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2369A - 功能性薄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功能性薄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2369A
TW201542369A TW104101682A TW104101682A TW201542369A TW 201542369 A TW201542369 A TW 201542369A TW 104101682 A TW104101682 A TW 104101682A TW 104101682 A TW104101682 A TW 104101682A TW 201542369 A TW201542369 A TW 2015423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compound
group
polarizing plate
functional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1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1384B (zh
Inventor
Kentaro Yano
Ayako Inagaki
Satoshi Okano
Kenichi Sasaki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542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2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1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13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6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08F2/48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10Esters
    • C08F222/12Esters of phenols or saturated alcohols
    • C08F222/22Esters containing nitrogen
    • C08F222/225Esters containing nitrogen the ester chains containing seven or more carbon ato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Treatments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作為功能性薄膜之光學薄膜(12),具有功能層,該功能層係以至少含有樹脂成分(A)與化合物(B),且相對於包含樹脂成分(A)之全部樹脂成分而言,含有化合物(B)1~25wt%之樹脂組成物所構成。樹脂成分(A),係由具有丙烯醯基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所構成。化合物(B),為具有至少2個芳香環,且不具有聚合性基之化合物。

Description

功能性薄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例如使用作為偏光板之保護薄膜的功能性薄膜、具有該功能性薄膜之偏光板、及具有該偏光板之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裝置中,薄型化或部件之輕量化正在普及。特別是中小型之液晶顯示裝置其輕量化正在進展,變得能夠搬運至各種場所。因此,例如於如浴場般的高溫高濕環境下使用中小型液晶顯示裝置之形態亦正在增加。於如此之高溫高濕環境下,偏光板之耐久性、及起因於此的顯示裝置之顯示不均會成為問題。
一般而言,偏光板係將由聚乙烯醇(PVA)所構成之偏光子由兩側以保護薄膜夾住而構成。偏光子係對PVA薄膜以碘染色而製作,已知特別是由於水分,碘會由PVA薄膜脫色而劣化。又,構成偏光子之PVA薄膜,為了使碘染色(配向),而以非常高倍率被延伸。因此,高溫高濕環境下,PVA薄膜會因含有水分而收縮,而引起偏光板之翹曲或形變。特別是液晶顯示裝置之各構件 若被薄型化時,外部之水分變得容易到達偏光子,結果如上所述,偏光子變得容易劣化。
因而,提出有藉由對保護薄膜添加特定之化合物,而即使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使偏光子亦不易劣化之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中,藉由使纖維素酯樹脂含有特定之酚系化合物,而實現具有優良之耐透濕性、且即使於高溫高濕環境下亦具有高透明性、耐滲出性及耐黃改質,適合於保護偏光子之保護薄膜的薄膜。又,例如專利文獻2中,藉由使偏光板保護薄膜含有酚系化合物,而抑制高溫高濕經時之偏光子中的硼酸含量減少,藉此改善偏光子耐久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660號公報(參照請求項1、段落[0009]~[0012]等)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3-174861號公報(參照請求項1、段落[0006]~[0008]、[0021]等)
然而,本案發明者將使用了上述專利文獻所記載之薄膜的偏光板組裝入液晶顯示裝置,嘗試於高溫高濕環境下長時間放置後,可知會發生顯示部分之變色、對 比降低。詳細究明後,可知特別是上述薄膜本身之穿透率產生劣化。此可認為係上述薄膜中所含有之包含用以使偏光子不易劣化所添加之化合物的材料,於高溫高濕下隨時間經過而跑出來薄膜表面並白化(滲出),因此使薄膜之透明性劣化之故。因上述材料之滲出現象,時間經過時偏光子容易劣化,因此於高溫高濕環境下長時間放置的嚴苛條件下,偏光子之耐久性無法稱為充分。進一步地,亦可知於高溫高濕環境下長時間放置後,鉛筆硬度等之表面物性會劣化。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為者,其目的係提供即使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長時間放置之嚴苛條件下,亦可抑制應用於偏光板時之偏光子耐久性及表面物性的劣化之功能性薄膜、具有該功能性薄膜之偏光板、與具有該偏光板之顯示裝置。
本案發明者努力探討之結果,發現藉由使以特定比例含有多官能之丙烯酸酯系樹脂、與具有特定構造之化合物之樹脂組成物,來構成功能性薄膜之功能層,可達成上述目的。亦即,本發明之上述目的,係藉由以下構成來達成。
本發明之一方面之功能性薄膜,係具有功能層,該功能層係以樹脂組成物構成,該樹脂組成物至少含有 由具有丙烯醯基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樹脂成分(A)、與具有至少2個芳香環,且不具有聚合性基之化合物(B),且相對於包含前述樹脂成分(A)之全部樹脂成分而言,含有前述化合物(B)1~25wt%。
依照本發明之功能性薄膜,當應用於偏光板時,即使於高溫高濕環境下長時間放置後,亦可抑制偏光子耐久性及表面物性之劣化。其結果,即使將具備上述偏光板之顯示裝置於高溫高濕環境下長時間使用,亦可抑制顯示不均及對比降低。
1‧‧‧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
2‧‧‧液晶顯示面板
3‧‧‧背光
4‧‧‧液晶晶胞(顯示晶胞)
5‧‧‧偏光板
6‧‧‧偏光板
7‧‧‧黏著層
8‧‧‧黏著層
11‧‧‧偏光子
12‧‧‧光學薄膜(功能性薄膜)
13‧‧‧光學薄膜
14‧‧‧偏光子
15‧‧‧光學薄膜
16‧‧‧光學薄膜
21‧‧‧薄膜基材(透明基材)
31‧‧‧第1塗佈層(功能層)
32‧‧‧第2塗佈層(功能層)
33‧‧‧第3塗佈層(功能層)
〔圖1〕表示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的液晶顯示裝置之概略構成的截面圖。
〔圖2〕表示使用於上述液晶顯示裝置之視覺辨識側的偏光板,且相對於偏光子而言位於視覺辨識側的光學薄膜之詳細構成的截面圖。
關於本發明之實施的其一形態,基於圖式說 明如以下。再者,本說明書中,將數值範圍表述為A~B時,係指包含該數值範圍之下限A及上限B的值者。又,本發明不限定於以下內容。
於高溫高濕條件下長時間放置後,偏光板之偏光子耐久性及表面物性亦會提高的理由並無定論,但本案發明者認為係因以下理由。
為了提高表面物性而一般所使用之丙烯酸酯系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層中,相較於一般的樹脂薄膜,已知其係交聯為3次元網目狀,就層而言的交聯密度高。但是,在微觀時應有產生部分交聯密度低(自由體積大)的部分,因該等部分的產生,透濕性會上昇。此並非樹脂中之丙烯酸樹脂濃度越多即會改善,其係分子之臂長,丙烯酸樹脂部分某種程度上容易活動者,較不易部分地產生交聯密度低的部分。
但是,即使如此,亦難以完全防止部分地產生交聯密度低的部分。因而,可認為藉由對所產生之部分地交聯密度低的空間,以特定比例添加特定構造之化合物,特定構造會順利地進入該空間,結果交聯密度低(自由體積大)的部分會減少,提高耐透濕性,因此即使於高溫高濕條件下長時間放置後,到達偏光子之水分量亦會減少,而改善偏光板之偏光功能及收縮所致之形變(偏光子耐久性)。
此時,一般的樹脂薄膜,因交聯密度低、薄膜中之分子容易活動(自由體積大),故例如於高溫高濕 條件下,進入到交聯密度低之空間中的化合物變得更容易活動,變得容易出到薄膜之外。可認為因化合物由樹脂薄膜中釋出,耐透濕性亦會劣化。但是,可認為由交聯密度高之丙烯酸酯系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所構成之層中,交聯密度高,因此若進入到部分地交聯密度低之空間中時,難以於該處活動,而可持續維持耐透濕性、可提高偏光子耐久性。
特別是,胺基甲酸酯系之材料已知一般而言係作為透濕性材料,藉由作為多官能之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丙烯酸樹脂彼此之間產生間隔基團(spacer)部分,可減少交聯密度部分地低的空間,進一步地,藉由使胺基甲酸酯鍵部分與所添加之化合物的羥基以氫鍵等進行反應,可認為所添加之化合物變得容易於由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所構成之樹脂中分散,而成為更容易將所產生之部分地交聯密度低的空間填滿的狀況。藉此可認為相較於其他丙烯酸樹脂濃度高之材料而言,其耐透濕性更優良,且偏光子耐久性更優良。
又,於高溫高濕條件下之偏光板的耐久評估中會劣化的不僅是偏光子,薄膜基材、接著層等之各構件亦應會受到影響。例如因各構件之含水率等變化,而預期保護薄膜或偏光板之表面物性(硬度等)會劣化、或各構件中所含之化合物會分解而失去耐久前的功能。對於如此之影響,亦可考量藉由上述之耐透濕性的提高,減少水的出入藉以改善。
進一步地,例如於偏光子與基材之間設有功能層的情況時,能夠以功能層來抑制於基材中分解的化合物(例如酸)等入侵偏光子,可認為此亦會造成偏光板之偏光功能的耐久性及表面物性之改善。
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
〔顯示裝置之構成〕
圖1係顯示作為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的液晶顯示裝置1之概略構成的截面圖之一例。液晶顯示裝置1係具備液晶顯示面板2、與背光3。背光3係用以照明液晶顯示面板2之光源。
液晶顯示面板2,係於將液晶層以一對基板夾持之液晶晶胞4(顯示晶胞)之兩側,分別配置偏光板5、6所構成。偏光板5,係隔著黏著層7,而被貼附於液晶晶胞4之一面側(與液晶晶胞4為相反之側之視覺辨識側)。偏光板6,係隔著黏著層8,而被貼附於液晶晶胞4之另一面側(與液晶晶胞4為相反之側之背光3側)。液晶顯示面板2之驅動方式並無特殊限定,可採用IPS(In Plane Switching)型式、TN(Twisted Nematic)方式等各種之驅動方式。
偏光板5,係由使特定之直線偏光穿透之偏光子11、配置於偏光子11之視覺辨識側的作為表面保護薄膜之光學薄膜12、與配置於偏光子11之背光3側的作為背面保護薄膜之光學薄膜13所構成。偏光板6,係由使 特定之直線偏光穿透之偏光子14、配置於偏光子14之視覺辨識側的作為表面保護薄膜之光學薄膜15、與配置於偏光子14之背光3側的作為背面保護薄膜之光學薄膜16所構成。偏光子11與偏光子14,係配置成為正交尼寇稜鏡狀態。
圖2係顯示偏光板5之視覺辨識側的光學薄膜12之詳細構成的截面圖之一例。光學薄膜12,係具有薄膜基材21、層合於薄膜基材21之視覺辨識側的第1塗佈層31及第2塗佈層32、與層合於薄膜基材21之背光3側的第3塗佈層33。
薄膜基材21為透明基材,其係以例如纖維素酯薄膜構成。第1塗佈層31、第2塗佈層32及第3塗佈層33,為具有抑制耐擦傷性及水分穿透之障壁性的功能層,亦即具備硬塗覆性之障壁層。因此,具備如此功能層之光學薄膜12,可稱為功能性薄膜。第1塗佈層31及第2塗佈層32,係自薄膜基材21側起依序層合。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光學薄膜12中,係採於薄膜基材21之一面設置2層塗佈層,於另一面設置1層塗佈層之構成,但塗佈層只要於薄膜基材21之至少一面設置至少1層即可。因此,可為僅於薄膜基材21之一面設置1層塗佈層的構成、亦可為於薄膜基材21之任一面設置3層以上之塗佈層的構成。又,此處之塗佈層並不限於塗佈,亦可為層合薄膜之形態。
光學薄膜12之厚度,亦即包含塗佈層(第1 塗佈層31、第2塗佈層32、第3塗佈層33)與薄膜基材21之層合體的膜厚,係25μm以下,構成薄膜之功能性薄膜。又,上述偏光子11,例如為膜厚15μm以下之薄膜偏光子,例如藉由將PVA(聚乙烯醇)以碘染色並予以單軸延伸而得到。因此,藉由於如此之薄膜的偏光子11之一面貼合薄膜之光學薄膜12,來構成薄型之偏光板5。再者,偏光子11,亦可為膜厚25μm以下之偏光子(包含厚膜之偏光子)。
於偏光板5中,光學薄膜12、13之位置關係亦可相反。亦即,本實施形態中,偏光板5之光學薄膜12(功能性薄膜),相對於偏光子11而言,係位於視覺辨識側,亦即與液晶晶胞4相反之側,但相對於偏光子11而言亦可位於液晶晶胞4側。
又,相對於液晶晶胞4而言為背光3側之偏光板6,亦可採用與上述偏光板5相同之構成。亦即,偏光板6亦可為於偏光子14之一面貼合上述具有功能層之功能性薄膜的構成。此時,上述功能性薄膜,相對於偏光子14而言,可位於與液晶晶胞4相反之側、亦可相對於偏光子14而言,位於液晶晶胞4側。
偏光板5、6中,特別地,功能性薄膜,相對於貼合有該功能性薄膜之偏光子而言,期望位於與液晶晶胞4為相反之側(位於最外層)。亦即,偏光板5中,功能性薄膜期望位於光學薄膜12之相對於偏光子11而言為與液晶晶胞4相反之側(視覺辨識側)、偏光板6中,功 能性薄膜期望位於光學薄膜16之相對於偏光子14而言為與液晶晶胞4相反之側(背光3側)。此時,藉由最外層之功能性薄膜(特別是功能層),可確實地抑制水分入侵偏光子,確實地抑制水分所致之偏光子的劣化。
再者,2枚偏光板5、6當中之一方(例如偏光板6),亦可為將不具有本實施形態之功能層的通常的保護薄膜貼合於偏光子而構成。
由以上所述,可說具備本實施形態之功能性薄膜的偏光板,係設置於顯示晶胞之至少一面側,且上述偏光板之功能性薄膜,相對於貼合有該功能性薄膜之偏光子而言,亦可位於與顯示晶胞相反之側。其中尤以具備本實施形態之功能性薄膜的偏光板被設置於顯示晶胞之視覺辨識側的情況時,亦可說上述偏光板之功能性薄膜相對於貼合有該功能性薄膜之偏光子而言,亦可位於視覺辨識側。
又,功能性薄膜之功能層係藉由紫外線硬化而製膜,且功能層之反應率亦可為30%以上。此處所稱之反應率,係指於紅外線吸收光譜(FT-IR)中,藉由於波數810cm-1附近之吸收強度(C=C)除以於波數1720cm-1附近之吸收強度(C=O)的值(C=C/C=O)所算出者,可藉由使反應後之值除以反應前之值來算出。
又,於視覺辨識側之偏光板5中,光學薄膜12之薄膜基材21,亦可由λ/4薄膜構成。λ/4薄膜,係對穿透光賦予波長之1/4左右的面內位相差之層,其係以 例如後述之經施以斜向延伸之纖維素酯薄膜來構成。λ/4薄膜之慢軸與偏光子11之吸收軸所呈之角度(交叉角),係30°~60°,藉此,來自偏光子11之直線偏光,係藉由λ/4薄膜(薄膜基材21)而被轉換為圓偏光或橢圓偏光。
因此,觀察者戴著偏光墨鏡來觀察顯示影像時,不管偏光子11之穿透軸(垂直於吸收軸)與偏光墨鏡之穿透軸如何偏離,亦可將由偏光板5所出射之光(圓偏光或橢圓偏光)中所含的平行於偏光墨鏡之穿透軸之光的成分引導至觀察者之眼。藉此,可抑制因觀察的角度而使顯示影像變得不易看見。又,即使觀察者未戴上偏光墨鏡的情況時,由偏光板5出射而入射於觀察者之眼的是圓偏光或橢圓偏光,因此相較於直線偏光直接入射於觀察者之眼的構成而言,可減輕觀察者之眼的負擔。
以下,詳細說明功能性薄膜。再者,本說明書中之功能層及功能性薄膜的表述,係以具備使用於偏光板時提高偏光板之耐久性的功能、特別是具備抑制於高溫高濕條件下之偏光度減少的功能之層及薄膜的意義來使用。
<功能性薄膜>
本實施形態之功能性薄膜,至少具有以特定化合物構成之功能層。更佳為於透明基材至少層合功能層,且進一步地層合功能層、或不同之層。以下詳細說明各層。
(功能層)
於本實施形態之功能層,係以至少含有樹脂成分(A)與化合物(B),且相對於包含樹脂成分(A)之全部樹脂成分而言,含有化合物(B)1~25wt%之樹脂組成物所構成者。此處,樹脂成分(A)較佳為具有丙烯醯基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更佳為使具有至少2個異氰基之異氰酸酯成分與醇成分進行反應而得之化合物。化合物(B),係具有至少2個芳香環,且不含乙烯基、環氧基及氧雜環丁烷基等之聚合性基(聚合性官能基)的化合物。
亦即,功能層係由以特定比例混合了丙烯酸酯系之多官能樹脂(樹脂成分(A))與具有特定構造之化合物(化合物(B))的樹脂組成物所構成。藉由如此地構成功能層,由前述理由,可認為應用於偏光板時,即使於高溫高濕環境下長時間放置後,亦可抑制偏光性能及表面物性之劣化。其結果,即使將具備上述偏光板之顯示裝置於高溫高濕環境下使用,亦可抑制顯示不均及對比之降低。
功能層之膜厚並無特殊限定,較佳為1~10μm、更佳為2~8μm。
〔樹脂成分(A)〕 <具有丙烯醯基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
具有丙烯醯基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具代表性者可列舉紫外線硬化性樹脂或電子束硬化性樹脂等,藉由紫外線照射而硬化之樹脂就膜的機械強度(耐擦傷性、鉛筆硬度)特別優良的觀點而言較佳。紫外線硬化性樹脂,較佳可使用例如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酯系樹脂、紫外線硬化型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樹脂、紫外線硬化型聚酯丙烯酸酯系樹脂、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環氧酯系樹脂、紫外線硬化型多元醇丙烯酸酯系樹脂等,其中尤以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酯系樹脂、紫外線硬化型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樹脂較佳。
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酯系樹脂,較佳為多官能丙烯酸酯。該多官能丙烯酸酯,較佳為選自由季戊四醇多官能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多官能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所構成之群組。
此處,多官能丙烯酸酯,係指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丙烯醯氧基或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多官能丙烯酸酯之單體,較佳可列舉例如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丙烯酸酯、四羥甲基甲烷三丙烯酸酯、四羥甲基甲烷四丙烯酸酯、五甘油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四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 四丙烯酸酯、甘油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參(丙烯醯氧基乙基)三聚異氰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羥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羥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五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活性能量線硬化型之三聚異氰酸酯衍生物、多元酸性丙烯酸酯等。
由本實施形態之目的效果的觀點而言,功能層亦可含有多元酸性丙烯酸酯。多元酸性丙烯酸酯,可列舉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琥珀酸改質物、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琥珀酸改質物、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鄰苯二甲酸改質物、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鄰苯二甲酸改質物、多元酸改質丙烯酸樹脂寡聚物等。市售品可列舉Aronix M-510,Aronix M-520(東亞合成公司製)、DPE6A-MS、PE3A-MP、DPE6A-MP、PE3A-MP(共榮社化學公司製)等。又,關於含量,以形成功能層之膜的樹脂成分為100時,以質量比計較佳為30%以上、以質量比計更佳為50%以上。
又,其他之樹脂的市售品,可列舉Adeka Optomer N系列、SANRAD H-601、RC-750、RC-700、RC-600、RC-500、RC-611、RC-612(三洋化成工業(股)製)、Aronix M-6100、M-8030、M-8060、Aronix M-215、Aronix M-315、Aronix M-313、Aronix M-327(東亞合成(股)製)、NK-ESTER A-TMM-3L、NK-ESTER AD-TMP、NK-ESTER ATM-35E、NK ESTER A-DOG、NK ESTERA-IBD-2E、A-9300、A-9300-1CL(新中村化學工業(股))、PE-3A(共榮社化學)等。
上述活性線硬化樹脂可單獨或混合2種以上。
又,亦可使用單官能丙烯酸酯。單官能丙烯酸酯,可列舉丙烯酸異莰酯、丙烯酸2-羥基-3-苯氧基丙酯、丙烯酸異硬脂酯、丙烯酸苄酯、乙基卡必醇丙烯酸酯、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酸四氫呋喃甲酯、丙烯酸二十二烷酯、丙烯酸4-羥基丁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丙酯、丙烯酸環己酯等。如此之單官能丙烯酸酯,可由日本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獲得。此等之化合物,可分別單獨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又,亦可為上述單體之2聚體、3聚體等之寡聚物。
使用單官能丙烯酸酯時,多官能丙烯酸酯與單官能丙烯酸酯之含有質量比,較佳為多官能丙烯酸酯: 單官能丙烯酸酯=80:20~98:2。
又,就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而言,亦可使用市售之多官能丙烯酸單體。例如,可利用三菱縲縈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Diabeam”系列等)、Nagase Chemtex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Denacol”系列等)、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NK ESTER”系列等)、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UNIDIC”系列等)、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Aronix”系列等)、日本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BLEMMER”系列等)、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KAYARAD”系列等)、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Light Ester”系列、“Light Acrylate”系列等)等之產品。
又,就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而言,亦可使用市售之多官能丙烯酸聚合物。如此之多官能丙烯酸聚合物,可利用大日本油墨公司製(商品名GRANDIC系列等)、荒川化學製(產品名Beamset系列等)等之產品。
樹脂成分(A),可適合使用使具有至少2個異氰基之異氰酸酯成分與醇成分進行反應而得到之胺基甲酸酯系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
<具有至少2個異氰基之異氰酸酯成分>
本實施形態所用之異氰酸酯並無特殊限定,可列舉例如2,4-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2,6-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 1,3-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二異氰酸酯、1,5-萘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等之芳香族異氰酸酯化合物;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降莰烷二異氰酸酯、氫化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氫化亞甲基雙伸苯基二異氰酸酯、1,4-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等之具有2個之鍵結於脂環式烴的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以下略稱為脂環式二異氰酸酯);三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之具有2個之鍵結於脂肪族烴的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以下略稱為脂肪族二異氰酸酯)等。此等之二異氰酸酯,可單獨使用、亦可合併使用2種以上。
又,此等之二異氰酸酯,因對塗膜賦予高韌性、不易產生破裂等的理由,較佳為脂肪族二異氰酸酯或脂環式二異氰酸酯;其中尤以異佛酮二異氰酸酯、降莰烷二異氰酸酯、氫化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氫化亞甲基雙伸苯基二異氰酸酯及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1,6-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較佳。
本實施形態之異氰酸酯成分,亦可使用三聚異氰酸酯衍生物。作為三聚異氰酸酯衍生物,只要係具有於三聚異氰酸骨架鍵結有1個以上之異氰基的構造之化合物即可,並無特殊限制,然較佳為於同一分子內具有3個以上之異氰基及1個以上之三聚異氰酸酯環的化合物。
<醇成分>
本實施形態所用之醇成分,只要具有羥基則無特殊限 定,然較佳為於1分子中具有1個羥基及2個以上之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之化合物較佳。可列舉例如,三羥甲基丙烷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及上述化合物之(甲基)丙烯酸酯等之含有多價羥基之化合物的聚丙烯酸酯類,且可列舉此等之聚丙烯酸酯類與ε-己內酯之加成物、此等之聚丙烯酸酯類與環氧烷之加成物、丙烯酸環氧酯類等。此等之醇成分,可單獨使用、亦可合併使用2種以上。
又,此等之醇成分當中,較佳為於1分子中具有1個羥基及3~5個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酯。如此之丙烯酸酯可列舉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及上述化合物之(甲基)丙烯酸酯等,因此等可得到高硬度之硬化被膜,故特佳。
前述醇之相對於異氰酸酯成分中之異氰酸酯1當量的比率,以羥基當量計,通常較佳為0.1~50、更佳為0.1~10、又更佳為0.9~1.3、特佳為1.01~1.24。又,異氰酸酯與醇之反應溫度,較佳為30~150℃、更佳為50~100℃。再者,反應之終點,可藉由例如顯示異氰酸酯基之波數2250cm-1的紅外線吸收光譜之消失、或以JIS K 7301-1995記載之方法求得異氰酸酯基含有率來確認。又,樹脂成分(A)之丙烯醯基,較佳係平均為5個以上。
前述樹脂成分(A)之分子量,較佳為500~1,500之範圍。分子量若為此範圍,可得到充分高的硬度之硬化被膜,且硬化收縮變小,因此具有該硬化被膜 之薄膜的卷曲容易變小,故較佳。
前述樹脂成分(A)之摻合量,以全部樹脂成分為100重量份時,較佳為10~100重量份、更佳為20~100重量份、又更佳為30~100重量份。樹脂成分(A)之摻合量若為此範圍,可得到充分高的硬度之硬化被膜,且無塗膜缺陷、表面之防污性優良、且硬化收縮小,因此具有該硬化被膜之薄膜的卷曲容易變小,故較佳。
〔不包含於樹脂成分(A)之其他樹脂成分〕
於作為樹脂成分(A)使用之具有丙烯醯基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以外,亦可進一步使用其他樹脂。此處之樹脂並無特殊限定,例如可使用一般的聚合物、單體、及環氧系化合物,特佳可使用環氧系化合物。
環氧系化合物之具體例子,可列舉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三酚甲烷型環氧樹脂、聚乙二醇二環氧丙基醚、甘油聚環氧丙基醚、三羥甲基丙烷聚環氧丙基醚、或此等環氧樹脂與丙烯酸反應而得的丙烯酸環氧酯化合物等。上述活性線硬化樹脂可單獨或混合2種以上。
功能層中,不包含於樹脂成分(A)之其他樹脂成分的摻合量,相對於全部樹脂成分而言,係0~90wt%、較佳為0~80wt%。不包含於樹脂成分(A)之其他樹脂成分之摻合量多時,難以充分得到功能層之膜強 度,故不佳。
〔化合物(B)〕
化合物(B)係具有至少2個芳香環,且不含有乙烯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等之聚合性官能基之化合物。不含有聚合性官能基之理由,係為了防止化合物(B)與樹脂成分(A)反應,而阻礙化合物(B)在樹脂成分(A)中之分散狀態之故。如此之化合物(B)中,例如包含以下所示者。
進一步地,化合物(B)較佳為於主鏈中具有至少2個芳香環。此處之主鏈,係表示化合物當中原子數最大之主幹部分。如此之化合物(B)之具體例子如以下所示,但不限定於此等。
特別地,較佳為化合物(B)中所含之芳香環彼此係直接鍵結,或透過{C(R)2}n作為間隔基團 (spacer)而鍵結的任一者。此處,R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n表示1~5之任一者。n大於上述範圍時,表面物性會劣化,故不佳。特佳係n為1、或芳香環彼此不透過間隔基團而鍵結之化合物。
上述取代基之例子並無特殊限制,可列舉烷基(較佳為碳原子數1~10之烷基,例如甲基、乙基、異丙基、t-丁基、戊基、庚基、1-乙基戊基、苄基、2-乙氧基乙基、1-羧基甲基等)、炔基(較佳為碳原子數2~20之炔基,例如乙炔基、丁二炔基、苯基乙炔基等)、環烷基(較佳為碳原子數3~20之環烷基,例如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4-甲基環己基等)、芳基(較佳為碳原子數6~26之芳基,例如苯基、1-萘基、4-甲氧基苯基、2-氯苯基、3-甲基苯基等)、雜環基(較佳為碳原子數2~20之雜環基,例如2-吡啶基、4-吡啶基、2-咪唑基、2-苯并咪唑基、2-噻唑基、2-噁唑基等)、烷氧基(較佳為碳原子數1~20之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苄氧基等)、芳氧基(較佳為碳原子數6~26之芳氧基,例如苯氧基、1-萘氧基、3-甲基苯氧基、4-甲氧基苯氧基等)、烷氧基羰基(較佳為碳原子數2~20之烷氧基羰基,例如乙氧基羰基、2-乙基己氧基羰基等)、胺基(較佳為碳原子數0~20之胺基,例如胺基、N,N-二甲基胺基、N,N-二乙基胺基、N-乙基胺基、苯胺基等)、磺醯胺基(較佳為碳原子數0~20之磺醯胺基,例如N,N-二甲基磺醯胺、N-苯基磺醯胺等)、醯氧基(較佳為碳原子數 1~20之醯氧基,例如乙醯氧基、苄醯氧基等)、胺甲醯基(較佳為碳原子數1~20之胺甲醯基,例如N,N-二甲基胺甲醯基、N-苯基胺甲醯基等)、醯基胺基(較佳為碳原子數1~20之醯基胺基,例如乙醯基胺基、苄醯基胺基等)、氰基、或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羥基。R較佳為氫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烷基、羥基;更佳為氫原子、羥基、甲基。又,於取代基亦可具有1個以上之前述取代基。
又,化合物(B)之數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以下。藉由成為如此的化合物(B),可更加提高耐透濕性。數平均分子量大於上述範圍時,就與樹脂成分之相溶性、著色性、耐透濕性的觀點而言不佳。
以下,表示較佳之化合物(B)之具體例子,但不限定於此等。
進一步地,化合物(B)較佳為具有至少1個電子吸引性基。此處,電子吸引性基,係指就分子之特定位置而言,具有減弱電子密度之效果的取代基性質,可列舉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之鹵素原子;羥基、甲氧基、乙氧基、1-丙氧基、2-丙氧基、1-丁氧基、2-丁氧基、tert-丁氧基、辛氧基、月桂氧基、苯氧基、苄氧基基等之烷氧基;乙醯氧基、丙醯氧基、苄醯氧基等之醯氧基;胺基、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丙基胺基、二丙基胺基、二苯基胺基等之取代胺基;脲基、胺基甲酸酯基等之以胺基甲酸酯鍵或脲鍵鍵結之基;乙醯基、丙醯基、辛醯基、月桂醯基、苄醯基等之醯基;甲氧基羰基、tert-丁氧基羰基等之烷氧基 羰基;硝基、氰基、異氰酸基、甲基磺醯基、甲苯磺醯基等之磺醯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全氟丙基、全氟己基、全氟辛基等之全氟烷基;二氟苯基、五氟苯基等之電子吸引性芳基等。本實施形態中,就相溶性、分散性、極性等之觀點而言,較佳可使用羥基、羧基等之包含羥基者;特佳可使用羥基。
以下,表示更佳之化合物(B)的具體例子,但不限定於此等。
又,化合物(B),更佳為相對於化合物(B)所具有之芳香環1個而言,具有至少1個電子吸引性基。以下,表示如此之化合物(B)的具體例子,但不 限定於此等。
相對於包含樹脂成分(A)之全部樹脂成分而言,較佳為含有1~25wt%之化合物(B);更佳為含有10~25wt%。化合物(B)之摻合量若為此範圍,則即使成 為薄膜,亦得到充分高之硬度的硬化被膜,且無塗膜缺陷、表面之防污性優良、可賦予充分的耐透濕性。
〔添加劑〕
上述之功能層中,除了樹脂成分(A)、化合物(B)、不包含於樹脂成分(A)之其他樹脂成分以外,可進一步添加化合物。所添加之化合物並無特殊限定,依提高硬度、抑制硬化收縮、控制折射率等之目的,可列舉以往眾所週知之微粒子、矽烷偶合劑、光聚合起始劑、分散劑、界面活性劑、抗靜電劑、增黏劑、抗著色劑、著色劑(顏料、染料)、消泡劑、調平劑、難燃劑、紫外線吸收劑、接著賦予劑、聚合禁止劑、抗氧化劑、表面改質劑、易滑劑等各種者。
<微粒子>
功能層亦可含有微粒子。微粒子可列舉無機微粒子與有機微粒子。無機微粒子可列舉二氧化矽、氧化鈦、氧化鋁、氧化錫、氧化銦、ITO、氧化鋅、氧化鋯、氧化鎂、碳酸鈣、碳酸鈣、滑石、黏土、燒成高嶺土、燒成矽酸鈣、水合矽酸鈣、矽酸鋁、矽酸鎂及磷酸鈣。有機微粒子可列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樹脂粉末、丙烯酸苯乙烯(acrylic styrene)系樹脂粉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粉末、矽系樹脂粉末、聚苯乙烯系樹脂粉末、聚碳酸酯樹脂粉末、苯并胍胺系樹脂粉末、三聚氰胺系樹脂粉末、 聚烯烴系樹脂粉末、聚酯系樹脂粉末、聚醯胺系樹脂粉末、聚醯亞胺系樹脂粉末、或聚氟乙烯系樹脂粉末等。
此等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由功能層塗佈組成物之安定性或清晰性而言,較佳為30nm~200nm。又,功能層中亦可含有粒徑不同的2種以上之微粒子。又,由容易達成特定之鉛筆硬度的觀點而言,功能層中較佳為含有二氧化矽微粒子。於功能層中摻合微粒子時,亦可摻合分散劑。
又,功能層亦可摻合矽烷偶合劑。矽烷偶合劑可列舉胺系化合物(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苯基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脲基系化合物(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乙烯基化合物(乙烯基乙氧基矽烷、乙烯基甲氧基矽烷、乙烯基參(β-甲氧基乙氧基)矽烷等)、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環氧系化合物(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異氰酸酯系化合物(γ-異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聚合物型(聚甲氧基二甲基矽氧烷、聚乙氧基二甲基矽氧烷等)、陽離子型(N-(N-苄基-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鹽酸鹽等)等之矽烷偶合劑。
功能層亦可含有經聚合物矽烷偶合劑被覆而成的微粒子。此時,特別是對耐久性試驗後之密合性,可發揮良好性能,故較佳。關於含量,由可提高功能層之表 面自由能的觀點而言,係微粒子:活性線硬化樹脂=0.1:100~400:100之含量較佳。
《聚合物矽烷偶合劑》
聚合物矽烷偶合劑,係指聚合性單體與矽烷偶合劑(矽烷化合物)之反應物。如此之聚合物矽烷偶合劑,例如可根據日本特開平11-116240號公報揭示之聚合性單體與反應性矽烷化合物之反應物的製法而得到。
聚合性單體,具體而言,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n-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n-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n-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n-庚酯、(甲基)丙烯酸-n-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甲苯甲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2-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之環氧乙烷加成物、(甲基)丙烯酸三氟甲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三氟甲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全氟乙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全氟乙基-2-全氟丁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 全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全氟甲酯、(甲基)丙烯酸二全氟甲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全氟甲基-2-全氟乙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全氟癸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全氟十六烷基乙酯等之(甲基)丙烯酸系單體;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氯苯乙烯、苯乙烯磺酸及其鹽等之苯乙烯系單體;全氟乙烯、全氟丙烯、偏二氟乙烯等之含有氟之乙烯基單體;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等之含有矽之乙烯基系單體;馬來酸酐、馬來酸、馬來酸之單烷酯及二烷酯;富馬酸、富馬酸之單烷酯及二烷酯;馬來醯亞胺、甲基馬來醯亞胺、乙基馬來醯亞胺、丙基馬來醯亞胺、丁基馬來醯亞胺、己基馬來醯亞胺、辛基馬來醯亞胺、十二烷基馬來醯亞胺、硬脂基馬來醯亞胺、苯基馬來醯亞胺、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等之含有腈基之乙烯基系單體;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等之含有醯胺基之乙烯基系單體;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三甲基乙酸乙烯酯、安息香酸乙烯酯、桂皮酸乙烯酯等之乙烯酯類;乙烯、丙烯等之烯類;丁二烯、異戊二烯等之共軛二烯類;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氯化烯丙基、烯丙醇、丙烯酸樹脂單體類;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 癸酯、丙烯酸n-月桂酯、丙烯酸n-硬脂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及此等之混合物。
亦可使用此等聚合性單體之聚合物(寡聚物、預聚物)。此等之聚合性單體,可單獨使用、亦可使用複數種。(甲基)丙烯酸意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意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反應性矽烷化合物,較佳為使用下述式表示之有機矽化合物。
X-R-Si(OR)3
式中,R表示由取代或非取代之烴基中選出之碳數1~10之有機基。X表示由(甲基)丙烯醯基、環氧基(環氧丙醇基)、胺基甲酸酯基、胺基、氟基中選出之1種或2種以上之官能基。
上述式表示之有機矽化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3,3,3-三氟丙基二甲氧基矽烷、β-(3,4-環氧基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甲基三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β-環氧丙氧基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三 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脲基異丙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全氟辛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全氟辛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全氟辛基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苯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及此等之混合物。
使聚合性單體與反應性矽烷化合物進行反應,來配製聚合物矽烷偶合劑。具體而言,係配置相對於聚合性單體100重量份而言,使反應性矽烷化合物於0.5~2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於1~10重量份之範圍混合而得的有機溶劑溶液,可藉由於其中添加聚合起始劑並加熱而得到。
有機溶劑可列舉苯、甲苯、二甲苯等之芳香族烴類;乙酸乙酯、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等之酯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之酮類;四氫呋喃、二噁烷等之醚類;甲醇、異丙醇等之醇類;氯仿等之鹵化烴類。此等亦可混合使用。此時之聚合性單體與反應性矽烷化合物之合計濃度,以固體成分計為1~40重量%、更佳為2~30重量%之範圍。
聚合起始劑可列舉偶氮異丁腈、過氧化月桂醯基、過氧化苄醯基、過氧化二-t-丁基、己酸t-丁基過氧基-2-乙酯、異丁酸t-丁基過氧酯、三甲基乙酸t-丁基過氧酯、安息香酸t-丁基過氧酯、乙酸t-丁基過氧酯等之過氧化物聚合起始劑;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等之偶氮化合物等。
反應溫度係30~100℃、進而期望為50~95℃之範圍。反應溫度低時,反應緩慢,配製分子量大之聚合物矽烷偶合劑可能過於耗時。反應溫度過高時,相反地,反應速度太快,會有無法控制於所期望之分子量的情況。聚合物矽烷偶合劑之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換算係2,500~150,000、更佳為2,000~100,000之範圍。
聚合物矽烷偶合劑之被覆層的厚度,係1~10nm、更佳為1~5nm之範圍。被覆層薄時,微粒子對基質成分之分散性可能不充分。又,被覆層太厚時,會有生產性降低之問題。
又,聚合物矽烷偶合劑被覆微粒子中之被覆層的含量,以固體成分計係0.5~20重量%、進而期望為1~15重量%之範圍。
《聚合物矽烷偶合劑被覆微粒子之配製方法》
就聚合物矽烷偶合劑被覆微粒子之配製方法而言,具體而言可藉由於微粒子之有機溶劑分散液中添加聚合物矽 烷偶合劑,且在鹼存在下以聚合物矽烷偶合劑被覆微粒子來配製。
有機溶劑可列舉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IPA)、丁醇、二丙酮醇、呋喃甲醇、四氫呋喃甲醇、乙二醇、己二醇、異丙二醇等之醇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之酯類;二乙基醚、乙二醇單甲基醚、乙二醇單乙基醚、乙二醇單丁基醚、二乙二醇單甲基醚、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等之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乙醯基丙酮、乙醯乙酸酯等之酮類;甲基賽璐索芙、乙基賽璐索芙、丁基賽璐索芙、甲苯、環己酮、異佛酮等。
分散液中之微粒子與聚合物矽烷偶合劑之合計濃度,以固體成分計係1~30重量%、更佳為2~25重量%之範圍。
於分散液中添加鹼,使聚合物矽烷偶合劑吸附於微粒子。藉由添加鹼,微粒子之表面會活性化(生成OH基),聚合物矽烷偶合劑與微粒子之親和性變高而進行結合。或者可認為會促進聚合物矽烷偶合劑之OH基與微粒子之OH基的脫水反應,而促進結合等。
鹼除了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以外,可使用氨、胺類等之鹼性氮化合物。其中尤以鹼性氮化合物,就促進聚合物矽烷偶合劑對微粒子之吸附及結合,未吸附之聚合物矽烷偶合劑少的觀點而言較佳。
鹼之使用量,雖亦依金屬氧化物粒子之種 類、平均粒子徑等而不同,但較佳為微粒子之0.001~0.2質量份、更佳為0.005~0.1質量份之範圍。
接下來,將吸附有聚合物矽烷偶合劑之微粒子分離並乾燥,藉此可得到聚合物矽烷偶合劑被覆微粒子。
所得之聚合物矽烷偶合劑被覆微粒子的平均粒子徑之範圍,係5~500nm、進而以10~200nm,因可確保使用於光學薄膜時的光學特性之觀點而較佳。
功能層中之聚合物矽烷偶合劑被覆微粒子的含量,以固體成分計係0.5~80質量份、進而以1~60質量份,就確保功能層之膜強度的觀點而言較佳。
<光聚合起始劑>
為了促進活性線硬化樹脂之硬化,功能層較佳為含有光聚合起始劑。光聚合起始劑之含量,以質量比計較佳為光聚合起始劑:活性線硬化樹脂=20:100~0.01:100之含量。光聚合起始劑具體而言可列舉烷基苯甲酮(alkylphenone)系、苯乙酮、二苯甲酮、羥基二苯甲酮、米其勒酮、α-戊肟酯、噻吨酮等、及此等之衍生物,但不特別限定於此等。光聚合起始劑亦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列舉BASF Japan(股)製之Irgacure 184、Irgacure 907、Irgacure 651等作為較佳例示。
又,功能層中亦可摻合消泡劑,亦可依需要,摻合酚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硫醚系抗氧化劑 等之使用於合成樹脂的添加劑,進行安定化。
<導電劑>
為了賦予抗靜電性,功能層中亦可含有導電劑。較佳之導電劑可列舉金屬氧化物粒子或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又,較佳亦可使用離子液體作為導電性化合物。
<添加劑>
由使塗佈性成為良好的觀點而言,功能層中亦可含有氟-矽氧烷接枝化合物、氟系化合物、聚矽氧系化合物或HLB值為3~18之化合物。藉由調整此等添加劑之種類或添加量,容易控制親水性。
HLB值係指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亦即親水性-親油性之平衡,其係表示化合物之親水性或親油性之大小的值。HLB值越小,親油性越高,值越大則親水性越高。又,HLB值可藉由以下之計算式求出。
HLB=7+11.7Log(Mw/Mo)
式中,Mw係表示親水基之分子量、Mo係表示親油基之分子量,Mw+Mo=M(化合物之分子量)。或者依Griffin法,可列舉HLB值=20×親水部之式量的總和/分子量(J.Soc.Cosmetic Chem.,5(1954),294)等。
HLB值為3~18之化合物的具體化合物列舉如下述,但不限定於此。( )內表示HLB值。
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Emulgen 102KG (6.3)、Emulgen 103(8.1)、Emulgen 104P(9.6)、Emulgen 105(9.7)、Emulgen 106(10.5)、Emulgen 108(12.1)、Emulgen 109P(13.6)、Emulgen 120(15.3)、Emulgen 123P(16.9)、Emulgen 147(16.3)、Emulgen 210P(10.7)、Emulgen 220(14.2)、Emulgen 306P(9.4)、Emulgen 320P(13.9)、Emulgen 404(8.8)、Emulgen 408(10.0)、Emulgen 409PV(12.0)、Emulgen 420(13.6)、Emulgen 430(16.2)、Emulgen 705(10.5)、Emulgen 707(12.1)、Emulgen 709(13.3)、Emulgen 1108(13.5)、Emulgen 1118S-70(16.4)、Emulgen 1135S-70(17.9)、Emulgen 2020G-HA(13.0)、Emulgen 2025G(15.7)、Emulgen LS-106(12.5)、Emulgen LS-110(13.4)、Emulgen LS-114(14.0)、日信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Surfynol 104E(4)、Surfynol 104H(4)、Surfynol 104A(4)、Surfynol 104BC(4)、Surfynol 104DPM(4)、Surfynol 104PA(4)、Surfynol 104PG-50(4)、Surfynol 104S(4)、Surfynol 420(4)、Surfynol 440(8)、Surfynol 465(13)、Surfynol 485(17)、Surfynol SE(6)、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X-22-4272(7)、X-22-6266(8)。
氟-矽氧烷接枝化合物,係指至少於氟系樹脂使含有矽氧烷及/或有機矽氧烷單體的聚矽氧烷及/或有機聚矽氧烷接枝化而得到的共聚物之化合物。如此之氟-矽 氧烷接枝化合物之市售品,可列舉富士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ZX-022H、ZX-007C、ZX-049、ZX-047-D等。
又,氟系化合物可列舉DIC股份有限公司製之Megafac系列(F-477、F-487、F-569等)、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製之OPTOOL DSX、OPTOOL DAC等。
聚矽氧系化合物可列舉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KF-351、KF-352、KF-353、KF-354L、KF-355A、KF-615A、KF-945、KF-618、KF-6011、KF-6015、KF-6004、BYK-Chemie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BYK-UV3576、BYK-UV3535、BYK-UV3510、BYK-UV3505、BYK-UV3500等。此等成分,相對於功能層組成物中之固體成分而言,較佳為以0.005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之範圍來添加。此等之成分,只要全部添加劑量係成為0.005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之範圍,則亦可添加2種以上。
<紫外線吸收劑>
功能層亦可進一步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作為含有紫外線吸收劑時的薄膜構成,若以2層以上來構成時,較佳為於與透明基材鄰接的功能層中含有紫外線吸收劑。
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以質量比計,較佳為紫外線吸收劑:功能層構成樹脂=0.01:100~20:100之含量。設有2層以上時,與透明基材鄰接的功能層的膜厚, 較佳為0.05~2μm之範圍。2層以上之積層亦能夠以同時疊層來形成。同時疊層係指不經過乾燥步驟,於基材上以wet on wet來塗佈2層以上之功能層,而形成功能層者。欲於第1功能層上不經乾燥步驟,以wet on wet來層合第2功能層,只要藉由擠出塗佈器進行逐次疊層、或以具有複數狹縫的縫模進行同時疊層即可。
<溶劑>
較佳為,將形成上述功能層之成分,以將透明基材膨潤或一部分溶解的溶劑稀釋,以功能層組成物的形式,由以下方法於透明基材上塗佈、乾燥、硬化,來設置功能層。
溶劑較佳為酮(甲基乙基酮、丙酮等)及/或乙酸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乙醇、甲醇、正丙醇、異丙醇)、丙二醇單甲基醚、環己酮、甲基異丁基酮等。功能層組成物之塗佈量,以濕膜厚計成為0.1~80μm之量為適當,較佳為以濕膜厚計成為0.5~30μm之量。又,以乾膜厚計,係平均膜厚0.01~20μm之範圍、較佳為1~15μm之範圍。更佳為2~12μm之範圍。
功能層組成物之塗佈方法,可使用凹版塗佈器、浸漬塗佈器、逆向塗佈器、線棒塗佈器、模塗佈器、噴墨法等之眾所週知之方法。
<功能層形成方法>
將功能層組成物塗佈後,進行乾燥、硬化(照射活性線(亦稱為UV硬化處理)),亦可進一步依需要於UV硬化後進行加熱處理。UV硬化後之加熱處理溫度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100℃以上、特佳為120℃以上。藉由於如此高溫進行UV硬化後之加熱處理,可得到膜強度優良的功能層。
乾燥較佳係使減速乾燥區間之溫度於30℃以上進行。更佳為減速乾燥區間之溫度為50℃以上。
一般而言乾燥過程已知係乾燥開始時,乾燥速度係由一定的狀態朝向慢慢減少的狀態變化。乾燥速度為一定之區間稱為恆速乾燥區間、乾燥速度減少之區間稱為減速乾燥區間。
UV硬化處理之光源,只要係產生紫外線之光源,則可無限制地使用。例如可使用低壓水銀燈、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碳弧燈、金屬鹵化物燈、氙燈等。
照射條件雖依各自的燈而不同,然活性線之照射量通常係50~1000mJ/cm2之範圍、較佳為50~300mJ/cm2之範圍。又,UV硬化處理中,為了防止氧所致之反應阻礙,亦可進行氧去除(例如氮掃氣(purge)等之以不活性氣體進行取代)。藉由調整氧濃度之去除量,可控制表面之硬化狀態,且可控制前述添加劑於功能層面之存在狀態。
照射活性線時,較佳為一邊對薄膜之搬送方向賦予張力來進行、更佳為於寬度方向亦一邊賦予張力來進行。所賦予之張力較佳為30~300N/m。賦予張力之方法並無特殊限定,可於後輥上對搬送方向賦予張力、亦能夠以拉幅機對寬度方向、或2軸方向賦予張力。藉此可得到平面性更加優良的薄膜。
亦可將功能層進行表面改質。表面改質之方法可列舉電漿照射處理、電暈照射處理、溶劑處理等。此等之表面改質之方法,可單獨進行一種、亦可組合複數種進行。
(透明基材)
本實施形態中之功能性薄膜中,除了功能層之外,較佳為使用透明基材。作為透明基材,較佳為使用熱可塑性樹脂。本實施形態中,熱可塑性樹脂係指藉由加熱至玻璃轉移溫度或熔點,而會變軟,而可成形為目標之形狀的樹脂。
熱可塑性樹脂可使用一般的通用之樹脂,可使用纖維素酯、聚乙烯(PE)、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PS)、聚乙酸乙烯酯(PVAc)、鐵氟龍(註冊商標)(聚四氟乙烯、PTFE)、ABS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S樹脂、丙烯酸樹脂(PMMA)、或混合此等樹脂者(參照日 本專利第5167083號公報)、或層合此等樹脂者(參照日本特開2013-174861號公報)等。
又,特別要求強度或不易損壞性時,可使用聚醯胺(PA)、耐綸、聚縮醛(POM)、聚碳酸酯(PC)、改質聚苯醚(m-PPE、改質PPE、PPO)、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玻璃纖維強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GF-PET)、環狀聚烯烴(COP)等。
進一步地要求高的熱變形溫度與可長期使用之特性時,可使用聚苯硫醚(PPS)、聚四氟乙烯(PTFE)、聚碸、聚醚碸、非晶聚芳香酯、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熱可塑性聚醯亞胺(PI)、聚醯胺醯亞胺(PAI)等。
本實施形態中使用之透明基材,可為僅由上述樹脂薄膜所構成之基材,但為了提高與功能層之密合性,亦可為於上述樹脂薄膜設有薄的底漆(primer)層之薄膜基材。又,以提高與功能層之密合性為目的,可施以噴砂法或溶劑處理法等之表面凹凸化處理、或電暈放電處理、鉻酸處理、火焰處理、熱風處理、臭氧/紫外線照射處理、表面之氧化處理等之表面處理。
功能性薄膜中之透明基材的厚度,較佳為25μm以下。更佳為20μm以下。再者,薄膜之厚度可依用途來適當選定。
透明基材之全光線穿透率,較佳為90%以 上、更佳為93%以上。又,現實上的上限係99%左右。欲達成以該全光線穿透率表示之優良透明性,不導入會吸收可見光之添加劑或共聚合成分,或者以高精度過濾來去除聚合物中之異物,減低薄膜內部之光擴散或吸收,乃是有效的。
透明基材中,可依目的而含有可塑劑、抗氧化劑、酸捕捉劑、光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消光劑等,作為添加劑。
基材之製造方法,可使用通常之吹塑(inflation)法、T-模法、壓延法、切削法、流鑄法、乳液法、熱壓法等之製造法,較佳可使用流鑄法之溶液流鑄法、熔融流鑄法。
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中,特別適於透明基材的樹脂及添加劑。
<纖維素酯>
本實施形態中可使用之纖維素酯樹脂,較佳為由纖維素(二、三)乙酸酯、纖維素丙酸酯、纖維素丁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纖維素乙酸酯鄰苯二甲酸酯、及纖維素鄰苯二甲酸酯中選出之至少1種。
此等之中特佳之纖維素酯,可列舉纖維素三乙酸酯、纖維素丙酸酯、纖維素丁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或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
作為混合脂肪酸酯,更佳之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或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之低級脂肪酸酯,較佳係纖維素樹脂,其含有具有碳原子數2~4之醯基作為取代基,且當乙醯基之取代度為X、丙醯基或丁醯基之取代度為Y時,同時滿足下述式(I)及(II)之纖維素酯。
式(I)2.6≦X+Y≦3.0
式(II)1.0≦X≦2.5
其中,特佳可使用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其中尤以1.9≦X≦2.5、0.1≦Y≦0.9為佳。未經上述醯基取代之部分,通常係作為羥基而存在者。此等可藉由眾所週知之方法合成。
進一步地,本實施形態中使用之纖維素酯,較佳可使用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Mn比為1.5~5.5者、特佳可使用2.0~5.0、又更佳為2.5~5.0、又再更佳為3.0~5.0之纖維素酯。
本實施形態中所用之纖維素酯之原料纖維素,可為木材紙漿亦可為棉絨,木材紙漿可為針葉樹亦可為闊葉樹,但較佳為針葉樹。由製膜時的剝離性觀點而言較佳可使用棉絨。由此等所製作之纖維素酯可適當混合、或單獨使用。
例如,能夠以來自棉絨之纖維素酯:來自木材紙漿(針葉樹)之纖維素酯:來自木材紙漿(闊葉樹)之纖維素酯的比率為100:0:0、90:10:0、85:15:0、50:50:0、20:80:0、10:90:0、0:100:0、0: 0:100、80:10:10、85:0:15、40:30:30來使用。
本實施形態中,纖維素酯樹脂較佳為於20ml純水(導電度0.1μS/cm以下、pH6.8)中投入1g,於25℃、1hr、氮環境下攪拌後的pH為6~7、導電度為1~100μS/cm。
使用上述纖維素酯樹脂作為薄膜時,亦可使用適當混合纖維素酯以外之高分子成分者。混合之高分子成分較佳為與纖維素酯相溶性優良者,且成為薄膜時的穿透率係80%以上、更佳為90%以上、又更佳為92%以上。
<丙烯酸系樹脂>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功能性薄膜之透明基材,亦可使用丙烯酸系樹脂。丙烯酸系薄膜之中特別以(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較佳。作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在不損及本實施形態之效果的範圍內,可採用任意之適切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列舉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樹脂等)、具有脂環族烴基之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莰酯共聚物等)。較佳可列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聚(甲基)丙烯酸C1-6烷酯。更佳可列舉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成 分(50~100重量%、較佳為70~100重量%)之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之具體例子,可列舉例如三菱縲縈股份有限公司製之ACRYPET VH或ACRYPET VRL20A、日本特開2004-70296號公報記載之於分子內具有環構造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藉由分子內交聯或分子內環化反應所得到之高Tg(甲基)丙烯酸系樹脂。
作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亦可使用具有內酯環構造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其係因具有高耐熱性、高透明性、且藉由二軸延伸而具有高機械強度之故。具有內酯環構造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列舉日本特開2000-230016號公報、日本特開2001-151814號公報、日本特開2002-120326號公報、日本特開2002-254544號公報、日本特開2005-146084號公報等記載之具有內酯環構造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
<添加劑>
使用於透明基材之各樹脂中,亦可添加添加劑。所添加之添加劑,係有例如日本特開2013-174861號公報之段落[0057]~[0122]記載的偏光子耐久性改良劑(酚系化合物、巴比妥酸系化合物)、同公報段落[0123]~[0160]記載的疏水化劑(糖酯系化合物、芳香族末端酯系化合物)、或日本特開2013-28782號公報記載的含有特定骨架之芳香環的特定聚合物(茚-苯乙烯-香豆酮系化合物)、其他 可塑劑、遲滯性調整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抗劣化劑、剝離助劑、界面活性劑、染料、微粒子等。使用於有機EL顯示器等之顯示裝置的偏光板中,較佳為添加賦予耐熱耐濕性之可塑劑、抗氧化劑或紫外線吸收劑等。
此等之化合物,相對於各樹脂而言,係含有1~30質量%、較佳含有1~20質量%為佳。又,為了抑制延伸及乾燥中之滲出等,較佳為於200℃之蒸氣壓為1400Pa以下之化合物。
<其他可塑劑>
纖維素酯樹脂中可依需要含有其他可塑劑。較佳為由1)多元醇酯系可塑劑、2)多元羧酸酯系可塑劑、3)甘醇酸酯系可塑劑、4)鄰苯二甲酸酯系可塑劑、5)檸檬酸酯系可塑劑、6)脂肪酸酯系可塑劑、7)磷酸酯系可塑劑等中選擇。此等之可塑劑,相對於纖維素酯而言,較佳於1~30質量%之範圍使用。
1)多元醇酯系可塑劑,係以下述通式(1)表示之多元醇之酯化合物。
通式(1)R1-(OH)n
(式中,R1表示n價有機基、n表示2以上之正整數)
較佳之多元醇之例子,係以乙二醇、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為佳。
用於多元醇酯之單羧酸,可使用眾所週知之 脂肪族單羧酸、脂環族單羧酸、芳香族單羧酸等。
脂肪族單羧酸,較佳可使用具有碳數1~32之直鏈或側鏈的脂肪酸。更佳為碳數1~20、特佳為碳數1~10。
較佳之脂環族單羧酸之例子,可列舉環戊烷羧酸、環己烷羧酸、環辛烷羧酸、或該等之衍生物。
較佳之芳香族單羧酸之例子,可列舉安息香酸;甲苯甲酸等之於安息香酸的苯環導入烷基者;聯苯羧酸、萘羧酸、四氫萘羧酸等之具有2個以上之苯環的芳香族單羧酸;或該等之衍生物。特佳為安息香酸。
多元醇酯之分子量較佳係300~1500之範圍、更佳係350~750之範圍。使用於多元醇酯之羧酸可為一種、亦可為二種以上之混合。又,多元醇中之OH基可全部酯化、亦可將一部分維持OH基而留下。
此外,較佳亦可使用三羥甲基丙烷三乙酸酯、季戊四醇四乙酸酯等。亦佳為使用日本特開2008-88292號公報記載之通式(I)表示之酯化合物(A)。
2)多元羧酸酯化合物,係由2元以上、較佳為2元~20元之多元羧酸與醇之酯所構成。又,脂肪族多元羧酸較佳為2~20元;芳香族多元羧酸、脂環式多元羧酸的情況時較佳為2元~20元。
多元羧酸係以如下通式(2)表示。
通式(2)R2(COOH)m(OH)n
(惟,R2表示(m+n)價有機基、m表示2以上之正 整數、n表示0以上之整數、COOH基表示羧基、OH基表示醇性或酚性羥基)。
較佳之多元羧酸的例子,可列舉例如以下者。較佳可使用如鄰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偏苯三甲酸、對稱苯三甲酸、苯均四酸之2元以上之芳香族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如琥珀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草酸、富馬酸、馬來酸、四氫鄰苯二甲酸之脂肪族多元羧酸;如酒石酸、丙醇二酸、蘋果酸、檸檬酸之含氧多元羧酸等。
可使用於本實施形態之多元羧酸酯化合物所用之醇,可使用眾所週知之醇、酚類。較佳可使用例如具有碳數1~32之直鏈或側鏈的脂肪族飽和醇。更佳為碳數1~20者、特佳為碳數1~10者。
又,較佳亦可使用環戊醇、環己醇等之脂環式醇或其衍生物;苄醇、桂皮醇等之芳香族醇或其衍生物等,就酚而言,可將酚、對甲酚、二甲基酚等單獨或合併使用2種以上。
亦佳為使用日本特開2008-88292號公報記載之通式(II)表示之酯化合物(B)。
多元羧酸酯化合物之分子量並無特殊限制,較佳為分子量300~1000之範圍、更佳為350~750之範圍。
多元羧酸酯所用之醇類可為一種、亦可為二種以上之混合。
多元羧酸酯化合物之酸價較佳為1mgKOH/g以下、更佳為0.2mgKOH/g以下。酸價係指欲中和試樣1g中所含之酸(試樣中所存在之羧基)所必需之氫氧化鉀的毫克數。酸價係根據JIS K0070所測定者。
3)甘醇酸酯系可塑劑並無特殊限定,較佳可使用甘醇酸烷基鄰苯二甲醯基烷酯類。甘醇酸烷基鄰苯二甲醯基烷酯類,可列舉例如甘醇酸甲基鄰苯二甲醯基甲酯、甘醇酸乙基鄰苯二甲醯基乙酯、甘醇酸丙基鄰苯二甲醯基丙酯、甘醇酸丁基鄰苯二甲醯基丁酯、甘醇酸辛基鄰苯二甲醯基辛酯等。
4)鄰苯二甲酸酯系可塑劑,可列舉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鄰苯二甲酸二甲氧基乙酯、鄰苯二甲酸二甲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鄰苯二甲酸二環己酯、對苯二甲酸二環己酯等。
5)檸檬酸酯系可塑劑,可列舉檸檬酸乙醯基三甲酯、檸檬酸乙醯基三乙酯、檸檬酸乙醯基三丁酯等。
6)脂肪酸酯系可塑劑,可列舉油酸丁酯、蓖蔴油酸甲基乙醯酯、癸二酸二丁酯等。
7)磷酸酯系可塑劑,可列舉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酚酯、磷酸甲苯酚基二苯酯、磷酸辛基二苯酯、磷酸二苯基聯苯酯、磷酸三辛酯、磷酸三丁酯等。
<遲滯性調整劑>
為了調整透明基材之遲滯性所添加之化合物,可使用如歐洲專利911,656A2號說明書所記載之具有二個以上之芳香族環的芳香族化合物。又,亦可合併使用2種以上之芳香族化合物。該芳香族化合物之芳香族環中,除了芳香族烴環以外,係包含芳香族性雜環。特佳為芳香族性雜環,芳香族性雜環一般而言為不飽和雜環。其中尤以1,3,5-三嗪環特佳。
<聚合物或寡聚物>
構成本實施形態之透明基材的各樹脂中,亦可含有具有由羧基、羥基、胺基、醯胺基、及磺基中選出之取代基,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200,000之範圍內的乙烯基系化合物之聚合物或寡聚物。構成透明基材之各樹脂、與該聚合物或寡聚物之含量的質量比,較佳為95:5~50:50之範圍內。
<紫外線吸收劑>
本實施形態之透明基材,較佳為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係以藉由吸收400nm以下之紫外線,來提高耐久性為目的,特別以於波長370nm之穿透率為10%以下較佳、又更佳為5%以下。
本實施形態所用之紫外線吸收劑並無特殊限定,可列舉例如氧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系化合物、水楊酸酯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丙烯酸氰酯 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鎳錯鹽系化合物、無機粉體等。
紫外線吸收劑之使用量,雖依紫外線吸收劑之種類、使用條件等而有不同,但透明基材之乾燥膜厚為30~200μm時,相對於透明基材而言,較佳為0.5~10質量%、更佳為0.6~4質量%。
<抗氧化劑>
薄膜基材亦佳為含有抗氧化劑。較佳之抗氧化劑為磷系或酚系,更佳為同時組合磷系與酚系。
<消光劑>
本實施形態中,可於透明基材中含有微粒子作為消光劑,藉此,薄膜為長型時,可容易搬送或捲繞。消光劑之粒徑,較佳為10nm~0.1μm之1次粒子或2次粒子。較佳可使用1次粒子之針狀比為1.1以下之大致球狀的消光劑。微粒子較佳為含有矽者、特佳為二氧化矽。本實施形態中較佳之二氧化矽的微粒子,可列舉例如以日本Aerosil(股)製之Aerosil R972、R972V、R974、R812、200、200V、300、R202、OX50、TT600(以上日本Aerosil(股)製)之商品名市售者,較佳可使用Aerosil 200V、R972、R972V、R974、R202、R812。聚合物之微粒子的例子可列舉聚矽氧樹脂、氟樹脂及丙烯酸樹脂。較佳為聚矽氧樹脂,特別以具有三次元網狀構造者為佳,可 列舉例如Tospearl 103、同105、同108、同120、同145、同3120及同240(東芝Silicone(股)製)。
<其他添加劑>
其他,亦可添加高嶺土、滑石、矽藻土、石英、碳酸鈣、硫酸鋇、氧化鈦、氧化鋁等之無機微粒子;鈣、鎂等之鹼土類金屬之鹽等之熱安定劑於透明基材中。進一步地亦可添加界面活性劑、剝離促進劑、抗靜電劑、難燃劑、滑劑、油劑等於透明基材中。
(其他之層)
本實施形態之功能性薄膜中,於前述功能層以外,可設置硬塗層、底塗層、抗反射層、防眩層、樹脂薄膜等之層。
<硬塗層>
本實施形態之功能性薄膜,就膜的機械強度(耐擦傷性、鉛筆硬度)優良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硬塗層。硬塗層較佳為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樹脂,藉由照射如紫外線或電子束之活性能量線而硬化,形成活性能量線硬化樹脂層。硬塗層所用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樹脂,可列舉與前述功能層所用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樹脂相同者。
《聚合起始劑》
為了促進活性能量線硬化樹脂之硬化,硬塗層較佳為含有光聚合起始劑,所使用之光聚合起始劑,可使用與前述功能層所用者為相同者。
《微粒子》
硬塗層亦可含有微粒子。硬塗層含有微粒子,就可提高鹼處理後之硬塗層的表面自由能之觀點而言較佳。微粒子並無特殊限制,可列舉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鈦、五氧化銻等與使用於功能層者為相同者,較佳為二氧化矽。二氧化矽微粒子,亦可為於內部具有空洞的中空粒子。
又,硬塗層,與功能層相同地,含有經聚合物矽烷偶合劑被覆而成的微粒子,特別是對耐久性試驗後之密合性,可發揮良好的性能,故較佳。關於含量,就可提高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的觀點而言,微粒子:活性能量線硬化樹脂=0.1:100~400:100之含量較佳。
《導電材》
為了賦予抗靜電性,硬塗層中,亦可含有與功能層相同的導電劑。
<添加劑>
就使塗佈性成為良好的觀點而言,硬塗層中亦可含有氟-矽氧烷接枝化合物、氟系化合物、聚矽氧系化合物或 HLB值為3~18之化合物等與功能層相同的添加劑。
<紫外線吸收劑>
硬塗層中,亦可含有與功能層相同的紫外線吸收劑。
硬塗層組成物之塗佈方法,可使用凹版塗佈器、浸漬塗佈器、逆向塗佈器、線棒塗佈器、模塗佈器、噴墨法等之眾所週知之方法。
<底塗層>
本實施形態之功能性薄膜中,可於相對於透明基材而言,與設置有功能層之側為相反側之面,設置底塗層。底塗層係為了矯正因藉由塗佈或CVD等而設置功能層或其他層所產生之卷曲而設置。亦即,藉由具有使設有底塗層之面為內側,而變圓的性質,可平衡卷曲之程度。再者,底塗層較佳為兼塗設抗黏連層亦佳,此時,於底塗層塗佈組成物中,較佳為為了具有抗黏連功能而添加微粒子。
於底塗層所添加之微粒子,就無機化合物之例子而言,可列舉二氧化矽、二氧化鈦、氧化鋁、氧化鋯、碳酸鈣、碳酸鈣、滑石、黏土、燒成高嶺土、燒成矽酸鈣、氧化錫、氧化銦、氧化鋅、ITO、水合矽酸鈣、矽酸鋁、矽酸鎂及磷酸鈣。就降低霧度的觀點而言,微粒子含有矽者較佳、特佳為二氧化矽。
此等之微粒子,例如係以Aerosil R972、R972V、R974、R812、200、200V、300、R202、OX50、 TT600(以上日本Aerosil(股)製)之商品名市售,可加以使用。氧化鋯之微粒子,例如係以Aerosil R976及R811(以上日本Aerosil(股)製)之商品名市售,可加以使用。聚合物微粒子之例子,可列舉聚矽氧樹脂、氟樹脂及丙烯酸樹脂。較佳為聚矽氧樹脂、特佳為具有三次元之網狀構造者,例如係以Tospearl 103、同105、同108、同120、同145、同3120及同240(以上東芝Silicone(股)製)之商品名市售,可加以使用。
此等之中尤以使用Aerosil 200V、Aerosil R972V,因可一邊保持霧度在低水準,同時抗黏連效果大,故特佳。本實施形態所用之光學薄膜(功能性薄膜),功能層之背面側的動摩擦係數為0.9以下、特佳為0.1~0.9。
底塗層中所含之微粒子,相對於黏合劑而言,較佳為含有0.1~50質量%、更佳為含有0.1~10質量%。設置底塗層時的霧度增加,較佳為1%以下、更佳為0.5%以下、特佳為0.0~0.1%。
底塗層具體而言,較佳為藉由塗佈組成物而形成,該組成物係含有使透明基材溶解之溶劑或使其膨潤之溶劑。所使用之溶劑,除了使其溶解之溶劑及/或使其膨潤之溶劑的混合物以外,亦有進一步含有不使其溶解之溶劑的情況,只要係以將此等依透明基材之卷曲程度或樹脂種類以適當比例混合而得的組成物及塗佈量來形成即可。
欲增強卷曲防止功能的情況時,使所使用的溶劑組成成為使其溶解之溶劑及/或使其膨潤之溶劑的混合比率大、不使其溶解的溶劑之比率小,係有效的。該混合比率,較佳為(使其溶解之溶劑及/或使其膨潤之溶劑):(不使其溶解之溶劑)=10:0~0.3:9.7。於如此混合組成物中所含有的使透明基材溶解或膨潤之溶劑,係有例如二噁烷、丙酮、甲基乙基酮、N,N-二甲基甲醯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環己烷、二丙酮醇、1,3-二氧雜環戊烷、N-甲基吡咯啶酮、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碳酸伸丙酯、環戊酮、3-戊酮、1,2-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乳酸乙酯、雙(2-甲氧基乙基)醚、乙酸2-甲氧基乙酯、丙二醇二甲基醚、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四氯乙烷、三氯乙烷、氯仿等。不使其溶解之溶劑,係有例如甲醇、乙醇、n-丙醇、i-丙醇、n-丁醇、丙二醇單甲基醚、或烴類(甲苯、二甲苯、環己醇)等。
將此等之塗佈組成物,使用凹版塗佈器、浸漬塗佈器、逆向塗佈器、線棒塗佈器、模塗佈器等,於透明樹脂薄膜之表面以濕膜厚1~100μm來塗佈較佳,特佳為5~30μm。底塗層亦可含有樹脂作為黏合劑。作為底塗層之黏合劑使用的樹脂,可列舉例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樹脂、乙酸乙烯酯樹脂、乙酸乙烯酯與乙烯醇之共聚物、部分水解之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氯化聚氯乙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乙 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之乙烯基系聚合物或共聚物;硝基纖維素、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較佳為乙醯基取代度1.8~2.3、丙醯基取代度0.1~1.0)、二乙醯基纖維素、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樹脂等之纖維素衍生物;馬來酸及/或丙烯酸之共聚物、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樹脂、聚乙烯基縮醛樹脂、聚乙烯基丁縮醛樹脂、聚酯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醚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碳酸酯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酯樹脂、聚醚樹脂、聚醯胺樹脂、胺基樹脂、苯乙烯-丁二烯樹脂、丁二烯-丙烯腈樹脂等之橡膠系樹脂;聚矽氧系樹脂、氟系樹脂等,但不限定於此等。例如,就丙烯酸樹脂而言,係有ACRYPET MD、VH、MF、V(三菱縲縈(股)製)、Hiperl M-4003、M-4005、M-4006、M-4202、M-5000、M-5001、M-4501(根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DIANAL BR-50、BR-52、BR-53、BR-60、BR-64、BR-73、BR-75、BR-77、BR-79、BR-80、BR-82、BR-83、BR-85、BR-87、BR-88、BR-90、BR-93、BR-95、BR-100、BR-101、BR-102、BR-105、BR-106、BR-107、BR-108、BR-112、BR-113、BR-115、BR-116、BR-117、BR-118等(三菱縲縈(股)製)之以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系單體為原料所製造之各種均聚物以及共聚物等有市售,亦可由其中適當選擇較佳者。
塗設底塗層之順序,係於塗設功能性薄膜之 與底塗層相反側之層(功能層或其他例如抗靜電層等之層)之前或後均可,但底塗層兼抗黏連層的情況時較佳為先行塗設。或亦可在功能層之塗設前後分2次以上來塗佈底塗層。
<偏光板>
本實施形態之偏光板,係至少具有由PVA所構成之偏光子、與具有上述功能層之功能性薄膜。本實施形態之偏光板,能夠以一般方法製作。換言之,可將本實施形態之功能性薄膜的偏光子側、與於碘溶液中浸漬延伸所製作之偏光子的至少一面,使用接著劑來貼合。作為接著劑,可使用市售之皂化型聚乙烯醇水溶液、或光硬化性接著劑,可依功能性薄膜之透明基材來區分使用。例如透明基材為纖維素酯系薄膜的情況時,可將功能性薄膜、偏光子予以鹼處理,以皂化型聚乙烯醇水溶液將此等貼合,當透明基材為丙烯酸系、聚酯系薄膜等之情況時,可使用光硬化性接著劑來貼合。
本實施形態之偏光板,至少含有功能性薄膜與偏光子,相對於偏光子而言於與功能性薄膜之相反側,可貼合以往的偏光板保護薄膜或光學薄膜、亦可不貼合。亦即,本實施形態之偏光板,可僅為功能性薄膜與偏光子的構成、亦可採用各種之構成。
偏光子延伸前之薄膜膜厚並無特殊限定,由薄膜保持之安定性、延伸之均質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 1μm~1mm、特佳為10~200μm。又,亦可如日本特開2002-236212號公報記載般,使用於水中進行4倍~6倍之延伸後所產生之應力為10N以下之薄的PVA薄膜。本實施形態之偏光子的延伸後之厚度,較佳為15μm以下、更佳為3μm以上10μm以下。
<顯示裝置>
藉由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功能性薄膜及偏光板,可製作各種之視覺辨識性優良的顯示裝置。
作為顯示裝置,例如考慮到液晶顯示裝置時,具備本實施形態之功能性薄膜的偏光板,只要係使用於夾住液晶顯示裝置之液晶晶胞的視覺辨識側之偏光板及背光側之偏光板的至少一方即可。又,將本實施形態之偏光板使用作為視覺辨識側之偏光板時,偏光板之功能性薄膜,可相對於偏光子係位於視覺辨識側(最外層)、亦可位於液晶晶胞側(背光側)。功能性薄膜相對於偏光子位於視覺辨識側時,功能層之耐透濕性高,因此可抑制外部水分所致之偏光子的劣化。又,功能性薄膜相對於偏光子位於背光側時,功能性薄膜之透明基材若為纖維素酯薄膜,則可將纖維素酯分解而得之酸對偏光子之擴散以功能層予以抑制,而期待抑制偏光子之劣化。
將本實施形態之偏光板使用作為背光側之偏光板時,偏光板之功能性薄膜,可相對於偏光子係位於視覺辨識側(液晶晶胞側)、亦可位於背光側(最外層)。 功能性薄膜相對於偏光子係位於視覺辨識側時,功能性薄膜之透明基材若為纖維素酯薄膜,則可將纖維素酯分解而得之酸對偏光子之擴散以功能層予以抑制,而期待抑制偏光子之劣化。又,功能性薄膜相對於偏光子係位於背光側時,功能層之耐透濕性高,因此可抑制包含液晶晶胞等之殼體內部之水分所致的偏光子之劣化。
將本實施形態之偏光板相對於液晶晶胞配置於視覺辨識側時,可於上述偏光板之相對於偏光子為視覺辨識側來貼合功能性薄膜、於液晶晶胞側貼合以往的偏光板保護薄膜或光學薄膜、將該偏光板保護薄膜等與液晶晶胞貼合,亦可不使用偏光板保護薄膜等,而將偏光子直接貼合於液晶晶胞。又,將本實施形態之偏光板配置於相對於液晶晶胞為背光側時,可於上述偏光板之相對於偏光子為背光側來貼合功能性薄膜、於液晶晶胞側貼合以往的偏光板保護薄膜或光學薄膜、將該偏光板保護薄膜等與液晶晶胞貼合,亦可不使用偏光板保護薄膜等,而將偏光子直接貼合於液晶晶胞。
本實施形態之功能性薄膜及偏光板,可使用於STN、TN、OCB、HAN、VA(MVA、PVA)、IPS、OCB等之各種驅動方式之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EL顯示裝置或電漿顯示器等之其他顯示裝置。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來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定 於此等。再者,實施例中係使用「份」或「%」的表述,若無特別指明,係表示「質量份」或「質量%」。
(作為疏水化劑之聚縮合酯化合物P1之合成)
將1,2-丙二醇251g、鄰苯二甲酸酐244g、己二酸103g、安息香酸610g、作為酯化觸媒之鈦酸四異丙酯0.191g,饋入具備溫度計、攪拌器、回流冷卻管之2L四口燒瓶,於氮氣流中一邊攪拌,同時慢慢地昇溫至230℃。一邊觀察聚合度,同時使其進行脫水縮合反應。反應結束後藉由在200℃將未反應之1,2-丙二醇減壓餾去,得到聚縮合酯化合物P1。
(作為疏水化劑之聚縮合酯化合物P2之合成)
將1,2-丙二醇251g、對苯二甲酸354g、p-甲苯甲酸680g、作為酯化觸媒之鈦酸四異丙酯0.191g,饋入具備溫度計、攪拌器、回流冷卻管之2L四口燒瓶,於氮氣流中一邊攪拌,同時慢慢地昇溫至230℃。一邊觀察聚合度,同時使其進行脫水縮合反應。反應結束後藉由在200℃將未反應之1,2-丙二醇減壓餾去,得到聚縮合酯化合物P2。
(作為疏水化劑之聚縮合酯化合物P3之合成)
將1,2-乙二醇251g、鄰苯二甲酸103g、己二酸931g、作為酯化觸媒之鈦酸四異丙酯0.191g,饋入具備溫 度計、攪拌器、回流冷卻管之2L四口燒瓶,於氮氣流中一邊攪拌,同時慢慢地昇溫至230℃。一邊觀察聚合度,同時使其進行脫水縮合反應。反應結束後藉由在200℃將未反應之1,2-乙二醇減壓餾去,得到聚縮合酯化合物P3。
(茚-苯乙烯-香豆酮系化合物之合成)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卻管、及氮氣導入管之300毫升三口燒瓶中,饋入甲基乙基酮20.0g,昇溫至80℃。接著,等速滴下由茚31.5g、苯乙烯3.3g、香豆酮2.9g、甲基乙基酮20.0g、及「V-601」(和光純藥(股)製)16.0g所成之混合溶液,使於3小時結束滴下。滴下結束後,攪拌1小時後,(1)添加由「V-601」2.0g、甲基乙基酮2.0g所成之溶液,進行2小時攪拌。接著,重複(1)之步驟2次,進一步持續攪拌6小時後,注入於1公升甲醇中並乾燥,得到化合物36.3g。將所得之化合物溶解於丙酮70g,將溶液注入甲醇500mL中,以吸引過濾去除沈澱物,分取濾液。將分取後之溶液於減壓下餾去,得到茚-苯乙烯-香豆酮系化合物9.9g。
(作為疏水化劑之糖酯化合物之合成)
於具備攪拌裝置、回流冷卻器、溫度計及氮氣導入管之四頭燒瓶中饋入蔗糖34.2g(0.1莫耳)、安息香酸酐180.8g(0.6莫耳)、吡啶379.7g(4.8莫耳),於攪拌下 一邊由氮氣導入管導入氮氣使起泡同時昇溫,於70℃進行5小時酯化反應。
接著,將燒瓶內減壓至4×102Pa以下,於60℃將過剩的吡啶餾去後,將燒瓶內減壓至1.3×10Pa以下,昇溫至120℃,將安息香酸酐、所生成之安息香酸的大部分予以餾去。
最後,於分取之甲苯層中添加水100g,於常溫下水洗30分鐘後,分取甲苯層,於減壓下(4×102Pa以下)、60℃餾去甲苯,得到化合物A-1、A-2、A-3、A-4及A-5之混合物(糖酯化合物)。
將所得之混合物以HPLC及LC-MASS解析後,A-1為1.3質量%、A-2為13.4質量%、A-3為13.1 質量%、A-4為31.7質量%、A-5為40.5質量%。平均取代度為5.5。
<HPLC-MS之測定條件> 1)LC部
裝置:日本分光(股)製管柱烘箱(JASCO CO-965)、偵測器(JASCO UV-970-240nm)、泵(JASCO PU-980)、除氣機(JASCO DG-980-50)
管柱:Inertsil ODS-3粒子徑5μm 4.6×250mm(GL Sciences(股)製)
管柱溫度:40℃
流速:1ml/min
移動相:THF(1%乙酸):H2O(50:50)
注入量:3μl
2)MS部
裝置:LCQ DECA(Thermo Quest(股)製)
離子化法:電噴灑離子化(ESI)法
Spray Voltage:5kV
Capillary溫度:180℃
Vaporizer溫度:450℃
(纖維素乙酸酯薄膜CA1之製作) <二氧化矽分散稀釋液1>
Aerosil R812(日本Aerosil(股)製) 10質量份 乙醇 90質量份
將以上者以溶解器攪拌混合30分鐘後,以Manton Gaulin均質器進行分散。於二氧化矽分散液中在攪拌下投入88質量份之二氯甲烷,以溶解器攪拌混合30分鐘,製作二氧化矽分散稀釋液1。之後,以微粒子分散稀釋液過濾器(ADVANTEC東洋(股):聚丙烯纏繞式匣濾心(wound cartridge filter)TCW-PPS-1N)過濾。
<醯化纖維素之摻雜物1之製作>
將以上投入密閉容器中,一邊加熱、攪拌,同時完全溶解、過濾。於其中在攪拌下添加4質量份之二氧化矽分散稀釋液1,進一步攪拌30分鐘。
<製膜/延伸/乾燥>
接著,使用帶式流鑄裝置,在溫度35℃,以2m寬度於不鏽鋼帶支撐體上均勻地流鑄醯化纖維素之摻雜物1。於不鏽鋼帶支撐體,使溶劑蒸發至使殘留溶劑量成為100質量%,由不鏽鋼帶支撐體上剝離。將剝離之薄膜的網狀 物一邊於50℃乾燥同時搬送、切縫(slit),之後,以拉幅機朝向TD方向(與薄膜之搬送方向直交之方向),在160℃溫度條件下,以26%之延伸倍率延伸。此時以拉幅機開始延伸時的殘留溶劑量為5.0質量%。之後,將120℃之乾燥裝置內以多數之輥一邊搬送同時乾燥15分鐘後,切縫,對薄膜兩端施以寬15mm、高10μm之滾花加工,捲繞於捲芯,得到纖維素乙酸酯薄膜CA1。薄膜之殘留溶劑量係未達0.1質量%,膜厚為20μm、寬度2m、捲繞長度為6000m。
再者,由不鏽鋼帶支撐體之旋轉速度與拉幅機之運轉速度所算出之MD方向之延伸倍率為1.05倍。
(纖維素乙酸酯薄膜CA2之製作)
以與纖維素乙酸酯薄膜CA1之製作相同之方法,得到膜厚15μm之纖維素乙酸酯薄膜CA2。
(纖維素乙酸酯薄膜CA3之製作) <醯化纖維素之配製>
準備乙醯基取代度2.87之醯化纖維素,添加硫酸(相對於纖維素100質量份而言為8質量份)作為觸媒,添加作為醯基取代基之原料的羧酸,於40℃進行醯基化反應。又,醯基化後於40℃進行熟成。進一步地將該醯化纖維素之低分子量成分以丙酮洗淨去除。
<纖維素乙酸酯之摻雜物2之製作>
將以上投入混合槽並攪拌,溶解各成分,配製摻雜物2。
<二氧化矽分散液2>
將以上投入分散機中並攪拌,溶解各成分,配製二氧化矽分散液2。
<紫外線吸收劑溶液1之配製>
纖維素乙酸酯之摻雜物2 13質量份
將以上投入混合槽,加熱同時攪拌,溶解各成分,配製紫外線吸收劑溶液1。
將上述二氧化矽分散液2之1.3質量份、與紫外線吸收劑溶液1之3.4質量份分別過濾後,使用管內攪拌器(in-line mixer)混合,進一步添加95.3質量份之摻雜物2,使用管內攪拌器混合,配製表層用之摻雜物2(表層用溶液)。
<纖維素乙酸酯之摻雜物3之製作>
n-丁醇 4質量份
將以上投入混合槽並攪拌,溶解各成分,配製基層用之摻雜物3。
使用鼓式流鑄裝置,將前述配製之基層用之摻雜物3、與於其兩側之表層用摻雜物2共3層同時自流鑄口於不鏽鋼製之流鑄支撐體(支撐體溫度-9℃)上均勻流鑄。於各層之摻雜物中之殘留溶劑量大致為70質量%之狀態剝除,將薄膜之寬度方向之兩端以針梳拉幅機固定,於殘留溶劑量為3~5質量%之狀態,向寬度方向延伸1.28倍同時乾燥。之後,藉由將熱處理裝置之輥間搬送,進一步乾燥,得到纖維素乙酸酯薄膜CA3。所得之薄膜的厚度為20μm、寬度為1480mm。
(纖維素乙酸酯薄膜CA4之製作) <纖維素乙酸酯之摻雜物4之製作>
將以上投入混合槽並攪拌,溶解各成分,配製纖維素乙酸酯之摻雜物4。
<二氧化矽分散液3>
將以上投入分散機,攪拌以溶解各成分,配製二氧化矽分散液3。
<酚系化合物溶液之配製>
將以上投入混合槽,一邊加熱同時攪拌,溶解各成分,配製酚系化合物溶液。再者,3PC係指後述之AV LITE 3PC(旭有機材工業(股)製)。
將上述二氧化矽分散液3之1.3質量份、與酚 系化合物溶液之3.4質量份分別過濾後,使用管內攪拌器混合,進一步添加95.3質量份之摻雜物4,使用管內攪拌器混合。使用帶式流鑄裝置,將前述配製之摻雜物於不鏽鋼製之流鑄支撐體(支撐體溫度22℃)流鑄。以摻雜物中之殘留溶劑量為大致20質量%之狀態下剝除,以拉幅機把持住薄膜之寬度方向的兩端,於殘留溶劑量為5~10質量%之狀態下,於攝氏120之溫度下向寬度方向延伸1.10倍(10%)同時乾燥。之後,藉由將熱處理裝置之輥間搬送,進一步乾燥,得到纖維素乙酸酯薄膜CA4。所得之薄膜的厚度為20μm、寬度為1480mm。
(纖維素酯薄膜CE1之製作) <二氧化矽分散液4>
將以上者以溶解器攪拌混合50分鐘後,以Manton Gaulin均質器進行分散。
<微粒子添加液>
基於以下組成,於置入有二氯甲烷之溶解槽中,一邊充分攪拌,同時緩慢添加二氧化矽分散液4。進一步地,以二次粒子之粒徑成為特定大小的方式,以磨碎機進行分散。將之以日本精線(股)製之Finemet NF過濾,配製 微粒子添加液。
<纖維素乙酸酯之摻雜物5之製作>
將以上投入混合槽並攪拌,溶解各成分,將之使用安積濾紙(股)製之安積濾紙No.244過濾,配製纖維素乙酸酯之摻雜物5。
<製膜/延伸/乾燥>
接著,使用無端帶式流鑄裝置,於不鏽鋼帶式支撐體上均勻流鑄。於無端帶式流鑄裝置中,將上述主摻雜物液於不鏽鋼帶式支撐體上均勻流鑄。於不鏽鋼帶式支撐體上,使溶劑蒸發,至流鑄(cast)之長條薄膜中之殘留溶劑量成為75質量%,由不鏽鋼帶式支撐體上剝離,一邊以多數之輥搬送,同時結束乾燥,得到寬1000mm之長條薄膜。此時長條薄膜之膜厚為60μm。
利用日本特開2012-81610號公報記載之延伸裝置,以配向角θ成為45°的方式將長條薄膜斜向延伸,製作纖維素酯薄膜CE1。此時,長條薄膜之搬送速度為25m/分。然後,將由延伸裝置排出之長條斜向延伸薄膜的端部施以修整(trimming)處理,調整最終的長條斜向延伸薄膜之薄膜寬度。薄膜之膜厚為40μm。
(內酯系丙烯酸薄膜RA之製作)
將具有內酯環構造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共聚合單體之重量比:甲基丙烯酸甲酯/2-(羥基甲基)丙烯酸甲酯=8/2;內酯環化率約100%]40質量份與丙烯腈-苯乙烯(AS)樹脂{TOYO AS AS20,東洋苯乙烯(股)製}60質量份之混合物,溶解於二氯甲烷250質量份、乙醇10質量份之溶劑,於不鏽鋼帶式支撐體上均勻流鑄。於不鏽鋼帶支撐體,使溶劑蒸發,使殘留溶劑量成為75質量%,由不鏽鋼帶支撐體上剝離,一邊以多數之輥搬送,同時結束乾燥,得到膜厚20μm之內酯系丙烯酸薄膜RA。
(聚酯薄膜)
使用東洋紡(股)製Cosmo Shine A4100、膜厚50μm、附有兩單面易接層之PET作為聚酯薄膜。
<功能性薄膜1之製作>
將UA-306H 100質量份、AV LITE 3PC 15質量份、 Irgacure 184(Ciba Japan(股)製)5質量份、丙二醇單甲基醚100質量份混合,攪拌30分左右,製作功能層用之塗佈液1。
準備纖維素乙酸酯薄膜CA1作為透明基材,將所製作之塗佈液1以孔徑0.4μm之聚丙烯製過濾器過濾,使用擠出塗佈器塗佈,於溫度80℃乾燥後,以氧濃度成為1.0體積%以下之環境的方式進行氮掃氣,同時使用紫外線燈以照射部之照度為100mW/cm2、以照射量為0.25J/cm2,使塗佈液1硬化,得到具有乾膜厚5μm之功能層(塗佈層1)的功能性薄膜1。
<功能性薄膜2~27之製作>
以下述表1所示材料之組合來製作塗佈液2~18,以表2所示之透明基材及塗佈層的組合及膜厚,以與功能性薄膜1之製作同樣方式,來製作功能性薄膜2~27。再者,塗佈層係於透明基材之一面最多層合2層,由透明基材側起依序作為塗佈層1、塗佈層2。而塗佈於透明基材之另一面的塗佈層則作為塗佈層3。
此處,表1所示之各化合物的詳細,係如以下所示。
<UA-306H>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胺基甲酸酯預聚物: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A)=70:30(共榮社(股)製)。
<UA-306T>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胺基甲酸酯預聚物: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A)=70:30(共榮社(股)製)。再者,UA-306T,係UA-306H之間隔基團為甲苯者,其化學構造式之圖示省略。
<UA-306I>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胺基甲酸酯預聚物: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A)=70:30(共榮社(股)製)。
<M-305>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與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之混合物(東亞合成(股)製)。
<A-DPH>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 製)。
<AV LITE 3PC>
2,6-雙[(2-羥基-5-甲基苯基)甲基]-4-甲基酚(旭有機材工業(股)製)、數平均分子量348.43。
<t-Ph>
間-聯三苯(東京化成工業(股)製)、數平均分子量230.31。
<AV LITE BIOC-E>
4,4’-(乙烷-1,1-二基)雙(2-甲基酚)、旭有機材工業(股)製、數平均分子量242.32。
<AV LITE BIR-PC>
2,6-雙(2,4-二羥基苄基)-4-甲基酚(旭有機材工業(股)製)、數平均分子量352.38。
<2’-OH-t-Ph>
2'-羥基-間-聯三苯(東京化成工業(股)製)、數平均分子量246.31。
<Y-1000>
Nikanol、間二甲苯樹脂之寡聚物(Fudow(股)製)、數平均分子量330。
<V-120S>
Nittoresin Coumarone、茚-香豆酮樹脂(日塗化學(股)製)。
<A-BPEF>
9,9-雙[4-(2-丙烯醯氧基乙氧基)苯基]茀(新中村化學(股)製)、數平均分子量540。
<V-8804>
二氧化矽微粒子-PGME分散液、Nv=40、日揮觸媒化成(股)製。
PGME:丙二醇單甲基醚
再者,表1之塗佈液10中的V-8804之“225(90)”,係指使用225g之V-8804(其中二氧化矽成分為90g),PGME之“40(175)”,係指追加40g之PGME(與來自V-8804之PGME合計為175g)。因此,來自V-8804之PGME為135g。
再者,本實施例中使用之化合物(B)具有至少2個芳香環,塗佈液16中所含之A-BPEF具有乙烯基,塗佈液15中所含之V-120S於主鏈不含芳香環,塗佈液14中所含之Y-1000於連結芳香環彼此的間隔基團中含有O(醚鍵),塗佈液6中所含之t-Ph不含電子吸引性基,塗佈液9中所含之2’-OH-t-Ph僅具有1個羥基,剩餘的化合物,亦即AV LITE 3PC、AV LITE BIOC-E、AV LITE BIR-PC,相對於1個芳香環而言具有至少1個羥基,數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
<偏光板1~29之製作>
將使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度99.9%以上之PVA粉體溶解於純水,調整為10質量%的水溶液,塗佈於聚酯薄膜上,於40℃乾燥3小時後,進一步於110℃、60分鐘進行乾燥,得到厚度40μm之PVA薄膜。將所得之薄膜於30℃之溫水中膨潤1分鐘,浸漬於30℃之碘化鉀/碘(質量比10:1)之水溶液中,縱向單軸延伸為1.5倍。碘化鉀/碘(質量比10:1)之水溶液的濃度,係設為碘濃 度0.38質量%。接著,於50℃之4.25%硼酸水溶液中,縱向單軸延伸使總延伸倍率成為7倍,浸漬於30℃之水浴中水洗,於50℃乾燥4分鐘,得到厚度10μm之偏光子1。
又,除了使用厚度100μm及60μm之PVA薄膜以外,係使用與上述相同之方法,分別得到厚度25μm及15μm之偏光子2、3。
使用上述製作之功能性薄膜,由以下方法來製作偏光板1~4、6~22、24、29。於40℃之2.5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中進行鹼處理90秒,水洗45秒,以10質量%HCl於30℃中和45秒,接著於30℃水洗45秒進行皂化處理,得到鹼處理薄膜。
接著,對於上述鹼處理薄膜,以完全皂化型聚乙烯醇5%水溶液為接著劑,以成為如表3所示組合般,將功能性薄膜貼合於偏光子之單面,於另一單面貼合將市售纖維素乙酸酯薄膜KC2UA(Konica Minolta公司製、厚度25μm)進行皂化處理者。依上述,而得到偏光板1、3、4、6~22、24、29。又,將於偏光板1之偏光子的單面貼合功能性薄膜1、於另一面未貼合纖維素乙酸酯薄膜KC2UA者,作為偏光板2。
關於偏光板5、23、25~28,係如以下方式製作。首先,於N-羥基乙基丙烯醯胺100質量份中,摻合Irgacurc 127(Ciba Japan(股)製)3質量份,得到接著層用組成物。接著,將上述接著層用組成物,以微凹版塗 佈器(凹版輥:#300、旋轉速度140%/線速度),以硬化後厚度成為5μm的方式,塗佈於表3之偏光板5、23、25~28所用之功能性薄膜的透明基材上,製作附有接著劑之保護薄膜。
然後,於前述偏光子之兩面,分別將附有接著劑之保護薄膜以表3所示組合,以輥機貼合。之後,由兩側照射紫外線使接著劑硬化。此時,線速度設為20m/min、照射於保護薄膜之紫外線的累積光量分別設為200mJ/cm2。藉此,製作偏光板5、23、25~28。此處,偏光板23中之功能性薄膜1與偏光子之接著,係與偏光板1、2不同,將功能性薄膜1之功能層側與偏光子貼合。
再者,關於上述製作之偏光板1、2、21、22、24、29,係將所使用之偏光子1,變更為上述製作之偏光子2(膜厚25μm)、偏光子3(膜厚15μm),以與上述相同之方法,分別製作偏光板1-2、1-3、2-2、2-3、21-2、21-3、22-2、22-3、24-2、24-3、29-2、29-3。此處,例如偏光板1-2,意指將偏光板1之偏光子1變更為偏光子2所製作之偏光板,偏光板1-3,意指將偏光板1之偏光子1變更為偏光子3所製作之偏光板。關於其他偏光板亦與上述同樣方法來表述。
<於高溫高濕條件下之耐透濕性評估> (單質穿透率、偏光度之測定)
將所得之偏光板使用市售之丙烯酸系黏著劑貼合於玻 璃,以附有積分球之分光光度計(日本分光(股)製、V7100),於波長380nm~780nm之範圍求得MD穿透率與TD穿透率,基於以下所示之式(1)、式(2)算出各波長之單質穿透率、偏光度。然後進一步藉由JIS Z 8701之2度視野(C光源)進行視感度修正,求得視感度修正單質穿透率(Ty0)及視感度修正偏光度(Py0)。再者,偏光板之測定,係以偏光板為偵測器側,設定機器為使光自玻璃側入光來進行。
此處,上述之「MD穿透率」,係指使由格蘭-湯姆森稜鏡射出之偏光的方向與偏光板樣品之穿透軸成為平行時的穿透率,於式(1)、式(2)中表示為「MD」。又,「TD穿透率」,係指使由格蘭-湯姆森稜鏡射出之偏光的方向與偏光板樣品之穿透軸成為直交時的穿透率,於式(1)、式(2)中表示為「TD」。
單質穿透率(%)=(MD+TD)/2....式(1)
偏光度(%)=√{(MD-TD)/(MD+TD)}×100....式(2)
測定後,於80℃、90%RH之高溫機投入上述製作之各偏光板樣品,500小時後取出,同樣地利用附有積分球之分光光度計來求得各偏光板樣品之視感度修正單質穿透率(Ty)及視感度修正偏光度(Py)。然後,分別算出耐久前後之各偏光板的視感度修正單質穿透率、視感度修正偏光度之變化量⊿Ty=Ty-Ty0、⊿Py=Py-Py0,藉由變化量⊿Ty及⊿Py之值,如下述所示般進行分級。結果如表3所示。
再者,上述單質穿透率、偏光度之測定,係以使用了偏光子1(膜厚10μm)之偏光板來進行評估。此係因偏光子為薄膜時,上述單質穿透率、偏光度之耐久性會有惡化之傾向之故,因為若以偏光子為薄膜的構成而無問題時,可判斷偏光子即使成為厚膜亦無問題之故。
《關於⊿Ty》
◎:⊿Ty<1%
○:1%≦⊿Ty<5%
×:⊿Ty≧5%
《關於⊿Py》
◎:-1%<⊿Py≦0%
○:-10%<⊿Py≦-1%
△:-20%<⊿Py≦-10%
×:⊿Py≦-20%
<偏光板之表面物性的評估>
將上述製作之偏光板,以表3中之外側薄膜成為外側的方式,對玻璃以塞滿四邊的方式用膠帶固定,於80℃、90%RH之高溫機中投入上述製作之樣品,500小時後取出,測定鉛筆硬度。結果如表3所示。此處,關於鉛筆硬度,係表示根據JIS K 5600-5-4刮擦硬度(鉛筆法)所測定之值。
<顯示裝置之評估>
將上述製作之偏光板,使用表4所示組合,分別配置於液晶晶胞之視覺辨識側及背光側,製作液晶顯示裝置1~27。再者,作為液晶晶胞,係使用以往眾所週知之IPS型液晶晶胞。又,偏光板係以表3之內側薄膜與液晶晶胞面對面的方式,使用丙烯酸系黏著劑與液晶晶胞貼合。因此,例如於液晶顯示裝置14中,在視覺辨識側偏光板,功能性薄膜1係配置於偏光子之液晶晶胞側、在背光側偏光板,功能性薄膜1係配置於偏光子之液晶晶胞側。
將所製作之IPS型液晶顯示裝置1~27,於50℃/90%RH濕熱處理24小時,以目視評估背光點燈2小時後之於黑顯示之輝度不均(強弱)、與影像顯示時的影響。結果示於表4。
《評估基準》
◎:未見輝度不均、於影像顯示亦無影響。
○:可見弱的輝度不均,但於影像顯示未明顯影響。
×:輝度不均強、於影像顯示亦有影響。
表1~表4中亦一併表示實施例與比較例之對應關係。進一步地,表4中,為了令使用實施例之功能性薄膜的保護薄膜為明確,係附記以下之記載。亦即,於相 對於液晶晶胞而言為視覺辨識側之偏光板中,以相對於偏光子而言為視覺辨識側之保護薄膜為T1、以相對於偏光子而言為液晶晶胞側之保護薄膜為T2。於相對於液晶晶胞而言為背光側之偏光板中,係以相對於偏光子而言為視覺辨識側(液晶晶胞側)之保護薄膜為T3、以相對於偏光子而言為背光側之保護薄膜為T4。此外,於T1~T4中,將使用實施例之功能性薄膜的保護薄膜以“○”表示、將使用比較例之功能性薄膜的保護薄膜以“×”表示、將無保護薄膜者以“-”表示。該表述中,於4個保護薄膜當中設於最外層之保護薄膜,係為T1及T4。
由表3可知比較例之偏光板(偏光板16、21、22、28、29),於上述濕熱耐久前後之變化量⊿Ty及⊿Py大(偏光子之耐久性劣化)、或偏光板之表面物性劣化(鉛筆硬度為F以下,係柔軟)。相對於此,實施例之偏光板(偏光板1~15、17~20、23~27),於上述濕熱耐久前後之變化量⊿Ty及⊿Py均較比較例之偏光板更小,偏光子之耐久性劣化被抑制,鉛筆硬度亦為硬達H~3H,表面物性之劣化被抑制。此可認為係因用於實施例之偏光板的功能性薄膜之製作所用之塗佈液1~10、12~15,係滿足如下之(1)~(3)的全部3個條件:(1)含有丙烯酸酯系之多官能樹脂作為樹脂成分(A)、(2)使用具有特定構造之化合物(B)、(3)以特定比例含有此等(相對於包含樹脂成分(A)之全部樹脂成分而言,化合物(B)為1~25wt%),但相對於此,用於比 較例之偏光板的功能性薄膜之製作所用的塗佈液,係未滿足此等之3個條件的至少任一者之故。進一步地,使用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之多官能樹脂作為樹脂成分(A)之偏光板1~15、19、20、24、27,相較於未滿足條件之偏光板17、18,於濕熱耐久前後之變化量⊿Ty及⊿Py、或偏光板之表面物性的任一者係更優良,可說係可改善偏光板之耐久性的效果有較高的傾向。
再者,上述丙烯酸酯系之多官能樹脂,係指含有使具有至少2個異氰基之異氰酸酯成分與醇成分反應而得之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的樹脂。又,上述特定構造之化合物(B),係指具有至少2個芳香環,且不含有乙烯基、環氧基及氧雜環丁烷基等之聚合性基的化合物。
特別是使用於偏光板21、22之功能性薄膜20、21之製作所用的塗佈液16、17,不滿足上述(2)之條件。又,關於偏光板28、29,所使用之功能性薄膜26、27,原本係不具有含有樹脂成分(A)及化合物(B)之功能層的構成,因此無法抑制表面物性之劣化。又,功能性薄膜15之製作所用之塗佈液11,雖滿足上述(1)(2)之條件,但不滿足上述(3)之條件,化合物(B)之含量多,因此可認為化合物(B)遍佈於樹脂中,而阻礙了樹脂之交聯。
又,關於偏光板23,雖於偏光子之一面側使用比較例之功能性薄膜21,但於另一面側使用實施例之功能性薄膜1,且於偏光子與纖維素薄膜之間設有功能 層,因此可認為抑制了來自纖維素薄膜之酸、添加物所致之偏光子劣化。
再者,由於使用了利用塗佈液5(含量25wt%)所製作之功能性薄膜9的偏光板10中,變化量⊿Ty、⊿Py及鉛筆硬度之劣化被抑制,且使用了利用塗佈液11(含量30wt%)所製作之功能性薄膜15的偏光板16中,變化量⊿Ty、⊿Py及鉛筆硬度劣化,故可認為相對於包含樹脂成分(A)之全部樹脂成分而言,化合物(B)之含量的上限,25wt%係妥當的。另一方面,由於使用了利用塗佈液17(含量0wt%)所製作之功能性薄膜21的偏光板22中,變化量⊿Ty、⊿Py及鉛筆硬度劣化,如塗佈液1~10、12~15般,含量大於0wt%時,於偏光板之變化量⊿Ty、⊿Py及鉛筆硬度之劣化被抑制,故可認為上述含量之下限,1wt%係妥當的。再者,上述含量之較佳範圍,由表1~表3之結果,係10wt%~25wt%。
又,塗佈液7及8中所含之化合物(B),係相對於1個芳香環而言,至少具有1個羥基,且數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化合物(AV LITE BIOC-E、AV LITE BIR-PC),塗佈液6中所含之化合物(B),係不具有電子吸引性基之化合物(t-Ph),塗佈液9中所含之化合物(B),為具有1個羥基之化合物(2’-OH-t-Ph)。因此,具備使用塗佈液6所製作之功能性薄膜10的偏光板11,相較於具備使用塗佈液9所製作之功能性薄膜13的偏光板14,變化量⊿Ty為稍微更差的結果,進一步地, 具備使用塗佈液9所製作之功能性薄膜13的偏光板14,相較於具備使用塗佈液7及8所製作之功能性薄膜11及12的偏光板12及13,變化量⊿Py為稍微更差的結果。由此結果,可說功能層(塗佈層)中所含之化合物(B),較佳為至少具有電子吸引性基,最期望為相對於1個芳香環而言,具有至少1個羥基,且數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化合物。
又,由表4可知,將實施例之偏光板配置於液晶晶胞之視覺辨識側及背光側的至少一方之液晶顯示裝置中,相較於使用2組比較例之偏光板所構成之液晶顯示裝置,輝度不均更加改善。此可認為係因藉由使用實施例之功能性薄膜來構成偏光板,偏光子之耐久性劣化被抑制所致者。
又,比較液晶顯示裝置23與液晶顯示裝置24後,使用具有層合了塗佈層與透明基材之層合體的膜厚超過25μm之47μm功能性薄膜5作為T1薄膜的偏光板6的液晶顯示裝置23,相較於使用具有上述層合體之膜厚為25μm以下之20μm的功能性薄膜22的偏光板24之液晶顯示裝置24,輝度不均為稍微更差的結果。由此,可說上述層合體之膜厚為25μm以下之薄膜構成時,藉由滿足上述3個條件,會有可改善輝度不均之效果高的傾向。
又,液晶顯示裝置4~6、及17~19中,偏光子越成為薄膜,越可見輝度不均改善的傾向,特別是偏光子為15μm以下之偏光板,可得良好結果。但是,液晶顯示 裝置8~13中,僅使偏光子薄膜化,則輝度不均不會改善。此可認為係液晶顯示裝置8~13中,不滿足上述3個條件,因此偏光子之耐久性劣化未被抑制之故。因此,可認為藉由滿足上述3個條件,且使用膜厚為15μm以下之偏光子,可提高可改善輝度不均之效果。
於實施例中,尤特別以液晶顯示裝置4、7、15、24,相較於液晶顯示裝置14,目視評估更高(為◎),因此可說在夾住液晶晶胞之各自的2枚偏光板中,實施例之功能性薄膜位於相對於偏光子而言係與液晶晶胞相反之側(最外層)時,相較於功能性薄膜位於相對於偏光子而言為液晶晶胞側的情況,可抑制偏光子耐久性及表面物性之劣化而更加改善輝度不均之效果會有高的傾向。
又,由液晶顯示裝置17、27之評估,可說即使實施例之功能性薄膜位於最外層,如液晶顯示裝置17般,於視覺辨識側之偏光板中,實施例之功能性薄膜位於相對於偏光子而言為視覺辨識側時,相較於如液晶顯示裝置27般,於背光側之偏光板中,實施例之功能性薄膜位於相對於偏光子而言為背光側的情況,就輝度不均之改善效果而言可期待更高的效果。
以上所說明之本實施形態之功能性薄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可如以下般表述。
1.一種功能性薄膜,其特徵為具有功能層,該功能層係以樹脂組成物構成,該樹脂組成物至少含有由具有丙烯醯基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樹脂 成分(A)、與具有至少2個芳香環,且不具有聚合性基之化合物(B),且相對於包含前述樹脂成分(A)之全部樹脂成分而言,含有前述化合物(B)1~25wt%。
2.如前述1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化合物(B),於主鏈中具有至少2個芳香環。
3.如前述1或2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化合物(B),其前述芳香環彼此係直接鍵結、或透過{C(R)2}n作為間隔基團而鍵結;惟,R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n表示1~5之任一者。
4.如前述1至3中任一項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化合物(B)之數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
5.如前述1至4中任一項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化合物(B),具有至少1個電子吸引性基。
6.如前述1至5中任一項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化合物(B),相對於1個前述芳香環而言,具有至少1個電子吸引性基。
7.如前述5或6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電子吸引性基為羥基。
8.如前述1至7中任一項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功能層,係以相對於包含前述樹脂成分(A)之全部樹脂成分而言,含有前述化合物(B)10~25wt%之前述樹脂組成物所構成。
9.如前述1至8中任一項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樹脂成分(A),為使具有至少2個異氰基之異氰酸酯成分、與醇成分反應而得到之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10.如前述1至9中任一項之功能性薄膜,其係進一步具有層合前述功能層之透明基材,且包含前述功能層及前述透明基材之層合體的膜厚,為25μm以下。
11.一種偏光板,其特徵為,如前述1至10中任一項之功能性薄膜,被貼合於由聚乙烯醇所構成之偏光子的至少一面。
12.如前述11之偏光板,其中前述偏光子之膜厚為15μm以下。
13.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如前述11或12之偏光板,被設置於顯示晶胞之至少一面側。
14.如前述13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偏光板之前述功能性薄膜,相對於貼合有該功能性薄膜之偏光子而言,係位於與前述顯示晶胞相反之側。
15.如前述14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偏光板,係設置於顯示晶胞之視覺辨識側,且前述偏光板之前述功能性薄膜,相對於貼合有該功能性薄膜之偏光子而言,係位於視覺辨識側。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功能性薄膜,可利用於偏光板、或 液晶顯示裝置等之顯示裝置。

Claims (15)

  1. 一種功能性薄膜,其特徵為具有功能層,該功能層係以樹脂組成物構成,該樹脂組成物至少含有由具有丙烯醯基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樹脂成分(A)、與具有至少2個芳香環,且不具有聚合性基之化合物(B),且相對於包含前述樹脂成分(A)之全部樹脂成分而言,含有前述化合物(B)1~25wt%。
  2. 如請求項1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化合物(B),於主鏈中具有至少2個芳香環。
  3. 如請求項1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化合物(B),其前述芳香環彼此係直接鍵結、或透過{C(R)2}n作為間隔基團(spacer)而鍵結;惟,R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n表示1~5之任一者。
  4. 如請求項1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化合物(B)之數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
  5. 如請求項1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化合物(B),具有至少1個電子吸引性基。
  6. 如請求項1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化合物(B),相對於1個前述芳香環而言,具有至少1個電子吸引性基。
  7. 如請求項5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電子吸引性基為羥基。
  8. 如請求項1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功能層,係以相對於包含前述樹脂成分(A)之全部樹脂成分而言,含有前述化合物(B)10~25wt%之前述樹脂組成物所構成。
  9. 如請求項1之功能性薄膜,其中前述樹脂成分(A),為使具有至少2個異氰基之異氰酸酯成分、與醇成分反應而得到之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10. 如請求項1之功能性薄膜,其係進一步具有層合前述功能層之透明基材,且包含前述功能層及前述透明基材之層合體的膜厚,為25μm以下。
  11. 一種偏光板,其特徵為,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功能性薄膜,被貼合於由聚乙烯醇所構成之偏光子的至少一面。
  12. 如請求項11之偏光板,其中前述偏光子之膜厚為15μm以下。
  13. 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如請求項11之偏光板,被設置於顯示晶胞之至少一面側。
  14. 如請求項13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偏光板之前述功能性薄膜,相對於貼合有該功能性薄膜之偏光子而言,係位於與前述顯示晶胞相反之側。
  15. 如請求項14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偏光板,係設置於顯示晶胞之視覺辨識側,且前述偏光板之前述功能性薄膜,相對於貼合有該功能性薄膜之偏光子而言,係位於視覺辨識側。
TW104101682A 2014-03-03 2015-01-19 功能性薄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TW2015423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0813 2014-03-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2369A true TW201542369A (zh) 2015-11-16
TWI561384B TWI561384B (zh) 2016-12-11

Family

ID=54054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1682A TW201542369A (zh) 2014-03-03 2015-01-19 功能性薄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5133160A1 (zh)
KR (1) KR20160111453A (zh)
CN (1) CN106104322A (zh)
TW (1) TW201542369A (zh)
WO (1) WO20151331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1039B (zh) * 2016-06-03 2017-05-01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膜片組及防止黏片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2967B2 (ja) * 2015-09-16 2021-03-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光学部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734745B2 (ja) * 2015-10-14 2020-08-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73363B2 (ja) * 2015-11-05 2020-03-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17104308A1 (ja) * 2015-12-14 2018-09-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前記偏光板を含む画像表示装置
JP6795318B2 (ja) 2016-03-28 2020-12-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KR102107876B1 (ko) * 2016-06-22 2020-05-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들의 제조방법
JP7236217B2 (ja) * 2018-02-08 2023-03-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付き偏光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8836B2 (ja) * 1997-10-23 2006-03-22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イルム及び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溶液
JP2006171382A (ja) * 2004-12-16 2006-06-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機能性フィルム、光学補償シート、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560943B2 (ja) 2010-06-18 2014-07-30 Dic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用偏光板
JP5872851B2 (ja) * 2011-11-08 2016-03-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剥離性積層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811834B2 (ja) * 2011-12-27 2015-11-11 東亞合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又は光学シート、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JP5827204B2 (ja) 2012-01-25 2015-12-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5948287B2 (ja) * 2012-07-26 2016-07-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038180A (ja) * 2012-08-15 2014-02-27 Konica Minolta Inc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098883A (ja) * 2012-09-28 2014-05-29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6194179B2 (ja) * 2012-10-04 2017-09-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157284A (ja) * 2013-02-15 2014-08-28 Fujifilm Corp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1039B (zh) * 2016-06-03 2017-05-01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膜片組及防止黏片的方法
CN106908866A (zh) * 2016-06-03 2017-06-30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组及防止黏片的方法
CN106908866B (zh) * 2016-06-03 2018-12-28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组及防止黏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4322A (zh) 2016-11-09
JPWO2015133160A1 (ja) 2017-04-06
TWI561384B (zh) 2016-12-11
WO2015133160A1 (ja) 2015-09-11
KR20160111453A (ko) 2016-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42369A (zh) 功能性薄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JP6935463B2 (ja) 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TWI550001B (zh) Optical continuum
TWI726966B (zh) 光學膜、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551881B (zh) Optical continuum
TW200907401A (en) Clear hard coat film,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s and displays, made by using the same
TW201237462A (en) Optical element
TW200921162A (en) Polarizer and optical element
CN101458357A (zh) 偏振板组以及使用其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TW201730594A (zh) 曲面圖像顯示面板用凸面側偏光板
TWI599485B (zh) Optical film,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9145397A (ja)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751985B (zh) 光學膜、偏光膜、偏光膜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WO2016013260A1 (ja) 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453123B (zh) 偏光板的套組,以及使用該偏光板的套組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器
TW201638272A (zh) 硬化性接著劑組成物及使用該組成物的偏光板
JP7099440B2 (ja) 偏光板およびこれを具備する表示装置
JP6164050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TWI448748B (zh) 偏光板之套組,以及使用該偏光板套組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器
TW201712376A (zh) 曲面圖像顯示面板用偏光板
TW201638245A (zh) 硬塗薄膜、硬塗薄膜之製造方法、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2146224A (zh) 附抗反射層之圓偏光板及使用該附抗反射層之圓偏光板的影像顯示裝置
CN105419207B (zh) 热塑性树脂膜
TWI770876B (zh) 偏光板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JP2017167373A (ja) 光学用積層フィルム、偏光板、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