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9554A - 使用d2d空氣介面以賦能高資料率中繼操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d2d空氣介面以賦能高資料率中繼操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9554A
TW201729554A TW105121570A TW105121570A TW201729554A TW 201729554 A TW201729554 A TW 201729554A TW 105121570 A TW105121570 A TW 105121570A TW 105121570 A TW105121570 A TW 105121570A TW 201729554 A TW201729554 A TW 2017295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interface
data
enb
remo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1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6447B (zh
Inventor
賽吉 潘特里夫
艾列西 克亞夫
謝爾蓋 索西尼
米海爾 希洛夫
Original Assignee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29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9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6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64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所揭示的針對使用D2D空氣介面以賦能高資料率中繼操作之方法及設備包括:用於經由受演進節點B(eNB)控制之側行鏈路介面傳輸及接收資料的使用者設備(UE),該UE包含:用以在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參考訊號的接收電路;用以根據該接收的參考訊號來判定一或多側行鏈路品質指標的控制電路;以及用以傳輸該經判定之側行鏈路品質指標到該eNB的傳輸電路。

Description

使用D2D空氣介面以賦能高資料率中繼操作的方法
本文中所述實施例一般係相關於無線通訊之領域,且更明確地,係相關於用於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促進高資料率中繼之方法及設備。
能夠盡可能有效率及便宜地提供電信服務給固定及行動訂閱者已趨向重要。另外,行動應用之使用的增加已導致更專注於研發能夠以高速傳送大量數據之無線系統。
當前而言,作為在LTE標準之版本13中所介紹之鄰近服務(ProSe)的部分,已論述基礎水平之功能性,以允許網路對UE中繼,更明確而言,以允許定標(targeting)公共安全使用案例。此功能性係依靠在裝置間的側行鏈路無線電通訊通道之重複使用以在IP層將流量路由。
然而,在IP層中繼資料可能導致不良之性能表現與限制可達到之資料率。
100‧‧‧無線通訊網路
102‧‧‧演進節點基地站(eNB)
104‧‧‧第一使用者設備(或中繼UE或eNB)
104a‧‧‧第一中繼UE
104b‧‧‧第二中繼UE
106‧‧‧第二使用者設備(或遠端UE或目標UE)
108‧‧‧中繼UE
108’‧‧‧Uu介面
110‧‧‧側行鏈路介面
120‧‧‧接收器模組
124‧‧‧傳輸器模組
126‧‧‧中繼排程器模組
128‧‧‧處理器模組
130‧‧‧天線
132‧‧‧處理器模組
134‧‧‧接收器模組
136‧‧‧通訊模組
138‧‧‧傳輸器模組
140‧‧‧中繼操作模組
142‧‧‧天線
144‧‧‧接收器模組
148‧‧‧傳輸器模組
152‧‧‧處理器模組
154‧‧‧通訊模組
156‧‧‧天線
158‧‧‧遠端UE中繼模組
300‧‧‧方法
400‧‧‧方法
502‧‧‧DL控制通道(或第一DCI)
504‧‧‧SL控制通道
506‧‧‧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508‧‧‧第二DCI
602‧‧‧UL TX
604‧‧‧控制資訊
606‧‧‧SL RX
608‧‧‧DCI(或SL TX)
610‧‧‧結合允許
702‧‧‧跳躍
704‧‧‧跳躍
706‧‧‧HARQ ACK/NACK
708‧‧‧ACK/NACK
710‧‧‧中繼UE
802‧‧‧第二跳躍
804‧‧‧第一跳躍(或傳輸)
806‧‧‧ACK/NACK
808‧‧‧ACK/NACK
810‧‧‧ACK/NACK
812‧‧‧ACK/NACK
1100‧‧‧使用者設備(UE)裝置(或電子裝置或系統)
1102‧‧‧應用電路(或應用處理器)
1104‧‧‧基頻電路(或基頻處理電路)
1104a‧‧‧第二代(2G)基頻處理器
1104b‧‧‧第三代(3G)基頻處理器
1104c‧‧‧***(4G)基頻處理器
1104d‧‧‧基頻處理器
1104e‧‧‧中央處理器(CPU)
1104f‧‧‧音訊數位訊號處理器(DSP)
1106‧‧‧射頻(RF)電路
1106a‧‧‧混合器電路
1106b‧‧‧放大器電路
1106c‧‧‧濾波器電路
1106d‧‧‧合成器電路
1108‧‧‧前端模組(FEM)電路
1110‧‧‧天線
1200‧‧‧行動裝置(或系統)
1210‧‧‧天線
1220‧‧‧非揮發性記憶體埠
1230‧‧‧揚聲器
1240‧‧‧顯示器
1250‧‧‧應用處理器
1260‧‧‧圖形處理器
1270‧‧‧鍵盤
1280‧‧‧照相機
1290‧‧‧麥克風
本發明實施例之態樣、特徵及優點將隨參照該等所附圖式對本發明之以下描述而趨向顯而易見,其中相似編號標記相似元件,並且其中:圖1係根據各實施例之例示無線網路之圖式;圖2係概略地顯示圖1的無線通訊網路的若干組件之方塊圖;圖3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實作中繼通訊之方法的程序圖;圖4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實作中繼通訊之更一般方法的程序圖;圖5a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下行鏈路資料來分配控制資料的通訊路徑;圖5b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下行鏈路資料來分配控制資料的替代通訊路徑;圖5c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下行鏈路資料來分配控制資料的進一步替代通訊路徑;圖6a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上行鏈路資料來分配控制資料的通訊路徑;圖6b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上行鏈路資料來分配控制資料的替代通訊路徑;圖6c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下行鏈路資料來分配控制資料的進一步替代通訊路徑;圖6d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下行鏈路資料來分配控制資料的進一步替代通訊路徑; 圖7a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經由中繼由遠端UE路徑所接收之下行鏈路資料來通訊HARQ回饋資料的通訊路徑;圖7b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由遠端UE經由中繼路徑所接收之下行鏈路資料來通訊HARQ回饋資料的替代通訊路徑;圖7c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由遠端UE經由中繼路徑所接收之下行鏈路資料來通訊HARQ回饋資料的進一步替代通訊路徑;圖7d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由遠端UE經由中繼路徑所接收之下行鏈路資料來通訊HARQ回饋資料的進一步替代通訊路徑;圖8a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由遠端UE經由中繼路徑所傳輸之上行鏈路資料來通訊HARQ回饋資料的通訊路徑;圖8b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由遠端UE經由中繼路徑所傳輸之上行鏈路資料來通訊HARQ回饋資料的替代通訊路徑;圖8c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由遠端UE經由中繼路徑所傳輸之上行鏈路資料來通訊HARQ回饋資料的進一步替代通訊路徑;圖8d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用於針對由遠端UE經由中繼路徑所傳輸之上行鏈路資料來通訊HARQ回饋資料的進一步替代通訊路徑; 圖9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針對多子訊框將HARQ回饋資訊執行多工運算成單一上行鏈路子訊框傳輸;圖10係根據若干實施例顯示基於在多個中繼路徑間切換之HARQ回饋機制;圖11係可操作以實作若干實施例之例示使用者設備裝置之方塊圖;圖12係根據本文揭示一或多個發明方法顯示被組態成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訊的例示無線設備之方塊圖。
【發明內容及實施方式】
以下詳細說明係指向隨附圖式。該相同參照編號可被使用於不同圖式中以辨識相同或相似元件。在以下說明中為了說明而非限制之目的而陳述數種特定細節,該等特定細節諸如特定結構、架構、介面、技術等,以提供本揭示之各種態樣的徹底理解。然而,對於熟悉該技術領域並受益於本揭示者將係明顯地,該等實施例之各態樣可被實作於背離此些特定細節之其他實例中。在特定情況中,已知裝置、電路及方法之說明被省略,此係為了避免以不必要細節而模糊本揭示之說明。
另外,將輪流以最易於幫助理解例示性實施例之方式來描述各種操作為多個離散操作;然而,說明之順序不應被解釋為在暗示此些操作係必須為順序相依地。特別係,此些操作不需以所呈現之順序執行。
雖然已於本文中顯示與說明特定實施例,在該技術領 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理解地,各式各樣的替代及/或等效實作可替換所顯示與說明之特定實施例,而未背離本揭示實施例之範圍。本申請書之目的在於含括本文中所討論實施例之任何修改或變異。因此明顯意圖為僅將本揭示實施例限制於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
以下發明性實施例可被使用於各式各樣應用中,該等應用包括無線電系統之傳輸器及接收器,雖然本發明並未限制於此。被明確地包括於本發明之範圍中的無線電系統包括,但未限於,網路介面卡片(NICs)、網路配接器、固定或行動用戶端裝置、中繼、基地站、毫微微基地台、閘道器、橋接器、集線器、路由器、存取點、或其他網路裝置。進一步地,於本發明之範圍中的無線電系統可被實作於胞狀無線電話系統、衛星系統、雙向無線電系統中,以及具有此類無線電系統之計算裝置包括個人電腦(PCs)、平板電腦與相關週邊、個人數位助理(PDAs)、個人計算配件、手持通訊裝置、及包括可能本質上為相關連並且本發明性實施例之準則可被適當地應用於彼者的所有系統。
圖1概略地顯示依據各實施例之無線通訊網路100。無線通訊網路100(之後稱為"網路100")可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長程演進計劃(LTE)或諸如演進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陸地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的先進長程演進計劃(LTE-A)網路之存取網路。
網路100可包括基地站,例如演進節點基地站(eNB)102,其被組態以與一或多行動裝置或終端(例如, 第一及第二使用者設備(UE)104、106)無線通訊。在各種實施例中,eNB 102可為固定站(例如,固定節點)或行動站/節點。
在各種實施例中,第一UE 104能夠提供中繼功能性以將從eNB 102接收之資料轉送到第二遠端UE 106。中繼UE 108經由傳統Uu空氣介面108'而與eNB 102通訊,且經由側行鏈路介面110而與遠端UE 106通訊。遠端UE 106亦可經由Uu介面108'而直接與eNB 102通訊。
LTE版本13介紹用以賦能網路對UE(NW-to-UE)中繼定標公共安全使用案例之基本功能性。此類中繼重複使用於LTE版本12中所定義之裝置間側行鏈路無線電通訊介面,並且將流量路由穿過較高層(IP層)而具有最小的最佳化(如果有的話)到L1與L2。然而因為下列原因,此類IP層中繼及路由可能導致不良之性能表現。
中繼通訊之相對大潛時;僅較高層ARQ操作;在L1/L2上無針對UE-UE鏈路之通道品質回報及適應;由於4個盲再傳輸(blind retransmission)所導致之有限側行鏈路資料率;及在資料/控制流之間無TX-RX、TX-TX、RX-RX並行處理(concurrency handling)。舉例而言,在舊有網路中,中繼UE可能需要藉由傳送ACK/NACK於UL頻譜中 來確認其DL接收,然而於UL頻譜中傳送ACK/NACK可能與在中繼對UE鏈路上之傳輸衝突。
根據若干實施例,LTE版本13之側行鏈路功能性可被增強,以達到受eNodeB(eNB)控制之較高資料率中繼。
根據若干實施例,對側行鏈路空氣介面之控制與排程之進一步增強亦可用於網路最佳化,並具有改善使用者經驗與增加可提供服務量之潛力。可能被定標之裝置對裝置(D2D)操作的較一般使用案例之一為流量管理/卸載及其固有多連接性性質之運用。使側行鏈路空氣介面增強並利用連接性之新維度可提供額外好處給行動寬頻與機械類型通訊(MTC)應用,建立下層網路操作之準則。
如以下所述並根據一些實施例地,在網路涵蓋範圍內並針對UEs之先進中繼能力可促進在網路效率與其他優點之改善。在一些實施例中,通訊路徑可能被動態地切換(於直接與間接鏈路之間),且亦可能用以支援用於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方向之不同路徑。然而,此彈性切換及非對稱中繼路徑選擇可能在於版本13中提供之IP層處係與L3路由不為可行地。
各實施例可假設將由中繼路徑服務之遠端UE 106係在eNB 102之涵蓋範圍內,並且遠端UE 106係在連接模式中,或已經在連接模式中,以使得於eNB 102中該UE情境是可用的。此代表建立信令無線電承載(SRBs)與資料無線電承載(DRBs)以及保全於遠端UE 106與eNB 102間,並亦建立S1連接於該遠端UE與該eNB間,且也建 立S1連接於eNB與核心網路間(MME與S-GW)。此外,可假設在中繼操作期間內,中繼UE 104保留在eNB 102之涵蓋範圍內。
圖2概略地顯示依據各實施例且較圖1更為詳細之無線通訊網路100的若干組件。
eNB 102可包括經由一或多天線130來接收來自中繼UE 104及或來自遠端UE 106之訊號的接收器模組120。eNB 102可包括經由一或多天線130來傳輸訊號到中繼UE 104或到遠端UE 106的傳輸器模組124。eNB 102亦可包括與接收器模組120與傳輸器模組124通訊的處理器模組128,且被組態以將藉由訊號來通訊之資訊編解碼。處理器模組128亦可包括中繼排程器模組126,用以使用經由在中繼UE 104與遠端UE 106間的側行鏈路介面之中繼路徑來促進與遠端UE 106之通訊。
在各實施例中,中繼UE 104、遠端UE 106及/或eNB 104可包括複數個天線142、156、130,以實作多輸入多輸出(MIMO)傳輸系統,其可在各種MIMO模式中操作,包括單一使用者MIMO(SU-MIMO)、多使用者MIMO(MU-MIMO)、閉迴路MIMO、開迴路MIMO或智慧天線處理之變體。
在各種實施例中,中繼UE 104包含用於傳輸訊號到eNB 104及/或遠端UE 106之傳輸器模組138;以及包含用於接收來自eNB 104及/或遠端UE 106之訊號的接收器模組134。中繼UE 106進一步包含耦接於接收器模組134 與傳輸器模組138之間的處理器模組132,以及包括將藉由訊號來通訊之資訊編解碼之通訊模組136。處理器模組132亦可包括中繼操作模組140,用以促進與遠端UE 106中繼通訊之中繼UE 104的操作。
在各種實施例中,遠端UE 106包含用於傳輸訊號到eNB 104及/或中繼UE 104之傳輸器模組148;以及包含用於接收來自eNB 104及/或中繼UE 104之訊號的接收器模組144。UE 108進一步包含耦接於接收器模組144與傳輸器模組148之間的處理器模組152,以及包括將藉由訊號來通訊之資訊編解碼之通訊模組154。處理器模組152亦包括遠端UE中繼模組158以促進藉由UE108而與eNB 102之中繼通訊。
雖然中繼UE 104與遠端UE 106已於圖2中顯示為獨立裝置,但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提供功能性給UEs,以使其作用為中繼UE或遠端UE。舉例而言,可提供中繼操作模組140與遠端UE中繼模組158兩者給單一UE。取決於情況,例如在網路中該等UEs之相對位置與訊號強度,UE可視需要而接著作用為中繼UE或遠端UE。
圖3顯示例示性方法300,該方法為程序圖之形式,用於經由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中繼UE 104來實作eNB 102與遠端UE 106間的中繼通訊。為了簡潔,僅顯示DL中繼卸載之情境,然而可針對UL情況而顯示類似圖式。圖3顯示當識別及選擇一中繼路徑時,涉及遠端UE 106、中繼UE 104及eNB 102之間的發訊。以下說明在網 路被組態成用於中繼操作之後的程序之元件:1-遠端UE 106經由側行鏈路介面接收來自第一中繼UE 104a與第二中繼UE 104b之參考訊號;2-遠端UE 106處理該接收的參考訊號來判定一或多側行鏈路品質指標;3-接著傳輸該經判定之側行鏈路品質指標到eNB 102;4-eNB 102根據該所接收之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來選擇一用於與遠端UE 106通訊之路徑。該所選擇之路徑可能經由中繼UEs 104a、104b之一者,或可能係一直接路徑;5-eNB 102傳輸將由遠端UE 106所使用以與eNB 102通訊之無線電資源的指示。在中繼路徑被選擇之情況下,該指示之無線電資源可在遠端UE 106及中繼UEs的一者之間的側行鏈路介面上;6-針對經由第一中繼UE 104a之中繼路徑,eNB 102可傳輸下行鏈路(DL)資料到第一中繼UE 104a;7-第一中繼UE 104a可接著經由用於由使用經指示無線電資源的遠端UE來接收之側行鏈路介面來傳輸資料到遠端UE 106;8-遠端UE 106可接著針對接收之資料傳輸HARQ ACK/NACKs回到eNB 102;及9-遠端UE 106可傳輸針對主動側行鏈路通訊通道之另外側行鏈路品質指標。
圖4顯示相似於圖3例示性方法之進一步例示性方法400,該方法為順序圖之形式,用於經由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中繼UE 104來實作eNB 102與遠端UE 106間的中繼通訊。為了簡潔,僅顯示DL中繼卸載之情境,然而可針對UL情況而顯示類似圖式。圖4中所顯示之方法說明了圖3方法之數種可能變體。以下說明在網路被組態成用於中繼操作之後的程序之元件:1-遠端UE 106在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參考訊號到第一及第二中繼UEs 104a、104b;2-遠端UE 106經由該側行鏈路介面接收來自第一中繼UE 104a與第二中繼UE 104b之參考訊號;3-遠端UE 106及第一與第二中繼UEs 104a、104b處理該接收的參考訊號來判定一或多側行鏈路品質指標;4-接著藉由第一及第二中繼UEs 104a、104b與遠端UE 106來傳輸該判定之側行鏈路品質指標,連帶傳輸對從eNB 102所接收之胞狀訊號的相似測量,到eNB 102;5-eNB 102選擇一或多中繼UEs以形成中繼候選集合,其包含將被使用以提供到遠端UE 106中繼路徑之中繼UEs;6-eNB 102根據該所接收之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來選擇一用於與遠端UE 106通訊之路徑。該所選擇之路徑可能經由中繼候選集合之中繼UEs的一者,或可能係一直接路徑; 7-eNB 102傳輸將由遠端UE 106及/或中繼UEs所使用以與eNB 102通訊之上行鏈路(UL)、下行鏈路(DL)及/或側行鏈路(SL)無線電資源的指示。在中繼路徑被選擇之情況下,該指示之無線電資源可在遠端UE 106及中繼UEs的一者之間的側行鏈路介面上;8-針對經由第一中繼UE 104a之中繼路徑,eNB 102可傳輸下行鏈路(DL)資料到第一中繼UE 104a;9-第一中繼UE 104a可接著經由用於由使用經指示無線電資源的遠端UE來接收之側行鏈路介面來傳輸資料到遠端UE 106;10-第一中繼UE 104a可針對從eNB 102接收並將被中繼到遠端UE 106的下行鏈路資料傳輸HARQ確認;11-遠端UE 106可接著針對接收之側行鏈路資料傳輸HARQ ACK/NACKs回到eNB 102及/或第一中繼UE 104a;及12-遠端UE 106及/或主動中繼UE 104a可傳輸針對主動側行鏈路通訊通道之另外側行鏈路品質指標。
在實施例中,該技術組件能基於所述LTE技術與側行鏈路空氣介面來賦能於以上圖3及圖4中概述地增強中繼操作。根據一些實施例,此些技術組件包括下者。
1.最佳化具有L1/L2支援的中繼
選擇/重新選擇無線電感知後選中繼集合
增強側行鏈路測量/程序
快速路徑切換
經協調與eNB控制資源配置與中繼選擇準則
2.增強側行鏈路(SL)單播操作
增加側行鏈路資料率
側行鏈路功率控制
側行鏈路HARQ
側行鏈路CQI/CSI測量及回報
3.網路控制發訊增強
針對傳輸與接收兩者在eNB/中繼UE/遠端UE之間之資源配置/對準
最佳化胞狀HARQ操作
舊有版本12-13側行鏈路框架可能賦能IP層中繼操作,其專注於當若干UEs不具有對eNB連接時之部分涵蓋範圍情境。此中繼操作之資料率與潛時可被限制,且因此使用中繼用於流量管理之優點並不明瞭。
根據若干實施例,本文揭示之機制可增強LTE版本13之側行鏈路功能性,以達到高資料率中繼。
在實施例中,UE功能被增強且被使用以賦能用於將網路性能最佳化的高資料率中繼操作。
以下術語可被使用於本揭示中:目標UE(或遠端UE)-一種具有DL及/或UL流量之UE,其可被卸載到間接/中繼路徑。
胞狀(或直接)路徑-一種具有一跳躍(one-hop)資料傳輸至/自目標UE之舊有胞狀資料路徑。
中繼(或間接)路徑-一種使用DL/UL及/或SL傳輸之 中繼雙跳躍路徑。
中繼候選集合(RCS)-一種UEs之集合,其基於無線電感知測量來選擇以作為用以將目標UE之流量中繼之候選節點。
中繼UE-一種UE,其選自RCS以作為中繼。
粗糙鏈路品質測量(長程)-在胞狀鏈路或側行鏈路上接收到接收訊號(RSRP)/參考訊號接收品質(RSRQ)/參考訊號強度指標(RSSI)測量,該胞狀鏈路或側行鏈路可被用以對中繼候選與切換路徑之選擇/重新選擇作出決定。此週期性可能為許多無線電訊框之順序。
精細鏈路品質測量(短程)-以中級週期性來完成之通道品質指標(CQI)/通道狀態資訊(CSI)/階級指標(RI)測量,並被用於鏈路適應及路徑選擇。
根據一些實施例,該中繼卸載操作可包括下列者:快速DL路徑切換/排程。
快速UL路徑切換/排程。
用以增加側行鏈路資料率之方法。
增強側行鏈路功率控制。
側行鏈路HARQ回報。
最佳化胞狀HARQ操作。
在一些以下所示之實施例中,假設中繼候選集合可能已經被發現,且可能基於來自遠端UE 106及/或中繼UEs 104a、104b之粗糙無線電測量之回報而被組態。
DL快速路徑切換/排程
在一些實施例中,為允許快速路徑切換(不論為到達/來自中繼路徑的直接路徑或中繼路徑到中繼路徑),可能使用實體控制通道(不論為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實體側行鏈路控制通道(PSCCH)或兩者)以組態該等資源與傳輸/接收參數用於中繼和目標UE。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經由(e)PDCCH使用慣用DCI格式來將舊有胞狀路徑排程。在實施例中,許多替代方案被實作,包括但未限於以下連接圖5a到圖5c所討論之替代方案。
圖5a顯示一通訊路徑,藉由其可使eNB 102提供將被使用以提供到遠端UE 106之下行鏈路路徑的無線電資源之指示。根據圖5a之配置,遠端UE 106可監控DL控制通道502與SL控制通道504兩者。在此情況中,遠端UE 106可監控針對直接資料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與針對經轉送資料的側行鏈路控制資訊(SCI)。該路徑切換對遠端UE 106而言可能係顯明地。在中繼路徑被啟用之情況中,遠端UE 106可回報經啟用側行鏈路路徑之側行鏈路CQI(SL-CQI),且其亦可能回報在中繼候選集合中針對中繼UEs之SL-RSRP/SL-RSRQ/SL-RSSI。在遠端UE 106接收到SL與DL允許兩者之情況下,則可能經由集合SL+DL路徑來接收該資料。
圖5b顯示一進一步通訊路徑,藉由其可使eNB 102提供將被使用以提供到遠端UE 106之下行鏈路路徑的無線電資源之指示。根據圖5b之配置,遠端UE 106可監控 針對胞狀與中繼路徑排程兩者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506。在此替代方案中,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可包含針對藉由中繼UE 104之側行鏈路資料傳輸與針對目標UE 106之側行鏈路資料接收兩者之資訊。
此選項可被實現而不使用PSCCH(實體側行鏈路控制通道)通道。此可避免引入使用PSCCH所附帶之額外潛時及負擔。
為了賦能由至少兩個UEs(中繼UE 104與遠端UE 106)所接收之單一DCI允許,該等UEs可能被組態以具有通用/配對的RNTI,例如SL-RLY-RNTI。可能以此類SL-RLY-RNTI來將在此情況下的DCI拌碼。亦可將調變與編碼方案(MCS)索引發訊於該允許中。在LTE版本12中,DCI格式5可能不具有用於側行鏈路即時資料率之動態排程的MCS欄。因此,根據若干實施例,新DCI格式X可能被導入以至少納入用於SL傳輸/接收的MCS。可發訊MCS索引(5位元)以取代PSCCH資源索引(6位元),此係因為在此情況中並未使用PSCCH(亦即,未被傳輸)。
圖5c顯示一進一步通訊路徑,藉由其可使eNB 102提供將被使用以提供到遠端UE 106之下行鏈路路徑的無線電資源之指示。根據圖5c之配置,遠端UE 106可監控針對胞狀與中繼路徑排程兩者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405。由於在此選項中不需要使用PSCCH用於中繼操作,故eNB 102可傳送用於由中繼UE 104在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之第一DCI 502到中繼UE 104,與發送用於由目標UE 106所接收之第二DCI 508。
與圖5b中所說明之方法之一個差別在於eNB 102可能不會組態一通用/配對RNTI用於目標UE 106與中繼UE 104;然而針對此替代方案,控制發訊負擔可能變成兩被倍。
根據進一步方法,遠端UE 106可監控主動路徑(下行鏈路或側行鏈路)。在此情況中,有關切換到另一路徑之資訊可能被多工處理成目前主動路徑(下行鏈路或側行鏈路)之控制/資料。
此操作之一優勢在於該遠端UE 106可能僅需要一個接收鏈或可能為了節約電力而斷電另一接收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切換潛時相比於圖5a到圖5c之方法可能為較高。
UL快速路徑切換/排程
根據若干實施例,假設目標UE 106係藉由傳送緩衝狀態回報(BSR)與排程請求(SR)來請求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資源。在接收BSR之後,eNB 102可(針對中繼候選集合(RCS)使用可用度量與測量及/或從RCS)來判定將被使用於資料傳輸之路徑,且可能配置直接胞狀UL資源給目標UE 106或為了目標UE 106與中繼UE 104個別排程側行鏈路與上行鏈路資源。於其中UL路徑可能被切換到中繼路徑之實施例中,在下文連同圖6a至圖6d所討論之以下替代方案之一或多者可被使用。
圖6a與6b顯示通訊路徑,藉由其可使eNB 102提供將被使用以提供用於遠端UE 106之上行鏈路路徑的無線電資源之指示。根據圖6a與圖6b之配置,eNB 102可傳送用於側行鏈路(SL)傳輸之允許608到目標UE 106,且可傳送用於UL傳輸之另外允許602到中繼UE 104。一旦中繼UE 104接收SL資料,該中繼可使用已經被配置之UL資源來將其轉送。
相較於LTE版本13在IP層中繼,此機制可藉由去除藉由中繼UE 104在其已接收到資料之後請求用於UL傳輸之資源的階段來降低潛時。
特別地,圖6a顯示一替代方案,其中在監控PSCCH通道同時,中繼UE 104可從SCI接收用於SL資料接收之控制資訊604,亦即,用於側行鏈路傳輸之允許係由eNB 102經由遠端UE 106來傳輸。
圖6b顯示另一替代方案,其中中繼UE 104可從下行鏈路控制資訊608(DCI)接收用於SL資料接收之控制資訊。可能需要經修正DCI格式與新SL-RLY-RNTI以用於此選項(此可能類似於圖5b所顯示之DL路徑排程)。在此情況中可不需要該PSCCH通道。
圖6c顯示一進一步通訊路徑,藉由其可使eNB 102提供將被使用以提供用於遠端UE 106之上行鏈路的無線電資源之指示。根據圖6c之配置,eNB 102可傳送結合允許610,其可將SL傳輸與接收(TX/RX)兩者排程以及亦將藉由中繼UE 104之接續UL傳輸排程。
根據若干實施例,在此情況中可不使用該PSCCH通道。界定用於中繼與目標UE 104、106兩者之通用RNTI的相同機制可能被需要用於圖6b之替代方案。
附加地根據一些實施例,用以從SL傳輸資源得來UL傳輸資源與計時之一規則可被界定,例如,UL傳輸可發生在對應SL資料之接收後至少T ms(例如,T=4ms)。另一選項可為用以放置附加UL資源指示欄於該結合DCI格式。
圖6d顯示一進一步通訊路徑,藉由其可使eNB 102提供將被使用以提供用於遠端UE 106之上行鏈路路徑的無線電資源之指示。根據圖6d之配置,一些實施例可藉由提供個別允許用於SL TX 608、SL RX 606與UL TX 602以達到較少的PSCCH操作。在此情況中,PSCCH傳輸與通用RNTI可能不係被需要,但該控制負擔可能較以上所述其他替代方案更高。
增加側行鏈路資料率
因為許多限制與設計假設,故版本12-13之側行鏈路中繼操作可能具有有限資料率。此些限制可大幅限制在部分含蓋範圍操作之公共安全使用案例以外的中繼之潛在用途。舉例而言,於版本12中的最大SL資料率可能被限制於25456/4(TTIs)/(0.001)~6.3Mbit/s。
在一些實施例中,增強SL鏈路之效能可擴展針對網路最佳化與流量管理之中繼用途。實施例可包括下列之一 或多者:移除對16QAM調變之限制並賦能更高階調變,例如64QAM或256QAM。該舊有控制發訊支援5位元MCS欄,因此其除了移除限制以賦能64QAM之外可能不具有改變。
移除對側行鏈路TBS尺寸為25456之限制。
賦能子訊框層級傳輸,亦即移除盲4TTI傳輸限制,並將其可組態地設定在從1到4至8之間。側行鏈路SCI與DCI可被依據地調整以支援再傳輸之可組態數字。
增加數量(例如,至多到4個)的側行鏈路TX處理。
對側行鏈路賦能2階級MIMO。在此情況中參考訊號與通道品質回饋可能被增強。例如,可自具有不同循環位移及/或正交覆蓋碼(OCC)之不同天線埠來傳輸SL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以為了估計MIMO通道。可使用側行鏈路通道品質回饋來回報SL預編碼矩陣索引(PMI)及/或階級指標(RI)。此資訊可被回報回中繼UE及/或遠端UE及/或eNB。
針對eNB控制之資源配置模式1,該側行鏈路MCS索引為可由D2D允許(DCI格式5)內的eNB所控制。半靜態地穿過較高層發訊或由UE決定之該MCS索引可實質地限制中繼操作之eNB控制。
在TTI層級之資料與SCI之多工運算可被使用於快速SL排程與較少的PSCCH負擔。
增強側行鏈路功率控制
根據若干實施例,可針對最佳化中繼操作來調整D2D功率控制。在一些實施例中,版本12側行鏈路功率控制機制可被重新使用,其中可使用專用SL功率控制(PC)參數及UE到eNB路徑損失值來判定傳輸功率。由於版本12側行鏈路之廣播性質,故此選項可成真。然而針對中繼操作,其可能並非最佳。
在一些實施例中,側行鏈路功率控制可被調整,以為了使用遠端UE 106以將用於設定傳輸功率的UE 104路徑損失測量中繼。舉例而言,以下方程式可被使用以判斷側行鏈路傳輸功率:SL TX功率=最小值(胞狀TX功率-偏移,SL鏈路TX功率)
亦即,側行鏈路傳輸功率可被設定成胞狀傳輸功率減去一偏移與側行鏈路傳輸功率之最小值,且該側行鏈路傳輸功率係基於中繼UE到遠端UE路徑損失之補償及該開迴路控制參數P0與alpha。
此調整可能導致在短程通訊之情況下,UE傳輸功率之更有效率地使用,且可能改善該整體干擾環境。相關於UL傳輸功率之偏移可被設定,以為了保護單元內部與單元之間UL傳輸。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設定針對中繼UEs 104與遠端UEs 106之不同SL功率控制設定(例如,P0與alpha)。額 外地,相似於在UL中TPC指令的傳輸功率控制調整指令可被引入,以針對用於鏈路適應與干擾管理之快速功率調整。
此外,功率控制參數可被個別地組態以針對UL中繼與DL中繼,此是由於不同的干擾環境。
側行鏈路HARQ回報
為了進一步將中繼操作最佳化,根據一些實施例,在中繼路徑之上的資料傳輸可實作HARQ確認。在舊有網路中,版本12-13之側行鏈路操作在實體層上缺乏ACK/NACK與HARQ,此原由為側行鏈路PHY之廣播性質。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增強中繼操作之情況下可以各種方式來傳送ACK/NACK。
側行鏈路回饋-DL HARQ回報
針對DL轉送的情況,其中經由中繼UE 104傳輸資料,可具有資料路徑之兩個連續階段:1)eNB 102到中繼UE 104,與2)中繼UE 104到目標UE 106。
在第一階段從eNB 102到中繼UE 104,如同在一般DL操作中,可傳送舊有HARQ ACK/NACKs。根據若干實施例,對舊有HARQ機制之一些調整可被提供,以賦能高資料率中繼,如以下所進一步討論。
若第一跳躍傳輸係成功,則該資料可被傳輸到中繼UE 104與遠端UE 106間的第二跳耀中。在第二階段,可 根據以下參照圖7a到圖7d所簡述之該等選項之一者來傳送ACK/NACK。
圖7a顯示一通訊路徑,藉由其可由遠端UE 106傳送HARQ ACK/NACKs到eNB 102。根據圖7a之配置,可將HARQ ACK/NACK傳送到eNB 708(由遠端UE所直接於PUSCH/PUCCH中回報給eNB 102)。當中繼UE 104不執行任何資料重新排序、切割、與多工處理,而僅於SL中重複所接收資料時,此選項係可能的。在NACK之情況下,該資料可在跳耀702、704兩者之上被重新傳送。
圖7b-7d顯示進一步通訊路徑,藉由其可由遠端UE 106傳送HARQ ACK/NACKs到eNB 102。根據圖7b-7d之配置,可將HARQ ACK/NACK傳送到eNB 102與中繼UE 104兩者。根據若干實施例,可以數種不同方式達成前述內容。
根據圖7b之配置,可使用PUCCH或PUSCH來將ACK/NACK 708傳送到eNB 102且其係被中繼UE 104偶然接聽到。在此情況下,中繼UE 104可能知悉UL傳輸參數與該遠端之拌碼程序。替代地,可將ACK/NACK 708傳送到中繼UE 104且其係被eNB 102偶然接聽到。此選項將類似於以上所述使用PUCCH或PUSCH之選項,但可使用該側行鏈路實體結構以用於傳輸。
根據圖7c之配置,可在兩階段中將HARQ ACK/NACK傳送:1)到中繼UE 706,2)由中繼UE 710轉送。在此情況中,該傳輸可在兩跳耀上與整體路徑上被確 認。此選項亦可需要新側行鏈路HARQ通道之引入。在資料重新排序、切割與多工處理方面,其亦可能係適用於任何中繼行為。
根據圖7d之配置,僅可將HARQ ACK/NACK 706傳送到中繼UE。L1/L2 HARQ對胞狀跳躍處理,且側行鏈路跳躍可被去耦接。新側行鏈路HARQ通道可能係被需要。
側行鏈路回饋-UL HARQ回報
UL中繼路徑可包括以下兩階段:1)在側行鏈路通道上往中繼UE 104之資料傳輸804,及2)在該上行鏈路上轉送資料802以從中繼UE 104到eNB 102。可使用舊有UL HARQ操作來確認第二跳躍802(中繼UE 104到eNB 102)。根據一些實施例,針對第一跳躍804與總體兩跳躍中繼路徑,顯示於圖8a到圖8d之以下選項可被使用。
圖8a顯示一通訊路徑,藉由其可回應於由遠端UE 106發出之傳輸來傳送HARQ ACK/NACKs。根據圖8a之配置,可將在側行鏈路上的ACK/NACK 806傳送到eNB 102(由中繼UE 104回報-例如,透過Uu與PUSCH多工處理)。若在側行鏈路上無資料重新排序/切割/多工處理,則此選項為可能的。在此情況中,若接收到NACK,則eNB 102可允許具有再傳輸指示之額外資源。
圖8b與圖8c顯示進一步通訊路徑,藉由其可回應於由遠端UE 106發出之傳輸來傳送HARQ ACK/NACKs。根 據圖8a與8c之配置,可將在側行鏈路上的ACK/NACK 808、810、812回報給eNB與遠端UE兩者。
根據圖8b之配置,可藉由中繼UE 104透過Uu來將ACK/NACK回報808給eNB 102且其係被遠端UE 106透過側行鏈路而偶然接聽到。替代地,可藉由中繼UE 104透過側行鏈路來將ACK/NACKs回報給遠端UE 106且其係被eNB 102偶然接聽到。
根據圖8c之配置,可藉由中繼UE 104透過側行鏈路來將ACK/NACK回報810給遠端UE 106,並藉由遠端UE 106透過Uu轉送812到eNB 102。
作為進一步替代方案,可藉由中繼UE 104透過Uu來將ACK/NACK回報給eNB 102,並藉由eNB 102轉送到遠端UE 106。
圖8d顯示進一步通訊路徑,藉由其可回應於由遠端UE 106發出之傳輸來傳送HARQ ACK/NACKs。根據圖8a之配置,可將在側行鏈路上的ACK/NACK 810傳送到遠端UE 102。
最佳化胞狀HARQ操作
該中繼操作之介紹亦可受益於對胞狀HARQ操作之改變。針對DL轉送之實例,該例子可能係藉由中繼UE 104之各DL接收應使用UL傳輸而被確認。因為側行鏈路操作係在UL頻譜中被採用,故此ACK/NACK UL傳輸可能與在側行鏈路上之傳輸或接收衝突。因此,舊有HARQ時 間軸之使用可能實質地限制可達成的最大值中繼資料率。若干實施例可能嘗試以藉由使用以下特徵將DL ACK/NACK回饋傳輸來將HARQ傳輸之影響最小化。
根據若干實施例,參考HARQ TDD UL-DL組態可能被提供以組織甚至在FDD中的傳輸與接收。該機制類似於版本12之DL eIMTA(增強干擾管理與流量適應)參照UL-DL組態(如圖9中所顯示地)。該準則係用以針對多子訊框將ACK/NACK回饋傳輸多工處理成單一UL傳輸,以為了使中繼中斷時間最小化。
在此情況中此準則可能被近一步擴展,以橫跨多無線電訊框操作,HARQ處理之數量可被進一步增加,且可能需要界定新的HARQ計時規則。此選項可能需要針對多子訊框之回饋,且因此可能需要新的回饋通道。一選項為重新使用HARQ回饋機制,其可被界定用於大規模載波聚合操作,其中多達32組件載波(CCs)可被支援(例如,PUCCH格式4或5,其是由LTE版本13界定且可在128位元之區攜帶,其可被重新使用以針對大量子訊框攜帶ACK/NACK)。此外,此格式亦納入側行鏈路ACK/NACK回饋,如前文之子段落中所述。
根據若干實施例,可能藉由啟用多於一個的中繼路徑並在彼者之間週期性地切換來避免ACK/NACK傳輸懲罰(如圖10中所示)。在此選項中,胞狀HARQ時間軸並未被改變。
如本文所使用地,術語"電路"可指執行提供該所述功 能的一或多軟體或韌體程式、組合邏輯電路、及/或其他適當硬體組件之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電子電路、(共享、專用、或群組)處理器、及/或(共享、專用、或群組)記憶體,術語"電路"亦可為上述者之一部分或包括上述者。在一或多實施例中,該電路可被實作於一或多軟體或韌體模組中,或可由一或多軟體或韌體模組來實作與該電路相關之功能。在若干實施例中,電路可包括邏輯,至少在硬體中為部分可操作地。
本文所述及實施例可被實作到使用任意適當組態的硬體及/或軟體之系統中。圖11顯示針對一實施例之使用者設備(UE)裝置1100之例示組件。在若干實施例中,UE裝置1100可包括應用電路1102、基頻電路1104、射頻(RF)電路1106、前端模組(FEM)電路1108及一或多天線1110,至少如所顯示地將上述者耦接。
應用電路1102可包括一或多應用處理器。舉例而言,應用電路1102可包括諸如,但未限於,一或多單核心或多核心處理器之電路。該一或多處理器可包括通用處理器及專用處理器(例如,圖形處理器、應用處理器等等)之任意組合。可將該處理器耦接到及/或可包括記憶體/儲存器,並且可被組態成執行儲存於記憶體/儲存器中的指令,用以使各種應用程式及/或作業系統能夠在該系統上被執行。
基頻電路1104可包括諸如,但未限於,一或多單核心或多核心處理器之電路。基頻電路1104可包括一或多 基頻處理器及/或控制邏輯,用以處理從RF電路1106之接收訊號路徑所接收的基頻訊號,並且用以產生用於RF電路1106之傳輸訊號路徑的基頻訊號。基頻處理電路1104可能與應用電路1102介接,用於基頻訊號之產生及處理並且用於控制RF電路1106之操作。舉例而言在若干實施例中,基頻電路1104可包括第二代(2G)基頻處理器1104a、第三代(3G)基頻處理器1104b、***(4G)基頻處理器1104c、及/或用於其他現存世代、正在研發的世代、或在未來將被研發出的世代(例如第五代(5G)、6G等等)之一或多其他基頻處理器1104d。基頻電路1104(例如基頻處理器1104a-d之一或多者)可處理各種經由RF電路1106使其能夠與一或多無線電網路通訊之無線電控制功能。該無線電控制功能可包括,但未限於,調變/解調訊號、編碼/解碼訊號、移位射頻等。在若干實施例中,基頻電路1104之調變/解調電路可包括快速傅立葉變換(FFT)、預編碼、及/或星象圖(constellation)對映/解對映之功能性。在若干實施例中,基頻電路1104之編碼/解碼電路可包括摺積、咬尾摺積、渦輪、維特比、及/或低密度同位核對(LDPC)編碼器/解碼器之功能性。調變/解調與編碼器/解碼器功能性之實施例並未被限制於此些實例,並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括其他適當功能性。
在若干實施例中,基頻電路1104可包括協定堆疊之元件,舉例而言諸如演進全球陸地無線存取網路 (EUTRAN)協定之元件,包括實體(PHY)、媒體存取控制(MAC)、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DCP)、及/或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元件。可將基頻電路1104之中央處理單元(CPU)1104e組態成用以執行用於發訊PHY、MAC、RLC、PDCP及/或RRC層的協定堆疊之元件。在若干實施例中,該基頻電路可包括一或多音訊數位訊號處理器(DSP)1104f。該一或多音訊DSP 104f可包括用於壓縮/解壓縮及消除回音之元件,並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括其他適當處理元件。在若干實施例中,基頻電路之組件可被適當地組合成單一晶片、單一晶片組、或被設置在相同電路板上。在若干實施例中,基頻電路1104及應用電路1102之組成元件的全部或若干者可被實作在一起,舉例而言諸如在系統單晶片(SOC)上。
在若干實施例中,基頻電路1104可提供與一或多無線電技術相容之通訊。例如在若干實例中,基頻電路1104可支援與演進全球陸地無線存取網路(EUTRAN)及/或其他無線都會區域網路(WMAN)、無線區域網路(WLAN)、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PAN)之通訊。其中可將基頻電路1104組態成支援多於一個無線協定之無線電通訊的實施例可被稱作多模式基頻電路。
使用經調變電磁輻射穿過非固體介質,可使RF電路1106能夠與無線網路通訊。在各種實施例中,RF電路1106可包括開關、濾波器、放大器等等,用以促進與該無線網路之通訊。RF電路1106可包括包含用以將從FEM 電路1108接收之RF訊號降轉換以及提供到基頻電路1104之基頻訊號的電路之接收訊號路徑。RF電路1106亦可包括包含用以將由基頻電路1104提供之基頻訊號上轉換以及提供到FEM電路1108用於傳輸之RF輸出訊號的電路之傳輸訊號路徑。
在若干實施例中,RF電路1106可包括接收訊號路徑及傳輸訊號路徑。該RF電路1106之接收訊號路徑可包括混合器電路1106a、放大器電路1106b及濾波器電路1106c。該RF電路1106之傳輸訊號路徑可包括濾波器電路1106c及混合器電路1106a。RF電路1106亦可包括用於合成一頻率以供接收訊號路徑及傳輸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1106a所使用的合成器電路1106d。在若干實施例中,該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1106a可被組態成根據由合成器電路1106d所提供之經合成的頻率來將從FEM電路1108接收之RF訊號降轉換。放大器電路1106b可被組態成將該經降轉換之訊號放大,並且該濾波器電路1106c可能係被組態成用以從該經降轉換之訊號移除不要的訊號以產生輸出基頻訊號之低通濾波器(LPF)或帶通濾波器(BPF)。可將輸出基頻訊號提供到基頻電路1104以供進一步處理。在若干實施例中,該輸出基頻訊號可能係零頻基頻訊號,雖然此並非必要。在若干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1106a可包含無源混合器(passive mixer),雖然該等實施例之範圍並未如此限制。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傳輸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 1106a可被組態成根據由合成器電路1106d所提供之經合成的頻率來將輸入基頻訊號上轉換,以產生用於FEM電路1108之RF輸出訊號。該基頻訊號可由基頻電路1104提供及可由濾波器電路1106c濾波。濾波器電路1106c可包括低通濾波器(LPF),雖然該等實施例之範圍並未如此限制。
在若干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1106a及傳輸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1106a可包括二或更多混合器,並且可針對正交降轉換及/或上轉換而被個別地配置。在若干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1106a及傳輸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1106a可包括二或更多混合器,並且可被配置用於影像排斥(image rejection),例如哈特立影像排斥(Hartley image rejection)。在若干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1106a及混合器電路1106a可個別地被配置用於直接降轉換及/或直接上轉換。在若干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1106a及傳輸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1106a可被組態成用於超外差操作。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輸出基頻訊號及輸入基頻訊號可係類比基頻訊號,雖然該等實施例之範圍並未如此限制。在若干替代實施例中,該輸出基頻訊號及輸入基頻訊號可係數位基頻訊號。在此類替代實施例中,RF電路1106可包括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及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電路,且基頻電路1104可包括用以與RF電路 1106通訊之數位基頻介面。
在若干雙相模式實施例中,可提供獨立無線電IC電路用於處理針對各頻譜(spectrum)之訊號,雖然該等實施例之範圍並未如此限制。
在若干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1106d可能係分數-N合成器或分數N/N+1合成器,雖然該等實施例之範圍並未如此限制,因為其他類型之頻率合成器可能係適用地。例如,合成器電路1106d可能係三角積分合成器(delta-sigma synthesizer)、頻率乘法器、或包含具有頻率除法器之鎖項迴路的合成器。
根據頻率輸入及除法器控制輸入,合成器電路1106d可被組態成合成輸出頻率,該輸出頻率係用以供RF電路1106之混合器電路1106a使用。在若干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1106d可能係分數N/N+1合成器。
在若干實施例中,可由電壓控制之振盪器(VCO)來提供頻率輸入,雖然此並非為必要條件。根據該所想要之輸出頻率,可由基頻電路1104或應用處理器1102來提供除法器控制輸入。在若干實施例中,可根據由應用處理器1102所指示之通道來從查找表判定除法器控制輸入(例如,N)。
RF電路1106之合成器電路1106d可包括除法器、延遲鎖定迴路(DLL)、多工器及相位累加器。在若干實施例中,該除法器可係雙模數除法器(DMD),以及該相位累加器可係數位相位累加器(DPA)。在若干實施例中,DMD可 被組態成(例如,根據進位輸出(carry out)來)將該輸入訊號除以N或N+1,以提供分數標度比(fractional division ratio)。在若干例示實施例中,DLL可包括串接、可調、延遲元件、檢相器、之電荷幫浦及D型正反器之集合。在此類實施例中,該延遲元件可被組態成破壞VCO週期成Nd個相位之相等封包,其中Nd為在延遲線中延遲元件之數量。依此方法,DLL提供負反饋以幫助確保穿過延遲線之全部延遲係一個VCO週期。
在若干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1106d可被組態成產生作為輸出頻率的載波頻率,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該輸出頻率可能係複數個載波頻率(舉例而言,為載波頻率之兩倍、四倍等等),並連同正交產生器及除法器電路一起使用以產生複數個在載波頻率及相對於彼此具有複數個不同相位的訊號。在若干實施例中,輸出頻率可係LO頻率(fLO)。在若干實施例中,RF電路1106可包括IQ/極性轉換器。
FEM電路1108可包括接收訊號路徑,其可包括組態成用以對從一或多天線1110接收到的RF訊號操作、放大該接收的訊號、及提供該放大版本之接收訊號到RF電路1106以用於進一步處理之電路。FEM電路1108亦可包括傳輸訊號路徑,其可包括組態成用以放大用於傳輸的訊號之電路,該訊號由RF電路1106提供並用於藉由一或多天線1110之一或多者來傳輸。
在若干實施例中,FEM電路1108可包括用以在傳輸 模式與接收模式操作間切換的TX/RX開關。FEM電路可包括接收訊號路徑及傳輸訊號路徑。FEM電路之接收訊號路徑可包括用以將接收之RF訊號放大並且提供該經放大之接收RF訊號為輸出(例如,到RF電路1106)之低雜訊放大器(LNA)。FEM電路1108之傳輸訊號路徑可包括用以放大(例如,由RF電路1106所提供之)輸入RF訊號之功率放大器(PA),及包括一或多用以產生用於(例如,藉由一或多天線1110來)接續傳輸之RF訊號的濾波器。
圖12顯示一實施例,其中電子裝置1100實作遠端UE 106成行動裝置1200之特定形式。
在各種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可包括但未限於,顯示器1240(例如,液晶顯示器、觸控螢幕顯示器等)、揚聲器1230、麥克風1290、一或多照相機1280(例如,靜態照相機及/或視訊攝影機)、閃光燈(例如,發光二極體閃光)、及鍵盤1270。
在各種實施例中,周邊組件介面可包括但未限於,非揮發性記憶體埠、音訊插孔、及功率提供介面。
在各種實施例中,感測器可包括但未限於,陀螺儀感測器、加速計、近距離感測器、環境光感測器、及定位單元。該定為單元亦可係網路介面之一部分,或與網路介面互動以與定位網路(例如,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之組件通訊。
在各種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100可為行動計算裝置,諸如但未限於,膝上型計算裝置、平板電腦計算裝 置、易網機、行動電話等。在各種實施例中,系統1200可能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組件、及/或不同的架構。
在實施例中,實作的無線網路可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之長程演進(LTE)先進無線通訊標準,其可包括但未限於,版本8、9、10、11、12、及13或之後的3GPP之LTE-A標準。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100可被組態以執行一或多本文所述之處理、技術、及/或方法,或執行其部分。
實例
實例1可包括一種方法,其用於演進節點B(eNB)以控制增強裝置對裝置(D2D)或側行鏈路中繼操作,包含:藉由eNB將中繼操作功能組態;藉由eNB收集對被服務使用者設備(UEs)間之直接鏈路的無線電測量;藉由eNB收集對被服務UEs之胞狀鏈路的無線電測量;藉由eNB形成針對UE之中繼候選集合;藉由eNB選擇直接胞狀路徑或中繼路徑;藉由eNB傳送用於中繼傳輸之資源允許;藉由eNB接收用於中繼操作之HARQ ACK/NACK回饋;及藉由eNB接收用於中繼無線電鏈路之通道品質回饋。
實例2可包括實例1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中繼操作功能包含:中繼選擇準則、中繼功率控制參數、參考訊號傳輸資源、中繼天線埠。
實例3可包括實例1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無線電測量包含:粗糙測量以及精細測量。
實例4可包括實例3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粗糙測量包含:側行鏈路RSRP、RSRQ、RSSI測量以及胞狀RSRP、RSRQ、RSSI測量。
實例5可包括實例3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精細測量包含:側行鏈路CQI、PMI、RI。
實例6可包括實例1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eNB根據一經組態準則來從胞狀直接路徑與多個中繼路徑中選擇資料路徑。
實例7可包括實例1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使用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來傳送中繼資源允許。
實例8可包括實例7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目標UE解碼中繼資源允許。
實例9可包括實例7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目標與中繼UE解碼中繼資源允許。
實例10可包括實例7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資源允許包含MCS。
實例11可包括實例7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以側行鏈路中繼RNTI(SL-RELAY-RNTI)來使DCI拌碼。
實例12可包括實例1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eNB接收針對中繼路徑之ACK/NACK,並且若接收到NACK則允許針對再傳輸之額外中繼資源。
實例13可包括實例1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eNB組態胞狀HARQ時間軸用於中繼操作。
實例14可包括實例12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多個DL子訊框在單一UL子訊框中被確認。
實例15可包括實例2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功率控制參數包含用於UL中繼與用於DL中繼之功率控制參數。
實例16可包括實例2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功率控制參數包括相對於UL傳輸功率之功率偏移。
實例17可包括實例2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功率控制參數包含一指示,其指出胞狀路徑損失或側行鏈路損失是否被使用於計算針對中繼操作之側行鏈路傳輸功率。
實例18可包括實例1或其他本文之實例的方法,其中PUCCH格式4被使用於確認胞狀跳躍中繼流量及/或側行鏈路跳躍中繼流量之接收。
實例19可包括一種針對使用者設備(UE)以中繼資料的方法,包含:藉由UE傳輸用於中繼鏈路品質測量之參考訊號;藉由UE測量中繼鏈路品質指標;藉由UE回報中繼鏈路品質指標給eNB;藉由UE接收具有中繼功能之組態的控制訊息;藉由UE接收用於中繼操作之資源允許;藉由UE接收使用側行鏈路空氣介面之中繼資料;藉由UE傳輸使用側行鏈路空氣介面之中繼資料;藉由UE在經調整時間軸之後傳輸胞狀ACK/NACK;藉由UE傳輸 側行鏈路ACK/NACK;且藉由UE並基於到另一UE之路徑損失來使用側行鏈路功率控制;
實例20可包括一種針對使用者設備(UE)以透過中繼傳輸且接收資料之方法,包含:藉由UE傳輸用於中繼鏈路品質測量之參考訊號;藉由UE測量中繼鏈路品質指標;藉由UE回報中繼品質指標給eNB;藉由UE接收具有中繼操作功能之組態的控制訊息;藉由UE接收針對使用中繼操作之資源允許;藉由UE接收使用側行鏈路空氣介面之資料;藉由UE傳輸使用側行鏈路空氣介面之資料;藉由UE傳輸側行鏈路ACK/NACK;且藉由UE並基於到另一UE之路徑損失來使用側行鏈路功率控制;
實例21可包括一種如所述於或相關於實例1到20之任意者(或部分或其部分)的方法、技術、或處理。
實例22可包括一種包含邏輯、模組、及/或電路之設備,以執行所述於或相關於實例1到20之任意者的方法(或本文所述之任意其他方法或處理)之一或多元件。
實例23可包括一種包含以執行所述於或相關於實例1到20之任意者的方法(或本文所述之任意其他方法或處理)之一或多元件的機構之設備。
實例24可包括一或多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包含指令以當該指令由該電子裝置之一或多處理器執行時,導致電子裝置以執行所述於或相關於實例1到20之任意者的方法(或本文所述之任意其他方法或處理)之一或多元件。
實例25可包括一種包含邏輯、模組、及/或電路之設備,以執行所述於或相關於實例1到20之任意者的方法(或本文所述之任意其他方法或處理)之一或多元件。
實例26可包括一種如本文所示且說明之於無線網路中通訊之方法。
實例27可包括一種用於提供如本文所示且說明的無線通訊之系統。
實例28可包括一種用於提供如本文所示且說明的無線通訊之裝置。
實例29可包括一種針對用於經由受演進節點B(eNB)控制之側行鏈路介面傳輸及接收資料的使用者設備(UE)的設備,該設備包含:用以在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參考訊號的接收電路;用以根據該接收的參考訊號來判定一或多側行鏈路品質指標的控制電路;以及用以傳輸該經判定之側行鏈路品質指標到該eNB的傳輸電路。
實例30可包括實例29之設備,其中該側行鏈路品質指標包含以下至少一者:側行鏈路參考訊號接收功率(側行鏈路RSRP);側行鏈路參考訊號接收品質(側行鏈路RSRQ);及側行鏈路參考訊號強度指標(側行鏈路RSSI)之測量。
實例31可包括實例29或實例30之設備,其中該UE係經由使用該側行鏈路介面之中繼路徑來從該eNB接收及傳輸資料之遠端UE。
實例32可包括實例31之設備,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用 以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該參考訊號到至少一個中繼UE。
實例33可包括實例31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經由側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被使用於接收資料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一無線電資源之第一指示;以及根據該第一無線電資源之第一指示以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資料。
實例34可包括實例31到實例33之任意者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以:經由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於該遠端UE及將被使用於接收資料的該eNB間包含直接鏈路的第一下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一無線電資源之第二指示;以及根據該第一無線電資源之第二指示以在該下行鏈路介面上接收資料。
實例35可包括實例34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在該下行鏈路介面與側行鏈路介面上同時接收資料。
實例36可包括實例31到實例35之任意者之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以:監控主動路徑,其中該主動路徑為以下之任一者:從eNB到遠端UE之第一下行鏈路、及從eNB到至少一中繼UE之第二下行鏈路與從該至少一中繼UE(資料被傳輸經過其)到達遠端UE之至少一側行鏈路之組合。
實例37可包括實例36之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判定對經監控主動路徑之第二側行鏈路品質指標;及傳輸電路進一步用以在第一直接介面上傳輸該第二側行鏈 路品質指標到該eNB,其中該第二側行鏈路品質指標包含以下至少一者:通道品質指標(CQI)、通道狀態資訊(CSI)與階級指標(RI)。
實例38可包括實例31或實例32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經由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被使用於接收資料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一無線電資源之指示;以及根據該第一無線電資源之指示以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資料。
實例39可包括實例36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經由經監控的主動路徑,接收將被使用於接收資料之第一無線電資源之指示;以及根據該第一無線電資源之指示以在該側行鏈路介面或該第一下行鏈路介面之一者上接收資料。
實例40可包括實例31到實例39之任意者之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判定該資料是否成功接收於該側行鏈路介面上;且該傳輸電路進一步以:當判定已經成功接收該資料時,在直接鏈路上傳輸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確認(HARQ ACK)到該eNB;且當判定未成功接收該資料時,在直接鏈路上傳輸混合自動重複請求非確認(HARQ NACK)到該eNB。
實例41可包括實例31到實例39之任意者之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判定該資料是否成功接收於該側行鏈路介面上;且該傳輸電路進一步以:當判定已經成功接收該資料時,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混合自動重複請求 確認(HARQ ACK)到該中繼UE;以及當判定並未成功接收該資料時,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混合自動重複請求非確認(HARQ NACK)到該中繼UE。
實例42可包括實例40或實例41的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針對複數個接收子訊框來將HARQ ACKs及HARQ NACKs進行多工處理;以及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用以在單一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該經多工處理之HARQ ACKs及HARQ NACKs。
實例43可包括實例31到實例42之任意者之設備,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用以在該第一直接介面上將緩衝狀態回報(BSR)及排程請求傳輸到該eNB,來請求第二無線電資源以用於上行鏈路傳輸。
實例44可包括實例43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經由該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被使用於傳輸資料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二無線電資源之指示;以及該傳輸電路進一步根據該第二無線電資源之指示以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資料。
實例45可包括實例43或實例44的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判定上行鏈路傳輸參數及與中繼UE相關之拌碼程序;及該接收電路係進一步用以:當中繼UE在側行鏈路介面上成功接收到資料時,基於經判定上型鏈路傳輸參數與拌碼程序而偶然接聽到HARQ ACK,其係從中繼UE被送往eNB;及假設當中繼UE未經由側行鏈路介面接收到資料時,則基於經判定上型鏈路傳輸參數與拌碼程 序而偶然接聽到HARQ NACK,其係從中繼UE被送往eNB。
實例46可包括實例43或實例44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當經由該中繼UE之該側行鏈路介面成功接收到資料時,用以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從該中繼UE接收HARQ ACK;以及若沒有經由該中繼UE之該側行鏈路介面接收到資料,則從該中繼UE接收HARQ NACK。
實例47可包括實例46之設備,該傳輸電路係進一步用以在該第一直接介面上轉送該接收的HARQ ACK或HARQ NACK到該eNB。
實例48可包括實例29或30之設備,其中該UE係中繼UE,該中繼UE經由側行鏈路介面耦接到遠端UE及經由第二直接介面耦接到eNB,並且該中繼UE轉送資料於該eNB及該遠端UE之間。
實例49可包括實例48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經由該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被使用於傳輸資料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一無線電資源之指示;以及傳輸電路進一步根據該第一無線電資源之指示以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資料。
實例50可包括實例48或實例49之任意者的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判定下行鏈路傳輸參數及與遠端UE相關之拌碼程序;且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當遠端UE在側行鏈路介面上成功接收到資料時,基於經判定下型鏈路傳輸參數與拌碼程序而偶然接聽到HARQ ACK,其 係從遠端UE被送往eNB;以及假設當遠端UE未經由側行鏈路介面接收到資料時,則基於經判定下型鏈路傳輸參數與拌碼程序而偶然接聽到HARQ NACK,其係從遠端UE被送往eNB。
實例51可包括實例48到實例50之任意者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當經由該遠端UE之該側行鏈路介面成功接收到資料時,用以在該側行鏈路上從該遠端UE接收HARQ ACK;以及若沒有經由該遠端UE之該側行鏈路介面接收到資料,則用以在該側行鏈路上從該遠端UE接收HARQ NACK。
實例52可包括實例51之設備,該傳輸電路係進一步用以在該第二直接介面上轉送該接收的HARQ ACK或HARQ NACK到該eNB。
實例53可包括實例48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在該側行鏈路上從該遠端UE接收資料,以及該傳輸電路係進一步用以在該第二直接介面上轉送該接收的資料到該eNB。
實例54可包括實例53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經由側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被使用於接收資料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二無線電資源之指示;根據該第二無線電資源之指示以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資料。
實例55可包括實例53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經由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被使用於接收資料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二無線電資源之指示;以及根據該 第二無線電資源之指示以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資料。
實例56可包括實例53到實例55之任意者之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判定該資料是否成功接收於該側行鏈路介面上;且該傳輸電路進一步以:當判定已經成功接收該資料時,在該第二直接介面上傳輸HARQ ACK到該eNB;以及當判定並未成功接收該資料時,在該第二直接介面上傳輸HARQ NACK到該eNB。
實例57可包括實例49之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判定該資料是否成功接收於該側行鏈路介面上;且該傳輸電路進一步以:當判定已經成功接收該資料時,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HARQ ACK到該遠端UE;以及當判定並未成功接收該資料時,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HARQ NACK到該遠端UE。
實例58可包括實例29到實例57之任意者之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根據該接收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來在側行鏈路介面上判定路徑損失;及根據該判定之路徑損失來選擇側行鏈路傳輸功率。
實例59可包括一種包含電腦程式碼之電腦可讀取媒體,當對處理電路執行該電腦程式碼時,導致該處理電路用以:獲得在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之參考訊號;根據該接收的參考訊號來判定一或多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以及產生包含用於傳輸到演進節點B(eNB)的該經判定之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之訊息。
實例60可包括一種設備,其針對用於控制經由在無 線網路中的側行鏈路介面之中繼傳輸的演進節點B(eNB),該設備包含:接收電路,用以接收與在遠端UE及至少一中繼UE間的至少一側行鏈路通道相關之側行鏈路品質指標;控制電路,用以根據該接收的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來選擇直接路徑及經由中繼UE之中繼路徑之一者;以及傳輸電路,回應於中繼路徑之選擇,在該選擇的中繼UE及該遠端UE間將被用於在該eNB及該遠端UE間之中繼傳輸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無線電資源之指示。
實例61可包括實例60之設備,其中該側行鏈路品質指標包含以下至少一者:側行鏈路參考訊號接收功率(側行鏈路RSRP);側行鏈路參考訊號接收品質(側行鏈路RSRQ);及側行鏈路參考訊號強度指標(側行鏈路RSSI)之測量。
實例62可包括實例60或61之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獲得包含在該遠端UE之通訊範圍中之至少一中繼UE的中繼候選集合。
實例63可包括實例62之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藉由以下步驟來獲得中繼候選集合:判定在該遠端UE之通訊範圍內且具有最佳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之中繼UEs;且選擇具有該最佳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之該中繼UEs。
實例64可包括實例60到實例63之任意者的設備,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經由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由該選擇的中繼UE使用於傳輸資料以及由該遠端UE使用來接收資料之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第一無線電資源之一共享指 示,其中以通用於該遠端UE及該選擇的中繼UE之RNTI將該第一無線電資源之指示拌碼。
實例65可包括實例60到實例63之任意者的設備,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經由第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第一無線電資源之第一指示到經選擇用於傳輸資料的中繼UE,且經由第二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第一無線電資源之第二指示到用於在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資料的遠端UE。
實例66可包括實例60到實例63之任意者的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判定主動路徑;且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用以經由該主動路徑傳輸將被使用於傳輸與接收資料的第一無線電資源之指示。
實例67可包括實例60到實例66之任意者的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判定下行鏈路傳輸參數及遠端UE之拌碼程序;且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當遠端UE在側行鏈路介面上成功接收到資料時,基於經判定下型鏈路傳輸參數與拌碼程序而偶然接聽到HARQ ACK,其係從遠端UE被送往中繼UE;以及假設當遠端UE未經由側行鏈路介面接收到資料時,則基於經判定下型鏈路傳輸參數與拌碼程序而偶然接聽到HARQ NACK,其係從遠端UE被送往中繼UE。
實例68可包括實例60到實例66之任意者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當經由該遠端UE之該側行鏈路介面成功接收到資料時,用以在第二直接介面上接收到由經選擇 中繼UE所轉送之HARQ ACK;以及若沒有經由該遠端UE之該側行鏈路介面接收到資料,則用以在該第二直接介面上接收到由該經選擇中繼UE所轉送之HARQ NACK。
實例69可包括實例60到實例68之任意者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在第一直接介面上,接收到來自該遠端UE之緩衝狀態回報(BSR)及排程請求,其請求資源以經由該側行鏈路介面用於上行鏈路傳輸;及該傳輸電路進一步根據該經接收的BSR與排程請求以傳輸針對第二無線電資源之指示。
實例70可包括實例69之設備,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經由該第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第二無線電資源之指示到該遠端UE,其用於經由該側行鏈路介面以傳輸資料到該中繼UE。
實例71可包括實例69的設備,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經由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由該遠端UE用於傳輸資料且由該中繼UE用於接收資料的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第二無線電資源之共享指示,其中以對遠端UE與中繼UE通用的RNTI來將該無線電資源之指示拌碼。
實例72可包括實例69的設備,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用以:經由第一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第二無線電資源之第一指示到用於傳輸資料的遠端UE;經由第二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第二無線電資源之第二指示到用於接收資料的經選擇 中繼UE;且在該第二直接介面上傳輸第二無線電資源之第三指示到經選擇用於轉送資料到該eNB之中繼UE。
實例73可包括實例69到實例72之任意者之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判定上行鏈路傳輸參數及中繼UE之拌碼程序;且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當中繼UE在側行鏈路介面上成功接收到資料時,基於經判定上型鏈路傳輸參數與拌碼程序而偶然接聽到HARQ ACK,其係從中繼UE被送往遠端UE;及假設當中繼UE未經由側行鏈路介面接收到資料時,則基於經判定上型鏈路傳輸參數與拌碼程序而偶然接聽到HARQ NACK,其係從中繼UE被送往遠端UE。
實例74可包括實例69到實例72之任意者之設備,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當在該中繼UE之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成功接收到資料時,用以在該直接介面上從該經選擇中繼UE接收HARQ ACK;以及若沒有經由該中繼UE之該側行鏈路介面接收到資料,則用以在該第二直接介面上接收HARQ NACK。
實例75可包括實例74之設備,該傳輸電路係進一步用以在該第一直接介面上轉送該HARQ ACK或HARQ NACK到該遠端UE。
實例76可包括實例60到實例75之任意者之設備,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根據該接收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來在側行鏈路介面上判定路徑損失;根據該判定之路徑損失來選擇側行鏈路傳輸功率;且傳輸電路進一步用以傳輸該 經選擇側行鏈路傳輸功率之指示。
實例77可包括一種包含電腦程式指令之電腦可讀取媒體,當對處理電路執行該電腦程式指令時,導致該處理電路用以:獲得與在遠端UE及至少一中繼UE間的至少一側行鏈路通道相關之側行鏈路品質指標;根據該接收的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來選擇直接路徑及經由中繼UE之中繼路徑之一者;以及產生一包含無線電資源指示的訊息,回應於中繼路徑之選擇,該無線電資源之指示在該選擇的中繼UE及該遠端UE間將被用於在演進節點B(eNB)及該遠端UE間之中繼傳輸的該側行鏈路上。
前述一或多實作之說明提供解說與介紹,但其目的不在於係窮舉性地或用以限制本揭示之範圍於所揭示之確切形式。有鑑於以上的教示的修改及變體係可行地,或者可從本揭示各實作之操作中獲得修改及變體。
100‧‧‧無線通訊網路
102‧‧‧演進節點基地站(eNB)
104‧‧‧第一使用者設備(或中繼UE或eNB)
106‧‧‧第二使用者設備(或遠端UE或目標UE)
120‧‧‧接收器模組
124‧‧‧傳輸器模組
126‧‧‧中繼排程器模組
128‧‧‧處理器模組
130‧‧‧天線
132‧‧‧處理器模組
134‧‧‧接收器模組
136‧‧‧通訊模組
138‧‧‧傳輸器模組
140‧‧‧中繼操作模組
142‧‧‧天線
144‧‧‧接收器模組
148‧‧‧傳輸器模組
152‧‧‧處理器模組
154‧‧‧通訊模組
156‧‧‧天線
158‧‧‧遠端UE中繼模組

Claims (25)

  1. 一種用於經由受演進節點B(eNB)控制之側行鏈路介面傳輸及接收資料的使用者設備(UE),該UE包含:接收電路,用以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參考訊號;控制電路,用以根據該接收的參考訊號來判定一或多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以及傳輸電路,用以傳輸該經判定之側行鏈路品質指標到該eNB。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UE,其中該側行鏈路品質指標包含以下至少一者:側行鏈路參考訊號接收功率(側行鏈路RSRP);側行鏈路參考訊號接收品質(側行鏈路RSRQ);及側行鏈路參考訊號強度指標(側行鏈路RSSI)測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UE,其中該UE係經由使用該側行鏈路介面之中繼路徑來從該eNB接收及傳輸資料之遠端UE。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UE,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用以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該參考訊號到至少一個中繼UE。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UE,該接收電路係進一步用以:經由側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被使用於接收資料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一無線電資源之第一指示;以及根據該第一無線電資源之第一指示,在該側行鏈路介 面上接收資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UE,該接收電路係進一步用以:經由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於該遠端UE及將被使用於接收資料的該eNB間包含直接鏈路的第一下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一無線電資源之第二指示;以及根據該第一無線電資源之第二指示,在該下行鏈路介面上接收資料。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UE,該接收電路係進一步用以:經由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被使用於接收資料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一無線電資源之一指示;以及根據該第一無線電資源之指示,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資料。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UE,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判定是否成功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到該資料;以及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用以:當判定已經成功接收該資料時,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確認(HARQ ACK)到該中繼UE;以及當判定並未成功接收該資料時,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混合自動重複請求非確認(HARQ NACK)到該中繼UE。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UE,該控制電路進一步針對複數個接收子訊框來將HARQ ACKs及HARQ NACKs進行多工處理;以及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用以在單一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該經多工處理之HARQ ACKs及HARQ NACKs。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UE,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用以在該第一直接介面上將緩衝狀態回報(BSR)及排程請求傳輸到該eNB,來請求第二無線電資源用於上行鏈路傳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UE,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經由該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被使用於傳輸資料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二無線電資源之一指示;以及該傳輸電路進一步根據該第二無線電資源之指示,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資料。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UE,其中該UE係中繼UE,該中繼UE經由側行鏈路介面耦接到遠端UE及經由第二直接介面耦接到eNB,該中繼UE轉送資料於該eNB及該遠端UE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UE,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經由該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被使用於傳輸資料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一無線電資源之一指示;以及傳輸電路進一步根據該第一無線電資源之指示,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資料。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UE,該接收電路進一 步當經由該遠端UE之該側行鏈路介面成功接收資料時,用以在該側行鏈路上從該遠端UE接收HARQ ACK;以及若沒有經由該遠端UE之該側行鏈路介面接收資料,則用以在該側行鏈路上從該遠端UE接收HARQ NACK。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的UE,該傳輸電路係進一步用以在該第二直接介面上轉送該接收的HARQ ACK或HARQ NACK到該eNB。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UE,該接收電路進一步用以在該側行鏈路介上從該遠端UE接收資料,以及該傳輸電路係進一步用以在該第二直接介面上轉送該接收的資料到該eNB。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UE,該接收電路係進一步用以:經由側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被使用於接收資料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二無線電資源之一指示;以及根據該第二無線電資源之指示,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資料。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UE,該接收電路係進一步用以:經由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被使用於接收資料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第二無線電資源之一指示;以及根據該第二無線電資源之指示,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資料。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UE,該控制電路進一 步用以判定是否成功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到該資料;以及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用以:當判定已經成功接收該資料時,在該第二直接介面上傳輸HARQ ACK到該eNB;以及當判定並未成功接收該資料時,在該第二直接介面上傳輸HARQ NACK到該eNB。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UE,該控制電路係進一步用以:根據該接收的側行鏈路品質指標,判定在該側行鏈路介面上之路徑損失;以及根據該經判定之路徑損失,選擇側行鏈路傳輸功率。
  21. 一種電腦可讀取媒體,當其在處理器上執行時,執行以下工作:在側行鏈路介面上接收參考訊號;根據該接收的參考訊號來判定一或多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以及傳輸該經判定之側行鏈路品質指標到演進節點B(eNB)。
  22. 一種用於控制經由在無線網路中的側行鏈路介面之中繼傳輸的演進節點B(eNB),該eNB包含:接收電路,用以接收與在遠端UE及至少一中繼UE間的至少一側行鏈路通道相關之側行鏈路品質指標;控制電路,用以根據該接收的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來選 擇直接路徑及經由中繼UE之中繼路徑之一者;以及傳輸電路,回應於中繼路徑之選擇,在該選擇的中繼UE及該遠端UE間將被用於在該eNB及該遠端UE間之中繼傳輸的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無線電資源之指示。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eNB,該控制電路進一步用以獲得包含在該遠端UE之通訊範圍中之至少一中繼UE的中繼候選集合,其係藉由:判斷在該遠端UE之通訊範圍內具有最期望的該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之該中繼UE;以及選擇具有最期望的該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之該中繼UE。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的eNB,該傳輸電路進一步經由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在將由該選擇的中繼UE使用於傳輸資料以及由該遠端UE使用來接收資料之該側行鏈路介面上,傳輸第一無線電資源之一共享指示,其中以通用於該遠端UE及該選擇的中繼UE之RNTI將該第一無線電資源之指示拌碼。
  25. 一種電腦可讀取媒體,當其在處理器上執行時,執行以下工作:接收與在遠端UE及至少一中繼UE間的至少一側行鏈路通道相關之側行鏈路品質指標;根據該接收的側行鏈路品質指標來選擇直接路徑及經由中繼UE之中繼路徑之一者;以及回應於中繼路徑之選擇,在該選擇的中繼UE及該遠 端UE間將被用於在演進節點B(eNB)及該遠端UE間之中繼傳輸的該側行鏈路上傳輸無線電資源之指示。
TW105121570A 2015-08-12 2016-07-07 使用d2d空氣介面以賦能高資料率中繼操作的方法 TWI7464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04227P 2015-08-12 2015-08-12
US62/204,227 2015-08-12
WOPCT/US15/00273 2015-12-23
PCT/US2015/000273 WO2017026970A1 (en) 2015-08-12 2015-12-23 Methods to enable high data rate relay operation using d2d air-interfa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9554A true TW201729554A (zh) 2017-08-16
TWI746447B TWI746447B (zh) 2021-11-21

Family

ID=55182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1570A TWI746447B (zh) 2015-08-12 2016-07-07 使用d2d空氣介面以賦能高資料率中繼操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4926B2 (zh)
DE (1) DE112015006791B4 (zh)
TW (1) TWI746447B (zh)
WO (1) WO201702697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9813A1 (zh) * 2018-12-14 2020-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398596A (zh) * 2019-08-16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侧行链路资源的方法、装置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5006791B4 (de) * 2015-08-12 2024-02-22 Apple Inc. Verfahren zur Ermöglichung eines Relaisvorgangs mit hoher Datenrate unter Verwendung einer D2D-Luftschnittstelle
US20180220439A1 (en) * 2015-08-21 2018-08-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delink data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701581B2 (en) * 2016-01-14 2020-06-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D2D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6790371B2 (ja) * 2016-02-04 2020-11-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EP3404959B1 (en) * 2016-02-14 2024-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ceipt acknowled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11372B2 (en) * 2016-02-25 2019-12-17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WO2017160070A1 (ko) * 2016-03-17 2017-09-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자원의 점유 정도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193370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
US10439682B2 (en) * 2016-08-19 2019-10-08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Access mechanism for proximity-based service UE-to-network relay service
WO2018084673A1 (ko) * 2016-11-04 2018-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x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20508620A (ja) * 2017-02-27 2020-03-19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デバイス
US10142137B2 (en) 2017-03-02 2018-11-27 Micron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devices and systems including examples of full duplex transmission
EP3593563B1 (en) * 2017-03-10 2023-09-20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of a terminal over a relay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632919A (zh) * 2017-03-23 2018-10-09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923894B (zh) 2017-03-23 2023-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存储介质和***
US11146346B2 (en) 2017-03-29 2021-10-12 Motorola Mobility Llc Transmitting a message in response to receiving a message
EP3605896B1 (en) 2017-04-19 2022-06-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8191130A (ja) 2017-05-02 2018-11-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10893557B2 (en) * 2017-05-05 2021-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ing in 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203738A1 (ko) * 2017-05-05 2018-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단말이 사이드링크 신호의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219054B2 (en) 2017-05-05 2022-0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ing in 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771224A (zh) * 2017-05-05 2020-02-07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侧链路控制信息指示
US10912114B2 (en) 2017-05-05 2021-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ing in 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600650A (zh) * 2017-06-01 2021-04-02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17989B (zh) * 2017-06-30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1576200B2 (en) 2017-08-10 2023-02-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grant related to side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41516B2 (en) 2017-08-31 2024-03-26 Micron Technology, Inc. Cooperative learning neural networks and systems
US10554375B2 (en) 2017-09-11 2020-02-04 Micron Technology, Inc. Full duplex device-to-device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WO2019061167A1 (en) * 2017-09-28 2019-04-04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ED SURVEY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8207036B (zh) * 2017-09-30 2022-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US10390381B2 (en) 2017-11-29 2019-08-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7385571B2 (ja) * 2017-12-28 2023-11-22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の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US11206050B2 (en) 2018-02-06 2021-12-21 Micron Technology, Inc. Self interference noise cancellation to support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US11558626B2 (en) 2018-02-20 2023-01-17 Netgear, Inc. Battery efficient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 and registration for a low-power device
US11756390B2 (en) 2018-02-20 2023-09-12 Arlo Technologies, Inc. Notification priority sequencing for video security
US11064208B2 (en) * 2018-02-20 2021-07-13 Arlo Technologies, Inc. Transcoding in security camera applications
EP3823340A4 (en) * 2018-07-09 2022-03-16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CN112369117A (zh) * 2018-07-17 2021-02-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及基站装置
WO2020031282A1 (ja) * 2018-08-07 2020-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0033622A1 (en) * 2018-08-08 2020-02-13 Idac Holdings, Inc. Reliable sidelink data transmission
CN112889347A (zh) * 2018-09-04 2021-06-01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可靠中继的布置
CN110536430B (zh) * 2018-09-05 2023-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及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20053513A1 (en) * 2018-09-14 2022-0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link betwe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056559A1 (zh) * 2018-09-17 2020-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2500935A (ja) * 2018-09-20 2022-01-04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リソースの割り当て方法および装置、端末
KR102464909B1 (ko) 2018-09-27 2022-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67185B1 (ko) 2018-10-04 2021-06-21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 링크 재전송을 위한 리소스 요청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043615A (ko) * 2018-10-18 2020-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상태에 기반한 상향링크 선택 장치 및 방법
CN111277356B (zh) 2018-12-05 202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质量测量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JP7325447B2 (ja) * 2018-12-27 2023-08-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EP3905569A4 (en) * 2018-12-29 2022-07-2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S
ES2958062T3 (es) 2018-12-29 2024-01-3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ocedimiento, aparato y sistema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para comunicación directa y dispositivo
WO2020167000A1 (en) 2019-02-13 2020-08-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e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436118A (zh) * 2019-02-15 2020-07-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资源检测方法、传输资源确定方法和通信设备
US10833812B2 (en) * 2019-02-15 2020-11-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figurabl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type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1190248B2 (en) * 2019-03-18 2021-1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techniques in side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2476798B1 (ko) * 2019-03-19 2022-1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Sl csi 보고
WO2020190065A1 (ko) * 2019-03-21 2020-09-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재전송 결과 기반으로 비주기적 사이드링크 채널 상태 정보 측정/보고를 트리거링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2737757B (zh) * 2019-03-29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EP3735074B1 (en) * 2019-04-30 2022-05-11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etransmission indication for configured grant in side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800579B2 (en) * 2019-05-07 2023-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stablishment of millimeter wave relay links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with base station coordination
US11160033B2 (en) 2019-06-18 2021-10-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38733B2 (en) * 2019-07-19 2021-03-0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a relay user equipment
EP4005123A1 (en) * 2019-07-30 2022-06-01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esource scheduling
CN114145052A (zh) * 2019-08-06 2022-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侧行链路功率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US11812394B2 (en) * 2019-08-08 2023-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transmit power control commands
WO2021029728A1 (en) * 2019-08-14 2021-0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wer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219051B2 (en) * 2019-08-15 2022-01-0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re-emptive triggering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0979097B2 (en) 2019-09-05 2021-04-13 Micron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devices and systems including examples of full duplex transmission using neural networks or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US20220346082A1 (en) * 2019-09-06 2022-10-27 Lg Electronics Inc. Base station operation method related to release of sidelink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220295305A1 (en) * 2019-09-06 2022-09-15 Lg Electronics Inc. Resource assignment method for sidelink
CN116367359A (zh) * 2019-09-29 2023-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006775A1 (en) * 2019-10-07 2023-01-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arq feedback on basis of bwp in nr v2x
CN114514763A (zh) * 2019-10-07 2022-05-1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nr v2x中向基站报告harq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JP7419504B2 (ja) * 2019-10-07 2024-01-2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Nr v2xにおけるフィードバックを基地局へ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WO2021071330A1 (ko) * 2019-10-10 2021-04-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Nr v2x에서 harq 피드백 정보를 기지국에게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068159A1 (en) * 2019-10-10 2021-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sidelink feedback signaling
WO2021071329A1 (ko) * 2019-10-11 2021-04-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Nr v2x에서 harq 피드백을 디스에이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753329B (zh) * 2019-10-29 2020-12-18 吉林大学 蜂窝网络中d2d中继通信的功率控制与中继选择方法
US11917605B2 (en) * 2019-11-05 2024-0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ath diversity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through sidelinks
US20210144781A1 (en) * 2019-11-07 2021-05-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coordinated multiple relay 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ue cooperation
CN110945825B (zh) * 2019-11-08 2023-09-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反馈方法、反馈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134155A1 (en) * 2019-12-30 2021-07-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via sidelink relay
US20230027103A1 (en) * 2020-01-14 2023-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arly detection of forwarding for multi-hop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S20230353290A1 (en) * 2020-02-21 2023-11-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related operation of relay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64024B2 (en) * 2020-02-21 2022-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haring sidelink resource
US11558803B2 (en) * 2020-03-16 2023-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th selection for sidelink relay
US11611985B2 (en) * 2020-03-18 2023-03-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ant of resources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communication via one or more relay user equipment
US20210306114A1 (en) * 2020-03-27 2021-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feedback messaging
US11258473B2 (en) 2020-04-14 2022-02-22 Micron Technology, Inc. Self interference noise cancellation to support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with neural networks or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CN113543268A (zh) * 2020-04-21 2021-10-22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用于基于区域的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1849382B2 (en) * 2020-05-28 2023-12-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fast path switch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user equipment (UE) cooperation
EP4169189A1 (en) * 2020-06-19 2023-04-26 Koninklijke Philips N.V. Feedback and traffic differentiation in sidelink relays
US20210409936A1 (en) * 2020-06-29 2021-12-3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reporting sidelink user equipment (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409937A1 (en) * 2020-06-29 2021-12-3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ue) reporting sidelink 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078693A1 (en) * 2020-09-09 2022-03-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switching for a remote user equipment
WO2022052092A1 (en) * 2020-09-14 2022-03-1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for a layer 2 ue-to-network relay
KR20220036782A (ko) * 2020-09-16 2022-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차량에 탑재된 통신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WO2022080782A1 (ko) * 2020-10-16 2022-04-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사이드링크에서 릴레이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30388054A1 (en) * 2020-10-22 2023-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N114501482B (zh) * 2020-10-23 2024-04-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中继设备、远端设备和基站
US20230379990A1 (en) * 2020-10-27 2023-11-23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in sidelink
CN114630388A (zh) * 2020-12-11 2022-06-14 夏普株式会社 方法及用户设备
US20220240291A1 (en) * 2021-01-26 2022-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from a user equipment
CN116762421A (zh) * 2021-02-13 2023-09-1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中继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EP4298829A1 (en) * 2021-02-25 2024-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selection for multi-relay communications
CN115051909A (zh) * 2021-03-08 2022-09-13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795880A (zh) * 2021-06-08 2024-03-2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辅站的方法
EP4352899A1 (en) * 2021-06-09 2024-04-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fer
WO2023003364A1 (ko) * 2021-07-20 2023-01-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릴레이를 통한 트래픽 흐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20230049962A1 (en) * 2021-08-13 2023-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joint sidelink relay schedul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1722426B2 (en) * 2021-10-22 2023-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aggered accept request and feedback in sidelink network coding
WO2023237204A1 (en) * 2022-06-09 2023-1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ode,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spectrum utilization in media production applications
WO2024010412A1 (en) * 2022-07-08 2024-01-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40013505A (ko) * 2022-07-22 2024-0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연결모드 원격단말의 릴레이 변경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039605A1 (en) * 2022-07-28 2024-0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ting inter-user-equipment coordination information based at least in part on beamform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7144A2 (en) * 2007-11-04 2009-05-07 Rajendra Kumar Khare Method to enable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plurality of networks using a short range wireless technology
US8886113B2 (en) * 2008-12-30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ntralized control of relay operation
WO2012109725A2 (en) * 2011-02-17 2012-08-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acket delay optimization in the uplink of a multi-hop cooperative relay-enabled wireless network
US9608710B2 (en) * 2013-08-08 2017-03-28 Intel IP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9888508B2 (en) * 2014-11-06 2018-02-06 Intel Corporation D2D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 of transmission for overlapped D2D resource pools
CN106304257A (zh) 2015-05-15 2017-01-0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选择ue到网络的中继的方法和用于中继发现的同步方法
DE112015006791B4 (de) * 2015-08-12 2024-02-22 Apple Inc. Verfahren zur Ermöglichung eines Relaisvorgangs mit hoher Datenrate unter Verwendung einer D2D-Luftschnittstell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9813A1 (zh) * 2018-12-14 2020-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328097A (zh) * 2018-12-14 202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727328A (zh) * 2018-12-14 2022-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750442B2 (en) 2018-12-14 2023-09-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ault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398596A (zh) * 2019-08-16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侧行链路资源的方法、装置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6447B (zh) 2021-11-21
US20180206176A1 (en) 2018-07-19
WO2017026970A1 (en) 2017-02-16
DE112015006791T5 (de) 2018-04-26
US10484926B2 (en) 2019-11-19
DE112015006791B4 (de)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6447B (zh) 使用d2d空氣介面以賦能高資料率中繼操作的方法
US11245480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obust measurement and data receiving
US11394486B2 (en) Grant-less PUSCH uplink
US10396941B2 (en) Resolving concurrent communications at a relay user equipment (UE)
CN107534828B (zh) 用于增强的设备到设备(d2d)的控制信令的装置和方法
US20190335536A1 (en) User equipment (ue), evolved node-b (enb)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US10897776B2 (e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esign with shorter TTI
US10560174B2 (en) Latency reduction for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CN111434064A (zh) 用于免授权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传输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处理标识
TW201735560A (zh) 針對5g中之雙傳輸點併合波束形成系統的波束管理
WO2018118419A1 (en) Beamforming measurements based on pss/sss
EP3238359B1 (en) Joint processing of transport blocks on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for ca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laa (license assisted access)
EP3437221A1 (en) Uplink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and configuration
WO2018075146A1 (en) Beam diversity based transmission mode in nr
EP3449590B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nhancement
WO2018144836A1 (en) System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nhancements for wireless devices
TW201709681A (zh) 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技術
WO2017171899A1 (en) Handover enhancements to reduce interruption and latency
TWI703831B (zh) 通道狀態資訊回饋通道
CN114448592B (zh) 5g***中的自包含tdd帧结构和dl-ul配置
EP3459310A1 (en) Optimized 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ual connectivity and link aggre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