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6559A - 電子裝置及其元件之貼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及其元件之貼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6559A
TW201536559A TW103111820A TW103111820A TW201536559A TW 201536559 A TW201536559 A TW 201536559A TW 103111820 A TW103111820 A TW 103111820A TW 103111820 A TW103111820 A TW 103111820A TW 201536559 A TW201536559 A TW 2015365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electronic device
sealant
size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1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g-Hsiang Lai
Tsung-Yi Lin
Chung-Lun Kuo
Shih-Cheng Wang
Ming-Chuan Lin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3111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536559A/zh
Priority to CN201410418213.6A priority patent/CN104943333A/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6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6559A/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及其元件的貼合方法。本發明電子裝置包括第一組件、第二組件以及框膠。第一組件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其中遮光區位於透光區之一側,且遮光區與透光區具有一交界。第二組件設置於第一組件之下側,且第一組件相反於第二組件之一側為使用者之觀測面。框膠設於第一組件之下表面並位於遮光區,且框膠位於第一組件與第二組件之間,其中框膠係用來將第二組件固定於第一組件之下側。框膠具有外緣與內緣,其中內緣較外緣更接近透光區,且內緣與交界之間的距離大於等於0.25毫米。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及其元件之貼合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及其元件的貼合方法,尤指可以改善產品良率與外觀視覺效果的電子裝置及其元件的貼合方法。
觸控顯示裝置已廣泛應用於很多電子產品中,例如智慧型手機與筆記型電腦。傳統的觸控顯示裝置係將觸控面板與顯示面板經由貼合製程加以組合,然而,由於顯示面板表面元件較複雜,例如上、下基板尺寸不同或偏光片規格不同等,這些因素會增加貼合製程的難度,可能影響貼合後顯示面板的平整度,進而影響良率。此外,當觸控顯示裝置應用在可翻轉的電子產品時,也可能因為翻轉動作而造成局部應力集中,影響顯示效果。因此,業界仍須對上述問題進行研發,以改善觸控顯示裝置的生產良率並提高其顯視效果。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及其貼合方法,本發明係將框膠點膠於接近使用者觀測面的組件中,例如點膠於觸控面板表面,而非將框膠點膠於顯示面板表面,此設計可以避免使用者從觀測面看到框膠。此外,本發明提供了框膠與透光區距離或面板外緣之距離規範,可以提高電子裝置的強度,並改善按壓時造成的水波紋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一第一 組件、一第二組件以及一框膠。該第一組件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其中該遮光區位於該透光區之一側,且該透光區與該遮光區具有一交界。該第二組件設置於該第一組件之下側,且該第一組件相反於該第二組件之一側為使用者之觀測面。該框膠設於該第一組件之下表面並位於該遮光區,且該框膠位於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之間,其中該框膠係用來將該第二組件固定於該第一組件之下側。該框膠具有外緣與內緣,其中該內緣較該外緣更接近該透光區,且該內緣與該交界之間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一尺寸,該第一尺寸大於等於0.25毫米。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一第一組件、一第二組件以及一框膠。該第一組件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其中該遮光區位於該透光區之一側,且該透光區與該遮光區具有一交界。該第二組件設置於該第一組件之下側,且該第一組件相反於該第二組件之一側為使用者之觀測面。其中,在電子裝置的任一位置上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之間沿著一堆疊方向具有一距離。該框膠設於該第一組件之下表面並位於該遮光區,且該框膠位於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之間,其中該框膠係用來將該第二組件固定於該第一組件之下側。該框膠具有外緣與內緣,其中該內緣較該外緣更接近該透光區,且該內緣與該交界之間的距離大於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之間的該距離。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係用來將該第二組件固定於該第一組件之下側。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尺寸為該內緣與該交界之間的最短距離,且該第一尺寸大於等於0.4毫米。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另包括一光學膠,位於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之間,且該光學膠大體上被該框膠所環繞包圍。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光學膠之位置對應於該透光區以及該遮光區接近該透光區之部分。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組件具有一顯示區,且該光學膠完整覆蓋該顯示區。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之外緣與該第二組件之外緣之間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二尺寸,且該第二尺寸大於等於0.1毫米並小於等於2毫米。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子裝置的尺寸為10.1吋以下時,該第二尺寸為約0.3至1.2毫米,當該電子裝置的尺寸為大於10.1吋至17吋時,該第二尺寸為約0.3至1毫米,而當該電子裝置的尺寸為大於17吋時,該第二尺寸為約0.1至2毫米。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組件的總尺寸大於該第二組件的總尺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與該第一組件具有一第一接觸面積,該框膠與該第二組件具有一第二接觸面積,且該第一接觸面積大於該第二接觸面積。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在鄰近於該第二組件之表面具有一弧形表面。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組件的總尺寸小於該第二組件的總尺寸,且該框膠係沿著該第一組件的外緣設置。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與該第二組件接觸之部分定義為一貼合部分,該貼合部分與該框膠之外緣的最短距離定義為一第三尺寸,且該第三尺寸大於等於0.1毫米且小於等於2毫米。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設置在該遮光區內之該框膠具有框形圖案,且該框膠具有複數個開孔。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框形圖案具有兩個長邊與兩個短邊,且各該長邊具有一個該開孔,而各該短邊具有四個該開孔。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組件與該第一組件之間的距離為0.1毫米至0.2毫米。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組件包括一平面顯示面板,且該第一組件為一觸控面板或一蓋板。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組件另包括一外框包覆於該平面顯示面板外圍,且該框膠與該第二組件接觸之部分係位於該外框表面。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包括一功能鍵感應電極設置於該第二組件之一側,且該功能鍵感應電極與該框膠在 一堆疊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係為一筆記型電腦之顯示裝置,且該電子裝置另包括一旋轉軸件,位於該電子裝置之一側邊區域。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本發明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該方法包括先提供一第一組件,其中該第一組件其具有一透光區與環繞包圍該透光區之一遮光區,然後進行點膠步驟,於該第一組件之一表面設置一框膠,使該框膠位於該遮光區,且該框膠具有一框形圖案,接著於該框形圖案中設置液態光學膠,最後提供一第二組件,藉由該框膠將該第二組件固定於該第一組件上具有該框膠之一側。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框膠包括一外緣以及一內緣,該內緣較該外緣更接近該透光區,且該透光區與該遮光區具有一交界,該內緣與該交界之間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一尺寸,該第一尺寸大於等於0.25毫米。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框膠之外緣與該第二組件之外緣之間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二尺寸,且該第二尺寸大於等於0.1毫米並小於等於2毫米。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框膠與該第一組件具有一第一接觸面積,該框膠與該第二組間距有一第二接觸面積,且該第一接觸面積大於該第二接觸面積。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 該框膠鄰近於該第二組件之表面具有一弧形表面。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第一組件的總尺寸小於該第二組件的總尺寸,該框膠係沿著該第一組件的外緣設置。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框膠與該第二組件接觸之部分定義為一貼合部分,該貼合部分與該框膠之外緣的最短距離定義為一第三尺寸,該第三尺寸係大於等於0.1毫米並小於等於2毫米。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框膠具有複數個開孔。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框形圖案具有兩個長邊與兩個短邊,且各該長邊具有一個該開孔,而各該短邊具有四個該開孔。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第一組件係為一觸控面板或一蓋板,而該第二組件包括一顯示面板。
100、1001‧‧‧電子裝置
102、1021、1022、1023、1024、1025‧‧‧第一組件
102a、103a、1031b、1032b、122a‧‧‧下表面
102b、104a、110b‧‧‧外緣
103、122‧‧‧透明基板
1031、1032‧‧‧透明膜片
1031a、1032a‧‧‧上表面
104‧‧‧第二組件
1041‧‧‧顯示區
105‧‧‧平面顯示面板
1051‧‧‧上偏光片
1052‧‧‧彩色濾光片基板
1053‧‧‧薄膜電晶體基板
1054‧‧‧下偏光片
106‧‧‧透光區
108‧‧‧遮光區
110‧‧‧框膠
110a‧‧‧內緣
110b‧‧‧外緣
1101‧‧‧長邊
1102‧‧‧短邊
1103‧‧‧貼合部分
112‧‧‧光學膠
114‧‧‧裝飾層
116‧‧‧導電層
1161‧‧‧第一導電層
1162‧‧‧第二導電層
117‧‧‧保護層
1181、1182‧‧‧開孔
120‧‧‧外框
1201‧‧‧側壁
122‧‧‧透明基板
124、126、128‧‧‧黏著層
130‧‧‧旋轉軸件
132‧‧‧透明膜層
200‧‧‧電子產品
202‧‧‧電子構件
500~506‧‧‧步驟
α‧‧‧視角
A1、A2‧‧‧總尺寸
a1‧‧‧第一接觸面積
a2‧‧‧第二接觸面積
B‧‧‧交界
D1‧‧‧第一尺寸
D2‧‧‧第二尺寸
D3‧‧‧第三尺寸
S‧‧‧弧形表面
T‧‧‧垂直距離
Z‧‧‧堆疊方向
第1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所示電子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三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四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五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六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七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一組件的第一變化形的剖面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一組件的第二變化形的剖面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一組件的第三變化形的剖面示意圖。
第12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一組件的第四變化形的剖面示意圖。
第13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一組件的第五變化形的剖面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八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第15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之功效。
請參考第1圖與第2圖,第1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而第2圖為第1圖所示電子裝置的俯視示意圖。本發明電子裝置100包括一第一組件102、一第二組件104以及一框膠110。在第一實施例中,本發明電子裝置100舉例為一觸控顯示裝置,其中第一組件102為觸控面板,而第二組件104為顯示面板,但不以此為限。在第1圖中,第二組件104設於第一組件102之下側,第一組件102相反於第二組件104之一側為使用者之觀測面,亦即第1圖中第一組件102的上側為使用者觸控面或操作面。第一組件102具有一透光區106與一遮光區108,其中遮光區108位於透光區106之一側,且遮光區108與透光區106之間具有一交界B,本實 施例的遮光區108環繞透光區106外圍而具有類似框形的圖案。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組件102舉例為一單片玻璃式(one glass solution,OGS)觸控面板,所謂單片玻璃式觸控面板即在第一組件102之一側形成一層導電層116,但不以此為限。因此第一組件102包括一透明基板103,例如為玻璃基板、塑膠基板、藍寶石基板或透明陶瓷基板。當透明基板103是塑膠基板時,可以是單層材質的基板或是兩層以上不同材質堆疊而成的基板,其中材質可以選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亞醯胺(Polyimide,PI)、聚環烯烴聚合物(Cyclo olefin polymer,COP,例如是PMMA與PC雙層材質堆疊的覆蓋板。當透明基板103是玻璃基板時,此玻璃基板可以是經過化學或是物理強化的強化玻璃,因此可具有高機械強度,以保護如感應電極等電子元件與所搭配的第二組件104(例如顯示面板),且透明基板103的厚度可介於0.25毫米至2毫米之間。透明基板103的下表面103a設有一裝飾層114,裝飾層114的圖案大體上對應於遮光區108而具有框形圖案。裝飾層114的材料可包含陶瓷、類鑽碳、油墨、光阻或樹脂材料,可以為彩色、黑色或白色,且可為單層或複合膜層。此外,透明基板103的下表面103a設置了觸控面板的電子元件,第1圖以一層導電層116作為觸控面板之感應電極、導線等電子元件之代表,感應電極可由透明導電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氧化銦錫、氧化銦鋅與氧化鋁鋅、金屬或其他適合之導電材料所形成。上述之金屬可包括金屬材料例如鋁、銅、銀、鉻、鈦、鉬、釹之其中至少一者、上述材料之複合層或上述材料之合金,但並不以此為限,且其型態可以為網格狀電極,例如金屬網格,網格的線寬介於0.8微米(μm)至10微米(μm)之間。金屬網格可以採用黃光微影、噴印、塗佈、壓印出溝槽並填充金屬等製程方式製作而成。金屬網格可以單層或多層金屬堆疊而成,靠近使用者的表面可以設置抗反射層、霧化層或黑化層以降低反射率。上述之導電材料可包括導電粒子、奈米碳管或奈米 銀絲,但並不以此為限,且其型態可以為網格狀,例如導電網格。透明基板103的下表面103a另設有一保護層117,覆蓋了導電層116表面以提供保護。本實施例之第二組件104較佳為平面顯示面板,例如為液晶顯示面板、有機發光顯示面板或電泳顯示面板,但不以此為限。此外,第二組件104也可以為呈半成品狀態的顯示面板之一部分,例如僅為液晶顯示面板的彩色濾光片基板,或是不具有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面板。再者,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組件102也可以僅為一透明蓋板,其表面不具有複雜的導電元件或不具有任何導電元件,而第二組件104為任何需要透明蓋板的電子構件,例如為外掛式觸控顯示面板或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但不以此為限。
在電子裝置100中,框膠110係用來將第二組件104固定於第一組件102之下側並位於第一組件102與第二組件104之間,且框膠110設於第一組件102之下表面102a並位於遮光區108內。框膠110具有外緣110b與內緣110a,其中內緣110a較外緣110b更接近透光區106。根據本發明,框膠110的內緣110a與透光區106之間的最短距離定義為一第一尺寸D1,也可以說透光區106與遮光區108的交界B與框膠110的內緣110a之間的距離定義為第一尺寸D1,且第一尺寸D1大於或等於0.25毫米。然而,由於製作公差的關係,第一尺寸D1較佳大於或等於0.4毫米。此外,在電子裝置100的任一位置上第二組件104與第一組件102之間在沿著堆疊方向Z上具有一垂直的距離T,其中距離T為約0.05毫米至0.25毫米,且距離T也可視為一光學膠112的任一位置之厚度或框膠110的任一位置之厚度。在此設計下,使用者若要從觀測面看到裝飾層114下側的框膠110,則需要較大的視角。其中,遮光區108與透光區106的交界處(即交界B)的法線(與第一組件102的下表面102a相垂直的直線)和交界處與框膠110的內緣110a之間連線(或交界處與框膠110之內緣110a之切線)的夾角可定義為使用者觀測到框膠110所需的視角α。根據本發明所定義的第一尺寸D1,視角α會大 於等於45度,例如會大於等於60度或70度。由於觀察到框膠110的視角α較大,使用者不容易從觀測面看到框膠110,所以本發明提供的框膠110設置位置可以使電子裝置100有較佳的視效。所以,根據本發明,為了使視角α大於等於45度,第一尺寸D1應大於第二組件104與第一組件102之間的垂直距離T,並且,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尺寸D1並不限於一定要大於等於0.4毫米而僅需滿足大於垂直距離T即可。也可以說,根據本發明,第一尺寸D1應大於框膠110之任意位置之厚度,例如其最大厚度T。再者,電子裝置100之光學膠112位於第一組件102與第二組件104之間,且光學膠112大體上被框膠110所環繞包圍。光學膠112舉例為液態光學膠(liqu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LOCA),但不以此為限。如第2圖所示,框膠110位於遮光區108內而被裝飾層114所遮蔽,且框膠110的內緣110a與透光區106之間具有第一尺寸D1,而光學膠112係設於具有框形圖案的框膠110之間,所以光學膠112的位置對應於透光區106以及遮光區108接近透光區106之部分。再者,當第二組件104為顯示面板時,其具有一顯示區1041(包括可視區view area與主動區active area),大體上對應於透光區106,而光學膠112會完整覆蓋顯示區1041。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組件102的總尺寸A1大於第二組件104的總尺寸A2,因此雖然框膠110是沿著第二組件104的外緣104a設置,即使在進行貼合時發生框膠110往外側滲出或溢出第二組件104的上表面,溢出的框膠110也會被上側的第一組件102的裝飾層114給遮住,不會影響視效。再者,本實施例的框膠110具有接近矩形的框形圖案,例如具有兩個長邊1101與兩個短邊1102,且在較佳實施例中,框膠110具有十個開孔1181、1182,其中各長邊1101分別具有一個開孔1181,而各短邊1102分別具有四個開孔1182。開孔1181、1182係作為貼合製程時的排氣孔,在貼合第一組件102與第二組件104時,會將第一組件102與第二組件104之間的空氣排出,而本實施例的框膠110在短邊1102各有四個開孔1182的設計可以促使空氣更容易往短邊1102排出而改善長邊1101的翹曲問題,另外,液態 的光學膠112也會沿著該些開孔1181、1182向外溢流,進而提高第一組件102與第二組件104在貼合後的平整性並改善良率。因此,本發明電子裝置100的貼合製程可在大氣環境下進行便能組裝出具有良好外觀的電子裝置100,不需像傳統技術必須在真空環境下才能組裝出平整的電子裝置,因而本發明電子裝置100的設計可以節省製程成本。上述經由在框膠110的短邊1102設置四個開孔1182而改善排氣狀況的情形,在電子裝置100為7吋以上或大尺寸的情況下,其改善效果更為顯著,因此,框膠110具有十個開孔1181、1182的設計以應用於電子裝置100為7吋以上或甚至為10吋到17吋的情況為更佳,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15圖,第15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圖。本發明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包括下述步驟:步驟500:提供第一組件102,其具有透光區106與遮光區108,其中遮光區108環繞包圍透光區106;步驟502:進行點膠步驟,於第一組件102之一表面設置框膠110,使框膠110位於遮光區108,且框膠110具有一框形圖案,在第1圖中,框膠110係設置在第一組件102的下表面102a上;步驟504:於框形圖案中設置液態光學膠;步驟506:提供第二組件104,藉由框膠110與光學膠112將第二組件104固定於第一組件102上具有框膠110之一側,其中,將第二組件104固定於第一組件102之下表面102a後,可以利用光照、加熱或其他方式使光學膠112固化,其中第一組件102相反於第二組件104的一側為使用者觀測面。
需注意的是,由於前述框膠110之十個開孔1181、1182的設計,因此上述步驟500至步驟506只需在大氣環境下完成即可得到有良好平整性 的電子裝置100,亦即本發明電子裝置100可利用大氣貼合製程所完成。再者,步驟502的點膠步驟是在例如觸控面板之第一組件102表面點上框膠110,而非在例如顯示面板的第二組件104表面點膠,此設計可以避免因第二組件104表面的不平整、第二組件104表面元件位置高低落差、第二組件104表面之固定膠帶或偏光片的材料與貼附位置而影響點膠位置與效果。換句話說,由於步驟502係將框膠110點膠於第一組件102的下表面102a,且一般而言第一組件102具有較平整且完整、整面性的下表面102a,因此本發明框膠110的點膠位置具有高度穩定性,不論第二組件104的上側是否有大小尺寸不同的元件(例如偏光片)或者有翹曲問題,其對於貼合製程和貼合後之框膠110的穩定性的影響都會減小許多,有效提高製程良率。此外,由於上述點膠位置提供了高穩定性的框膠110,因此可以減少50%以上的溢膠情形。請再參考第1圖,如前所述,由於本發明的點膠步驟是將框膠110點膠於第一組件102的下表面102a,再將第二組件104置於第一組件102具有框膠110之一側使其與框膠110相接觸以貼合在第一組件102之表面,因此框膠110在鄰近於第二組件104之表面具有一弧形表面S,且框膠110與第一組件102的接觸面積(定義為第一接觸面積a1)會大於框膠110與第二組件104的接觸面積(定義為第二接觸面積a2)。此結構同樣增大了使用者從觀測面可觀察到框膠110的視角,因此能提高電子裝置100的視效。
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下文將繼續揭示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或變化形,然為了簡化說明並突顯各實施例或變化形之間的差異,下文中使用相同標號標注相同元件,並不再對重覆部分作贅述。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第一組件102的總尺寸A1大體上相同於第二組件104的總尺寸A2,而框膠110不是沿著第二組件104的外 緣104a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框膠110之外緣110b與第二組件104之外緣104a之間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二尺寸D2,且第二尺寸D2大於等於0.1毫米並小於等於2毫米。根據本實施例,當電子裝置100的尺寸為10.1吋以下時,第二尺寸D2較佳為約0.3至1.2毫米,當電子裝置100的尺寸為大於10.1吋至17吋時,第二尺寸D2較佳為約0.3至1毫米,而當電子裝置100的尺寸為大於17吋時,第二尺寸D2較佳為約0.1至2毫米。此外,框膠110之內緣110a與透光區106之最短距離定義為第一尺寸D1,其條件較佳如第一實施例所述,不再贅述,以下實施例亦同。在此設計下,光學膠112會擴滿整個顯示區1041,能改善按壓時的水波紋(ripple)問題,並能改善電子裝置100之結構上受彎曲(bending)的強度,減少四個角的膠裂(peeling)問題而提高良率。再者,前述實施例的框膠110的開孔數量與開孔位置可應用於本實施例與後述實施例中,亦不再贅述。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三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主要不同處在於,雖然第一組件102的總尺寸A1仍大於第二組件104的總尺寸A2,但框膠110的外緣110b與第二組件104的外緣104a仍具有第二尺寸D2,且第二尺寸D2較佳大於等於0.1毫米並小於等於2毫米。再者,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可選擇性地包含一外框120,包覆在第二組件104的外側。在某些實施例中,外框120也可視為第二組件104的一部份。外框120舉例為鐵框或塑膠框,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四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電子裝置100的第二組件104包括平面顯示面板105,其舉例為液晶顯示面板,因此平面顯示面板105可包括(但不限於)上偏光片1051、彩色濾光片基板1052、薄膜電晶體基板1053及下偏光片1054,其中上偏光片1051和彩色濾光片基板1052的尺寸小於薄膜電晶體基板1053。本 實施例電子裝置100的第二組件104另包括外框120包覆於平面顯示面板105外圍,且框膠110與第二組件104接觸之部分係位於外框120表面,例如其側壁1201上,框膠110大體上並未與平面顯示面板105相接觸。因此,平面顯示面板105的整個上表面都會被光學膠112所覆蓋,此設計可以提高組合後電子裝置100的整體強度,特別可以減少因外圍或局部應力集中而導致的變形現象或顯示畫面不均勻(mura)現象。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五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第二組件104的總尺寸A2大於第一組件104的總尺寸A1,且框膠110係沿著第一組件102的外緣102b設置。此外,框膠110與第二組件104接觸之部分定義為一貼合部分1103,其中貼合部分1103與框膠110之外緣110b的最短距離定義為一第三尺寸D3,且第三尺寸D3大於等於0.1毫米且小於等於2毫米。再者,本實施例的第一尺寸D1與第二尺寸D2的條件與定義可參考前處實施例,不再贅述。
請參考第7圖,第7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六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類似於第3圖所示者,第一組件102與第二組件104具有相同的總尺寸,然而,裝飾層114並沒有設置在透明基板103的下表面103a,而是另外設置在一透明膜層132的下表面,其中透明膜層132舉例為一塑膠膜片,其可藉由黏著層124而貼附於第一組件102的上表面。在某些實施例中,表面設有裝飾層114的透明膜層132也可以視為第一組件102的一部分。再者,在某些實施例中,透明膜層132也可以為一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或塑膠基板,作為電子裝置100的保護蓋板使用。
請參考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應用於一電子產品的側面示意圖。舉例而言,本發明電子裝置100為一顯示裝置,可以應用於任何 需要顯示裝置的電子產品200中,例如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中,而電子裝置100可具有如前述所有實施例之結構,且電子裝置100選擇性地另包括一旋轉軸件130,位於電子裝置100之一側邊區域並與電子產品200的另一電子構件202相接。藉由旋轉軸件130之設置,可以使電子裝置100以旋轉軸件130為軸心而前後翻轉。由於本發明電子裝置100的框膠110與透光區106和第二組件104的外緣104a具有特定的距離規範,且電子裝置100的光學膠112會佈滿整個第二組件104的顯示區1041,又例如第5圖框膠110係設置在外框120上而非直接設置在平面顯示面板105表面,因此,本發明電子裝置100在應用於電子產品200時,即使電子裝置100必須依使用者需求而經由旋轉軸件130前後翻轉,本發明的設計仍然可以大幅減少因旋轉所造成的局部應力集中而造成的變形現象以及水波紋現象,尤其是佈滿第二組件104或平面顯示面板105表面的光學膠112可以提高電子裝置100的強度,在電子裝置100因旋轉而可能發生變形時,上述設計可以避免局部應力集中而造成顯示不均之現象。
雖然前述實施例的第一組件主要以單片玻璃式觸控面板為例來介紹,但本發明的第一組件並不限於上述結構,可以為各種形式結構的觸控面板,例如具有多個基板、膜片或多層導電層。以下介紹本發明第一組件的各種變化形。
請參考第9圖,第9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一組件的第一變化形的剖面示意圖。本變化形的第一組件1021為觸控面板,其具有雙基板與雙導電層之結構,其包括一片透明基板122與一片透明膜片1031,其中透明基板122舉例為玻璃基板、塑膠基板,但不以此為限,也可以為一透明膜層,與透明膜片1031具有相同的材料。透明膜片1031舉例為塑膠膜片,但不以此為限,也可以具有類似於透明基板122之剛性材料。第一組件1021另包括 第一導電層1161和第二導電層1162,分別形成於透明基板122的下表面122a與透明膜片1031的上表面1031a,其中第一導電層1161和第二導電層1162可分別代表觸控面板的兩層感應電極層或導線。透明基板122與透明膜片1031之間藉由具絕緣性的黏著層126使兩者相固定,黏著層126舉例為光學膠,但不以此為限。此外,裝飾層114係設於透明基板122的下表面122a,位於第一導電層1161與透明基板122之間。應用於本發明之電子裝置100時,本變化形的第一組件1021係取代前述實施例中的第一組件102,亦即框膠110會設置在第一組件1021的下表面102a上,而第二組件104會經由框膠110與選擇性的光學膠112而貼合固定在第一組件1021的下側。以下變化形的應用亦同,不再贅述。
請參考第10圖,第10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一組件的第二變化形的剖面示意圖。類似於第一變化形,本變化形的第一組件1022同樣具有雙基板與雙導電層之結構,不同的是第二導電層1162是設置在透明膜片1031的下表面1031b,因此黏著層126係直接與透明膜片1031的上表面1031a相接觸。
請參考第11圖,第11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一組件的第三變化形的剖面示意圖。本變化形的第一組件1023具有一蓋板、一基板與雙導電層結構,其中第一導電層1161與第二導電層1162分別形成於透明膜片1031的上表面1031a與下表面1031b,透明基板122再藉由黏著層126而固定於透明膜片1031上。如前所述,透明基板122舉例為玻璃基板與塑膠基板,透明膜片1031可以為一塑膠膜層,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在其他變化形中,透明膜片1031也可以為剛性基板。
請參考第12圖,第12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一組件的第四變 化形的剖面示意圖。本變化形的第一組件1024具有一蓋板、一基板與單層導電層結構,與前一變化形的不同處主要在於第一組件1024僅具有單一導電層116,形成在透明膜片1031的上表面1031a,但在其他變化形中,導電層116也可以設置在透明膜片1031的下表面1031b。
請參考第13圖,第13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一組件的第五變化形的剖面示意圖。本變化形的第一組件1025具有一蓋板、雙基板與雙層導電層結構。其中第一組件1025包括兩層透明膜片1031、1032,而第一導電層1161與第二導電層1162分別形成於透明膜片1031、1032的表面。需注意的是,第一導電層1161與第二導電層1162並不限定要設置在透明膜片1031、1032的下表面1031b、1032b,也可以分別設置在透明膜片1031、1032的上表面1031a、1032a。透明膜片1031係藉由具絕緣性的黏著層128固定於透明膜片1032的上側,而透明基板122係藉由黏著層126固定於透明膜片1031的上側。在本變化形中,透明基板122為例如玻璃基板之剛性基板,透明膜片1031、1032為例如塑膠膜片之軟性膜層,但不以此為限,透明膜片1031、1032可以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材料,也可以各別為剛性基板。
請參考第14圖,第14圖為本發明電子裝置之第八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1中,第一組件102可以為一透明蓋板,具有透明基板103與設於透明基板103表面的裝飾層114,而第二組件104為具有觸控功能的顯示元件,例如為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包括平面顯示面板105與設置在平面顯示面板105之上基板表面的導電層116,其中導電層116用來提供觸控功能,例如導電層116在透光區106的部分包括複數個觸控感應電極。在某些實例中,導電層116在遮光區108另包括至少一功能鍵感應電極,其中功能鍵感應電極可以為獨立的電極,也可以是從透光區106延伸至遮光區108的電極。此外,功能鍵感應電極與框膠110在堆疊方向Z上 至少部分重疊。上述功能鍵感應電極之設計可以應用在本發明的前述其他各實施例與變化形中,不再贅述。再者,在本實施例中,框膠110的內緣110a和透光區106之間的距離為第一尺寸D1,而框膠110之外緣110b與第二組件104的外緣104a之間的距離為第二尺寸D2,其中第一尺寸D1與第二尺寸D2較佳有類似前述實施例的尺寸範圍規範,以提高本發明電子裝置1001的視效與良率。在某些變化形中,導電層116可設置在平面顯示面板105的上基板下側而不設置在上基板的上側。再者,在其他變化形中,電子裝置1001也可包括另一層導電層,設置在平面顯示面板105的上基板的下側,或是設置在第一組件102的下側。
需注意的是,雖然前述實施例都提到框膠的內緣與第一組件的透光區的最短距離較佳具有大於等於0.4毫米的第一尺寸限制,但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的電子裝置可以僅對框膠外緣與第二組件之外緣間的前述第二尺寸做規範,例如大於等於0.1毫米並小於等於2毫米,而不限制第一尺寸。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藉由前述第一尺寸的限制而使框膠內緣與透光區具有大於等於0.4毫米以上的距離,此設計可以改善電子裝置之視效,即使使用者以較大視角觀測本發明電子裝置,也不易發現框膠。再者,本發明提出了前述第二尺寸有關框膠外緣與第二組件外緣的尺寸規範以及前述第三尺寸有關框膠與第二組件相接觸之貼合部分與框膠外緣的限制,第二與第三尺寸之規範可以有效控制溢膠問題,避免框膠溢出到電子裝置的側邊,同樣能改善電子裝置的外觀。同時,前述框膠設置位置之規範可以使光學膠佈滿第二組件的整個顯示區,減少顯示畫面不均勻的問題。此外,本發明揭露了將框膠先點膠於具有平坦表面的第一組件上,再將表面可能不均勻的第二組件設置在第一組件上,可以提供框膠穩定性。再者,藉由框膠開孔的設計方式,可以改善空氣排出問題,使得貼合製程可以在大氣環境下進行 即可得到良好製程良率,能有效節省製程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電子裝置
102‧‧‧第一組件
102a、103a‧‧‧下表面
104a、110b‧‧‧外緣
103‧‧‧透明基板
104‧‧‧第二組件
1041‧‧‧顯示區
106‧‧‧透光區
108‧‧‧遮光區
110‧‧‧框膠
110a‧‧‧內緣
110b‧‧‧外緣
112‧‧‧光學膠
114‧‧‧裝飾層
116‧‧‧導電層
117‧‧‧保護層
α‧‧‧視角
A1、A2‧‧‧總尺寸
a1‧‧‧第一接觸面積
a2‧‧‧第二接觸面積
B‧‧‧交界
D1‧‧‧第一尺寸
S‧‧‧弧形表面
T‧‧‧垂直距離
Z‧‧‧堆疊方向

Claims (45)

  1.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一第一組件,該第一組件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該遮光區位於該透光區之一側,且該透光區與該遮光區具有一交界;一第二組件,設置於該第一組件之下側,且該第一組件相反於該第二組件之一側為使用者之觀測面;以及一框膠,設於該第一組件之下表面並位於該遮光區,且該框膠位於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之間,其中該框膠包括:一外緣;以及一內緣,其中該內緣較該外緣更接近該透光區,且該內緣與該交界之間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一尺寸,該第一尺寸大於等於0.25毫米。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係用來將該第二組件固定於該第一組件之下側。
  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尺寸為該內緣與該交界之間的最短距離,且該第一尺寸大於等於0.4毫米。
  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另包括一光學膠,位於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之間,且該光學膠大體上被該框膠所環繞包圍。
  5.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光學膠之位置對應於該透光區以及該遮光區接近該透光區之部分。
  6.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組件具有一顯示區,且該光學膠完整覆蓋該顯示區。
  7.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之外緣與該第二組件之外緣之間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二尺寸,且該第二尺寸大於等於0.1毫米並小於等於2毫米。
  8.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子裝置的尺寸為10.1吋以下時,該第二尺寸為約0.3至1.2毫米,當該電子裝置的尺寸為大於10.1吋至17吋時,該第二尺寸為約0.3至1毫米,而當該電子裝置的尺寸為大於17吋時,該第二尺寸為約0.1至2毫米。
  9.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組件的總尺寸大於該第二組件的總尺寸。
  10.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與該第一組件具有一第一接觸面積,該框膠與該第二組件具有一第二接觸面積,且該第一接觸面積大於該第二接觸面積。
  11.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在鄰近於該第二組件之表面具有一弧形表面。
  1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組件的總尺寸小於該第二組件的總尺寸,且該框膠係沿著該第一組件的外緣設置。
  13.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與該第二組件接觸之部分定義為一貼合部分,該貼合部分與該框膠之外緣的最短距離定義為一第三尺寸,且該第三尺寸大於等於0.1毫米且小於等於2毫米。
  1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設置在該遮光區內之該框膠具有框形圖案,且該框膠具有複數個開孔。
  15. 如請求項第1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框形圖案具有兩個長邊與兩個短邊,且各該長邊具有一個該開孔,而各該短邊具有四個該開孔。
  16.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組件與該第一組件之間的距離為0.1毫米至0.2毫米。
  17.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組件包括一平面顯示面板,且該第一組件為一觸控面板或一蓋板。
  18. 如請求項第1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組件另包括一外框包覆於該平面顯示面板外圍,且該框膠與該第二組件接觸之部分係位於該外框表面。
  19. 如請求項第1或1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包括一功能鍵感應電極設置於該第二組件之一側,且該功能鍵感應電極與該框膠在一堆疊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
  20.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係為一筆記型電腦之顯示裝置,且該電子裝置另包括一旋轉軸件,位於該電子裝置之一側邊區域。
  21. 一種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組件,其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該遮光區環繞包圍該透光區;進行點膠步驟,於該第一組件之一表面設置一框膠,使該框膠位於該遮光區,且該框膠具有一框形圖案; 於該框形圖案中設置液態光學膠;以及提供一第二組件,藉由該框膠將該第二組件固定於該第一組件上具有該框膠之一側;其中該第一組件相反於該第二組件的一側為使用者之觀測面。
  22. 如請求項第2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框膠包括:一外緣;以及一內緣,其中該內緣較該外緣更接近該透光區;其中該透光區與該遮光區具有一交界,且該內緣與該交界之間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一尺寸,該第一尺寸大於等於0.25毫米。
  23. 如請求項第2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框膠之外緣與該第二組件之外緣之間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二尺寸,且該第二尺寸大於等於0.1毫米並小於等於2毫米。
  24. 如請求項第2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框膠與該第一組件具有一第一接觸面積,該框膠與該第二組間距有一第二接觸面積,且該第一接觸面積大於該第二接觸面積。
  25. 如請求項第2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框膠鄰近於該第二組件之表面具有一弧形表面。
  26. 如請求項第2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第一組件的總尺寸小於該第二組件的總尺寸,該框膠係沿著該第一組件的外緣設置。
  27. 如請求項第2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框膠與該第二組件接觸之部分定義為一貼合部分,該貼合部分與該框膠之外緣的最短距離定 義為一第三尺寸,該第三尺寸係大於等於0.1毫米並小於等於2毫米。
  28. 如請求項第2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框膠具有複數個開孔。
  29. 如請求項第28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框形圖案具有兩個長邊與兩個短邊,且各該長邊具有一個該開孔,而各該短邊具有四個該開孔。
  30. 如請求項第2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元件的貼合方法,其中該第一組件係為一觸控面板或一蓋板,而該第二組件包括一顯示面板。
  31.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一第一組件,該第一組件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該遮光區位於該透光區之一側,且該透光區與該遮光區具有一交界;一第二組件,設置於該第一組件之下側,且該第一組件相反於該第二組件之一側為使用者之觀測面,其中在該電子裝置的任一位置上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之間沿著一堆疊方向具有一距離;以及一框膠,設於該第一組件之下表面並位於該遮光區,且該框膠位於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之間,其中該框膠包括:一外緣;以及一內緣,其中該內緣較該外緣更接近該透光區,且該內緣與該交界之間的距離大於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之間的該距離。
  32. 如請求項第3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係用來將該第二組件固定於該第一組件之下側。
  33. 如請求項第3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之間的該距離為約0.05毫米至0.25毫米,而該內緣與該交界之間的距離大於0.25毫米。
  34. 如請求項第3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內緣與該交界之間的距離大於該框膠之任一位置之厚度。
  35. 如請求項第3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另包括一光學膠,位於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之間,且該光學膠大體上被該框膠所環繞包圍。
  36. 如請求項第35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內緣與該交界之間的距離大於該光學膠之任一位置之厚度。
  37. 如請求項第35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組件具有一顯示區,且該光學膠完整覆蓋該顯示區。
  38. 如請求項第3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之外緣與該第二組件之外緣之間的距離定義為一第二尺寸,且該第二尺寸大於等於0.1毫米並小於等於2毫米。
  39. 如請求項第3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與該第一組件具有一第一接觸面積,該框膠與該第二組件具有一第二接觸面積,且該第一接觸面積大於該第二接觸面積。
  40. 如請求項第3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組件的總尺寸小於該第二組件的總尺寸,且該框膠係沿著該第一組件的外緣設置。
  41. 如請求項第40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框膠與該第二組件接觸之部分定義 為一貼合部分,該貼合部分與該框膠之外緣的最短距離定義為一第三尺寸,且該第三尺寸大於等於0.1毫米且小於等於2毫米。
  42. 如請求項第3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設置在該遮光區內之該框膠具有框形圖案,且該框膠具有複數個開孔。
  43. 如請求項第4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框形圖案具有兩個長邊與兩個短邊,且各該長邊具有一個該開孔,而各該短邊具有四個該開孔。
  44. 如請求項第3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組件包括一平面顯示面板,且該第一組件為一觸控面板或一蓋板。
  45. 如請求項第4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組件另包括一外框包覆於該平面顯示面板外圍,且該框膠與該第二組件接觸之部分係位於該外框表面。
TW103111820A 2014-03-28 2014-03-28 電子裝置及其元件之貼合方法 TW2015365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1820A TW201536559A (zh) 2014-03-28 2014-03-28 電子裝置及其元件之貼合方法
CN201410418213.6A CN104943333A (zh) 2014-03-28 2014-08-22 电子装置及其组件的贴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1820A TW201536559A (zh) 2014-03-28 2014-03-28 電子裝置及其元件之貼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6559A true TW201536559A (zh) 2015-10-01

Family

ID=54158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1820A TW201536559A (zh) 2014-03-28 2014-03-28 電子裝置及其元件之貼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43333A (zh)
TW (1) TW20153655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4481B (zh) * 2019-10-25 2020-09-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I721738B (zh) * 2019-12-25 2021-03-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觸控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6913A (zh) * 2016-11-22 2017-03-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6773095B (zh) * 2017-03-30 2019-05-03 宁波万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栅贴合方法及装置
CN107512852B (zh) * 2017-08-24 2021-02-05 深圳市零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晶体屏
CN108762559B (zh) * 2018-05-25 2021-07-2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11415584A (zh) * 2020-03-05 2020-07-14 深圳全息界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贴合工艺及显示装置
CN111459332B (zh) * 2020-03-30 2023-08-0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36872B (zh) * 2020-04-22 2023-10-1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块以及指纹识别装置
CN111508341A (zh) * 2020-04-28 2020-08-07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盖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1704867B (zh) * 2020-08-19 2020-11-17 太仓展新胶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遮光的oca光学胶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9404B2 (en) * 2002-05-31 2005-07-19 Elsicon, Inc. Hybrid polymer materials for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layers
JP2006235135A (ja) * 2005-02-24 2006-09-07 Seiko Instruments Inc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97132B1 (ko) * 2007-09-12 2009-05-14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봉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TWI431340B (zh) * 2010-12-10 2014-03-21 Au Optronics Corp 具有觸控功能的顯示結構、偏光結構以及黏貼觸控面板於液晶面板的方法
TWI588547B (zh) * 2011-10-07 2017-06-21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顯示模組、觸控式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3085437B (zh) * 2011-11-02 2016-04-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贴合结构、具有该贴合结构之电子装置及其贴合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4481B (zh) * 2019-10-25 2020-09-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I721738B (zh) * 2019-12-25 2021-03-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觸控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333A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36559A (zh) 電子裝置及其元件之貼合方法
US10289224B2 (en) Pressure sensing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429971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10199330A1 (en) Surfac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US9612492B2 (en) Border masking structure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1413512A (zh) 觸控顯示裝置以及觸控面板
TWI626577B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WO2020001357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移动终端
TWI564759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JP2012155644A (ja) 加飾カバーガラス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6173258A1 (zh) 触摸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160274687A1 (en) Explosion-proof membrane assembly, touch screen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346386A (zh) 具單基板之全平面觸控面板
KR20140030727A (ko)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9184543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KR102443605B1 (ko) 표시 장치용 커버 윈도우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534506B (zh) 顯示裝置
WO2023092724A1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US20150077648A1 (en) Touch panel
TW201333796A (zh) 電容式觸控單元
JP2012088599A (ja) タッチセンサ機能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TWI773123B (zh) 觸控感應模組、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1518106A (zh) 面板貼合結構以及貼合方法
TW201326967A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230165045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mo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