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7425A -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7425A
TW202217425A TW110101868A TW110101868A TW202217425A TW 202217425 A TW202217425 A TW 202217425A TW 110101868 A TW110101868 A TW 110101868A TW 110101868 A TW110101868 A TW 110101868A TW 202217425 A TW202217425 A TW 2022174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group
accommodating space
camera module
la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1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3048B (zh
Inventor
李種奇
孫住和
安鍾顥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7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7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3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304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相機模組。所述相機模組包括:第一透鏡組,包括最靠近物體設置的最前透鏡;第二透鏡組,包括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最後透鏡;以及透鏡鏡筒,其中形成有第一容納空間及第二容納空間,所述第一容納空間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所述第一透鏡組,且所述第二容納空間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所述第二透鏡組。所述第二容納空間可自物體側朝向所述成像平面變窄。

Description

相機模組
以下說明是有關於一種相機模組。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於2020年10月28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中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0-0141518號的優先權權益,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出於全部目的併入本案供參考。
相機模組包括透鏡。在實例中,高解析度相機模組包括四或更多個透鏡。透鏡設置於透鏡鏡筒中。在實例中,第一透鏡至第四透鏡可自透鏡鏡筒的物體側至影像側依序設置。相機模組包括防止設置於透鏡鏡筒中的透鏡分離的組件。在實例中,相機模組可包括將透鏡固定至透鏡鏡筒的壓配環(press-fit ring)或相似類型的環。壓配環可藉由壓配製程(press-fitting process)或利用黏合劑固定至透鏡鏡筒。然而,在其中藉由壓配環對透鏡進行固定的實例中,可能難以確保壓配環與透鏡鏡筒之間足夠的耦合力(或結合力(binding force))。另外,可能增加相機模組的製造製程步驟的數目。
提供本發明內容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進一步闡述的一系列概念。本發明內容不旨在辨識所主張標的物的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不旨在用於幫助確定所主張標的物的範圍。
在一般態樣中,一種相機模組包括:第一透鏡組,包括最靠近物體設置的最前透鏡;第二透鏡組,包括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最後透鏡;以及透鏡鏡筒,其中形成有第一容納空間及第二容納空間,所述第一容納空間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所述第一透鏡組,且所述第二容納空間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所述第二透鏡組,其中所述第二容納空間被配置成自物體側朝向所述成像平面變窄。
所述第一透鏡組可包括多個透鏡。
所述第一容納空間可具有台階。
所述最前透鏡可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容納空間的多個不同內表面接觸。
所述最後透鏡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所述第一透鏡組中最靠近最後透鏡的透鏡的直徑。
所述第二透鏡組的所述最後透鏡的外周邊表面可與光軸形成銳角。
所述相機模組可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組與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的間隔維持構件。
在一般態樣中,一種相機模組包括:第一透鏡組,包括最靠近物體設置的最前透鏡;第二透鏡組,包括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最後透鏡,且被配置成所具有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透鏡組的所述最前透鏡的直徑;以及透鏡鏡筒,其中形成有第一容納空間及第二容納空間,所述第一容納空間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所述第一透鏡組,且所述第二容納空間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所述第二透鏡組,其中在所述第二容納空間中形成有一或多個突起部,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被配置成支撐所述第二透鏡組的所述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
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可沿所述第二容納空間的內周邊表面間隔形成。
所述最前透鏡可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容納空間的多個不同內表面接觸。
所述第二透鏡組的所述最後透鏡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所述第一透鏡組中最靠近最後透鏡的透鏡的直徑。
所述第二透鏡組的所述最後透鏡的外周邊表面與所述第二容納空間的內周邊表面之間的距離可自物體側朝向所述成像平面減小。
在所述最後透鏡中形成有被配置成容納黏合劑的凹槽。
所述相機模組可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組與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的間隔維持構件。
在一般態樣中,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相機模組,包括透鏡鏡筒,其中所述透鏡鏡筒包括:第一透鏡組,包括多個透鏡,其中位於所述第一透鏡組的物體側處的第一透鏡的直徑小於朝向所述第一透鏡組的成像平面的最後透鏡的直徑;以及第二透鏡組,包括最靠近所述成像平面設置的一或多個透鏡,其中所述第二透鏡組的容納空間的半徑大於所述第一透鏡組的容納空間的最大半徑。
自物體側至成像平面,所述第二透鏡組的所述容納空間可窄於所述第一透鏡組的所述容納空間。
所述第一透鏡組與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可設置有間隔維持構件。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提供以下詳細說明是為幫助讀者獲得對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各種變化、潤飾及等效形式將顯而易見。舉例而言,本文中所述的操作順序僅為實例,且不限於本文中所述操作順序,而是如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除必定以特定次序發生的操作以外,均可有所改變。此外,為提高清晰性及簡潔性,可省略對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已知的特徵的說明,應注意,對特徵及其說明的省略亦不旨在承認其一般知識。
本文中所述特徵可以不同形式實施,且不被理解為受限於本文中所述實例。確切而言,提供本文中所述實例僅是為示出實施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諸多可能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所述方式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
儘管本文中可能使用例如「第一(first)」、「第二(second)」及「第三(third)」等用語闡述各種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然而該些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不受該些用語限制。確切而言,該些用語僅用於區分各個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因此,在不背離實例的教示內容的條件下,在本文中所述實例中提及的第一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亦可被稱為第二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
在說明書通篇中,當例如層、區域或基板等元件被闡述為「位於」另一元件「上」、「連接至」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時,所述元件可直接「位於」所述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於其間的一或多個其他元件。相比之下,當元件被闡述為「直接位於」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時,則可不存在介於其間的其他元件。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闡述各種實例,而並不用於限制本揭露。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示,否則冠詞「一(a、an)」及「所述(the)」旨在亦包括複數形式。用語「包括(comprises)」、「包含(includes)」及「具有(has)」指明所陳述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用語(包括技術性及科學性用語)皆具有與本揭露內容所屬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所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的含義。用語(例如在常用字典中定義的用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其在相關技術及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且除非本文中明確如此定義,否則不應被解釋為理想化或過於正式的意義。
以下說明中闡述的相機模組可安裝於行動電子產品中。在實例中,相機模組可安裝於例如行動電話、膝上型電腦或相似的裝置中。然而,根據所述實例的相機模組的使用範圍不限於上述電子裝置。在實例中,相機模組可安裝於實施螢幕捕獲及移動影像拍攝或捕獲(例如作為非限制性實例,運動感測、影像捕獲、面部辨識、虹膜辨識、虛擬實境達成、擴增實境達成及類似功能)的所有電子裝置中。
根據實例,相機模組可包括多個透鏡組。在實例中,所述相機模組可包括第一透鏡組及第二透鏡組。第一透鏡組及第二透鏡組可根據透鏡位置來分類。在實例中,第一透鏡組可靠近物體側設置,且第二透鏡組可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第一透鏡組及第二透鏡組中的每一者可包括一或多個透鏡。在實例中,第一透鏡組可包括最靠近物體側設置的最前透鏡,且第二透鏡組可包括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最後透鏡。相機模組可包括容納透鏡組的組件。在實例中,相機模組可包括透鏡鏡筒。透鏡鏡筒中可形成有容納第一透鏡組及第二透鏡組的容納空間。在實例中,透鏡鏡筒中可形成有容納第一透鏡組的第一容納空間及容納第二透鏡組的第二容納空間。相機模組可被配置成減少最後透鏡的分離。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可被形成為自物體側朝向成像平面變窄,以減少最後透鏡與透鏡鏡筒分離的現象。
相機模組可包括三或更多個透鏡。在實例中,除最前透鏡以外,第一透鏡組可更包括其他透鏡。透鏡鏡筒的第一容納空間可被配置成容納多個透鏡。在實例中,第一容納空間中可形成有多個台階。第一容納空間的台階可被配置成使透鏡的位置彼此對準。在實例中,第一容納空間的台階可被形成為與第一透鏡組的透鏡單獨接觸,以使透鏡的位置及光軸彼此對準。
第一透鏡組的最前透鏡可被配置成與第一容納空間的多個不同內表面接觸。在實例中,最前透鏡可與第一容納空間的上表面及內周邊表面二者接觸。
容納於透鏡鏡筒中的透鏡可被形成為具有自物體側朝向成像平面變大的直徑。在實例中,最後透鏡的直徑可大於第一透鏡組中最靠近所述最後透鏡的透鏡的直徑。具體而言,最後透鏡可具有容納於透鏡鏡筒中的透鏡中的最大直徑。最後透鏡的外周邊表面可被形成為相對於光軸具有傾斜角。在實例中,最後透鏡的外周邊表面可與光軸形成銳角。
相機模組可更包括間隔維持構件。在實例中,相機模組可包括設置於第一透鏡組與第二透鏡組之間的間隔維持構件。間隔維持構件可用於根據光學實施方式將第一透鏡組與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維持在一數值。
相似於上述實例,根據實施例,相機模組可包括多個透鏡組。在實例中,相機模組可包括第一透鏡組及第二透鏡組。第一透鏡組及第二透鏡組可根據各種透鏡位置來分類。在實例中,第一透鏡組可靠近物體側設置,且第二透鏡組可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第一透鏡組及第二透鏡組中的每一者可包括一或多個透鏡。在實例中,第一透鏡組可包括最靠近物體側設置的最前透鏡,且第二透鏡組可包括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最後透鏡。相機模組可包括容納透鏡組的組件。在實例中,相機模組可包括透鏡鏡筒。透鏡鏡筒中可形成有容納第一透鏡組及第二透鏡組的容納空間。在實例中,透鏡鏡筒中可形成有容納第一透鏡組的第一容納空間及容納第二透鏡組的第二容納空間。相機模組可被配置成減少最後透鏡的分離。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中可形成有被配置成支撐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的突起部,以減少最後透鏡與透鏡鏡筒分離的現象。
突起部可形成於第二容納空間的內周邊表面上。在實例中,突起部可沿第二容納空間的內周邊表面形成為圓形形狀,或者突起部可沿第二容納空間的內周邊表面間隔形成。根據前者的突起部可牢固地支撐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且根據後者的突起部可使得容易將最後透鏡安裝於第二容納空間中。
第一透鏡組的最前透鏡可被配置成與第一容納空間的多個不同內表面接觸。在實例中,最前透鏡可與第一容納空間的上表面與內周邊表面二者接觸。
最後透鏡可被配置成所具有的直徑大於鄰近於所述最後透鏡的透鏡的直徑。在實例中,最後透鏡的直徑可大於位於所述最後透鏡的物體側上的透鏡的直徑或者第一透鏡組中最靠近所述最後透鏡的透鏡的直徑。
最後透鏡的外周邊表面可被配置成與第二容納空間的內周邊表面線接觸(line contact)。在實例中,最後透鏡可在其外周邊表面的具有最大直徑的一部分處與第二容納空間的內周邊表面接觸,且最後透鏡的外周邊表面的另一部分可與第二容納空間的內周邊表面以預先確定的間隔間隔開。最後透鏡的外周邊表面與第二容納空間的內周邊表面之間的間隔或距離可自物體側朝向成像平面減小。
相機模組可更包括維持最後透鏡與透鏡鏡筒之間的牢固耦合的組件。在實例中,黏合劑可被施加至最後透鏡與透鏡鏡筒之間的接觸部分。最後透鏡中可形成有容納黏合劑的空間。在實例中,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中可形成有被配置成容納黏合劑的凹槽。
相機模組可更包括間隔維持構件。在實例中,相機模組可包括設置於第一透鏡組與第二透鏡組之間的間隔維持構件。間隔維持構件可根據光學實施方式將第一透鏡組與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維持在一數值。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式闡述實例。
將參照圖1至圖3闡述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相機模組。
相機模組10可包括第一透鏡組100、第二透鏡組200及透鏡鏡筒300。然而,相機模組10的組件不限於上述組件。舉例而言,相機模組10可更包括間隔維持構件400、濾光片(未示出)、影像感測器(未示出)及類似物。另外,相機模組10可更包括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在光軸方向或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驅動透鏡鏡筒300。
第一透鏡組100可包括一或多個透鏡。在實例中,第一透鏡組100可包括最靠近物體設置的最前透鏡110。最前透鏡110可包括光學部分112及凸緣部分114。光學部分112可被配置成展示光學效能,且凸緣部分114可被配置成使得能夠達成透鏡的位置對準。在實例中,光學部分112可被配置成具有正的折射力或負的折射力,且凸緣部分114可被配置成與鄰近的透鏡或透鏡鏡筒300接觸。光學部分112可暴露於透鏡鏡筒300的外部。在實例中,如圖1中所示,光學部分112可藉由透鏡鏡筒300的開口302部分地暴露出或完全暴露出。相比之下,凸緣部分114可被配置成不藉由透鏡鏡筒300的開口302暴露出。
最前透鏡110可設置於透鏡鏡筒300的最內側處。最前透鏡110可與第一容納空間310的多個不同內表面接觸。舉例而言,凸緣部分114的物體側表面與第一容納空間310的上表面312接觸,且凸緣部分114的外周邊表面可與第一容納空間310的內表面314接觸。因此,最前透鏡110可安裝於透鏡鏡筒300中,進而使得最前透鏡110可被對準成使得其光軸與透鏡鏡筒300的光軸C重合。
第一透鏡組100可包括多個透鏡。舉例而言,除最前透鏡110以外,第一透鏡組100可更包括一或多個透鏡。作為參考,根據實例,除最前透鏡110以外,第一透鏡組100可更包括五個透鏡120、130、140、150及160。然而,構成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數目不限於六個。在實例中,端視相機模組10的光學效能而定,構成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數目可小於六個或者可為六或更多個。
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110、120、130、140、150及160可具有自物體側朝向成像平面變得實質上更大的直徑。在實例中,第二透鏡120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第一透鏡110(最前透鏡)的直徑,且第三透鏡130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第二透鏡120的直徑。然而,透鏡110、120、130、140、150及160的位置及尺寸不一定彼此成比例。在實例中,第四透鏡140與第三透鏡130可被形成為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尺寸。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中最靠近第二透鏡組200設置的透鏡一般而言可具有最大直徑。在實例中,在本實例中,第六透鏡160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的直徑。
第二透鏡組200可包括一或多個透鏡。在實例中,第二透鏡組200可包括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最後透鏡280。最後透鏡280可包括光學部分282及凸緣部分284。光學部分282可被配置成展示光學效能,且凸緣部分284可被配置成使得能夠達成透鏡的位置對準。在實例中,光學部分282可被配置成具有正的折射力或負的折射力,且凸緣部分284可被配置成與透鏡鏡筒300接觸。凸緣部分284的外周邊表面2842(圖2)可被配置成實質上平行於光軸C。
透鏡鏡筒300可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第一透鏡組100及第二透鏡組200。在實例中,透鏡鏡筒300內部可形成有第一容納空間310及第二容納空間320。
第一容納空間310可被配置成容納第一透鏡組100。在實例中,第一容納空間310可被形成為具有足以容納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110、120、130、140、150及160的尺寸。第一容納空間310中可形成有台階316。在實例中,第一容納空間310中可形成有指明第一透鏡110至第六透鏡160的容納位置的多個台階316。台階316可被形成為具有不同的尺寸。在實例中,台階316可被形成為具有與第一透鏡110至第六透鏡160的尺寸實質上一致的尺寸。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配置成容納第二透鏡組200。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形成為容納第二透鏡組200的最後透鏡280。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形成為自物體側朝向成像平面變窄。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可在最靠近物體的第一點P1處具有擁有最大尺寸的第一半徑R1,且在最靠近成像平面的第二點P2處具有擁有最小尺寸的第二半徑R2。因此,第二容納空間320的橫截面積可自第一點P1朝向第二點P2變小。即,將第一點P1與第二點P2彼此連接的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可被形成為相對於光軸C具有第一傾斜角。
內周邊表面322的第一傾斜角可大於0°且等於或小於1°。當第一傾斜角為0°時(即,在其中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圓周表面322平行於光軸C的實例中),可能難以期望第二容納空間320對最後透鏡280的分離防止效果,且當第一傾斜角超過1°時,可能難以將最後透鏡280配合至第二容納空間320中。因此,內周邊表面322的第一傾斜角可被限制為在上述範圍內。然而,上述第一傾斜角的數值範圍可僅限於其中最後透鏡280的外周邊表面2842實質上平行於光軸C的實例。因此,在其中最後透鏡280的外周邊表面2842相對於光軸C具有預先確定的傾斜度的實例中,第一傾斜角的範圍可有所改變。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配置成不干擾第一透鏡組100的安裝。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的第二半徑R2可大於第一透鏡組100中具有最大尺寸的第六透鏡160的最大半徑L6R。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配置成阻止或減少最後透鏡280與透鏡鏡筒300分離的現象。作為實例,第二容納空間320的第二半徑R2可小於最後透鏡280的最大半徑L8R。作為另一實例,在第二容納空間320中與最後透鏡280的下端接觸的第三點P3處的第三半徑R3可小於最後透鏡280的半徑L8R。因此,最後透鏡280可僅以壓配方式耦合至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另外,如圖2中所示,最後透鏡280的外周邊表面2842可被透鏡鏡筒300的內周邊表面322壓縮,以變形為具有與內周邊表面322相同的傾斜度。如圖3中所示,第二容納空間32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的壓配耦合及摩擦耦合可沿最後透鏡280的周邊方向均勻地執行。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具有足以容納最後透鏡280的尺寸。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的長度Bh可大於自最後透鏡280與前方構件之間的接觸點至凸緣部分284與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彼此接觸的點的距離Lhx。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多餘長度(Bh - Lhx)可在防止最後透鏡280分離方面發揮很大作用。在實例中,由於透鏡鏡筒300與最後透鏡280或第二容納空間320之間的耦合力達成的對最後透鏡280的分離防止效果可能與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多餘長度(Bh - Lhx)成比例地變大。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多餘長度(Bh - Lhx)可根據容納於透鏡鏡筒300中的透鏡數目或者透鏡的總重量而增加或減少。在其中透鏡鏡筒300中容納小於五個透鏡的透鏡數目的實例中,多餘長度(Bh - Lhx)可減小,且在其中透鏡鏡筒300中容納五或更多個透鏡的情形中,多餘長度(Bh - Lhx)可增加。
相機模組10可更包括間隔維持構件400。間隔維持構件400可設置於第一透鏡組100與第二透鏡組200之間。舉例而言,間隔維持構件400可設置於第六透鏡16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間隔維持構件400可維持第六透鏡16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在光軸方向上的恆定距離。另外,間隔維持構件400可藉由容許朝向成像平面的力作用於最後透鏡280上或傳遞至最後透鏡280來增加最後透鏡280與透鏡鏡筒300之間的耦合力。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相機模組10中,透鏡鏡筒30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的耦合力可得到改善,且最後透鏡280及其他透鏡由於外部衝擊而與透鏡鏡筒300分離的現象可因此顯著減少。
另外,在根據本實例的相機模組10中,可省略固定最後透鏡280所必需的壓配環及黏合劑,且因此相機模組10的製造製程可簡化。
將參照圖4至圖7闡述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相機模組。
相機模組12可包括第一透鏡組100、第二透鏡組200及透鏡鏡筒300。然而,相機模組12的組件不限於上述組件。在實例中,相機模組12可更包括間隔維持構件400、濾光片(未示出)、影像感測器(未示出)及類似物。另外,相機模組12可更包括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在光軸方向或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驅動透鏡鏡筒300。
第一透鏡組100可包括一或多個透鏡。在實例中,第一透鏡組100可包括最靠近物體設置的最前透鏡110。最前透鏡110可包括光學部分112及凸緣部分114。光學部分112可被配置成展示光學效能,且凸緣部分114可被配置成使得能夠達成透鏡的位置對準。在實例中,光學部分112可被配置成具有正的折射力或負的折射力,且凸緣部分114可被配置成與鄰近的透鏡或透鏡鏡筒300接觸。光學部分112可暴露於透鏡鏡筒300的外部。在實例中,光學部分112可藉由透鏡鏡筒300的開口302部分地暴露出或完全暴露出。相比之下,凸緣部分114可被配置成不藉由透鏡鏡筒300的開口302暴露出。
最前透鏡110可設置於透鏡鏡筒300的最內側處。最前透鏡110可與第一容納空間310的多個不同內表面接觸。在實例中,凸緣部分114的物體側表面可與第一容納空間310的上表面312接觸,且凸緣部分114的外周邊表面可與第一容納空間310的內表面314接觸。因此,最前透鏡110可安裝於透鏡鏡筒300中,進而使得最前透鏡110可被對準成使得其光軸與透鏡鏡筒300的光軸C重合。
第一透鏡組100可包括多個透鏡。在實例中,除最前透鏡110以外,第一透鏡組100可更包括一或多個透鏡。作為參考,除最前透鏡110以外,根據本實例的第一透鏡組100可更包括四個透鏡120、130、140及150。然而,構成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數目不限於五個。舉例而言,端視相機模組12的光學效能而定,構成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數目可小於五個或者可為五或更多個。
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110、120、130、140及150可具有自物體側朝向成像平面變得實質上更大的直徑。在實例中,第二透鏡120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第一透鏡110(最前透鏡)的直徑,且第三透鏡130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第二透鏡120的直徑。然而,透鏡110、120、130、140及150的位置及尺寸不一定彼此成比例。在實例中,第四透鏡140與第三透鏡130可被形成為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尺寸。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中最靠近第二透鏡組200設置的透鏡一般而言可具有最大直徑。在本實例中,第五透鏡150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第一透鏡110至第四透鏡140的直徑。
第二透鏡組200可包括一或多個透鏡。在實例中,第二透鏡組200可包括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最後透鏡280。最後透鏡280可包括光學部分282及凸緣部分284。光學部分282可被配置成展示光學效能,且凸緣部分284可被配置成使得能夠達成透鏡的位置對準。在實例中,光學部分282可被配置成具有正的折射力或負的折射力,且凸緣部分284可被配置成與透鏡鏡筒300接觸。凸緣部分284的外周邊表面2842可被配置成相對於光軸C具有傾斜度。在實例中,凸緣部分284的外周邊表面2842可被形成為相對於光軸C具有大於0°且小於0.5°的傾斜角。作為另一選擇,凸緣部分284的外周邊表面2842可被形成為具有與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實質上相同的傾斜度。
透鏡鏡筒300可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第一透鏡組100及第二透鏡組200。舉例而言,透鏡鏡筒300內部可形成有第一容納空間310及第二容納空間320。
第一容納空間310可被配置成容納第一透鏡組100。在實例中,第一容納空間310可被形成為具有足以容納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110、120、130、140及150的尺寸。第一容納空間310中可形成有台階316。在實例中,第一容納空間310中可形成有指明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的容納位置的多個台階316。台階316可被形成為具有不同的尺寸。在實例中,台階316可被形成為具有與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的尺寸實質上一致的尺寸。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配置成容納第二透鏡組200。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形成為容納第二透鏡組200的最後透鏡280。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形成為自物體側朝向成像平面變窄。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可在最靠近物體的第一點P1處具有擁有最大尺寸的第一半徑R1,且在最靠近成像平面的第二點P2處具有擁有最小尺寸的第二半徑R2。因此,第二容納空間320的橫截面積可自第一點P1朝向第二點P2變小。即,將第一點P1與第二點P2彼此連接的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可被形成為相對於光軸C具有第一傾斜角。
內周邊表面322的第一傾斜角可大於0°且等於或小於1°。當第一傾斜角為0°時(即,在其中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圓周表面322平行於光軸C的實例中),可能難以期望第二容納空間320對最後透鏡280的分離力防止效果,且當第一傾斜角超過1°時,可能難以將最後透鏡280配合至第二容納空間320中。因此,內周邊表面322的第一傾斜角可被限制為在上述範圍內。然而,上述第一傾斜角的數值範圍可僅限於其中最後透鏡280的外周邊表面2842實質上平行於光軸C的實例。因此,在其中最後透鏡280的外周邊表面2842相對於光軸C具有預先確定的傾斜度的實例中,第一傾斜角的範圍可有所改變。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配置成不干擾第一透鏡組100的安裝。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的第二半徑R2可大於第一透鏡組100中具有最大尺寸的第五透鏡150的最大半徑L5R。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配置成阻止或減少最後透鏡280與透鏡鏡筒300分離的現象。作為實例,第二容納空間320的第二半徑R2可小於最後透鏡280的最小半徑L8R。作為另一實例,在第二容納空間320中與最後透鏡280的下端接觸的第三點P3處的第三半徑R3可等於或小於最後透鏡280的最小半徑L8R。因此,最後透鏡280可僅以壓配方式耦合至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另外,如圖5中所示,最後透鏡280的外周邊表面2842可被透鏡鏡筒300的內周邊表面322壓縮,以變形為具有與內周邊表面322相同的傾斜度。如圖7中所示,第二容納空間32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的壓配耦合及摩擦耦合可沿最後透鏡280的周邊方向均勻地執行。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具有足以容納最後透鏡280的尺寸。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的長度Bh可大於自最後透鏡280與前方構件之間的接觸點至凸緣部分284與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彼此接觸的點的距離Lhx。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多餘長度(Bh - Lhx)可在防止最後透鏡280分離方面發揮很大作用。在實例中,由於透鏡鏡筒300與最後透鏡280或第二容納空間320之間的耦合力達成的對最後透鏡280的分離防止效果可能與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多餘長度(Bh - Lhx)成比例地變大。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多餘長度(Bh - Lhx)可根據容納於透鏡鏡筒300中的透鏡數目或透鏡的總重量而增加或減少。在其中透鏡鏡筒300中容納小於五個透鏡的透鏡數目的實例中,多餘長度(Bh - Lhx)可減小,且在其中透鏡鏡筒300中容納五或更多個透鏡的實例中,多餘長度(Bh - Lhx)可增加。
相機模組12可更包括間隔維持構件400。間隔維持構件400可設置於第一透鏡組100與第二透鏡組200之間。在實例中,間隔維持構件400可設置於第五透鏡15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間隔維持構件400可維持第五透鏡15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在光軸方向上的恆定距離。另外,間隔維持構件400可藉由容許朝向成像平面的力作用於最後透鏡280上或傳遞至最後透鏡280來增加最後透鏡280與透鏡鏡筒300之間的耦合力。
相機模組12可更包括黏合構件600,以便使最後透鏡280與透鏡鏡筒300之間的耦合更牢固。黏合構件600可施加於最後透鏡280的影像側表面與透鏡鏡筒300的內周邊表面之間。最後透鏡280的凸緣部分284中可形成有容納黏合構件600的凹槽2844。形成於凸緣部分284中的凹槽2844可增加黏合構件60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的接觸面積。凹槽2844可沿凸緣部分284的周邊方向形成為圓形形狀,或者凹槽2844可沿凸緣部分284的周邊方向以預先確定的間隔部分地形成。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相機模組12中,透鏡鏡筒30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的耦合力可得到改善,且最後透鏡280及其他透鏡由於外部衝擊而與透鏡鏡筒300分離的現象可因此顯著減少。
具體而言,在根據本實例的相機模組12中,最後透鏡280的外周邊表面2842與透鏡鏡筒300的內周邊表面322可被形成為具有實質上相同或相似的傾斜度,且外周邊表面2842與內周邊表面322可因此彼此表面接觸。因此,在根據本實例的相機模組12中,最後透鏡280與透鏡鏡筒300之間的耦合力可進一步改善。另外,在根據本實例的相機模組12中,藉由外周邊表面2842與內周邊表面322之間的表面接觸,最後透鏡280的分層現象可減少。
將參照圖8至圖11闡述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相機模組。
相機模組14可包括第一透鏡組100、第二透鏡組200及透鏡鏡筒300。然而,相機模組14的組件不限於上述組件。在實例中,相機模組14可更包括間隔維持構件400、濾光片(未示出)、影像感測器(未示出)及類似物。另外,相機模組14可更包括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在光軸方向或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驅動透鏡鏡筒300。
第一透鏡組100可包括一或多個透鏡。在實例中,第一透鏡組100可包括最靠近物體設置的最前透鏡110。最前透鏡110可包括光學部分112及凸緣部分114。光學部分112可被配置成展示光學效能,且凸緣部分114可被配置成使得能夠達成透鏡的位置對準。在實例中,光學部分112可被配置成具有正的折射力或負的折射力,且凸緣部分114可被配置成與鄰近的透鏡或透鏡鏡筒300接觸。光學部分112可暴露於透鏡鏡筒300的外部。在實例中,光學部分112可藉由透鏡鏡筒300的開口302部分地暴露出或完全暴露出。相比之下,凸緣部分114可被配置成不藉由透鏡鏡筒300的開口302暴露出。
最前透鏡110可設置於透鏡鏡筒300的最內側處。最前透鏡110可與第一容納空間310的多個不同內表面接觸。在實例中,凸緣部分114的物體側表面與第一容納空間310的上表面312接觸,且凸緣部分114的外周邊表面可與第一容納空間310的內表面314接觸。因此,最前透鏡110可安裝於透鏡鏡筒300中,進而使得最前透鏡110可被對準成使得其光軸與透鏡鏡筒300的光軸C重合。
第一透鏡組100可包括多個透鏡。在實例中,除最前透鏡110以外,第一透鏡組100可更包括一或多個透鏡。作為參考,除最前透鏡110以外,根據本實例的第一透鏡組100可更包括五個透鏡120、130、140、150及160。然而,構成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數目不限於六個。舉例而言,端視相機模組14的光學效能而定,構成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數目可小於六個或者可為六或更多個。
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110、120、130、140、150及160可具有自物體側朝向成像平面變得實質上更大的直徑。舉例而言,第二透鏡120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第一透鏡110(最前透鏡)的直徑,且第三透鏡130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第二透鏡120的直徑。然而,透鏡110、120、130、140、150及160的位置及尺寸不一定彼此成比例。在實例中,第四透鏡140與第三透鏡130可被形成為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尺寸。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中最靠近第二透鏡組200設置的透鏡一般而言可具有最大直徑。在實例中,第六透鏡160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的直徑。
第二透鏡組200可包括一或多個透鏡。在實例中,第二透鏡組200可包括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最後透鏡280。最後透鏡280可包括光學部分282及凸緣部分284。光學部分282可被配置成展示光學效能,且凸緣部分284可被配置成使得能夠達成透鏡的位置對準。在實例中,光學部分282可被配置成具有正的折射力或負的折射力,且凸緣部分284可被配置成與透鏡鏡筒300接觸。凸緣部分284的外周邊表面2842可被配置成實質上平行於光軸C。
透鏡鏡筒300可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第一透鏡組100及第二透鏡組200。在實例中,透鏡鏡筒300內部可形成有第一容納空間310及第二容納空間320。
第一容納空間310可被配置成容納第一透鏡組100。在實例中,第一容納空間310可被形成為具有足以容納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110、120、130、140、150及160的尺寸。第一容納空間310中可形成有台階316。在實例中,第一容納空間310中可形成有指明第一透鏡110至第六透鏡160的容納位置的多個台階316。台階316可被形成為具有不同的尺寸。在實例中,台階316可被形成為具有與第一透鏡110至第六透鏡160的尺寸實質上一致的尺寸。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配置成容納第二透鏡組200。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形成為容納第二透鏡組200的最後透鏡280。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可被形成為實質上平行於光軸C。然而,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不一定被形成為平行於光軸(C)。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可被形成為相對於光軸C具有預先確定的傾斜度。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配置成顯著減少最後透鏡280的移動。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的半徑R可與最後透鏡280的半徑L8R實質上相同,或者可略大於最後透鏡280的半徑L8R。作為參考,內周邊表面322的半徑R與最後透鏡280的半徑L8R之間的偏差可不超出為0微米至3微米的範圍。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形成為防止最後透鏡280分離。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上可形成有一或多個突起部500。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的橫截面形狀一般而言可為半圓形形狀。然而,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的橫截面形狀不限於半圓形形狀。在實例中,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的橫截面可被形成為具有彎曲表面的弧形狀。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可沿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形成為圓形形狀。然而,如圖11中所示,突起部500亦可沿內周邊表面322以預先確定的間隔形成。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具有足以容納最後透鏡280的尺寸。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的長度Bh可大於自最後透鏡280與前方構件之間的接觸點至凸緣部分284與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彼此接觸的點的距離Lhx。
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可形成於可防止最後透鏡280分離且可顯著增加最後透鏡280與透鏡鏡筒300之間的耦合力的點處。作為實例,自第二容納空間320的起點或最後透鏡280與前方構件之間的接觸點至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的中心的距離Ph可大於Lhx。作為另一實例,藉由自Ph減去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的半徑PR獲得的值(Ph-PR)可等於或大於Lhx。如上形成的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可支撐最後透鏡280的影像側表面,以減少最後透鏡280朝向成像平面分離的現象,且用於朝向物體側向上推動最後透鏡280。
相機模組14可更包括間隔維持構件400。間隔維持構件400可設置於第一透鏡組100與第二透鏡組200之間。在實例中,間隔維持構件400可設置於第六透鏡16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間隔維持構件400可維持第六透鏡16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在光軸方向上的恆定距離。另外,間隔維持構件400可藉由容許朝向成像平面的力作用於最後透鏡280上或傳遞至最後透鏡280來增加最後透鏡280與透鏡鏡筒300之間的耦合力。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相機模組14中,透鏡鏡筒30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的耦合力可得到改善,且最後透鏡280及其他透鏡由於外部衝擊而與透鏡鏡筒300分離的現象可因此顯著減少。
另外,在根據本實例的相機模組14中,最後透鏡280可藉由具有半圓形形狀的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被朝向物體側向上推動,以防止在第一透鏡組100與第二透鏡組200之間形成不必要的空間。
將參照圖12至圖16闡述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相機模組。
相機模組16可包括第一透鏡組100、第二透鏡組200及透鏡鏡筒300。然而,相機模組16的組件不限於上述組件。在實例中,相機模組16可更包括間隔維持構件400、濾光片(未示出)、影像感測器(未示出)及類似物。另外,相機模組16可更包括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在光軸方向或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驅動透鏡鏡筒300。
第一透鏡組100可包括一或多個透鏡。在實例中,第一透鏡組100可包括最靠近物體設置的最前透鏡110。最前透鏡110可包括光學部分112及凸緣部分114。光學部分112可被配置成展示光學效能,且凸緣部分114可被配置成使得能夠達成透鏡的位置對準。在實例中,光學部分112可被配置成具有正的折射力或負的折射力,且凸緣部分114可被配置成與鄰近的透鏡或透鏡鏡筒300接觸。光學部分112可暴露於透鏡鏡筒300的外部。在實例中,光學部分112可藉由透鏡鏡筒300的開口302部分地暴露出或完全暴露出。相比之下,凸緣部分114可被配置成不藉由透鏡鏡筒300的開口302暴露出。
最前透鏡110可設置於透鏡鏡筒300的最內側處。最前透鏡110可與第一容納空間310的多個不同內表面接觸。在實例中,凸緣部分114的物體側表面可與第一容納空間310的上表面312接觸,且凸緣部分114的外周邊表面可與第一容納空間310的內表面314接觸。因此,最前透鏡110可安裝於透鏡鏡筒300中,進而使得最前透鏡110可被對準成使得其光軸與透鏡鏡筒300的光軸C重合。
第一透鏡組100可包括多個透鏡。在實例中,除最前透鏡110以外,第一透鏡組100可更包括一或多個透鏡。作為參考,除最前透鏡110以外,根據本實例的第一透鏡組100可更包括五個透鏡120、130、140、150及160。然而,構成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數目不限於六個。舉例而言,端視相機模組16的光學效能而定,構成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數目可小於六個或者可為六或更多個。
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110、120、130、140、150及160可具有自物體側朝向成像平面變得實質上更大的直徑。在實例中,第二透鏡120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第一透鏡110(最前透鏡)的直徑,且第三透鏡130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第二透鏡120的直徑。然而,透鏡110、120、130、140、150及160的位置及尺寸不一定彼此成比例。在實例中,第四透鏡140與第三透鏡130可被形成為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尺寸。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中最靠近第二透鏡組200設置的透鏡一般而言可具有最大直徑。在實例中,第六透鏡160所具有的直徑可大於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的直徑。
第二透鏡組200可包括一或多個透鏡。在實例中,第二透鏡組200可包括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最後透鏡280。最後透鏡280可包括光學部分282及凸緣部分284。光學部分282可被配置成展示光學效能,且凸緣部分284可被配置成使得能夠達成透鏡的位置對準。在實例中,光學部分282可被配置成具有正的折射力或負的折射力,且凸緣部分284可被配置成與透鏡鏡筒300接觸。凸緣部分284的外周邊表面2842可被配置成相對於光軸C具有預先確定的傾斜度。在實例中,外周邊表面2842可被形成為相對於光軸C具有大於0°且小於0.5°的傾斜度。由於凸緣部分284的橫截面積朝向物體側變小,因此如上所述配置的最後透鏡280可容易地配合至透鏡鏡筒300中。
透鏡鏡筒300可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第一透鏡組100及第二透鏡組200。在實例中,透鏡鏡筒300內部可形成有第一容納空間310及第二容納空間320。
第一容納空間310可被配置成容納第一透鏡組100。在實例中,第一容納空間310可被形成為具有足以容納第一透鏡組100的透鏡110、120、130、140、150及160的尺寸。第一容納空間310中可形成有台階316。舉例而言,第一容納空間310中可形成有指明第一透鏡110至第六透鏡160的容納位置的多個台階316。台階316可被形成為具有不同的尺寸。在實例中,台階316可被形成為具有與第一透鏡110至第六透鏡160的尺寸實質上一致的尺寸。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配置成容納第二透鏡組200。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形成為容納第二透鏡組200的最後透鏡280。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可被形成為實質上平行於光軸C。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配置成顯著減少最後透鏡280的移動。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的半徑R可與最後透鏡280的半徑L8R實質上相同,或者可略大於最後透鏡280的半徑L8R。作為參考,內周邊表面322的半徑R與最後透鏡280的半徑L8R之間的偏差可不超出為0微米至3微米的範圍。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被形成為防止最後透鏡280分離。舉例而言,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上可形成有一或多個突起部500。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的橫截面形狀一般而言可為半圓形形狀。然而,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的橫截面形狀不限於半圓形形狀。在實例中,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的橫截面可被形成為具有彎曲表面的弧形狀。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可沿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形成為圓形形狀。然而,如圖16中所示,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亦可沿內周邊表面322以預先確定的間隔形成。
第二容納空間320可具有足以容納最後透鏡280的尺寸。在實例中,第二容納空間320的長度Bh可大於自最後透鏡280與前方構件之間的接觸點至凸緣部分284與第二容納空間320的內周邊表面322彼此接觸的點的距離Lhx。
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可形成於可防止最後透鏡280分離且可顯著增加最後透鏡280與透鏡鏡筒300之間的耦合力的點處。作為實例,自第二容納空間320的起點或最後透鏡280與前方構件之間的接觸點至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的中心的距離Ph可大於Lhx。作為另一實例,藉由自Ph減去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的半徑PR獲得的值(Ph-PR)可等於或大於Lhx。如上形成的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可支撐最後透鏡280的影像側表面,以減少最後透鏡280朝向成像平面分離的現象,且用於朝向物體側向上推動最後透鏡280。
相機模組16可更包括間隔維持構件400。間隔維持構件400可設置於第一透鏡組100與第二透鏡組200之間。在實例中,間隔維持構件400可設置於第六透鏡16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間隔維持構件400可維持第六透鏡16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在光軸方向上的恆定距離。另外,間隔維持構件400可藉由容許朝向成像平面的力作用於最後透鏡280上或傳遞至最後透鏡280來增加最後透鏡280與透鏡鏡筒300之間的耦合力。
相機模組16可更包括黏合構件600,黏合構件600使最後透鏡280與透鏡鏡筒300之間的耦合更牢固。黏合構件600可施加於最後透鏡280的影像側表面與透鏡鏡筒300的內周邊表面之間。最後透鏡280的凸緣部分284中可形成有容納黏合構件600的凹槽2844。形成於凸緣部分284中的凹槽2844可增加黏合構件60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的接觸面積。凹槽2844可沿凸緣部分284的周邊方向形成為圓形形狀,或者凹槽2844可沿凸緣部分284的周邊方向以預先確定的間隔部分地形成。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相機模組16中,透鏡鏡筒300與最後透鏡280之間的耦合力可得到改善,且最後透鏡280及其他透鏡由於外部衝擊而與透鏡鏡筒300分離的現象可因此顯著減少。另外,根據實例的最後透鏡280可藉由外周邊表面2842的傾斜而容易地配合至其中形成有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的第二容納空間320中。另外,在根據本實例的相機模組16中,最後透鏡280可藉由具有半圓形形狀的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500被朝向物體側向上推動,以防止在第一透鏡組100與第二透鏡組200之間形成不必要的空間。
如上所述,根據一或多個實例,透鏡由於外部衝擊而與透鏡鏡筒分離的現象可減少。
儘管本揭露包括具體實例,然而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可對該些實例作出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本文中所述實例僅被視為是說明性的,而非用於限制目的。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要被視為可應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所述技術被以不同的次序執行,及/或若所述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及/或被其他組件或其等效物替換或補充,則可達成合適的結果。因此,本揭露的範圍並非由詳細說明來界定,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來界定,且在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範圍內的所有變化要被解釋為包括於本揭露中。
10、12、14、16:相機模組 100:第一透鏡組 110:透鏡/最前透鏡/第一透鏡 112、282:光學部分 114、284:凸緣部分 120:透鏡/第二透鏡 130:透鏡/第三透鏡 140:透鏡/第四透鏡 150:透鏡/第五透鏡 160:透鏡/第六透鏡 200:第二透鏡組 280:最後透鏡 300:透鏡鏡筒 302:開口 310:第一容納空間 312:上表面 314:內表面 316:台階 320:第二容納空間 322:內周邊表面 400:間隔維持構件 500:突起部 600:黏合構件 2842:外周邊表面 2844:凹槽 A、B、D、E:部分 Bh:長度 C:光軸 L5R、L6R:最大半徑 L8R:半徑/最大半徑/最小半徑 Lhx、Ph:距離 P1:第一點 P2:第二點 P3:第三點 PR:半徑 R1:第一半徑 R2:第二半徑 R3:第三半徑
圖1是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示例性相機模組的剖視圖。 圖2是圖1中所示部分A的放大圖。 圖3是圖1中所示示例性相機模組的仰視圖。 圖4是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示例性相機模組的剖視圖。 圖5及圖6是圖4中所示部分B的放大圖。 圖7是圖6中所示示例性相機模組的仰視圖。 圖8是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示例性相機模組的剖視圖。 圖9是圖8中所示部分D的放大圖。 圖10及圖11是圖8中所示示例性相機模組的仰視圖。 圖12是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示例性相機模組的剖視圖。 圖13及圖14是圖12中所示部分E的放大圖。 圖15及圖16是圖12中所示相機模組的仰視圖。 在所有圖式及詳細說明通篇中,除非另外闡述或提供,否則相同的圖式參考編號將被理解為指代相同的元件、特徵及結構。圖式可不按比例繪製,且為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尺寸、比例及繪示。
10:相機模組
100:第一透鏡組
110:透鏡/最前透鏡/第一透鏡
112、282:光學部分
114、284:凸緣部分
120:透鏡/第二透鏡
130:透鏡/第三透鏡
140:透鏡/第四透鏡
150:透鏡/第五透鏡
160:透鏡/第六透鏡
200:第二透鏡組
280:最後透鏡
300:透鏡鏡筒
302:開口
310:第一容納空間
312:上表面
314:內表面
316:台階
320:第二容納空間
400:間隔維持構件
A:部分
C:光軸
L6R:最大半徑
R1:第一半徑
R2:第二半徑

Claims (17)

  1. 一種相機模組,包括: 第一透鏡組,包括最靠近物體設置的最前透鏡; 第二透鏡組,包括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最後透鏡;以及 透鏡鏡筒,其中形成有第一容納空間及第二容納空間,所述第一容納空間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所述第一透鏡組,且所述第二容納空間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所述第二透鏡組, 其中所述第二容納空間被配置成自物體側朝向所述成像平面變窄。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組包括多個透鏡。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容納空間具有台階。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最前透鏡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容納空間的多個不同的內表面接觸。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最後透鏡所具有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透鏡組中最靠近最後透鏡的透鏡的直徑。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二透鏡組的所述最後透鏡的外周邊表面與光軸形成銳角。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更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組與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的間隔維持構件。
  8. 一種相機模組,包括: 第一透鏡組,包括最靠近物體設置的最前透鏡; 第二透鏡組,包括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最後透鏡,且被配置成所具有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透鏡組的所述最前透鏡的直徑;以及 透鏡鏡筒,其中形成有第一容納空間及第二容納空間,所述第一容納空間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所述第一透鏡組,且所述第二容納空間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納所述第二透鏡組, 其中在所述第二容納空間中形成有一或多個突起部,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被配置成支撐所述第二透鏡組的所述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一或多個突起部沿所述第二容納空間的內周邊表面間隔形成。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最前透鏡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容納空間的多個不同的內表面接觸。
  11. 如請求項8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二透鏡組的所述最後透鏡所具有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透鏡組中最靠近最後透鏡的透鏡的直徑。
  12. 如請求項8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二透鏡組的所述最後透鏡的外周邊表面與所述第二容納空間的內周邊表面之間的距離自物體側朝向所述成像平面減小。
  13. 如請求項8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在所述最後透鏡中形成有被配置成容納黏合劑的凹槽。
  14. 如請求項8所述的相機模組,更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組與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的間隔維持構件。
  15.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相機模組,包括透鏡鏡筒, 其中所述透鏡鏡筒包括: 第一透鏡組,包括多個透鏡,其中位於所述第一透鏡組的物體側處的第一透鏡的直徑小於朝向所述第一透鏡組的成像平面的最後透鏡的直徑;以及 第二透鏡組,包括最靠近所述成像平面設置的一或多個透鏡, 其中所述第二透鏡組的容納空間的半徑大於所述第一透鏡組的容納空間的最大半徑。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自物體側至成像平面,所述第二透鏡組的所述容納空間窄於所述第一透鏡組的所述容納空間。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組與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設置有間隔維持構件。
TW110101868A 2020-10-28 2021-01-19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8230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41518A KR20220056698A (ko) 2020-10-28 2020-10-28 카메라 모듈
KR10-2020-0141518 2020-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7425A true TW202217425A (zh) 2022-05-01
TWI823048B TWI823048B (zh) 2023-11-21

Family

ID=78362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1868A TWI823048B (zh) 2020-10-28 2021-01-19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28888A1 (zh)
KR (1) KR20220056698A (zh)
CN (2) CN114509852A (zh)
TW (1) TWI8230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95109B1 (ko) 2019-09-02 2021-08-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0910B2 (ja) * 1997-06-24 2002-08-05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
JP4679906B2 (ja) * 2005-01-13 2011-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固定構造
KR100691157B1 (ko) * 2005-04-07 2007-03-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포커싱 무조정형 카메라 모듈
JP2007188034A (ja) * 2005-12-12 2007-07-26 Sharp Corp レンズ保持装置
JP2009186699A (ja) * 2008-02-06 2009-08-20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456769B2 (en) * 2008-11-28 2013-06-04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Lens unit and vehicle-mounted infrared lens unit
CN102331611A (zh) * 2010-07-13 2012-01-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筒及采用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KR101503982B1 (ko) * 2012-12-21 2015-03-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JP2014164239A (ja) * 2013-02-27 2014-09-08 Konica Minolta Inc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KR20150092458A (ko) * 2014-02-05 2015-08-1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US9507117B2 (en) * 2014-02-26 2016-11-2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TWI620951B (zh) * 2016-03-30 2018-04-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CN206400173U (zh) * 2017-01-18 2017-08-11 东莞市粤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
CN115508973A (zh) * 2017-06-16 2022-12-2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CN208921940U (zh) * 2018-08-10 2019-05-3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8636528U (zh) * 2018-08-15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11025514A (zh) * 2018-10-09 2020-04-17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组
JP7245087B2 (ja) * 2019-03-20 2023-03-2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803840U (zh) * 2019-05-30 2020-06-19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镜片组件及具有镜片组件的光学镜头
WO2020258330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KR20210044554A (ko) * 2019-10-15 2021-04-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28888A1 (en) 2022-04-28
KR20220056698A (ko) 2022-05-06
CN114509852A (zh) 2022-05-17
CN214586182U (zh) 2021-11-02
TWI823048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7117B2 (en) Lens module
CN110658609B (zh) 光学***
TWI485464B (zh) 成像用光學鏡片組
TWI616674B (zh) 相機模組
CN110161665B (zh) 光学***
CN106597636A (zh) 光学成像***
JP5623566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7570442B2 (en) Lens mod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TWI619966B (zh) 光學成像系統
US20220082794A1 (en) Optical hybrid len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TW202217425A (zh)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95309B (zh) 成像透鏡系統
CN107918186B (zh) 六非球面透镜
TWI810080B (zh) 成像透鏡系統及電子裝置
KR102064021B1 (ko) 렌즈 모듈
US20240103247A1 (en) Lens assembly and lens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30162391A (ko)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TW202334695A (zh) 光學系統及包括其之攝像模組
CN118393678A (zh) 透镜模块及包括透镜模块的相机模块
CN116088134A (zh) 成像透镜***和相机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