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9575A - 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9575A
TW202229575A TW109145044A TW109145044A TW202229575A TW 202229575 A TW202229575 A TW 202229575A TW 109145044 A TW109145044 A TW 109145044A TW 109145044 A TW109145044 A TW 109145044A TW 202229575 A TW202229575 A TW 2022295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ungsten
temperature
copper
copper alloy
pow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5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7671B (zh
Inventor
詹添印
莊博榮
蘇宇煬
洪振育
Original Assignee
遠東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遠東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遠東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9145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767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7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767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9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957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etal Powder And Suspensions Thereof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包含:製備偏鎢酸銨溶液及氧化銅粉末;再將一氧化銅粉末置入一析鍍空間內,將該偏鎢酸銨水溶液加入該析鍍空間內,使該氧化銅粉末溶入於偏鎢酸銨水溶液中,加熱使水分蒸發,使得一鎢會析鍍在該氧化銅粉末的表面,以形成一鎢鍍銅粉末;將該鎢鍍銅粉末置入於一還原空間內,並加入氫氣,以3℃/min升溫到500℃,持溫1小時,再以3℃/min升溫至700℃至900℃之間的還原溫度,持溫1小時至12小時後自然冷卻,藉以可將鎢與銅均勻的結合成為一鎢銅合金粉末。

Description

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鎢銅合金粉末之製程。
鎢銅複合材料結合了鎢的高強度、高熔點、較低線膨脹係數和銅的高導電、導熱性,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耐電弧燒蝕性能、耐高溫抗氧化及抗熔焊性等特點。隨著鎢銅複合材料應用的擴展,對於緻密度和微觀組織結構等性能指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鎢和銅互不固溶,是一種典型的假合金,在燒結的過程中很難緻密。
目前製備鎢銅複合材料的技術種類通常有熔滲法、液相活化燒結法等兩種方法。其中熔滲法是將鎢粉或移入部分銅粉的混合粉末壓製成胚塊,然後在胚塊上放置所需的銅粉(壓塊),使銅熔化滲入到壓胚的孔隙中,形成鎢銅材料。其缺點是產品尺寸變化大,精度低,需要預留較多的加工餘量,不僅效率低,且原材料浪費較大,製造成本高。此外,該技術方法難以得到鎢銅元素均勻分散、相互包裹的鎢銅合金。另外液相活化燒結法是採用常規粉末冶金製程,即混粉、壓制和燒結。為了降低燒結溫度,在壓坯中添加了微量的例如鎳、鈷、氧化銅等燒結助劑,從而達到降低燒結溫度的效果。其缺點是合金中引入了不需要的合金元素,降低了合金的導熱率,製備得到的鎢銅合金局部會存在微孔,因此氣密性和熱導率都低於熔滲法。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一些局限性或缺點,上述兩種技術方法還存在一些共同的缺陷:(1)粉末混料和燒結過程難以完全避免污染,使得合金中的氧、氮等雜質總含量較高,阻礙了其在高真空環境的應用;(2)合金中鎢的分佈均勻性難以得到保證。
例如2018年2月27日中國大陸所公開之發明第CN107739862號「一種鎢銅合金材料的製備方法」,主要係將氧化銅(CuO)粉末與鎢(W)粉混合粉末進行兩次還原處理,每次還原處理後壓實壓制成型,然後破碎為粉末,再進行下一步操作;然後將得到的混合粉末製成壓坯,在壓坯上下放置銅薄片,進行燒結和初步滲銅;最後將處理後的材料置於石墨容器中,並將鎢絲編制體置於材料上,真空下熔融滲銅,即制得銅鎢觸頭材料。其係以氧化銅(CuO)粉替代誘導銅(Cu)粉、以鎢絲編織體作為骨架,不僅提高了觸頭材料的耐電弧燒損性,同時提高了其強度。
又有2016年3月30日中國大陸所公開之發明第CN105441766號「高比重鎢合金及其製備方法」,主要係屬於金屬材料領域。以品質百分數計,鎢合金成分如下:鎢95.0%~99.0%,氧化鋯1.0%~5.0%,以及不可避免的雜質;製備步驟包括:(1)分別將偏鎢酸銨、硝酸鋯溶於水中,混合,混合液乾燥得粉末,粉末經煆燒、還原得到複合鎢粉;(2)複合鎢粉球磨後經壓制成型、燒結得到燒結坯料,燒結坯料脫氫處理後經變形、熱處理得到高比重鎢合金。其主要係通過液‑液摻雜法在鎢基體中加入二氧化鋯(ZrO2)強化相,並採用兩段燒結工藝、脫氫處理、旋鍛處理製備鎢合金,解決了傳統鎢合金強化相分佈不均、氫脆、燒結密度不高等問題,為鎢合金在新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上述專利前案均會因為鎢、銅係為熔點相差極大的二元合金,因此在常常會因為鎢、銅粉末的混合不均,造成性質的不穩定,因此燒結成為鎢銅複合材料後,其結構當然也會造成性質的不穩定,以至於影響到產品使用的局限性,這樣的局限對於日益蓬勃發展且追求穩定快速的通訊3C產業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的致命缺點。
爰此,有鑑於目前習知鎢銅複合材料在製程上具有上述的缺點。故本發明提供一種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包含有:製備一偏鎢酸銨溶液及一氧化銅粉末,將一偏鎢酸銨溶於水中,使其形成該偏鎢酸銨水溶液;再將該氧化銅粉末置入一析鍍空間內,然後將該偏鎢酸銨水溶液加入該析鍍空間內,使該氧化銅粉末溶入於偏鎢酸銨水溶液中,進行加熱使水分蒸發,使得一鎢會析鍍在該氧化銅粉末的表面,以形成一鎢鍍銅粉末;將該鎢鍍銅粉末置入於一還原空間內,並於該還原空間內加入一氫氣,以3℃/min升溫到500℃,持溫1小時,再以3℃/min升溫至700℃至900℃之間的還原溫度,持溫12小時後,再自然冷卻,以形成一鎢銅合金粉末。
上述係將220公克的該偏鎢酸銨溶於200公克的該水中,使其形成該偏鎢酸銨水溶液。
上述將50公克的該氧化銅粉末放入該析鍍空間內,然後加入420公克的該偏鎢酸銨水溶液。
上述析鍍空間內的加熱溫度係為100℃至120℃之間,加熱時間則為.5小時至2小時之間。
上述還原空間內的該氫氣流量係為每分鐘1公升,該鎢鍍銅粉末的添加量係為10公克至50公克。
上述還原溫度係為700℃、750℃、800℃、850℃或900℃。
進一步對於上述鎢銅合金粉末進行性質分析,該性質分析包含:粒徑分析、振實密度、含氧量分析、外觀觀察的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該粒徑分析係確認該鎢銅合金粉末全部的平均粒徑有90%≦6um,有50%≦2um,有10%≦0.8um,該振實密度係高於30%理論密度,該理論密度係為15.68g/cm 3,該含氧量需要小於3000ppm,該外觀觀察係在放大5000倍至10000倍的放大倍率範圍下看到獨立的顆粒。
對於上述鎢銅合金粉末進行燒結程序,以形成一鎢銅複合材料,該燒結程序包含:模壓壓力設定為200MPa,以3℃/min升溫到500℃後,持溫1小時,再以2℃/min升溫至950℃後,持溫2小時,再以2℃/min升溫至1150℃後,持溫1小時,再以3℃/min升溫至1250℃至1280℃後,持溫1小時,再自然冷卻到室溫後取出,以形成該鎢銅複合材料。
上述鎢銅複合材料的燒結性質分析包含:密度量測、導電率量測、微觀結構觀察、硬度量測的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該密度量測係其密度大於15g/cm 3,該導電率係大於46%,該微觀結構觀察係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進行微結構觀察,其斷面微結構係為連續式銅網包覆鎢晶粒結構,該硬度測量之其硬度值係為Hv175至325之間。
上述技術特徵具有下列之優點:
1.經由混拌加熱後,可將鎢均勻析鍍在氧化銅粉末之顆粒上,再透過適當的還原製程與參數控制可將鎢及銅等氧化物完全還原,以製成均勻結合的鎢銅合金粉末。
2.再配合適當的燒結參數控制,燒結後可以得到完全緻密且具有均勻的連續式銅網包覆鎢晶粒的鎢銅合金網狀結構,不但機械性質良好,而且具有高導電率,可用以做為高效元件之應用。
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係包含有下列步驟:
A.製備偏鎢酸銨溶液及氧化銅粉末。首先按照目標成分比例計算所需的偏鎢酸銨(Ammonium metatungstate,AMT)和氧化銅(CuO),本發明實施例之成分目標設定為80%鎢/20%銅。首先將220公克的偏鎢酸銨溶於200公克的水中,使其形成420克的該偏鎢酸銨水溶液。再製備50公克的該氧化銅粉末。
B.使偏鎢酸銨析鍍於氧化銅的表面,以形成一鎢鍍銅粉末。將50公克的該氧化銅粉末之顆粒1放入一攪拌桶2的一析鍍空間21內〔如第三圖及第四圖所示〕,該攪拌桶2係可藉由一馬達3帶動旋轉,並於該攪拌桶1的內壁周緣設有複數攪拌片22,以幫助該氧化銅粉末之攪拌,可以使位於底部的該氧化銅粉末得以被翻動,同時該攪拌桶2的底部可透過加熱線圈4予以局部加熱,利用該馬達3變速與透過偏心轉動,以及內部的該攪拌片可以將粉末充分攪拌均勻。然後將420公克的該偏鎢酸銨水溶液慢慢加入該攪拌桶2內部,該氧化銅粉末會溶入於該偏鎢酸銨水溶液(化學式為(NH 4) 6[H 2W 12O 40].nH 2O)中,使得該氧化銅粉末之顆粒1與偏鎢酸銨混煉均勻,藉由該加熱線圈4之加熱作用,逐步加溫使水分蒸發,加熱溫度100℃至120℃之間,加熱時間為0.5小時至2小時之間,當乾燥後該鎢則會析鍍在該氧化銅的表面,以形成該鎢鍍銅粉末。
C.調整還原參數,將該鎢鍍銅粉末還原成為一鎢銅合金粉末。將適量的該鎢鍍銅粉末〔10公克至50公克〕置入於一氧化鋁坩鍋的一還原空間內,並於該還原空間內加入氫氣進行加熱還原,該還原空間內的氫氣流量係為1公升/min。以3℃/min升溫到500℃,持溫1小時,再以3℃/min分別升溫至700℃、750℃、800℃、850℃、900℃等還原溫度,持溫1小時至12小時後,再自然冷卻到室溫後取出,即形成該鎢銅合金粉末。本發明實施例之還原程序,如第五圖所示,係以3℃/min到500℃,持溫1小時,再以3℃/min升溫至750℃,持溫1小時至12小時後,再自然冷卻到室溫後取出。
D.對於該鎢銅合金粉末進行球磨分散。將該鎢銅合金粉末置入於一塑膠桶(聚丙烯材質)的一研磨空間內,依照該鎢銅合金粉末是否團聚嚴重,如果團聚不嚴重則直接進行無磨球乾磨;如果團聚嚴重,則加入少量氧化鉛球進行乾磨,藉以能打散粉團,但是又不會破壞鎢鍍銅的粉末結構。
E.對於該鎢銅合金粉末進行性質分析。該性質分析包含:
E1.粒徑分析,透過雷射粒徑分析儀量測該鎢銅合金粉末的平均粒徑,藉以確認該鎢銅合金粉末全部的平均粒徑有90%≦6um,有50%≦2um,有10%≦0.8um。
E2.振實密度,透過粉體振實密度儀之測量,確認該振實密度需高於30%理論密度(理論密度是15.68g/cm 3)。
E3.含氧(O 2)量分析,透過能量散射光譜儀(EDS)量測該鎢銅合金粉末的含氧量需要<3000ppm(0.3wt%),或是透過X-射線繞射(XRD)分析,只有鎢與銅的繞射峰。
E4.外觀觀察,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進行該鎢銅合金粉末的外觀觀察,需要在放大5000倍與10000倍的放大倍率範圍下可看到獨立的顆粒〔如第六圖及第七圖所示〕。
F.對於該鎢銅合金粉末進行燒結程序,以形成一鎢銅複合材料。該燒結程序包含:模壓成型與氣氛燒結,燒結密度對鎢銅合金的導熱性質影很大,製備完成的鎢銅合金粉末需要適當的燒結程序方能得到最佳的緻密度,除了粉末本身的特性外,還有許多影響參數需要最佳化,其中影響鎢銅合金性質的重要變數包括:模壓壓力、燒結溫度、持溫時間及升溫速率等。經由本發明實施例還原後的該鎢銅合金粉末,透過前導實驗設計選擇以200MPa模壓成型,最終燒結溫度分別設定為1220℃、1250℃、1280℃。本發明實施例之燒結程序,如第八圖所示,模壓壓力設定為200MPa,以3℃/min升溫到500℃後,持溫1小時,再以2℃/min升溫至950℃後,持溫2小時,再以2℃/min升溫至1150℃後,持溫1小時,再以3℃/min升溫至1250℃後,持溫1小時至2小時,再自然冷卻到室溫後取出,即形成該鎢銅複合材料。
G.對於該鎢銅複合材料進行燒結性質分析。燒結性質分析包含:
G1.密度量測:密度是衡量燒結體最終緻密程度的快速量測指標,根據ASTMB311、B328;MPIF42、57;JISZ2505、Z2506、GB/T5163等規範,通過浮力與密度計算公式的推導與變換形成等式,首先利用高精密固體分析天平分別計算出該鎢銅複合材料之待測樣品在空氣中的重量(W 1)和在水中之重量(W 2),並計算出W 1-W 2值,水(D水)的密度為1g/cm 3,通過V樣品=V排水建立等式,即可計算出該樣品的密度值(D)。
D=W 1/(W 1-W 2)×D水。
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所製成之鎢銅複合材料之緻密度係能夠大於>98%或密度至少大於15g/cm 3
G2.導電率量測:以微歐姆計量測燒結試片之電阻。
Figure 02_image001
R:材料的電阻,ρ:材料的電阻係數,A:試片截面積,L:試片長度。
導電率σ(electrical conductivity)為電阻係數的倒數,該鎢銅複合材料的導電率係能大於46%IACS(IACS:體積導電率百分值)。
G3.微觀結構觀察:燒結參數的控制與製程所製備的鎢銅合金粉末是否均勻,將會影響最終燒結品的金相組織,因此需要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進行微結構觀察。
G4.硬度量測:硬度是衡量燒結品機械性質的重要指標,使用微克氏硬度試驗機量測該鎢銅複合材料之硬度值,每一個鎢銅複合材料之試片測量3個不同位置,最後將所有硬度值再予以平均即可。其硬度值係為Hv175至325之間。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之製造方法,係經過實驗測試,經過處理完成後的鎢鍍銅粉末,分別升溫至700℃、750℃、800℃、850℃、900℃,再持溫12小時後進行還原,下列表一係為還原後該鎢鍍銅粉末的相關特性。
表一:
還原溫度(℃) 外觀 平均粒徑(μm) 振實密度(g/cm 3) 氧含量(wt%)
700 如第九圖所示 3.47 4.66 10.09
750 如第十圖所示 3.02 4.58 8.3
800 如第十一圖所示 2.51 4.61 6.41
850 如第十二圖所示 2.75 4.76 1.43
900 如第十三圖所示 2.38 4.82 0.17
由上述表一中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還原後的該鎢銅合金粉末,已經過處理後的團塊狀變成鬆散,且容易打散的粉末顆粒,振實密度大於29%理論密度(理論密度是15.68g/cm 3)以上,已達設定標準。最終氧含量會隨著還原溫度而有很大的差異,如第十四圖所示,係為該鎢銅合金粉末的氧含量隨著還原溫度增加而減少的變化曲線。從第十四圖中可以明顯看出在700℃進行還原,氧含量高達10.09wt%,而隨著還原溫度增加,殘留氧含量也明顯持續下降,在900℃進行還原時,氧含量已剩0.17wt%,也就是說明了鎢、銅氧化物的還原,不但需要時間而且溫度也很重要。為了確認氧化物的種類,也進行了該鎢銅合金粉末的X-射線繞射分析,如第十五圖所示,係為該鎢銅合金粉末在不同溫度還原下的X-射線繞射分析比對結果。由圖中結果顯示,在700℃進行還原時,幾乎已經觀察不到氧化銅的峰值,也就是說明了氧化銅應該已經大部分被還原完成為銅,但鎢的氧化物二氧化鎢(WO 2)卻依舊存在,一直到850℃才被還原完成為鎢,這個現象將對後續燒結結果產生重大影響。而在850℃時也嘗試降低持溫時間,即時將持溫時間縮短至3小時也依舊可將二氧化鎢還原完成,如第十六圖所示。
如第十七圖及第十八圖所示,係為該鎢銅合金粉末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在放大5000倍與10000倍的放大倍率範圍下所觀察到的外觀,由圖中可看出粉末呈現的是一種多角型態。
為了暸解該鎢銅合金粉末的燒結性質,同時比較不同還原條件的性質差異,將各還原條件下所獲得的粉末依照實驗規劃進行燒結實驗,如第十九圖所示,係為不同還原溫度所獲得的該鎢銅合金粉末,其密度隨著燒結溫度增加的變化曲線,從圖中結果可以看出,密度隨著燒結溫度增加而增加是共同的成長趨勢,其中以800℃、850℃的結果最好,尤其是850℃進行還原的該鎢銅合金粉末在1280℃燒結下,可得到最高密度15.62g/cm 3,其緻密度已達100%。如第二十圖所示,係為不同還原溫度所獲得的該鎢銅合金粉末,其硬度隨燒結溫度增加的變化曲線。從其結果可以看出和密度變化趨勢一致,隨著燒結溫度增加,越來越緻密,因此硬度也隨之增加,其中以850℃還原、1280℃燒結並持溫2小時具有最佳的硬度值Hv323.5。另外,鎢銅複合材料之應用最重要的性質之一是導電能力,如第二十一圖所示,係為不同還原溫度所獲得的該鎢銅合金粉末,其導電率(%IACS)隨燒結溫度增加的變化曲線。一般而言,鎢銅複合材料能夠燒得越均勻緻密,其導電能力也就越好,由圖中可明顯看出此趨勢;850℃還原、1280℃燒結並持溫2小時具有最佳的導電能力,高達47.3%IACS。
如第二十二圖至第二十六圖所示,係為不同還原溫度(700℃、750℃、800℃、850℃、900℃)的該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2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從該等圖式中可以明顯看出1220℃的燒結溫度不夠高,整體緻密度偏低,因此連續式網狀銅結構並不明顯。如第二十七圖至第三十一圖所示,係為不同還原溫度(700℃、750℃、800℃、850℃、900℃)的該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5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如第三十二圖至第三十六圖所示,係為不同還原溫度(700℃、750℃、800℃、850℃、900℃)的該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8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隨著燒結溫度增加,燒結微結構看起來越來越緻密,特別是第三十五圖之850℃還原溫度的斷面微結構已經出現很均勻且明顯的連續式銅網包覆鎢晶粒結構,這是最希望得到的理想微結構。
本發明所製成之鎢銅複合材料,經由850℃的氫氣還原後,再以1280℃燒結後,並持溫2小時可以得到最佳之性質,如第三十七圖所示,可以清楚看到銅在高溫熔解成為液相後,因為毛細作用快速形成連續式的網狀結構,並且包覆著平均粒徑小於1μm的鎢晶粒,最佳之性質組合包括:密度15.62g/cm 3(緻密度達100%)、硬度Hv323.5、47.3%IACS。
綜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當可充分瞭解本發明之操作、使用及本發明產生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實施例僅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屬本發明涵蓋之範圍內。
1:氧化銅粉末之顆粒 2:攪拌桶 21:析鍍空間 22:攪拌片 3:馬達 4:加熱線圈
[第一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製造流程圖。
[第二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操作方塊圖。
[第三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攪拌桶之構造示意圖。
[第四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攪拌桶內攪拌片之使用示意圖。
[第五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進行還原程序升溫時的時間及溫度之關係示意圖。
[第六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放大10000倍看到鎢銅合金粉末的獨立顆粒之金相圖。
[第七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放大10000倍看到鎢銅合金粉末的獨立顆粒之金相圖。
[第八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進行燒結程序升溫時的時間及溫度之關係示意圖。
[第九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升溫至700℃還原後鎢鍍銅粉末之外觀相片。
[第十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升溫至750℃還原後鎢鍍銅粉末之外觀相片。
[第十一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升溫至800℃還原後鎢鍍銅粉末之外觀相片。
[第十二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升溫至850℃還原後鎢鍍銅粉末之外觀相片。
[第十三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升溫至900℃還原後鎢鍍銅粉末之外觀相片。
[第十四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鎢銅合金粉末在不同還原溫度下的氧含量之變化曲線圖。
[第十五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鎢銅合金粉末在不同還原溫度下的X-射線繞射分析比對示意圖。
[第十六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鎢銅合金粉末在不同時間及不同還原溫度下的X-射線繞射分析比對示意圖。
[第十七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放大5000倍看到鎢銅合金粉末呈現多角型態之金相圖。
[第十八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放大10000倍看到鎢銅合金粉末呈現多角型態之金相圖。
[第十九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於不同還原溫度所獲得的鎢銅合金粉末,其密度隨著燒結溫度增加的變化曲線圖。
[第二十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於不同還原溫度所獲得的鎢銅合金粉末,其硬度隨著燒結溫度增加的變化曲線圖。
[第二十一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於不同還原溫度所獲得的鎢銅合金粉末,其導電率隨著燒結溫度增加的變化曲線圖。
[第二十二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70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2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二十三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75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2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二十四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80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2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二十五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85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2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二十六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90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2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二十七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70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5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二十八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75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5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二十九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80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5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三十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85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5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三十一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90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5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三十二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70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8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三十三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75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8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三十四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80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8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三十五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85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8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三十六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還原溫度900℃的鎢銅合金粉末經最終燒結溫度1280℃、持溫2小時燒結後所獲得的斷面微結構之金相圖。
[第三十七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經由850℃還原、1280℃燒結及持溫2小時之鎢銅複合材料,具有連續式銅網包覆鎢晶粒微結構之金相圖。

Claims (9)

  1. 一種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包含有: 製備一偏鎢酸銨溶液及一氧化銅粉末,將一偏鎢酸銨溶於水中,使其形成該偏鎢酸銨水溶液; 再將該氧化銅粉末置入一析鍍空間內,然後將該偏鎢酸銨水溶液加入該析鍍空間內,使該氧化銅粉末溶入於偏鎢酸銨水溶液中,進行加熱使水分蒸發,使得一鎢會析鍍在該氧化銅粉末的表面,以形成一鎢鍍銅粉末; 將該鎢鍍銅粉末置入於一還原空間內,並於該還原空間內加入一氫氣,以3℃/min升溫到500℃,持溫1小時,再以3℃/min升溫至700℃至900℃之間的還原溫度,持溫1小時至12小時後,再自然冷卻,以形成一鎢銅合金粉末。
  2. 如請求項1之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其中,係將220公克的該偏鎢酸銨溶於200公克的該水中,使其形成該偏鎢酸銨水溶液。
  3. 如請求項1之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其中,將50公克的該氧化銅粉末放入該析鍍空間內,然後加入420公克的該偏鎢酸銨水溶液。
  4. 如請求項1之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析鍍空間內的加熱溫度係為100℃至120℃之間,加熱時間則為0.5小時至2小時之間。
  5. 如請求項1之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其中,該還原空間內的該氫氣流量係為每分鐘1公升,該鎢鍍銅粉末的添加量係為10公克至50公克。
  6. 如請求項1之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其中,該還原溫度係為700℃、750℃、800℃、850℃或900℃。
  7. 如請求項1之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進一步對於該鎢銅合金粉末進行性質分析,該性質分析包含:粒徑分析、振實密度、含氧量分析、外觀觀察的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該粒徑分析係確認該鎢銅合金粉末全部的平均粒徑有90%≦6um,有50%≦2um,有10%≦0.8um,該振實密度係高於30%理論密度,該理論密度係為15.68g/cm 3,該含氧量需要小於3000ppm,該外觀觀察係在放大5000倍至10000倍的放大倍率範圍下看到獨立的顆粒。
  8. 如請求項1之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其中,對於該鎢銅合金粉末進行燒結程序,以形成一鎢銅複合材料,該燒結程序包含:模壓壓力設定為200MPa,以3℃/min升溫到500℃後,持溫1小時,再以2℃/min升溫至950℃後,持溫2小時,再以2℃/min升溫至1150℃後,持溫1小時,再以3℃/min升溫至1250℃至1280℃後,持溫1小時,再自然冷卻到室溫後取出,以形成該鎢銅複合材料。
  9. 如請求項8之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其中,該鎢銅複合材料的燒結性質分析包含:密度量測、導電率量測、微觀結構觀察、硬度量測的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該密度量測係其密度大於15g/cm 3,該導電率係大於46%,該微觀結構觀察係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進行微結構觀察,其斷面微結構係為連續式銅網包覆鎢晶粒結構,該硬度測量之其硬度值係為Hv175至325之間。
TW109145044A 2020-12-18 2020-12-18 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 TWI747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5044A TWI747671B (zh) 2020-12-18 2020-12-18 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5044A TWI747671B (zh) 2020-12-18 2020-12-18 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7671B TWI747671B (zh) 2021-11-21
TW202229575A true TW202229575A (zh) 2022-08-01

Family

ID=79907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5044A TWI747671B (zh) 2020-12-18 2020-12-18 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767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1779C (zh) * 2006-10-13 2008-08-2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制备高密度合金的钨-铜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1214553A (zh) * 2008-01-02 2008-07-09 中南大学 一种超细/纳米钨钼铜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6756376B (zh) * 2016-11-24 2019-02-22 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 钨铜合金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CN109014232B (zh) * 2018-08-29 2020-04-10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制备超细钨铜复合粉体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7671B (zh) 2021-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3479A (zh) 金属增材制造用金属粉以及使用该金属粉制作的成型物
CN108588534B (zh) 一种原位自生成碳化物弥散增强多主元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Hu et al. Microstructure refinement in W–Y 2 O 3 alloys via an improved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ethod and low temperature sintering
CN107326241B (zh) 一种以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钨钼铜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4674098B (zh) 基于TiCN‑(Ti,M)CN混芯结构的金属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21203A (zh) 一种AgCuTi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箔带钎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9207762A (zh) 一种以微波烧结制备钨钼铜复合材料的方法
US6821312B2 (en) Cermet inert anode material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15044794B (zh) 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Cu-(Y2O3-HfO2)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86777A (zh) 一种过渡金属碳氮化物基高熵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48795B (zh) 亚氧化钛-金属复合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an et al. In situ synthesis of spherical WMo alloy powder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by spray granulation combined with thermal plasma spheroidization
CN107937748A (zh) 一种以大电流电阻烧结制备钨钼铜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5803283B (zh) 一种Nb‑Si‑Ti‑W‑Cr合金棒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11714B (zh) 一种钽铝合金溅射靶材的制备方法
TWI747671B (zh) 勻相鎢銅合金之製造方法
Chang et al. Sintered behaviors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r50Cu50 alloy targets via vacuum sintering and HIP treatments
CN108823444B (zh) 一种铜碳复合材料短流程制备方法
Tolochko et al. Effects of tungsten nanoparticles additions on the densification of micron size tungsten powder
Mishra et al.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sintering of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produced ZrB2 powder
Öveçoğlu 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sin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all-milled and attritor-milled W–Ni–Fe heavy alloy
CN110004317A (zh) 一种氧化物强化铂铑基复合材料的电弧熔炼制备方法
CN113584337B (zh) 一种低铜含量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Zhang et al. Effect of WС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behavior of Ti (С, N)-based cermets
CN111218599B (zh) TiB2-WC-Fe-Co-Ni-Cr-Ti耐铝液腐蚀金属陶瓷整体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