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6141A - 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 - Google Patents

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6141A
TW202116141A TW109117763A TW109117763A TW202116141A TW 202116141 A TW202116141 A TW 202116141A TW 109117763 A TW109117763 A TW 109117763A TW 109117763 A TW109117763 A TW 109117763A TW 202116141 A TW202116141 A TW 2021161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version
chamber
area
guide
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7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4497B (zh
Inventor
王錦堂
黃彥文
邱毓絜
Original Assignee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0105008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20286B/zh
Priority to JP2020134966A priority patent/JP7164571B2/ja
Publication of TW202116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6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4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4497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包含形成有氣流通道的一筒體、及安裝於所述氣流通道內的一導流件。所述筒體形成有分別位於所述氣流通道起始端與終端的一長形進氣區與一排氣口。所述氣流通道定義有位於所述導流件相反側的一導流室與一氣旋室、及連通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的至少一個導流間隙。所述氣旋室的容積為所述導流室與氣旋室的容積總和的35%~95%。在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之間且涵蓋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一縱向剖面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面積為所述筒體在所述縱向剖面的一圍繞面積的1%~35%。

Description

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排風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
由於現有排風裝置的結構已趨於成熟,所以本領域技術人員也逐漸地忽視現有排風裝置的結構改良,進而導致現有排風裝置的運作效能面臨瓶頸而難以進一步地提升。於是,本發明人認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科學原理的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發明。
本發明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其能有效地改善現有排風裝置所可能產生的缺陷。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一種工業設備,包括:一製程機器,其一側形成有一開口;以及一氣旋式排風裝置,安裝於所述製程機器的所述開口,並且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包括:一筒體,呈長形且定義有一長軸方向,所述筒體包圍形成有一氣流通道,所述筒體沿著所述長軸方向形成有位於所述氣流通道起始端的一長形進氣區,並且所述筒體形成有位於所述氣流通道終端的一排氣口;一導流件,安裝於所述氣流通道內;及一隔板,位於所述氣流通道內並連接所述導流件與所述筒體; 其中,所述氣流通道定義有:一導流室,位於所述導流件與所述長形進氣區之間;一氣旋室,位於所述導流件遠離所述導流室的一側;其中,所述氣旋室的容積為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的容積總和的35%~95%;至少一個導流間隙,沿所述導流件的一長度方向而形成於所述導流件、並連通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其中,在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之間且涵蓋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一縱向剖面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面積為所述筒體在所述縱向剖面的一圍繞面積的1%~35%;及一集氣室,連通於所述氣旋室與所述排氣口、且通過所述隔板而與所述導流室隔離;其中,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能用來供所述製程機器內部的一氣流穿過所述開口與所述長形進氣區而進入所述氣流通道,並且所述導流件能用來導引所述氣流穿過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而於所述氣旋室內形成朝向所述集氣室呈螺旋狀流動的至少一個氣旋。
本發明實施例也公開一種氣旋式排風裝置,包括:一筒體,呈長形且定義有一長軸方向,所述筒體包圍形成有一氣流通道,所述筒體沿著所述長軸方向形成有位於所述氣流通道起始端的一長形進氣區,並且所述筒體形成有位於所述氣流通道終端的一排氣口;以及一導流件,安裝於所述氣流通道內;其中,所述氣流通道定義有:一導流室,位於所述導流件與所述長形進氣區之間;一氣旋室,位於所述導流件遠離所述導流室的一側;其中,所述氣旋室的容積為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的容積總和的35%~95%;及至少一個導流間隙,沿所述導流件的一長度方向而形成於所述導流件、並連通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其中,在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之間且涵蓋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一縱向剖面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面積為所述筒體在所述縱向剖面的一圍繞面積的1%~35%。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其在有限的構件之下,通過改良所述氣旋室的容積比例及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面積比例,據以使得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能夠在使用時,有效地提升所述氣流通道內的流場均勻性,進而具備較佳的運作效能(如:排塵效能提升、負壓分布均勻)。
為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附圖僅用來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所公開有關“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應當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或者信號,但這些元件或者信號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或者一信號與另一信號。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至圖7所示,其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公開一種工業設備,其包含有一製程機器200以及安裝於所述製程機器200的兩個氣旋式排風裝置100。其中,所述製程機器200的相反兩側各形成有一開口201,並且兩個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分別安裝於所述製程機器200的兩個所述開口201,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舉例來說,在本發明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製程機器200可以在其一側形成有一開口201,所述工業設備包含有安裝於所述製程機器200的所述開口201的一個氣旋式排風裝置100。
需額外說明的是,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於本實施例中是以搭配於所述製程機器200來說明,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在本發明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可以單獨地應用(如:販賣)或是搭配其他裝置使用;也就是說,所述製程機器200的種類可以依據實際需求而加以改變。以下將先說明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的各個元件,而後再適時介紹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
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包含有一筒體1、安裝於所述筒體1內的一導流件2與一隔板3、及安裝於所述筒體1外的一排風扇4。其中,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於本實施例中能通過上述各元件的結構設計與配置,而有效地提升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的排塵效能,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在本發明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的所述隔板3與所述排風扇4也可以省略或是以其他構件取代。
所述筒體1呈長形且定義有一長軸方向L,並且所述筒體1包圍形成有一氣流通道11。其中,所述筒體1沿著所述長軸方向L形成有位於所述氣流通道11起始端的一長形進氣區12,並且所述筒體1形成有位於所述氣流通道11終端的一排氣口13。
需說明的是,所述筒體1的所述長軸方向L於本實施例中是以呈直線狀來說明,但其可依據設計需求而加以調整變化,並不以上述為限。舉例來說,在本發明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筒體1的所述長軸方向L也可以是呈曲線狀。
更詳細地說,所述長形進氣區12沿著所述長軸方向L的一長度L12於本實施例中為至少0.5公尺,並且所述長形進氣區12包含有多個進氣孔121,而所述筒體1僅以所述長形進氣區12與所述排氣口13來供一氣體進出所述氣流通道11。其中,所述排風扇4安裝於所述筒體1的所述排氣口13,用以於所述排氣口13形成負壓,進而利於所述氣體自所述排氣口13流出所述氣流通道11。
所述導流件2與所述隔板3安裝於所述氣流通道11內,並且所述隔板3連接所述導流件2與所述筒體1,而上述導流件2呈長形且其長度方向較佳是平行於所述筒體1的所述長軸方向L,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在本發明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導流件2的長度方向也可以依據設計需求而與所述筒體1的長軸方向L相夾有一銳角(如:小於5度)。
進一步地說,所述氣流通道11(通過上述導流件2與隔板3相對於所述筒體1的配置而)定義有分別位於所述導流件2相反兩側的一導流室111與一氣旋室112、連通所述導流室111與所述氣旋室112的兩個導流間隙113、及連通於所述氣旋室112與所述排氣口13的一集氣室114。其中,所述導流間隙113的數量於圖3中所示的導流件2之中是以兩個來說明,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
其中,所述導流室111位於所述導流件2與所述長形進氣區12之間,所述氣旋室112位於所述導流件2遠離所述導流室111的一側,兩個所述導流間隙113沿所述導流件2的長度方向而分別形成於所述導流件2的相反兩側,所述集氣室114通過所述隔板3而與所述導流室111隔離。
據此,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能用來供所述製程機器200內部的一氣流F穿過所述開口201與所述長形進氣區12而進入所述氣流通道11,並且所述導流件2能用來導引所述氣流F穿過任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而於所述氣旋室112內形成朝向所述集氣室114(或所述排氣口13)呈螺旋狀流動的至少一個氣旋C(如:圖4和圖5)。
此外,在本發明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當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未設有所述隔板3時,所述氣流通道11內則未形成上述集氣室114,而所述導流件2則是用來導引所述氣流F穿過任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而於所述氣旋室112內形成朝向所述排氣口13呈螺旋狀流動的至少一個氣旋C。
需說明的是,如圖4至圖7所示,為使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能夠在其內部有效地形成呈螺旋狀流動的至少一個所述氣旋C,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的結構設計需使所述氣旋室112的容積為所述導流室111與所述氣旋室112的容積總和的35%~95%,並在所述導流室111與所述氣旋室112之間且涵蓋兩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一縱向剖面中,使兩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面積為所述筒體1在所述縱向剖面的一圍繞面積的1%~35%。
據此,本實施例所公開的工業設備(或氣旋式排風裝置100)能在有限的構件之下,通過改良所述氣旋室112的容積比例及兩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面積比例,據以使得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能夠在使用時,有效地提升所述氣流通道11內的流場均勻性,進而具備較佳的運作效能(如:排塵效能提升、負壓分布均勻)。
換個角度來說,在符合上述氣旋室112的容積比例及所述導流間隙113的面積比例,以使所述工業設備(或氣旋式排風裝置100)能夠實現提升所述氣流通道11內的流場均勻性的前提下,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的元件外形與材質可以依據設計需求而加以調整變化。
也就是說,本發明的氣旋式排風裝置100可以包含有眾多不同的實施態樣,因而在本實施例中難以逐個敘明,所以本實施例僅以能夠進一步提升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的運作效能(如:流場均勻性、排塵效能、或負壓分布均勻性)的態樣作一介紹(如: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的各個構件較佳是能夠符合下述的至少部分技術特徵),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在本發明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100可以是不符合下述所有技術特徵或是僅符合其中至少一個技術特徵。
具體來說,所述氣旋室112的所述容積可以進一步限定為所述導流室111與所述氣旋室112的所述容積總和的40%~75%;而在所述縱向剖面中,兩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所述面積則可以限定為所述筒體1在所述縱向剖面的所述圍繞面積的3%~7%。
如圖7所示,於所述縱向剖面中,任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於所述長軸方向L的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寬度W1與及不大於所述第一寬度W1的一第二寬度W2,並且任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任一處的寬度不大於所述第一寬度W1,而所述第一寬度W1為所述第二寬度W2的1~15倍(較佳為,所述第一寬度W1為所述第二寬度W2的1~8倍)。此外,所述第二寬度W2也可以是趨近於零,所以第一寬度W1可以是所述的二寬度W2的15倍以上。進一步地說,於所述縱向剖面中,具有所述第一寬度W1的任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一區域遠離所述排氣口13,而具有所述第二寬度W2的任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一區域鄰近所述排氣口13。
換個角度來說,於所述縱向剖面中,任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寬度由遠離所述排氣口13朝向所述排氣口13呈漸縮狀,用以使穿過任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所述氣流F的速度由遠離所述排氣口13朝向所述排氣口13漸增,據以利於所述氣旋C的形成,且使所述氣旋室112在所述長軸方向L上的負壓能夠分佈較為均勻,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在本發明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任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寬度由遠離所述排氣口13朝向所述排氣口13為大致等寬。
請參閱圖5所示,其為垂直所述長軸方向L的一橫向剖面,所述導流件2沿(垂直所述長軸方向L的)一投影方向朝向所述長形進氣區12正投影所形成的一投影區域,其覆蓋多個所述進氣孔121的至少70%,據以使得經由所述進氣孔121進入所述導流室111的氣流F能夠有效地被所述導流件2所引導。
再者,如圖4至圖7所示,多個所述進氣孔121中的部分所述進氣孔121的位置沿著所述投影方向對應於兩個所述導流間隙113,據以使得經由所述進氣孔121進入所述導流室111的氣流F在穿過兩個所述導流間隙113而流入所述氣旋室112之前,所述氣流F能夠流經過所述導流室111的大部分區域,據以有效地降低氣流F於所述導流室111產生死點的區域範圍。
更詳細地說,所述導流件2於本實施例中包含有面向所述長形進氣區12的兩個導流面21,並且兩個所述導流面21之間的距離自鄰近所述長形進氣區12朝遠離所述長形進氣區12的一方向呈漸增狀。 其中,兩個所述導流面21形成有介於30度至180度的一夾角α21,而上述夾角α21較佳是介於60度~180度,並且位於兩個所述導流面21相反側的所述導流件2部位呈凹陷狀,據以利於至少一個所述氣旋C形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在本發明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位於兩個所述導流面21相反側的所述導流件2部位也可以依據設計需求而呈平面狀或突出狀。
換個角度來看,任一個所述導流面21與所述長形進氣區12相夾而形成的一導流角α2,其等同於另一個所述導流面21與所述長形進氣區12相夾而形成的一導流角α2。其中,任一個所述導流角α2較佳是介於0度~60度,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此外,所述導流件2在遠離所述排氣口13的部位還可以形成有一導風口22,並且所述導風口22正投影於所述縱向剖面的一投影面積,其小於所述筒體1在所述縱向剖面的所述圍繞面積的16%。其中,所述導風口22的所述投影面積較佳是小於所述筒體1在所述縱向剖面的所述圍繞面積的5%。
[實施例二]
請參閱圖8至圖10所示,其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二,本實施例類似於上述實施例一,所以兩個實施例的相同處不再加以贅述(相同處請適時參閱上述實施例一),而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一的差異大致說明如下: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導流件2為長條狀的平坦板體(相當於實施例一中的所述夾角α21為180度),並且所述導流件2的長度方向平行於所述筒體1的長軸方向L。再者,於垂直所述長軸方向L的所述氣流通道11的一橫向剖面中,所述導流件2與所述長形進氣區12相夾有介於0度~75度的一導流角α2。其中,所述導流角α2較佳是限定為介於0度~60度。
而依據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一的技術內容可得知:於所述橫向剖面中,所述導流件2與所述長形進氣區12可以是相夾有介於0度~75度的至少一個導流角α2,並且至少一個所述導流角α2較佳是限定為介於0度~60度。
[實施例三]
請參閱圖11至圖14所示,其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三,本實施例類似於實施例一和二,所以上述實施例的相同處不再加以贅述(相同處請適時參閱上述實施例一和二),而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一和二的差異大致說明如下: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導流件2也可以依據設計需求而形成僅具備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並且所述導流間隙113的位置較佳是位於所述導流件2的中央處且沿其長度方向延伸所形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在本發明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導流間隙113可以是形成於所述導流件2的一側緣與所述筒體1之間。
而依據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一可得知,所述導流間隙113的數量可以是至少一個,並且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較佳是符合實施例一所載的技術特徵。也就是說,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連通所述導流室111與所述氣旋室112,並且所述導流件2能用來導引所述氣流F穿過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而於所述氣旋室112內形成朝向所述集氣室114(或所述排氣口13)呈螺旋狀流動的至少一個氣旋C。再者,於所述導流室111與所述氣旋室112之間且涵蓋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一縱向剖面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面積為所述筒體1在所述縱向剖面的一圍繞面積的1%~35%(較佳為3%~7%)。
於所述縱向剖面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於所述長軸方向L的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寬度W1與及不大於所述第一寬度W1的一第二寬度W2,並且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任一處的寬度不大於所述第一寬度W1,而所述第一寬度W1為所述第二寬度W2的1~15倍(較佳為1~8倍)。其中,具有所述第一寬度W1的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一區域遠離所述排氣口13,而具有所述第二寬度W2的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一區域鄰近所述排氣口13。換個角度來說,於所述縱向剖面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寬度由遠離所述排氣口13朝向所述排氣口13呈漸縮狀,用以使穿過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所述氣流F的速度由遠離所述排氣口13朝向所述排氣口13漸增。
[實施例四]
請參閱圖15所示,其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四,本實施例類似於實施例一至三,所以上述實施例的相同處不再加以贅述(相同處請適時參閱上述實施例一至三),而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一至三的差異大致說明如下: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導流件2也可以依據設計需求而形成有三個所述導流間隙113,並且三個所述導流間隙113的位置較佳是分別位於所述導流件2的中央及其兩側處且沿其長度方向延伸所形成。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其在有限的構件之下,通過改良所述氣旋室的容積比例及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面積比例,據以使得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能夠在使用時,有效地提升所述氣流通道內的流場均勻性,進而具備較佳的運作效能(如:排塵效能提升、負壓分布均勻)。
再者,在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之中,所述導流間隙的寬度可以由遠離所述排氣口朝向所述排氣口呈漸縮狀,用以使穿過所述導流間隙的所述氣流的速度由遠離所述排氣口朝向所述排氣口漸增,據以利於所述氣旋的形成。進一步地說,所述導流件的兩個所述導流面可以形成有夾角,而位於兩個所述導流面相反側的所述導流件部位呈凹陷狀,據以利於至少一個所述氣旋形成。
另,在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之中,所述導流件朝向所述長形進氣區正投影所形成的投影區域,其覆蓋多個所述進氣孔的至少70%,據以使得經由所述進氣孔進入所述導流室的氣流能夠有效地被所述導流件所引導。
又,在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之中,多個所述進氣孔中的部分所述進氣孔的位置沿著所述投影方向對應於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據以使得經由所述進氣孔進入所述導流室的氣流在穿過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而流入所述氣旋室之前,所述氣流能夠流經過所述導流室的大部分區域,據以有效地降低氣流於所述導流室產生死點的區域範圍。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內。
100:氣旋式排風裝置 1:筒體 11:氣流通道 111:導流室 112:氣旋室 113:導流間隙 114:集氣室 12:長形進氣區 121:進氣孔 13:排氣口 2:導流件 21:導流面 22:導風口 3:隔板 4:排風扇 200:製程機器 201:開口 L:長軸方向 L12:長度 F:氣流 C:氣旋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α21:夾角 α2:導流角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工業設備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氣旋式排風裝置的立體示意圖(省略排風扇)。
圖3為圖2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4為圖2的側視示意圖。
圖5為圖4沿剖線V-V的橫向剖面示意圖。
圖6為圖4的部位VI的放大示意圖。
圖7為圖5沿剖線VII-VII的縱向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氣旋式排風裝置的橫向剖面示意圖(一)。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氣旋式排風裝置的橫向剖面示意圖(二)。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氣旋式排風裝置的縱向剖面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氣旋式排風裝置的橫向剖面示意圖(一)。
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氣旋式排風裝置的橫向剖面示意圖(二)。
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氣旋式排風裝置的橫向剖面示意圖(三)。
圖14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氣旋式排風裝置的縱向剖面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實施例四的氣旋式排風裝置的縱向剖面示意圖。
1:筒體
11:氣流通道
111:導流室
112:氣旋室
113:導流間隙
114:集氣室
12:長形進氣區
121:進氣孔
13:排氣口
2:導流件
3:隔板
L:長軸方向

Claims (25)

  1. 一種工業設備,其包括: 一製程機器,其一側形成有一開口;以及 一氣旋式排風裝置,安裝於所述製程機器的所述開口,並且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包括: 一筒體,呈長形且定義有一長軸方向,所述筒體包圍形成有一氣流通道,所述筒體沿著所述長軸方向形成有位於所述氣流通道起始端的一長形進氣區,並且所述筒體形成有位於所述氣流通道終端的一排氣口; 一導流件,安裝於所述氣流通道內;及 一隔板,位於所述氣流通道內並連接所述導流件與所述筒體; 其中,所述氣流通道定義有: 一導流室,位於所述導流件與所述長形進氣區之間; 一氣旋室,位於所述導流件遠離所述導流室的一側;其中,所述氣旋室的容積為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的容積總和的35%~95%; 至少一個導流間隙,沿所述導流件的一長度方向而形成於所述導流件、並連通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其中,在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之間且涵蓋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一縱向剖面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面積為所述筒體在所述縱向剖面的一圍繞面積的1%~35%;及 一集氣室,連通於所述氣旋室與所述排氣口、且通過所述隔板而與所述導流室隔離; 其中,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能用來供所述製程機器內部的一氣流穿過所述開口與所述長形進氣區而進入所述氣流通道,並且所述導流件能用來導引所述氣流穿過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而於所述氣旋室內形成朝向所述集氣室呈螺旋狀流動的至少一個氣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所述導流件的所述長度方向平行於所述長軸方向,並且所述氣旋室的所述容積為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的所述容積總和的40%~75%。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所述面積為所述筒體在所述縱向剖面的所述圍繞面積的3%~7%。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於所述縱向剖面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於所述長軸方向的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寬度與及不大於所述第一寬度的一第二寬度,並且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任一處的寬度不大於所述第一寬度,而所述第一寬度為所述第二寬度的1~15倍。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於所述縱向剖面中,所述第一寬度為所述第二寬度的1~8倍。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於所述縱向剖面中,具有所述第一寬度的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一區域遠離所述排氣口,而具有所述第二寬度的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一區域鄰近所述排氣口。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於所述縱向剖面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寬度由遠離所述排氣口朝向所述排氣口呈漸縮狀,用以使穿過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所述氣流的速度由遠離所述排氣口朝向所述排氣口漸增。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所述導流件在遠離所述排氣口的部位形成有一導風口,並且所述導風口正投影於所述縱向剖面的一投影面積,其小於所述筒體在所述縱向剖面的所述圍繞面積的16%。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所述導風口的所述投影面積小於所述筒體在所述縱向剖面的所述圍繞面積的5%。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所述導流件包含有面向所述長形進氣區的兩個導流面,並且兩個所述導流面之間的距離自鄰近所述長形進氣區朝遠離所述長形進氣區的一方向呈漸增狀。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兩個所述導流面形成有介於30度至180度的一夾角,並且位於兩個所述導流面相反側的所述導流件部位呈凹陷狀,用以供至少一個所述氣旋形成。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任一個所述導流面與所述長形進氣區相夾而形成的一導流角,其等同於另一個所述導流面與所述長形進氣區相夾而形成的一導流角。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在垂直所述長軸方向的所述氣流通道的一橫向剖面中,所述導流件與所述長形進氣區相夾有介於0度~75度的至少一個導流角。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角進一步限定為0度~60度。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所述長形進氣區包含有多個進氣孔;所述導流件沿一投影方向朝向所述長形進氣區正投影所形成的一投影區域,其覆蓋多個所述進氣孔的至少70%。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數量進一步限定為兩個,並且多個所述進氣孔中的部分所述進氣孔的位置沿著所述投影方向對應於兩個所述導流間隙。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所述氣旋式排風裝置進一步包含有一排風扇,並且所述排風扇安裝於所述筒體的所述排氣口,用以於所述排氣口形成負壓。
  1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工業設備,其中,所述長形進氣區沿著所述長軸方向的一長度為至少0.5公尺,並且所述筒體僅以所述長形進氣區與所述排氣口來供一氣體進出所述氣流通道。
  19. 一種氣旋式排風裝置,其包括: 一筒體,呈長形且定義有一長軸方向,所述筒體包圍形成有一氣流通道,所述筒體沿著所述長軸方向形成有位於所述氣流通道起始端的一長形進氣區,並且所述筒體形成有位於所述氣流通道終端的一排氣口;以及 一導流件,安裝於所述氣流通道內;其中,所述氣流通道定義有: 一導流室,位於所述導流件與所述長形進氣區之間; 一氣旋室,位於所述導流件遠離所述導流室的一側;其中,所述氣旋室的容積為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的容積總和的35%~95%;及 至少一個導流間隙,沿所述導流件的一長度方向而形成於所述導流件、並連通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其中,在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之間且涵蓋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一縱向剖面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面積為所述筒體在所述縱向剖面的一圍繞面積的1%~35%。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氣旋式排風裝置,其中,所述導流件的所述長度方向平行於所述長軸方向,並且所述氣旋室的所述容積為所述導流室與所述氣旋室的所述容積總和的40%~75%。
  21.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氣旋式排風裝置,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的所述面積為所述筒體在所述縱向剖面的所述圍繞面積的3%~7%。
  22.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氣旋式排風裝置,其中,於所述縱向剖面中,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於所述長軸方向的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寬度與及不大於所述第一寬度的一第二寬度,並且至少一個所述導流間隙任一處的寬度不大於所述第一寬度,而所述第一寬度為所述第二寬度的1~15倍。
  23.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氣旋式排風裝置,其中,所述導流件在遠離所述排氣口的部位形成有一導風口,並且所述導風口正投影於所述縱向剖面的一投影面積,其小於所述筒體在所述縱向剖面的所述圍繞面積的16%。
  24.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氣旋式排風裝置,其中,在垂直所述長軸方向的所述氣流通道的一橫向剖面中,所述導流件與所述長形進氣區相夾有介於0度~75度的至少一個導流角。
  25.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氣旋式排風裝置,其中,所述導流件包含有面向所述長形進氣區的兩個導流面,並且兩個所述導流面之間的距離自鄰近所述長形進氣區朝遠離所述長形進氣區的一方向呈漸增狀;其中,在垂直所述長軸方向的所述氣流通道的一橫向剖面中,每個所述導流面是與所述長形進氣區相夾而形成介於0度~60度的一導流角,並且兩個所述導流角的角度相同。
TW109117763A 2019-10-08 2020-05-28 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 TWI7344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0854.1A CN112620286B (zh) 2019-10-08 2020-06-04 工业设备及气旋式排风装置
JP2020134966A JP7164571B2 (ja) 2019-10-08 2020-08-07 産業用機器及びサイクロン式排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12088P 2019-10-08 2019-10-08
US62/912,088 2019-10-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6141A true TW202116141A (zh) 2021-04-16
TWI734497B TWI734497B (zh) 2021-07-21

Family

ID=736451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7763A TWI734497B (zh) 2019-10-08 2020-05-28 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
TW109206597U TWM601509U (zh) 2019-10-08 2020-05-28 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6597U TWM601509U (zh) 2019-10-08 2020-05-28 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94449U (zh)
TW (2) TWI7344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4497B (zh) * 2019-10-08 2021-07-21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
CN112620286B (zh) * 2019-10-08 2023-03-14 盟立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设备及气旋式排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9690B (zh) * 2016-04-28 2017-12-15 河北工业大学 促进燃煤锅炉烟气中细颗粒物相互作用的装置及方法
CN205517106U (zh) * 2016-04-28 2016-08-31 河北工业大学 湍流团聚室
TWI734497B (zh) * 2019-10-08 2021-07-21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1509U (zh) 2020-09-11
CN212494449U (zh) 2021-02-09
TWI734497B (zh) 2021-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4497B (zh) 工業設備及氣旋式排風裝置
US5230656A (en) Mixer ejector flow distributor
RU2001123590A (ru) Циклонный пылеуловитель в пылесосе
CA2475676A1 (en) A filter housing
KR102306207B1 (ko) 원동부 내의 원동 출구 및 복수의 하위 통로를 갖고 벤튜리 효과를 이용하는 진공 생성 장치
CN107642443B (zh) 管道结构
WO2017152565A1 (zh) 一种离心压缩机扩稳装置
CN208417090U (zh) 一种二维构型的多支板引射器
CN107076065A (zh) 惯性分离预净化器
CN106679394B (zh) 薄膜横向拉伸烘箱的风箱***单元
FI70431B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framstaellning av fibermattor
JPS6096846A (ja) 排気装置
US7077102B1 (en) Dual inlet port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768901Y (zh) 旋风分离装置
JPS5830091Y2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マルチポ−トシリンダ−
US4198219A (en) Air inlet grille for engine compartment
JP2002349944A (ja) 一様流吹き出し装置
CN206443652U (zh) 吸尘器地刷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JP7164571B2 (ja) 産業用機器及びサイクロン式排気装置
CN209712754U (zh) 旋流体、旋风分离树及高效除尘装置
JPH05223109A (ja) 整流ダクト
US20120272630A1 (en) Controlled flow air precleaner
CN209115295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进气***
JP4193966B2 (ja) 一様流吹き出し装置
WO2024036942A1 (zh) 真空发生器及具有其的负压吸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