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22973A - 鎖止機構以及連接器組 - Google Patents

鎖止機構以及連接器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22973A
TW202422973A TW112137706A TW112137706A TW202422973A TW 202422973 A TW202422973 A TW 202422973A TW 112137706 A TW112137706 A TW 112137706A TW 112137706 A TW112137706 A TW 112137706A TW 202422973 A TW202422973 A TW 2024229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ocking
cable
locking mechanism
lock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37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宣和
橋本公明
Original Assignee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22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22973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鎖止機構以及連接器組,可達成連接器及連接器的安裝空間的小型化,並且可提高連接器***時及拔出時的作業性。鎖止機構是構成為保持第一連接器與能夠和第一連接器嵌合的第二連接器的嵌合狀態的鎖止機構,包括:鎖止構件,具有卡合部,設置於第一連接器;施力部,與鎖止構件連接,將鎖止構件保持為基準狀態;轉動軸,與第一連接器的嵌合方向的正交方向平行地配置,對鎖止構件以能夠轉動的方式予以支撐;以及卡合承接部,設置於第二連接器,能夠與卡合部卡合,鎖止構件以能夠以轉動軸為中心而轉動的方式安裝於第一連接器。

Description

鎖止機構以及連接器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連接器的鎖止機構以及連接器組。
一般而言,在包含能夠相互嵌合的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的連接器組(connector set)中,設置有用於保持嵌合狀態的鎖止(lock)機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如下技術:在第一連接器設置與第二連接器卡合的可動式的鎖止桿,操作與該鎖止桿連接的拉片(pull tab),利用拉動拉片的力來使鎖止桿移動,以解除連接器的嵌合狀態。根據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連接器,藉由向一個方向拉動拉片的簡單操作便可解除連接器的嵌合狀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3-29748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連接器雖然作業性優異,但由於是鎖止桿沿間距方向(接觸件(contact)的排列方向)移動的結構,需要考慮鎖止桿的可動區域來設計連接器的安裝空間,因此在達成安裝空間的進一步小型化的方面有改良的餘地。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鎖止機構以及連接器組,可達成連接器的安裝空間的小型化,並且可提高連接器***時及拔出時的作業性。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鎖止機構是 構成為保持第一連接器與能夠和所述第一連接器嵌合的第二連接器的嵌合狀態的鎖止機構,包括: 鎖止構件,具有卡合部,且設置於所述第一連接器; 施力部,與所述鎖止構件連接,並將所述鎖止構件保持為基準狀態; 轉動軸,與嵌合方向的正交方向平行地配置,且對所述鎖止構件以能夠轉動的方式予以支撐;以及 卡合承接部,設置於所述第二連接器,且能夠與所述卡合部卡合, 所述鎖止構件以能夠以所述轉動軸為中心而轉動的方式安裝於所述第一連接器。
本發明的連接器組包括: 第一連接器; 第二連接器,能夠與所述第一連接器嵌合;以及 所述鎖止機構。 [發明的效果]
藉由本發明,可達成連接器的安裝空間的小型化,並且可提高連接器***時及拔出時的作業性。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為鎖止機構的發明,亦可應用於將所謂的電氣連接的連接器以外的部件。例如,能夠應用於將物品懸掛於壁上的單元。該情況下,在設置於壁側的其中一個單元(第二連接器)設置卡合承接部,在可拆裝的另一個單元(第一連接器)設置卡合部。在以下的實施形態中,列舉將所謂的電氣連接的連接器為例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形態] 圖1A、圖1B是表示應用了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1的嵌合狀態的外觀的圖。圖2A、圖2B是嵌合狀態的連接器組1的平面圖及側視圖。在圖2A、圖2B中,透過覆蓋殼體12進行表示,以使內部的鎖止機構30顯現於圖式中。
圖3是表示連接器組1的非嵌合狀態的外觀的圖。圖4A、圖4B是非嵌合狀態的連接器組1的平面圖及側視圖。在圖4A、圖4B中,透過覆蓋殼體12進行表示,以使內部的鎖止機構30顯現於圖式中。
在本揭示中,使用正交座標系(X,Y,Z)對連接器組1的結構進行說明。在後述的圖中,亦利用共同的正交座標系(X,Y,Z)進行表示。沿著X軸及Y軸的方向是與電路基板B的基板面平行的方向,沿著Z軸的方向是與電路基板B的基板面垂直的方向。以下,將沿著X軸、Y軸及Z軸的方向分別稱為「X軸方向」、「Y軸方向」及「Z軸方向」。另外,將Z軸方向的正側作為上側、將Z軸方向的負側作為下側來進行說明。
連接器組1是水平嵌合型的電線對基板用的連接器組,且Y軸方向是連接器組1的間距方向。另外,X軸方向是連接器組1的嵌合方向。間距方向與嵌合方向正交。嵌合方向包含朝向X軸方向正側的***方向及朝向X軸方向負側的拔出方向。連接器組1例如是於伺服器、交換器(網路設備)及儲存器等訊息設備內在使用電纜C將電路基板間相互連接時使用。
如圖1A、圖1B等所示,連接器組1包括電纜側連接器10、基板側連接器20及鎖止機構30。電纜側連接器10是與電纜C連接的連接器,基板側連接器20是安裝於電路基板B的連接器。
電纜C例如是具有內部導體(省略圖示)、以及隔著絕緣體配置於內部導體的外側的外部屏蔽層(省略圖示)的同軸電纜。電纜C的內部導體例如用於高速(高頻)訊號的傳輸。
電纜C例如可為雙芯的內部導體一併由絕緣體、外部屏蔽層及護套覆蓋而成的雙軸電纜(twinax cable)。另外,例如,電纜C亦可應用柔性扁平電纜(flexible flat cable,FFC)等扁平電纜。
連接器組1藉由電纜側連接器10與基板側連接器20的水平嵌合而將電纜C與電路基板B電性連接。具體而言,電纜C的內部導體經由電纜側連接器10的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及基板側連接器20的基板側訊號接觸件211而與電路基板B的訊號圖案電性連接。另外,電纜C的外部屏蔽層經由電纜側連接器10的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及基板側連接器20的基板側接地接觸件212而與電路基板B的接地圖案連接。
圖5是電纜側連接器10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5所示,電纜側連接器10具有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及覆蓋殼體12。電纜C例如以積層為兩層的狀態裝設於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
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具有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電纜側接地金屬件113及電纜側絕緣體114等。
覆蓋殼體12、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及電纜側接地金屬件113由金屬(例如,銅合金)等導電材料形成。電纜側絕緣體114由合成樹脂(例如,液晶聚合物)等絕緣材料形成。
覆蓋殼體12以覆蓋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的外側的方式配置,與電纜側接地金屬件113接觸並電性連接。覆蓋殼體12成為接地電位,作為屏蔽件發揮功能。再者,覆蓋殼體12亦可與電纜側絕緣體114同樣地由合成樹脂等絕緣材料形成,並形成電纜側連接器10的罩體。
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是與電纜C的內部導體連接的構件。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是與作為基準電位的地(ground)連接的接地構件。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及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例如藉由一張金屬板的金屬板加工(包含衝壓加工、彎曲加工)而形成。
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及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分別具有沿X軸方向(嵌合方向)延伸的直線形狀,且以主面(板面)沿著XY面的方式配置。
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及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在作為間距方向的Y軸方向上排列配置。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配置於相鄰的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之間,並發揮出訊號線間的屏蔽功能。
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具有相同的結構,分別具有訊號線接點部及訊號線接線部(省略符號)。訊號線接點部及訊號線接線部藉由訊號線中繼部而連接。訊號線接點部是在使電纜側連接器10與基板側連接器20嵌合時,與基板側連接器20的基板側訊號接觸件211接觸並電性連接的部分。訊號線接線部是藉由前端部的剝層加工而露出的電纜C的內部導體利用例如焊接、熔接或壓接等機械的接合方法進行連接的部分。
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具有相同的結構,分別具有接地接點部及接地接線部(省略符號)。接地接點部及接地接線部藉由接地中繼部而連接。接地接點部是在使電纜側連接器10與基板側連接器20嵌合時,與基板側連接器20的基板側接地接觸件212接觸並電性連接的部分。接地接線部是藉由前端部的剝層加工而露出的電纜C的外部屏蔽層利用例如焊接、熔接或壓接等機械的接合方法進行連接的部分。
電纜側接地金屬件113是與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一起連接於作為基準電位的地的接地構件。電纜側接地金屬件113例如藉由一張金屬板的金屬板加工(包含衝壓加工、彎曲加工)而形成。
電纜側絕緣體114形成電纜側連接器10的罩體。在電纜側絕緣體114上組裝有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及電纜側接地金屬件113。
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及電纜側接地金屬件113例如藉由嵌入成形而與電纜側絕緣體114一體地形成。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及電纜側接地金屬件113分別以分離的狀態配置,並藉由電纜側絕緣體114而相互電性絕緣。
圖6是基板側連接器20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6所示,基板側連接器20包括基板側連接器主體21及基板側殼體22。基板側連接器主體21具有基板側訊號接觸件211、基板側接地金屬件213及基板側絕緣體214等。
基板側殼體22、基板側訊號接觸件211及基板側接地金屬件213由金屬(例如,銅合金)等導電材料形成。基板側絕緣體214由合成樹脂(例如,液晶聚合物)等絕緣材料形成。
基板側殼體22是與電路基板B的接地圖案連接的框體,且在自Z軸方向觀察的俯視下具有與基板側絕緣體214的外緣對應的矩形形狀。基板側殼體22例如藉由一張金屬板的金屬板加工(包含衝壓加工、彎曲加工)而形成。基板側殼體22以覆蓋基板側連接器主體21的外側的方式配置,與基板側連接器主體21的基板側接地金屬件213接觸並電性連接。基板側殼體22成為接地電位,作為屏蔽件發揮功能。基板側殼體22例如嵌裝於基板側絕緣體214的周緣部。
基板側訊號接觸件211是與電纜側連接器10的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連接的構件。基板側接地金屬件213具有與電纜側連接器10的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連接的多個基板側接地接觸件212。基板側訊號接觸件211及基板側接地金屬件213例如藉由一張金屬板的金屬板加工(包含衝壓加工、彎曲加工)而形成。
基板側訊號接觸件211及基板側接地接觸件212的與電纜側訊號接觸件111及電纜側接地接觸件112的接點部分分別具有沿X軸方向(嵌合方向)延伸的直線形狀,且以主面(板面)沿著XY面的方式配置。
基板側訊號接觸件211及基板側接地接觸件212在作為間距方向的Y軸方向上排列配置。基板側接地接觸件212配置於相鄰的基板側訊號接觸件211之間,並發揮出訊號線間的屏蔽功能。
基板側絕緣體214在自Z軸方向觀察的俯視下具有矩形形狀,且形成基板側連接器20的罩體。在基板側絕緣體214上組裝有基板側訊號接觸件211及基板側接地金屬件213。
基板側訊號接觸件211及基板側接地金屬件213例如藉由嵌入成形而與基板側絕緣體214一體地形成。基板側訊號接觸件211與基板側接地金屬件213分別以分離的狀態配置,並藉由基板側絕緣體214而相互電性絕緣。
進而,在連接器組1中,設置有用於保持電纜側連接器10與基板側連接器20的嵌合狀態的鎖止機構30。鎖止機構30包含設置於電纜側連接器10的第一鎖止機構31、以及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20的第二鎖止機構32。
鎖止機構30構成為:與使電纜側連接器10***並嵌合於基板側連接器20的作業連動地,第一鎖止機構31與第二鎖止機構32機械地卡合。另外,鎖止機構30構成為:與自基板側連接器20拔出電纜側連接器10而解除嵌合狀態的作業連動地,第一鎖止機構31與第二鎖止機構32的卡合被解除。
在本實施形態中,在連接器組1的沿著XZ面的兩個側面設置有鎖止機構30A、鎖止機構30B。鎖止機構30A、鎖止機構30B具有相同的結構,且配置成關於XZ面呈面對稱。
如圖7A~圖7C所示,設置於電纜側連接器10的第一鎖止機構31具有鎖止構件311及拔出操作構件312。圖7A~圖7C分別是第一鎖止機構31的立體圖、平面圖及側視圖。
拔出操作構件312是作業者自基板側連接器20拔出電纜側連接器10時所操作的操作構件。
拔出操作構件312較佳為相對於向拔出方向的拉拽動作而無法變形的剛體。拔出操作構件312例如藉由一張金屬板的金屬板加工(包含衝壓加工、彎曲加工)而形成。藉此,可將對拔出操作構件312的拉拽力效率良好地傳遞至鎖止構件311,從而容易地解除第一鎖止機構31與第二鎖止機構32的卡合。
拔出操作構件312例如具有沿著XY面擴展的平面部312a、以及自平面部312a垂下而形成的側面部312b。在兩個側面部312b的內表面設置有板安裝片312c。另外,在拔出操作構件312設置有操作孔312d,所述操作孔312d用於在作業時鉤掛手指。
鎖止構件311例如是藉由一張金屬板的金屬板加工(衝壓加工)而形成的板狀的構件。鎖止構件311以板厚方向與間距方向(Y軸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於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的沿著XZ面的兩個側面。鎖止機構30A、鎖止機構30B的兩個鎖止構件311分別與拔出操作構件312連接,並由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與拔出操作構件312夾持。即,兩個鎖止構件311藉由拔出操作構件312而連結,從而與將拔出操作構件312向拔出方向(X軸方向的負側)拉拽的動作連動地一起移動。
鎖止構件311具有卡合部311a、鎖止板條部311b、施力部311c及固定部311d。
卡合部311a是與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20的第二鎖止機構32卡合的部分。卡合部311a例如配置於鎖止板條部311b的X軸方向的正側的前端。卡合部311a具有鉤子形狀,藉由與第二鎖止機構32卡合而限制鎖止構件311向X軸方向的負側的移動。
固定部311d是安裝於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的部分。在固定部311d形成有開口311e、凸台311f及拔出構件安裝孔311g。
鎖止板條部311b自固定部311d向X軸方向的正側延伸,在前端配置有卡合部311a。
施力部311c具有將鎖止構件311保持為基準狀態的功能。施力部311c是在鎖止構件311自基準狀態轉動而移位時產生用於使鎖止構件311恢復為基準狀態的復原力的部分。施力部311c具有與電纜側連接器10的覆蓋殼體12抵接的前端側的自由端部、與鎖止板條部311b連接的固定端部、以及將自由端部與固定端部連結的臂部(均省略符號)。施力部311c的固定端部例如與固定部311d和鎖止板條部311b的連接部分相連地設置,施力部311c的臂部屈曲地形成,以便藉由彈性變形而產生規定的復原力。所謂「基準狀態」是指外力(例如,將拔出操作構件312向拔出方向拉拽時的拉拽力)未作用於鎖止構件311的狀態。
開口311e是嵌入至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的突出部11a的部分。開口311e形成得較突出部11a大一圈。開口311e與突出部11a松配合,在允許鎖止構件311轉動的同時,對轉動範圍進行限制。突出部11a例如形成於電纜側絕緣體114。
凸台311f是嵌入至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的凸台承接凹部11b的部分。凸台311f朝向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側且沿著Y軸方向形成。凸台311f可轉動地嵌入至凸台承接凹部11b,作為鎖止構件311轉動時的轉動軸發揮功能。凸台承接凹部11b例如形成於電纜側絕緣體114。即,具有凸台承接凹部11b的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例如,電纜側絕緣體114)構成了第一鎖止機構31的一部分。
拔出構件安裝孔311g是供安裝拔出操作構件312的板安裝片312c的部分。當將拔出操作構件312向X軸方向的負側拉拽時,拉拽力作用於拔出構件安裝孔311g的部分。當鎖止構件311處於基準狀態時,拔出構件安裝孔311g位於凸台311f的Z軸方向的正側。即,在鎖止構件311的基準狀態下,拔出構件安裝孔311g的Z軸方向上的位置與凸台311f的Z軸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在電纜側連接器10中,在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的沿著XZ面的兩個側面分別配置有鎖止構件311。具體而言,在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的突出部11a及凸台承接凹部11b中嵌入有鎖止構件311的開口311e及凸台311f。在該狀態下,拔出操作構件312的板安裝片312c與鎖止構件311的拔出構件安裝孔311g連接。另外,在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安裝有覆蓋殼體12。如此般,鎖止構件311以規定的姿勢且無法脫落地被保持於電纜側連接器10。
此時,藉由施力部311c的自由端部與覆蓋殼體12抵接,如卡合部311a向Z軸方向的正側移位般的鎖止構件311的轉動受到限制。另外,藉由開口311e的Z軸方向的正側的端緣與突出部11a抵接,如卡合部311a向Z軸方向的負側移位般的鎖止構件311的轉動受到限制。該狀態為鎖止構件311的「基準狀態」(參照圖8A)。
以下,將使鎖止構件311以卡合部311a向Z軸方向的正側移位的朝向(在圖8A等中為順時針)轉動的力矩稱為「第一力矩」,將使鎖止構件311以卡合部311a向Z軸方向的負側移位的朝向(在圖8A等中為逆時針)轉動的力矩稱為「第二力矩」。在其他實施形態中亦同樣如此。
另外,在基準狀態下,較佳為施力部311c向逆時針方向施力(所謂的預載(preload)),即,使鎖止構件311產生第二力矩。藉由施力部311c所施加的力,鎖止構件311的姿勢穩定,因此在嵌合狀態(參照圖9A)下能夠可靠地保持經鎖止的狀態,在非嵌合狀態(參照圖8A)下可防止鎖止構件311的晃動。
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20的第二鎖止機構32是與鎖止構件311的卡合部311a卡合而對鎖止構件311向X軸方向的移動進行限制的卡合承接部(以下,稱為「卡合承接部32」)。
卡合承接部32例如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20的基板側殼體22的沿著XZ面的側面。卡合承接部32的Z軸方向上的位置是與基準狀態下的鎖止構件311的卡合部311a的位置相同的程度。
卡合承接部32具有隨著鎖止構件311向X軸方向的正側移動而與鎖止構件311的卡合部311a抵接的抵接面32a(參照圖8A)。抵接面32a傾斜地形成,以使得隨著鎖止構件311向***方向(X軸方向的正側)移動而鎖止構件311的卡合部311a向Z軸方向的正側移位並升高。
圖8A~圖8D是表示進行將電纜側連接器10***至基板側連接器20的作業時的鎖止機構30的狀態遷移的圖。
在要使電纜側連接器10嵌合於基板側連接器20時,作業者首先調整該些的Z軸方向上的位置,以使電纜側連接器10與基板側連接器20的嵌合部分相匹配(參照圖8A)。此時,鎖止構件311為基準狀態,處於不易轉動的狀態。即,在未對鎖止構件311施加外力的基準狀態下,鎖止構件311處於在順時針及逆時針上均不易轉動的穩定狀態。
接著,使電纜側連接器10相對於基板側連接器20向X軸方向的正側移動。鎖止構件311維持基準狀態,直至卡合部311a到達卡合承接部32(參照圖8B)。
當進一步對電纜側連接器10向X軸方向的正側施加力時,卡合部311a在卡合承接部32的抵接面32a上向Z軸方向的正側升高,且在鎖止構件311中產生第一力矩。鎖止構件311以凸台311f為中心且自Y軸方向的正側觀察時順時針地轉動(參照圖8C)。此時,施力部311c的與覆蓋殼體12抵接的部分無法再移動(轉動),因此藉由彈性變形而產生復原力。在鎖止構件311中,藉由施力部311c的復原力而產生第二力矩。
當進一步對電纜側連接器10向X軸方向的正側施加力時,卡合部311a越過卡合承接部32的抵接面32a。藉由施力部311c中所產生的復原力,鎖止構件311以凸台311f為中心且自Y軸方向的正側觀察時逆時針地轉動,並恢復為基準狀態(參照圖8D)。
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20的卡合承接部32與設置於電纜側連接器10的鎖止構件311的卡合部311a機械地卡合,連接器組1保持為相對於規定值以下的外力而無法拔除的狀態。
圖9A~圖9D是表示進行自基板側連接器20拔出電纜側連接器10的作業時的鎖止機構30的狀態遷移的圖。
在基板側連接器20與電纜側連接器10已嵌合的狀態下,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20的卡合承接部32與設置於電纜側連接器10的鎖止構件311的卡合部311a機械地卡合,連接器組1保持為相對於規定值以下的外力而無法拔除的狀態(參照圖9A)。
在要自基板側連接器20拔出電纜側連接器10時,作業者將拔出操作構件312向X軸方向的負側拉拽。在鎖止構件311中,凸台311f及拔出構件安裝孔311g的Z軸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將凸台311f和拔出構件安裝孔311g連結的方向與拉拽力的方向交叉。因此,在鎖止構件311中,以凸台311f為支點(轉動軸)、以拔出構件安裝孔311g為力點而產生第一力矩。藉由在鎖止構件311中產生第一力矩,卡合部311a欲向Z軸方向的正側移位。
當該第一力矩超過由卡合部311a與卡合承接部32的卡合產生的力時,鎖止構件311以凸台311f為中心且自Y軸方向的正側觀察時順時針地轉動,卡合部311a在卡合承接部32上升高(參照圖9B)。更具體而言,鎖止構件311在嵌合狀態(鎖止狀態)下,藉由施力部311c的預載而產生了第二力矩。當對拔出操作構件312進行拉拽時鎖止構件311中產生的第一力矩超過由預載產生的第二力矩時,鎖止構件311順時針地轉動。此時,施力部311c的與覆蓋殼體12抵接的部分無法再移動(轉動),因此藉由彈性變形而產生復原力。藉由施力部311c的復原力,在鎖止構件311中產生第二力矩。
當進一步將拔出操作構件312向X軸方向的負側拉拽時,藉由施力部311c中所產生的復原力,卡合部311a在卡合承接部32的抵接面32a上滑落(參照圖9C)。鎖止構件311以凸台311f為中心且自Y軸方向的正側觀察時逆時針地轉動,並恢復為基準狀態(參照圖9D)。
第一實施形態的鎖止機構30單獨或適當地組合包括以下的特徵事項。
即,鎖止機構30是構成為保持電纜側連接器10(第一連接器)與能夠和電纜側連接器10嵌合的對方側的基板側連接器20(第二連接器)的嵌合狀態的鎖止機構,包括:鎖止構件311,具有卡合部311a,且設置於電纜側連接器10;施力部311c,與鎖止構件311連接,並將鎖止構件311保持為基準狀態;凸台311f(轉動軸),與電纜側連接器10的間距方向(嵌合方向的正交方向)平行地配置,且對鎖止構件311以能夠轉動的方式予以支撐;以及卡合承接部32,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20,且能夠與卡合部311a卡合。鎖止構件311以能夠以凸台311f為中心而轉動的方式安裝於電纜側連接器10。
根據鎖止機構30,由於鎖止構件311沿著與連接器組1的安裝面正交的XZ面轉動,因此不需要考慮鎖止構件311的可動區域來設計連接器的安裝空間,可達成間距方向上的連接器的安裝空間的小型化。進而,由於可在不提高電纜側連接器10的高度的情況下確保鎖止構件311轉動的空間,因此不會損害連接器的薄型化。另外,在將連接器組1的嵌合狀態解除時,鎖止機構30不會被破壞,因此亦能夠進行再利用。
另外,鎖止機構30更包括拔出操作構件312,所述拔出操作構件312與鎖止構件311連接,且能夠向與間距方向(轉動軸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拔出方向拉拽,拔出操作構件312向拔出方向的直線運動被轉變成以凸台311f(轉動軸)為中心的旋轉運動並傳遞至鎖止構件311。即,藉由拔出操作構件312向拔出方向的直線運動,產生使鎖止構件311以凸台311f(轉動軸)為中心而旋轉的第一力矩。藉此,與對拔出操作構件312進行拉拽以使電纜側連接器10向拔出方向移動而自基板側連接器20中拔出的作業連動地,鎖止構件311轉動,與卡合承接部32的卡合狀態被解除。因此,連接器拔出時的作業性提高。
另外,在鎖止機構30中,鎖止構件311配置於在間距方向(轉動軸的延伸方向)上相向的電纜側連接器10(第一連接器)的兩個側面,拔出操作構件312將兩個鎖止構件311連結。藉此,可利用兩個鎖止構件311而牢固地保持電纜側連接器10與基板側連接器20的嵌合狀態,並且可藉由對拔出操作構件312進行拉拽的操作而容易地解除兩處卡合。
另外,在鎖止機構30中,拔出操作構件312是相對於拉拽動作而無法變形的剛體。藉此,對拔出操作構件312進行拉拽的力被效率良好地傳遞至鎖止構件311,因此可容易地解除卡合部311a與卡合承接部32的卡合。
另外,在鎖止機構30中,鎖止構件311具有與拔出操作構件312連接的拔出構件安裝孔311g(拔出構件安裝部),將拔出構件安裝孔311g和凸台311f(轉動軸)連結的方向與拔出方向交叉。藉此,在將拔出操作構件312向拔出方向拉拽時,可使鎖止構件311產生以凸台311f為中心的第一力矩,從而使鎖止構件311轉動。
另外,在鎖止機構30中,施力部311c由鎖止構件311的一部分構成,且隨著鎖止構件311的轉動而變形並產生復原力。即,施力部311c隨著鎖止構件311的轉動而變形,並使鎖止構件311產生與鎖止構件311的轉動方向反向的第二力矩。藉此,可簡化將鎖止構件311保持為基準狀態的結構。
另外,在鎖止機構30中,施力部311c與覆蓋殼體12(第一連接器的構成構件)抵接,從而鎖止構件311轉動時的移動受到限制。具體而言,施力部311c具有與覆蓋殼體12(第一連接器的構成構件)抵接的自由端部、與鎖止構件311的鎖止板條部311b連接的固定端部、以及將自由端部與固定端部連結的臂部。藉此,施力部311c發生彈性變形,從而可容易地產生復原力。
另外,在鎖止機構30中,卡合承接部32具有在使電纜側連接器10(第一連接器)向與拔出方向反向的***方向移動時與卡合部311a抵接的抵接面32a,抵接面32a傾斜地形成,且能夠將卡合部311a抬高,以使得鎖止構件311隨著電纜側連接器10向***方向的移動而轉動。藉此,可順利地進行連接器組1的***時及拔出時的作業。
另外,在鎖止機構30中,鎖止構件311具有板狀的鎖止板條部311b(板條部),且鎖止板條部311b的板厚方向配置成與間距方向一致。藉此,不需要為了設置鎖止機構30而大幅擴大電纜側連接器10的內部空間,可達成連接器的小型化。
[第二實施形態] 圖10A、圖10B是表示應用了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2的嵌合狀態的外觀的圖。圖11A、圖11B是嵌合狀態的連接器組2的平面圖及側視圖。在圖11A、圖11B中,省略覆蓋殼體42進行表示,以使內部的鎖止機構60顯現於圖式中。
圖12是表示連接器組2的非嵌合狀態的外觀的圖。圖13A、圖13B是非嵌合狀態的連接器組2的平面圖及側視圖。在圖13A、圖13B中,省略覆蓋殼體42進行表示,以使內部的鎖止機構60顯現於圖式中。
第二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2的主要特徵在於鎖止機構60的結構,電纜側連接器40及基板側連接器50的主要結構與第一實施形態的電纜側連接器10及基板側連接器20大致相同,因此省略或簡化說明。
連接器組2是水平嵌合型的電線對基板用的連接器組,且Y軸方向是連接器組2的間距方向。另外,X軸方向是連接器組2的嵌合方向。間距方向與嵌合方向正交。嵌合方向包含朝向X軸方向正側的***方向及朝向X軸方向負側的拔出方向。連接器組2例如是於伺服器、交換器(網路設備)及儲存器等訊息設備內在使用電纜C將電路基板間相互連接時使用。
如圖10A、圖10B等所示,連接器組2包括電纜側連接器40、基板側連接器50及鎖止機構60。電纜側連接器40是與電纜C連接的連接器,基板側連接器50是安裝於電路基板(省略圖示)的連接器。
電纜C例如是具有內部導體(省略圖示)、以及隔著絕緣體配置於內部導體的外側的外部屏蔽層(省略圖示)的同軸電纜。電纜C的內部導體例如用於高速(高頻)訊號的傳輸。
電纜C例如可為雙芯的內部導體一併由絕緣體、外部屏蔽層及護套覆蓋而成的雙軸電纜。另外,例如,電纜C亦可應用柔性扁平電纜(FFC)等扁平電纜。
連接器組2藉由電纜側連接器40與基板側連接器50的水平嵌合而將電纜C與電路基板(省略圖示)電性連接。
圖14是電纜側連接器40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14所示,電纜側連接器40具有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及覆蓋殼體42。電纜C例如以積層為兩層的狀態裝設於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
在連接器組2中,設置有用於保持電纜側連接器40與基板側連接器50的嵌合狀態的鎖止機構60。鎖止機構60包含設置於電纜側連接器40的第一鎖止機構61、以及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50的第二鎖止機構62。
鎖止機構60構成為:與使電纜側連接器40***並嵌合於基板側連接器50的作業連動地,第一鎖止機構61與第二鎖止機構62機械地卡合。另外,鎖止機構60構成為:與自基板側連接器50拔出電纜側連接器40而解除嵌合狀態的作業連動地,第一鎖止機構61與第二鎖止機構62的卡合被解除。
在本實施形態中,在連接器組2的沿著XZ面的兩個側面設置有鎖止機構60A、鎖止機構60B。鎖止機構60A、鎖止機構60B具有相同的結構,且配置成關於XZ面呈面對稱。
如圖14及圖15A~圖15C所示,設置於電纜側連接器40的第一鎖止機構61具有鎖止構件611及拔出操作構件612。圖15A~圖15C分別是第一鎖止機構61的立體圖、平面圖及側視圖。
拔出操作構件612是作業者自基板側連接器50拔出電纜側連接器40時所操作的操作部分。拔出操作構件612例如具有與鎖止構件611連接的連結構件613及與連結構件613連接的拉片614。
連結構件613較佳為相對於向拔出方向的拉拽動作而無法變形的剛體。連結構件613例如藉由一張金屬板的金屬板加工(包含衝壓加工、彎曲加工)而形成。藉此,可將對連結構件613的拉拽力效率良好地傳遞至鎖止構件611,從而容易地解除第一鎖止機構61與第二鎖止機構62的卡合。
拉片614是操作者在拔出時所握持的部分,例如由具有可撓性的樹脂片材構成。藉此,在將連接器組2安裝於電路基板時,可容易地使拉片614退避以免與其他安裝零件發生干涉,因此可達成安裝空間的小型化。
連結構件613例如具有沿著XY面擴展的平面部613a、以及自平面部613a垂下並沿X軸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側面部613b。在兩個側面部613b設置有板條安裝狹縫613c及引導片卡合孔613d。
板條安裝狹縫613c是嵌入至鎖止構件611的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的部分。板條安裝狹縫613c在側面部613b的上端緣以朝向X軸方向的正側且向下方傾斜的方式形成。板條安裝狹縫613c至少在X軸方向正側(與拔出方向相反之側)的傾斜面上與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抵接。藉此,隨著拔出操作構件612向X軸方向負側的移動而產生第一力矩,鎖止構件611向Z軸方向正側轉動。
引導片卡合孔613d是嵌入至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的引導片41a的部分。引導片卡合孔613d形成為在X軸方向上較引導片41a長。引導片卡合孔613d嵌裝於引導片41a而對拔出操作構件612的移動方向進行限制。引導片41a例如以沿著X軸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於電纜側絕緣體414。即,具有引導片41a的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例如,電纜側絕緣體414)作為對拔出操作構件612的拔出操作進行引導的引導構件發揮功能,並構成了第一鎖止機構61的一部分。再者,亦可設為與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分開地設置引導構件。
鎖止構件611例如是藉由一張金屬板的金屬板加工(包含衝壓加工及彎曲加工)而形成的構件。鎖止構件611配置於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的沿著XZ面的兩個側面上所形成的鎖止構件收容部41c中。
鎖止機構60A、鎖止機構60B的兩個鎖止構件611分別與連結構件613連接,並由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與連結構件613夾持。即,兩個鎖止構件611藉由拔出操作構件612而連結,從而與將拔出操作構件612向拔出方向(X軸方向的負側)拉拽的動作連動地一起移動。
鎖止構件611具有卡合部611a、鎖止板條部611b、施力部611c及內側板條部611d。
卡合部611a是與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50的第二鎖止機構62(參照圖13A、圖13B)卡合的部分。卡合部611a例如配置於鎖止板條部611b的X軸方向的正側的前端。卡合部611a具有鉤子形狀,藉由與第二鎖止機構62卡合而限制鎖止構件611向X軸方向的負側的移動。
鎖止板條部611b是安裝於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的部分。鎖止板條部611b沿著X軸方向延伸,且在前端配置有卡合部611a。在鎖止板條部611b形成有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及凸台611f。
施力部611c具有將鎖止構件611保持為基準狀態的功能。施力部611c是在鎖止構件611自基準狀態轉動而移位時產生用於使鎖止構件611恢復為基準狀態的復原力的部分。施力部611c具有與電纜側連接器40的彈簧承接部41d抵接的前端側的自由端部、與鎖止板條部611b及內側板條部611d連接的固定端部、以及將自由端部與固定端部連結的臂部(均省略符號)。施力部611c例如藉由彎曲加工而形成於鎖止板條部611b與內側板條部611d之間。施力部611c是屈曲地形成以便藉由彈性變形而產生規定的復原力的板簧。所謂「基準狀態」是指外力(例如,將拔出操作構件612向拔出方向拉拽時的拉拽力)未作用於鎖止構件611的狀態。
凸台611f是嵌入至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的凸台承接凹部41b的部分。凸台611f朝向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側且沿著Y軸方向形成。凸台611f可轉動地嵌入至凸台承接凹部41b,作為鎖止構件611轉動時的轉動軸發揮功能。凸台承接凹部41b例如形成於電纜側絕緣體414。即,具有凸台承接凹部41b的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例如,電纜側絕緣體414)構成了第一鎖止機構61的一部分。
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是與連結構件613的板條安裝狹縫613c卡合的部分。當將拔出操作構件612向X軸方向的負側拉拽時,拉拽力作用於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的部分。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與板條安裝狹縫613c卡合,使得在鎖止構件611中產生第一力矩。此處,當鎖止構件611處於基準狀態時,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位於凸台611f的Z軸方向的正側。即,在鎖止構件611的基準狀態下,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的Z軸方向上的位置與凸台611f的Z軸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在電纜側連接器40中,在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的沿著XZ面的兩個側面分別配置有鎖止構件611。具體而言,在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的凸台承接凹部41b中嵌入有鎖止構件611的凸台611f。在該狀態下,連結構件613的板條安裝狹縫613c與鎖止構件611的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連接。藉由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及板條安裝狹縫613c而構成凸輪,所述凸輪將拔出方向的直線運動轉變成以凸台611f(轉動軸)為中心的旋轉運動並傳遞至鎖止構件611。另外,在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安裝有覆蓋殼體42。如此般,鎖止構件611以規定的姿勢且無法脫落地保持於電纜側連接器40。
此時,藉由鎖止構件611的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與連結構件613的板條安裝狹縫613c卡合,如卡合部611a向Z軸方向的正側移位般的鎖止構件611的轉動受到限制。另外,藉由施力部611c的自由端部與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的彈簧承接部41d抵接,如卡合部611a向Z軸方向的負側移位般的鎖止構件611的轉動受到限制。該狀態為鎖止構件611的「基準狀態」。
另外,在基準狀態下,較佳為施力部611c向逆時針方向施力(所謂的預載),即,使鎖止構件611產生第二力矩。藉由施力部611c所施加的力,鎖止構件611的姿勢穩定,因此在嵌合狀態(參照圖17A)下能夠可靠地保持經鎖止的狀態,在非嵌合狀態(參照圖16A)下可防止鎖止構件611的晃動。
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50的第二鎖止機構62是與鎖止構件611的卡合部611a卡合而對鎖止構件611向X軸方向的移動進行限制的卡合承接部(以下,稱為「卡合承接部62」)。卡合承接部62的結構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
即,卡合承接部62例如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50的基板側殼體52的沿著XZ面的側面(參照圖12)。卡合承接部62的Z軸方向上的位置是與基準狀態下的鎖止構件611的卡合部611a的位置相同的程度。
卡合承接部62具有隨著鎖止構件611向X軸方向的正側移動而與鎖止構件611的卡合部611a抵接的抵接面62a。抵接面62a傾斜地形成,以使得隨著鎖止構件611向***方向(X軸方向的正側)移動而鎖止構件611的卡合部611a向Z軸方向的正側移位並升高。
在第二實施形態中,亦為:與將電纜側連接器40***至基板側連接器50的動作連動地,鎖止構件611轉動,卡合部611a與卡合承接部62機械地卡合。另外,與自基板側連接器50拔出電纜側連接器40的動作連動地,鎖止構件611轉動,卡合部611a與卡合承接部62的卡合被解除。
圖16A~圖16D是表示進行將電纜側連接器40***至基板側連接器50的作業時的鎖止機構60的狀態遷移的圖。
在要使電纜側連接器40嵌合於基板側連接器50時,作業者首先調整該些的Z軸方向上的位置,以使電纜側連接器40與基板側連接器50的嵌合部分相匹配(參照圖16A)。此時,鎖止構件611為基準狀態,處於不易轉動的狀態。即,在未對鎖止構件611施加外力的基準狀態下,鎖止構件611處於在順時針及逆時針上均不易轉動的穩定狀態。
接著,使電纜側連接器40相對於基板側連接器50向X軸方向的正側移動。鎖止構件611維持基準狀態,直至卡合部611a到達卡合承接部62(參照圖16B)。再者,在鎖止機構60中,若握持拔出操作構件612(具體而言,為連結構件613)來使電纜側連接器40移動,則鎖止構件611在轉動時會與拔出操作構件612發生干涉,因此電纜側連接器40的***作業是握持覆蓋殼體42來進行。
當進一步對電纜側連接器40向X軸方向的正側施加力時,卡合部611a在卡合承接部62的抵接面62a上向Z軸方向的正側升高,且在鎖止構件611中產生第一力矩。鎖止構件611以凸台611f為中心且自Y軸方向的正側觀察時順時針地轉動(參照圖16C)。此時,施力部611c的與彈簧承接部41d抵接的部分無法再移動(轉動),因此藉由彈性變形而產生復原力。在鎖止構件611中,藉由施力部611c的復原力而產生第二力矩。
另外,在鎖止構件611轉動時,鎖止構件611的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向Z軸方向的負側移動。由於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沿著連結構件613的板條安裝狹縫613c移動,因此包含連結構件613的拔出操作構件612被推向與***方向相反的方向。在握持覆蓋殼體42來***電纜側連接器40的情況下,拔出操作構件612能夠相對於電纜側連接器40移動,因此向X軸方向的負側移動。
當進一步對電纜側連接器40向X軸方向的正側施加力時,卡合部611a越過卡合承接部62的抵接面62a。藉由施力部611c中所產生的復原力,鎖止構件611以凸台611f為中心且自Y軸方向的正側觀察時逆時針地轉動,並恢復為基準狀態(參照圖16D)。
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50的卡合承接部62與設置於電纜側連接器40的鎖止構件611的卡合部611a機械地卡合,連接器組2保持為相對於規定值以下的外力而無法拔除的狀態。
圖17A~圖17D是表示進行自基板側連接器50拔出電纜側連接器40的作業時的鎖止機構60的狀態遷移的圖。
在基板側連接器50與電纜側連接器40已嵌合的狀態下,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50的卡合承接部62與設置於電纜側連接器40的鎖止構件611的卡合部611a機械地卡合,連接器組2保持為相對於規定值以下的外力而無法拔除的狀態(參照圖17A)。
在要自基板側連接器50拔出電纜側連接器40時,作業者將拉片614(拔出操作構件612)向X軸方向的負側拉拽。對拉片614的拉拽力經由連結構件613傳遞至鎖止構件611。具體而言,當拉片614向拔出方向受到拉拽時,連結構件613沿著引導片41a移動,自板條安裝狹縫613c的傾斜面(與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抵接的X軸方向正側的面)向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傳遞拉拽力。此時,由拉拽力引起的拔出操作構件612的直線運動轉變成鎖止構件611的旋轉運動。
在鎖止構件611中,凸台611f及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的Z軸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將凸台611f和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連結的方向與拉拽力的方向交叉。因此,在鎖止構件611中,以凸台611f為支點(轉動軸)、以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為力點而產生第一力矩。藉由在鎖止構件611中產生第一力矩,卡合部611a欲向Z軸方向的正側移位。
此時,伴隨拔出操作構件612的拉拽動作,由施力部611c產生的反作用力(第二力矩)增大。當拉拽力超過施力部611c的反作用力時,即,當第一力矩超過第二力矩時,鎖止構件611開始進行旋轉運動。
另外,凸台611f位於較卡合點P(卡合承接部62與卡合部611a的接觸點)更靠Z軸方向正側處,將凸台611f和卡合點P連結的直線L與拔出方向交叉。直線L與使拔出方向逆時針旋轉0°至45°後的方向一致。該情況下,卡合點P的旋轉軌跡與卡合承接部62不發生干涉,因此卡合部611a能夠轉動。
因此,鎖止構件611以凸台611f為中心且自Y軸方向的正側觀察時順時針地順暢轉動,卡合部611a在卡合承接部62上升高(參照圖17B)。此時,施力部611c的與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的彈簧承接部41d抵接的部分無法再移動(轉動),因此藉由彈性變形而產生復原力。藉由施力部611c的復原力,在鎖止構件611中產生第二力矩。板條安裝狹縫613c朝向X軸方向的正側(與拔出方向相反之側)且向下方傾斜,因此鎖止構件611可順利地轉動。
進而,當將拉片614(拔出操作構件612)向X軸方向的負側拉拽時,卡合部611a與卡合承接部62完全分離(參照圖17C)。
在該狀態下,當放開所握持的拉片614時,藉由施力部611c中所產生的復原力,鎖止構件611以凸台611f為中心且自Y軸方向的正側觀察時逆時針地轉動,並恢復為基準狀態(參照圖17D)。此時,鎖止構件611的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向Z軸方向的正側移動。由於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沿著連結構件613的板條安裝狹縫613c移動,因此包含連結構件613的拔出操作構件612被推向與拔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拔出操作構件612能夠相對於電纜側連接器40移動,因此向X軸方向的正側移動。
第二實施形態的鎖止機構60單獨或適當地組合包括以下的特徵事項。
即,鎖止機構60是構成為保持電纜側連接器40(第一連接器)與能夠和電纜側連接器40嵌合的對方側的基板側連接器50(第二連接器)的嵌合狀態的鎖止機構,包括:鎖止構件611,具有卡合部611a,且設置於電纜側連接器40;施力部611c,與鎖止構件611連接,並將鎖止構件611保持為基準狀態;凸台611f(轉動軸),與電纜側連接器40的間距方向(嵌合方向的正交方向)平行地配置,且對鎖止構件611以能夠轉動的方式予以支撐;以及卡合承接部62,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50,且能夠與卡合部611a卡合。鎖止構件611以能夠以凸台611f為中心而轉動的方式安裝於電纜側連接器40。
根據鎖止機構60,由於鎖止構件611沿著與連接器組2的安裝面正交的XZ面轉動,因此不需要考慮鎖止構件611的可動區域來設計連接器的安裝空間,可達成間距方向上的連接器的安裝空間的小型化。進而,由於可在不提高電纜側連接器40的高度的情況下確保鎖止構件611轉動的空間,因此不會損害連接器的薄型化。另外,在將連接器組2的嵌合狀態解除時,鎖止機構60不會被破壞,因此亦能夠進行再利用。
另外,鎖止機構60更包括拔出操作構件612,所述拔出操作構件612與鎖止構件611連接,且能夠向與間距方向(轉動軸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拔出方向拉拽,拔出操作構件612向拔出方向的直線運動被轉變成以凸台611f(轉動軸)為中心的旋轉運動並傳遞至鎖止構件611。即,藉由拔出操作構件612向拔出方向的直線運動,產生使鎖止構件611以凸台611f(轉動軸)為中心而旋轉的第一力矩。藉此,與對拔出操作構件612進行拉拽以使電纜側連接器40向拔出方向移動而自基板側連接器50中拔出的作業連動地,鎖止構件611轉動,與卡合承接部62的卡合狀態被解除。因此,連接器拔出時的作業性提高。
另外,在鎖止機構60中,鎖止構件611配置於在間距方向(轉動軸的延伸方向)上相向的電纜側連接器40(第一連接器)的兩個側面,連結構件613(拔出操作構件)將兩個鎖止構件611連結。藉此,可利用兩個鎖止構件611而牢固地保持電纜側連接器40與基板側連接器50的嵌合狀態,並且可藉由對連結構件613進行拉拽的操作而容易地解除兩處卡合。
另外,在鎖止機構60中,連結構件613(拔出操作構件)是相對於拉拽動作而無法變形的剛體。藉此,對連結構件613進行拉拽的力被效率良好地傳遞至鎖止構件611,因此可容易地解除卡合部611a與卡合承接部62的卡合。
另外,在鎖止機構60中,鎖止構件611具有與連結構件613(拔出操作構件)連接的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拔出構件安裝部),將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和凸台611f(轉動軸)連結的方向與拔出方向交叉。藉此,在將連結構件613向拔出方向拉拽時,可使鎖止構件611產生以凸台611f為中心的第一力矩,從而使鎖止構件611轉動。再者,在如第二實施形態般利用凸輪使鎖止構件611轉動的情況下,將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和凸台611f(轉動軸)連結的方向亦可不與拔出方向交叉。
另外,在鎖止機構60中,施力部611c由鎖止構件611的一部分構成,且隨著鎖止構件611的轉動而變形並產生復原力。即,施力部611c隨著鎖止構件611的轉動而變形,並使鎖止構件611產生與鎖止構件611的轉動方向反向的第二力矩。藉此,可簡化將鎖止構件611保持為基準狀態的結構。
另外,在鎖止機構60中,施力部611c與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的彈簧承接部41d(第一連接器的構成構件)抵接,從而鎖止構件611轉動時的移動受到限制。具體而言,施力部611c具有與彈簧承接部41d(第一連接器的構成構件)抵接的自由端部、與鎖止構件611的鎖止板條部611b及內側板條部611d(板條部)連接的固定端部、以及將自由端部與固定端部連結的臂部。藉此,施力部611c發生彈性變形,從而可容易地產生復原力。
另外,在鎖止機構60中,卡合承接部62具有在使電纜側連接器40(第一連接器)向與拔出方向反向的***方向移動時與卡合部611a抵接的抵接面62a,抵接面62a傾斜地形成,且能夠將卡合部611a抬高,以使得鎖止構件611隨著電纜側連接器40向***方向的移動而轉動。藉此,可順利地進行連接器組2的***時及拔出時的作業。
另外,在鎖止機構60中,鎖止構件611具有板狀的鎖止板條部611b(板條部),且鎖止板條部611b的板厚方向配置成與間距方向一致。藉此,不需要為了設置鎖止機構60而大幅擴大電纜側連接器40的內部空間,可達成連接器的小型化。
另外,在鎖止機構60中,拔出操作構件612具有相對於拔出方向而傾斜地形成的板條安裝狹縫613c(傾斜面),鎖止構件611具有與板條安裝狹縫613c卡合的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卡合片),藉由板條安裝狹縫613c與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的卡合而構成凸輪,所述凸輪將拔出操作構件612的直線運動轉變成旋轉運動並傳遞至鎖止構件611。藉此,可將拔出操作構件612的直線運動效率良好地轉變成旋轉運動並傳遞至鎖止構件611。
以上,基於實施形態對由本發明者完成的發明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形態,能夠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進行變更。
例如,電纜側連接器10及基板側連接器20的詳細結構並不限定於第一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例子,能夠適當地變更。另外,關於電纜C的根數,亦能夠適當地變更。
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對電線對基板用的連接器組1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亦可應用於電線對電線用的連接器組。
另外,第一實施形態是在拔出時利用拔出操作構件312使鎖止構件311轉動的結構,但亦可另行設置用於使鎖止構件311轉動的操作部來代替拔出操作構件312。例如,亦可設為:在鎖止構件311上一體地設置操作片,握持該操作片而直接使鎖止構件311轉動。
另外,在第一實施形態中,藉由拔出操作構件312將兩個鎖止構件311連結,但亦可在兩個鎖止構件311的各者連接不同的拔出操作構件312。另外,拔出操作構件312亦可由具有可撓性的構件(例如,繩狀的構件)構成。
另外,將鎖止構件311軸支撐於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的結構並不限定於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例子。例如,亦可設為:在電纜側連接器主體11設置作為轉動軸的凸部,且在鎖止構件311設置供凸部嵌入的卡合孔。
另外,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在鎖止構件311的一部分形成有施力部311c,但亦可由與鎖止構件311不同的構件(例如,壓縮螺旋彈簧等)構成將鎖止構件311保持為基準狀態的施力部。
相對於第一實施形態而言的所述變形例亦能夠應用於第二實施形態。另外,對於第二實施形態,亦能夠應用以下的變形例。
作為第二實施形態中的鎖止構件611的施力部611c,亦可應用如圖18A~圖18C所示的結構。即,如圖18A~圖18C所示,亦可將多個(例如兩個)施力部611c以板厚方向與間距方向一致的方式一體地形成於鎖止構件611。該情況下,可減小間距方向上的寬度以達成連接器的小型化,並且可容易地增大施力部611c的彈力。
另外,亦可將形成於鎖止構件611的板條安裝狹縫613c設為如圖19A、圖19B所示的結構。即,板條安裝狹縫613c只要具有在將拔出操作構件612向拔出方向拉拽時與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抵接的傾斜面即可。在圖19A、圖19B所示的結構的情況下,當鎖止構件611隨著電纜側連接器40的***作業而轉動時,拔出構件安裝片611e可在板條安裝狹縫613c的區域內移動,鎖止構件611與連結構件613不發生干涉。因此,亦可握持拔出操作構件612來進行電纜側連接器40的***作業。
[第三實施形態] 圖20、圖21分別是表示應用了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3的外觀的平面圖及側視圖。在圖20、圖21中,省略覆蓋殼體進行表示,以使內部的鎖止機構60顯現於圖式中。
第三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3的主要特徵在於鎖止機構60的結構,電纜側連接器40及基板側連接器50的主要結構與第二實施形態的電纜側連接器40及基板側連接器50大致相同,因此省略或簡化說明。另外,關於鎖止機構60,與第二實施形態的鎖止機構60相同或對應的部件亦以相同的名稱記載,並省略或簡化說明。
如圖20、圖21所示,連接器組3包括電纜側連接器40、基板側連接器50及鎖止機構60。連接器組3藉由電纜側連接器40與基板側連接器50的水平嵌合而將電纜C與電路基板(省略圖示)電性連接。
鎖止機構60構成為:與使電纜側連接器40***並嵌合於基板側連接器50的作業連動地,第一鎖止機構63與第二鎖止機構64(有時亦稱為「卡合承接部64」)機械地卡合。另外,鎖止機構60構成為:與自基板側連接器50拔出電纜側連接器40而解除嵌合狀態的作業連動地,第一鎖止機構63與第二鎖止機構64的卡合被解除。
圖22A、圖22B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第一鎖止機構63的立體圖。在圖22A中示出第一鎖止機構63的組裝狀態,在圖22B中示出第一鎖止機構63的分解狀態。
如圖22A、圖22B所示,第一鎖止機構63具有鎖止構件631及拔出操作構件632。拔出操作構件632例如具有與鎖止構件631連接的連結構件633及與連結構件633連接的拉片634。
在本實施形態中,拔出操作構件632的操作部(作業者握持以進行操作的部分)配置於與拔出方向及轉動軸的延伸方向正交的Z軸方向上的電纜側連接器40的上表面(第一面)側。具體而言,連結構件633的平面部633a及拉片634配置於遠離搭載連接器組3的電路基板B的安裝面的遠位側。
該情況下,與電纜側連接器40連接的電纜C靠近電路基板B的安裝面,且平面部633a及拉片634位於遠處。在連接器組3搭載於電路基板B的上表面的情況下,拉片634位於與電纜側連接器40連接的電纜C的上方。由於拉片634的操作空間開放,因此可容易地進行拉片634的拔出操作而不會被電纜C阻礙。
第一鎖止機構63的兩個鎖止構件631分別與連結構件633連接,並由電纜側連接器40的覆蓋殼體42與連結構件633夾持。即,兩個鎖止構件631藉由拔出操作構件632而連結,從而與將拔出操作構件632向拔出方向拉拽的動作連動地一起移動。
鎖止構件631具有卡合部631a、鎖止板條部631b及施力部631c。鎖止板條部631b沿著X軸方向延伸,且在前端配置有卡合部631a。在鎖止板條部631b配置有拔出構件安裝片631e及凸台631f。拔出構件安裝片631e在Y軸方向上向內側(配置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之側)突出,凸台631f在Y軸方向上向外側突出。
施力部631c具有固定端部631g、自由端部631h及臂部631i。固定端部631g是與鎖止板條部631b連接的部分。自由端部631h是X軸方向正側的前端部分,與電纜側連接器40的構成構件(例如,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的彈簧承接部41d)抵接。臂部631i將固定端部631g與自由端部631h連結。
施力部631c在固定端部631g處具有藉由彎曲加工而形成的彎曲部。彎曲部沿著Y軸方向(與拔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彎曲地形成。臂部631i經由固定端部631g(彎曲部)而配置於鎖止板條部631b的外側。臂部631i以板厚方向與Y軸方向(轉動軸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在施力部631c中,隨著鎖止構件631的轉動,其藉由彈性變形而產生規定的復原力。即,施力部631c隨著鎖止構件631的轉動而變形,從而產生與鎖止構件631的轉動方向反向的第二力矩。
連結構件633的板條安裝狹縫633c與鎖止構件631的拔出構件安裝片631e連接。藉由拔出構件安裝片631e及板條安裝狹縫633c而構成凸輪,所述凸輪將拔出方向的直線運動轉變成以凸台631f(轉動軸)為中心的旋轉運動並傳遞至鎖止構件631。
在該狀態下,在連結構件633的內側配置有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在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的沿著XZ面的兩個側面分別配置有鎖止構件631,在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的引導片卡合孔(省略圖示)嵌裝有連結構件633的引導片633e。即,具有引導片卡合孔的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例如,電纜側絕緣體414)作為對拔出操作構件632的拔出操作進行引導的引導構件發揮功能。
另外,在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安裝有覆蓋殼體42,且在覆蓋殼體的凸台承接凹部(省略圖示)可轉動地嵌入有鎖止構件631的凸台631f。凸台631f作為鎖止構件631轉動時的轉動軸發揮功能。如此般,鎖止構件631以規定的姿勢且無法脫落地保持於電纜側連接器40。具有引導片卡合孔及凸台承接凹部(均省略圖示)的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可謂構成了第一鎖止機構63的一部分。
當將拔出操作構件632向X軸方向的負側拉拽時,拉拽力作用於拔出構件安裝片631e的部分。當鎖止構件631處於基準狀態時,拔出構件安裝片631e位於凸台631f的Z軸方向的正側。即,在鎖止構件631的基準狀態下,拔出構件安裝片631e的Z軸方向上的位置與凸台631f的Z軸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在基準狀態下,較佳為施力部631c向逆時針方向施力(所謂的預載),即,使鎖止構件631產生第二力矩。藉由施力部631c所施加的力,鎖止構件631的姿勢穩定,因此在嵌合狀態下能夠可靠地保持經鎖止的狀態,在非嵌合狀態下可防止鎖止構件631的晃動。
在第二實施形態中,在鎖止板條部611b的外側配置有凸輪機構,在鎖止板條部611b的內側配置有施力部611c。施力部611c沿連接器的嵌合方向(X軸方向)延伸,且由彎曲形成的板簧構成。另外,在鎖止板條部611b的前端部(形成卡合部611a的部分),形成有為了與基板側連接器50的卡合承接部62對位而向內側折彎的傾斜部。因此,當拉拽電纜C時,有形成於鎖止板條部611b的前端部的傾斜部伸長之虞。另一方面,藉由筆直地形成鎖止板條部611b的前端部,可消除拉拽電纜C時的不良情況,但需要增大基板側連接器50的間距方向上的尺寸。
與此相對,在本實施形態中,在鎖止板條部631b的內側配置有凸輪機構,在鎖止板條部631b的外側配置有施力部631c。由於鎖止板條部631b的前端部的形狀不受施力部631c的制約,因此可對照基板側連接器50的卡合承接部62的位置,在不設置傾斜部的情況下筆直地形成鎖止板條部631b。因此,即便拉拽電纜C,鎖止板條部631b亦不會變形。另外,由於施力部631c配置於開放的空間,因此設計的自由度提高,可使作為彈簧載荷點的自由端部631h位於較作為轉動軸的凸台631f更靠嵌合面側(基板側連接器50側)的最前端,並且使固定端部631g位於最後端,以使彈簧長度最大化,從而達成彈簧特性的提高。
圖23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鎖止機構60的卡合狀態的圖。
如圖23所示,在基板側連接器50與電纜側連接器40嵌合的狀態下,設置於基板側連接器50的卡合承接部64與設置於電纜側連接器40的鎖止構件631的卡合部631a機械地卡合,連接器組3保持為相對於規定值以下的外力而無法拔除的狀態。
凸台631f位於較卡合點P(卡合承接部64與卡合部631a的接觸點)更靠Z軸方向正側處。將凸台631f和卡合點P連結的直線L與拔出方向交叉。直線L與使拔出方向逆時針旋轉0°至45°後的方向一致。該情況下,卡合點P的旋轉軌跡與卡合承接部64不發生干涉,因此卡合部631a能夠轉動。
此處,較佳為設計成:在將直線L與拔出方向(X軸方向)所成的角設為θ、將卡合點P處的卡合部631a的卡合面與Z軸方向(與拔出方向及間距方向正交的方向)所成的角設為α的情況下,α與θ的關係滿足「α≧θ」。在實際的製品中,較佳為使α較θ大一定量。在θ較α大的情況下,自拔出操作的初期開始,在鎖止構件631中產生第一力矩,並向解除鎖止的方向施加力,鎖止狀態容易被解除。相對於此,在θ為α以下的情況下,在向拔出方向施加規定以上的力之前,在鎖止構件631中產生第二力矩。因此,可防止因誤操作等而卡合部631a與卡合承接部64的鎖止被解除的情況,可靠性提高。該設計在第二實施形態的第一鎖止機構61中亦有效。再者,在施加有一定的外力的情況下,為了防止產生局部的破損,亦有強行使θ大於α的情況。
[第三實施形態的變形例1] 圖24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第一鎖止機構63的變形例的圖。
如圖24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拔出操作構件632的操作部(作業者握持以進行操作的部分)亦可配置於與拔出方向及轉動軸的延伸方向正交的Z軸方向上的電纜側連接器40的背面(第二面)側。具體而言,連結構件633的平面部633a及拉片634亦可配置於接近搭載連接器組3的電路基板B的安裝面的近位側。該情況下,相對於電路基板B的安裝面,與電纜側連接器40連接的電纜C位於遠處,平面部633a及拉片634位於近處。
在第三實施形態中,連結構件633的平面部633a及拉片634配置於遠離搭載連接器組3的電路基板B的安裝面的遠位側(參照圖22B)。因此,在連接器組3搭載於電路基板B的背面的情況下,拉片634位於電纜C的下方而被電纜C阻礙,拉片634的拔出操作變得困難。
與此相對,在圖24所示的變形例中,在連接器組3搭載於電路基板B的背面的情況下,拉片634位於與電纜側連接器40連接的電纜C的上方(參照圖25)。由於拉片634的操作空間開放,因此可容易地進行拉片634的拔出操作而不會被電纜C阻礙。
第三實施形態的拔出操作構件612(以下,稱為「第一拔出操作構件612」)與變形例所示的拔出操作構件632(以下,稱為「第二拔出操作構件632」)僅連結構件633及拉片634的配置不同,其他結構共通。因此,對於共通的鎖止構件611或鎖止構件613,可選擇性地應用第一拔出操作構件612及第二拔出操作構件632中的任一者。
作為引導構件發揮功能的電纜側連接器主體41(例如,電纜側絕緣體414)較佳為具有第一拔出操作構件612用的第一引導部(例如,與引導片633e卡合的引導片卡合孔)與第二拔出操作構件632用的第二引導部此兩者。藉此,僅藉由適當地選擇第一拔出操作構件612及第二拔出操作構件632,便可容易地實現適合於搭載面的連接器組3。另外,由於可使應用了第一拔出操作構件612的上表面搭載用的連接器組3與應用了第二拔出操作構件632的背面搭載用的連接器組3的零件共通化,因此可達成低成本化。
[第三實施形態的變形例2] 圖26A、圖26B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基板側連接器50的變形例的圖。在圖26B中,示出將電纜側連接器40嵌合於基板側連接器50的狀態。
第三實施形態的基板側連接器50具有與電路基板B的接地圖案連接的基板側殼體52。在基板側殼體52設置有***至電路基板B的通孔中的基板安裝部52a(參照圖21)。
在變形例2中,除了設置基板側殼體52(第一殼體)之外,亦設置有加強殼體53(第二殼體)。加強殼體53配置於基板側連接器主體51的Y軸方向上的兩側。兩個加強殼體53例如藉由一張金屬板的金屬板加工(包含衝壓加工、彎曲加工)而與基板側殼體52一體地形成。
加強殼體53具有基板安裝部53a、頂面部53b及側面部53c。側面部53c是配置於基板側連接器主體51的Y軸方向上的兩側的部分。
基板安裝部53a配置於側面部53c的X軸方向負側(嵌合面側)的下端部。藉由將基板安裝部53a***並焊接於電路基板B的通孔中,加強殼體53與電路基板B的接地圖案電性連接。
頂面部53b自側面部53c的上端伸出而形成。頂面部53b例如具有一端開放的簷形狀。在將電纜側連接器40嵌合於基板側連接器50的狀態下,頂面部53b自上方按壓電纜側連接器40的覆蓋殼體42,與覆蓋殼體42物理且電性連接。
在拔出電纜側連接器40時,當相對於拔出方向(水平方向)向斜上方進行拔出操作時,對連結構件633與拉片634的連接部分(拔出力作用邊)施加力,在基板側連接器50中產生力矩。
在配置有加強殼體53的情況下,作用於基板側連接器50與電路基板B的焊接部分的力矩被分散至基板安裝部52a、基板安裝部53a,因此與無加強殼體53的情況相比變小。特別是基板安裝部53a配置於基板側連接器50的嵌合面側,距拔出力作用邊的距離短,因此拔出操作時產生的力矩小。進而,電纜側連接器40的上表面被頂面部53b按壓,向斜上方的拔出操作受到限制。藉此,可防止因電纜側連接器40的拔出操作而焊接部分損壞從而與電路基板B的電性連接受損的情況,可靠性提高。
此處,兩個加強殼體53亦可與基板側殼體52分體地構成。該情況下,可根據連接器組3的使用形態(例如,所要求的強度)來判斷加強殼體53的必要性並進行適當追加。因此,便利性提高,並且可降低不包括加強殼體53的基本結構的連接器組3的成本。
另外,在將兩個加強殼體53與基板側殼體52分體地構成的情況下,亦可將兩個加強殼體53連結而一體化。例如,亦可設為:將兩個加強殼體53的頂面部53b連結而形成一張頂面部,並整體覆蓋電纜側連接器40及基板側連接器50的上表面。
再者,加強殼體53對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的基板側連接器20、基板側連接器50而言亦有效。
[第四實施形態] 圖27是表示第四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4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8是電纜側連接器70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27所示,連接器組4包括電纜側連接器70、基板側連接器80及鎖止機構90。連接器組4藉由電纜側連接器70與基板側連接器80的水平嵌合而將電纜與電路基板(省略圖示)電性連接。
在連接器組4中,電纜側連接器70及基板側連接器80的主要結構與第二實施形態的電纜側連接器40及基板側連接器50大致相同,因此省略或簡化說明。另外,關於鎖止機構90,與第二實施形態的鎖止機構60相同或對應的部件亦以相同的名稱記載,並省略或簡化說明。
鎖止機構90構成為:與使電纜側連接器70***並嵌合於基板側連接器80的作業連動地,第一鎖止機構91與第二鎖止機構92(有時亦稱為「卡合承接部92」)機械地卡合。另外,鎖止機構90構成為:與自基板側連接器80拔出電纜側連接器70而解除嵌合狀態的作業連動地,第一鎖止機構91與第二鎖止機構92的卡合被解除。
如圖28所示,第一鎖止機構91具有鎖止構件911及拔出操作構件912。拔出操作構件912例如具有與鎖止構件911連接的連結構件913及與連結構件913連接的拉片914。
鎖止構件911具有卡合部911a、鎖止板條部911b、施力部911c及橋接部911i。在本實施形態中,兩個鎖止板條部911b在Y軸方向上相向配置,且藉由拱形的橋接部911i而連結。
鎖止板條部911b沿著X軸方向延伸,在前端配置有卡合部911a。在鎖止板條部911b配置有拔出構件安裝片911e及凸台911f。拔出構件安裝片911e在Y軸方向上向內側(配置電纜側連接器主體71之側)突出,凸台911f在Y軸方向上向外側突出。再者,凸台911f亦可與電纜側連接器主體71的絕緣體(省略符號)一體地設置,貫通設置於鎖止板條部911b的貫通孔而向外側突出。
在本實施形態中,在鎖止構件911的鎖止板條部911b的內側配置有鎖止機構,在鎖止板條部911b的外側配置有施力部911c。
連結構件913的板條安裝狹縫913c與鎖止構件911的拔出構件安裝片911e連接。藉由拔出構件安裝片911e及板條安裝狹縫913c構成凸輪機構,所述凸輪機構將拔出方向的直線運動轉變成以凸台911f(轉動軸)為中心的旋轉運動並傳遞至鎖止構件911。凸輪機構位於凸台911f(轉動軸)與卡合部911a的中間(參照圖29)。
在第四實施形態中,兩個鎖止板條部911b藉由橋接部911i而連結並構成為一個構件。藉此,鎖止機構90的裝配作業變得容易。但是,由於橋接部911i亦與鎖止板條部911b一起轉動,因此需要設法使其與其他構成部件不發生干涉。
作為第四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亦可由不同的構件構成兩個鎖止板條部911b(參照第二實施形態及第三實施形態)。該情況下,不需要考慮與其他構成部件的干涉,因此設計的自由度提高,但有鎖止機構90的裝配作業變得繁瑣之虞。
再者,在第二實施形態及第三實施形態中,亦可將兩個鎖止板條部611b連結而構成為一個構件。
在第二實施形態至第四實施形態中,構成為拔出操作構件具有相對於拔出方向而傾斜地形成的傾斜面且鎖止構件具有與傾斜面卡合的卡合片,但亦可以拔出操作構件具有相對於拔出方向而傾斜地形成的傾斜面且鎖止構件具有與傾斜面卡合的卡合片的結構構成凸輪機構。
在所述實施形態中,對將第一連接器(例如,電纜側連接器10)與第二連接器(例如,基板側連接器20)物理且電性連接的連接器組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的鎖止機構能夠應用於將兩個對象物間物理連接的連接器組。即,能夠應用本發明的鎖止機構的連接器亦可不包括如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般的接觸件等電氣部件。
應認為,此次揭示的實施形態在所有方面均為例示而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範圍由申請專利範圍而非上述說明來表示,且意圖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含義及範圍內的所有變更。
2022年10月3日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特願2022-159686的日本申請案中包含的說明書、圖式及摘要的揭示內容全部被引用至本申請案中。
1、2、3、4:連接器組 10、40:電纜側連接器(第一連接器) 11、41、71:電纜側連接器主體 11a:突出部 11b、41b:凸台承接凹部 12、42:覆蓋殼體 20、50:基板側連接器(第二連接器) 21:基板側連接器主體 22、52:基板側殼體(第一殼體) 30、30A、30B、60、60A、60B、90:鎖止機構 31、61、63、91:第一鎖止機構 32、62、64、92:第二鎖止機構、卡合承接部 41a、633e:引導片 41c:鎖止構件收容部 41d:彈簧承接部 32a、62a:抵接面 52a、53a:基板安裝部 53:加強殼體(第二殼體) 53b:頂面部 53c:側面部 70:電纜側連接器 80:基板側連接器 111:電纜側訊號接觸件 112:電纜側接地接觸件 113:電纜側接地金屬件 114、414:電纜側絕緣體 211:基板側訊號接觸件 212:基板側接地接觸件 213:基板側接地金屬件 214:基板側絕緣體 311、611、631、911:鎖止構件 311a、611a、631a、911a:卡合部 311b、611b、631b、911b:鎖止板條部 311c、611c、631c、911c:施力部 311d:固定部 311e:開口 311f、611f、631f、911f:凸台(轉動軸) 311g:拔出構件安裝孔 312、912:拔出操作構件 312a、613a、633a:平面部 312b、613b:側面部 312c:板安裝片 312d:操作孔 611d:內側板條部 611e、631e、911e:拔出構件安裝片 612:第一拔出操作構件(拔出操作構件) 632:第二拔出操作構件(拔出操作構件) 613、633、913:連結構件 613c、633c、913c:板條安裝狹縫 613d:引導片卡合孔 614、634、914:拉片 631g:固定端部 631h:自由端部 631i:臂部 911i:橋接部 B:電路基板 C:電纜 L:直線 P:卡合點 X、Y、Z:軸 α:卡合面與Z軸方向所成的角 θ:直線L與拔出方向(X軸方向)所成的角
圖1A、圖1B是表示應用了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的嵌合狀態的外觀的圖。 圖2A、圖2B是嵌合狀態的連接器組的平面圖及側視圖。 圖3是表示連接器組的非嵌合狀態的外觀的圖。 圖4A、圖4B是非嵌合狀態的連接器組的平面圖及側視圖。 圖5是電纜側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6是基板側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7A~圖7C是第一鎖止機構的立體圖、平面圖及側視圖。 圖8A~圖8D是表示進行將電纜側連接器***至基板側連接器的作業時的鎖止機構的狀態遷移的圖。 圖9A~圖9D是表示進行自基板側連接器拔出電纜側連接器的作業時的鎖止機構的狀態遷移的圖。 圖10A、圖10B是表示應用了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的嵌合狀態的外觀的圖。 圖11A、圖11B是嵌合狀態的連接器組的平面圖及側視圖。 圖12是表示連接器組的非嵌合狀態的外觀的圖。 圖13A、圖13B是非嵌合狀態的連接器組的平面圖及側視圖。 圖14是電纜側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15A~圖15C是第一鎖止機構的立體圖、平面圖及側視圖。 圖16A~圖16D是表示進行將電纜側連接器***至基板側連接器的作業時的鎖止機構的狀態遷移的圖。 圖17A~圖17D是表示進行自基板側連接器拔出電纜側連接器的作業時的鎖止機構的狀態遷移的圖。 圖18A~圖18C是表示第一鎖止機構的變形例的圖。 圖19A、圖19B是表示第一鎖止機構的變形例的圖。 圖20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的外觀的平面圖。 圖21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的外觀的側視圖。 圖22A、圖22B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第一鎖止機構的立體圖。 圖23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鎖止機構的卡合狀態的圖。 圖24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第一鎖止機構的變形例的圖。 圖25是表示具有圖24的第一鎖止機構的連接器組的使用態樣的一例的圖。 圖26A、圖26B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基板側連接器的變形例的圖。 圖27是表示第四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28是第四實施形態的電纜側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29是表示第四實施形態的凸輪機構、轉動軸及卡合部的位置關係的圖。
10:電纜側連接器(第一連接器)
12:覆蓋殼體
20:基板側連接器(第二連接器)
32:第二鎖止機構、卡合承接部
32a:抵接面
311:鎖止構件
311a:卡合部
311c:施力部
311f:凸台(轉動軸)
311g:拔出構件安裝孔
312:拔出操作構件
B:電路基板
X、Z:軸

Claims (19)

  1. 一種鎖止機構,構成為保持第一連接器與能夠和所述第一連接器嵌合的第二連接器的嵌合狀態, 所述鎖止機構包括: 鎖止構件,具有卡合部,且設置於所述第一連接器; 施力部,與所述鎖止構件連接,並將所述鎖止構件保持為基準狀態; 轉動軸,與嵌合方向的正交方向平行地配置,且對所述鎖止構件以能夠轉動的方式予以支撐;以及 卡合承接部,設置於所述第二連接器,且能夠與所述卡合部卡合, 所述鎖止構件以能夠以所述轉動軸為中心而轉動的方式安裝於所述第一連接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所述第一連接器及所述第二連接器具有在所述嵌合方向的正交方向上排列的接觸件,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藉由所述接觸件而電性連接。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更包括拔出操作構件,所述拔出操作構件與所述鎖止構件連接,且能夠向與所述轉動軸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拔出方向拉拽, 藉由所述拔出操作構件向所述拔出方向的直線運動,產生使所述鎖止構件以所述轉動軸為中心而旋轉的第一力矩。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所述鎖止構件具有與所述拔出操作構件連接的拔出構件安裝部, 將所述拔出構件安裝部和所述轉動軸連結的方向與所述拔出方向交叉。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在將自所述轉動軸的延伸方向觀察時將所述轉動軸與所述卡合部的卡合點連結的直線和所述拔出方向所成的角設為θ、將所述卡合點處的所述卡合部的卡合面與所述拔出方向的正交方向所成的角設為α的情況下,α與θ的關係滿足α≧θ。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所述鎖止構件具有板狀的板條部, 所述板條部的板厚方向配置成與所述轉動軸的延伸方向一致。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所述拔出操作構件及所述鎖止構件中的一者具有相對於所述拔出方向而傾斜地形成的傾斜面, 所述拔出操作構件及所述鎖止構件中的另一者具有與所述傾斜面卡合的卡合片, 藉由所述傾斜面與所述卡合片的卡合而構成凸輪,所述凸輪將所述拔出操作構件的直線運動轉變成旋轉運動並傳遞至所述鎖止構件。
  8. 如請求項3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所述鎖止構件配置於所述第一連接器的在所述轉動軸的延伸方向上相向的兩個側面, 所述拔出操作構件將兩個所述鎖止構件連結。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所述拔出操作構件是相對於向所述拔出方向的拉拽動作而無法變形的剛體。
  10. 如請求項3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更包括引導構件,所述引導構件對所述拔出操作構件的拔出操作進行引導, 所述拔出操作構件是配置於與所述拔出方向及所述轉動軸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連接器的第一面側的第一拔出操作構件、及配置於與所述第一面為相反側的第二面側的第二拔出操作構件中的任一者, 所述引導構件具有用於對所述第一拔出操作構件進行引導的第一引導部、以及用於對所述第二拔出操作構件進行引導的第二引導部。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所述拔出操作構件具有拉片,所述拉片構成為能夠供作業者握持並拉拽, 在所述第一拔出操作構件,所述拉片以自所述第一面側露出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第二拔出操作構件,所述拉片以自所述第二面側露出的方式配置。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所述施力部與所述鎖止構件一體地形成,且隨著所述鎖止構件的轉動而變形,並產生與所述鎖止構件的轉動方向反向的第二力矩。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所述施力部具有:自由端部,與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構成構件抵接;固定端部,與所述鎖止構件連接;以及臂部,將所述自由端部與所述固定端部連結。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所述鎖止構件具有板狀的板條部, 所述施力部在所述固定端部具有沿著與所述拔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並彎曲而形成的彎曲部, 所述臂部經由所述彎曲部而配置於所述板條部的外側。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所述臂部以板厚方向與所述轉動軸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鎖止機構,其中, 所述卡合承接部具有在使所述第一連接器向***方向移動時與所述卡合部抵接的抵接面, 所述抵接面傾斜地形成,且能夠將所述卡合部抬高,以使得所述鎖止構件隨著所述第一連接器向所述***方向的移動而轉動。
  17. 一種連接器組,包括: 第一連接器; 第二連接器,能夠與所述第一連接器嵌合;以及 如請求項1所述的鎖止機構。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連接器組,其中, 所述第二連接器包括:第一殼體,覆蓋第二連接器主體;以及第二殼體,具有配置於所述第二連接器主體的與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兩側的側面部, 所述第二殼體具有:基板安裝部,配置於所述側面部的與所述第一連接器的嵌合面側的下端部;以及頂面部,自所述側面部的上端伸出而形成,並與所述第一連接器的上表面卡合。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連接器組,其中, 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由不同的構件構成。
TW112137706A 2022-10-03 2023-10-02 鎖止機構以及連接器組 TW2024229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59686 2022-10-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22973A true TW202422973A (zh) 2024-06-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723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00256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099387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KR101211764B1 (ko) 커넥터 장치
EP228797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138116B1 (ko) 커넥터 장치
EP2487759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039511B2 (ja) コネクタ
JP533303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5811341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22186858A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130263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537939B2 (ja) コネクタ
JP6281698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5132002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11888249B2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422973A (zh) 鎖止機構以及連接器組
JP688766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706706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235844A (ja)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US20240113472A1 (en) Lock mechanism and connector set
JP2022092636A (ja) コネクタ
EP256288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88359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533301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