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8862A - 在不植入硬體或不侵害皮質骨的情況下建立頸椎穩定的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不植入硬體或不侵害皮質骨的情況下建立頸椎穩定的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8862A
TW202038862A TW108143825A TW108143825A TW202038862A TW 202038862 A TW202038862 A TW 202038862A TW 108143825 A TW108143825 A TW 108143825A TW 108143825 A TW108143825 A TW 108143825A TW 202038862 A TW202038862 A TW 2020388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jaw
vertebral
connecting element
ta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3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法蘭克 H 二世 波姆
塔德 M 克雷莫
Original Assignee
法蘭克 H 二世 波姆
塔德 M 克雷莫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法蘭克 H 二世 波姆, 塔德 M 克雷莫 filed Critical 法蘭克 H 二世 波姆
Publication of TW202038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886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47Clamps comprising opposed elements which grasp one vertebra between th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 A61B17/020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with antagonistic arms as supports for retractor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 A61B17/025Joint distra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 A61B17/0293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with ring member to support retractor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6Bone cutting, breaking or removal means other than saws, e.g. Osteoclasts; Drills or chisels for bones; Trepans
    • A61B17/17Guides or aligning means for drills, mills, pins or wires
    • A61B17/1739Guides or aligning means for drills, mills, pins or wi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1B17/1757Guides or aligning means for drills, mills, pins or wi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sp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9Incision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9Incision instruments
    • A61B17/32093Incision instruments for skin inci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03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01Screws or hooks combined with longitudinal elements which do not contact vertebra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01Screws or hooks combined with longitudinal elements which do not contact vertebrae
    • A61B17/7002Longitudinal elements, e.g. rods
    • A61B17/7004Longitudinal elements, e.g. rods with a cross-section which varies along its length
    • A61B17/7005Parts of the longitudinal elements, e.g. their ends,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fit in the screw or hook hea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01Screws or hooks combined with longitudinal elements which do not contact vertebrae
    • A61B17/7002Longitudinal elements, e.g. rods
    • A61B17/7004Longitudinal elements, e.g. rods with a cross-section which varies along its length
    • A61B17/7007Parts of the longitudinal elements, e.g. their ends,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fit around the screw or hook hea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01Screws or hooks combined with longitudinal elements which do not contact vertebrae
    • A61B17/7002Longitudinal elements, e.g. rods
    • A61B17/7014Longitudinal elements, e.g. rod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screws or hoo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01Screws or hooks combined with longitudinal elements which do not contact vertebrae
    • A61B17/7032Screws or hooks with U-shaped head or back through which longitudinal rods pa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62Devices acting on, attached to, or simulating the effect of, vertebral processes, vertebral facets or ribs ; Tools for such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 A61B17/025Joint distractors
    • A61B2017/0256Joint distractors for the sp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2017/320052Guides for cutting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2017/320056Tunnel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03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 A61B2017/3405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using mechanical guide means
    • A61B2017/3411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using mechanical guide means with a plurality of holes, e.g. holes in matrix arrang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9Markers, e.g. radio-opaque or breast lesions markers
    • A61B2090/3966Radiopaque markers visible in an X-ray ima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用以不侵害目標椎骨之皮質骨而穩定頸椎之一或多個目標運動片段之裝置之系統及方法。裝置係針對此等椎骨之策略方面,因此允許所揭示之發明實現各椎骨之固定控制。接著,連接元件穩定構造。揭示本發明之較佳及替代實施例連同植入方法及用於實施所揭示之方法之附加裝置。

Description

在不植入硬體或不侵害皮質骨的情況下建立頸椎穩定的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脊柱手術之一般領域,且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裝置及藉此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穩定夾雙側固定至至少兩個相鄰頸椎之後骨表面之使用方法,且一旦定位,連接元件雙側固定至顱骨夾及尾夾,因此消除目標運動片段之任何運動。
本發明之此簡要描述意欲根據一或多個繪示性實施例僅提供文所揭示之標的之一概述。預期此等繪示性實施例最終將根據將使用最終將依據本申請案提交之一非臨時申請案揭示之申請專利範圍。提供此簡要描述以以一簡化形式引入下文在[實施方式]中進一步描述之概念之一繪示性選擇。此簡要描述不意欲識別標的之關鍵特徵或基本特徵,亦不意欲用作為助於判定標的之範疇。標的不受限於解決背景中所述之任何或所有缺點之實施方案。
古代醫師首次認識到頸椎係一人類病理重要部位之歷史節點在時間之迷霧中已不可考。史密斯紙草文稿(Smith Papyrus)展現埃及醫師在中央王國週期期間意識到頸部之病理,且證據表明此文件可已自來甚至更早的文明之醫師之作品複製。
如今,頸椎疼痛及相關症狀係患者訪問健康照護提供者之最普遍原因之一以及用於脊柱選擇性手術之最普遍部位之一者。另外,此等非常頻繁地係機動車輛事故及其他國內/平民創傷之後之主要申訴,且可能係該情形中之主要訴訟原因。頸椎疼痛係與勞工創傷賠償相關聯之一共同申訴以導致數十億美元之健康照護、傷殘撫恤金及喪失生產力。無法忽視此等創傷困擾軍事人員及特定言之操作超音速飛機之飛行員;在此情形中,吾人常說對於此等飛行員,其「僅係時間問題」直至其經歷CS-6退化。顯然,在美國以及進入新千年之科技最先進國家,此係一非常主要問題。
本論點亦受以下事實支持:存在每年僅在美國之行之超過50, 000個頸前路融合。主要後路程序可新增高達25, 000個額外案例。再者,數百萬患者遭受慢性頸部疼痛。此盛行亦招致大量替代療法於此廣大患者人口傳播。
存在針對慢性頸部/椎骨疼痛之起源之很多療法,但更多已建立之假設係此「軸向」疼痛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椎骨之間的異常運動之一元素,所謂之「微不穩定性」之綜合症。另外,就此「微不穩定性」問題而言,其理論上充當脊柱融合之主要指示;若吾人相信綜合症係過量運動之結果,則顯然,片段及之成功融合及因此消除所有移動應解析問題。不幸地,對於尚未完全闡明之原因,此不總是解析為真。
為更佳理解脊柱生物動力與軸向疼痛之間的關係,科學家及研究脊柱之醫師已開發指稱「運動片段」之一範例。此係指包括任何兩個相鄰椎骨連同相關聯之椎間盤、小面關節、相關聯之韌帶、肌腱、肌肉以及神經元素之一單元。
鑑於範例及認識到頭兩個頸椎之特殊解剖,可理解此範例可用於理解頸椎之病理狀態。亦可瞭解本文所揭示之裝置可如何獲益於一診斷以及治療觀點兩者。此可由審查已用於頸椎中之脊柱儀器使用進一步增強。
增強頸椎融合手術之儀器使用已在過去三十年急劇演進。足夠令人感興趣地係,頸椎之治療之儀器使用由Hadra在1891年引入,該年其將C6之棘突連接至C7;然而,儘管Hadra未使用融合移植來互補於儀器使用,但據報告,此程序極度成功。稍後,其(Hadra)引入用於治療博特氏(Pott's)病之此技術之修改。
脊柱融合性質(再次用於治療博特氏病)由希布斯在1911年引入,且在自此之後之世紀中,在美國以及整個世界,此程序已自身建立為最普遍執行之選擇性手術之一者。儘管最初引入希布斯程序用於治療腰椎,但最終,亦對於頸椎引入融合。
到1942年,融合與脊柱後路儀器使用之組合演進。該年,Rogers引入透過目標棘突中之鑽孔傳遞線及使用來自髂骨稜之骨移植物補充線之技術。此技術由Whitehill、Benzel及其他人進一步修改。
Bohlman引入藉此不僅棘突連線而來自髂骨稜之長形骨移植物亦連線之一技術。小面固定在1977年首先由Callahan引入,提出可透過通過其之小面及線鑽探之孔最終穩定構造。此大幅用於腰椎,儘管報告一些頸部小面融合情況。
在1983年,Cahill引入實際上組合先前技術與小面佈線之Callahan教示之一變型。依據由Hadra描述之古典技術,Cahill在目標運動片段之尾椎之棘突周圍傳遞線。此等線之其他端通過透過側片鑽探之孔,如由Callahan所描述。
在其在1950年***始之里程碑式工作中,Harrington提出一種在椎葉之邊緣下傳遞且接著來自長桿之鉤之系統。主要引入此系統以校正脊柱側凸曲率,但負責引入包含頸椎之亞椎葉鉤。本文所揭示之發明程序利用類似於由Harrington教示之鉤方法之一亞椎葉組件。
用於後路穩定之另一方法在1980年代中期由哈里法克斯(Halifax)大學之外科醫師引入以教示一對彎曲金屬板可在一目標運動片段之顱椎之椎葉之上邊緣周圍傳遞,其中一對「鏡像」彎曲板安置於尾椎之椎葉之下邊緣周圍。此等板之後端經構形以由螺絲彼此固定,其亦提供板對骨之充分壓縮。儘管此技術在實踐中得到短暫普及,但在此點很少使用,且基本上僅具有歷史意義。
側片螺絲由在1980年代早期由Roy- Camille引入,且表面上以一種或另一種形式在2015年變成頸後路穩定方法選擇。已引入允許後頸穩定、頸胸部穩定及甚至後頸胸系統之Varlous系統。此手術需要一廣泛曝光且無法使用一最小侵入式技術執行;此等MIS技術因很多原因(尤其係減少併發症、較短住院週期及手術後疼痛管理之減少需要)而在如今的健康照護環境中已變得越來越期望。另外,需要螺絲之極精確位置以使螺絲準確、有效以及最小化對神經根或脊椎動脈之顯著創傷之機會。後者較少但係極其嚴重之併發症且已知導致脊椎動脈切割、中風及甚至脊髓之梗塞。
因此及對於所有前述原因,非常需要可利用一最小侵入式程序穩定頸椎且不侵害皮質骨或引起對骨膜之實質創傷之一裝置。此恨重要,因為很多最近研究已展現骨之創傷或環形纖維化可加速退化程序。此一裝置將藉由推論及暗示不僅在植入方面完全可逆亦對無目標運動片段之解剖及功能實質影響。如本文所提供,此裝置將係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
本書面描述使用實例揭示本發明,其包含最佳模式且亦使熟習技術者能夠實踐本發明(包含製造及使用任何裝置或系統及執行任何併入方法)。本發明之可專利範疇當前由本發明之描述界定且將由技術方案進一步界定。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裝置及裝置藉此穩定一目標頸椎運動片段之下後方以固定片段之使用方法。此裝置應在下文稱為頸部微創系統(CMIS),因為其經設計以使用一微創外科技術植入。
在較佳實施例中,CMIS應由製外科級鈦製造。替代地,此CMIS可由外科級不銹鋼或任何金屬(包含(但不限於)鈷、鎳、鉻、鉬)之合金或其他材料(包含鎳鈦合金、碳纖維、聚酯或聚醯胺、陶瓷、PEEK)、有機材料(諸如骨)或任何其他已知或被證明本技術可接受之材料製造。
較佳實施例包括依序固定至一或多個頸目標運動片段之側椎葉之錨;接著,連接元件使此等錨彼此耦合以穩定構造及消除任何微運動。在較佳實施例及所有替代實施例中,此等構造通常將雙側固定。另外,在所有實施例中,目標運動片段之頭尾尺寸可藉由沿連接元件應用分散或壓縮來調整。
在較佳實施例中,此等椎葉錨固定至側椎葉之內部或尾下面。如以下[圖式之詳細描述]節中所審查,此等椎葉錨由一亞椎葉顎夾及一背側顎夾構成。該亞椎葉顎夾具有一薄板狀前端,其經設計以暗藏於一目標椎葉下方、黃韌帶背側及佔據最小空間以不威脅脊髓或其他小管內神經結構。該背側顎夾抵靠該目標椎葉之下後方。此等顎夾不可逆地耦合至定位於該錨之後端處之一輪軸,其正交於該錨之長軸;作為此耦合至該輪軸之一間接結果,該等顎夾有效地彼此耦合。此輪軸係朝向彼此牽引該等顎夾因此固定至該椎葉之致動器之部分。類似地,若期望移除,則可釋放該等顎夾,且該錨自骨移除。
此等顎夾之構形係實質上半卵形,如自側面觀察;另外,各顎夾之前端可具有經構形以不穿透皮質骨而僅提供對於目標骨表面增加摩擦之小、非尖齒之一有限陣列。一旦該等顎夾在適當位置,繫緊含於該錨之後端處之關節連接機構內之一固定螺絲。此充當迫使該兩個顎夾朝向彼此之致動器。接著,使用一連接元件將該等致動器彼此耦合。在較佳實施例中,引起該等顎夾牽引在一起之該固定螺絲具有:一前端,其通過前顎夾;一軸,其橋接兩個顎夾;及一後端,其由外科醫師致動。該最後端具有接著與一水平桿連續之一垂直延伸部。
在較佳實施例中,該連接元件係其中該前端具有繼而具有一中心長形孔徑之一平坦區域之一桿狀實施例。該前端與一中心軸狀部分連續,其繼而與具有固定至該背側顎夾之一鞍部之一後端連續。在較佳及其他實施例中,該連接元件之該前端安置於該顱骨錨之該螺絲之該後端上之此水平桿上。連接元件(主要係連接元件之前端處之中心孔徑之長形構形)之構形允許目標運動片段之分散或壓縮。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專利申請案之揭示內容係關於2017年7月11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5/646,615號之揭示內容,該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可透過利用手術中螢光透視或一些其他手術中成像技術/電腦導航之一微創後路方法實施以指導此手術方法。需要對此等影像之習知關注以確保識別及穩定正確目標層。
在達成充分麻醉(全面/區域/局部)之後,在側目標椎葉上完成一有限切口。切口之部位可隨機選擇;替代地,其可與一圖9A/B及圖10中描述之一獨特模板系統指示。切口自身可使用一標準解剖刀達成;替代地,下方之[描述本發明之圖式之詳細描述]節(特別是段落118至123)中完全揭示且圖11及圖12A至圖12C中繪示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皮膚切口裝置。
接著,一獨特、雙邊緣解剖裝置用於使用沿天然平面劃分肌肉。在識別目標椎葉之尾下面之後,沿其中椎葉錨之後顎夾待緊固之椎葉上之部位完成額外亞骨膜解剖。此在下文中繪示於圖13A至圖13E及段落124至129中。
遭受退化疾病之患者中常見的係展現喪失椎間高度。此觀察與本發明之相關性係此高度喪失通常導致增加椎葉之增加「擠壓」,其將減少對椎葉之尾邊緣之接取。
此可藉由使目標運動片段分散而改善。由於此係一後路方法,因此此藉由使兩個棘突彼此分散而最佳解決。此可使用一標準椎葉擴張器達成。
替代地,一脊柱運動片段牽張器提供為裝置之系統之部分以實施本發明。此裝置介入棘突之間且接著擴展以產生一更佳手術區。此展現於圖14A/B以及圖15及圖16A至圖16D中及段落131至137中。
儘管利用一M/S方法,但仍期望最佳曝光。據此而言,已提供經特別設計用於一頸部M/S程序之一M/S牽開器。讀者再次參考圖17A至圖17H/段落141至150關於構形之具體細節及本牽開器之使用方法。
接著,一鍍足解剖器在黃韌帶與椎葉之下側之間產生一平面。引入一植入儀器,該植入儀器之前端可逆地與椎葉錨耦合。此儀器最初將顱骨椎葉錨導引至目標椎葉上以繫緊固定螺絲,因此將錨固定至椎葉。此程序在尾層級重複,且連接元件之前端在顱骨錨之螺絲之後端處之水平桿上通過。螺絲旋轉近似四分之一匝以將連接元件鎖定在適當位置。幾乎每次,頸椎將雙邊穩定。本發明經設計以穩定一或多個目標頸部運動片段,其中層級使用相同技術增加以耦合額外層級。 替代實施例
吾人可展望本發明之多個替代實施例;本文揭示此等替代實施例之最明顯實施例。熟習技術者可展望及提供其他實施例;此等實施例以引用的方式包含於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在較佳實施例中,連接元件在製造時固定至所提出之尾錨之背側下面。在第一組替代實施例中,連接元件耦合至椎葉錨之方式中存在變動。系統必須克服之一挑戰係錨在層級之間的無縫耦合以適應角度及由椎骨在層級之間的細微差異產生之耦合點之高度之微小變動。
在一此替代實施例中,連接元件之後端實質上相同於前端使得亦存在提供至後端之一長形孔徑。此可依類似於顱骨錨之一方式安置於尾椎葉錨之水平桿上;接著,兩個水平桿鎖定連接元件之前端及後端。在任何此實施例中,分散或壓縮可由於連接元件之端處之長形孔徑而完成。在此一實施例中,桿可在植入時「預負載」於錨之一者上,連接元件可為添加至構造之一彎曲自由及單獨元件。
此實施例之一進一步變型亦利用在兩端上具有孔徑而無水平桿之連接元件。
因此,在此實施例中,連接元件之端定位於兩個貓之固定螺絲之頭部下。由於螺絲抵靠目標椎葉致動,連接元件同時固定在適當位置。
可設想一實施例,其中一延伸部產生於[較佳地]尾錨之背側表面;此與與一搖台之前端不可逆地耦合之一球體/半球連續。此耦合之幾何形狀賦予搖台上之多軸移動,其將批判性地指定此搖台適應椎葉錨在層級之間對準之細微變異之能力。
一桿定位於具有一前端、一延伸軸及一後端之搖台內。前端實質上相同於較佳實施例中之前端,其具有含一中心孔徑之一平坦區域。此與接著連接至後端之實心軸連續,後端略微放大使得其無法前進通過搖台。在主要/非部署位置中,連接元件經定位使得大部分桿尚未透過搖台安置。一固定螺絲定位於搖台內以將桿維持在其初始位置中以及一旦部署將桿鎖定在最終位置中。
一旦兩個錨固定至其各自椎葉,一錨植入儀器接合桿之後端以推動桿直至前端由穩定[頭]錨之配對物植入儀器捕獲。接著,桿之前端中之孔徑藉由將孔徑安置於水平桿上而固定至螺絲之後端以將構造鎖定在適當位置。此實施例之一變型僅提供搖台至兩個搖台及穩定構造之一桿。
亦可展望其他更複雜實施例。在下文所繪示之一此實施例中,存在包含不可逆地耦合至錨之背側顎夾之背側下面且與背側下面連續之一C夾實施例之椎葉錨之一修改。此夾由一螺紋螺栓或類似機構繫緊以將桿固定於夾內。此桿之前端具有安置於繼而在[據推測顱骨]相鄰層級處產生於固定螺絲之後端之一螺栓背側延伸部上之一圓形孔徑。對於多個層級,此實施例可藉由重複本文所描述之片段耦合機構而延伸。
此實施例之一替代方案利用一單一桿實施例以在各層級處耦合至椎葉錨以預期類似於上述段落中所描述之夾之一夾將用於各層級。
在另一替代實施例中,桿具有包裝於一帶頸承窩內之一球形後端以使桿具有一有限運動範圍且因此允許桿適應待穩定之兩個相鄰椎骨之間的失準。此理想上定位於尾錨之頭端,其中一接納搖台提供至顱骨錨之尾端。在主要、非部署位置中,桿引導向後;一旦兩個錨固定至椎葉,桿旋轉至搖台中且接著使用一鎖定螺栓/螺母固定在適當位置。
另一替代實施例揭示產生於沿各椎葉錨之背側下面之一點之一螺紋柱。接著,錨藉由使用可在頭尾方向上調整之一連接桿或板狀元件彼此耦合。此調整允許桿或板之長度在鎖定於適當位置之前略微調整。
可預期連接元件之又一實施例,其中一延伸部產生於各錨且尾部或顱骨引導,但僅具有足以橫跨運動片段之部分之一長度。在此實施例中,此等不完整橋接連接器接著耦合於兩個錨之間的中部中。在此一方案中,充當一多層構造中之中間錨之錨將具有將在顱骨方向及尾方向兩者上引導之耦合臂。
在前述之一變型中,錨各具有一桿狀延伸部以及一接納組件兩者以與來自另一層級之桿狀延伸部耦合。應瞭解在此實施例中,該桿狀延伸部將顱骨引導,其中接納組件位於錨之尾下面上。然而,其中延伸部尾引導及接納端口之適當重新定位之一配置亦在本申請案之精神及範疇內。顯然,相同實施例之一均勻應用將必需以達成所要穩定化。此一實施例可更難以固定在適當位置,因為此實施例不解釋層級之間的變動。
可設想達成相同目標及目的之其他實施例且該等實施例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在一此實施例中,一連接元件之前端及後端各具有終接一開放式構形之一軸。接著,此等軸由適應椎骨之間的位置中之差異之一耦合元件連接在中間。在將錨所得在適當位置之前,開放式構形在螺絲之軸周圍通過,此後連接元件之端固定於錨之背側表面與螺絲之頭部之間。
在另一變型中,提供經構形以固定至椎葉之顱骨下面以及尾下面之錨。就正式頭尾尺寸而言,在此一實施例中,此等錨之配置及放置之順序有手術目的有關。因此,若手術之目標係使(若干)目標運動片段分散,則一錨固定至頭椎葉之尾下面,而其他錨固定至尾椎葉之頭下面。此一構形將有利於分散。
相反地,若外科醫師授權壓縮,則將一錨放置於頭椎葉之顱骨下面上同時將另一錨固定至尾椎葉之尾下面將係有利構形。在兩個此等構形中,此等錨之耦合由前述揭示內容中說明之任何數目個連接元件達成。
可考量上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之一組合。例如,一構形將係在一端處具有一孔徑且在另一端處具有一開放式實施例之一連接元件。此一實施例將透過孔徑安置接著鎖定之一錨之固定螺絲;在完成螺絲之繫緊之前,開放式構形定位於相鄰錨之螺絲之後端下。
當然,應理解可設想本文所呈現之該等各自實施例之組合且可能由熟習技術者展望/預期。所有此等實施例及變型及自衍生物全部包含於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圖式之詳細描述
若讀者具有骨解剖學及骨解剖學之各種陸標與關鍵軟組織結構之關係之一基本理解,則將最佳理解本發明。此等圖係骨性頸椎之表示,因為本發明之目的係固定至目標椎骨。然而,此認識到關鍵天然及軟組織結構尚未引入此等圖式中且不管其排除,此等結構必須在本發明之實施程序內說明。儘管此等軟組織結構(除椎間盤之外)未在本文中繪示,然而,該等圖將充分展現關鍵軟組織(諸如脊髓及神經)與骨解剖學之關係。當有關時,此等結構將在此等初始圖中以名稱指涉。
展現於此等圖上之陸標在植入CMIS中至關重要。重要的係認識到頸椎係脊柱內之解剖異常之最普遍部位。當計劃使用CMIS之手術時,必須識別及考量此等異常。必須認識到在特定例項中,一旦識別,此等異常可表示使用CMIS之一相對/絕對禁忌。另外,此等圖不包含肌腱、血管或神經結構,就使用此裝置之指示或禁忌而言,所有結構可係至關重要。
因此,轉至圖1中之骨性頸椎99之前視圖,可看見按慣例命名/編號為C1至C7之7個骨或椎骨。為了說明本申請案,此等將顯示對應於C1 100至C7 106之數字100至106。C1至C2 100至101複合物之獨特解剖可部分在此視圖中瞭解且結合其他視圖可更完全理解。應注意不同於其他頸椎,C1不必具有一擴展前椎體。再者,來自C2之一延伸部椎骨,可看見齒突107 (亦稱為齒)延伸於C1 100之前弓166上方。由此異常解剖配置產生之機構在側視圖及後視圖中最佳理解且更完全闡明於以下圖2及圖3中。另外,吾人亦應注意具有脊椎動脈透過其傳輸之C1 170之橫紋孔之C1 167之雙向橫突。再次在圖3中最佳看見此重要血管結構之進程。接著,橫突167與在以下後視圖/圖3中最佳看見且與枕骨之髁狀突關節連接以產生顱頸接面(圖中未展現)之上小面168連續。此視圖展現頸椎之其他特徵,包含C1 114至C7 120之雙邊側片及C2 141、C3 142、C4 143、C5 144、C6 145及C7 146之雙邊橫突。此等橫突具有圖4之橫軸視圖中最佳看見之溝槽,此等溝槽經構形以傳輸離開中樞神經系統且引導至上肢之神經根。此透視圖中最佳看見之另一有關特徵係椎間盤關節之前下面,其中C2至C3 (不存在C1至C2盤關節)枚舉為149且C6至C7空間枚舉為153。盤關節明顯係軟組織結構但由於其提供之視覺連續性且因為此等結構因此等係退化疾病之一主要部位而極其重要而包含於此等視圖中。
圖2係展現解剖之額外特徵之骨骼化頸椎之一右側視圖。吾人應想起此圖僅展現其中存在雙側對稱之例項中之右側結構。特定言之,吾人應注意脊柱之曲率;此繪示展示指稱頸部脊柱前彎之一理想曲線,其中頸椎在C1與C7之間向前弓起,其中最大偏心率之點在C4至C5處。喪失此正常曲率或甚至更嚴重地,脊柱向後彎曲之曲率反轉(稱為「駝背」之一情況)係之通常影響脊柱之病理學之成分,且外科醫師通常將試圖恢復此曲率且依此方式恢復頸椎之「平衡」。在此視圖中亦看見擴展前椎體,其存在於所有但係第一頸椎C1 100中。此椎骨更詩意地稱為阿特拉斯(Atlas)以紀念希臘神話中舉起世界之主角;依一類比方式,C1舉起頭部之「球狀物」。在胚胎階段中,C1椎體與其骨環之其餘部分分離且尾遷移以接合C2 101之頂部以變成齒突107。C2 101亦且實際上更普遍稱為阿克薩斯(Axis)或阿特拉斯及其「乘客」頭部圍繞其樞轉之點;齒突107主要構成骨樞軸點。此為健康個人提供頸上之頭部之旋轉能力。可看見椎體118至113以及棘突128至134。應進一步注意在各層級處,小面關節135至140表示椎骨彼此之後關節連接;應認識到C1 168之上小面與枕骨髁狀突關節連接,因此促成亦廣泛指稱顱頸接面之枕頸接面(圖中未繪示)。應進一步理解C7 106之內下面促成頸胸接面(圖中亦未繪示)。另外,看見橫突141至146在C2至C7處前外側突出。在討論以上圖1時,已提及此等橫突自在由椎骨之解剖配置產生之中央管中可見之脊髓傳輸頸部神經根。
進一步細節見於骨性頸椎99之一後視圖之圖3中。注意此圖係非常重要,因為此圖上註明用於植入CMIS之相關解剖學。如上文所繪示,第一頸椎C1 100及第二頸椎C2 101在其解剖構形上係獨特的。此已自一前透視圖以及側透視圖觀察及討論,且可自此角度進一步瞭解獨特解剖學。然而,在此圖中,吾人可更完全瞭解齒突107與C1 100之前弓166之下後方之關係。另外,吾人可更佳瞭解C1 100之雙邊上小面關節168之構形及C1之橫突167內之橫紋孔170之位置。對於滋潤腦幹及小腦之循環至關重要之脊椎動脈通過此等孔。在此之後,動脈向後引導且接著在通過硬腦膜及其關鍵顱內功能之前沿C1椎葉121之上邊緣雙邊通過一溝槽171。大棘突129及C2之椎葉122係用於判定諸如頸部手術期間切口之放置之問題之重要陸標。在此視圖中,頸椎C3至C7 102至106之其餘部分之形態大致類似,包含棘突130至134、椎葉123至127、側片114至120及雙邊小面關節135至140。吾人認識到就在繼續橫向及過渡至側片114至120之前,椎葉123至127自棘突130至134之基部繼續,在該點處椎葉123至127在A-P維度上相當傾斜,但在其側面中較水平。應注意,在過渡點處,側片114至120彼此懸伸(指稱「擠壓」,參考圖14至圖16),其將使得最難以***椎葉錨。因此,在植入CMIS時,椎葉123至127之過渡點(諸如雙側C4 124及CS 125椎葉)對於CMIS 1之附接較理想。
如俯視透視圖觀察,圖4,一「典型」頸椎(此將自C3至C6非常類似)之一橫軸圖允許讀者進一步瞭解相關骨形態以及其與關鍵軟組織結構之關係。C5椎骨104繪示於圖4中,但所描述之陸標理解為反應C3至C6椎骨亦及小修改C7之任何者之解剖。再次,為了定向,患者之正面位於頁面之頂部,且背面位於底部。患者之右側將位於觀察者之右側。擴展錐體111可概念上認識為前穩定組件。在錐體111之側面上看見鈎突158,其用於強化與定位為優於此之椎骨之關節連接。進一步橫向發現橫突154,其在此視圖上可註明為比吾人可基於其他視圖瞭解更複雜。由雙邊開放箭頭指示之神經孔係傳輸頸部神經根之管。此等產生於「所有重要」脊髓且沿橫突154中之溝槽自中央管156前側行進以離開進入鄰近於脊柱之軟組織中,最終促成肱神經叢。亦應注意傳輸脊椎動脈之橫突孔159。特定言之,脊椎動脈及神經根之位置使用側片螺絲之放置使一患者經受顯著風險。實際上係橫突複合物之一組件之椎根157用於將前結構連接至後弓,因此產生中央管156。後弓包括產生經檢查之椎骨之上小面關節及下小面關節之側片118。另外,椎葉125及中線棘突132完成後弓。中央管156含有負責傳輸所要資訊至大腦及自大腦傳輸所有資訊且其完整性對於移動運動及很多基本功能係強制之脊髓175 (此視圖中未展示)係必須考量將任何手術機器植入此脊柱區域中之最關鍵結構。另外,亦必須避免對脊椎動脈或神經根之損傷,因為損傷帶來實質上有害後果。此視圖特別有助於展示椎葉125產生於棘突132之基部且當椎葉橫向移動時最初在A-P平面中呈現一相當陡峭角度。接著,當繼續橫向以變成側片118時,椎葉變得更水平。用於植入椎葉錨之理想位置係位於過渡點處,因為此係自脊髓175側。此定位係側片略內側,其中擠壓將排除植入之可能性。此理想位置僅略小於中線與脊柱最側邊緣之間的中途,如後視圖中所見。
此審查不僅係一學術練習。確切而言,允許吾人更完全理解本發明之主要及其他目標且以適當角度看待本發明及其目標。已完成審查,其中界定之學術術語將用於揭示內容之平衡。 展現本發明之圖式之詳細描述
根據慣例,藉由研究一下詳細描述結合附圖之內文最佳理解本發明,其中相同元件符號係指相同結構。亦根據慣例,所繪示之結構不必要按比例繪製,亦不可相對於此等圖式開發比例之推斷。本文所呈現之實施例及繪示係本發明之一般表示,且亦不能被解釋為限制。
因此,將注意力轉至圖5,其展現由最小兩個主要組件組成之椎葉錨2之較佳實施例之一側透視圖:一前或亞椎葉顎夾組件4及一後或背側顎夾組件5。各顎夾具有在較佳實施例中定位於錨2之上/顱端之一自由端10、12;另外,兩個顎夾耦合於位於錨2之下/尾下面之關節端11、13處。此耦合部分由關節端之互補幾何形狀完成,其允許關節端11、13彼此配合。另外,一鉸接軸72固定兩個顎夾4、5之此不可逆耦合。各顎夾由抵靠椎葉之表面之一側(即,亞椎葉顎夾4及背側椎葉錨顎夾5之椎葉側14、15)進一步特徵化。另外,亞椎葉顎夾4之自右側面向脊管本部且因此稱為小管側16,而背側椎葉顎夾5具有肌側17。小齒21、22沿其自由端10、12提供至椎葉側14、15。此等齒具有經特殊設計以不穿透骨之表面而經設計以僅增加表面積且產生摩擦之圓形鈍前端,因此提供較大固持。一固定螺絲6充當致動器以將顎夾4、5固定至一目標椎葉。在較佳實施例中,螺絲6自後顎夾5之關節端13之肌側17安置以傳輸通過顎夾4、5中之關節端11、13中之管道7、通過兩個顎夾4、5之耦合及傳輸至前顎夾4之關節端11中。可看見螺絲之最前端19沿亞椎葉顎夾4之微管側。此螺絲6之頭部8定位於管道7之背側下面之一螺紋溝槽9內,其中切螺紋20當然存在於整個管道7中。螺絲6之頭部或後端8應注意之另一特徵係來自螺絲之最下後方之一整塊背側延伸部30。接著,此背側延伸部30終接於稱為鎖定桿31之一桿處,其與背側延伸部30連續及與之成為整體。此等結構用於將連接元件3鎖定在適當位置。
錨2固定至如圖6 (一半切、非中線矢狀視圖)中所展示之目標椎葉。前4 (點狀)及後5 (點狀)顎夾抵靠C5椎骨之一例示目標椎葉125固定。關鍵的係認識到前顎夾4之薄尺寸組合其相對於椎葉125之定向之略微成角度位置無限減少由亞椎葉顎夾4侵入脊管156中之機會。此由所利用之技術進一步減少,且吾人可看見脊髓175 [在此區域中所考量之最關鍵結構]不應依任何方式干涉或受擾。在抵靠椎葉放置錨之後,繫緊螺絲6以迫使顎夾4、5朝向彼此,將錨2固定至椎葉125上。此提供系統所需附接強度。應再次注意顎夾4、5上之齒21、22恰抵靠骨之表面,但不穿透皮質骨本身。亦應注意前面係C5 104椎骨之錐體111。應認識到除本文所描述之較佳實施例之外,其他類似實施例將明顯,尤其對於熟習技術者。此等實施例將包含其中錨2將固定至任何椎葉之上側面而非下側面(其將接著改變顎夾組件4、5之構形)之實施例。當然,所有此等實施例將在本申請案之精神及範疇內。
圖7中看見耦合錨之連接元件3之一正視透視圖。此處可看見在較佳實施例中,此元件3係整塊且包括一頭端74、一軸狀中央部分76及一後端77。元件3透過後端77中之一鎖定機構與尾錨之後顎夾耦合。此藉由提供與連接元件3之最後端連續及與之成為整體之一外殼機構78完成。此機構78及繼而連接元件自身可抵靠背側顎夾之肌肉下面。另外,此機構78引起且與向前延伸且具有經構形以使背側顎夾之側並列之一內表面82之夾持臂81成為整體。一可移動組件79具有具體而言藉由通過接著與已提供至外殼機構78之最背側下面之一腔室87連續之一實質上矩形孔徑84可滑動地與外殼機構78耦合之一水平組件85。接著,此水平組件85與一夾持臂83連續且與之成為整體,其中一內表面86經構形以抵靠沿來自固定夾81之背側顎夾之相對側向前延伸之錨。此等兩個夾持臂81、83朝向彼此位移,且背側顎夾固定於夾持臂81、83之間以將連接元件3固定至錨。接受將連接元件3鎖定於錨2之顎夾5上之所要位置上之一固定螺絲88之一管道89位於在外殼機構78之最北側下面。此將由顱骨錨與尾錨之間的距離判定且將連接元件3耦合至顱骨錨。此由展現平坦、在較佳實施例中實質上矩形但可為任何構形且具有一孔徑75之一獨特區域之前端74之構形完成。耦合藉由將孔徑75安置於鎖定桿31上且使螺絲旋轉來完成;因此,連接元件3之前端74將同時固定而顎夾4、5固定至椎葉。
在一選用變型中,此連接元件可在其整個長度上分成兩個半部以經構形以充當可使此連接元件之前端處之孔徑之尺寸擴展或收縮之一致動器。替代地,在實施例之任何者中,連接元件亦可由由可調節連接元件之頭尾長度之一單獨元件耦合之一顱骨及尾片段構造,因此解釋此尺寸之變異。此等將在下文中繪示。
圖8係CMIS 1之完全組裝較佳實施例之一後透視圖。觀察者之左側係由連接元件3耦合至尾椎葉錨2a之頭椎葉錨2。此等錨2、2a之各者由隱藏於一目標椎葉之尾端下面之一前顎夾4、4a特徵化。前顎夾4、4a及後顎夾S、Sa由軸72、72a耦合;藉由繫緊螺絲6、6a,迫使各對顎夾(4、S/4a、Sa)朝向彼此,因此將椎葉固定於顎夾之間。接著,連接元件3之前端74中之孔徑7S (隱含,圖中未展示)安置於螺絲6之後端之水平桿31上。顎夾4、4a、S、Sa已抵靠骨固定;然而,需要螺絲6之一單一額外四分之一匝以將水平桿31 (在一端視為實心圓且在初始位置視為點狀輪廓)定位於適當位置之水平桿31之前端74。此由水平桿31上方所見之彎曲箭頭指示。連接元件3之尾端77由夾持臂81、83耦合至尾錨2a之後顎夾Sa。此由接合待朝向夾持臂81位移直至此等抵靠尾錨2a之後顎夾Sa牢固固定之夾持臂83之圖7中所描述之外殼機構78完成。接著,部署外殼機構78之固定螺絲88以將構造鎖定在適當位置。可展望一替代實施例,其中將連接元件夾持至尾錨2藉由使用一夾持構形來完成。在另一替代實施例中,連接元件3係尾錨之一組件。在此一構形中,前端74必須在桿之致動之前藉由安置於水平桿31上而協商至適當位置且藉此將連接元件3鎖定在適當位置。在本文所揭示之較佳及替代實施例中,若不相同,則最終實施例將看起來非常類似,儘管此等各種實施例之組裝不同;其等全部藉由將椎葉錨2、2a、2b固定至目標椎葉且接著由連接元件3連接錨而穩定目標運動片段。下文指定及繪示替代實施例,但應認識到此等不排他且熟習技術者可展望完成此等目標及目的之其他實施例,因為可展望超出所指定之明顯變型。所有此等實施例在本發明方法及裝置之精神及範疇內,且在本申請案之精神及範疇內。
CMIS利用藉由組合手術中成像及解剖理解將表面陸標與次表面結構相關而完成之一微創手術(MIS)方法植入。此導致一精確手術切口直接位於錨將固定至其之椎葉上點上,其係其中椎葉自一較陡峭部分過渡至更水平部分之點,如以上圖3及圖4中所描述。此點係近似中線與目標椎骨之稍後幾乎邊緣之間的距離之40%至45%。為將錨之前顎夾隱藏至其理想位置,曝露必須不太橫向或脊柱之稍後幾乎下面將防止植入。確切而言,此顎夾必須透過椎葉間空間之側面引入。切口之位置可藉由使用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導引模板80預測,其較佳實施例展現於圖9A中。此模板80理想地係在已經完成區域之無菌製備及覆蓋之後放置於手術區(俯臥患者之頸部之背面)上之三個無菌、透明、無色塑膠可丟棄片90、200之一群組。此等片之各者已使用由不透射線材料製成之可見暗線浸漬。此等組件之第一者,中線模板90係一長、薄片,其中不透射線之線僅係用於指示中線之一筆直/中斷線201。外科醫師使用螢光分析識別中線,接著使模板90之螢光鏡像與棘突對準。一旦外科醫師已達成此,鑑於中線標誌肉眼及螢光均可見,易於看見指示中線之皮膚參考點。接著將模板80之第二組件200帶入手術區。此對片具有脊柱之側邊緣之輪廓92、93以及沿內側邊緣之一組對應孔徑94以可能識別用於放置定位針之理想部位。
在展現模板之一替代實施例之圖9B中,一單片充當模板202。再次,一可見暗不透射線基椎葉已用於產生頸椎之關鍵解剖陸標之輪廓,如P-A螢光投影之可見。具體而言,模板包含對應於棘突91之影像,其建立關鍵中線陸標以及指示脊柱92 (左)及93 (右)之最側邊緣之一系列線。提供一系列線以調整不同患者中所見之頸部之側面之變化大小。另外,存在對應於自左移動至右之線92、93之一系列孔徑94、95、96,其用於指示導引針之位置及軌跡,及最終切口之部位。各側上之使用3個線/3組孔徑之繪示僅係例示性,且可使用任何數目個此等特徵。為了簡單,線之數目應對於孔徑之數目,但此一實施例並非排他預期格式。當然,任何及所有此等實施例將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圖10係其中模板80之較佳實施例在頸椎之骨解剖之後疊加之適當位置之俯臥患者之頭部及頸部之一視圖。此表示P-A投影中之一螢光鏡像,且藉由使中線模板90與棘突之中部對準建立中線。另外,識別橫向模板200上之線92、93藉由使模板200橫向或內側移動而精確地與脊柱之側邊緣對準,由開放箭頭所展現。此一系統將允許外殼醫師能夠透過一最佳最小切口達成理想植入。由於脊柱之大小在個人之間變動,因此脊柱相對於中線之側邊緣之位置亦將改變。此關係在判定切口之(若干)部位時較為關鍵,如先前所揭示。在替代實施例中,脊柱之側邊緣並非由一單一線而由解釋大小之可變性之一系列不透射線之線劃界以提供外科醫師側脊柱邊緣之若干可能位置及其與中線之關係。外科醫師將理想地匹配中線及側邊緣之實際放射線外觀與模板上之最接近外觀,且接著利用與側邊緣有關之孔徑;因此,若中間線係與側脊柱邊緣最相關聯之線,則中間孔徑95將係最適當孔徑以接受定位針97。因為具有異常身體型態之患者可不符合由孔徑預測之部位,因此外殼醫師在檢查影像時必須確定且將切口放置為稍小於中線與側邊緣之間的半途,其將總是導致出色定位。理想切口將在與蘭格(Langer)線一致之一水平或內外側平面中製造。此將導致最可接受化妝效應以及最佳功能後果。然而,垂直切口當然亦將可接受且與本發明方法之精神及範疇一致。
一旦已識別本部及孔徑,則一導引針97通過其間,且另一螢光鏡像確認放置,如此側視圖中所展現。在此圖中,為了說明,針97已定位於C5 125之左椎葉。針97已具有一鈍前端98;鈍前端98之優點係若針不完全放置及引入椎葉間空間IL中,則鈍前端不可能容易穿透位於硬腦膜背側之黃韌帶,脊髓之上覆膜。顯然,此鈍針將不能夠穿透皮膚、皮下組織SC或背側筋膜DF。因此,最初引入一稍大口徑之一尖端針99,且深入至背側筋膜DF。此針較短以「再次」不穿透椎葉間空間。理想上,較尖銳引入針99定位為更緊密配合於鈍定位針97之外部,其中外銳針99之前端202恰在筋膜DF下方延伸且內鈍針97延伸至骨,其中前端98已抵靠椎葉間空間IL之側邊緣處之C5椎葉125之下側或尾下面。在一實施例中,除將由[不透射線]金屬(諸如不銹鋼)構成之前端98之外,定位針97由一[一可透射線]硬塑膠製造。僅使尖端不透射線將使前端之手術中成像視覺化顯著更容易。此等針97、99之兩者展現於圖11中。亦展現鈍針97之後端207以及銳針99之後端208。鈍針97之後端207可逆地耦合至針97,使得移除後端207。則此將允許外銳針自手術區移除,因此允許皮膚穿透裝置203安置於鈍針97上。
在放置定位鈍針97之後,一有限水平或垂直切口居中於針上。切口可使用一標準手術刀達成;替代地,提供使用目的特定於達成此目標之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裝置,且描繪於圖12A中之前視圖中。此皮膚進入裝置203具有一前端204、一複雜中心區域及一後端,且結合鈍針利用。前端204係已具有與經設定尺寸以容納鈍針之一通道205 (此中心通道205安置於鈍針上)之一孔徑209之一中心投影以加工切口放置於一理想位置中。形成通道205之入口之圓形最前端209相當尖銳,因為此表面將形成最初切口。接著,尖銳邊緣210沿形成前端204之突出之側雙邊延伸,此等尖銳邊緣使切口自由引入針99產生之穿刺雙邊延伸。接著,此切口由自中心通道205雙邊延伸之內側及外側翼206之尖銳側211進一步擴展。此產生理想大小切口,其中一相等切口產生於針道之兩側上。正視圖中看見拇指托架212及手柄213。
圖12B,展現裝置203之特定態樣之一側視圖,包含手柄213之細節及此構形如何導致裝置203之致動。吾人可看見具有其尖銳前緣209之前端204、前端204之尖銳側210以及同側翼206之尖銳邊緣211。另外,吾人亦瞭解拇指托架212及手柄213。手柄213之後端處發現指數曲線214,其在***期間進一步穩定裝置203。
可在展示裝置安置於定位針97上之圖12C中之正視圖中瞭解皮膚進入裝置之致動。前端204將位於適當位置使得輪輞209將產生居中於由前端204之尖銳側210延伸之針道周圍之一切口,其由裝置203之翼206之尖銳側211進一步延伸。為***裝置203,外科醫師之拇指放置於拇指托架212上,其中一穩定手指位於曲線內部。接著,外科醫師向下推動拇指且裝置將追蹤針跡及恰透過背側筋膜之層級以曝露背側頸肌且對於下一步驟製備手術區。在一實施例中,可想象整個裝置完全可棄;在另一實施例中,具有相關聯之尖銳、刀狀邊緣之外側翼206可棄,而中心部分係一永久、可再使用實施例。
接著,外科醫師打開後頸肌且使之自目標椎葉脫離,因此曝露骨目標區域。此可以多種方式完成,且本文揭示使用係一目的特定肌肉***/分割裝置之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裝置。該裝置215繪示於圖13A至圖13E中,且最初展現於正視圖13A中之非部署位置中。裝置215包括兩個實質上長形主要組件,一顱向組件216及一尾向組件217。此等之各者繼而基於一前端218、222、一軸219、223及後端220、224,其中兩個組件與一軸221不可逆地耦合於一交點處;此定位為正交於兩個組件216、217之長軸。此交點產生兩個組件216、217可圍繞其旋轉之一剪形樞軸點機構。在一實施例中,此耦合經彈簧負載以將裝置維持在非部署位置中。
在圖13B,部署位置中之裝置215之一正視圖中更佳看見前端218、222係自軸219、223之一偏壓處產生之踏板。此偏壓成角度遠離顱骨組件216之軸219/後端220。在手術區內之功能位置中,此將向前成角度(遠離外科醫師)。踏板前端218之最前緣226變窄至一尖銳邊緣,其在***肌肉椎葉及自骨分割肌肉附屬物中有用。軸連接前端218與後端220。軸221依一相交方式將顱骨元件216耦合至尾元件217以當組件216、217致動時產生一槓桿/移動臂。後端220、224具有手指/拇指握把228、229以助於外科醫師致動儀器215。
尾組件217更佳見於圖13B中且包括一前端222、一軸223及一後端224。如在顱骨組件216中,尾組件217之前端222係自與軸223之接面之一偏壓處產生之一踏板,但在此例項中,偏壓經構形使得踏板向後成角度(朝向外科醫師)。由於裝置215之兩個組件216、217具有實質上相同長度,因此,當裝置215位於非部署位置中時,兩個前端218、222實質上彼此對準。儘管此等兩個踏板之偏壓相對於軸219、223極性相反,但踏板之角度描述實質上互補,因此此等踏板218、222可部分彼此疊加,如自圖13A中暗示之非部署位置中之側透視圖所見。此構形將促進最初***肌肉纖維中。此踏板222之最前緣227再次暗示一尖銳邊緣227。後端亦具有握把229。亦應注意兩個軸219、223在超出軸221之一點處略微發散,使得後端220、224在非部署位置中發散,如側透視圖中所見。
圖13B中可看見裝置藉由使用手指/拇指握把228、229上之數位壓力大體上朝向彼此操縱後端220、224來致動。此因此兩個組件216、217圍繞軸線樞轉以迫使前端218、219遠離彼此,如由實心箭頭所指示。可展望圍繞一軸產生一移動臂之前端及厚度之其他實施例,且當然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在圖13C (手術區之一後視圖)中,看見後頸肌纖維在一頭尾方向上定向。此視圖展現裝置215之致動。因此,非部署裝置215之前端218、222被視為隱藏於此等肌肉纖維「肌肉」中之實線。由後端220、224上之手動壓力部署此(由中斷線產生之「虛幻」影像指示)引起軸219、223及前端218、222變得發散以沿解剖平面解剖纖維。此擴張組織而非切割組織以使流血及對組織之損害最小化,同時曝露上椎葉及下椎葉之目標骨表面。棘突SP劃界中線。稍後幾乎椎葉之「擠壓」描繪為Sh。
圖13D (展示部署裝置215之一後視圖)係用於瞭解前端218、222 (由開放箭頭指示)之並排清掃動作之最佳有利觀點導致自已在此繪示中標記之背側椎葉之附屬物剝離肌肉/骨膜。若顯著軟組織保留,則此步驟由於椎葉錨不易固定至椎葉而屬關鍵。然而,前端218、222相對於軸219、223之角度之優點最佳見於由圖13E提供之側視圖中,其中可看見由於此等結構沿其頭尾軸線向後成角度,因此此等角度實質上模仿椎葉之角度。因此,前端218、222可製備相鄰椎葉以接納錨。
在此點處,評估可展示椎葉間空間可由上覆另一椎葉之一椎葉之「擠壓」大幅減小。此可顯著延遲依一防止損傷方式植入CMIS之能力;外科醫師可選擇分散目標運動片段以減少擠壓效應且更清楚地展現椎骨之[目標]尾邊緣。
當然,此可由包含標準椎葉牽張器之若干不同機構完成。然而,本申請案中亦揭示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椎骨牽張器。此裝置290包括一顱骨片段291及一尾片段292,如一正視圖圖14A中所展現及一分解圖圖14B中進一步繪示。各片段具有一前端及一後端;顱骨片段291之前端293係經設計以抵靠顱骨棘突之尾下面之基部之一擴展構形。顱骨片段291之後端294係經設計以安置於尾片段292之前端296中之一通道298內之實質上活塞狀;此後端294具有經設計以抵靠通道298內之波紋297之波紋295。此由指示此耦合之虛線暗示。此等[波紋]產生一棘輪機構,其經設計以在定位於椎骨之間期間維持分散裝置290之位置。尾片段292之後端具有經構形以抵靠尾棘突之基部之兩個突出299、300。後端之突出299、300彎曲/引導稍向後以在最終位置之後更佳接合尾椎之目標區域。圖14B中之分解圖更佳展現由波紋產生之棘輪機構。
圖15係定位牽張器裝置290之儀器301之一正視圖。此經設計使得在一MIS程序期間牽張器290可自一側進路定位。
自圖15中之正視透視圖觀察,儀器301具有一實質上S形形狀,且包含一前端302、中心軸部分303及一後端304。儀器301之致動器係包括一主動臂312及不動臂311之後端304。主動臂312與中心軸303之一可旋轉外部分310連續,接著與前端302之一主動臂306連續。類似地,後端304之不動臂311與與不動臂305連續之一不動中心軸309連續。主動臂306具有可逆地與顱骨片段耦合之複數個延伸部308;不動臂305亦具有穩定後端之複數個延伸部307。
抵靠不動臂311壓縮後端304之主動臂312使此致動平移至中心軸303之螺旋可旋轉組件310,其具有與不動軸309之一張力關係。此引起前端302之主動臂306自不動305 (筆直箭頭)臂分散。牽張器290負載至此等壁306、305上,且部署及定位。可視情況利用一彈簧負載機構。由於牽張器290之部署,因此存在導致棘間空間之放大之運動片段之分散。
圖16A/B係展示一例示性運動片段之正常(16A)及病理(16B)後元件之正視圖。最重要特徵係圖16A中所見之[正常]椎葉間空間IL,其明確提供對顱骨椎葉之下邊緣之側面之手術接取。使用相同視圖,圖16B展現一患病片段之外觀,其中一大幅減小椎葉間空間IL源自「擠壓」效應SH;此大幅減少對下椎葉邊緣之接取以妨礙CMIS之放置。此裝置之目的將係分散運動片段之椎骨以恢復/重新打開IL及使理想放置可行。
圖16C繪示牽張器290之應用於受「擠壓」SH影響之一例示性運動片段及一減小椎葉間空間IL。牽張器290之顱骨片段291使用儀器301之行動臂306穩定而不動臂305穩定尾片段292。儀器301/牽張器290複合物之前端302藉由最初使其椎骨表面定位為抵靠尾棘突之顱骨下面。儀器301自一側進路通過且旋轉以沿一曲線路徑(圖中未展示)頭側安置儀器301/牽張器290直至顱骨片段291之擴展前端293抵靠上棘突(開放箭頭之點狀輪廓)且尾片段292抵靠下棘突。儀器301之部署迫使擴展前端293牢牢按壓腦棘突而突出299、300抵靠下棘突。
裝置290之***及擴展導致運動片段之分散,如圖16D中所見。鮮明地可見前端293定位為抵靠腦棘突之後中段 (虛線)。看見尾片段292之突299、300定位為抵靠尾棘突之側。隨著椎葉邊緣LE之曝露,椎葉間空間IL現寬了若干毫米以促進CMIS之植入。在CMIS雙邊位於最終位置中之後,移除牽張器290。圖16E展示其中顱骨片段291具有一分叉端之裝置290a之一替代實施例以展現固定於腦棘突周圍之突出293x/293y。尾片段292實質上相同於標準實施例中所見之尾片段。
儘管此程序利用「微創手術」(MIS)技術,但期望曝露錨將固定至其之椎葉之有限區域。此曝露可使用標準牽開器系統(包含經設計用於MIS脊柱程序之套管系統)達成。此等包含在包含美國專利8,602,982之多個專利中由Miles教示以及由DiPoto、Smith、Foley及其他人教示之技術。
在試圖達成此收縮之需要及目標時,很多先前技術存在問題。US 5,954,635及其他中由Foley及Smith教示之套管系統之一主要關注係當前可用之手術接取套管之構形實質上全部係圓形。然而,此手術程序之主軸在一頭尾方向上;此等套管特定言之內外位地接合比必需較大之一手術區。MIS套管接取系統(諸如由DiPoto等人在US 7,766,930中教示)可擴展,且理論上可經構形至手術區之軸線,但一般將太大而無法與CMIS一起使用。相同情況適用於由Matthews等人在US 6,206,826中教示之技術。
收縮/獲得手術曝露之另一關注係椎葉之內側面之[陡]角,因為角與棘突之基部連續。此可相當尖銳使得一些牽開器系統可以此角度旋轉。
此方案之理想牽開器係適應內側椎葉角度、選擇性地提供頭尾曝露、最初定位於折疊實施例中且接著擴展僅足以曝露目標區域之牽開器系統。另外,理想牽開器由實質上可透射線之一硬塑膠或其他物質製造以不對成像產生假影。當然,易用性係先決條件。
據此而言,本文揭示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牽開器系統230。此展現於展示系統包括一內側葉片231及一外側葉片232之圖17A中之一側視圖中;此等連接至一顱骨關節複合物233及一尾關節複合物234。此等繼而包括可逆地耦合至一中心軸向銷237之[顱骨]內側238及外側239樞轉葉片以及再次可逆地與一中心軸向銷255耦合之[尾]內側248及外側249樞轉葉片。關鍵地,內側葉片231係包括一主葉片235及可收縮至主葉片235中之一次葉片236之一複雜結構;此特徵之優點將在以下圖17H中闡明。波紋262促成下文在圖17F、圖17G中描述之一機構,一旦放置於適當位置,機構將牽開器及葉片鎖定在適當位置。在內側葉片及外側葉片之基部處,可視情況提供與肌肉介接且維持牽開器之位置之一系列小踏板260、283。
此牽開器之部署由主要(圖17B)及部署位置(圖17C)中之裝置之俯視圖最佳瞭解。如將由外科醫師看見,牽開器230最初定位於主要/折疊/非部署位置中使得顱骨233及尾234關節複合物完全折疊,托架246、254、267及271定位為靠近彼此接近之內側231及外側232牽開器葉片之中間。此構形允許牽開器230隱藏於已***為每段落124至129及圖13A至圖13E之肌肉纖維MF之間。接著,牽開器230部署/敞開以藉由致動關節複合物233、234如圖17C中最大化曝露,其引起顱骨238、239及尾248、249樞轉葉片重新定位(由實心箭頭指示)。此繼而迫使內側231及外側232葉片變得發散且產生必需曝露。吾人應注意椎葉間空間IL及椎葉邊緣LE在手術區中;由於兩個尾椎葉邊緣暴露,因此此將適應一單層CMIS之放置。
圖17D係顱骨內側葉片238之一正視圖,例示關節複合物233、234之葉片及進一步說明其功能。此處應注意此整塊結構具有一前端、一擴展中心葉片狀片段及一後端。前端具有與可逆地與來自內側葉片之一延伸部耦合之一圓形柱243連續之一延伸部242,此耦合產生顯現牽開器可在內外位平面中重新定位之一機構。葉片維持收縮軟組織之位置。後端具有具有容納銷以組裝顱骨關節複合物233之中心孔徑241之圓形延伸部240。
圖17E中所繪示之顱骨關節複合物233包括一中心軸向銷237,其藉由使銷237通過內側及外側樞轉葉片238、239之後端處之延伸部240、269中之孔徑而可逆地、可旋轉地耦合至葉片238、239。來自此等葉片之前端之延伸部242、250終接於將可逆地與內側及外側葉片231、232之組件耦合之圓形柱243、251中,此耦合對於牽開器之移動性至關重要。
尾關節複合物234係顱骨複合物之一鏡像;此展現於圖17F中之一分解圖中。內側248及外側249樞轉葉片分別包含具有中心軸向銷255透過其安置(由黑色箭頭所指示)之孔徑257及262之複數個延伸部256及261來與此等葉片耦合以允許圍繞此銷旋轉。另外,當不再藉由移除此銷而需要時,牽開器可拆卸,其接著釋放葉片且允許快速移除組件。葉片248、249之前端上之延伸部258、263與與內側及外側葉片耦合之圓形柱259、264連續。
一可滑動、棘輪機構對於牽開器之部署至關重要。圖17G (主葉片255之頭側半部之內表面之一側視圖)中審查此機構之一實例。吾人應注意具有一系列波紋284之一水平定向管道247。在此實例中,此管道247係筆直,此幾何形狀由來自葉片表面之一整塊延伸部288完成。可滑動元件係不可逆地由上邊緣285及下邊緣286耦合至管道247之一[顱骨]托架246。此特徵在沿管道247之進程之一頭尾方向上促進托架246之移動,如由大開放箭頭所指示。更關鍵地,最初將此等托架定位於管道之中間促進用於***之收縮之最大折疊;使托架朝向管道/葉片之端平移隨部署發生。托架246亦具有與管道247之波紋284介接之波紋(位於其底面上/圖中未展示)以產生在定位牽開器之後將托架246鎖定在適當位置之一棘輪機構。一延伸部245產生於托架246且終接於經構形具有一腔室287 (鮮明地展示為由中斷線劃界)之一圓柱體244中。此腔室287在顱骨內側樞轉葉片(圖中亦未展示)之前端上容納一柱,因此可逆地與此葉片耦合。此耦合賦予此腔室287內之柱之旋轉移動,此旋轉之自由由圓柱體244下方之圓形實心箭頭繪示。當部署牽開器時,此旋轉適應內側樞轉葉片之變化角度。此整個機構完成包含牽開器重新構形及將牽開器鎖定在適當位置之能力之本發明之目的。
此牽開器230之另一關鍵特徵係由具有允許一次葉片236可滑動地重新定位於其中之一開槽室之一主葉片235構成之內側葉片231之獨特構形,如展示應用於一例示CS椎骨之圖17H中之一前/橫軸透視圖中所見。此葉片236亦可具有一或多個彎曲踏板260。可展望多個其他實施例,將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考量所有實施例。
此可調整尺寸促進牽開器之手術中放置。內側元件231易於由次葉片236之垂直可調整性定位。根據諸如個人解剖、外科醫師偏好及其他因數之因數,牽開器230之精確位置通常可變。一整塊葉片可不正確地設定大小,其可引起所使用之牽開器系統中之一不平衡。相反地,如此處所展現,當定位內側葉片231時,可根據當其朝向棘突上升時椎葉之角度適當地調整。亦如圖17H中所見,外側元件232不需要此位凖之可調整性,且包括一單一葉片。內側231及外側232元件分別與內側238及外側239樞轉葉片耦合,其繼而產生由中心軸向銷237鎖定之相交衍生部240、242。
作為下一步驟,黃韌帶必須自椎葉之下側分割以接納椎葉錨之前顎夾。提供圖18A中所展示之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韌帶釋放儀器320以達成此。此儀器提供於可安全地隱藏於椎葉下之一彎曲前端321內而無需擔心「***」管及刺激神經元素。前端進一步由抵靠背側椎葉之***懸伸保護以進一步確保不存在最前端之「***」。儀器320自前端321透過軸322至後端323連續;後者係由外科醫師使用以操縱儀器320之一手柄。圖18B係展示釋放黃韌帶LF之附屬物之前端321之一代表性椎葉Lam之一半截面。藉由輕輕擺動手柄323,一對等移動傳輸至前端321以允許其抵靠椎葉且接著沿椎葉之前面移動以在椎葉與黃韌帶LF之間開發一平面。
在本文所揭示之較佳及大多替代實施例中,藉由植入雙邊椎葉錨及將此等錨與一連接元件耦合而將用於穩定脊椎之此獨特、有用、新穎及不顯眼系統固定至目標運動片段。為達成此等目的,下文已知為植入儀器44之一裝置承擔多個功能,包含將錨引導至抵靠椎葉之理想位置、繫緊固定螺絲及將連接元件耦合至錨。圖19 (儀器44之一後視圖)及圖20 (一正視分解圖)中揭示此儀器。儘管圖19揭示此儀器44具有一總前端45、中心軸46及後端47,但進一步檢查展現此係具有一中心套管針48、一內套管49及一外套管50之一複雜儀器44。此外套管50亦具有一前端52、一中心軸53及一後端54,其中前端52具有對於達成本發明之目標較為關鍵之兩個額外特徵:首先,連接元件透過其安置以與所植入之錨耦合之一剖面51;其次,呈現內側55及外側56抓握臂以達成儀器44之主要任務(即,在植入期間穩定椎葉錨)。為此目的,椎葉錨可「壓入配合」於抓握臂之間且在植入期間固持在適當位置。在圖19中,應注意內側抓握臂55之內表面設定輪廓以容納椎葉錨之前顎夾。當錨之螺絲繫緊以使錨之螺絲朝向彼此傳動時,錨之總輪廓減少,因此鬆弛壓入配合。一旦錨固定地附接至目標椎葉,移除儀器44以將錨留在其所要位置中。在較佳實施例中,抓握臂55、56經構形以在與椎葉之角度一致之一偏壓(如圖19/圖20中所展現)下固持錨,因此使植入更有效。用於將錨固持在適當位置之其他更機械複雜實施例可由熟習技術者創造及預期;所有此等實施例將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錨藉由繫緊固定螺絲而附接至椎葉,其迫使顎夾朝向彼此以將椎葉抓握於顎夾之間。在較佳實施例中,此藉由將水平桿繫緊在螺絲之最後端來完成;其亦可藉由提供具有可由一扳手旋轉之一構形(諸如俯視圖上之一六邊形輪廓)之螺絲之後端之周長來完成。顯然,亦可展望此等技術之組合。植入儀器44之此功能由圖20 (植入儀器44之一分解圖,其展示中心套管針48具有經構形以接合水平桿之一前端66及一後端/手柄68)中描繪之中心套管針48完成。前端66透過內套管49之一中心通道43安置(如由小十字箭頭所指示)以定位前端66以接合水平桿。一旦錨定位為抵靠椎葉,套管針48之後端68致動來轉動前端66以繫緊螺絲。此將引起顎夾朝向彼此移動且在目標椎葉上產生一固定抓握。儀器內之臨限之一序列將產生一第一及第二聲;就第一可聽聲音而言,水平桿將在一大體上頭尾方向上定向,且理想地定位以接合連接元件之前端。隨著該前端之接合,水平桿旋轉另一近似90°,且聽見確信系統鎖定之一第二可聽聲音。指示水平桿之位置亦可由套管上之外部標誌達成。事實上,熟習技術者可預期用於完成此目標之其他及不同系統;所有此等實施例併入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植入儀器44亦捕獲連接元件之前端且將其固定至固定螺絲之後端。此由亦具有一前端69、一軸組件70及一後端71之內套管49達成,亦見於圖20中。此套管49定位於組裝儀器44中之外套管50內,如由大開放箭頭所指示,其中前端69位於外套管50之剖面51背側。此前端69經構形以捕獲連接元件之平坦前端且重新定位前端使得水平桿可透過前端中之孔徑安置,該桿接著旋轉以將連接元件拉至適當位置,如圖22中將展現。
圖21係展現定位一顱骨椎葉錨2之植入儀器44之一前頸部運動片段之左側之一側視圖。錨2使用一稍前偏壓可逆地與前端45之抓握臂55、56耦合以使錨有利地與沿其尾側引入之目標椎葉之偏壓對準。亞椎葉顎夾4隱藏於椎葉下面以準備依上述段落152之所描述之方式將顎夾4、5固定在適當位置。中心套管針48之後端68將用於致動將錨2鎖定在適當位置之螺絲之固定。
接著,尾錨2a以相同方式固定至尾椎葉CDL LAM。接著,連接元件3 (展示為一中斷線輪廓)耦合兩個錨2、2a以形成一右側CMIS 1構造,如圖22A中之一後視圖中所展示。在將尾錨2a傳遞至適當位置之後,固定螺絲6a繫緊且移除植入儀器。在該點處,可滑動地連接至尾錨2a之背側顎夾Sa之連接元件3之外殼機構78可在一頭尾方向上平移以適應連接元件3之前端74通過已植入顱骨錨2之植入儀器44之外套管50之剖面51。一旦前端74在理想位置中,外科醫師可藉由壓縮或分散來調整頭尾尺寸;接著,鎖定連接元件之外殼機構78之固定螺絲88以將連接元件3固定在適當位置。
下一及最終步驟係將連接元件3固定在適當位置。此繪示於係圖22A中所展示之CMIS 1之一放大圖之圖22B中;放大允許連接元件3之前端74藉由其捕獲及固定至顱骨錨2之機構之一更佳繪示。在較佳實施例中,連接元件3可滑動地耦合至尾錨2a之後顎夾Sa。在較佳實施例中,此藉由提供係由此外殼機構之可移動元件79致動之一夾持機構之一外殼機構78來完成,其等一起形成在背側顎夾Sa周圍通過之兩個夾持臂。一旦連接元件之前端74已滑動至所要位置,一固定螺絲88繫緊以維持連接元件3之位置。已具有一孔徑75 (展示於中斷線之一輪廓及實心圓中)之連接元件之前端74已通過植入儀器44之剖面51,且現經定位使得孔徑75可安置於錨內之固定螺絲6之後端8上。然後儀器44內之內套管49藉由手動推動其後端71而被致動,引起其分叉前端69向前推動前端74以將孔徑75安置於螺絲6之後端8處之水平桿31上;在該點處,中心套管針之後端68致動/手動旋轉以引起套管針48之前端66接合隨後旋轉直至桿將連接元件3之前端74鎖定在適當位置之水平桿31。請注意連接元件3展示為一中斷線輪廓以闡明促成顱骨錨之鎖定機構之其他結構。另外,顱骨錨之背側顎夾5之前端展示為一雙中斷線以區分其與其他結構。接著,植入被視為完成。應瞭解使用取決於特定實施例之修改,本圖及若干先前圖式中所描述之植入技術基本上表示將用於已揭示及以下圖式中繪示之所有後續實施例中之技術。
圖23係展示連接兩個相鄰椎葉錨及穩定一目標運動片段之一右側CMIS 1之較佳實施例之一後視圖。患者位於俯臥位置中。段落142至149中繪示之牽開器230維持曝露,其中頁面之頂部表示手術區之頂部,且患者之右後位於頁面之右側上。顱骨錨2之背側顎夾5位於CMIS 1之頂部,其中顱骨椎葉CR LAM之顱輪緣見於顎夾5之上邊緣上方。在此較佳實施例中,顱骨錨2不需要一相關聯之連接元件。螺絲之後端之水平桿31可見於一橫向位置中,其中桿之邊緣捕獲尾側延伸以與連接元件3之後端77處之尾錨2a耦合之連接元件3之前端74。再次,將錨2a鎖定至尾椎葉CDL LAM之尾緣看見錨2a之背側顎夾Sa連同固定螺絲6之後端處之水平桿31。亞椎葉顎夾4、4a已先前傳遞至各自椎葉。
亦預期一多層構造。圖24揭示椎葉錨2b已植入再次在一後視圖中展示之原始構造之尾椎中之另一層級。構造1藉由添加至尾端而最容易延伸。當如此時,額外錨2b之連接元件3a與既有構造內之最尾錨2a耦合。再次,應注意在各層級處,前端74、74a之孔徑75、75a安置於各層級處之固定螺絲(6b係此投影中可見之唯一螺絲)之後端處之水平桿31、31a上;具體而言,孔徑75、75a之構形使得水平桿31、31a可透過其孔徑之長軸安置,但當螺絲旋轉使得水平桿31、31a定向為正交於孔徑75、75a之長軸,水平桿31、31a之端將懸伸連接元件3、3a之前端74、74a之側。
圖25展示連接元件23 (具體而言連接元件23之後端)之一替代實施例。吾人應想起在較佳實施例中,此後端係與一構造之尾錨之背側顎夾耦合之一夾狀構形;較佳實施例之前端係具有一中心孔徑之一平坦片段。在此替代實施例中,連接元件23具有「鏡像」,終端片段41、42之各者構形為具有相同於較佳實施例中之前端之孔徑(此視圖中未展示)之平坦片段。一旦固定錨2、2a,連接元件23經定位使得水平桿31、31a透過孔徑安置且旋轉以抵靠背側顎夾5、5a鎖定構造。當一前凸曲線提供至連接元件(諸如在本文之圖中)時,螺絲6a之後端Sa可如所繪示修改以容納元件23之後端42。
圖25中所揭示之替代連接元件23可與固定螺絲6、6a之後端之一替代實施例一起利用,如圖26中之一側視圖中所展現。因此,此等螺絲6、6a不具有較佳實施例中所見之垂直延伸部或水平桿;確切而言,螺絲6、6a終接於一古典「螺絲頭」實施例24中。在此實施例中,螺絲已在植入之前通過連接元件23之終端41、42中之兩個孔徑(通常指稱「預負載」),其授權錨2、2a必須植入為一單元。另外,易於明白熟習技術者可預期另一修改,其中螺絲之頭部將修改,因此允許連接元件之後端安置於螺絲之後端上或其他實施例及螺絲之後端與連接元件之間的關係。可在本文中預期所有此等實施例,且與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一致,且當然將包含於本申請案內。
圖27係繪示其中一球32產生於背側顎夾5z之顱骨下面12z之背側表面17z之椎葉錨[圖28中之2z]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正視圖;此球32不可逆地及可旋轉地與繼而容置將此錨2z耦合至更顱骨錨之一連接元件(圖28中所見)之一搖台18耦合。亦可在此一實施例中預期一半球。此搖台18係具有包裝球32之一前端35之一整塊結構,即在搖台18多軸移動之後賦予之一關節連接,如由開放箭頭所指示。此移動允許在附接至相鄰椎葉之後由於細微解剖變動之錨之對準之微小改變之調解。
搖台18具有含一基部26、一外側壁27及一內側壁28之一中心通道37。此通道37容置連接元件25之一替代實施例,其經定位以在植入時部署於搖台18內。吾人應注意搖台18之最背側與一螺帽29耦合。通道37之最背側之內表面33、34具有切螺紋(部分顯明地展示);螺帽29之前端36亦螺紋,且隨著連接元件25之令人滿意的定位,部署螺帽29以將連接元件25固定在適當位置。
再次認識到維持可展望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之此等實施例之變動。此等實施例可包含將上文所揭示之切螺紋放置於搖台之外部或內表面上而非內表面上,其接著藉由使用一螺母來部署。在另一實施例中,搖台之壁將在搖台之最背側彼此連續,因此提供更大固定性至將透過搖台之此整塊下面安置之一中心鎖定螺絲。
如自圖28中之側透視圖觀察,連接元件25在植入期間含於搖台18內。此元件25可筆直或「較佳地」具有一略前凸曲線,如圖中所展現。儘管此圖展現一側透視圖,但連接元件25旋轉以展現其獨特構形。吾人應注意包含實質上相同於以上圖7、圖8中所揭示之較佳實施例之前端之一前端39之連接元件25之組件,因為當前實施例亦由理想上係矩形但當然可為任何幾何構形之一平坦構形。此繼而具有再次理想上係相同於前端39自身之形狀但可為任何構形之一復現之一中心孔徑40。孔徑40係將椎葉錨彼此固定之鎖定機構之一關鍵組件,恰如較佳實施例中所描述。在理想實施例中,期望連接元件25之橫截面為圓形使得其可易於透過搖台18安置,但任何其他幾何構形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將尾椎葉錨2z固定至其目標椎葉之後,連接元件25自其原始位置前進直至其前端39在上層級處固定至錨2。連接元件25之後端37稍放大以充當無意使連接元件25前進出搖台18外之一止檔。此圖中亦看見前顎夾4z、耦合軸72z、固定螺絲6z及前4z顎夾及後5z顎夾之齒21z、22z及連接元件25之中心部分38。
圖29進一步繪示圖27至圖28中所揭示之替代實施例。在此側透視圖中,吾人應注意連接元件25已頭側前進直至前端39位於一位置中使得其孔徑40安置於固定螺絲之後端之水平桿31上;接著,水平桿31旋轉90°以抵靠螺絲之後端鎖定連接元件25自前端39。接著,連接元件25藉由將固定帽29繫緊至搖台18中而尾側固定以將連接元件25之後端37固定在適當位置。搖台18可被視為尾錨2z之背側顎夾5z之一組件,其已抵靠尾椎葉固定。因此,可注意圖27至圖29中所揭示之實施例將依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方式穩定一目標運動片段。
圖30A、圖30B中看見另一替代實施例;在圖30A中,吾人應注意展示類似於較佳實施例中之揭示之錨之錨330、330a之一側視圖,因為錨各具有一亞椎葉顎夾331、331a及一背側顎夾332、332a,其等藉由致動固定螺絲333、333a而抵靠椎葉固定。然而,產生於背側顎夾332、332a且經設計以容納穩定構造之一連接桿340之喇叭形物件334、334a區分此等錨。在圖30A中,吾人鮮明地看見由鎖定螺絲343、343a鎖定於喇叭形物件334、334a內之連接桿340。喇叭形物件334之特定態樣更清晰地展現於展示產生一托架341/球339複合物之背側顎夾332之圖30B中。喇叭形物件334之前端338可逆地耦合至球339以賦予喇叭形物件334上之多軸移動,如彎曲箭頭所展現。此允許實施例適應頸椎之變化幾何形狀。圖30B亦展現內側335 [335a]及外側336 [336a]壁繼而產生經設計以容納連接桿340之通道337 [337a]。在將錨330、330a固定至椎葉之後,桿340***通道337 [337a]中。此等通道337 [337a]之內部藉由經構形以與鎖定螺絲343 [343a]之前端344 [344a]上之切螺紋互補之切螺紋347 [347a];此等前端344 [344a]透過喇叭形物件334 [334a]之後端345 [345a]安置,且由將桿固定在適當位置之一螺絲起子固定至適當位置。此以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方式穩定一目標運動片段。
當然預期及使用一額外錨330b達成及在圖30C中繪示此實施例之一多層反覆。當然,將利用一較長桿340且將其傳遞至與額外錨330b相關聯且固定在適當位置之喇叭形物件334b之通道337b中以穩定構造。儘管本文展示一兩層構造,但使用相同原理及反覆,可設想C2與胸脊柱之間的任何數目個層級之一構造。當然,可由熟習技術者展望及預期此等實施例之變型;當然,所有此等變型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圖31中之一側視圖中描繪以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穩方式穩定一目標運動片段之CMIS之另一替代實施例。在此變型中,一錨350再次具有一亞椎葉顎夾351以及一背側顎夾352,其等由一樞軸353可逆地耦合且由捕獲椎葉之一固定螺絲354被迫朝向彼此。另外,應注意固定螺絲354之後端355係螺紋,其允許後端接受與固定至更尾側層級之錨耦合。另外,可看見一外殼機構356由與一鎖定螺母358一起控制外殼機構356之一耦合設備(此視圖中未見)組件之一鎖定螺絲357固定至背側顎夾352。此設備可滑動地與一連接元件361之後端362耦合以顯現此元件可定位於多個平面中,其再次使CMIS適應於解剖變動。
描繪錨350 (32A/32B/32C)之組件之正視分解圖以及整個實施例之圖32A至圖32D中預期圖31中揭示之實施例之複雜性。在圖32A中,描繪亞椎葉顎夾351及固定螺絲354,其中亞椎葉顎夾351具有經構形以與背側顎夾鉸接之一背側延伸部366。如圖32B及圖32D中所繪示。背側延伸部366中之一孔徑377接納一鉸接軸以與背側顎夾352耦合,再次見於圖32B及圖32D中。此耦合賦予由固定螺絲354致動之顎夾351、352上之移動之前後側軸線,固定螺絲354之前端379最初透過背側顎夾且接著透過亞椎葉顎夾351中之孔徑368安置。螺絲354之其他特徵包含後端355及其軸經構形以與產生於本文所繪示之主體尾側之錨之連接元件之前端耦合之一六邊形部分381。此圖中亦看見位於亞椎葉顎夾351上之小齒389。
圖32B繪示與鎖定螺絲357 (其接著將背側顎夾352耦合至外殼機構(圖32C))耦合之背側顎夾352。背側顎夾352之前端385具有一鎖定螺絲357透過其安置之一通道371;一定位銷373通過跨通道371通過之前端385處之一孔徑372以及尾側之一孔徑386,此銷373將鎖定螺絲357維持在適當位置。背側顎夾352之尾端376具有固定螺絲定位為透過其之一凹口378,如圖32D中所見。使亞椎葉顎夾351與背側顎夾352耦合之軸353透過背側顎夾352之尾端376中之孔徑360安置,且在通過亞椎葉顎夾(圖32D)之背側延伸部之後,此軸353接著固定至一孔徑380,其維持顎夾351、352之耦合。
圖32C中描繪外殼機構356及連接元件361。外殼機構356之特徵包含鎖定螺絲透過其安置之一中心通道370(參見圖32D),其中一鎖定螺母358之一螺紋前端369將螺母358固定至通道370之背側,其中螺母358內之一通道382將接納鎖定螺絲。一定位銷367將通過外殼機構356中之尾孔徑387及顱骨孔徑388以在組裝期間固定鎖定螺絲。連接元件361耦合至具有經致動以最佳定位元件361之一耦合設備375之外殼機構356。此藉由抵靠鎖定螺絲之前端繫緊固定螺母358達成,其引起耦合設備375使後端362及連接元件361之軸363之至少部分安置於其中之通道383變窄,且可在使通道383變窄之前重新定位。一旦變窄,連接元件361鎖定至適當位置,其中元件361之前端364耦合至構造之更顱骨錨,其中顱骨錨之螺絲之後端透過固定螺母365之通道384內之內部螺紋安置且與內部螺紋介接。在成功定位之後,固定螺母365繫緊,因此穩定目標運動片段。
圖32A至圖32C中繪示之組件之組裝至錨350之完整實施例展現在圖32D中。顎夾351、352之耦合藉由將亞椎葉顎夾351之背側延伸部366***背側顎夾352之凹口378中來完成,如由弧形中斷線所指示。亦指示通過背側顎夾352中之孔徑360且「據推測」一旦此在適當位置通過背側延伸部366中之通道377之軸353,且最終軸353之前端再次固定至背側顎夾中之孔徑380,因此強迫耦合。在至少一實施例中,軸353使用一「壓入配合」固定至孔徑380中。固定螺絲354透過背側顎夾352中之凹口378安置且最終安置於亞椎葉顎夾351中之孔徑368中,如由由向下箭頭突出顯示之中斷線所指示。此配置定位螺絲354使得在致動螺絲354之後,顎夾351、352被迫朝向彼此,其等如先前所揭示將錨固定至椎葉。鎖定螺絲357通過背側顎夾352之通道371且至外殼機構356之通道370中,如由使用向上箭頭突出顯示之中斷線所指示。定位銷373通過背側顎夾352中之孔徑372將螺絲357固定在適當位置。此螺絲357之前端359透過外殼機構375之通道370安置,且安置於鎖定螺母358之通道382中以將背側顎夾352鎖定至外殼機構375。一定位銷367用於在張力下維持螺絲357。如先前所揭示,隨著繫緊螺母358,固定連接元件361。在將此固定在適當位置之前,頭尾尺寸可藉由壓縮或分散構造來調整,且一旦完成此且位於令人滿意之位置,固定外殼機構356之固定螺母358,因此在所要位置中捕獲連接元件。
圖31、圖32A至圖32D中揭示之實施例之一完整構造描繪為固定至圖33 (C3至C7脊柱片段之一右側後斜視圖)中之頸椎。此展現具有固定至C5及C6椎葉之右側錨350、350a之一構造390,其中一連接元件361a穩定運動片段。當實際上減少時,與更顱骨錨350相關聯之連接元件361將不併入正常構造中,因為其可干擾構造上之椎葉(在此實例中,C4右側椎葉)之移動。另外,最終反覆將構形尾錨350a使得其將不具有干擾構造尾側之椎葉之一尾懸伸。此圖僅具繪示性,且將預期在診所實踐中,構造可能將雙邊植入。
可預期圖31中之替代實施例之一多層構造,且隔離狀態中之此一構造之一側視圖展示於圖34中。各連續錨350、350a、350b、350c、350d由連接元件361a至361d依相同於單片段實施例中所見之方式耦合至更顱骨錨。
圖35描繪圖31中呈現之錨350之替代實施例之一隔離、多層構造之一側視圖;然而,此構形利用連接至錨350、350a至350d之一單一桿連接元件391且因此穩定構造。當然,可由熟習技術者展望及預期此等實施例之變型;當然,所有此等變型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在另一實施例400中,錨401、401a再次包括亞椎葉顎夾402、402a、背側顎夾403、403a、由軸411、411a耦合及由透過若干對顎夾402、403及402a、403a之尾側安置且迫使顎夾朝向彼此之固定螺絲404、404a致動之此等對錨,因此依實質上等效於本文所揭示之先前實施例之一方式將錨401、401a固定至椎葉。另外,如在一些先前實施例中,錨內之螺絲404、404a之關係使得當螺絲404、404a帶至各種位置中時,瞭解一系列可聽滴答聲。如圖36A (此實施例之一正視圖)中所繪示,此實施例之不同特徵係連接元件405,其在此替代實施例中包括一前端406、一中心部分407及一後端408;此連接元件405之部署提供以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方式穩定一目標運動片段之裝置400。連接元件405之前端406實質上平坦及擴展,且在構形上係橢圓形或矩形。其具有一中心孔徑409,且在構形上類似於圖7、圖8、圖22A、圖22B、圖23中所揭示以及圖25、圖29中所揭示之替代實施例中所見之連接元件之較佳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在藉由致動固定螺絲404而將顱骨錨401固定至目標椎葉之後,第一可聽滴答聲展示錨幾乎完全固定,其中提供至螺絲404之後端412之水平桿413位於理想位置中(沿頭尾軸線定向)以接受連接元件405之前端406上之孔徑409,其將預期與更尾錨401a相關聯。此實施例之一中心特徵係連接元件405之後端408,其係不可逆地錨定於產生於背側顎夾403a之肌肉表面416a之一杯形承窩415內之一球形構形。此構形賦予連接元件405上之多軸移動。杯形承窩415之周長中之一缺陷417a支援角之一範圍內之此耦合以適應解剖及放置中之輕微變動。接著,連接元件藉由推動由弧形中斷線劃界之進程來部署以在固定螺絲404之水平桿413上傳遞孔徑409。正常頭尾尺寸可達成為孔徑409之構形之一功能,其在該尺寸中較大。此允許外科醫師應用達成最佳頭尾位置之壓縮/分散,接著,在該點處,水平桿413旋轉至最終位置。在該點處,致動承窩415之周長內之一或多個螺絲418以防止旋轉以達成構造之正式鎖定及穩定。亦應注意顱骨錨401之背側顎夾403經修改使得其不具有一承窩,因為一[更]顱骨連接元件不(明顯)需要。在本文未繪示之此實施例之一變型中,提供無一連接元件之一承窩。另外,此等杯形承窩經設計使得連接元件之前端可***已具有若未來需要一頭側延伸部則允許前端「按扣至」適當位置之一構形之杯中。
圖36中描繪其中連接元件依此方式旋轉至適當位置之一隔離多層實施例。再次,頭頂錨401不具有一連接元件機構。否則,在連續尾側方向上,錨401a、401b、401c由於由水平桿413、413a、413b鎖定之連接元件405、405a、405b之部署而耦合至更多顱骨錨。再次,在致動之後防止球旋轉之一或多個螺絲418在承窩415a、415b、415c之各者之周長內。當然,可由熟習技術者展望及預期此等實施例之變型;當然,所有此等變動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在圖37中之側視圖中檢查此實施例520之一變型。如圖中所展現,再次存在由螺絲522、522a致動以再次抵靠目標椎葉固定之顱骨錨521及尾錨521a。然而,不同於迄今所揭示之實施例,此經獨特特徵化,因為不存在耦合此等錨521、521a以穩定構造之不同連接元件。確切而言,各錨具有包括一長形前端527、527a及位於一護套承窩523、523a內之一球形後端526、526a之一長形、整塊半連接器525、525a。此配置賦予半連接器525上之多軸移動。在定位錨521、521a之後,半連接器經重新定位使得最前端528、528a彼此接近,因此產生一「模組」連接元件。接著,一耦合元件529使用提供至元件529以及最前端528、528a之切螺紋或「冷焊」、「壓入配合」或技術中已知及可接受之任何其他方法完成構造。作為一最終步驟,螺絲524、524a抵靠球525、525a繫緊以防止旋轉。
可展望一多接頭實施例,其中此一實施例420之一側視圖展現於圖38中。此處,應注意錨421、421a再次具有亞椎葉顎夾422、422a、由軸424、424a耦合及由依相同於本申請案中先前所揭示之所有錨之方式抵靠椎葉固定之固定螺絲425、425a致動之背側顎夾423、423a。賦予用於穩定一目標運動片段之此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穩方法之鑑別特徵係一連接複合物430產生於顱骨錨421耦合至產生於尾錨421a之一連接複合物430a之方式,各係另一者之「鏡像」且朝向彼此,且由一中心穩定接頭427耦合,因此穩定構造420。
各連接複合物430、430a包括一垂直片段431、431a及一水平片段432、432a。突出433、433a (疊加中斷線)產生於背側顎夾423、423a之背側表面426、426a且配合至垂直片段431、431a內之腔室434、434a中。此等接面由與突出433、433a之外表面上之切螺紋及垂直片段431、431a介接之螺紋定位連接器435、435a調節。此等耦合提供外科醫師調整構造之垂直高度之能力以及內外位旋轉以適應解剖變動。接著,水平片段432、432a與中心穩定接頭427耦合。在此繪示中,顱骨水平片段之前端436漸縮且傳遞至尾水平延伸部432a之前端436a中之一腔室中;中心穩定接頭427實質上係圓柱形,其中一螺紋中心通道428 (由一系列對角線定向陰影圓指示)再次經構形以與水平片段432、432a上之切螺紋纏繞。中心穩定接頭427可獨立引入或可可滑動地耦合至水平片段之一者及重新定位。在另一實施例中,中心穩定接頭427足夠長以與兩個水平片段之前端耦合。不管實施例,中心穩定接頭427可滿足外科醫師在頭尾尺寸(即,分散/壓縮)中之要求且構造420完整。耦合(包含冷焊、壓入配合、使用一固定螺絲等等)之任何其他方式全部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垂直片段及水平片段之正交關係並不絕對;任何角關係或任何其他構形(包含一單一弧形構形)在本申請案之精神及範疇內。
圖39A/B審查圖38中顯示之實施例之一多層實施例。應注意此實施例提供展示存在一顱骨延伸部441及一尾延伸部442之圖39A中繪示之一中間錨440。此等各具有一垂直片段443、444及一水平片段445、446;垂直延伸部具有接受產生於背側顎夾458之背側突出449、450之腔室447、448,此等接面由定位連接器451、452調節。水平片段445、446係耦合至相鄰錨之點,且具有獨特組件以達成此。再次,構形可變動;在此圖中,應注意顱骨水平片段445具有一腔室454,其中尾水平片段446具有經設計以安置於此一腔室中之一延伸部455;然而,此等可反轉,或兩個片段可具有延伸部。亦應注意在此繪示中中心穩定接頭427可滑動及不可逆地耦合至顱骨水平片段445。一凸緣453提供至水平片段445之最前端以防止接頭427自端滑落。吾人可展望此片段與一互補片段配合,其中接頭427接著在鎖定構造之前可滑動地重新定位。如圖39B中所展示,此等錨440、440a彼此耦合,以及使用顱骨430、441及尾430a、442延伸部延伸部以及中心穩定接頭427、427a、427b以相同於上述之方式與尾錨421及尾錨421a耦合。可預期延伸於任何數目個片段上之一構造。
在圖40中,看見類似於圖38、圖39中揭示之一些特徵之一實施例460。此側投影展示耦合至包括一顱骨元件464及一尾元件465之一中心***463之相同顱骨錨461及尾錨461a。此等包括垂直片段468、469及水平片段466、467,由一片段(在此情況中,466)之前端可滑動地耦合之後者可定位地***另一稍大前端之一腔室內。使用精確頭尾定位,一鎖定螺母470將構造460固定在適當位置,再次產生一模組連接元件463。具有安置於垂直耦合器474、475 (垂直片段之此等組件由點刻指示)中之前端472、473之垂直片段468、469;耦合器係經構形以與錨461、461a上之背側突出462、462a上之螺紋纏繞之可旋轉螺紋圓柱體471、471a。垂直片段及背側突出之此構形控制垂直尺寸(解剖地,前後側尺寸);另外,垂直片段可沿內外位軸線旋轉,所有片段適應解剖中之變動。一旦最終位置由外科醫師達成,中心***463藉由將水平鎖定螺絲470及垂直鎖定螺絲476、477而鎖定,因此以一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方式穩定構造460。
圖41繪示圖40中描繪之構造之一多層構造460a之一側投影。再次提供一系列相同錨461、461(a至z);再者,實施例460a具有一擴展中心***480,其中此***480之顱骨元件485及尾元件486與具有含接受顱骨485及尾486元件之水平片段487、488之前端之一中心通道483之一水平定向片段482之一實質上「T狀」中間元件481耦合,此等由固定螺絲489、490鎖定在適當位置。中間元件481之一垂直組件484係固體及整塊,且引導至中間錨461a之垂直耦合器476中(耦合器內之垂直片段由點刻指示)。一旦此由鎖定螺絲494a固定,則水平片段487、488在可滑動地定位水平片段之後固定使得垂直片段492、493可安置於顱骨錨461及尾錨461a之垂直耦合器474、475中(擠壓於耦合器內)以使用鎖定螺絲494、494a、494b鎖定垂直片段,因此完成構造460a。應注意水平片段487、488具有一前凸曲線,其在一多層構造中可能必需。在較大構造中,預期一附件連接桿將定位於兩個中間元件481、481a至481z之間。據推測,構造可包含由懸吊字母指示之所需盡可能多之中間錨及元件。
圖42中描繪其中螺紋背側突出產生於錨之一實施例500之一進一步變型,其中一側視圖展示實質上標準錨501、501a,其中螺紋突出503、503a自固定螺絲502、502a之最背側延伸。一模組連接元件504之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構形包括一顱骨510及尾511組件,其中此等組件可滑動地耦合使得一組件(在此實例中顱骨組件510)之自由邊緣512安置於提供至另一組件511之一擴展中心腔室513以可滑動地調整頭尾尺寸。接著,組件由固定螺絲514鎖定。連接元件504之各組件510、511具有球形耦合器505、506可逆地保留在其內之一搖台515、516以提供耦合器一顯著運動範圍。此等耦合器505、506具有安置於自由端509、509a上螺紋腔室507、508 (由中斷線框定),如由箭頭指示,其中球505、506由一特殊儀器(圖中未展示)旋轉直至構造在適當位置。接著,固定螺絲517、517a將整個構造500鎖定在適當位置。吾人可展望除此等螺絲之外使用固定螺母或替代此等螺絲使用螺母。當然,可預期多層實施例且多層實施例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圖43 (其中修改錨531、531a不包含固定螺絲之一構造530之一側視圖)中設想及展示此概念之一甚至更完全變型。替代地,錨531、531a由一目的特定修改植入儀器(圖中未展示)抵靠椎葉穩定而一模組連接元件534之獨特、有用、新穎及不明顯設計穩定構造530。連接元件534具有顱骨535及尾536延伸部,各具有繼而具有容置一關節球539、540之一搖台537、538之一耦合端543、544。固定螺絲541、542與該等球539、540連續及與之成為一整體;此構形賦予球539、540及因此螺絲541、542一限制運動範圍。螺絲541、542透過錨531、531a內之管道532、532a安置;此動作同時鎖定錨531、531a且穩定構造530。構造530亦可沿頭尾軸線調整。此可調整性源於延伸部535、536之自由端547、548之耦合,其中一延伸部(在椎葉情況中尾延伸部)之自由端具有容納顱骨延伸部535之自由端547處之一延伸部550之一腔室549存在於其內之一擴展自由端;此擴展助於鎖定延伸部。端547、548可相對於彼此可滑動地重新定位,且因此頭尾可調整性。一旦達成所要位置,一鎖定螺絲551將連接元件534固定在適當位置。
圖44A描繪一橫向視圖,最佳透視以瞭解由本說明書中所揭示之實施例之任何者之最低前後輪廓特徵化之一替代實施例560之獨特特徵。此藉由揭示一複雜連接元件562以與錨561、561a之頭頂571下面及尾底572下面獨特耦合來完成,藉由仔細查看圖44B中之放大最佳理解元件562。此展現連接元件562具有一後端563及一前端567。後端563係整塊但具有兩個下面,與一連接延伸部564相連續之一球形基座565。連接延伸部564自身具有接受及可滑動地耦合連接元件562之前端567之調整桿568之位於自由端566內之一接納室,其調整頭尾直徑且接著由中間固定螺絲574鎖定。球形基座565不可逆地保留於係尾錨561a之頭頂下面571之一組件之一承窩570內,如圖44A、圖44B兩者中可見。此構形在連接元件562適應解剖變動之後賦予一多軸移動範圍。一旦完成連接元件562之所要定向,部署尾固定螺絲575。連接元件之前端567之最前端下面569展現一放大部,其接著安置於外殼腔室576中且使用顱骨固定螺絲573鎖定。儘管在此描繪中,球形端565耦合至尾錨561a,但當然可預期表示構形之一反轉之一實施例且實施例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吾人可繼續展望其他實施例。在圖45中,一替代實施例580展示固定至目標運動片段之顱椎之薄椎葉之顱骨下面之一椎葉錨581,其與本說明書中所揭示之典型方式形成鮮明對比。接著,此錨581由一桿狀連接元件583耦合至以以上所要實施例中所揭示之標準方式固定至尾椎之薄椎葉之一椎葉錨582。此等錨581、582之各者具有類似於圖30A至圖30C及段落166、167中所揭示之搖台584、585。諸如該等實施例中之搖台,本文之搖台584、585具有由線展現之中央通道586、587。此等通道586、587之基座經構形以容納連接元件583;另外,此等通道584、585之壁具有螺紋以與提供至固定螺栓588、589之外表面之螺紋介接。此等螺栓588、589在搖台584、585內之中斷線中勾勒,其中螺栓588、589之後端位於搖台584、585之頂部。為完成構造,連接元件583定位於通道內且使用固定螺帽588、589鎖定以穩定構造580。
重要的係認識到可展望及預期上文所呈現之實施例之組合,且將在本申請案之精神及範疇內考量所呈現之實施例之任何組合。
反覆及實施例以其一般格式呈現,但應認識到閱讀及變得瞭解本文所呈現之發明之其他人及特定言之一般技術者可開展及展現當面對此等揭示內容時明顯之其他實施例;顯然,所有類似實施例及反覆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
前述僅被視為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另外,由於熟習技術者易於想到多種修改及改變,因此不被視為期望使本發明受限於所展示及描述之精確構造及操作。儘管已描述較佳實施例,但細節可在不背離當申請後續非臨時申請案時由申請專利範圍描述之本發明之情況下改變。
1:構造 2:頭椎葉錨 2a:尾椎葉錨 2b:椎葉錨 2z:錨 3:連接元件 3a:連接元件 4:前或亞椎葉顎夾組件 4a:前顎夾 4z:前顎夾 5:後或背側顎夾組件 5z:背側顎夾 6:固定螺絲 6a:固定螺絲 6b:螺絲 6z:固定螺絲 7:管道 8:顱骨/後端 9:螺紋溝槽 10:自由端 12:自由端 12z:顱骨下面 11:關節端 13:關節端 14:椎葉側 15:椎葉側 16:微管側 17:肌側 17z:背側表面 18:鉸接軸/搖台 19:最前端 20:切螺紋 21:齒 21z:齒 22:齒 22z:齒 23:連接元件 24:螺絲頭 25:連接元件 26:基部 27:內側壁 28:外側壁 29:螺帽/固定帽 30:背側延伸部 31:鎖定桿/水平桿 31a:水平桿 32:球 33:內表面 34:內表面 35:前端 36:前端 37:中心通道 38:中心部分 39:前端 40:中心孔徑 41:終端片段 42:終端片段/後端 43:中心通道 44:植入儀器 45:總前端 46:中心軸 47:後端 48:中心套管針 49:內套管 50:外套管 51:剖面 52:前端 53:中心軸 54:後端 55:內側抓握臂 56:外側抓握臂 66:前端 67:軸 68:後端/手柄 69:前端 70:軸組件 71:後端 72:鉸接軸 72a:軸 72z:耦合軸 74:頭端 74:顱骨端/前端 74a:前端 75:孔徑 75a:孔徑 76:軸狀中央部分 77:後端/尾端 78:外殼機構 79:可移動組件 80:導引模板 81:夾持臂/固定夾 82:內表面 83:夾持臂 84:矩形孔徑 85:水平組件 86:內表面 87:腔室 88:固定螺絲 89:管道 90:塑膠可丟棄片/中線模板 91:棘突 92:輪廓/脊柱/線 93:輪廓/脊柱/線 94:孔徑 95:孔徑 96:孔徑 97:導引針/定位針/內鈍針 98:鈍前端 99:骨性頸椎/尖端針/引入針/外銳針 100至106:骨/椎骨C1至C7 107:齒突 108至113:椎體 114至120:骨/椎骨C1至C7 118:側片 121:C1椎葉 122:椎葉 123至127:椎葉 128至134:棘突 135至140:小面關節 141至146:橫突 149:C2至C3 153:C6至C7空間 154:橫突 156:中央管/脊管 157:椎根 158:鈎突 159:橫突孔 166:前弓 167:C1/橫突 168:上小面/C1/雙邊上小面關節 170:C1/橫紋孔 171:溝槽 175:脊髓 200:塑膠可丟棄片 201:筆直/中斷線 202:模板/前端 203:皮膚穿透裝置/皮膚進入裝置 204:前端 205:通道 206:內側及外側翼/同側翼 207:後端 208:後端 209:孔徑/圓形最前端/輪輞 210:尖銳邊緣/尖銳側 211:尖銳側 212:拇指托架 213:手柄 214:指數曲線 215:裝置/儀器 216:顱向組件/顱骨組件/顱骨元件 217:尾向組件/尾元件 218:前端/踏板 219:軸 220:後端 221:軸 222:前端/踏板 223:軸 224:後端 226:最前緣 227:最前緣/尖銳邊緣 228:手指/拇指握把 229:手指/拇指握把 230:牽開器系統 231:內側葉片 232:外側葉片 233:顱骨關節複合物 234:尾關節複合物 235:主葉片 236:次葉片 237:中心軸向銷 238:顱骨內側樞轉葉片 239:顱骨外側樞轉葉片 240:圓形延伸部 241:中心孔徑 242:延伸部 243:圓形柱 244:圓柱體 245:延伸部 246:托架 247:水平定向管道 248:尾內側樞轉葉片 249:尾外側樞轉葉片 250:延伸部 251:圓形柱 254:托架 255:中心軸向銷 256:延伸部 257:孔徑 258:延伸部 259:圓形柱 261:延伸部 262:波紋/孔徑 263:延伸部 264:圓形柱 267:托架 269:延伸部 271:托架 284:波紋 285:上邊緣 286:下邊緣 287:腔室 288:延伸部 290:分散裝置/牽張器裝置 290a:裝置 291:顱骨片段 292:尾片段 293:前端 293x:突出 293y:突出 294:後端 295:波紋 296:前端 297:波紋 298:通道 299:突出 300:突出 301:儀器 302:前端 303:中心軸部分 304:後端 305:不動臂 306:主動臂 307:延伸部 308:延伸部 309:不動中心軸 310:可旋轉外部分/螺旋可旋轉組件 311:不動臂 312:主動臂 320:顯韌帶釋放儀器 321:前端 322:軸 323:後端/手柄 330:錨 330a:錨 330b:錨 331:亞椎葉顎夾 331a:亞椎葉顎夾 332:背側顎夾 332a:背側顎夾 333:固定螺絲 333a:固定螺絲 334:喇叭形物件 334a:喇叭形物件 334b:喇叭形物件 335:內側壁 335a:內側壁 336:外側壁 336a:外側壁 337:通道 337a:通道 337b:通道 338:前端 339:球 340:連接桿 341:托架 343:鎖定螺絲 343a:鎖定螺絲 344:前端 344a:前端 345:後端 345a:後端 347:切螺紋 347a:切螺紋 350:錨 350a至350d:錨 351:亞椎葉顎夾 352:背側顎夾 353:樞 354:固定螺絲 355:後端 356:外殼機構 357:鎖定螺絲 358:鎖定螺母 360:孔徑 361:連接元件 361a至361d:連接元件 362:後端 363:軸 364:前端 365:固定螺母 366:背側延伸部 367:定位銷 368:孔徑 369:螺紋前端 370:中心通道 371:通道 372:孔徑 373:定位銷 375:耦合設備/外殼機構 376:尾端 377:孔徑 378:凹口 379:前端 380:孔徑 381:六邊形部 382:通道 383:通道 384:通道 385:前端 386:孔徑 387:尾孔徑 388:顱骨孔徑 389:小齒 390:構造 391:桿連接元件 400:實施例/裝置 401:錨 401a:錨 401b:錨 401c:錨 402:亞椎葉顎夾 402a:亞椎葉顎夾 403:背側顎夾 403a:背側顎夾 404:固定螺絲 404a:固定螺絲 405:連接元件 405a:連接元件 405b:連接元件 406:前端 407:中心部分 408:後端 409:中心孔徑 411:軸 411a:軸 412:後端 413:水平桿 413a:水平桿 413b:水平桿 415:杯形承窩 415a:承窩 415b:承窩 415c:承窩 416a:肌肉表面 417a:缺陷 418:螺絲 420:實施例/構造 421:錨 421a:錨 422:亞椎葉顎夾 422a:亞椎葉顎夾 423:背側顎夾 423a:背側顎夾 424:軸 424a:軸 425:固定螺絲 425a:固定螺絲 426:背側表面 426a:背側表面 427:中心穩定接頭 427a:中心穩定接頭 427b:中心穩定接頭 428:螺紋中心通道 430:連接複合物/顱骨延伸部 430a:連接複合物/尾延伸部 431:垂直片段 431a:垂直片段 432:水平片段 432a:水平片段 433:突出 433a:突出 434:腔室 434a:腔室 435:螺紋定位連接器 435a:螺紋定位連接器 436:前端 440:中間錨 440a:錨 441:顱骨延伸部 442:尾延伸部 443:垂直片段 444:垂直片段 445:水平片段 446:水平片段 447:腔室 448:腔室 449:背側突出 450:背側突出 451:定位連接器 452:定位連接器 453:凸緣 454:腔室 455:延伸部 458:背側顎夾 460:實施例/構造 460a:多層構造/實施例 461:顱骨錨 461a:尾錨 463:中心***/模組連接元件 464:顱骨元件 465:尾元件 466:水平片段 467:水平片段 468:垂直片段 469:垂直片段 470:鎖定螺母/水平鎖定螺絲 471:可旋轉螺紋圓柱體 471a:可旋轉螺紋圓柱體 472:前端 473:前端 474:垂直耦合器 475:垂直耦合器 476:垂直鎖定螺絲 477:垂直鎖定螺絲 480:擴展中心*** 481:中間元件 482:水平定向片段 483:中心通道 484:垂直組件 485:顱骨元件 486:尾元件 487:水平片段 488:水平片段 489:固定螺絲 490:固定螺絲 492:垂直片段 493:垂直片段 494:鎖定螺絲 500:實施例/構造 501:標準錨 501a:標準錨 502:固定螺絲 502a:固定螺絲 503:螺紋突出 503a:螺紋突出 504:模組連接元件 505:球形耦合器 506:球形耦合器 509:自由端 509a:自由端 510:顱骨組件 511:尾組件 512:自由邊緣 513:擴展中心腔室 514:固定螺絲 515:搖台 516:搖台 517:固定螺絲 517a :固定螺絲 520:實施例 521:顱骨錨 521a:尾錨 522:螺絲 522a:螺絲 523:護套承窩 523a:護套承窩 524:螺絲 524a:螺絲 525:半連接器/球 525a:半連接器/球 526:後端 526a:後端 527:前端 527a:前端 528:最前端 528a:最前端 529:耦合元件 530:構造 531:修改錨 531a:修改錨 532:管道 532a:管道 534:模組連接元件 535:顱骨延伸部 536:尾延伸部 537:搖台 538:搖台 539:關節球 540:關節球 541:固定螺絲 542:固定螺絲 543:耦合端 544:耦合端 547:自由端 548:自由端 549:腔室 550:延伸部 551:鎖定螺絲 560:替代實施例 561:錨 561a:尾錨 562:連接元件 563:後端 564:連接延伸部 565:球形基座/球形端 566:自由端 567:前端 568:調整桿 569:最前端下面 570:承窩 571:頭頂下面 572:尾底下面 573:顱骨固定螺絲 574:中間固定螺絲 575:尾固定螺絲 576:外殼腔室 580:替代實施例/構造 581:椎葉錨 582:椎葉錨 583:桿狀連接元件 584:搖台 585:搖台 586:中央通道 587:中央通道 588:固定螺栓/固定螺帽 589:固定螺栓/固定螺帽 CDL LAM:尾椎葉 CR LAM:顱骨椎葉 DF:背側筋膜 IL:椎葉間空間 LAM:椎葉 LE:椎葉邊緣 LF:黃韌帶 MF:肌肉纖維 Sa:後顎夾 SC:皮下組織 SH:擠壓效應 Sh:擠壓 SP:棘突
本發明之一詳細描述可藉由參考特定實施例進行,使得可理解本發明之特徵,一些實施例繪示於附圖中。然而,應注意圖式僅繪示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且因此不被視為限制其範疇,因為本發明之範疇涵蓋其他同樣有效實施例。圖式不必要按比例;一般強調繪示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之特徵。在圖式中,相同數字用於指示各種視圖中之相同部分。因此,對於本發明之進一步理解,連同圖式閱讀時,可參考以下詳細描述,其中:
圖1展示骨性頸椎之一前視圖。
圖2係骨性頸椎之一右側視圖。
圖3展示骨性頸椎之一後視圖。
圖4揭示一典型頸椎之一橫軸(俯視)圖。
圖5係一隔離椎葉錨之一側視圖。
圖6展現具有位於左C5椎葉上之椎葉錨之脊柱之一剖視/半切圖。
圖7展示將一椎葉錨耦合至另一椎葉錨之連接元件之一正視圖。
圖8係其中桿狀連接元件將一顱骨椎葉錨耦合至一尾錨之CMIS之較佳實施例之一側視圖。
圖9A/B展現助於外科醫師判定切口部位之較佳及替代模板。
圖10描繪展示用於選擇切口部位之較佳方法之一後透視圖。
圖11繪示抵靠後椎葉之一定位針。
圖12A/B/C包含用於產生皮膚切口之儀器之前視圖、側視圖及正視圖。
圖13A至圖13E展現解剖後頸肌之儀器之各種視圖。
圖14A/B檢查使包括目標運動片段之椎骨彼此分散之裝置之正視圖及分解圖。
圖15係將圖14A&B中之分散裝置***適當位置之儀器之一正視圖。
圖16A至圖16E展示經放置及接著擴展以達成所要效應之病理及干擾裝置。
圖17A至圖17H顯示用於促進植入CMIS之一收縮系統。
圖18A/B描繪製備椎葉以接納錨之一儀器之一側視圖及解剖自由之黃韌帶之一側剖視圖。
圖19係植入儀器之一正視圖。
圖20展示植入儀器之一分解圖。
圖21繪示所植入之顱骨椎葉錨。
圖22A/B展現所植入之尾椎葉錨及固定至顱骨錨之連接元件。
圖23係展示連接兩個相鄰椎葉錨及穩定一目標運動片段之CMIS之較佳實施例之一後視圖。
圖24揭示一後視圖中所展示之橫跨三個椎骨之一兩層構造。
圖25展示耦合至錨之各者因此穩定系統之連接元件之一替代實施例。
圖26係將連接元件耦合至椎葉錨之另一替代實施例。
圖27繪示已具有容置將一椎葉錨耦合至另一椎葉錨之連接元件之一搖台之椎葉錨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正視透視圖。
圖28展現已具有搖台實施例之椎葉錨之連接元件。
圖29描繪其中在圖27至圖28中之替代實施例中彼此耦合之椎葉錨之一構造。
圖30A/B/C係展示其中搖台已提供至由一桿耦合之錨之實施例之視圖。
圖31係連接元件及其如何耦合至錨之一替代實施例。
圖32A至圖32D描繪圖31中所見之替代系統之各種正視、分解圖。
圖33描繪圖31中之替代實施例中之兩個椎葉錨之耦合。
圖34展示圖31中之替代實施例之一多層構造。
圖35描繪利用一桿連接元件之圖31中之替代實施例之一多層構造。
圖36A繪示其中連接元件之基座固定於一杯內且接著旋轉至適當位置以與一相鄰錨耦合之一實施例之一正視圖;圖36B展現圖36A中所提供之替代構形之一多層實施例。
圖37係圖36A、圖36B中檢查之實施例之一變型之一側視圖。
圖38揭示描繪產生於錨及由一獨特耦合元件耦合之延伸部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側視圖。
圖39A顯示用於圖38中所展示之變型之一多層實施例中之一錨之側視圖;圖39B展現用於圖38中所展示之變型之一多層實施例中之一錨之一組裝多頭尾尺寸構造。
圖40係具有產生於錨之螺紋延伸部及經構形以與此等延伸部耦合之一連接元件之另一替代實施例之一側視圖。
圖41展示耦合多個頭尾尺寸流錨之圖40中之替代實施例之一側視圖。
圖42繪示圖40檢查之實施例之一進一步變型之一側視圖。
圖43係利用螺紋延伸部以耦合構造之一實施例之一進一步變型之一側視圖。
圖44A/B揭示具有一非常低輪廓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側視圖。
圖45展現顎夾錨定向為面對彼此之一替代實施例。
80:導引模板
90:無色塑膠可丟棄片/中線模板
92:輪廓
93:輪廓
200:無色塑膠可丟棄片
201:筆直/中斷線

Claims (11)

  1. 一種用於穩定頸椎之非侵入式骨夾,其包括: 一亞椎葉顎夾,其具有一第一前端及一第二前端,其中該亞椎葉第一前端具有一相對薄板部分; 一背側顎夾;及 構件,其用於樞轉地耦合該亞椎葉顎夾及該背側顎夾;及 構件,其用於連接至該亞椎葉顎夾及該背側顎夾之固定螺絲。
  2. 如請求項1之非侵入式骨夾,其中該亞椎葉顎夾之構形係實質上半卵形。
  3. 如請求項2之非侵入式骨夾,其中該背側顎夾之構形係實質上半卵形。
  4. 如請求項3之非侵入式骨夾,其中該亞椎葉顎夾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且其中該內表面具有安置於其上之複數個齒且其中該內表面經構形以互補於一第一目標頸椎葉之表面。
  5. 如請求項3之非侵入式骨夾,其中該背側顎夾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且其中該內表面具有安置於其上之複數個齒且其中該內表面經構形以互補於一第一目標頸椎葉之表面。
  6. 一種用於穩定頸椎之非侵入式系統,其包括:一第一非侵入式骨夾,其具有含一第一前端及一第二前端之一亞椎葉顎夾,其中該亞椎葉第一前端具有一相對薄板部分;一背側顎夾;及用於樞轉地耦合該亞椎葉顎夾及該背側顎夾之構件;及用於連接至該亞椎葉顎夾及該背側顎夾之一固定螺絲之構件;一第二非侵入式骨夾;及一連接元件,其將該第一骨夾連接至該第二骨夾。
  7. 如請求項6之用於穩定頸椎之非侵入式系統,其中該第一骨夾及該第二骨夾之該等亞椎葉顎夾之構形係實質上半卵形。
  8. 如請求項7之用於穩定頸椎之非侵入式系統,其中該第一骨夾及該第二骨夾之該等背側顎夾之構形係實質上半卵形。
  9. 如請求項3之非侵入式骨夾,其中該亞椎葉顎夾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且其中該內表面具有安置於其上之複數個齒且其中該內表面經構形以互補於一第一目標頸椎葉之表面。
  10. 如請求項9之用於穩定頸椎之非侵入式系統,其中該背側顎夾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且其中該內表面具有安置於其上之複數個齒且其中該內表面經構形以互補於一第一目標頸椎葉之表面。
  11. 一種用於穩定頸椎之非侵入式系統,其包括:至少兩個骨夾及至少一連接構件。
TW108143825A 2018-11-30 2019-11-29 在不植入硬體或不侵害皮質骨的情況下建立頸椎穩定的裝置及方法 TW2020388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206,509 US11712271B2 (en) 2018-11-30 2018-11-30 Device and method to establish stabiliz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without implantation of hardware or violation of the cortical bone
US16/206,509 2018-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8862A true TW202038862A (zh) 2020-11-01

Family

ID=70851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3825A TW202038862A (zh) 2018-11-30 2019-11-29 在不植入硬體或不侵害皮質骨的情況下建立頸椎穩定的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12271B2 (zh)
EP (1) EP3886743A4 (zh)
JP (1) JP2022511476A (zh)
CN (1) CN114401685A (zh)
TW (1) TW202038862A (zh)
WO (1) WO20201131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9257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University Of Iowa Research Foundation Cranial midline mark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US20220031370A1 (en) * 2020-07-31 2022-02-03 Mazor Robotics Ltd. Surgical fix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US20230073858A1 (en) * 2021-09-09 2023-03-09 Truspine Technologies Limited Non-intrusive bone anchor for use on vertebral laminar process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6440A (en) 1915-01-29 1915-10-12 John X Smith Fracture-clamp.
US3242922A (en) 1963-06-25 1966-03-29 Charles B Thomas Internal spinal fixation means
JPS608943B2 (ja) 1980-06-14 1985-03-0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コア材入りパネル
US4570618A (en) 1983-11-23 1986-02-18 Henry Ford Hospital Intervertebral body wire stabilization
US4611582A (en) * 1983-12-27 1986-09-16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Vertebral clamp
NL9200288A (nl) 1992-02-17 1993-09-16 Acromed Bv Inrichting ter fixatie van ten minste een gedeelte van de cervicale en/of thoracale wervelkolom van de mens.
FR2721501B1 (fr) 1994-06-24 1996-08-23 Fairant Paulette Prothèses des facettes articulaires vertébrales.
JP3608943B2 (ja) 1998-06-09 2005-01-1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脊椎固定フック
FR2783411B1 (fr) 1998-09-18 2000-12-01 Eurosurgical Dispositif d'osteosynthese rachidienne posterieure
WO2002065954A1 (en) 2001-02-16 2002-08-29 Queen's University At Kingst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eating scoliosis
US20050228377A1 (en) * 2004-04-07 2005-10-13 Depuy Spine, Inc. Spinal cross-connectors
US9675385B2 (en) 2005-04-12 2017-06-13 Nathan C. Moskowitz Spinous process staple with interdigitating-interlocking hemi-spacers for adjacent spinous process separation and distraction
US8034079B2 (en) 2005-04-12 2011-10-11 Warsaw Orthopedic, Inc. Implants and methods for 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 of a spinal motion segment
US7883532B2 (en) 2005-04-25 2011-02-08 Spineco, Inc. Vertebral pars interarticularis clamp a new spine fixation device, instrumentation, and methodology
US20080103512A1 (en) 2006-10-23 2008-05-01 G&L Consulting, Llc Clamp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sing vertebral elements in a spine
US8361117B2 (en) * 2006-11-08 2013-01-29 Depuy Spine, Inc. Spinal cross connectors
US7842074B2 (en) 2007-02-26 2010-11-30 Abdou M Samy Spinal stabil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US8419771B2 (en) * 2008-03-17 2013-04-16 Partnership Of David A. Poirier And Robert A. Rovner Implantable spinal fixation crosslink
US9339308B2 (en) * 2009-09-23 2016-05-17 DePuy Synthes Products,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ipulating a vertebra
US20110144694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Bruno Laeng Bone fixation assembly
EP2471476A1 (en) 2010-11-10 2012-07-04 Zimmer Spine Bone anchor
WO2016115121A1 (en) 2015-01-12 2016-07-21 Boehm Frank H Spinal stabilization without implantation of hardware into the vertebrae proper or violation of cortical bone
CN205458992U (zh) 2015-12-31 2016-08-17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无螺钉颈椎后路椎板成形自锁固定微型钢板装置
WO2018191184A1 (en) 2017-04-10 2018-10-18 Life Spine, Inc. (A Delaware Corporation) Laminar fixation clamp
WO2018234977A1 (en) 2017-06-20 2018-12-27 A-Line Orthopaedics Corporation PLIERS IMPLANT FOR ARC POSTERIOR OF ATLA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1685A (zh) 2022-04-26
WO2020113102A1 (en) 2020-06-04
US20200170682A1 (en) 2020-06-04
EP3886743A1 (en) 2021-10-06
JP2022511476A (ja) 2022-01-31
EP3886743A4 (en) 2022-08-10
US11712271B2 (en)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1763B2 (en) Transverse rod connector
US7473268B2 (en) Mating insertion instruments for spinal implants and methods of use
US8317796B2 (en) Reduction tool
JP5451748B2 (ja) 短縮タブを備えた骨固定要素
US8696717B2 (en) Multi-planar, taper lock screw with additional lock
US7510567B2 (en) Spinal implants, insertion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use
TW202038862A (zh) 在不植入硬體或不侵害皮質骨的情況下建立頸椎穩定的裝置及方法
JP6752489B2 (ja) 経皮横方向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US20210137570A1 (en) Articulating rod inserter
JP2011500120A (ja) 骨固定システム及び使用方法
US9050147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US20220022921A1 (en) Single level fu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and use
US11553906B2 (en) Retractor blades for modular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11298156B2 (en) Modular screw
JP2009136440A (ja) 棘突起固定具
US20230073858A1 (en) Non-intrusive bone anchor for use on vertebral laminar proce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