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3756A - 熱可塑性樹脂及包含其之光學構件 - Google Patents

熱可塑性樹脂及包含其之光學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3756A
TW202233756A TW110138852A TW110138852A TW202233756A TW 202233756 A TW202233756 A TW 202233756A TW 110138852 A TW110138852 A TW 110138852A TW 110138852 A TW110138852 A TW 110138852A TW 202233756 A TW202233756 A TW 2022337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plastic resin
bis
resin composition
formula
independently repres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8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木篤志
真野稜大
柳田高恒
友成安彦
佐藤敬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帝人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帝人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帝人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3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375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4Polyesters containing both carboxylic ester groups and carbonat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08L69/005Polyester-carbon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課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效率好地製造、提供一種高折射率、低雙折射、耐熱性與成型性之平衡優異、霧度小、夏比衝擊強度高,顯示低吸水性之寬廣高折射率帶之材料。 [解決手段]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包含含有式(1)所示之單元的熱可塑性樹脂(A)及含有式(2)所示之單元的熱可塑性樹脂(B):
Figure 110138852-A0101-11-0001-1
{式(1)中,L 1及L 2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k及l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R 1、R 2、R 3及R 4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W表示2價之連結基},
Figure 110138852-A0101-11-0002-2
{式(2)中,L 3及L 4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m及n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R 5、R 6、R 7及R 8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

Description

熱可塑性樹脂及包含其之光學構件
本發明係關於新穎之熱可塑性樹脂,及由此形成之光學構件,特別是關於光學透鏡。
智慧型手機等之機器中,使用成像模組。使用於此成像模組之光學系統中,追求小型化。若光學系統小型化則光學系統之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成為大問題。因此,藉由組合折射率提高且阿貝數減小使其高分散之光學透鏡,與折射率降低且阿貝數增大使其低分散之光學透鏡,進行色差之修正。
專利文獻1中記載,即使將包含具有式(M)所示之結構單元的聚碳酸酯樹脂,及具有式(N)所示之結構單元的聚碳酸酯樹脂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以各比率混練,其色相及霧度亦不惡化,可獲得低折射率、高阿貝數之聚碳酸酯樹脂。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03
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將具有式(P)所示之結構單元的聚碳酸酯樹脂,與具有式(Q)所示之結構單元的聚碳酸酯樹脂混練而成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該樹脂組成物為高折射率,具有適合成形之流動性,低雙折射且不易引起光畸變。
Figure 02_image005
Figure 02_image007
其中,隨著近年來急速的技術革新,集中注目於高折射率樹脂,追求進一步的高折射率化。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8/181157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5/16695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效率好地製造、提供高折射率且霧度小,進而低雙折射,耐熱性與成型性之平衡優異,夏比衝擊強度高,顯示低吸水性之寬廣高折射率帶之材料。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們,發現藉由具有以下態樣之本發明,可解決上述課題。 《態樣1》 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包含:含有式(1)所示之單元的熱可塑性樹脂(A)及含有式(2)所示之單元的熱可塑性樹脂(B)。
Figure 02_image009
{式(1)中,L 1及L 2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k及l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R 1、R 2、R 3及R 4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W表示2價之連結基}。
Figure 02_image011
{式(2)中,L 3及L 4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m及n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R 5、R 6、R 7及R 8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 《態樣2》 如態樣1中記載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式(1)之W包含式(3)或式(4)。
Figure 02_image013
{式(3)中,L 5及L 6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o及p,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R 9、R 10、R 11及R 12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
Figure 02_image015
{式(4)中,環Z相同或相異表示芳香族烴環,L 7及L 8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q及r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R 13、R 14、R 15及R 16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 《態樣3》 如態樣2中記載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式(4)之Z為萘環。 《態樣4》 如態樣1~3中任一項記載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以3mm厚度測定時之霧度為0.5%以下。 《態樣5》 如態樣1~4中任一項記載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熱可塑性樹脂(A)及熱可塑性樹脂(B)之質量比率(A:B)為1:99~99:1。 《態樣6》 如態樣1~5中任一項記載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折射率為1.645~1.690。 《態樣7》 如態樣1~6中任一項記載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配向雙折射為4.5×10 -3以下。 《態樣8》 如態樣1~7中任一項記載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無缺口夏比衝擊強度為25J/m 2以上。 《態樣9》 如態樣1~8中任一項記載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熱可塑性樹脂(A)為聚酯碳酸酯樹脂。 《態樣10》 如態樣1~9中任一項記載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熱可塑性樹脂(B)為聚酯碳酸酯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 《態樣11》 一種光學構件,其包含如態樣1~10中任一項記載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發明效果]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可效率好地製造高折射率、低雙折射、耐熱性與成型性之平衡優異,霧度小,夏比衝擊強度高,顯示低吸水性之寬廣高折射率帶之材料。
以下,雖詳細地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的形態,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內可有各種變形。 《熱可塑性樹脂(A)》 本發明中之熱可塑性樹脂(A),包含上述式(1)所示之結構單元。
上述式(1)中,R 1、R 2、R 3及R 4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作為烴基,可舉例烷基、環烷基及芳基。
作為烷基,可舉例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t-丁基等,以甲基較佳。
作為環烷基,可舉例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及雙環[1.1.1]戊基等。
作為芳基,可舉例苯基、甲苯基、萘基、二甲苯基等,以苯基較佳。
R 1~R 4各自獨立,以氫原子、甲基、苯基較佳,氫原子或苯基更佳,氫原子進而佳。
上述式(1)中,L 1及L 2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可舉例碳數1~4之伸烷基等,以亞甲基、伸乙基或伸丙基較佳,亞甲基更佳。
上述式(1)中,k及l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較佳為表示0~2,更佳為表示1。
上述式(1)中,W表示2價之連結基,較佳為表示上述式(3)或上述式(4)。
上述式(1)中,1,1’-聯萘骨架,在提升折射率的同時,由於成為以連結二個萘環之鍵結軸直行之構形,故有減低雙折射的效果。
上述式(3)中,R 9、R 10、R 11及R 12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作為烴基,可舉例烷基、環烷基及芳基。
作為烷基,可舉例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t-丁基等,以甲基較佳。
作為環烷基,可舉例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及雙環[1.1.1]戊基等。
作為芳基,可舉例苯基、甲苯基、萘基、二甲苯基等,以苯基較佳。
R 9~R 12各自獨立,以氫原子、甲基、苯基較佳,氫原子或苯基更佳,氫原子進而佳。
上述式(3)中,L 5及L 6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可舉例碳數1~4之伸烷基等,較佳為表示伸乙基或伸丙基,更佳為表示伸乙基。
o及p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較佳為0~2,更佳為表示1。
上述式(3)中,1,1’-聯萘骨架,在提升折射率的同時,由於成為以連結二個萘環之鍵結軸直行之構形,故有減低雙折射的效果。
上述式(4)中,Z相同或相異表示芳香族烴環,可舉例萘環、苯環等,以萘環較佳。
R 13、R 14、R 15及R 16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作為烴基,可舉例烷基、環烷基及芳基。
作為烷基,可舉例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t-丁基等,以甲基較佳。
作為環烷基,可舉例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及雙環[1.1.1]戊基等。
作為芳基,可舉例苯基、甲苯基、萘基、二甲苯基等,以苯基較佳。
R 13~R 16各自獨立,以氫原子、甲基、苯基較佳,氫原子或苯基更佳,氫原子進而佳。
L 7及L 8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可舉例碳數1~4之伸烷基等,較佳為表示伸乙基或伸丙基,更佳為表示伸乙基。
q及r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較佳為表示0~2,更佳為表示1。
上述式(4)中,由於具有卡多(cardo)結構,故顯示高耐熱,且有減低雙折射之效果。
熱可塑性樹脂(A)可單獨包含上述式(1)所示之單元,或可組合二種以上組包含。例如,上述式(1)中,可共同包含W為上述式(3)之單元,與W為上述式(4)之單元。
作為熱可塑性樹脂(A),以聚酯樹脂或聚酯碳酸酯樹脂較佳,聚酯碳酸酯樹脂更佳。 《上述式(1)所示之單元中使用之二羧酸成分》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的上述式(1)所示之單元中使用之二羧酸成分,主要為式(a)所示之化合物,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
Figure 02_image017
成為上述式(1)之原料的二羧酸成分之上述式(a)中,L 1 L 2、k、l、R 1~R 4與上述式(1)之各式相同。
具體而言,可舉例2,2’-雙(羧基甲氧基)-3,3’-二甲基-1,1’-聯萘、2,2’-雙(羧基甲氧基)-6,6’-二甲基-1,1’-聯萘、2,2’-雙(羧基甲氧基)-7,7’-二甲基-1,1’-聯萘、2,2’-雙(羧基甲氧基)-3,3’-二苯基-1,1’-聯萘、2,2’-雙(羧基甲氧基)-6,6’-二苯基-1,1’-聯萘、2,2’-雙(羧基甲氧基)-7,7’-二苯基-1,1’-聯萘、2,2’-雙(羧基甲氧基)-1,1’-聯萘、2,2’-雙(2-羧基乙氧基)-1,1’-聯萘、2,2’-雙(3-羧基丙氧基)-1,1’-聯萘、2,2’-雙(3-羧基-2-甲基丙氧基)-1,1’-聯萘、2,2’-雙(4-羧基苯基甲氧基)-1,1’-聯萘,其中以2,2’-雙(羧基甲氧基)-1,1’-聯萘、2,2’-雙(2-羧基乙氧基)-1,1’-聯萘、2,2’-雙(3-羧基丙氧基)-1,1’-聯萘、2,2’-雙(3-羧基-2-甲基丙氧基)-1,1’-聯萘、2,2’-雙(4-羧基苯基甲氧基)-1,1’-聯萘較佳,2,2’-雙(羧基甲氧基)-1,1’-聯萘更佳。
此等可單獨使用,或可組合二種以上使用。又,作為酯形成性衍生物亦可使用醯氯,或甲基酯、乙基酯、苯基酯等之酯類。 《上述式(1)所示之單元中使用之二醇成分》 作為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的上述式(1)之W所示之單元中使用之二醇成分,可舉例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庚烷二醇、辛二醇、壬二醇、三環[5.2.1.0 2,6]癸烷二甲醇、環己烷-1,4-二甲醇、十氫萘-2,6-二甲醇、降莰烷二甲醇、五環十五烷二甲醇、環戊烷-1,3-二甲醇、螺二醇、異山梨醇(isosorbide)、異甘露糖醇(isomannide)、異艾杜糖醇(isoidide)、氫醌、間苯二酚、二羥基萘、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1,3-雙(2-(4-羥基苯基)-2-丙基)苯、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癸烷、雙(4-羥基苯基)硫化物、雙(4-羥基-3-甲基苯基)硫化物、聯苯酚、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雙(4-羥基苯基)碸、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碸、10,10-雙(4-羥基苯基)蔥酮、下述式(b)、下述式(c),其中以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式(b)及式(c)較佳,式(b)及式(c)更佳。
Figure 02_image019
二醇成分之上述式(b)中,L 5 L 6、o、p、R 9~R 12與上述式(3)之各式相同。
Figure 02_image021
二醇成分之上述式(c)中,L 7 L 8、q、r、R 13~R 16與上述式(4)之各式相同。
上述式(b),具體而言,較佳可舉例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3,3’-二苯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6,6’-二苯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7,7’-二苯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3,3’-二甲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6,6’-二甲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7,7’-二甲基-1,1’-聯萘、1,1’-雙-2-萘酚、2,2’-二羥基-3,3’-二苯基-1,1’-聯萘、2,2’-二羥基-6,6’-二苯基-1,1’-聯萘、2,2’-二羥基-7,7’-二苯基-1,1’-聯萘等,以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6,6’-二苯基-1,1’-聯萘較佳,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進而佳。
此等可單獨使用,或可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上述式(c),具體而言,較佳可舉例9,9-雙(6-(2-羥基乙氧基)-2-萘基)-2,7-二甲基茀、9,9-雙(6-(2-羥基乙氧基)-2-萘基)-2,7-二苯基茀、9,9-雙(6-(2-羥基乙氧基)-2-萘基)茀、9,9-雙(6-(3-羥基丙氧基)-2-萘基)-2,7-二苯基茀、9,9-雙(6-(3-羥基丙氧基)-2-萘基)-2,7-二甲基茀、9,9-雙(6-(3-羥基丙氧基)-2-萘基)茀、9,9-雙(6-羥基-2-萘基)-2,7-二苯基茀、9,9-雙(6-羥基-2-萘基)-2,7-二甲基茀、9,9-雙(6-羥基-2-萘基)茀等。其中以9,9-雙(6-(3-羥基丙氧基)-2-萘基)茀、9,9-雙(6-(2-羥基乙氧基)-2-萘基)茀、9,9-雙(6-羥基-2-萘基)茀較佳,9,9-雙(6-(2-羥基乙氧基)-2-萘基)茀更佳。
此等可單獨使用,或可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上述式(1)以外之共聚合成分》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A),在可得到上述本發明之有利效果的範圍內,亦可包含上述式(1)所示之重複單元以外之重複單元。本發明中之熱可塑性樹脂(A)所佔之上述式(1)所示之結構單元的比例,以50 mol%以上較佳,70 mol%以上更佳。作為上述式(1)所示之重複單元以外之重複單元,有聚碳酸酯、聚酯及聚酯碳酸酯,於下述中顯示該等之二羧酸成分及二醇成分。
作為二羧酸成分,可舉例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甲基丙二酸、乙基丙二酸等之脂肪族二羧酸成分、酞酸、異酞酸、對酞酸等之單環式芳香族二羧酸成分、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2,3-萘二羧酸、1,4-萘二羧酸、1,8-萘二羧酸、蒽二羧酸、菲二羧酸、9,9-雙(羧基甲基)茀、9,9-雙(2-羧基乙基)茀、9,9-雙(1-羧基乙基)茀、9,9-雙(1-羧基丙基)茀、9,9-雙(2-羧基丙基)茀、9,9-雙(2-羧基-1-甲基乙基)茀、9,9-雙(2-羧基-1-甲基丙基)茀、9,9-雙(2-羧基丁基)茀、9,9-雙(2-羧基-1-甲基丁基)茀、9,9-雙(5-羧基戊基)茀、9,9-雙(羧基環己基)茀等之多環式芳香族二羧酸成分、1,4-環己烷二羧酸、2,6-十氫萘二羧酸等之脂環族二羧酸成分,此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又,作為酯形成性衍生物可使用醯氯,或甲基酯、乙基酯、苯基酯等之酯類。
作為二醇成分,可舉例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庚烷二醇、辛二醇、壬二醇、三環[5.2.1.0 2,6]癸烷二甲醇、環己烷-1,4-二甲醇、十氫萘-2,6-二甲醇、降莰烷二甲醇、五環十五烷二甲醇、環戊烷-1,3-二甲醇、螺二醇、異山梨醇、異甘露糖醇、異艾杜糖醇、氫醌、間苯二酚、二羥基萘、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1,3-雙(2-(4-羥基苯基)-2-丙基)苯、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癸烷、雙(4-羥基苯基)硫化物、雙(4-羥基-3-甲基苯基)硫化物、聯苯酚、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雙(4-羥基苯基)碸、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碸、10,10-雙(4-羥基苯基)蔥酮、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3,3’-二苯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6,6’-二苯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7,7’-二苯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3,3’-二甲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6,6’-二甲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7,7’-二甲基-1,1’-聯萘、1,1’-雙-2-萘酚、2,2’-二羥基-3,3’-二苯基-1,1’-聯萘、2,2’-二羥基-6,6’-二苯基-1,1’-聯萘、2,2’-二羥基-7,7’-二苯基-1,1’-聯萘、9,9-雙(4-(2-羥基乙氧基)-1-萘基)茀、9,9-雙(4-(2-羥基丙氧基)-1-萘基)茀、9,9-雙(6-(2-羥基乙氧基)-2-萘基)茀、9,9-雙(6-(2-羥基丙氧基)-2-萘基)茀、9,9-雙(4-羥基-1-萘基)茀、9,9-雙(6-羥基-2-萘基)茀等,此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熱可塑性樹脂(B)》 本發明中之熱可塑性樹脂(B),包含上述式(2)所示之結構單元。
上述式(2)中,R 5、R 6、R 7及R 8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作為烴基,可舉例烷基、環烷基及芳基。
作為烷基,可舉例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t-丁基等,以甲基較佳。
作為環烷基,可舉例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及雙環[1.1.1]戊基等。
作為芳基,可舉例苯基、甲苯基、萘基、二甲苯基等,以苯基較佳。
R 5~R 8各自獨立,以氫原子、甲基、苯基較佳,R 5及R 6各自獨立,為氫原子或苯基,R 7及R 8以氫原子進而佳。
上述式(2)中,L 3及L 4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可舉例碳數1~4之伸烷基等,較佳為表示伸乙基或伸丙基,更佳為表示伸乙基。
上述式(2)中,m及n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較佳為表示0~2,更佳為表示1。
作為熱可塑性樹脂(A),以聚碳酸酯樹脂,或聚酯碳酸酯樹脂較佳。 《上述式(2)所示之單元中使用之二醇成分》 作為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之上述式(2)所示之單元中使用的二醇成分,較佳主要使用式(d)所示之原料。
Figure 02_image023
成為上述式(2)之原料的二醇成分之上述式(d)中,L 3 L 4、m、n、R 5~R 8與上述式(2)之各式相同。
具體而言,可舉例9-雙(4-(羥基甲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羥基甲氧基)苯基)茀、9,9-雙(4-(羥基甲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3-羥基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3-羥基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3-羥基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其中以9,9-雙(4-(3-羥基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3-羥基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較佳,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更佳。
《上述式(2)以外之共聚合成分》 本發明中之熱可塑性樹脂(B),雖具有上述式(2)所示之結構單元,但在不損及本發明所致之效果的範圍內亦可包含其他結構單元。本發明中之熱可塑性樹脂(B)所佔之上述式(2)所示之結構單元的比例,以70 mol%以上較佳,80 mol%以上更佳。作為其他重複單元,以聚碳酸酯、聚酯及聚酯碳酸酯較佳,於下述中顯示構成該等之二羧酸成分及二醇成分。
於下述中顯示亦可包含於本發明中之熱可塑性樹脂(B)中的其他二羧酸成分、二醇成分。作為二羧酸成分,可舉例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甲基丙二酸、乙基丙二酸等之脂肪族二羧酸成分、酞酸、異酞酸、對酞酸等之單環式芳香族二羧酸成分、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2,3-萘二羧酸、1,4-萘二羧酸、1,8-萘二羧酸、蒽二羧酸、菲二羧酸、9,9-雙(羧基甲基)茀、9,9-雙(2-羧基乙基)茀、9,9-雙(1-羧基乙基)茀、9,9-雙(1-羧基丙基)茀、9,9-雙(2-羧基丙基)茀、9,9-雙(2-羧基-1-甲基乙基)茀、9,9-雙(2-羧基-1-甲基丙基)茀、9,9-雙(2-羧基丁基)茀、9,9-雙(2-羧基-1-甲基丁基)茀、9,9-雙(5-羧基戊基)茀、9,9-雙(羧基環己基)茀等之多環式芳香族二羧酸成分、1,4-環己烷二羧酸、2,6-十氫萘二羧酸等之脂環族二羧酸成分,以異酞酸、對酞酸、2,6-萘二羧酸、9,9-雙(2-羧基乙基)茀較佳,對酞酸更佳。此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又,作為酯形成性衍生物可使用醯氯,或甲基酯、乙基酯、苯基酯等之酯類。
作為二醇成分,例示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庚烷二醇、辛二醇、壬二醇、三環[5.2.1.0 2,6]癸烷二甲醇、環己烷-1,4-二甲醇、十氫萘-2,6-二甲醇、降莰烷二甲醇、五環十五烷二甲醇、環戊烷-1,3-二甲醇、螺二醇、異山梨醇、異甘露糖醇、異艾杜糖醇、氫醌、間苯二酚、二羥基萘、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1,3-雙(2-(4-羥基苯基)-2-丙基)苯、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癸烷、雙(4-羥基苯基)硫化物、雙(4-羥基-3-甲基苯基)硫化物、聯苯酚、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雙(4-羥基苯基)碸、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碸、10,10-雙(4-羥基苯基)蔥酮等,此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熱可塑性樹脂(A)及熱可塑性樹脂(B)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例如藉由於二醇成分使光氣或碳酸二酯等之碳酸酯前驅物質反應的方法或於二醇成分使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反應的方法等來製造。以下顯示其具體例。 《聚酯樹脂之製造方法》 聚酯樹脂,一般而言藉由使二醇成分與二羧酸成分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進行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使所得之反應生成物進行聚縮合反應,做成希望之分子量的高分子量體來製造。
作為聚合方法,可由直接聚合法、酯交換法等之熔融聚合法、溶液聚合法、界面聚合法等之公知的方法選擇適當的方法來製造。
使用界面聚合法時,較佳可舉例將使二羧醯氯溶解於不與水相溶的有機溶劑中而成之溶液(有機相),混合於含有芳香族二醇及聚合觸媒之鹼水溶液(水相)中,一邊以50℃以下,較佳為25℃以下之溫度攪拌0.5~8小時一邊進行聚合反應的方法。
作為有機相中使用的溶劑,不與水相溶而溶解本發明之聚酯樹脂之溶劑較佳。作為如此之溶劑,較佳可舉例例如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氯苯等之氯系溶劑、甲苯、苯、二甲苯等之芳香族系烴系溶劑,由製造上容易使用之點來看,以二氯甲烷更佳。
作為水相中使用的鹼水溶液,較佳可舉例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等之水溶液。
利用熔融聚合法之反應,通常,混合二醇成分與二羧酸成分或其二酯,以較佳為120~350℃,更佳為150~300℃,進而佳為180~270℃使其反應。減壓度係使其階段地變化,最終使其成為0.13kPa以下可使生成之水、醇等之羥基化合物餾除至系統外。反應時間通常以1~10小時左右較佳。
又,為了加速熔融法中聚合速度可使用酯交換觸媒及聚合觸媒。作為酯交換觸媒,可採用其本身公知者,較佳可使用例如含有錳、鎂、鈦、鋅、鋁、鈣、鈷、鈉、鋰、鉛元素之化合物等。具體而言,更佳可舉例含有此等元素之氧化物、乙酸鹽、羧酸鹽、氫化物、醇鹽、鹵化物、碳酸鹽、硫酸鹽等。其中,由聚酯樹脂之熔融穩定性、色相、樹脂不溶異物少的觀點來看以錳、鎂、鋅、鈦、鈷之氧化物、乙酸鹽、醇鹽等之化合物進而佳。此等化合物可組合二種以上使用。作為聚合觸媒,可採用其本身公知者,例如,以銻化合物、鈦化合物、鍺化合物、錫化合物或鋁化合物較佳。作為如此之化合物,較佳可使用例如銻、鈦、鍺、錫、鋁之氧化物、乙酸鹽、羧酸鹽、氫化物、醇鹽、鹵化物、碳酸鹽、硫酸鹽等。又,此等之化合物可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聚合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全單體單元之合計1 mol,為1×10 -8~1×10 -3mol之範圍較佳。
本發明中使用之聚酯樹脂,為了調整分子量或提升熱穩定性,亦可使用末端封閉劑。作為末端封閉劑,較佳可舉例單官能羥基化合物、環氧化合物、
Figure 110138852-A0304-1
唑啉化合物、異氰酸酯化合物、碳二亞胺化合物、酮亞胺(ketenimine)化合物等。
本發明使用之聚酯樹脂中,亦可使其含有二醇成分與二羧酸成分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以外之共聚合成分。 《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 聚碳酸酯樹脂,一般而言藉由於二羥基化合物使碳酸二酯等之碳酸酯前驅物質反應的方法來製造。
作為碳酸酯前驅物質使用碳酸二酯之酯交換反應,藉由於惰性氣體氛圍下,將指定比例之二羥基成分與碳酸二酯一邊加熱一邊攪拌,使生成之醇或酚類餾出的方法來進行。反應溫度雖依據生成之醇或酚類的沸點等而有所不同,但通常為120~300℃之範圍。反應係自其初期減壓使生成之醇或酚類餾出而使反應結束。又,亦可視需要加入末端停止劑、抗氧化劑等。
作為前述酯交換反應中使用的碳酸二酯,可舉例可經取代之碳數6~12的芳基、芳烷基等之酯。具體而言,例示有二苯基碳酸酯、二甲苯基碳酸酯、雙(氯苯基)碳酸酯及m-甲苯酚基碳酸酯等。其中特別以二苯基碳酸酯較佳。二苯基碳酸酯之使用量,相對於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1 mol而言,較佳為0.95~1.10 mol,更佳為0.98~1.04 mol。
又,為了加速熔融聚合法中聚合速度,可使用聚合觸媒,作為該聚合觸媒,可舉例鹼金屬化合物、鹼土類金屬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
作為如此之化合物,較佳使用鹼金屬或鹼土類金屬之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烷氧化物、4級銨氫氧化物等,此等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
作為鹼金屬化合物,例示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銫、氫氧化鋰、碳酸氫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碳酸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銫、乙酸鋰、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銫、硬脂酸鋰、氫化硼鈉、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酸銫、苯甲酸鋰、磷酸氫2鈉、磷酸氫2鉀、磷酸氫2鋰、苯基磷酸2鈉、雙酚A之2鈉鹽、2鉀鹽、2銫鹽、2鋰鹽、酚之鈉鹽、鉀鹽、銫鹽、鋰鹽等。
作為鹼土類金屬化合物,例示有氫氧化鎂、氫氧化鈣、氫氧化鍶、氫氧化鋇、碳酸鎂、碳酸鈣、碳酸鍶、碳酸鋇、二乙酸鎂、二乙酸鈣、二乙酸鍶、二乙酸鋇等。
作為含氮化合物,可舉例氫氧化四甲銨、氫氧化四基銨、氫氧化四丙銨、氫氧化四丁銨、氫氧化三甲基苄基銨等之具有烷基、芳基等之4級氫氧化銨類。例示有四甲基銨硼氫化物、四丁基銨硼氫化物、四丁基銨四苯基硼酸鹽、四苯基銨四苯基硼酸鹽等之鹼或鹼性鹽等。
作為其他酯交換觸媒,可舉例鋅、錫、鋯、鉛、鈦、鍺、銻、鋨,可使用例如乙酸鋅、苯甲酸鋅、2-乙基己酸鋅、氯化錫(II)、氯化錫(IV)、乙酸錫(II)、乙酸錫(IV)、二丁基錫二月桂酸酯、二丁基錫氧化物、二丁基錫二甲氧化物、乙醯丙酮鋯、氧基乙酸鋯、鋯四丁氧化物、乙酸鉛(II)、乙酸鉛(IV)鈦四丁氧化物(IV)等。亦可使用國際公開第2011/010741號及日本特開2017-179323號公報中使用的觸媒。
進而,亦可使用由鋁或其化合物與磷化合物而成之觸媒。此情形中,相對於使用之全單體單元之合計1 mol而言,可以8×10 -5mol以上、9×10 -5mol以上、1×10 -4mol以上,以1×10 -3mol以下、8×10 -4mol以下、6×10 -4mol以下來使用。
作為鋁鹽,可舉例鋁之有機酸鹽及無機酸鹽。作為鋁之有機酸鹽,可舉例例如鋁之羧酸,具體而言可舉例甲酸鋁、乙酸鋁、丙酸鋁、草酸鋁、丙烯酸鋁、月桂酸鋁、硬脂酸鋁、苯甲酸鋁、三氯乙酸鋁、乳酸鋁、檸檬酸鋁,及水楊酸鋁。作為鋁之無機酸鹽,可舉例例如氯化鋁、氫氧化鋁、氫氧化氯化鋁、碳酸鋁、磷酸鋁,及膦酸鋁。作為鋁螯合化合物,可舉例例如鋁乙醯丙酮酸酯、鋁乙醯基乙酸酯、鋁乙基乙醯乙酸酯,及鋁乙基乙醯乙酸酯二iso-丙氧化物。
作為磷化合物,可舉例例如膦酸系化合物、次膦酸系化合物、膦氧化物系化合物、亞膦酸系化合物、亞次膦酸系化合物,及膦系化合物。此等之中特別可舉例膦酸系化合物、次膦酸系化合物,及膦氧化物系化合物,特別可舉例膦酸系化合物。
此等聚合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二羥基成分1 mol而言,較佳為0.1 μmol~500 μmol,更佳為0.5 μmol~300 μmol,進而佳為1 μmol~100 μmol。
又,亦可於反應後期添加觸媒失活劑。作為使用之觸媒失活劑,雖然公知的觸媒失活劑可有效地使用,但這之中以磺酸之銨鹽、鏻鹽較佳。進而以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鹽等之十二烷基苯磺酸之鹽類、對甲苯磺酸四丁基銨鹽等之對甲苯磺酸之鹽類較佳。
又,作為磺酸之酯,較佳使用苯磺酸甲酯、苯磺酸乙酯、苯磺酸丁酯、苯磺酸辛酯、苯磺酸苯酯、對甲苯磺酸甲酯、對甲苯磺酸乙酯、對甲苯磺酸丁酯、對甲苯磺酸辛酯、對甲苯磺酸苯酯等。其中,最佳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鹽。
在使用選自鹼金屬化合物及/或鹼土類金屬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之聚合觸媒時,此等之觸媒失活劑之使用量,對於每1 mol該觸媒可較佳為以0.5~50 mol的比例,更佳為以0.5~10 mol的比例,進而佳為以0.8~5mol的比例來使用。 《聚酯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 聚酯碳酸酯樹脂,一般而言,藉由於二羥基化合物使碳酸二酯等之碳酸酯前驅物質與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進行聚縮合反應的方法來製造。
二羥基化合物、二羧酸或其醯氯與光氣之反應中,於非水系在酸鍵結劑及溶劑的存在下進行反應。作為酸鍵結劑可使用例如吡啶、二甲胺基吡啶、第三級胺等。作為溶劑可使用例如二氯甲烷或氯苯等之鹵化烴。作為分子量調節劑使用例如酚或p-三級丁基酚等之末端停止劑為宜。反應溫度通常為0~40℃,反應時間以數分鐘~5小時較佳。
酯交換反應中,於惰性氣體氛圍下將二羥基化合物與二羧酸或其二酯與雙芳基碳酸酯混合,於減壓下通常以120~350℃,較佳為以150~300℃使其反應。使減壓度階段地變化,最終成為133Pa以下使生成之醇類餾除至系統外。反應時間通常為1~4小時左右。又,酯交換反應中為了促進反應可使用聚合觸媒。作為如此之聚合觸媒,以使用鹼金屬化合物或鹼土類金屬化合物或重金屬化合物作為主成分,視需要進一步使用含氮鹼性化合物作為附屬成分者較佳。
作為鹼金屬化合物可舉例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碳酸氫鋰、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鋰、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鋰、雙酚A之鈉鹽、鉀鹽、鋰鹽、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酸鋰等。作為鹼土類金屬化合物可舉例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氫氧化鎂、氫氧化鍶、碳酸氫鈣、碳酸氫鋇、碳酸氫鎂、碳酸氫鍶、碳酸鈣、碳酸鋇、碳酸鎂、碳酸鍶、乙酸鈣、乙酸鋇、乙酸鎂、乙酸鍶、硬脂酸鈣、硬脂酸鋇、硬脂酸鎂、硬脂酸鍶等。
作為含氮鹼性化合物可舉例氫氧化四甲銨、氫氧化四乙銨、氫氧化四丁銨、氫氧化三甲基苄基銨、三甲胺、三乙胺、二甲基苄基胺、三苯基胺、二甲胺基吡啶等。
作為其他酯交換觸媒,可同樣地使用在上述聚碳酸酯之製造方法中,作為酯交換觸媒所例舉的觸媒。
聚合反應結束後,為了保持熱穩定性及水解穩定性,可去除觸媒或使其失活。一般而言,適合實施進行藉由添加公知的酸性物質所致之觸媒失活的方法。作為此等之物質,具體而言,適合使用苯甲酸丁基等之酯類、p-甲苯磺酸等之芳香族磺酸類、p-甲苯磺酸丁酯、p-甲苯磺酸己基等之芳香族磺酸酯類、亞磷酸、磷酸、膦酸等之磷酸類、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單苯酯、亞磷酸二苯酯、亞磷酸二乙酯、亞磷酸二n-丙酯、亞磷酸二n-丁酯、亞磷酸二n-己酯、亞磷酸二辛酯、亞磷酸單辛酯等之亞磷酸酯類、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酯、磷酸單苯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辛酯、磷酸單辛酯等之磷酸酯類、二苯基膦酸、二辛基膦酸、二丁基膦酸等之膦酸類、苯基膦酸二乙酯等之膦酸酯類、三苯基膦、雙(二苯基膦基)乙烷等之膦類、硼酸、苯基硼酸等之硼酸類、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鹽等之芳香族磺酸鹽類、硬脂醯氯、苯甲醯氯、p-甲苯磺醯氯等之有機鹵化物、二甲基硫酸等之烷基硫酸、氯甲苯等之有機鹵化物等。此等之失活劑,相對於觸媒量而言使用0.01~50倍mol,較佳為使用0.3~20倍mol。相對於觸媒量而言若使用少於0.01倍mol,則失活效果變得不充分故不佳。又,相對於觸媒量而言若使用多於50倍mol,則耐熱性降低,成形體變得容易著色故不佳。
觸媒失活後,亦可設置將熱可塑性樹脂中之低沸點化合物以13.3~133Pa之壓力、200~320℃之溫度進行去揮發去除的步驟。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包含熱可塑性樹脂(A)及熱可塑性樹脂(B)。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在不損及本發明所致之效果的範圍內亦可包含其他樹脂。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所佔之上述熱可塑性樹脂(A)及熱可塑性樹脂(B)之合計的比例,以70質量%以上較佳,90質量%更佳。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熱可塑性樹脂(A)與熱可塑性樹脂(B)之質量比率(A:B)為1:99~99:1較佳,20:80~99:1更佳,30:70~99:1進而佳,60:40~90:10特佳。
若為上述範圍,可得到高折射率及低阿貝數,且同時高衝撃強度之熱可塑性樹脂。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可視需要適當添加脫模劑、熱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上藍劑(blueing agent)、防靜電劑、阻燃劑、塑化劑、填充劑、抗氧化劑等之添加劑作為樹脂組成物使用。作為具體之脫模劑、熱安定劑,較佳可舉例國際公開2011/010741號小冊子記載者。
作為特佳的脫模劑,較佳使用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三甘油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硬脂酸三甘油酯與硬脂基硬脂酸酯之混合物。又,脫模劑中之前述酯的量,將脫模劑定為100質量%時,以90質量%以上較佳,95質量%以上更佳。又,作為摻合於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脫模劑,相對於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而言為0.005~2.0質量份之範圍較佳,0.01~0.6質量份之範圍更佳,0.02~0.5重質量之範圍進而佳。
作為熱安定劑,可舉例磷系熱安定劑、硫系熱安定劑及受阻酚系熱安定劑。
又,作為特佳的磷系之熱安定劑,可使用參(2,4-二-三級丁基苯基)亞磷酸酯、雙(2,6-二-三級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肆(2,4-二-三級丁基苯基)-4,4’-伸聯苯基二亞膦酸酯。又,作為對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磷系熱安定劑的摻合量,相對於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而言為0.001~0.2質量份較佳。
又,作為特佳的硫系熱安定劑,為季戊四醇-肆(3-月桂基硫丙酸酯)。又,對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硫系熱安定劑的含量,相對於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而言為0.001~0.2質量份較佳。
又,作為較佳的受阻酚系熱安定劑,為十八烷基-3-(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
作為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中之受阻酚系熱安定劑的摻合量,相對於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而言為0.001~0.3質量份較佳。
磷系熱安定劑與受阻酚系熱安定劑可併用。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以選自由苯并***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三
Figure 110138852-A0304-2
系紫外線吸收劑、環狀亞胺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及氰基丙烯酸酯系所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的紫外線吸收劑較佳。
苯并***系紫外線吸收劑中,更佳為2-(2-羥基-5-tert-辛基苯基)苯并***、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2-基)酚]。
作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可舉例2-羥基-4-n-十二烷基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
作為三
Figure 110138852-A0304-2
系紫外線吸收劑,可舉例2-(4,6-二苯基-1,3,5-三
Figure 110138852-A0304-2
-2-基)-5-[(己基)氧基]-酚、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
Figure 110138852-A0304-2
-2-基)-5-[(辛基)氧基]-酚等。
作為環狀亞胺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特別以2,2’-p-伸苯基雙(3,1-苯并
Figure 110138852-A0304-3
Figure 110138852-A0304-2
-4-酮)為適宜。
作為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可舉例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2,2-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及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苯等。
紫外線吸收劑之摻合量,相對於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而言較佳為0.01~3.0質量份,若為該摻合量之範圍,能視用途對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成形品賦予充分的耐候性。
作為抗氧化劑,可舉例三乙二醇-雙[3-(3-三級丁基-5-甲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十八烷基-3-(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參(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苄基)苯、N,N-六亞甲基雙(3,5-二-三級丁基-4-羥基-氫肉桂醯胺(hydrocinnamide))、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苄基膦酸酯-二乙基酯、參(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苄基)異三聚氰酸酯及3,9-雙{1,1-二甲基-2-[β-(3-三級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等。
抗氧化劑之摻合量,相對於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而言,以0.50質量份以下較佳,0.05~0.40質量份更佳,0.05~0.20質量份或0.10~0.40質量份進而佳,0.20~0.40質量份特佳。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藉由以下任一種之方法來製造:將熱可塑性樹脂(A)與熱可塑性樹脂(B)之各別的固體混合,藉由混練機進行混練的方法、於熔融狀態之熱可塑性樹脂(A)中添加固體之熱可塑性樹脂(B)進行混練的方法、於固體之熱可塑性樹脂(B)中添加固體之熱可塑性樹脂(A)進行混練的方法、將熔融狀態之熱可塑性樹脂(A)與熔融狀態之熱可塑性樹脂(B)混合進行混練的方法。
混練可為連續式、批次式之任一者。混練機若為連續式則以擠出機為適宜,若為批次式則視宜使用Labo Plastomill 及揑合機。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物性》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折射率,以溫度:20℃、波長:589nm測定時,為1.645以上,亦可為1.650以上、1.655以上、1.660以上、1.665以上、1.667或1.670以上,且為1.690以下,亦可為1.685以下,或1.680以下。例如,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的折射率,為1.645~1.690,以1.650~1.690較佳,1.655~1.690更佳,1.660~1.690進而佳,1.665~1.690特佳,1.667~1.685最佳。折射率為下限以上時,可減低光學透鏡之球面像差,進而可縮短光學透鏡之焦點距離。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阿貝數,可為10.0以上、11.0以上、12.0以上、13.0以上,或14.0以上,且可為30.0以下、29.0以下、28.0以下、27.0以下、26.0以下,或25.0以下。例如,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阿貝數,可為15.0~25.0、16.0~24.0、17.0~23.0、18.0~22.0。
此處,阿貝數,係由溫度:20℃、波長:486.13nm、587.56nm、656.27nm之折射率,使用下述式算出: νd=(nd-1)/(nF-nC) nd:意指波長587.56nm下之折射率、 nF:意指波長486.13nm下之折射率、 nC:意指波長656.27nm下之折射率。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配向雙折射(Δn)之絕對值,以4.6×10 -3以下較佳,4.4×10 -3以下更佳,4.2×10 -3以下進而佳。配向雙折射若在上述範圍內,則對色差不會產生大的影響,故可維持如光學設計的性能。配向雙折射(Δn),由該熱可塑性樹脂而得之厚度100μm的澆鑄薄膜以Tg+10℃進行2倍延伸後,以波長589nm測定。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3mm厚之霧度,較佳為2%以下,更佳為1%以下,進而佳為0.5%以下。霧度若在上述範圍內,則作為各種透明構件之使用範圍沒有限定故較佳。
本發明中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黏度平均分子量,藉由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時,可為5,000以上、6,000以上,或7,000以上,可為25,000以下、20,000以下、或15,000以下。例如,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黏度平均分子量,可為6,000~20,000,亦可為7,000~15,000。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23℃、24小時浸漬後的吸水率,可為0.01質量%以上、0.04質量%以上、0.07質量%以上、0.10質量%以上,可為0.30質量%以下、0.25質量%以下、0.20質量%以下。例如,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吸水率以0.01質量%~0.30質量%較佳,0.04質量%~0.25質量%更佳,0.07質量%~0.25質量%進而佳,0.07質量%~0.20質量%特佳。吸水率若在上述範圍內,則吸水所致之光學特性的變化小故較佳。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玻璃轉移溫度,可為130℃以上、135℃以上、140℃以上,或145℃以上,可為170℃以下、165℃以下、160℃以下。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的玻璃轉移溫度,以130℃~170℃較佳,135℃~165℃更佳,140℃~160℃進而佳,145℃~160℃特佳。玻璃轉移溫度若在上述範圍內,則耐熱性與成形性之平衡優異故較佳。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測定依循ISO179所測定之無缺口夏比衝擊強度而得之值,以25J/m 2以上較佳,27J/m 2以上更佳,29J/m 2以上特佳。此外,無缺口夏比衝擊強度若在上述範圍內則於連續成型中,可抑制澆口(sprue)、澆道(runner)之中斷。 《光學構件》 本發明之光學構件,包含上述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作為如此之光學構件,雖只要是上述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為有用之光學用途便無特別限定,但可舉例光碟、透明導電性基板、光學卡、片材、膜、光纖、透鏡、稜鏡、光學膜、基盤、光學過濾器、硬塗膜等。
又,本發明之光學構件中,可由包含上述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樹脂組成物所構成,該樹脂組成物中,可視需要摻合熱安定劑、塑化劑、光安定劑、聚合金屬鈍化劑、阻燃劑、潤滑劑、防靜電劑、界面活性劑、抗菌劑、紫外線吸收劑、脫模劑等之添加劑。 《光學透鏡》 作為本發明之光學構件,特別可舉例光學透鏡。作為如此之光學透鏡,可舉例用於手機、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終端、個人電腦、數位相機、攝影機、車載相機、監視相機等之成像透鏡,或TOF相機等之感測相機。
以射出成型製造本發明之光學透鏡時,以缸筒溫度230~350℃、模型溫度70~180℃之條件成形較佳。進而佳為以缸筒溫度250~300℃、模型溫度80~170℃之條件成形較佳。缸筒溫度高於350℃時,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進行分解著色,低於230℃時,容易變得熔融黏度高而成形困難。又,模型溫度高於180℃時,自模型取出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成之成形片易變得困難。另一方面,模型溫度未達70℃時,成型時之模型內樹脂過早硬化而變得難以控制成形片之形狀,變得難以將附於模型之賦型充分地轉印。
本發明之光學透鏡,適合於實施視需要使用非球面透鏡之形狀。由於非球面透鏡,能夠以1片透鏡使球面像差實質上成為零,故不需要以複數之球面透鏡的組合消除球面像差,可使輕量化及成形成本之低減化成為可能。因此,非球面透鏡,在光學透鏡之中作為相機透鏡特別有用。
又,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由於成形流動性高,故作為薄小型且形狀複雜之光學透鏡的材料特別有用。作為具體之透鏡尺寸,中心部之厚度為0.05~3.0mm,更佳為0.05~2.0mm,進而佳為0.1~2.0mm。又,直徑為1.0mm~20.0mm,更佳為1.0~10.0mm,進而佳為3.0~10.0mm。又,作為該形狀,以單面凸、單面凹之凹凸透鏡較佳。
由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而成之透鏡,可藉由模型成形、切削、研磨、雷射加工、放電加工、蝕刻等任意之方法來成形。其中,由製造成本之面來看以模型成形更佳。 [實施例]
雖以下述實施例進一步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評估方法》 <折射率> 製作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3mm厚圓板,切削、研磨後,使用島津製作所製之Kalnew精密折射計KPR-2000,測定折射率nd (587.56nm)。 <阿貝數> 阿貝數之測定波長,由486.13nm、587.56nm、656.27nm之折射率使用下述式算出。
νd=(nd-1)/(nF-nC) nd:意指波長587.56nm下之折射率、 nF:意指波長486.13nm下之折射率、 nC:意指波長656.27nm下之折射率。 <無缺口夏比衝擊強度> 使用藉由射出成型所得之4mm厚之角柱狀成型片,依據ISO179測定無缺口夏比衝擊強度。 <吸水率> 使用藉由射出成型所得之2mm厚之板狀成型片,依據ISO62測定23℃、24小時浸漬後之吸水率。 <霧度(Hz)> 使用藉由射出成型所得之3mm厚之圓板,藉由本電飾工業(股)製Haze Meter NDH 2000測定霧度。 <玻璃轉移溫度(Tg)> 將所得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藉由TA Instruments Japan(股)製DSC Discovery DSC25Auto型,以升溫速度20℃/min測定玻璃轉移溫度。試料以5~10 mg進行測定。 <黏度平均分子量(Mv)> 以下述方法測定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由將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0.7g溶解於二氯甲烷100ml而成之溶液,測定該溶液之20℃下之比黏度(ηsp)。然後,將藉由下述式算出之Mv定為黏度平均分子量。 ηsp/c=[η]+0.45×[η] 2c [η]=1.23×10 -4×Mv 0.83ηsp:比黏度 η:極限黏度 c:常數(=0.7) Mv:黏度平均分子量 <配向雙折射之絕對值> 將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溶解於二氯甲烷後,澆鑄於玻璃培養皿上,藉由充分十分乾燥製作厚度100μm之澆鑄薄膜。將該膜以Tg+10℃進行2倍延伸,使用日本分光(股)製橢圓偏光計M-220測定589nm中之相位差(Re),由下述式求出配向雙折射之絕對值(|Δn|)。
|Δn|=|Re/d| Δn:配向雙折射 Re:相位差(nm) d:厚度(nm) [合成例] <合成例1>(熱可塑性樹脂(A1)之製造) 將2,2’-雙(羧基甲氧基)-1,1’-聯萘18.1質量份、9,9-雙[6-(2-羥基乙氧基)-2-萘基]茀18.9質量份、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7.5質量份、二苯基碳酸酯(以下,有時省略成DPC)2.4質量份、鋁乙醯丙酮酸酯19.5×10 -3質量份及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苄基膦酸二乙酯42.7×10 -3質量份放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反應釜中,進行3次氮取代後,將夾套加熱至200℃,使原料熔融。
完全溶解後,耗費20分鐘減壓至40kPa。之後,升溫至245℃,減壓至0.13kPa以下,進行聚合反應直至到達指定之攪拌扭矩為止。反應結束後,將生成之樹脂一邊粒化一邊抽出,得到熱可塑性樹脂(A1)之顆粒(pellet)。所得之熱可塑性樹脂(A1)之Mv為8,400,Tg為155℃。 <合成例2>(熱可塑性樹脂(B1)之製造) 將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36.0質量份、對酞酸二甲基3.5質量份、DPC13.7質量份及鈦四丁氧化物4.3×10 -3質量份放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反應釜中,進行3次氮取代後,將夾套加熱至200℃,使原料熔融。
完全溶解後,耗費20分鐘減壓至80kPa。之後,升溫至260℃,減壓至0.13kPa以下,進行聚合反應直至到達指定之攪拌扭矩為止。反應結束後,將生成之樹脂一邊粒化一邊抽出,得到熱可塑性樹脂(B1)之顆粒。所得之熱可塑性樹脂(B1)之Mv為10,100,Tg為149℃。 <合成例3>(熱可塑性樹脂(B2)之製造) 將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43.9質量份、DPC 22.3質量份及碳酸氫鈉6.7×10 -5質量份放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反應釜中,進行3次氮取代後,將夾套加熱至200℃,使原料熔融。
完全溶解後,耗費20分鐘減壓至80kPa。之後,升溫至260℃,減壓至0.13kPa,進行聚合反應直至到達指定之攪拌扭矩為止。反應結束後,將生成之樹脂一邊粒化一邊抽出,得到熱可塑性樹脂(B2)之顆粒。所得之熱可塑性樹脂(B2)之Mv為9,400,Tg為142℃。 <實施例1> 將合成例1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A1) 23.0質量份,與合成例2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B1) 77.0質量份充分混合,藉由擠出機(日本製鋼所公司製 TEX30α 30mmφ二軸擠出機)以270℃、通氣孔壓力30mmHg將熔融狀態之熱可塑性樹脂(A1)及熱可塑性樹脂(B1)混練並粒化得到混合顆粒(blend pellet)。該顆粒之Tg為151℃,DSC測定中為單一的波峰。又,該顆粒之Mv為9,700。將該顆粒射出成型得到2mm厚之板狀成型片、3mm厚之圓板及4mm厚之角柱狀成型片。成型體為透明。評估結果表示於表1。 <實施例2> 將合成例1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A1) 44.0質量份,與合成例2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B1) 56.0質量份充分混合,藉由擠出機(日本製鋼所公司製 TEX30α 30mmφ二軸擠出機)以270℃、通氣孔壓力30mmHg將熔融狀態之熱可塑性樹脂(A1)及熱可塑性樹脂(B1)混練並粒化得到混合顆粒。該顆粒之Tg為152℃,DSC測定中為單一的波峰。又,該顆粒之Mv為9,400。將該顆粒射出成型得到2mm厚之板狀成型片、3mm厚之圓板及4mm厚之角柱狀成型片。成型體為透明。評估結果表示於表1。 <實施例3> 將合成例1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A1) 64.0質量份,與合成例2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B1) 36.0質量份充分混合,藉由擠出機(日本製鋼所公司製 TEX30α 30mmφ二軸擠出機)以270℃、通氣孔壓力30mmHg將熔融狀態之熱可塑性樹脂(A1)及熱可塑性樹脂(B1)混練並粒化得到混合顆粒。該顆粒之Tg為153℃,DSC測定中為單一的波峰。又,該顆粒之Mv為9,000。將該顆粒射出成型得到2mm厚之板狀成型片、3mm厚之圓板及4mm厚之角柱狀成型片。成型體為透明。評估結果表示於表1。 <實施例4> 將合成例1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A1) 86.0質量份,與合成例2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B1) 14.0質量份充分混合,藉由擠出機(日本製鋼所公司製 TEX30α 30mmφ二軸擠出機)以270℃、通氣孔壓力30mmHg將熔融狀態之熱可塑性樹脂(A1)及熱可塑性樹脂(B1)混練並粒化得到混合顆粒。該顆粒之Tg為154℃,DSC測定中為單一的波峰。又,該顆粒之Mv為8,600。將該顆粒射出成型得到2mm厚之板狀成型片、3mm厚之圓板及4mm厚之角柱狀成型片。成型體為透明。評估結果表示於表1。 <實施例5> 將合成例1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A1) 95.0質量份,與合成例2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B1) 5.0質量份充分混合,藉由擠出機(日本製鋼所公司製 TEX30α 30mmφ二軸擠出機)以270℃、通氣孔壓力30mmHg將熔融狀態之熱可塑性樹脂(A1)及熱可塑性樹脂(B1)混練並粒化得到混合顆粒。該顆粒之Tg為155℃,DSC測定中為單一的波峰。又,該顆粒之Mv為8,500。將該顆粒射出成型得到2mm厚之板狀成型片、3mm厚之圓板及4mm厚之角柱狀成型片。成型體為透明。評估結果表示於表1。 <實施例6> 將合成例1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A1) 44.0質量份,與合成例3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B2) 56.0質量份充分混合,藉由擠出機(日本製鋼所公司製 TEX30α 30mmφ二軸擠出機)以270℃、通氣孔壓力30mmHg將熔融狀態之熱可塑性樹脂(A1)及熱可塑性樹脂(B2)混練並粒化得到混合顆粒。該顆粒之Tg為148℃,DSC測定中為單一的波峰。又,該顆粒之Mv為8,800。將該顆粒射出成型得到2mm厚之板狀成型片、3mm厚之圓板及4mm厚之角柱狀成型片。成型體為透明。評估結果表示於表1。 <實施例7> 將合成例1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A1) 74.0質量份,與合成例3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B2) 26.0質量份充分混合,藉由擠出機(日本製鋼所公司製 TEX30α 30mmφ二軸擠出機)以270℃、通氣孔壓力30mmHg將熔融狀態之熱可塑性樹脂(A1)及熱可塑性樹脂(B2)混練並粒化得到混合顆粒。該顆粒之Tg為152℃,DSC測定中為單一的波峰。又,該顆粒之Mv為8,600。將該顆粒射出成型得到2mm厚之板狀成型片、3mm厚之圓板及4mm厚之角柱狀成型片。成型體為透明。評估結果表示於表1。 <比較例1> 將合成例1中製作之顆粒射出成型得到2mm厚之板狀成型片、3mm厚之圓板及4mm厚之角柱狀成型片。成型體為透明。評估結果表示於表1。 <比較例2> 將合成例2中製作之顆粒射出成型得到2mm厚之板狀成型片、3mm厚之圓板及4mm厚之角柱狀成型片。成型體為透明。評估結果表示於表1。 <比較例3> 將合成例3中製作之顆粒射出成型得到2mm厚之板狀成型片、3mm厚之圓板及4mm厚之角柱狀成型片。成型體為透明。評估結果表示於表1。 <比較例4> 將由雙酚A型聚碳酸酯樹脂而成之聚碳酸酯樹脂“AD-5503”(帝人公司製)之顆粒射出成型得到2mm厚之板狀成型片、3mm厚之圓板及4mm厚之角柱狀成型片。成型體為透明。評估結果表示於表1。 <比較例5> 將合成例1中製造之熱可塑性樹脂(A1)顆粒50.0質量份,與AD-5503之顆粒50.0質量份充分混合,藉由擠出機(日本製鋼所公司製 TEX30α 30mmφ二軸擠出機)以270℃、通氣孔壓力30mmHg將熔融狀態之熱可塑性樹脂(A1)及AD-5503混練並粒化得到混合顆粒。該顆粒呈現白濁。評估結果表示於表1。
Figure 02_image025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熱可塑性樹脂,使用於光學材料,可用於光學透鏡、稜鏡、光碟、透明導電性基板、光學卡、片材、膜、光纖、光學膜、光學過濾器、硬塗膜等之光學構件,特別對於光學透鏡極為有用。

Claims (11)

  1. 一種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包含含有式(1)所示之單元的熱可塑性樹脂(A)及含有式(2)所示之單元的熱可塑性樹脂(B),
    Figure 03_image001
    {式(1)中,L 1及L 2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k及l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R 1、R 2、R 3及R 4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W表示2價之連結基},
    Figure 03_image003
    {式(2)中,L 3及L 4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m及n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R 5、R 6、R 7及R 8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
  2. 如請求項1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式(1)之W包含式(3)或式(4),
    Figure 03_image005
    {式(3)中,L 5及L 6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o及p,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R 9、R 10、R 11及R 12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
    Figure 03_image007
    {式(4)中,環Z相同或相異表示芳香族烴環,L 7及L 8各自獨立,表示2價之連結基,q及r各自獨立表示0以上之整數,R 13、R 14、R 15及R 16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烴基}。
  3. 如請求項2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式(4)之Z為萘環。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以3mm厚度測定時之霧度為0.5%以下。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熱可塑性樹脂(A)及熱可塑性樹脂(B)之質量比率(A:B)為1:99~99:1。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折射率為1.645~1.690。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配向雙折射為4.5×10 -3以下。
  8.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無缺口夏比衝擊強度為25J/m 2以上。
  9. 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熱可塑性樹脂(A)為聚酯碳酸酯樹脂。
  10. 如請求項1~9中任一項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熱可塑性樹脂(B)為聚酯碳酸酯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
  11. 一種光學構件,其包含如請求項1~10中任一項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TW110138852A 2020-10-27 2021-10-20 熱可塑性樹脂及包含其之光學構件 TW2022337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9567 2020-10-27
JP2020-179567 2020-10-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3756A true TW202233756A (zh) 2022-09-01

Family

ID=81383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8852A TW202233756A (zh) 2020-10-27 2021-10-20 熱可塑性樹脂及包含其之光學構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0834A1 (zh)
KR (1) KR20230096044A (zh)
CN (1) CN116457415A (zh)
TW (1) TW202233756A (zh)
WO (1) WO20220917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22531A1 (ja) * 2022-12-06 2024-06-1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及び熱可塑性樹脂を含む成形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38876B1 (en) 2014-05-02 2018-10-17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material and optical lens each manufactured using same
EP3483197A1 (en) * 2014-05-07 2019-05-15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Resin produced by polycondensation, and resin composition
KR102245600B1 (ko) * 2016-07-04 2021-04-27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열가소성 수지
EP3604440B1 (en) 2017-03-31 2022-10-26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lens using same
JP6916026B2 (ja) * 2017-04-06 2021-08-11 帝人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
JP7204735B2 (ja) * 2018-03-12 2023-01-16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または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該樹脂を用いた光学部材
TW202100611A (zh) * 2019-02-27 2021-01-01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熱可塑性樹脂、其製造方法,及光學透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091780A1 (zh) 2022-05-05
WO2022091780A1 (ja) 2022-05-05
KR20230096044A (ko) 2023-06-29
CN116457415A (zh) 2023-07-18
US20240010834A1 (en)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0882B2 (en) Resin produced by polycondensation, and resin composition
CN110741030B (zh) 热塑性树脂和光学部件
CN108329464B (zh) 聚碳酸酯树脂、其制造方法及光学成形体
TW201815883A (zh) 聚碳酸酯樹脂、其製造方法及光學透鏡
JP2018002893A (ja) 熱可塑性樹脂
JP2018002895A (ja) 熱可塑性樹脂
JP2018002894A (ja) 熱可塑性樹脂
TWI737621B (zh) 攝像透鏡
JP613925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
JP2018177887A (ja) 熱可塑性樹脂
JP717653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レンズ
KR20170007321A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그리고 그것을 사용한 광학 재료 및 광학 렌즈
JP5973587B2 (ja)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部材
JP2024079821A (ja) 熱可塑性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熱可塑性樹脂を含む光学レンズ
JP2024026220A (ja) 熱可塑性樹脂及びそれを含む光学部材
TW202233756A (zh) 熱可塑性樹脂及包含其之光學構件
JP7506173B2 (ja) 熱可塑性樹脂及びそれを含む光学部材
JP6130255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
CN115702214B (zh) 树脂组合物
TW202342579A (zh) 熱塑性樹脂及含有此之光學構件
JP2024055310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含む光学部材
US20240209181A1 (e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compounding ingredient to be added to same
JP2022154123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または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該樹脂を用いた光学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