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8821A - 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8821A
TW201348821A TW101148864A TW101148864A TW201348821A TW 201348821 A TW201348821 A TW 201348821A TW 101148864 A TW101148864 A TW 101148864A TW 101148864 A TW101148864 A TW 101148864A TW 201348821 A TW201348821 A TW 2013488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frame
liquid crystal
plate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8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Yun Pan
Chih-Yung Wang
Original Assignee
Synergy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nergy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ynergy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48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48821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48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8821A/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第一框架、液晶面板、背光模組及第二框架,第一框架與第二框架扣合形成收容空間用於收容液晶面板與背光模組,第一框架定義一顯示視窗供使用者觀看液晶面板顯示的畫面,背光模組包括中空的膠框、導光板、至少二點光源,導光板及第一框架分別位於膠框內、外兩側,膠框在正對導光板的入光面的位置設置通道以連通膠框的內外兩側,至少二點光源固定於第一框架的內側面上,並伸入膠框的通道內。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
近年來,液晶顯示裝置因為體積輕薄,佔用空間小,輻射小等優點,而逐漸佔據了顯示產品的主流,並漸漸代替了傳統的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通常包括一面光源,如背光模組,為液晶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均勻的平面光。
現有技術中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上鐵框、液晶面板、背光模組及下鐵框。上鐵框與下鐵框扣合形成收容空間用於收容層疊設置的該液晶面板與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包括膠框,用於收容其內的光源、導光板等元件,該液晶面板承載於該膠框上。
背光模組中的光源通常採用多個彼此間具有一定距離的點光源、如發光二極體等。該點光源具有一出光面,並具有一發光角度。該光源的出光面面嚮導光板設置。該點光源與導光板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距,才能令二相鄰的點光源發出的光在進入該導光板之前或者在進入導光板的正對液晶面板顯示區的位置之前混合,令該導光板的出光較為均勻。然而,隨著產品的日漸小型化,要保證該導光板的出光面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只能縮短點光源到導光板的距離,則光源發出的光在進入導光板前或者在進入導光板的正對液晶面板顯示區的位置之前沒有得到充分的混合,造成背光模組出光不均勻,進而造成液晶顯示面板的畫面出光不均勻的情況。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出光均勻的液晶顯示裝置。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第一框架、液晶面板、背光模組及第二框架,該第一框架與該第二框架扣合形成收容空間用於收容該液晶面板與該背光模組,該第一框架定義一顯示視窗供使用者觀看液晶面板顯示的畫面,該背光模組包括中空的膠框、導光板、至少二點光源,該導光板及第一框架分別位於該膠框內、外兩側,該膠框在正對該導光板的入光面的位置設置通道以連通該膠框的內外兩側,該至少二點光源固定於該第一框架的內側面上,並伸入該膠框的通道內。
相較習知技術,前述點光源設置於第一框架的內側面上,其發出的光通過該通道直接射入該導光板內部,在保證液晶顯示裝置小型化及保證該導光板的出光面積大小不變及導光板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延長了點光源到導光板的距離,則點光源發出的光在進入導光板前得到充分的混合,保證了液晶顯示裝置的出光均勻度。
請參閱圖1,圖1是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分解示意圖。該液晶顯示裝置2包括第一框架21、液晶面板22、背光模組23及第二框架29。該背光模組23相鄰該液晶面板22且為該液晶面板22提供背光。該第一框架21與該第二框架29相扣合形成一收容空間用於收容該液晶面板22與背光模組23。第一框架21定義一顯示視窗,液晶面板22的絕大部分正對該顯示視窗設置,使用者可以通過該顯示視窗觀看液晶面板22顯示的畫面。
該第一框架21為兩段式結構,其包括相互分離且相對設置的第一部分211與第二部分212。該第一部分211與第二部分212相對設置,共同配合與該第二框架29共同收容該液晶面板22及背光模組23。該第一部分211與第二部分212結構基本相同,下面僅以其第一部分211為例,作具體介紹。第一部分211包括第一側壁213、第二側壁214、第三側壁215及固定板216。第一側壁213、第二側壁214、第三側壁215分別連接固定板216的邊沿,該第二側壁214的兩端分別與該第一側壁213與第三側壁215的端部連接,且該第一側壁213與第三側壁215位於該第二側壁214的同側。則該第一側壁213、第二側壁214、第三側壁215及該固定板216界定一空間用於收容該液晶面板22、背光模組23及第二框架29。該第一側壁213、第二側壁214及第三側壁215的外側可設置卡扣結構用於與該第二框架29卡扣連接。該卡扣結構可以為凸起或者凹槽。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側壁213、第二側壁214、第三側壁215分別垂直於固定板216。第一側壁213與第三側壁215平行相對設置,且垂直連接第二側壁214的兩端。固定板216具有一缺口,其作為部分顯示視窗。該第一部分211與第二部分212結構基本相同。
該第二框架29包括底板291,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底板291呈矩形,該底板291的相鄰三邊向該底板291同一側延伸側牆292。該側牆292與該底板291形成的空間用於與該第一框架21形成的空間一起收容該液晶面板22、背光模組23。該底板291設置多個固定件293,用於固定該反射片28與該導光板26。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固定件293為設置於該底板291上的凸起。該側牆292的外側可設置卡扣結構用於與該第一框架21的卡扣連接。該卡扣結構可以為與該第一框架21相配合的凹槽或者凸起。
該背光模組23包括膠框24、光學膜片組25、導光板26、光源27及反射片28。請一併參閱圖2,該膠框24為中空的矩形框架,其包括依序首尾相連的第一側板241、第二側板242、第三側板243及第四側板244,形成一環形結構。該第四側板244的下端面高於第一、第三側板241、243的下端面。因此,當膠框24固定於底板291上時,第一、第三側板241,243的下端面接觸底板291,第四側板244的下端面與底板291之間具有一定距離,從而在第四側板244與第二框架29的底板291之間形成一通道。該第一側板241、第二側板242及第三側板243的內側及該第四側板244的下端面內側向該膠框24的中心共同延伸一支撐板245,以將膠框24圍成的空間劃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用於承載該液晶面板22,另一個用於收容該背光模組23的其他元件。該第一側板241、第二側板242、第三側板243及第四側板244的外側可設置卡扣結構,用於與該第二框架29上的卡扣結構相配合。
請一併參閱圖3,該導光板26包括出光面261、與該出光面261相對設置的底面262及分別與該出光面261及該底面262相連接的入光面263。該底面262的角落處包括多個盲孔265。
該光源27包括電路板271及設置於該電路板271上的多個點光源272。該多個點光源272彼此具有一定距離,以便於散熱。每一點光源272具有一光出射面(未標示)。
該反射片28的角落處包括多個通孔283。該通孔283的厚度與該盲孔265的深度之和與該第二框架29的固定件293的高度基本相同。
組裝時,請一併參閱圖4與圖5。該光學膜片組25鄰近該導光板26的出光面261一側設置。該反射片28鄰近該導光板26的底面262一側設置,該膠框24收容該光學膜片組25、導光板26及反射片28。該反射片28、該導光板26、該光學膜片組25及該膠框24共同設置於該第二框架29上,該第二框架29上的卡扣結構與該膠框24上的卡扣結構相卡合。該第二框架29上的固定件293穿越該反射片28的通孔283並收容於盲孔265中,進而對其兩者的相對位置進行定位。
該液晶面板22設置於該膠框24的支撐板245上。該第一框架21的第一部分211與第二部分212相對設置,其中固定板216的底部抵觸該液晶面板22顯示面的邊緣,第一側壁213、第三側壁215及第二部分212的第二側壁214收容該第二框架29的側牆292並與之相互卡扣連接。該光源27貼附於該第一框架21的內側。本實施方式中,該第一部分211的第二側壁214的內側面上。該點光源272的一部分經由該第二框架29的無側牆292一側及膠框24的第四側板244與第二框架29底板291的通道伸入該膠框24內側。該光源27的光出射面正對該導光板26的入光面263。
上述點光源272設置於最外側的第一框架21內側面,其發出的光通過該膠框24與第二框架29底板291的通道直接射入該導光板26內部,在保證液晶顯示裝置2小型化及保證該導光板26的出光面261大小不變及導光板26的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延長了點光源272到導光板26的距離,則點光源272發出的光在進入導光板26前得到充分的混合,令背光模組23出光均勻,令液晶面板22的畫面出光均勻,保證液晶顯示裝置2的出光均勻度。進一步地,該第一框架21的第一部分211與該第二部分212在分離兩段式設計,在方便該光源27組裝及拆卸的同時,可以在一套模具內成型並在第一部分211與該第二部分212不搭接的情況下節省材料成本,且仍能實現其原來的對液晶顯示裝置2內部元件的保護功能。
此外,該導光板26與該光學膜片組25之間也可以設置定位件及通孔等結構對該光學膜片組25進行定位。
請一併參閱圖6至圖10。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
第一框架31的設置光源37的第二側壁314上具有一定間距的固定孔319。上述間距要大於或者等於一個點光源372的光出射面的寬度。
第二框架39具有自底板391,鄰近光源37的邊沿延伸的若干彼此間具有一定間距的固定牆395。上述間距要大於或者等於一個點光源372的光出射面的寬度。該固定牆395上設置通孔396。該通孔396與該固定孔319位置對應。
膠框34的第四側板344的下端間隔設置多個固定側牆348。二固定側牆348之間的間距要大於或者等於一個點光源372的光出射面的寬度。該多個固定側牆348的下端面高於或者等於第三側板343的下端面。該固定側牆348可自該第四側板344平行延伸而出。該固定側牆348與該第二框架上的固定牆395位置對應。該固定側牆348上設置盲孔/通孔349。該固定側牆348、第四側板344的未設置固定側牆348的下端面及第二框架39的底板391之間形成一通道。
光源37的電路板371上設置多個通孔374,該多個通孔374避開點光源372的位置,且與上述固定孔319、固定牆395、固定側牆348位置對應。
組裝過程與第一實施方式類似,組裝後,該第一框架31的第二側壁314、電路板371、第二框架39的固定牆395及膠框34的固定側牆348位置對應。多個固定件300,如螺絲釘貫穿該固定孔319、通孔374、通孔396及該盲孔/通孔349鎖固該第一框架、光源37、第二框架39及膠框34。點光源372發出的光通過該固定牆395間隙、固定側牆348與第四側板344的未設置固定側牆348的下端面及第二框架39的底板391之間形成的通道而進入導光板36內。
可以理解地,該第二框架39上可以不設置固定牆395,而有該螺絲釘穿過該第一框架31及通孔374後與該膠框34的固定側牆348直接鎖固。
請一併參閱圖11-圖13。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
第二框架49包括底板491,該底板491在本實施方式中為矩形。該底板491的四邊均向同一側延伸側牆492。
點光源472為側入光式光源。
組裝過程與第一實施方式類似,不同之處在於:光源47的電路板471設置於第一框架41的固定板416內側面上,該第二框架49的三相鄰的側牆492內側均與對應的膠框44外側卡合連接,四側牆492外側均與第一框架41的側壁卡合連接。點光源472側向發出的光通過該膠框44的通道進入導光板46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在爰依本發明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2...液晶顯示裝置
21、31、41...第一框架
22...液晶面板
23、33、43...背光模組
29、39、49...第二框架
211...第一部分
212...第二部分
213...第一側壁
214、314...第二側壁
215...第三側壁
216、416...固定板
291、391...底板
292、392...側牆
293...固定件
24、34、44...膠框
491...底板
492...側牆
25...光學膜片組
26、46...導光板
27、37、47...光源
28...反射片
241...第一側板
242...第二側板
243、343...第三側板
244、344...第四側板
245...支撐板
261...出光面
262...底面
263...入光面
265...盲孔
271、371、471...電路板
272、372、472...點光源
283...通孔
319...固定孔
395...固定牆
396、374...通孔
348...固定側牆
349...盲孔/通孔
300...固定件
圖1為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液晶顯示裝置的膠框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液晶顯示裝置的導光板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1中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示意圖。
圖5為圖4中V-V處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7為圖6中VII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8為圖6中VIII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9為圖6中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示意圖。
圖10為圖9中X-X處的剖面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三實施方式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2為圖11中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示意圖。
圖13為圖12中XIII-XIII處的剖面示意圖。
21...第一框架
29...第二框架
214...第二側壁
24...膠框
25...光學膜片組
26...導光板
27...光源
28...反射片
244...第四側板
271...電路板
261...出光面
262...底面
263...入光面
272...點光源

Claims (10)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第一框架、液晶面板、背光模組及第二框架,該第一框架與該第二框架扣合形成收容空間用於收容該液晶面板與該背光模組,該第一框架定義一顯示視窗供使用者觀看液晶面板顯示的畫面,該背光模組包括中空的膠框、導光板、至少二點光源,該導光板及第一框架分別位於該膠框內、外兩側,其中,該膠框在正對該導光板的入光面的位置設置通道以連通該膠框的內外兩側,該至少二點光源固定於該第一框架的內側面上,並伸入該膠框的通道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及固定板,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分別連接固定板的邊沿,該第二側壁的兩端分別與該第一側壁與第三側壁的端部連接,且該第一側壁與第三側壁位於該第二側壁的同側,該固定板具有缺口,該缺口作為部分顯示視窗,該至少二點光源設置於該第二側壁的內側面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及固定板,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分別連接固定板的邊沿,該第二側壁的兩端分別與該第一側壁與第三側壁的端部連接,且該第一側壁與第三側壁位於該第二側壁的同側,該固定板具有缺口,該缺口作為部分顯示視窗,該至少二點光源設置於鄰近該第二側壁的固定板的內側面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膠框包括依序首尾相連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側板,該四側板形成一環形結構,該第四側板的下端面高於第一、第三側板的下端面,該第二框架包括底板,第四側板的下端面與底板之間形成該通道,該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及第三側板的內側及該第四側板的下端面內側向該膠框的中心共同延伸一支撐板,以將膠框圍成的空間劃分為兩個部分,一個空間用於承載該液晶面板,另一個用於收容該導光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底板包括多個邊,底板一邊與該膠框的第四側板相對應,其他邊向該底板同一側延伸側牆,該側牆與該底板形成的空間用於與該第一框架一起收容該液晶面板、背光模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第一框架的第二側壁上具有固定孔,該至少二點光源設置於一電路板上,該電路板上設置通孔,該通孔的設置位置避開該至少二點光源的設置位置,該膠框第四側板的下端間隔設置多個固定側牆,固定側牆上設置通孔/盲孔,該固定孔、通孔及通孔/盲孔位置對應,該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固定件,該固定件穿過該固定孔、通孔及通孔/盲孔後鎖固該第一框架、電路板、膠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膠框包括依序首尾相連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側板,該四側板形成一環形結構,該第四側板的下端面高於第一、第三側板的下端面,該第二框架包括底板,第四側板的下端面與底板之間形成該通道,該底板包括多個邊,該多個邊向同一側延伸側牆,其中一與該第四側板對應的側牆上設置通孔,第一框架的第二側壁上具有固定孔,該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固定件,該固定件穿過該固定孔、通孔後鎖固該第一框架與第二框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框架包括底板及自該底板邊延伸出的側牆,該底板用於承載該導光板,該側牆用於與該第一框架及該膠框相卡合,該底板邊緣包括固定件用於定位該導光板,以防止該導光板於該第二框架內晃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固定件為設置於該底板上的凸起,該導光板設置於該底板上的一側具有盲孔,該凸起收容於該盲孔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框架為兩段式結構,其包括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分別包括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及固定板,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分別連接固定板的邊沿,該第二側壁的兩端分別與該第一側壁與第三側壁的端部連接,且該第一側壁與第三側壁位於該第二側壁的同側,該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相對設置,該二部分的固定板分別具有缺口,以共同定義該顯示視窗。
TW101148864A 2012-12-20 2012-12-20 液晶顯示裝置 TW2013488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8864A TW201348821A (zh) 2012-12-20 2012-12-20 液晶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8864A TW201348821A (zh) 2012-12-20 2012-12-20 液晶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8821A true TW201348821A (zh) 2013-12-01

Family

ID=50157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8864A TW201348821A (zh) 2012-12-20 2012-12-20 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488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13706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794779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101985199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JP5390704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1671182B1 (ko) Led 백라이트 유니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led 모듈
US9322980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device
WO2011093119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40320747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device
WO2013177967A1 (zh) 面光源装置及侧入式背光模组
WO2014021304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20160049196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3108678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5019282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ption device
US2013027885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frame defining access therein
WO2014073425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4021303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3191051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10299298A1 (en) Backlight module
WO2014199669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1991124B1 (ko) 엘이디 어레이 유닛, 이를 갖는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WO2013191047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TW201348821A (zh) 液晶顯示裝置
US20120327312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O2015008656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2017005348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