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41760A - 偏光板 - Google Patents

偏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41760A
TW201841760A TW107108263A TW107108263A TW201841760A TW 201841760 A TW201841760 A TW 201841760A TW 107108263 A TW107108263 A TW 107108263A TW 107108263 A TW107108263 A TW 107108263A TW 201841760 A TW201841760 A TW 2018417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sin
weight
active energy
energy r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8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1197B (zh
Inventor
西上由紀
名田敬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1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1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1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11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63/00Adhesives based on epoxy resin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偏光板,係可抑制於濕熱環境下暴露後的顏色不均。
偏光板1依序具有偏光件層10、接著劑層15及第1樹脂層21。偏光件層10係吸附配向有碘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膜厚為18μm以上25μm以下。第1樹脂層21中,與接著劑層接觸側的表面之氮元素與碳元素的原子濃度比(N/C比)為1.0以上。接著劑層15係包含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與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10至70重量份。

Description

偏光板
本發明係關於偏光板。
偏光板被用作為構成液晶顯示裝置等的光學構件之一。偏光板通常具有在偏光膜的單面或兩面積層保護膜的積層結構,以該積層結構納入液晶顯示裝置。
於偏光膜與保護膜的貼合,已知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就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而言,使用以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環氧化合物等陽離子聚合性的硬化性成分作為主成分的陽離子聚合性的接著劑。陽離子聚合性的接著劑具有不易受到氧氣阻礙、也適用於透濕度較低的保護膜與偏光膜的貼合等優點。例如,於專利文獻1及2記載為了貼合偏光膜與保護膜,使用包含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作為光陽離子硬化性成分的光硬化性接著劑。
另一方面,為了更提升保護膜與偏光膜的接著性,已知使用具有胺甲酸乙酯底塗層的保護膜。例如,於專利文獻3記載即使於使用具有胺甲酸乙酯底塗層的保護膜時,仍使用硬化性優異的陽離子聚合性接著劑的偏光板。
再者,於專利文獻4揭示一種丙烯酸系熱塑性樹脂,係包含來自N-取代順丁烯二醯亞胺單體的重複單元,並且係作為使用於偏光板保護膜等的光學材料之具有優異的耐熱性等、雙折射性被高度控制的樹脂。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20825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208246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4/129260號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11/149088號
將偏光膜與具有包含氮的樹脂層的保護膜,使用包含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接著劑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貼合而成偏光板,於濕熱環境下暴露時有產生顏色不均之情形。近年來伴隨著液晶顯示裝置等的輕量、薄型化,對偏光板薄膜化的要求逐漸升高,上述顏色不均的產生,特別是在經薄膜化後的偏光板上更為顯著。
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可抑制於濕熱環境下暴露後的顏色不均之偏光板為目的。
本發明係提供下述所示的偏光板。
[1]一種偏光板,係依序具有偏光件層、接著劑層及第 1樹脂層,其中前述偏光件層係吸附配向有碘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前述第1樹脂層中,與前述接著劑層接觸的側的表面之氮元素與碳元素的原子濃度比(N/C比)為1.0以上;前述接著劑層係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與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包含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前述偏光件層的膜厚為18μm以上25μm以下;相對於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前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10至70重量份。
[2]一種偏光板,係依序具有偏光件層、接著劑層及第1樹脂層,其中前述偏光件層係吸附配向有碘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前述第1樹脂層中,與前述接著劑層接觸的側的表面之氮元素與碳元素的原子濃度比(N/C比)為1.0以上;前述接著劑層係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與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包含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前述偏光件層的膜厚未達18μm;相對於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前 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10至55重量份。
[3]一種偏光板,係依序具有偏光件層、接著劑層及第1樹脂層,其中前述偏光件層係吸附配向有碘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前述第1樹脂層中,與前述接著劑層接觸的側的表面之氮元素與碳元素的原子濃度比(N/C比)為1.0以上;前述接著劑層係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與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包含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前述偏光件層的膜厚為25μm以下;相對於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前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M[重量份],前述偏光件層的每單位面積的碘量為I[g/cm2]時,M為7[重量份]以上,且滿足式(1):I≧2.1M×10-6-7.8×10-5 (1)。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接著劑層的膜厚為3.5μm以下。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樹脂層包含在溫度40℃、相對濕度90%中之透濕度為1500g/m2/24hr以下的層。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於前述 偏光件層的與配置前述接著劑層側為相反側的面具有第2樹脂層;其中,前述第2樹脂層包含在溫度40℃、相對濕度90%中之透濕度為1500g/m2/24hr以下的層。
[7]如[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偏光件層的單體穿透率為40%以上。
[8]如[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更包含脂肪族環氧化合物;其中,
相對於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前述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未達65重量份。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抑制於濕熱環境下暴露後的顏色不均之偏光板。
1‧‧‧偏光板
10‧‧‧偏光件層
15‧‧‧第1接著劑層
21‧‧‧第1樹脂層
22‧‧‧第2樹脂層
25‧‧‧第2接著劑層
第1圖表示本發明的偏光板的層構成之一例的剖面示意圖。
第2圖係針對實施例所得之偏光板,繪製碘量相對於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含量之圖。
以下,顯示實施態樣,針對本發明的偏光板進行詳細地說明。
本發明的偏光板係包含偏光件層、及於該偏光件層一側的面上隔著接著劑層積層的第1樹脂層者, 該接著劑層係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偏光件層,係吸附配向有碘的以聚乙烯醇系樹脂為主成分的聚乙烯醇系膜。第1樹脂層係樹脂硬化物層,其與接著劑層接觸的側的表面之氮元素與碳元素的原子濃度比(N/C比)為1.0以上。形成接著劑層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包含含有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及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
偏光件層的膜厚為18μm以上25μm以下時,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10至70重量份;偏光件層的膜厚未達18μm時,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10至55重量份。再者,偏光件層的膜厚為25μm以下時,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M[重量份],偏光件層的每單位面積的碘量為I[g/cm2]時,M可為7[重量份]以上,且滿足式(1):I≧2.1M×10-6-7.8×10-5 (1)。
本發明的偏光板即使於濕熱環境下暴露後仍可抑制顏色不均。此外,於本說明書中所謂「顏色不均」,根據後述實施例的記載,係指偏光板配置成正交尼科耳(crossed nicols)狀態進行觀察時,偏光板的顏色變化(變紅、變藍)部分在視覺上識別為不均勻狀。
於偏光板產生的顏色不均之發生機制推測如下。作為包含於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活性 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之環氧化合物(單體),係藉由陽離子聚合而形成硬化物層。在環氧化合物的陽離子聚合時,若存在路易斯(Lewis)鹼性或布氏(Bronsted)鹼性比環氧化合物高的化合物時,會阻礙環氧化合物的聚合反應。一般而言,具有含氮官能基的化合物,其路易斯鹼性或布氏鹼性比環氧化合物高。為此,與接著劑層接觸側的表面存在著具有含氮官能基的化合物時,有形成接著劑層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的環氧化合物的聚合反應受到阻礙,接著劑中殘存未反應的環氧化合物之情形。在偏光板暴露於濕熱環境時,接著劑中殘存的環氧化合物從接著劑層移動至偏光件層。
於偏光件層,碘吸附配向於聚乙烯醇系膜。偏光件層中的碘除了I2外,亦存在I-、I3-、I5-,該等為平衡狀態。即使在環氧化合物中為反應性較高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係與偏光件層中的I-反應,消耗偏光件層中的I-。結果,改變偏光件層中碘(I2、I-、I3-、I5-)的平衡狀態。此時,若I3-減少時則偏光件層的藍色性增加,若I5-減少時則偏光件層紅色性增加。因此,若偏光板的接著劑層中殘存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量增加時,與該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反應的碘量增加,於偏光件層與碘反應的部分容易變成顯現偏光板的顏色不均。
如此的顏色不均,容易發生於偏光板為具備偏光件層,係碘吸附配向於聚乙烯醇系膜;接著劑層,係包含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陽離子聚合性的活性能量線硬 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以及第1樹脂層,係與接著劑層接觸的側之N/C比為1.0以上時。再者,偏光板的顏色不均,如後述,有偏光件層的膜厚及接著劑層的膜厚越薄越容易發生、設置於偏光板的第1樹脂層的透濕度越小越容易發生、偏光件層的單體穿透率越大越容易發生的傾向。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偏光板進行詳述。偏光板1的層構成的一例示於第1圖。第1圖所示的偏光板1包含偏光件層10;隔著第1接著劑層(接著劑層)15積層於偏光件層10的一面之第1樹脂層21;隔著第2接著劑層25積層於偏光件層10的另一面之第2樹脂層22。如第1圖所示,偏光板1之相鄰各層係互相接觸。
〈偏光件層〉
偏光件層10係以聚乙烯醇系樹脂為主成分的吸附配向有碘的聚乙烯醇系膜。偏光件層10,例如為經單軸延伸的吸附配向有碘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構成偏光件層10的聚乙烯醇系樹脂,除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之聚乙烯醇以外,亦可為乙酸乙烯酯及屬於可與其共聚合的其他單體(例如乙烯、不飽和羧酸等)的共聚物的皂化物之乙烯醇系共聚物。
偏光件層10,例如可經由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單軸延伸的步驟、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藉由碘染色而使該碘吸附的步驟、將吸附有碘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用硼 酸水溶液處理的步驟以及經硼酸水溶液處理後進行水洗的步驟而製造。碘之染色可藉由將膜浸漬於含有碘的水溶液進行,硼酸水溶液的處理可藉由將膜浸漬於硼酸水溶液進行。
聚乙烯醇系樹脂膜的單軸延伸,可在碘的染色前、與染色同時或染色後進行。在染色後進行單軸延伸時,該單軸延伸可在硼酸處理前或硼酸處理中進行。再者,亦可在該等複數階段進行單軸延伸。
又,偏光件層10亦可為藉由對聚乙烯醇系樹脂層與基材膜的積層體實施延伸及染色處理而得者。此時,經延伸及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係成為偏光件層。上述積層體可為例如藉由對基材膜塗佈聚乙烯醇系樹脂而得者。積層於偏光件層10的基材膜可被剝離除去,亦可使用為第1樹脂層21或第2樹脂層22。上述延伸的倍率通常為3至7倍。
偏光件層10的膜厚只要是25μm以下則無特別限制,為了因應偏光板1的薄膜化要求,較佳為膜厚薄者。具體而言,偏光件層10的膜厚較佳為23μm以下,更佳為18μm以下,又更佳為13μm以下。偏光件層10通常具有1μm以上的膜厚,較佳為2μm以上,更佳為5μm以上。偏光板於濕熱環境下暴露時所產生的顏色不均,在使用薄膜化的偏光件層的偏光板容易變得顯著。為此,偏光板1特別是在偏光件層10的膜厚為25μm以下時,可得到有效地抑制顏色不均的效果。
偏光件層10的單體穿透率較佳為40%以上,可為42.1%以上,亦可為42.7%以上。偏光件層10的單體穿透率的上限值為50%以下,較佳為45%以下。偏光板於濕熱環境下暴露時產生的顏色不均,在使用單體穿透率較高的偏光件層10的偏光板中容易變得顯著。為此,偏光板1特別是在偏光件層10的單體穿透率為40%以上時,可有效地得到抑制顏色不均的效果。上述單體穿透率,係使用後述實施例進行的測定方法所測定到的值。
〈第1樹脂層〉
第1樹脂層21係隔著第1接著劑層15,設置於偏光件層10的一面。第1樹脂層21亦可包含例如偏光件層10的保護層、相位差層、光學補償層、增亮層等。第1樹脂層21的與第1接著劑層15接觸側的表面,在以提高第1樹脂層21與第1接著劑層15的接著性、第1樹脂層21的光學特性、耐熱性等為目的下,氮元素與碳元素的原子濃度比(N/C比)為1.0以上。上述N/C比係根據後述的實施例的記載,使用X射線光電子光譜(XPS)系統進行第1樹脂層21的與第1接著劑層15接觸側的表面的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所測定出的值。
偏光板於濕熱環境下暴露時產生的顏色不均,係第1樹脂層21的與第1接著劑層15接觸側的表面中之含氮率越高,則容易變得顯著。為此,於偏光板1之第1樹脂層21中,特別是與第1接著劑層15接觸側的表 面之上述N/C比為1.0以上時,可得到有效地抑制顏色不均的效果。上述N/C比,只要是1.0以上則無特別限制,可為1.5以上,又可為2.0以上。上述N/C比的上限值亦無特別限制,例如為10以下,較佳為8以下,更佳為7以下。
第1樹脂層21可以單一層來構成,亦可以具有與第1接著劑層15接觸的層(以下稱為「接著劑層側表面層」)及該接著劑層側表面層以外的層(以下稱為「其他層」)之複數層來構成。其他層可為1層,亦可為2層以上。第1樹脂層21以單一層構成時,可以第1樹脂層21的N/C比成為1.0以上之方式來構成。第1樹脂層21具有複數層時,可以至少接著劑層側表面層的N/C比成為1.0以上之方式來構成。
就其他層而言,可列舉偏光件層10的保護層、硬塗層、防眩層、抗反射層、抗靜電層、防污層、底塗層等。就接著劑層側表面層而言,可列舉底塗層、保護層等。其他層為底塗層時,藉由底塗層,可提高設置於第1樹脂層21的與第1接著劑層15接觸側為相反側的層的親和性。再者,接著劑層側表面層為底塗層時,藉由底塗層,可提高對第1接著劑層15的親和性故而提高接著強度。第1樹脂層21較佳為其他層為保護層,接著劑層側表面層為底塗層。
就形成第1樹脂層21的與第1接著劑層15接觸側的表面的材料而言,只要是N/C比為1.0以上者則 無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將包含N原子的單體作為共聚合成分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甲基)丙烯醯胺系樹脂、醯亞胺系樹脂、三聚氰胺系樹脂等,較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胺甲酸乙酯系樹脂。
第1樹脂層21、形成第1樹脂層21的接著劑層側表面層及其他層,可具有例如後述的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層。第1樹脂層21以單一層構成,並且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來形成時,只要以使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N/C比為1.0以上之方式,來調整形成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各構成單元的含量即可。其他層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形成時的N/C比沒有特別限制。
形成第1樹脂層21的接著劑層側表面層為上述底塗層時,以使底塗層的N/C比成為1.0以上之方式來選擇的材料即可。就形成底塗層的材料而言,可使用例如以包含骨架具有極性基、具有較低分子量及較低玻璃轉化溫度、並且包含N原子的單體作為共聚合成分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甲基)丙烯醯胺系樹脂、三聚氰胺系樹脂等。
形成第1樹脂層21的接著劑層側表面層為底塗層時,以乾燥後的厚度而言,底塗層的厚度通常為0.01至5μm,較佳為0.03至0.6μm。厚度未達0.01μm時,有與形成第1樹脂層21的其他層的黏合性變差之情形。再者,厚度超過5μm時,底塗層的親水性變得過剩,有偏光板的耐水性變差之情形。
第1樹脂層21較佳為包含在溫度40℃、相對濕度90%中之透濕度為1500g/m2/24hr以下之低透濕層。第1樹脂層21為2層以上時,上述低透濕層為接著劑層側表面層及其他層中的至少一者即可,其他層為2層以上時,為形成其他層的至少之一層即可。上述透濕度可為1000g/m2/24hr以下,亦可為420g/m2/24hr以下。偏光板於濕熱環境下暴露時產生的顏色不均,在具有透濕度低的第1樹脂層的偏光板容易變得更顯著。為此,偏光板1特別是在第1樹脂層21包含在溫度40℃、相對濕度90%中之透濕度為1500g/m2/24hr以下之低透濕層時,可有效地得到抑制顏色不均的效果。
以下,針對可構成第1樹脂層21的材料進行詳述。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可具有一般式(I)、(II)及(III)分別表示的第1、第2及第3構成單元,較佳為可具有包含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之層、或在包含添加劑時含有添加劑以外的樹脂成分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層。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1構成單元)
構成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1構成單元,係上述一般式(I)表示的構成單元,一般式(I)中,R1表示氫原子、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4至12的環烷基烷基、碳數5至12的環烷基、碳數7至14的芳香基烷基、碳數6至14的芳香基或具有選自由鹵原子(F、Cl、Br或I原子)、羥基、硝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及碳數1至12的烷基所成群組中的至少1種取代基的碳數6至14的芳香基。於本說明書中,烷基、芳香基烷基之烷基及烷氧基之烷基,可為直鏈狀或分支狀。
可成為R1之烷基(針對可成為R1之芳香基的取代基之烷基也相同)的碳數較佳為1至6,更佳為1至4。可成為R1之烷基的具體例,包括甲基、乙基、正-或異 -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月桂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透明性及耐候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2-乙基己基,更佳為甲基。
可成為R1之環烷基烷基的碳數較佳為5至10,更佳為6至8。就可成為R1之環烷基烷基的具體例而言,包括環戊基甲基、環戊基乙基、環己基甲基及環己基乙基等。
可成為R1之環烷基的具體例,包括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三環癸基、雙環辛基、三環十二烷基、異莰基、金剛烷基、四環十二烷基。其中,較佳為環戊基、環己基、環辛基、三環癸基、雙環辛基、三環十二烷基、異莰基。
可成為R1之芳香基烷基的具體例,包括苯甲基、1-或2-苯基乙基、3-苯基丙基、6-苯基己基、8-苯基辛基。其中,較佳為苯甲基、1-或2-苯基乙基、3-苯基丙基。可成為R1之芳香基的具體例,包括苯基、萘基、蒽基,其中,較佳為苯基。
可成為R1之具有上述特定取代基之芳香基,較佳為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其具體例包括2,4,6-三溴苯基、2-或4-氯苯基、2-或4-溴苯基、2-或4-甲基苯基、2-或4-乙基苯基、2-或4-甲氧基苯基、2-或4-硝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其中,較佳為2,4,6-三溴苯基。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全體設為100重量% 時,第1構成單元的含量為50至95重量%,較佳為60至92重量%,更佳為70至90重量%,又更佳為79至90重量%。第1構成單元的含量未達50重量%時,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全部光線穿透率及耐候性的方面不利。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第1構成單元可只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第1構成單元係下述一般式(I’)表示的來自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的構成單元。一般式(I’)中之R1係與一般式(I)之R1相同意義。甲基丙烯酸酯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透明性及耐候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2構成單元)
構成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2構成單元係上述一般式(II)表示的構成單元,一般式(II)中,R2表示碳數7至14的芳香基烷基、碳數6至14的芳香基或具有選自由鹵原子(F、Cl、Br或I原子)、羥基、硝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1至12的烷基及碳數7至14的芳香基烷基所成群組中的至少1種取代基的碳數6至14的芳香基。 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6至14的芳香基。
可成為R2之芳香基烷基的具體例,包括苯甲基、1-或2-苯基乙基、3-苯基丙基、6-苯基己基、8-苯基辛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及低雙折射性的觀點,較佳為苯甲基。
可成為R2之芳香基的具體例,包括苯基、萘基、蒽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及低雙折射性的觀點,較佳為苯基。
可成為R2之芳香基的取代基之烷氧基的碳數較佳為1至10,更佳為1至8。該烷氧基的具體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正-或異-丙氧基、正-、異-或第3-丁氧基、2-乙基己氧基、1-癸氧基。可成為R2之芳香基的取代基之碳數1至12的烷基及碳數7至14的芳香基烷基的具體例,係與可成為R1之碳數1至12的烷基及碳數7至14的芳香基烷基的具體例相同。
可成為R2之具有上述特定取代基之芳香基,較佳為具有取代基的苯基或具有取代基的萘基,其具體例係與可成為R1之具有上述特定取代基之芳香基的具體例相同。
可成為R3、R4之烷基的碳數較佳為1至6,更佳為1至4。可成為R3、R4之烷基的具體例包括甲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月桂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透 明性及耐候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2-乙基己基,更佳為甲基。
可成為R3、R4之芳香基的具體例,包括苯基、萘基、蒽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及低雙折射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苯基。
R3及R4較佳為氫原子、碳數1至4的烷基或苯基,更佳為氫原子。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全體設為100重量%時,第2構成單元的含量為0.1至20重量%,較佳為5至20重量%,更佳為7至18重量%。若第2構成單元的含量為該範圍,則可維持透明性並且提高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係第2構成單元可只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第2構成單元係來自下述一般式(II’)表示的N-取代順丁烯二醯亞胺化合物的構成單元。一般式(II’)中之R2、R3及R4係與一般式(II)之R2、R3及R4相同意義。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低雙折射性等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苯甲基順丁烯二醯亞胺。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3構成單元)
構成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3構成單元係上述一般式(III)表示的構成單元,一般式(III)中,R5表示氫原子、碳數3至12的環烷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4至12的環烷基烷基或具有選自由鹵原子(F、Cl、Br或I原子)、羥基、硝基及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所成群組中的至少1種取代基的碳數1至12的烷基。R6及R7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6至14的芳香基。
就可成為R5之環烷基而言,包括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三環癸基、雙環辛基、三環十二烷基、異莰基、金剛烷基、四環十二烷基。其中,較佳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透明性、耐候性、低吸濕性的觀點而言,更佳為環己基。
可成為R5之烷基的碳數較佳為1至10,更佳為1至8。可成為R5之烷基的具體例包括甲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辛基、正-十二烷基、正-十八烷基、2-乙基己基、1-癸基、1-十二烷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透明性及耐候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乙基、異-丙基。
可成為R5之環烷基烷基的碳數較佳為5至10,更佳為6至8。可成為R5之環烷基烷基的具體例,包括環戊基甲基、環戊基乙基、環己基甲基及環己基乙基等。
可成為R5之烷基的可成為其取代基之烷氧基的碳數較佳為1至10,更佳為1至8。該烷氧基的具體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正-或異-丙氧基、正-、異-或第3-丁氧基、2-乙基己氧基、1-癸氧基。
可成為R5之具有上述特定取代基之烷基的具體例包括二氯甲基、三氯甲基、三氟乙基、羥基乙基,其中,較佳為三氟乙基。
可成為R6、R7之烷基的碳數較佳為1至6,更佳為1至4。可成為R6、R7之烷基的具體例包括甲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月桂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透明性及耐候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2-乙基己基,更佳為甲基。
可成為R6、R7之芳香基的具體例包括苯基、萘基、蒽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及低雙折射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苯基。
R6及R7,較佳為氫原子、碳數1至4的烷基或苯基,更佳為氫原子。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全體設為100重量%時,第3構成單元的含量為0.1至49.9重量%,較佳為0.1至35重量%,更佳為0.1至30重量%,又更佳為0.1至15重量%。若第3構成單元的含量為該範圍,可使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兼具透明性及低吸濕性。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係第3構成單元可只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以上。
第3構成單元係來自下述一般式(III’)表示的N-取代順丁烯二醯亞胺化合物的構成單元。一般式(III’)之R5、R6及R7係與一般式(II)之R5、R6及R7相同意義。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候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N-甲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乙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異丙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該等之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低吸濕性及與第1接著劑層更高的黏合性的觀點而言,更佳為使用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全體設為100重量%時,第2及第3構成單元的合計含量為5至50重量%,較佳為5至40重量%,更佳為10至35重量%,又更佳為10至30重量%,特佳為15至30重量%。合計含量為該範圍時,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耐候性、低吸濕性、光學特性等方面有利。
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光學特性(例如低雙折射性、低光彈性模數)的觀點而言,第2構成單元的含量與第3構成單元的含量的莫耳比,較佳為超過0且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
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光學特性的觀點而言,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全體設為100重量%時,第1、第2及第3構成單元的合計含量較佳為80重量%以上。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其他構成單元)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可更含有第1、第2及第3構成單元以外的其他構成單元。其他構成單元,只要是來自可與形成第1、第2及第3構成單元的單體共聚合的其他單體的構成單元,則無特別限制。
上述其他單體的具體例包括:芳香族乙烯;不飽和腈;具有環己基、苯甲基或碳數1至18的烷基之丙烯酸酯;烯烴;二烯;乙烯基醚;乙烯酯;氟化乙烯;丙酸烯丙酯等飽和脂肪酸單羧酸的烯丙酯或甲基烯丙酯;多價(甲基)丙烯酸酯;多價芳酯;環氧丙基化合物;不飽和羧酸類。其他單體可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芳香族乙烯的具體例包括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不飽和腈的具體例,包括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基丙烯腈、苯基丙烯腈。
丙烯酸酯的具體例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或異-丙酯、丙烯酸正-、異-或第3-丁酯、丙烯酸正-或異-戊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苯甲酯。
烯烴的具體例,包括乙烯、丙烯、異丁烯、 二異丁烯。二烯的具體例,包括丁二烯、異戊二烯。乙烯基醚的具體例,包括甲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乙烯酯的具體例,包括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再者,氟化乙烯的具體例,包括偏二氟乙烯。
多價(甲基)丙烯酸酯的具體例包括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的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鹵化雙酚A的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異氰脲酸酯的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物的二或三(甲基)丙烯酸酯。
多價芳酯的具體例包括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異氰脲酸三烯丙酯。環氧丙基化合物的具體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烯丙基環氧丙基醚。不飽和羧酸類的具體例包括丙烯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及該等的半酯化物或酸酐。以上之中,就其他單體而言,較佳為使用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
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低吸濕性的觀點而言,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全體設為100重量%時,其他構成單元的含量較佳為0.1至20重量%,更佳為0.1至15重量%,又更佳為0.1至10重量%。又,從耐候性的觀點而言,其他構成單元的含量較佳為10重量%以下,更佳為7重量%以下。
包含如上述之第1至第3構成單元及任意地含有的其他構成單元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可由包含如此構成單元之1種共聚物構成,亦可為例如由任1種以上的構成單元為不同種類、含量的2種以上的共聚物構成。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物性)
從第1樹脂層21的機械強度及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成形性的觀點而言,由GPC測定並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換算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較佳為3000至1000000,更佳為30000至800000,又更佳為60000至600000。,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成形性的觀點而言,由GPC測定並以換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分子量分佈(Mw/Mn)較佳為1至10,更佳為1.1至7,又更佳為1.2至5。
從第1樹脂層21的耐熱性的觀點而言,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玻璃轉化溫度Tg較佳為120至180℃,更佳為130至180℃。
第1樹脂層21包含保護層時,從作為保護層的支撐力的觀點而言,23℃環境下的拉伸彈性模數較佳為1000至5000MPa,更佳為1500至5000MPa。再者,從形成偏光板後的耐熱耐久測驗時保護偏光件層10的觀點、從防止伴隨使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時所產生的發熱及從活性能量線的照射源的輻射熱等所產生的偏光件層10的收縮所致之第1樹脂層21的收縮的觀點 而言,第1樹脂層21較佳為高溫拉伸彈性模數較高。具體而言,80℃環境下的拉伸彈性模數較佳為1000至4000MPa,更佳為1500至4000MPa。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及由其所構成的第1樹脂層21已記載於日本特開2013-033237號公報,根據該文獻記載的定義,藉由該文獻記載的方法所測定的光彈性係數CR的絕對值為3.0×10-12Pa-1以下,又為2.0×10-12Pa-1以下,再者又可為1.0×10-12Pa-1以下。再者,根據該文獻記載的定義,藉由該文獻記載的方法所測定的面內方向的相位差Re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皆為8nm以下,又為6nm以下,再者又為4nm以下。進一步,根據該文獻記載的定義,藉由該文獻記載的方法所測定的全部光線穿透率為85%以上,又可為90%以上。
如此地構成第1樹脂層21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係低雙折射性(光學等向性)等光學特性優異的樹脂,含有該樹脂之第1樹脂層21,適合作為偏光板1的保護層,特別是被用於IPS模式的液晶面板的偏光板1的保護層。在形成液晶面板時,第1樹脂層21可為配置於偏光件層10之液晶單元側的保護層,亦可為遠離液晶單元側的保護層,惟,特別是在第1樹脂層21成為配置於偏光件層10之液晶單元側的保護層的態樣中,由於在配置於液晶單元的視認側的偏光板的偏光件層與配置於背面側的偏光板的偏光件層之間所形成的正交尼科耳(cross Nicol)中配置有低雙折射性(光學等向性)等光學特性優異的第1樹脂層 21,故在提高液晶顯示裝置的能見度上為有利者。此外,以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構成的第1樹脂層21作為配置於偏光件層10之液晶單元側的保護層時,如上述般顯示低拉伸彈性模數,因此即使例如放置在高溫環境下、高溫高濕環境下時,而被施加因液晶單元彎曲所致之彎曲應力、伴隨偏光件層10的熱收縮之壓縮應力的狀況下,仍持續顯示低雙折射性,故在維持液晶顯示裝置的視認性上有利。此外,如後述,第2樹脂層22以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構成時,將該第2樹脂層22配置於偏光件層10之液晶單元側亦可得到與上述相同的效果。
(形成第1樹脂層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以外的材料)
第1樹脂層21亦可包含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以外的其他熱塑性樹脂。其他熱塑性樹脂的具體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以外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烯烴系聚合物;氯乙烯、氯乙烯樹脂等含鹵素系聚合物;聚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聚芳酯;聚碳酸酯;聚醯胺;聚縮醛。但是,為了確保來自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1樹脂層21的耐熱性、耐濕性、耐傷性、機械強度、光學等向性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全體設為100重量%時,其他熱塑性樹脂的含量較佳為0至25重量%,更佳為0至10重量%。
再者,第1樹脂層21可含有1種或2種以上的橡膠粒子、潤滑劑、分散劑、熱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紅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抗氧化劑等添加劑。
調配橡膠粒子,在可改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製膜性、第1樹脂層21的耐衝擊性、第1樹脂層21表面的平滑性的點上有利。橡膠粒子包括顯示橡膠彈性的層(以下也稱為橡膠彈性體層)。
橡膠粒子可為只由橡膠彈性體層所構成的粒子,亦可為具有橡膠彈性體層及其他層的多層結構的粒子。就包含於橡膠彈性體層的聚合物而言,可列舉烯烴系彈性聚合物、二烯系彈性聚合物、苯乙烯-二烯系彈性聚合物、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等。其中,從耐光性及透明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
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可以丙烯酸烷酯為主體,亦即,以全部單體量為基準包含50重量%以上的來自丙烯酸烷酯的構成單元的聚合物。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可為丙烯酸烷酯的同元聚合物,亦可為包含50重量%以上的來自丙烯酸烷酯的構成單元及50重量%以下的來自其他聚合性單體的構成單元的共聚物。
就構成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丙烯酸烷酯而言,通常使用該烷基的碳數為4至8者。就上述其他聚合性單體而言,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酯;苯乙烯及烷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單體;以及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等不飽和腈等的單官能基單 體,又例如(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及(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等不飽和羧酸的烯酯;順丁烯二酸二烯丙酯等二元酸的二烯酯;以及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二醇類的不飽和羧酸二酯等的多官能基單體。
包含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橡膠粒子較佳為具有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層的多層結構的粒子。具體而言,可列舉在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層的外側具有以甲基丙烯酸烷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層之2層結構者、或進一步於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層的內側具有以甲基丙烯酸烷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層之3層結構者。
就構成形成於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層的外側或內側的硬質聚合物層之以甲基丙烯酸烷酯為主體的聚合物之單體組成而言,較佳為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之單體組成。如此的多層結構的丙烯酸系橡膠粒子,例如可藉由日本特公昭55-27576號公報記載的方法製造。
橡膠粒子,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製膜性、第1樹脂層21的耐衝擊性、第1樹脂層21表面的平滑性的觀點而言,包含於其中的最外側的橡膠彈性體層(例如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層)所構成的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10至500nm的範圍,更佳為10至350nm的範圍。該平均粒徑更佳為30nm以上,又為50nm以上,並且更佳為300nm以下,又為280nm以下。
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製膜性、第1樹脂層21的耐衝擊性、第1樹脂層21表面的平滑性的觀點 而言,以構成第1樹脂層21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合計量為基準,橡膠粒子較佳為以3至60重量%的比率調配,更佳為45重量%以下,又更佳為35重量%以下。橡膠粒子多於60重量%時,第1樹脂層21的尺寸變化變大,其耐熱性降低。另一方面,橡膠粒子少於3重量%時,雖然第1樹脂層21的耐熱性良好,但有製膜時的捲取性不佳,生產性降低之情形。
第1樹脂層21包含橡膠粒子時,用於第1樹脂層21的製作之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及橡膠粒子之樹脂組成物,除了可將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及橡膠粒子藉由熔融混練等得到外,亦可藉由首先製作橡膠粒子,在其存在下使將形成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原料之單體組成物進行聚合的方法而得。
(胺甲酸乙酯系樹脂)
包含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的樹脂,可適用於第1樹脂層21的接著劑層側表面層為底塗層的情況。較佳為含有40重量%以上的胺甲酸乙酯系樹脂之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組成物。胺甲酸乙酯系樹脂可藉由使例如二異氰酸酯化合物或聚異氰酸酯化合物與聚醇類、聚酯類或聚醯胺類等進行聚合反應而得。胺甲酸乙酯系樹脂亦可為與其他聚合物(例如聚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等)的嵌段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等的共聚物。例如,可為在胺甲酸乙酯系樹脂溶液或分散液中,將胺甲酸乙酯系樹脂聚合而得之樹脂(依情況為樹脂混合 物)。再者,亦可為在丙烯酸系樹脂溶液或分散液或其他聚合物溶液或分散液中,將胺甲酸乙酯系樹脂聚合而得之樹脂(依情況為樹脂混合物)。
就二異氰酸酯化合物或聚異氰酸酯化合物而言,可列舉伸甲苯基二異氰酸酯、伸苯基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伸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及異佛酮二異氰酸酯等。
就多元醇類而言,可列舉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等聚醚聚醇類;高分子末端為羥基的聚己二酸乙二酯、聚己二酸乙二酯-丁二酯、聚己內酯等聚酯聚醇類;丙烯酸系聚醇、聚碳酸酯系聚醇及蓖麻油等。
就聚酯類而言,可列舉高分子末端為羧基的乙二醇、1,4-丁二醇、二乙二醇及三乙二醇等與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及2,6-萘二甲酸等的縮合反應物等。
就聚胺類而言,可列舉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鄰-甲苯二胺、間-甲苯二胺等。此外,藉由聚胺與二異氰酸酯的反應所得之樹脂也稱為聚脲樹脂。
就聚酯類或聚醇類而言,通常使用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0至2000者。再者,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的製造時,為了調整重量平均分子量可使用鏈延長劑或交聯劑。就所述之鏈延長劑或交聯劑而言,可列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二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肼、哌、伸 乙基二胺、二伸乙基三胺、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及水等。
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為了作成含有其的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組成物的塗佈液,較佳為水溶性或水分散性。塗佈液為水系,其操作性良好,因不會朝第1樹脂層21侵蝕故而較佳。
就對胺甲酸乙酯系樹脂賦予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的方法而言,採用例如在胺甲酸乙酯系樹脂中導入包含親水性取代基的重複單元的方法、在胺甲酸乙酯系樹脂中導入包含醚鍵等的重複單元的方法。
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的聚合反應系統,可根據所使用的單體(或寡聚物、聚合物)、聚合的樹脂性質而適當地選擇,可列舉在微量的錫、鉍或鈦系觸媒等的存在下之溶液聚合、塊狀聚合、乳化聚合或分散聚合等。
於上述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組成物可含有聚酯系樹脂。藉由使底塗層含有聚酯系樹脂,可提高與第1接著劑層15的黏合性、耐水性。
此處所使用的聚酯系樹脂係指對苯二甲酸成分、2,6-萘二甲酸成分及乙二醇成分的合計佔重複單元的40至80莫耳%,重複單元的20至60莫耳%為以其他多價羧酸、多價羥基化合物成分及/或羥基羧酸成分構成的樹脂。
於上述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組成物可含有丙烯酸系樹脂。藉由使底塗層含有丙烯酸系樹脂,可提高與 第1接著劑層15的黏合性。所謂丙烯酸系樹脂,係指以由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的聚合性單體構成的單體單元為主成分的同元聚合物或共聚物。
聚酯系樹脂及丙烯酸系樹脂的上述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組成物之調配量,以合計量計,例如為1重量%以上、未達40重量%,較佳為5重量%以上、35重量%以下。調配量為40重量%時,上述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的調配量相對減少,有損害胺甲酸乙酯系樹脂所具有的良好的接著性等優點的情形。
於上述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組成物可含有交聯劑樹脂化合物。就交聯劑樹脂化合物而言可列舉三聚氰胺系及環氧系等,其中,在塗佈性、接著耐久性的點而言,較佳為三聚氰胺系樹脂化合物。
於上述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組成物可含有無機系粒子或有機系粒子。藉由使底塗層適量地含有無機系粒子或有機系粒子,可防止具有底塗層的第1樹脂層21的結塊,可提高與第1接著劑層15的黏合性。
於上述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組成物可含有具有金屬元素的有機化合物。藉由使底塗層含有具有金屬元素的有機化合物,可提高底塗層的折射率至與形成第1樹脂層21的其他層或積層於其上的功能層相同程度或各層的中間程度,因減少其界面反射,故可提高底塗層所積層的形成第1樹脂層21之其他層的光線穿透率。
於上述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組成物可含有 蠟。藉由使底塗層含有蠟,可提高底塗層所積層的形成第1樹脂層21之其他層的潤滑性及抗結塊性。
(第1樹脂層的製造方法)
第1樹脂層21可為第1樹脂層21全體或形成第1樹脂層21的接著劑層側表面層及其他層中的至少一者係含有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之膜,較佳為包含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之膜,或於包含添加劑時之含有添加劑以外的樹脂成分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膜。膜的成形可藉由熔融擠出法、熱壓成形法、射出成形法、溶劑鑄膜法等先前習知的方法進行。
第1樹脂層21可為至少一方向經延伸的延伸膜。藉由延伸可提高第1樹脂層21的機械強度。以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構成的延伸膜,一般實施延伸處理時,會降低與接著劑的黏合性,惟,根據本發明,即使第1樹脂層21為延伸膜時,也可得到優異的黏合性。
就延伸處理而言,可列舉單軸延伸、二軸延伸。就延伸方向而言,可列舉未延伸膜的機械移動方向(MD)、與其垂直的方向(TD)、與機械移動方向斜交的方向等。二軸延伸可為在2個延伸方向同時進行延伸的二軸延伸,亦可為在指定方向延伸後在其他方向再進行延伸的逐次二軸延伸。延伸處理例如使用出口側的轉速較大的2對以上的夾持滾輪,在長度方向(機械移動方向:MD)延伸,未延伸膜的兩側端以夾頭把持,藉由在垂直機械移動的方 向(TD)展開而進行。
藉由延伸處理的延伸倍率,通常為1.1倍以上,即使延伸倍率為1.2倍以上,根據本發明,亦可得到對接著劑層優異的黏合性。延伸倍率通常為5倍以下,較佳為3.5倍以下。此外,二軸延伸的延伸倍率係指延伸倍率較大的方向之延伸倍率。
第1樹脂層21的厚度例如為1至200μm左右,從偏光板薄膜化及第1樹脂層21的強度及操作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5至150μm,更佳為10至120μm。
再者,第1樹脂層21的接著劑層側表面層例如可藉由於形成第1樹脂層21的其他層塗佈包含構成接著劑層側表面層的材料的前驅物的塗佈液而形成。接著劑層側表面層可藉由於形成第1樹脂層21的其他層的單面塗佈塗佈液後,使其乾燥、或乾燥/硬化的方法形成。接著劑層側表面層可在形成第1樹脂層21的其他層成膜後立刻形成,亦可在貼合於偏光件層10前形成。
就塗佈塗佈液的方法而言,採用例如狹縫塗佈機、缺角輪塗佈機(comma coater)、反向滾輪塗佈機、凹版塗佈機、棒塗機、線棒塗佈機、刮刀塗佈機及空氣刀塗佈機等。再者,使塗佈後的塗佈液乾燥的方法、條件沒有特別限制,可採用例如使用熱風乾燥機、紅外線乾燥機進行乾燥的方法。
為了調整對接著劑層側表面層的形成第1接著劑層15的接著劑的親和性,來提高接著劑層側表面層 與第1接著劑層15的黏合性,可於接著劑層側表面層實施例如電暈放電處理、電漿處理、臭氧吹付、紫外線照射、火焰處理、化學藥品處理、其他先前習知的表面處理。
〈第1接著劑層〉
第1接著劑層15係用以貼合偏光件層10與第1樹脂層21的層。第1接著劑層15係包含含有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與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10至70重量份。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藉由紫外線、可見光、電子線、X射線等活性能量線的照射而硬化。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較佳為無溶劑型,藉此可提高偏光件層10與第1樹脂層21的黏合性。相對於此,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包含溶劑(特別是有機溶劑)時,即使接著劑中所含有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相同,相對於無溶劑型時,黏合性容易降低,將偏光板1裁切為預定尺寸時,於其端部容易產生第1樹脂層21從偏光件層10剝離的缺陷。
本說明書中所謂的「無溶劑型」,積極而言係指不添加溶劑,具體而言無溶劑型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的全量設為100重量%時,無機及有機溶劑的含量為5重量%以下。
第1接著劑層15的膜厚,較佳為3.5μm以下,可為3μm以下,亦可為2μm以下。再者,第1接著劑層15的膜厚通常為0.01μm以上。偏光板於濕熱環境下暴露時產生的顏色不均,於第1接著劑層15的厚度較小的偏光板變得更顯著。為此,偏光板1特別是在第1接著劑層15的膜厚為3.5μm以下時,可有效地得到抑制顏色不均的效果。
以下,針對形成第1接著劑層15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及包含於該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材料進行詳述。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包含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之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並且可包含該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以外的環氧化合物,亦可包含環氧化合物以外的化合物。此此,所謂環氧化合物係指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較佳為2個以上的環氧基的化合物,就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以外的環氧化合物而言,可列舉脂肪族環氧化合物、氫化環氧化合物(具有脂環式環的聚醇的環氧丙基醚)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較佳為含有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及脂肪族環氧化合物。
從偏光件層10與第1樹脂層21之間的黏合性的觀點而言,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較佳為40重量%以上,更佳為50 重量%以上,又更佳為60重量%以上。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的上限值只要是100重量%以下即可,可為90重量%以下,又可為80重量%以下,亦可未達75重量%。
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的環氧化合物的環氧當量通常在30至3000g/當量,較佳為50至1500g/當量的範圍內。環氧當量低於30g/當量時,有偏光件層10與第1樹脂層21之間的黏合性降低,硬化後的第1接著劑層15的可撓性降低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超過3000g/當量時,與接著劑所含有的其他成分的相溶性有降低的可能性。
(脂環式環氧化合物)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於偏光件層的膜厚為18μm以上25μm以下時,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含有10至70重量份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10重量份以上,較佳為20重量份以上,更佳為50重量份以上。再者,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70重量份以下,較佳為68重量份以下,更佳為65重量份以下。偏光件層的膜厚為18μm以上25μm以下時,藉由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上述範圍內,即使偏光件層10的厚度薄至25μm以下,且第1樹脂層21的與第1接著劑層15 接觸側的表面之N/C比為1.0以上時,仍可抑制偏光板於濕熱環境下暴露後可能會產生的顏色不均。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於偏光件層的膜厚未達18μm時,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含有10至55重量份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10重量份以上,較佳為20重量份以上,更佳為40重量份以上。再者,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55重量份以下,較佳為53重量份以下,更佳為51重量份以下。於偏光件層的膜厚未達18μm時,藉由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上述範圍內,即使偏光件層10的厚度薄至未達18μm,且第1樹脂層21的與第1接著劑層15接觸側的表面之N/C比為1.0以上時,仍可抑制偏光板於濕熱環境下暴露後可能會產生的顏色不均。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於偏光件層的膜厚為25μm以下時,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含有M[重量份]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偏光件層的每單位面積的碘量為I[g/cm2]時,M可為7[重量份]以上,且滿足式(1)者:I≧2.1M×10-6-7.8×10-5 (1)。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M為7[重量份]以上,較佳為10[重量份]以上,更佳為20[重量份]以上,又更佳為40[重量份]以上,可為100[重量份],較佳為90[重量份]以下, 更佳為80[重量份]以下。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M未達7[重量份]時,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有變得不易硬化的傾向。藉由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M在上述範圍內,即使偏光件層10的厚度薄至25μm以下,且第1樹脂層21的與第1接著劑層15接觸側的表面之N/C比為1.0以上時,仍可抑制偏光板於濕熱環境下暴露後可能會產生的顏色不均。
再者,偏光件層的膜厚為18μm以上25μm以下,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含有10至70重量份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時,或偏光件層的膜厚未達18μm,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含有10至55重量份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時,進一步藉由滿足上述式(1),可期待更進一步抑制偏光板的顏色不均。
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係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鍵結於脂環式環的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所謂「鍵結於脂環式環的環氧基」係指下述式表示的結構中橋接的氧原子-O-。下述式中,m為2至5的整數。
除去上述式之(CH2)m中的1個或複數個氫原子的形態的基與其他化學結構鍵結的化合物,可成為脂 環式環氧化合物。(CH2)m中的1個或複數個氫原子,可適當地以甲基、乙基等直鏈狀烷基取代。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中,具有氧雜雙環己烷(上述式m=3者)、氧雜雙環庚烷(上述式m=4者)的環氧化合物,由於賦予偏光件層10與第1樹脂層21之間優異的黏合性,故為被較佳地使用。以下,具體地例示被較佳地使用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但不限於該等化合物。
(a)下述式(IV)表示的環氧基環己基羧酸環氧基環己基甲酯類:
式(IV)中,R8及R9互相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
(b)下述式(V)表示的烷二醇的環氧基環己烷羧酸酯類:
式(V)中,R10及R11互相獨立地表示氫原子 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n表示2至20的整數。
(c)下述式(VI)表示的二羧酸的環氧基環己基甲酯類:
式(VI)中,R12及R13互相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p表示2至20的整數。
(d)下述式(VII)表示的聚乙二醇的環氧基環己基甲基醚類:
式(VII)中,R14及R15互相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q表示2至10的整數。
(e)下述式(VIII)表示的烷二醇的環氧基環己基甲基醚類:
式(VIII)中,R16及R17互相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r表示2至20的整數。
(f)下述式(IX)表示的二環氧基三螺環化合物:
式(IX)中,R18及R19互相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
(g)下述式(X)表示的二環氧基單螺環化合物:
式(X)中,R20及R21互相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
(h)下述式(XI)表示的乙烯基環己烯二環氧化物類:
式(XI)中,R22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
(i)下述式(XII)表示的環氧基環戊基醚類:
式(XII)中,R23及R24互相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
(j)下述式(XIII)表示的二環氧基三環癸烷類:
式(XIII)中,R25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
上述例示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中,從偏光件層10與第1樹脂層21之間的黏合性的觀點以及取得容易性的觀點而言,更佳為使用下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
(IV-a)7-氧雜雙環[4.1.0]庚烷-3-羧酸與(7-氧雜雙環[4.1.0]庚-3-基)甲醇的酯化物[於式(IV),R8=R9=H的化合物,化合物名:3’,4’-環氧基環己烯基羧酸3,4-環氧基環己烯基甲酯]、(IV-b)4-甲基-7-氧雜雙環[4.1.0]庚烷-3-羧酸與(4-甲基-7-氧雜雙環[4.1.0]庚-3-基)甲醇的酯化物[於式(IV),R8=R9=4-CH3的化合物]、(V-a)7-氧雜雙環[4.1.0]庚烷-3-羧酸與1,2-乙二醇的酯化物[於式(V),R10=R11=H、n=2的化合物]、(VI-a)(7-氧雜雙環[4.1.0]庚-3-基)甲醇與己二酸的酯化物[於式(VI),R12=R13=H、p=4的化合物]、(VI-b)(4-甲基-7-氧雜雙環[4.1.0]庚-3-基)甲醇與己二酸的酯化物[於式(VI),R12=R13=4-CH3、p=4的化合物]、(VIII-a)(7-氧雜雙環[4.1.0]庚-3-基)甲醇與1,2-乙二醇的醚化物[於式(VIII),R16=R17=H、r=2的化合物]。
(脂肪族環氧化合物)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亦可包含脂肪族環氧化合物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較佳為未達65重量份,更佳為60重量份以下,又更佳為50重量份以下。亦可不含有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相對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脂肪族環氧化合物較佳為10重量份以上,更佳為20重量份以上。
相較於脂環式環氧化合物,脂肪族環氧化合物反應性較低,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65重量份以上時,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的聚合反應進行不充分的傾向,於第1接著劑層15中容易產生點狀未反應的部分。與第1接著劑層15中形成的未反應部分接觸之偏光件層,在濕熱測試時水分容易透過,藉由該透過的水分致使碘缺漏,結果因無碘的光吸收而變成明亮部分,偏光板1產生失色。於本說明書,所謂「失色」係指根據後述的實施例記載,對偏光板單體,從與視認側的面為相反側的面照射照明光,用肉眼觀察時,視認出偏光板中之缺少由碘所致之著色而成為明亮部分。
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的具體例包括脂肪族多元醇或其環氧烷加成物的聚環氧丙基醚。更具體而言,可列舉1,4-丁二醇的二環氧丙基醚;1,6-己二醇的二環氧丙基醚;丙三醇的三環氧丙基醚;三羥甲基丙烷的三環氧丙基醚;聚乙二醇的二環氧丙基醚;丙二醇的二環氧丙基醚;藉由在乙二醇、丙二醇或丙三醇等脂肪族多元醇加成1種或2種以上的環氧烷(環氧乙烷、環氧丙烷)所得之聚醚聚醇的聚環氧丙基醚。
(氫化環氧化合物(具有脂環式環的聚醇的環氧丙基醚))
氫化環氧化合物係藉由對芳香族聚醇的芳香環進行氫化反應所得之脂環式聚醇,使該脂環式聚醇與環氧氯丙烷反應而得者。芳香族聚醇的具體例包括雙酚A、雙酚F、 雙酚S等雙酚型化合物;酚酚醛樹脂、甲酚酚醛樹脂、羥基苯甲醛酚酚醛樹脂等酚醛樹脂型樹脂;四羥基二苯基甲烷、四羥基二苯甲酮、聚乙烯醇等多官能基型化合物。氫化環氧化合物中較佳者例如為經氫化之雙酚A的二環氧丙基醚。
(環氧化合物以外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可含有環氧化合物等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並且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等。藉由併用(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可期待提高偏光件層10與第1樹脂層21之間的黏合性、接著劑層的硬度及機械強度之效果,又可更容易地進行接著劑的黏度、硬化速度等的調整。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包含(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時,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其含量較佳為30重量%以下,更佳為20重量%以下。(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的調配量太多時,相反地偏光件層10與第1樹脂層21之間的黏合性有降低的傾向。
(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包含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較佳為包含光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光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係藉由可見光線、紫外線、X射線、電子線等活性能量線的照射,產生陽離子物質或路易斯酸,進而引 發環氧基的聚合反應者。
使用光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藉由活性能量線的照射進行接著劑的硬化之方法,在常溫下硬化成為可能,在減少必須考慮偏光件層10的耐熱性或因膨脹的彎曲,可良好地接著層與層之間的點上有利。再者,由於光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係以光進行催化作用,即使混合於環氧化合物仍有優異的保存安定性及作業性。
就光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而言,可列舉芳香族重氮鹽;芳香族錪鹽、芳香族硫鎓鹽等鎓鹽;鐵-芳烴錯合物等。
芳香族重氮鹽的具體例包括苯重氮六氟銻酸鹽、苯重氮六氟磷酸鹽、苯重氮六氟硼酸鹽。
芳香族錪鹽的具體例,包括二苯基錪四(五氟苯基)硼酸鹽、二苯基錪六氟磷酸鹽、二苯基錪六氟銻酸鹽、二(4-壬基苯基)錪六氟磷酸鹽。
芳香族硫鎓鹽的具體例,包括三苯基硫鎓六氟磷酸鹽、三苯基硫鎓六氟銻酸鹽、三苯基硫鎓四(五氟苯基)硼酸鹽、4,4’-雙(二苯基硫鎓)二苯硫醚雙(六氟磷酸鹽)、4,4’-雙[二(β-羥基乙氧基)苯基硫鎓)]二苯硫醚雙(六氟銻酸鹽)、4,4’-雙[二(β-羥基乙氧基)苯基硫鎓)]二苯硫醚雙(六氟磷酸鹽)、7-[二(對-甲苯基)硫鎓]-2-異丙基硫雜蒽酮六氟銻酸鹽、7-[二(對-甲苯基)硫鎓]-2-異丙基硫雜蒽酮四(五氟苯基)硼酸鹽、4-苯基羰基-4’-二苯基硫鎓二苯硫醚六氟磷酸鹽、4-(對-第3丁基苯基羰基)-4’-二苯基硫鎓二 苯硫醚六氟銻酸鹽、4-(對-第3丁基苯基羰基)-4’-二(對-甲苯基)硫鎓二苯硫醚四(五氟苯基)硼酸鹽。
再者,鐵-芳烴錯合物的具體例,包括二甲苯-環戊二烯基鐵(II)六氟銻酸鹽、異丙苯-環戊二烯基鐵(II)六氟磷酸鹽、二甲苯-環戊二烯基鐵(II)三(三氟甲基硫鎓)甲烷化物。
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可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其中,芳香族硫鎓鹽由於在300nm以上的波長區域也具有紫外線吸收特性,可提供具有優異的硬化性、良好的機械強度及接著強度的硬化物,故被較佳地使用。
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的調配量通常為0.5至20重量份,較佳為1至15重量份。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的調配量低於0.5重量份時,有硬化變得不充分,接著劑層的機械強度或偏光件層10與第1樹脂層21之間的黏合性降低的傾向。再者,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的調配量超過20重量份時,有硬化物中的離子性物質增加,硬化物的吸濕性變高,偏光板的耐久性降低的可能性。
(光增感劑)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因應所需可更含有光增感劑。藉由使用光增感劑,有可提高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的反應性、第1接著劑層15的機械強度及偏光件 層10與第1樹脂層21之間的黏合性的情形。就光增感劑而言,可列舉羰基化合物、有機硫化合物、過硫化物、氧化還原系化合物、偶氮及重氮化合物、鹵化物、光還原性色素等。
(陽離子聚合促進劑)
陽離子聚合性的無溶劑型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亦可更含有促進氧雜環丁烷類及聚醇類等陽離子聚合的化合物。
(其他添加劑)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因應所需可更含有離子捕捉劑、抗氧化劑、鏈轉移劑、黏著賦予劑、熱塑性樹脂、填充劑、流量調整劑、塑化劑、消泡劑、抗靜電劑、調平劑、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等添加劑。
〈第2接著劑層〉
第2接著劑層25係用以貼合偏光件層10與第2樹脂層22的層。第2接著劑層25可由與形成第1接著劑層15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相同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形成,亦可由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等自由基聚合性的硬化性成分作為主成分的自由基聚合性的接著劑等其他不同的接著劑組成物形成。再者,偏光件層10的面亦可不隔著第2接著劑層25直接積層第2樹脂 層22。
第2接著劑層25係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與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含有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並且與第2樹脂層22接觸側的表面之氮元素與碳元素的原子濃度比(N/C比)為1.0以上時,與上述成為第1接著劑層15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相同地,較佳為調整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具體而言,偏光件層的膜厚為18μm以上25μm以下時,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較佳為含有10至70重量份的於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偏光件層的膜厚未達18μm時,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較佳為含有10至55重量份的於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再者,偏光件層的膜厚為25μm以下時,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M[重量份],偏光件層的每單位面積的碘量為I[g/cm2]時,M可為7[重量份]以上,且滿足式(1):I≧2.1M×10-6-7.8×10-5 (1)。藉由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上述範圍內,可抑制偏光板於濕熱環境下暴露後可能會產生的顏色不均。此時形成第2接著劑層25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所含有的各成分,係與上述第1接著劑層15說明的成分相同。
〈第2樹脂層22〉
第2樹脂層22係設置於偏光件層10的與設置第1樹脂層21的側之相反側。偏光板1不限於第1圖的例,可包含積層於偏光件層10的第2樹脂層22,亦可不包含。偏光板1包含第2樹脂層22時,該第2樹脂層22,可與第1樹脂層21同樣地以單層形成,亦可以複數層形成。形成第2樹脂層22的樹脂,可以與第1樹脂層21相同的樹脂構成,亦可以其他不同的熱塑性樹脂構成。再者,第2樹脂層22可與第1樹脂層21同樣地,與第2接著劑層25接觸側的表面之氮元素與碳元素的原子濃度比(N/C比)為1.0以上,例如形成第2樹脂層22的底塗層的N/C比可為1.0以上。
第2樹脂層22與第1樹脂層21同樣地,較佳為包含在溫度40℃、相對濕度90%之透濕度為1500g/m2/24hr以下之低透濕層。第2樹脂層22為2層以上時,2層以上中的至少之一為低透濕層即可。上述透濕度可為1000g/m2/24hr以下,又亦可為420g/m2/24hr以下。偏光板於濕熱環境下暴露時產生的顏色不均,在具有透濕度的第2樹脂層22的偏光板容易變得顯著。為此,偏光板1特別是在第2樹脂層22包含在溫度40℃、相對濕度90%中之透濕度為1500g/m2/24hr以下之低透濕層時,可有效地得到抑制顏色不均的效果。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及比較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該等例。表示實施例及比較例的 含量或使用量的%及份,在無特別說明下為重量基準。
[實施例1至13、參考例1及2、比較例1至5] (偏光件層x的製作)
平均聚合度約2,400、皂化度99.9莫耳%以上、厚度60μm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浸漬於30℃的純水後,30℃下浸漬於碘/碘化鉀/水的重量比為0.02/2/100的水溶液。然後,56.5℃下浸漬於碘化鉀/硼酸/水的重量比為12/5/100的水溶液。接著以8℃的純水洗淨20秒後,在65℃乾燥,得到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吸附配向有碘的偏光件層x。延伸主要在碘染色及硼酸處理的步驟進行,全部延伸倍率為5.3倍,所得之偏光件層x的膜厚為23μm,單體穿透率為42.7%。該偏光件層x的碘量根據後述[碘量的定量]的程序測定時為6.3×10-5g/cm2
(第1樹脂層的製作)
製作、準備下述表示的包含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a至c的第1樹脂層。針對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a至c根據後述[表面元素量的定量]的程序,將分別對塗佈有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的面(塗佈面)及沒有塗佈的面(膜面)測定出的氮元素/碳元素的原子濃度比(N/C比)示於表1。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a]
延伸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製作出厚度40μm的二軸延伸膜。進一步,藉由在其單面塗佈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乙酯系樹脂而得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a。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b]
延伸甲基丙烯酸系樹脂b,製作出厚度40μm的二軸延伸膜。進一步,藉由在其單面塗佈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乙酯系樹脂而得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b。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c]
延伸甲基丙烯酸系樹脂c,製作出厚度40μm的二軸延伸膜。進一步,藉由在其單面塗佈紫外線硬化型胺甲酸乙酯系樹脂而得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c。
(第2樹脂層的製作)
藉由下述程序製作出包含下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d的第2樹脂層。本實施例等的第2樹脂層係形成偏光件層的保護層的層。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d]
準備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6%/4%的共聚物作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d。再者,作為橡膠粒子者,準備最內層係由在甲基丙烯酸甲酯使用少量的甲基丙烯酸烯丙酯聚合而成的硬質聚合物所構成,中間層係以丙烯酸丁酯為主成分,再使用苯乙烯及少量的甲基丙烯酸烯丙酯聚合而成的軟質彈性體所構成,最外層係由在甲基丙烯酸甲酯使用少量的甲基丙烯酸烯丙酯聚合而成的硬質聚合物所構成之三層結構的彈性體粒子,至中間層的彈性體為止的平均粒徑為240nm者。此外,於該橡膠粒子,最內層與中間層的合計重量為粒子全體的70%。
將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d 70%與上述橡膠粒子30%使用超級混合機混合,以二軸擠出機熔融混練製成顆粒。該顆粒投入65mm 的單軸擠出機,經由設定溫度275℃的T型模頭擠出,藉由利用具有鏡面的2根拋光滾輪將膜夾持而冷卻,得到厚度80μm、透濕度60g/m2/24hr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d。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調製)
將下述表示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A1)、脂環式環氧化 合物(A2)、光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B1)用表2所示的量混合,得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無溶劑型的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以下,簡稱為「接著劑」)e至j。
[脂環式環氧化合物(A1)]
3’,4’-環氧基環己烯基羧酸3,4-環氧基環己烯基甲酯(DAICEL化學工業(股)製「Celloxide 2021P」)
[脂環式環氧化合物(A2)]
新戊二醇環氧丙基醚
[光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B1)]
三芳香基硫鎓六氟磷酸鹽
(偏光板的製作)
用下述表示的程序,得到具有第1樹脂層/第1接著劑 層/偏光件層x/第2接著劑層/第2樹脂層的層構成之積層體。此外,本實施例、比較例、參考例中,使用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d作為第2樹脂層,使用上述接著劑f作為構成第2接著劑層的接著劑。
對表3及表4所示的第1樹脂層及第2樹脂層的與偏光件層x的貼合面實施電暈放電處理。於第1樹脂層的電暈放電處理面(與偏光件層x的貼合面)塗佈表3及表4所示的,於第2樹脂層的與偏光件層x的貼合面接著劑f。然後,於偏光件層x的一面,隔著上述塗佈的接著劑積層第1樹脂層,於偏光件層x的另一面,隔著上述塗佈的接著劑f積層第2樹脂層,通過貼合滾輪得到上述積層體。得到上述積層體時,接著劑的硬化後的膜厚已成為2.0μm之方式調整接著劑的塗佈量及貼合速度。
從所得之積層體的樹脂層側照射紫外線,藉此使兩面的接著劑硬化而得到偏光板。紫外線的照射,係藉由使用附有皮帶傳送機的紫外線照射裝置之Fusion UV system公司製的”D bulb”,以使260至320nm波長區域的照度成為200mW/cm2、累積光量成為200mJ/cm2之方式進行。
[參考例3] (偏光件層y的製作)
將平均聚合度約2,400、皂化度99.9莫耳%以上、厚度75μm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浸漬於30℃的純水後,30 ℃下浸漬於碘/碘化鉀/水的重量比為0.02/2/100的水溶液。然後,56.5℃下浸漬於碘化鉀/硼酸/水的重量比為12/5/100的水溶液。接著以8℃的純水洗淨20秒後,在65℃乾燥,得到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吸附配向有碘的偏光件層y。延伸主要在碘染色及硼酸處理的步驟進行,所得之偏光件層y的膜厚為28μm,單體穿透率為42.7%。該偏光件層y的碘量根據後述[碘量的定量]的程序測定時為7.5×10-5g/cm2
(偏光板的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接著劑j作為構成第1接著劑層的接著劑,使用偏光件層y作為偏光件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施作得到偏光板。
[實施例14、比較例6及7] (偏光件層y的製作)
將平均聚合度約2,400、皂化度99.9莫耳%以上、厚度30μm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浸漬於30℃的純水後,30℃下浸漬於碘/碘化鉀/水的重量比為0.02/2/100的水溶液。然後,56.5℃下浸漬於碘化鉀/硼酸/水的重量比為12/5/100的水溶液。接著以8℃的純水洗淨20秒後,在65℃乾燥,得到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吸附配向有碘的偏光件層z。延伸主要在碘染色及硼酸處理的步驟進行,所得之偏光件層z的膜厚為13μm,單體穿透率為42.7%。該偏光件 層z的碘量根據後述[碘量的定量]的程序測定時為2.4×10-5g/cm2
(偏光板的製作)
除了使用表3及表4所示的接著劑作為構成第1接著劑層的接著劑,使用偏光件層z作為偏光件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施作得到偏光板。
[膜厚的測定]
使用數位測長機(MH-15、Nikon公司製),測定第1接 著劑層、第2接著劑層的膜厚。
[表面元素量的定量]
使用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製之K-AlphaTM+X射線光電子分光(XPS)系統,進行樹脂層的與第1接著劑層接觸側的表面的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作為X射線光源者,使用單光Al-Kα,測定範圍400μm ,輸出72W,中和條件0.15mA/0.2V,通過能量50eV,掃描次數5次(Step:0.1eV),光電子射出角對樣品表面為90°,實施測定。
[單體穿透率的測定]
對偏光件單體使用附積分球的吸光光度計(日本分光(股)製的「V7100」),對所得之穿透率藉由JIS Z 8701的2度視角(C光源)進行視感度校正,測定視感度校正單體穿透率Ty。
[碘量的定量]
偏光件層的碘量I[g/cm2]使用氧燃燒離子色譜法,藉由下述程序定量。秤量偏光件層,用濾紙包裹,置於白金籠。將吸收液[組成係以鹼溶液+還原劑(肼等)的混合溶液作為一例]放入燒瓶,於該燒瓶內填充氧氣。然後,在包裹偏光件層的狀態下置於白金籠後將濾紙點燃,立刻連同白金籠一起放入燒瓶內,在燒瓶內使包裹於濾紙內的偏光件層燃燒。燃燒結束後,靜置30分鐘使碘成分被吸收液吸 收,然後將被吸收液吸收的碘量使用ICS-1000(日本Dionex製)進行定量(質量比率)。碘量使用偏光件層的密度、厚度,從質量分率換算為每單位面積的碘量I[g/cm2]。
[透濕度的測定]
第2樹脂層的溫度40℃、相對濕度90%中之透濕度係藉由JIS Z 0208規定的杯子法測定。
[偏光板的濕熱耐久後的外觀評估]
將以上述偏光板的製作程序所製作的偏光板切出100mm×100mm的正方形,用Kapton膠帶覆蓋裁切面及其附近後,投入80℃、90%RH的烤箱,12小時後取出。將剛取出後的偏光板配置為正交尼科耳狀態進行觀察,或對偏光板單體,從與觀賞側的面為相反側的面照射照明光配置為正交尼科耳狀態進行觀察時,藉由目視如下述進行評估是否觀察到偏光板之顏色不均、失色。
[顏色不均的評估]
將偏光板配置為正交尼科耳狀態進行觀察時,偏光板的顏色變化(變紅或變藍)部分,將視認到不均勻狀的缺陷視為顏色不均,用下述基準評估。
A:完全沒有視認到顏色不均
B:視認到非常輕微的部分顏色不均
C:視認到部分顏色不均
D:視認到偏光板全面顏色不均
E:強烈地視認到偏光板全面顏色不均
[失色的評估]
對偏光板單體,從與觀賞側的面為相反側的面照射照明光進行觀察時,將視認到偏光板中缺少由碘所致之著色之部分成為明亮部分之缺陷視為失色,以下述的基準評估。
a:完全沒有視認到失色
b:視認到部分失色
c:視認到偏光板全面失色
[第2圖表示的圖之製作]
從實施例、參考例及比較例中,針對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a作為第1樹脂層,貼合面為塗佈面(N/C比為5.8)的實施例1、5、8、11、14、比較例1、6、7及參考例3,將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M[重量份]設為縱軸,偏光件層中的碘量I[g/cm2]設為橫軸進行製圖而作成圖。該圖示於第2圖。第2圖所示的圖中,顏色不均的評估為「A」者用「○」表示,B者用「●」表示,C者用「△」表示,D者用「▲」表示,E者用「×」表示。再者,於第2圖所示的圖中,也顯示以式(1)的右邊(2.1M×10-6-7.8×10-5)所示的直線。
[結果探討]
如表3的實施例1至13所示,偏光件層的膜厚為18μm以上25μm以下,第1樹脂層的貼合面(與第1接著劑層接觸側的面)中之N/C比為1.0以上時,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形成第1接著劑層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10至70重量份的範圍時,完全沒有見到顏色不均。
另一方面,如表4的參考例1及2所示,第1樹脂層的貼合面中之N/C比為0.6或0.8時,即使上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75重量份,也沒有視認到顏色不均。再者,如表4的參考例3所示,於偏光件層的膜厚為28μm時,即使上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75重量份,顏色不均的發生非常地輕微。
如表4的比較例1至4所示,偏光件層的膜厚為23μm,第1樹脂層的貼合面中之N/C比為1.0以上時,若上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75重量份,則視認到偏光板全面顏色不均。再者,如表4的比較例5所示,上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5重量份時,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不會硬化。
如表3的實施例14所示,偏光件層的膜厚未達18μm,第1樹脂層的貼合面(接觸第1接著劑層側的面)中之N/C比為1.0以上時,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若形成第1接著劑層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50重量份,則視認到非常輕微的顏色不均的發生。
另一方面,如表4的比較例6及7所示,偏光件層的膜厚為13μm,第1樹脂層的貼合面(接觸第1接著劑層側的面)中之N/C比為1.0以上時,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若形成第1接著劑層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75重量份、65重量份時,則視認到偏光板全面顏色不均。
從第2圖所示的圖,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將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設為M[重量份],偏光件層的碘量設為I[g/cm2]時,藉由滿足式(1):I≧2.1M×10-6-7.8×10-5 (1);亦即於第2圖所示的圖,比式(1)的右邊表示的直線更上側的實施例,完全沒有視認到顏色不均的發生。
如表3的實施例8至13所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的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未達65重量份時,偏光板的失色被抑制。

Claims (8)

  1. 一種偏光板,係依序具有偏光件層、接著劑層及第1樹脂層,其中前述偏光件層係吸附配向有碘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前述第1樹脂層中,與前述接著劑層接觸的側的表面之氮元素與碳元素的原子濃度比(N/C比)為1.0以上;前述接著劑層係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與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包含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前述偏光件層的膜厚為18μm以上25μm以下;相對於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前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10至70重量份。
  2. 一種偏光板,係依序具有偏光件層、接著劑層及第1樹脂層,其中前述偏光件層係吸附配向有碘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前述第1樹脂層中,與前述接著劑層接觸的側的表面之氮元素與碳元素的原子濃度比(N/C比)為1.0以上;前述接著劑層係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與 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包含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前述偏光件層的膜厚未達18μm;相對於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前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10至55重量份。
  3. 一種偏光板,係依序具有偏光件層、接著劑層及第1樹脂層,其中前述偏光件層係吸附配向有碘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前述第1樹脂層中,與前述接著劑層接觸的側的表面之氮元素與碳元素的原子濃度比(N/C比)為1.0以上;前述接著劑層係包含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與陽離子系聚合引發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包含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前述偏光件層的膜厚為25μm以下;相對於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前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為M[重量份],前述偏光件層的每單位面積的碘量為I[g/cm 2]時,M為7[重量份]以上,且滿足式(1): I≧2.1M×10 -6-7.8×10 -5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接著劑層的膜厚為3.5μm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樹脂層包含在溫度40℃、相對濕度90%中之透濕度為1500g/m 2/24hr以下的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偏光板,係於前述偏光件層的與配置前述接著劑層側為相反側的面具有第2樹脂層;其中,前述第2樹脂層包含在溫度40℃、相對濕度90%之透濕度為1500g/m 2/24hr以下的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偏光件層的單體穿透率為40%以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更包含脂肪族環氧化合物;其中,相對於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前述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的含量未達65重量份。
TW107108263A 2017-04-07 2018-03-12 偏光板 TWI6511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7020 2017-04-07
JP2017-077020 2017-04-07
JP2018-021304 2018-02-08
JP2018021304A JP6620180B2 (ja) 2017-04-07 2018-02-08 偏光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1760A true TW201841760A (zh) 2018-12-01
TWI651197B TWI651197B (zh) 2019-02-21

Family

ID=6427544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1203A TW201919874A (zh) 2017-04-07 2018-03-12 偏光板
TW107108263A TWI651197B (zh) 2017-04-07 2018-03-12 偏光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1203A TW201919874A (zh) 2017-04-07 2018-03-12 偏光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20180B2 (zh)
KR (1) KR20180126420A (zh)
TW (2) TW20191987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035123A (zh) * 2019-01-17 2020-10-01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
CN113613885B (zh) * 2019-03-29 2023-12-22 株式会社Lg化学 光学层合体
KR102382551B1 (ko) * 2019-03-29 2022-04-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적층체
CN113631366B9 (zh) * 2019-03-29 2023-12-05 株式会社Lg化学 光学层合体
JP2022101098A (ja) * 2020-12-24 2022-07-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セットおよび液晶パネ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5855A1 (en) * 2003-11-05 2005-05-05 D'urso John J.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electroless deposition of NiFe on a work piece
JP4379111B2 (ja) * 2003-12-22 2009-12-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ヨウ素系偏光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2006337784A (ja) * 2005-06-03 2006-12-14 Fujifilm Holdings Corp 光学補償シート、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454857B2 (ja) * 2008-02-04 2014-03-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2011180211A (ja) * 2010-02-26 2011-09-1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945098B2 (ja) * 2011-03-29 2016-07-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積層光学部材
TWI607073B (zh) * 2011-10-14 2017-12-01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偏光板之黏著劑及包含其之偏光板
TW201437700A (zh) * 2013-02-22 2014-10-01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偏光板
JP6585333B2 (ja) * 2013-12-03 2019-10-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659136B1 (ko) * 2014-01-21 2016-09-22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편광판, 이를 위한 편광판용 접착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657922B (zh) * 2014-04-03 2019-05-01 南韓商東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KR102198346B1 (ko) * 2014-12-29 2021-01-0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편광판용 점착제 조성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126420A (ko) 2018-11-27
JP2018180518A (ja) 2018-11-15
JP6620180B2 (ja) 2019-12-11
TWI651197B (zh) 2019-02-21
TW201919874A (zh) 2019-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1197B (zh) 偏光板
CN107664788B (zh) 光学层叠体
TWI805553B (zh) 光學積層體
TWI657922B (zh)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TWI652298B (zh) 光學膜、防眩性膜及偏光板
JP2021006929A (ja) 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TWI582200B (zh) 光硬化性接著劑、偏光板及積層光學構件
TWI672531B (zh) 偏光板
TWI654237B (zh)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組成物及使用了該組成物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
TW201303440A (zh)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JP6977110B2 (ja) 偏光板
TW201905146A (zh) 附黏著劑層偏光板
CN108693586B (zh) 偏振板
TW201350936A (zh) 偏光板
CN113748018A (zh)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TWI772500B (zh) 偏光板
TW201601919A (zh) 相位差膜
CN112313549A (zh) 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
TW201910823A (zh) 光學膜
JP2016126070A (ja) 偏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