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2279A - 用於玻璃加工系統之絞接式模具配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玻璃加工系統之絞接式模具配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2279A
TW202212279A TW110131689A TW110131689A TW202212279A TW 202212279 A TW202212279 A TW 202212279A TW 110131689 A TW110131689 A TW 110131689A TW 110131689 A TW110131689 A TW 110131689A TW 202212279 A TW202212279 A TW 2022122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mold portion
glass sheet
lower mold
upper mo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1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衛 B 尼奇科
迪恩 M 尼奇科
克里斯汀 J 萊因哈特
史蒂芬 D 席德
小詹姆斯 P 史納貝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玻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玻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玻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2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227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02Re-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23/023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 C03B23/03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by press-bending between shaping moulds
    • C03B23/0302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by press-bending between shaping moulds between opposing full-face shaping moul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02Re-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23/023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 C03B23/035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using a gas cushion or by changing gas pressure, e.g. by applying vacuum or blowing for supporting the glass while bending
    • C03B23/0352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using a gas cushion or by changing gas pressure, e.g. by applying vacuum or blowing for supporting the glass while bending by suction or blowing out for providing the deformation force to bend the glass sheet
    • C03B23/0357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using a gas cushion or by changing gas pressure, e.g. by applying vacuum or blowing for supporting the glass while bending by suction or blowing out for providing the deformation force to bend the glass sheet by suction without blowing, e.g. with vacuum or by venturi effec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215/00Press-moulding glass
    • C03B2215/50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press-mould assemb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215/00Press-moulding glass
    • C03B2215/61Positioning the glass to be pre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press dies or press ax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一種與一上部模具一起使用的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包括經組配來使一加熱玻璃片彎曲的一模具部分。該模具部分具有一第一端、靠近該第一端的用於使該玻璃片的一端部彎曲的一銳彎區域及與該第一端相對且與該銳彎區域間隔開的一第二端。該配置可以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引導部件,在靠近該第一端的一第一位置處連接至該模具部分;及一第二引導部件,在靠近該第二端且與該銳彎區域間隔開的一第二位置處連接至該模具部分。該模具部分及該等引導部件可協作以允許該模具部分的該第一端自一降低位置移動至一升高位置,以便向上移動該玻璃片的該端部。

Description

用於玻璃加工系統之絞接式模具配置
發明領域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用於在玻璃加工系統中使玻璃片彎曲的鉸接式模具配置。
發明背景
在美國專利第9,452,948號及國際公開第WO 02/24588A1號中揭露了呈下部壓環形式的玻璃片模具配置的實例。
發明概要
在根據本揭露的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與玻璃彎曲系統中的上部模具一起使用的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包括經組配來使加熱玻璃片彎曲的模具部分。模具部分具有第一端、靠近第一端的用於使玻璃片的端部彎曲的銳彎區域及與第一端相對且與銳彎區域間隔開的第二端。模具配置可以進一步包括:第一引導部件,在靠近第一端的第一位置處連接至模具部分;及第二引導部件,在靠近第二端且與銳彎區域間隔開的第二位置處連接至模具部分。模具部分及第一引導部件及第二引導部件經組配來協作以允許模具部分的第一端自降低位置移動至升高位置,以便向上移動玻璃片的端部且使得模具部分的第一端沿著與玻璃片的端部的端邊緣所採取的路徑基本相同的路徑移動,同時亦允許模具部分的第二端基本側向移動。
亦提供了一種用於使加熱玻璃片彎曲的方法。方法可以包括將玻璃片定位在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的下部模具部分與上部模具之間。下部模具部分可以包括第一端、靠近第一端的用於使玻璃片的端部彎曲的銳彎區域及與第一端相對且與銳彎區域間隔開的第二端。下部模具配置可以進一步包括與下部模具部分相關聯的移動促進總成,用於引導下部模具部分的移動。移動促進總成可以在靠近第一端的第一位置及靠近第二端且與銳彎區域側向間隔開的第二位置處連接至下部模具部分。方法可以進一步包括朝向上部模具向上移動下部模具部分以使下部模具部分與上部模具之間的玻璃片的端部彎曲。此外,移動促進總成可以經組配來引導下部模具部分的第一端沿著與玻璃片的端部的端邊緣所採取的路徑基本相同的路徑移動且引導下部模具部分的第二端基本側向移動。
雖然圖示及揭露了例示性實施例,但不應將此揭露內容解釋為限制申請專利範圍。預期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疇的情況下可以作出各種修改及替代設計。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根據需要,本文中揭露了詳細的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所揭露的實施例僅為例示性的且可以採用各種及替代形式。圖式不一定按比例;一些特徵可能會被誇大或最小化以示出特定組件的細節。因此,本文中所揭露的具體結構及功能細節不應被解釋為限制性的,而僅作為教導熟習此項技術者的代表性基礎。此外,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參考任一圖式所圖示及描述的實施例的各種特徵可以與一個或多個其他圖中所圖式的特徵相結合,以產生並未明確圖示或描述的實施例。另外,可以在沒有以下描述中所解釋的特定特徵中的一者或多者的情況下實踐其他實施例。
在諸如用於太陽能收集應用的玻璃鏡面板、車輛擋風玻璃、後窗或任何其他合適的產品的玻璃片產品的製造期間,可能需要將玻璃片與形成或彎曲操作結合地模製或彎曲(例如將玻璃片逐漸包裹且壓在模具工具上)。在本揭露中,提供了用於在此等操作期間使玻璃片彎曲以改進玻璃加工(例如,以使得可以在沒有由鉸接式模具配置中的切口引起的模具痕跡的情況下進行更小半徑彎曲)的方法及設備。
參考圖1及2,示出了用於加工玻璃片G的玻璃加工系統10。系統10包括加熱設備或站,諸如熔爐12,用於加熱玻璃片G;形成或彎曲站14,用於將每一加熱玻璃片G形成或彎曲成所需形狀;冷卻站,諸如退火站或淬火站16,經組配來冷卻每一玻璃片G;及控制系統18,用於控制熔爐12、彎曲站14及淬火站16的操作。在圖1及2中所示出的實施例中,根據本揭露,系統10進一步包括鉸接式模具配置20,該鉸接式模具配置20設置為用於在形成或彎曲製程期間使玻璃片G彎曲的彎曲站14的一部分,如下文詳細解釋。
熔爐12可以具有用於加熱玻璃片G的任何合適的組態。例如,熔爐12可以包括定位於輸送機或輸送機系統22上方及/或下方的任何合適的加熱元件(未示出),該輸送機或輸送機系統22可以用於沿著輸送平面 C通過熔爐12在大體水平延伸的定向上輸送玻璃片G。作為更詳細的實例,加熱元件可以包括:輻射加熱元件,諸如電加熱器;及/或對流加熱元件,諸如熱氣或熱空氣分配器。輸送機系統22可以為包括滾輪23的滾輪輸送機類型,如美國專利:第3,806,312號McMaster;第3,934,970號McMaste等人、第3,947,242號McMaster等人;及第3,994,711號McMaster等人所揭露的滾輪,該等專利以引用的方式併入。
同樣,彎曲站14可以具有用於熱玻璃形成或使每一玻璃片G彎曲成特定形狀的任何合適的組態。例如,彎曲站14可以具有:輸送機或輸送機系統24,該輸送機或輸送機系統24可以為單獨的輸送機或輸送機系統22的一部分,以用於接收加熱玻璃片G;及玻璃片形成設備或彎曲設備26,如圖1中示意性示出,以用於形成或彎曲玻璃片G。此外,彎曲站14具有絕緣外殼27,該絕緣外殼27界定加熱腔室28 (例如加熱至介於610至725攝氏度(℃)或至少600℃的範圍內的溫度),彎曲設備26至少部分地定位在該加熱腔室28中。
參考圖2,彎曲設備26可以經組配為用於在多個階段(例如三個階段)中使玻璃片G彎曲的多階段彎曲設備。在圖2中所示出的實施例中,彎曲設備26包括在熱玻璃片形成或彎曲的第一階段期間起作用的第一上部模具30及在熱玻璃片形成的壓製形成階段期間起作用的第二上部模具32。如上所述,根據本揭露的鉸接式模具配置20可被提供作為用於在形成或彎曲製程期間使玻璃片G彎曲的彎曲站14的部分。例如,鉸接式模具配置20可用作彎曲設備26的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34 (例如鉸接式下部壓環配置)。此外,在第一上部模具30已經自圖2中所示出的其拾取位置水平移動至圖3中所示出的下部模具配置34上方的遞送位置之後,下部模具配置34可以經組配來接收來自第一上部模具30的玻璃片G以供重力下垂。在第一上部模具30將玻璃片G沈積在下部模具配置34上之後,第一上部模具30自其在圖3中所示出的遞送位置移回至其在圖2中所示出的拾取位置。此外,如圖4中所示出,下部模具配置34向上移動且/或第二上部模具32向下移動,以使得第二上部模具32與下部模具配置34協作以壓製形成玻璃片G。下部模具配置34亦可用於將玻璃片G的端部包裹或彎曲至第二上部模具32上,如下文詳細解釋。在形成之後,第二上部模具32向上移動,其中玻璃片G由抽真空支撐在該第二上部模具32上,且圖2中所示出的遞送模具35由致動器36自淬火站16移動至形成站14中,以接收玻璃片G,以用於分別在下淬火頭37a與上淬火頭37b之間向外移動回至淬火站16以進行淬火。
如圖2中所示出,第一上部模具30具有面向下的表面38,該面向下的表面38具有向下凸起的形狀。模具表面38亦可以具有可以由圓柱形形狀或部分圓錐形形狀提供的直線元件或大體直線元件(例如各自具有5 mm或更小的交叉彎曲的線元件)。第一上部模具30亦具有由細長梁42 (僅示出一個細長梁)支撐的框架40,該等細長梁42由致動器44通過連接件46移動。此等梁42由相關聯的滾輪48支撐,該等滾輪48由致動器50安裝以提供梁的垂直移動且因此提供第一上部模具30在其操作期間的垂直移動。更具體而言,第一上部模具30可以自輸送機系統24向下移動至約二分之一英吋(例如12至16 mm)以用於玻璃片G的初始拾取且隨後可以向上移動,以便移動至位於輸送機滾輪23的端處的熱端蓋52上方以減少自彎曲站內部至滾輪的熱端處的軸承的熱流。側向滾輪54亦接觸梁42以在第一上部模具30在圖2中所示出的其拾取位置與圖3中所示出的其遞送位置之間移動期間提供側向定位。
在美國專利第9,452,948號中揭露了進一步的彎曲站細節,該專利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
彎曲站14可以進一步包括抬升裝置56,諸如氣體抬升噴射陣列,以用於朝向第一上部模具30抬升加熱玻璃片G。抬升裝置56位於玻璃片G的輸送平面 C下方,且包括多個間隔開的抬升噴射出口或氣體噴射出口58,諸如噴嘴、噴口或泵,該等抬升噴射出口或氣體噴射出口58供應向上導向的氣體噴射(例如噴射流),以用於自輸送機系統24向上抬升玻璃片G以將玻璃片初始形成且支撐在第一上部模具30的面向下的表面38上,隨後在玻璃片G支撐在其面向下的表面38上的情況下,該第一上部模具30側向移動至其遞送位置,如圖3中所示出。第一上部模具30的面向下的表面38亦可以具有真空孔陣列,通過此等真空孔可抽真空以幫助玻璃片G的初始抬升,且隨後將玻璃片支撐在面向下38的表面上。
如圖2中所示出,彎曲站14的第二上部模具32定位於彎曲站外殼27的加熱腔室28內的下部模具配置34上方,且可由致動器60及連接件62垂直移動。第二上部模具32的垂直移動在圖2及3中所示出的上部位置於圖4中所示出的下部位置之間進行,以供執行壓製形成。第二上部模具32具有向下凸起形狀的面向下的表面64,該面向下的表面64在橫向方向上具有曲率而沒有任何直線元件。第二上部模具32亦在其面向下的表面64中具有真空孔陣列,以供在形成循環期間將加熱玻璃片G形成且支撐在第二上部模具32上。
真空源(未示出)可操作以分別在第一上部模具30及第二上部模具32的面向下的表面38及64處提供真空。實際上,真空源可以由分別供應給第一上部模具30及第二上部模具32上的氣體噴射泵的正壓空氣來提供,且噴射泵可以屬於美國專利第4,202,681號及第4,222,763號所揭露的類型,以便能夠抽不同程度的真空,以及提供正壓空氣,以供在形成操作期間提供玻璃片釋放,如下文更充分地描述。
參考圖2及3,下部模具配置34面向上且可以經組配來提供在橫向方向上的向上凹形形狀,該形狀與第二上部模具32的面向下的表面64的向下凸起形狀互補。如所圖示的下部模具配置34由諸如框架68的支撐結構支撐,該支撐結構由諸如螺旋起重器的致動器70支撐,以用於垂直移動。此垂直移動可以向下,以允許第一上部模具30在下部模具配置34上方移動,且隨後向上移動,以使得玻璃片G的釋放處於更緊密的間隔關係以控制定位。另外,下部模具配置34的垂直移動亦可以與第二上部模具32的垂直移動協作地使用以執行壓彎。
參考圖5,下部模具配置34具有新穎的設計以促進玻璃片G的壓彎。例如,下部模具配置34可以經組配為鉸接式模具配置以提供玻璃片G的端邊緣或部分的彎曲,同時減少或消除玻璃片G在彎曲位置處的缺陷。在圖5中所示出的實施例中,下部模具配置34包括:支撐結構或框架71,由框架68支撐(例如固定地連接至其);中間或中部模具區部或部分72 (例如中間環區部或區段),固定地連接至框架71以供支撐玻璃片G的中間或中部部分;第一側區部或部分74及第二側區部或部分76,分別在中間模具部分72的相對側上延伸;及中心玻璃支撐墊77,在側部74與側部76之間延伸且可以固定地附接至框架71。墊77可以支撐玻璃片G的大部分且使其靠近第二上部模具32的面向下的表面64,以使得在面向下的表面64處抽的真空可以朝向面向下的表面64抽玻璃片G的中心區域。在另一實施例中,可以在沒有墊77的情況下提供下部模具配置34。
中間模具部分72可以固定地附接至框架71,以使得中間模具部分72相對於框架71及框架68 (如圖2中所示出)被固定。每一側部74、76包括:側模具部分78 (例如翼或側環區部或區段),可移動地附接至框架71以供使玻璃片G的相應端部彎曲;及移動促進總成,諸如連結總成80,經組配來允許側模具部分78相對於框架71、中間模具部分72及墊77 (若包括)自降低位置移動至升高位置,以便將玻璃片的相應端部向上移動且將玻璃片G的端部包裹在第二上部模具32的面向下的表面64上。就此而言,若包括,則墊77可以固定地安裝至框架71,以使得墊77定位在側部74、76的側模具部分78內部(例如在其外邊界內),且以使得側模具部分78可相對於墊77移動。此外,每一連結總成80亦可以允許相應的側模具部分78側向移動。
在所圖示的實施例中,每一側模具部分78具有第一端或外端81、第二端或內端82及分別界定諸如外模具區域83及內模具區域84的第一模具區域及第二模具區域的模具表面。長度可為例如30 cm或更小的外模具區域83例如與側模具部分78的外端81相鄰定位,且包含靠近或接近側模具部分78的外端81定位的銳彎區域,以用於使玻璃片G的相應端部彎曲。例如,銳彎區域的中心部分可以定位於側模具部分78的外端邊緣的2至28 cm內。向內延伸至恰好超出銳彎區域的外模具區域83亦可以包括定位於銳彎區域與側模具部分78的外端邊緣之間的相對平坦的區域。內模具區域84自外模具區域83延伸至側模具部分78的內端82,且包含具有比銳彎區域更大的曲率半徑的平坦區域或彎曲區域。例如,外模具區域及內模具區域的實例輪廓在圖16至19中示意性地示出(且在圖19中標記),此等圖在下文更詳細地論述。
在圖5中所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二側部76的側模具部分78被示出處於降低位置,而第一側部74的側模具部分78被示出處於升高位置。參考圖6,當每一側模具部分78處於降低位置時,每一側模具部分78的內端82與中間模具部分72之間存在間隙。參考圖7,當每一側模具部分78處於升高位置時,每一側模具部分78定位成更接近於中間模具部分72,以使得間隙的大小減小或被消除。例如,當側模具部分78處於升高位置時,每一側模具部分78的內端82可以處於中間模具部分72的0.3 cm或更小內(例如,與中間模具部分72間隔介於0.01至0.3 cm的範圍內的距離)。
圖6示出了處於降低位置的第二側部76的側模具部分78,而圖7示出了處於升高位置的第二側部76的側模具部分78。第一側部74的側模具部分78可以類似的方式移動。此外,每一側模具部分78可以具有在橫向方向 L上所量測的長度,該長度至少與中間模具部分72的長度一樣長或至少兩倍長。在另一實施例中,可以在沒有中間模具部分的情況下提供下部模具配置34。
參考圖6至9,每一連結總成80包括第一引導部件或第一連結85a,該第一引導部件或第一連結85a在靠近側模具部分78的外端81的第一位置處諸如用樞轉部件或軸86樞轉地連接至相應的側模具部分78,以使得第一連結85a可繞延伸穿過第一位置的第一軸線87 (如圖8中所示出)樞轉。第一連結85a進一步諸如用樞轉部件或軸89樞轉地連接至第一支撐部件88,以使得第一連結85a亦可繞延伸穿過第一支撐部件88的軸線90樞轉。第一支撐部件88可以為任何合適的支撐部件,諸如軸承部件或框架部件。在圖式中所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一支撐部件88為附接至框架71的框架部件的軸承座。此外,在所圖示的實施例中,當相應的側模具部分78處於降低位置(如圖8中所示出)及處於升高位置時,樞轉軸89定位於樞轉軸86的內側,且在樞轉軸86下方延伸。
另外,每一連結總成80包括第二引導部件或第二連結91a,該第二引導部件或第二連結91a在靠近側模具部分78的內端82的第二位置處樞轉地連接至相應的側模具部分78,且與第一位置及銳彎區域間隔開,以使得第二連結91a可繞延伸穿過第二位置的第二軸線92 (如圖9中所示出)樞轉。在所圖示的實施例中,第二連結91a用樞轉部件或軸94樞轉地連接至托架93,且托架93諸如用一個或多個緊固件及/或焊接固定地附接至相應的側模具部分78。下部模具配置34的右側上的托架93在各個圖中被拆開以示出中間模具部分72,該中間模具部分72定位於托架93的後面而不連接至托架93。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連結91a可以樞轉地直接附接至相應的側模具部分78。第二連結91a進一步樞轉地連接至第二支撐部件96,諸如軸承部件或框架部件,以使得第二連結91a可繞延伸穿過第二支撐部件96的軸線97樞轉。在圖式中所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二支撐部件96為附接至框架部件98的軸承座。此外,第一支撐部件88及第二支撐部件96分別及支撐部件88及96所附接至的框架部件皆可以被視為框架71的部分。另外,框架71及框架68可以一起被視為下部模具配置34的公共支撐結構。
針對每一側部74、76,側模具部分78及連結85a及91a經組配來協作以允許側模具部分78自諸如圖6中所示出的降低位置移動值諸如圖7中所示出的升高位置,且引導彼移動,以便側模具部分78向上移動玻璃片G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端部)。此外,針對每一側部74、76,側模具部分78及連結85a及91a經組配來協作以當側模具部分78自降低位置移動至升高位置時,允許側模具部分78朝向中間模具部分72側向移動。因此,且如上所述,當側模具部分78處於降低位置時可能存在於相應側模具部分78與中間模具部分72之間的間隙可以在側模具部分78移動至升高位置時被減小或消除。例如,針對每一側部74、76,側模具部分78及連結85a及91a 可以與框架71形成四桿連結,且每一四桿連結可以經組配來引導相應的側模具部分78的向上樞轉移動,同時亦引導側模具部分78的側向移動。
此外,參考圖6,針對所圖示的實施例中的每一側部74、76,第一連結85a具有第一有效長度 l 1 ,而第二連結91a具有至少為第一有效長度 l 1 的兩倍的第二有效長度 l 2 。在所圖示的實施例中,銳彎區域相對較短,因此第一連結85a的第一有效長度 l 1 相對較短,但第一有效長度 l 1 及第二有效長度 l 2 強烈依賴於所製造的玻璃形狀,因此有效長度 l 1 l 2 可以各自為任何合適的長度。用上文配置中的任一者,當側模具部分78自降低位置移動到升高位置時,每一側模具部分78的定位成靠近中間模具部分72的端(例如內端)可以僅略微垂直地移動,同時亦朝向中間模具部分72側向地移動。例如,當每一側模具部分78自降低位置移動至升高位置時,側模具部分78的內端82可以垂直移動介於0.05至3.0 cm的範圍內的距離,同時向內側向移動移動介於0.3至15 cm的範圍內的距離。
參考圖8及9,每一連結總成80可以包括對應的第一引導部件或連結85b及第二引導部件或連結91b,該第一引導部件或連結85b及該第二引導部件或連結91b分別定位在相應側模具部分78的一側上,該側與第一連結85a及第二連結91a分別被定位的一側相對。此外,針對每一連結總成80,第一連結85a及85b可以由諸如同步軸99的連接部件連接在一起,以使得第一連結85a及85b一起移動。同樣,針對每一連結總成80,第二連結91a及91b可以由諸如同步軸100的連接部件連接在一起,以使得第二連結91a及91b一起移動。在圖8及9中所示出的實施例中,處於相應側模具部分78的相對側上的第一連結85a及85b為彼此的鏡像,且處於相應側模具部分78的相對側上的第二連結91a及91b亦為彼此的鏡像。
參考圖10及11,下部模具配置34進一步包括一個或多個致動器102,該一個或多個致動器102安裝在框架68上,以用於在降低位置與升高位置之間移動每一側模具部分78 (例如每一外端81)。在所圖示的實施例中,下部模具配置34包括經由連結總成104連接至每一側模具部分78的致動器102,且每一致動器102可以由圖1中所示出的控制系統18控制。每一連結總成104可以包括用於促進相應側模具部分78的移動的任何合適的部件或連結。例如,每一連結總成104可以包括:第一部件或曲柄106,固定地連接作為致動器102的輸出軸;第二部件或連結108,樞轉地連接至曲柄106;第三部件或曲柄軸110,樞轉地連接至第二連結108;及第四部件或連結112,樞轉地連接至曲柄軸110且樞轉地連接至側模具部分78。在圖10及11中所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二連結108延伸至框架68中,且曲柄軸110為帶有具有兩端分開90°的兩個曲柄臂的軸,且軸可旋轉地安裝在兩個支撐部件或座上,其中一個示出為如圖10中所示出地固定至框架68的座113。參考圖8及10,在兩端處具有U形鉤的第四連結112可以樞轉地連接至軸或銷114,該軸或銷114由鎖定至附接座116中的桿固定地連接至側模具部分78。
每一致動器102可操作以在圖11及12中所示出的第一組態與圖13中所示出的第二組態之間移動相關聯的連結總成104,以便在圖11及12中所示出的降低位置與圖13中所示出的升高位置之間移動相關聯的側模具部分78,以使得側模具部分78可以使玻璃片G的端部彎曲,如下文詳細解釋。應注意,在圖10、11、12及13中,包括連結85a及安裝座88的連結總成80已經自其位置向下及向內移位,此移位可能需要在每一側模具部分78的外端81處產生行進路徑,該行進路徑在下部模具配置34的操作期間可以匹配玻璃片G的相應端的路徑。此位置移位在此等圖中進行,以更清楚地示出相關聯的連結總成104的連結112,且可能不表示它們在使用中的實際位置。此外,為了清楚起見,玻璃片G在圖11中僅示出為薄片。
參考圖1至4及11至13,現在將更詳細地描述系統10的操作。系統10中的玻璃片G的加工可以藉由在熔爐12中加熱玻璃片G (諸如加熱至介於575℃至675℃的範圍內的溫度,或加熱至至少575℃的溫度)且隨後將玻璃片G輸送至彎曲站14以開始壓製形成或彎曲操作來開始。隨後可以操作抬升裝置56以將玻璃片G自輸送機系統24抬離且抬至第一上部模具30的面向下的模具表面38上。在玻璃片G被支撐在第一上部模具30上之後,第一上部模具30可以向上移動,以清除輥端蓋52,且隨後水平地自其圖2中所示出的拾取位置移動至圖3中所示出的遞送位置,其中玻璃片G被釋放至下部模具配置34上。第一上部模具30因此可以用作用於將加熱玻璃片G自輸送機系統24傳送至下部模具配置34的傳送裝置。在第一上部模具30將玻璃片G沈積在下部模具配置34上之後,第一上部模具30自其在圖3中所示出的遞送位置移回至其在圖2中所示出的拾取位置,以拾取另一玻璃片。如圖4及12中所示出,第二上部模具32亦向下移動且/或下部模具配置34向上移動,以使得第二上部模具32可以與下部模具配置34協作以壓製形成玻璃片G。當下部模具配置34與第二上部模具32相鄰定位時,可以操作致動器102以將連結總成104自圖12中所示出的第一組態移動至圖13中所示出的第二組態,以便將每一側模具部分78 (例如每一外端81)自圖12中所示出的降低位置移動至圖13中所示出的升高位置,以使得玻璃片G的端部可以向上彎曲且壓靠第二上部模具32 (即,玻璃片G的端部可以被包裹在第二上部模具32上)。致動器102可以同時或獨立地操作,以使得每一側模具部分78可以獨立於另一側模具部分78移動。此外,在一些應用中,可以僅操作一個致動器102,以使得僅一個側模具部分78在降低位置與升高位置之間移動。
在上文操作方法中,在下部模具配置34子第一上部模具30接收玻璃片G之前,側模具部分78定位在其降低位置中,且在玻璃片G被壓在下部模具配置34的墊77與第二上部模具32之間之後(或在下部模具配置34的框架71及第二上部模具32已經到達其最終壓製位置之後),側模具部分78移動至其升高位置。然而,側模具部分78可以在任何合適的時間移動至其升高位置。例如,在下部模具配置34子第一上部模具30接收玻璃片G之前,側模具部分78可以移動至其升高位置。接下來,在玻璃片G被壓在下部模具配置34與第二上部模具32之間之前,側模具部分78可以移動至其降低位置,且隨後當玻璃片G被壓在下部模具配置34與第二上部模具32之間以使得玻璃片G的端部可以被包裹在第二上部模具32上時,側模具部分78可以移動至其升高位置。
在玻璃片G的壓製形成及包裹之後,第二上部模具32向上移動,其中玻璃片G由如先前所描述的抽真空支撐在其面向下的表面64上,且如圖2中所示出的遞送模具35自淬火站16移動至彎曲站14中,以接收玻璃片G,以用於在下淬火頭37a與上淬火頭37b之間向外移動回至淬火站16以進行淬火。
下部模具配置34的上文組態可以提供許多益處。首先,因為在側模具部分78的小半徑區域或銳彎區域(例如複雜彎曲區域)處或附近(例如靠近圖中所示出的側模具部分78的外端81)沒有間隙或鉸鏈切口,所以玻璃片G可以抵靠第二上部模具32彎曲,而不會在抵靠側模具部分78的力可能最大的高邊緣應變的區域中(例如在玻璃片G的端邊緣附近的彎曲區域)的玻璃片G的外圍處造成畸變或不規則性。例如,參考圖6,下部模具配置34的任何間隙或鉸鏈切口定位成靠近中間部分 72或下部模具配置34的中心平面118 (例如與中心平面118相距小於30 cm),其中玻璃片G的彎曲半徑極大且下部模具配置34必須施加以將玻璃片G壓靠在第二上部模具32上的力極小,以使得此等間隙或鉸鏈切口與側模具部分78的外端81間隔開。然而,先前的下部模具或環組態可能在此等高邊緣應變區域處或附近包括間隙或鉸鏈切口,且因此可能在彎曲玻璃片的邊緣處或附近留下鉸鏈切口標記。
其次,可樞轉連結85、91或連結總成80的其他部件或裝置或用於引導側模具部分78的移動的其他移動促進總成可以經配置來提供每一側模具部分78的最遠離下部模具配置34的中心平面118的一側上的準確行進路徑。在玻璃片G自玻璃片G的中心至彼端邊緣被逐漸包裹在第二上部模具32或其他模具上時,彼弧可以與玻璃片G的對應部分或端邊緣的行進路徑基本相同或緊密匹配。因此,玻璃端部在側模具部分78上方的相對運動可以被最小化,此係由於側模具部分78迫使玻璃片G到達第二上部模具32,因此減少了(與非鉸接的下部模具)在完成玻璃片G至第二上部模具32的包裹所需的高力期間,彼相對運動將使玻璃碎片自玻璃片G的邊緣被拉出。
第三,用上文組態,可以延長第二上部模具32或其他模具上的模具布的壽命(與非鉸接的下部模具相比)。就此而言,在使用固定形狀的下部模具或壓環及彎曲的上部模具來使玻璃片彎曲的模式中,若上部模具的各側處的彎曲區域足夠尖銳,則當上部模具將平坦玻璃片壓至下部模具中,上部模具的布覆蓋表面將在兩點(例如玻璃片的每一端部附近的一點)處接觸玻璃片。在接觸時,在那彼等接觸點之間在玻璃片與上部模具之間可能存在空間。外,在上部模具的模具面上所量測的接觸點之間的長度小於接觸點之間沿著玻璃片所量測的長度。因此,隨著壓製繼續且隨著上部模具的模具表面處的真空朝向上部模具抽玻璃片的中心區域,玻璃片的額外長度將沿著模具布的表面向外滑動。若上部模具中的彎曲足夠尖銳,且彎曲繼續朝向90度左右,則玻璃片與模具布之間的接觸力可能過高,以致於玻璃片抓住模具布而非滑動,且隨著玻璃片朝向下部模具及上部模具的外端移動,使模具布的纖維向上捲起。在端部處的玻璃片上的黏性塗料以可能增加問題。然而,通過使用根據本揭露的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可以避免自用固定形狀的下部模具或環進行彎曲開始即存在的玻璃片與上部模具之間的空間,而無鉸鏈標記問題。例如,用上文所描述的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當玻璃片被壓在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與上部模具之間時,玻璃片可以首先接觸上部模具的中心。此外,接觸區可以自中心逐漸向外擴展,從而決不留下困在玻璃片與上部模具的兩個接觸點之間的間隙,因此玻璃可以在上部模具的布覆蓋的模具表面上自中心至上部模具的外端滾出。沒有袋被困住且沒有額外的玻璃滑過模具布。因此,可以延長模具布壽命。
參考圖14,示出了三級形成或彎曲站的第二實施例14ʹ,根據本揭露的鉸接式模具配置20ʹ可以與該實施例一起使用。形成站14ʹ為玻璃加工系統10ʹ的部分,其具有上游熔爐(未示出),如上文詳細描述的玻璃加工系統10。此外,除了用於形成站14ʹ的組件的附圖標記可以各自包括主要標記之外,形成站14ʹ具有許多與操作如先前所描述的實施例的相同的組件,以使得相同的附圖標記應用於相同的組件。此外,大部分先前描述適用於形成站14ʹ,且因此不再重複。另外,可以在美國專利第9,809,485號中找到此形成站的更多細節,該專利的全部內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
在圖14中所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一上部模具30ʹ不能側向移動,而僅能諸如由致動器120及合適的連接件122垂直移動。此外,鉸接式模具配置20ʹ經組配為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34ʹ,其可諸如由致動器124及合適的連接件126側向移動。用上文組態,可以省略上文關於下部模具配置34所提到的框架68,且下部模具配置34ʹ可以替代地安裝在連接至致動器124的可滑動穿梭框架上。另外,下部模具配置34ʹ的側模具部分78ʹ可以經由合適的連結總成及致動器(未示出)移動,諸如上文關於下部模具配置34所描述。應注意,用圖14中所示出的下部模具配置34ʹ,側模具部分78ʹ及中間部分(未示出)沿著延伸進出紙的線配置,因此僅側模具部分78′中的一者的示意性橫截面圖為可見的。此外,圖14示出了下部模具配置34ʹ及遞送模具35ʹ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在圖14中所圖示的形成站14ʹ中,由上游熔爐(未示出)加熱且定位在輸送機系統24ʹ上的玻璃片Gʹ可以由抬升裝置56ʹ自輸送機系統24ʹ的輥或滾輪23ʹ抬離,以使得玻璃片Gʹ可以由第一上部模具30'接收。如上所述,第一上部模具30'亦可以具有真空孔陣列,通過此等真空孔可抽真空以幫助玻璃片Gʹ的初始抬升,且隨後將玻璃片支撐在第一上部模具30'上。
隨後可以將第一上部模具30'升高至圖14中所示出的上部位置,以使得下部模具配置34ʹ可以由致動器124移動至第一上部模具30'下面的位置。隨後第一上部模具30'可向下移動以釋放玻璃片Gʹ以供傳送至下部模具配置34ʹ上。玻璃片Gʹ的釋放可以藉由終止在第一上部模具30'的模具表面38ʹ處抽真空及終止由抬升噴射裝置56ʹ提供的向上導向的氣體噴射以及藉由向模具表面38ʹ提供正壓氣體來提供。第一上部模具30ʹ因此可以用作用於將加熱玻璃片Gʹ自輸送機系統24ʹ傳送至下部模具配置34ʹ的傳送裝置。隨後第一上部模具30ʹ向上移動至其上部位置,且下部模具配置34ʹ及支撐在其上的玻璃片Gʹ在處於其如圖14中所示出的上部位置時水平移動至第二上部模具32ʹ下方的位置(在圖14中玻璃片Gʹ未示出為定位在下部模具配置34ʹ上)。在此移動期間,玻璃片Gʹ可在重力作用下朝向下部模具配置34ʹ的中間模具部分(未示出)及側模具部分78ʹ的形狀下垂,或玻璃片Gʹ可由下部模具配置34ʹ的墊(例如,如上述的墊77)支撐。隨後第二上部模具32ʹ自其圖14中所示出的上部位置向下移動至其下部位置以與下部模具配置34ʹ協作以壓製形成在橫向方向上具有曲率的玻璃片Gʹ。當下部模具配置34ʹ與第二上部模具32ʹ相鄰定位時,側模具部分78ʹ中的一者或兩者可以以類似於上文關於下部模具配置34所描述的方式自降低位置移動至升高位置,以使得側模具部分78ʹ可以將玻璃片Gʹ的端邊緣或部分向上壓製或包裹在第二上部模具32ʹ的模具表面64ʹ上。隨後,當第二上部模具32ʹ向上移動至其圖14中所示出的上部位置時,第二上部模具32ʹ可以在其面向下的表面64ʹ處抽真空以將玻璃片Gʹ支撐在表面64ʹ上。
藉由將下部模具配置34ʹ自第二上部模具32ʹ下方移出且返回至第一上部模具30′下方,玻璃形成操作繼續進行,而遞送模具35ʹ自其在淬火站16ʹ處的圖14位置移動至第二上部模具32ʹ下方的位置以接收玻璃片Gʹ,由於真空在第二上部模具32ʹ處終止,因此玻璃片Gʹ落至遞送模具35上。遞送模具35ʹ隨後由其致動器36ʹ移出彎曲站14ʹ,以供諸如藉由在下淬火頭37aʹ與上淬火頭37bʹ之間的淬火站16ʹ中淬火來遞送或進一步加工壓製形成的玻璃片。
參考圖15,示出了形成或彎曲站的第三實施例14ʹʹ,根據本揭露的鉸接式模具配置20ʹʹ可以與該實施例一起使用。形成站14ʹʹ為玻璃加工系統10ʹʹ的部分,其具有上游熔爐(未示出),如上文詳細描述的玻璃加工系統10。此外,除了用於形成站14ʹʹ的組件的附圖標記可以各自包括雙撇號標記之外,形成站14ʹʹ具有許多與操作如先前所描述的實施例的相同的組件,以使得相同的附圖標記應用於相同的組件。此外,大部分先前描述適用於形成站14ʹʹ,且因此不再重複。另外,可以在美國專利第4,661,141號中找到類似形成站的更多細節,該專利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
在圖15中所示出的實施例中,形成站14ʹʹ包括單個上部模具130,該上部模具130可諸如由致動器120ʹʹ及合適的連接件122ʹʹ垂直移動。鉸接式模具配置20ʹʹ再次經組配為可諸如由致動器124ʹʹ及合適的連接件126ʹʹ側向移動的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34ʹʹ,且下部模具配置34ʹʹ可與上部模具130的模具基板132協作在其間壓製形成玻璃片。下部模具配置34ʹʹ的側模具部分78ʹʹ可進一步經由合適的移動促進總成(例如連結總成及致動器,未示出)移動,諸如上文關於下部模具配置34所描述。
在圖15中所圖示的形成站14ʹʹ中,由上游熔爐(未示出)加熱且定位在輸送機系統24ʹʹ上的玻璃片Gʹʹ (以虛線示出)可以由抬升裝置56ʹʹ自輸送機系統24ʹʹ的輥或滾輪23ʹʹ抬離,以使得玻璃片Gʹʹ可以由上部模具130接收。上部模具130亦可以具有真空孔陣列,通過此等真空孔可抽真空以幫助玻璃片Gʹʹ的初始抬升,且隨後將玻璃片支撐在第一上部模具130'上。
隨後上部模具130可以與玻璃片Gʹʹ一起升高至上部升高位置,以使得下部模具配置34ʹʹ可以由致動器124ʹʹ自形成站14ʹʹ的諸如熱站或箱134的加熱區域中的位置移動至上部模具130下面的位置。接下來,可以降低上部模具130,以使得可以在上部模具130與下部模具配置34ʹʹ之間壓製形成玻璃片Gʹ′。例如,升降裝置56ʹʹ可以繼續操作且將玻璃片Gʹ′支撐在上部模具130上,直至玻璃片Gʹ′接觸下部模具配置34ʹʹ為止。當下部模具配置34ʹʹ與上部模具130相鄰定位時,側模具部分78ʹʹ中的一者或兩者可以以類似於上文關於下部模具配置34所描述的方式自降低位置移動至升高位置,以使得側模具部分78ʹʹ可以將玻璃片Gʹʹ的端部分或翼向上壓製或包裹在上部模具130的模具表面132上。當上部模具130向上移動至升高位置時,上部模具130可繼續在其面向下的表面132處抽真空以將玻璃片Gʹʹ支撐在表面132上。
玻璃形成操作可以通過將下部模具配置34ʹʹ自上部模具130下方移出且返回至熱箱134中的位置而繼續進行,如圖15中所示出,同時遞送模具35ʹʹ自其在淬火站16ʹʹ處的圖15位置移動至上部模具130下方的位置,以接收玻璃片Gʹʹ,此係由於真空在上部模具130處終止,因此玻璃片Gʹʹ落至出遞送模具35ʹʹ上。遞送模具35ʹʹ隨後由其致動器36ʹʹ移出彎曲站14ʹʹ,以供諸如藉由在下淬火頭37aʹʹ與上淬火頭37bʹʹ之間的淬火站16ʹʹ中淬火來遞送或進一步加工壓製形成的玻璃片。
應注意,圖15示出了遞送模具35′′的示意性橫截面圖。此外,下部模具配置34ʹʹ及上部模具130各自已經自典型定向繞垂直軸線旋轉90°,以便示出下部模具配置34ʹʹ的側模具部分78ʹʹ及上部模具130的銳彎區域。
圖16及17為示出根據本揭露的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34ʹʹʹ的一部分的示意圖,該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34ʹʹʹ與上部模具136一起使用,以供使玻璃片Gʹʹʹ在其間彎曲。下部模具配置34ʹʹʹ可以表示上文詳細描述的任何下部模具配置。僅示出了下部模具配置34ʹʹʹ的第一側部74ʹʹʹ (例如左側部)及中間或中部模具部分72ʹʹʹ。然而,下部模具配置34ʹʹʹ可以包括與第一側部74ʹʹʹ類似的第二側部(例如右側部,未示出),如上文關於其他下部模具配置所述。作為另一選項,可以在沒有中間模具部分72ʹʹʹ的情況下提供下部模具配置34ʹʹʹ。在此情況下,第一側部及第二側部的側模具部分78ʹʹʹ可以彼此相鄰定位。此外,如上文關於下部模具配置34所述,下部模具配置34ʹʹʹ包括移動促進總成,諸如連結總成80ʹʹʹ,該移動促進總成針對每一側部用於引導相應側部的側部模具部分78ʹʹʹ的移動。每一連結總成80ʹʹʹ可以包括第一引導部件及第二引導部件,諸如第一連結85ʹʹʹ及第二連結91ʹʹʹ,分別用於引導側模具部分78ʹʹʹ自圖16中所示出的降低位置至如圖17中所示出的升高位置的移動,以使得側模具部分78ʹʹʹ可以向上移動玻璃片Gʹʹʹ的端部,且將端部包裹在上部模具136上。此外,如圖16中所示出,每一連結總成80ʹʹʹ針對側模具部分78ʹʹʹ分別界定了第一樞轉軸線或樞轉點90ʹʹʹ與第二樞轉軸線或樞轉點97ʹʹʹ。第一樞轉點90ʹʹʹ以及第一連結85ʹʹʹ (示出拆開以示出玻璃片Gʹʹʹ的端部,其與側模具部分78ʹʹʹ接觸)及側模具部分78ʹʹʹ上的樞轉軸線或點87ʹʹʹ將側模具部分78ʹʹʹ的第一或外端81ʹʹʹ的向上運動界定為繞第一樞轉點90ʹʹʹ的弧142,且第二樞轉點97ʹʹʹ以及第二連結91ʹʹʹ及側模具部分78ʹʹʹ上的樞轉軸線或點92ʹʹʹ將側模具部分78ʹʹʹ的第二或內端82ʹʹʹ的側向運動界定為繞第二樞轉點97ʹʹʹ的弧144。
當玻璃片Gʹʹʹ在上部模具136的面向下的表面上彎曲時,玻璃片Gʹʹʹ將自模具表面的中心逐漸向外包裹在模具表面的銳彎上方,且玻璃片Gʹʹʹ的外端邊緣146將沿著空間中的曲線掃過,如圖16中玻璃片Gʹʹʹ的外端邊緣的未包裹、半包裹及完全包裹表示146所指示。彼曲線可以由繞固定中心點148的圓弧147近似在約1 mm內。針對在弧147的中心點處具有單個樞轉點的模具部分或鉸接環,當環的外端自降低位置移動至升高位置時,此環的外端上的玻璃接觸區域將基本上遵循玻璃片的外端邊緣的路徑。若如同在目前所揭露的下部模具配置34ʹʹʹ中一樣,側模具部分78ʹʹʹ由第一連結85ʹʹʹ沿著弧142引導,該第一連結85ʹʹʹ具有在固定支撐件(例如上述框架71的框架部件,或附接至此框架部件的軸承座)上的一個樞轉點90ʹʹʹ及在側模具部分78ʹʹʹ上的一個樞轉點87ʹʹʹ,隨後若樞轉點90ʹʹʹ定位於玻璃片Gʹʹʹ的外端邊緣的弧147的中心點148處,且側模具部分78ʹʹʹ上的樞轉點87ʹʹʹ定位成與玻璃片Gʹʹʹ的外端邊緣對齊,則側模具部分78ʹʹʹ的弧142將位於玻璃片Gʹʹʹ的外端邊緣的弧147的頂部,且在玻璃片Gʹʹʹ的外端邊緣被包裹在模具136上時,側模具部分78ʹʹʹ的外端81ʹʹʹ的玻璃接觸區域可以基本遵循玻璃片Gʹʹʹ的外端邊緣的路徑。在較小的程度上,側模具部分78ʹʹʹ的外端81ʹʹʹ的行進路徑可能會受到側模具部分78ʹʹʹ的內端82ʹʹʹ的行進路徑的影響,且樞轉點90ʹʹʹ及87ʹʹʹ的位置中的小幅調整可能需要對 此效應作出補償。如上所述,在圖16中,側模具部分78ʹʹʹ的內端82ʹʹʹ的運動係由第二連結91ʹʹʹ遵循繞樞轉點97ʹʹʹ的圓弧144進行的。針對側模具部分78ʹʹʹ的外端81ʹʹʹ的弧142有一定的向上延伸及一些側向的延伸,且隨著外端81ʹʹʹ沿著弧142向上移動,側模具部分78ʹʹʹ的外端81ʹʹʹ及內端82ʹʹʹ側向移動。側模具部分78ʹʹʹ的內端82ʹʹʹ遵循弧144的頂部,且因此在基本上側向方向上移動。
因此,側模具部分78ʹʹʹ的外端81ʹʹʹ及具體地與玻璃片Gʹʹʹ的端部的外端邊緣接觸的外端81ʹʹʹ的部分可以沿著路徑142移動,當側模具部分78ʹʹʹ自降低位置移動至升高位置時,該路徑142與玻璃片Gʹʹʹ的端部的外端邊緣所採取的路徑基本相同,而若不包括中間模具部分 72ʹʹʹ,則側模具部分78ʹʹʹ的內端82ʹʹʹ基本上側向朝向中間模具部分72ʹʹʹ或其他側模具部分(未示出)移動。例如,當側模具部分78ʹʹʹ自降低位置移動至升高位置時,與玻璃片Gʹʹʹ的端部的外端邊緣接觸的外端81ʹʹʹ的部分的路徑142可以在玻璃片Gʹʹʹ的端部的外端邊緣所採取的路徑的1.0 cm以內,或0.2 cm以內,或0.05至0.2 cm以內。此外,例如,內端82ʹʹʹ可以側向移動0.5至15 cm的範圍內的距離,以使得當側模具部分78ʹʹʹ處於升高位置時,內端82ʹʹʹ與中間模具部分72ʹʹʹ或其他側模具部分(未示出)接觸或間隔0.01至0.3 cm的範圍內的距離,或間隔0.3 cm或更小的距離。另外,例如,內端82ʹʹʹ可以僅垂直移動0.05至3.0 cm的範圍內的距離。作為另一實例,當側模具部分78ʹʹʹ自降低位置移動至升高位置時,側模具部分78ʹʹʹ的內端82ʹʹʹ可以側向移動第一距離且垂直移動第二距離,其中第一距離可為第二距離的至少四倍,或至少六倍,或至少八倍。
圖18及19為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34ʹʹʹʹ的一部分的示意圖,該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34ʹʹʹʹ包括用於引導相關聯的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的移動促進總成149的另一實例組態。此外,圖18及19中所示出的移動促進總成149可以與任何上文所描述的下部模具配置一起使用。移動促進總成149分別包括第一引導部件150及第二引導部件152,以用於當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自圖18中所示出的降低位置移動至圖19中所示出的升高位置時,諸如上文關於其他下部模具配置所描述,引導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的移動。然而,在此實施例中,引導部件150、152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為可旋轉部件(例如滾輪)或用於接收可旋轉部件的引導件。
在所圖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引導部件150形成為可樞轉連結,其樞轉地附接至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靠近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的第一或外端81ʹʹʹʹ,諸如上文詳細描述。然而,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引導部件150的樞轉軸線或點87ʹʹʹʹ及90ʹʹʹʹ與圖16中所示出的連結總成80ʹʹʹ的第一連結85ʹʹʹ的樞轉點87ʹʹʹ及90ʹʹʹ相比已經向下移動,以便向模具136提供空隙且縮短與同步軸99ʹʹʹʹ的連接部件或連結,該同步軸99ʹʹʹʹ可以自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下方通過,以便協調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的近側及遠側(進出紙)的移動。以此方式移動樞轉點可能對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的外端81ʹʹʹʹ的路徑影響較小,因此可能需要調整樞轉點87ʹʹʹʹ及90ʹʹʹʹ的位置,以使對應的側模具部分路徑154及玻璃片端邊緣路徑147ʹʹʹʹ基本相同,諸如上文關於圖16中所示出的下部模具配置34ʹʹʹ所描述。例如,可以選擇降低的樞轉點87ʹʹʹʹ及90ʹʹʹʹ的位置(例如關於圖16及17中所示出的樞轉點87ʹʹʹ及90ʹʹʹ進行側向調整),以產生路徑154 (例如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上的玻璃接觸點的弧),以使得該路徑154與以樞轉軸線或點156為中心的弧相同或基本相同,該樞轉軸線或點156表示來自圖16及17的樞轉點90ʹʹʹ的位置。此外,樞轉點156可以與針對弧147ʹʹʹʹ的中心點148ʹʹʹʹ對準。
另外,在圖18及19中所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二引導部件152形成為可旋轉部件或滾輪158,其可旋轉地連接至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靠近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的第二或內端82ʹʹʹʹ。此外,滾輪158被接收在固定引導件160 (例如軌道或通道)中,該固定引導件160形成在支撐結構或下部模具配置34ʹʹʹʹ的中間模具部分72ʹʹʹʹ上。與上文關於下部模具配置34所描述的第二連結91一樣,滾輪158及相關聯的引導件160經組配來引導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的內端82ʹʹʹʹ的移動,以使得當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自降低位置(如圖18中所示出)移動至升高位置(如圖19中所示出)時,內端82ʹʹʹʹ基本上側向朝向中間模具部分72ʹʹʹʹ或其他側模具部分(未示出)向內移動。引導件160亦可以具有略微向上延伸的傾斜部分(例如成3°至10°的範圍內的角度)或彎曲部分,以使得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的內端82ʹʹʹʹ可以在其側向向內移動時被略微向上引導(例如,介於0.05至3 cm的範圍內的距離)。在圖18及19中所示出的實施例中,引導件160針對滾輪158界定了彎曲路徑,以使得當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自降低位置移動至抬高位置時,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的內端82ʹʹʹʹ將沿著與圖16中所示出的弧144相同或類似的路徑移動。例如,當可用垂直空間有限時,上文組態可能為有利的。
如圖18及19中所示出,移動促進總成149可以進一步包括一個或多個側引導部件,諸如滾輪162,此等側引導部件連接至框架部件或其他支撐結構,且在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相對於框架部件或其他支撐結構在降低位置與升高位置之間移動時,此等側引導部件可與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的側面(例如垂直側面)嚙合,以抑制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的橫向運動(例如,在所圖示的實施例中在進出紙的方向上)。作為另一實例,移動促進總成149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側引導部件,諸如可旋轉地安裝在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上且可與框架部件或其他支撐結構(例如此框架部件或支撐結構的垂直面)嚙合的滾輪。此等滾輪同樣可以引導側模具部分78ʹʹʹʹ且抑制橫向運動。
雖然上文描述了例示性實施例,但此等實施例並不旨在描述根據本揭露的所有可能的形式。就此而言,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詞語為描述性詞語而非限制性詞語,且應理解,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改變。此外,根據本揭露,可以組合各種實施實施例的特徵以形成其他實施例。
2-2:線 10、10ʹ、10ʹʹ:玻璃加工系統 12:熔爐 14:形成或彎曲站 14ʹ:形成站 14ʹʹ:形成站 16、16ʹ、16ʹʹ:淬火站 18:控制系統 20、20ʹ、20ʹʹ:鉸接式模具配置 22、24、24ʹ、24ʹʹ:輸送機系統 23、23ʹʹ、48、162:滾輪 26:玻璃片形成設備或彎曲設備 27:絕緣外殼 28:加熱腔室 30、30ʹ:第一上部模具 32、32ʹ:第二上部模具 34、34ʹ、34ʹʹ、34ʹʹʹ、34ʹʹʹʹ: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 35、35ʹ、35ʹʹ:遞送模具 36、36ʹ、36ʹʹ、44、50、60、70、102、120、120ʹʹ、124、124ʹʹ:致動器 37a、37aʹ、37aʹʹ:下淬火頭 37b、37bʹ、37bʹʹ:上淬火頭 38、64、64ʹ:面向下的表面 40、68、71:框架 42:細長梁 46、62、122、122ʹʹ、126、126ʹʹ:連接件 52:熱端蓋 54:側向滾輪 56、56ʹ:抬升裝置 58:抬升噴射出口或氣體噴射出口 72:中間模具區部或部分 72ʹʹʹ、72ʹʹʹʹ:中間模具部分 74:第一側區部或部分 74ʹʹʹ:第一側部 76:第二側區部或部分 77:中央玻璃支撐墊 78、78ʹ、78ʹʹ、78ʹʹʹ、78ʹʹʹʹ:側模具部分 80、80ʹʹʹ、104:連結總成 81:第一端或外端 81ʹʹʹ、81ʹʹʹʹ:第一或外端 82:第二端或內端 82ʹʹʹ、82ʹʹʹʹ:第二或內端 83:外模具區域 84:內模具區域 85ʹʹʹ:第一連結 85a:第一引導部件或第一連結 85b:第一引導部件或連結 86、89、94:樞轉部件或軸 87:第一軸線 87ʹʹʹ、92ʹʹʹ、87ʹʹʹʹ、90ʹʹʹʹ、156:樞轉軸線或點 88:第一支撐部件 90、97:軸線 90ʹʹʹ:第一樞轉軸線或樞轉點 91、91ʹʹʹ:第二連結 91a:第二引導部件或第二連結 91b:第二引導部件或連結 92:第二軸線 93:托架 96:第二支撐部件 97ʹʹʹ:第二樞轉軸線或樞轉點 98:框架部件 99、99ʹʹʹʹ、100:同步軸 106:第一部件或曲柄 108:第二部件或連結 110:第三部件或曲柄軸 112:第四部件或連結 113:座 114:軸或銷 116:附接座 118:中心平面 130、136:上部模具 132:模具基板 134:熱站或箱 142、144:弧 146:外端邊緣 147:圓弧 147ʹʹʹʹ:玻璃片端邊緣路徑 148:固定中心點 148ʹʹʹʹ:中心點 149:移動促進總成 150:第一引導部件 152:第二引導部件 154:側模具部分路徑 158:可旋轉部件或滾輪 160:固定引導件 C:輸送平面 G、Gʹ、Gʹʹ、Gʹʹʹ:玻璃片 L:橫向方向 l 1 :第一有效長度 l 2 :第二有效長度
圖1為包括形成站的玻璃片加工系統的示意性正視圖,該形成站具有根據本揭露的用於在加工期間使加熱玻璃片彎曲的鉸接式模具配置;
圖2為沿著圖1中的線2-2截取的橫截面圖,且圖示了包括第一上部模具及第二上部模具及經組配為用於執行形成具有橫向曲率的熱玻璃片的三個階段的下部模具配置的鉸接式模具配置的形成設備;
圖3為圖2的形成站的局部視圖,其圖示了在系統的操作循環期間定位在下部模具配置上方的第一上部模具;
圖4為圖2的形成站的局部視圖,其圖示了與下部模具配置協作以壓製形成玻璃片的第二上部模具;
圖5為下部模具配置的局部透視圖;
圖6為下部模具配置的局部側視圖,其示出了處於降低位置的側模具部分;
圖7為類似於圖6的局部側視圖,其示出了處於升高位置的側模具部分;
圖8為下部模具配置的局部透視圖,其示出了移動促進總成的一部分,該移動促進總成經組配來附接至側模具部分的連結總成,該側模具部分示出在降低位置;
圖9為下部模具配置的局部透視圖,其示出了連結總成的另一部分,其中圖9示出了處於升高位置的下部模具配置的兩個側模具部分;
圖10為下部模具配置的局部透視圖,其示出了用於移動下部模具配置的側模具部分的致動器及相關聯的連結總成;
圖11為下部模具配置的側視圖,其示出了處於降低位置的每一側模具部分;
圖12為與第二上部模具相鄰定位的下部模具配置的側視圖;
圖13為與第二上部模具相鄰定位的下部模具配置的側視圖,其中每一側模具部分處於升高位置;
圖14為圖示了包括根據本揭露的鉸接式模具配置的三級形成站的另一實施例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15為圖示了包括根據本揭露的鉸接式模具配置的形成站的另一實施例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16為根據本揭露的鉸接式模具配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圖,該鉸接式模具配置與上部模具一起使用以供在其間使玻璃片彎曲,其中鉸接式模具配置的側模具部分示出處於降低位置;
圖17為類似於圖16的示意圖,其示出了處於升高位置的鉸接式模具配置的側模具部分;
圖18為根據本揭露的鉸接式模具配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圖,其包括用於引導鉸接式模具配置的側模具部分的移動的移動促進總成的另一實例組態,其中側模具部分示出處於降低位置;及
圖19為類似於圖18的示意圖,其示出了處於升高位置的鉸接式模具配置的側模具部分。
34: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
71:框架
72:中間模具區部或部分
74:第一側區部或部分
76:第二側區部或部分
77:中央玻璃支撐墊
78:側模具部分
80:連結總成
81:第一端或外端
82:第二端或內端
83:外模具區域
84:內模具區域
85a:第一引導部件或第一連結
91a:第二引導部件或第二連結

Claims (26)

  1. 一種與一玻璃彎曲系統中的一上部模具一起使用的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該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包含: 一模具部分,經組配來使一加熱的玻璃片彎曲,該模具部分具有一第一端、靠近該第一端的用於使該玻璃片的一端部彎曲的一銳彎區域及與該第一端相對且與該銳彎區域間隔開的一第二端; 一第一引導部件,在靠近該第一端的一第一位置處連接至該模具部分;及 一第二引導部件,在靠近該第二端且與該銳彎區域間隔開的一第二位置處連接至該模具部分; 其中該模具部分及該第一引導部件及該第二引導部件經組配來協作以允許該模具部分的該第一端自一降低位置移動至一升高位置,以便向上移動該玻璃片的該端部且使得該模具部分的該第一端沿著與該玻璃片的該端部的一端邊緣所採取的一路徑基本相同的一路徑移動,同時亦允許該模具部分的該第二端基本側向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其中該第一引導部件包含一第一連結,該第一連結在該第一位置處樞轉地連接至該模具部分,以使得該第一連結可繞延伸穿過該第一位置的一第一軸線樞轉,該第一連結進一步樞轉地連接至一第一支撐部件,且其中該第二引導部件包含一第二連結,該第二連結在該第二位置處樞轉地連接至該模具部分,以使得該第二連結可繞延伸穿過該第二位置的一第二軸線樞轉,該第二連結進一步樞轉地連接至一第二支撐部件。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其中該第一支撐部件及該第二支撐部件為一支撐結構的部分。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進一步包含至少部分地定位在該模具部分內部以用於支撐該玻璃片的一玻璃支撐墊,其中該模具部分可相對於該玻璃支撐墊移動。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其中該第一引導部件及該第二引導部件中的一者包含一滾輪或針對一滾輪的一引導件。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其中該第一引導部件包含一第一連結,該第一連結在該第一位置處樞轉地連接至該模具部分,以使得該第一連結可繞延伸穿過該第一位置的一第一軸線樞轉,該第一連結進一步樞轉地連接至一第一支撐部件,且其中該第二引導部件包含一滾輪,該滾輪在該第二位置處樞轉地連接至該模具部分,該滾輪可沿著連接至一第二支撐部件的一引導件移動。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進一步包含一側輥,其定位成接合該模具部分的一側以促進該滾輪沿著該引導件的移動。
  8. 一種與一上部模具一起使用以供使一加熱玻璃片彎曲的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該下部模具配置包含: 第一側部及第二側部,每一側部包括: 一側模具部分,具有一外端、一內端及界定外模具區域及內模具區域的一模具表面,其中該外模具區域包含一銳彎區域,該銳彎區域定位於該側模具部分的該外端附近以用於使該玻璃片的一相應端部彎曲,且該內模具區域自該外模具區域延伸至該側模具部分的該內端且包含具有比該銳彎區域更大的一曲率半徑的一平坦區域或一彎曲區域; 一第一引導部件,在靠近該外端的一第一位置處連接至該側模具部分;及 一第二引導部件,在靠近該內端且與該銳彎區域側向間隔開的一第二位置處連接至該側模具部分; 其中,針對每一側部,該側模具部分及該第一引導部件及該第二引導部件經組配來協作以允許該側模具部分的該外端自一降低位置移動至一升高位置,以便朝向該上部模具的一模具表面移動該玻璃片的該相應端部,且以使得該側模具部分的該外端沿著與該玻璃片的該相應端部的一端邊緣所採取的一路徑基本相同的一路徑移動,同時亦允許該側模具部分的該內端朝向另一側模具部分的該內端基本側向移動。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下部模具配置,其中該等側模具部分各自形成一下部壓環的部分,且其中每一側模具部分的該內端定位成靠近該下部壓環的一垂直中心平面。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下部模具配置,其中當每一側模具部分處於該升高位置時,該等側模具部分的該等內端彼此接觸或彼此間隔0.3 cm或更小的一距離。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下部模具配置,進一步包含定位於該等側模具部分之間的一中間模具部分,其中每一側模具部分可相對於該中間模具部分移動,且每一側模具部分具有至少與該中間模具部分的一長度一樣長的一長度。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下部模具配置,其中,針對每一側模具部分,當該側模具部分處於該升高位置時,該內端接觸該中間模具部分,或與該中間模具部分間隔0.3 cm或更小的一距離。
  13. 一種用於使一加熱玻璃片彎曲的方法,該方法包含: 將該玻璃片定位在一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的一上部模具與一下部模具部分之間,其中該下部模具部分包括一第一端、靠近該第一端的用於使該玻璃片的一端部彎曲的一銳彎區域及與該第一端相對且與該銳彎區域間隔開的一第二端,且其中該下部模具配置進一步包括與該下部模具部分相關聯的用於引導該下部模具部分的移動的一移動促進總成,該移動促進總成在靠近該第一端的一第一位置及靠近該第二端且與該銳彎區域側向間隔開的一第二位置處連接至該下部模具部分;及 將該下部模具部分朝向該上部模具向上移動以使該下部模具部分與該上部模具之間的該玻璃片的該端部彎曲,其中該移動促進總成經組配來引導該下部模具部分的該第一端沿著與由該玻璃片的該端部的一端邊緣所採取的一路徑基本相同的一路徑移動且引導該下部模具部分的該第二端基本側向移動。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移動促進總成包含在該第一位置處連接至該下部模具部分的一第一引導部件及在該第二位置處連接至該下部模具部分的一第二引導部件。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引導部件包含一第一連結,該第一連結在該第一位置處樞轉地連接至該下部模具部分,以使得該第一連結可繞延伸穿過該第一位置的一第一軸線樞轉,且該第二引導部件包含一第二連結,該第二連結在該第二位置處樞轉地連接至該下部模具部分,以使得該第二連結可繞延伸穿過該第二位置的一第二軸線樞轉。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引導部件及該第二引導部件中的一者包含一滾輪或針對一滾輪的一引導件。
  17.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引導部件包含一第一連結,該第一連結在該第一位置處樞轉地連接至該下部模具部分,以使得該第一連結可繞延伸穿過該第一位置的一第一軸線樞轉,該第一連結進一步樞轉地連接至一第一支撐部件,且其中該第二引導部件包含一滾輪,該滾輪在該第二位置處樞轉地連接至該下部模具部分,該滾輪可沿著連接至一第二支撐部件的一引導件移動。
  18.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在一輸送機系統上將該玻璃片移動至一額外上部模具下面的一部位,操作一抬升裝置以將該玻璃片自該輸送機系統抬離且朝向該額外上部模具抬升,在該額外上部模具的一表面處抽一真空以將該玻璃片固持在該額外上部模具上,將該額外上部模具移動至該下部模具部分上方的一部位,及降低該額外上部模具的該表面處的該真空以將該玻璃片釋放至該下部模具部分上,以將該玻璃片定位在該下部模具部分與該上部模具之間。
  19.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在一輸送機系統上將該玻璃片移動至一額外上部模具下面的一部位,操作一抬升裝置以將該玻璃片自該輸送機系統抬離且朝向該額外上部模具抬升,在該額外上部模具的一表面處抽一真空以將該玻璃片固持在該額外上部模具上,移動該額外上部模具下面的該下部模具部分,降低該額外上部模具的該表面處的該真空以將該玻璃片釋放至該下部模具部分上,及將該下部模具部分移動至該上部模具下面的一部位以將該玻璃片定位在該下部模具部分與該上部模具之間。
  20.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將該輸送機系統上的該玻璃片移動至該上部模具下面的一部位,操作一抬升裝置以將該玻璃片自該輸送機系統抬離且朝向該上部模具抬升,及使該下部模具部分在該上部模具下面移動,以使得該玻璃片定位於該下部模具部分與該上部模具之間。
  21.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在將該下部模具部分朝向該上部模具向上移動之前,將該玻璃片至少部分地支撐在該下部模具配置的一墊上。
  22. 一種用於使一加熱玻璃片彎曲的方法,該方法包含: 將該玻璃片定位在一鉸接式下部模具配置與一上部模具之間,其中該下部模具配置包括一第一側模具部分及一第二側模具部分,每一側模具部分包括一外端、靠近該外端的用於使該玻璃片的一相應端部彎曲的一銳彎區域、與該外端相對且與該銳彎區域間隔開的一內端及具有比該銳彎區域更大的一曲率半徑且定位成靠近該內端的一平坦區域或彎曲區域,其中該下部模具配置進一步包括分別與該第一側模具部分及該第二側模具部分相關聯的用於引導該等側模具部分的移動的第一移動促進總成及第二移動促進總成,每一移動促進總成在靠近該側模具部分的該外端的一第一位置及靠近該側模具部分的該內端且與該側模具部分的該銳彎區域側向間隔開的一第二位置處連接至一相應側模具部分;及 朝向該上部模具向上移動該等側模具部分的該等外端以使該等側模具部分與該上部模具之間的該玻璃片的該等端部彎曲,其中該等移動促進總成經組配來引導該等側模具部分的該等外端,以使得每一外端沿著與該玻璃片的該相應端部的一端邊緣所採取的一路徑基本相同的一路徑向上移動,同時該等側模具部分的該等內端朝向彼此基本側向移動。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側模具部分各自形成一下部壓環的部分,且其中每一側模具部分的該內端定位成靠近該下部壓環的一垂直中心平面。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該等側模具部分已經向上移動之後,該等側模具部分的該等內端彼此接觸或彼此間隔0.3 cm或更小的一距離。
  25. 如請求項2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下部模具配置進一步包含定位於該等側模具部分之間的一中間模具部分,且每一側模具部分具有至少與該中間模具部分的一長度一樣長的一長度,且其中向上移動該等側模具部分包含相對於該中間模具部分移動每一側部。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針對每一側模具部分,在該側模具部分已經向上移動之後,該內端接觸該中間模具部分,或與該中間模具部分間隔0.3 cm或更小的一距離。
TW110131689A 2020-09-03 2021-08-26 用於玻璃加工系統之絞接式模具配置 TW2022122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011,520 US11542189B2 (en) 2020-09-03 2020-09-03 Articulated mold arrangement for a glass processing system
US17/011,520 2020-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2279A true TW202212279A (zh) 2022-04-01

Family

ID=80356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1689A TW202212279A (zh) 2020-09-03 2021-08-26 用於玻璃加工系統之絞接式模具配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2189B2 (zh)
EP (1) EP4208416A1 (zh)
JP (1) JP2023540532A (zh)
CN (1) CN116075486A (zh)
CA (1) CA3189879A1 (zh)
MX (1) MX2023002693A (zh)
TW (1) TW202212279A (zh)
WO (1) WO202205146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074107A (fr) * 1953-02-05 1954-10-01 Anciens Etablissements Panhard Dispositif équilibreur pour le cintrage des glaces
US3806312A (en) 1972-04-17 1974-04-23 Larimer F Roller hearth furnace
US3934970A (en) 1975-02-19 1976-01-27 Mcmaster Harold Glass tempering system
US3947242A (en) 1975-02-19 1976-03-30 Mcmaster Harold Roller hearth furnace for glass sheets
US3994711A (en) 1975-09-15 1976-11-30 Mcmaster Harold Glass tempering system including oscillating roller furnace
US4202681A (en) 1978-01-25 1980-05-13 Mcmaster Harold Vacuum hold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in bending glass
US4222763A (en) 1978-12-11 1980-09-16 Mcmaster Harold Gas jet pump, and apparatus using same
US4229200A (en) 1979-06-01 1980-10-21 Ppg Industries, Inc. Drop forming glass sheets with auxiliary shaping means
US4979977A (en) * 1989-09-18 1990-12-25 Ppg Industries, Inc. Bending iron having member to effect reverse bend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AU2001212550A1 (en) 2000-09-21 2002-04-02 Glasstech Inc. Articulated forming mold for glass sheets
EP2128099B1 (en) 2006-12-19 2012-08-29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curved glass plate
GB0724162D0 (en) 2007-12-11 2008-01-23 Pilkington Group Ltd Gravity bending glass sheets
GB0810001D0 (en) 2008-06-02 2008-07-09 Pilkington Group Ltd Gravity bending glass sheets
US9452948B2 (en) 2014-02-06 2016-09-27 Glasstech, Inc. Three stage forming station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hot glass sheet with transverse curvature
FR3080616A1 (fr) * 2018-04-27 2019-11-01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Bombage symetriqu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40532A (ja) 2023-09-25
WO2022051467A1 (en) 2022-03-10
EP4208416A1 (en) 2023-07-12
US11542189B2 (en) 2023-01-03
CA3189879A1 (en) 2022-03-10
MX2023002693A (es) 2023-03-21
CN116075486A (zh) 2023-05-05
US20220064047A1 (en) 2022-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02546B1 (en) Three stage forming of glass sheet with transverse curvature
KR101474046B1 (ko) 유리 벤딩 방법
KR101767708B1 (ko) 유리판을 가압 성형하기 위한 방법, 스테이션 및 시스템
US4723983A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ighly curved sheets of glass
US583372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nding glass sheets
JPH06127961A (ja) シート材を成形する装置と方法
CA2146936A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bending and tempering glass sheets
EP1550639A1 (en) Method for bending a glass sheet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3212583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aping heated glass sheets
CA3003423C (en) Lift device for a glass processing system
JPS6141854B2 (zh)
US4318728A (en) Double link arrangement for press bending molds and method of press shaping glass sheets
JP3091422B2 (ja) 熱軟化性シート材を成形するための成形モールド、それを用いた成形装置およびその成形方法
US4741751A (en) Extended surface pressing mold and method of sheet shaping
US4904294A (en) Belt assisted press bending
TW202212279A (zh) 用於玻璃加工系統之絞接式模具配置
US20230348312A1 (en) Station and method for forming glass sheets
US4244724A (en) Double link arrangement for press bending mol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