攪拌器 幫浦 儲存槽 大粒子 懸浮液 移除大粒徑的粒子 儲存槽 閥 閥 安定區 ------T--V--^------1T------^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宵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丨0 X 297公釐) -19- V9l〇6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說明(P )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依據Μ I V發射程序的材料, 以及使用該材料的裝置,其可增進效能及利用性3 較佳實施例 圖2 a顯示一改良材料的實施例,其在基底2 1丄上 的絕緣層2 2 2上置放有導電粒子2 2 3。在形成如上所 述的電形成通道後,參考圖1 a及1 b ,電子2 24從粒 ‘子2 2 3的基部發射至媒介2 2 8中(通常爲真空)< 此設置所產生的材料在通道加熱而造成不穩定及損壞之前 ’可提供明顯高於習知材料的電流。較佳的絕緣體是非高 蒸汽壓材料的非結構物,可使材料用於密封真空裝置中。 爲了將基底絕緣,在被覆前施加導電層。可藉由多種方法 來施加導電層,包括真空、電漿被覆、電鍍法、非電鍍法 及以墨水爲基礎的方法,但不限於上列之方法。該墨水方 法如用於修飾陶瓷及玻璃器皿的樹脂酸金及鉑系統。 開啓電形成通道所需的電場係由導電通道2 2 7區內 絕緣層之粒子高度2 2 5 (從絕緣層2 2 2表面正向量測 )及厚度2 2 6的比來決定。爲了在場中獲得最小的開關 ,導電通道內的絕緣體厚度應明顯的小於粒子高度。典型 的導電粒子2 2 3是介於0 . Ιμιη至4 Ο ΟμίΉ (雖然不 限於此範圍)’且較佳的是具有窄的尺寸分布。 •圖2 b顯示另一改良材料的實施例,其中,粒子 2 3 1與導電基底2 3 0電接觸’並覆上一絕緣層2 3 2 。每一粒子2 3 1上端的絕緣層厚度2 3 5薄於粒子垂直 ---------T.--1 I --------訂---------線 (琦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困S家標箏(CNS)A4規格(210 X 297公蜚) -20-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絮 419706 at B7 五、發明説明(1β ) Ίο 於表面的高度2 3 4。施加適當電場後,導電通道2 3 3 形成於最大場增強區的位置。接著,電子2 3 6射入媒體 2 3 7 中。 參考圖3、如圖2 a的結構可藉由流動被覆程序來產 生(如旋轉被覆),其中流體媒介3 0 2包括一絕緣材料 及導電或半導電粒子3 0 3 ,由於其自然特性或表而被覆 (某些爲暫時性的),使包含絕緣層的溶液或懸浮液不會 沾溼,並於部份的被覆程序中暴露而形成期望的結構 3 0 5。亦可使用表被覆,其使用於Chungai Ro Co. Ltd of J a p a n所製造的設備中。 適合的絕緣材料有:玻璃、玻璃陶瓷,聚矽氧烷及類 似之玻璃材料上的網狀結構,其被加熱而產生結構物,或 形成非結構物的最終產物,如二氧化矽、陶瓷、氧化陶瓷 、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鑽石,聚合物或樹脂。 適合的粒子有:金屬及其他導體、半導體、石墨、矽 碳化物、鉅碳化物、給碳化物、銷碳化物、硼碳化物、鈦 二硼化物 '鈦碳化物、鈦的Magneli次氧化物、半導體矽、 I I I 一 V合成物及I I 一 v I合成物。 適合的懸浮液可由旋壓玻璃材與粒子的混合物調配而 成。該粒子可被預處理以控制其溼度並選擇地具有窄的尺 寸分布。此種旋轉玻璃材係以聚矽氧烷爲基礎且大量的使 .用於半導體工業。然而,可使用以其他化學材料爲基礎的 旋轉玻璃材。在被覆後,對被覆層做熱處理以產生結構物 或如二氧化係的非結構物。 本紙張尺度遴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輅(210X297公釐) l··—^---裝------訂------線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續寫本頁). -21 - 419706 at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9 ) 懸浮液中的粒子較佳的是具有窄的尺寸分布。關鍵點 在於從混合物中去除大的粒子。由於大的粒子形成少數可 在低電場下開啓的電場射出位置。由於電場的發射特性, 這些少數的位置接著射出大量的電流至某一値,而在該値 發生熱破壞。大部份的小發射量位置適合於裝置的應用。 將粉末分類以完整的移除大尺寸的部份並不容易,尤其是 考量到尺寸分布時尤然。 液體媒介的沈降是一種有用的技術,然而藉由乾燥來 回復粒子會造成節塊的現象,並成爲大的粒子。圖1 5顯 示一使用沈降的程序| 其可避免上述的問題。供給儲存物爲: 液體絕緣層的前導物,如聚矽氧烷的旋轉玻璃; 或用來形成其後懸浮物的媒介,如玻璃熔塊及位分類 的粒子。 混合物被加入儲存槽2 0 0 1中,並以攪拌器 2 0 0 2攪動。混合物經由訐量閥或幫浦2 0 0 3流進儲 存槽2 0 0 4。該幫浦2 0 0 3以一定的流率加入液體, 使懸浮物水平而緩慢的通過安定區2 1 1 2。調整閥 2 0 1 0以維持儲存槽2 〇 〇 4的水位。大粒子2 0 0 5 沈殺至儲存槽2 0 0 8的底部,並在該處週期地經由閥 2 〇 1 1而移除。分離的懸浮液2 〇 0 6經由閥2 0 1 〇 |而流出’其中大粒徑的粒子被移除2 〇 〇 7。除了本發明 之此實施例的應用外,此程序可用於任何以粒子爲基礎的 發射系統’如T L1 c k,τ a y丨〇 r及l a【h a m ( ----------:--^------T-----線 (諳先閲讀背而之注意Ϋ項再填足本頁). 本紙張又度適财關家料(CNS ) Λ4規格(加⑼祕楚) -22- 419T〇b Λ7 B7 經濟部中央橾率局員工消费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説明(20 ) G B 2 3 0 4 9 8 9 )所述的μ I Μ I V材料。明顯的, 主要介質中其他連續或匹次之懸浮物的處理程序可被熟悉 此技術之人士所思及。 圖4顯示製作發射體的替代方法,其中導電基底 4 0 1具有一層絕緣體4 0 2及沈積於其上導體4 0 3。 使用一圖案化的光阻層4 0 4,導電材料4 0 2可選擇性 的蝕刻而移除假的粒子類似體4 1 Γ。在某些情況中,從 粒子類似物中移除絕緣層4 1 3相當有助益。依據此結構 ,在光阻圖案4 0 4下形成浮雕4 1 5之蝕刻的自然趨勢 可存助於電F成形通道之電子4 1 6的移出。亦可使闬製 造半導體的建井技術來建立該結構。例如,絕緣曆4 0 2 可由氧化其他導電晶圓來形成並金屬化。可使用類似的方 法來形成圖2 b所描述的結構。 _ 5顯示使用噴灑技術來製作此發射體的另一方法。 在圖2 a所描述的結構中,具有絕緣層5 〇 2的導電 站底5 0 1上沈積有從噴灑源5 0 5所噴灑的粒子。該絕 緣層可藉由噴灑程序β動的形成。 在圖2 b所描述的結構中,包括聚矽氧烷旋轉玻璃或 適當黏結劑中玻璃熔塊懸浮物的絕緣層可以旋轉或轉盤被 覆技術來施加。接著燃燒此層以將聚矽氧烷轉換成二氧化 矽或是熔化玻璃熔塊。明顯的亦可使用其他的技術。 主要有兩種不同的噴灑方法。 1 .熔融的粒子5 0 3可在有無液體介質的情況下1 如固體般的射至表面,接著並結合至表面:例如以銅鋅合 tM— - i rn Hr - I Hr I ------I ' I I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填lx.本頁)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0X2W公嫠) -23- 419706 419706 八7 —、發明説明(21 ) 金焊接、熔塊處理、或將金屬或隔離薄膜熔化來達成。可 使用習知的噴槍或靜電噴布系統。 2 .熔融的粒子5 0 4可在足夠的動能下射至表面來 形成接合,或可在撞擊的瞬間熔融。此條件可由使用火焰 或電漿噴槍來達成。 圖6描述形成發射體的進一步方法?其中導電基底 6 Ο 1具有絕緣層6 0 2及導體6 0 3的沈積薄膜。控制 該薄膜6 0 3的沈積條件使得在沈積薄膜中有足夠的殘留 應力,以使其產生裂紋並界收縮而釋放該應力,而形成部 份抬起於表面的電子絕緣薄片。例如,由真空蒸發及濺鍍 所沈積的薄膜可完全的符合此條件。 在所有上述的發明實施例中,存在有一導電粒子的最 佳密度可避免最接近的粒子屏蔽了一粒子的基部電場。對 於球形粒子,最佳的粒子間距爲粒徑的1 . 8倍。 爲了促進射出位置的開啓,較佳的是利用對稱粒子, 如大致削成立方形的粒子。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舅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矽卩.本頁― 可替代的’精細的纖維,如碳纖維或細線可被削成具 有長度大於粒徑的外型。此纖維片段將傾向於躺下(尤其 在旋轉被覆時),且其纖維軸平行於基底纖維直徑決定了 天線效應。 具有正確形態的非合成粒子可藉由廣範圍的程序,如 濺鍍,來被覆上一層適當的材料。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菡本目的在於產生低成成本、高 製造性的射出材料。然而對於低成本敏感度的應用,可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栳準(CNS ) Λ4規格(2ί〇Χ297公;f J -24- 4 19 7 〇 6 A7 B7 經濟部中夬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22 ) 成的高導熱性在於使刻意加工的結構,其使用鑽石作爲絕 緣層,可在電形成通道嚴重失效前傳送最高的平均電流》 圖7顯示了 一有用的程序。步驟1中,具有絕緣層 7 ◦ 2及粒子7 0 3之基底7 0 1的部份區域被光阻被覆 7 0 4所遮罩。步驟2中,使用選擇性的蝕刻來移除粒子 。在步驟3中,移除光阻以留下具有場射出特性的遮罩區 〇 圖8顯示使用改良式場電子發射材料的閘陣列,例如 ’前述的一材料。射出片1 9形成於基底1 7上,如果需 要,可藉山真空被覆或非真空技術在該基底1 7上沈積導 電層1 8。較佳的控制或閘電極2 1是藉由層2 0與基底 1 7隔離。典型的尺寸是發射片的直徑(2 3 )爲1 〇 μ m :閘電極基底分離(2 2 )爲5 μ m。閘電極2 1的正電壓 控制了電子從發射片1 9的射出。接著,藉由高壓5 4將 電子5 3加速至裝置5 2。場電子發射電流可用於多種領 域:場電子發射顯示板;如電子微波積射器及陀螺振子的 高能脈衝裝置;如CFA’s之跨場微波管;如電子速調管 之線性光束管:閃X射線管;觸發火星間隙及相關裝置; 消毒用之寬區域X射線源;真空量測儀;太空船用的離子 刺;粒子加速器。 圖9 a顯示以二極體配置爲基礎的場發射顯示器,該 二極體配置使用上述的材料,如圖2所示。基底3 3具有 導電軌3 4,其載送了材料的發射片3 5。前平板3 8具 有與軌3 4交叉的穿透導電軌3 9 〇軌3 9具有磷光體片 ί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氣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U規格(2Ι〇χ 297公釐) -25- 經濟部中央標隼爲貝工消费合作杜印製 419706 at __ B7 五、發明説明(23 ) 或條。兩個平面由-·外環3 6及間隔物4 3分離。整個結 構以如接合玻璃的材料3 7來密封。經由一幫浦管或藉由 在真空爐中熔融結合玻璃以將裝置排空。 像素係藉由在橫隔上施加電壓4 1及4 2來達成。場 發射電子激發了磷光體片。在驅動電子學中,包括正向及 負向行進波形的驅動系統減少半導體的尖點電壓率,並確 保鄰近的像素不會被激發。 藉由以直流電壓偏壓任一電極直到剛好低於足以使場 電子發射電流的値,可進一步減少開啓像素所需的擺盪電 壓。接著在直流偏壓上疊加脈衝波形以開啓每個像素:半 導體裝置於是具有電壓偏移的能力》 --種二極體配匱的替代方法是使用具有控制電極的三 極系統。圖1 1 ,描述了彩色顯示器的兩個像素,顯示了 此方法的兩個實施例。爲了圖式簡單起見僅顯示出兩個像 素。然而可將所示的基本結構放大以產生具有多個像素的 大顯示器。陰極基底1 2 0的表面具有被覆於其上的導電 軌1 2 1以提供顯示器中的掃描線。此軌可藉由習知之真 空被覆技術與微影技術、藉由使用導電墨水印刷、或其他 適當的技術來沈積。使用前述的方法將射出材料的薄片 1 2 2沈積在軌的表面上,以在紅-綠-藍二兀素中確定 出次元素。” P ”1 2 9的典型尺寸爲2 Ο Ο μ m至7 〇 〇 μ m,但並不必定限制在此範圍。替代的,發射材料可被覆 在整個顯示區,雖然此爲較不期望的方式。在導電軌 1 2 1的上端形成有絕緣層1 2 3。絕緣層1 2 3上以每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釐) ^-----^------ΐτ------^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栌_本頁), -26- 419706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4 ) 個像素一或多個孔隙來穿孔以將發射材料的表面暴露出來 ’該孔隙是以印刷或其他微影技術所產生。導電軌1 2 5 形成於絕緣體的表面以確定出色彩三元素中每條線的格狀 電極。選擇孔隙1 2 4的尺寸及絕緣體的厚度1 2 3以產 生期望之三極系統的傳導値。顯示器的陽極板1 2 6支持 於絕緣間隔物1 2 8上。此間隔物可藉由印刷而形成於表 面上,或被預先製造及置放。爲了獲得機械穩定性,該預 製間隔物可被製作成交叉狀的結構。如玻璃容塊的間隙塡 補材料可被用來將間隔物固定或補償任何尺寸上的不規則 形狀。紅、綠及藍螢光體片或條1 2 7沈積在電極板的內 表面。螢光物上被覆一層薄的導電薄膜,如陰極射線管中 常使用的方式,或爲了降低加速電壓,在陽極板的內側沈 積一層穿透導電層,如銦錫氧化物。陰極與陽極兼備抽真 空並且加以密封。 讀者可參考我們提出申請並在審查中的申請案G B 9722258 . 2 ’其進一步的詳述了場效裝置的架構 ,而爲本發明的實施例所使用。 直流偏壓施加於導電條1 2 1及陽極上的導電薄膜。 產生的電場穿過格狀的孔隙1 2 4並從表面釋放電子β該 電子的釋放是從上述的Μ I V場發射程序的電場發射來達 成。將直流電壓設成低於全發射所需的値,以便致動一掃 描篇,該線是由加入相較於其他値爲負的脈衝至軌1 2 1 其一來定址’如此施以電流以獲致尖點亮度。當軌1 2 1 處於負脈衝狀態時,格狀軌1 2 5被施以與射出材料相關 ---------------裝 --------訂--------I (猜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t困0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 ) -2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f合作杜印製 4197 06 A7 ____ B7 五、發明説明(%) 的負向偏壓以將電流減小至最低位準。在線期間中,所有 的格狀軌被施以正向的脈衝至一定値,以提供期望的電壓 並使像素發亮。明顯的亦可應用其他的驅動規劃。 爲r使驅動電子的成本最小,需要幾十次的閘電壓擺 盪。爲了符合此規格,圖1 1所示之閘電極結構中的孔徑 變得非常小。在圓形孔隙時,此結果會產生於每一次像素 中的發射細胞中。此小結構的一替代的配置是將小細胞拉 長成槽狀。 圖1 4顯示此電極系統的一次像素,其中閘至發射體 的間隔1 8 0已被減小至幾個毫微米。閘1 8 1及絕緣層 182具有槽183 ,並將發射暴露出來。 雖然已描述了彩色顯示器,熟悉此項技藝之人士必可 了解在沒有三個像素的情況下可產生單色顯示器。 爲了確保長時間的穩定操作特性必須在裝置內維持高 真空狀態。在電子射線管中使用吸收劑來吸收從牆上或其 他內部裝置釋出的氣體乃爲一般的技術。在場發射顯示器 中之吸收劑的一個位置係圍繞於顯示板的周圍,在該處沒 W電子。熟悉此項技術之人皆知當平板尺寸增加時,此位 置變得極不理想。此係因平板間的長距離及次毫米的餘隙 造成平丨S中心及周圍部份的低氣流傳導性所致。經由計算 顯示’對於對角尺寸大於2 5 〇 m m的平扳,此傳導性落 至-'位準’使吸收劑系統失去效用。美國專利第 5 ’ 2 2 3 ’ 7 6 6號描述兩個克服此一問題的方法。一 力法包 $ ϋ有仲入於黑腔之孔陣列的陰極板,其並具有大 本紙張尺度適用巾國國参標,辛(CNS > M現格(加乂297公楚) ;-----^------1Τ------.^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栌丨本頁)‘ -28- A7 B7 AA9T〇6 五、發明説明( 的餘隙及分布的吸收劑。另一方法是製作具有大量吸收劑 ’如鍤材料,的閘電極。雖然理論上兩種方法皆可行,但 卻有不同的實際問題。 在使用穿孔陰極板的方法中,陰極板上的穿孔必須夠 小已配合像素間的間隙。爲了避免視覺上的缺陷,限制電 視機的該最大直徑爲1 2 5毫微米’而電腦工作站的該直 徑則更小。在厚1 m m至2 m m的玻璃(明顯的陰極板材 )上鑽上百萬個約幾百毫微米的孔,需要相當高的費用。 進一步的,產生的元件將非常脆弱:當增加平板尺寸時會 帶來更多的問題。 爲了能#效的在室溫下作用,大型吸收劑必須具存極 高的表面積。通常形成一特別的燒結層可達到此目的。場 發射顯示器中的閘電極位於一強的加速直流電場中。明顯 的’從此處所述的場發射系統,該特別的吸收劑層可提供 足夠的場發射位置。此位置上將可連續的發射出電子,並 激化了附近的一個或多個磷光片而造成顯示器上的視覺缺 陷。 藉由使用作動粒子或上述使Μ I V發射的粒子簇,可 將分散的吸收劑系統與發射結構合倂,如圖9及1 1所示 。圖1 2顯示一實施例,其中粒子1 2 0 0藉由絕緣材 1 2 0 2固定於基底1 2 0 1上。絕緣材的構成一如前述 。此種配置留下了暴露吸收劑材料1 2 0 3的區域。適合 於吸收劑材料的粒子材料可再細分成:I V Α族金屬,如 鍩、鉅及適當的吸收劑合金(例如Z r - A 1 ),如米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阐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公釐) ;-----^------ΪΤ------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意事項再栌;本頁)_ 經 濟 部 中 k 標 準 消 費 '八 社 印 製 -29- 274 19706 五、發明説明 A7 B7 鐘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费合作祍印製 的S A 所 勻的電 來驅動 定電壓 然而1 限制了 使低阻 墊4 4 上,雖 電胆墊 了避免 9 c所 圖 晶顯示器的背景光 燈包括了一個 6 6。如果背板爲 材料6 2被使用於 的場發射電流一致 一電阻電性連接於 來形成,如圖1 0 發射片的面積,以 有穿透導電屑6 7 藉由外環6 3及間 E S吸收劑 有場電子發 子特性。一 像素。可達 驅動器問插 在此配置中 像素定址的 抗電路快速 顯示於圖9 然亦可使用 4 4的電壓 崩潰,可使 1 0 a顯示 所製成的 射顯示器 種解決的 成相同回 入適當値 ^導電軌 速率。再 的將軌道 b中。電 其他的被 降足以造 用特大的 產品。 所面對 方法是 的的替 的電阻 陣列之 發射片 電容充 阻墊可 覆方法 成電壓 電阻墊 的問題是達成像素間均 使用一電路以固定電流 代方法是在發射體及固 。此可外加於裝置上。 電阻及電容的時間常數 及導電軌間形成電阻可 電。此一在原處的電阻 屏蔽印刷於導電軌3 4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 在其表面4 5崩潰。爲 4 6來增加軌距,如圖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矽λ本頁), .裝 使用上 源,雖 背板6 絕緣體 發射片 ,以獲 背板上 b所示 避免電 並以適 隙6 5 述材料的平面 然並不排除如 ◦,其擴展以 ,則可應用 上。爲了迫使 得均勻的光源 。此電阻可藉 。如圖9 c ’ 壓在其厚側上 當的磷光體6 隔開。整個結 燈。此 室光的 配合於 導電層 系統之 ,每個 由電性 電阻墊 崩潰。 8被覆 構以如 燈可用作液 其他應用。 透光前板 6 1。發射 每個發射片 發射片經由 電阻墊6 9 可具有大於 前板6 6具 。兩個平面 接合玻璃的 木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1 Α4規格(210X2W公嫠) -30-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㈡) 材料64來密封。藉由在真 由一幫浦管以將裝置抽氣。 板6 0或導電層‘6 1及穿透 轟擊磷光體6 8並產生光。 整燈的強度。 對於某些應用,燈可由 來構件以提供類似於飛點掃 混合顯不系統。 雖然如上所述的場發射 銀蒸發器的優點(如冷操作 。此理由在於撞擊至磷光體 的紫外光具有受限的穿透力 磷光體,大部分的光線在通 出光可從同側的磷光體取得 射的光度加倍。圖1 3顯示 在圖13中,玻璃平面 1 7 1 (例如,錫氧化物) MIV發射體172。發射 隔的粒子所組成,因而不會 規則尖點陣列及L C D圖素 以聚矽氧烷爲基礎的旋壓玻 但'方法並不限於此。前述之 1 7 9及相同於圖1 0 a所 持於陽極平板的上方。在陽 空爐中將接合玻璃融化或是經 幾千伏特的直流電壓施加於背 導電被覆層6 7。場發射電子 可藉庙改變所施加的電壓來調 可定址的磷光條及相關的電路 描的掃描線。此裝置可合倂於 陰極冷光燈提供了許多.勝於水 及立即啓動),但較不具效率 晶粒的電子相較於水銀所放出 。結果爲’藉由後部電子激發 過粒子時分散並變弱。如果輸 >電子束射至其上,將可使照 可達成此結果的配置。 1 7 0具有一光穿透導電被覆 ,其上形成有一層如前述的 體被製成半透光,且由隨機間 有Moire圖案的現象,其產生了 陣列間的干涉。此層可由加熱 璃來彤成,以作爲絕緣部份, 被覆的陰極平板藉由間隔物 示之燈的密封及抽氣結構,支 極平板1 7 7上,沈積一層電 — Jllllllfl — — — ί I 1 I I ^ * I i I |> I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沒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1 - f 419706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遴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釐) A7 B7 五、發明説明(29 ) 一 冷光磷光體1 7 5,且在磷光物及陽極間具有…層反光層 ’其中陽極nj由玻璃、陶瓷、金屬或其他適當的材料組成 ’而反光層則可爲鋁材。幾千伏特的電壓施加於導電層 j 7 1及陽極平板1 7 7間。該電壓所產生的場發射電子 1 7 3被加速至磷光體丄7 5。產生的光經由半透明發射 體1 7 2及透光導電層1 7 1而輸出。可選擇的朗伯或非 朗伯散射物1 7 8可沈積在光路徑上。類似的方法可用來 增加可定址顯示器的光度。 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使用具有石墨表面微粒的薄膜鑽石 ’其最能符合本發明的需要。例如,藉由排列這些微粒並 使其具有足夠的尺寸及密度等。在製造薄膜鑽石中,習知 技術的趨勢是在於石墨內涵物的最少化,然而在本發明的 適當實施例中,刻意的涵括此表面微粒並小心的加工。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一重要特徴在於可印刷一發射圖 案,並可印刷複雜的多重發射體圖案,如顯示器所需者, 並以適度的成本來製造。進一步的,印刷的能力可使基底 材料的成木降低,如可使用玻璃;然而在高成本的單晶基 底尙須構造微加工結構。在本說明書中,印刷代表以指定 的圖案來配置及形成發射材料的程序。例如’適當的程序 包括,銀幕印刷、影印 '微影蝕刻、靜電沈積、噴灑或位 移印刷。 用以實施本發明的裝置可做成任何尺寸’大或小。此 特別應用於顯示器,其可從單-像素裝置至多像素裝置, 從小型至大型顯示器° - -32- —*i I n J —Ί — 裂 I 訂 1 I I I -線— ,- - V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矽.本頁). I 419Τ06 經濟部中夾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说明(3(3 ) 在說明書中,"通道“或“導電通道",係指經由-些形成程序,而使性質被局部改良的絕緣體區。在導體-絕綠體一真空(如Μ I V )的結構中,此改良有助於將電 子從背接觸(介於導體/電極及絕緣體間)經由絕緣體傳 遞至真空區。在導體-絕緣體一真空(如Μ I V )的結構 中,此改良有助於將電子從背接觸經由絕緣體傳遞至其他 的導體/電極。 在說明書中,語彙"包括"具有一般字典內的意義, 表示非排除的包括。亦即,使用字“包括“(或萣任何的 衍生字)來包括一個或多個特徵,而不排除包括進一步特 徵的可能。 讀者可將注意力放在所有的論文、以及在本案之前或 同時於本案的文件上,可公開的查核本說明書及該文件的 內容,而所有相關的論文及文件合倂於此以做參照。 本說明書所揭露的所有特徵(包括任何伴隨的申請專 利範圍、摘要及圖式),及/或所揭露之任何程序、方法 的步驟可以任何方式結合,除了至少一些該特徵及/或步 驟彼此相斥的結合方式。 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每一特徵(包括任何伴隨的申請專 利範圍、摘要及圖式),除了另外說明外,可被具有相同 作用、同樣或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徵所収代。因而,除了另 外說明,每一揭露的特徵僅是一般系列的均等物或類似特 徴。 本發明並不限於前述的實施例。本發明可延伸至任何 Ϊ" * 訂 i I I I -線--------V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f項再好.本頁)‘ 本紙张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297公釐) -33- A? A 197 〇6_ B7_^_ 五、發明説明(31 ) 具有說明書(包括任何伴隨的申請專利範圍、摘要及圖式 )所揭露之特徵的新技術,或新結合物,以及任何具有所 物 合 結 新 或 11ίτ 技 新 的 序 程 或 法 方 之 露 揭 ----------裝------訂------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敁.: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掣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0X297公釐) -34-

Claims (1)

  1. 419706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87 1 2 1 29 1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8 9年9月修正 1 . 一種形成場電子發射材料的方法,包括步驟:在 具有導電表面的基底上被覆多個導電粒子,每個導電粒子 在介於該導電表面及該粒子間的第一位置以及介於該粒子 及環境間的第二位置中具有絕緣材,其中沈積了場電子發 射材,但並非同時沈積於該第一及第二位置,使得至少一 些該粒子在該第一或第二位置形成電子發射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該粒子垂直於導 體表面的尺寸遠大於該絕緣材料層的厚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方法,該粒子垂直於導 體表面的尺寸至少10倍大於該厚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方法,該粒子垂直於導 體表面的尺寸至少1 0 0倍大於該厚度。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法 ,該絕緣材料的厚度可從1 0 nm至1 〇 〇 nm ( 1 〇 〇 埃至1 0 0 0埃)且該粒子的尺寸從Ιμπι至1 〇μιη。 6 .如申請專利範圔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法 ,存在該導電粒子的單一層,其垂直於表面的尺寸從 0 1 至 4 0 0 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法 ,該絕緣材料可包括不同於鑽石的其他材料。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法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 —! — 訂·!------線 本紙張足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χ 297公釐) A8B8C8D8 419706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絕緣材料爲非結構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法 ,該非結構絕緣材包括:玻璃、鉛玻璃、玻璃陶瓷、熔融 玻璃或其他玻璃材料,陶瓷、氧化陶瓷、氧化物表面、氮 化物、氮化物表面、硼化陶瓷、鑽石、鑕石狀的碳或四角 形非結晶狀碳。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每個該導電粒子可爲對稱的。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每個該導電粒子可爲大致切削的立方形。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每個該導電粒子可爲具有刻紋表面的球形。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每個該導電粒子具有最長的維度且沿著其最長維度排 列。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該導電粒子具有相同的中心至中心間距,其爲最小維 度的1 · 8倍。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每個該粒子或至少一些該粒子從以下的材料中選取: 金屬及其他導體、半導體、石墨、矽碳化物、鉅碳化物、 鈴碳化物、鍩碳化物 '硼碳化物、鈦二硼化物、鈦碳化物 、鈦碳氮物、鈦的Magneli次氧化物 '半導體矽、I I I 一 V合成物及II一VI合成物。 --------------Λ-----— II 訂 *---I I---, ί請先閱讀背面之沒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囷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 419706 a8b8c8m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每個該粒子或至少一些該粒子僅部份地覆蓋於該絕緣 材中,且每一該粒子包括一吸收劑材料。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藉由含有 面,以形成絕 該粒子的一部份突絕緣材料而未被絕緣材料被覆。 1 8 _如申請專商範圍第1 7項的方法,藉由印刷程 序將該墨水施加於該導電表面。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 > 該導電粒子及/或非結構絕緣材可在光導電帶中施加 至該導電基底以允許其後的圖案化。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絕緣材料是藉由熔融、燒結或是連結混合的粒子或於 該處起化學反應來形成》 2 1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的方法’絕緣材料包 括玻璃、玻璃陶瓷、陶瓷、氧化陶瓷' 氧化物 '.氮化物、 硼化物、鑽石、聚合物或樹脂。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每一該導電粒子可包括一纖維,其被切成長度長於其 直徑。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該粒子可藉由 於絕緣層上沈積一導電層以及其後的圖案化來形成1或著 藉由選擇性的蝕刻或遮罩以形成功能類似於該粒子的孤立 及該絕緣材的墨水被覆該粒子於該表 緣\〔:?屬墨水的性質使得被覆程序的結果爲 \-:· ,-Λ (請先閱讀背面之沒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 419 了 06 力、申請專利範圍 島。 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該粒子可藉噴 布程序施加至該導電層·。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該導電粒子可 以沈積’接著紋裂或被紋裂至孤立立起的發射片而形成。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2 4或第2 5項中任 一項的方法,該導電層包括金屬,導電元素或化合物,半 導體或組合物。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在場電子發射材料中之該位置的分布是隨機的。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該位置於場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布具有至少1 02 m - 2的平均密度。 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r 法,該位置於場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布具有至少1 03 m — 2,丄, i 〇5m_2,的平均密度。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該位置於場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布是均勻的。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0項的方法,該位置於場 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布具有均勻性,使得在任何直徑1 mm之圓形區域的該位置密度不會有超過平均値2 0 %以 上的變動。 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0項的方法,當使用直徑 1 mm的圓形量測區時,該位置於場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我 * I — ί — ίι 訂·!lil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 419706 A8 B8 C8 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布爲二項式或帕松分布。 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0項的方法,該位置於場 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布具有均勻性,使得至少一個發射位 置位於任何直徑4μηι之區域中的機率爲5 〇%。 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0項的方法,該位置於場 電子發射材料上的分布具有均勻性,使得至少一個發射位 置位於任何直徑1 Ομιη之區域中的機率爲5 0%。 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之任一項的方 法,如上所述的方法可包括將粒子做分類的初始步驟,藉 由將含有粒子的液體流經一沈澱槽,其中超過預定大小的 粒子會沈澱使得流出液所含的粒子皆小於該預定尺寸,並 將篩選出的粒子被覆於該基底上。 3 6 種射裝置,包括依據申請專利範圍 第1至4項之任發射材料,及用以施加該材 料至電場以便使該材料射子的機構。 3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包括具有一列由場電子發射材料所構成之發射片的基底, 以及具有排列之孔隙的控制電極,該電極藉由絕緣層支撐 於該發射片上。 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7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該孔隙爲槽的形式。 3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的場電子發射裝置,包 括電漿反應器、光暈放電裝置' 無生放電裝置、臭氧化發 生器、電子源、電子槍、電子裝置、X射線管、真空計、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孓· 419706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充氣裝置或鐵刺。 4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場電子發射材料可提供墙作裝置的全部電流。 4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場電子發射材料可提供裝置之開始 '觸發或基本電流= 4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如上所述的場電子發射裝置包括一顯示裝置。 4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如上所述的場電子發射裝置可包括一燈。 4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3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較佳的該燈爲平的。 4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包括支撐於絕緣間隔物上的電極板,而形成交叉的結構。 4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其中將場電子發射材料應用於發射片上,其經由一電阻而 連接至一供應的陰極電壓》 4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6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其中該電阻應用於每一發射片下以作爲電阻墊。 4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7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其中個別的電阻墊存在於每個發射片下,使得每個該電阻 片的面積大於個別發射片的面積。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該發射材料及/或磷光體被覆在一個或多個導電軌的一維 陣列上,其配置成由電子驅動機構所定址以便產生一掃插 (請先閱讀背面之沒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f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6 - 119706 B8 C8 D8 绥濟郎智慧財產局員L為fcio阼:ϋ,:ρ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發光線。 5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9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此場電子發射裝置可包·括該電子驅動機構。 5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周遭的環境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或真空。 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包括一吸收劑材料。 5 3 .如申請專利範圔第5 2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該吸收劑材料固定於陽極上。 5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2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該吸收劑材料可固定於陰極上。 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4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其中該場電子發射材料配置於發射片中,該吸收劑材料可 沈積在該發射片上, 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2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包括陽極、陰極、該陽極及陰極上的間隔物位置、位於至 少一些該間隔物位置之該間隔物以隔開該陽極及該陰極, 位於陽極之非間隔物位置上的該吸收劑材料。 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6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該間隔物位置以規則、週期的相同間隙設置。 5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的場電子發射裝置, 該陰極是半透光、且與陽極相關的配置使從陰極的電子射 至陽極上,並使陽極上產生電冷光,經由半透光陰極板可 看見該電子冷光。 <請先®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t國ffl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87121291A 1997-12-04 1998-12-19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 TW41970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9725658.0A GB9725658D0 (en) 1997-12-04 1997-12-04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
GBGB9819647.0A GB9819647D0 (en) 1998-09-10 1998-09-10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19706B true TW419706B (en) 2001-01-21

Family

ID=26312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21291A TW419706B (en) 1997-12-04 1998-12-19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6741025B2 (zh)
EP (1) EP1036402B1 (zh)
JP (1) JP3631959B2 (zh)
KR (1) KR100648304B1 (zh)
CN (1) CN1206690C (zh)
AU (1) AU1493799A (zh)
CA (1) CA2312910A1 (zh)
DE (1) DE69816479T2 (zh)
GB (1) GB2332089B (zh)
TW (1) TW419706B (zh)
WO (1) WO199902893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5697B (zh) * 2007-12-03 2013-02-11 Tatung Co 製備場發射裝置之陰極板之方法
TWI419194B (zh) * 2005-10-07 2013-12-11 Hamamatsu Photonics Kk An X-ray tube and an X-ray source containing the X-ray tub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915633D0 (en) * 1999-07-05 1999-09-01 Printable Field Emitters Limit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6290564B1 (en) * 1999-09-30 2001-09-18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n electron-emissive film
KR100477739B1 (ko) * 1999-12-30 2005-03-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방출 소자 및 그 구동 방법
GB0015928D0 (en) * 2000-06-30 2000-08-23 Printable Field Emitters Limit Field emitters
KR20030059291A (ko) * 2000-11-29 2003-07-07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카본 나노튜브의 패턴 형성 방법 및 전계 방출형 냉음극과그 제조 방법
GB0106358D0 (en) * 2001-03-13 2001-05-02 Printable Field Emitters Ltd Field emiss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
JP3535871B2 (ja) * 2002-06-13 2004-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放出素子、電子源、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放出素子の製造方法
US7170223B2 (en) * 2002-07-17 2007-01-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mitter with dielectric layer having implanted conducting centers
JP4154356B2 (ja) 2003-06-11 2008-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放出素子、電子源、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
US7210978B2 (en) * 2004-04-14 2007-05-01 Teco Nanotech Co., Ltd. Electron-emission type field-emission displa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0530512C (zh) * 2004-07-20 2009-08-19 清华大学 一种场发射灯管
KR100701093B1 (ko) * 2004-12-01 2007-03-28 나노퍼시픽(주) 탄소 나노튜브의 배향 장치, 탄소 나노튜브의 배향 방법 및전계방출 표시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4667031B2 (ja) 2004-12-10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放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を用いた、電子源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060138948A1 (en) * 2004-12-27 2006-06-29 Quantum Paper, Inc. Addressable and printable emissive display
WO2006071806A2 (en) * 2004-12-27 2006-07-06 Quantum Paper, Inc. Addressable and printable emissive display
US20060138944A1 (en) * 2004-12-27 2006-06-29 Quantum Paper Addressable and printable emissive display
US20060232187A1 (en) * 2005-04-19 2006-10-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eld emission light sour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0555530C (zh) * 2006-03-24 2009-10-28 清华大学 场发射双面显示光源及其制造方法
US7928537B2 (en) * 2006-03-31 2011-04-19 Fujifilm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9018833B2 (en) 2007-05-31 2015-04-28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Apparatus with light emitting or absorbing diodes
US8415879B2 (en) 2007-05-31 2013-04-09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Diode for a printable composition
US8809126B2 (en) 2007-05-31 2014-08-19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Printable composition of a liquid or gel suspension of diodes
US8852467B2 (en) 2007-05-31 2014-10-07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rintable composition of a liquid or gel suspension of diodes
US8877101B2 (en) 2007-05-31 2014-11-04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ght emitting, power generating or other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889216B2 (en) 2007-05-31 2014-11-18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ddressable and static electronic displays
US8846457B2 (en) 2007-05-31 2014-09-30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Printable composition of a liquid or gel suspension of diodes
US9419179B2 (en) 2007-05-31 2016-08-16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Diode for a printable composition
US9425357B2 (en) 2007-05-31 2016-08-23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Diode for a printable composition
US9534772B2 (en) 2007-05-31 2017-01-03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Apparatus with light emitting diodes
US8456392B2 (en) 2007-05-31 2013-06-04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ght emitting, photovoltaic or other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ystem
US9343593B2 (en) 2007-05-31 2016-05-17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Printable composition of a liquid or gel suspension of diodes
US8674593B2 (en) 2007-05-31 2014-03-18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Diode for a printable composition
US7827779B1 (en) 2007-09-10 2010-11-09 Alameda Applied Sciences Corp. Liquid metal ion thruster array
US8127477B2 (en) 2008-05-13 2012-03-06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Illuminating display systems
US7992332B2 (en) * 2008-05-13 2011-08-09 Nthdegree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Apparatuses for providing power for illumination of a display object
JP4510116B2 (ja) * 2008-06-20 2010-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キャパシタの製造方法、構造体、及びキャパシタ
WO2011079138A2 (en) 2009-12-21 2011-06-3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crofluidic electrospray thruster
US10825635B2 (en) * 2014-02-10 2020-11-03 Luxbright Ab Electron emitter for an x-ray tube
US10384810B2 (en) 2014-07-15 2019-08-2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cro-emitters for electrospray systems
KR102323438B1 (ko) * 2020-02-25 2021-11-05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전기장 셰이핑 장치 및 전기장을 이용한 타겟 처리 장치
EP3933881A1 (en) 2020-06-30 2022-01-05 VEC Imaging GmbH & Co. KG X-ray source with multiple gri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2541A (en) 1987-07-15 1999-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displaying images with electron emitting device
US5019003A (en) * 1989-09-29 1991-05-28 Motorola, Inc. Field emission device having preformed emitters
US5534743A (en) * 1993-03-11 1996-07-09 Fed Corporation Field emission display devices, and field emission electron beam source and isolation structure components therefor
EP0681312B1 (en) 1993-11-24 2003-02-26 TDK Corporation Cold-cathode electron source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EP0675519A1 (en) * 1994-03-30 1995-10-04 AT&T Corp. Apparatus comprising field emitters
CA2227322A1 (en) * 1995-08-04 1997-02-20 Printable Field Emitters Limited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6031250A (en) * 1995-12-20 2000-02-29 Advanced Technology Materials, Inc.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nd methods employing amorphous silicon carbide resistor materials
US6057637A (en) 1996-09-13 2000-05-0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Field emission electron sour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9194B (zh) * 2005-10-07 2013-12-11 Hamamatsu Photonics Kk An X-ray tube and an X-ray source containing the X-ray tube
TWI385697B (zh) * 2007-12-03 2013-02-11 Tatung Co 製備場發射裝置之陰極板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137236A1 (en) 2003-07-24
AU1493799A (en) 1999-06-16
CA2312910A1 (en) 1999-06-10
CN1280703A (zh) 2001-01-17
GB9826554D0 (en) 1999-01-27
CN1206690C (zh) 2005-06-15
GB2332089A9 (en)
EP1036402A1 (en) 2000-09-20
KR20010024694A (ko) 2001-03-26
DE69816479T2 (de) 2004-04-22
GB2332089B (en) 1999-11-03
JP2001525590A (ja) 2001-12-11
JP3631959B2 (ja) 2005-03-23
KR100648304B1 (ko) 2006-11-23
EP1036402B1 (en) 2003-07-16
US6741025B2 (en) 2004-05-25
DE69816479D1 (de) 2003-08-21
WO1999028939A1 (en) 1999-06-10
GB2332089A (en) 1999-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19706B (en)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
KR100405886B1 (ko) 전계전자방출물질과그제조방법및그물질을이용한소자
US6605894B2 (en) Field emission devices using carbon nanotubes and method thereof
US7652418B2 (en) Electronic emission device, 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TWI277120B (en) Field emission device and field emission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070987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enhanced particulate field emitters and resulting products
US20060043872A1 (en)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TW445477B (en)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cathode and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358658B2 (en) Amorphous diamond material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the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US6969536B1 (en) Method of creating a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
KR100550485B1 (ko) 이온-충격된 흑연 전자 방출체
US6840835B1 (en) Field emitters and devices
US6836066B1 (en) Triode field emission display using carbon nanobtubes
TW388058B (en) Fidle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080169745A1 (en) Low voltage electron source with self aligned gate apertures,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uminous display using the electron source
TW494424B (en) Field electron emitters,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s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the same
JP3198362B2 (ja) 電子放出素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GB2306246A (en)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s with gettering material
WO1992016011A1 (en) Light projecting device
EP1627404A2 (en) Field emitters and devices
GB2344686A (en)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
JP2002025478A (ja) 平板型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