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0551A - 聚矽氧烷及二羥基二苯基環烷系(共)聚碳酸酯之嵌段共縮合物 - Google Patents

聚矽氧烷及二羥基二苯基環烷系(共)聚碳酸酯之嵌段共縮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0551A
TW201700551A TW105110852A TW105110852A TW201700551A TW 201700551 A TW201700551 A TW 201700551A TW 105110852 A TW105110852 A TW 105110852A TW 105110852 A TW105110852 A TW 105110852A TW 201700551 A TW201700551 A TW 2017005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alkyl
formula
homopolycarbonate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0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亞歷山大 梅爾
克勞斯 霍恩
Original Assignee
科思創德意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科思創德意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科思創德意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0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055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08G64/186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5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 C08G77/448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 the absence of monomers, e.g. block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 the absence of monomers, e.g. block polymers
    • C08G81/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 the absence of monomers, e.g. block polymers at least one of the polymers being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G81/024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sequences of polymers of C08C or C08F and of polymers of C08G
    • C08G81/027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sequences of polymers of C08C or C08F and of polymers of C08G containing polyester or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10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Other Resins Obtained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聚矽氧烷與二羥基二苯基環烷系(共)聚碳酸酯之嵌段共縮合物,及關於製備嵌段共縮合物的方法。本發明更關於嵌段共縮合物於製造模塑物和擠出物的用途。

Description

聚矽氧烷及二羥基二苯基環烷系(共)聚碳酸酯之嵌段共縮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聚矽氧烷與二羥基二苯基環烷系(共)聚碳酸酯之嵌段共縮合物,及關於製備嵌段共縮合物的方法。本發明更關於嵌段共縮合物於製造模塑物和擠出物的用途。
已知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在低溫衝擊強度與低溫凹口衝擊強度、耐化性與戶外耐候性及其老化性質和耐燃性方面展現良好性質。這些性質在某些情況下優於習知聚碳酸酯(雙酚A系均聚碳酸酯)。
共縮合物工業上大多係利用界面法與光氣從單體開始製備。亦知矽氧烷共縮合物可利用熔體轉酯化法與碳酸二苯酯製備。這些方法的缺點在於所用工廠係用於生產標準聚碳酸酯,因而很大型。由於產物量少,在工廠製備特定嵌段共縮合物往往不合經濟效益。另外,製備共縮合物所需原料(如聚二甲基矽氧烷)可能不當影響工廠,因為其會造成工廠或溶劑回路結垢。再者,以熔體轉酯化法製備需要有毒原料,例如光氣,或涉及高能要求。
利用界面法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可從文獻得知,且例如描述於美國專利說明書3 189 662、美國專利說明書3 419 634、DE 3 34 782和EP 122 535。
利用熔體轉酯化法,由雙酚、碳酸二芳酯、矽醇封端之聚矽氧烷和催化劑製備聚矽氧烷碳酸酯嵌段共聚物描述於US 5 227 449。在此所用矽氧烷化合物為具矽醇端基的聚二苯基-及/或聚二甲基矽氧烷小聚合物。然已知相較於具矽醇端基的二苯基矽氧烷,具矽醇端基的二甲基矽氧烷在酸性或鹼性介質中將隨著鏈長減少而更易傾向自縮合,以致阻礙其整 合至形成共聚物。此法形成的環狀矽氧烷殘留在聚合物中,並異常破壞電氣/電子領域應用。
影響所有方法的不利特徵為在合成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的至少一步驟中使用有機溶劑、使用光氣做為原料或共縮合物品質量不佳。尤其,從單體開始合成共縮合物十分昂貴又不方便,此對界面法和特別係熔體轉酯化法皆然。以熔體法為例,需採用低真空和低溫,以防止蒸發及移除單體。僅在後期反應階段,其中形成具較高莫耳質量的寡聚物,可採用較低壓力和較高溫度。此意味著反應進行必須橫跨數個階段,是以反應時間相當長。
為避免上述缺點,其他已知方法從市售聚碳酸酯著手。此例如描述於US 5414054和US 5821321。在此,習知聚碳酸酯在反應擠出法中與特定聚二甲基矽氧烷反應。這些方法的缺點為使用高活性轉酯化催化劑,其能在短滯留時間內以擠出機製造共縮合物。然轉酯化催化劑會留在產物,且不能或無法適當去活化。故由此製備共縮合物製造的射出模塑物將呈現不當老化特性,特別係不當熱老化特性。另外,需使用特定昂貴的矽氧烷嵌段。
DE 19710081描述以熔體轉酯化程序,從寡聚碳酸酯和特定羥基芳基矽氧烷開始製備所述共縮合物的方法。寡聚碳酸酯製備亦描述於該申請書。然大規模製備寡聚碳酸酯來製備較少量特定共縮合物十分昂貴又不方便。寡聚碳酸酯具有較低分子量和較高OH端基濃度。由於具低鏈長,寡聚碳酸酯常常有超過1000ppm(百萬分之一)的酚系OH濃度。此類產物一般無法商業取得,而需就共縮合物製備特別生產。但操作大型工廠以製造少量前驅產物並不經濟。另外,由於產物存有雜質,例如殘留溶劑、殘留催化劑、未反應單體等,此類前驅產物遠比習知市售聚碳酸酯系高分子質量產物具反應性。為此,無法購買適於製備嵌段共縮合物的對應前驅產物或芳香寡聚碳酸酯。再者,DE 19710081所述方法不能在短反應時間內製備嵌段共縮合物。在一些階段中且在總計1小時以上的滯留時間內製備寡聚碳酸酯及製備嵌段共縮合物。另外,所得材料不適於製備共縮合物,因為高OH端基濃度與其他雜質,例如殘留催化劑組分將導致最終產物顏色不佳。
原則上已知聚矽氧烷與二羥基二苯基環烷系共聚碳酸酯的嵌段共縮合物。以界面法製備嵌段共縮合物描述於EP 0374635和DE 38 42 931。反之,未敘述以熔體轉酯化法或反應擠出法製備嵌段共縮合物。值得注意的是EP 0374635所述材料的高耐熱變形性和高凹口衝擊強度。其未描述流變性。
因此,鑒於先前技術,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以含矽氧烷嵌段共縮合物為基料的模造組成,其特色為高耐熱變形性和高凹口衝擊強度,且可由改良或簡化方法製備。嵌段共縮合物另具良好流變性。
此目的可由申請專利範圍的標的解決。
驚人地發現,聚矽氧烷與二羥基二芳基環烷系(共)聚碳酸酯的嵌段共縮合物可從市售聚碳酸酯開始製備。故可避免使用光氣與雙分A和碳酸二苯酯做為單體。
另驚人地,EP 0374635描述以熔體轉酯化法獲得及從包含二羥基二苯基環烷基衍生物的共聚碳酸酯開始製備的矽氧烷嵌段共聚碳酸酯不具良好機械性質。熟諳此技術者假定方法對所得嵌段共縮合物性質沒有影響,而是預期性質輪廓只與嵌段共縮合物組成有關。
驚人地發現,利用方法可以熔體轉酯化程序,從對應聚矽氧烷和聚碳酸酯製備包含矽氧烷嵌段與二羥基二苯基環烷系結構單元的嵌段共縮合物。共縮合物特徵為結合高凹口衝擊強度和高耐熱變形性。嵌段共縮合物更具良好流變性。
故本發明提供嵌段共縮合物,包含:(A)按嵌段共縮合物總重量計為1-80重量%的式(1)結構單元, 其中 R1和R2彼此獨立為氫、鹵素、C1-C8-烷基、C5-C6-環烷基、苯基或C7-C12-芳烷基,每一X的R3和R4可個別選擇且彼此獨立為氫或C1-C6-烷基,及n係4至7的整數,X係碳,前提是在至少一X原子上的R3和R4為C1-C6-烷基;(B)式(2)矽氧烷嵌段, 其中R5係H、Cl、Br、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R6和R7彼此獨立選自芳基、C1-C10-烷基和C1-C10-烷基芳基,V係O、S、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W係單鍵、S、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Y係單鍵、-CO-、-O-、C1-C6-伸烷基、C2-C5-亞烷基、C5-C6-亞環烷基,其可被C1-C4-烷基一或多次取代、或C6-C12-伸芳基,其可稠合另一含雜原子之芳香環,m係1至10的重複單元平均數,o係1至500的重複單元平均數,及p和q各自為0或1;及(C)均聚碳酸酯嵌段,其不含式(1)結構單元,且具有至少2000克/莫耳的數目平均分子量Mn
定義
為用於本發明,”C1-C4-烷基”例如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叔丁基。另外,”C1-C6-烷基”例如為正戊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新戊基、1-乙基丙基、正己基、1,1-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 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1,1,2-三甲基丙基、1,2,2-三甲基丙基、1-乙基-1-甲基丙基、1-乙基-2-甲基丙基或1-乙基-2-甲基丙基,另外,”C1-C10-烷基”例如為庚基與正辛基、頻哪基(pinacyl)、正壬基、正癸基,另外,C1-C34-烷基例如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六烷基或正十八烷基。
此同樣適用於如烷氧基、伸烷基和亞烷基中的對應烷基。
“芳基”係具6至34個骨架碳原子的碳環芳香基。此同樣適用於伸芳基,還有芳基烷基(亦稱作芳烷基)的芳香基元和更複雜基團的芳基成分,例如芳基羰基。“C6-C34-芳基”實例為苯基、鄰、對、間甲苯基、萘基、菲基、蒽基或芴基。
在各例中,”芳基烷基”或”芳烷基”個別為上述直鏈、環狀、支鏈或非支鏈烷基,其可被上述芳基一或多次或完全取代。
“烷基芳基”為上述由上述芳基鍵結的烷基。
“C1-C6-伸烷基”為具1至6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伸烷基。
“C2-C5-亞烷基”為上述由雙鍵鍵結的C2-C5-亞烷基。
“C6-C12-伸芳基”為具6至12個芳香碳原子的伸芳基。
“C5-環烷基”為環戊烷基,“C6-環烷基”為環己烷基。
“C5-C6-亞環烷基”為上述C5-C6-環烷基,其透過碳原子雙鍵鍵結。
以上敘述為舉例說明,故不應理解為賦予任何限制。
為用於本發明,除非另行指明,否則ppb和ppm係指重量份。
另外,本發明提及的較佳具體實例可相互結合,而不應只視為孤立修改。
組分(A)
本發明的嵌段共縮合物包含1-80重量%的式(1)結構單元做為組分(A),其量係按嵌段共縮合物總重量計。
式(1)結構單元用量較佳為5.0-75重量%,更佳為10-70重量%,再佳為20-70重量%,各例係按嵌段共縮合物總重量計。
在極佳的式(1)結構單元中,R1和R2彼此獨立為甲基、苯基或H,n係4至5的整數。
特佳的式(1)結構單元衍生自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雙酚TMC)。
式(1)結構單元較佳以含式(1)結構單元的共聚碳酸酯嵌段形式存於共縮合物。
共聚碳酸酯嵌段較佳另具結構單元,其衍生自式(3)二酚, 其中R8和R9彼此獨立為H、C1-C18-烷基、C1-C18-烷氧基、鹵素或選擇性經取代的芳基或芳烷基,較佳為H或C1-C12-烷基,更佳為H或C1-C8-烷基,再佳為H或甲基,及Z係單鍵、-CO-、-O-、C1-C6-伸烷基、C2-C5-亞烷基、C5-C6-亞環烷基,其可被C1-C4-烷基一或多次取代、或C6-C12-伸芳基,其可稠合另一含雜原子之芳香環,更佳為亞異丙基。
適合的式(3)二酚例如為對苯二酚、間苯二酚、雙(羥基苯基)烷烴、雙(羥基苯基)醚、雙(羥基苯基)酮、α,α'-雙(羥基苯基)二異丙基苯,及其烷基化、環烷基化和環鹵化化合物。
更佳的式(3)二酚為4,4'-二羥基聯苯、2,2-雙(4-羥基苯基)-1-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2,4-雙(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1,3-雙[2-(4-羥基苯基)-2-丙基]苯(雙酚M)、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烷、2,2-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2,4-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和1,3-雙[2-(3,5-二甲基-4-羥基苯基)-2-丙基]苯。
極佳的式(3)二酚為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和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特佳為雙酚A。
組分(B)
本發明的嵌段共縮合物包含式(2)矽氧烷嵌段做為組分(B)。
在式(2)中,R5較佳為H或甲基,更佳為H。
R6和R7較佳為甲基。
Y較佳為單鍵、-CO-、-O-、C1-C5-伸烷基、C2-C5-亞烷基、C5-C6-亞環烷基,其可被C1-C4-烷基一或多次取代,更佳為單鍵、-O-、亞異丙基、或C5-C6-亞環烷基,其可被C1-C4-烷基一或多次取代,再佳為亞異丙基。
o較佳為10至400的重複單元平均數,更佳為10至100,再佳為20至60。
m較佳為1至6的重複單元平均數,更佳為2至5。
o與m的乘積較佳為12至400,更佳為15至200。
極佳的式(2)矽氧烷嵌段為:V係O,W係單鍵,q係0。此矽氧烷嵌段具下式(2a): 其中R5、R6、R7、Y、o、p和m的定義和式(2)一樣。
特佳的式(2a)結構為:R5為H或甲基,更佳為H,R6和R7為甲基,及Y為單鍵、-O-、亞異丙基、或C5-C6-亞環烷基,其可被C1-C4-烷基一或多次取代,再佳為亞異丙基。
在此,較佳地,m為1至6的重複單元平均數,更佳為2至5,o為10至100的重複單元平均數,p為0或1,m與o的乘積為15至200。
嵌段共縮合物的式(2)矽氧烷嵌段(較佳為(2a))的部分按嵌段共縮合物總重量計為0.5-20.0重量%,更佳為1.0-10重量%。
組分(C)
本發明的嵌段共縮合物包含均聚碳酸酯嵌段做為組分(C), 其不含式(1)結構單元,且具有至少2000克/莫耳的數目平均分子量Mn
均聚碳酸酯團的數目平均分子量Mn較佳為至少4000克/莫耳,更佳為5000至20000克/莫耳。
均聚碳酸酯嵌段較佳具有式(3)結構單元, 其中Z、R8和R9的意義如上述組分(A)所定義。
極佳的均聚碳酸酯為二酚系,其選自由4,4'-二羥基聯苯、2,2-雙(4-羥基苯基)-1-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2,4-雙(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1,3-雙[2-(4-羥基苯基)-2-丙基]苯(雙酚M)、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烷、2,2-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碸、2,4-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和1,3-雙[2-(3,5-二甲基-4-羥基苯基)-2-丙基]苯所組成的群組。
特佳為雙酚A系均聚碳酸酯。
根據膠透層析與聚碳酸酯標準測量,用於製備的均聚碳酸酯嵌段的數目平均分子量Mn為至少2000克/莫耳,且可衍生自以熔體轉酯化法或界面法獲得的均聚碳酸酯。均聚碳酸酯可為直鏈或支鏈。
均聚碳酸酯嵌段較佳衍生自以熔體轉酯化法獲得的均聚碳酸酯,以下稱作”熔體聚碳酸酯”。已知熔體聚碳酸酯(SPC)與溶液製備聚碳酸酯(LPC)有些不同。其一差異為SPC有較多酚系OH端基。另一差異為SPC存有分枝劑結構,其係因在熔體中的弗里斯(Fries)重排而形成。
故在一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的嵌段共縮合物具有一或更多具式(I)至(IV)之分枝劑結構,
其中苯基環為未取代或彼此獨立被C1-C8-烷基及/或鹵素一或二次取代,較佳為C1-C4-烷基,更佳為甲基,但最好為未取代,X係單鍵、C1-C6-伸烷基、C2-C5-亞烷基或C5-C6-亞環烷基,其可被C1-C4-烷基一或多次取代,較佳為單鍵或C1-C4-伸烷基,再佳為亞異丙基,及各例結構單元(I)至(IV)中以”---”表示的鏈結為部分羧基。
結構單元(I)至(IV)的總量較佳為50至2000ppm,更佳為50至 1000ppm,再佳為80至850ppm(利用水解測定,以均聚碳酸酯嵌段為基準)。
分枝劑結構(I)至(IV)在此併入嵌段共縮合物的聚合物鏈,較佳為併入均聚碳酸酯嵌段。
為測定分枝劑結構量,使提及嵌段共縮合物完全水解而形成對應式(Ia)至(IVa)降解產物,其量以HPLC測定(此達成方式如下:在回流下使用甲氧化鈉,使聚碳酸酯樣品水解。對應溶液經酸化及濃縮至乾燥。使乾燥後的殘餘物溶於乙腈,及利用HPLC與UV偵測來測定式(Ia)至(IVa)酚系化合物)。
以均聚碳酸酯嵌段為基準,此程序釋出的式(Ia)化合物量較 佳為20至800ppm,更佳為25至700ppm,再佳為30至500ppm。
以均聚碳酸酯嵌段為基準,此程序釋出的式(IIa)化合物量較佳為0(即低於10ppm的偵測極限)至100ppm,更佳為0至80ppm,再佳為0至50ppm。
以均聚碳酸酯嵌段為基準,此程序釋出的式(IIIa)化合物量較佳為0(即低於10ppm的偵測極限)至800ppm,更佳為10至700ppm,再佳為20至60ppm,極佳為30至350ppm。
以均聚碳酸酯嵌段為基準,此程序釋出的式(IVa)化合物量較佳為0(即低於10ppm的偵測極限)至300ppm,更佳為5至250ppm,再佳為10至200ppm。
為予以簡化,使式(I)至(IV)結構量等於釋出的式(Ia)至(IVa)化合物量。
包含結構元素(I)至(IV)的聚碳酸酯製備可從DE 102008019503獲知。
嵌段共縮合物的式(3)結構單元的部分按嵌段共縮合物總重量計較佳為至少10.0重量%,更佳為至少20.0重量%。
方法
本發明的嵌段共縮合物可藉由使對應羥基芳氧基封端之矽氧烷與包含式(1)結構單元的(共)聚碳酸酯和均聚碳酸酯反應而得。
因此,本發明的另一標的為製備本發明嵌段共縮合物的方法,包含下列的反應:(a)(共)聚碳酸酯,包含式(1)結構單元,(b)式(2b)羥基芳基封端之聚矽氧烷, 其中R5、R6、R7、V、W、Y、o、p、q和m的定義和式(2)一樣;及 (c)均聚碳酸酯,並在熔體中。
反應較佳係在280℃至400℃的溫度、更佳為300℃至390℃、再佳為320℃至380℃、極佳為330℃至370℃,及在0.001毫巴至50毫巴的壓力、較佳為0.005毫巴至40毫巴、更佳為0.02毫巴至30毫巴、再佳為0.03毫巴至5毫巴,並且較佳在存有催化劑下進行。
根據本發明,製備嵌段共縮合物需要式(1,)雙酚系(共)聚碳酸酯(即均或共聚碳酸酯)和選擇性一或更多其他式(3)二酚做為組分(a),此如本發明嵌段共縮合物的組分A所述。
一較佳具體實例使用具結構(3c)之共聚碳酸酯: 其中R10係C1-C6-烷基,較佳為C1-C4-烷基,R11係H、正丁基或叔丁基,較佳為H或叔丁基,s和t特性化所用雙酚的莫耳%,故s和t各自為0至1間的值,且總和s+t=1,及r取決於分子量。
特佳為雙酚A與雙酚TMC(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系共聚碳酸酯。
根據本發明使用的共聚碳酸酯較佳具有12000至120000克/莫耳的分子量Mw(重量平均Mw,利用膠透層析GPC測量測定),更佳為15000至80000克/莫耳,再佳為18000至60000克/莫耳,極佳為18000至40000克/莫耳。分子量也可用數目平均Mn表示,此同樣用事先校正聚碳酸酯後的GPC測定。
用作組分(b)的式(2b)羥基芳氧基封端之矽氧烷可依據US 2013/0267665 A1所述方法獲得。
本發明方法較佳使用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3000至20000克/莫耳的式(2b)矽氧烷,更佳為3500至15000克/莫耳,各例係利用膠透層析與雙酚A標準測定。
至於組分(c),使用數目平均分子量為2000克/莫耳的均聚碳酸酯,較佳為6500至14000克/莫耳(依據膠透層析與聚碳酸酯標準(雙酚A-PC)測量)。均聚碳酸酯的酚系OH基含量較佳為250ppm至1000ppm,更佳為300ppm至900ppm,再佳為350ppm至800ppm。
特別係使用雙酚A系均聚碳酸酯。均聚碳酸酯更佳包含苯酚做為端基。
在此,特別適合製備本發明嵌段共縮合物者為均聚碳酸酯,其以熔體轉酯化法製備。特佳聚碳酸酯的製備描述於DE 102008019503。
組分(a)至(c)較佳按下列量互相反應:(a)20-94.5重量%的(共)聚碳酸酯,(b)0.5-20重量%的羥基芳基封端之聚矽氧烷,及(c)5-79.5重量%的均聚碳酸酯,各例按熔體總重量計。
反應較佳係在存有式(4)鏻催化劑下進行, 其中 Ra、Rb、Rc和Rd彼此獨立為C1-C10-烷基、C6-C14-芳基、C7-C15-芳基烷基或C5-C6-環烷基,及A-係選自由氫氧化物、硫酸鹽、硫酸氫鹽、碳酸氫鹽、碳酸鹽、鹵素和醇鹽或具式-ORe之芳醇鹽所組成群組的陰離子,其中Re係C6-C14-芳基、C7-C15-芳基烷基或C5-C6-環烷基。
所用均聚碳酸酯較佳具有一或更多式(I)至(IV)分枝劑結構,此如本發明嵌段共縮合物的組分(C)所定義。
結構單元(I)至(IV)的總量較佳為50至2000ppm,更佳為50至1000ppm,再佳為80至850ppm(利用水解測定,以均聚碳酸酯嵌段為基準)。
分枝劑結構(I)至(IV)在此併入均聚碳酸酯的聚合物鏈。
為測定分枝劑結構量,使均聚碳酸酯完全水解而形成對應式(Ia)至(IVa)降解產物,此如本發明嵌段共縮合物的組分(C)所述。利用HPLC測定降解產物量。
以均聚碳酸酯為基準,此程序釋出的式(Ia)化合物量較佳為20至800ppm,更佳為25至700ppm,再佳為30至500ppm。
以均聚碳酸酯為基準,此程序釋出的式(IIa)化合物量較佳為0(即低於10ppm的偵測極限)至100ppm,更佳為0至80ppm,再佳為0至50ppm。
以均聚碳酸酯為基準,此程序釋出的式(IIIa)化合物量較佳為0(即低於10ppm的偵測極限)至800ppm,更佳為10至700ppm,再佳為20至60ppm,極佳為30至350ppm。
以均聚碳酸酯為基準,此程序釋出的式(IVa)化合物量較佳為0(即低於10ppm的偵測極限)至300ppm,更佳為5至250ppm,再佳為10至200ppm。
為予以簡化,使式(I)至(IV)結構量等於釋出的式(Ia)至(IVa)化合物量。
本發明的又一標的為以本發明方法獲得的嵌段共縮合物。
模造化合物
本發明的嵌段共縮合物適於製造模造化合物和由此化合物 製造的擠出物與模塑物。
因此,本發明的再一標的為嵌段共縮合物的用途,用於製造模造化合物和由此化合物製造的擠出物與模塑物。
模造化合物另可包含UV吸收劑、脫模劑、熱穩定劑及/或加工穩定劑和選擇性其他添加劑。
適合的UV吸收劑實例例如描述於EP 1 308 084 A1、DE 102007011069 A1和DE 10311063 A1。
特別適合的紫外光吸收劑為羥基苯并***,例如2-(3',5'-雙(1,1-二甲基芐基)-2'-羥基苯基)苯并***(Tinuvin® 234,BASF AG,Ludwigshafen)、2-(2'-羥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Tinuvin® 329,BASF AG,Ludwigshafen)、2-(2'-羥基-3'-(2-丁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Tinuvin® 350,BASF AG,Ludwigshafen)、雙(3-(2H-苯并***基)-2-羥基-5-叔辛基)甲烷(Tinuvin® 360,BASF AG,Ludwigshafen)、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氧基)苯酚(Tinuvin® 1577,BASF AG,Ludwigshafen),還有二苯甲酮:2,4-二羥基二苯甲酮(Chimasorb® 22,BASF AG,Ludwigshafen)與2-羥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Chimassorb® 81,Ciba,Basle)、2-丙烯酸-2-氰基-3,3-二苯基-2,2-雙[[(2-氰基-1-側氧-3,3-二苯基-2-丙烯基)氧基]甲基]-1,3-丙二基酯(9CI)(Uvinul® 3030,BASF AG Ludwigshafen)、2-[2-羥基-4-(2-乙基己基)氧基]苯基-4,6-二(4-苯基)苯基-1,3,5-三嗪(Tinuvin® 1600,BASF AG,Ludwigshafen)或四乙基-2,2'-(1,4-伸苯基二亞甲基)雙丙二酸酯(Hostavin® B-Cap,Clariant AG)。亦可使用紫外光吸收劑混合物。
特佳的UV吸收劑為2-(2'-羥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Tinuvin® 329,BASF AG,Ludwigshafen)、雙(3-(2H-苯并***基)-2-羥基-5-叔辛基)甲烷(Tinuvin® 360,BASF AG,Ludwigshafen)和2-(3',5'-雙(1,1-二甲基芐基)-2'-羥基苯基)苯并***(Tinuvin® 234,BASF AG,Ludwigshafen),又以2-(3',5'-雙(1,1-二甲基芐基)-2'-羥基苯基)苯并***尤佳。
在本發明模造化合物中,UV吸收劑用量較佳為0.05重量%至10.00重量%,更佳為0.10重量%至1.00重量%,再佳為0.10重量%至0.50重量%,特佳為0.10重量%至0.30重量%。
適合的脫模劑為具單或多元脂族及/或芳香羥基化合物的脂 族長鏈羧酸酯。
所用脂族羧酸酯較佳為式(6)化合物:(R12-C(=O)-O)u-R13-(OH)v (6)其中u係數值1至4,v係數值0至3,R12係脂族、飽和或不飽和、直鏈、環狀或支鏈烷基,較佳為C12-C30-烷基,及R13係伸烷基,較佳為1-至4-含氫脂族醇R13-(OH)u+v的C2-C20-伸烷基。
至於多元醇酯,還可存有自由未酯化OH基。
適合本發明的脂族羧酸酯實例如下:單硬脂酸甘油酯、棕櫚酸棕櫚酯和硬脂酸硬脂醯酯。亦可使用不同的式(6)羧酸酯混合物。所用羧酸酯較佳為季戊四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丙二醇、硬脂醇、鯨蠟醇或肉荳蔻醇與肉荳蔻酸、棕櫚酸、硬脂酸或二十八酸的酯類和其混合物。特佳為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硬脂酸硬脂醯酯與丙二醇二硬脂酸酯和其混合物,最佳為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
適合本發明的脂族羧酸酯實例為單硬脂酸甘油酯、棕櫚酸棕櫚酯和硬脂酸硬脂醯酯。亦可使用不同的羧酸酯混合物。所用羧酸酯較佳為季戊四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丙二醇、硬脂醇、鯨蠟醇或肉荳蔻醇與肉荳蔻酸、棕櫚酸、硬脂酸或二十八酸的酯類和其混合物。
特佳為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硬脂酸硬脂醯酯與丙二醇二硬脂酸酯和其混合物。極佳為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
脫模劑使用濃度按模造化合物重量計較佳為0.00重量%至1.00重量%,更佳為0.10重量%至0.75重量%,再佳為0.15重量%至0.60重量%,特佳為0.20重量%至0.50重量%。
適合的熱穩定劑及/或加工穩定劑較佳選自由膦酸酯、膦、亞磷酸酯與酚系抗氧化劑和其混合物所組成的群組。其用量按模造化合物重量計較佳為0.01重量%至0.10重量%。
適合的熱穩定劑為亞磷酸三苯酯、烷基亞磷酸二苯酯、二烷基亞磷酸苯酯、三(壬基苯基)亞磷酸酯、亞磷酸三月桂酯、三(十八基)亞磷 酸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亞磷酸酯、二異癸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異丙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異癸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叔丁基-6-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6-三(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三硬脂基山梨糖醇三亞磷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二伸苯基二亞膦酸酯、6-異辛氧基-2,4,8,10-四叔丁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雜磷雜環辛烯(phosphocin)、雙(2,4-二叔丁基-6-甲基苯基)亞磷酸甲酯、雙(2,4-二叔丁基-6-甲基苯基)亞磷酸乙酯、6-氟-2,4,8,10-四叔丁基-12-甲基-二苯并[d,g]-1,3,2-二氧雜磷雜環辛烯、2,2',2"-氮基[三乙基三(3,3',5,5'-四叔丁基-1,1'-聯苯-2,2'-二基)亞磷酸酯]、2-乙基己基(3,3',5,5'-四叔丁基-1,1'-聯苯-2,2'-二基)亞磷酸酯、5-丁基-5-乙基-2-(2,4,6-三叔丁基苯氧基)-1,3,2-二氧雜磷雜丙環(dioxaphosphirane)、雙(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三苯基膦(TPP)、三烷基苯基膦、雙二苯基膦乙烷和三萘基膦。
特佳為使用三苯基膦(TPP)、Irgafos® 168(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亞磷酸酯)和三(壬基苯基)亞磷酸酯或其混合物。
其他可用熱穩定劑包括酚系抗氧化劑,例如烷基化單酚、烷基化硫烷基酚、對苯二酚和烷基化對苯二酚。極佳為使用Irganox® 1010(季戊四醇-3-(4-羥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酯;CAS:6683-19-8)和Irganox 1076®(2,6-二叔丁基-4-(十八烷氧基羰基乙基)苯酚)。
另可使用膦酸酯系加工穩定劑。在此情況下,膦酸酯較佳具有以下結構(7): 其中R14、R1516彼此獨立為H、相同或不同的直鏈、支鏈或環狀烷基,較佳為C1-C18-烷基。
適合的膦酸酯例如為單、二與三己基膦酸酯、三異辛基膦酸酯和三壬基膦酸酯。
所用較佳膦酸酯為三異辛基膦酸酯(三-2-乙基己基膦酸 酯)。亦可使用不同的單、二與三烷基膦酸酯混合物。
膦酸酯用量按模造化合物總重量計可少於0.05重量%,較佳為0.00005重量%至0.05重量%,更佳為0.0002至0.05重量%,再佳為0.0005重量%至0.03重量%,極佳為0.001至0.0120重量%。
模造化合物可包含其他添加劑,其量較佳為0.10-8.00重量%,更佳為0.20-3.00重量%。
其他添加劑為習用聚合物添加劑,例如EP-A 0 839 623、WO-A 96/15102、EP-A 0 500 496或「”Plastics Additives Handbook”,Hans Zweifel,5th edition 2000,Hanser Verlag,Munich」所述添加劑:耐燃劑、光亮劑、流動改善劑、無機顏料、著色劑、脫模劑或加工助劑。
為達本發明目的,”著色劑”為染料和顏料。
適合的著色劑實例為含硫顏料(如鎘紅與鎘黃)、氰鐵(II)化物系顏料(如普魯士藍)、氧化物顏料(如二氧化鈦、氧化鋅、紅氧化鐵、黑氧化鐵、氧化鉻)、鈦黃、鋅-鐵系棕、鈦-鈷系綠、鈷藍、銅-鉻系黑、銅-鐵系黑、或鉻系顏料(如鉻黃)、酞花青衍生染料(如銅酞花青藍、銅酞花青綠)、稠合多環染料與顏料,例如偶氮系顏料(如鎳偶氮黃)、硫-靛染料、迫位酮系、苝系、喹吖酮衍生、二噁嗪系、異吲哚系和喹啉黃衍生之衍生物、蒽醌系、雜環體系。
市售產品特例例如為MACROLEX® Blue RR、MACROLEX® Violet 3R、MACROLEX® Violet B(Lanxess AG,德國)、Sumiplast® Violet RR、Sumiplast® Violet B、Sumiplast® Blue OR(Sumitomo Chemical Co.,Ltd.)、Diaresin® Violet D、Diaresin® Blue G、Diaresin® Blue N(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Heliogen® Blue或Heliogen® Green(BASF AG,德國)。
其中較佳為花青衍生物、喹啉衍生物、蒽醌衍生物、酞花青衍生物和迫位酮衍生物。
模造化合物另可包含(共)聚碳酸酯。
均聚碳酸酯與共聚碳酸酯均適用此目的。已知其可為直鏈或支鏈。聚碳酸酯可以已知熔體轉酯化法或界面法製備。
極佳為具衍生自一或更多式(3)二酚結構單元的均和共聚碳 酸酯,更特別係雙酚A。特佳均聚碳酸酯為雙酚A系。
利用一般併入技術,藉由結合、混合及均質化個別成分,以製備包含本發明嵌段共縮合物的模造化合物,尤其均質化較佳係受剪切力作用、在熔體中進行。可在熔體均質化前,利用粉末預混來選擇性結合及混合。
亦可使用由備於適當溶劑的混合組分溶液製得預混物,及選擇性在溶液中均質化,隨後移除溶劑。
在本文中,特別地,本發明模造化合物的組分可利用已知方法或以母料形式引入。
在此方面,模造化合物的個別組分可在習用裝置內結合及混合,例如螺桿擠出機(如雙螺桿擠出機,TSE)、捏合機或Brabender或Banbury研磨機,並均質化,然後擠出。擠出後,使擠出物冷卻及粉碎。亦可事先混合個別組分,再個別及/或混合加入其餘初始材料。
模造化合物可加工成產品或模塑物,例如先將所述模造化合物擠出成粒,及以已知適合方法加工造粒而得不同產品或模塑物。
在本文中,可利用如熱壓成型、抽絲、吹製成型、熱形成、擠出或射出成型,將模造化合物轉換成產品或模塑物、塑形物件,例如玩具零件、纖維、箔、帶、板,例如實心板、夾板、雙網模夾板或波紋板、容器、管或其他輪廓。亦可使用多層系統。可伴隨或緊接在如利用共擠出或多組分射出成型來塑形基體後應用。或可在基體塑形後,利用如膜層疊或溶液塗佈應用。
由基層與選擇性外層/多個選擇性外層(多層系統)組成的平板可利用(共)擠出、直接去皮、直接塗佈、***成型、模內塗佈或熟諳此技術者已知的其他適合方法製造。
在擠出方面,選擇性經乾燥預處理的模造化合物如供應到擠出機,並在擠出機的塑化系統中熔化。接著把塑膠熔體擠壓過縫模或夾板模具,期間其遭塑形,使之在拋光堆疊的輥夾呈預定最終形式,其形狀係藉由拋光輥與周遭空氣交互冷卻而固化。設定擠出組成所需溫度,在本文中,通常依循製造商規格。當模造化合物包括如具高熔體黏度的聚碳酸酯時,其通常以260℃至350℃的熔融溫度加工,且相應設定塑化圓筒的圓筒 溫度和模具溫度。
利用一或更多輔助擠出機和多歧管模具、或選擇性縫模上游的適當熔體配接器,可相互疊置不同組成的熱塑性熔體,藉以相應製造多層板或片(共擠出方面可參見如EP-A 0 110 221、EP-A 0 110 238和EP-A 0 716 919;配接器處理與模具處理細節參見「Johannaber/Ast:“Kunststoff-Maschinenführer”,Hanser Verlag,2000」和「Gesellschaft Kunststofftechnik:“Coextrudierte Folien and Platten:Zukunftsperspektiven,Anforderungen,Anlagen and Herstellung,Qualitätssicherung”,VDI-Verlag,1990」)。
加上上述熱塑性基板,亦可利用射出成型製造模塑物。此技術為眾所周知且描述於「“Handbuch Spritzgiessen”,Friedrich Johannnaber/Walter Michaeli,Munich;Vienna:Hanser,2001,ISBN 3-446-15632-1」或「“Anleitung zum Bau von Spritzgiesswerkzeugen”,Menges/Michaeli/Mohren,Munich;Vienna:Hanser,1999,ISBN 3-446-21258-2」。
射出成型係形狀轉換製程,其用於塑膠加工。
利用此製程,可經濟地直接大量生產可用模塑物。使用射出成型機,論及材料或模造化合物將在射出單元內塑化及注入到射出模具。模具內室(腔體)決定完成部件的形狀和表面結構。
射出成型在此涵蓋所有射出成型法,包括多組分射出成型和射出壓縮成型法。
塑膠模塑物可利用塑膠加工已知的射出成型及射出壓縮成型變形法製造。無射出壓縮成型技術的習知射出成型法尤其可用於製造較小的射出成型零件,其中流動路徑很短且只需以中等射出壓力操作。利用習知射出成型法,塑膠化合物將注入到形成於固定位置的二封閉模板間的腔體,化合物則在腔體內固化。
射出壓縮成型法不同於習知射出成型法之處在於,射出及/或固化操作係配合模板移動進行。利用已知射出壓縮成型法,在射出操作前,將模板打開一點,以補償隨後固化過程產生的收縮,並降低所需射出壓力。故在射出操作開始,即存在預放大腔體。模具的閃爍面可確保預放 大腔體即便稍微打開模板時也不會漏。將塑膠化合物注入到預放大腔體,在此過程或之後,當模具朝閉合移動時將受壓力作用。射出壓縮成型技術較複雜,但較佳或有時為必要,特別係在製造大面積與薄壁的模塑物且流動路徑很長時。就大型模塑物而言,此係降低所需射出壓力的唯一方式。另外,射出壓縮成型可用於避免高射出壓力造成應力及/或射出模塑物變形。此對製造光學塑膠應用尤其重要,例如車用玻璃(窗),因為光學塑膠應用需符合無壓力的嚴格要求。
根據本發明,產品、模塑物或塑形物件較佳為板、箔、管、鑲嵌玻璃、車窗(如鐵道與航空器用窗戶)、汽車天窗、安全面板、建築用屋面料或鑲嵌玻璃、車輛與建築物內部用燈罩、戶外用燈罩(如路燈罩)、例如護目鏡、眼鏡、用於顯示器或電動機的擠出膜和溶液膜,還有滑雪襯、交通號誌外殼、交通號誌罩、交通號誌透鏡,包含本發明模造化合物。在此不僅使用實心板,還可使用雙網模夾板或多網模夾板。除了本發明模造化合物,其他材料製成零件也可存於本發明產品做為本發明產品的其他部件。例如,鑲嵌玻璃系統可於鑲嵌玻璃邊緣具有密封材料。屋面料系統例如具有金屬部件,例如螺桿、金屬銷等,其可用於固定或引導屋面元件(以摺疊或滑動式屋面為例)。另外,如同2-部件射出成型,其他材料可接合本發明模造化合物。依此,具IR吸收性的論及部件可配置邊緣,其例如用於黏接。
本發明將參照工作實施例詳述於後,除非另行指出,否則所述測定方法用於本發明所有對應變形。
實施例 材料 PC1:
具酚系端基之直鏈雙酚A均聚碳酸酯,根據ISO 1133,在250℃與2.16公斤負載下測量,熔體體積流率(MVR)為17立方公分/10分鐘,數目平均分子量Mn為約8100克/莫耳。聚碳酸酯的相對溶液黏度為1.205。此聚碳酸酯不含添加劑,例如UV穩定劑、脫模劑或熱穩定劑。聚碳酸酯係由DE 102008019503所述熔體轉酯化法製備。
PC2:
具酚系端基之直鏈雙酚A均聚碳酸酯,根據ISO 1133,在300℃與1.2公斤負載下測量,熔體體積流率(MVR)為6立方公分/10分鐘,數目平均分子量Mn為約13100克/莫耳。此聚碳酸酯不含添加劑,例如UV穩定劑、脫模劑或熱穩定劑。聚碳酸酯係由界面法製備。
CoPC1:
以雙酚A(58重量%)與雙酚TMC(42重量%)為基料的直鏈共聚碳酸酯,具有酚系端基,根據ISO 1133,在330℃與2.16公斤負載下測量,熔體體積流率(MVR)為18立方公分/10分鐘。產物含有三苯基膦和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此類共聚碳酸酯可取自Bayer MaterialScience的商品Apec®
CoPC2:
以雙酚A(57重量%)與雙酚TMC(43重量%)為基料的直鏈共聚碳酸酯,具有酚系端基,根據ISO 1133,在330℃與2.16公斤負載下測量,熔體體積流率(MVR)為9.5立方公分/10分鐘。產物含有三苯基膦。此類共聚碳酸酯可取自Bayer MaterialScience的商品Apec®
矽氧烷組分:
所用矽氧烷為式(2b)對苯二酚封端之聚二甲基矽氧烷(即R5=H,R6、R7=甲基,p=0,o=15,m=3-4)。矽氧烷製備例如描述於DE 19710081。分子量為Mw=3700克/莫耳(利用膠透層析及雙酚A標準測定)。
催化劑:
所用催化劑為四苯基酚鏻,其取自Rhein Chemie Rheinau GmbH公司(德國Mannheim)。物質以含酚固溶液形式使用,並含有約70重量%的四苯基酚鏻。以下用量與取自Rhein Chemie的物質(含酚固溶液)有關。
測定溶液黏度(η相對)
利用Ubbelohde黏度計,在25℃下、濃度為5克/升的二氯甲烷中測定相對溶液黏度(ηrel;亦稱作η相對)。
測定熔體黏度
利用錐/板黏度計來測定熔體黏度,以測定流動性。採用低 剪切與高剪切下的黏度值。
利用Physica UDS 200旋轉振盪流變儀,測定熔體黏度。採用錐/板幾何形狀。錐角為2度,錐直徑達25毫米(MK 216)。在蒸發殘留情況下,先在真空乾燥箱中以80℃乾燥樣品,再利用熱壓,在230℃下壓成薄膜。以10K區間,記錄複數剪切模數在溫度範圍330℃至260℃的等溫頻譜G*=G’+iG”。以10K步驟降低測量溫度。記錄10%時的變形率。就各例測量75至0.08赫茲的光譜(20個測量點)。
測定凹口衝擊強度
利用以Charpy凹口衝擊測試為基礎的方法進行凹口衝擊測試。
根據DIN EN ISO 179,使用落重設備,對80×10×3毫米且具2毫米V形凹口的測試啞鈴進行測試。衝擊係在凹口(拉伸區凹口)對面的狹窄側;落下高度為0.5公尺;落重為1.86公斤。架座間距為40毫米。
實施例1:製備本發明的嵌段共聚碳酸酯
把119.96克共聚碳酸酯(CoPC1)、30.0克聚碳酸酯粒(PC1)、7.5克矽氧烷(5重量%)和0.055克(0.025重量%)四苯基酚鏻固溶液裝到具攪拌棒與短程分離器的250毫升玻璃燒瓶內。抽空設備及用氮毯覆(各例3次)。利用預熱達350℃的金屬浴,在標準壓力下(在氮中)使混合物熔化,計30分鐘。接著施加真空。設備內的壓力為約1.5毫巴。將反應混合物保持在此真空下,並攪拌30分鐘。然後用氮毯覆,及移除聚合物熔體。如此可得不透明白色聚合物。溶液黏度列於表1。
實施例2:製備本發明的嵌段共聚碳酸酯
把120.7克共聚碳酸酯(CoPC1)、22.5克聚碳酸酯粒(PC1)、6.75克矽氧烷(4.5重量%)和0.0375克(0.025重量%)四苯基酚鏻固溶液裝到具攪拌棒與短程分離器的250毫升玻璃燒瓶內。抽空設備及用氮毯覆(各例3次)。利用預熱達350℃的金屬浴,在標準壓力下(在氮中)使混合物熔化,計30分鐘。接著施加真空。設備內的壓力為約1.5毫巴。將反應混合物保持在此真空下,並攪拌30分鐘。然後用氮毯覆,及移除聚合物熔體。如此可得不透明白色聚合物。溶液黏度列於表1。
實施例3:製備含TMC的嵌段共縮合物(比較例,無均聚碳酸酯嵌段)
把189.95克共聚碳酸酯(CoPC1)、10.0克矽氧烷(5.0重量%)和0.071克(0.025重量%)四苯基酚鏻固溶液裝到具攪拌棒與短程分離器的250毫升玻璃燒瓶內。抽空設備及用氮毯覆(各例3次)。利用預熱達350℃的金屬浴,在標準壓力下(在氮中)使混合物熔化,計10分鐘。接著施加真空。設備內的壓力為約1.5毫巴。將反應混合物保持在此真空下,並攪拌30分鐘。然後用氮毯覆,及移除聚合物熔體。如此可得不透明白色聚合物。溶液黏度列於表1。
實施例4(比較例,無矽氧烷嵌段,無均聚碳酸酯嵌段)
對應CoPC1。
實施例5:製備BPA系均聚碳酸酯PC2與共聚碳酸酯CoPC2的摻和物(比較例,無矽氧烷嵌段)
在具攪拌棒的250毫升玻璃燒瓶內秤量85重量%的CoPC2和15重量%的PC2。抽空設備及用氮毯覆(各例3次)。利用預熱達350℃的金屬浴,在標準壓力下(在氮中)使混合物熔化,計10分鐘。在標準壓力下攪拌熔體,計15分鐘。然後用氮毯覆,及移除聚合物熔體。如此可得透明聚合物。性質列於表1。
由上可知,本發明模造化合物在凹口衝擊測試中具堅韌性(實施例1、2)。至於含TMC的共聚碳酸酯在凹口衝擊測試中則具易脆性(實施例4)。從經驗看來,在很寬範圍內混合的均聚碳酸酯與含TMC之共聚碳酸酯的摻和物亦具易脆性。驚人地,以不同方法製得且不使用均聚碳酸酯PC1的含矽氧烷之嵌段共聚物亦具易脆性(實施例3)。
另外,相對於先前技術,本發明模造化合物在流動性方面亦有優勢。儘管本發明實施例1的嵌段聚碳酸酯的分子量高於實施例4的共聚碳酸酯或實施例5的摻和物(如同較高溶液黏度和較高零剪切黏度所指示),驚人地,受剪切作用的流動性更佳。因此,本發明模造化合物在機械與流變性質方面均具顯著優勢。

Claims (17)

  1. 一種嵌段共縮合物,包含:(A)按該嵌段共縮合物總重量計,1-80重量%的式(1)結構單元, 其中R1和R2彼此獨立為氫、鹵素、C1-C8-烷基、C5-C6-環烷基、苯基或C7-C12-芳烷基,每一X的R3和R4可個別選擇且彼此獨立為氫或C1-C6-烷基,及n係4至7的整數,X係碳,前提是在至少一X原子上的R3和R4為C1-C6-烷基;(B)式(2)矽氧烷嵌段, 其中R5係H、Cl、Br、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R6和R7彼此獨立選自芳基、C1-C10-烷基和C1-C10-烷基芳基,V係O、S、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W係一單鍵、S、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Y係一單鍵、-CO-、-O-、C1-C6-伸烷基、C2-C5-亞烷基、C5-C6-亞環烷基,其可被C1-C4-烷基一或多次取代、或C6-C12-伸芳基,其可稠合另一含雜原子之芳香環, m係1至10的重複單元平均數,o係1至500的重複單元平均數,及p和q各自為0或1;及(C)均聚碳酸酯嵌段,其不含式(1)結構單元,且具有至少2000克/莫耳的數目平均分子量Mn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嵌段共縮合物,其特徵在於在式(2)中,V係O,W係單鍵,及q係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嵌段共縮合物,其特徵在於在式(2)中,R5係H,R6和R7各自為甲基,Y係亞異丙基,m係2至5的重複單元平均數,o係10至100的重複單元平均數,p係0或1,且m與o的乘積為15至200間的數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嵌段共縮合物,其特徵在於該均聚碳酸酯嵌段衍生自由熔體轉酯化法(melt transesterification process)獲得的均聚碳酸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嵌段共縮合物,其特徵在於該均聚碳酸酯嵌段(C)為雙酚A系。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嵌段共縮合物,包含共聚碳酸酯嵌段,其含有式(1)結構單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嵌段共縮合物,其特徵在於該共聚碳酸酯嵌段更具有衍生自式(3)二酚的結構單元, 其中R8和R9彼此獨立為氫、C1-C18-烷基、C1-C18-烷氧基、鹵素或選擇性經取代的芳基或芳烷基,及Z係一單鍵、-CO-、-O-、C1-C6-伸烷基、C2-C5-亞烷基、C5-C6-亞環烷基,其可被C1-C4-烷基一或多次取代、或C6-C12-伸芳基,其可稠合另一含雜原子之芳香環。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嵌段共縮合物,其特徵在於,該共聚碳酸酯嵌段更具有衍生自雙酚A的結構單元。
  9.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嵌段共縮合物,其特徵在於該嵌段共縮合物中的式(2)矽氧烷嵌段部分,按該嵌段共縮合物總重量計為0.5-20.0重量%。
  10. 一種製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嵌段共縮合物的方法,包含下列的反應:(a)(共)聚碳酸酯,包含式(1)結構單元,(b)式(2b)羥基芳基封端之聚矽氧烷, 其中R5、R6、R7、V、W、Y、o、p、q和m的定義和申請專利範圍第項1中的式(2)一樣;及(c)均聚碳酸酯,並在一熔體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均聚碳酸酯係由熔體轉酯化法製備。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均聚碳酸酯具有至少2000克/莫耳的數目平均分子量,較佳為6500至14000克/莫耳,及300至900ppm的OH端基含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2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等組分(a)至(c)係以下列量存於該熔體中:(a)20-94.5重量%的(共)聚碳酸酯;(b)0.5-20重量%的羥基芳基封端之聚矽氧烷;及(c)5-79.5重量%的均聚碳酸酯,各例皆按該熔體總重量計。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3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均聚碳酸酯為雙酚A系,該共聚碳酸酯係以雙酚A與雙酚TMC為基料。
  15.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一項之嵌段共縮合物,其係由下列反應而得:(a)(共)聚碳酸酯,包含式(1)結構單元, 其中R1和R2彼此獨立為氫、鹵素、C1-C8-烷基、C5-C6-環烷基、苯基或C7-C12-芳烷基,每一X的R3和R4可個別選擇且彼此獨立為氫或C1-C6-烷基,及n係4至7的整數,X係碳,前提是在至少一X原子上的R3和R4為C1-C6-烷基;(b)式(2b)羥基芳基封端之聚矽氧烷, R5係H、Cl、Br、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R6和R7彼此獨立選自芳基、C1-C10-烷基和C1-C10-烷基芳基,V係O、S、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W係單鍵、S、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Y係單鍵、-CO-、-O-、C1-C6-伸烷基、C2-C5-亞烷基、C5-C6-亞環烷基, 其可被C1-C4-烷基一或多次取代、或C6-C12-伸芳基,其可稠合另一含雜原子之芳香環,m係1至10的重複單元平均數,o係1至500的重複單元平均數,及p和q各自為0或1;及(c)均聚碳酸酯,其不含式(1)結構單元,且在該熔體中具有至少2000克/莫耳的數目平均分子量Mn
  16.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及15項中任一項之嵌段共縮合物於製造模塑物和擠出物的用途。
  17. 一種模塑物或擠出物,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5項中任一項之嵌段共縮合物。
TW105110852A 2015-04-07 2016-04-07 聚矽氧烷及二羥基二苯基環烷系(共)聚碳酸酯之嵌段共縮合物 TW2017005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162554 2015-04-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0551A true TW201700551A (zh) 2017-01-01

Family

ID=52814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0852A TW201700551A (zh) 2015-04-07 2016-04-07 聚矽氧烷及二羥基二苯基環烷系(共)聚碳酸酯之嵌段共縮合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7541B2 (zh)
EP (1) EP3280759A1 (zh)
JP (1) JP2018510953A (zh)
KR (1) KR20170134408A (zh)
CN (1) CN107428926B (zh)
TW (1) TW201700551A (zh)
WO (1) WO20161623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89475T3 (es) * 2016-12-19 2022-01-12 Covestro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 Co Kg Producción de copolicarbonatos de bloques que contienen siloxano mediante compatibilizadores
EP4089132B1 (en) * 2020-05-13 2024-03-27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and associated film extrusion composition, extruded film, and capacitor
EP3910001A1 (en) * 2020-05-13 2021-11-17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and associated film extrusion composition, extruded film, and capacitor
JP7515599B2 (ja) * 2020-08-18 2024-07-12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シロキサン樹脂
WO2023222443A1 (de) 2022-05-17 2023-11-23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Polysiloxan-polycarbonat-blockcokondesate aus speziell terminierten siloxanblöck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4782C (de) 1921-03-18 Jagenberg Werke Ag Ringspinnmaschine mit bremsbaren Laeufern
US3189662A (en) 1961-01-23 1965-06-15 Gen Electric Organopolysiloxane-polycarbonate block copolymers
US3419634A (en) 1966-01-03 1968-12-31 Gen Electric Organopolysiloxane polycarbonate block copolymers
DE8233007U1 (de) 1982-11-25 1983-03-24 Röhm GmbH, 6100 Darmstadt Polycarbonat-kunststofftafel
DE3244953C2 (de) 1982-12-04 1984-11-29 Röhm GmbH, 6100 Darmstad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Hohlkammerkunststofftafel
DE3334782A1 (de) 1983-04-19 1984-10-25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diorganosiloxanen mit hydroxyaryloxy-endgruppen
CN1029122C (zh) * 1988-08-12 1995-06-28 拜尔公司 二羟基二苯基环烷烃,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高分子量聚碳酸酯中的应用
EP0374635A3 (de) 1988-12-21 1991-07-24 Bayer Ag Polydiorganosiloxan-Polycarbonat-Blockcokondensate auf Basis spezieller Dihydroxydiphenylcycloalkane
DE3842931A1 (de) * 1988-12-21 1990-06-28 Bayer Ag Polydiorganosiloxan-polycarbonat-blockcokondensate auf basis spezieller dihydroxydiphenylcyclohexane
DE3924992A1 (de) * 1989-07-28 1991-01-31 Bayer Ag Spezielle polydiorganosiloxanblockcopolycarbonate
US5227449A (en) 1990-07-02 1993-07-13 Xerox Corporation Photoconductive imaging members with polycarbonate binders
TW222292B (zh) 1991-02-21 1994-04-11 Ciba Geigy Ag
US5414054A (en) 1994-06-01 1995-05-09 Miles Inc. Copolycarbonate having improved low-temperature impact strength
CA2204430A1 (en) 1994-11-10 1996-05-23 Martin Holderbaum 2-cyanoacrylic acid esters
DE4444868A1 (de) 1994-12-16 1996-06-20 Bayer Ag UV-geschützte, mehrschichtige Polycarbonatplatten
DE19539290A1 (de) 1995-10-23 1997-04-24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diorganosiloxan)-Polycarbonat-Blockcopolymeren
EP0839623B1 (de) 1996-10-30 2001-01-31 Ciba SC Holding AG Stabilisatorkombination für das Rotomolding-Verfahren
US6066700A (en) 1997-03-12 2000-05-23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siloxane/polycarbonate block co-condensation products
DE19710081A1 (de) 1997-03-12 1998-09-17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siloxan-Polysiloxan-Polycarbonat-Blockcokondensaten
US5821321A (en) 1997-09-16 1998-10-13 Bayer Corporation Molding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impact strength
EP1308084A1 (en) 2002-10-02 2003-05-07 Ciba SC Holding AG Synergistic UV absorber combination
DE10311063A1 (de) 2003-03-13 2004-09-23 Basf Ag Verwendung einer Stabilisatormischung in thermoplastischen Formmassen
US20080081895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s, method of making,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US7709581B2 (en) * 2006-09-29 2010-05-04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US7524919B2 (en) * 2006-09-29 2009-04-2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s, method of making,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DE102007011069A1 (de) 2007-03-07 2008-09-11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olycarbonatzusammensetzung enthaltend UV-Absorber
DE102008019503A1 (de) 2008-04-18 2009-10-22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olycarbonate mit Umlagerungsstrukturen, cyclischen und linearen Oligomeren sowie verbessertem Fließverhalten
DE102009013643A1 (de) * 2009-03-18 2010-09-30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Copolycarbonate mit verbesserten Eigenschaften
WO2012158767A1 (en) * 2011-05-17 2012-11-22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Gmbh Polysiloxane-polyorgano block copolymers
WO2013155046A1 (en) 2012-04-10 2013-10-17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Gmbh Process for producing functional siloxanes of controlled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134408A (ko) 2017-12-06
CN107428926B (zh) 2021-02-09
JP2018510953A (ja) 2018-04-19
US20180079862A1 (en) 2018-03-22
WO2016162301A1 (de) 2016-10-13
EP3280759A1 (de) 2018-02-14
US10407541B2 (en) 2019-09-10
CN107428926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9396B (zh) 通过反应性挤出的方式制备含硅氧烷的嵌段共聚碳酸酯
KR102294921B1 (ko) 약산의 염을 이용하는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블록 공축합물의 제조 방법
TW201700551A (zh) 聚矽氧烷及二羥基二苯基環烷系(共)聚碳酸酯之嵌段共縮合物
US9845379B2 (en) Polysiloxane-polycarbonate block cocondensates
TW201546128A (zh) 具改良之流變性質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
KR102257686B1 (ko)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블록 공축합물의 제조 방법
KR102480605B1 (ko) 실록산-함유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블록 공축합물을 함유하며 유리 섬유를 함유하는 난연성 성형 배합물
WO2018056754A1 (ko) 폴리에스테르 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207863B (zh) 包含含硅氧烷的聚碳酸酯嵌段共缩合物的阻燃模制组合物
KR102200880B1 (ko) 향상된 충격강도와 높은 내열도를 가진 바이오매스 유래 고분자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