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6499A - 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6499A
TW201506499A TW103127291A TW103127291A TW201506499A TW 201506499 A TW201506499 A TW 201506499A TW 103127291 A TW103127291 A TW 103127291A TW 103127291 A TW103127291 A TW 103127291A TW 201506499 A TW201506499 A TW 2015064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panel
touch
input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7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unsuke Hirano
Jiro Okuno
Yukinobu Muroki
Original Assignee
Gunze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nze Kk filed Critical Gunze Kk
Publication of TW201506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6499A/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薄型化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具有:具有顯示面板以及對該顯示面板的表面周緣部的至少一部分進行覆蓋的邊框部的顯示裝置、以及在該顯示面板的前方借助黏合層配置的觸控面板,該黏合層配置在未被該邊框部覆蓋的該顯示面板的表面區域,貼合該顯示面板和該觸控面板。

Description

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特別是關於將使用者觸控輸入的場所作為輸入位置進行檢測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一直以來,已知有在銀行終端(自動提款機)、售票機、智慧手機、個人電腦、OA設備、電子筆記本、PDA等的顯示器裝置(顯示裝置)安裝觸控面板並將使用者觸控於觸控面板的場所作為輸入位置進行檢測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該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如圖9所示,構成為在內部收納有顯示裝置100的外殼體101的開口部102,固定借助黏合層103貼合有觸控面板104的蓋體105的周緣部。
關於這樣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強烈期待其整體的薄型化,作為其一個對策,正在研究蓋體、黏合層的薄型化。但是,在圖9所示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的情況下,是將貼合有觸控面板104的蓋體105的周緣部固定於外殼體開口部102而構成,所以在薄薄地形成蓋體105時,會有蓋體105的剛性不足、難以保持觸控面板104的問題,其薄型化是有限度的。
另外,作為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的其他形態,例如已知有圖10所示的結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該帶 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具有:液晶等的顯示面板110、在該顯示面板110的前方配置的觸控面板111、在觸控面板111的前方配置的蓋體112、在顯示面板110的後方配置的背光源113、和收納這些觸控面板111、顯示面板110以及背光源113的外殼體114。在這樣的形態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的情況下,蓋體112、觸控面板111、顯示面板110以及背光源113分別借助黏合層相互貼合而構成,所以對蓋體112不要求高剛性,可以薄薄地形成蓋體112。
[先前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特開第2012-17405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發明專利特開第2013-8225號公報
如上所述,在圖10所示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蓋體112的薄型化,但存在難以進行黏合層的薄型化以便進行作為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整體的進一步薄型化的問題。若具體加以說明,則在圖10所示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的情況下,顯示面板110和觸控面板111如圖11的放大截面圖所示借助黏合層115相互貼合,但此時,在顯示面板110的整個前面配置黏合層115,兩者被貼合。此處,顯示面板110具有偏振濾光器、玻璃基板、取向膜、液晶、濾色器等各種構成要素借助黏合層層疊成層狀而形成的層疊體結構,為了保護該層疊體的圓周表面,防止各構成要素的橫向錯位(防止向垂直於層疊方向的方向的錯位),在顯示面板110上設置有按照包圍其圓周表面的整周的方式配置的、或者配置在圓周表 面的一部分的邊框()部116。邊框部116例如通過在顯示面板110的圓周表面的整周或一部分貼附的帶體(tape)構成,或者由薄的金屬制框或薄的合成樹脂制框構成,其一部分對顯示面板110的表面周緣部進行覆蓋。在如此構成的顯示面板110的前面整個區域配置黏合層115,貼合觸控面板111的情況下,如圖11的放大截面圖所示,就由對顯示面板110的表面周緣部進行覆蓋的邊框部115的一部分和顯示面板110的表面之間形成的黏合層115的高低差區域117而言,顯示面板110和黏合層115之間的黏合強度、黏合層115和觸控面板111之間的黏合強度降低,會產生黏合層115、觸控面板111變得容易從顯示面板110剝離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通過減薄黏合層115的厚度來實現裝置的薄型化,在顯示面板110和黏合層115之間的剝離、黏合層115和觸控面板110之間的剝離的風險會更進一步升高,所以難以採用所謂通過減薄黏合層115的厚度來實現裝置的薄型化的對策。
本發明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而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實現薄型化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藉由如下所述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來實現,該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具有:具有顯示面板以及對該顯示面板的表面周緣部的至少一部分進行覆蓋的邊框部的顯示裝置,和借助黏合層配置在該顯示面 板的前方的觸控面板,該黏合層配置在未被該邊框部覆蓋的該顯示面板的表面區域,將該顯示面板和該觸控面板加以貼合。
另外,在該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中,較佳該觸控面板具有與該邊框部相對置的觸控面板周緣部,該邊框部和該觸控面板周緣部未通過該黏合層相互貼合。
另外,較佳具有對該顯示面板以及該觸控面板的層疊體進行收納的外殼體,該外殼體具備按照覆蓋該觸控面板的周緣部的方式配置的框架部。
另外,較佳還具備在該觸控面板的前方配置的蓋體,該蓋體按照其周端面與該框架部的內周面相對置的方式配置於該框架部的內側。另外,該蓋體可以構成為具備圓偏振板。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能夠實現薄型化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1‧‧‧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2‧‧‧顯示裝置
3‧‧‧觸控面板
3a‧‧‧觸控面板周緣部
4‧‧‧蓋體
4a‧‧‧蓋體的周端面
5‧‧‧外殼體
6a,6b,6c‧‧‧黏合層
21‧‧‧顯示面板
22‧‧‧邊框部
31‧‧‧第1透明面狀體
32‧‧‧第2透明面狀體
35‧‧‧遮光膜
51‧‧‧框架部
51a‧‧‧框架部的內周面
311,321‧‧‧透明基板
312,322‧‧‧觸控電極部
312a,322a‧‧‧菱形電極體
313,323‧‧‧引出佈線
314‧‧‧第1佈線集成部
324‧‧‧第2佈線集成部
W‧‧‧間隙
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的簡要構成截面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的簡要構成俯視圖。
圖3(a)至圖3(c)是圖1所示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所具備的觸控面板的各種簡要構成俯視圖。
圖4(a)至圖4(b)是觸控面板所具備的第1透明面狀體以及第2透明面狀體的簡要構成俯視圖。
圖5(a)至圖5(b)是表示觸控面板所具備的第1透明面狀體以及第2透明面狀體的變形例的簡要構成俯視圖。
圖6是圖1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圖。
圖7是表示觸控面板的變形例的立體圖。
圖8是表示觸控面板的變形例的簡要構成俯視圖。
圖9是以往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的簡要構成截面圖。
圖10是其他的以往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的簡要構成截面圖。
圖11是圖10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圖。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關於各附圖,為了容易理解構成,並非實際尺寸比,而是被部分放大或縮小。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的簡要構成截面圖,圖2是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的簡要構成俯視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如圖1以及圖2所示,具備顯示裝置2、觸控面板3、蓋體4、和外殼體5,該顯示裝置2可以將使用者觸控輸入的場所作為輸入位置進行檢測。
顯示裝置2是對圖像進行顯示的裝置,例如,可以採用液晶顯示器、等離子體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等裝置。該顯示裝置2具備顯示面板21。在採用液晶顯示器作為顯 示裝置2的情況下,液晶顯示面板相當於顯示面板21,在採用等離子體顯示器作為顯示裝置2的情況下,等離子體面板相當於顯示面板21。另外,在採用有機EL顯示器作為顯示裝置2的情況下,有機EL面板相當於顯示面板21。需要說明的是,在採用液晶顯示器作為顯示裝置2的情況下,背光源(未圖示)配置在顯示面板21的後方側(圖中下方側)。
此處,顯示面板21是由各種構件經層疊而構成。例如,在液晶顯示面板的情況下,例如具有由偏振板、濾色層、液晶層、TFT層、偏振板等經層疊而成的結構,在等離子體面板的情況下,例如具有背面基板、形成有電極的玻璃板、形成有螢光體層的玻璃板、前面基板等經層疊而成的結構。另外,在有機EL面板的情況下,例如具有形成有反射電極的玻璃基板、有機層疊膜、透明電極層、填充材料層、濾色層、黑掩模層、玻璃層等經層疊而成的結構。在具有如此多種多樣的構件的層疊結構的顯示面板21上,為了保護其圓周表面、防止各構成構件的橫向錯位(防止向垂直於層疊方向的方向的錯位),設置有按照包圍其圓周表面的整周的方式配置的、或者配置在圓周表面的一部分的、邊框部22。邊框部22例如通過在顯示面板21的圓周表面的整周或一部分貼附的帶體構成,或者由薄的金屬制框或薄的合成樹脂制框構成,其一部分覆蓋在顯示面板21的表面周緣部上。
觸控面板3是靜電電容式的觸控面板,形成為俯視下 呈矩形形狀。該觸控面板3按照具有在配置於顯示面板21的前方的規定位置的狀態下與顯示面板21的邊框部22相對置的觸控面板周緣部3a的方式構成。另外,觸控面板3如圖3(a)的簡要構成截面圖所示,具有第1透明面狀體31和第2透明面狀體32。第1透明面狀體31如圖4(a)的俯視圖所示,具有透明基板311、在該透明基板311上形成圖案而形成的多個觸控電極部312、和在該透明基板311上形成的多個引出佈線313。各引出佈線313與各觸控電極部312電連接,被引向透明基板311的一個側緣31a。
同樣地,第2透明面狀體32如圖4(b)的俯視圖所示,具有透明基板321、在該透明基板321上形成圖案而形成的觸控電極部322、和在該透明基板321上形成的多個引出佈線323。各引出佈線323與各觸控電極部322電連接,被引向透明基板321的一個側緣32a。
第1透明面狀體31和第2透明面狀體32如圖3(a)所示,按照第1透明面狀體31的透明基板311的背面側(未形成觸控電極部312的一面側)和第2透明面狀體32的觸控電極部322相互對置的方式,借助黏合層6a進行貼合。需要說明的是,如圖3(b)所示,可以將第1透明面狀體31和第2透明面狀體32按照各自的觸控電極部312、322成為對置的朝向方式進行貼合,或者如圖3(c)所示,可以按照第1透明面狀體31的觸控電極部312和第2透明面狀體32的透明基板321的背面側(未形成觸控電極部322的一面側)相互對置的方式進行貼合。另外,作為黏合層6a, 可以使用環氧系、丙烯酸系、矽系、聚氨酯系等通常使用的透明黏接劑,可以含有由聚酯系樹脂的透明性膜形成的芯材。另外,可以通過將片狀黏合材料多片疊加而形成黏合層6a,進而,可以將多種片狀黏合材料疊加而形成。另外,可以使用丙烯酸系UV固化樹脂、矽系UV固化樹脂等紫外線固化性樹脂。對黏合層6a的厚度沒有特別指定,但在實用上較佳為15μm~175μm。
透明基板311、321具有高介電常數,較佳由透明性高的材料形成,具體而言,可以舉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醯亞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碸(PES)、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醯胺(PA)、聚丙烯酸(PAC)、壓克力、非晶體聚烯烴系樹脂、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脂肪族環狀聚烯烴、降冰片烯系的熱塑性透明樹脂等的可撓性膜、它們的2種以上的層疊體等。透明基板311、321的厚度較佳為20~500μm左右。
另外,在形成透明基板311、321的情況下,可以構成為預先在形成觸控電極部312、322的一面側設置用於使透明性、密著性等提高的底塗層。作為底塗層的材料,可以例示出氧化矽、氧化鈦、氧化錫等金屬氧化物。可以藉由濺射法、電阻蒸鍍法、或者電子束蒸鍍法等,將含有這樣的金屬氧化物的薄膜層形成在透明基板311、321的表面,由此構成底塗層。另外,底塗層也可以藉由層疊光折射率不同的2層以上的薄膜層而構成。特別是如日本發明專利 特開第2010-208169號等所記載的那樣的成為具有折射率匹配功能的底塗層的情況下,有透明導電膜的部分(觸控電極部312、322)和沒有透明導電膜的部分的光學特性之差減小,所以觸控面板3的辨識性得到改善。
各觸控電極部312、322如圖4(a)以及圖4(b)的俯視圖所示,形成為相互平行延伸的矩形的帶狀形狀,帶狀的各觸控電極部312、322在將第1透明面狀體31以及第2透明面狀體32疊加的情況下配置成相互正交。
觸控電極部312、322的圖案形狀,只要可以檢測出手指等的接觸點,就可以為任意的形狀。例如,如圖5(a)以及圖5(b)的俯視圖所示,使觸控電極部312、322構成為多個菱形以直線狀連結的菱形連結帶狀形狀,在將第1透明面狀體31以及第2透明面狀體32疊加的情況下,可以配置成各觸控電極部312、322的長度方向相互正交,而且在俯視下其上下的菱形電極體312a、322a不重疊。需要說明的是,關於觸控面板3的解析度等工作性能,採用在將第1透明面狀體31和第2透明面狀體32疊加的情況下減少沒有觸控電極部312、322存在的區域的構成是優異的。從這樣的觀點出發,作為觸控電極部312、322的圖案形狀,與圖4所示的矩形的帶狀形狀相比,多個菱形以直線狀連結的菱形連結帶狀形狀是更佳的。
觸控電極部312、322較佳含有透明性高的材料,具體而言,可以例示出銦錫氧化物(ITO:IndiumTinOxide)、氧化銦、添加銻的氧化錫、添加氟的氧化錫、添加鋁的氧 化鋅、添加鉀的氧化鋅、添加矽的氧化鋅、氧化鋅-氧化錫系、氧化銦-氧化錫系、氧化鋅-氧化銦-氧化鎂系、氧化鋅、錫氧化膜等透明導電材料、或者錫、銅、鋁、鎳、鉻等金屬材料、金屬氧化物材料,可以複合它們的2種以上而形成。另外,即便是金屬單質也可以用作導電材料。
另外,將碳納米管、碳納米角(Carbonnanohorn)、碳納米線(Carbon nanowire)、碳納米纖維、石墨纖維等極細導電碳纖維、含有銀原料的極細導電纖維,分散在作為黏結劑發揮功能的聚合物材料中而成為複合材料,可以將該複合材料用作觸控電極部312、322的材料。在這裏,作為聚合物材料,可以採用聚苯胺、聚吡咯、聚乙炔、聚噻吩、聚苯撐乙烯撐(polyphenylenevinylene)、聚苯硫醚、聚對苯撐、聚雜環乙烯撐、聚(3,4-乙撐二氧噻吩)(PEDOT: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等導電性聚合物。需要說明的是,可以用這樣的導電性聚合物單體形成觸控電極部312、322。另外,可以採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碸(PES)、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醯胺(PA)、壓克力、聚醯亞胺、環氧樹脂、酚醛樹脂、脂肪族環狀聚烯烴、降冰片烯系的熱塑性透明樹脂等非導電性聚合物。
觸控電極部312、322的形成方法,可以例示出濺射法、真空蒸鍍法、離子鍍法等PVD法、CVD法、塗敷法、印刷法等。另外,對觸控電極部312、322的厚度沒有特別 限制,但例如用濺射法使ITO膜成膜的情況下,在實現辨識性的提高的情況下,較佳為60nm以下,更佳為40nm以下。需要說明的是,膜厚為5nm以下時難以成為連續的膜,難以形成穩定的導電層。另外,在實現觸控電極部312、322的低電阻化的情況下,較佳為30nm以上的厚度。
關於觸控電極部312、322的圖案形成,在分別形成於透明基板311、321上的導電層的表面,形成具有所希望的圖案形狀的掩模部,用酸液等將露出部分蝕刻除去之後,通過鹼性液等使掩模部溶解而進行。
與觸控電極部312、322電連接的引出佈線313、323,用於將觸控電極部312、322分別檢測出的觸控信號借助可撓性佈線板(未圖示)傳導向配置於外部的觸控位置判識用電路(未圖示)。
如圖4(a)的俯視圖所示,各引出佈線313的一端313a,與各觸控電極部312的端部單獨連接,另一端313b配置在透明基板311的一個側緣31a附近。在透明基板311的一個側緣31a附近配置的各引出佈線313的另一端313b,隔開規定間隔集成為一束,形成第1佈線集成部314。
同樣地,如圖4(b)的俯視圖所示,第2透明面狀體32中的各引出布線323的一端323a,與各觸控電極部322的端部單獨連接,另一端323b配置在透明基板321的一個側緣32a附近。各引出佈線323構成為以其一端323a為起點沿著透明基板321的周緣回繞並被導向透明基板321的一 個側緣32a附近。在透明基板321的一個側緣32a附近配置的各引出佈線323的另一端323b,隔開規定間隔成為一束,形成第2佈線集成部324。
這些第1佈線集成部314以及第2佈線集成部324,在將第1透明面狀體31和第2透明面狀體32疊加而形成觸控面板3時,在俯視該觸控面板3的情況下,構成為在觸控面板3的相同的一個側緣附近彼此相鄰配置。在這些第1佈線集成部314以及第2佈線集成部324電連接有可撓性佈線板(未圖示)的端子,觸控電極部312、322分別檢測出的觸控信號,被導向配置於外部的觸控位置判識用電路(未圖示)。需要說明的是,可撓性佈線板朝向顯示裝置2的後方側被引出。
作為引出佈線313、323的形成方法,可以採用各種方法。例如可以舉出(A)將含有銀等金屬的導電性粒子的導電性膏絲網印刷於透明基板311、321上的方法;(B)將銅等的金屬箔層疊於透明基板311、321上並在金屬箔上形成抗蝕劑圖案,對金屬箔進行蝕刻的方法(參照日本發明專利特開第2008-32884號等)。另外,可以使用與上述的觸控電極部312、322相同的材料(銦錫氧化物(ITO)),通過濺射法等形成引出佈線313、323。另外,還可以通過印刷聚苯胺、聚吡咯、聚乙炔、聚噻吩、聚苯撐乙烯撐、聚苯硫醚、聚對苯撐、聚雜環乙烯撐、聚(3,4-乙撐二氧噻吩)(PEDOT: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等導電性聚合物(導電性 高分子)而形成引出佈線313、323。
作為上述(A)的形成方法中的導電性粒子,可以舉出以銀為主成分的微粒。另外,例如可以是以金、銀、銅、金和銀的合金、金和銅的合金、銀和銅的合金、金和銀和銅的合金的任意一種為主成分的微粒。另外,還可以是銦錫氧化物(ITO)、在氧化銦中混合有氧化鋅的導電性氧化物(IZO[indium zinc oxide])、或者在氧化銦中混合有氧化矽的導電性氧化物(ITSO)為主成分的微粒。另外,作為導電性粒子,可以使用銀等的金屬納米線、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的微粒。
具有這樣的構成的觸控面板3,借助黏合層6b貼合於顯示面板21的前面,黏合層6b如圖6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圖所示,構成為配置在未被邊框部22覆蓋的顯示面板21的規定區域來貼合顯示面板21和觸控面板3。也就是說,黏合層6b配置在未與顯示面板21的表面上的邊框部22疊加這樣的位置,構成為邊框部22和觸控面板周緣部3a不通過黏合層6b相互貼合。更具體而言,例如在構成為邊框部22覆蓋顯示面板21的表面周緣部的整周的情況下,在配置於顯示面板21的表面的邊框部22的內側,配置黏合層。
作為黏合層6b,可以使用環氧系、丙烯酸系、矽系、聚氨酯系等通常使用的透明黏接劑,可以含有由聚酯系樹脂的透明性膜形成的芯材。另外,可以通過將片狀黏合材料多片疊加而形成黏合層6b,進而,可以將多種片狀黏合材料疊加而形成。另外,可以使用丙烯酸系UV固化樹脂、 矽系UV固化樹脂等紫外線固化性樹脂。對黏合層6b的厚度沒有特別指定,但可以設定成對顯示面板21的顯示面進行覆蓋的邊框部22的高度以上的厚度,更佳設定成在邊框部22、觸控面板周緣部3a之間形成間隙W這樣的厚度。具體而言,較佳例如將黏合層6b的厚度設定成100μm以上350μm以下左右的範圍,間隙W較佳設定成邊框部22和觸控面板3之間的距離為例如10μm以上100μm以下的範圍。
蓋體4是具有保護觸控面板3的功能的透明的膜構件,配置在觸控面板3的前方。該蓋體4的露出面構成觸控操作用的觸控面。蓋體4形成為俯視下呈矩形形狀,在相較於觸控面板3的周緣部的內側區域,借助黏合層6c貼合於觸控面板3。也就是說,按照在蓋體4的周緣和觸控面板3的周緣之間露出觸控面板3的表面的方式,蓋體4配置在觸控面板3的前方。另外,蓋體4按照其周端面與後述的外殼體5中的框架部51的內周面相對置的方式配置在該框架部51的內側。
蓋體4例如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醯亞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碸(PES)、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醯胺(PA)、壓克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合成樹脂制的可撓性膜形成。需要說明的是,可以在這些膜的表面設置硬塗層等。另外,可以藉由這些的2種以上的層疊體構成蓋體4。作為具有層疊體結構的蓋體4,較佳 使用在聚碳酸酯(PC)制膜的兩面配設有亞克力制膜的層疊膜(PMMA/PC/PMMA膜)、在壓克力制膜的一面配設有聚碳酸酯(PC)膜的層疊膜(PMMA/PC膜)。此處,蓋體4的厚度較佳為150μm以上800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200μm以上500μm以下。
另外,蓋體4可以構成為具有整面貼合直線偏振板和λ/4相位差板而構成的圓偏振板。直線偏振板可以例示出吸附有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色素並使其取向的聚乙烯醇(PVA)的拉伸膜,可以使用按照通過作為保護膜的三乙醯乙酸酯(TAC)膜來夾持該膜的兩面的方式加以貼合而成的構件。λ/4相位差板可以例示出對聚乙烯醇(PVA)、聚碳酸酯(PC)、降冰片烯系的熱塑性樹脂、環狀聚烯烴樹脂等的膜進行拉伸並賦予雙折射性而得到的構件。需要說明的是,在構成為蓋體4具有圓偏振板的情況下,構成為λ/4相位差板配置於觸控面板3側。另外,在蓋體4具有圓偏振板的情況下,觸控面板3所具有的透明基板311、321較佳由光學各向同性材料形成。光學各向同性材料是對於入射的全部光都不具有偏振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例示出聚碳酸酯(PC)、聚醚碸(PES)、聚丙烯酸(PAC)、非晶體聚烯烴系樹脂、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脂肪族環狀聚烯烴、降冰片烯系的熱塑性透明樹脂、玻璃材料等。作為使用這些材料形成透明基板311、321的方法,可以使用所謂澆鑄、擠出的手法。
如此,藉由使蓋體4為圓偏振光構成,可以降低來自 觸控面板3內部的材料介面等的反射光,賦予良好的低反射性成為可能,可以進一步提高藉由顯示面板21顯示的圖像等的辨識性。
另外,作為在蓋體4和觸控面板3之間存在的黏合層6c,可以使用環氧系、丙烯酸系、矽系、聚氨酯系等通常使用的透明黏接劑,可以含有由聚酯系樹脂的透明性膜形成的芯材。另外,可以將片狀黏合材料多片疊加而形成黏合層6c,進而,可以將多種片狀黏合材料疊加而形成。另外,可以使用丙烯酸系UV固化樹脂、矽系UV固化樹脂等紫外線固化性樹脂。對黏合層6c的厚度沒有特別指定,但在實用上較佳為15μm~175μm。
外殼體5是對由顯示裝置2、觸控面板3以及蓋體4形成的層疊體進行收納的外箱。該外殼體5只要能收納顯示裝置2以及觸控面板3等,就可以為任意形態。在本實施方式中,外殼體5形成為具有近似矩形的平面形狀的近似長方體。另外,構成為在近似長方體形狀的外殼體5的一面有開口,在其開口部設置有框架部51。該框架部51形成為對觸控面板3的周緣部3a整個區域進行覆蓋。另外,框架部51形成為其內周面51a與上述的蓋體4的周端面4a相對置,另外,構成為框架部51的表面51b和蓋體4的表面4b大致在一個面上。
就具有以上的構成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而言,裝置使用者邊借助觸控面板3以及蓋體4對在顯示裝置2的顯示面(顯示面板)顯現出的圖像進行透視,邊對 蓋體4的表面進行觸控輸入。由此,觸控面板3中的觸控電極部312、322在觸控位置借助人體的靜電電容而接地,通過對此時的流過觸控電極部312、322的電流值的變化進行檢測,來對觸控位置的座標進行運算。
就本發明涉及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而言,如圖6所示,構成為在未被邊框部22覆蓋的顯示面板21的規定區域配置黏合層6b,將顯示面板21和觸控面板3加以貼合。由此,不形成以往發生的、在對顯示面板21的表面周緣部進行覆蓋的邊框部22的一部分和顯示面板21的表面之間形成的高低差狀的黏合區域(參照圖6、圖10),可以有效防止顯示面板21和黏合層6b之間的黏合強度、黏合層6b和觸控面板3之間的黏合強度降低。也就是說,即便薄薄地形成黏合層6b的厚度,也可以將顯示面板21和黏合層6b之間的剝離、黏合層6b和觸控面板3之間的剝離的發生抑制得較低,作為結果,實現薄薄地形成黏合層6b的厚度所致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的薄型化成為可能。
另外,如示出以往例的圖11所示,在包括邊框部的顯示面板110的前面整體配置黏合層115,將顯示面板110和觸控面板111加以貼合的情況下,為了避免高低差區域117中的氣體咬入(氣泡發生),有必要將黏合層115的厚度設定成高低差區域117的高度的2至3倍左右的厚度,但在本發明的情況下,如圖6所示,對顯示面板21的表面周緣部進行覆蓋的邊框部22的一部分和顯示面板21的表面之間沒有形成高低差狀的黏合區域,所以沒有 必要為了防止該場所中的氣體咬入來較大設定黏合層6b的厚度,減薄作為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整體的厚度成為可能。
另外,就本發明涉及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而言,如上所述,未形成以往發生的、在對顯示面板21的表面周緣部進行覆蓋的邊框部22的一部分和顯示面板21的表面之間形成的高低差狀的黏合區域。在以往的情況下,由於有高低差狀的黏合區域(高低差部)的存在,在該高低差部附近,觸控面板3、蓋體4會發生形變,由於該形變的影響,會擔心借助觸控面板3、蓋體4由裝置使用者顯示的圖像的周緣區域發生形變。與此相對,在本發明涉及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的情況下,由於不存在高低差狀的黏合區域,由裝置使用者顯示的圖像不會發生形變,可以得到極為良好的辨識性。
另外,本發明涉及的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如圖6所示,觸控面板3具有與邊框部22相對置的觸控面板周緣部3a,構成為邊框部22和觸控面板周緣部3a不借助黏合層6b相互貼合。也就是說,觸控面板周緣部3a構成為相對於邊框部22浮起的狀態。此處,如上所述,觸控面板3的周緣部與可撓性佈線板連接,但該可撓性佈線板向顯示面板21(顯示裝置2)的後方側彎曲並被引出,所以隨著可撓性佈線板的彎曲,有可能在可撓性佈線板和觸控面板3的連接場所發生可撓性佈線板的剝離。對此,通過像本發明這樣構成為觸控面板周緣部3a相對於邊框部22浮 起的狀態,即便對可撓性佈線板和觸控面板3的連接場所作用以使可撓性佈線板剝離的力,浮起的觸控面板周緣部3a會吸收該力的一部分,可以有效防止可撓性佈線板從觸控面板3的剝離。特別是通過構成為在對顯示面板21的表面周緣部進行覆蓋的邊框部22和與該邊框部22的表面22a相對置的觸控面板周緣部3a之間形成間隙W,觸控面板周緣部3a變得容易撓曲,對於使可撓性佈線板剝離那樣的力的吸收性更進一步提高,可以極為有效地防止可撓性佈線板從觸控面板3的剝離,使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的耐久性提高。
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本發明的具體方式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就上述實施方式而言,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所具備的觸控面板3,構成為將第1透明面狀體31以及第2透明面狀體32疊加,但也可以省略第1透明面狀體31或第2透明面狀體32的任意一方來構成觸控面板3。另外,還可以在透明基板311的一個面側形成觸控電極部312,在另一個面側形成觸控電極部322而構成觸控面板3。另外,如圖7的立體圖所示,可以省略第2透明面狀體32並在第1透明面狀體31的透明基板311的一個面側形成觸控電極部312以及觸控電極部322雙方。在如此構成觸控面板3的情況下,形成觸控電極部312和觸控電極部322相互重疊的部分,但通過在該重疊部分有絕緣部350介於其間,可以防止觸控電極部312和觸控電極部322的導通,可以維持作為觸控面板3的功能。
另外,就上述實施方式而言,作為各觸控面板3的構成,按照使觸控電極部312(觸控電極部322)成為帶狀形狀的方式形成,例如,如圖8所示,可以將觸控電極部312形成為島狀。在如此以島狀構成觸控電極部312的情況下,構成為各觸控電極部312與引出佈線313連接,引出佈線313的一部分配置成通過各觸控電極部312之間。需要說明的是,如圖8所示,在以島狀構成觸控電極部312並按照各觸控電極部312分別與引出佈線313連接的方式而構成的情況下,僅僅是具有該觸控電極部312的第1透明面狀體31具有作為觸控面板3的功能。
另外,就上述實施方式而言,由ITO膜等導電膜構成觸控面板3所具有的各觸控電極部312、322,例如,可以通過將金屬線配設成網眼狀來構成各觸控電極部312、322,作為網眼狀的具體例,可以舉出使金屬線為格子狀的形狀。作為格子狀形狀,可以按照平行於透明基板311、321的各邊的方式配置金屬線而形成格子狀形狀,可以按照相對於透明基板311、321的各邊傾斜規定角度的方式配置金屬線而形成格子狀形狀。金屬線是極細線,金屬線彼此大致等間隔排列。金屬線的線寬較佳為3μm~50μm的範圍,特別佳為4μm~30μm的範圍。另外,鄰接的金屬線彼此的間隔較佳為100μm~1000μm的範圍。
另外,就上述實施方式而言,可以用銅、銀等的金屬薄膜形成各觸控電極部312、322以及各引出佈線313、323。在採用這樣的構成的情況下,可以構成為觸控電極 部312、322的至少一部分成為網眼狀。如此,在用金屬薄膜構成各觸控電極部312、322以及各引出佈線313、323的情況下,可以同時形成各觸控電極部312、322以及各引出佈線313、323,可以提高製造上的作業性,並且可以降低製造成本。另外,可以使觸控面板3的外觀良好。另外,作為用金屬薄膜形成觸控電極部312、322以及各引出佈線313、323的方法,如上所述,可以例示出將含有銀等金屬的導電性粒子的導電性膏絲網印刷於透明基板311、321上的方法、將銅等的金屬箔層疊於透明基板311、321上並在金屬箔上形成抗蝕劑圖案且對金屬箔進行蝕刻的方法等。
另外,就上述實施方式而言,作為觸控面板3,採用了靜電電容式類型,但例如可以採用電阻膜式的觸控面板。該電阻膜式的觸控面板中的觸控位置的檢測方法,與以往的電阻膜式的觸控面板相同,通過用手指等按壓蓋體4的任意位置,觸控電極部312以及觸控電極部322接觸,在橫向和縱向分時測定其觸點的電阻值,由此對接觸位置的座標進行運算。
1‧‧‧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2‧‧‧顯示裝置
3‧‧‧觸控面板
3a‧‧‧觸控面板周緣部
4‧‧‧蓋體
5‧‧‧外殼體
21‧‧‧顯示面板
22‧‧‧邊框部
51‧‧‧框架部
W‧‧‧間隙

Claims (6)

  1. 一種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其具有:顯示裝置,其具有顯示面板、以及對該顯示面板的表面周緣部的至少一部分進行覆蓋的邊框部,以及觸控面板,其借助黏合層配置在該顯示面板的前方;其中,該黏合層配置在未被該邊框部覆蓋的該顯示面板的表面區域,對該顯示面板和該觸控面板進行貼合。
  2. 如請求項1之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具有與該邊框部相對置的觸控面板周緣部,該邊框部和該觸控面板周緣部未通過該黏合層相互貼合。
  3. 如請求項1之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其中,在該邊框部和該觸控面板周緣部之間形成有間隙。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其中,具有對該顯示面板以及該觸控面板的層疊體進行收納的外殼體,該外殼體具有按照覆蓋該觸控面板的周緣部的方式配置的框架部。
  5. 如請求項4之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其中,更具有在該觸控面板的前方配置的蓋體,該蓋體按照其周端面與該框架部的內周面相對置的方式配置於該框架部的內側。
  6. 如請求項5之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蓋體具有圓偏振板。
TW103127291A 2013-08-09 2014-08-08 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TW2015064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6774A JP2015035173A (ja) 2013-08-09 2013-08-09 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6499A true TW201506499A (zh) 2015-02-16

Family

ID=52049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7291A TW201506499A (zh) 2013-08-09 2014-08-08 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35173A (zh)
CN (1) CN204009823U (zh)
TW (1) TW2015064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7122A (zh) * 2020-01-22 2021-07-23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2735A (zh) * 2014-12-26 2016-08-24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04932745A (zh) * 2015-06-15 2015-09-23 上海鼎讯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屏、移动终端及制造方法
WO2017006757A1 (ja) * 2015-07-03 2017-01-12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併設タッチスクリーン
JP6498578B2 (ja) * 2015-09-28 2019-04-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7122A (zh) * 2020-01-22 2021-07-23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3157122B (zh) * 2020-01-22 2023-03-24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35173A (ja) 2015-02-19
CN204009823U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73330B1 (ko)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048821B2 (en)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9122088B2 (en) Capacitance type touch screen
TWI484381B (zh)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646100B (zh) 显示装置
JP6098787B2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US11860667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pressure sensor
EP2541380A2 (en) Touch screen panel
KR101328867B1 (ko) 투명 접착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스크린
US20220027007A1 (en) Force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8243622A (ja) 透明面状体及び透明タッチスイッチ
KR102542992B1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TW201506499A (zh) 帶有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JP2013214173A (ja) 静電容量方式のフィルムセンサーとこれを用いたセンサ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バーモジュール
US20190278399A1 (en) Input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609609B2 (en) Pressure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612725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6134968B2 (ja) 表示装置
TWI528238B (zh) Touch panel device
KR101328763B1 (ko) 터치스크린용 투명 회로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97407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2016194751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JP627826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表示装置、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JP2014081870A (ja) タッチパネル
KR20190121254A (ko) 터치센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