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7777A - 半導體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7777A
TW202347777A TW112109786A TW112109786A TW202347777A TW 202347777 A TW202347777 A TW 202347777A TW 112109786 A TW112109786 A TW 112109786A TW 112109786 A TW112109786 A TW 112109786A TW 202347777 A TW202347777 A TW 2023477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rrier layer
semiconductor device
support layer
lower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9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寅鐸
林漢鎭
丁炯碩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7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777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75Electrod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layers, e.g. comprising a barrier layer and a metal lay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10B12/03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the capacitor extending over the transis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8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 H01L28/90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vertical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31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 H10B12/315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with the capacitor higher than a bit li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48Data lines or contacts therefor
    • H10B12/482Bit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48Data lines or contacts therefor
    • H10B12/488Word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基板;多個下部電極,設置在基板上;至少一個支撐層,接觸多個下部電極並在平行於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延伸;上部電極,設置在多個下部電極及至少一個支撐層上;介電層,在多個下部電極與上部電極之間以及在至少一個支撐層與上部電極之間;以及阻擋層,設置在至少一個支撐層與介電層之間,且包括帶隙能量大於至少一個支撐層的材料的帶隙能量的材料。介電層接觸多個下部電極並藉由阻擋層與至少一個支撐層間隔開。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
[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
本申請主張2022年5月26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22-0064505號的權益,所述申請的全部揭露內容出於所有目的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實施例是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
隨著半導體裝置的高積體化與小型化的需求,半導體裝置的電容器尺寸也隨之小型化。因此,已經對於最佳化能夠在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中儲存資訊的電容器的結構的研究進行各種嘗試。
根據示例實施例,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基板;多個下部電極,設置在基板上;至少一個支撐層,接觸多個下部電極並在平行於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延伸;上部電極,設置在多個下部電極及至少一個支撐層上;介電層,在多個下部電極與上部電極之間以及在至少一個支撐層與上部電極之間;以及阻擋層,設置在至少一個支撐層與介電層之間,且包括帶隙能量大於至少一個支撐層的材料的帶隙能量的材料。介電層接觸多個下部電極並藉由阻擋層與至少一個支撐層間隔開。
根據示例實施例,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多個接觸結構,在基板上;蝕刻停止層,在多個接觸結構上;多個下部電極,穿過蝕刻停止層且分別連接到多個接觸結構;至少一個支撐層,接觸多個下部電極並在平行於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延伸;上部電極,設置在多個下部電極及至少一個支撐層上;介電層,在多個下部電極與上部電極之間以及在至少一個支撐層與上部電極之間;第一阻擋層,設置在至少一個支撐層與介電層之間,且包括帶隙能量大於至少一個支撐層的材料的帶隙能量的材料;以及第二阻擋層,設置在蝕刻停止層與介電層之間,且包括帶隙能量大於至少一個支撐層的材料的帶隙能量的材料。
根據示例實施例,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基板;多個下部電極,設置在基板上,多個下部電極中的每一者包括導電層及沿著導電層的至少一個表面延伸的界面膜;至少一個支撐層,接觸導電層的側表面的部分並在平行於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延伸;上部電極,設置在多個下部電極及至少一個支撐層上;介電層,接觸界面膜,且設置在界面膜與上部電極之間以及設置在至少一個支撐層與上部電極之間;以及阻擋層,設置在至少一個支撐層與介電層之間並接觸至少一個支撐層及介電層,阻擋層包括帶隙能量大於至少一個支撐層的材料的帶隙能量的材料。
根據示例實施例,一種製造半導體裝置的方法包含:在基板上形成下部電極及支撐下部電極的至少一個支撐層;使用區域選擇性原子層沈積製程在至少一個支撐層的表面上形成第一阻擋層;在下部電極及第一阻擋層上形成介電層;以及形成設置在介電層上的上部電極。
圖1是根據示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的示意性平面圖。圖2是根據示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的示意性剖面圖。圖2示出沿圖1的線I-I'及線II-II'的剖面。圖3是示出包含根據示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的電容器結構的圖2的放大「A」區的局部放大剖面圖。圖4A是圖3的「B」區的放大圖及圖4B是圖3的「C」區的放大圖。
參照圖1至圖4B,半導體裝置100可包含:包含主動區ACT的基板101;在基板101中界定主動區ACT的裝置隔離層110;埋置在基板101中並在基板101中延伸且包含字元線WL的字元線結構WLS;在基板101上延伸同時與字元線結構WLS相交且包含位元線BL的位元線結構BLS;在位元線結構BLS的側部上的接觸結構150、接觸結構155及接觸結構160;以及在接觸結構150、接觸結構155及接觸結構160上的電容器結構CAP。半導體裝置100可更包含絕緣圖案165及蝕刻停止層168。接觸結構150、接觸結構155及接觸結構160可包含下部導電圖案150、金屬半導體化合物層155及上部導電圖案160。
半導體裝置100可包含例如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的單元陣列。例如,位元線BL可連接到主動區ACT的第一雜質區105a,且主動區ACT的第二雜質區105b可通過接觸結構150、接觸結構155及接觸結構160電連接到電容器結構CAP。電容器結構CAP可包含下部電極170、在下部電極170上的上部電極190、在下部電極170與上部電極190之間的介電層180以及支撐下部電極170的支撐層175。為了確保下部電極170的節點間距(node separation)並防止或顯著減少漏電流,電容器結構CAP可更包含第一阻擋層71及第二阻擋層72,第一阻擋層71設置在支撐層175與介電層180之間並且包含高帶隙能量材料,第二阻擋層72設置在蝕刻停止層168與介電層180之間並且包含高帶隙能量材料。
半導體裝置100可包含其中設置有單元陣列的單元陣列區域,以及其中設置有用於驅動設置在單元陣列中的記憶體單元的周邊電路的周邊電路區域。周邊電路區域可設置在單元陣列區域周圍。
基板101可包含半導體材料,例如IV族半導體、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或II-VI族化合物半導體。例如,IV族半導體可包含矽、鍺或矽-鍺。基板101可更包含雜質。基板101可為矽基板、絕緣體上矽(silicon on insulator,SOI)基板、鍺基板、絕緣體上鍺(germanium on insulator,GOI)基板、矽-鍺基板或包含磊晶層的基板。
主動區ACT可藉由裝置隔離層110界定在基板101中。主動區ACT可具有條形狀,並且可呈在基板101內沿一個方向延伸的島形狀設置。所述一個方向可為相對於字元線WL及位元線BL的延伸方向傾斜的方向。主動區ACT可彼此平行排列,使得一個主動區ACT的端部可與與其相鄰的另一個主動區ACT的中心相鄰。
主動區ACT可具有距基板101的上表面預定深度的第一雜質區105a及第二雜質區105b。第一雜質區105a及第二雜質區105b可彼此間隔開。第一雜質區105a及第二雜質區105b可設置為由字元線WL形成的電晶體的源極/汲極區。源極區及汲極區可藉由摻雜或離子植入實質相同的雜質而由第一雜質區105a及第二雜質區105b形成,因此,根據最終形成的電晶體的電路配置,可互換地指代。雜質可包含具有與基板101的導電類型相對的導電類型的摻雜劑。在示例實施例中,源極區及汲極區中的第一雜質區105a及第二雜質區105b的深度可彼此不同。
裝置隔離層110可藉由淺溝槽隔離(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製程形成。裝置隔離層110圍繞主動區ACT並且可將主動區ACT彼此電隔離。裝置隔離層110可由絕緣材料形成,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或其組合。根據基板101所被蝕刻的溝槽的寬度,裝置隔離層110可包含具有不同下端部深度的多個區域。
字元線結構WLS可設置於在基板101中延伸的閘極溝槽115中。字元線結構WLS中的每一者可包含閘極介電層120、字元線WL及閘極頂蓋層125。在本說明書中,閘極可稱作為包含閘極介電層120及字元線WL的結構,字元線WL可稱作為「閘極電極」,字元線結構WLS可稱作為「閘極結構」。
字元線WL可設置為與主動區ACT交叉並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例如,一對相鄰的字元線WL可設置為穿越一個主動區ACT。字元線WL可構成埋置通道陣列電晶體(buried channel array transistor,BCAT)的閘極。在示例實施例中,字元線WL可具有設置在基板101上的形狀。字元線WL可設置在閘極溝槽115下方以具有預定厚度。字元線WL的上表面可位於低於基板101的上表面的水平處。在本說明書中,關於術語「水平」的「高」及「低」,例如,相對較低或較高的高度,是相對於例如基於基板101的實質上平坦的上表面來定義的。
字元線WL可包含導電材料,例如,多晶矽(Si)、鈦(Ti)、氮化鈦(TiN)、鉭(Ta)、氮化鉭(TaN)、鎢(W)、氮化鎢(WN)及鋁(Al)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字元線WL可包含由不同材料形成的下部圖案及上部圖案,下部圖案可包含例如鎢(W)、鈦(Ti)、鉭(Ta)、氮化鎢(WN)、氮化鈦(TiN)及氮化鉭(TaN)中的至少一者,且上部圖案可為包含例如摻雜有P型雜質或N型雜質的多晶矽的半導體圖案。
閘極介電層120可設置在閘極溝槽115的底部及內表面上。閘極介電層120可共形地覆蓋閘極溝槽115的內壁。閘極介電層120可包含例如氧化矽、氮化矽及氮氧化矽中的至少一者。閘極介電層120可為例如氧化矽膜或具有高介電常數的絕緣膜。在示例實施例中,閘極介電層120可為藉由氧化主動區ACT形成的層或者藉由沈積製程形成的層。
閘極頂蓋層125可設置來填充字元線WL上的閘極溝槽115。閘極頂蓋層125的上表面可位於與基板101的上表面實質相同的水平處。閘極頂蓋層125可由絕緣材料(例如氮化矽)形成。
位元線結構BLS可在垂直於字元線WL的一個方向(例如第二方向Y)上延伸。位元線結構BLS可包含位元線BL及位元線BL上的位元線頂蓋圖案BC。
位元線BL可包含依序堆疊的第一導電圖案141、第二導電圖案142及第三導電圖案143。位元線頂蓋圖案BC可設置在第三導電圖案143上。緩衝絕緣層128可設置在第一導電圖案141與基板101之間,且第一導電圖案141的部分(下文稱為位元線接觸圖案DC)可接觸主動區ACT的第一雜質區105a。位元線BL可通過位元線接觸圖案DC電連接到第一雜質區105a。位元線接觸圖案DC的下表面可位於低於基板101的上表面的水平處,並且可位於高於字元線WL的上表面的水平處。在示例實施例中,位元線接觸圖案DC可形成在基板101中以局部設置在暴露第一雜質區105a的位元線接觸孔中。
第一導電圖案141可包含半導體材料,例如多晶矽。第一導電圖案141可直接接觸第一雜質區105a。第二導電圖案142可包含金屬半導體化合物。金屬半導體化合物可為例如其中第一導電圖案141的部分被矽化的層。例如,金屬半導體化合物可包含矽化鈷(CoSi)、矽化鈦(TiSi)、矽化鎳(NiSi)、矽化鎢(WSi)或其他金屬矽化物。第三導電圖案143可包含金屬材料,例如鈦(Ti)、鉭(Ta)、鎢(W)及鋁(Al)。形成位元線BL的導電圖案的數量、材料的類型及/或堆疊順序可根據示例實施例而不同地改變。
位元線頂蓋圖案BC可包含依序堆疊在第三導電圖案143上的第一頂蓋圖案146、第二頂蓋圖案147及第三頂蓋圖案148。第一頂蓋圖案146、第二頂蓋圖案147及第三頂蓋圖案148中的每一者可包含絕緣材料,例如,氮化矽層。第一頂蓋圖案146、第二頂蓋圖案147及第三頂蓋圖案148可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並且即使當第一頂蓋圖案146、第二頂蓋圖案147及第三頂蓋圖案148包含相同的材料時,它們之間的邊界也可藉由物理性質上的差異來區分。第二頂蓋圖案147的厚度可分別小於第一頂蓋圖案146的厚度及第三頂蓋圖案148的厚度。頂蓋圖案的數量及/或構成位元線頂蓋圖案BC的材料的類型可根據示例實施例而不同地改變。
間隔件結構SS可設置在位元線結構BLS中的每一者的兩個側壁上以在一個方向(例如Y方向)上延伸。間隔件結構SS可設置在位元線結構BLS與下部導電圖案150之間。間隔件結構SS可設置為沿著位元線BL的側壁及位元線頂蓋圖案BC的側壁延伸。設置在一個位元線結構BLS兩側的一對間隔件結構SS可具有相對於位元線結構BLS不對稱的形狀。根據示例實施例,間隔件結構SS中的每一者可包含多個間隔件層,且可更包含空氣間隔件。
下部導電圖案150可連接到主動區ACT的一個區域,例如,第二雜質區105b。下部導電圖案150可設置在位元線BL之間及字元線WL之間。下部導電圖案150可穿過緩衝絕緣層128以連接到主動區ACT的第二雜質區105b。下部導電圖案150可直接接觸第二雜質區105b。下部導電圖案150的下表面可位於低於基板101的上表面的水平處,且可位於高於位元線接觸圖案DC的下表面的水平處。下部導電圖案150可藉由間隔件結構SS與位元線接觸圖案DC絕緣。下部導電圖案150可由導電材料形成,例如多晶矽(Si)、鈦(Ti)、氮化鈦(TiN)、鉭(Ta)、氮化鉭(TaN)、鎢(W)、氮化鎢(WN)及鋁(Al)中的至少一者。在示例實施例中,下部導電圖案150可包含多個層。
金屬半導體化合物層155可設置在下部導電圖案150與上部導電圖案160之間。例如,當下部導電圖案150包含半導體材料時,金屬半導體化合物層155可為其中下部導電圖案150的部分被矽化的層。金屬半導體化合物層155可包含例如矽化鈷(CoSi)、矽化鈦(TiSi)、矽化鎳(NiSi)、矽化鎢(WSi)或其他金屬矽化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省略金屬半導體化合物層155。
上部導電圖案160可設置在下部導電圖案150上。上部導電圖案160可在間隔件結構SS之間延伸以覆蓋金屬半導體化合物層155的上表面。上部導電圖案160可包含障壁層162及導電層164。障壁層162可覆蓋導電層164的下表面及側表面。障壁層162可包含金屬氮化物,例如氮化鈦(TiN)、氮化鉭(TaN)及氮化鎢(WN)中的至少一者。導電層164可包含導電材料,例如多晶矽(Si)、鈦(Ti)、鉭(Ta)、鎢(W)、釕(Ru)、銅(Cu)、鉬(Mo)、鉑(Pt)、鎳(Ni)、鈷(Co)、鋁(Al)、氮化鈦(TiN)、氮化鉭(TaN)及氮化鎢(WN)中的至少一者。
絕緣圖案165可設置為穿透上部導電圖案160。多個上部導電圖案160可被絕緣圖案165分開。絕緣圖案165可包含絕緣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及氮氧化矽中的至少一者。
蝕刻停止層168可在下部電極170之間覆蓋絕緣圖案165。蝕刻停止層168可接觸下部電極170的側表面的下部區域。蝕刻停止層168可設置在支撐層175下方。蝕刻停止層168的上表面可接觸第二阻擋層72,並且可與介電層180間隔開。蝕刻停止層168可包含例如氮化矽、氮氧化矽、碳氮化矽及氮化矽硼中的至少一者。
下面將參考圖3至圖4B詳細描述電容器結構CAP。
下部電極170可設置在上部導電圖案160上。下部電極170可穿過蝕刻停止層168以接觸並連接到上部導電圖案160。下部電極170可具有圓柱形狀或中空圓柱形狀或杯形狀。至少一個支撐下部電極170的支撐層175可設置在相鄰的下部電極170之間。在下部電極170中彼此相鄰的第一電極圖案170A與第二電極圖案170B之間,可設置與第一電極圖案170A及第二電極圖案170B接觸的支撐層175。
下部電極170中的每一者可包含導電層171及導電層171與介電層180之間的界面膜172。界面膜172可從與第一阻擋層71的邊緣相鄰的區域沿著導電層171的側表面垂直延伸以覆蓋導電層171的上表面。界面膜172可從與第二阻擋層72的邊緣相鄰的區域沿著導電層171的側表面垂直延伸。例如,如圖3所示,界面膜172可在導電層171的面對介電層180的表面上連續延伸以在導電層171與介電層180之間完全分開,例如,因此界面膜172可不在導電層171的不直接面對介電層180的表面上延伸。導電層171可包含例如多晶矽(Si)、鈦(Ti)、氮化鈦(TiN)、鉭(Ta)、氮化鉭(TaN)、鎢(W)、氮化鎢(WN),及鋁(Al)中的至少一者。界面膜172可包含例如錫(Sn)、鉬(Mo)、鈮(Nb)、鉭(Ta)、鈦(Ti)、銦(In)、鎳(Ni)、鈷(Co)、鎢(W)、釕(Ru)、鋯(Zr)及鉿(Hf)中的至少一種元素以及例如氧(O)及氮(N)中的至少一種元素。
支撐層175可例如直接接觸下部電極170且可在平行於基板101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延伸。支撐層175可為支撐具有高縱橫比的下部電極170的層。如圖1所示,支撐層175可具有其中在下部電極170之間的一些空間在平面圖中是敞開的形狀,但平面形狀不限於所示者,並且形狀可根據示例實施例進行各種改變。支撐層175可在上表面、下表面及側表面的部分上被第一阻擋層71包圍,並且可與介電層180間隔開。支撐層175可包含例如氮化矽、氮氧化矽、碳氮化矽及氮化矽硼中的至少一者。在示例實施例中,一個支撐層175可包含單層或多層。支撐層175的數量及厚度不限於例示者,並且可根據示例實施例進行各種改變。例如,支撐層175可包含兩個或更多個,如圖7所示的多個支撐層175A及175B。
介電層180可沿著下部電極170的表面、第一阻擋層71的表面及第二阻擋層72的表面延伸。介電層180例如通過界面膜172接觸下部電極170。介電層180可包含沿著第一阻擋層71的第一部分(其沿著支撐層175的下表面延伸)的下表面延伸的第一部分及沿著第一阻擋層71的第二部分(其沿著支撐層175的上表面延伸)的上表面延伸的第二部分。介電層180可設置在下部電極170與上部電極190之間。例如,介電層180可例如直接設置在界面膜172與上部電極190之間。介電層180可藉由第一阻擋層71與支撐層175間隔開。介電層180可包含例如高介電材料,或者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組合。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層180可包含例如含有鉿(Hf)、鋁(Al)、鋯(Zr)、鈦(Ti))、鈮(Nb)、鉭(Ta)、釔(Y)及鑭(La)中的一者的氧化物、氮化物、矽化物、氮氧化物或矽化氮氧化物。
上部電極190可設置在介電層180上。上部電極190可沿著介電層180的表面延伸。上部電極190可設置在下部電極170及支撐層175上。上部電極190可設置為覆蓋下部電極170之間的介電層180並填充下部電極170之間的空間。上部電極190可包含例如多晶矽(Si)、鈦(Ti)、氮化鈦(TiN)、鉭(Ta)、氮化鉭(TaN)、鎢(W)、氮化鎢(WN),及鋁(Al)中的至少一者。
第一阻擋層71可選擇性地僅沈積在支撐層175的表面上並且可不沈積在下部電極170的表面上。例如,如圖2-圖3所示,第一阻擋層71可選擇性地僅沈積在支撐層175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即,支撐層175的與基板101的上表面平行的表面上),且可不沈積在支撐層175的橫向側表面上(即,在支撐層175的沿著基板101的上表面的法線方向延伸的表面上)。
例如,第一阻擋層71可例如直接設置在支撐層175與介電層180之間(例如,在沿著Z軸的垂直方向上)並且可不設置在下部電極170與介電層180之間(例如,在沿著X軸或Y軸的水平方向上)。第一阻擋層71可接觸支撐層175且可沿著支撐層175的表面延伸。例如,第一阻擋層71可包含沿著支撐層175的下表面(例如縱長地)延伸的第一部分及沿著支撐層175的上表面(例如縱長地)延伸的第二部分,例如,第一阻擋層71可僅沿著平行於基板101的上表面的水平方向延伸。第一阻擋層71可不沿著下部電極170的側表面(例如縱長地)延伸。第一阻擋層71可藉由原子層沈積(ALD)製程形成,並且可由單層或多層形成。
如圖4A所示,第一阻擋層71的厚度t1可小於覆蓋第一阻擋層71的介電層180的厚度td1。儘管第一阻擋層71的厚度t1被示為與界面膜172的厚度相同,但是根據示例實施例,厚度可彼此不同。第一阻擋層71的厚度t1可為約2nm或小於2nm及為約0.2nm或大於0.2nm。如果第一阻擋層71形成為具有大於上述範圍的厚度,例如,大於約2nm,則電容器結構CAP的電容可能減小,並且如果第一阻擋層71形成為具有小於上述範圍的厚度,例如小於0.2nm,確保節點間距或防止漏電流的效果可能微不足道。
在沒有第一阻擋層71的情況下,(在下部電極170上形成界面膜172期間)在支撐層175的表面上會形成導電材料層或導電材料的殘留物,從而導致下部電極170之間的漏電流或下部電極170之間的電連接路徑而產生電橋。因此,根據示例實施例,由於界面膜172在第一阻擋層71選擇性地形成在支撐層175的表面上的狀態下形成在下部電極170上,所以可防止導電材料層或導電材料殘留物形成在支撐層175的表面上。下部電極170之間的漏電流可被防止或實質減少,並且可防止下部電極170之間的電橋。因此,可提供包含具有改善的電特性及可靠性的電容器結構CAP的半導體裝置。
第二阻擋層72可選擇性地僅沈積在蝕刻停止層168的表面上,且可不設置在下部電極170的表面上。例如,如圖2-圖3所示,第二阻擋層72可選擇性地僅沈積在刻蝕停止層168的上表面(即刻蝕停止層168的與基板101的上表面平行的表面)上,並且可不沿著下部電極170的側表面縱長地延伸(即,可不沿著基板101的上表面的法線方向在下部電極170上延伸)。
例如,第二阻擋層72可設置在蝕刻停止層168與介電層180之間(例如,在沿著Z軸的垂直方向上)並且可不設置在下部電極170與介電層180之間(例如,在沿著X軸或Y軸的水平方向上)。第二阻擋層72(例如直接)接觸蝕刻停止層168並且可沿著蝕刻停止層168的表面(例如縱長地)延伸。第二阻擋層72可不沿著下部電極170的側表面(例如縱長地)延伸。第二阻擋層72可藉由原子層沈積(ALD)製程形成,並且可由單層或多層形成。第二阻擋層72可在與第一阻擋層71相同的製程操作中一起形成。
如圖4B所示,第二阻擋層72的厚度t2可小於覆蓋第二阻擋層72的介電層180的厚度td2。第二阻擋層72的厚度t2可為例如約2nm或小於2nm及為約0.2nm或大於0.2nm。
在沒有第二阻擋層72的情況下,(在下部電極170上形成界面膜172期間)在蝕刻停止層168的表面上會形成導電材料層或導電材料的殘留物,從而導致下部電極170之間的漏電流或下部電極170之間的電連接路徑而產生電橋。因此,根據示例實施例,由於界面膜172在第二阻擋層72選擇性地形成在蝕刻停止層168的表面上的狀態下形成在下部電極170上,所以可防止導電材料層或導電材料殘留物形成在蝕刻停止層168的表面上。下部電極170之間的漏電流可被防止或實質減少,並且可防止下部電極170之間的電橋。因此,可提供包含具有改善的電特性及可靠性的電容器結構CAP的半導體裝置。
第一阻擋層71及第二阻擋層72可包含高帶隙能量材料。例如,第一阻擋層71及第二阻擋層72可包含比形成支撐層175的材料具有更大能帶隙的材料。第一阻擋層71及第二阻擋層72可獨立且分別地包含例如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鑭、氧化鉿、氧化釔、氧化鈹、氧化鎂、氧化矽、氧化鉿矽、氧化鋯矽或其組合。例如,第一阻擋層71及第二阻擋層72中的每一者可包含帶隙能量為約5.0 eV或大於5.0 eV的材料。例如,第一阻擋層71及第二阻擋層72中的每一者可包含帶隙能量為約7.0 eV或大於7.0 eV的材料。
圖5A是示出對應於圖3中的「B」區的區域的放大圖,及圖5B是示出對應於圖3中的「C」區的區域的放大圖。
參照圖5A及圖5B,半導體裝置100A的第一阻擋層71a可包含厚度隨著其接近下部電極170的側表面而減小的至少一部分SP1a,及第二阻擋層72a可包含厚度隨著其接近下部電極170的側表面而減小的至少一部分SP2a。部分SP1a的側表面及部分SP2a的側表面可與支撐層175的表面或蝕刻停止層168的表面形成銳角。部分SP1a的側表面及部分SP2a的側表面可包含彎曲部分。由於第一阻擋層71a及第二阻擋層72a分別包含部分SP1a及部分SP2a,下部電極170與介電層180之間的接觸面積可增加,因此可改善電容器結構CAP的電容。
圖6A是示出對應於圖3中的「B」區的區域的放大圖,及圖6B是示出對應於圖3中的「C」區的放大區域的圖。
參照圖6A及圖6B,半導體裝置100B的第一阻擋層71b可包含厚度隨著其接近下部電極170的側表面而增加的至少一部分SP1b,及第二阻擋層72b可包含厚度隨著其接近下部電極170的側表面而增加的至少一部分SP2b。由於第一阻擋層71b及第二阻擋層72b分別包含部分SP1b及部分SP2b,所以可進一步防止或顯著減少下部電極170之間的漏電流或電橋的發生。
圖7是示出對應於包含根據示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的電容器結構的圖2的「A」區的放大區域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參照圖7,半導體裝置100C可包含至少兩個支撐層175A及175B、分別選擇性地沈積在至少兩個支撐層175A及175B的表面上的第一阻擋層71_1及第二阻擋層71_2以及選擇性地沈積在蝕刻停止層168的表面上的第三阻擋層72。所述至少兩個支撐層175A及175B可包含第一支撐層175A及在第一支撐層175A上(例如在第一支撐層175A上方)的第二支撐層175B。第二支撐層175B的厚度可大於第一支撐層175A的厚度。在其他示例中,堆疊的支撐層的數量可為三個或更多個,且阻擋層可設置在每個支撐層的表面上。在又一示例中,第一至第三阻擋層71_1、71_2及72中的一個或多個可分別包含具有不同厚度的至少一部分,如參考圖5A至圖6B所描述的。
圖8是示出根據示例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裝置的方法的流程圖。圖9至圖13是根據示例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裝置的方法中的階段的剖面圖。圖9至圖13對應於圖2的「A」區。
首先,參照圖2,可藉由在基板101上形成裝置隔離層110來界定主動區ACT。可在基板101中形成裝置隔離溝槽,裝置隔離層110可填充裝置隔離溝槽。在平面圖中,主動區ACT可具有在與字元線WL的延伸方向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細長條形狀。可藉由使用裝置隔離層110作為離子植入遮罩執行離子植入製程來在主動區ACT上形成雜質區。可圖案化主動區ACT及裝置隔離層110以形成閘極溝槽115。一對閘極溝槽115可穿越主動區ACT。雜質區也可被閘極溝槽115分開以形成第一雜質區105a及第二雜質區105b。
閘極介電層120可形成在閘極溝槽115的內表面上以具有實質共形的厚度。隨後,可形成字元線WL以填充閘極溝槽115的至少部分。字元線WL的上表面可凹陷以低於主動區ACT的上表面。可藉由在基板101上堆疊絕緣層以填充閘極溝槽115並對其進行蝕刻來在字元線WL上形成閘極頂蓋層125。
可在基板101的整個表面上依序形成絕緣層及導電層並進行圖案化,以形成依序堆疊的緩衝絕緣層128及第一導電圖案141。緩衝絕緣層128可由例如氧化矽、氮化矽及氮氧化矽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多個緩衝絕緣層128可形成為彼此間隔開。第一導電圖案141可具有與緩衝絕緣層128的平面形狀對應的形狀。緩衝絕緣層128可形成為同時覆蓋兩個相鄰的主動區ACT(例如,相鄰的第二雜質區105b)的端部。藉由使用緩衝絕緣層128及第一導電圖案141作為蝕刻遮罩蝕刻裝置隔離層110、基板101及閘極頂蓋層125的上部部分來形成位元線接觸孔。位元線接觸孔可暴露第一雜質區105a。
可形成位元線接觸圖案DC以填充位元線接觸孔。形成位元線接觸圖案DC可包含形成填充位元線接觸孔的導電層及執行平坦化製程。例如,位元線接觸圖案DC可由多晶矽形成。第二導電圖案142、第三導電圖案143以及第一頂蓋圖案146、第二頂蓋圖案147及第三頂蓋圖案148可依序地形成在第一導電圖案141上,然後,可使用第一頂蓋圖案146、第二頂蓋圖案147及第三頂蓋圖案148作為蝕刻遮罩依序蝕刻第一導電圖案141、第二導電圖案142及第三導電圖案143。結果,可形成包含具有第一至第三導電圖案141、142及143的位元線BL以及具有第一至第三頂蓋圖案146、147及147的位元線頂蓋圖案BC的位元線結構BLS。
間隔件結構SS可形成在位元線結構BLS的側表面上。間隔件結構SS可由多層形成。柵欄絕緣圖案154可形成在間隔件結構SS之間。柵欄絕緣圖案154可包含例如氮化矽或氮氧化矽。可藉由使用柵欄絕緣圖案154及第三頂蓋圖案148作為蝕刻遮罩執行各向異性蝕刻製程來形成暴露第二雜質區105b的開口。
下部導電圖案150可形成在開口下方。下部導電圖案150可由半導體材料形成,例如多晶矽。例如,可藉由形成填充開口的多晶矽層然後執行回蝕製程來形成下部導電圖案150。
金屬半導體化合物層155可形成在下部導電圖案150上。金屬半導體化合物層155的形成可包含金屬層沈積製程及熱處理製程。
上部導電圖案160可形成在第一開口的上部部分上。形成上部導電圖案160可包含依序形成障壁層162及導電層164。之後,可對障壁層162及導電層164進行圖案化製程,以形成從中穿過的絕緣圖案165。因此,可形成包含基板101、字元線結構WLS及位元線結構BLS的下部結構。
參照圖8,可在基板101上形成下部電極170及支撐層175(S10)。下部電極170及支撐層175的形成將參照下面的圖9到圖11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9,蝕刻停止層168可共形地形成在下部結構上,且模製層118及至少一個支撐層175'可形成在蝕刻停止層168上。蝕刻停止層168可包含在特定蝕刻條件下對模製層118具有蝕刻選擇性的絕緣材料,例如,氮化矽、氮氧化矽、碳氮化矽及氮化矽硼中的至少一者。模製層118可包含第一模製層118a及在第一模製層118a上的第二模製層118b。至少一個支撐層175'可形成在第一模製層118a與第二模製層118b之間。
可形成穿過模製層118及至少一個支撐層175'的多個孔H。在形成多個孔H的操作中,蝕刻停止層168可用作停止蝕刻製程進行的停止器。多個孔H可穿透蝕刻停止層168以暴露上部導電圖案160。多個孔H可為其中將形成下部電極170的區域,並且可以規則排列形成以在平面上以預定間隔間隔開,如圖1所示。
參照圖10,可藉由用導電材料填充多個孔H來形成下部電極170'。下部電極170'可形成為連接到在多個孔H的下端處的上部導電圖案160。形成下部電極170'可包含在多個孔(H)內部及在多個孔(H)上形成導電材料層,並在導電材料層上執行平坦化製程,例如,化學機械拋光(CMP)製程。因此,下部電極170'可形成為以節點間距彼此間隔開的多個圖案。
參照圖11,可在下部電極170'上形成單獨的遮罩,並且可使用該遮罩去除支撐層175'的至少一部分及模製層118。因此,可形成支撐下部電極170'的至少一個支撐層175。支撐層175可根據遮罩的結構被圖案化以具有包含多個開口的形狀。支撐層175可將相鄰的下部電極170彼此連接。可相對於支撐層175選擇性地去除模製層118。可在蝕刻模製層118之後或在蝕刻模製層118的同時去除遮罩。
參照圖8及圖12,可使用區域選擇性原子層沈積製程在支撐層175上形成第一阻擋層71(S20)。第一阻擋層71可不沈積在下部電極170上,但可選擇性地僅沈積在支撐層175的表面上。在第一阻擋層71的區域選擇性原子層沈積期間,可供應包含金屬化合物及反應性氣體(例如H 2O、H 2O 2、O 2、O 3、H 2、NH 3、N 2等)的前驅物。根據示例實施例,可一起供應能夠抑制在下部電極170的表面上沈積的抑製劑。
在形成第一阻擋層71的同時,可在蝕刻停止層168上選擇性地沈積第二阻擋層72,例如可藉由相同的沈積製程同時形成第一阻擋層71及第二阻擋層72。第二阻擋層72也可藉由與第一阻擋層71相同的區域選擇性沈積(ASD)方法選擇性地沈積在蝕刻停止層168的表面上而不沈積在下部電極170上。
第一阻擋層71可形成為包含厚度隨著其接近下部電極170的側表面而減小或增加的部分。第二阻擋層72可形成為包含厚度隨著其接近下部電極170的側表面而減小或增加的部分。
參照圖8及圖13,介電層180可形成在下部電極170及阻擋層71及72上(S30)。介電層180可形成為以共形厚度覆蓋下部電極170的表面以及阻擋層71及72的表面。下部電極170'可由包含導電層171及界面膜172的下部電極170形成。在形成介電層180期間或之前,可藉由從表面部分氧化下部電極170'及/或執行摻雜製程來形成界面膜172。
接下來,參照圖3,可在介電層180上形成上部電極190(S40)。因此,包含下部電極170、介電層180、上部電極190以及阻擋層71及72的電容器結構CAP可形成在下部結構上,並且可製造包含該電容器結構的半導體裝置100。
藉由總結及回顧,示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具有改進的電特性及可靠性的半導體裝置。也就是說,如上所闡述,藉由設置阻擋層以沿著與電容器結構的下部電極接觸的蝕刻停止層的表面及/或支撐層的表面縱長地延伸,可提供具有改進的電特性及可靠性的半導體裝置。
實例實施例已經揭露在本文中,並且雖然採用了特定術語,但其僅用以並且以一般及描述性的意義來解釋,而不是出於限制的目的。在一些例子中,除非另外特別指明,如對在本申請提交時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顯而易見,結合特定實施例描述的特徵、特性及/或元件可單獨使用或者與結合其他實施例描述的特徵、特性及/或元件組合使用。因此,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在不脫離如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闡述的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可在形式及細節上進行各種改變。
71:第一阻擋層/阻擋層 71_1、71a、71b:第一阻擋層 72:第二阻擋層/第三阻擋層/阻擋層 71_2、72a、72b:第二阻擋層 100、100A、100B、100C:半導體裝置 101:基板 105a:第一雜質區 105b:第二雜質區 110:裝置隔離層 115:閘極溝槽 118:模製層 118a:第一模製層 118b:第二模製層 120:閘極介電層 125:閘極頂蓋層 128:緩衝絕緣層128 141:第一導電圖案 142:第二導電圖案 143:第三導電圖案 146:第一頂蓋圖案 147:第二頂蓋圖案 148:第三頂蓋圖案 150:接觸結構/下部導電圖案 154:柵欄絕緣圖案 155:接觸結構/金屬半導體化合物層 160:接觸結構/上部導電圖案 162:障壁層 164、171:導電層 165:絕緣圖案 168:蝕刻停止層 170、170':下部電極 170A:第一電極圖案 170B:第二電極圖案 172:界面膜 175、175':支撐層 175A:支撐層/第一支撐層 175B:支撐層/第二支撐層 180:介電層 190:上部電極 A、B、C:區 ACT:主動區 BC:位元線頂蓋圖案 BL:位元線 BLS:位元線結構 CAP:電容器結構 DC:位元線接觸圖案 H:孔 I-I'、II-II':線 S10、S20、S30、S40:操作 SP1a、SP1b、SP2a、SP2b:部分 SS:間隔件結構 t1、t2、td1、td2:厚度 WL:字元線 WLS:字元線結構 X:軸/第一方向 Y:軸/方向 Z:軸
藉由參照附圖詳細描述示例性實施例,對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特徵將變得明顯,其中: 圖1是根據示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的示意性平面圖。 圖2是根據示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的示意性剖面圖。 圖3是包含根據示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的電容器結構的圖2的「A」區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4A是示出圖3的「B」區的放大圖。 圖4B是示出圖3的「C」區的放大圖。 圖5A是示出對應於圖3中的「B」區的區域的放大圖。 圖5B是示出對應於圖3中的「C」區的區域的放大圖。 圖6A是示出對應於圖3中的「B」區的區域的放大圖。 圖6B是示出對應於圖3中的「C」區的區域的放大圖。 圖7是示出對應於包含根據示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的電容器結構的圖2的「A」區的區域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8是示出根據示例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裝置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9至圖13是根據示例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裝置的方法中的階段的剖面圖。
71:第一阻擋層/阻擋層
72:第二阻擋層/第三阻擋層/阻擋層
100:半導體裝置
160:接觸結構/上部導電圖案
165:絕緣圖案
168:蝕刻停止層
170:下部電極
170A:第一電極圖案
170B:第二電極圖案
171:導電層
172:界面膜
175:支撐層
180:介電層
190:上部電極
A、B、C:區

Claims (20)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基板; 多個下部電極,在所述基板上; 至少一個支撐層,接觸所述多個下部電極,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在平行於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延伸; 上部電極,在所述多個下部電極及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上; 介電層,在所述多個下部電極與所述上部電極之間以及在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與所述上部電極之間;以及 阻擋層,在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與所述介電層之間,所述阻擋層包括帶隙能量大於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的材料的帶隙能量的材料,且 其中所述介電層接觸所述多個下部電極並藉由所述阻擋層與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間隔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阻擋層沿著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的表面延伸。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阻擋層的厚度小於所述介電層的厚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 所述阻擋層包括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鑭、氧化鉿、氧化釔、氧化鈹、氧化鎂、氧化矽、氧化鉿矽、氧化鋯矽或其組合,且 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包括氮化矽、氮氧化矽、碳氮化矽或氮化矽硼。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阻擋層包括帶隙能量為約5.0 eV或大於5.0 eV的材料。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阻擋層包括帶隙能量為約7.0 eV或大於7.0 eV的材料。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阻擋層包括厚度隨著所述阻擋層接近所述多個下部電極的側表面而減小的部分。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阻擋層包括厚度隨著所述阻擋層接近所述多個下部電極的側表面而增加的部分。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 所述多個下部電極中的每一者包括導電層及在所述導電層與所述介電層之間的界面膜,且 所述界面膜從與所述阻擋層的邊緣相鄰的區域沿著所述導電層的側表面垂直延伸。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界面膜包括:錫(Sn)、鉬(Mo)、鈮(Nb)、鉭(Ta)、鈦(Ti)、銦(In)、鎳(Ni)、鈷(Co)、鎢(W)、釕(Ru)、鋯(Zr)及鉿(Hf)中的至少一者、以及氧(O)及氮(N)中的至少一者。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更包括: 主動區,在所述基板上; 字元線,與所述主動區相交; 位元線,在所述字元線上;以及 接觸結構,在所述位元線的側表面上並將所述主動區的部分電連接到所述多個下部電極中的一者。
  12.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多個接觸結構,在基板上; 蝕刻停止層,在所述多個接觸結構上; 多個下部電極,穿過所述蝕刻停止層,所述多個下部電極分別連接到所述多個接觸結構; 至少一個支撐層,接觸所述多個下部電極並在平行於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延伸; 上部電極,在所述多個下部電極及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上; 介電層,在所述多個下部電極與所述上部電極之間以及在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與所述上部電極之間; 第一阻擋層,在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與所述介電層之間,所述第一阻擋層包括帶隙能量大於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的材料的帶隙能量的材料;以及 第二阻擋層,在所述蝕刻停止層與所述介電層之間,所述第二阻擋層包括帶隙能量大於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的所述材料的所述帶隙能量的材料。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阻擋層接觸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並沿著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的表面延伸,且 所述第二阻擋層接觸所述蝕刻停止層並沿著所述蝕刻停止層的表面延伸。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介電層沿著所述多個下部電極的表面、所述第一阻擋層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阻擋層的表面延伸。
  15.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阻擋層及所述第二阻擋層中的至少一者不在所述多個下部電極的表面與所述介電層之間延伸。
  16.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阻擋層包括厚度隨著所述第一阻擋層接近所述多個下部電極的側表面而減小的部分,且 所述第二阻擋層包括厚度隨著所述第二阻擋層接近所述多個下部電極的所述側表面而減小的部分。
  17.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阻擋層及所述第二阻擋層中的每一者包括帶隙能量為約7.0 eV或大於7.0 eV的材料。
  18.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基板; 多個下部電極,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多個下部電極中的每一者包括導電層及沿著所述導電層的至少一個表面延伸的界面膜; 至少一個支撐層,接觸所述導電層的側表面,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在平行於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延伸; 上部電極,在所述多個下部電極及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上; 介電層,接觸所述界面膜,所述介電層在所述界面膜與所述上部電極之間以及在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與所述上部電極之間;以及 阻擋層,在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與所述介電層之間並接觸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及所述介電層,所述阻擋層包括帶隙能量大於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的材料的帶隙能量的材料。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 所述阻擋層包括沿著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的下表面延伸的第一部分及沿著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的上表面延伸的第二部分,且 所述介電層包括沿著所述阻擋層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下表面延伸的第一部分及沿著所述阻擋層的所述第二部分的上表面延伸的第二部分。
  20.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半導體裝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層包括第一支撐層及在所述第一支撐層上的第二支撐層,所述阻擋層在所述第一支撐層與所述介電層之間,且 所述半導體裝置更包括在所述第二支撐層與所述介電層之間的第二阻擋層,所述第二阻擋層包括帶隙能量大於所述第一支撐層的所述材料的所述帶隙能量的材料。
TW112109786A 2022-05-26 2023-03-16 半導體裝置 TW2023477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64505A KR20230164849A (ko) 2022-05-26 2022-05-26 반도체 장치
KR10-2022-0064505 2022-05-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7777A true TW202347777A (zh) 2023-12-01

Family

ID=85724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9786A TW202347777A (zh) 2022-05-26 2023-03-16 半導體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87191A1 (zh)
EP (1) EP4284140A1 (zh)
KR (1) KR20230164849A (zh)
CN (1) CN117135916A (zh)
TW (1) TW202347777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76996B1 (ko) * 2011-12-07 2018-08-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KR101934037B1 (ko) * 2012-11-21 2018-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서포터를 갖는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형성 방법
CN116075151A (zh) * 2020-11-03 2023-05-05 福建省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存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64849A (ko) 2023-12-05
EP4284140A1 (en) 2023-11-29
US20230387191A1 (en) 2023-11-30
CN117135916A (zh)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683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2023025331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6419565A (zh) 半导体器件
US1180563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KR20210032906A (ko) 반도체 소자
EP428414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40162281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4023448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2024002166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2023022511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3037123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40023319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3041352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4017242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40049441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30422470A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40155833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2420943A (zh) 半導體裝置
CN118317688A (zh) 半导体器件
TW202416797A (zh) 製造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TW202230736A (zh) 半導體元件
TW202404044A (zh) 半導體裝置
TW202420567A (zh) 半導體裝置
CN117881184A (zh) 半导体器件
CN117641893A (zh) 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