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1876A - 就座用緩衝墊及椅子用座面 - Google Patents

就座用緩衝墊及椅子用座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1876A
TW202011876A TW108125247A TW108125247A TW202011876A TW 202011876 A TW202011876 A TW 202011876A TW 108125247 A TW108125247 A TW 108125247A TW 108125247 A TW108125247 A TW 108125247A TW 202011876 A TW202011876 A TW 2020118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ing
seat surface
sitting
cut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5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史明
豊島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泰已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泰已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泰已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1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187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47C7/029Seat parts of non-adjustable shape adapted to a user contour or ergonomic seating 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47C27/14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with projections, depressions or cavities
    • A47C27/146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with projections, depressions or cavities on the outside surface of the mattress or cush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47C27/15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47C7/18Seat parts having foamed material included in cushioning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47C7/24Upholstered seat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著重在支撐就座者的大部分體重的「座面」之就座用緩衝墊,具有就座時引導成正確座位姿勢,保持該正確座位姿勢,且就座感覺佳而有穩定感的座面。 [解決手段]就座用緩衝墊具備有由具可撓性的板狀材所構成的座面體,在座面體設有由朝其厚度方向切入的複數個切入線所構成的就座變形部,就座變形部具有:配置在與就座者的坐骨相對應的位置之由螺旋狀、同心圓狀或同心多角形狀的切入線所構成的坐骨支撐部;及配置成包圍螺旋狀、同心圓狀或同心多角形狀的切入線的外周之由切入線所構成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

Description

就座用緩衝墊及椅子用座面
本發明關於載置於椅子等之座面之上所使用的就座用緩衝墊及椅子的座面,尤其關於可將座位姿勢保持為正確姿勢(優良姿勢)的就座用緩衝墊及椅子用座面。
近年來,因電腦或資訊通訊等技術革新或生活型態的改變,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坐在椅子等度過的座位時間長時間化。與站立的立位姿勢相比,坐在椅子的座位姿勢較難以將背骨或骨盆的位置保持在適當位置。因此,長時間的座位姿勢容易產生骨歪斜或腰痛、肩膀僵硬、內臟功能降低等問題,對健康所造成的影響大。此外,不好的座位姿勢亦被指出會使集中力降低。因此,已提案出各種用以在就座時採取正確姿勢的姿勢矯正具。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以將骨盆保持在正常位置的緩衝墊而言,提案出一種具備:背部拉伸部、胸椎/腰椎支撐部、及骨盆收容部之放在椅子的靠背部與背樑之間的緩衝墊。此外,在專利文獻2中,以可意識到使骨盆立起而成為正確姿勢的骨盆緩衝墊而言,提案出一種具有與座部一體立設的靠背部,在該靠背部的內部埋入有按壓就座者的骨盆中央的按壓體的骨盆緩衝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9526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7-11337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就座者的座位姿勢亦有就座者的身體上的特徵或健康狀態等內部要因,但是依就座對象亦即椅子等的靠背及座面、使腳著地的地板面等外部要因所導引。其中,就座對象的「座面」支撐就座者的體重的約80%,因此該座面對座位姿勢所造成的影響可謂為大。此點,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緩衝墊均為著重在「靠背」而非就座對象的座面所開發者,主要關於靠背部的構造者。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著重在支撐就座者的大部分體重的「座面」之就座用緩衝墊及椅子用座面,具有就座時引導成正確座位姿勢,保持該正確座位姿勢,且就座感覺佳而有穩定感的座面。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人為解決上述課題而精心研究的結果,發現以下情形。所謂正確座位姿勢係指如圖12所示,骨盆P不會倒至後側,骨盆P立起(豎立)的狀態。此時,重心位於骨盆P與著地在地板面的腳底之間的支撐基底面G內,平衡佳而呈穩定。另一方面,不好的座位姿勢係指骨盆傾向後側的骨盆後傾姿勢,此時重心變成位於遠離身體中心的骨盆的後方,因此形成不穩定的姿勢。因此,由於欲將頭伸向前來取得平衡,因此採取背骨彎曲的駝背姿勢。在此,若為骨盆P傾向前側的骨盆前傾姿勢,重心會位於支撐基底面G內,因此與骨盆後傾姿勢相比,平衡較為穩定。此時,若欲使平衡更加穩定而將上半身全體倒向後側,藉此成為骨盆P立起(豎立)的姿勢。由該等情形可知,就座時藉由導引骨盆直立姿勢或骨盆前傾姿勢,可引導至正確座位姿勢。此外,可知骨盆的姿勢與座面的剛性(硬度)有關,座面的剛性愈大(愈硬),愈容易被引導成骨盆前傾姿勢,座面的剛性愈小(愈軟),愈容易被引導至骨盆後傾姿勢。但是,若欲引導骨盆前傾姿勢而選擇剛性大而硬的座面,硬的座面由於就座時的接觸面積小,因此難以繼續保持骨盆前傾姿勢,姿勢保持變得不穩定。由該等情形來看,為了就座時將骨盆前傾姿勢穩定而實現,以提高座面的剛性且加大就座時的接觸面積被認為有效。在加大該就座時的接觸面積時,減小座面的剛性(變柔軟)亦被認為有效,但是若使座面柔軟,骨盆的角度不易固定,如前所述被引導骨盆後傾姿勢而姿勢變不好,因此座面的剛性與接觸面積處於取捨的關係。因此,根據該等知見進一步研究,發現兼顧就座面的剛性與接觸面積,且實現骨盆前傾姿勢的形成與保持的手段,以致完成本發明。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就座用緩衝墊為具備有由具可撓性的板狀材所構成的座面體的就座用緩衝墊,在該座面體設有由朝其厚度方向切入的複數個切入線所構成的就座變形部,就座變形部具有:配置在與就座者的坐骨相對應的位置之由螺旋狀、同心圓狀或同心多角形狀的切入線所構成的坐骨支撐部;及配置成包圍螺旋狀、同心圓狀或同心多角形狀的切入線的外周之由切入線所構成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
藉此,在座面體形成有切入的就座變形部會追隨就座者的體型或體重朝下方推出變形。其中,該「推出變形」包含:負載荷重的就座變形部以根據貫穿厚度方向的切入線而使座面體朝下方滑動的方式被推出而變形、及負載荷重的就座變形部以根據非貫穿(半切)的切入線而朝下方撓曲的方式被推出而變形。當就座變形部具有坐骨支撐部及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時,配置在與就座者的坐骨相對應的位置的坐骨支撐部會以將就座者的骨盆導向正確座位姿勢的方式被推出變形,且配置在坐骨支撐部的外周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會使就座者的臀部/大腿後側之與座面體的接觸面積加大而使座位姿勢穩定,亦提高就座感覺。因此,由於將就座者引導至正確座位姿勢,且使座位姿勢穩定,因此可使就座者長時間保持正確座位姿勢。
此外,亦較佳為就座用緩衝墊的構成座面體的就座變形部的複數個切入線相對於該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呈線對稱的切入圖案形狀。藉此,線對稱配置切入線,因此進行左右平衡佳的就座變形部的推出變形。
此外,亦較佳為在構成座面體的就座變形部的複數個切入線之中,構成坐骨支撐部的切入線從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分開配置。藉此,在就座者坐在座面體的狀態下使左右任一方移動重心等,即使在施加於坐骨支撐部的荷重左右改變的情形下,亦可構成為僅將荷重負荷已變大的部分朝下方推出變形。因此,就座者的坐骨與坐骨支撐部的適配性提高,可穩定地支撐就座者的坐骨,且可保持正確座位姿勢。
此外,亦較佳為在構成座面體的就座變形部的複數個切入線之中,構成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的切入線的至少一部分在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相連結地配置。藉此,使就座者的臀部/大腿後側與座面體的接觸面積更大而使座位姿勢穩定,且亦可提高就座感覺。
此外,亦較佳為構成座面體的就座變形部的複數個切入線為曲線。藉此,由於座面體容易平順地推出變形,因此實現因就座者的荷重所致之座面體的推出變形。
此外,亦較佳為構成座面體的就座變形部的複數個切入線為貫穿該座面體的厚度方向者。藉此,座面體的推出變形更加平順地進行,因此實現追隨就座者的體型的座面體的推出變形。
此外,亦較佳為構成座面體的板狀材係E硬度(依據JIS K6253)且硬度為5~80的合成樹脂發泡體。藉此,在座面體的就座變形部追隨就座者的體型或體重朝下方推出變形而引導成正確座位姿勢的狀態下,抑制座面體的上表面的更進一步變形,因此骨盆的角度固定,可更穩定地保持座位姿勢。
此外,本發明之就座用緩衝墊亦較佳為在座面體的下表面側積層有座面支撐體,前述座面支撐體是從由比構成該座面體的板狀材更為軟質的合成樹脂發泡體、伸縮性片材及伸縮性網狀片材所構成的群選出的至少1個材料所構成。藉此,可藉由座面支撐體來調整荷重時的座面體的推出變形量。此外,就座者立起等而變得對緩衝墊不負載荷重時,藉由座面支撐體推回座面體經推出變形的部分,因此座面體的變形容易復原,表面形成為平坦的狀態,可備於因接下來的就座所致之荷重負荷。
此外,亦較佳為構成座面支撐體的合成樹脂發泡體的硬度為50~400N(依據JIS K6400-2 A法)。藉此,選擇適於作為構成座面支撐體的合成樹脂發泡體者。
此外,本發明之椅子用座面為具備有由具可撓性的板狀材所構成的座面體的椅子用座面,在該座面體設有由朝其厚度方向切入的複數個切入線所構成的就座變形部,就座變形部具有:配置在與就座者的坐骨相對應的位置之由螺旋狀、同心圓狀或同心多角形狀的切入線所構成的坐骨支撐部;及配置成包圍前述螺旋狀、同心圓狀或同心多角形狀的切入線的外周之由切入線所構成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藉此,在座面體形成有切入的就座變形部會追隨就座者的體型或體重朝下方推出變形。當就座變形部具有坐骨支撐部及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時,配置在與就座者的坐骨相對應的位置的坐骨支撐部會以將就座者的骨盆導向正確座位姿勢的方式被推出變形,且配置在坐骨支撐部的外周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會使就座者的臀部/大腿後側之與座面體的接觸面積加大而使座位姿勢穩定,亦提高就座感覺。因此,可將就座者引導至正確座位姿勢,使座位姿勢穩定而保持正確座位姿勢
此外,亦較佳為椅子用座面的構成座面體的就座變形部的複數個切入線相對於該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呈線對稱的切入圖案形狀;在構成就座變形部的複數個切入線之中,構成坐骨支撐部的切入線從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分開配置;構成就座變形部的複數個切入線之中,構成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的切入線的至少一部分在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相連結地配置;複數個切入線為貫穿座面體的厚度方向者;在座面體的下表面側積層有座面支撐體,前述座面支撐體是從由比構成座面體的板狀材更為軟質的合成樹脂發泡體、伸縮性片材及伸縮性網狀片材所構成的群選出的至少1個材料所構成。
[發明之效果]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具有如以下所示之優異效果的就座用緩衝墊及椅子用座面。 (1)可將就座者引導至正確座位姿勢,且使座位姿勢穩定而保持正確座位姿勢。 (2)與座面體的接觸面積大,因此穩定性高、就座感覺佳。 (3)藉由在具可撓性的板狀體設置預定的切入線而取得座面體,因此可簡單且廉價地製造。
以下參照圖示,說明本發明之就座用緩衝墊的實施形態。
如圖1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就座用緩衝墊1為平板狀的座面體2及在其下表面側的平板狀的座面支撐體6積層所構成。其中,本說明書中所謂上下方向指將就座用緩衝墊1設置在椅子或地板等來使用的狀態下的上下方向,亦即圖1中的上下方向,本說明書中所謂左右方向指使用就座用緩衝墊1的狀態下的左右方向,與就座用緩衝墊1的寬度方向相同。此外,就座用緩衝墊1的使用方向中,圖1、圖5中的裡側為大腿(腿)方向、跟前側為臀部方向。
以下詳述構成本實施形態之就座用緩衝墊1的座面體2。如圖1~圖5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就座用緩衝墊1的座面體2由具有預定厚度的板狀材所形成,在座面體2設有朝其厚度方向貫穿的複數個切入線3。切入線3由:配置在與就座者的坐骨H相對應的位置的螺旋狀的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及配置成包圍該螺旋狀的切入線3a的外周的圓弧狀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所構成。藉由設在座面體2的該等複數個切入線3,形成有追隨就座者的體重或體型而朝下方推出變形的就座變形部4,更具體而言,藉由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形成坐骨支撐部4a,且藉由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形成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
以本發明中形成座面體2的板狀體而言,若為具有可撓性的材料,並未特別限定,適於使用樹脂發泡體、合成樹脂板、及合成木板。其中,由輕量且容易處理、開縫加工亦較為容易的觀點來看,適當選擇樹脂發泡體。具體而言,適於使用例如聚乙烯發泡體、聚氨酯發泡體、聚烯烴發泡體或矽氧發泡體等。此外,在本發明中,形成座面體2的板狀體由防止就座時採取骨盆後傾姿勢,導引骨盆直立姿勢或骨盆前傾姿勢且穩定保持姿勢的觀點來看,適於選擇硬度大於被使用在一般就座用緩衝墊的緩衝墊材者。具體而言,依據JIS K6253所測定到的類型E硬度以5~80者為佳,以10~70者為較佳,以20~60者為特佳。藉由形成為該硬度範圍,在就座變形部4朝下方推出變形而引導至正確座位姿勢的狀態下,座面體的上表面的更加變形受到抑制,因此骨盆的角度固定,可更穩定地保持座位姿勢。在本實施形態中,以一例而言,座面體2由E硬度為40(依據JIS K6253)的聚乙烯發泡體所形成。由就座變形部4朝下方推出變形而座面體2的上表面變形為配合就座者的坐骨或臀部/大腿形狀的形狀,且支撐就座者的姿勢的觀點來看,形成座面體2的板狀體的厚度以形成為10mm以上為佳,以15mm~30mm為更佳。
接著,說明坐骨支撐部4a及形成其之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圖2為在設在座面體2的複數個切入線3之中,以實線表示形成坐骨支撐部4a的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以虛線表示形成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的說明圖。如圖2所示,座面體2的坐骨支撐部4a配置在與就座者的坐骨H相對應的位置,構成為支撐就座者的坐骨H。坐骨支撐部4a由以座面體2的厚度方向貫穿的切入線3a所形成,本實施形態中的坐骨支撐部4a藉由一對螺旋狀的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所形成。藉由該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所構成的坐骨支撐部4a因就座所致之荷重負荷,追隨就座者的坐骨形狀而朝下方推出變形的結果,座面體2的上表面變形為就座者的骨盆成為直立或前傾狀態的形狀而穩定地支撐就座者的坐骨H,且抑制骨盆後傾。坐骨支撐部4a推出變形後的反彈性(相當於硬度)愈大,該骨盆後傾抑制作用愈為明顯,推出變形後的反彈性可藉由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的圖案來調整。坐骨支撐部4a形成為對應就座者的坐骨H的大小,較佳為例如以150mm~250mm的範圍作為寬度方向的大小,以70mm~150mm的範圍的大小作為深度方向的大小而形成。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構成坐骨支撐部4a的一對螺旋狀的切入線3a,如圖2所示,較佳為配置成2個螺旋形狀的中心M間的距離對應就座者的坐骨H的坐骨結節I的最突部間的長度L。坐骨結節I的最突部間的長度L依性別或體格等而改變,一般而言為80mm~140mm左右,亦可由使用者按照自己的坐骨的尺寸,預先由以複數個尺寸所配置形成者中作選擇,亦可按每個使用者客製化而配置形成。此外,在螺旋狀的切入線3a與鄰接的線之間形成有帶狀部5,但是若切入線3a的間隔過窄,螺旋線變密而坐骨支撐部4a的硬度變小(推出變形量變多),因此就座姿勢變得不穩定,若切入線3a的間隔過寬,由帶狀部5的帶幅變得過寬,坐骨支撐部4a變得難以推出變形而對身體的適配性差的觀點來看,帶狀部5的寬幅以5mm~50mm為佳,以10mm~30mm為較佳。此外,較佳為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的兩末端部不會達至座面體2的外周端部,俾使坐骨支撐部4a不會由座面體2分離脫落。其中,若坐骨支撐部4a不會由座面體2分離脫落,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的外側的端部亦可達至座面體2的外周端部。
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中的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相對於座面體2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S呈線對稱的切入圖案形狀。藉此,左右對稱地配置有切入線3a,因此左右平衡地進行坐骨支撐部4a的推出變形,穩定支撐就座者的坐骨。此外,如圖2及圖4(c)所示,本實施形態中的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從座面體2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S分開配置。藉此,可構成為即使在就座者坐在座面體2的狀態下朝左右任一方移動重心等,而使施加於坐骨支撐部4a的荷重左右變化的情形下,亦僅將荷重負荷變大的部分朝下方推出變形。因此,就座者的坐骨與坐骨支撐部4a的適配性提高,可穩定地支撐就座者的坐骨。
此外,本實施形態所示之坐骨支撐部4a及形成其之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如圖2所示,形成為一對螺旋狀的切入圖案形狀,該螺旋形狀選擇藉由1條曲線所致之超過二層的螺旋圖案,但是亦可選擇圖2中所示之形狀以外的螺旋狀、同心圓狀或同心多角形狀的切入圖案形狀,作為具有與上述同樣的作用效果的切入圖案形狀。以一例而言,在圖6及圖7中顯示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的其他切入圖案形狀。其中,在圖6及圖7中,與圖2同樣地,以實線表示形成坐骨支撐部4a的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且以虛線表示形成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例如,在圖6(a)顯示一對螺旋狀切入線在座面體2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S相連結的切入圖案,來作為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在圖6(b)顯示一對螺旋狀的切入圖案形狀,但是螺旋形狀由複數個曲線所構成之未達一層的螺旋狀者,作為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此外,在圖6(c)顯示螺旋線由折線所構成者。此外,在圖6(d)及圖6(e)顯示構成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作為同心圓狀的切入圖案形狀者之一例,顯示2個同心圓在寬度方向的中心線S近旁相連結的形狀的切入圖案形狀。在該圖6(d)及圖6(e)所示之切入圖案形狀中,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並未由一對切入圖案所構成,構成為一體的切入圖案。此外,在圖7(a)顯示形成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作為一對同心圓狀的切入圖案形狀者之例,在圖7(b)顯示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形成為將螺旋與同心圓組合所構成的一對切入圖案形狀者。此外,在圖7(c)及圖7(d)顯示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形成為同心多角形狀的切入圖案形狀者之例。其中,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較佳為形成為貫穿座面體2的厚度方向的切入線,俾使坐骨支撐部4a追隨就座者的坐骨形狀而朝下方平順地推出變形,但是亦可形成為部分或全體未貫穿座面體2的厚度方向的半切線。例如,若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為包含同心圓狀或同心多角形狀的切入圖案者(例:圖6(d)、圖6(e)、圖7(a)~(d)),將切入線3a部分或全體形成為半切線,藉此可防止在使用時坐骨支撐部4a由座面體2脫落。其中,若形成為半切線,較佳為在座面體2的下表面側設置半切線,以使坐骨支撐部4a容易撓曲變形或推出變形。
接著,說明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及形成其之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圖3為在設在座面體2的複數個切入線3之中,以實線表示形成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且以虛線表示形成坐骨支撐部4a的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的說明圖。如圖3所示,座面體2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配置在坐骨支撐部4a的外周,構成為支撐就座者的臀部及大腿後側。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由以座面體2的厚度方向貫穿的切入線3b所形成,本實施形態中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由配置成包圍一對螺旋狀的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之複數個圓弧狀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所形成。此外,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具備:配置在對應就座者的臀部的位置的臀部支撐部4b2、及配置在對應就座者的大腿後側的位置的大腿後側支撐部4b1。藉由該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所構成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因就座所致之荷重負荷,追隨就座者的臀部及大腿後側的形狀而朝下方推出變形,因此變形為配合就座者的體型的形狀而使就座者的臀部/大腿後側與座面體2的接觸面積加大而使座位姿勢穩定,且提高就座感覺。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形成為可對應就座者的臀部及大腿後側的大小,較佳為以例如200mm~500mm的範圍作為寬度方向的大小,以200mm~400mm的範圍的大小作為深度方向的大小而形成。此外,在切入線3b與鄰接的線之間形成有帶狀部5,但是若切入線3b的間隔過窄,線彼此的間隔變密而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的硬度變小(推出變形量變多),因此就座姿勢變得不穩定,若切入線3b的間隔過寬,由帶狀部的帶幅變寬,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變得難以推出變形,而對身體的適配性差的觀點來看,以5mm~50mm為佳,以10mm~30mm為較佳。此外,較佳為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的兩末端部不會達至座面體2的外周端部,俾使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不會由座面體2分離脫落。其中,若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不會由座面體2分離脫落,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的末端部的其中一方亦可達至座面體2的外周端部。
如圖3所示,本實施形態中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呈圓弧相對於座面體2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S對向配置之線對稱的切入圖案形狀。藉此,由於左右對稱地配置切入線3b,因此左右平衡地進行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的推出變形,穩定地支撐就座者的臀部或大腿。此外,如圖3及圖4(c)所示,在構成本實施形態中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的複數個切入線3b之中,構成支撐大腿後側的大腿後側支撐部4b1的切入線在座面體2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S相連結地配置。藉此,使就座者的大腿後側之與座面體2的接觸面積更大而提高就座感覺,可使座位姿勢穩定。
本實施形態所示之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及形成其之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選擇如圖3所示的切入圖案形狀:以預定間隔配置成包圍螺旋狀的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的外周之複數個曲線,相對於座面體2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S線對稱地配置。具體而言,切入圖案形狀係從接近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之側起配置2個C字狀的圓弧,與相對於中心線S線對稱地配置的倒C字狀的圓弧不相連結而從中心線S分開,且配置在C字狀的圓弧的外側的5個圓弧狀的曲線與相對於中心線S線對稱地配置的各圓弧分別相連結,結果,形成配置5個整體呈大致M字狀的曲線的切入圖案形狀。如上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是選擇由上述複數個圓弧狀的曲線所構成的切入圖案形狀,但是亦可選擇圖3中所示之形狀以外的切入圖案形狀,來作為具有與上述同樣的作用效果的切入圖案形狀。以一例而言,在圖8顯示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的其他切入圖案形狀。其中,在圖8中,與圖3同樣地,圖3是以實線表示形成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以虛線表示形成坐骨支撐部4a的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例如,在圖8(a)及圖8(b)中顯示有以下例子:顯示相對於座面體2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S線對稱地配置的C字狀的圓弧在中心線S近旁相連結的切入圖案形狀,來作為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在圖8(a)中,C字狀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係跟前側(臀部支撐部4b2側)分別相連結而形成2個整體呈大致倒M字狀的曲線,並且裡側(大腿後側支撐部4b1側)的圓弧狀的曲線分別相連結而形成5個整體呈大致M字狀的曲線,在圖8(b)中顯示3個C字狀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僅裡側的1個(僅大腿後側支撐部4b1側)相連結而形成1個整體呈大致M字狀的曲線,另外在其裡側圓弧狀的曲線分別相連結而形成3個整體呈大致M字狀的曲線。此外,在圖8(c)中,顯示僅由C字狀的圓弧線對稱地配置的圖案所構成,且僅裡側(大腿後側支撐部4b1側)的1個相連結而形成1個整體呈大致M字狀的曲線之切入圖案形狀,來作為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在圖8(d)中,顯示與圖8(c)大致同樣的構成,但是切入線非曲線而由折線所構成之例。此外,在圖8(e)及圖8(f)中,顯示任何切入線均從中心線S分開配置的切入圖案之例,來作為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如上所示,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可將C字狀或圓弧狀的曲線或折線單獨或組合而形成為切入圖案形狀。再者,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雖宜形成為貫穿座面體2的厚度方向的切入線,俾使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追隨就座者的臀部或大腿形狀而朝下方平順地推出變形,但是亦可形成為部分或整體未貫穿座面體2的厚度方向的半切線。例如,亦可在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之中,僅將對應大腿後側支撐部4b1的裡側的切入線3b部分或整體地形成為半切線。再者,若形成為半切線,較佳為在座面體2的下表面側設置半切線,以使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容易撓曲變形或推出變形。
接著,說明構成本實施形態之就座用緩衝墊1的座面支撐體6。本實施形態之就座用緩衝墊1的座面支撐體6為積層在上述之座面體2的下表面側的平板狀的緩衝墊材。座面支撐體6亦具有:可進行位於上層的座面體2的就座變形部4的推出變形,並且調整座面體2的推出變形量(容易變形度,亦即外觀的硬度)的功能;就座狀態被解除時,將被推出變形在座面體2的下方的就座變形部4朝上側推回,而將座面體2的變形形狀復原的功能;及穩定支撐就座者的荷重而提高就座者的就座感覺的功能。以構成座面支撐體6的材料而言,由於可進行座面體2的就座變形部4的推出變形,因此選擇比座面體2為更軟且硬度小的材料、或可伸縮變形的材料,由合成樹脂發泡體、伸縮性片材、及伸縮性網狀片材中適當選擇。具體而言,若為合成樹脂發泡體,依據JIS K6400-2 A法所測定到的硬度以50~400N者為佳,以100~300N者為較佳,以120~250N者為特佳。因材料的硬度位於該範圍,上述功能更加良好地發揮。選擇作為座面支撐體6的伸縮性片材或伸縮性網狀片材,若為可呈現上述功能者,並未特別限定,惟由拉伸強度、拉伸應力、切斷時伸長等變形特性的觀點來看,若選擇適當者即可。以一例而言,在本實施形態中,座面支撐體6由硬度為120N(依據JIS K6400-2 A法)的聚氨酯發泡體所形成。座面體2與座面支撐體6的積層面在就座解除時,使得顯現座面支撐體6推回藉由座面體2的就座變形部4所致之推出變形而使其復原的功能,因此較佳為兩者密接積層。此外,亦可在座面支撐體6個別施行開縫、衝孔(開孔)來適當調整座面支撐體6中擋住藉由座面體2的就座變形部4所致之推出變形的區域的硬度。
上述就座用緩衝墊1對樹脂發泡體等板狀體,使用具備形成複數個切入線3的THOMSON刀刃的THOMSON模等,藉由衝壓加工或其他各種加工手段,形成座面體2之後,可僅使其與座面支撐體6積層來製造。此外,亦可將座面體2、及座面支撐體6接著而積層,若座面支撐體6為伸縮性片材或伸縮性網狀片材,以與座面體2接著為佳。
接著,一邊參照圖5,一邊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就座用緩衝墊1的作用。圖5(a)顯示就座在本實施形態之就座用緩衝墊1的使用狀態,圖5(b) 顯示圖5(a)的D-D線剖面圖。如圖5(a)所示,若就座在就座用緩衝墊1的座面體2之上,藉由設在與就座者的坐骨相對應的位置的坐骨支撐部切入線3a所構成的坐骨支撐部4a,藉由因就座所致之荷重負荷,追隨就座者的坐骨形狀而朝下方推出變形。如圖5(b)所示,藉由形成在鄰接的切入線3a間的帶狀部5滑動至下方,進行推出變形。藉由該坐骨支撐部4a的推出變形,座面體2的上表面穩定地支撐就座者的坐骨,變形為可將就座者的骨盆支撐為直立狀態或前傾狀態的形狀。藉此,抑制就座者的骨盆後傾,使其保持正確座位姿勢。接著,藉由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所構成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藉由因就座所致之荷重負荷,追隨就座者的臀部及大腿後側的形狀而朝下方推出變形。如圖5(b)所示,藉由形成在鄰接的切入線3b間的帶狀部5滑動至下方,進行推出變形。藉由該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4b的推出變形,座面體2的上表面穩定地支撐就座者的臀部或大腿後側,使就座者的臀部及大腿後側之與座面體2的接觸面積加大而提高就座感覺。藉此,不易疲累,可長時間保持正確的座位姿勢。
其中,本實施形態中的座面體2由平板狀的板狀體所形成,但是亦可配合臀部或腿部的形狀而形成為適度彎曲的形狀或形成有凹凸的形狀。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座面體2的外形為長方形狀,但是可選擇圓形、橢圓形或正方形等任意形狀。此外,亦可形成為在座面體2上具備複數個就座變形部4者,例如,亦可以可載置於長椅子或長凳上來使用的方式,形成為將就座變形部4以一定間隔配置複數個在橫長的座面體2上者。此外,亦可在未損及座面體2的就座變形部4的作用及功能的範圍內,在座面體2之上積層由合成樹脂發泡體等所形成的表層,使就座感覺(感觸)更加提升。
以下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椅子用座面10。如圖9所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椅子用座面10係構成為積層平板狀的座面體2、及在其下表面側的平板狀的座面支撐體6。本實施形態中的椅子用座面10的座面體2及座面支撐體6的構成及作用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的情形相同,其作用效果亦同。藉由將椅子的座面本身形成為與第1實施形態之就座用緩衝墊1為相同的構成,可得抑制就座者的骨盆後傾,使其保持骨盆直立或稍微前傾的狀態的正確座位姿勢,並且不易疲累,可長時間保持正確座位姿勢的椅子。 [實施例]
以下使用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以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之各就座用緩衝墊的物性的測定方法係如下所述。
(1)骨盆的傾斜角度 備妥圖10(a)所示之測定裝置,俾以測定骨盆的傾斜角度。該測定裝置為透過通用接頭B來連結模仿脊柱的鋼管A與臀部模型C者。在鋼管A係在離通用接頭B為21cm的位置安裝13kg的平板錘D,且假想身高125cm、體重27kg(8歲左右)的兒童作為就座者。鋼管A對臀部模型C的安裝位置形成為離臀部模型C的背樑側端部為70mm的位置。其中,如圖10(b)所示,使用臀部模型C形成為JIS S1203的座面墊板的形狀,且將該座面墊板的尺寸相似縮小為70%者,坐骨結節間的距離L為80mm者。相對就座用緩衝墊的上表面,在將藉由該測定裝置的鋼管A所致之脊柱角度形成為垂直(90°)的狀態下,載置於試驗對象的緩衝墊之上,且求出臀部模型C的上表面的傾斜角度θ1作為骨盆的傾斜角度。傾斜角度θ1為0°,評估為骨盆直立姿勢,傾斜角度θ1為正值,評估為骨盆前傾姿勢,傾斜角度θ1為負值,評估為骨盆後傾姿勢。 (2)與座面體的接觸面積 在試驗對象的緩衝墊的上表面鋪設厚度約0.5mm的片狀壓力分布測定裝置(XSENSOR Technology公司製、型號:XSENSOR PX100.36.36.02)。在將藉由上述測定裝置的鋼管A所致之脊柱角度形成為垂直(90°)的狀態下載置於其上而放置5分鐘,且測定出臀部模型C與試驗對象的緩衝墊的座面體上表面的接觸面積。其中,臀部模型C與使用在(1)骨盆的傾斜角度的測定者相同。
[實施例1] 準備厚度20mm、寬度40cm、深度30cm的聚乙烯發泡體[依據JIS K6253的E硬度40、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品、型號:SUNTEC FOAM Q15],以圖11(a)所示之切入線3a、3b的切入圖案形成貫穿其厚度方向的切入線,且獲得座面體。將厚度20mm、寬度40cm、深度30cm的聚氨酯發泡體[JIS K6400-2 A法的硬度120N(依據JIS K6253的E硬度0)、Bridgestone化成品股份有限公司製品、型號:Everlight EO]作為下層的座面支撐體,且使座面體與座面支撐體上下積層而得實施例1的就座用緩衝墊。針對該就座用緩衝墊,進行物性的測定。
[比較例1] 準備厚度20mm、寬度40cm、深度30cm的聚乙烯發泡體[依據JIS K6253的E硬度40、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品、型號:SUNTEC FOAM Q15],並未施行切入線而直接形成為座面體。將厚度20mm、寬幅40cm、深度30cm的聚氨酯發泡體[JIS K6400-2 A法的硬度120N(依據JIS K6253的E硬度0)、Bridgestone化成品股份有限公司製品、型號:Everlight EO]作為下層的座面支撐體,且使座面體與座面支撐體上下積層而得比較例1的就座用緩衝墊。針對該就座用緩衝墊,進行物性的測定。
[比較例2] 準備厚度20mm、寬度40cm、深度30cm的聚氨酯發泡體[JIS K6400-2 A法的硬度250N(依據JIS K6253的E硬度0)、Bridgestone化成品股份有限公司製品、型號:Everlight GS],並未施加切入線而直接形成為座面體。將材質及尺寸與該座面體相同的聚氨酯發泡體形成為下層的座面支撐體,使座面體與座面支撐體上下積層而得比較例2的就座用緩衝墊。針對該就座用緩衝墊,進行物性的測定。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中,以構成下層的座面支撐體的聚氨酯發泡體而言,除了使用JIS K6400-2 A法的硬度250N(依據JIS K6253的E硬度0)、Bridgestone化成品股份有限公司製品、型號:Everlight GS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實施例2的就座用緩衝墊。針對該就座用緩衝墊,進行物性的測定。
[實施例3] 關於實施例2,以構成座面體的聚乙烯發泡體而言,除了使用依據JIS K6253的E硬度23、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品、型號:SUNTEC FOAM Q25之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獲得實施例3的就座用緩衝墊。針對該就座用緩衝墊,進行物性的測定。
[實施例4] 關於實施例2,除了將形成在座面體的切入線3a、3b的切入圖案形成為圖11(b)所示者之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獲得實施例4的就座用緩衝墊。針對該就座用緩衝墊,進行物性的測定。
[實施例5] 關於實施例3,除了將形成在座面體的切入線3a、3b的切入圖案形成為圖11(b)所示者之外,與實施例3同樣地獲得實施例5的就座用緩衝墊。針對該就座用緩衝墊,進行物性的測定。
[實施例6] 關於實施例1,以構成座面體的聚乙烯發泡體而言,除了使用依據JIS K6253的E硬度23、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品、型號:SUNTEC FOAM Q25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實施例6的就座用緩衝墊。針對該就座用緩衝墊,進行物性的測定。
[實施例7] 關於實施例1,除了將形成在座面體的切入線3a、3b的切入圖案形成為圖11(b) 所示者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實施例7的就座用緩衝墊。針對該就座用緩衝墊,進行物性的測定。
[實施例8] 關於實施例6,除了將形成在座面體的切入線3a、3b的切入圖案形成為圖11(b)所示者之外,與實施例6同樣地獲得實施例8的就座用緩衝墊。針對該就座用緩衝墊,進行物性的測定。
分別在表1顯示實施例1~5的結果,在表2顯示實施例6~8及比較例1~2的結果。其中,在各表中,為使形成座面體的合成樹脂發泡體的硬度、與形成座面支撐體的合成樹脂發泡體的硬度的大小關係較為明確,關於主要作為座面支撐體來使用的聚氨酯發泡體的硬度,併記藉由JIS K6400-2 A法所得之硬度、與依據JIS K6253的E硬度。
[表1]
Figure 02_image001
[表2]
Figure 02_image003
由實施例1~8與比較例1的比較,藉由在座面體設置切入線3a、3b來形成就座變形部,臀部模型上表面的傾斜角度θ1成為正值,顯示骨盆一邊維持直立或稍微前傾的狀態,一邊接觸面積大幅提升。此外,在習知之僅由軟質氨酯類發泡體所構成的比較例2之緩衝墊中,可知傾斜角度θ1成為負值,骨盆後傾而坐姿變差。
由實施例1與7、實施例2與4、實施例3與5、實施例6與8的各個的比較,在藉由切入線3(3a、3b)所得之切入圖案形狀之中,針對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3b,並未設在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近旁,而形成為在中央部分進行分割的圖案形狀,藉此顯示接觸面積提升。
此外,由實施例1與6、實施例2與3、實施例4與5、實施例7與8的各個的比較,設有藉由切入線3a、3b所致之就座變形部的座面體在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合成樹脂發泡體的硬度的範圍中,均顯示傾斜角度θ1為正值,因此容易採取骨盆前傾姿勢,即使選擇硬度小的座面體材料,亦顯示一邊保持骨盆前傾姿勢一邊接觸面積提升。
此外,由實施例1與2、實施例6與3、實施例7與4、實施例8與5的各個的比較,可知若座面支撐體的硬度變大,座面體對就座變形部的推出變形的反彈力變大,因此以就座變形部的推出變形量變小的方式予以調整,且傾斜角度θ1成為更大的正值,骨盆後傾姿勢的抑制效果大。此外,藉由選擇座面支撐體的硬度小而軟質的材料,顯示一邊傾斜角度θ1保持正值(一邊保持骨盆前傾姿勢),一邊座面體2中的接觸面積大幅提升。亦即,可知藉由選擇構成下層的座面支撐體的材料的硬度,可調整與座面體2的接觸面積,且可使緩衝墊1的穩定感或就座感覺提升。
本發明並非為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者,在技術上的範圍內包含在未脫離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要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設計變更的形態者。
1:就座用緩衝墊 10:椅子用座面 2:座面體 3:切入線 3a:坐骨支撐部切入線 3b: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 4:就座變形部 4a:坐骨支撐部 4b: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 4b1:大腿後側支撐部 4b2:臀部支撐部 5:帶狀部 6:座面支撐體 S: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 P:骨盆 G:支撐基底面 H:坐骨 I:坐骨結節 L:坐骨結節間的長度 M:通過螺旋的中心的線 A:鋼管 B:通用接頭 C:臀部模型 D:錘
圖1為概略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中的就座用緩衝墊的構成的分解斜視圖。 圖2為說明圖1的就座用緩衝墊中的坐骨支撐部的平面圖(由上側觀看的圖)。 圖3為說明圖1的就座用緩衝墊中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的平面圖。 圖4為圖2及圖3的(a)A-A線剖面圖、(b)B-B線剖面圖及(c)C-C線剖面圖。 圖5為圖1的就座用緩衝墊的(a)使用狀態的斜視圖及(b)D-D線剖面圖。 圖6為顯示就座變形部之中,主要形成坐骨支撐部的切入線的其他圖案的圖。 圖7為顯示就座變形部之中,主要形成坐骨支撐部的切入線的其他圖案的圖。 圖8為顯示就座變形部之中,主要形成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的切入線的其他圖案的圖。 圖9為概略顯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中的椅子用座面的構成的斜視圖。 圖10為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的評估試驗所使用之(a)概略顯示評估裝置的構成圖及(b)顯示評估裝置之中的臀部模型的臀部側的圖。 圖11為顯示實施例中所作成的就座用緩衝墊的座面體的切入線的圖案的圖。 圖12為顯示優良就座姿勢的說明圖。
1:就座用緩衝墊
2:座面體
3:切入線
3a:坐骨支撐部切入線
3b: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切入線
4:就座變形部
4a:坐骨支撐部
4b: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
6:座面支撐體

Claims (15)

  1. 一種就座用緩衝墊,為具備有由具可撓性的板狀材所構成的座面體的就座用緩衝墊,其特徵在於: 在前述座面體設有由朝其厚度方向切入的複數個切入線所構成的就座變形部, 前述就座變形部具有: 配置在與就座者的坐骨相對應的位置之由螺旋狀、同心圓狀或同心多角形狀的切入線所構成的坐骨支撐部;及 配置成包圍前述螺旋狀、同心圓狀或同心多角形狀的切入線的外周之由切入線所構成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
  2. 如請求項1之就座用緩衝墊,其中構成前述就座變形部的前述複數個切入線相對於前述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呈線對稱的切入圖案形狀。
  3. 如請求項2之就座用緩衝墊,其中在構成前述就座變形部的前述複數個切入線之中,構成前述坐骨支撐部的切入線從前述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分開配置。
  4. 如請求項2之就座用緩衝墊,其中在構成前述就座變形部的前述複數個切入線之中,構成前述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的切入線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述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相連結地配置。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就座用緩衝墊,其中構成前述就座變形部的前述複數個切入線為曲線。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就座用緩衝墊,其中前述複數個切入線為貫穿前述座面體的厚度方向者。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就座用緩衝墊,其中構成前述座面體的板狀材係E硬度(依據JIS K6253)且硬度為5~80的合成樹脂發泡體。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就座用緩衝墊,其在前述座面體的下表面側積層有座面支撐體,前述座面支撐體是從由比構成前述座面體的板狀材更為軟質的合成樹脂發泡體、伸縮性片材及伸縮性網狀片材所構成的群選出的至少1個材料所構成。
  9. 如請求項8之就座用緩衝墊,其中構成前述座面支撐體的合成樹脂發泡體的硬度為50~400N(依據JIS K6400-2 A法)。
  10. 一種椅子用座面,為具備有由具可撓性的板狀材所構成的座面體的椅子用座面,其特徵在於: 在前述座面體設有由朝其厚度方向切入的複數個切入線所構成的就座變形部, 前述就座變形部具有: 配置在與就座者的坐骨相對應的位置之由螺旋狀、同心圓狀或同心多角形狀的切入線所構成的坐骨支撐部;及 配置成包圍前述螺旋狀、同心圓狀或同心多角形狀的切入線的外周之由切入線所構成的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
  11. 如請求項10之椅子用座面,其中構成前述就座變形部的前述複數個切入線相對於前述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呈線對稱的切入圖案形狀。
  12. 如請求項11之椅子用座面,其中在構成前述就座變形部的前述複數個切入線之中,構成前述坐骨支撐部的切入線從前述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分開配置。
  13. 如請求項11之椅子用座面,其中在構成前述就座變形部的前述複數個切入線之中,構成前述臀部/大腿後側支撐部的切入線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述座面體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相連結地配置。
  14. 如請求項10至13中任一項之椅子用座面,其中前述複數個切入線為貫穿前述座面體的厚度方向者。
  15. 如請求項10至13中任一項之椅子用座面,其在前述座面體的下表面側積層有座面支撐體,前述座面支撐體是從由比構成前述座面體的板狀材更為軟質的合成樹脂發泡體、伸縮性片材及伸縮性網狀片材所構成的群選出的至少1個材料所構成。
TW108125247A 2018-08-24 2019-07-17 就座用緩衝墊及椅子用座面 TW2020118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6852 2018-08-24
JP2018156852A JP7212918B2 (ja) 2018-08-24 2018-08-24 着座用クッション及び椅子用座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1876A true TW202011876A (zh) 2020-04-01

Family

ID=69623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5247A TW202011876A (zh) 2018-08-24 2019-07-17 就座用緩衝墊及椅子用座面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12918B2 (zh)
KR (1) KR20200023186A (zh)
CN (1) CN110856579B (zh)
TW (1) TW20201187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93245B2 (ja) * 2021-11-10 2024-05-31 株式会社レーベン クッション材、及びそのクッション材を有するマットレ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459U (ja) * 1984-07-26 1986-02-2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マツトレス
US4660887A (en) * 1985-09-11 1987-04-28 The Shaw-Walker Company Ergonomic support
US5395162A (en) * 1993-02-16 1995-03-07 Jay Medical Ltd. Seating system
AUPO028896A0 (en) * 1996-06-07 1996-07-04 Acedeal Pty Ltd Cycle seat
US6598251B2 (en) * 2001-06-15 2003-07-29 Hon Technology Inc. Body support system
JP2003169725A (ja) * 2001-12-07 2003-06-17 Koichi Iwata 座席、及び、乗物用座席
JP2006095262A (ja) 2004-08-30 2006-04-13 Hiroshi Yamaguchi クッション
US20060103225A1 (en) * 2004-11-15 2006-05-18 Jungin Kim Ergonomically designed portable seat cushion
NZ576213A (en) * 2006-10-04 2012-02-24 Formway Furniture Ltd A chair
US7654617B2 (en) * 2008-06-06 2010-02-02 Mity-Lite, Inc. Flexible chair seat
WO2011075771A1 (en) * 2009-12-22 2011-06-30 Gregory Commercial Furniture Pty Limited Seat cushion
CN103189234B (zh) * 2010-10-22 2016-10-05 株式会社藤仓 座椅装置及在该座椅装置中使用的就座传感器的配置方法
TWI524865B (zh) * 2012-06-26 2016-03-11 Air cushion body cushion device
JP6148905B2 (ja) * 2013-06-07 2017-06-14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椅子
TWM467393U (zh) * 2013-06-25 2013-12-11 Zong-Yong Xu 坐墊構造之改良
KR20150062103A (ko) * 2013-11-28 2015-06-05 (주)케이엠앤아이 차량용 시트의 히팅 매트
JP6549370B2 (ja) * 2014-10-31 2019-07-24 株式会社オカムラ 椅子用荷重支持部材、及び、椅子
TWM506537U (zh) * 2015-04-29 2015-08-11 Innova Materials Company Ltd 軟性透氣之承載裝置改良
JP2017113372A (ja) 2015-12-25 2017-06-29 株式会社コジット 骨盤クッション
US20180098634A1 (en) * 2016-10-11 2018-04-12 Mity-Lite, Inc. Banquet Chair with Top Ca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12918B2 (ja) 2023-01-26
CN110856579A (zh) 2020-03-03
JP2020028553A (ja) 2020-02-27
KR20200023186A (ko) 2020-03-04
CN110856579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33495B1 (ko) 자세 유지구
US7275788B2 (en) Music posture chairs
WO2014106217A2 (en) Upholstered seat with flexible pelvic support
EP2802241B1 (en) A comfortable orthopedic chair for prevention of spinal diseases
US20170000263A1 (en) Toroidal seating cushion
WO2021025007A1 (ja) 着座用クッション体
US20170000264A1 (en) Sitting bones cushion
US10172464B2 (en) Chair
TW202011876A (zh) 就座用緩衝墊及椅子用座面
JP3190627U (ja) 椅子
JP2006334025A (ja) 着座用家具
US20230172363A1 (en) Ergonomic chair
JPH11510712A (ja) 支持シート
KR20140004925A (ko) 가변형 등받이를 구비한 의자
EP3179886B1 (en) Chair
JP2016198420A (ja) 姿勢保持具
JP6905855B2 (ja) 着座具
JP2012143634A5 (zh)
JP2012143634A (ja) 身体支持板及び椅子
JP3245175U (ja) 椅子
JP2020044399A (ja) 姿勢保持具
AU2015349590B2 (en) A seat cushion
JP3245958U (ja) 椅子
JP4563111B2 (ja) 椅子用バックレスト
EP3796813B1 (en) Sitting furni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