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8830A -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 Google Patents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8830A
TW202008830A TW108127746A TW108127746A TW202008830A TW 202008830 A TW202008830 A TW 202008830A TW 108127746 A TW108127746 A TW 108127746A TW 108127746 A TW108127746 A TW 108127746A TW 202008830 A TW202008830 A TW 2020088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user device
data signal
processing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7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7244B (zh
Inventor
簡均哲
汪海瀚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ublication of TW202008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8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7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724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使用者裝置自基地台接收第一下行控制資訊後,更自基地台接收第二下行控制資訊。第一下行控制資訊指示用於傳送第一上行訊號之第一上行資源,以及第二下行控制資訊指示用於傳送第二上行訊號之第二上行資源。基地台基於上行非依序配置,將第二上行資源配置成於時域上早於第一上行資源。使用者裝置根據資源配置情況,決定第一上行訊號之傳輸。

Description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具體而言,當基地台對於上行資源做出非依序(Out-of-Order)配置時,使用者裝置將根據資源配置情況,決定上行訊號傳輸。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快速成長,無線通訊的各種應用已充斥於人們的生活中,且人們對於無線通訊的需求亦日益增加。為滿足各種生活上之應用,下一代行動通訊系統(目前普遍稱為5G行動通訊系統)提出了新服務型態,例如:低延遲高可靠性通訊(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增強型行動寬頻通訊(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大規模機器型通訊(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
於目前的5G行動通訊系統的規劃中,基地台雖可因應不同服務類型的需求,配置不同的上行無線電資源給使用者裝置供其傳輸,但不論各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之服務類型為何,基地台皆是透過下行控制訊號依序地指示供使用者裝置傳送上行訊號之上行無線電資源。然而,由於URLLC服務係主要用於車載通訊、工業控制等有高可靠性及低延遲的傳輸需求的領域,因此,使用者裝置可能因突發性的情況出現而有即時傳輸的需 求。在此情況下,習知技術之基地台因只能依序地配置上行無線電資源,故必然無法滿足URLLC服務之高可靠性及低延遲的傳輸需求。再者,即使基地台欲打破依序配置的限制以滿足突發性的即時傳輸需求,習知技術對於基地台與使用者裝置間的傳輸亦無提供相應的配套措施,故實現上仍存在困難。
有鑑於此,本領域亟需一種上行傳輸機制,以因應突發性的即時傳輸需求,來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並使基地台與使用者裝置對於突發性的即時傳輸得以應對。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上行傳輸機制,其可使基地台得以上行非依序(Out-of-Order)配置方式配置上行資源,並使得使用者裝置得根據無線電資源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決定在上行非依序配置方式下的上行訊號傳輸。因此,本發明之上行傳輸機制可因應突發性的即時傳輸需求,來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並使基地台與使用者裝置對於突發性的即時傳輸得以應對。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揭露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其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並用以執行下列操作:透過該收發器自一基地台接收載於一第一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資源上之一第一下行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該第一DCI指示一第一實體下行共享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資源及一第一實體上行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資源;於接 收該第一DCI後,透過該收發器自該基地台接收載於一第二PDCCH資源上之一第二DCI,該第二DCI指示一第二PDSCH資源及第二PUCCH資源,該第二PUCCH資源基於一上行非依序(Out-of-Order)配置而被配置成於一時域上早於該第一PUCCH資源;根據該第一PDSCH資源、該第二PDSCH資源、該第一PUCCH資源及該第二PUCCH資源中至少二者間於該時域上之一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一處理條件,決定是否繼續處理該第一PDSCH資源上之一第一下行資料訊號;當決定繼續處理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根據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一整體處理結果,產生一第一確認訊息;當決定不繼續處理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根據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一目前處理結果,產生該第一確認訊息;處理該第二PDSCH資源上之一第二下行資料訊號;根據該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一處理結果,產生一第二確認訊息;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第二PUCCH資源上,傳送該第二確認訊息至該基地台;以及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第一PUCCH資源上,傳送該第一確認訊息至該基地台。
此外,本發明更揭露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其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並用以執行下列操作:透過該收發器自一基地台接收載於一第一PDCCH資源上之一第一DCI,該第一DCI指示一第一實體上行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資源;於接收該第一DCI後,透過該收發器自該基地台接收載於一第二PDCCH資源上之一第二DCI,該第二DCI指示一第二PUSCH資源,該第二PUSCH資源基於一上行非依序配置而被配置成於一時域上早於該第一PUSCH資源;根據該第一PDCCH資源、該第二PDCCH資源、該第一PUSCH資源及該第二PUSCH資源中至少二者間於該時域上之一相 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一處理條件,決定是否繼續產生欲傳送於該第一PUSCH資源上之一第一上行資料訊號;產生欲傳送於該第二PUSCH資源上之一第二上行資料訊號;透過該收發器,傳送該第二上行資料訊號於該第二PUSCH資源上;以及當決定繼續產生該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時,透過該收發器,傳送至少部分該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於該第一PUSCH資源上。
此外,本發明更揭露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其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並用以執行下列操作:透過該收發器,傳送一第一DCI於一第一PDCCH資源上至一使用者裝置,該第一DCI指示一第一PDSCH資源及第一PUCCH資源;於傳送該第一DCI後,透過該收發器,傳送一第二DCI於一第二PDCCH資源上至該使用者裝置,該第二DCI指示一第二PDSCH資源及第二PUCCH資源,該第二PUCCH資源基於一上行非依序配置而被配置成於一時域上早於該第一PUCCH資源;根據該第一PDSCH資源、該第二PDSCH資源、該第一PUCCH資源及該第二PUCCH資源中至少二者間於一時域上之一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一處理條件,判斷該使用者裝置是否繼續處理該第一PDSCH資源上之一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接收載於該第二PUCCH資源上之一第二確認訊息;以及接收載於該第一PUCCH資源上之一第一確認訊息;其中,當判斷該使用者裝置繼續處理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該第一確認訊息指示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一整體處理結果,以及當判斷該使用者裝置不繼續處理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該第一確認訊息指示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一目前處理結果。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之實施方式後,此技術領域具有通常 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以及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及實施態樣。
DDR1‧‧‧第一PDSCH資源
DDR2‧‧‧第二PDSCH資源
UCR1‧‧‧第一PUCCH資源
UCR2‧‧‧第二PUCCH資源
DCR1‧‧‧第一PDCCH資源
DCR2‧‧‧第二PDCCH資源
USR1‧‧‧第一PUSCH資源
USR2‧‧‧第二PUSCH資源
T1‧‧‧時間間隔
T2‧‧‧時間間隔
T3‧‧‧時間間隔
T4‧‧‧時間間隔
T5‧‧‧時間間隔
T6‧‧‧時間間隔
N1‧‧‧處理時間
N2‧‧‧處理時間
N3‧‧‧處理時間
N4‧‧‧處理時間
X2‧‧‧接收時間
Y2‧‧‧傳送時間
P1‧‧‧時間間隔
P2‧‧‧時間間隔
P3‧‧‧時間間隔
1‧‧‧使用者裝置
11‧‧‧收發器
13‧‧‧處理器
2‧‧‧基地台
21‧‧‧收發器
23‧‧‧處理器
第1A-1B圖係描繪本發明之上行非依序配置之示意圖;第2A-2B圖係描繪本發明之上行非依序配置之示意圖;第3A-3B圖係描繪本發明之上行非依序配置之示意圖;第4A-4B圖係描繪本發明之上行非依序配置之示意圖;第5A-5B圖係描繪本發明之上行非依序配置之示意圖;第6A-6B圖係描繪本發明之上行非依序配置之示意圖;第7A-7B圖係描繪本發明之上行非依序配置之示意圖;第8A-8B圖係描繪本發明之上行非依序配置之示意圖;第9圖為本發明之使用者裝置1之示意圖;以及第10圖為本發明之基地台2之示意圖。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內容,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特定的環境、應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於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需說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且圖式中各元件間之尺寸關係僅為求容易瞭解,並非用以限制實際比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如第1A-1B、2A-2B、3A-3B、4A-4B、5A-5B、6A-6B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為簡化說明,僅就單一使用者裝置1與 其所連線之基地台2間之傳輸作為說明,以描述當基地台2對於上行資源做出非依序(Out-of-Order)配置時,使用者裝置1如何根據資源配置情況,決定上行訊號傳輸。使用者裝置1與基地台2之元件及其元件之功能將於對應至第9圖、第10圖之實施例中進一步說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基於以下說明瞭解基地台2亦可同時與其他使用者裝置間進行訊號傳輸且與其他使用者裝置進行相同的傳輸操作,故將不贅述。使用者裝置1與基地台2適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其可為下一代行動通訊系統(目前廣稱為5G行動通訊系統),或任一基於正交頻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技術的行動通訊系統。以下敘述係以5G行動通訊系統作為說明,然而所屬技術領域中通常知識者可瞭解如何將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延伸適用於其他基於OFDMA技術的行動通訊系統,故在此不加以贅述。
舉例而言,第1A-1B圖係描繪本發明之上行非依序配置之示意圖。使用者裝置1自基地台2接收載於一第一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資源(圖未繪示)上之一第一下行控制資訊(DCI)(圖未繪示),其指示一第一實體下行共享通道(PDSCH)資源DDR1及一第一實體上行控制通道(PUCCH)資源UCR1。於接收第一DCI後,使用者裝置1更自基地台2接收載於一第二PDCCH資源(圖未繪示)上之一第二DCI(圖未繪示),其指示一第二PDSCH資源DDR2及一第二PUCCH資源UCR2。第二PUCCH資源UCR2基於一上行非依序(Out-of-Order)配置而被基地台2配置成於時域上早於第一PUCCH資源UCR1。
在此假設第一PDSCH資源DDR1及第一PUCCH資源UCR1 屬於eMBB服務,且第二PDSCH資源DDR2及第二PUCCH資源UCR2屬於URLLC服務。由於URLLC服務主要應用於車載通訊、工業控制等有具有高可靠性及低延遲傳輸需求的領域,若基地台2基於習知技術而依序配置對應URLLC服務之第二PUCCH資源UCR2,則使用者裝置1最快能夠回應URLLC服務相關訊息之時間點將大幅被延長,導致高延遲。據此,為滿足URLLC服務需求,本發明之基地台2係基於上行非依序配置,將第二PUCCH資源UCR2配置成在時域上早於第一PUCCH資源UCR1,使得使用者裝置1可優先處理第二PDSCH資源DDR2上之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並於第二下行訊號處理完後在最短時間內將處理結果回報給基地台2,如第1A-1B圖所示。
然而,由於使用者裝置1必須優先處理第二PDSCH資源上之第二下行訊號,以確保得於第二PUCCH資源UCR2上回報處理結果,故因應此種突發性的即時傳輸需求,使用者裝置1如何應對,即針對第一PDSCH資源DDR1上之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圖未繪示)如何處理,將顯得重要。於本發明中,使用者裝置1根據第一PDSCH資源DDR1、第二PDSCH資源DDR2、第一PUCCH資源UCR1及第二PUCCH資源UCR2中至少二者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一處理條件,決定是否繼續處理第一PDSCH資源DDR1上之第一下行資料訊號。
具體而言,使用者裝置1可根據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二PDSCH資源DDR2間之時間間隔、第一PUCCH資源UCR1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一PUCCH資源UCR1間之時間間隔、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第二PDSCH資源DDR2與第一PUCCH資源UCR1間之時間間隔、第二 PDSCH資源DDR2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其中之一評估是否有足夠時間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以決定是否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
於第1A、1B圖之實施情境,若使用者裝置1以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二PDSCH資源DDR2間之時間間隔T1作為判斷依據,並以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的處理時間N1小於時間間隔T1作為處理條件。須說明者,時間間隔T1係指第一PDSCH資源DDR1之終結點至第二PDSCH資源DDR2之起始點。
若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例如:8個OFDM符元(symbol)區間)小於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二PDSCH資源DDR2間之時間間隔T1(例如:10個OFDM符元區間),代表使用者裝置1可於接收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前解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因此使用者裝置1決定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一整體處理結果,產生一第一確認訊息,即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資訊(Hybrid-ARQ Acknowledgement;HARQ-ACK)。當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解碼成功時,第一確認訊息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被正確地接收(即,ACK)。反之,當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解碼失敗時,第一確認訊息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被錯誤地接收(即,NACK)。須說明者,對下行資訊訊號的處理時間可包含進行通道估測、解調及解碼所需的處理時間。
應可理解,基地台2於配置第二PDSCH資源DDR2與第二PUCCH資源UCR2會考量使用者裝置1之使用者裝置能力、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2(例如:3個OFDM符元區間)以及第二PDSCH資源DDR2 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T2,以使得時間間隔T2必然大於處理時間N2(即,時間間隔T2必須大於3個OFDM符元區間)。須說明者,時間間隔T2係指第二PDSCH資源DDR2之終結點至第二PUCCH資源UCR2之起始點。
由於基地台2係以上行非依序配置第二PUCCH資源UCR2,因此無論是否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使用者裝置1皆會優先處理第二PDSCH資源DDR2上之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並根據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一處理結果,產生第二確認訊息(即,HARQ-ACK),並於第二PUCCH資源UCR2上,傳送第二確認訊息至基地台2。當第二下行資料訊號解碼成功時,第二確認訊息指示第二下行資料訊號被正確地接收(即,ACK)。反之,當第二下行資料訊號解碼失敗時,第二確認訊息指示第二下行資料訊號被錯誤地接收(即,NACK)。隨後,於傳送第二確認訊息後,使用者裝置1才會於第一PUCCH資源UCR1上,傳送第一確認訊息至基地台2。
若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大於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二PDSCH資源DDR2間之時間間隔T1,則使用者裝置1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此時,使用者裝置1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一目前處理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詳言之,於本實施例中,當使用者裝置1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使用者裝置1將直接丟棄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且其所產生之第一確認訊息係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被錯誤地接收(即,NACK),如第1B圖所示。在此情況下,基地台2於接收到第一確認訊息後,可因應第一確認訊息指示NACK而重新傳送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至使用者裝置1。換言之,當使用者裝置1因第一PDSCH資源 DDR1與第二PDSCH資源DDR2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不滿足處理條件而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第一確認訊息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解碼失敗。
於第2A-2B圖之實施情境中,基地台2於第一PDSCH資源DDR1上傳送完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後,立刻接著在第二PDSCH資源DDR2上傳送第二下行資料訊號。於本實施情境中,使用者裝置1以第一PUCCH資源UCR1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T3作為判斷的依據,並以第一下行資料訊號的處理時間N1小於第一PUCCH資源UCR1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T3作為處理條件。須說明者,時間間隔T3係指第二PUCCH資源UCR2之起始點至第一PUCCH資源UCR1之起始點。
若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小於第一PUCCH資源UCR1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T3,代表使用者裝置1有足夠的處理時間解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基於解碼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因此使用者裝置決定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以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整體處理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如第2A圖所示。進一步言,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理解,使用者裝置1並無需等到傳送第二確認訊息於第二PUCCH資源UCR2後才開始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亦即使用者裝置1於接收第一PDSCH資源DDR1上之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後且在完全地接收第二PDSCH資源DDR2上之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前,可處理部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因此,本實施情境係考量即使使用者裝置1需等到傳送第二確認訊息於第二PUCCH資源UCR2後才能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但只要處理時間N1小於時間間隔T3則代表使用者裝置1應有足夠的處理時間以解碼第一下 行資料訊號並基於解碼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
然而,如第2B圖所示,若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大於第一PUCCH資源UCR1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T3,則使用者裝置1判斷可能來不及完全解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基於解碼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故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目前處理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以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被錯誤地接收(即,NACK)。換言之,當使用者裝置1因第一PUCCH資源UCR1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不滿足處理條件而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第一確認訊息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解碼失敗。
於第3A-3B圖之實施情境中,除了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二PDSCH資源DDR2間於時域上是緊接的外,第一PUCCH資源UCR1及第二PUCCH資源UCR2於時域上亦是緊接的。於此實施情境中,使用者裝置1係以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一PUCCH資源UCR1間之時間間隔T4作為判斷的依據,並以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一PUCCH資源UCR1間之時間間隔T4大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接收時間X2、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2及第二確認訊息之傳送時間Y2之總和作為處理條件。須說明者,時間間隔T4係指第一PDSCH資源DDR1之終結點至第一PUCCH資源UCR1之起始點。
如第3A圖所示,若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一PUCCH資源UCR1間之時間間隔T4大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接收時間X2、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2及第二確認訊息之 傳送時間Y2之總和,代表使用者裝置1於解碼完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後,仍有相當足夠的時間完全解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因此使用者裝置1決定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整體處理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
若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一PUCCH資源UCR1間之時間間隔T4小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接收時間X2、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2及第二確認訊息之傳送時間Y2之總和,則使用者裝置1判斷其於解碼完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後,沒有足夠時間完全解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故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目前處理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以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被錯誤地接收(即,NACK),如第3B圖所示。換言之,當使用者裝置1因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一PUCCH資源UCR1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不滿足處理條件而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第一確認訊息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解碼失敗。
不同第3A-3B圖之實施情境,於第4A-4B圖之實施情境中,使用者裝置1以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T5作為判斷的依據,並以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T5大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接收時間X2及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2之總和作為處理條件。須說明者,時間間隔T5係指第一PDSCH資源DDR1之終結點至第二PUCCH資源UCR2之起始點。
於第4A圖中,若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二PUCCH資源 UCR2間之時間間隔T5大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接收時間X2及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2之總和,代表使用者裝置1於解碼完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後,仍有足夠時間完全解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因此使用者裝置1決定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整體處理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
於第4B圖中,若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T5小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接收時間X2及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2之總和,使用者裝置1判斷其於解碼完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後,沒有足夠時間完全解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故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目前處理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以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被錯誤地接收(即,NACK)。換言之,當使用者裝置1因第一PDSCH資源DDR1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不滿足處理條件而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第一確認訊息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解碼失敗。
不同第3A-3B圖及第4A-4B圖之實施情境,於第5A-5B圖之實施情境中,使用者裝置1以第二PDSCH資源DDR2及第一PUCCH資源UCR1間之時間間隔T6作為判斷的依據,並以第二PDSCH資源DDR2與第一PUCCH資源UCR1間之時間間隔T6大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2及第二確認訊息之傳送時間Y2之總和作為處理條件。須說明者,時間間隔T6係指第二PDSCH資源DDR2之終結點至第一PUCCH資源UCR1之起始點。
於第5A圖中,若第二PDSCH資源DDR2與第一PUCCH資源UCR1間之時間間隔T6大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2及第二確認訊息之傳送時間Y2之總和,代表使用者裝置1於解碼完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後,仍有足夠時間完全解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因此使用者裝置1決定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整體處理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
於第5B圖中,若第二PDSCH資源DDR2與第一PUCCH資源UCR1間之時間間隔T6小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2及第二確認訊息之傳送時間Y2之總和,使用者裝置1判斷其於解碼完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後,沒有足夠時間完全解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故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一目前處理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以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被錯誤地接收(即,NACK)。換言之,當使用者裝置1因第二PDSCH資源DDR2與第一PUCCH資源UCR1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不滿足處理條件而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第一確認訊息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解碼失敗。
不同第3A-3B圖、第4A-4B圖及第5A-5B圖之實施情境,於第6A-6B圖之實施情境中,使用者裝置1以第二PDSCH資源DDR2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T2作為判斷的依據,並第二PDSCH資源DDR2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T2大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及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2之總和作為處理條件。如同前述,時間間隔T2係指第二PDSCH資源DDR2之終結點至第二PUCCH資源 UCR2之起始點。
於第6A圖中,若第二PDSCH資源DDR2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T2大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及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2之總和,代表使用者裝置1於解碼完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後,仍有足夠時間完全解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使用者裝置1決定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整體處理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
於第6B圖中,若第二PDSCH資源DDR2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之時間間隔T2小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及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2之總和,使用者裝置1判斷其於解碼完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後,沒有足夠時間完全解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故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一目前處理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以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被錯誤地接收(即,NACK)。換言之,當使用者裝置1因第二PDSCH資源DDR2與第二PUCCH資源UCR2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不滿足處理條件而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第一確認訊息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解碼失敗。
於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更自基地台2接收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其載有一上行非依序傳輸啟用指示符(indicator)。如此一來,使用者裝置1根據上行非依序傳輸啟用指示符可得知基地台2將可能基於上行非依序(Out-of-Order)配置,來配置上行資源,故根據資源配置情況,決定上行訊號傳輸,即如同前述實施情境所描述。
此外,於其他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以第一PDSCH資源DDR1無至少部分重疊第二PDSCH資源DDR2作為處理條件。若使用者裝置1根據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判斷第一PDSCH資源DDR1至少部分重疊第二PDSCH資源DDR2時,則判斷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不滿足處理條件而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詳言之,若基地台2將較晚配置之第二PDSCH資源DDR2配置成使其在時域上部分重疊第一PDSCH資源DDR1或時頻域上皆部分重疊於第一PDSCH資源DDR1,則代表基地台2認為第二下行資料訊號相當重要(即,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具有較高之優先權等級),故使用者裝置1可直接捨棄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而不為處理。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為第一實施例之延伸。於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更根據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計算因上行非依序配置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所額外衍生之一延遲參數。詳言之,因使用者裝置1須優先處理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在接收完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後及接收完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前,使用者裝置1可能已處理部分的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故使用者裝置1需額外的操作時間,以暫停正在處理的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切換至處理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以及於處理完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後,回復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
上述額外產生的操作時間即為額外衍生之延遲參數。據此,使用者裝置1須一併考量延遲參數,根據延遲參數,計算一所需處理時間(即處理時間N1),並根據所需處理時間,判斷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處理條件。換言之,本發明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需考量因上行非依序配置所帶來的影響。
於其他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更可根據第一PDSCH資源DDR1之一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大小、一子載波間隔(Subcarrier Spacing;SCS)、一解調參考訊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位置及一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大小至少其中之一,決定是否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具體而言,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瞭解PRB大小及TB大小會決定下行訊號的資料量多寡,子載波間隔會決定一個OFDM符元的週期,以及解調參考訊號位置會決定執行通道估測的起始點,故在計算與評估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1時可一併考量這些因素,並可作為是否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的依據。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為第一實施例之延伸。於本實施例中,第一下行資料訊號由複數碼塊群組(Code Block Group;CBG)所組成。因此,當使用者裝置1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使用者裝置1會進一步地判斷該等碼塊群組是否包含一已解碼部分及一未解碼部分,以產生目前處理結果,以及第一確認訊息指示已解碼部分之一解碼結果(即,ACK或NACK),並指示未解碼部分解碼失敗(即,NACK)。
如同第一實施例所述,使用者裝置1於接收第一PDSCH資源DDR1上之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後且未接收完第二PDSCH資源DDR2上之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前亦可處理部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因此使用者裝置1應有時間處理一些碼塊群組,並透過第一確認訊息回報這些處理過的碼塊群組的處理結果。換言之,於本實施例中,當使用者裝置1判斷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不滿足處理條件而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第一確認訊息不再是單純指示整個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是解碼失敗或成功,而是必 須針對已解碼的碼塊群組,回報其解碼結果。如此一來,基地台2後續針對第一下行資料訊號的重傳可只傳送使用者裝置1未解碼成功的碼塊群組以及未進行解碼的碼塊群組。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亦請參考第1A-1B、2A-2B、3A-3B、4A-4B、5A-5B、6A-6B圖。第四實施例為第一實施例之延伸,其進一步說明基地台2之操作。基地台2傳送第一DCI於第一PDCCH資源上至使用者裝置1。第一DCI指示第一PDSCH資源DDR1及第一PUCCH資源UCR1。於傳送第一DCI後,基地台2傳送第二DCI於第二PDCCH資源上至使用者裝置1。第二DCI指示第二PDSCH資源DDR2及第二PUCCH資源UCR2。第二PUCCH資源UCR2基於上行非依序配置而被配置成於時域上早於第一PUCCH資源UCR1。
如同第一實施例所述,假設第一PDSCH資源DDR1及第一PUCCH資源UCR1屬於eMBB服務,且第二PDSCH資源DDR2及第二PUCCH資源UCR2屬於URLLC服務。由於URLLC服務主要應用於車載通訊、工業控制等有具有高可靠性及低延遲傳輸需求的領域,為因應URLLC服務之高可靠性及低延遲傳輸需求,基地台2可基於上行非依序配置,將第二PUCCH資源UCR2配置成在時域上早於第一PUCCH資源UCR1,使得使用者裝置1可優先處理第二PDSCH資源上之第二下行訊號,並於處理完在最短時間內將處理結果回報給基地台1。
於本發明中,使用者裝置1會將其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給基地台2。使用者裝置能力包含一平行處理能力及複數載波單元(Component Carrier;CC)每一者之一PDSCH處理能力。此外,各載波單元之PDSCH處 理能力代表使用者裝置1於對應之載波單元上係支持何種PDSCH處理能力(例如:是否支持較短的PDSCH資源的處理能力,以及是否支持較長PDSCH資源的處理能力)。
舉例而言,平行處理能力可包含一多載波運算(multiple carriers operation)能力,但不限於此。當基地台2自使用者裝置1接收指示使用者裝置能力之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可根據使用者裝置能力,判斷使用者裝置1是否能夠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進一步言,當使用者裝置1具有平行處理能力時,使用者裝置1可具有一多核心的處理器,故可以透過多核心的處理能力,同時對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及第二下行資料訊號進行解調解碼。再者,使用者裝置1具有多載波運算能力,則代表使用者裝置1支持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技術,故當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及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分別傳送在不同的載波上時,使用者裝置1可分別於不同的載波上接收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及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並同時對其解調解碼。
再者,當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及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傳送在相同的載波單元時,只要使用者裝置1具有平行處理能力,使用者裝置1仍可依據使用者裝置1在各個載波單元上的PDSCH處理能力,同時對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及第二下行資料訊號解調解碼。舉例而言,若使用者裝置1在一第一載波單元上支持第一PDSCH處理能力(例如:支持較長PDSCH資源的處理能力)以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而於第二載波單元上支持第二PDSCH處理能力(例如:支持較短PDSCH資源的處理能力)以處理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則當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及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同時傳送在第二載波單元時,使用者裝置1可同時基於第一PDSCH處理能力,解調解碼第一下行資料訊號, 以及基於第二PDSCH處理能力,解調解碼第二下行資料訊號。
若基地台2判斷使用者裝置1不具平行處理能力時,基地台2亦會根據第一PDSCH資源DDR1、第二PDSCH資源DDR2、第一PUCCH資源UCR1及第二PUCCH資源UCR2中至少二者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處理條件,判斷使用者裝置1是否繼續處理第一PDSCH資源上之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若基地台2判斷使用者裝置1無法處理完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則可預先準備後續重新傳送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在此情況下,當基地台2自使用者裝置1接收第一確認訊息後,基地台2可不解碼第一確認訊息,直接重新傳送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基地台2如何基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處理條件,以判斷使用者裝置1是否繼續處理第一PDSCH資源上之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操作亦與第一實施所述之使用者裝置1所為之操作相同,請參考第一實施例之相關敘述,於此不再贅述。
基地台2於接收載於第二PUCCH資源UCR2上之第二確認訊息及載於第一PUCCH資源UCR1上之第一確認訊息後,當基地台2判斷使用者裝置1會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第一確認訊息指示下行資料訊號之整體處理結果,以及當基地台2判斷使用者裝置不會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第一確認訊息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目前處理結果。此外,基地台2若判斷使用者裝置1不會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則可預先準備後續重新傳送第一下行資料訊號。
於其他實施例中,基地台2可更根據第一PDSCH資源DDR1之實體資源區塊(PRB)大小、子載波間隔(SCS)、解調參考訊號(DMRS)位置及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大小至少其中之一,判斷時域上之 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處理條件。
於其他實施例中,基地台2於傳送第一DCI後且產生第二DCI之前,更根據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計算使用者裝置1因上行非依序配置處理第二下行資料訊號所額外衍生之延遲參數。如同前述,因使用者裝置1須優先處理第二下行資料訊號,惟,在接收完第二下行資料訊號前,使用者裝置1可能已經在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故使用者裝置1需額外的操作時間,以暫停正在處理的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並切換至處理第二下行資料訊號。
上述額外產生的操作時間即為額外衍生之延遲參數。據此,基地台2於配置第二PUCCH資源UCR2時,須一併考量延遲參數,根據延遲參數,計算使用者裝置1所需處理時間(即處理時間N2),並根據所需處理時間確認第二PUCCH資源UCR2之配置,以使得時間間隔T2必然大於處理時間N2。
於一實施例中,當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是由複數碼塊群組(Code Block Group;CBG)所組成時,基地台2自使用者裝置1接收第一確認訊息後,可根據使用者裝置1所回報之目前處理結果,而僅重傳使用者裝置1未解碼成功的碼塊群組以及未進行解碼的碼塊群組。
前述實施例為方便說明係假設第一PDSCH資源DDR1及第一PUCCH資源UCR1屬於eMBB服務,且第二PDSCH資源DDR2及第二PUCCH資源UCR2屬於URLLC服務;然而,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瞭解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PDSCH資源DDR1及第一PUCCH資源UCR1亦可屬於URLLC服務,僅其URLLC服務之優先權等級較第二PDSCH資源DDR2 及第二PUCCH資源UCR2的URLLC服務之優先權等級較低。同時,由於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將兩個具有優先權等級高低之URLLC服務之訊號傳輸及處理輕易地套用至前述各實施情境並瞭解其操作,故在此不再加以贅述。此外,須說明者,為使圖式版面簡潔易讀,在不影響說明本發明的情況下,第一DCI、第一PDCCH資源、第一下行資料訊號、第二DCI、第二PDCCH資源、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係於前述實施例相關之圖式上省略而未繪示。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如第7A-7B、8A-8B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同樣僅就單一使用者裝置1與其所連線之基地台2間之傳輸作為說明,以描述當基地台2對於上行資源做出非依序配置時,使用者裝置1如何根據資源配置情況,決定上行訊號傳輸。使用者裝置1與基地台2之元件及其元件之功能將於對應至第9圖、第10圖之實施例中進一步說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基於以下說明瞭解基地台2亦可同時與其他使用者裝置間進行訊號傳輸且與其他使用者裝置進行相同的傳輸操作,故將不贅述。
舉例而言,第7A-7B圖係描繪本發明之上行非依序配置之示意圖。使用者裝置1自基地台2接收載於第一PDCCH資源DCR1上之一第一DCI(圖未繪示),其指示一第一PUSCH資源USR1。於接收第一DCI後,使用者裝置1更自基地台2接收載於一第二PDCCH資源DCR2上之一第二DCI(圖未繪示),其指示一第二PUSCH資源USR2。第二PUSCH資源USR2係基於上行非依序(Out-of-Order)配置而被配置成於時域上早於第一PUSCH資源USR1。
在此,同樣假設第一PDCCH資源DCR1及第一PUSCH資源 USR1屬於eMBB服務,且第二PDCCH資源DCR2及第二PUSCH資源USR2屬於URLLC服務,為因應URLLC服務具有高可靠性及低延遲傳輸需求,本發明之基地台2可基於上行非依序配置,將第二PUSCH資源USR2配置成在時域上早於第一PUSCH資源USR1,使得使用者裝置1可優先產生第二上行資料訊號並傳送至基地台1。
然而,由於使用者裝置1必須優先產生第二上行資料訊號,以確保得於第二PUSCH資源USR2上順利傳送,故因應此種突發性的即時傳輸需求,使用者裝置1如何應對,即針對欲傳送於第一PUSCH資源USR1上之第一上行資料訊號如何處理,將顯得重要。於本發明中,使用者裝置1根據第一PDCCH資源DCR1、第二PDCCH資源DCR2、第一PUSCH資源USR1及第二PUSCH資源USR2中至少二者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一處理條件,決定是否繼續產生欲傳送於第一PUSCH資源USR1上之第一上行資料訊號。
具體而言,使用者裝置1可根據第二PUSCH資源USR2及第一PUSCH資源USR1間之時間間隔或第一PDCCH資源DCR1及第二PDCCH資源DCR2間之時間間隔決定是否有足夠時間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於第7A-7B圖之實施情境,使用者裝置1以第二PUSCH資源USR2及第一PUSCH資源USR1間之時間間隔P3作為判斷的依據,並以產生欲傳送於第一PUSCH資源USR1上之第一上行資料訊號的處理時間N3小於時間間隔P3作為處理條件。須說明者,時間間隔P3係指第二PUSCH資源USR2之終結點至第一PUSCH資源USR1之起始點。
如第7A圖所示,若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3(例 如:10個OFDM符元區間)小於第二PUSCH資源USR2及第一PUSCH資源USR1間之時間間隔P3(例如:12個OFDM符元區間),代表使用者裝置1可於第二PUSCH資源US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料訊號後及第一PUSCH資源USR1開始前,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並傳送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於第一PUSCH資源USR1上。
應可理解,基地台2於配置第二PDCCH資源DCR2與第二PUSCH資源USR2會考量第二上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4(例如:3個OFDM符元區間)以及第二PDCCH資源DCR2與第二PUSCH資源USR2間之時間間隔P2,以使得時間間隔P2必然大於處理時間N4(即,時間間隔P2必須大於3個OFDM符元區間)。須說明者,時間間隔P2係指第二PDCCH資源DCR2之終結點至第二PUSCH資源USR2起始點。
基地台2係以上行非依序配置第二PUSCH資源USR2,故使用者裝置1須優先產生第二上行資料訊號,並於第二PUSCH資源USR2上之傳送第二上行資料訊號。如第7B圖所示,若使用者裝置1判斷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3大於第二PUSCH資源USR2及第一PUSCH資源USR1間之時間間隔P3,則使用者裝置1可能無足夠的時間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因此停止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而不傳送任何資料訊號於第一PUSCH資源USR1上。
於第8A-8B圖之實施情境,使用者裝置1以第一PDCCH資源DCR1及第二PDCCH資源DCR2間之時間間隔P1作為判斷的依據,並以產生欲傳送於第一PUSCH資源USR1上之第一上行資料訊號的處理時間N3小於時間間隔P1作為處理條件。須說明者,時間間隔P1係指第一PDCCH資源 DCR1之終結點至第二PDCCH資源DCR2之起始點。
如第8A圖所示,若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3小於第一PDCCH資源DCR1及第二PDCCH資源DCR2間之時間間隔P1,代表使用者裝置1可於接收完第一DCI後及接收到第二DCI前,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然而,如第8B圖所示,若使用者裝置1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3大於第一PDCCH資源DCR1及第二PDCCH資源DCR2間之時間間隔P1,則使用者裝置1無足夠時間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因此不繼續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且不傳送任何資料訊號於第一PUSCH資源USR1上。
於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更自基地台2接收一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其載有一上行非依序傳輸啟用指示符。如此一來,使用者裝置1根據上行非依序傳輸啟用指示符可得知基地台2將可能基於上行非依序配置,來配置上行資源,故根據資源配置情況,決定上行訊號傳輸,即如同前述實施情境所描述。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為第五實施例之延伸。於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更根據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計算因上行非依序配置處理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所額外衍生之一延遲參數。詳言之,因使用者裝置1須優先產生第二上行資料訊號,在接收完第一DCI後及接收完第二DCI前,使用者裝置1可能已開始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故使用者裝置1需額外的操作時間,以暫停正在產生的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並切換至產生第二上行資料訊號,以及於產生完第二上行資料訊號後,回復繼續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
上述額外產生的操作時間即為額外衍生之延遲參數。據此,使用者裝置1須一併考量延遲參數,根據延遲參數,計算所需處理時間(即 處理時間N3),並根據所需處理時間,判斷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處理條件。換言之,本發明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3需考量因上行非依序配置所帶來的影響。
同樣地,因在接收完第二DCI前,使用者裝置1可能已經在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故使用者裝置1需額外的操作時間,以暫停正在產生的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並切換至產生第二上行資料訊號。此額外產生的操作時間即為基地台2須考量的額外衍生之延遲參數。據此,基地台2於配置第二PUSCH資源USR2時,亦須考慮考量延遲參數,以根據延遲參數,計算所需處理時間(即處理時間N4),並根據所需處理時間配置第二PUSCH資源USR2之位置,以使得時間間隔P2必然大於處理時間N4。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為第五實施例之延伸。使用者裝置1更產生指示其使用者裝置能力之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並將其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給基地台2。使用者裝置能力包含一平行處理能力及複數載波單元每一者之一PUSCH處理能力。平行處理能力包含多載波運算能力。當基地台2自使用者裝置1接收指示使用者裝置能力之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可根據使用者裝置能力,判斷使用者裝置1是否能夠在上行非依序配置下,繼續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
若基地台2判斷使用者裝置1不具平行處理能力時,基地台2亦會根據第一PDCCH資源DCR1、第二PDCCH資源DCR2、第一PUSCH資源USR1及第二PUSCH資源USR2中至少二者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處理條件,判斷使用者裝置1是否能夠繼續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相對位置關係請參考第五實施例之相關敘述及第7A-7B、8A-8B圖,於此不再 贅述。若基地台2判斷使用者裝置1無法繼續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時,則可重新配置另一第一PUSCH資源供使用者裝置1傳送第一上行資料訊號。
於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以第一PUSCH資源USR1與第二PUSCH資源USR2間無部分重疊作為處理條件。若使用者裝置1根據第一PUSCH資源USR1與第二PUSCH資源USR2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判斷第一PUSCH資源USR1至少部分重疊第二PUSCH資源USR2,則判斷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不滿足處理條件而以決定不繼續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類似地,若基地台2將較晚配置之第二PUSCH資源USR2配置成使其在時域上部分重疊第一PUSCH資源USR1或時頻域上皆部分重疊於第一PUSCH資源USR1,則代表基地台2認為第二上行資料訊號相當重要,故使用者裝置1可直接捨棄第一上行資料訊號而不為產生。
於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亦根據第一PUSCH資源USR1之一實體資源區塊(PRB)大小、一子載波間隔(SCS)及一傳輸區塊(TB)大小至少其中之一,判斷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處理條件。同樣地,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瞭解PRB大小及傳輸區塊大小會決定上行訊號的資料量多寡,以及子載波間隔會決定一個OFDM符元的週期,故計算與評估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之處理時間N3時可一併考量這些因素,並可作為是否繼續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的依據。
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為第五實施例之延伸。於本實施例中,第一上行資料訊號由複數碼塊群組(CBG)所組成。如先前所述,在接收完第一DCI後及接收完第二DCI前,使用者裝置1可能已開始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因此,當決定不繼續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時,使用者裝置仍可將第 一上行資料訊號中已產生之碼塊群組,於第一PUSCH資源USR1上傳送。如此一來,基地台2之後可分配適當大小的PUSCH資源供使用者裝置1傳送尚未傳送的碼塊群組。
此外,當使用者裝置1決定繼續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時,若使用者裝置1根據第一PUSCH資源USR1與第二PUSCH資源USR2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判斷第一PUSCH資源USR1與第二PUSCH資源USR2間存在一重疊資源,則使用者裝置1仍可傳送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中非對應至重疊資源之該等碼塊群組於第一PUSCH資源USR1上。換言之,在第一PUSCH資源USR1與第二PUSCH資源USR2間存在重疊資源,且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係由多個碼塊群組所組成的情況下,使用者裝置1仍可能傳送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中非對應至重疊資源之該等碼塊群組。
須說明者,為使圖式版面簡潔易讀,在不影響說明本發明的情況下,第一DCI、第一上行資料訊號、第二DCI、第二上行資料訊號係於前述實施例相關之圖式上省略而未繪示。此外,前述第1A-1B、2A-2B、3A-3B、4A-4B、5A-5B、6A-6B、7A-7B、8A-8B圖中的上下行資源配置係以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架構作為說明。然而,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清楚瞭解前述技術內容亦可直接套用於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架構,故在此不在加以贅述。
本發明第九實施例如第9圖所示,其係為本發明之使用者裝置1之示意圖。使用者裝置1包含收發器11以及處理器13。處理器13電性連接至收發器11。基於說明簡化之原則,使用者裝置1之其它元件,例如:儲存器、殼體、電源模組等與本發明較不相關的元件,皆於圖中省略而未繪示。 處理器13可為各種處理器、中央處理單元、微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或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之其他計算裝置。
對應至第一實施例,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1自基地台2接收載於第一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資源上之第一下行控制資訊(DCI),其指示第一實體下行共享通道(PDSCH)資源及第一實體上行控制通道(PUCCH)資源。於接收第一DCI後,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1自基地台2接收載於第二PDCCH資源上之第二DCI,其指示第二PDSCH資源及第二PUCCH資源。第二PUCCH資源基於上行非依序(Out-of-Order)配置而被配置成於時域上早於第一PUCCH資源。
處理器13根據第一PDSCH資源、第二PDSCH資源、第一PUCCH資源及第二PUCCH資源中至少二者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處理條件,決定是否繼續處理第一PDSCH資源上之第一下行資料訊號。如第一實施例所述,使用者裝置1可根據任二個資源間之時間間隔,作為判斷是否有足夠時間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的依據。
當決定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處理器13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整體處理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當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處理器13根據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目前處理結果,產生第一確認訊息。處理器13處理第二PDSCH資源上之第二下行資料訊號,根據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處理結果,產生第二確認訊息,並透過收發器11,於第二PUCCH資源上,傳送第二確認訊息至基地台2。隨後,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1,於第一PUCCH資源上,傳送第一確認訊息至基地台2。
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根據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 計算因上行非依序配置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所額外衍生之延遲參數,如第二實施例所述。據此,處理器13根據延遲參數,計算所需處理時間,並根據所需處理時間,判斷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處理條件。
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根據第一PDSCH資源之實體資源區塊大小、子載波間隔、解調參考訊號位置及傳輸區塊大小至少其中之一,判斷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處理條件。
於一實施例中,當處理器13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第一確認訊息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解碼失敗。於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透過收發器11自基地台2接收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其載有上行非依序傳輸啟用指示符。
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產生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並透過收發器11,傳送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至基地台2,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指示使用者裝置能力,其包含平行處理能力及複數載波單元每一者之PDSCH處理能力。如第四實施例所述,平行處理能力可包含多載波運算能力。
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下行資料訊號由複數碼塊群組(Code Block Group;CBG)所組成,當決定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處理器13判斷該等碼塊群組是否包含已解碼部分及未解碼部分,以產生目前處理結果。第一確認訊息指示已解碼部分之解碼結果,並指示未解碼部分解碼失敗。
本發明第十實施例請繼續參考第9圖,其對應至第五實施例。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1自基地台2接收載於第一PDCCH資源上之第一DCI, 其指示一第一實體上行共享通道(PUSCH)資源。於接收第一DCI後,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1自基地台接收載於第二PDCCH資源上之第二DCI,其指示第二PUSCH資源。第二PUSCH資源基於上行非依序配置而被配置成於時域上早於第一PUSCH資源。
處理器13根據第一PDCCH資源、第二PDCCH資源、第一PUSCH資源及第二PUSCH資源中至少二者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處理條件,決定是否繼續產生欲傳送於第一PUSCH資源上之第一上行資料訊號。如第五實施例所述,使用者裝置1可根據任二個資源間之時間間隔,作為判斷是否有足夠時間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的依據。
處理器13產生欲傳送於第二PUSCH資源上之第二上行資料訊號,並透過收發器11,傳送第二上行資料訊號於第二PUSCH資源上。隨後,當決定繼續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時,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1,傳送至少部分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於第一PUSCH資源上。
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根據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計算因上行非依序配置處理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所額外衍生之延遲參數,如第六實施例所述。據此,處理器13更根據延遲參數,計算所需處理時間,並根據所需處理時間,判斷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處理條件。
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根據第一PUSCH資源之實體資源區塊大小、子載波間隔及傳輸區塊大小至少其中之一,決定是否繼續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於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透過收發器11自基地台接收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其載有上行非依序傳輸啟用指示符。
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產生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 息,並透過收發器11,傳送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至基地台2,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指示使用者裝置能力,以及使用者裝置能力包含平行處理能力及複數載波單元每一者之PUSCH處理能力。平行處理能力可包含多載波運算能力,如第七實施例所述。
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13更根據第一PUSCH資源與第二PUSCH資源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判斷第一PUSCH資源至少部分重疊第二PUSCH資源,以判斷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不滿足處理條件,而決定不繼續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
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上行資料訊號由複數碼塊群組(Code Block Group;CBG)所組成。當決定繼續產生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時,處理器13更根據第一PUSCH資源與第二PUSCH資源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判斷第一PUSCH資源與第二PUSCH資源間是否存在重疊資源。當存在重疊資源時,處理器13透過收發器11,傳送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中非對應至重疊資源之該等碼塊群組於第一PUSCH資源上,如第八實施例所述。
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如第10圖所示,其係為本發明之基地台2之示意圖。基地台2於5G行動通訊系統中通常被稱作為「gNB」。基地台2包含收發器21以及處理器23。處理器23電性連接至收發器21。基於說明簡化之原則,基地台2之其它元件,例如:儲存器、殼體、電源模組等與本發明較不相關的元件,皆於圖中省略而未繪示。處理器23可為各種處理器、中央處理單元、微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或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之其他計算裝置。
對應至第四實施例,處理器23透過收發器21,傳送第一DCI 於第一PDCCH資源上至使用者裝置1。第一DCI指示第一PDSCH資源及第一PUCCH資源。於傳送第一DCI後,處理器23透過收發器21,傳送第二DCI於第二PDCCH資源上至使用者裝置1。第二DCI指示第二PDSCH資源及第二PUCCH資源。第二PUCCH資源基於上行非依序配置而被配置成於時域上早於第一PUCCH資源。
處理器23根據第一PDSCH資源、第二PDSCH資源、第一PUCCH資源及第二PUCCH資源中至少二者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是否滿足處理條件,判斷使用者裝置是否繼續處理第一PDSCH資源上之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處理器23透過收發器21接收載於第二PUCCH資源上之第二確認訊息,以及接收載於第一PUCCH資源上之第一確認訊息。當判斷使用者裝置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第一確認訊息指示下行資料訊號之整體處理結果。當判斷使用者裝置不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第一確認訊息指示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目前處理結果。
於其他實施例中,於傳送第一DCI後且產生第二DCI之前,處理器23更根據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計算使用者裝置1因上行非依序配置處理第二下行資料訊號所額外衍生之延遲參數,並根據延遲參數,計算所需處理時間,並根據所需處理時間確認第二PUCCH資源之配置。
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23更根據第一PDSCH資源之實體資源區塊大小、子載波間隔、解調參考訊號位置及傳輸區塊大小至少其中之一,判斷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處理條件。
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23更透過收發器21,自使用者裝置1接收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指示使用者裝置 能力。處理器23更根據使用者裝置能力,判斷使用者裝置是否繼續處理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使用者裝置能力可包含平行處理能力及複數載波單元每一者之PDSCH處理能力。平行處理能力可包含多載波運算能力。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使用者裝置可在基地台基於上行非依序配置上行資源的情況下,優先處理或產生低傳輸延遲要求之資料訊號,並藉由至少二資源間於時域上之相對位置關係,來判斷是否繼續處理或產生傳輸延遲容許較高的資料訊號,進而決定於對應之上行資源上之訊號傳送。據此,本發明可在上行資源以上行非依序配置的情況下,滿足URLLC服務的要求,並使基地台與使用者裝置對上行非依序配置得以應對。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DDR1‧‧‧第一PDSCH資源
DDR2‧‧‧第二PDSCH資源
UCR1‧‧‧第一PUCCH資源
UCR2‧‧‧第二PUCCH資源
T1‧‧‧時間間隔
T2‧‧‧時間間隔
N1‧‧‧處理時間
N2‧‧‧處理時間

Claims (21)

  1. 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並用以執行下列操作:透過該收發器自一基地台接收載於一第一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資源上之一第一下行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該第一DCI指示一第一實體下行共享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資源及一第一實體上行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資源;於接收該第一DCI後,透過該收發器自該基地台接收載於一第二PDCCH資源上之一第二DCI,該第二DCI指示一第二PDSCH資源及第二PUCCH資源,該第二PUCCH資源基於一上行非依序(Out-of-Order)配置而被配置成於一時域上早於該第一PUCCH資源;根據該第一PDSCH資源、該第二PDSCH資源、該第一PUCCH資源及該第二PUCCH資源中至少二者間於該時域上之一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一處理條件,決定是否繼續處理該第一PDSCH資源上之一第一下行資料訊號;當決定繼續處理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根據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一整體處理結果,產生一第一確認訊息;當決定不繼續處理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根據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一目前處理結果,產生該第一確認訊息;處理該第二PDSCH資源上之一第二下行資料訊號; 根據該第二下行資料訊號之一處理結果,產生一第二確認訊息;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第二PUCCH資源上,傳送該第二確認訊息至該基地台;以及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第一PUCCH資源上,傳送該第一確認訊息至該基地台。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根據該時域上之該相對位置關係,計算因該上行非依序配置處理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所額外衍生之一延遲參數,並根據該延遲參數,計算一所需處理時間,並根據該所需處理時間,判斷該時域上之該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該處理條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根據該第一PDSCH資源之一實體資源區塊大小、一子載波間隔(Subcarrier Spacing;SCS)、一解調參考訊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位置及一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大小至少其中之一,判斷該時域上之該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該處理條件。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產生一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並透過該收發器,傳送該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至該基地台,該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指示一使用者裝置能力,以及該使用者裝置能力包含一平行處理能力及複數載波單元每一者之一PDSCH處理能力。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平行處理能力係包含一多載波運算能力。
  6. 如請求項1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當該處理器決定不繼續處理該第一下行 資料訊號時,該第一確認訊息指示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解碼失敗。
  7. 如請求項1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由複數碼塊群組所組成,當決定不繼續處理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該處理器判斷該等碼塊群組是否包含一已解碼部分及一未解碼部分,以產生該目前處理結果,以及該第一確認訊息指示該已解碼部分之一解碼結果,並指示該未解碼部分解碼失敗。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透過該收發器自該基地台接收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該RRC訊息載有一上行非依序傳輸啟用指示符。
  9. 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並用以執行下列操作:透過該收發器自一基地台接收載於一第一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資源上之一第一下行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該第一DCI指示一第一實體上行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資源;於接收該第一DCI後,透過該收發器自該基地台接收載於一第二PDCCH資源上之一第二DCI,該第二DCI指示一第二PUSCH資源,該第二PUSCH資源基於一上行非依序(Out-of-Order)配置而被配置成於一時域上早於該第一PUSCH資源;根據該第一PDCCH資源、該第二PDCCH資源、該第一PUSCH資源及該第二PUSCH資源中至少二者間於該時域上之一相對位置關係 是否滿足一處理條件,決定是否繼續產生欲傳送於該第一PUSCH資源上之一第一上行資料訊號;產生欲傳送於該第二PUSCH資源上之一第二上行資料訊號;透過該收發器,傳送該第二上行資料訊號於該第二PUSCH資源上;以及當決定繼續產生該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時,透過該收發器,傳送至少部分該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於該第一PUSCH資源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根據該時域上之該相對位置關係,計算因該上行非依序配置處理該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所額外衍生之一延遲參數,並根據該延遲參數,計算一所需處理時間,並根據該所需處理時間,判斷該時域上之該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該處理條件。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根據該第一PUSCH資源之一實體資源區塊大小、一子載波間隔及一傳輸區塊大小至少其中之一,判斷該時域上之該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該處理條件。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產生一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並透過該收發器,傳送該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至該基地台,該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指示一使用者裝置能力,以及該使用者裝置能力包含一平行處理能力及複數載波單元每一者之一PUSCH處理能力。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平行處理能力係包含一多載波運算能力。
  14. 如請求項9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根據該第一PUSCH資源與該第二PUSCH資源間於該時域上之該相對位置關係,判斷該第一PUSCH 資源至少部分重疊該第二PUSCH資源,以判斷該時域上之該相對位置關係不滿足該處理條件而決定不繼續產生該第一上行資料訊號。
  15. 如請求項9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第一上行資料訊號由複數碼塊群組所組成,當決定繼續產生該第一上行資料訊號時,該處理器更根據該第一PUSCH資源與該第二PUSCH資源間於該時域上之該相對位置關係,判斷該第一PUSCH資源與該第二PUSCH資源間是否存在一重疊資源,以及當存在該重疊資源時,透過該收發器,傳送該第一上行資料訊號中非對應至該重疊資源之該等碼塊群組於該第一PUSCH資源上。
  16. 如請求項9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透過該收發器自該基地台接收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該RRC訊息載有一上行非依序傳輸啟用指示符。
  17. 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並用以執行下列操作:透過該收發器,傳送一第一下行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於一第一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資源上至一使用者裝置,該第一DCI指示一第一實體下行共享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資源及第一實體上行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資源;於傳送該第一DCI後,透過該收發器,傳送一第二DCI於一第二PDCCH資源上至該使用者裝置,該第二DCI指示一第二PDSCH資源及第二PUCCH資源,該第二PUCCH資源基於一上行非依序(Out-of-Order) 配置而被配置成於一時域上早於該第一PUCCH資源;根據該第一PDSCH資源、該第二PDSCH資源、該第一PUCCH資源及該第二PUCCH資源中至少二者間於該時域上之一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一處理條件,判斷該使用者裝置是否繼續處理該第一PDSCH資源上之一第一下行資料訊號;透過該收發器,接收載於該第二PUCCH資源上之一第二確認訊息;以及透過該收發器,接收載於該第一PUCCH資源上之一第一確認訊息;其中,當判斷該使用者裝置繼續處理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該第一確認訊息指示該下行資料訊號之一整體處理結果,以及當判斷該使用者裝置不繼續處理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時,該第一確認訊息指示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之一目前處理結果。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基地台,其中於傳送該第一DCI後且產生該第二DCI之前,該處理器更根據該時域上之該相對位置關係,計算該使用者裝置因該上行非依序配置處理該第二下行資料訊號所額外衍生之一延遲參數,並根據該延遲參數,計算一所需處理時間,並根據該所需處理時間確認該第二PUCCH資源之一配置。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更根據該第一PDSCH資源之一實體資源區塊大小、一子載波間隔、一解調參考訊號位置及一傳輸區塊大小至少其中之一,判斷該時域上之該相對位置關係是否滿足該處理條件。
  20.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更透過該收發器,自該使用者裝置接收一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該使用者裝置能力回報訊息指示一使用者裝置能力,以及該處理器更根據該使用者裝置能力,判斷該使用者裝置是否繼續處理該第一下行資料訊號。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使用者裝置能力包含一平行處理能力及複數載波單元每一者之一PDSCH處理能力,以及該平行處理能力係包含一多載波運算能力。
TW108127746A 2018-08-07 2019-08-05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TWI6972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15297P 2018-08-07 2018-08-07
US62/715,297 2018-08-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830A true TW202008830A (zh) 2020-02-16
TWI697244B TWI697244B (zh) 2020-06-21

Family

ID=694071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7751A TWI716063B (zh) 2018-08-07 2019-08-05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及使用者裝置
TW108127746A TWI697244B (zh) 2018-08-07 2019-08-05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7751A TWI716063B (zh) 2018-08-07 2019-08-05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及使用者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1044746B2 (zh)
CN (2) CN110831200B (zh)
TW (2) TWI7160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5274B (zh) * 2019-02-15 2023-12-11 美商高通公司 亂序處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6720B (zh) * 2017-01-13 2022-06-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uci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DK3711220T3 (da) * 2017-11-16 2022-05-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Datatransmission og gentransmission til semi-persistent planlægning
CN110831200B (zh) * 2018-08-07 2023-09-01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用于移动通信***的用户装置及基站
WO2020032096A1 (en) * 2018-08-09 2020-02-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HANNEL COLLISION HANDLING with URLLC, and ACK FEEDBACK ON/OFF for HARQ-ACK of URLLC PDSCH TRANSMISSIONS
US11985674B2 (en) * 2018-08-10 2024-05-14 Apple Inc. Data and control transmission enhancements for new radio (NR)
CN113273289B (zh) * 2018-11-09 2024-03-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
US11258546B2 (en) * 2018-11-30 2022-0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owledgment feedback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1405662B (zh) * 2019-01-02 2023-07-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US20220085956A1 (en) * 2019-01-10 2022-03-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ow-latency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enhancements an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US20220190969A1 (en) * 2019-03-28 2022-06-16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dsch reception and harq feedback transmission control
US11705993B2 (en) * 2019-03-29 2023-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static HARQ-ACK codebook enhancements for NR-U
CN113615272A (zh) * 2019-08-20 2021-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375476B2 (en) * 2019-10-01 2022-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feedback transmission with multiple feedback timelines
WO2021066015A1 (en) * 2019-10-03 2021-04-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rllc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with repetitions
EP4057549A4 (en) * 2019-11-08 2023-07-2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1563529B2 (en) * 2019-11-08 2023-01-2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ut-of-orde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KR20210105551A (ko) * 2020-02-19 2021-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및 데이터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3472489A (zh) * 2020-03-31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
CN116171621A (zh) * 2020-08-05 2023-05-26 苹果公司 用于利用用户装备在新无线电中动态调度的***和方法
WO2022065963A1 (ko) * 2020-09-25 2022-03-31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크-애크 코드북 생성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2040479B (zh) * 2020-09-25 2023-10-27 郑州轻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信息安全的实时传输加密信息的方法及***
JP7389922B2 (ja) 2020-10-15 2023-11-3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の送受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1728925B2 (en) * 2021-01-05 2023-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overlay codes for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US20220248445A1 (en) * 2021-02-01 2022-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petition factor associated with a pucch resource indicator (pri)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4066B2 (en) * 2012-12-28 2015-09-22 Sierra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combining on an lt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CN104854773B (zh) * 2013-01-14 2018-05-11 英特尔Ip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能量采集设备
CN104969650B (zh) * 2013-04-12 2019-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2105291B1 (ko) * 2015-08-12 2020-04-28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기 장치, 기지국 및 통신 시스템
US10536946B2 (en) * 2015-12-08 2020-01-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network slicing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WO2017138854A1 (en) * 2016-02-09 2017-08-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obustness enhancements of efficient harq feedback
CN108781362B (zh) * 2016-03-10 2021-10-29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US11233586B2 (en) * 2016-03-18 2022-01-25 Kyocera Corporation Providing user equipment feedback via signal forwarding device
CN105979597B (zh) * 2016-06-27 2020-02-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资源的分配方法、分配装置、基站和终端
US11252717B2 (en) * 2016-09-02 2022-02-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existence of latency tolerant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KR20240093949A (ko) * 2016-09-28 2024-06-24 아이디에이씨 홀딩스, 인크. 유연한 라디오 서비스를 위한 5g nr 데이터 전달
US10412719B2 (en) * 2016-10-21 2019-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ce type based control search space monitoring
ES2813589T3 (es) * 2016-10-28 2021-03-24 Asustek Comp Inc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para mejorar la retroalimentación de harq en un tti abreviado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CA3042741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lot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086071A1 (zh) * 2016-11-11 2018-05-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获取上行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KR102238540B1 (ko) * 2017-01-03 2021-04-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펑처링된 데이터의 재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166262B2 (en) * 2017-01-05 2021-11-02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Lo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CN110393029B (zh) * 2017-01-20 2023-09-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8135606A1 (ja) * 2017-01-20 2018-07-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BR112019015925A2 (pt) * 2017-02-02 2020-03-24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ário e estação base de rádio para um terminal de usuário
EP3577808A1 (en) * 2017-02-03 2019-12-11 IDAC Holdings, Inc. Advanced polar codes for control channel
WO2018143621A1 (ko) * 2017-02-05 2018-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전송 시간 간격, 복수의 서브캐리어 간격 또는 복수의 프로세싱 시간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BR112019017456A2 (pt) * 2017-02-24 2020-03-31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ário e método de radiocomunicação
EP3591858A4 (en) * 2017-03-02 2020-12-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PROCESS
US10958394B2 (en) * 2017-03-10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indication channelization designs
US10856280B2 (en) * 2017-03-15 2020-1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esign for network coordination
US10567135B2 (en) * 2017-03-21 2020-0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8173124A1 (ja) * 2017-03-21 2018-09-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80107686A (ko) * 2017-03-22 2018-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341998B2 (en) * 2017-03-23 2019-07-0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JP6923660B2 (ja) * 2017-03-23 2021-08-25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US10912110B2 (en) * 2017-03-24 2021-02-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enhanced scheduling request for 5G NR
JP7035029B2 (ja) * 2017-04-27 2022-03-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09565889B (zh) * 2017-05-03 2022-11-15 Lg 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接收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8204730A1 (en) * 2017-05-03 2018-11-08 Intel IP Corporation Handling collision for mini-slot-based and slot-based transmission
US20180324770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KR102288629B1 (ko) * 2017-05-04 2021-08-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1496270B2 (en) * 2017-06-02 2022-1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 signaling size
US11038652B2 (en) * 2017-06-09 2021-06-15 Apple Inc.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ment and scheduling request information on a control channel
US20180368173A1 (en) * 2017-06-15 2018-12-2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enhanced scheduling request for 5g nr
WO2018227538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aperiodic csi via pucch
SG11202001918VA (en) * 2017-09-05 2020-04-2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CN111201819B (zh) * 2017-10-06 2023-10-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
BR112020006713A2 (pt) * 2017-10-06 2020-10-06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ário e método de radiocomunicação
US11502775B2 (en) * 2017-10-19 2022-11-15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895657B2 (en) * 2017-10-23 2024-02-06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9092823A1 (ja) * 2017-11-08 2019-05-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121038B2 (ja) * 2017-11-16 2022-08-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11567004B (zh) * 2017-11-24 2023-09-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0980049B2 (en) * 2018-05-10 2021-04-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llocat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s for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URLLC)
US10945256B2 (en) * 2018-05-22 2021-03-0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for different service typ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KR20200012702A (ko) * 2018-07-27 2020-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시간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10831200B (zh) * 2018-08-07 2023-09-01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用于移动通信***的用户装置及基站
WO2020204560A1 (ko) * 2019-03-29 2020-10-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5274B (zh) * 2019-02-15 2023-12-11 美商高通公司 亂序處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41863A1 (en) 2022-05-05
CN110831200B (zh) 2023-09-01
US11558889B2 (en) 2023-01-17
US20200053765A1 (en) 2020-02-13
TWI697244B (zh) 2020-06-21
CN110830221A (zh) 2020-02-21
CN110830221B (zh) 2022-05-24
TWI716063B (zh) 2021-01-11
US20200053766A1 (en) 2020-02-13
US11044746B2 (en) 2021-06-22
TW202008831A (zh) 2020-02-16
CN110831200A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7244B (zh)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WO2018202032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US9185690B2 (en) Allocating and determining resources for a device-to-device link
CN106471765B (zh) 利用改进的harq反馈指示的无线通信方法和***
CN113597807A (zh) 无线通信***中基于优先级的控制和数据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AU2017298225B2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US1070810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requency-division duplex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operation
US1087343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requency-division duplex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operation
US1132322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uplink data and control signal transmission ti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727649A (zh) 用于无线通信***中传输或接收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031779A1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CN112119601A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JP2020522198A (ja) フィードバックシグナリングのためのサイズ指示
EP3753134B1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WO2012129952A1 (zh) 一种时分双工***中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
EP359868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CN109803430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US2019033467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20515148A (ja) 混合ヌメロロジーのためのpucch構造
WO201702456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22024843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351061B (zh) 用于行动通信***的基站及用户装置
JP2019526946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KR2022005179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승인 기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1447685A (zh) 一种用于低延迟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