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9810A -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9810A
TW201329810A TW101134285A TW101134285A TW201329810A TW 201329810 A TW201329810 A TW 201329810A TW 101134285 A TW101134285 A TW 101134285A TW 101134285 A TW101134285 A TW 101134285A TW 201329810 A TW201329810 A TW 2013298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unit
detec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termin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4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uro Nod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29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981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課題]消除偵測操作體之操作內容用的感測器的誤偵測,防止誤動作的發生。[解決手段]本技術的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偵測領域判定部,係基於從用來偵測操作體對接觸偵測面之接觸的偵測部所送來的偵測訊號,來判定操作體之接觸位置是否位於偵測部之偵測領域之一部分的接觸判定領域內;和操作判定部,係當已被偵測領域判定部判定為,操作體是有接觸到接觸判定領域內時,根據該當操作體之動作來判定操作內容;和事件發行部,係發行相應於已***作判定部所判定出來之操作內容的事件。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
本揭露係有關於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更詳言之,是有關於使用觸控感測器來偵測操作體之操作輸入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
作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終端等而普及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的控制器,係有使用了觸控面板等之感測器的輸入裝置。
先前的輸入裝置,係以僅在顯示部所被設置的表面側,設置上記感測器之構成為主流,但在此種輸入裝置中,必須要從表面來進行操作輸入,因此會有顯示部上所被顯示之資訊被手指遮住、導致操作性惡化的問題。隨著近年來顯示部的高解析度化,可想而知操作性還會更加惡化。又,從表面的輸入操作係容易被他人看見,例如在輸入認證號碼這類高機密性的資訊之際,想要隱藏所輸入之資訊是有困難。而且,隨著近年來觸控操作變化的增加,輸入操作時的動作(手勢)會發生衝突而容易造成誤動作,也會有操作性惡化之問題。
近年來,可同時偵測複數手指之接觸,也就是能夠偵測所謂多點觸控的觸控面板,也已經開始普及。又,藉由在裝置上具備複數感測器,實現操作性的提升,也正被進行著(例如專利文獻1、2)。於此種裝置中,藉由將感測器 的1個,在與裝置之顯示部相反側的面(背面),具備偵測手指接觸的觸控感測器,就可使其能在背面側進行操作輸入,即使是小型的裝置,手指也不會遮到顯示畫面。又,藉由設置複數感測器,可以實現在先前的觸控面板上所無法實現的直觀式互動、或操作系之擴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0806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157908號公報
可是,在使用時不會被使用者看到、難以意識到的背面,配置感測器的情況下,像是觸摸被顯示在顯示面之特定按鈕的這類操作或文字輸入等,以絕對座標來指定位置的操作,是很困難的。因此,這類感測器係使用於手勢等之直觀性的操作輸入之偵測,是有效的。
此處,若在使用者使用時無法直視的位置,配置觸控墊來作為感測器的情況下,則難以掌握觸控墊的外緣,即使使用者認為並沒有接觸到觸控墊,仍很容易發生手指接觸到觸控墊的情形。尤其是,當手指碰觸到觸控墊之邊界附近時,從觸控墊所輸出的感測器值會變得不穩定,容易誤偵測成為進行了點按操作。
於是,在使用者使用時無法直視的位置配置感測器的 情況下,係被要求消除該當感測器所致之點按操作的誤偵測,防止誤動作的發生。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偵測領域判定部,係基於從用來偵測操作體對接觸偵測面之接觸的偵測部所送來的偵測訊號,來判定操作體之接觸位置是否位於偵測部之偵測領域之一部分的接觸判定領域內;和操作判定部,係當已被偵測領域判定部判定為,操作體是有接觸到接觸判定領域內時,根據該當操作體之動作來判定操作內容;和事件發行部,係發行相應於已***作判定部所判定出來之操作內容的事件。
若依據本揭露,則將用來偵測操作體對接觸偵測面之接觸所需的偵測判定領域,設定成偵測部之偵測領域之一部分,變成比該當偵測領域更窄。藉此,即使在使用者沒有意圖地使操作體接觸於接觸偵測面的情況下,只要操作體所接觸的位置是在偵測判定領域外,則相應於操作體之操作內容的事件就不會被發行。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係含有:基於從用來偵測操作體對接觸偵測面之接觸的偵測部所送來的偵測訊號,來判定操作體之接觸位置是否位於偵測部之偵測領域之一部分的接觸判定領域內的步驟;和當已被判定為,操作體是有接觸到接觸判定領域內時,根據該當操作體之動作來判定操作內容的步驟;和發行相 應於操作內容之事件的步驟。
然後,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電腦程式,其特徵為,用以使電腦發揮機能而成為具備以下構件的資訊處理裝置:偵測領域判定部,係基於從用來偵測操作體對接觸偵測面之接觸的偵測部所送來的偵測訊號,來判定操作體之接觸位置是否位於偵測部之偵測領域之一部分的接觸判定領域內;和操作判定部,係當已被偵測領域判定部判定為,操作體是有接觸到接觸判定領域內時,根據該當操作體之動作來判定操作內容;和事件發行部,係發行相應於已***作判定部所判定出來之操作內容的事件。
如以上之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可消除被配置在使用者使用時無法直視的位置上的感測器所致之點按操作的誤偵測。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面,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此外,說明係用以下順序來進行。
1.點按判定之概要
1-1.觸控感測器之判定領域
1-2.一般的點按操作判定處理
2.資訊處理裝置之構成
3.點按操作判定處理
4.接觸判定領域之設定變更
5.硬體構成例
(1.點按判定之概要)
(1-1.觸控感測器之判定領域)
首先,基於圖1,說明本技術中的點按判定之概要。此外,圖1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判定操作體之接觸的判定領域的說明圖。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係基於觸控感測器所做的手指等之操作體的接觸偵測結果,判定已被使用者所進行之操作輸入,並發行對應於該當操作輸入之事件的裝置。資訊處理裝置,係為了防止使用者非意圖地把手指接觸到觸控感測器而造成誤判有進行了點按操作,而將操作體接觸到觸控感測器時的接觸判定領域予以縮窄,進行點按操作之判定。
具體而言係例如圖1所示,相對於觸控感測器全體的偵測領域200,接觸判定領域210係可設定成為,比偵測領域200小上一圈的領域。點按操作的誤偵測,係如上述,是尤其當手指接觸到觸控感測器之邊界附近時,從觸控感測器所輸出之感測器值會變得不穩定而容易發生。因 此,如圖1所示,將觸控感測器全體的偵測領域200的外緣部分,排除在操作體有無接觸之判定的接觸判定領域210之外,使得操作體接觸到偵測領域200之外緣部分時,不會發行出事件。
(1-2.一般的點按操作判定處理)
此處,基於圖2,說明一般的點按操作之判定處理。圖2係一般的點按操作之判定處理時的觸控點與釋放點之關係的說明圖。
觸控感測器,係一旦偵測到操作體對接觸偵測面之接觸,則將表示操作體之接觸狀態的偵測訊號,對資訊處理裝置進行輸出。在偵測訊號中係含有:用來特定該當操作體之接觸而被賦予的固有資訊亦即偵測ID、表示操作體在接觸偵測面之接觸位置的位置資訊p0(x0、y0)、及接觸時刻t0。資訊處理裝置,係將從觸控感測器所收到的偵測訊號之各資訊,記錄在記憶體。
資訊處理裝置,係持續監視著,對於正接觸至接觸偵測面之操作體所賦予的偵測ID的偵測訊號。然後,當操作體是從接觸位置p0移動所定距離(以下亦稱作「點按判定距離」)D以上時,資訊處理裝置,係判定為該當操作體沒有進行點按操作,停止該當偵測ID的偵測訊號之監視。另一方面,當操作體從接觸偵測面離去時,資訊處理裝置,係若接觸位置p0起算之移動距離是未滿點按判定距離D,且從操作體接觸至接觸偵測面起至離去為止的接 觸時間是未滿所定時間(以下亦稱作「點按判定時間」)T,則判定為該當操作體所進行的一連串動作是點按操作。亦即,以圖2所示之觸控點p0為中心的半徑D之圓形的點按判定領域220內,當操作體是在點按判定時間T內從接觸偵測面離去時,則資訊處理裝置係將該當操作判定為點按操作。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係例如根據此點按操作判定處理來判定點按操作有無執行,但在點按操作判定處理中,藉由將操作體接觸到觸控感測器時的接觸判定領域予以縮窄,以防止點按操作的誤偵測。以下,基於圖3~圖7,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的構成和其所做的點按操作判定處理。
(2.資訊處理裝置之構成)
圖3係圖示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機能構成。資訊處理裝置100係如圖3所示,具備:偵測部110、判定處理部120、事件發行部130、設定資訊記憶部140、記憶體150。
偵測部110係為使用者輸入資訊的輸入裝置之1,會偵測出手指等之操作體的位置之接觸。作為偵測部110係可採用例如,感知靜電所致之電氣訊號以測知操作體之接觸的靜電式觸控面板、或感知對背面的壓力變化以測知手指接觸的感壓式觸控面板等。偵測部110,係一旦偵測出操作體的接觸,就將用來特定該當操作體之接觸而被賦予 的偵測ID、位置資訊p0(x0、y0)、及接觸時刻t0,當作偵測訊號而輸出至判定處理部120。
判定處理部120,係解析操作體的動作以判定是否進行了點按操作的處理部,是由偵測領域判定部122、操作判定部124所成。
偵測領域判定部122,係基於來自偵測部110的偵測訊號的位置資訊,來判定操作體是否有接觸到接觸判定領域210。偵測領域判定部122,係參照設定資訊記憶部140,將偵測部110的偵測領域200當中用於操作體之接觸判定的接觸判定領域210之範圍,加以取得。然後,偵測領域判定部122係根據偵測訊號的位置資訊,判定操作體之接觸位置是否被包含在接觸判定領域210中。
偵測領域判定部122,係當判定為操作體之接觸位置是被包含在接觸判定領域210中時,對操作判定部124指示持續監視該當操作體之接觸動作所被賦予之偵測ID的偵測訊號。此時,偵測領域判定部122係將從偵測部110所收取的偵測訊號中所含之資訊、亦即偵測ID、位置資訊及接觸時刻,記錄至記憶體150。
操作判定部124,係根據接觸判定領域210內正在接觸的操作體的動作,來判定使用者所進行的操作輸入。操作判定部124,係例如基於上述的點按操作判定處理而監視著操作體的動作,判定點按操作是否有被進行。然後,當判定為點按操作有被進行時,操作判定部124係對事件發行部130指示發行因觸控操作而被執行的事件。此外, 操作判定部124係當判定為觸控操作未被進行時,則不對事件發行部130進行事件發行之指示。
關於操作處理部120所做的點按操作之判定處理之細節,之後會基於圖4來詳細說明。
事件發行部130係根據操作判定部124的指示,發行事件。在本實施形態中,當藉由操作判定部124而判定為操作體有進行了點按操作時,事件發行部130係將與點按操作建立關連的事件,予以發行。
設定資訊記憶部140,係記憶著點按操作之判定處理上所必要的各種設定資訊。設定資訊記憶部140中係記錄著,例如表示接觸判定領域210之範圍的領域資訊、或用來判定點按操作所需的點按判定距離D及點按判定時間T等。這些資訊係亦可預先記憶在設定資訊記憶部140中,也可藉由使用者適宜設定而記憶之。
記憶體150,係將點按操作之判定處理上所必要之資訊予以暫時記憶的記憶部。記憶體150中係記錄著,例如從偵測部110所接收到的偵測訊號中所含之資訊。
(3.點按操作判定處理)
此種資訊處理裝置100,係依照圖4所示的流程圖,進行點按操作判定處理。此處,偵測部110持續監視著操作體對接觸偵測面之接觸之有無(S100)。偵測部110係重複進行步驟S100之處理,直到偵測出操作體對接觸偵測面之接觸為止。然後,偵測部110係一旦偵測到操作體對 接觸偵測面之接觸,就對偵測領域判定部122輸出偵測訊號。
偵測領域判定部122,係一旦由偵測部110接收到偵測訊號,就判定操作體對接觸偵測面之接觸位置是否位於接觸判定領域210內(S110)。接觸判定領域210,係例如圖1所示,是偵測領域200的一部分之領域,是可以將使用者非意圖地讓手指等接觸到之可能性較高之領域從偵測領域200中予以排除而設定。偵測領域判定部122,係當判定為,操作體之接觸位置並沒有在該當接觸判定領域210內時,就結束圖4所示之處理,重複步驟S100起的處理。亦即,藉由步驟S110之處理,即使使用者非意圖地使操作體接觸到已被從接觸判定領域210排除在外的偵測領域200,該操作體的接觸仍會被忽視,可降低錯誤發行事件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當步驟S110中判定為,操作體之接觸位置是在接觸判定領域210內時,偵測領域判定部122係在記憶體150中將操作體之接觸位置及接觸時刻,與偵測ID建立關連而加以記錄(S120)。然後,操作判定部124係持續監視該當偵測ID的偵測訊號,判定該當操作體是否從接觸偵測面離去(釋放)(S130)。步驟S130之處理會被重複直到偵測到操作體的釋放為止。
一旦在步驟S130中偵測到操作體的釋放,則操作判定部124係基於該當操作體的接觸位置與離去位置的距離、及從操作體接觸至接觸偵測面至離去為止的時間,來 判定點按操作是否有被進行(S140)。如圖2所示,點按操作之判定,係可藉由操作體之接觸位置的釋放點p0至離去位置的釋放點r0為止的移動距離是未滿點按判定距離D,且從操作體接觸至接觸偵測面起至離去為止的接觸時間是未滿點按判定時間T,來作判定。
操作判定部124係根據記憶體150中所記憶之操作體接觸於接觸偵測面時的偵測訊號、和操作體之釋放被偵測到時的偵測訊號,算出移動距離及接觸時間。然後,操作判定部124係由設定資訊記憶部140取得點按判定距離D及點按判定時間T,分別與所算出的移動距離及接觸時間進行比較。然後,當操作體的移動距離未滿點按判定距離D,且操作體的接觸時間未滿點按判定時間T時,操作判定部124係判定為點按操作有被進行,發行對應於點按操作之事件(S150)。另一方面,當操作體的移動距離未滿點按判定距離D,且操作體的接觸時間未滿點按判定時間T的此一條件並未滿足時,操作判定部124係結束圖4所示之處理,重複步驟S100起的處理。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0所做的點按操作判定處理。若依據圖4所示的點按操作判定處理,則隨應於操作體接觸到接觸偵測面時的接觸位置,而決定是否判定操作輸入。接觸位置是接觸判定領域210外時,係判定為使用者是非意圖地使操作體做接觸,而不會因為此時的操作體的動作而發行事件。
圖5係關於4種操作體之接觸位置.離去位置的模 態,點按操作所對應之事件之發行有無。於圖5中,「P」係表示操作體之接觸位置(觸控點),「R」係表示操作體的離去位置(釋放點)。
在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0所做的點按操作判定處理中,操作體之接觸位置是在接觸判定領域210內時,會發行相應於操作的事件。因此,觸控點位於接觸判定領域210內的模態1及模態4,係當被判定為操作體之動作是點按操作時,會發行對應於點按操作的事件。另一方面,觸控點位於接觸判定領域210外的模態2及模態3中,操作體的接觸係被忽視,該當操作體所做之操作輸入所對應的事件係不被發行。如此,藉由設置比偵測領域200狹窄的接觸判定領域210,可隨應於操作體之接觸位置來操作事件的發行可否。
(4.接觸判定領域之設定變更)
在上述的例子中,當操作體接觸到接觸偵測面時的偵測領域亦即接觸判定領域210係被預先設定,其領域範圍也是固定的,但接觸判定領域210亦可設計成可變。接觸判定領域210係被設定為,在偵測領域200當中,將使用者會非意圖地使操作體做接觸之領域予以除外。因此,若根據偵測部110的偵測訊號,例如在偵測領域200的外緣附近當中有操作體之接觸與離去頻繁發生之部分的情況下,亦可新設定將該當部分予以除外的接觸判定領域210。
作為變更接觸判定領域210的例子,例如圖6所示,對偵測領域200預先設定接觸判定領域210。該接觸判定領域210,係被設定成從偵測領域200排除掉外緣部分。如此在接觸判定領域210被設定的狀態下執行點按操作判定處理時,根據偵測部110的偵測訊號而又認知發現,在接觸判定領域210的外緣部分,有操作體頻繁發生接觸與離去的狀況。此時,資訊處理裝置100係亦可例如藉由偵測領域判定部122而將接觸判定領域210更加縮窄以設定新的接觸判定領域210a。藉此,就可更有效地防止使用者非意圖之操作體接觸而導致事件的發生。
此外,在圖6所示的例子中,接觸判定領域210係被設定成與偵測領域200相似的形狀,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所述的例子。例如,在偵測領域200的某一部分中有頻繁發生操作體之接觸與離去的情況下,係只要將該當部分予以除外地設定接觸判定領域210即可。
(5.硬體構成例)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0所做的處理,係可藉由硬體來執行,也可藉由軟體來執行。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00係亦可如圖7所示地構成。以下,基於圖7,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0的硬體構成例。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係如上述,是可藉由電腦等之處理裝置來實現。資訊處理裝置100係如 圖7所示,具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901、ROM(Read Only Memory)9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903、主匯流排904a。又,資訊處理裝置100係具備:橋接器904、外部匯流排904b、介面905、輸入裝置906、輸出裝置907、儲存裝置(HDD)908、驅動機909、連接埠911、通訊裝置913。
CPU901,係成為演算裝置及控制裝置而發揮機能,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資訊處理裝置100內的整體動作。又,CPU901係亦可為微處理器。ROM902係記憶著,CPU901所使用的程式或演算參數等。RAM903,係將CPU901之執行時所使用的程式、或其執行時會適宜變化的參數等,予以暫時記憶。這些係藉由CPU匯流排等所構成的主匯流排904a而被互相連接。
主匯流排904a,係透過橋接器904,而被連接至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Interface)匯流排等之外部匯流排904b。此外,主匯流排904a、橋接器904及外部匯流排904b並不一定要是分離構成,亦可在一個匯流排內實裝這些機能。
輸入裝置906,係由滑鼠、鍵盤、觸控面板、按鈕、麥克風、開關及拉桿等用來讓使用者輸入資訊所需的輸入手段、和基於使用者之輸入而生成輸入訊號,向CPU901進行輸出的輸入控制電路等所構成。輸出裝置907,係包含例如液晶顯示(LCD)裝置、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裝置及燈號等之顯示裝置、揚聲器等之聲 音輸出裝置。
儲存裝置908,係為資訊處理裝置100的記憶部之一例,係為資料儲存用的裝置。儲存裝置908,係亦可含有:記憶媒體、對記憶媒體記錄資料的記錄裝置、從記憶媒體讀出資料的讀出裝置及將記憶媒體中所記憶之資料予以刪除的刪除裝置等。儲存裝置908係由例如HDD(Hard Disk Drive)所構成。該儲存裝置908,係驅動著硬碟,將CPU901所執行的程式或各種資料,加以儲存。
驅動機909,係為記憶媒體用讀寫機,可內建於資訊處理裝置100,或是外接。驅動機909,係將所被裝著的磁碟、光碟、光磁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可移除式記錄媒體中所記錄的資訊予以讀出,並輸出至RAM903。
連接埠911,係為與外部機器連接的介面,係為例如藉由USB(Universal Serial Bus)等而可進行資料傳輸的外部機器之連接口。又,通訊裝置913,係例如是由用來連接至通訊網10所需之通訊裝置等所構成的通訊介面。又,通訊裝置913,係可為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支援通訊裝置,也可為無線USB支援通訊裝置,亦可為進行有線通訊的有線通訊裝置。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 圍。
例如,在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將觸控感測器設在終端的背面側來作為偵測部的例子,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所述例子。例如,本技術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所做的點按操作判定處理,係並不只是設置在使用者操作時無法目視的終端之背面或側面,亦可對設在表面的觸控感測器做適用。
又,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偵測部110是作為資訊處理裝置100的一構成要素來說明,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所述例子。偵測部110係亦可與資訊處理裝置100分開設置,只要資訊處理裝置100能接收該當偵測部110的偵測訊號即可。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偵測領域判定部,係基於從用來偵測操作體對接觸偵測面之接觸的偵測部所送來的偵測訊號,來判定前記操作體之接觸位置是否位於前記偵測部之偵測領域之一部分的接觸判定領域內;和操作判定部,係當已被前記偵測領域判定部判定為,前記操作體是有接觸到前記接觸判定領域內時,根據該當操作體之動作來判定操作內容;和事件發行部,係發行相應於已被前記操作判定部所判定出來之操作內容的事件。
(2)如前記(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接觸判定領域,係將前記偵測領域當中的前記操作體之接觸及離去頻繁發生之部分予以除外而被設定。
(3)如前記(1)或(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偵測領域判定部,係基於前記偵測訊號來變更前記接觸判定領域。
(4)如前記(1)~(3)之任1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當藉由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來判定點按操作時,前記操作判定部,係基於前記偵測訊號,算出從前記操作體之接觸位置起至離去位置為止的移動距離及從前記操作體接觸於前記接觸偵測面起至離去為止的接觸時間;當前記移動距離未滿所定距離、且前記接觸時間未滿所定時間時,判定為前記操作體之動作係為點按操作。
(5)如前記(1)~(4)之任1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偵測部的接觸偵測面,係被配置在操作終端之使用者在操作時無法目視之位置。
100‧‧‧資訊處理裝置
110‧‧‧偵測部
120‧‧‧判定處理部
122‧‧‧偵測領域判定部
124‧‧‧操作判定部
130‧‧‧事件發行部
140‧‧‧設定資訊記憶部
150‧‧‧記憶體
200‧‧‧偵測領域
210‧‧‧接觸判定領域
220‧‧‧點按判定領域
901‧‧‧CPU
902‧‧‧ROM
903‧‧‧RAM
904‧‧‧橋接器
904a‧‧‧主匯流排
904b‧‧‧外部匯流排
905‧‧‧介面
906‧‧‧輸入裝置
907‧‧‧輸出裝置
908‧‧‧儲存裝置
909‧‧‧驅動機
911‧‧‧連接埠
913‧‧‧通訊裝置
[圖1]本揭露之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判定操作體之接觸的判定領域的說明圖。
[圖2]一般的點按操作之判定處理時的觸控點與釋放點之關係的說明圖。
[圖3]同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的機能構成的機能區塊圖。
[圖4]同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所做的點按操作判定處理的流程圖。
[圖5]關於4種操作體之接觸位置.離去位置的模態,點按操作所對應之事件之發行有無的說明圖。
[圖6]說明接觸判定領域之設定變更的說明圖。
[圖7]同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的一硬體構成例的區塊圖。
100‧‧‧資訊處理裝置
110‧‧‧偵測部
120‧‧‧判定處理部
122‧‧‧偵測領域判定部
124‧‧‧操作判定部
130‧‧‧事件發行部
140‧‧‧設定資訊記憶部
150‧‧‧記憶體

Claims (7)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偵測領域判定部,係基於從用來偵測操作體對接觸偵測面之接觸的偵測部所送來的偵測訊號,來判定前記操作體之接觸位置是否位於前記偵測部之偵測領域之一部分的接觸判定領域內;和操作判定部,係當已被前記偵測領域判定部判定為,前記操作體是有接觸到前記接觸判定領域內時,根據該當操作體之動作來判定操作內容;和事件發行部,係發行相應於已被前記操作判定部所判定出來之操作內容的事件。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接觸判定領域,係將前記偵測領域當中的前記操作體之接觸及離去頻繁發生之部分予以除外而被設定。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偵測領域判定部,係基於前記偵測訊號來變更前記接觸判定領域。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當藉由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來判定點按操作時,前記操作判定部,係基於前記偵測訊號,算出從前記操作體之接觸位置起至離去位置為止的移動距離及從前記操作體接觸於前記接觸偵測面起至離去為止的接觸時間;當前記移動距離未滿所定距離、且前記接觸時間未滿 所定時間時,判定為前記操作體之動作係為點按操作。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偵測部的接觸偵測面,係被配置在操作終端之使用者在操作時無法目視之位置。
  6.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特徵為,含有:基於從用來偵測操作體對接觸偵測面之接觸的偵測部所送來的偵測訊號,來判定前記操作體之接觸位置是否位於前記偵測部之偵測領域之一部分的接觸判定領域內的步驟;和當已被判定為,前記操作體是有接觸到前記接觸判定領域內時,根據該當操作體之動作來判定操作內容的步驟;和發行相應於前記操作內容之事件的步驟。
  7. 一種電腦程式,其特徵為,用以使電腦發揮機能而成為具備以下構件的資訊處理裝置:偵測領域判定部,係基於從用來偵測操作體對接觸偵測面之接觸的偵測部所送來的偵測訊號,來判定前記操作體之接觸位置是否位於前記偵測部之偵測領域之一部分的接觸判定領域內;和操作判定部,係當已被前記偵測領域判定部判定為,前記操作體是有接觸到前記接觸判定領域內時,根據該當操作體之動作來判定操作內容;和事件發行部,係發行相應於已被前記操作判定部所判定出來之操作內容的事件。
TW101134285A 2011-10-04 2012-09-19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 TW2013298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9946A JP5942375B2 (ja) 2011-10-04 2011-10-04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9810A true TW201329810A (zh) 2013-07-16

Family

ID=48021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4285A TW201329810A (zh) 2011-10-04 2012-09-19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05393B2 (zh)
EP (1) EP2765489B1 (zh)
JP (1) JP5942375B2 (zh)
CN (2) CN202929607U (zh)
TW (1) TW201329810A (zh)
WO (1) WO20130513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2375B2 (ja) * 2011-10-04 2016-06-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131091B2 (ja) * 2013-04-22 2017-05-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793143A (zh) * 2014-02-13 2014-05-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界面按键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635985B (zh) * 2015-01-30 2017-0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误触控方法及装置
CN104714691B (zh) 2015-01-30 2017-0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误触控方法及装置
CN104731511B (zh) * 2015-03-31 2018-03-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535056B1 (ko) 2016-08-03 2023-05-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터치 인식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9964A (ja) * 1998-07-22 2000-02-08 Sharp Corp 手書き入力装置
US7382358B2 (en) * 2003-01-16 2008-06-03 Forword Inpu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stroke word-based text input
JP4557058B2 (ja) 2007-12-07 2010-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表示端末、情報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090174679A1 (en) * 2008-01-04 2009-07-09 Wayne Carl Westerman Selective Rejection of Touch Contacts in an Edge Region of a Touch Surface
US20110018835A1 (en) * 2008-06-03 2011-01-27 Atsuhito Murai Input detection device, input detection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JP5066055B2 (ja) * 2008-10-28 2012-1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108061A (ja) 2008-10-28 2010-05-13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KR101021857B1 (ko) * 2008-12-30 2011-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터치 센서를 이용하여 제어 신호를 입력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20110069021A1 (en) * 2009-06-12 2011-03-24 Hill Jared C Reducing false touchpad data by ignoring input when area gesture does not behave as predicted
JP5669169B2 (ja) * 2009-07-28 2015-02-12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51233B2 (ja) * 2009-07-30 2014-03-26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36424A (ja) * 2009-08-11 2011-02-24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ゲーム装置、ゲーム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ゲーム制御方法
JP5418187B2 (ja) * 2009-12-02 2014-0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接触操作判定装置、接触操作判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41753A (ja) * 2010-01-07 2011-07-21 Sony Corp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1150413A (ja) * 2010-01-19 2011-08-04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操作入力方法及び操作入力プログラム
US8674959B2 (en) * 2010-06-28 2014-03-18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bezel for a mobile device
JP5942375B2 (ja) * 2011-10-04 2016-06-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4359A (zh) 2013-04-10
EP2765489B1 (en) 2019-04-10
WO2013051318A1 (ja) 2013-04-11
CN202929607U (zh) 2013-05-08
JP2013080373A (ja) 2013-05-02
CN103034359B (zh) 2017-11-21
US20140232678A1 (en) 2014-08-21
EP2765489A1 (en) 2014-08-13
US9405393B2 (en) 2016-08-02
JP5942375B2 (ja) 2016-06-29
EP2765489A4 (en)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8780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073310B (zh) 调节设备的显示器的功率模式的装置和方法
TW201329810A (zh)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
US858186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KR102052971B1 (ko) 지문 스캔너를 포함하는 포터블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2820511B1 (en) Classifying the intent of user input
US9201587B2 (en) Portable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TW201531925A (zh) 多點觸控虛擬滑鼠
CN105022561A (zh) 触摸屏控制装置、方法和移动终端
JP2014010650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84558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5899568B2 (ja) 入力物体を区別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170220179A1 (en) Cross device gesture detection
TWI479393B (zh) 切換方法、使用其之光學觸控裝置、以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US9772713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11204092A (ja) 入力装置
JP2017033030A (ja) 情報処理装置
US20150138102A1 (en) Inputting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utilizing the same
JP651360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577793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82253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