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6150A - 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製造方法及此等衍生物之製造中間體 - Google Patents

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製造方法及此等衍生物之製造中間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6150A
TW201326150A TW101135983A TW101135983A TW201326150A TW 201326150 A TW201326150 A TW 201326150A TW 101135983 A TW101135983 A TW 101135983A TW 101135983 A TW101135983 A TW 101135983A TW 201326150 A TW201326150 A TW 2013261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ompound represented
producing
carbon atoms
substitu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5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5120B (zh
Inventor
Hideki Umetani
Nobuhiro Kondo
Fumie Kajino
Munetsugu Morimoto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26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6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5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512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 C07D217/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with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hetero atoms,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nitrogen-containing ring
    • C07D217/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with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hetero atoms,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nitrogen-containing ring other than aralkyl radic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 C07D21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or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and hyd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nitrogen-containing ring; Alkylene-bis-isoquinol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 C07D217/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with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hetero atoms,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nitrogen-containing ring
    • C07D217/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with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hetero atoms,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nitrogen-containing ring other than aralkyl radicals
    • C07D217/1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with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hetero atoms,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nitrogen-containing ring other than aralkyl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oxy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09Geometrical iso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Other In-Bas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有效率的製造方法、對於製造該等衍生物為有用的製造中間體。一種通式(1)表示之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使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苯胺衍生物反應後於酸存在下進行變換,或使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於酸存在下與苯胺衍生物反應而進行變換;□□

Description

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製造方法及此等衍生物之製造中間體
本發明係關於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製造方法及此等衍生物之製造中間體。
以防治農園藝用作物的病害為目的已有人提出多數藥劑。例如:通式(1)表示之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在專利文獻1揭示作為農園藝用殺菌劑為有用:
(式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R1及R2與此等所鍵結之碳原子成為一體而形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3~10之環烷基,X表示鹵素原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n表示0~4之整數,Y表示鹵素原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m表示0~4之整數。)。再者,從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衍生的化合物群作為農園藝用殺菌劑有效果,該化合物也可成為農園藝用殺菌劑之製造中間體(專利文獻1、2)。所以,簡便且有效率地生產該化合物為非常重要的課題。
依專利文獻1揭示: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可藉由以3-氰基喹啉衍生物作為起始原料,與苯乙醇衍生物或苯乙烯衍生物反應而合成,可明白:3-氰基喹啉衍生物係成為重要的原料。
若調查與3-氰基喹啉相關的習知技術,可列舉:(I)3-溴喹啉與氰化銅於250℃反應之方法(非專利文獻1)、(II)使2-二甲氧基甲基丙烯腈與苯胺反應後以氯化鋁進行變換之方法(非專利文獻2)、(III)使4-硝基喹啉-1-氧化物與氰化鉀反應後,以羥基氯化磷予以氯化,再以鈀作為觸媒進行接觸氫化之方法(非專利文獻3)、(IV)使3-溴喹啉、氰化鈉、碘化鉀、碘化銅及二甲基乙二胺於甲苯中反應24小時並變換之方法(專利文獻3)、(V)將苯胺與3,3-二甲氧基-2-甲醯基丙腈之鈉鹽於鹽酸存在下反應後,以對甲苯磺酸變換為取代氰基喹啉之方法(非專利文獻4)等。
但是該等方法有如以下所示的問題。(I)需要在250℃的非常高的反應溫度,且使用毒性高、於廢棄上成為問題的氰化銅。(II)合計產率為約4%,生產性差。(III)使用高毒性的氰化鉀,且使用昂貴的鈀的接觸氫化的產率僅有約56%。(IV)使用於廢棄方面成為問題的過渡金屬或高毒性的氰化鈉,且反應時間也長,難以稱得上是有效率的方法。(V)為優異的方法,但是苯胺之取代基受限於如甲氧基之強電子供給性基。另一方面,除了經氟原子或甲基取代之苯胺,連無取代之苯胺,反應也不進行,難以稱得上是有泛用性的方法。
由以上可明白:以往的以3-氰基喹啉衍生物作為起始原料的製造方法,有著3-氰基喹啉本身的生產性、或僅可取得受限之取代3-氰基喹啉的此類問題,所以急切需要改變該方法之有效率的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5/70917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1/77514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04/13094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m.Chem.Soc.)、第63卷、1553-1556頁(1941)
【非專利文獻2】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Chem.Pharm.Bull.)、第26卷、5號、1558-1569頁(1978)
【非專利文獻3】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Chem.Pharm.Bull.)、第26卷、12號、3856-3862頁(1978)
【非專利文獻4】Tetrahedron Letters (Tetrahedron Lett.)、第39卷、4013-4016頁(1998)
提供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有效率的製造方法,及製造此等衍生物為有用的製造中間體。
為了克服前述課題努力探討,結果發現:藉由以新穎的亞異喹啉基(isoquinolinylidene)丙二醛衍生物與苯胺衍生物作為起始原料進行反應,變換為新穎的苯基亞胺基丙醛衍生物後,於酸存在下進行環化,能簡便地且有效率地合成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令人意外地,經取代之苯胺也能同樣地實施,所以能提供各種種類的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更令人意外地,藉由使新穎的亞異喹啉基丙二醛衍生物與苯胺在酸存在下反應,能夠一舉合成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明白係成為前述課題之有效解決策略。又,發現:藉由使1-甲基-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與Vilsmeier試藥反應而獲得新穎的異喹啉基維那米定(vinamidinium)鹽衍生物,之後進行水解,能以良好效率製 備為原料之該亞異喹啉基丙二醛衍生物,乃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1]一種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係使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於酸存在下反應;
(式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R1及R2與此等所鍵結之碳原子成為一體而形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3~10之環烷基,X表示鹵素原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n表示0~4之整數,Y表示鹵素原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m表示0~4之整數)
(式中,R1、R2、X、Y、n及m與前述為相同含意)。
[2]如[1]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3]如[2]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4]如[1]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係使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反應而得到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1、R2、X及n與[1]為相同含意)
(式中,Y及m與[1]為相同含意)。
[5]如[4]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6]如[5]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7]如[4]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將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予以水解而獲得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1、R2、X及n,與[4]為相同含意,R3表示碳數1~3之烷基)。
[8]如[7]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9]如[8]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10]如[7]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係使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與含有以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反應而獲得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
(式中,R1、R2、X及n與[7]為相同含意。)
(式中,R3與[7]為相同含意,Z表示鹵素原子)。
[11]如[10]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12]如[11]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13]一種以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係使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於酸存在下反應;
(式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R1及R2與此等所鍵結之碳原子成為一體而形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3~10之環烷基,X表示鹵素原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n表示0~4之整數,Y表示鹵素原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m表示0~4之整數。)
(式中,R1、R2、X及n與前述為相同含意。)
(式中,Y及m與前述為相同含意。)。
[14]如[13]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15]如[14]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16]如[13]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將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予以水解而獲得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1、R2、X及n,與[13]為相同含意,R3表示碳數1~3之烷基)。
[17]如[16]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18]如[17]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19]如[16]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使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與含有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反應而獲得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
(式中,R1、R2、X及n,與[16]為相同含意。)
(式中,R3與[16]為相同含意,Z表示鹵素原子)。
[20]如[19]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21]如[20]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22]一種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係包含如[4]之使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反應而獲得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23]如[22]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24]如[23]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25]一種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係包含如[7]之將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予以水解而獲得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26]如[25]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27]如[26]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28]一種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之製造方法,係包含如[10]之使 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反應而獲得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之步驟。
[29]如[28]之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30]如[29]之含有如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之製造方法,其中,n=0。
[31]一種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係如[1]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
[32]如[31]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33]如[32]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其中,n=0。
[34]一種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係如[4]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
[35]如[34]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36]如[35]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其中,n=0。
[37]一種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係如[7]之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
[38]如[37]之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39]如[38]之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其中,n=0。
依本發明,可提供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新穎且有效率的製造方法、及對於此等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製造為有用的新穎的製造中間體。又,由於能以簡便操作、良好效率製造目的之化合物群,故也適於工業化的製造方法。
【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針對用於實施本發明之形態詳細說明。
以下說明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
通式(1)中之R1及R2各自獨立,可相同也可不同。
通式(1)中之R1及R2之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中的取代基,表示鹵素原子及碳數1~6之烷氧基。鹵素原子,為氟、氯、溴、碘。碳數1~6之烷氧基,表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異戊氧基、2-甲基丁氧基、新戊氧基、1-乙基丙氧基、己氧基、4-甲基戊氧基、3-甲基戊氧基、2-甲基戊氧基、1-甲基戊氧基、3,3-二甲基丁氧基、2,2-二甲基丁氧基、1,1-二甲基丁氧基、1,2-二甲基丁氧基、1,3-二甲基丁氧基、2,3-二甲基丁氧基、2-乙基丁氧基之直鏈或分支之烷氧基。理想為碳數1~4之烷氧基,更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取代基之數目不特別限定,各取代基可相同也可不同。
通式(1)中之R1及R2之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中之烷基,表示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2-甲基丁基、新戊基、1-乙基丙基、己基、4-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1-甲基戊基、3,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較佳為碳數1~3之烷基,更佳為甲基或乙基。
通式(1)中之R1與R2與此等所鍵結之碳原子成為一體而形成之也可經取代之碳數3~10之環烷基中的取代基,與通式(1)中之R1及R2之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中的取代基為相同含意。取代基之數目不特別限定,各取代基可相同也可不同。
通式(1)中之R1與R2與此等所鍵結之碳原子成為一體而形成之也可經 取代之碳數3~10之環烷基中之環烷基,為如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降莰基之碳數3~10之單環或多環環烷基。理想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更理想為環戊基。
通式(1)中之X之鹵素原子,為氟、氯、溴、碘。
通式(1)中之X之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與通式(1)中之R1及R2之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為相同含意。
通式(1)中之X之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中的取代基係鹵素原子,為氟、氯、溴、碘。取代基之數目不特別限定,各取代基可相同也可不同。
通式(1)中之X之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中的烷氧基,係表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異戊氧基、2-甲基丁氧基、新戊氧基、1-乙基丙氧基、己氧基、4-甲基戊氧基、3-甲基戊氧基、2-甲基戊氧基、1-甲基戊氧基、3,3-二甲基丁氧基、2,2-二甲基丁氧基、1,1-二甲基丁氧基、1,2-二甲基丁氧基、1,3-二甲基丁氧基、2,3-二甲基丁氧基、2-乙基丁氧基之直鏈或分支之烷氧基。理想為碳數1~4之烷氧基,更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
通式(1)中之n為0~4之整數。
通式(1)中之n為2以上時,X可為相同也可不同。
通式(1)中之Y之鹵素原子,與通式(1)中之X之鹵素原子為相同含意。
通式(1)中之Y之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與通式(1)中之X之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為相同含意。
通式(1)中之Y之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與通式(1)中之X之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為相同含意。
通式(1)中之m為0~4之整數。
通式(1)中之m為2以上時,Y可為相同也可不同。
通式(2)中之R1、R2、X、Y、n及m,與通式(1)為相同含意。
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包括下列所示之異構物。該等異構物可為單獨一種也可為2種以上異構物之混合物。為混合物時,其混合比不拘。
以下針對於酸存在下將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變換為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方法說明。
使用之酸為無機酸與有機酸,在目的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特別限定。無機酸可列舉鹽酸、硫酸、磷酸等,較佳為硫酸、磷酸。有機酸可列舉有機羧酸類、有機磺酸類。有機羧酸可列舉三氟乙酸等。有機磺酸可列舉甲 烷磺酸、三氟甲烷磺酸、苯磺酸、甲苯磺酸、二甲苯磺酸、氯苯磺酸、萘磺酸等。於磺酸類有位置異構性的情形,任一位置均為有效。
使用的酸的當量,只要是在1當量以上即可,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當量以上3當量以下。
反應使用之溶劑,在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限定,可列舉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等脲系溶劑、二氯乙烷、氯仿等氯系溶劑等。較佳為苯系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
反應使用之溶劑量,在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特別限定,通常相對於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50重量倍以下。
反應溫度於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限定,通常為40℃以上20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關於反應中之水分,藉由從反應系去除水能以良好效率進行反應。此時,可為常壓也可減壓,於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限定。視需要適當設定即可。
針對反應之後處理記載。
反應結束後,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與酸形成鹽。鹽的狀態,相對於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為1對酸或2對酸、或1對與2對酸之混合物。為混合物時,其混合比不拘。
當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鹽析出之情形,可藉由濾取獲得目的物。又, 進行過濾操作時,也可於反應混合物中追加溶劑。使用之溶劑,可列舉水、二***、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但不限於該等。
如此獲得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可視需要以適當溶劑進行洗滌、再沉澱或再結晶。使用之溶劑,可列舉:水、二***、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但只要可進行目的操作即可,無特別限制。又,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
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也可利用鹼水溶液而變換為游離的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使用之鹼水溶液,係將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碳酸鈉、碳酸鉀、氨等溶於水者。此時,也可事先加入水、二***、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又,脫鹽後若成為可分液的狀態,也可直接進行分液。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於分液後將溶劑餾去,可獲得目的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將溶劑餾去時,可預先以硫酸鈉或硫酸鎂等乾燥劑去除水,但並非必要。此外,當析出游離的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時,可加以濾取。
如此獲得之游離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可再以適當溶劑利用洗滌、 再沉澱或再結晶予以精製。使用之溶劑,為水、二***、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又,也可利用管柱層析精製。可配合目的之純度適當設定。
又,反應結束後,不論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析出狀況,均可加入鹼水溶液進行分液操作。使用之鹼水溶液,係將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碳酸鈉、碳酸鉀等溶於水者。又,為了使分液操作順利,也可追加適當的溶劑。追加的溶劑,可列舉二***、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如此獲得之含有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溶液,視需要也可使用前述鹼水溶液或水反複進行分液操作。
將萃取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後之溶液餾去溶劑,可獲得目的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將溶劑餾去時,可預先以硫酸鈉或硫酸鎂等乾燥劑去除水,但並非必要。如此獲得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與前述方法同樣,可以用適當的溶劑以洗滌、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予以精製。
以下,針對使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反應而獲得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之方法說明。
通式(3)中之R1、R2、X及n,與通式(1)中之R1、R2、X及n為相同含意。
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包括下列所示之異構物。該等異構物,可為單 獨的異構物也可為2種以上的混合物。為混合物時,其混合比不拘。
通式(4)中之Y及m,與通式(1)中之Y及m為相同含意。
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可就市售品取得。
反應使用之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之量,只要相對於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較佳為1當量以上3當量以下。
反應可使用溶劑,但並非必要。
反應使用之溶劑於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限定,可列舉二***、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氯系溶劑等。較佳為苯系溶劑。
反應使用之溶劑量,於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特別限定,通常相對於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50重量倍以下。
進行反應時之溫度,於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限定,通常為4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關於反應中之水分,藉由從反應系去除水能以良好效率進行反應。此時可為常壓也可為減壓,於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限定。視需要適當設定即可。
針對反應之後處理記載。
反應結束後,當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析出之情形,可直接濾取並單離。又,也可不單離而直接使用在次步驟。又,可將溶劑餾去後使用在次步驟。
反應結束後,在生成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也可進行分液操作,但並非必要。
獲得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可以用適當的溶劑進行洗滌、再沉澱或再結晶。使用之溶劑為水、二***、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又,也可利用管柱層析精製。可配合目的之純度適當設定。
如此獲得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可藉由如前述於酸存在下反應之方法變換為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
以下針對將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水解而獲得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之方法說明。
通式(5)中,R1、R2、X及n,與通式(1)中之R1、R2、X及n為相同含意。
通式(5)中,R3之碳數1~3之烷基,表示甲基、乙基、丙基及異丙基。 較佳為甲基。
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可列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與氯化物離子、溴化物離子、碘化物離子、二氯磷酸離子、過氯酸離子、六氟磷酸離子等陰離子的鹽。在反應進行之限度內,陰離子之種類不特別限定。
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包括下列所示之異構物。該等異構物,可為單獨的異構物也可為2種之混合物。為混合物時,其混合比不拘。
進行反應時,水為必要。又,也可使用水作為溶劑進行反應。
使用之水之量,相對於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為2當量以上即可,不特別限制。通常係使用過量,相對於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為2重量倍以上50重量倍以下。
進行反應時,中性至鹼性為較佳。使成鹼性時,可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碳酸鈉、碳酸鉀等無機鹼。該等之使用量,適當設定使水層成為鹼性之量即可。
進行反應時可使用溶劑。使用之溶劑可列舉二***、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類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反應狀態於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限定,可為單層也可分離為2層。
使用之溶劑量,通常相對於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為2重量倍以上50重量倍以下。
反應溫度通常為-10℃以上150℃或溶劑之沸點以下。較佳為20℃以上120℃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藉由將反應時產生的二烷胺((R3)2NH)排除到反應系外,能以良好效率使反應進行。
進行反應時之壓力可為常壓,又,為了將二烷胺有效率地去除,也可於減壓下進行。
針對反應後處理記載。
反應結束後,若成為分成有機層與水層之狀態,可進行分液操作。此時,也可追加溶劑。追加之溶劑,可列舉二***、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又,當單獨以水實施反應時,也可使用前述追加溶劑實施分液操作。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又,可因應目的純度而反複進行分液操作。
如此獲得之溶劑中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可以不用特別精製而直接使用。又,可將溶劑餾去後使用。餾去溶劑時,可預先以硫酸鈉或硫酸鎂等乾燥劑去除水,但並非必要。又,若有需要,可以用適當溶劑以洗滌、再沉澱或再結晶精製。使用之溶劑,為水、二***、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 丁酯等酯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又,也可利用管柱層析精製。配合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如以上方式獲得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前述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反應後,獲得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再利用於酸條件反應,可變換為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
以下,針對包含使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與含有通式(7)表示化合物之鹽反應而獲得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之步驟的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之製造方法說明。
通式(6)中,R1、R2、X及n,與通式(1)中之R1、R2、X及n為相同含意。
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參照國際公開第2003/64389號公報或國際公開第2001/16275號公報製備。
通式(7)中之R3,與通式(5)之R3為相同含意。
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係從N,N-二甲基甲醯胺等甲醯胺衍生物與鹵化劑製備。
使用之鹵化劑,可列舉草醯氯、光氣、羥基氯化磷、亞硫醯氯等,但不限於該等。
含有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包括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與來自於鹵化劑之陰離子之鹽。例如:來自於鹵化劑之陰離子,可列舉氯化物離子或二氯磷酸離子等陰離子。
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為2當量以上即可,較佳為2當量以上5當量以下。
反應可使用溶劑。溶劑之具體例,可列舉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氯系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
溶劑之使用量於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特別限定,通常相對於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50重量倍以下。
反應溫度在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特別限定,但為-10℃以上150℃或溶劑之沸點以下,較佳為20℃以上120℃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反應方法可列舉:從甲醯胺衍生物與鹵化劑製備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後與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反應之方法、或使鹵化劑對於混合有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與甲醯胺衍生物者反應之方法。在目的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限定,可適當設定。
以下針對反應後之後處理敘述。
反應結束後可加水。當加入中性或酸性水溶液的情形,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會存在於水層。又,加入鹼水溶液之情形,有時會變換為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
注水後水層為酸性的情形,可以用與水不互溶的溶劑進行分液。使用之溶劑,可列舉二***、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 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分液操作並非必要,可維持2層的狀態移到次一步驟。
反應結束後,當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析出的情形可藉由濾取而單離。又,將溶劑餾去後,也可加入鹽會析出的溶劑予以單離。此時,不需餾去溶劑,以反應混合物的狀況適當判斷即可。使用的溶劑,可列舉二***、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
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也可藉由以過氯酸離子、六氟磷酸離子等進行鹽交換而單離。
又,反應結束後可以直接實施次一步驟的反應。又,可僅實施溶劑餾去並移到次一步驟。
如此獲得之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經前述水解變換為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後,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反應後獲得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再以酸條件進行反應,可變換為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
以下針對使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於酸存在下反應而變換為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方法敘述。
如前述,使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反應而獲得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後,藉由加入酸可變換為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令人意外地,預先於酸存在下使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反應也能變換為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
反應使用之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之量,相對於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進行的限度內不特別限制。較佳為1當量以上3當量以下。更佳為1當量以上1.5當量以下。
使用得酸為無機酸與有機酸,在目的反應進行的限度內不特別限制。無機酸可列舉鹽酸、硫酸、磷酸等,較佳為硫酸、磷酸。有機酸可列舉有機羧酸類、有機磺酸類。有機羧酸可列舉三氟乙酸等。有機磺酸可列舉甲烷磺酸、三氟甲烷磺酸、苯磺酸、甲苯磺酸、二甲苯磺酸、氯苯磺酸、萘磺酸等。於磺酸類有位置異構性的情形,於任一位置均為有效。
使用的酸的當量,為1當量以上即可,不特別限定。較佳為1當量以上3當量以下。
試藥的裝入方法可為:將酸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混合後將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加入的方法,或又一次將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與酸混合的方法亦可,在反應進行的限度內該裝入方法不限定。
反應使用之溶劑於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限定,可列舉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或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四氫咪唑酮等脲系溶劑、二氯乙烷、氯仿等氯系溶劑等。較佳為苯系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
反應使用之溶劑量,於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特別限定,通常相對於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50重量倍以下。
反應溫度於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限定,通常為40℃以上20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關於反應中之水分,藉由從反應系去除水,反應會以良好效率進行。此時可為常壓也可為減壓,於反應進行之限度內不限定。視需要適當設定即可。
關於反應後之後處理,可以利用於在將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於酸存在下變換為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方法說明過的後處理方法以同樣操作進行。
前述將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水解而得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可進一步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在酸存在下反應而變換為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
前述使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與含有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反應而獲得之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於水解而變換為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後,可進一步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於酸存在下反應而變換為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
使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反應而獲得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為新穎反應,又,獲得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亦為新穎化合物。由以上可知:本發明中,該新穎反應與該新穎物質為有用。
將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水解而獲得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為新穎反應,又,獲得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亦為新穎化合物。由以上可知:本發明中,該新穎反應與該新穎物質為有用。
將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與含有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反應而獲得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之製造方法為新穎,又,獲得之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亦為新穎化合物。由以上可知:本發明中,該新穎反應與該新穎物質為有用。
利用以上所示之本發明,可提供通式(1)表示之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簡便且有效率的製造方法、及有用的新穎製造中間體。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該等實施例。N,N-二甲基甲醯胺稱為DMF、1,3,3-三甲基-3,4-二氫異喹啉稱為化合物(I)、氯化N-(2-(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3-(二甲胺基)亞烯丙基)-N-甲烷銨(methanaminium)稱為化合物(II)、2-(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2H)-亞基)丙二醛稱為化合物(III)、2-(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2H)-亞基)-3-(苯基亞胺基)丙醛稱為化合物(IV)、3-(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喹啉稱為化合物(V)、對甲苯磺酸稱為TsOH、間二甲苯磺酸稱為m-XySO3H、高速液體層析稱為HPLC。
[實施例1]化合物(III)之合成之1
將裝入有DMF12.66g之二甲苯180ml冷卻至4℃,於10℃以下小心地費時20分鐘滴加草醯氯21.98g。於室溫(26℃)攪拌30分鐘後,費時10分鐘滴加含有化合物(I)10.00g之二甲苯20ml。其次升溫至80℃,於同溫攪拌2小時。冷卻至室溫(26℃),加入水100ml並充分攪拌後,分離為二甲苯層與水層,獲得含有化合物(II)之水層。
將獲得之含有化合物(II)之水層滴加於30%氫氧化鈉32.3g,於95℃反應2小時。冷卻至8℃後於30℃以下滴加濃鹽酸45.76g(pH≒3.5)。攪拌1小時後濾取析出物,獲得化合物(III)淡茶色固體10.65g。
化合物(III)之物質數據
1H-NMR(CDCl3)δ:12.12(1H,br s),9.79(2H,s),7.64(1H,d,J=7.6 Hz),7.55(1H,t,J=7.6 Hz),7.38(1H,t,J=7.6 Hz),7.29(1H,d,J=7.6 Hz),2.91(2H,s),1.32(6H,s)
[實施例2]化合物(IV)之合成
將裝有化合物(III)10.00g與苯胺4.06g的甲苯100ml邊去除水邊於回流下反應10小時。再加入苯胺2.03g,並邊去除水邊於回流下反應4小時。冷卻至室溫後加入二***並濾取析出物。獲得化合物(IV)黃色固體9.41g。產率71%。
化合物(IV)之物質數據
1H-NMR(CDCl3)δ:13.35(1H,br s),9.70(1H,s),9.02(1H,br s),7.60(1H,d,J=7.6 Hz),7.50-7.48(1H,m),7.38-7.36(3H,m),7.29-7.28(1H,m),7.21-7.18(3H,m),2.89(2H,s),1.32(6H,s)
[實施例3]以化合物(IV)作為基質合成化合物(V)之1
將裝有化合物(IV)120mg與對甲苯磺酸1水合物74mg之二甲苯5ml於 回流下反應3小時。反應結束後加入飽和小蘇打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於分離的有機層中加入硫酸鈉並乾燥。其次去除硫酸鈉後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以管柱層析精製。獲得之化合物101mg為化合物(V)。產率90%。獲得之化合物(V)與專利文獻1記載之1H-NMR數據一致。
[實施例4]以化合物(IV)作為基質合成化合物(V)之2
將裝有化合物(IV)1.0g與間二甲苯磺酸1.9水合物0.72g的二甲苯10ml於回流下反應4小時。以HPLC分析獲得之反應混合物,以反應產率93.6%生成化合物(V)。
[實施例5]以化合物(III)作為基質合成化合物(V)之1
將裝有實施例1獲得之化合物(III)10.65g、對甲苯磺酸1水合物8.84g、及苯胺4.33g的二甲苯213ml邊去除水邊於回流下反應4小時。冷卻至室溫後加入含氫氧化鈉2.04g之水198g與乙酸乙酯50ml,於50℃攪拌。其次,將有機層與水層分離,並將有機層於減壓下濃縮,獲得紅茶色糖漿形式的純度81.1%之化合物(V)13.00g(含量10.54g)。
從本例可知:即使不單離化合物(IV)也能從化合物(III)一次合成化合物 (V)。
[實施例6]以化合物(III)作為基質合成化合物(V)之2
於裝有甲烷磺酸838mg的二甲苯溶液中加入苯胺795μl與化合物(III)2.0g,邊去除水邊於回流下反應4小時。以HPLC分析獲得之反應混合物,結果以反應產率89.5%獲得了化合物(V)。
[實施例7]以化合物(III)作為基質合成化合物(V)之3
將甲烷磺酸改為苯磺酸,除此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進行反應。以HPLC分析獲得之反應混合物,結果以反應產率96.4%獲得了化合物(V)。
[實施例8]以化合物(III)作為基質合成化合物(V)之4
將甲烷磺酸改為三氟甲烷磺酸,除此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進行反應。以HPLC分析獲得之反應混合物,結果以反應產率82.6%獲得化合物(V)。
[實施例9]以化合物(III)作為基質合成化合物(V)之5
將甲烷磺酸改為硫酸,除此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地進行反應。以HPLC分析獲得之反應混合物,結果以反應產率80.3%獲得了化合物(V)。
[實施例10]以化合物(III)作為基質合成化合物(V)之6
將甲烷磺酸改為對氯苯磺酸,除此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進行反應。以HPLC分析獲得之反應混合物,結果以反應產率96.0%獲得了化合物(V)。
[實施例11]以化合物(III)作為基質合成化合物(V)之7
將甲烷磺酸改為2-萘磺酸,除此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進行反應。以HPLC分析獲得之反應混合物,結果以反應產率94.1%獲得了化合物(V)。
[實施例12]以化合物(III)作為基質合成化合物(V)之8
將甲烷磺酸改為磷酸,除此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進行反應。以HPLC分析獲得之反應混合物,結果以反應產率64.6%獲得了化合物(V)。
[實施例13]3-(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7-氟喹啉之合成
將裝有化合物(III)0.23g、對甲苯磺酸1水合物0.19g、3-氟苯胺0.11g的二甲苯5ml於回流下反應4.5小時。反應結束後,加入乙酸乙酯與飽和小蘇打水溶液並分液,將有機層以硫酸鈉乾燥。去除硫酸鈉後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並將殘渣以矽膠管柱精製,獲得標題化合物淡黃色固體0.26g(單離產率86%)。
標題化合物之物質數據
1H-NMR(CDCl3)δ:9.11(1H,d,J=2.1 Hz),8.38(1H,d,J=2.1 Hz),7.88-7.87(1H,m),7.79(1H,dd,J=10.0,2.4 Hz),7.43-7.42(1H,m),7.39-7.37(1H,m),7.29-7.24(2H,m),7.19(1H,d,J=6.9 Hz),2.87(2H,s),1.33(6H,s)
[實施例14]3-(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7-甲氧基喹啉之合成
將3-氟苯胺改為間胺基苯甲醚(m-anisidine),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3同樣進行反應。以單離產率99%獲得標題化合物。
標題化合物之物質數據
1H-NMR(CDCl3)δ:9.03(1H,d,J=2.1 Hz),8.30(1H,d,J=2.1 Hz),7.75(1H,d,J=8.9 Hz),7.48(1H,d,J=2.1 Hz),7.42-7.41(1H,m),7.26-7.23(4H,m),3.98(3H,s),2.86(2H,s),1.32(6H,s)
[實施例15]7-溴-3-(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喹啉之合成
將3-氟苯胺改為3-溴苯胺,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3同樣進行。以單離產率63%獲得標題化合物黃色蠟。
標題化合物之物質數據
1H-NMR(CDCl3)δ:9.11(1H,d,J=2.1 Hz),8.35(2H,s),7.74(1H,d,J=8.9 Hz),7.67(1H,dd,J=8.9,1.4 Hz),7.43(1H,t,J=7.6 Hz),7.29-7.24(2H,m),7.18(1H,d,J=7.6 Hz),2.87(2H,s),1.33(6H,s)
[實施例16]6-溴-3-(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喹啉之合成
將3-氟苯胺改為4-溴苯胺,並將反應時間從4.5小時改為9小時,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3同樣進行。以單離產率54%獲得標題化合物紅色蠟。
標題化合物之物質數據
1H-NMR(CDCl3)δ:9.12(1H,d,J=2.1 Hz),8.27(1H,d,J=2.1 Hz),8.03-8.02(2H,m),7.82(1H,dd,J=8.9,2.1 Hz),7.43(1H,td,J=7.6,1.4 Hz),7.29-7.23(2H,m),7.17(1H,d,J=7.6 Hz),2.87(2H,s),1.33(6H,s)
[實施例17]3-(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5,7-二甲氧基喹啉之合成
將包含化合物(III)1.0g、3,5-二甲氧基苯胺0.67g、對甲苯磺酸1水合物0.83g之二甲苯20ml於回流下反應30分鐘。加入5%氫氧化鈉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將獲得之有機層以硫酸鈉乾燥。將硫酸鈉除去後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於殘渣中加入異丙醚並攪拌。濾取析出物,獲得標題化合物白色固體1.33g。產率88%。
標題化合物之物質數據
1H-NMR(CDCl3)δ:9.00(1H,d,J=2.1 Hz),8.62(1H,d,J=2.1 Hz),7.42-7.40(1H,m),7.25-7.24(3H,m),7.08(1H,d,J=2.1 Hz),6.54(1H,d,J=2.1 Hz),3.97(3H,s),3.96(3H,s),2.85(2H,s),1.32(6H,s)
[實施例18]3-(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6,7-二甲基喹啉之合成
將3-氟苯胺改為3,4-二甲基苯胺,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3同樣進行。以單離產率96%獲得標題化合物黃色固體。
標題化合物之物質數據
1H-NMR(CDCl3)δ:9.00(1H,d,J=2.1 Hz),8.24(1H,d,J=2.1 Hz),7.90(1H,s),7.59(1H,s),7.41(1H,td,J=7.2,1.6 Hz),7.27-7.18(3H,m),2.86(2H,s),2.50(3H,s),2.46(3H,s),1.32(6H,s)
[實施例19]3-(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5,7-二甲基喹啉之合成
將3-氟苯胺改為3,5-二甲基苯胺,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3同樣進行。以單離產率94%獲得標題化合物橙色油狀物質。
標題化合物之物質數據
1H-NMR(CDCl3)δ:9.03(1H,d,J=2.1 Hz),8.45(1H,d,J=1.4 Hz),7.78(1H,s),7.41(1H,td,J=7.6,1.4 Hz),7.26-7.21(4H,m),2.87(2H,s),2.67(3H,s),2.55(3H,s),1.34(6H,s)
[實施例20]3-(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8-甲氧基喹啉之合成
將包含化合物(III)1.0g、對甲苯磺酸1水合物、鄰胺基苯甲醚0.55g之1,3,5-三甲苯20ml於回流下反應8小時。加入18%鹽酸於50℃加熱攪拌後分液。於獲得之水層加入10%氫氧化鈉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將有機層以硫酸鈉乾燥。去除硫酸鈉後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將殘渣以矽膠管柱精製。獲得標題化合物0.71g。產率51%。
標題化合物之物質數據
1H-NMR(CDCl3)δ:9.06(1H,d,J=2.1 Hz),8.39(1H,d,J=2.1 Hz),7.52-7.39(3H,m),7.27-7.26(1H,m),7.22(1H,t,J=7.6 Hz),7.17(1H,d,J=7.6 Hz),7.10(1H,d,J=7.6 Hz),4.12(3H,s),2.87(2H,s),1.33(6H,s)
[實施例21]8-溴-3-(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喹啉之合成
將鄰胺基苯甲醚改為2-溴苯胺,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0同樣進行反應。以產率21%獲得標題化合物茶色油狀物質。
標題化合物之物質數據
1H-NMR(CDCl3)δ:9.20(1H,d,J=2.1 Hz),8.43(1H,d,J=2.1 Hz),8.09(1H,dd,J=7.6,1.4 Hz),7.87-7.85(1H,m),7.44-7.43(2H,m),7.27-7.20(3H,m),2.87(2H,s),1.33(6H,s)
[實施例22]化合物(III)之合成之2
將含DMF91.55g之二甲苯910ml之溶液冷卻至2℃後,費時30分鐘吹入光氣109.2g。於室溫攪拌30分鐘後,滴加含化合物(I)70.0g之二甲苯140ml。其次升溫至90℃並攪拌5小時。冷卻至45℃後加水595ml並攪拌。以HPLC分析反應混合物,結果生成了化合物(II)127.29g。(反應產率98.5%)
前述,於反應混合物滴加含氫氧化鈉71.63g之水286.52g並於90℃攪拌5小時。冷卻至30℃後去除不溶物後分液。將獲得之二甲苯層以HPLC分析,結果含有化合物(III)82.57g。(反應產率90.5%)
[實施例23]化合物(II)之合成之1
於含有DMF9.15g與化合物(I)7.0g之二甲苯105ml,費時20分鐘滴加含光氣9.99g之二甲苯溶液。其次升溫至90℃,於同溫反應5小時。冷卻至45℃後滴加水119ml並攪拌。以HPLC觀測獲得之反應混合物,結果生成了化合物(II)12.41g。反應產率(96.0%)
[實施例24]化合物(II)之合成之2
將二甲苯改為乙酸丁酯,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3同樣進行反應。以反應產率生成93.2%化合物(II)。
[實施例25]化合物(V)之2對甲苯磺酸鹽之合成
將化合物(III)10.01g、苯胺4.28g及二甲苯100.39g混合,並於140℃攪拌1小時。於該加熱溶液中,邊將對甲苯磺酸1水合物18.38g與二甲苯50.69g脫水邊加熱至140℃並裝入製備的對甲苯磺酸的二甲苯溶液,於140℃攪拌4小時。反應結束後冷卻至70℃,於反應液中加入異丙醇39.35g,於85~88℃回流1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濾取析出的固體再以二甲苯71.95g洗滌。將獲得之固體減壓乾燥,獲得標題化合物25.78g(產率93.6%)淡黃色固體。
標題化合物之物質數據
熔點235-236℃
1H-NMR(DMSO-d6)δ ppm:1.53(6H,s),2.29(6H,s),3.35(2H,s),7.12(4H,dd,J=0.6,8.6 Hz),7.47(4H,dd,J=0.6,8.6 Hz),7.53(1H,td,J=1.2,8.0 Hz),7.57(1H,dd,J=1.2,8.0 Hz),7.62(1H,d,J=7.3 Hz),7.83(1H,ddd,J=1.2,6.9,8.3 Hz),7.89(1H,td,J=1.2,7.3 Hz),8.04(1H,ddd,J=1.2,6.9,8.3 Hz),8.23(1H,d,J=8.3 Hz),8.25(1H,d,J=8.3 Hz),8.92(1H,d,J=2.1 Hz),9.14(1H,d,J=2.1 Hz),13.25(2H,brs)
[實施例26]化合物(II)之六氟磷鹽
將DMF63.0g冷卻至5℃,將草醯氯16.12g於保持在10℃以下的狀態 進行滴加。攪拌30分鐘後,將化合物(I)10.0g於保持在10℃以下的狀態進行滴加。滴加結束後加熱至70℃,攪拌3小時。此時以HPLC分析,結果以98.5%的產率生成化合物(II)。於冷卻至5℃的六氟磷酸鉀(11.69g)的水溶液,將冷卻至30℃的反應液與5mol/L的氫氧化鈉水溶液(34.6mL)於保持在10℃以下的狀態同時滴加。將獲得之沉澱過濾,並於減壓下乾燥後,獲得12.60g的黃色固體。(產率53.6%)
標題化合物之物質數據
熔點172-176℃
1H-NMR(CDCl3)δ:7.73(2H,s),7.46(1H,td,J=7.2,1.4 Hz),7.41(1H,t,J=7.2 Hz),7.34(1H,dd,J=7.6,1.4 Hz),7.24(1H,d,J=6.9 Hz),3.35(6H,s),2.85(6H,s),2.77(2H,s),1.29(6H,s)
[實施例27]由化合物(I)至化合物(V)之合成
於將DMF24.05g與二甲苯223.17g混合並冷卻至1℃的溶液中,將氯化磷醯40.70g於保持在10℃以下的狀態滴加並攪拌30分鐘。於其中滴加化合物(I)18.39g與二甲苯34.33g的混合溶液後加熱至90℃。於90℃攪拌20小時後,於冷卻至2℃的20%氫氧化鈉水溶液240.64g中滴加反應液。其次於減壓下(160-200mmHg)升溫至60℃,並邊使用Dean-Stark管將反應生成的二甲胺水溶液去除邊攪拌6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過濾不溶物,並將濾液分液。將有機層以HPLC分析,結果確認了以89.5%的反應產率生成了化合物(III)。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入苯胺9.27g及二甲苯40.83g,加熱至140℃並攪拌1小時。相對於此,滴加於140℃加熱攪拌而成為均勻狀態的含有對甲苯磺酸39.67g的二甲苯107.11g,於同溫攪拌3小時。冷卻至85℃並加入異丙醇87.0g後攪拌1小時。冷卻至25℃並攪拌2小時後將固 體過濾。將獲得之固體乾燥,獲得化合物(V)之2對甲苯磺酸鹽黃色固體56.48g。(純度98.4%)
於化合物(V)之2對甲苯磺酸鹽50.00g加入氯苯491.82g及1.5%氫氧化鈉水溶液500g並於室溫攪拌1小時。將分液操作獲得之有機層於減壓下於45℃脫水,獲得含化合物(V)之氯苯溶液486.01g。以HPLC觀測,結果化合物(V)之含量為21.82g。
【產業利用性】
依本發明能以簡便操作、良好效率提供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再者,本發明由於在工業上也能有利地生產,故產業上的利用價值高。

Claims (39)

  1. 一種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係使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於酸存在下反應; (式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R1及R2與此等所鍵結之碳原子成為一體而形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3~10之環烷基,X表示鹵素原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n表示0~4之整數,Y表示鹵素原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m表示0~4之整數) (式中,R1、R2、X、Y、n及m與前述為相同含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使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反應而獲得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1、R2、X及n,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相同含意) (式中,Y及m,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相同含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將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予以水解而得到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1、R2、X及n,與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為相同含意,R3表示碳數1~3之烷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使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與含有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反應而獲得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 (式中,R1、R2、X及n,與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為相同含意) (式中,R3與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為相同含意,Z表示鹵素原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 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13. 一種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係使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於酸存在下反應; (式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R1及R2與此等所鍵結之碳原子成為一體而形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3~10之環烷基,X表示鹵素原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n表示0~4之整數,Y表示鹵素原子、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氧基,m表示0~4之整數) (式中,R1、R2、X及n與前述為相同含意) (式中,Y及m與前述為相同含意)。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將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予以水解而獲得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1、R2、X及n,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為相同含意,R3表示碳數1~3之烷基)。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使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與含有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反應而獲得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 (式中,R1、R2、X及n,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為相同含意) (式中,R3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6為相同含意,Z表示鹵素原子)。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22. 一種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係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使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反應而獲得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25. 一種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係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將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予以水解而獲得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n=0。
  28. 一種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使通式(6)表示之化合物與含有以通式(7)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反應而獲得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之步驟。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之製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之製造方法,其中,n=0。
  31. 一種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其中,n=0。
  34. 一種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其中,n=0。
  37. 一種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其中,R1及R2各自獨立地表示也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含有通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鹽,其中,n=0。
TW101135983A 2011-09-29 2012-09-28 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製造方法及此等衍生物之製造中間體 TWI545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3688 2011-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6150A true TW201326150A (zh) 2013-07-01
TWI545120B TWI545120B (zh) 2016-08-11

Family

ID=479957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5983A TWI545120B (zh) 2011-09-29 2012-09-28 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製造方法及此等衍生物之製造中間體
TW105120400A TWI580677B (zh) 2011-09-29 2012-09-28 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製造方法及此等衍生物之製造中間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0400A TWI580677B (zh) 2011-09-29 2012-09-28 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製造方法及此等衍生物之製造中間體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9193706B2 (zh)
EP (1) EP2762474B1 (zh)
JP (1) JP6084569B2 (zh)
KR (1) KR101961973B1 (zh)
CN (3) CN105566219B (zh)
BR (1) BR112014007547A2 (zh)
IL (1) IL231770A (zh)
RU (1) RU2618226C2 (zh)
TW (2) TWI545120B (zh)
WO (1) WO201304775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2065A (en) 1993-09-09 1995-08-15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Synthesis of tetrahydroquinoline enediyne core analogs of dynemicin
BR0013610A (pt) 1999-08-27 2002-07-16 Procter & Gamble Componentes de formulções de ação rápida,composições e métodos para lavar roupa empregando os mesmos
RU2213735C2 (ru) * 2001-09-24 2003-10-10 ГУ Институт технической химии Уральск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РАН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1-замещенных 3,3-диметил-3,4-дигидроизохинолинов
WO2003064389A1 (fr) 2002-01-31 2003-08-07 Ono Pharmaceutical Co., Ltd. Composes bicycliques contenant de l'azote et medicaments contenant ces composes en tant qu'ingredient actif
WO2004013094A2 (en) 2002-08-02 2004-02-1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pper-catalyzed formation of carbon-heteroatom and carbon-carbon bonds
JP4939057B2 (ja) 2004-01-23 2012-05-23 三井化学アグロ株式会社 3−(ジヒドロ(テトラヒドロ)イソキノリン−1−イル)キノリン化合物
CN101171015A (zh) * 2005-02-28 2008-04-30 雷诺维斯有限公司 作为离子通道配体的酰胺衍生物、药物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A2600933A1 (en) 2005-02-28 2006-09-08 Renovis, Inc. Amide derivatives as ion-channel ligand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TW200740788A (en) * 2005-07-22 2007-11-01 Sankyo Agro Co Ltd 3-(Isoquinol-1-yl) quinoline derivatives
DE102007015169A1 (de) 2007-03-27 2008-10-02 Universität des Saarlandes Campus Saarbrücken 17Beta-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Typ1-Inhibitoren zur Behandlung hormonabhängiger Erkrankungen
IN2012DN02679A (zh) * 2009-10-12 2015-09-04 Bayer Cropscience Ag
WO2011077514A1 (ja) 2009-12-22 2011-06-30 三井化学アグロ株式会社 植物病害防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施用する植物病害の防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618226C2 (ru) 2017-05-03
RU2014117205A (ru) 2015-11-10
US9499515B2 (en) 2016-11-22
TWI545120B (zh) 2016-08-11
JPWO2013047750A1 (ja) 2015-03-26
CN105566219B (zh) 2019-03-01
JP6084569B2 (ja) 2017-02-22
US20140228576A1 (en) 2014-08-14
KR101961973B1 (ko) 2019-03-25
CN103814022B (zh) 2016-02-03
US9193706B2 (en) 2015-11-24
CN105566219A (zh) 2016-05-11
US20160039786A1 (en) 2016-02-11
BR112014007547A2 (pt) 2017-04-11
EP2762474B1 (en) 2016-02-24
TWI580677B (zh) 2017-05-01
TW201632510A (zh) 2016-09-16
CN105439951B (zh) 2018-07-06
IL231770A (en) 2017-03-30
KR20140079771A (ko) 2014-06-27
CN105439951A (zh) 2016-03-30
CN103814022A (zh) 2014-05-21
EP2762474A1 (en) 2014-08-06
WO2013047750A1 (ja) 2013-04-04
IL231770A0 (en) 2014-05-28
EP2762474A4 (en)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585221T3 (es) Un proceso para la preparación de 6-(7-((1-aminociclopropil)metoxi)-6-metoxiquinolin-4-iloxi)-n-metil-1-naftamida y productos intermedios sintéticos de la misma
TW201609694A (zh) 用於製備3-(3-氯-1h-吡唑-1-基)吡啶的方法(一)
KR20150040340A (ko) 인테그라아제 저해제 제조를 위한 방법 및 중간체
EP2736905A1 (en) Intermediate compounds an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urasidone and salts thereof
JP7368636B2 (ja) ロキサデュスタット及びその中間体の合成方法とその中間体
US9828340B2 (en)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a substituted pyrrolidine-2-carboxamide
CN102001979B (zh) 2-(2’,2’-二氟乙氧基)-6-三氟甲基苯基丙基硫醚的制备方法
KR20170129191A (ko) (4s)-4-[4-사이아노-2-(메틸설폰일)페닐]-3,6-다이메틸-2-옥소-1-[3-(트라이플루오로메틸)페닐]-1,2,3,4-테트라하이드로 피리미딘-5-카보나이트릴의 생성 방법
TWI545120B (zh) 3,4-二氫異喹啉衍生物之製造方法及此等衍生物之製造中間體
CN103936718B (zh) 一种高纯度delafloxacin的制备方法
CN104592222A (zh) 抗血小板药物azd6482的制备方法
CN108503582B (zh) 2-(1h)-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微波辅助合成方法
JP4011819B2 (ja) インドール誘導体の製造法およびその中間体
JP2011026201A (ja) 光学活性ピロリル−コハク酸イミド誘導体の立体選択的な製造方法
CN104530026A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二噻吩取代含氮稠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3709100A (zh) 一种8-氯代喹诺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JP2008195697A (ja) 3−アルキル−7,7,9,9−テトラメチル−1,3,8−トリアザスピロ〔4,5〕デカ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