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5234A - 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5234A
TW201945234A TW108103137A TW108103137A TW201945234A TW 201945234 A TW201945234 A TW 201945234A TW 108103137 A TW108103137 A TW 108103137A TW 108103137 A TW108103137 A TW 108103137A TW 201945234 A TW201945234 A TW 2019452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handle
vehicle
airbag module
handleb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3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宮川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5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523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7/00Safety equipment
    • B62J27/20Airba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為了緊密地配置安全氣囊裝置且能將安全氣囊向鉛垂上方展開,本發明提供如下的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其具有安全氣囊(52a)、收納該安全氣囊(52a)之保持器(52)、及產生使上述安全氣囊(52a)展開之氣體之充氣機(51),而被固定於車輛之框架(30),且配置於芯柱管(31)上,該芯柱管(31)係***至左右地連接把手桿(41)之把手基部(42)。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
習知,於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中,已知有藉由自設於安全氣囊裝置底部之充氣機向上方釋放氣體,而使安全氣囊容易向上方展開者(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15-145151號公報
然而,於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中,希望緊密地配置安全氣囊裝置,且使安全氣囊儘量向鉛垂上方展開以適當地保護乘坐者。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完成,其目的在於,在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中,能緊密地配置安全氣囊裝置,且能使安全氣囊向鉛垂上方展開。
本發明之特徵在於,具有安全氣囊(52a)、收納該安全 氣囊(52a)之保持器(52)、及產生使上述安全氣囊(52a)展開之氣體之充氣機(51),而被固定於車輛之框架(30),且配置於芯柱管(31)上,該芯柱管(31)係***至左右地連接把手桿(41)之把手基部(42)。
而且,上述發明中亦可為,自車輛側面觀察時,安全氣囊裝置配置於安裝在上述把手桿(41)之儀錶(60)與上述芯柱管(31)之間。
而且,上述發明中亦可為,自車輛側面觀察時,安全氣囊裝置配置於較上述把手桿(41)之左右端部(45a)更靠前方。
而且,上述發明中亦可為,安全氣囊裝置配置於覆蓋上述把手桿(41)之上部的把手外殼(23)與自後方覆蓋上述把手桿(41)之下部的內外殼(22)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具有安全氣囊、收納安全氣囊之保持器、及產生使安全氣囊展開之氣體之充氣機,而被固定於車輛之框架,且配置於芯柱管上,該芯柱管係***至左右地連接把手桿之把手基部。根據該構成,能於把手桿之附近配置安全氣囊模組,能於乘坐者之頭部至胸部之上半身部附近配置安全氣囊模組。故而,能緊密地構成安全氣囊,且能縮短安全氣囊之展開所需之時間。而且,因把手桿係在芯柱管之車輛左右方向上配置於外側,故利用芯柱管之上方之空間及把手桿之間,能使安全氣囊向鉛垂上方展開。
而且,上述發明中,自車輛側面觀察時,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亦可配置於安裝在把手桿之儀錶與芯柱管之間。根據該構成,能一面維持把手桿與儀錶之佈局,一方面配置安全氣 囊。而且,能於乘坐者之頭部至胸部之上半身部之附近配置安全氣囊模組,而可緊密地構成安全氣囊。
而且,上述發明中亦可為,自車輛側面觀察時,安全氣囊裝置配置於較把手桿之左右端部更靠前方。根據該構成,能於乘坐者之前方且靠近自頭部至胸部之上半身部之位置配置安全氣囊模組。
而且,上述發明中亦可為,安全氣囊裝置亦可配置於覆蓋把手桿之上部的把手外殼與自後方覆蓋把手桿之下部的內外殼之間。根據該構成,可不改變二輪機車之外觀上之佈局而配置安全氣囊模組。
1‧‧‧二輪機車
2‧‧‧前輪
3‧‧‧後輪
10‧‧‧座部
16‧‧‧前叉
16a‧‧‧內管
17‧‧‧後緩衝器
20‧‧‧前外殼
21‧‧‧前側外殼
22‧‧‧內外殼
23‧‧‧把手外殼
24‧‧‧踏板
25‧‧‧踏板外殼
26‧‧‧主體側外殼
27‧‧‧頭燈
29‧‧‧後視鏡
30‧‧‧主框架(框架)
31‧‧‧芯柱管
32‧‧‧轉向頭
33‧‧‧安裝部
40‧‧‧把手組件
41‧‧‧把手桿
42‧‧‧把手基部
43‧‧‧連接部
44‧‧‧升高部
45‧‧‧握把部
45a‧‧‧端部
46‧‧‧橋接件
50‧‧‧安全氣囊模組
51‧‧‧充氣機
52‧‧‧保持器
52a‧‧‧安全氣囊
52b‧‧‧開口部
60‧‧‧儀錶
C‧‧‧車體外殼
F‧‧‧車體框架
FR‧‧‧車體前方
M‧‧‧傳動箱
U‧‧‧單元擺動引擎
UP‧‧‧車體上方
圖1係具有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安全氣囊裝置的二輪機車之左側視圖。
圖2係表示二輪機車之把手組件與安全氣囊模組之左側面局部剖視圖。
圖3係表示芯柱管與安全氣囊模組之後方立體圖。
圖4係表示把手組件之後方立體圖。
以下,參照圖式而對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外,於說明中,關於前後左右及上下等方向之記載,只要無特別記載,則與相對於車體之方向相同。而且,各圖中表示之符號FR係表示車體前方,符號UP表示車體上方。
圖1係具有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安全氣囊裝置的二 輪機車之左側視圖。二輪機車1(跨坐型車輛)係具有供坐於座部10之駕駛者(乘坐者)放置腳之較低的踏板24的速克達型車輛。二輪機車1係於車體框架F之前方具有前輪2,作為驅動輪之後輪3由連結於車體框架F之後部的單元擺動引擎U(單元擺動動力單元)樞軸支撐。車體框架F被樹脂製之車體外殼C(車體)覆蓋。
車體框架F具備自車體之前部向後下方伸出之主框架30、及於座部10之下方向前後方向延伸之座部導軌(未圖示)等。單元擺動引擎U係由引擎(未圖示)、及收容有皮帶式無段變速機構(未圖示)之傳動箱M一體化而成的單元擺動式,亦具有作為支撐後輪3之擺動臂之功能。於單元擺動引擎U之後部與車體框架F之後部之間,架設有後緩衝器17。
車體外殼C具有覆蓋把手桿41之下部之前外殼20、及連結於前外殼20之側部下緣並向下方延伸之左右一對的前側外殼21。並且,車體外殼C還具有:內外殼22,其連結於前外殼20及前側外殼21之左右之緣部,自後方覆蓋把手桿41之下部;及把手外殼23,其覆蓋把手桿41之上部之一部分。把手外殼23係把手桿41之上部,且覆蓋車寬方向之中央者。另外,前外殼20、前側外殼21及內外殼22被固定於主框架30。
並且,設於把手桿41上部之握把部45係較把手外殼23更靠車輛左右側方且朝後方突出,把手外殼23係可與把手桿41一起地相對於主框架30轉動。另外,把手桿41之車輛前後方向上之最後部成為握把部45之端部45a。而且,接續於內外殼22之下緣並向後方延伸之踏板24、自左右之側方覆蓋踏板24之底板外殼25、及覆蓋座部10下方之主體側外殼26皆亦包含在車體外殼C中。 於把手外殼23之前表面設有頭燈27。於把手外殼23之上部且為車寬方向之中央,設有顯示二輪機車1之速度等的儀錶60。頭燈27及儀錶60係與把手外殼23一起安裝於把手桿41,隨著把手桿41之握把部45之操作,其等與握把部45一體轉向。而且,於握把部45安裝有後視鏡29。
連接有把手桿41之下端之把手基部42係於主框架30之前端上轉動自如地被支撐。並且,於把手基部42之下端,通過橋接件46安裝有左右一對的前叉16。前輪2樞軸支撐於前叉16之下端,並藉由把手組件40之握把部45之操作而***縱。並且,於把手基部42之上方設有安全氣囊模組50(安全氣囊裝置)。
圖2係表示二輪機車之把手組件與安全氣囊模組之左側面局部剖視圖,圖3係表示芯柱管與安全氣囊模組之後方立體圖。並且,圖4係表示把手組件之後方立體圖。如圖2及圖4所示般,把手組件40係由左右之把手桿41、把手基部42、及橋接件46所構成。把手基部42構成為筒狀,於車輛左右方向之側部分別安裝有把手桿41。而且,於把手基部42之下端,固定設有向車輛左右方向伸出之橋接件46。於橋接件46之左右兩端部,分別保持有內管16a。並且,芯柱管31***至把手基部42及橋接件46。藉此,把手桿41可操縱,藉由把手桿41之操縱,保持於前叉16之前輪2受到操縱。
把手桿41係由從把手基部42向車輛左右方向伸出之連接部43、從連接部43向上方伸出之升高部44、及從升高部44之上端向車輛左右方向延伸之握把部45所構成。把手基部42係於內部***有立設於主框架30之前端上表面的芯柱管31。並且,如 圖3所示,於芯柱管31之上端部安裝有轉向頭32。藉由轉向頭32、及橋接件46之下部所裝設之軸承(未圖示),把手基部42係於主框架30之間轉動自如地被支撐。
芯柱管31之上端設有安裝安全氣囊模組50之安裝部33。當自車輛前後方向觀察時,安裝部33以呈U字狀之方式使板狀構件彎曲而構成。並且,安裝部33於轉向頭32裝設在芯柱管31之狀態下,從轉向頭32向上方突出而設。安裝部33之上部左右兩端部安裝於保持器52之下表面,安裝部33避開從保持器52之下表面向下方突出之充氣機51而將安全氣囊模組50固定於轉向頭32。藉此,於在芯柱管31安裝有把手基部42,並裝設有轉向頭32之狀態下,將安全氣囊模組50安裝於安裝部33。利用安裝部33,將安全氣囊模組50一體地固定於芯柱管31。
安全氣囊模組50安裝於安裝部33,藉此位於把手桿41之升高部44之間。升高部44係以一面從連接部43向上方伸出,一面向二輪機車1之左右方向外側擴展之方式構成。並且,於升高部44間,當把手桿41轉動時,安全氣囊模組50與升高部44以不接觸之方式隔有充分的距離。
安全氣囊模組50係由設於安全氣囊模組50之下部之充氣機51、設於充氣機51上之保持器52、及摺疊並保持於保持器52內之安全氣囊52a所構成。並且,於保持器52之車輛前後方向之後表面下部,設有開口部52b。
安全氣囊模組50係於安裝在芯柱管31之狀態下保持於前外殼20內及把手外殼23內。前外殼20被支撐於主框架30。並且,把手外殼23被支撐於把手桿41,且構成為可與把手桿41 之握把部45一體地轉動。另外,於把手外殼23之內周部與安全氣囊模組50之間,設有用以供把手外殼23轉動之充分的間隙。
而且,於安全氣囊模組50之上方、且為握把部45之間,配置有儀錶60。藉此,自車輛側面觀察時,安全氣囊模組50係配置於芯柱管31與儀錶60之間。另外,安全氣囊模組50係於車輛前後方向上配置於較握把部45之端部45a更前方。而且,儀錶60安裝於把手外殼23,與把手外殼23一同藉由握把部45之操縱而轉動。並且,於把手外殼23與內外殼22之間配置有安全氣囊模組50。如圖2所示,內外殼22於車輛前後方向自後方覆蓋把手基部42及安全氣囊模組50。並且,把手外殼23使芯柱管31位於轉動軸上,於車輛上下方向自上方覆蓋安全氣囊模組50之上部。故而,當利用把手桿41之轉動使把手外殼23轉動時,安全氣囊模組50亦位於把手外殼23與內外殼22之間。
繼而,對於上述構成之作用進行說明。若使把手桿41之握把部45轉動,則連接於把手桿41之把手基部42會以芯柱管31為轉動軸而轉動。並且,前叉16會與連接於把手基部42之橋接件46一同轉動,前輪2受到操縱。即,芯柱管31不轉動,而是裝設於芯柱管31外側之把手基部42與把手桿41一體地轉動,前輪2受到操縱。
並且,安全氣囊模組50經由安裝部33而配置於芯柱管31上,故而,無關於把手桿41之轉動,安全氣囊模組50之位置及姿勢相對於主框架30而固定。故而,對應於保持器52之開口部52b之位置而於內外殼22設置當使安全氣囊52a展開時開口的開口部,從而能展開安全氣囊52a。另外,亦能使保持器52之開口 部52b自內外殼22露出。
把手桿41係在車輛左右方向上從把手基部42向外側伸出。故而,於裝設有把手基部42之芯柱管31之上方構成配置安全氣囊模組50之空間。安全氣囊模組50經由芯柱管31而被支撐於主框架30。藉此,安全氣囊模組50之荷重被支撐於主框架30。並且,把手桿41之操作不受安全氣囊模組50之重量所影響。於把手桿41間配置安全氣囊模組50,即便把手桿41左右轉動,把手桿41之升高部44亦僅經過安全氣囊模組50之周圍,而不會接觸安全氣囊模組50。藉此,可於把手桿41附近配置安全氣囊模組50而不會對把手桿41之操作造成影響。
繼而,對於安全氣囊模組50之動作進行說明。當二輪機車1之加速度感測器(未圖示)檢測到既定值以上之加速度時,控制單元(未圖示)使安全氣囊模組50之充氣機51運作。藉此,充氣機51產生氣體。由充氣機51產生之氣體被供給至保持器52內之安全氣囊52a。流入至安全氣囊52a之氣體使安全氣囊52a膨脹。膨脹之安全氣囊52a使保持器52之開口部52b打開,並向車輛之後方展開,並使內外殼22之開口部裂開並向後方展開。向後方以一定距離展開之安全氣囊52a係於之後如圖2所示般向上方展開。
使安全氣囊52a向後方展開並自內外殼22突出後,使其向上方展開,故而,利用充氣機51,於氣體壓力較高期間,會使保持器52及內外殼22裂開,故而能有效率地使安全氣囊52a向後方展開。並且,向上方展開而保護乘坐者。如此,由於展開安全氣囊52a,故而,能於乘坐者之前方、且為靠近乘坐者上半身之部位的有限空間內配置安全氣囊模組50。並且,能於駕駛者之上半身 之前方展開安全氣囊52a,保護頭部至胸部之上半身部。
如以上說明所述,根據運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安全氣囊模組50(安全氣囊裝置)具有安全氣囊52a、收納安全氣囊52a之保持器52、及產生使安全氣囊52a展開之氣體之充氣機51。並且,安全氣囊模組50被固定於二輪機車1(車輛)之主框架30,且配置於芯柱管31上,該芯柱管31係***至左右地連接把手桿41之把手基部42。根據該構成,能於芯柱管31上之受限之空間內配置安全氣囊模組50。而且,能不改變外觀上之佈局而配置安全氣囊模組50。進而,能經由芯柱管31而利用主框架30來承受安全氣囊模組50之運作時之衝擊。藉此,安全氣囊52a展開時,能減少安全氣囊模組50之姿勢之變化。並且,能將安全氣囊模組5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於乘坐者之頭部至胸部的上半身部附近的位置。藉此,能緊密地構成安全氣囊52a,且能縮短展開所需之時間。
而且,在安裝於把手桿41之儀錶60與芯柱管31之間,配置安全氣囊模組50。利用該構成,能一面維持把手桿41及儀錶60之位置關係,一面配置安全氣囊模組50。
而且,自二輪機車1(車輛)之側面觀察時,將安全氣囊模組50配置於較把手桿41之左右端部45a更靠前方。利用該構成,能將安全氣囊模組50配置於乘坐者之前方且為頭部至胸部之上半身部附近的位置。
而且,於覆蓋把手桿41之上部的把手外殼23與自後方覆蓋把手桿41之下部的內外殼22之間,配置安全氣囊模組50。利用該構成,可不改變二輪機車1之外觀上之佈局而配置安全氣囊模組50。
而且,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以二輪機車1作為跨坐型車輛之示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本發明可應用於具有2個前輪或後輪之三輪跨坐型車輛、及具有四輪以上之跨坐型車輛。

Claims (4)

  1. 一種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安全氣囊(52a)、收納該安全氣囊(52a)之保持器(52)、及產生使上述安全氣囊(52a)展開之氣體之充氣機(51),被固定於車輛之框架(30),且配置於芯柱管(31)上,該芯柱管(31)係***至左右地連接把手桿(41)之把手基部(42)。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其中,自車輛側面觀察時,其配置於安裝在上述把手桿(41)之儀錶(60)與上述芯柱管(31)之間。
  3. 如請求項1或2之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其中,自車輛側面觀察時,其配置於較上述把手桿(41)之左右端部(45a)更靠前方。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其配置於覆蓋上述把手桿(41)之上部的把手外殼(23)與自後方覆蓋上述把手桿(41)之下部的內外殼(22)之間。
TW108103137A 2018-04-27 2019-01-28 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 TW2019452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18/017241 2018-04-27
PCT/JP2018/017241 WO2019207778A1 (ja) 2018-04-27 2018-04-27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5234A true TW201945234A (zh) 2019-12-01

Family

ID=68295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3137A TW201945234A (zh) 2018-04-27 2019-01-28 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45065B2 (zh)
TW (1) TW201945234A (zh)
WO (1) WO201920777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2850B2 (ja) * 2002-02-20 2008-0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における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4314835A (ja) * 2003-04-17 2004-11-11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JP4162643B2 (ja) * 2004-09-10 2008-10-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車の乗員制止装置
JP4711422B2 (ja) * 2006-03-30 2011-06-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125614B2 (ja) * 2008-02-29 2013-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45065B2 (ja) 2021-10-06
WO2019207778A1 (ja) 2019-10-31
JPWO2019207778A1 (ja)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6418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609941B2 (ja)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
JP6357677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TWI680076B (zh) 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
CN110709315B (zh) 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
US7934744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10678382B (zh) 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
JP708958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0691732B (zh) 鞍乘型车辆的气囊装置
TW201945236A (zh) 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
JP4052850B2 (ja) 小型車両におけるエアバッグ装置
TW201945234A (zh) 跨坐型車輛之安全氣囊裝置
JP560413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715527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715527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694506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