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1683A - 電力轉換系統及馬達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力轉換系統及馬達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1683A
TW202011683A TW108130230A TW108130230A TW202011683A TW 202011683 A TW202011683 A TW 202011683A TW 108130230 A TW108130230 A TW 108130230A TW 108130230 A TW108130230 A TW 108130230A TW 202011683 A TW202011683 A TW 2020116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energy
power
storage device
lo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0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3541B (zh
Inventor
高田英人
杉浦正樹
石垣卓也
小林澄男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產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產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產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1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1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3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354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P27/08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1/00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 H02P1/16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arting dynamo-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 H02P1/46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arting dynamo-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arting an individual synchronous m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34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36Arrangements for braking or slowing; Four quadrant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50Vector control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P21/00- H02P21/36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3/00Arrangements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electric motors,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 H02P3/06Arrangements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electric motors,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an individual dynamo-electric motor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
    • H02P3/08Arrangements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electric motors,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an individual dynamo-electric motor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a dc motor
    • H02P3/14Arrangements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electric motors,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an individual dynamo-electric motor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a dc motor by regenerative brak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3/00Arrangements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electric motors,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 H02P3/06Arrangements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electric motors,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an individual dynamo-electric motor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
    • H02P3/18Arrangements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electric motors,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an individual dynamo-electric motor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 for stopping or slowing an ac m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2Buck-boost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verter used
    • H02P2201/07DC-DC step-up or step-down converter inserted between the power supply and the inverter supplying the motor, e.g. to control voltage source fluctuations, to vary the motor spe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Presses (AREA)
  • Rectifiers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抑制隨著由馬達負載之經年劣化等所致之特性變化而產生之控制偏差的電力轉換系統及馬達控制方法。 本發明之電力轉換系統具備對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供給電力之電源裝置1,該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對馬達3供給電力,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具有:逆變器7,其轉換電力;控制電路8,其控制逆變器7;及電流檢測器59、60,其等檢測逆變器7內之電流;電源裝置1具有:儲存裝置6,其根據電壓而儲存電力;升降壓電源電路5,其基於電壓指令而變更儲存裝置6之電壓;及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其運算儲存於儲存裝置6之能量並作為電壓指令向升降壓電源電路5輸出;且基於使用來自馬達3所具備之編碼器10之資訊及利用電流檢測器59、60所檢測之電流值而計算出之馬達3的動力運行能量或再生能量,運算儲存於儲存裝置6之能量。

Description

電力轉換系統及馬達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力轉換系統及馬達控制方法。
作為先前技術,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電源裝置及電源系統,該電源裝置具備電源電路、電源控制電路、及蓄電裝置,對具備貯存能量之功能之裝置供給電力,且基於上述裝置所貯存之能量而可變地設定蓄電裝置之控制指令值。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20004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上述先前技術之目的在於:基於馬達及馬達負載等慣性負載中所貯存之旋轉能量或彈簧能量而可變地設定儲存裝置之控制指令值來進行控制,藉此提供低成本、低損耗且高密度之電源裝置。
通常,馬達及儲存裝置之特性會因經年劣化等發生變化。要求與諸如此類之因素導致之特性變化對應的高精度之控制。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要求而完成者。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申請包含複數種解決上述問題之手段,舉其一例:一種電力轉換系統,其具備:電力轉換裝置,其對馬達供給電力;及電源裝置,其對上述電力轉換裝置供給電力;且上述電力轉換裝置具有:電力轉換部,其轉換電力;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電力轉換部;及電流檢測部,其檢測上述電力轉換部內之電流;上述電源裝置具有:儲存裝置,其根據電壓而儲存電力;升降壓電源電路,其基於電壓指令而變更上述儲存裝置之電壓;及運算電路,其運算儲存於上述儲存裝置之能量並作為上述電壓指令向上述升降壓電源電路輸出;上述控制部使用來自上述馬達所具備之編碼器之資訊及利用上述電流檢測部所檢測之電流值,計算出上述馬達之動力運行能量或再生能量,且上述運算電路基於利用上述控制部所計算出之上述馬達之動力運行能量或再生能量,運算儲存於上述儲存裝置之能量。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抑制隨著由馬達負載之經年劣化等引起之特性變化而產生之控制偏差,從而可抑制控制精度之惡化。又,可抑制向儲存裝置中過度儲存電力,從而可實現電力損耗之減少及儲存裝置之小型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首先,對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基本原理進行說明。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整體構成之圖。
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系統藉由將自電源11對馬達3供給之電力進行轉換而控制馬達3之動作,大致包含電源裝置1及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電力轉換裝置)。電源裝置1具備:順變器4,其將自電源11以交流電壓供給之電力轉換為直流電壓VPN;升降壓電源電路5,其對以順變器4轉換為直流電壓之電力之電壓VPN進行控制;儲存裝置6(例如電容器、蓄電池等),其將電壓經升降壓電源電路5控制之電力一面加以儲存一面供給至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並且將藉由馬達3之再生動作產生且經由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供給之電力加以儲存;及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其控制升降壓電源電路5之動作而控制電壓VPN。又,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具備:逆變器(變流器)7(電力轉換部),其將自電源裝置1之升降壓電源電路5經由儲存裝置6供給之電力進行轉換並供給至馬達3,藉此控制馬達3之動作,並且將藉由馬達3之再生動作產生之電力供給至電源裝置1之儲存裝置6;控制電路8(控制部),其控制逆變器7之動作,並且基於經由設置於馬達3之編碼器10所得之馬達3之角速度、根據由設置於馬達3之電流檢測器(電流檢測部)所檢測之電流值而運算之馬達3之轉矩、及預先設定之與馬達3相關之力矩,計算出馬達3及藉由馬達3驅動之馬達負載120中所貯存之能量即貯存能量;及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其基於藉由控制電路8計算出之貯存能量、及作為允許向儲存裝置6儲存之電力量之最大值而預先規定的最大電力量來控制升降壓電源電路5,從而控制自電源11儲存於儲存裝置6之電力量。此處,升降壓電源電路5與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構成基於貯存能量及最大電力量而控制自電源11儲存於儲存裝置6之電力量的蓄電裝置控制電路。
此時,若考慮包含交流馬達9及編碼器10之旋轉驅動式之馬達3,則馬達3之輸出軸進行旋轉,其旋轉能量儲存於包含馬達軸之負載側(馬達負載120)。又,若考慮線性馬達等馬達3,則積載負載之可動部於直線上移動,運動能量儲存於負載側及可動部(馬達負載120)。
姑且不論馬達3之旋轉角僅移動微小角度(例如10°以下)之負載及於直線上僅移動微小距離(10 mm以下)之特殊負載,電子零件組裝機械及半導體、液晶製造裝置、金屬工作機械及金屬加工機械、搬送機械及產業用機器人等一般產業機械中,當負載側之物體移動時,便會於該物體儲存旋轉或運動能量。
若將旋轉之物體之慣性力矩設為J、將馬達之輸出軸之旋轉之角速度設為ω(rad/s),則加減速轉矩Tα以下述(式1)表示。
[數1]
Figure 02_image001
又,當於馬達之輸出軸結合曲軸而將旋轉運動變為往返運動,反覆進行壓抵於具有彈簧特性之負載並返回之動作時,若將包含加減速中之馬達負載轉矩設為Tq(N・m),則相對於彈簧特性之彈性負載轉矩Td係以下述(式2)表示。再者,設為此時之摩擦負載、滾動摩擦、及其他負載微小至可忽略之程度。
[數2]
Figure 02_image003
又,將旋轉速度設為N(min^(-1)),產生上述(式1)中之加減速轉矩中之慣性負載動力Pα係以下述(式3)表示。
[數3]
Figure 02_image005
其次,固定角速度運轉中之彈性負載動力Pd係以下述(式4)表示。
[數4]
Figure 02_image007
此處,當以上述(式3)所賦予之動力Pα運轉時,儲存於慣性負載之慣性負載儲存能量係藉由對上述(式3)進行時間積分而以下述(式5)表示。
[數5]
Figure 02_image009
同樣地,當以上述(式4)所賦予之動力Pd運轉時,儲存於彈性負載之彈性負載儲存能量係藉由對上述(式4)進行時間積分而以下述(式6)表示。
[數6]
Figure 02_image011
因此,將慣性負載儲存能量Eα與彈性負載儲存能量Ed相加所得之總負載儲存能量E係以下述(式7)表示。
[數7]
Figure 02_image013
當使馬達3自該狀態減速停止時,慣性負載及彈性負載(或重力負載)中所儲存之能量作為再生能量自馬達負載120經由馬達3及逆變器7例如返回至電解電容器及蓄電池等儲存裝置6。此時,為了不使儲存裝置6成為過充電狀態,以自馬達3之運轉開始時起,時刻運算慣性負載或負載側中所儲存之能量之量,自儲存裝置6中儲存之能量之量減去該量,即便於藉由再生所產生之能量儲存於儲存裝置6時亦成為規定之能量之量的方式,利用控制電路8控制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而對儲存裝置6之電力之儲存量進行可變控制。
再者,慣性負載或負載側中所儲存之能量之量並非根據物理動力進行運算,而使用自設置於馬達3及驅動其之構成之感測器等檢測的控制信號。其原因在於:根據馬達3之電流及電壓、位置、速度及角速度、動力及能量可準確地獲得慣性力矩及彈性負載特性(或重力負載特性)。例如於彈性負載之情形時,使用壓縮空氣之回覆力之彈簧特性等存在耐用壽命,而於到達壽命前會發生特性劣化。不過,於該情形時,亦可藉由馬達3及驅動其之構成之感測器如實地檢測出與經年變化相應之負載特性。相反地,若保持初始之常數進行運轉並根據物理動力運算彈簧特性,則變為運算偏離實際特性之狀態,有馬達3之運轉中之控制精度等產生惡化或誤差之虞。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將儲存裝置6充滿電時儲存之能量設為Emax(J),則儲存於儲存裝置6之適當能量之量Eref係下述(式8)表示。
[數8]
Figure 02_image015
例如,於將電容C(F)之電解電容器用作儲存裝置6之情形時,將電解電容器之適當電壓設為Vref(V),則儲存於電解電容器之適當之能量係以下述(式9)表示。
[數9]
Figure 02_image017
將上述(式9)代入上述(式8)並整理,則彈性負載時之儲存裝置6之電解電容器之適當電壓Vref係以下述(式10)表示。
[數10]
Figure 02_image019
此處,上述(式10)中之常數k係以下述(式11)表示。
[數11]
Figure 02_image021
其次,對於重力負載,與彈性負載同樣地考慮轉矩、動力、儲存能量。再者,重力負載時之加減速轉矩如上述(式1)所示。作為重力負載,例如可設想於馬達3之輸出軸連結捲取機,於繩索末端懸掛筐或貨物使其升降運轉之情形。
將包含加減速中之馬達轉矩設為Tq(N・m),則重力負載轉矩Tw係以下述(式12)表示。再者,設為此時之摩擦負載、滾動摩擦、及其他負載微小至可忽略之程度。
[數12]
Figure 02_image023
其次,固定角速度運轉中之重力負載動力Pw係以下述(式13)表示。
[數13]
Figure 02_image025
當以上述(式13)所賦予之重力負載動力Pw運轉時,儲存於重力負載之重力負載儲存能量係藉由對上述(式13)進行時間積分而以下述(式14)表示。
[數14]
Figure 02_image027
因此,將慣性負載儲存能量Eα與重力負載儲存能量Ew相加所得之總負載儲存能量E係以下述(式15)表示。
[數15]
Figure 02_image029
其次,於重力負載之情形時,將儲存裝置6充滿電時儲存之能量設為Emax(J),則儲存於儲存裝置6之適當能量之量Eref係以下述(式16)表示。
[數16]
Figure 02_image031
又,例如於將電容C(F)之電解電容器用作儲存裝置6之情形時,儲存於電解電容器之適當之能量係以上述(式9)表示,因此將上述(式9)代入上述(式16)進行整理,從而重力負載時之儲存裝置6之電解電容器之適當電壓Vref係以下述(式17)表示。再者,常數k係以上述(式11)表示。
[數17]
Figure 02_image033
此處,慣性負載能量Eα、彈性負載能量Ed、重力負載能量Ew於再生時,當再生能量自負載側經由馬達3及逆變器7返回至儲存裝置6時,再生效率並非100%,因而有一部分作為損耗被消耗。於是,再生時之運算中,藉由使慣性負載能量Eα、彈性負載能量Ed、重力負載能量Ew分別乘以再生效率X1(<1)而反映再生效率,又,於動力運行時之運算中,藉由設為X1=1,從而僅於再生時設定再生效率X1(<1),因此可實現更高精度之控制。
例如,於作為馬達負載120而考慮利用壓縮空氣之回覆力之彈性負載之情形時,滑塊於壓縮空氣中下降而將能量儲存於負載,接下來滑塊轉為上升時,再生能量之量根據上升速度而不同。其係由於包圍壓縮空氣之材料亦會產生回覆時間,因而若滑塊先離開,則來自彈性負載之反作用力消失,因此不會成為再生狀態。實際上,滑塊不會離開包圍壓縮空氣之材料,因此會產生再生能量。然而,滑塊下降時之動力能量之量與滑塊上升時之再生能量之量並不均等,成為再生側之能量之量較少之狀態。於該情形時,使馬達開始運轉時,時刻運算負載側中所儲存之能量之量,自儲存裝置中所儲存之能量之量減去該量,產生再生時不恢復到規定之能量之量之狀態。因此,於該情形時,配合於再生時之能量之量,將動力運行時之能量乘以加權因數X2(≠1)。例如,若於運轉開始時,進行(負載側中所儲存之能量之量)×(加權因數X2),對儲存裝置6中儲存之能量之量進行修正而減去該量,且於再生時進行(再生之能量之量)×(加權因數X2)(其中,X2=1)並直接返回此能量之量,則被減去之量恢復原本之值。
將再生時之再生效率X1(其中,再生時:X1<1,動力運行時:X1=1)及動力運行時之加權因數X2(其中,動力運行時:X2≠1,再生時:X2=1)歸納為係數X,以下述(式18)表示。
[數18]
Figure 02_image035
此處,上述(式10)所示之彈性負載時之儲存裝置6(電解電容器)之適當電壓Vref、及上述(式17)所示之重力負載時之儲存裝置6(電解電容器)之適當電壓Vref係使用上述(式18)之係數X,分別以下述(式19)及下述(式20)表示。
[數19]
Figure 02_image037
[數20]
Figure 02_image039
再者,於上述(式18)中,作為加權因數X2,設定為動力運行時X2≠1,再生時X2=1,亦可設定為再生時加權因數X2≠1,動力運行時加權因數X2=1。
如上所述,於彈性負載、重力負載之情形時,兩方之負載共同產生慣性負載,儲存裝置(電解電容器)之適當電壓Vref係根據上述(式19)及(式20),以如下方式對儲存裝置之直流電壓進行可變控制即可,即,預先自馬達開始運轉時起,時刻運算慣性負載或負載側所儲存之能量之量,自儲存裝置所儲存之能量之量減去該量,當再生時恢復至規定之能量之量。
此處,舉出具體例對慣性負載、彈性負載、及重力負載等詳細進行說明。
圖2係對儲存於慣性負載之旋轉或運動能量進行說明之圖。
如圖2所示,於藉由馬達等對慣性體賦予電能ta時間之情形時,慣性體被施加以角速度ω旋轉之旋轉能量。此處,若忽略電路徑、滾動摩擦、及風阻損耗等損耗,則即便停止供給電能,慣性體亦會永久持續旋轉。但,實際上無法忽略損耗,因此要維持慣性體之旋轉則必需持續施加與損耗量之能量相應之電能。其次,若對慣性體施加再生制動td時間而去除旋轉能量,則慣性體停止,旋轉能量再生並作為電能返回至電源。即,使慣性負載旋轉即為將自電源供給之電能轉換為旋轉能量,又,藉由再生制動停止慣性負載即為將旋轉能量再次轉換為電能之形式,該等可稱為轉移能量之保存場所之行為。
於圖2中,作為旋轉運動之一例,表示曲軸壓機之曲軸之旋轉運動,且係作為飛輪之旋轉運動而模式性地表示,即,將滑塊質量集中表示於點A,將等效地表示藉由平衡調整所得之平衡質量之質點以點B表示。將曲軸之角速度設為ω(rad/s),將慣性體之慣性力矩設為J(kg・m^2),則此種慣性體所儲存之能量E係以下述(式21)表示,可知其與慣性力矩J成正比,且與角速度ω之平方成正比。
[數21]
Figure 02_image041
又,如圖2所示,將慣性體之質量設為m(kg),將移動速度設為Vl,則於直線運動之情形時作為運動能量儲存之能量E係以下述(式22)表示,可知其與質量m成正比,且與移動速度Vl(m/s)之平方成正比。
[數22]
Figure 02_image043
圖3係對附氣力模墊(pneumatic die-cushion)之壓機之構造模式性地進行說明之圖。
於圖3中,於壓機有進行升降運動之滑塊25、及固定之承板27。滑塊25係一面將滑塊馬達20之旋轉通過滑塊驅動器件21及曲軸機構(曲軸22、曲軸偏心部23)導引至滑塊嵌條26一面進行升降運動。承板27固定於底面28之上,通過壓機之框架連結於滑塊機構,成為承受來自上方之加壓力之構造。作為滑塊驅動器件21之一例,於使用最多之曲柄壓機之情形時,將滑塊馬達20之旋轉自曲軸22傳遞至曲軸偏心部23,經由連接桿24使滑塊25升降。於該壓機安裝模具進行壓製加工。上模具29設置於滑塊25之下表面,下模具30設置於承板27之上表面,上下一對構成一個模具。模具可對鐵板等進行剪切、彎曲、拉拔等加工,可對鐵板賦予塑性變形,製作目標形狀。該模具之品質、性能承擔著關係到壓製加工之生產性及品質之重要作用。氣力模墊裝置31於拉拔加工中,例如於杯狀拉拔時隨著加工之進行,於成形品之凸緣部產生圓周方向之壓縮應力,若對其放任不管則會產生皺褶。為了不產生該皺褶而自下側產生所需之皺褶按壓力之裝置為氣力模墊裝置31。氣力模墊裝置31內置於底面28,下模具30與模墊焊墊(未圖示)及模墊銷(未圖示)連動地作動。再者,氣力模墊裝置31除空壓式及油壓式等類型以外,還存在使用伺服馬達之伺服模墊。
圖4係對儲存於氣力模墊之能量進行說明之圖。
如圖4所示,模墊係產生拉拔加工之皺褶按壓用反作用力、成形品之頂起力之壓力保持裝置。氣力模墊等效置換為空氣彈簧。彈簧變形時,能量以彈性能量之形式儲存於彈簧。若釋放儲存之能量,則可使彈簧機械做功。作為產生空氣之回覆力之材料的空氣彈簧亦為其一種,用於氣力模墊。
於能量儲存於氣力模墊裝置31之情形時,藉由滑塊25向下降方向移動,將氣力模墊內之空氣壓縮,彈性能量儲存於該部分,同時產生向滑動方向之反作用力。滑塊25越被向下推則反作用力31E變得越大,因此可置換為彈簧常數k(N/m)之彈簧來考慮,將被滑塊25按壓之情形時之移位設為x(m),則儲存之彈性能量E係以下述(式23)賦予。
[數23]
Figure 02_image045
圖5係對儲存於升降裝置之能量進行說明之圖。
如圖5所示,於升降裝置82(後述),在馬達輸出軸連結捲取機76,於繩索78之末端懸掛貨物(或收容貨物等之筐)77進行升降運轉。於圖5中,於質量m(kg)之貨物77位於地面之情形時,能量為釋放狀態。若自該狀態將貨物77捲起至高度h(m),則會儲存位置能量mgh(J)。於貨物77上升時,為了向與作用於貨物77之重力之方向相反之方向移動,馬達以動力運行狀態進行運轉,於貨物77儲存位置能量。又,於貨物77下降時,要一面抑制貨物77因重力下落一面使其下降,因此馬達以再生狀態進行運轉,貨物77所儲存之位置能量被釋放。
圖6係對曲軸壓機之曲軸角速度與滑塊速度之關係進行說明之圖。
於圖6中,表示使曲軸沿旋轉方向自上死點經由下死點旋轉360°(旋轉1圈)至上死點之情形,分別於橫軸表示時間t(s),於縱軸表示曲軸角速度ω(rad/s)、滑塊位置θs(mm)、及滑塊速度Vs(m/s)。滑塊速度Vs於滑塊位置為中間點時成為零速度,滑塊速度之正側表示上升速度,負側表示下降速度。於圖6中,滑塊位置成為餘弦曲線,由於曲軸之連桿之連接點旋轉,因此滑塊速度成為相位延遲180°之正弦曲線。
對以上述方式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於先前技術中,有基於馬達及馬達負載中所貯存之旋轉能量或彈簧能量而可變地設定儲存裝置之控制指令值,從而實現低成本、低損耗且高密度的電源裝置。該先前技術對以儲存於慣性負載之能量為對象進行儲存裝置之電壓之可變控制的電源裝置有效。然而,未就慣性負載以外所儲存之能量有具體表示,對於彈簧等之彈性負載中儲存之能量未有明確記載。
又,於其他先前技術中,有如下技術:於具有藉由交流馬達可變驅動之滑塊的伺服壓製裝置中,基於壓製機械之運轉模式而選擇控制能量儲存裝置之充放電狀態之控制模式,使電源轉換器小型化、高效率化,並且使能量儲存裝置之電容最佳化。該先前技術於預先登錄壓製機械之運轉模式、及對基於該運轉模式之能量儲存裝置之充放電狀態進行控制的控制模式,以運轉模式與控制模式同步之方式被賦予運轉指令之系統中有效。然而,存在如下問題:於獨立之設定器、或每次進行設定之運轉指令之情形時,對運轉模式與控制模式同步之運轉指令之應對方法尚不明確。
進而,於另一先前技術中,具有關於再生制動狀態之異常處理及顯示之技術:於對交流電源進行整流而轉換為直流之固定電壓之變流器中,以再生制動電路之電阻器消耗再生之能量。該先前技術對於利用整流電路使交流電源成為直流之固定電壓的變流器之再生制動狀態之異常處理及顯示有效。然而,由於其係利用再生制動電路之電阻器消耗再生之能量,故於針對地球暖化之環境改善方面存在問題。
對於此種先前技術之問題,根據本實施形態,以如下之方式構成:將運轉中之負載區分為慣性負載或彈性負載,或者區分為慣性負載或重力負載,針對慣性負載之情形、產生反作用力之彈性負載之情形、進行升降動作之重力負載之情形,對儲存裝置所儲存之電力量進行可變控制,因此可抑制電力過度儲存於儲存裝置,從而可實現電力損耗之減少及儲存裝置之小型化。又,既無須預先登錄作為負載之壓製機械之運轉模式及對基於該運轉模式之能量儲存裝置之充放電狀態進行控制的控制模式,亦無須使運轉模式與控制模式同步而賦予運轉指令。又,亦無須利用再生制動電路之電阻器消耗再生之能量。
即,於本實施形態中,電力轉換系統係於馬達3之負載為慣性負載、彈性負載、及重力負載時,與馬達3運轉同時地於負載側儲存能量,且於逆變器7之輸入側具有儲存裝置6;其中與馬達3運轉同時地利用檢測器檢測馬達3之速度及電流,運算負載側所儲存之能量之量E,於將儲存裝置6所儲存之能量指令值設為Eref,且將充滿電時之儲存裝置6之能量設為Emax之情形時,以儲存裝置6所儲存之能量指令值Eref=(Emax-E)之形式進行運算,藉此可使儲存裝置6所儲存之能量最佳化,從而實現電力轉換系統之小型化、高效率化、低成本化。 [實施例1]
參照圖7~圖18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7係模式性地表示本實施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一例之圖。
於本實施例中,例示以附氣力模墊之壓機作為負載利用馬達進行驅動之情形。
於圖7中,電力轉換系統藉由將自電源11對馬達3供給之電力進行轉換來控制馬達3之動作,大致包含電源裝置1及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
電源裝置1具備:順變器4,其將自電源11以交流電壓供給之電力轉換為直流電壓VPN;升降壓電源電路5,其對以順變器4轉換為直流電壓之電力之電壓VPN進行控制;儲存裝置6(例如電容器、蓄電池等),其將電壓經升降壓電源電路5控制之電力一面加以儲存一面供給至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並且將藉由馬達3之再生動作產生且經由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供給之電力加以儲存;及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其控制升降壓電源電路5之動作從而控制電壓VPN。此處,升降壓電源電路5與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構成基於貯存能量及最大電力量而控制自電源11儲存於儲存裝置6之電力量的蓄電裝置控制電路。
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具備:逆變器(變流器)7,其將自電源裝置1之升降壓電源電路5經由儲存裝置6供給之電力進行轉換並供給至馬達3,藉此控制馬達3之動作,並且將藉由馬達3之再生動作產生之電力供給至電源裝置1之儲存裝置6;控制電路8,其控制逆變器7之動作控制,並且基於經由設置於馬達3之編碼器10所得之馬達3之角速度、根據設置於馬達3之電流檢測器59、60(後述)所檢測之電流值而運算的馬達3之轉矩、及預先設定之與馬達3相關之慣性力矩,計算出馬達3及藉由馬達3驅動之馬達負載(此處為附氣力模墊之壓機12)所貯存之能量即貯存能量;及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其基於藉由控制電路8計算出之貯存能量、及作為允許儲存於儲存裝置6之電力量之最大值而預先規定的最大電力量來控制升降壓電源電路5,從而控制自電源11儲存於儲存裝置6之電力量。控制電路8具有: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其基於來自逆變器7之電流檢測器59、60及馬達3之編碼器10等之檢測結果產生閘信號,以該閘信號控制逆變器7從而控制馬達3之驅動,並且運算馬達3之角速度及轉矩等;及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運算電路),其基於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之運算結果,計算出作為馬達負載之附氣力模墊之壓機12之貯存能量。
驅動附氣力模墊之壓機12(以下,有時簡稱為壓機12)之滑塊25之馬達3包含交流馬達9及設置於交流馬達9之編碼器10。利用編碼器10檢測交流馬達9之速度、位置、及磁極位置,反饋至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之控制電路8之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於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中,對自編碼器10反饋之信號(速度、位置、磁極位置)、與來自上位裝置13之馬達驅動指令進行比較運算,以使藉由馬達3驅動之壓機12之滑塊25遵照馬達驅動指令之方式產生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衝寬度調變)信號並輸出至逆變器7。逆變器7將自電源裝置1供給之DC(Direct Current,直流)電壓(PN間電壓)作為輸入並轉換為交流之可變電壓、可變電流,藉此驅動交流馬達9,控制馬達之位置、速度及電流。再者,藉由逆變器7內之電流檢測器59、60(後述)檢測交流馬達9之電流,反饋至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而用於轉矩等之運算。
電源裝置1自電源11輸入交流電力,利用順變器4自AC(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轉換為DC電壓,向升降壓電源電路5輸入DC電壓。升降壓電源電路5藉由使DC電壓進行升壓、降壓、或升降壓之兩者而對逆變器7賦予可變之DC電壓。升降壓電源電路5係藉由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進行控制。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接收藉由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之控制電路8運算之信號E,以使儲存裝置6之DC電壓VPN成為最佳電壓之方式對升降壓電源電路5進行可變電壓控制。又,儲存裝置6係設置於升降壓電源電路5與逆變器7之間,儲存自電源11供給之電能、及自壓機12經由馬達3、逆變器7等供給之再生能量。
其次,對電力轉換系統整體之控制之動作之概略情況進行說明。首先,對儲存於壓機12之慣性負載之能量進行說明。當自上位裝置13賦予馬達驅動指令時,馬達3依照該指令開始滑塊25之升降動作。於滑塊25開始升降動作之情形時,對包含馬達3及其負載所連接之機構部的慣性力矩所儲存之慣性負載之儲存能量之量即時進行運算。又,於滑塊25與氣力模墊裝置31一同開始升降動作之情形時,對包含氣力模墊裝置31之慣性力矩所儲存之慣性負載之儲存能量之量即時進行運算。其次,當再生停止時,必須使儲存裝置6之儲存電容即便加上返回之該再生能量亦不會溢流。因此,以與開始運動同時地預先使儲存裝置6所儲存之能量之電容下降之方式進行控制。於以此種方式進行控制之狀態下,即便自上位裝置13發送再生停止指令作為馬達驅動指令且再生能量實際上返回,亦係恢復到運轉開始前之原本之能量狀態之水準,因此儲存裝置6不會成為過充電之狀態。
再者,上述之儲存能量運算係由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之控制電路8內之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進行,儲存裝置6之能量電容之最佳值之控制係作為重設為儲存裝置6之電壓之PN間電壓指令Vref由電源裝置1之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進行。
其次,對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之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及電源裝置1之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之詳細動作進行說明。自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輸入之信號為編碼器10所檢測之角速度檢測信號ω、轉矩檢測信號Tq、及慣性力矩J。首先,對儲存於慣性負載之能量進行說明。計算出馬達3之角速度信號ω,及藉由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42根據上述(式1)之運算而計算出加減速轉矩Tα。利用加減速動力運算電路43,對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42之輸出Tα與角速度信號ω運算上述(式3)之積,輸出加減速動力Pα。藉由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4,對加減速動力Pα根據上述(式5)進行時間積分運算,輸出慣性負載儲存能量Eα。再者,將加減速動力運算電路43與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4設為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區塊40。
其次,對彈性負載所儲存之能量進行說明。對轉矩檢測信號Tq與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42之輸出Tα,藉由加減法運算器51進行上述(式2)所示之差運算,輸出彈性負載轉矩Td。對於該彈性負載轉矩Td與角速度信號ω,藉由彈性負載動力運算電路45運算上述(式4)之積,輸出彈性負載動力Pd。藉由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6對彈性負載動力Pd根據上述(式6)進行時間積分運算,輸出彈性負載儲存能量Ed。再者,將彈性負載動力運算電路45與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6設為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區塊41。
再者,輸入至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4及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6之信號有自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輸出之CLR1、CLR2。該積分清除信號CLR1、CLR2信號係清除積分運算電路、即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4、或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6之輸出的信號。又,自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將交流馬達9之轉子慣性力矩與經馬達軸換算之馬達3之負載側之慣性力矩之合計值J輸出至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42。
對於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區塊40之輸出Eα與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區塊41之輸出Ed,利用加法運算器50進行上述(式7)之加法運算,作為總負載儲存能量E輸出至電源裝置1之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於電源裝置1之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中,對充滿電時能量設定區塊47設定值Emax作為儲存裝置6充滿電時之能量,藉由加減法運算器51,利用上述(式8)導出該值Emax與自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之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輸出之總負載儲存能量E之差、即儲存於儲存裝置6之適當能量Eref。
此處,例如於使用電解電容器C作為儲存裝置6之情形時,利用比例係數區塊,使加減法運算器51之輸出即Eref乘以上述(式11)所示之k=2/C後,利用平方根運算電路49進行平方根運算,則獲得上述(式10)所示之關於儲存裝置6之電壓指令Vref。又,儲存裝置6之兩端電壓VPN(PN間電壓)係藉由串聯連接之電阻值R1之電阻器56(後述)及電阻值R2之電阻器57(後述)分壓,作為檢測值(反饋電壓)Vf被檢測,並利用絕緣放大器18進行電性絕緣後反饋。其後,對於儲存裝置6之電壓指令Vref與反饋電壓Vf,藉由加減法運算器51進行Vref-Vf之差運算。對於該差電壓,藉由PI(Proportional-Integral,比例積分)調節器17進行比例積分運算,經由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之驅動電路61(後述)控制逆變器7,藉此依照電壓指令Vref之值對升降壓電源電路5之輸出電壓VPN、即儲存裝置6之輸出電壓進行反饋控制。
圖8係表示電源裝置之順變器、升降壓電源電路、及儲存裝置之詳細情況之一例的圖,表示使用升壓動作之電路作為升降壓電源電路之情形。
即,可謂圖8中之升降壓電源電路5係表示升壓動作之升壓電源電路。
順變器4藉由全波整流器55對自交流電源11供給之交流電壓進行整流,轉換為由受電電壓決定之大致固定之直流電壓,並藉由平流電容器52進行平流。經平流之直流電壓係利用作為升壓電源電路之升降壓電源電路5經由升壓反應器58連接至反覆進行接通/斷開之開關元件53。當開關元件53接通時,流動於升壓反應器58之電流增大,其次當開關元件斷開時,自升壓反應器58流動於開關元件53之電流被切換至二極體54側,使直流電壓(P0-N間電壓)與產生於升壓反應器58之兩端之電壓e=-L・(dI/dt)相加而使輸出電壓VPN升壓。開關元件53藉由反覆進行接通/斷開,改變其導通比而構成可實現升壓電壓之可變控制之升降壓電源電路5。於升降壓電源電路5之輸出連接有平流電容器52作為儲存裝置6,儲存自交流電源11充電之電能及自負載側再生之再生能量。再者,於圖8中,儲存裝置6係使用平流電容器52,亦可將大電容電解電容器並聯連接以實現大電容化而使用之2次電池、電雙層電容器等。
圖9係表示電源裝置之順變器、升降壓電源電路、及儲存裝置之詳細情況之另一例之圖,表示使用進行降壓動作之電路作為升降壓電源電路之情形。
即,可謂圖9中之升降壓電源電路5A係表示降壓動作之降壓電源電路。
順變器4藉由全波整流器55對自交流電源11供給之交流電壓進行整流,轉換為由受電電壓決定之大致固定之直流電壓,並藉由平流電容器52進行平流。其次,反覆進行接通/斷開之開關元件53位於入口,當開關元件53接通時,降壓反應器58A與負載串聯連接,因此被分壓賦予,構成作為藉由改變接通/斷開導通比而可實現降壓電壓之可變控制之降壓電源電路進行動作的升降壓電源電路5A。於輸出,於儲存裝置6連接有平流電容器52,儲存自交流電源11充電之電能及自負載側再生之再生能量。平流電容器52之大電容化與圖8相同。
圖10係表示馬達電力轉換裝置之逆變器及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之詳細情況之圖。
於圖10中,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使用AC伺服放大器、向量控制變流器或變流器及DCBL(direct current brushless,直流無刷)控制器,將其等總稱為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
逆變器7中,於1臂串聯連接有2組開關元件53與二極體54之反向並聯電路,將此進行3臂並聯連接而構成3相變流器。再者,於圖10中,例示構成3相變流器之情形,亦可構成其他多相變流器。各臂之中間端子連接於馬達3之馬達端子,於其中2相(U相、W相)分別連接有U相電流檢測器59及W相電流檢測器60。再者,有時將U相電流檢測器59與W相電流檢測器60合併簡稱為電流檢測器59、60。
交流馬達9使用永久磁石式馬達、感應型馬達、DC無刷馬達(DCBL馬達)等。再者,交流馬達於圓筒狀之中心具有軸,該軸並不僅限定於旋轉之永久磁石式馬達及感應型馬達。例如,亦可為切開交流馬達9之圓周上之定子側之一個部位而形成直線,使旋轉部分進行線性往返運動之線性馬達。作為驅動線性馬達之AC伺服放大器、向量控制變流器、變流器、DCBL控制器,可直接沿用驅動交流馬達9者。線性馬達之情形時之感測器係代替編碼器10,於固定部設置線性感測器游標尺,於移動部將線性感測器頭相對設置於移動路徑上,從而檢測位置及速度。又,於需要磁鐵之磁極位置檢測信號之情形時,可藉由安裝磁極位置檢測感測器來應對。再者,利用AC伺服放大器驅動之線性馬達亦稱為線性伺服馬達。於以下說明中,於未特別記載之情形時,交流馬達9設為包含線性馬達。
安裝於交流馬達9之輸出軸之編碼器10之輸出係輸入至位置速度磁極位置運算電路62,作為一運算結果之旋轉速度N係輸出至反饋,作為另一運算結果之磁極位置信號θ係輸出至3相/dq轉換電路68及dq/3相轉換電路66。
旋轉速度N係自上位裝置13輸出,馬達驅動指令中之速度指令Ns通過模式切換開關74(Mod2),藉由加減法運算器51運算其偏差ε=Ns-N。偏差ε係藉由速度控制電路(ASR(Auto Speed Regulator,自動速度調節器))63放大,通過模式切換開關(Mod1),作為轉矩電流指令Iq輸出。再者,模式切換開關73(Mod1)以接通將馬達驅動指令切換為轉矩指令Ts,以斷開將其切換為位置指令或速度指令。又,模式切換開關74(Mod2)以接通將馬達驅動指令切換為位置指令θs,以斷開將其切換為速度指令Ns。再者,將馬達驅動指令切換為何種模式係由上位裝置13對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之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之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72發出指令,由CPU72切換該模式。即,CPU72不僅控制積分清除信號CLR1、CLR2之輸出,還基於來自上位裝置13之指令控制16整體之動作。
電流檢測器59、60之檢測結果作為交流馬達9之電流反饋信號Iuf、Iwf輸入至3相/dq轉換電路68,轉換為dq軸正交之2個向量信號即d軸電流負反饋信號Idf及轉矩電流反饋信號Iqf。轉矩電流指令Iq輸入至運算與轉矩電流反饋信號Iqf之差之加減法運算器51,該偏差係藉由q軸電流控制電路(ACR(Auto Current Regulator,自動電流調節器))65放大。d軸電流指令Id為進行弱磁場控制之情形時之電流指令,輸入至運算與d軸電流負反饋信號Idf之差之加減法運算器51,該偏差係藉由d軸電流控制電路(ACR)64放大。作為d軸電流控制電路(ACR)64之輸出的d軸電流指令Vd及作為q軸電流控制電路(ACR)65之輸出的q軸電壓指令Vq輸入至dq/3相轉換電路66,轉換為3相電壓指令Vu、Vv、Vw輸出至PWM電路67,自PWM電路67經由驅動電路61作為驅動逆變器7之6個開關元件53之閘信號輸出,藉此馬達3依照馬達驅動指令受到控制。
再者,交流馬達9之慣性力矩Jm與經馬達軸換算之馬達3之負載側之慣性力矩Jl之合計值J=Jm+Jl可於試運轉時作為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之參數輸入計算值之慣性力矩J,或藉由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之試運轉功能之慣性力矩J之自動調整功能進行調整。又,若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具有於運轉中即時調整慣性力矩J之功能(即時自動調整之功能),則即便於慣性力矩J變化之情形時亦可藉由該功能更新即時調整之值。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之CPU72將藉由調整等記憶並更新於參數區域75之慣性力矩J輸出至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之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42,從而可即時更新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42所使用之慣性力矩J。再者,該等參數於電源斷開時將該時點之值自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記憶體寫入至非揮發性記憶體,於下次電源接通時自非揮發性記憶體讀出至RAM記憶體從而繼承更新之慣性力矩J。
圖11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滑塊馬達之角速度檢測信號之波形之一例的圖。
於本實施例中,滑塊馬達之角速度檢測信號ω與轉矩檢測信號Tq係自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輸出。於拉拔加工中,於滑塊25側之上模具與氣力模墊裝置31側之下模具之間夾入胚材,藉由來自上方之滑塊轉矩與氣力模墊裝置31產生之來自下方之上推反作用力,自上下兩方對胚材施加壓縮力。如圖11所示,拉拔加工開始時,滑塊25自上死點開始高速下降,即將接觸氣力模墊裝置31之前減速至中速。成為中速後,進入拉拔加工,通過下死點後,滑塊25轉為上升,離開氣力模墊裝置31後,角速度檢測信號ω再次加速至高速,於上死點停止。此處,滑塊馬達(馬達3)之旋轉方向係單方向運轉,但滑塊25之運轉方向係於下降與上升之間切換(參照圖6)。再者,於圖11中,於中速時設為拉拔加工期間中,箭頭之範圍表示拉拔加工之時序。
圖12係表示以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滑塊馬達之轉矩檢測信號之波形之一例的圖。
如圖12所示,未進行拉拔加工時之滑塊轉矩(轉矩檢測信號)Tq於加速時在正側產生加速轉矩,於減速時在負側產生減速轉矩,即,僅於角速度變化時產生加減速轉矩。當進入拉拔加工期間中時,則滑塊25一面下降一面慢慢按壓氣力模墊裝置31之壓縮空氣,因此儲存彈性能量,滑塊馬達之轉矩(轉矩檢測信號Tq)向正方向慢慢增大。於下死點,成為壓抵轉矩成為零但受到來自氣力模墊裝置31之反作用力的狀態。當通過下死點轉為上升時,藉由氣力模墊裝置31之增大之反作用力,使滑塊轉矩(轉矩檢測信號)Tq維持中速,因此切換為再生制動轉矩,變為負方向。當滑塊25離開氣力模墊裝置31時,儲存之彈性能量被釋放,再生轉矩急遽減少成為零。再者,於圖12中,作為拉拔加工期間中以箭頭之範圍表示之部分產生模墊轉矩。
圖13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之輸出波形之一例的圖。
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42之輸出波形係對滑塊馬達之角速度檢測信號ω進行微分並乘以慣性力矩J所得之波形。因此,如圖13所示,角速度檢測信號ω固定時,輸出為零,又,拉拔加工期間中,角速度檢測信號ω固定,因此不出現模墊轉矩。因此,作為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42之輸出波形,獲得僅分離滑塊馬達之加減速轉矩之波形。通常,於利用馬達3之電流波形之檢測中,包含所有負載電流,因此無法僅分離加減速轉矩進行檢測。即,本實施例之特徵之一在於可藉由運算而僅將加減速轉矩分離。
圖14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加減法運算器之輸出波形之一例的圖。
加減法運算器51之輸出Td係以轉矩檢測信號Tq-加減速轉矩Tα表示。例如,於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12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滑塊馬達之主要之轉矩大致為使負載慣性力矩進行加減速之加減速轉矩、及藉由滑塊25與氣力模墊裝置31進行拉拔加工之模墊轉矩之兩者。通常,馬達3之轉矩檢測信號Tq中會出現施加至馬達3之所有負載之轉矩成分,但拉拔加工時之模墊轉矩與彈性負載轉矩Td相等,因此如圖14所示,彈性負載轉矩Td係藉由滑塊馬達轉矩(轉矩檢測信號)Tq-加減速轉矩Tα計算。
如以上之圖13及圖14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特徵在於:滑塊馬達轉矩(轉矩檢測信號)Tq係分離為產生於慣性負載之加減速轉矩Tα與產生於彈性負載之彈性負載轉矩Td之2種進行檢測。
圖15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之輸出波形之一例的圖。
藉由加減速動力運算電路43使滑塊馬達之角速度檢測信號ω與加減速轉矩Tα相乘,計算出加減速動力Pα,對該加減速動力Pα進行時間積分,藉此計算出作為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4之輸出的慣性負載儲存能量Eα。圖15中表示波形之慣性負載儲存能量Eα係僅於滑塊馬達之角速度檢測信號ω(參照圖11)變化時累計或減去能量,因此,於角速度檢測信號ω固定之拉拔加工期間中、即模墊轉矩產生時不進行累計。
圖16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之輸出波形之一例的圖。
藉由彈性負載動力運算電路45使滑塊馬達之角速度ω與彈性負載轉矩Td相乘,計算出彈性負載動力Pd,對該彈性負載動力Pd進行時間積分,藉此計算出作為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6之輸出的彈性負載儲存能量Ed。由於拉拔加工期間中滑塊馬達之角速度檢測信號ω固定於中速,圖16中表示波形之彈性負載儲存能量Ed成為對彈性負載轉矩Td之波形(參照圖14)進行積分而成之形狀。
如以上之圖15及圖16所示,本實施例之特徵在於:分別計算滑塊馬達及其負載所儲存之慣性負載儲存能量Eα、與氣力模墊裝置31所儲存之彈性負載儲存能量Ed。
圖17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儲存能量運算電路之加法運算器之輸出波形之一例的圖。
如圖17所示,作為加法運算器50之輸出的總負載儲存能量E係慣性負載儲存能量Eα(參照圖13)與彈性負載儲存能量Ed(參照圖14)相加而成之波形。
圖18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電壓指令運算電路之輸出波形之一例的圖。
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之輸出係用以控制升降壓電源電路5之輸出電壓指令Vref。於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中,首先,於加減法運算器51中,自儲存裝置6充滿電時之能量Emax減去作為控制電路8之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之輸出(即加法運算器50之輸出)的總負載儲存能量E。儲存裝置6充滿電時之能量Emax為充滿電時之最大值但為固定值,因此加減法運算器51之輸出係經由乘以比例係數k(=2/C)之比例係數區塊48、及平方根運算電路49自能量(J)重設為電壓(V)之單位。其結果,如圖18所示,獲得自固定值減去總儲存能量E(參照圖17)之波形而成的波形作為輸出電壓指令Vref。
如圖18所示,於拉拔加工中,最初,根據滑塊馬達下降時之角速度檢測信號ω之加速→高速→中速之變化,儲存裝置6之電壓Vref慢慢儲存於慣性負載直至加速至高速,因此使儲存裝置6之電壓慢慢下降以便可以隨時進行再生,角速度檢測值ω固定時,維持電壓Vref,減速至中速時,能量有一部分再生,因此使電壓Vref相應地上升。下一次拉拔加工中,氣力模墊裝置31中自電源11供給之彈性負載能量變大,因此使儲存裝置6之電壓Vref大幅下降。又,當總能量E超過峰值時,該彈性負載能量會轉為再生,因此此時使儲存裝置6之電壓Vref返回至上升。而且,當拉拔加工結束時,再次移行至慣性負載儲存能量之動作,以中速→高速→停止進行與最初之高速運轉時同樣之動作。
如以上之圖11~圖18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根據儲存於慣性負載之能量與儲存於彈性負載之能量,對儲存裝置6之電壓指令Vref進行可變控制。 [實施例2]
參照圖19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進行說明。於實施例中,僅對與實施例1之不同之處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使用之圖式中對與第1實施例同樣之構件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本實施例係將電源裝置內置於馬達電力轉換裝置,基於慣性負載儲存能量對儲存裝置之電壓進行可變控制者。
圖19係模式性地表示本實施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一例之圖。
於本實施例中,代替第1實施例之儲存裝置6使用蓄電元件6A,作為負載,以馬達驅動射出成型機。
於圖19中,本實施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A具備順變器4、升降壓電源電路5、蓄電元件6A、逆變器7、控制電路8、及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又,控制電路8具備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A(運算電路)及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A。
本實施例之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A係以將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42之輸出即加減速轉矩Tα、及彈性負載轉矩Td(加減法運算器51之輸出)輸出至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A之方式構成。通常,馬達之轉矩檢測信號中會出現施加至馬達之所有負載之轉矩成分。與此相對,於本實施例中,可將產生於慣性負載之加減速轉矩Tα與產生於彈性負載之彈性負載轉矩Td之二者分離,因此將該加減速轉矩Tα與彈性負載轉矩Td反饋至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A。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A具有擷取來自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A之加減速轉矩Tα及彈性負載轉矩Td之功能、即分離之監控轉矩功能。
又,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A將擷取之加減速轉矩Tα及彈性負載轉矩Td輸出至上位裝置13。於上位裝置13中,於檢討減少哪種動力以實現省能量化時,使用加減速轉矩Tα及彈性負載轉矩Td。即,改變各種條件進行運轉,例如使慣性負載動力下降,或使彈性負載動力下降,或者改變產距時間或改變彈性負載轉矩等,藉此可參照可分別測定之加減速轉矩Tα及彈性負載轉矩Td進行檢討。
再者,於圖19中,作為一般產業機械用負載,例示射出成型機35之射出軸34。作為馬達負載之射出軸34除慣性負載外,並不為彈性負載及重力負載,不儲存能量,因此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6使積分清除信號2之CLR2始終接通將其輸出設為零而使其無效。但,使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4有效化以進行能量儲存運算。積分清除信號CLR1、CLR2為參數,可自外部設定為始終接通,可設定為無法儲存能量之負載時接通。又,接通之設定亦可自上位裝置13進行設定。
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例相同。
於本申請發明中,即便再生能量返回至蓄電裝置亦不會發生過充電,因此於使用蓄電元件6A(例如電解電容器)作為蓄電裝置之情形時,可削減對蓄電元件6A預先設定之電壓範圍之上限容限而提昇電壓範圍之上限,從而不增加電解電容器之電容便可增加可儲存之能量,進而可減少損耗。因此,可如本實施例般,將順變器4、升降壓電源電路5及蓄電元件6A(電解電容器)內置於馬達電力轉換裝置2A。
又,圖19所示之控制電路8內之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及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之蓄電元件6A(電解電容器)之適當電壓Vref輸出前之區塊與PI調節器17為軟體處理,由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A之CPU72進行處理,因此無須追加新CPU。 [實施例3]
參照圖20及圖21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中,僅對與第1實施例之不同之處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使用之圖式中對與第1實施例同樣之構件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本實施例具有滑塊25及伺服模墊裝置32作為馬達負載,使用與滑塊25及伺服模墊裝置32之電源系統不同之電源之附伺服模墊之壓機12A。
圖20係模式性地表示本實施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一例之圖。
於圖20中,對於第1實施例(圖7),將氣力模墊裝置31置換為伺服模墊裝置32,藉由模墊用馬達103自下側施加反作用力,模墊用馬達103成為以模墊用馬達電力轉換裝置121(AC輸入)控制之構成。
模墊用馬達103係於交流馬達109內置有編碼器110。又,於模墊用馬達電力轉換裝置121(AC輸入)之馬達電力轉換電路107內置有順變器及逆變器等之功能(未圖示),因此被自3相交流之交流電源11供給電力,逆變器之輸入被施加固定之直流電壓。即,馬達電力轉換電路107為不具有升降壓電源電路之標準馬達電力轉換裝置。
再者,於圖20中,以1根線表示來自交流電源11之電力供給用配線,藉由標註3根斜線表示3相配線。又,模墊用馬達電力轉換裝置121之控制電路108具有與第1實施例所示之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參照圖10)同樣之構成,不具有作為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之功能。再者,對模墊用馬達電力轉換裝置121(AC輸入)之控制電路108,自上位裝置13賦予馬達驅動指令,模墊用馬達103之運轉模式係拉拔加工期間中以上模具與下模具夾入胚材,因此以轉矩控制施加反作用力。該轉矩控制施加與使用氣力模墊裝置31之情形時之反作用力相同之轉矩。再者,拉拔加工期間中以外係以位置控制或速度控制運轉。
圖21係對本實施例之附伺服模墊之壓機之構造模式性地進行說明之圖。
於圖21中,附伺服模墊之壓機12A與第1實施例所示之附氣力模墊之壓機12(參照圖3)相比,將氣力模墊裝置31變更為伺服模墊裝置32,又,具有驅動伺服模墊裝置32之模墊用馬達103。
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例相同。 [實施例4]
參照圖22對本發明之第4實施例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中,僅對與第3實施例之不同之處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所使用之圖式中對與第3實施例同樣之構件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本實施例自升降壓電源電路5之輸入(換言之,順變器4之輸出)供給第3實施例之附伺服模墊之壓機12A中之伺服模墊裝置32之電源。
圖22係模式性地表示本實施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一例之圖。
於圖22中,模墊用馬達電力轉換裝置121A(DC輸入)之輸入電源係連接於電源裝置1之升降壓電源電路5之輸入側P0-N間。即,因模墊用馬達電力轉換裝置121A(DC輸入)連接於順變器4之輸出,故其為直流電源輸入,馬達電力轉換電路107A不需要作為順變器之功能。
其他構成與第3實施例相同。
馬達3(以下,亦記載為滑塊馬達3)與模墊用馬達103於拉拔加工切削中在相互推之方向上產生轉矩,因此當滑塊馬達3以動力運行方向運轉時,模墊用馬達103成為再生運轉。相反地,當滑塊馬達3以再生方向運轉時,模墊用馬達103成為動力運行運轉。例如當滑塊馬達3以動力運行運轉時欲自電源11側供給電力時,此時模墊用馬達103為再生,自電源供給之電力便成為過剩之狀態。模墊用馬達電力轉換裝置121A(DC輸入)不具有作為升降壓電源電路之功能,因此與滑塊馬達3之電壓位準相同,故可將兩者與電源裝置1之順變器4連接。於該狀態下,模墊用馬達103之再生電力可藉由升降壓電源電路5例如進行升壓而作為滑塊馬達3之動力運行電力供給,因此可抑制或消除來自電源11側之電力供給,從而實現省能量。
又,作為相反之情形,若滑塊馬達3為再生,則儲存裝置6電壓預測再生狀態已經使電壓成為低下狀態,因此自該電壓起開始再生。此時,模墊用馬達103為動力運行,因此可自電源11側供給電力,不會自兩者供給電源。
如上所述,於拉拔加工切削中平衡佳地切換動力運行與再生,因此電源裝置1之直流電壓P0-N間無論哪個電壓成為再生狀態,均可保持大致固定。因此,可獲得即便使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6以無效狀態、即接通清除信號CLR2進行運轉亦不會產生問題的效果。再者,拉拔加工切削結束時,滑塊馬達3於慣性負載儲存能量,因此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44需要設為有效(清除信號CLR1斷開)進行運轉。 [實施例5]
參照圖23對本發明之第5實施例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中,僅對與第1實施例之不同之處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使用之圖式中對與第1實施例同樣之構件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本實施例例示以升降裝置作為負載藉由馬達驅動之情形。
圖23係模式性地表示本實施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一例之圖。
於本實施例中, 於圖23中,本實施例之升降裝置82具備捲取機76(參照圖5)。升降裝置82作為重力負載係最容易說明再生狀態之負載。作為本實施例之升降負載,未設想重力方向上高低差較大之升降機,而設想樓層內之筐或貨物之升降裝置、上下架間之收納零件之升降裝置、於裝置內上下搬送之零件搬送。貨物77上升時,為與重力方向相反之動作,因此馬達3以動力運行狀態運轉,下降時一面抑制下落一面下降,因此馬達3成為再生狀態。
又,於圖23中,於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B(運算電路),與第1實施例之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參照圖7)相比,將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區塊41置換為重力負載儲存能量運算區塊79。又,重力負載儲存能量運算區塊79具有重力負載動力運算電路80及重力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81。但,重力負載轉矩Tw如上述(式12),為Tq-Tα,藉由重力負載動力運算電路80運算重力負載動力Pw,藉由重力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81運算重力負載儲存能量Ew。
藉由加法運算器50將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區塊40之輸出Eα與重力負載儲存能量運算區塊79之輸出Ew相加,將總負載儲存能量E輸出至電源裝置1之電壓指令運算電路15。
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例相同。
於以上述方式構成之本實施例中,亦可與第1實施例同樣獲得上述(式17)所示之儲存裝置6之電壓指令Vref。 [實施例6]
參照圖24對本發明之第6實施例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中,僅對與實施例1之不同之處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所使用之圖式中,對與實施例1同樣之構件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本實施例以線性馬達及編碼器構成馬達。
圖24係模式性地表示本實施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一例之圖。
於圖24中,馬達3C包含線性馬達9C、及用以獲取線性馬達9C之位置之位置檢測器(線性編碼器、霍爾效應感測器)10C。
本實施例之線性馬達9C之物理量與第1實施例所示之交流馬達9之物理量係如下般對應。即,線性馬達9C之速度v(m/s)、推力Fq(N)、質量M(kg)、及(1/2)Mv^2分別對應於交流馬達9(即、旋轉型伺服馬達)之角速度ω(rad/s)、轉矩Tq(N・m)、慣性力矩J(kg・m^2)、及慣性負載能量(1/2)Jω^2。
又,線性馬達9C之慣性負載動力Pα、行駛動力Pd、慣性負載能量Eα、及行駛能量Ed(分別對應於交流馬達9之情形時之上述(式3)~(式6))係分別以下述(式24)~(式27)表示。
[數24]
Figure 02_image047
[數25]
Figure 02_image049
於上述(式25)中,為行駛速度v(m/s)=dl/dt,且始終為推力Fq(N)。
[數26]
Figure 02_image051
[數27]
Figure 02_image053
即,於圖24中,於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C(運算電路)中,與第1實施例之儲存能量運算電路14(參照圖7)相比,將慣性力矩J之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42置換為質量M之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142,以於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16C中,對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142輸出質量M,並且輸出推力Fq代替馬達負載轉矩Tq之方式構成。
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例相同。
如上所述,於使用線性馬達之情形時亦可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進行控制。
<附記>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還包含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進行之各種變化例及組合。又,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具備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所有構成者,亦包含刪除一部分該構成而成者。又,上述各構成、功能等亦可藉由將其等之一部分或全部例如設計為積體電路等而實現。又,上述各構成、功能等亦可藉由以處理器解析、執行實現各功能之程式而以軟體實現。
1:電源裝置 2:馬達電力轉換裝置(電力轉換裝置) 2A:馬達電力轉換裝置(電力轉換裝置) 3:馬達 3C:線性馬達 4:順變器 5:升降壓電源電路(升壓電源電路、降壓電源電路) 6:蓄電裝置 6A:蓄電元件 7:逆變器(電力轉換部) 8:控制電路(控制部) 9:交流馬達 9C:交流馬達(線性馬達) 10:編碼器 10C:位置檢測器(線性編碼器、霍爾效應感測器) 11:交流電源 12:附氣力模墊之壓機 12A:附伺服模墊之壓機 13:上位裝置 14:儲存能量運算電路(運算電路) 14A:儲存能量運算電路(運算電路) 14B:儲存能量運算電路(運算電路) 14C:儲存能量運算電路(運算電路) 15:電壓指令運算電路 16: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 16A: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 17:調節器 18:絕緣放大器 20:滑塊馬達 21:滑塊驅動器件 22:曲軸 23:曲軸偏心部 24:連接桿 25:滑塊 26:滑塊嵌條 27:承板 28:底面 29:上模具 30:下模具 31:氣力模墊裝置 32:伺服模墊裝置 34:射出軸 35:射出成型機 40: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區塊 41: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區塊 42: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 43:加減速動力運算電路 44: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 45:彈性負載動力運算電路 46: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 47:充滿電時能量設定區塊 48:比例係數區塊 49:平方根運算電路 50:加法運算器 51:加減法運算器 52:平流電容器 53:開關元件 54:二極體 55:全波整流器 56:電阻器 58:升壓反應器 58A:降壓反應器 59:U相電流檢測器(電流檢測器) 60:W相電流檢測器(電流檢測器) 61:驅動電路 62:位置速度磁極位置運算電路 63:速度控制電路(ASR) 64:軸電流控制電路(ACR) 65:軸電流控制電路(ACR) 66:相轉換電路 67:電路 68:轉換電路 73:模式切換開關 74:模式切換開關 75:參數區域 76:捲取機 77:貨物(或收容貨物等之筐) 78:繩索 79:重力負載儲存能量運算區塊 80:重力負載動力運算電路 81:重力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 82:升降裝置 103:模墊用馬達 107:馬達電力轉換電路 107A:馬達電力轉換電路 108:控制電路(控制部) 109:交流馬達 110:編碼器 120:馬達負載 121:模墊用馬達電力轉換裝置 121A:模墊用馬達電力轉換裝置 142: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電力轉換系統之整體構成之圖。 圖2係對儲存於慣性負載之旋轉或運動能量進行說明之圖。 圖3係對附氣力模墊之壓機之構造模式性地進行說明之圖。 圖4係對儲存於氣力模墊之能量進行說明之圖。 圖5係對儲存於升降裝置之能量進行說明之圖。 圖6係對曲軸壓機之曲軸角速度與滑塊速度之關係進行說明之圖。 圖7係模式性地表示第1實施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一例之圖。 圖8係表示電源裝置之順變器、升降壓電源電路、及儲存裝置之詳細情況之一例之圖,表示使用進行升壓動作之電路作為升降壓電源電路之情形。 圖9係表示電源裝置之順變器、升降壓電源電路、及儲存裝置之詳細情況之另一例之圖,表示使用進行降壓動作之電路作為升降壓電源電路之情形。 圖10係表示馬達電力轉換裝置之逆變器及位置速度電流控制電路之詳細情況之圖。 圖11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滑塊馬達之角速度檢測信號之波形之一例之圖。 圖12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滑塊馬達之轉矩檢測信號之波形之一例之圖。 圖13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加減速轉矩運算電路之輸出波形之一例之圖。 圖14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加減法運算器之輸出波形之一例之圖。 圖15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慣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之輸出波形之一例之圖。 圖16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彈性負載儲存能量運算電路之輸出波形之一例之圖。 圖17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儲存能量運算電路之加法運算器之輸出波形之一例之圖。 圖18係表示藉由附氣力模墊之壓機進行拉拔加工之情形時電壓指令運算電路之輸出波形之一例之圖。 圖19係模式性地表示第2實施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一例之圖。 圖20係模式性地表示第3實施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一例之圖。 圖21係對第3實施例之附伺服模墊之壓機之構造模式性地進行說明之圖。 圖22係模式性地表示第4實施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一例之圖。 圖23係模式性地表示第5實施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一例之圖。 圖24係模式性地表示第6實施例之電力轉換系統之一例之圖。
1:電源裝置
2:馬達電力轉換裝置(電力轉換裝置)
3:馬達
4:順變器
5:升降壓電源電路(升壓電源電路、降壓電源電路)
6:儲存裝置
7:逆變器(電力轉換部)
8:控制電路(控制部)
9:交流馬達
10:編碼器
11:交流電源
13:上位裝置
15:電壓指令運算電路
120:馬達負載

Claims (12)

  1. 一種電力轉換系統,其具備: 電力轉換裝置,其對馬達供給電力;及 電源裝置,其對上述電力轉換裝置供給電力;且 上述電力轉換裝置具有: 電力轉換部,其轉換電力;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電力轉換部;及電流檢測部,其檢測上述電力轉換部內之電流; 上述電源裝置具有: 儲存裝置,其根據電壓儲存電力;升降壓電源電路,其基於電壓指令變更上述儲存裝置之電壓;及運算電路,其運算儲存於上述儲存裝置之能量並作為上述電壓指令向上述升降壓電源電路輸出; 上述控制部使用來自上述馬達所具備之編碼器之資訊及利用上述電流檢測部所檢測之電流值,計算出上述馬達之動力運行能量或再生能量,且 上述運算電路基於利用上述控制部所計算出之上述馬達之動力運行能量或再生能量,運算儲存於上述儲存裝置之能量。
  2. 如請求項1之電力轉換系統,其中 上述控制部使用來自上述編碼器之資訊、及利用上述電流檢測部所檢測之電流值,計算出上述馬達之角速度及轉矩,且使用上述角速度、轉矩、及預先設定之慣性力矩值,計算出上述馬達之動力運行能量或再生能量。
  3. 如請求項1之電力轉換系統,其中 上述運算電路以儲存於上述儲存裝置之電力量藉由上述再生能量成為最大電力量之方式運算儲存於上述儲存裝置之能量。
  4. 如請求項1之電力轉換系統,其中 上述控制部基於上述馬達所儲存之慣性能量、及藉由上述馬達驅動之馬達負載所儲存之彈性能量,計算出上述再生能量。
  5. 如請求項1之電力轉換系統,其中 上述控制部基於藉由上述馬達驅動之馬達負載所儲存之慣性能量、及上述馬達負載所儲存之重力能量,計算出上述再生能量。
  6. 如請求項2之電力轉換系統,其中 上述慣性力矩值係於上述馬達之試運轉時或即時自動調整時記憶者。
  7. 一種馬達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以下步驟: 將經由儲存電力之儲存裝置供給之電力進行轉換並供給至馬達; 使用來自上述馬達所具備之編碼器之資訊、及對上述馬達供給之電流值,計算出上述馬達之動力運行能量或再生能量; 基於所計算出之上述馬達之動力運行能量或再生能量,運算儲存於上述儲存裝置之能量;及 基於儲存於上述儲存裝置之能量之運算結果,變更儲存於上述儲存裝置之電力。
  8. 如請求項7之馬達控制方法,其中 使用來自上述編碼器之資訊、及對上述馬達供給之電流值,計算出上述馬達之角速度及轉矩,且使用所計算出之上述角速度及轉矩以及預先設定之慣性力矩值,計算出上述馬達之動力運行能量或再生能量。
  9. 如請求項7之馬達控制方法,其中 以儲存於上述儲存裝置之電力量藉由上述再生能量成為最大電力量之方式運算儲存於上述儲存裝置之能量。
  10. 如請求項7之馬達控制方法,其中 基於上述馬達所儲存之慣性能量、及藉由上述馬達驅動之馬達負載所儲存之彈性能量,計算出上述再生能量。
  11. 如請求項7之馬達控制方法,其中 基於藉由上述馬達驅動之馬達負載所儲存之慣性能量、及上述馬達負載所儲存之重力能量,計算出上述再生能量。
  12. 如請求項8之馬達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慣性力矩值於上述馬達之試運轉時或即時自動調整時被加以記憶。
TW108130230A 2018-08-31 2019-08-23 電力轉換系統及馬達控制方法 TWI7435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2405A JP7092620B2 (ja) 2018-08-31 2018-08-31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およびモータ制御方法
JP2018-162405 2018-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1683A true TW202011683A (zh) 2020-03-16
TWI743541B TWI743541B (zh) 2021-10-21

Family

ID=69644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0230A TWI743541B (zh) 2018-08-31 2019-08-23 電力轉換系統及馬達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092620B2 (zh)
CN (1) CN112585862B (zh)
DE (1) DE112019003804T5 (zh)
TW (1) TWI743541B (zh)
WO (1) WO202004479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9541B (zh) * 2020-08-05 2021-09-11 楊紫菱 多功能無刷馬達驅動器
TWI783569B (zh) * 2020-08-03 2022-11-11 日商日立產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轉換裝置及金屬加工裝置
TWI819408B (zh) * 2020-11-11 2023-10-21 日商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轉換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4954B2 (ja) * 2006-02-13 2013-01-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交流電動機システム,交流電動機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かかわる電力変換装置
JP5463179B2 (ja) 2010-03-23 2014-04-09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システム
JP5674524B2 (ja) 2011-03-29 2015-02-25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温度推定装置及び温度推定方法
JP5733256B2 (ja) 2012-03-30 2015-06-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制御装置
JP2015006021A (ja) 2013-06-19 2015-01-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及びモータ
JP6219099B2 (ja) * 2013-08-27 2017-10-25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変換装置
CN106031024B (zh) * 2014-02-10 2018-07-03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 电动机电力转换装置
JP6312517B2 (ja) * 2014-05-07 2018-04-18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モータ制御装置
WO2016194140A1 (ja) 2015-06-02 2016-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JP6480316B2 (ja) * 2015-12-04 2019-03-06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モータ制御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3569B (zh) * 2020-08-03 2022-11-11 日商日立產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轉換裝置及金屬加工裝置
TWI739541B (zh) * 2020-08-05 2021-09-11 楊紫菱 多功能無刷馬達驅動器
TWI819408B (zh) * 2020-11-11 2023-10-21 日商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轉換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92620B2 (ja) 2022-06-28
TWI743541B (zh) 2021-10-21
DE112019003804T5 (de) 2021-04-15
CN112585862B (zh) 2023-07-25
WO2020044791A1 (ja) 2020-03-05
CN112585862A (zh) 2021-03-30
JP2020036488A (ja) 2020-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3541B (zh) 電力轉換系統及馬達控制方法
US9954426B2 (en) Motor driving device having PWM converter
TWI578689B (zh) Motor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JP5931148B2 (ja) 静電容量計算部を有するpwm整流器
JP5164540B2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749344B2 (en) Motor drive system including power storage device
CN110959071B (zh) 用于调节液压驱动***的输出压力的方法、该方法的用途以及液压驱动***
US20130300337A1 (en) Motor control device
US20160226427A1 (en) Motor drive using capacitor
CN108574446B (zh) 伺服电动机控制装置以及伺服电动机控制***
US20190068106A1 (en) Motor drive device including pwm converter controlled in boosting ratio
JP5805353B1 (ja) 位置決め制御装置
CN109768559A (zh) 马达控制装置、电力转换装置、辅助电源装置和控制方法
US11496074B2 (en) Motor drive apparatus including power storage device
CN110086379B (zh) 具有蓄电装置的电动机驱动***
JP7406379B2 (ja)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よるモータ制御方法
JP7078367B2 (ja) プレス装置およびプレス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149410B2 (ja) 交流電源の電源特性に応じてモータの出力を制限する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
JP5940106B2 (ja) サーボプレス機械及びサーボプレス機械の制御方法
JP6927947B2 (ja) 昇圧部を有する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20182373A (ja) 蓄電装置を有する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10829471A (zh) 电动机驱动***
JP2012257425A (ja) モーター駆動方法、モーター駆動装置およびロボ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