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7829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7829A
TW202247829A TW111111324A TW111111324A TW202247829A TW 202247829 A TW202247829 A TW 202247829A TW 111111324 A TW111111324 A TW 111111324A TW 111111324 A TW111111324 A TW 111111324A TW 202247829 A TW202247829 A TW 2022478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sheet
density
density region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1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辰巳湧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7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782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e.g. core absorbent layers being of different siz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於正面片材(2)中,形成有由複數個線狀壓紋部間歇地串聯配置而成之複數個第1壓紋行(11)、及由複數個線狀壓紋部間歇地串聯配置而成之複數個第2壓紋行(12)。第1壓紋行(11)與第2壓紋行(12)相互交叉,形成有藉由第1壓紋行(11)及第2壓紋行(12)劃出之凸部區域(14)。第1高密度區域(13)位於第1壓紋行(11)與第2壓紋行(12)之交點。於中間片材(7)中形成有複數個熔合部(70)。俯視下,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熔合部(70)至少部分重合。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吸收性物品。
經期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具備穿著狀態下與穿著者之肌膚抵接之正面片材。作為該正面片材,已知形成有線狀之壓紋部者。例如,本申請人先前曾揭示了一種正面片材,其於肌膚抵接面側具有複數個線狀之壓紋凹部、及被複數個該壓紋凹部劃分出之複數個分劃區域,該分劃區域具有朝向肌膚抵接面側立起之凸部,包圍上述分劃區域之複數個該壓紋凹部由線段構成,且相鄰之該壓紋凹部彼此不交叉(專利文獻1)。
又,本申請人先前曾揭示了一種正面片材,其具有複數個相互交叉之第1凹部及第2凹部,形成有夾在鄰接之第1凹部之間之第1區域、及夾在以與第1區域不同之間隔而鄰接之第1凹部之間之第2區域,且第1區域及第2區域係跨及中央區域及壓榨部而配置。(專利文獻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23953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6-077581號公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備吸收體、配設於較該吸收體靠肌膚對向面側之正面片材、及配設於該吸收體與該正面片材間之中間片材。 較佳為於上述正面片材中形成有:複數個第1壓紋行,其等係由複數個線狀壓紋部以各線狀壓紋部之長度方向朝向同一方向之方式間歇地串聯配置而成;及複數個第2壓紋行,其等係由複數個線狀壓紋部以各線狀壓紋部之長度方向朝向同一方向之方式間歇地串聯配置而成。 較佳為第1壓紋行與第2壓紋行相互交叉。 較佳為形成有藉由第1壓紋行及第2壓紋行劃出之凸部區域。 較佳為密度較上述凸部區域高之第1高密度區域位於第1壓紋行與第2壓紋行之交點。 較佳為於上述中間片材中形成有複數個熔合部。 較佳為俯視下第1高密度區域與上述熔合部至少部分重合。
自提昇穿著體驗之觀點而言,吸收性物品被要求使體液移行至吸收體側之移行性較高。另一方面,於反覆吸收了體液之吸收性物品中,存在體液於正面片材之肌膚對向面上洇暈散開之擴散傾向。此種吸收性物品有給穿著者造成容易漏液之印象之虞,體液之擴散有可能成為使穿著者擔心漏液之原因。專利文獻1及2對於抑制體液於正面片材之肌膚對向面上之擴散,並且提高體液向吸收體側之移行性之點並未特別加以研究。
因此,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抑制體液於正面片材之肌膚對向面上之擴散,並且體液向吸收體側之移行性優異之吸收性物品。
以下,基於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較佳之實施方式,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進行說明。圖1及圖2中示出了作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一實施方式之經期衛生棉1(以下,亦簡稱為「衛生棉1」)。衛生棉1具備吸收保持體液之吸收體4、配設於較該吸收體4靠肌膚對向面側且會與穿著者之肌膚接觸之正面片材2、及配設於較該吸收體4靠非肌膚對向面側之背面片材3。又,衛生棉1具備配設於吸收體4與正面片材2之間之中間片材7。正面片材2及中間片材7均為纖維片材。 衛生棉1如圖1所示,具有:縱方向X,其與穿著者之前後方向對應,自穿著者之腹側經由胯部向背側延伸;及橫方向Y,其與縱方向X正交。衛生棉1於縱方向X上,具有:***部對向區域B,其包含穿著時與穿著者之外陰部等***部對向配置之區域;前方區域A,其配設於較該***部對向區域B靠縱方向X前側(穿著者之腹側);及後方區域C,其配設於較該***部對向區域B靠縱方向X後側(穿著者之背側);從而劃分成上述3個區域。
於本說明書中,「肌膚對向面」係吸收性物品或其構成構件(例如吸收體4)之於穿著吸收性物品時朝向穿著者之肌膚側之面,「非肌膚對向面」係吸收性物品或其構成構件之於穿著吸收性物品時朝向肌膚側之相反側之面。即,肌膚對向面係距穿著者之肌膚相對近之側之面,非肌膚對向面係距穿著者之肌膚相對遠之側之面。「穿著時」及「穿著狀態」表示維持通常之合適之穿著位置,即吸收性物品之合適之穿著位置而穿著之狀態。
衛生棉1如圖1所示,具有:吸收性本體5,其為於縱方向X上較長之形狀;及一對翼部5W、5W,其等分別自吸收性本體5之***部對向區域B之沿著縱方向X之兩側部向橫方向Y之外側延出。吸收性本體5係構成衛生棉1之主體之部分,具備上述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及吸收體4。
於如本實施方式所示,吸收性物品具有翼部5W之情形時,***部對向區域B係於縱方向X上具有翼部5W之區域。具體而言,夾在通過一對翼部5W、5W各自之縱方向X之前方側之根部並沿著橫方向Y延伸之假想直線與通過一對翼部5W、5W各自之後方側之根部並沿著橫方向Y延伸之假想直線之間的區域為***部對向區域B。 於本實施方式之衛生棉1中,一對翼部5W、5W係以將衛生棉1於橫方向Y上二等分並沿著縱方向X延伸之縱中心線CL作為基準而左右對稱地形成,一翼部5W之上述前方側之根部與另一翼部5W之上述前方側之根部於縱方向X上位於相同位置。
於吸收性物品不具有翼部之情形時(例如拋棄式尿布),***部對向區域B只要為與***部對向之區域即可,典型為位於將該吸收性物品於縱方向X上三等分時之中央之區域。
正面片材2被覆吸收體4之肌膚對向面之全域。背面片材3被覆吸收體4之非肌膚對向面之全域,進而自吸收體4之沿著縱方向X之兩側緣向橫方向Y之外側延出,與下述側部片材6一併形成了翼部5W。構成翼部5W之片材構件於分別自吸收體4之兩側緣向橫方向Y之外側延出之延出部,藉由接著劑、熱密封、超音波密封等公知之接合手段而相互接合。本實施方式之翼部5W包含自吸收體4之兩側緣向橫方向Y之外側延出之背面片材3與側部片材6。
於本實施方式之***部對向區域B中,如圖1所示,側部片材6及背面片材3向橫方向Y之外側伸出,藉此於吸收性本體5之沿著縱方向X之左右兩側延設了一對翼部5W、5W。翼部5W如圖1所示,俯視下具有下底(較上底長之邊)位於吸收性本體5之側部側之大致梯形之形狀。於翼部5W之非肌膚對向面,形成有將該翼部5W固定於短褲等衣物之翼部黏著部(未圖示)。翼部5W翻折於短褲等衣物之襠部之非肌膚對向面(外表面)側而使用。再者,由於翼部5W係翻折於衣物之襠部之非肌膚對向面(外表面)側而使用,故而上述翼部黏著部之形成面即翼部5W之非肌膚對向面於使用時朝向穿著者之肌膚側,成為肌膚對向面。上述翼部黏著部於使用前,被由膜、不織布、紙等構成之剝離片材(未圖示)被覆。
於吸收性本體5之肌膚對向面即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之沿著縱方向X之兩側部,以俯視下與吸收體4之沿著縱方向X之左右兩側部重合之方式,配設有側部片材6、6。側部片材6藉由接著劑、熱壓紋等公知之接合手段接合於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等其他構件。側部片材6如圖2所示,具有未與正面片材2接合之自由端6a、及與正面片材2接合之接合部(未圖示)之內側端部即固定端(未圖示),於使用時,固定端與自由端6a之間自正面片材2隔離,而形成防止向側方側漏之防漏袋。
本實施方式之衛生棉1如圖2所示,具備配設於正面片材2與吸收體4之間之中間片材7。中間片材7較佳為寬度(橫方向Y之長度)小於吸收體4之寬度(橫方向Y之長度),且較佳為縱方向X之長度大於吸收體4之縱方向X之長度,而於衛生棉之縱方向X之全長上連續地配設。中間片材7係與正面片材2及吸收體4分開,於該技術領域內亦被稱為次層片材之片材。 本實施方式之中間片材7藉由接著劑及下述壓榨槽8部分接合於正面片材2及吸收體4兩者。
本實施方式之衛生棉1形成有自正面片材2至吸收體4之壓榨槽8(參照圖1)。壓榨槽8係正面片材2、中間片材7及吸收體4向背面片材3側一體凹陷而成之槽,該槽之底部直達吸收體4(圖2中未予圖示)。於壓榨槽8中,正面片材2與中間片材7被一體壓密化。 本實施方式之壓榨槽8為沿著縱方向X自前方區域A經由***部對向區域B延伸至後方區域C之環狀之線狀槽。壓榨槽8具有相對於縱中心線CL呈線對稱之形狀。於壓榨槽8中,正面片材2、中間片材7及吸收體4各構成構件之纖維之密度大於該壓榨槽8之周圍部之密度。此種壓榨槽8能抑制體液於吸收體4之平面方向上之擴散,從而有效地防止液體自衛生棉1之周圍洩漏。
吸收體4如圖1所示,沿著衛生棉1(吸收性本體5)之縱方向X延伸。換言之,吸收體4自前方區域A經由***部對向區域B向後方區域C延伸。 本實施方式之吸收體4具備包含纖維材料及吸水性聚合物41之吸收性片材40作為構成構件。具體而言,包含2片吸收性片材40,即第1吸收性片材40a及第2吸收性片材40b,具有由複數層該等吸收性片材40a、40b積層而成之積層構造(參照圖2)。吸收體4具有中央吸收部4a、被覆該中央吸收部4a之肌膚對向面之正面吸收部4b、及被覆該中央吸收部4a之非肌膚對向面之背面吸收部4c,該等各吸收部4a、4b、4c係藉由使第1吸收性片材40a及第2吸收性片材40b摺疊而形成。第1吸收性片材40a藉由使其沿著縱方向X之兩側部以翻折於非肌膚對向面側之狀態摺疊,而形成了具有兩層構造之中央吸收部4a。又,第2吸收性片材40b藉由使其沿著縱方向X之兩側部呈翻折於非肌膚對向面側之狀態且以被覆中央吸收部4a之外表面之方式摺疊,而分別形成了正面吸收部4b及背面吸收部4c。於第2吸收性片材40b中,被覆中央吸收部4a之肌膚對向面之部分(層)構成了正面吸收部4b,被覆該中央吸收部4a之非肌膚對向面之部分(層)構成了背面吸收部4c。
吸收性片材40a、40b係指已成型為片狀之吸收體,區別於使吸水性材料堆積而成之構造之一般吸收體。作為具有代表性之吸收性片材,可例舉日本專利2963647號中所記載者、或日本專利2955223號中所記載者等。作為吸收性片材,適宜使用經由產自濕潤狀態之高吸水性聚合物之黏著力、或者另行添加之接著劑或接著性纖維等黏合劑,使構成纖維彼此之間或高吸水性聚合物與構成纖維之間結合而形成為片狀者等。又,作為吸收性片材,可使用:藉由日本專利特開平8-24639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方法製造而成之包含紙漿之吸收性片材;使搭乘於氣流而供給之粉碎紙漿及高吸水性聚合物堆積後,藉由接著劑〔例如乙酸乙烯酯系接著劑、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等〕加以硬化而成之乾式片材;於包含紙漿之紙或不織布之間塗佈熱熔接著劑等後,散佈高吸水性聚合物而獲得之吸收性片材;於紡黏或熔噴不織布製造步驟中調配高吸水性聚合物而獲得之吸收性片材;等等。該等吸收性片材可將一片剪裁成特定形狀而作為片狀吸收體來使用。
如圖3所示,於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形成有複數個第1壓紋行11與複數個第2壓紋行12。 第1壓紋行11係由複數個線狀壓紋部15以各線狀壓紋部15之長度方向朝向同一方向之方式間歇地串聯配置而構成。即,第1壓紋行11為該壓紋行11中相鄰之線狀壓紋部15彼此間隔離之不連續線。
與第1壓紋行11同樣地,第2壓紋行12亦係由複數個線狀壓紋部16以各線狀壓紋部16之長度方向朝向同一方向之方式間歇地串聯配置而構成。第2壓紋行12為該壓紋行12中相鄰之線狀壓紋部16彼此間隔離之不連續線。
第1壓紋行11相互平行地形成有複數條。於本實施方式之正面片材2中,平行且相鄰之第1壓紋行11、11間之間隔固定。 第2壓紋行12相互平行地形成有複數條。於本實施方式之正面片材2中,平行且相鄰之第2壓紋行12、12間之間隔固定。 於本實施方式之正面片材2中,平行且相鄰之第1壓紋行11、11間之間隔與平行且相鄰之第2壓紋行12、12間之間隔為相同之長度。
構成第1壓紋行11或第2壓紋行12之各線狀壓紋部15、16係將構成正面片材2之纖維藉由伴有或不伴有熱之壓紋加工壓密化而成之部位。即,線狀壓紋部15、16之厚度較正面片材2之壓紋部以外之部位小〔參照圖4(b)〕。
第1壓紋行11及第2壓紋行12並不與縱方向X平行,而是沿著與該縱方向X交叉之方向延伸。又,第1壓紋行11與第2壓紋行12相互交叉。換言之,於正面片材2,形成有沿著與縱方向X及橫方向Y交叉之第1方向延伸之第1壓紋行11、及沿著與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延伸之第2壓紋行12。 圖3所示之第1壓紋行11自右上向左下呈直線狀延伸,第2壓紋行12自左上向右下呈直線狀延伸。即,第1方向係自右上向左下之斜方向,第2方向係自左上向右下之斜方向。
本實施方式之正面片材2形成有藉由複數個第1壓紋行11及複數個第2壓紋行12劃出之複數個凸部區域14。如上所述,第1壓紋行11及第2壓紋行12係以相互交叉之方式延伸,因此正面片材2具有由複數個第1壓紋行11及複數個第2壓紋行12交叉而形成之複數個多角形(具體為菱形)之凸部區域14。該等凸部區域14沿著縱方向X串聯配置而構成了凸部區域行,該凸部區域行於橫方向Y上未設間隔地配置有複數行。於縱方向X或橫方向Y上相鄰之凸部區域14共有該等相鄰之凸部區域14、14之線狀壓紋部15、16。
正面片材2於肌膚對向面具有凸部。更詳細而言,各線狀壓紋部15、16之厚度較正面片材2之該等線狀壓紋部15、16以外之部位小,因此上述凸部區域14相對各線狀壓紋部15、16而言相對性地成為凸部〔參照圖4(b)〕。該凸部形成於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 又,於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各線狀壓紋部15、16相對各凸部區域14而言相對性地成為凹部〔參照圖4(b)〕。
第1高密度區域13位於第1壓紋行11與第2壓紋行12之交點。第1高密度區域13係不存在線狀壓紋部15、16之區域,即未施以壓紋加工之非壓紋部。第1高密度區域13係最大厚度小於各凸部區域14之最大厚度,且大於線狀壓紋部15、16之最大厚度之區域〔參照圖4(a)〕。由於第1高密度區域13較凸部區域14之最大厚度小,故而密度較該凸部區域14高。 自進一步提高下述體液之移行性之觀點而言,第1高密度區域13之密度相對於凸部區域14之密度,較佳為1.5倍以上4.0倍以下,更佳為2.0倍以上3.0倍以下。
於正面片材2中,第1高密度區域13及凸部區域14各自之密度(g/cm 3)可藉由正面片材2之基重B1(g/m 2)除以特定位置之厚度Tx(mm)而求出。於下述式(1)中,x表示於第1高密度區域13及凸部區域14中厚度及密度各有區別。 密度Dx(g/cm 3)=(B1×0.0001)/(Tx×0.1)・・・(1) 又,對厚度Tx之求出方法進行說明。首先,使用光學顯微鏡(例如,基恩士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VHX-6000),以100倍之倍率放大觀察正面片材2之第1高密度區域13及凸部區域14各自之剖面,測定該區域內之最大厚度。於測定部位不同之5處實施該測定,將測定所得之共計5處之最大厚度之算術平均值作為厚度Tx。 下述第2高密度區域71之密度亦藉由與上述相同之方法來測定。
第1高密度區域13形成於構成第1壓紋行11之線狀壓紋部15彼此間、及構成第2壓紋行12之線狀壓紋部16彼此間。該等線狀壓紋部彼此間之間隔可相同,亦可不同。 本實施方式中,構成第1壓紋行11之線狀壓紋部15彼此間之間隔與構成第2壓紋行12之線狀壓紋部16彼此間之間隔為相同之長度。
自更易形成線狀壓紋部15、16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正面片材2包含熱熔合性纖維。熱熔合性纖維係藉由熱之作用而相互熔合之纖維,以熱塑性樹脂為原料。作為熱塑性樹脂,可例舉: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聚酯;尼龍6、尼龍66等聚醯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可單獨使用其中一種,或將其中兩種以上組合使用。
本實施方式之正面片材2之非肌膚對向面平坦。為便於說明,圖4(a)中圖示為:於正面片材2之非肌膚對向面,第1高密度區域13之位置形成為凹部,凸部區域14形成為凸部;但其實正面片材2之非肌膚對向面平坦。
圖3、以及下述圖6及圖7中,於符號13所示之第1高密度區域之部分繪製了圓,但該圓係以將存在第1高密度區域之區域視覺化為目的而繪製者,並非是實際之正面片材2上標註有圓。
如圖5所示,於中間片材7形成有複數個熔合部70。熔合部70係中間片材7之構成纖維熱熔合、膜化而成之部分。即,於熔合部70中,中間片材7之構成纖維未維持纖維形態。該熔合部70係藉由實施壓紋加工而形成。 本實施方式之熔合部70俯視下具有菱形之形狀。熔合部70之形狀並不特別限制,可為三角形、四角形、六角形等多角形狀、或圓形、橢圓形、星形等任意形狀。
本實施方式之熔合部70係於縱方向X及橫方向Y上分別隔開間隔而配置(參照圖5)。更具體而言,複數個熔合部70沿著縱方向X隔開間隔串聯配置而構成了熔合部行,該熔合部行於橫方向Y上隔開間隔而配置有複數行。於各熔合部行中,熔合部70之配置之間距固定,於相鄰之熔合部70中,該熔合部70之配置之相位錯開半個間距。即,熔合部70呈錯位狀配置。 自更易形成熔合部70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中間片材7含有上述熱熔合性纖維。
圖6中示出了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熔合部70之配置關係。俯視下,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熔合部70至少部分重合。該情形時,可為熔合部70之全部與第1高密度區域13重合,亦可為熔合部70之一部分與第1高密度區域13重合。 又,於衛生棉1中,亦可併存與第1高密度區域13至少部分重合之熔合部70、及不與第1高密度區域13重合之熔合部70。於圖6中,以符號10表示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熔合部70至少部分重合之位置。
若經血等體液***至本實施方式之衛生棉1,則該體液會按照正面片材2、中間片材7及吸收體4之順序移行。於正面片材2中,體液沿著線狀壓紋部15、16移行,到達密度較高之第1高密度區域13後,該體液會被向非肌膚對向面側引導,因此能有效地抑制體液於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過度擴散。而且,由於具有與熔合部70至少部分重合之第1高密度區域13,故而能使體液順暢地自該第1高密度區域13經由中間片材7向吸收體4移行。認為其原因在於,於熔合部70中,構成纖維已熔合,體液難以被吸收,因此到達熔合部70後之體液會迅速向熔合部70以外之部分移行。藉由插置該熔合部70,能促進體液自中間片材7向吸收體4移行,從而使體液有效率地向吸收體4側移行。如此,將達成抑制體液擴散之擴散抑制效果、及促進體液移行之移行促進效果,從而即便體液反覆***至衛生棉1,亦能抑制體液於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上過度擴散。藉此,得以減輕對漏液之擔憂。又,由於體液不易殘留於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上,故而能獲得良好之穿著體驗。
以下,將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熔合部70重合之部分之面積率亦簡稱為「熔合部重合面積率」。自更切實地達成上述效果之觀點而言,熔合部重合面積率較佳為15%以上45%以下,更佳為20%以上35%以下。 熔合部重合面積率藉由以下方法來測定。
<熔合部重合面積率> 自衛生棉1將正面片材2及中間片材7以兩者重合之狀態取出。於所取出之正面片材2中任意選擇1個第1高密度區域13,並使用原子筆等將該高密度區域13之中心、及中間片材7中俯視下與該高密度區域13之中心重合之部位分別標上記號。其次,使用光學顯微鏡(例如,基恩士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VHX-6000),以使記號位於視野角之中心附近之方式觀察正面片材2,並拍攝出觀察圖像A。倍率設為40倍。於觀察圖像中,繪製劃出標有記號之第1高密度區域,表示與第1壓紋行11之2個線狀壓紋部15、及第2壓紋行12之2個線狀壓紋部16之端部相接之第1高密度區域的正圓,並保存觀察圖像A。又,正圓之繪製係使用軟體名稱為「VHX-6000 Software」且以缺省值安裝之圓形繪製工具,藉由圖像處理而進行。其次,採用與正面片材2相同之方法,以使標有上述記號之部位位於視野角之中心附近之方式觀察中間片材7,並拍攝出觀察圖像B(倍率為40倍)。其次,使用軟體名稱為「Adobe Photoshop Elements ver 9」之工具,以使各自之記號重合之方式,於觀察圖像B之上疊放不透明度經過調整之觀察圖像A,而製作出合成圖像並加以保存。再者,要以觀察圖像A中之正圓可見,且觀察圖像B中之熔合部70即便於疊放觀察圖像A後亦可目視識別之方式,適當調整上述不透明度之值。又,為了提高觀察圖像B中之熔合部70之視認性,亦可使用以缺省值安裝之色調修正工具。於所製作出之合成圖像中,測定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熔合部70重合之面積,進而算出該重合面積除以該合成圖像中之第1高密度區域13之面積所得之值之百分率。於不同部位進行共計10次相同之操作,將其算術平均值設為「熔合部重合面積率」。
自吸收性物品取出作為測定對象之正面片材2或中間片材7時,若該等構成構件藉由接著劑、熔合等固定於其他構成構件,則要採用於不對纖維之接觸角造成影響之範圍內向該固定部分吹送冷噴塗之冷風等方法,將接著力去除,然後再進行取出。該步驟於本說明書內之所有測定中均共通。
自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中間片材7中之熔合部70之面積率較佳為12%以上40%以下,更佳為16%以上35%以下。
熔合部70之面積率係藉由以下測定方法而求出。自中間片材7切出20 mm×20 mm之大小之樣片。使用光學顯微鏡(基恩士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VHX-6000),拍攝出樣片之俯視圖像。觀察倍率設為40倍。於所拍攝出之圖像中,以百分率算出具有2.0 mm對角線長度之正方形區域(2.0 mm 2)內熔合部70所佔據之比率。於樣片之不同部位進行共計5次上述測定,將其平均值設為熔合部70之面積率(%)。
自進一步提高擴散抑制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壓紋行11、12及線狀壓紋部15、16之尺寸處於以下範圍內。 第1壓紋行11中之線狀壓紋部15之長度較佳為3.0 mm以上30 mm以下,更佳為5.0 mm以上20 mm以下。 第2壓紋行12中之線狀壓紋部16之長度較佳為3.0 mm以上30 mm以下,更佳為5.0 mm以上20 mm以下。 線狀壓紋部15、16之寬度較佳為0.2 mm以上3.0 mm以下,更佳為0.5 mm以上2.0 mm以下。
自降低於第1高密度區域13吸收之體液量,進一步提高擴散抑制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凸部區域14之面積大於熔合部70之面積。 自更切實地達成上述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第1高密度區域13及熔合部70之各面積處於以下範圍內。該面積係每1個第1高密度區域13之面積、及每1個熔合部70之面積。 凸部區域14之面積相對於熔合部70之面積,較佳為100倍以上400倍以下,更佳為150倍以上350倍以下。 熔合部70之面積較佳為0.10 mm 2以上4.00 mm 2以下,更佳為0.20 mm 2以上2.00 mm 2以下。 凸部區域14之面積較佳為20 mm 2以上150 mm 2以下,更佳為50 mm 2以上100 mm 2以下。
中間片材7亦可除了與第1高密度區域13至少部分重合之熔合部70以外,進而具有與線狀壓紋部15、16部分重合之熔合部70、或與凸部區域14之一部分或全部重合之熔合部70。 自降低於第1高密度區域13吸收之體液量,進一步提高擴散抑制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俯視下凸部區域14與複數個熔合部70重合。
自使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熔合部70容易重合,進一步提高擴散抑制效果及移行促進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相鄰之熔合部70彼此之間隔小於第1高密度區域13之最大長度L3(參照圖3)。該構成對使第1高密度區域13與下述第2高密度區域71容易重合之點亦有效,尤其是於熔合部70具有菱形之形狀之情形時,效果更佳。 第1高密度區域13之最大長度L3為構成第1壓紋行11之線狀壓紋部15彼此間之間隔、或構成第2壓紋行12之線狀壓紋部16彼此間之間隔,於兩間隔不同之情形時為其中較長之間隔(參照圖3)。 相鄰之熔合部70彼此之間隔為於縱方向X上相鄰之熔合部70間之間隔L5(參照圖5)、及於橫方向Y上相鄰之熔合部70間之間隔L6(參照圖5)中較長之間隔。於熔合部70係藉由下述第2高密度區域71而劃出之情形時,該間隔為不包含第2高密度區域71之寬度之長度。
自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相鄰之熔合部70彼此之間隔、及第1高密度區域13之最大長度L3處於以下範圍內。 相鄰之熔合部70彼此之間隔相對於第1高密度區域13之最大長度L3(參照圖3),較佳為0.5倍以上5.0倍以下,更佳為1.0倍以上3.0倍以下。 相鄰之熔合部70彼此之間隔較佳為0.50 mm以上3.00 mm以下,更佳為1.00 mm以上2.50 mm以下。 第1高密度區域13之最大長度L3(參照圖3)較佳為1.0 mm以上6.0 mm以下,更佳為2.0 mm以上4.0 mm以下。
自進一步提高移行促進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即便於吸收體液後,熔合部70亦不收縮,而是維持熔合部70之形狀。自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將吸收液體前之熔合部70之橫方向Y之最大長度設為W1,將吸收液體後之熔合部之橫方向Y之最大長度設為W2時,W2相對於W1之百分率(W2/W1)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90%以上。上述W2/W1越接近100%,表示熔合部70之形狀於吸收體液前後維持得越好。即,上述W2/W1較佳為接近100%。
上述W1及W2藉由以下方法來測定。 將自衛生棉1取出之中間片材7剪切成縱方向X92 mm及橫方向Y62 mm之大小,將其作為測定片。使用顯微鏡(Anmo Electronics公司製造之Dino-Lite R&D套件)觀察該測定片之肌膚對向面,並拍攝出其觀察圖像。倍率設為50.0±1倍。於觀察圖像中,任意選擇10處熔合部70,測定各自之橫方向Y之最大長度,求出該等最大長度之平均值,將其設為W1。測定係使用軟體名稱為「DinoCapture ver.2.0」且以缺省值安裝之兩點間測定工具,藉由圖像處理而進行。 繼而,將2片Kimwipe(註冊商標)(NIPPON PAPER CRECI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200)對折,將測定片以肌膚對向面側向上之方式放置於其上,進而將橢圓狀之圓筒皿(長軸50 mm,短軸23 mm)以長軸與縱方向X平行之方式放置於該測定片上。繼而,於1000 g水中混入10 g食用紅色2號(保土谷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食用紅色2號)而製備出著色液,並將6 g該著色液注入至圓筒皿中,使測定片吸收該著色液。該吸收後,即自於圓筒皿內視認出測定片之整個正面起3秒後,將測定片放置於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Saran Wrap(註冊商標)上,使用顯微鏡,觀察測定片之被注入了著色液之面,並拍攝出其觀察圖像。倍率設為50.0±1倍。於觀察圖像中,吸收了著色液之部分被染成紅色,而未吸收著色液之部分(熔合部70)保持白色不變。任意選擇10處該保持白色不變之部分(熔合部70),測定各自之橫方向Y之最大長度,求出該等最大長度之平均值,將其設為W2。測定係與W1同樣地藉由上述圖像處理而進行。於觀察圖像中,1個熔合部70中保持白色不變之部分內存在紅色之染色部分時,要將該染色部分包含在內地測定橫方向Y之最大長度。
於本實施方式之中間片材7中,形成有密度較熔合部70以外之部分高之第2高密度區域71(參照圖5及圖6)。熔合部70係藉由第2高密度區域71而劃出。即,熔合部70之周圍被第2高密度區域71包圍。 第2高密度區域71係儘管中間片材7之構成纖維維持纖維形態,但該構成纖維之一部分熔融固化而成之部分。因此,第2高密度區域71之密度較熔合部70以外之部分高。 自進一步提高移行促進效果之觀點而言,第2高密度區域71之密度相對於熔合部70以外之部分之密度,較佳為1.5倍以上5.0倍以下,更佳為2.0倍以上3.0倍以下。
自進一步提高移行促進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俯視下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第2高密度區域71至少部分重合。根據該構成,第2高密度區域71會吸收已被第1高密度區域13吸收之體液,因此能使體液進一步向中間片材7移行。尤其是於衛生棉1反覆吸收了體液之情形時,第1高密度區域13中之體液殘留減少,因此亦能進一步提高擴散抑制效果。 於上述構成中,第1高密度區域13可僅與第2高密度區域71部分重合,亦可與熔合部70及第2高密度區域71兩者部分重合。
以下,將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第2高密度區域71重合之部分之面積率亦簡稱為「高密度區域重合面積率」。自更切實地達成上述效果之觀點而言,高密度區域重合面積率較佳為5%以上40%以下,更佳為9%以上30%以下。 高密度區域重合面積率藉由以下方法來測定。
<高密度區域重合面積率> 藉由與上述<熔合部重合面積率>相同之方法,以使各記號重合之方式,於觀察圖像B之上疊放不透明度經過調整之觀察圖像A,而製作出合成圖像。此時,要以觀察圖像A中之正圓可見,且觀察圖像B中之第2高密度區域71即便於疊放觀察圖像A後亦可目視識別之方式,適當調整不透明度之值。又,為了提高觀察圖像B中之第2高密度區域71之視認性,亦可使用以缺省值安裝之色調修正工具。於所製作出之合成圖像中,測定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第2高密度區域71重合之面積,算出該重合面積除以該合成圖像中之第1高密度區域13之面積所得之值之百分率。於不同部位進行共計10次相同之操作,將其算術平均值設為「高密度區域重合面積率」。
自將體液向吸收體4側引導,進一步提高擴散抑制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壓榨槽8附近存在複數個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第2高密度區域71至少部分重合之區域。「壓榨槽8附近」係指於縱方向X及橫方向Y上分別與壓榨槽8相距3.0 mm以內之範圍。 本實施方式之壓榨槽8係沿著縱方向X延伸之環狀之槽。於該壓榨槽8中,更佳為於其環狀形狀之內外存在複數個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第2高密度區域71至少部分重合之區域。
自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於壓榨槽8附近,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第2高密度區域71至少部分重合之區域之面積率較佳為5%以上40%以下,更佳為9%以上30%以下。該面積率亦可稱作壓榨槽8附近之高密度區域重合面積率。
自容易使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第2高密度區域71重合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第2高密度區域71之寬度W5(參照圖5)處於以下範圍內。 第2高密度區域71之寬度W5(參照圖5)相對於第1高密度區域13之最大長度L3(參照圖3),較佳為0.02倍以上0.25倍以下,更佳為0.05倍以上0.15倍以下。 第2高密度區域71之寬度W5(參照圖5)較佳為0.05 mm以上0.30 mm以下,更佳為0.10 mm以上0.20 mm以下。 第2高密度區域71之寬度W5藉由以下方法來測定。 使用顯微鏡放大觀察(倍率為200倍)中間片材7,測定第2高密度區域71之寬度W5。測定係對任意選擇之10處第2高密度區域71執行,將其平均值設為第2高密度區域71之寬度W5。於觀察視野內,第2高密度區域71可按劃出熔合部70,且構成纖維間之空隙較該第2高密度區域71以外之部分少之區域來加以確認。具體而言,第2高密度區域71係構成纖維較其他部分高密度化者,因此可按較其他部分白之區域來加以確認。又,熔合部70係構成纖維熔融、膜化而成之區域,因此可按於觀察視野內較第2高密度區域71暗之區域(灰色之區域)來加以確認。如此,藉由觀察視野內之構成纖維間之空隙(黑色之區域)、明暗(白色或灰色),可區別出熔合部70、第2高密度區域71及其他部分。
自進一步提高體液從第1高密度區域13向第2高密度區域71之移行性,進一步提高擴散抑制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俯視下,於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第2高密度區域71至少部分重合之位置,正面片材2與中間片材7接合。根據該構成,正面片材2與中間片材7之密接性提高,從而能使體液更易自第1高密度區域13向第2高密度區域71移行。 自進一步提高上述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正面片材之非肌膚對向面平坦。 正面片材2與中間片材7之上述接合可採用接著劑等公知之接合手段。於使用接著劑進行上述接合之情形時,較佳為按照條紋狀或螺旋狀等會產生接著劑之非塗佈部之圖案來塗佈該接著劑。
自進一步提高移行促進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第1高密度區域13之密度較第2高密度區域71低。根據該構成,會產生自第1高密度區域13向第2高密度區域71之纖維毛細管力斜率,能進一步促進體液自正面片材2向中間片材7之移行。 自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第2高密度區域71之密度相對於第1高密度區域13之密度,較佳為120%以上500%以下,更佳為200%以上300%以下。
自進一步提高擴散抑制效果及移行促進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正面片材2及中間片材7之基重處於以下範圍內。 正面片材2之基重較佳為15 g/m 2以上40 g/m 2以下,更佳為20 g/m 2以上30 g/m 2以下。 中間片材7之基重較佳為18 g/m 2以上45 g/m 2以下,更佳為25 g/m 2以上35 g/m 2以下。
其次,對衛生棉1之各構成構件之形成材料進行說明。 作為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無特別限制,可使用經期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先前所使用之各種片材。作為正面片材2,較佳為液體透過性片材,例如可例舉藉由公知之各種製法製造而成之單層或多層構造之不織布等。作為背面片材3,較佳為液體不透過性片材,例如可例舉樹脂膜、樹脂膜與不織布之層壓片材等,該樹脂膜亦可呈透濕性。再者,關於背面片材3,液體不透過性係包含完全不讓液體透過之性質、及僅讓少量液體透過之性質(液體難透過性)兩者之概念。背面片材3亦可具有撥水性。 作為側部片材6,較佳為液體不透過性片材,例如可使用能作為背面片材3使用者。 作為中間片材7,較佳為液體透過性片材,可使用能作為正面片材2使用者。
作為吸收體4中包含之吸水性材料,無特別限制,可使用此種吸收性物品之吸收體中所能使用者,例如可例舉親水性之纖維材料及吸水性聚合物。作為親水性之纖維材料,可本來即為親水性之纖維、或可為對疏水性之纖維進行親水化處理所得之纖維,尤佳為前者之纖維。作為本來即呈親水性之纖維,可例舉天然系之纖維、纖維素系之再生纖維或半合成纖維作為較佳例,作為較佳者,可例示紙漿、嫘縈。紙漿中除了針葉樹牛皮紙漿、廣葉樹牛皮紙漿等木材紙漿以外,進而包括木棉紙漿、槁紙漿等非木材紙漿等,但不特別限制。又,亦可使用對使纖維素纖維之分子內及/或分子間交聯而成之交聯纖維素纖維、木材紙漿進行絲光化處理而獲得之蓬鬆性纖維素纖維。作為吸水性聚合物,一般可使用粒子狀者,亦可使用纖維狀者。粒子狀之吸水性聚合物之形狀並不特別限定,例如可為球狀、塊狀、袋狀、不定形狀。典型而言,吸水性聚合物以丙烯酸或丙烯酸鹼金屬鹽之聚合物或共聚物作為主體。
正面片材2及中間片材7分別係藉由對不織布實施壓紋加工而獲得。具有上述熔合部70與第2高密度區域71之中間片材7例如可藉由以下方法而製造。 中間片材7係藉由將由熱風不織布形成之連續片材導入至具備一對輥之熱壓紋裝置中進行熱壓紋加工而製造。上述一對輥中之一者為周面形成有菱形之壓紋用凸部之壓紋輥,另一者為具有平滑之周面,與該壓紋輥對向配置之平滑輥。熱壓紋加工係藉由將由熱風不織布形成之連續片材置於壓紋輥之壓紋用凸部與平滑輥之平滑周面之間進行加壓,使其壓縮而進行。熔合部70係藉由連續片材中與壓紋用凸部之加壓面接觸之部分熔合而形成,第2高密度區域71係沿著壓紋用凸部之周緣而形成。
自容易形成熔合部70及第2高密度區域71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按以下條件實施上述熱壓紋加工。 上述壓紋用凸部之加熱溫度較佳為125℃以上160℃以下,更佳為125℃以上145℃以下,進而更佳為130℃以上140℃以下。 於一對輥間對連續片材施加之加壓力較佳為2.9 MPa以上8.8 MPa以下,更佳為4.9 MPa以上7.8 MPa以下。
衛生棉1較佳為以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熔合部70至少部分重合之方式,使正面片材2與中間片材7對準而積層,將該正面片材2與該中間片材7接合而製造。正面片材2與中間片材7之對準更佳為除了使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熔合部70重合以外,進而使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第2高密度區域71至少部分重合。 於使用接著劑將正面片材2與該中間片材7接合之情形時,較佳為於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第2高密度區域71至少部分重合之位置塗佈接著劑。
上述實施方式之正面片材2具有複數個同一形狀及同一面積之凸部區域14,但並不限定於該實施方式。圖7中示出了正面片材2之另一實施方式。對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標註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之符號,省略其詳細說明。 於圖7所示之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形成有複數個第1壓紋行11與複數個第2壓紋行12。 第1壓紋行11由直線狀之第1線狀壓紋部15a與較第1線狀壓紋部15a短之直線狀之第2線狀壓紋部15b交替地串聯配置而成。第1壓紋行11為該壓紋行11中相鄰之第1線狀壓紋部15a與第2線狀壓紋部15b之間隔離之不連續線。
第2壓紋行12由直線狀之第3線狀壓紋部16a與較第3線狀壓紋部16a短之直線狀之第4線狀壓紋部16b交替地串聯配置而成。第2壓紋行12為該壓紋行12中相鄰之第3線狀壓紋部16a與第4線狀壓紋部16b之間隔離之不連續線。
於本實施方式之正面片材2中,交替地配設有平行且相鄰之第1壓紋行11、11間之間隔較窄之部位與較寬之部位。即,於複數行第1壓紋行11中,存在平行且相鄰之線狀壓紋部15a、15b間之間隔較寬之部位與該間隔較窄之部位。 又,於本實施方式之正面片材2中,交替地配設有平行且相鄰之第2壓紋行12、12間之間隔較窄之部位與較寬之部位。即,於複數行第2壓紋行12中,存在平行且相鄰之線狀壓紋部16a、16b間之間隔較寬之部位與該間隔較窄之部位。
本實施方式之正面片材2形成有藉由複數個第1壓紋行11及複數個第2壓紋行12劃出之複數個凸部區域14a、14b、14c、14d。如上所述,第1壓紋行11及第2壓紋行12係以相互交叉之方式延伸,因此正面片材2具有由複數個第1壓紋行11及複數個第2壓紋行交叉而形成之複數個多角形之凸部區域14a、14b、14c、14d。具體而言,正面片材2具有面積不同之3種凸部區域14a、14b、14c、14d。將該等凸部區域中面積最大之凸部區域亦稱為「大凸部區域14a」,將面積第二大之凸部區域亦稱為「中凸部區域14b、14c」,將面積最小之凸部區域亦稱為「小凸部區域14d」。 於本實施方式之正面片材2中,俯視下,大凸部區域14a及小凸部區域14d分別為菱形,中凸部區域14b、14c為平行四邊形。 大凸部區域14a、中凸部區域14b、14c、及小凸部區域14d此等3種區域隔著第1高密度區域13於縱方向X或橫方向Y上相鄰。
本實施方式之正面片材2於橫方向Y上具有複數行由大凸部區域14a與小凸部區域14d沿著縱方向X交替地排列而成之混合凸部區域行R1。又,正面片材2在混合凸部區域行R1彼此間,於橫方向Y上具有複數行由中凸部區域14b、14c沿著縱方向X排列而成之中凸部區域行R2。中凸部區域行R2係藉由第1線狀壓紋部15a與第4線狀壓紋部16b劃出之中凸部區域14b、及藉由第3線狀壓紋部16a與第2線狀壓紋部15b劃出之中凸部區域14c沿著縱方向X交替地排列而構成。中凸部區域行R2中於縱方向X上相鄰之中凸部區域14b、14c彼此具有相對於通過該等區域14b、14c間且沿著橫方向Y延伸之假想線呈線對稱之形狀。因此,中凸部區域行R2以於橫方向Y上具有振幅之方式呈週期性蜿蜒。
圖7所示之正面片材2因第1高密度區域13成為非壓紋部,故於該第1高密度區域13內柔軟性較高。藉此,穿著者實施步行等動作時,各凸部區域14a、14b、14c、14d中所形成之凸部與肌膚之服貼性維持得較高。除此以外,沿著混合凸部區域行R1及中凸部區域行R2流動之體液會於第1高密度區域13被吸收,因此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上之液體殘留得以進一步減少,肌觸感變得更良好。
中間片材7中之熔合部70之面積如上所述較佳為較正面片材2之凸部區域小。該情形時,關於具有面積不同之凸部區域14a、14b、14c、14d之正面片材2,熔合部70之面積只要小於該等凸部區域之中面積最小之凸部區域(小凸部區域14d)之面積即可。
以上,基於本發明之較佳之一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適當地加以變更。 例如,正面片材可具有由上層與下層構成之兩層構造,亦可具有單層構造。 又,正面片材2中之線狀壓紋部之圖案並不限於圖3所示者,例如亦可按形成三角形或六角形之凸部區域之圖案形成線狀壓紋部。 又,上述實施方式中之吸收體4包含吸收性片材40a、40b,亦可取而代之,具有包含纖維材料及吸水性聚合物之吸收性芯材、及被覆該吸收性芯材之表面之包芯片材而構成。該吸收性芯材包含纖維材料及吸水性聚合物之纖維堆積體。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對本發明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之範圍並不受該實施例所限制。若未特別說明,則「%」表示「質量%」。
〔實施例1〕 於實施例1中,使用下述纖維S1~S3,製造圖7所示之正面片材2。該正面片材2具有由上層及下層構成之兩層構造。將纖維S1及纖維S2按1:1之質量比混合而製作出上層,使用纖維S3製作出下層。對使該等上層及下層重疊而成之積層體自上層側實施壓紋加工。如此,製造出形成有壓紋行11、12、大凸部區域14a、中凸部區域14b、14c、小凸部區域14d及第1高密度區域13之正面片材2。所得之正面片材2之參數見表1所示。 纖維S1:熱伸長性之芯鞘型複合纖維(纖度為2.4 dtex,芯部為聚丙烯/鞘部為聚乙烯) 纖維S2:熱熔合性纖維〔纖度為2.4 dtex,芯部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鞘部為聚乙烯〕 纖維S3:熱熔合性纖維〔纖度為1.8 dtex,芯部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鞘部為聚乙烯〕
於實施例1中,使用由下述纖維S4形成之熱風不織布,製造具有複數個熔合部70之中間片材7。具體而言,將上述不織布導入至具備一對輥之熱壓紋裝置中製造出中間片材。熱壓紋加工將壓紋用凸部之加熱溫度設為125℃,將對不織布施加之加壓力設為4.9 MPa。如此,製造出具有複數個藉由第2高密度區域71劃出之熔合部70之中間片材7。所得之中間片材7之參數見表1所示。實施例1中之熔合部70具有沿著縱方向X延伸之縱長之菱形形狀。 纖維S4:熱熔合性纖維〔纖度為2.2dtex,芯部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鞘部為聚乙烯〕
〔實施例2〕 採用除了一點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製造正面片材2與中間片材7,該點為:於中間片材之製造條件中,將具備一對輥之熱壓紋裝置中之壓紋用凸部之加熱溫度設為130℃,將對不織布施加之加壓力設為4.9 MPa。實施例2之正面片材2及中間片材7之參數見表1所示。
〔實施例3〕 採用除了兩點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製造正面片材2與中間片材7,該兩點為:一,形成具有沿著橫方向Y延伸之橫長之菱形形狀之熔合部70;二,於中間片材之製造條件中,將具備一對輥之熱壓紋裝置中之壓紋用凸部之加熱溫度設為136℃,將對不織布施加之加壓力設為7.6 MPa。實施例3之正面片材2及中間片材7之參數見表1所示。
〔實施例4〕 採用除了兩點以外,其他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法,製造正面片材2與中間片材7,該兩點為:一,形成相鄰之熔合部70彼此之間隔及1個熔合部70之大小與實施例2不同,且具有沿著橫方向Y延伸之橫長之菱形形狀之熔合部70;二,於中間片材之製造條件中,將具備一對輥之熱壓紋裝置中之壓紋用凸部之加熱溫度設為158℃,將對不織布施加之加壓力設為3.2 MPa。實施例4之正面片材2及中間片材7之參數見表1所示。
〔比較例1〕 採用除了一點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製造正面片材2,該點為:不形成第1高密度區域13,而呈格子狀形成有複數行2行交叉之壓紋行。又,採用除了兩點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製造中間片材,該兩點為:一,於中間片材之製造條件中,將具備一對輥之熱壓紋裝置中之壓紋用凸部之加熱溫度設為120℃,將對不織布施加之加壓力設為4.9 MPa;二,變更熔合部70之面積率。比較例1之正面片材2及中間片材7之參數見表1所示。
使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之正面片材2與中間片材7重合,並使用接著劑將兩者接合。關於實施例1~3之正面片材2及中間片材7,於第1高密度區域13與第2高密度區域71至少部分重合之位置塗佈接著劑。使用該接合之正面片材2及中間片材7,製造出圖1所示之衛生棉。正面片材2及中間片材7以外之構成構件與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經期衛生棉(商品名稱為「Laurier slim guard特多量日用25 cm」)所具備之構成構件相同。於衛生棉1形成有圖1所示之壓榨槽8。所得之衛生棉1為下述正面片材中之液體擴散面積之測定樣本。又,對該衛生棉1測定熔合部重合面積率、高密度區域重合面積率、及壓榨槽附近之高密度區域重合面積率。該等各面積率係藉由上述方法而測定。測定結果見表1所示。
〔正面片材中之液體擴散面積之測定〕 將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衛生棉固定於生理用短褲,再將其穿著於人體之動態模型。使用能使兩腳步行運動之可動式女性腰部模型作為人體之動態模型。使動態模型開始步行動作,開始步行動作1分鐘後,自液體***點耗時15秒注入3 g脫纖維馬血(股份有限公司日本生物實驗研究所製)(第1次)。脫纖維馬血係日本生物實驗(股份)製造之脫纖維馬血,且係液溫25℃下之黏度已被調整至24 cp者,又,該黏度係於東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TVB-10M型黏度計中,藉由轉子名稱為L/Adp(轉子代碼為19)之轉子以12 rpm旋轉速度進行測定之情形時之黏度。進而自第1次纖維馬血注入結束時點起3分鐘後,耗時15秒進而注入3 g脫纖維馬血(第2次)。第2次注入結束後,立即停止動態模型之步行動作,自生理用短褲上撕下衛生棉,並使該衛生棉靜置於平面。然後,測定衛生棉之正面片材2上之染色部分之面積(脫纖維馬血之擴散面積),將其設為正面片材中之液體擴散面積。可知:該面積越小,則擴散抑制效果及移行促進效果越高。測定結果見表1所示。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比較例1
正面片材 第1高密度區域
第1高密度區域之密度(g/cm 3) 0.06 0.06 0.06 0.06 -
第1高密度區域之最大長度(mm) 2 2 2 2 -
凸部區域
凸部劃出區域之密度(g/cm 3) 0.03 0.03 0.03 0.03 0.04
中間片材 熔合部之形狀 縱長菱形 縱長菱形 橫長菱形 橫長菱形 縱長菱形
1個熔合部之面積(mm 2) 0.32 0.38 0.26 0.35 0.31
熔合部之面積率(%) 16 18 16 18 10
熔合部之縱方向之長度(mm) 0.90 0.92 0.60 0.67 0.93
熔合部之橫方向之長度(mm) 0.71 0.83 0.87 1.06 0.67
於縱方向上相鄰之熔合部彼此之間隔(mm) 1.21 1.30 0.86 0.85 1.29
於橫方向上相鄰之熔合部彼此之間隔(mm) 1.17 1.19 1.51 1.59 1.04
熔合部之W1/W2*100(%) 80 99 98 100 58
第2高密度區域
第2高密度區域之密度(g/cm 3) 0.10 0.14 0.14 0.14 0
衛生棉 熔合部重合面積率(%) 19 22 27 24 -
高密度區域重合面積率(%) 7 9 12 12 -
壓榨槽附近之高密度區域重合面積率(%) 7 9 12 12 -
正面片材中之液體擴散面積(cm 2) 26 24 25 24 30
自表1所示之結果可知:於實施例1~4之衛生棉中,相較於比較例1之衛生棉而言,正面片材中之液體擴散面積較小。該結果表明:具備實施例1~4之正面片材2及中間片材7之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抑制體液於正面片材之肌膚對向面上之擴散,並且體液向吸收體側之移行性優異。 又,實施例1~4之對比表明:提高熔合部重合面積率、高密度區域重合面積率或壓榨槽附近之高密度區域重合面積率有助於提高擴散抑制效果及移行促進效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抑制體液於正面片材之肌膚對向面上之擴散,並且體液向吸收體側之移行性優異之吸收性物品。
1:經期衛生棉 2:正面片材 3:背面片材 4:吸收體 4a:中央吸收部 4b:正面吸收部 4c:背面吸收部 5:吸收性本體 5W:翼部 6:側部片材 6a:自由端 7:中間片材 8:壓榨槽 10:重合位置 11:第1壓紋行 12:第2壓紋行 13:第1高密度區域 14:凸部區域 14a:大凸部區域 14b:中凸部區域 14c:中凸部區域 14d:小凸部區域 15:線狀壓紋部 15a:第1線狀壓紋部 15b:第2線狀壓紋部 16:線狀壓紋部 16a:第3線狀壓紋部 16b:第4線狀壓紋部 40:吸收性片材 40a:第1吸收性片材 40b:第2吸收性片材 41:吸水性聚合物 70:熔合部 71:第2高密度區域 A:前方區域 B:***部對向區域 C:後方區域 CL:縱中心線 L3:最大長度 L5:間隔 L6:間隔 R1:混合凸部區域行 R2:中凸部區域行 X:縱方向 Y:橫方向
圖1係表示作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一實施方式的經期衛生棉之肌膚對向面側(正面片材側)之俯視圖。 圖2係圖1之II-II線剖視圖。 圖3係圖1之正面片材之俯視圖。 圖4(a)係圖3之III-III線剖視圖,圖4(b)係圖3之V-V線剖視圖。 圖5係圖2所示之中間片材之俯視圖。 圖6係表示圖5所示之第2高密度區域與正面片材之壓紋行及第1高密度區域之配置關係之俯視圖。 圖7係表示正面片材之另一實施方式之俯視圖。
10:重合位置
11:第1壓紋行
12:第2壓紋行
13:第1高密度區域
15:線狀壓紋部
16:線狀壓紋部
70:熔合部
71:第2高密度區域
X:縱方向
Y:橫方向

Claims (16)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備吸收體、配設於較該吸收體靠肌膚對向面側之正面片材、及配設於該吸收體與該正面片材間之中間片材,且 於上述正面片材中形成有: 複數個第1壓紋行,其等係由複數個線狀壓紋部以各線狀壓紋部之長度方向朝向同一方向之方式間歇地串聯配置而成;及複數個第2壓紋行,其等係由複數個線狀壓紋部以各線狀壓紋部之長度方向朝向同一方向之方式間歇地串聯配置而成; 第1壓紋行與第2壓紋行相互交叉, 形成有藉由第1壓紋行及第2壓紋行劃出之凸部區域, 密度較上述凸部區域高之第1高密度區域位於第1壓紋行與第2壓紋行之交點, 於上述中間片材中形成有複數個熔合部, 俯視下,第1高密度區域與上述熔合部至少部分重合。
  2.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中間片材中形成有密度較上述熔合部以外之部分高之第2高密度區域, 上述熔合部係藉由第2高密度區域而劃出,且 俯視下,第1高密度區域與第2高密度區域至少部分重合。
  3. 如請求項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正面片材之非肌膚對向面平坦,且 俯視下,於第1高密度區域與第2高密度區域至少部分重合之位置,上述正面片材與上述中間片材接合。
  4. 如請求項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1高密度區域之密度較上述第2高密度區域低。
  5. 如請求項4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2高密度區域之密度為上述第1高密度區域之密度之120%以上500%以下。
  6. 如請求項2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上述正面片材與上述中間片材被一體壓密化而成之壓榨槽,且 於上述壓榨槽附近,存在複數個第1高密度區域與第2高密度區域至少部分重合之區域。
  7.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區域之面積大於上述熔合部之面積,且 俯視下,上述凸部區域與複數個上述熔合部重合。
  8. 如請求項7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區域之面積為上述熔合部之面積之100倍以上400倍以下。
  9.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與穿著者之前後方向對應之縱方向、及與該縱方向正交之橫方向,且 將吸收液體前之上述熔合部之上述橫方向之最大長度設為W1,將吸收液體後之上述熔合部之上述橫方向之最大長度設為W2時,W2相對於W1之百分率(W2/W1)為80%以上。
  10.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熔合部具有菱形之形狀,且 相鄰之上述熔合部彼此之間隔小於第1高密度區域之最大長度。
  11.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與穿著者之前後方向對應之縱方向、及與該縱方向正交之橫方向,且 上述正面片材具有面積不同之3種區域作為上述凸部區域, 將面積最大之區域設為大凸部區域,將面積第二大之區域設為中凸部區域,將面積最小之區域設為小凸部區域時,該大凸部區域及該小凸部區域分別為菱形,該中凸部區域為平行四邊形, 該等3種區域隔著第1高密度區域於上述縱方向或上述橫方向上相鄰。
  12.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第1高密度區域之密度為上述凸部區域之密度之1.5倍以上4.0倍以下。
  13.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第1高密度區域與上述熔合部重合之部分之面積率為15%以上45%以下。
  14.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中間片材中之上述熔合部之面積率為12%以上40%以下。
  15.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第1高密度區域係不存在上述各線狀壓紋部之區域。
  16.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第1高密度區域係最大厚度小於上述各凸部區域之最大厚度,且大於上述線狀壓紋部之最大厚度之區域。
TW111111324A 2021-03-25 2022-03-25 吸收性物品 TW2022478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2201 2021-03-25
JP2021052201A JP7256836B2 (ja) 2021-03-25 2021-03-25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7829A true TW202247829A (zh) 2022-12-16

Family

ID=83395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1324A TW202247829A (zh) 2021-03-25 2022-03-25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56836B2 (zh)
CN (1) CN116782863A (zh)
TW (1) TW202247829A (zh)
WO (1) WO202220282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3267B2 (ja) * 2010-06-10 2014-06-0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2239531A (ja) * 2011-05-17 2012-12-10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6338850B2 (ja) * 2013-12-12 2018-06-0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331190B2 (ja) * 2014-03-19 2018-05-30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3216958U (ja) * 2018-04-20 2018-07-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2863A (zh) 2023-09-19
JP7256836B2 (ja) 2023-04-12
WO2022202828A1 (ja) 2022-09-29
JP2022149873A (ja) 2022-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04473B1 (ko) 세장형의 흡수성 물품
JP5411663B2 (ja) 吸収性物品
EP1346712B1 (en) Absorbent article
JP5268662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2011067484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5066290A (ja) 吸収性物品
TW201509390A (zh) 吸收性物品
WO2017110396A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360595B2 (ja) 吸収性物品
WO2020262415A1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1255116A (ja) 吸収性物品
JP5600539B2 (ja) 吸収性物品
TW202247829A (zh) 吸收性物品
TWI734717B (zh) 吸收性物品
JP663234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43670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09110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3232328U (ja) 吸収性物品
JP2005124854A (ja) 吸収性物品
JP624210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874107B1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9154650A (ja) 吸収性物品
JP712643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20960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294998B2 (ja) 吸収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