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7201A - 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7201A
TW202027201A TW108142900A TW108142900A TW202027201A TW 202027201 A TW202027201 A TW 202027201A TW 108142900 A TW108142900 A TW 108142900A TW 108142900 A TW108142900 A TW 108142900A TW 202027201 A TW202027201 A TW 2020272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holding
area
outer edge
hol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2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寛人
朝日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麗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麗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麗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7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720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Bonding (AREA)
  • Die Bond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其於將半導體晶片熱壓接合於基板時,抑制如使基板翹曲或起伏之內部應力產生,防止具有脆性或解理性之基板破裂或產生皸裂。 上述安裝裝置係將經由熱固性接著劑而暫時固定於基板上之半導體晶片進行熱壓接合者,且具備: 外緣保持部,其保持基板之外緣; 接合頭,其具有將包含1個以上之半導體晶片之區域作為加壓區域而進行按壓之按壓面; 接合台,其自基板之背面支持加壓區域;及 周邊保持部,其將基板之較外緣更靠內側且為加壓區域之外側,自該基板之背面側予以吸附保持。

Description

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具體而言係關於一種將經由包含熱固性樹脂等之接著材料暫時固定於基板上之半導體晶片進行熱壓接合而安裝之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
於半導體安裝領域中,由於要求高密度化,作為三維安裝之晶圓上晶片方法(以下,記為「COW工法」)引人注目。COW工法係於構建有進行分割而成為半導體晶片之電路零件的晶圓上接合並安裝半導體晶片之工法,且係以一片晶圓作為基板而積層安裝多個半導體晶片者。
於積層安裝中,使用如下製程,即,經由未硬化之熱固性接著劑將半導體晶片暫時固定於基板上後進行加熱壓接,將半導體晶片之凸塊熔融而接合於基板之電極,並且將熱固性樹脂硬化之製程(以下,記為「暫時正式分割製程」)。於該暫時正式分割製程中,由於可同時熱壓接合複數個半導體晶片,故而與將半導體晶片逐個地配置於規定部位並進行熱壓接合之情形相比,具有可縮短整體之產距時間之優點。
再者,該暫時正式分割製程利用熱固性樹脂將所有應安裝於基板上之半導體晶片暫時固定後進行熱壓接合。具體而言,於熱壓接合中,利用具有同時按壓複數個半導體晶片之按壓面之接合工具進行熱壓接合。更具體而言,熱壓接合時,利用接合台支持基板之背面,並且使用接合頭,一面加熱半導體晶片,一面對基板側加壓而使樹脂硬化。(例如,專利文獻1)。
又,於該暫時正式分割製程中,揭示有如下構成:以經暫時壓接之半導體晶片之硬化性接著劑不被加熱且硬化之方式自基板之上表面或下表面進行鼓風之構成(例如,專利文獻1)、或具備自下表面冷卻基板之冷卻塊之構成(例如,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18348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11-27422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將半導體晶片熱壓接合於基板時,分別自半導體晶片之上表面及基板之下表面傳遞熱,但與加熱區域相比,於其周邊之非加熱區域之上表面與下表面,溫度分佈不同。因此,熱壓接合中之基板由於上表面與下表面之熱膨脹之程度之差異,而於基板之內部產生應力(所謂的使基板翹曲之力)。
又,成為熱壓接合對象之基板大多使用單晶矽或經薄板化之單晶矽經由黏著層積層於玻璃基片而成者,已知單晶矽具有脆性或解理性。
另一方面,基板之外緣部為了使基板進行定位移動而被保持(夾持或吸附等),該保持部位不會上下顛倒,但未被保持之基板之外緣或中央部會由於熱壓接合而產生翹曲或起伏。因此,根據因熱壓接合而產生之內部應力之強度,有具有脆性或解理性之基板破裂或產生皸裂之虞。
再者,於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技術中,於下表面配置有冷卻塊,但若基板隨著熱膨脹而變形並自冷卻塊浮升,則不會進行熱傳遞(即冷卻),且內部應力進一步增強。
因此,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點而成者,其目的在於: 提供一種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該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於將半導體晶片熱壓接合於基板時,抑制如使基板翹曲或起伏之內部應力之產生,防止具有脆性或解理性之基板破裂或產生皸裂。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以上之問題,本發明之一態樣係一種安裝裝置,其特徵在於: 其係將經由熱固性接著劑而暫時固定於基板上之半導體晶片進行熱壓接合者,且具備: 外緣保持部,其保持基板之外緣; 接合頭,其具有將包含1個以上之半導體晶片之區域作為加壓區域而進行按壓之按壓面; 接合台,其自基板之背面支持加壓區域;及 周邊保持部,其將基板之較外緣更靠內側且為加壓區域之外側,自該基板之背面側予以吸附保持。
又,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一種安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將經由熱固性接著劑而暫時固定於基板上之半導體晶片進行熱壓接合者,且 以外緣保持構件保持設定於基板之外緣之基板保持區域,並且依序變更要進行熱壓接合之區域,將半導體晶片進行熱壓接合時, 將要進行熱壓接合之區域自基板之背面支持於平面上, 僅對要進行熱壓接合之區域之半導體晶片加壓並加熱,另一方面, 以周邊保持構件自基板之背面吸附保持要進行熱壓接合之區域之周邊。
根據上述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由於利用周邊保持部自下表面吸附保持基板,故而可防止基板之翹曲或起伏、浮升等,可於周邊保持部傳遞而釋放多餘之熱。 [發明之效果]
將半導體晶片熱壓接合於基板時,可抑制如使基板翹曲或起伏之內部應力之產生,且防止具有脆性或解理性之基板破裂或產生皸裂。
以下,使用圖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進行說明。
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將正交座標系統之3軸設為X、Y、Z,將水平方向表示為X方向、Y方向,將與XY平面垂直之方向(即重力方向)表示為Z方向。又,X方向表示左/右,Y方向表示近前/裏側。又,Z方向係與重力相反之方向表示上,重力作用方向表示下。又,將以Z方向為中心軸進行旋轉之方向設為θ方向。
圖1係表示實現本發明之形態之一例之整體構成的概略圖。圖1中示出本發明之安裝裝置1之概略圖。
安裝裝置1係將經由熱固性接著劑B暫時固定於基板W上之半導體晶片D進行熱壓接合者。具體而言,安裝裝置1具備外緣保持部2、接合頭3、接合台4、周邊保持部5、加壓位置變更部6、控制部9等。
再者,基板W係將安裝半導體晶片側之面稱為上表面或正面,將其相反側稱為下表面或背面。
外緣保持部2係保持基板W之外緣者。 具體而言,外緣保持部2係自背面保持基板W之外緣中預先設定之保持區域E1者。更具體而言,外緣保持部2具備保持板21,於保持板21設置有開口部22。該開口部22呈短邊比基板W之外形短、長邊比基板W之外形長之長方形之形狀,於配置基板W之部分(即,與保持區域E1重疊處)設置有凹部23。
凹部23係於上表面形成有細孔或槽部,該等細孔或槽部經由電磁閥等與負壓吸引構件(真空泵、噴射器、負壓罐等)連接。再者,凹部23由於具有規定厚度,故而保持板21之下表面較基板W之下表面而言位於下方。
外緣保持部2由於為此種構成,故而使基板W移動且將半導體晶片進行熱壓接合時,可不錯位地保持基板W。
接合頭3係將包含1個或複數個半導體晶片D之區域作為加壓區域Rp而進行按壓者。具體而言,接合頭3具備按壓面31、升降機構32、加熱器33等。
按壓面31係將成為熱壓接合對象之半導體晶片D加熱至所需溫度,或向基板W側按壓者。具體而言,按壓面31配置於與成為熱壓接合對象之半導體晶片D分開而相對向之位置。更具體而言,按壓面31較佳為與半導體晶片D相對向之面(即,下表面)包含銅或鋁或其合金等導熱性較高之金屬,平行度設為5 μm以下。
升降機構32係使按壓面31與加熱器33於上下方向上移動者。具體而言,升降機構32具備氣壓式或油壓式缸、滾珠螺桿及伺服馬達或脈衝馬達、線性馬達等,可例示如下構成:基於來自控制部9之控制信號使按壓面31向基板W側移動(即,下降),或向遠離基板W之方向移動(即,上升)。
加熱器33係加熱按壓面31者。具體而言,加熱器33可例示陶瓷加熱器,可例示如下構成:基於來自控制部9之控制信號加熱按壓面31而使其升溫,或停止加熱。再者,升降機構32經由安裝金屬件(未圖示)固定於裝置框架10f。
接合台4係自基板W之背面支持加壓區域Rp者。具體而言,接合台4配置於如與接合頭3之按壓面31相對向且夾著基板W之位置。更具體而言,接合台4具備支持面與支持面加熱器(未圖示)。
支持面較佳為與基板W之背面相接之上表面包含銅或鋁或其合金等導熱性較高之金屬,平行度設為5 μm以下。
支持面加熱器係加熱支持面者。支持面加熱器可例示陶瓷加熱器,可例示如下構成:基於來自控制部9之控制信號加熱支持面而使其升溫,或停止加熱。
周邊保持部5係以與接合台4相同之保持高度對基板W自背面吸附而保持基板之較外緣而言之內側且加壓區域Rp之外側者。具體而言,周邊保持部5由與基板W之背面相接之上表面平坦之構件構成。更具體而言,周邊保持部5之上表面較佳為包含銅或鋁或其合金等導熱性較高之金屬,平行度設為5 μm以下。並且,於該上表面形成有細孔或槽部,該細孔或槽部經由電磁閥等與負壓吸引構件(真空泵、噴射器、負壓罐等)連接。再者,該細孔或槽部較佳為增大與接合台4相反之外緣側(即,基板W之外緣側)之孔徑或槽寬,或增加數量等,以設為增強負壓吸引力之構成。
再者,接合台4與周邊保持部5以各自之上表面能夠以相同保持高度自背面支持並保持基板W之方式隔著基座部45固定於裝置框架10f。
加壓位置變更部6係使外緣保持部2相對於接合頭3、接合台4及周邊保持部5進行相對移動,而依序變更加壓區域Rp者。具體而言,加壓位置變更部6具備X軸滑塊61與未圖示之Y軸滑塊。
X軸滑塊61係使外緣保持部2之保持板21於X方向上以規定速度移動或於規定位置靜止者。X軸滑塊61具備向X方向延伸之導軌62及沿導軌62以規定速度移動或於規定位置靜止之可動部63。進而,X軸滑塊61可例示利用組合未圖示之線性馬達或旋轉馬達與滾珠螺桿而成之構成使可動部63移動之構成,具備被稱為線性光學尺之編碼器(未圖示)。可動部63基於自控制部9輸出之控制信號而控制移動或靜止。並且,外緣保持部2之保持板21安裝於可動部63。
Y軸滑塊係使外緣保持部2之保持板21於Y方向上以規定速度移動或於規定位置靜止者。具體而言,將Y軸滑塊設為依照X軸滑塊61之構成。更具體而言,Y軸滑塊可配置於裝置框架10f與X軸滑塊61之間,亦可配置於X軸滑塊61與外緣保持部2之間。
控制部9係當自所連接之外部機器輸入信號或資料,則按照預先登錄之程式或設定進行處理,且將處理結果輸出至外部機器者,且具有如下功能。 ・藉由外緣保持部2對基板W保持/解除保持 ・接合頭3之位置控制或按壓強度之控制 ・接合頭3或接合台4之溫度調節 ・以周邊保持部5對基板W吸附保持/解除保持 ・加壓區域Rp之依序變更。
具體而言,控制部9係控制外緣保持部2之負壓吸引構件或電磁閥等、接合頭3之升降機構32或加熱器33、接合台4之支持面加熱器、周邊保持部5之負壓吸引構件或電磁閥等、加壓位置變更部6之X軸滑塊61、以及各部分之機器者。
更具體而言,電腦部CN包括電腦或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等(即硬體)、及執行規定程序(詳情後述)之執行程式等(即軟體)。
圖2係表示實現本發明之形態之一例之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2中示出本發明之安裝裝置1之各部分之剖視圖。
如欲將暫時固定於基板W之最外周(圖中最左方)之半導體晶片D進行熱壓接合,則外緣保持部2之保持板21於X方向(圖中右方)移動,開口部22之左方內緣25移動至實線所示之位置。並且,開口部22之左方內緣25與周邊保持部5之左方外端部55最接近之距離成為間隙C1。並且,開口部22之左方內緣25與周邊保持部5之左方外端部55接觸之位置及其外側(圖中左方)成為基板保持部2之可動干涉區域H1。
另一方面,如欲將暫時固定於基板W之相反側之最外周(圖中最右方)之半導體晶片D進行熱壓接合,則外緣保持部2之保持板21於X方向(圖中左方)移動,開口部22之右方內緣27移動至虛線所示之位置。並且,開口部22之右方內緣27與周邊保持部5之右方外端部57最接近之距離成為間隙C2。並且,開口部22之右方內緣27與周邊保持部5之右方外端部57接觸之位置及其外側(圖中右方)成為基板保持部2之可動干涉區域H1。
即,依序變更成為熱壓接合對象之半導體晶片D之加壓區域Rp時,即便於欲將暫時固定於最外周之半導體晶片D進行熱壓接合時,亦以上述間隙C1、C2不成為零之方式,將外緣保持部2之保持板21之可動干涉區域H1設定在較周邊保持部5之左方外端部55及右方外端部57更靠外側。再者,為了不使該間隙C1、C2成為零,而於X軸滑塊61安裝未圖示之機械止動部或感測器,或將可移動範圍等預先登錄於控制部9等。
另一方面,關於Y方向,亦以外緣保持部2之保持板21與周邊保持部5之端部不接觸之方式,於Y軸滑塊安裝機械止動部或感測器,並將可移動範圍等登錄至控制部9等。
[動作流程] 以下,對使用上述安裝裝置1,將經由熱固性接著劑暫時固定於基板W上之半導體晶片D進行熱壓接合之安裝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圖3係實現本發明之形態之一例之流程圖。
首先,預先使外緣保持部2之保持板21成為第1保持姿勢,藉由人手或基板搬送機械手等,將基板W載置於保持板21之凹部23(步驟s11)。繼而,向凹部23作用負壓,保持基板W之外緣之保持區域E1(步驟s12)。
其次,控制加壓位置變更部6之X軸載台61,而定位移動至加壓區域Rp(步驟s13)。繼而,利用周邊保持部5吸附保持基板W之背面(步驟s14),並進行熱壓接合(步驟s15)。若該位置之熱壓接合結束,則解除利用周邊保持部5之吸附保持(步驟s16)。
繼而,判斷是否存在應進行熱壓接合之下一半導體晶片D(步驟s21),若存在下一半導體晶片D,則重複上述步驟s13以後。另一方面,若不存在應進行熱壓接合之下一半導體晶片D,則移動至基板之交接位置,解除基板之外緣之保持(步驟s22),抽出熱壓接合結束之基板W(步驟s23)。
繼而,判斷是否存在應進行熱壓接合之下一基板W(步驟s24),若存在下一基板W,則重複上述步驟s11~s23。另一方面,若不存在下一基板W,則結束一系列動作。
如此,若使用本發明之安裝裝置,則於使用接合頭3及接合台4將半導體晶片D熱壓接合於基板W時,利用周邊保持部5自下表面吸附保持基板W,故而可防止基板W浮升。此時,自基板W之加熱區域Rp傳遞至周邊部之多餘之熱可於周邊保持部2傳遞而釋放,故而在基板W未作用有過度之內部應力,可防止具有脆性或解理性之基板破裂或產生皸裂。
[關於加壓位置變更部] 再者,安裝裝置1就實現本發明而言,加壓位置變更部6並非必需構成,只要具備外緣保持部2、接合頭3、接合台4及周邊保持部5即可,發揮上述作用、效果。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安裝裝置1較佳為設為如下構成:具備加壓位置變更部6,且依序變更作為熱壓接合對象之半導體晶片D之加壓區域Rp時所產生之外緣保持部2之可動干涉區域H1較周邊保持部5而言設定於外側。
例如,在參考如專利文獻2之圖1所揭示之機器配置之情形時,存在如下問題:若為了將暫時壓接於基板之外周部之半導體晶片進行熱壓接合而使基板支持塊移動,則基板支持塊與冷卻塊干涉,無法將該半導體晶片進行熱壓接合。
但,若使用本發明之安裝裝置1,則即便移動至基板W之最外周之加壓區域Rp之按壓位置,周邊保持部5亦不幹涉外緣保持部2。進而,利用周邊保持部5自背面吸附保持基板W,故而可傳導/釋放施加於基板W之熱。
再者,上文中,作為實現本發明之形態之一例,例示一種安裝裝置1,該安裝裝置1具備構成為接合頭3、接合台4及周邊保持部5固定於裝置框架10f且X軸滑塊61與Y軸滑塊於X方向或Y方向上使保持板21定位移動之加壓位置變更部6。
但,加壓位置變更部6並不限定於此種構成,可設為如下構成:X軸滑塊61與Y軸滑塊之兩者或一者使接合頭3、接合台4及周邊保持部5於X方向或Y方向上定位移動。再者,即便於該情形時,依序變更作為熱壓接合對象之半導體晶片D之加壓區域Rp時所產生之外緣保持部2之可動干涉區域H1亦較周邊保持部5而言設定於外側。
若為此種構成,則可使用安裝裝置1,一面依序變更暫時固定於基板W上之作為熱壓接合對象之半導體晶片D之加壓區域Rp,一面進行熱壓接合。
[關於外緣保持部] 再者,上文中描述了如下構成:具備X軸滑塊61與Y軸滑塊,且外緣保持部2之可動干涉區域H1較周邊保持部5而言設定於外側,確保XY方向之間隙。於該情形時,基板W之保持區域E1設定於如圖1、2所示之Y方向之兩端部。
再者,若作為熱壓接合對象之半導體晶片D並未暫時壓接於保持區域E1之附近,則保持板21一面以該姿勢(稱為第1保持姿勢)依序變更全部加熱區域,一面進行熱壓接合。
另一方面,於成為熱壓接合對象之半導體晶片D以第1保持姿勢暫時壓接於基板W之保持區域E1之上方或附近之情形時,殘留無法進行熱壓接合之部位,故而將保持板21保持為第1保持姿勢,且暫時解除基板W之吸附後,使基板W旋轉90度並進行再吸附,將剩餘之半導體晶片D進行熱壓接合即可。
或者,暫時於利用頂起銷等支持基板W之狀態下解除保持板21之吸附,使保持板21旋轉90度(將該姿勢稱為第2保持姿勢),利用保持板21之凹部23吸附保持基板W之保持區域E2即可。
於該情形時,外緣保持部2具備保持姿勢切換部,該保持姿勢切換部切換保持基板W之外緣中預先設定之第1保持區域E1之第1保持姿勢與保持預先設定之第2保持區域E2之第2保持姿勢, 以第1保持姿勢依序變更加壓區域Rp時所產生之外緣保持部2之可動干涉區域H1較周邊保持部5而言設定於外側,且 以第2保持姿勢依序變更加壓區域Rp時所產生之外緣保持部2之可動干涉區域H2較周邊保持部2而言設定於外側。
具體而言,保持姿勢切換部可例示如下構成:組合旋轉馬達與齒輪等,且以基板W之中心為旋轉中心進行旋轉。或者,保持姿勢切換部可設為具備DD(direct drive,直接驅動)馬達或分度器之構成即可。
圖4係表示實現本發明之形態之一例之第1保持姿勢及第2保持姿勢的俯視圖。
圖4(a)中示出外緣保持部2之保持板21處於第1保持姿勢之狀態,且示出以保持板21之凹部23吸附保持基板W之保持區域E1之情況。圖中,第1保持姿勢下之外緣保持部2之可動干涉區域H1以影線表示。具體而言,可動干涉區域H1設定在較保持板21之開口部22之內緣更靠內側,且為與周邊保持部5於左側、右側、近前側、裏側隔開規定間隙C1~C4之以虛線所示之區域之外側。
圖4(b)中示出外緣保持部2之保持板21處於第2保持姿勢之狀態,且示出以保持板21之凹部23吸附保持基板W之保持區域E2之情況。圖中,第2保持姿勢下之外緣保持部2之可動干涉區域H2以影線表示。具體而言,可動干涉區域H2設定在較保持板21之開口部22之內緣更靠內側,且為與周邊保持部5於左側、右側、近前側、裏側隔開規定間隙C1~C4之以虛線所示之區域之外側。
又,於圖4(a)(b)中改變視點,以虛線表示接合台4與周邊保持部5以保持板21為基準而相對移動時最接近之位置。如圖所示,即便使接合台4與周邊保持部5相對於外緣保持部2相對移動而變更加壓區域,周邊保持部5之左側、右側、近前側、裏側之外緣仍與保持板21之開口部22之內緣保持規定間隙C1~C4。
即,藉由切換第1保持姿勢及第2保持姿勢,不僅基板W之中央部或X方向之最外周,於Y方向上亦可遍及最外周將半導體晶片D進行熱壓接合,並且可防止熱壓接合時之基板W翹曲。
再者,是否要對保持板21切換第1保持姿勢及第2保持姿勢,在圖3所例示之一系列流程中,於步驟s16之後進行判斷。並且,若需變更姿勢,則將保持板21自第1保持姿勢切換成第2保持姿勢。另一方面,若無需變更姿勢,則保持板21維持第1保持姿勢。
再者,就實現本發明而言,外緣保持部2不限於具備上述之長方形狀之外形及開口外緣之形狀之保持板21之構成,亦可設為具備如下所述之形狀之保持板21B之構成。
圖5係表示實現本發明之形態之另一例之第1保持姿勢及第2保持姿勢的俯視圖。圖5(a)中示出外緣保持部2之保持板21B處於第1保持姿勢之狀態。圖5(b)中示出外緣保持部2之保持板21B處於第2保持姿勢之狀態。
保持板21B設置有開口部22B,但該開口部22B呈組合平行之直線與圓弧而成之大致長孔狀之形狀,於配置基板W之部分(即,與保持區域E1重疊處)設置有凹部23B。圖中,第1保持姿勢、第2保持姿勢下之外緣保持部2之可動干涉區域H1、H2以影線表示。具體而言,可動干涉區域H1、H2設定於較保持板21B之開口部22B之內緣更靠內側,且為與周邊保持部5於左側、右側、近前側、裏側隔開規定間隙C1~C4之以虛線所示之區域之外側。
又,於圖5(a)(b)中,改變視點,以保持板21B為基準而讓接合台4與周邊保持部5進行相對移動時最接近之位置以虛線表示。如圖所示,即便使接合台4與周邊保持部5相對於外緣保持部2進行相對移動而變更加壓區域,周邊保持部5之左側、右側、近前側、裏側之外緣亦與保持板21B之開口部22B之內緣保持規定間隙C1~C4。
由於成為此種構成,故而外緣保持部2藉由切換第1保持姿勢及第2保持姿勢,不僅基板W之中央部或X方向之最外周,於Y方向上亦可遍及最外周將半導體晶片D進行熱壓接合,並且可防止熱壓接合時之基板W之翹曲。
再者,上文中示出如下構成:外緣保持部2自背面負壓吸引並保持基板W之外緣中預先設定之保持區域E1、E2。若為此種構成,除可發揮必需之保持力以外,亦可利用電磁閥等容易且迅速地進行負壓吸引與吸引解除(由大氣釋放或壓空導入所導致之吸附破壞)之切換,故而較佳。
但,外緣保持部2並不限定於此種構成,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 (1)自正面吸附或夾持而保持基板W之外緣之構成 (2)自側方夾持而保持基板W之外緣之構成 即,為如下構成即可:外緣保持部2之可動干涉區域較周邊保持部5而言設定於外側(即,上方),即便使基板W於XY方向(水平方向)上移動,外緣保持部2與周邊保持部5亦不相互接觸。
[關於周邊保持部] 再者,上文中,周邊保持部5例示藉由負壓吸引吸附保持基板W之構成。若為此種構成,則除可發揮必需之保持力以外,亦可利用電磁閥等容易且迅速地進行負壓吸引與吸引解除(由大氣釋放或壓空導入所導致之吸附破壞)之切換,故而較佳。
但,周邊保持部5不限於負壓吸引方式,亦可為藉由靜電吸附方式吸附保持基板W之構成。即便為此種構成,亦可防止基板之翹曲或起伏、浮升等,可於周邊保持部傳遞而釋放多餘之熱。
再者,周邊保持部5可於常溫或環境溫度下使用,但於伴隨著熱壓接合之加熱量較大之情形時,可為具備將周邊保持部5冷卻至低於環境溫度之溫度之冷卻構件之構成。藉此,即便於伴隨著熱壓接合之加熱量較大之情形時,亦可確實地防止由傳遞至基板W之加熱區域Rp之周邊之熱所導致之基板W之翹曲。
再者,上文中,接合台4與周邊保持部5例示各自之上表面以相同保持高度固定,且自背面支持並保持基板W之構成。若為該構成,則可簡化構造,適合於避免在熱壓接合時使基板W產生翹曲或起伏。但,就實現本發明而言,關於接合台4與周邊保持部5,各自之上表面以相同保持高度固定並非必需構成。即,周邊保持部5為以利用外緣保持部2所保持之基板W之姿勢於熱壓接合前後不發生變化之方式,自背面保持基板W之構成即可。例如,可設為如下構成:預先使周邊保持部5之上表面較接合台4之上表面而言退避至下方,於即將進行熱壓接合前以靠近作為保持對象之基板W之背面之方式使周邊保持部5之上表面上升,而自背面吸附保持周邊保持部5基板W之構成。
1:安裝裝置 2:外緣保持部 3:接合頭 4:接合台 5:周邊保持部 6:加壓位置變更部 9:控制部 10f:框架 21:保持板 21B:保持板 22:開口部 22B:開口部 23:凹部 23B:凹部 25:左方內緣 26:右方內緣 27:右方內緣 31:按壓面 32:升降機構 33:加熱器 45:基座部 55:左方外端部 56:右方外端部 61:X軸滑塊 62:導軌 63:可動部 C1~C4:間隙 D:半導體晶片 E1:保持區域 E2:保持區域 H1:可動干涉區域 H2:可動干涉區域 Rp:加壓區域 W:基板
圖1係表示實現本發明之形態之一例之整體構成的概略圖。 圖2係表示實現本發明之形態之一例之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3係實現本發明之形態之一例之流程圖。 圖4(a)、(b)係表示實現本發明之形態之一例之第1保持姿勢及第2保持姿勢的俯視圖。 圖5(a)、(b)係表示實現本發明之形態之另一例之第1保持姿勢及第2保持姿勢的俯視圖。
1:安裝裝置
2:外緣保持部
3:接合頭
4:接合台
5:周邊保持部
6:加壓位置變更部
9:控制部
10f:框架
21:保持板
22:開口部
23:凹部
31:按壓面
32:升降機構
33:加熱器
45:基座部
61:X軸滑塊
62:導軌
63:可動部
E1:保持區域
Rp:加壓區域
W:基板

Claims (6)

  1. 一種安裝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將經由熱固性接著劑而暫時固定於基板上之半導體晶片進行熱壓接合者,且具備: 外緣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基板之外緣; 接合頭,其具有將包含上述半導體晶片之區域作為加壓區域而進行按壓之按壓面; 接合台,其自上述基板之背面支持上述加壓區域;及 周邊保持部,其將上述基板之較外緣更靠內側且為上述加壓區域之外側,自該基板之背面側予以吸附保持。
  2. 如請求項1之安裝裝置,其具備加壓位置變更部,該加壓位置變更部使上述外緣保持部相對於上述接合頭、上述接合台及上述周邊保持部進行相對移動,而依序變更上述加壓區域,且 將依序變更成為熱壓接合對象之上述半導體晶片之上述加壓區域時所產生之上述外緣保持部之可動干涉區域,設定在較上述周邊保持部更靠外側。
  3. 如請求項2之安裝裝置,其中上述外緣保持部具備保持姿勢切換部,該保持姿勢切換部切換保持上述基板之外緣中預先設定之第1保持區域之第1保持姿勢、與保持預先設定之第2保持區域之第2保持姿勢, 將以上述第1保持姿勢依序變更上述加壓區域時所產生之上述外緣保持部之可動干涉區域,設定在較上述周邊保持部更靠外側,且 將以上述第2保持姿勢依序變更上述加壓區域時所產生之上述外緣保持部之可動干涉區域,設定在較上述周邊保持部更靠外側。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安裝裝置,其中上述周邊保持部具備藉由負壓而自背面吸引上述基板之吸引構件。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安裝裝置,其中上述周邊保持部具備冷卻至低於環境溫度的溫度之冷卻構件。
  6. 一種安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將經由熱固性接著劑而暫時固定於基板上之半導體晶片進行熱壓接合者,且 以外緣保持構件保持設定於上述基板之外緣之基板保持區域,並且依序變更要進行上述熱壓接合之區域,將半導體晶片進行熱壓接合時, 將要進行上述熱壓接合之區域自上述基板之背面支持於平面上, 僅加壓並加熱上述要進行熱壓接合之區域之半導體晶片,另一方面, 以周邊保持構件自上述基板之背面吸附保持要進行上述熱壓接合之區域之周邊。
TW108142900A 2018-12-26 2019-11-26 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 TW2020272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2385 2018-12-26
JP2018242385A JP2020107640A (ja) 2018-12-26 2018-12-26 実装装置および実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7201A true TW202027201A (zh) 2020-07-16

Family

ID=71449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2900A TW202027201A (zh) 2018-12-26 2019-11-26 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07640A (zh)
TW (1) TW202027201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07640A (ja) 2020-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63590B1 (ko) 실장장치
KR100691035B1 (ko) 인프린트 방법 및 인프린트 장치
TWI728086B (zh) 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
KR20120109963A (ko) 접합장치 및 접합방법
JP5602439B2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実装体の製造方法
US8609462B2 (en) Methods for forming 3DIC package
TWI617228B (zh) Electronic component bonding head
TWI727082B (zh) 安裝裝置
JP2015079832A (ja) 薄基板の矯正方法および矯正装置
TW202027201A (zh) 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
JP6412376B2 (ja) チップと基板との接合方法、チップと基板との仮接合装置、チップ実装システム
JP4354873B2 (ja) 電子部品実装ツール
WO2019065394A1 (ja) 実装装置
KR102340087B1 (ko) 실장 장치 및 실장 방법
JP6789791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6863767B2 (ja) 実装装置および実装方法
KR102284943B1 (ko) 본딩 장치 및 본딩 방법
JP2014067911A (ja) 半導体実装装置およびベアチップ搬送ユニット
JP2012243951A (ja) マスクを用いてワークに導電性ボールを搭載する方法
JP2013012541A (ja) 平行昇降機構および半導体製造装置
KR20180135465A (ko) 가압 장치 및 가압 방법
KR20220026496A (ko) 수지 성형 장치 및 수지 성형품의 제조 방법
KR20230030535A (ko)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워크 일체화 장치, 필름 적층체, 및 반도체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