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1216A - 自體黏扣織物(二) - Google Patents

自體黏扣織物(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1216A
TW201811216A TW106101627A TW106101627A TW201811216A TW 201811216 A TW201811216 A TW 201811216A TW 106101627 A TW106101627 A TW 106101627A TW 106101627 A TW106101627 A TW 106101627A TW 201811216 A TW201811216 A TW 2018112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fiber
self
tissue
yar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1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2375B (zh
Inventor
周朝木
Original Assignee
周朝木
鄭秀英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周朝木, 鄭秀英 filed Critical 周朝木
Priority to CN2017107182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15778A/zh
Priority to US15/690,799 priority patent/US20180073169A1/en
Priority to JP2017004061U priority patent/JP3214172U/ja
Priority to DE202017105436.5U priority patent/DE202017105436U1/de
Publication of TW201811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1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2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2375B/zh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體黏扣織物,其至少由一環部組織及一鉤部組織所織成;該環部織物表面具有經一熱收縮工序而產生的複數個纖維環圈;以及該鉤部組織表面具有毛羽並具有經一燒毛工序而產生捲曲狀及/或珠狀末端的複數根羈絆纖維;當該第一面上的該環部組織和該第二面上的該鉤部組織接觸時,該等纖維環圈和該等羈絆纖維會相互鉤合或羈絆,使該第一面與該第二面形成黏扣效果。

Description

自體黏扣織物(二)
本案係有關一種自體黏扣織物,尤指一種織物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具有相互黏扣功能。
按習知的自體黏扣織物,如本案申請人所擁有之本國發明專利第I388291號專利案(對應美國第US8,551,596號專利案)所示,該自體黏扣織物包括一鉤部組織及一鉤部組織,該環部組織係由複合紡絲之紗織成後,予以開纖處理,而分解成較多之超細纖維,以便在紗的兩交織點間形成環圈;以及該鉤部組織係由含熱熔性人造短纖維混紡紗所組成,經梭織機或針織機與超細纖維紗一起織造之混紡交織織物,並予以燒結使該織物表面的人造短纖維絨毛熔結成一珠狀末端,使其成為對應鉤扣環圈之鉤部。
然而實務上,該環部組織係用以羈絆對應的該鉤部組織,所以該環部組織的該等纖維環圈的鬆散程度影響該黏扣織物的黏扣功能。但是單純的複合纖維紗在經過開纖後,若不含相異熱收縮率的其他纖維,則該環部組織表面將會是一平整密實布紋,無法在該環部組織的表面產生蓬鬆的該等纖維環圈,進而喪失黏扣功能。
再者,該熱熔性短纖維紗在該鉤部組織的重量含量若低於50%,其所含非熱熔性纖維在燒毛工序中被燒除後,所剩的羈絆纖維數量將降低其黏扣功能。
本案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體黏扣織物,其包括一第一面與一第二面,該第一面與該第二面具有相互黏扣功能。
本案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體黏扣織物,其可因應產品形狀而隨意剪裁,仍不失可隨意相互黏扣,大大釋放產品設計的自由度。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自體黏扣織物,其至少係由一環部組織及一鉤部組織所織成,所述自體黏扣織物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同時具有所述環部組織及所述鉤部組織,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環部組織的面積為所述鉤部組織的面積的一預定倍數,而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鉤部組織的面積則為所述環部組織的面積的所述預定倍數,且所述預定倍數大於或等於二;其中,所述環部組織的組成纖維包含至少一異熱收縮纖維紗所織成,所述環部織物表面具有經一熱收縮工序而產生的複數個纖維環圈;以及所述鉤部組織的組成纖維包含至少一種熱熔性纖維紗所織成,所述鉤部組織表面具有毛羽並具有經一燒毛工序而產生捲曲狀及/或珠狀末端的複數根羈絆纖維;當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環部組織和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鉤部組織接觸時,所述纖維環圈和所述羈絆纖維會相互鉤合或羈絆,使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第二面形成黏扣效果。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之另一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自體黏扣織物,其至少係由一環部組織及一鉤部組織所織成,所述自體黏扣織物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具有所述環部組織,而所述第二面則具有所述鉤部組織;其中,所述環部組織的組成纖維包含至少一異熱收縮纖維紗所織成,所述環部織物表面具有經一熱收縮工序而產生的複數個纖維環圈;以及所述鉤部組織的組成纖維包含至少一種熱熔性纖維紗所織成,所述鉤部組織表面具有毛羽並具有經一燒毛工序而產生捲曲狀及/或珠狀末端的複數根羈絆纖維;當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環部組織和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鉤部組織接觸時,所述纖維環圈和所述羈絆纖維會相互鉤合或羈絆,使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第二面形成黏扣效果。
基本上,如圖1所示,係一種自體黏扣織物1的第一實施例,該自體黏扣織物1係以梭織機織造而成的3/1經面斜紋(3/1 warp-faced twill)組織,該自體黏扣織物1的經紗11a至少包含一熱熔性纖維紗111,而緯紗12a至少包含一異熱收縮纖維紗121。其中該3/1經面斜紋組織的一第一面1a作為鉤部組織11,並以一第二面1b作為環部組織12。從該自體黏扣織物1的該第一面1a觀察,其顯示是一種3/1經面斜紋組織,該等經紗11a的浮點數是該等緯紗12a的3倍;此時該第一面1a作為一鉤部組織面。因此該鉤部組織11在該第一面1a所占面積是該環部組織12的3倍。所以該3/1經面斜紋組織織造後,大部分的該熱熔性纖維紗111出現在該第一面1a。
如圖2所示,係顯示圖1所示該自體黏扣織物1的反面,亦即該第二面1b,該第二面1b是一種1/3緯面斜紋(1/3 weft-faced twill)組織,該等緯紗12a的浮點數是該等經紗11a的3倍,所以該環部組織12在該第二面1b所占面積是該鉤部組織11的3倍;此時該第二面1b作為一環部組織面。所以該3/1緯面斜紋組織織造後,大部分的該異熱收縮纖維紗121出現在該第二面1b,使該自體黏扣織物1的該第一面1a與該第二面1b具有極佳的相互黏扣功能。其中,該經紗11a及該緯紗12a可含彈性纖維,例如商品名稱為「LYCRA」或「OPELON」等聚氨酯彈性纖維,使該自體黏扣織物1在經向及/或緯向具有伸縮彈性。
如圖3所示,該鉤部組織11的該經紗11a係由該熱熔性纖維紗111所組成。該熱熔性纖維紗111可選自10's到80's等短纖維紡績紗(spun yarn),該短纖維紡績紗所使用的熱熔性短纖維係經裁切成適當長度的長聚酯纖維,該長聚酯纖維可選自如75de/72f、150de/48f、150de/36f或450de/96f等,該熱熔性纖維紗111的單根纖維尺寸從約1.04de/f至4.69de/f之間,或者為5de/f以下。因此,該熱熔性短纖維可與天然短纖維混紡成一混紡紗,以具備不同功能。而該熱熔性纖維紗111實施時係選自聚酯紗、聚乙烯紗、聚丙烯紗、尼龍紗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紗。
該鉤部組織11經由一燒毛工序,使含該熱熔性短纖維的該等羈絆纖維112形成捲曲狀113及/或珠狀末端114。而該等天然短纖維會在該燒毛工序中被燒除,僅留下該等熱熔性短纖維所形成之該等羈絆纖維112,因此該等熱熔性短纖維佔該鉤部組織11,例如該混紡紗重量的50%以上為佳,才能提供足夠的該等羈絆纖維112。該熱熔性短纖維可選自聚酯、聚醯胺、聚烯烴或聚丙烯氰等材質。本實施例中的該鉤部組織11表面具有毛羽,而該等毛羽經由該熱熔性短纖維經一紡紗工序而自然突出於該熱熔性纖維紗111的表面,其中該熱熔性纖維紗111實施時以環錠紡績紗為佳,其原因在於該環錠紡績紗的毛羽數量較多,因此該環錠紡績紗紗所構成的鉤部組織11具有較佳之黏扣效果。
該熱熔性纖維紗111亦可選自長纖維締捲加工紗,例如75de/72f、150de/48f、150de/36f或450de/96f等。該長纖維締捲加工紗的單根纖維尺寸從約1.04de/f至4.69de/f之間,或者為5de/f以下。該長纖維締捲加工紗材質可選自聚酯、聚醯胺、聚烯烴或聚丙烯氰等。
由於該長纖維締捲加工紗的表面不具有毛羽,因此需將該鉤部組織11所占面積較大的該第一面1a施予一磨毛(peached)的起毛工序處理,以便將該鉤部組織11表面的一部分纖維磨斷,以產生濃密毛羽狀的複數根羈絆纖維112,因此該等羈絆纖維112都出現在該第一面1a上,再經由該燒毛工序,使含熱熔性纖維的該等羈絆纖維112形成捲曲狀113及/或珠狀末端114。
本實施例的該等毛羽係經由該磨毛工序而形成,所以該等毛羽只會出現在該鉤部組織11經該磨毛工序的表面,因此可經由調整該磨毛工序之時間、毛刷或磨砂紙之種類,而得以選擇該等毛羽之數量與長度,進而可生產各種黏扣強度的該鉤部組織11,因應不同產品之需求。
該熱熔性纖維的單根纖維尺寸的選擇範圍從1.04de/f至4.69de/f之間,或者為5de/f以下,以對應該環部組織12的複數個纖維環圈122尺寸,從而產生最佳的相互羈絆功能,但該單根纖維尺寸不以此為限。其中該熱熔性纖維可具有中空內腔及/或表面的複數個微孔,以擴大表面積,使該鉤部組織11具有吸濕及快乾功能。再者,該熱熔性纖維紗111可進一步經衛生加工或與鍍銀纖維交織,使該鉤部組織具有抗菌功能。此外,該熱熔性纖維紗111進一步與金屬纖維,例如鍍銀纖維、銅纖維或石墨烯纖維併合,而具有抗靜電及導電功能。再者,該熱熔性纖維紗111可含有前述彈性纖維,使其具有伸縮彈性。
如圖4所示,該環部組織12的該緯紗12a至少含一異熱收縮纖維紗121,該異熱收縮纖維紗121包含具有第一熱收縮率的一第一纖維123,例如選自熱收縮率在15%以上的30de/12f聚酯纖維,以及具有第二熱收縮率的一第二纖維124,例如熱收縮率約在3%的50de/144f聚酯纖維,該第一熱收縮率大於該第二熱收縮率,使該第一纖維123與該第二纖維124的熱收縮率相差達7%以上為佳。該異熱收縮纖維紗121藉由一熱收縮工序,例如染色工序的高溫,使該異熱收縮纖維紗121產生差異性熱收縮率,以造成該第二纖維124比該第一纖維123長,進而使該環部組織12具有蓬鬆的複數個纖維環圈122。
以此實施例而言,該自體黏扣織物1係在染色工序中進行熱收縮,並在後續熱定型工序中拉伸該自體黏扣織物1之緯向寬度,以調整該第一纖維123與該第二纖維124間收縮率的適當差異並加以定型,以再次調整該等纖維環圈122的蓬鬆程度。該第一熱收縮率的該第一纖維123一般是通過對結晶性聚酯的改性以獲得高熱收縮率,已屬習知技術,在此不擬贅述。而該第二纖維124若為50de/144f聚酯纖維,其單根纖維尺寸約為0.347 de/f,比複合纖維經開纖所產生的纖維為粗,該第二纖維124可無須經由複合紡絲工序,所以不需經由開纖工序,以簡化生產工序並可增加其耐用性。
該異熱收縮纖維紗121含有的該等第二纖維124,其可選自橘瓣型(segmented pie) 80de/72x12f (PET/Co-PET)或海島型(sea-island) 75de/24x37f等聚酯複合纖維。該第一纖維123,例如選自30de/12f高熱收縮率纖維,而該等第二纖維124,例如選自複合紡絲纖維則須經鹼液減量的一化學開纖工序,使該聚酯複合紡絲解離成約0.09 de/f的纖維,並藉由該化學開纖及/或染色工序的高溫,使該異熱收縮纖維紗121產生差異性熱收縮率,造成該第二纖維124比該第一纖維123長,進而使該環部組織12具有蓬鬆的複數個纖維環圈122。因此,以較細的纖維紗,例如該聚酯複合紡絲做為該環部組織12時,其適用於輕薄織物。所以,該第二纖維124若為該複合紡絲纖維,其單根纖維尺寸為0.3丹尼以下,必要時可經該化學開纖工序,使該複合紡絲纖維分解成更多的超細纖維。
該自體黏扣織物第一實施例實施時,該羈絆纖維112尺寸的選擇範圍約在1 de至5 de,而該纖維環圈122尺寸的選擇範圍約在0.08 de至2.0 de;兩者纖維尺寸差異越大,則越容易相互黏扣,但耐用性則與纖維細度成反比,例如較佳組合為150de/48f的該羈絆纖維112搭配50de/144f的該纖維環圈122,或者是75de/36f的該羈絆纖維112搭配80de/72x12f的該纖維環圈122,但不以此為限。此外,該異熱收縮纖維紗121亦可包含前述彈性纖維,使該異熱收縮纖維紗121具有伸縮彈性。
由於該等第一纖維123在該染色工序能產生較大收縮,並縮短原來相鄰兩交織點的距離,但該第二纖維124的熱收縮相對甚小,進而迫使該第二纖維124在該緯紗12a的兩相鄰交織點之間形成較鬆弛之浮紗,以產生蓬鬆的該等纖維環圈122。該複合紡絲亦可使用聚酯與聚醯胺(PET/PA6)共押出之紡絲方式,經開纖後形成聚酯與聚醯胺兩種材質同時存在的纖維;前述兩種熱異收縮率的該第一纖維123與該第二纖維124之熱收縮率差異達7%以上為佳。若該環部組織12的該異熱收縮纖維紗121含有更高熱收縮率的該第一纖維123,則該自體黏扣織物1可變成更為豐厚,因而可作為具有自黏功能的圍巾,而具備保暖用途。
如圖5所示,該自體黏扣織物1作為一方型包巾之應用例,當包覆物品時,將該自體黏扣織物1的該第一面1a與該第二面1b相互黏扣,省去傳統包巾需要打結和結頭存在的困擾,既方便又能增加該包巾包覆物品的空間。再者,該自體黏扣織物1的該第一面1a與該第二面1b的相互黏扣功能,亦能使拳擊用繃帶於繃綁時不會滑脫且更有效率,甚至因而可以縮短該繃帶的長度,大幅改善繃綁的速度與品質。
該自體黏扣織織物1實施時亦可選用2/1經面斜紋組織、4/1經面斜紋組織及5枚經面緞紋(5-end warp-flush satin)組織等,該等組織之浮點數比例分別為2倍、4倍與5倍,所占面積分別為2倍、4倍與5倍;而浮點數比例越大則表示浮紗的跨距越大,使該織物1越柔軟,該等纖維環圈122更長,但該鉤部組織1的該等羈絆纖維112則相對鬆軟。因此,浮點數較小的該2/1經面斜紋組織,不但浮紗跨距較小,會有較多的該等經紗11a出現在該第二面1b,同時有較多的該等緯紗12a出現在第一面1a。換句話說,等於減少該第一面1a的該鉤部組織11,也同時減少該第二面1b的該環部組織12,因此降低相互黏扣功能。因此,原則上梭織物以3/1斜紋(3/1 warp twill)組織、4/1斜紋(4/1 warp twill)組織及5枚緞紋(5-end satin)組織為佳。如圖6所示,顯示五枚二飛經面緞紋(5-end warp-flush satin)的自體黏扣織物1。
因此,藉由圖1至圖4及圖6的說明,可以發現該自體黏扣織物1至少係由一環部組織12及一鉤部組織11所織成,該自體黏扣織物1具有一第一面1a及一第二面1b,該第一面1a及該第二面1b同時具有該環部組織12及該鉤部組織11,該第一面1a上的該環部組織12的面積為該鉤部組織12的面積的一預定倍數,而該第二面1b上的該鉤部組織11的面積則為該環部組織12的面積的所述預定倍數,且該預定倍數大於或等於二。
該環部組織12的組成纖維包含至少一種異熱收縮纖維紗121,且該環部組織12具有經一熱收縮工序而產生的複數個纖維環圈122。而該鉤部組織11的組成纖維包含至少一種熱熔性纖維紗111,且該鉤部組織11若由熱熔性長纖維紗所組成,則須具有經一磨毛工序,使該鉤部組織11表面具有毛羽,隨後再經一燒毛工序而產生捲曲狀113及/或珠狀末端114的複數根羈絆纖維112。該鉤部組織11若由熱熔性短纖維紗所組成,則該鉤部組織11表面已經具有毛羽,因此僅須經由一燒毛工序而產生捲曲狀113及/或珠狀末端114的複數根羈絆纖維112。
當該第一面1a上的該環部組織12和該第二面1b上的該鉤部組織11接觸時,該等纖維環圈122和該等羈絆纖維112會相互鉤合或羈絆,使該第一面1a與該第二面1b形成黏扣效果。
如圖7所示,其揭示該自體黏扣織物的第二實施例,該自體黏扣織物1是一種針織雙羅紋變化組織的雙面織物(double-face pique fabric),該自體黏扣織物1的一第一面1a作為一鉤部組織11,並由包含熱熔性纖維紗111以雙羅紋變化組織織造而成。該自體黏扣織物1的一第二面1b作為一環部組織12,並由包含異熱收縮纖維紗121以單面組織織造而成。
該第一面1a以吊目(tuck)方式與該第二面1b的複數個連結點締結成該自體黏扣織物1。該吊目組織會在該第一面1a形成一凹孔,並且將該等連結點隱藏在該凹孔內,使該第一面1a全部為該鉤部組織11,而該第二面1b全部為該環部組織12,反之亦然。因此利用該雙羅紋變化組織可以讓該第一面1a都是鉤部組織11,而該第二面1b全部為該環部組織12。
該第二實施例的該自體黏扣織物1係由複數根異熱收縮纖維紗121與複數根熱熔性纖維紗111以羅紋針織機織造而成,該等異熱收縮纖維紗121與該等熱熔性纖維紗111分別經由一針盤(dial)及一針筒(cylinder)上各自的複數根織針喂入與織造。該環部組織12的該等異熱收縮纖維紗121若由該針盤上的該等織針喂入與織造(亦即該環部組織12由該針織機的該針盤上的紗所組成),則該鉤部組織11的該等熱熔性纖維紗111則由該針筒上的該等織針喂入與織造(亦即該鉤部組織11由該針織機的該針筒上的紗所組成),反之亦然。
在該第二實施例中,該鉤部組織11可由熱熔性短纖維紗或熱熔性長纖維紗所組成,若該鉤部組織11的組成纖維為熱熔性短纖維紗則只需進行該燒毛工序,使含熱熔性短纖維的該等羈絆纖維112形成捲曲狀113及/或珠狀末端114。若該鉤部組織11的組成纖維選自熱熔性長纖維紗,則必須將該第一面1a進行該磨毛工序及該燒毛工序,以產生捲曲狀113及/或珠狀末端114的複數根羈絆纖維112。而該第二面1b由含該異熱收縮纖維紗121組成的環部組織12在該熱收縮工序後產生複數個纖維環圈122,使該自體黏扣織物1的該第一面1a與該第二面1b互為該鉤部組織11與該環部組織12,因而具有相互黏扣功能。
如圖8所示,其揭示該自體黏扣織物的第三實施例的,該自體黏扣織物1是一種平紋疊紗組織的針織物(plated jersey fabric),該針織物係將一異熱收縮纖維紗121與一熱熔性纖維紗111疊合,再以一單面針織機織造而成。若該鉤部組織11的該等熱熔性纖維紗111出現在該第一面1a,則該環部組織12的該等異熱收縮纖維紗121必然出現在該第二面1b,反之亦然。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面1a全部為該環部組織12,而該第二面1b則全部為該鉤部組織11。
如前所述,該第一面1a的該鉤部組織11的組成纖維可由含熱熔性短纖維紗或熱熔性長纖維紗組成,若為熱熔性短纖維紗則只需進行該燒毛工序,使含熱熔性纖維的該等羈絆纖維112形成捲曲狀113及/或珠狀末端114。若該鉤部組織11的組成纖維選自熱熔性長纖維紗,則必須將該第一面1b進行該磨毛工序及該燒毛工序,以產生的捲曲狀113及/或珠狀末端114的複數根羈絆纖維112。而該第二面1b由含該異熱收縮纖維紗121組成的環部組織12在該熱收縮工序後產生複數個纖維環圈122,使該自體黏扣織物1的該第一面1a與該第二面1b互為該鉤部組織11與該環部組織12,因而具有相互黏扣功能。
如圖9所示,其揭示該自體黏扣織物的第四實施例,該自體黏扣織物1是一種雙面立體織物(spacer fabric)。該雙面立體織物的該第一面1a的該鉤部組織11的組成纖維由含熱熔性短纖維紗或熱熔性長纖維紗所組成。而該第二面1b的該環部組織12的組成纖維則由含異熱收縮纖維紗121所組成。該第一面1a及該第二面1b經由連結紗125締結成該雙面立體織物。該連結紗125係選自單絲、長纖維紗或短纖維紗等。經由此種方式織造的立體織物的該第一面1a的組成紗及該第二面1b的組成紗並無直接連結點,因此該第一面1a可以全部為鉤部組織11,而該第二面1b可以全部為環部組織12,經由前述加工工序,使該自體黏扣織物1的該第一面1a與該第二面1b互為該鉤部組織11與該環部組織12,因而具有相互黏扣功能。
該雙面立體織物(spacer fabric)的該連結紗種類,例如選用30de/1f的尼龍單絲,使該立體織物在該第一面1a與該第二面1b間具有空間,而具有絕緣及避震功能。當然該連結紗亦可選用一般加工紗,以減少其厚度。
再者,該自體黏扣織物1的該第一面及該第二面基本上是單面組織,但亦可是單面緹花組織,使該自體黏扣織物1具有圖案織紋與顏色。
如前所述,該環部組織12的組成纖維包含至少一種異熱收縮纖維紗121,且該環部組織12具有經熱收縮工序而產生的複數個纖維環圈122。而該鉤部組織11的組成纖維包含至少一種熱熔性纖維紗111,若為熱熔性短纖維紗則只需進行燒毛工序,使含熱熔性短纖維的該等羈絆纖維112形成捲曲狀113及/或珠狀末端114。若該鉤部組織11的組成纖維選自熱熔性長纖維紗,則必須將該第一面1a進行磨毛工序及燒毛工序,以產生捲曲狀113及/或珠狀末端114的複數根羈絆纖維112。當該第一面1a上的該環部組織12和該第二面1b上的該鉤部組織11接觸時,該等纖維環圈122和該等羈絆纖維112會相互鉤合或羈絆,使該第一面1a與該第二面1b形成黏扣效果。
因此,藉由圖7、圖8及圖9的說明,可以發現該自體黏扣織物1至少係由一環部組織12及一鉤部組織11所織成,該自體黏扣織物1具有一第一面1a及一第二面1b,該第一面1a具有該環部組織12,而該第二面1b則具有該鉤部組織11。其中,該熱熔性纖維紗111及該121異熱收縮纖維紗可含有彈性纖維,該彈性纖維例如選自商品名稱為「LYCRA」或「OPELON」等聚氨酯彈性纖維,使該自體黏扣織物1在經向及/或緯向具有伸縮彈性。
在防潑水及吸濕方面,基於環保問題,該自體黏扣織物1的該等羈絆纖維112可使用含撥水性纖維,使其具永久性單面防潑水功能,並省去防潑水加工工序所製造的廢水,也沒有傳統防潑水劑因為家庭洗滌而逐漸從織物上移出,進而汙染環境的問題。該環部組織12的該異熱收縮纖維紗的該第二纖維124尺寸為約0.08 de至2.0 de,該第二纖維124的纖細程度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因而具吸濕性,使其具單面防潑水,單面吸濕的功能。另在染色方面,該等羈絆纖維112及該等異熱收縮纖維紗121可選用陽離子型可染聚酯纖維或陰離子型可染聚酯纖維,或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oly 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纖維,使染色溫度降至常溫與常壓,可大幅節省能源的消耗。
再者,為增加繃綁與包覆的服貼性能,因此至少在該經紗11a或該緯紗12a中加入彈性纖維,例如聚氨酯(Polyurethane)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纖維等。
此外,該鉤部組織11亦可使用中空纖維或異型斷面纖維,而具保溫性,同時可減輕重量,並增加吸濕性。
所以,經由本案之實施,其所增益之功效在於:
(1)、該自體黏扣織物厚度可有效變薄,適合旅行包巾及家庭衣物收納用途。
(2)、該自體黏扣織物無需底布或基材,由於該織物本身直接形成該環部組織與該鉤部組織,因此,本身除為布料外,並具有扣合功能;所以,藉由該織物本身柔軟性,可直接作為衣料使用,方便穿脫,尤其適合醫療用衣著。
(3)、該自體黏扣織物所形成鉤部組織的單纖尺寸,遠比自然界之毛髮纖細甚多,因此不會刺激皮膚,洗滌時也不會鉤傷其他衣物的困擾。
(4)、該自體黏扣織物的正反面具相互黏扣功能,可如同布匹方式織造,形狀可隨意印染與裁切,又具有全面性黏扣功能;若作為包巾與繃帶時,可隨意黏扣使用,用途無限廣泛,堪稱為黏扣物品之一大突破。
本案所揭示者,乃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舉凡局部之變更或修飾而源於本案之技術思想而為熟習該項技藝之人所易於推知者,俱不脫本案之專利權範疇。
1‧‧‧自體黏扣織物
1a‧‧‧第一面
1b‧‧‧第二面
11‧‧‧鉤部組織
11a‧‧‧經紗
111‧‧‧熱熔性纖維紗
112‧‧‧羈絆纖維
113‧‧‧捲曲狀
114‧‧‧珠狀末端
12‧‧‧環部組織
12a‧‧‧緯紗
121‧‧‧異熱收縮纖維紗
122‧‧‧纖維環圈
123‧‧‧第一纖維
124‧‧‧第二纖維
125‧‧‧連結紗
為進一步揭示本案之具體技術內容,首先請參閱圖式,其中: 圖1為本案自體黏扣織物的一第一面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其顯示3/1經面斜紋(3/1 warp-faced twill)組織,且經紗為鉤部組織; 圖2為圖1的一第二面示意圖,其顯示一1/3緯面斜紋組織,且緯紗為環部組織; 圖3為圖1所示該自體黏扣織物各組件說明圖; 圖4為圖2沿著線A-A所擷取之剖面圖; 圖5為本案自體黏扣織物應用於一四方型包巾以包覆物品之示意圖; 圖6為本案自體黏扣織物第一實施例以五枚二飛經面緞紋之示意圖; 圖7為本案自體黏扣織物第二實施例自體黏扣織物以針織雙羅紋織造之示意圖; 圖8為本案自體黏扣織物第三實施例以平紋疊紗組織針織之示意圖;以及 圖9為本案自體黏扣織物第四實施例以雙面立體組織針織之示意圖。

Claims (17)

  1. 一種自體黏扣織物,其至少係由一環部組織及一鉤部組織所織成,所述自體黏扣織物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同時具有所述環部組織及所述鉤部組織,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環部組織的面積為所述鉤部組織的面積的一預定倍數,而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鉤部組織的面積則為所述環部組織的面積的所述預定倍數,且所述預定倍數大於或等於二;其中,所述環部組織的組成纖維包含至少一異熱收縮纖維紗所織成,所述環部織物表面具有經一熱收縮工序而產生的複數個纖維環圈;以及所述鉤部組織的組成纖維包含至少一種熱熔性纖維紗所織成,所述鉤部組織表面具有毛羽並具有經一燒毛工序而產生捲曲狀及/或珠狀末端的複數根羈絆纖維;當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環部組織和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鉤部組織接觸時,所述纖維環圈和所述羈絆纖維會相互鉤合或羈絆,使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第二面形成黏扣效果。
  2. 一種自體黏扣織物,其至少係由一環部組織及一鉤部組織所織成,所述自體黏扣織物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具有所述環部組織,而所述第二面則具有所述鉤部組織;其中,所述環部組織的組成纖維包含至少一異熱收縮纖維紗所織成,所述環部織物表面具有經一熱收縮工序而產生的複數個纖維環圈;以及所述鉤部組織的組成纖維包含至少一種熱熔性纖維紗所織成,所述鉤部組織表面具有毛羽並具有經一燒毛工序而產生捲曲狀及/或珠狀末端的複數根羈絆纖維;當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環部組織和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鉤部組織接觸時,所述纖維環圈和所述羈絆纖維會相互鉤合或羈絆,使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第二面形成黏扣效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自體黏扣織物係選自2/1、3/1、4/1的斜紋梭織物或緞紋梭織物,其中所述鉤部組織由經紗所形成,所述環部組織則由緯紗所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自體黏扣織物係由一雙羅紋針織機織成之雙羅紋變化組織的針織物,其中所述第一面為所述鉤部組織,其係由所述雙羅紋針織機的一針筒上的紗所形成;所述第二面則為所述環部組織,其係由所述雙羅紋針織機的一針盤上的紗所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自體黏扣織物係由一雙羅紋針織機織成之雙羅紋變化組織的雙面針織物,其中所述第一面為所述環部組織,其係由所述雙羅紋針織機的一針筒紗上的所形成;所述第二面為所述鉤部組織則為所述鉤部組織,其係由所述雙羅紋針織機的一針盤上的紗所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自體黏扣織物係為一平紋疊紗組織的針織物,其中所述第一面為所述環部組織,所述第二面則為所述鉤部組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自體黏扣織物係為一立體組織的針織物,其中所述第一面為所述環部組織,所述第二面則為所述鉤部組織,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第二面藉由一連結紗締結成所述立體組織的針織物。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鉤部組織表面的所述毛羽產自所述熱熔性纖維紗中的熱熔性短纖維經一紡紗工序而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鉤部組織表面的所述毛羽係產自所述熱熔性纖維紗中的熱熔性長纖維紗經一磨毛工序而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鉤部組織含所述熱熔性纖維紗中的熱熔性纖維佔所述鉤部組織重量50%以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鉤部組織的所述熱熔性纖維紗中的熱熔性纖維的單根纖維尺寸為5丹尼以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環部組織的單根纖維尺寸為0.08丹尼至2.0丹尼。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環部組織的單根纖維尺寸為0.3丹尼以下的複合紡絲纖維,並經由一化學開纖工序,使所述複合紡絲纖維分解成更多的超細纖維。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熱熔性纖維係選自中空纖維或異形斷面纖維。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熱熔性纖維紗係選自聚酯紗、聚乙烯紗、聚丙烯紗、尼龍紗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紗。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環部組織中的所述異熱收縮纖維紗具有第一熱收縮率的複數根第一纖維及具有第二熱收縮率的複數根第二纖維,所述第一熱收縮率大於所述第二熱收縮率,且所述第一纖維與所述第二纖維的熱收縮率相差達7%以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自體黏扣織物,其中所述熱熔性纖維紗及/或所述異熱收縮纖維紗內包含彈性纖維,使所述自體黏扣織物的經向及/或緯向具有伸縮彈性。
TW106101627A 2016-09-14 2017-01-18 自體黏扣織物(二) TWI7123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8232.4A CN107815778A (zh) 2016-09-14 2017-08-21 自体黏扣织物(二)
US15/690,799 US20180073169A1 (en) 2016-09-14 2017-08-30 Self-fastening fabric
JP2017004061U JP3214172U (ja) 2016-09-14 2017-09-04 両面面ファスナー織物
DE202017105436.5U DE202017105436U1 (de) 2016-09-14 2017-09-08 Selbstbefestigendes Geweb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0051 2016-09-14
??105130051 2016-09-14
TW105130051 2016-09-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1216A true TW201811216A (zh) 2018-04-01
TWI712375B TWI712375B (zh) 2020-12-11

Family

ID=62639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1627A TWI712375B (zh) 2016-09-14 2017-01-18 自體黏扣織物(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23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3353A (zh) * 2021-04-22 2022-10-25 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粘纤维结构以及自粘织物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2264B1 (en) * 1998-03-06 2001-03-20 Ykk Corporation Surface fastener made of fi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505089B2 (ja) * 1998-08-31 2004-03-08 Ykk株式会社 繊維製面ファスナー
TWM263013U (en) * 2004-08-31 2005-05-01 Chau-Mu Jou Fastening fabric
TW201100032A (en) * 2009-06-16 2011-01-01 Chao-Mu Zhou Self adhesive fabric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3353A (zh) * 2021-04-22 2022-10-25 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粘纤维结构以及自粘织物结构
TWI797595B (zh) * 2021-04-22 2023-04-01 台灣百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黏纖維結構以及自黏織物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2375B (zh) 202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14172U (ja) 両面面ファスナー織物
CN107059216B (zh) 起绒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JP4919964B2 (ja) エンボス加工された素材およびエンボス加工された素材を組み込んだ衣料品
CN100577046C (zh) 结合植绒材料的服饰
LT4633B (lt) Elastinis įdėklas
TW201100032A (en) Self adhesive fabrics
WO2017104338A1 (ja) 面ファスナーおよび繊維製品
JP7410218B2 (ja) 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92958B2 (ja) 面ファスナーおよび繊維製品
TWI712375B (zh) 自體黏扣織物(二)
JP2007270358A (ja) 着用快適性に優れる厚地織物およびデニム商品
JPH04352840A (ja) モール糸製造方法
JP6681637B1 (ja) 布地及び布製品
CN210684102U (zh) 一种蓬松防脱出提花包纱布
CN211498017U (zh) 一种经编两底组合绒布
JP2019180838A (ja) 面ファスナーおよび繊維製品
CN219059257U (zh) 高暖绒纱及其梭织物
CN216885558U (zh) 一种舒适型针织面料
CN215800225U (zh) 一种具有快干功能的双面网孔针织面料
JP2004036041A (ja) 複合糸及びその複合糸からなる織物
CN217399097U (zh) 一种凉感轻量面料和凉感轻量服装
CN210506677U (zh) 一种双透气弹性面料
US11021814B2 (en) Fleece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207954873U (zh) 一种新型透气吸汗内衣面料
WO2019105402A1 (zh) 一种成型针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