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8468A - 通信系統、終端及基地台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統、終端及基地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8468A
TW201318468A TW101128109A TW101128109A TW201318468A TW 201318468 A TW201318468 A TW 201318468A TW 101128109 A TW101128109 A TW 101128109A TW 101128109 A TW101128109 A TW 101128109A TW 201318468 A TW201318468 A TW 2013184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eference signal
base station
uplink
se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8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imihiko Imamura
Wataru Ouchi
Yosuke Akimoto
Toshizo Nogami
Daiichiro Nakashima
Kazuyuki Shimezawa
Shoichi Suzuki
Yasuyuki Kato
Katsunari Uemura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1318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846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us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於基地台與終端進行通信之無線通信系統中可有效率地使基地台與終端進行通信之基地台、終端、通信系統。本發明之通信系統包括上階層處理部,該上階層處理部係:使基地台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1參照信號設定,該第1參照信號設定係設定用於進行通道狀況報告之測定對象者;使上述基地台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2參照信號設定,該第2參照信號設定係指定上述終端於資料解調時排除在資料解調之外之資源單位者;且使上述基地台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3參照信號設定,該第3參照信號設定係設定上述終端用以測定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之測定對象者。

Description

通信系統、終端及基地台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通信系統、終端及基地台。
於如利用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之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寬頻分碼多工存取)、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LTE-A(LTE-Advanced,進階長期演進)或利用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之Wireless 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無線區域網路)、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互通微波存取)般之無線通信系統中,基地台(蜂巢、發送台、發送裝置、eNodeB(演進基站))及終端(行動終端、接收台、行動台、接收裝置、UE(User Equipment,使用者設備))分別具備複數個收發天線,藉由使用MIMO(Multi Input Multi Output,多輸入多輸出)技術,而對資料信號進行空間多工,從而實現高速之資料通信。
於該無線通信系統中,為實現基地台與終端之資料通信,基地台必需對終端進行各種控制。因此,基地台藉由使用特定之資源對終端通知控制資訊,而進行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中之資料通信。例如,基地台藉由對終端通知資源之分配資訊、資料信號之調變及編碼資訊、資料信號之空間多工數資訊、發送功率控制資訊等而實現資料通信。 此種控制資訊可使用非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方法。
又,下行鏈路中之使用MIMO技術之通信方法可使用各種方法,例如,可使用將相同資源分配給不同終端之多使用者MIMO方式、或複數個基地台相互協調進行資料通信之CoMP(Cooperative Multipoint、Coordinated Multipoint(協調式多點))方式等。
圖34係表示進行多使用者MIMO方式之一例之圖。圖34中,基地台3401通過下行鏈路3404對終端3402進行資料通信,且通過下行鏈路3405對終端3403進行資料通信。此時,終端3402及終端3403進行利用多使用者MIMO之資料通信。於下行鏈路3404及下行鏈路3405中使用相同之資源。資源包含頻率方向及時間方向之資源。又,基地台3401使用預編碼(precoding)技術等,對下行鏈路3404及下行鏈路3405之各者控制波束,藉此維持相互正交性或降低相同通道之干擾。藉此,基地台3401可對終端3402及終端3403實現使用相同資源之資料通信。
圖35係表示進行下行鏈路CoMP方式之一例之圖。圖35中,表示藉由涵蓋範圍較廣之大型基地台3501、及涵蓋範圍較該大型基地台3501窄之RRH(Remote Radio Head,無線射頻頭端)3502而構築使用異質網路(heterogeneous network)構成之無線通信系統之情形。此處,考慮大型基地台3501之涵蓋範圍包括RRH3502之涵蓋範圍之一部分或全部而構成之情形。於圖35所示之例中,藉由大型基地台3501、RRH3502構築異質網路構成,且相互協調地分別通 過下行鏈路3505及下行鏈路3506對終端3504進行資料通信。大型基地台3501可通過線路3503與RRH3502連接,並與RRH3502收發控制信號或資料信號。線路3503可使用光纖等有線線路或使用中繼技術之無線線路。此時,大型基地台3501及RRH3502可分別藉由一部分或全部使用相同之頻率(資源),而提高大型基地台3501構築之涵蓋範圍之區域內之綜合頻率利用效率(傳輸容量)。
終端3504於位於基地台3501或RRH3502之附近之情形時,可與基地台3501或RRH3502進行單蜂巢通信。進而,終端3504於位於RRH3502構築之涵蓋範圍之端附近(蜂巢邊緣)之情形時,必需採取應對來自大型基地台3501之相同通道之干擾之對策。作為大型基地台3501與RRH3502之多蜂巢通信(協調通信),研究有如下方法:藉由使用大型基地台3501與RRH3502相互協調之CoMP方式,而減輕或抑制對蜂巢邊緣區域之終端3504之干擾。例如,作為此種CoMP方式,研究有非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方法。
圖36係表示進行上行鏈路CoMP方式之一例之圖。圖36中,表示藉由涵蓋範圍較廣之大型基地台3601、及涵蓋範圍較該大型基地台窄之RRH(Remote Radio Head)3602而構築使用異質網路構成之無線通信系統之情形。此處,考慮大型基地台3601之涵蓋範圍包括RRH3602之涵蓋範圍之一部分或全部而構成之情形。於圖36所示之例中,藉由大型基地台3601與RRH3602構築異質網路構成,且相互協調地分別通過上行鏈路3605及上行鏈路3606對終端3604進行資 料通信。大型基地台3601可通過線路3603與RRH3602連接,並與RRH3602收發接收信號或控制信號或資料信號。線路3603可使用光纖等有線線路或使用中繼技術之無線線路。此時,大型基地台3601及RRH3602可分別藉由一部分或全部使用相同之頻率(資源),而提高大型基地台3601構築之涵蓋範圍之區域內之綜合頻率利用效率(傳輸容量)。
終端3604於位於基地台3601或RRH3602之附近之情形時,可與基地台3601或RRH3602進行單蜂巢通信。於此情形時,於終端3604位於基地台3601附近之情形時,基地台3601接收通過上行鏈路3605而接收到之信號並對其進行解調。或者,於終端3604位於RRH3602附近之情形時,RRH3602接收通過上行鏈路3606而接收到之信號並對其進行解調。進而,於終端3604位於RRH3602構築之涵蓋範圍之端附近(蜂巢邊緣)或基地台3601與RRH3602之中間地點附近之情形時,大型基地台3601接收通過上行鏈路3605而接收到之信號,RRH3602接收通過上行鏈路3606而接收到之信號後,大型基地台3601與RRH3602通過線路3603進行該等自終端3604接收之信號之收發,進行自終端3604接收之信號之合成,且進行合成信號之解調。藉由該等處理,而期待改善資料通信之特性。此係被稱為合成接收(Joint Reception)之方法,作為上行鏈路多蜂巢(多點)通信(協調通信),藉由使用於大型基地台3601與RRH3602間相互協調之CoMP方式,而可改善蜂巢邊緣區域、或大型基地台3601與RRH3602之中間附近之區域內之資料通信之特性。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Release 10), 2011年3月,3GPP TS 36.212 V10.1.0 (2011-03)。
非專利文獻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 Physical Layer Aspects (Release 9), 2010年3月,3GPP TR 36.814 V9.0.0 (2010-03)。
然而,於可進行如CoMP方式般之協調通信之無線通信系統中,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根據終端發送之信號係由基地台、RRH、或基地台與RRH之兩者中之任一者接收之情況而不同。例如,若不必要地以較強之功率發送信號則對其他基地台之干擾會變大,若以較弱之功率發送信號則變得無法維持適當之接收品質,且有時會導致系統整體之處理量下降。又,於下行鏈路發送中,若終端接收之信號可自基地台、RRH、或基地台與RRH之兩者中之任一者適當地發送,則預計亦會提高系統整體之處理量。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基地台與終端進行通信之無線通信系統中,能以終端可 進行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設定之方式進行下行鏈路接收功率之測定及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設定之通信系統、終端及基地台。
(1)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課題而完成者,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在基地台與終端之間進行通信者,且包括:使上述基地台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1參照信號設定之機構,該第1參照信號設定係設定用於進行通道狀況報告之測定對象者;使上述基地台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2參照信號設定之機構,該第2參照信號設定係指定上述終端於資料解調時排除在資料解調之外之資源單位者;使上述基地台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3參照信號設定之機構,該第3參照信號設定係設定上述終端用以測定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之測定對象者;以及使上述終端接收由上述基地台設定之資訊之機構。
(2)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系統係如上述之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與進行測定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與進行測定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以及與下行鏈路共用通道與參照信號之功率比相關之資訊。
(3)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系統係如上述之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上述第2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與進行排除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及與進行排除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
(4)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系統係如上述之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1個或複數個與進行測定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與進行測定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以及與下行鏈路共用通道與參照信號之功率比相關之資訊之組。
(5)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系統係如上述之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1個或複數個與傳輸路徑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建立關聯之索引。
(6)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系統係如上述之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配置有成為藉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資源單位中之至少一部分,不包含於配置有成為藉由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資源單位中。
(7)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系統係如上述之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進而包括如下機構:使用基於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中、由上述基地台指定之1個或複數個測定對象而求出之1個路徑損耗值,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信號功率之設定。
(8)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系統係如上述之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進而包括如下機構:自上述終端向上述基地台報告基於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設定之測定對象而算出之接收功率。
(9)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終端之特徵在於:其係與基地台進行通信者,且包括如下機構:基於由上述基地台所 設定之第1參照信號設定,將傳輸路徑狀況報告給基地台;基於由上述基地台所設定之第2參照信號設定,決定於資料解調時排除在資料解調之外之資源單位而進行資料之解調;以及基於由上述基地台所設定之第3參照信號設定,而測定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
(10)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終端係如上述之終端,其特徵在於: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與進行測定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與進行測定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以及與下行鏈路共用通道與參照信號之功率比相關之資訊。
(11)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終端係如上述之終端,其特徵在於:上述第2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與進行排除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及與進行排除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
(12)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終端係如上述之終端,其特徵在於: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1個或複數個與進行測定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與進行測定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以及與下行鏈路共用通道與參照信號之功率比相關之資訊之組。
(13)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終端係如上述之終端,其特徵在於: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1個或複數個與傳輸路徑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建立關聯之索引。
(14)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終端係如上述之終端,其特徵在於:配置成為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資源單位中的至少一部分,不包含於配置成為由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 照信號之資源單位中。
(15)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終端係如上述之終端,其特徵在於進而包括如下機構:使用基於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中、由上述基地台指定之1個或複數個測定對象而求出之1個路徑損耗值,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信號功率之設定。
(16)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終端係如上述之終端,其特徵在於進而包括如下機構:將基於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而算出之接收功率報告給上述基地台。
(17)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基地台之特徵在於,其係與終端進行通信者,且包括如下機構:針對每個上述終端之設定第1參照信號設定,並基於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而接收通道狀況報告;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2參照信號設定,並基於上述第2參照信號設定而指定上述終端於資料解調時排除在資料解調之外之資源單位;以及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3參照信號設定,並指示基於上述第2參照信號設定之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之測定。
(18)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基地台係如上述之基地台,其特徵在於: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與進行測定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與進行測定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以及與下行鏈路共用通道與參照信號之功率比相關之資訊。
(19)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基地台係如上述之基地 台,其特徵在於:上述第2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與進行排除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及與進行排除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
(20)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基地台係如上述之基地台,其特徵在於: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1個或複數個與進行測定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與進行測定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以及與下行鏈路共用通道與參照信號之功率比相關之資訊之組。
(21)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基地台係如上述之基地台,其特徵在於: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1個或複數個與傳輸路徑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建立關聯之索引。
(22)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基地台係如上述之基地台,其特徵在於:配置成為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資源單位中的至少一部分,不包含於配置成為由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資源單位中。
藉此,基地台可相對於終端而根據用途適當地進行參照信號設定。
根據本發明,於基地台與終端進行通信之無線通信系統中,終端可進行下行鏈路接收功率之測定及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設定。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第1實施形態中之通信系統包括大型基地台(基地台、發送裝置、蜂巢、發送點、發送天線群、發送天線埠群、接收天線埠群、分量載波(Component Carrier)、eNodeB)、RRH(Remote Radio Head、遠程天線、分散天線、基地台、發送裝置、蜂巢、發送點、發送天線群、發送天線埠群、分量載波、eNodeB)及終端(終端裝置、行動終端、接收點、接收終端、接收裝置、第3通信裝置、發送天線埠群、接收天線群、接收天線埠群、UE)。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進行資料傳輸之通信系統之概略圖。圖1中,基地台(大型基地台)101為與終端102進行資料通信,而通過下行鏈路105及上行鏈路106收發控制資訊及資訊資料。同樣地RRH103為與終端102進行資料通信,而通過下行鏈路107及上行鏈路108收發控制資訊及資訊資料。線路104可使用光纖等有線線路或使用中繼技術之無線線路。此時,大型基地台101及RRH103可藉由分別一部分或全部使用相同之頻率(資源),而提高大型基地台101構築之涵蓋範圍之區域內之綜合頻率利用效率(傳輸容量)。將此種於鄰接台間(例如,大型基地台-RRH間)使用相同頻率而構築之網路稱為單頻網路(SFN;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又,於圖1中自基地台101通知蜂巢ID(cell identity,蜂巢識別碼),且利用於下述蜂巢固有參照信號(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或終端固有參照信號(DL 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下行 鏈路解調參照信號),UE-RS;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UE特定參照信號))。又,自RRH103亦可通知蜂巢ID。自RRH103通知之蜂巢ID與自基地台101通知者既存在相同之情形,亦存在不同之情形。再者,存在以下所示之基地台101指示圖1中所示之基地台101及RRH103之情形。再者,以下所示之基地台101及RRH103間之說明亦可指示大型基地台間、RRH間。
圖2係表示基地台101及/或RRH103通過下行鏈路105或下行鏈路107而映射之1個資源區塊對之一例之圖。圖2表示2個資源區塊(資源區塊對),1個資源區塊由頻率方向上之12個副載波與時間方向上之7個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分頻多工)符號構成。將1個OFDM碼元中之各個副載波稱為資源單位(RE;Resource Element)。資源區塊對沿頻率方向排列,該資源區塊對之數量可針對每個基地台進行設定。例如,該資源區塊對之數量可設定為6~110個。將此時之頻率方向之寬度稱為系統頻帶寬。又,將資源區塊對之時間方向稱為子訊框。將各個子訊框中之於時間方向上為前後之7個OFDM碼元亦分別稱為時隙。又,於以下說明中,資源區塊對亦簡稱為資源區塊(RB;Resource Block)。
附加有影線之資源單位中R0~R1分別表示天線埠0~1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CRS)。此處,圖2中所示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為2個天線埠之情形,但可改變其數量,例如,可映射相對於1個天線埠或4個天線埠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 又,蜂巢固有參照信號最大可設定於4個天線埠(天線埠0~3)。換言之,可自天線埠0~3中之至少任一個發送蜂巢固有參照信號。
又,既存在基地台101及RRH103對各不相同之資源單位分配上述R0~R1之情形,亦存在對相同之資源單位分配上述R0~R1之情形。例如,於基地台101及RRH103對各不相同之資源單位及、或不同之信號序列分配上述R0~R1之情形時,終端102可使用蜂巢固有參照信號個別地算出各者之接收功率(接收信號功率)。尤其是於自基地台101及RRH103通知之蜂巢ID不同之情形時可進行如上所述之設定。於另一例中,存在僅基地台101對一部分之資源單位分配上述R0~R1,而RRH103對任一個資源單位均不分配上述R0~R1之情形。於此情形時,終端102可根據蜂巢固有參照信號算出大型基地台101之接收功率。尤其是於僅自基地台101通知蜂巢ID之情形時可進行如上所述之設定。於另一例中,基地台101及RRH103對相同之資源單位分配上述R0~R1,於自基地台101及RRH103發送相同之序列之情形時,終端102可使用蜂巢固有參照信號算出經合成之接收功率。尤其是於自基地台101及RRH103通知之蜂巢ID相同之情形時可進行如上所述之設定。
再者,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說明中,例如,算出功率之情形包含算出功率之值之情況,計算功率之情形包含計算功率之值之情況,測定功率之情形包含測定功率之值之情況,報告功率之情形包含報告功率之值之情況。如此, 功率之表達亦適當地包含功率之值之意思。
附加有影線之資源單位中D1~D2分別表示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分碼多工)群組1~CDM群組2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DL DMRS、UE-RS)。又,CDM群組1及CDM群組2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分別係利用Walsh碼(沃爾什碼)等正交碼進行CDM。又,CDM群組1及CDM群組2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相互進行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分頻多工)。此處,基地台101可根據映射至該資源區塊對之控制信號或資料信號,使用8個天線埠(天線埠7~14),使終端固有參照信號最大映射8級。又,基地台101可根據映射終端固有參照信號之級數,而改變CDM之擴散碼長或所映射之資源單位之數量。
例如,就級數為1~2之情形時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而言,作為天線埠7~8而包含2個碼片之擴散碼長,且映射至CDM群組1。就級數為3~4之情形時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而言,除天線埠7~8以外,作為天線埠9~10亦包含2個碼片之擴散碼長,進而映射至CDM群組2。就級數為5~8之情形時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而言,作為天線埠7~14而包含4個碼片之擴散碼長,且映射至CDM群組1及CDM群組2。
又,於終端固有參照信號中,與各天線埠對應之正交碼進而疊加有擾頻碼。該擾頻碼係基於自基地台101通知之蜂巢ID及擾頻ID而生成。例如,擾頻碼係根據基於自基地台101通知之蜂巢ID及擾頻ID所生成之偽雜訊序列而生成。例如,擾頻ID為顯示0或1之值。又,表示所使用之擾 頻ID及天線埠之資訊亦可被聯合編碼(joint coding),而使表示該等之資訊索引化。
由圖2之附加有影線之資源單位中之前導之第1~3個OFDM碼元構成之區域係被設定為配置第1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區域。又,基地台101可與配置有第1控制通道之區域相關地針對每個子訊框而設定其OFDM碼元數。又,由塗滿白色之資源單位構成之區域表示配置有第2控制通道(X-PDCCH)或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物理資料通道))之區域。又,基地台101可針對每個資源區塊對而設定配置第2控制通道或共用通道之區域。又,映射至第2控制通道之控制信號或映射至共用通道之資料信號之級數、與映射至第1控制通道之控制信號之級數可各不相同地設定。
此處,資源區塊可根據通信系統使用之頻帶寬(系統頻帶寬)而改變其數量。例如,基地台101可於系統頻帶中使用6~110個資源區塊,將其單位亦稱為分量載波(CC;Component Carrier,Carrier Component(載波分量))。進而,基地台101亦可藉由頻率聚合(載波聚合)而對終端102設定複數個分量載波。例如,基地台101可針對終端102,使1個分量載波由20 MHz構成,且於頻率方向上連續及/或非連續地設定5個分量載波,而使整個通信系統可使用之頻帶寬為100 MHz。
此處,控制資訊係使用特定之調變方式或編碼方式實施調變處理或糾錯編碼處理等而生成控制信號。控制信號係經由第1控制通道(第1物理控制通道)、或與第1控制通道不同之第2控制通道(第2物理控制通道)進行收發。然而,此處所提及之物理控制通道為物理通道之一種,且為物理訊框上所規定之控制通道。
再者,若自一觀點而言,則第1控制通道為使用與蜂巢固有參照信號相同之發送埠(天線埠)之物理控制通道。又,第2控制通道為使用與終端固有參照信號相同之發送埠之物理控制通道。終端102使用蜂巢固有參照信號對映射至第1控制通道之控制信號進行解調,且使用終端固有參照信號對映射至第2控制通道之控制信號進行解調。蜂巢固有參照信號為於蜂巢內之所有終端102中共用之參照信號,且由於被***至系統頻帶之所有資源區塊內,故而為任一個終端102均可使用之參照信號。因此,第1控制通道可由任一個終端102進行解調。另一方面,終端固有參照信號為僅***至所分配之資源區塊之參照信號,可以與資料信號相同之方式適應性地進行波束成形(Beamforming)處理。因此,於第2控制通道中,可獲得適應性之波束成形之增益。
又,若自與上述不同之觀點而言,則第1控制通道為位於物理子訊框之前部之OFDM碼元上之物理控制通道,可配置於該等OFDM碼元上之系統頻帶寬(分量載波(CC;Component Carrier))全域。又,第2控制通道為位於物理子 訊框之較第1控制通道靠後方之OFDM碼元上之物理控制通道,可配置於該等OFDM碼元上之系統頻帶寬內之一部分頻帶。由於第1控制通道配置於位於物理子訊框之前部之控制通道專用之OFDM碼元上,故而可較物理資料通道用之後部之OFDM碼元先進行接收及解調。又,僅監視(監控(monitoring))控制通道專用之OFDM碼元之終端102亦可接收。又,由於第1控制通道中所使用之資源可擴散配置於CC全域,故而可使對於第1控制通道之蜂巢間干擾隨機化。另一方面,第2控制通道配置於通信中之終端102通常接收之共用通道(物理資料通道)用之後部之OFDM碼元上。又,基地台101可藉由對第2控制通道進行分頻多工,而對第2控制通道彼此或第2控制通道與物理資料通道進行正交多工(無干擾之多工)。
又,若自與上述不同之觀點而言,則第1控制通道為蜂巢固有之物理控制通道,且為空閒狀態之終端102及連接狀態之終端102之兩者可取得之物理通道。又,第2控制通道為終端固有之物理控制通道,且為僅連接狀態之終端102可取得之物理通道。此處,所謂空閒狀態係基地台101未儲存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無線資源控制)之資訊之狀態(RRC_IDLE狀態)等不立即進行資料之收發之狀態。另一方面,所謂連接狀態係終端102保持有網路之資訊之狀態(RRC_CONNECTED狀態)等可立即進行資料之收發之狀態。第1控制通道為不依賴於終端固有之RRC信號而可由終端102接收之通道。第2控制通道為根據終端固有 之RRC信號而設定之通道,且為終端102可藉由終端固有之RRC信號而接收之通道。即,第1控制通道為藉由預先限定之設定而任一個終端均可接收之通道,第2控制通道為可容易地進行終端固有之設定變更之通道。
圖3是表示映射有8個天線埠用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通道狀態資訊參照信號))之資源區塊對之圖。圖3表示映射基地台之天線埠數(CSI埠數)為8個時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情形。又,圖3表示1個子訊框內之2個資源區塊。
將圖3之塗滿顏色或附加有斜線之資源單位中之CDM群組編號1~2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資料信號解調用參照信號)分別表示為D1~D2,將CDM群組編號1~4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分別表示為C1~C4。進而,對映射有該等參照信號之資源單位以外之資源單位映射資料信號或控制信號。
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於各個CDM群組中,使用2個碼片之正交碼(Walsh碼),對各個正交碼分配CSI埠(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埠(天線埠、資源柵格)),且以2個CSI埠為單位進行分碼多工(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進而,對各個CDM群組進行分頻多工。使用4個CDM群組映射CSI埠1~8(天線埠15~22)之8個天線埠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例如,於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CDM群組C1中,CSI埠1及2(天線埠15及 16)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被CDM而映射。於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CDM群組C2中,CSI埠3及4(天線埠17及18)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被CDM而映射。於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CDM群組C3中,CSI埠5及6(天線埠19及20)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被CDM而映射。於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CDM群組C4中,CSI埠7及8(天線埠21及22)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進行CDM而映射。
於基地台101之天線埠數為8之情形時,基地台101可將資料信號或控制信號之層數(級數、空間多工數、DMRS埠數)最大設為8,例如,可將資料信號之層數設為2,將控制信號之層數設為1。終端固有參照信號(DL DMRS、UE-RS)於各個CDM群組中,根據層數而使用2個碼片或4個碼片之正交碼,針對每2層或4層進行CDM。進而,對終端固有參照信號之各個CDM群組進行分頻多工。使用2個CDM群組,映射DMRS埠1~8(天線埠7~14)之8層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
又,基地台101可發送天線埠數為1、2或4時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基地台101可使用圖3中所示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CDM群組C1來發送1個天線埠用或2個天線埠用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基地台101可使用圖3中所示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CDM群組C1、C2來發送4個天線埠用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
又,既存在基地台101及RRH103將各不相同之資源單位分配給上述C1~C4之任一者之情形,亦存在將相同之資源單位分配給上述C1~C4之任一者之情形。例如,於基地台101及RRH103將各不相同之資源單位及、或不同之信號序列分配給上述C1~C4之任一者之情形時,終端102可使用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個別地算出基地台101及RRH103之各者之接收功率(接收信號功率)及各者之傳播路徑狀態。於另一例中,於基地台101及RRH103將相同之資源單位分配給上述C1~C4之任一者,且自基地台101及RRH103發送相同之序列之情形時,終端102可使用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而算出合成之接收功率。
繼而,於圖4之流程圖中表示如下之情況,即,終端102測定參照信號(蜂巢固有參照信號、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並向基地台101報告(report)接收功率,基於測定之結果計算路徑損耗,且基於計算出之路徑損耗而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並利用計算出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發送上行鏈路信號。於步驟S403中基地台101進行與參照信號之測定及報告相關之終端102之參數設定。可於步驟S403中設定與第2測定對象設定、第2報告設定及第3測定對象設定、第3報告設定相關之參數。此處雖未圖示,但於終端102中預先設定有第1測定對象設定,第1測定對象設定之測定對象(第1測定對象)可始終為天線埠0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或天線埠0與1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
即,第1測定對象設定有可能以預先指定之特定參照信 號及天線埠為對象。另一方面,由基地台101設定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以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作為對象,且可設定成為其測定對象之資源(天線埠)。
又,成為第2測定對象之資源既可為1個,亦可為複數個。關於該等參數之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敘述。又,由基地台101設定之第3測定對象設定如下所述般可包含用以測定自未連接之蜂巢發送之參照信號之設定。例如,成為第3測定對象設定之測定對象(第3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可始終為自天線埠0發送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或自天線埠0與1發送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即,存在以未連接之蜂巢之預先指定之特定參照信號及自特定之天線埠發送之參照信號作為對象之可能性。再者,此處,所謂未連接之蜂巢,可指未藉由RRC設定參數之狀態之蜂巢。
又,若自另一觀點進行敘述,則自未連接之蜂巢發送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可使用與自上述已連接之蜂巢發送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不同之物理ID(物理蜂巢ID)而生成。此處,基地台101藉由第3測定對象設定將物理ID(物理蜂巢ID)或載波頻率(中心頻率)等通知給終端102,藉此終端102可測定自未連接之蜂巢(未設定RRC參數之蜂巢)發送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參照圖15)。又,第2報告設定及第3報告設定中包含與測定報告中之成為觸發之事件等由終端102發送測定結果之時機相關之設定等。
繼而,對步驟S405進行說明。於步驟S405中,終端102於進行上述第1測定對象設定之情形時,測定藉由第1測定 對象設定而設定之第1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於進行上述第2測定對象設定之情形時,測定藉由第2測定對象設定而設定之第2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又,終端102於進行第3測定對象設定之情形時,測定藉由第3測定對象設定而設定之第3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繼而,對步驟S407進行說明。可於步驟S407中設定與第1測定報告及/或第2測定報告相關之參數。
此處,第1測定報告可為與藉由上述第1測定對象設定及/或第3測定對象設定而設定之測定對象之接收信號功率相關者。另一方面,第2測定報告可為與藉由上述第2測定對象設定而設定之測定對象之接收信號功率相關者。又,上述第2測定報告與藉由第2測定對象設定而設定之第2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ieved Power)之一個測定結果或複數個測定結果中之若干個建立關聯。再者,有可能於上述第2測定報告中亦設定將第2測定對象中之哪一個資源之測定結果設為報告對象。上述將哪一個資源之測定結果設為報告對象之情況既可以與CSI埠1~8(天線埠15~22)相關之索引來通知,亦可以與頻率時間資源相關之索引進行通知。藉此,於步驟S407中,於設定有上述第1測定報告之情形時,報告藉由第1測定對象設定及/或第3測定對象設定而設定之第1測定對象及/或第3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之測定結果,於設定有上述第2測定報告之情形時,報告藉由第2測定對象設定而設定之第2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 之一個測定結果或複數個測定結果中之至少一個。再者,如上所述般有可能於第2測定報告中亦設定將第2測定對象中之哪一個資源之測定結果設為報告對象。
繼而,對步驟S408進行說明。於步驟S408中,可進行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UplinkPowcrControl(上行鏈路功率控制)或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Command(傳輸功率控制命令)等)。該參數中可包含用以將基於藉由上述第1測定對象設定與第1測定報告而測定及報告之接收信號功率的第1路徑損耗、或基於藉由上述第2測定對象設定與第2測定報告而測定及報告之接收信號功率的第2路徑損耗之任一者使用於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計算時所使用之路徑損耗之參數設定。關於該等參數之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敘述。
繼而,對步驟S409進行說明。於本步驟S409中,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計算中,使用基地台101(或RRH103)與終端102間之下行鏈路路徑損耗,該下行鏈路路徑損耗係根據步驟S405中所測定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即第1測定對象之測定結果、或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即第2測定對象之測定結果而算出。再者,由於算出路徑損耗時必需參照信號之發送功率,故而於上述第2測定對象設定中可包含與參照信號之發送功率相關之資訊。因此,於終端102中保持有基於藉由第1測定對象設定而設定之第1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而求出之第1路徑損耗及基於 藉由第2測定對象設定而設定之第2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而求出之第2路徑損耗。終端102按照於步驟S403中設定之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使用上述第1及第2路徑損耗中之任一者來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繼而,對步驟S411進行說明。於步驟S411中基於步驟S409中所求出之發送功率值,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基地台101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如圖所示,基地台101係包括上階層處理部501、控制部503、接收部505、發送部507、通道測定部509、及收發天線511而構成。又,上階層處理部501係包括無線資源控制部5011、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測參照信號)設定部5013及發送功率設定部5015而構成。又,接收部505係包括解碼部5051、解調部5053、多工分離部5055及無線接收部5057而構成。又,發送部507係包括編碼部5071、調變部5073、多工部5075、無線發送部5077及下行鏈路參照信號生成部5079而構成。
上階層處理部501進行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層之處理。
上階層處理部501所包含之無線資源控制部5011生成配置於下行鏈路之各通道之資訊,或自上階節點取得,並輸出至發送部507。又,無線資源控制部5011自上行鏈路之無線資源中分配終端102配置作為上行鏈路之資料資訊之 物理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之無線資源。又,無線資源控制部5011自下行鏈路之無線資源中決定配置作為下行鏈路之資料資訊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之無線資源。無線資源控制部5011生成表示該無線資源之分配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並經由發送部發送至終端102。無線資源控制部5011於分配配置PUSCH之無線資源時,基於自通道測定部509輸入之上行鏈路之通道測定結果,優先分配通道品質較佳之無線資源。
上階層處理部501為基於自終端102以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通知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ACK(Positive Acknowledgement,肯定回應)/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回應)、通道品質資訊、排程請求)、及自終端102通知之緩衝狀況或無線資源控制部5011所設定之終端102各自之各種設定資訊,進行接收部505及發送部507之控制,而生成控制資訊,並輸出至控制部503。
SRS設定部5013設定終端102預約用以發送探測參照信號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之無線資源之子訊框即探測子訊框、及為於探測子訊框內發送SRS而預約之無線資源之頻帶寬,並生成與上述設定相關之資訊作為系統資訊(System Information),且經由發送部507由PDSCH報告發送。又,SRS設定部5013設定對各個終端102週期性地發送週期性(periodic)SRS之子訊框、頻帶、及週期性SRS之 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 Correlation,等幅零自相關)序列所使用之循環移位(Cyclic shift)之量,且生成包含與上述設定相關之資訊之信號作為無線資源控制信號(RRC信號(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並經由發送部507由PDSCH通知給各個行動台裝置102。
又,SRS設定部5013設定對各個終端102發送非週期性(aperiodic)SRS之頻帶、及非週期性SRS之CAZAC序列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量,且生成包含與上述設定相關之資訊之信號作為無線資源控制信號,並經由發送部507由PDSCH通知給各個終端102。又,SRS設定部於對終端102請求發送非週期性SRS之情形時,生成表示對終端102請求發送非週期性SRS之SRS指示符,並經由發送部507由PDCCH通知給終端102。
發送功率設定部5015設定PUCCH、PUSCH、週期性SRS、及非週期性SRS之發送功率。具體而言,發送功率設定部5015設定表示來自鄰接之基地台之干擾量之資訊、自鄰接之基地台通知之表示對鄰接之基地台101賦予之干擾量之資訊,又,以根據自通道測定部509輸入之通道之品質等使PUSCH等滿足特定之通道品質之方式,又,考慮對鄰接之基地台之干擾,而設定終端102之發送功率,並將表示上述設定之資訊經由發送部507發送至終端102。
具體而言,發送功率設定部5015設定下述數式(1)之PO_PUSCH、α、週期性SRS用之PSRS_OFFSET(0)(第1參數(pSRS-Offset))、非週期性SRS用之PSRS_OFFSET(1)(第2參數(pSRS- OffsetAp-r10)),且生成包含表示上述設定之資訊之信號作為無線資源控制信號,並經由發送部507由PDSCH通知給各個終端102。又,發送功率設定部5015設定用以算出數式(1)及數式(4)之f之TPC命令,生成表示TPC命令之信號,並經由發送部507由PDCCH通知給各個終端102。再者,此處所述之α係與路徑損耗值一併用以算出數式(1)及數式(4)中之發送功率,且表示補償路徑損耗之程度之係數,換言之係根據路徑損耗而決定使功率在何種程度上增減之係數。α通常取0至1之值,若為0則不進行與路徑損耗相應之功率之補償,若為1則以於基地台101中不產生路徑損耗之影響之方式使終端102之發送功率增減。
控制部503基於來自上階層處理部501之控制資訊,生成進行接收部505、及發送部507之控制之控制信號。控制部503將所生成之控制信號輸出至接收部505、及發送部507而進行接收部505、及發送部507之控制。
接收部505按照自控制部503輸入之控制信號,經由收發天線511將自終端102接收之接收信號分離、解調、解碼,並將經解碼之資訊輸出至上階層處理部501。無線接收部5057將經由收發天線511而接收之上行鏈路之信號變換為中頻(IF;Intermediate Frequency)(下轉換(down convert)),去除不需要之頻率成分,且控制放大位準以適當地維持信號位準,並基於所接收之信號之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進行正交解調,將經正交解調之類比信號變換為數位信號。無線接收部5057自經變換之數位信號中去除相當於保護區 間(Guard Interval:GI)之部分。無線接收部5057對去除保護區間後之信號進行高速傅立葉變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抽選頻率區域之信號並輸出至多工分離部5055。
多工分離部5055將自無線接收部5057輸入之信號分別分離為PUCCH、PUSCH、UL DMRS(上行鏈路解調參照信號)、SRS等信號。再者,該分離係基於預先由基地台101決定並通知給各終端102之無線資源之分配資訊而進行。又,多工分離部5055根據自通道測定部509輸入之傳播路徑之推斷值,進行PUCCH與PUSCH之傳播路徑之補償。又,多工分離部5055將分離所得之UL DMRS及SRS輸出至通道測定部509。
解調部5053對PUSCH進行逆離散傅立葉變換(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DFT),而取得調變符號,並使用2相位偏移調變(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二元相移鍵控))、4相相位偏移調變(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四相移相鍵控))、16值正交振幅調變(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QAM(16值正交調幅))、64值正交振幅調變(64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QAM)等預先所規定、或基地台101對於各個終端102以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預先所通知之調變方式對PUCCH與PUSCH之調變符號之各者進行接收信號之解調。
解碼部5051以預先所規定之編碼方式之預先所規定、或 基地台101對於終端102於上行鏈路授予(UL grant)中預先所通知之編碼率對經解調之PUCCH與PUSCH之編碼位元進行解碼,並將經解碼之資料資訊、與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輸出至上階層處理部501。
通道測定部509根據自多工分離部5055輸入之上行鏈路解調參照信號UL DMRS與SRS測定傳播路徑之推斷值、通道之品質等,並輸出至多工分離部5055及上階層處理部501。
發送部507按照自控制部503輸入之控制信號,生成下行鏈路之參照信號(下行鏈路參照信號),並對自上階層處理部501輸入之資料資訊、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編碼、及調變,且對PDCCH、PDSCH、及下行鏈路參照信號進行多工,而經由收發天線511將信號發送至終端102。
編碼部5071對自上階層處理部501輸入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及資料資訊進行渦輪編碼、回旋編碼、區塊編碼等編碼。調變部5073以QPSK、16QAM、64QAM等調變方式對編碼位元進行調變。下行鏈路參照信號生成部5079生成以基於用以識別基地台101之蜂巢識別碼(Cell ID)等而預先規定之規則所求出之終端102既知之序列作為下行鏈路參照信號。多工部5075對經調變之各通道與所生成之下行鏈路參照信號進行多工。
無線發送部5077對經進行多工之調變符號進行逆高速傅立葉變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而進行OFDM方式之調變,且對經OFDM調變之OFDM碼元附加保 護區間,而生成基頻之數位信號,並將基頻之數位信號變換為類比信號,且根據類比信號生成中頻之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去除對於中頻帶多餘之頻率成分,而將中頻之信號變換為高頻之信號(上轉換(up convert)),並去除多餘之頻率成分,進行功率放大,且輸出至收發天線511而發送。再者,此處雖未圖示,但認為RRH103亦具有與基地台101相同之構成。
圖6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終端102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如圖所示,終端102係包括上階層處理部601、控制部603、接收部605、發送部607、通道測定部609、及收發天線611而構成。又,上階層處理部601係包括無線資源控制部6011、SRS控制部6013及發送功率控制部6015而構成。又,接收部605係包括解碼部6051、解調部6053、多工分離部6055及無線接收部6057而構成。又,發送部607係包括編碼部6071、調變部6073、多工部6075及無線發送部6077而構成。
上階層處理部601將藉由使用者之操作等而生成之上行鏈路之資料資訊輸出至發送部。又,上階層處理部601進行封包資料聚合協定層、無線鏈路控制層、無線資源控制層之處理。
上階層處理部601所包含之無線資源控制部6011進行本裝置之各種設定資訊之管理。又,無線資源控制部6011生成配置於上行鏈路之各通道之資訊,並輸出至發送部607。無線資源控制部6011為基於以自基地台101由PDCCH 通知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及由PDSCH通知之無線資源控制資訊所設定之無線資源控制部6011管理之本裝置之各種設定資訊,來進行接收部605、及發送部607之控制,而生成控制資訊,並輸出至控制部603。
上階層處理部601所包含之SRS控制部6013自接收部605取得表示預約用以發送基地台101報告之SRS之無線資源之子訊框即探測子訊框(SRS子訊框、SRS發送子訊框)、及為於探測子訊框內發送SRS而預約之無線資源之頻帶寬之資訊、以及表示發送基地台101對本裝置通知之週期性SRS之子訊框、頻帶、及週期性SRS之CAZAC序列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量之資訊、以及表示發送基地台101對本裝置通知之非週期性SRS之頻帶、與非週期性SRS之CAZAC序列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量之資訊。
SRS控制部6013按照上述資訊進行SRS發送之控制。具體而言,SRS控制部6013按照與上述週期性SRS相關之資訊以1次或週期性地發送週期性SRS之方式控制發送部607。又,SRS控制部6013於自接收部605輸入之SRS指示符(SRS請求)中請求非週期性SRS之發送之情形時,按照與上述非週期性SRS相關之資訊僅以預先規定之次數(例如,1次)發送非週期性SRS。
上階層處理部601所包含之發送功率控制部6015以基於表示PUCCH、PUSCH、週期性SRS、及非週期性SRS之發送功率之設定之資訊,進行發送功率之控制之方式,將控制資訊輸出至控制部603。具體而言,發送功率控制部 6015基於自接收部605取得之P0_PUSCH、α、週期性SRS用之PSRS_OFFSET(0)(第1參數(pSRS-Offset))、非週期性SRS用之PSRS_OFFSET(1)(第2參數(pSRS-OffsetAp-r10))、及TPC命令,根據數式(4)控制週期性SRS之發送功率與非週期性SRS之發送功率之各者。再者,發送功率控制部6015根據對於PSRS_OFFSET為週期性SRS或非週期性SRS之情況來切換參數。
控制部603基於來自上階層處理部601之控制資訊,生成進行接收部605、及發送部607之控制之控制信號。控制部603將所生成之控制信號輸出至接收部605、及發送部607而進行接收部605、及發送部607之控制。
接收部605按照自控制部603輸入之控制信號,對經由收發天線611而自基地台101接收之接收信號進行分離、解調、解碼,並將經解碼之資訊輸出至上階層處理部601。
無線接收部6057將經由各接收天線而接收之下行鏈路之信號變換為中頻(下轉換),去除不需要之頻率成分,且控制放大位準以適當地維持信號位準,並基於所接收之信號之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進行正交解調,而將經正交解調之類比信號變換為數位信號。無線接收部6057自經變換之數位信號中去除相當於保護區間之部分,並對去除保護區間後之信號進行高速傅立葉變換,而抽選頻率區域之信號。
多工分離部6055將所抽選之信號分別分離為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SCH、及下行鏈路參照信號DRS(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再者,該分離係基於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所通知之無線資源之分配資訊等而進行。又,多工分離部6055根據自通道測定部609輸入之傳播路徑之推斷值,進行PDCCH與PDSCH之傳播路徑之補償。又,多工分離部6055將分離所得之下行鏈路參照信號輸出至通道測定部609。
解調部6053對PDCCH進行QPSK調變方式之解調,並輸出至解碼部6051。解碼部6051嘗試進行PDCCH之解碼,於解碼成功之情形時,將經解碼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輸出至上階層處理部601。解調部6053對PDSCH進行QPSK、16QAM、64QAM等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所通知之調變方式之解調,並輸出至解碼部6051。解碼部6051進行相對於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所通知之編碼率之解碼,並將經解碼之資料資訊輸出至上階層處理部601。
通道測定部609根據自多工分離部6055輸入之下行鏈路參照信號測定下行鏈路之路徑損耗,並將所測定之路徑損耗輸出至上階層處理部601。又,通道測定部609根據下行鏈路參照信號算出下行鏈路之傳播路徑之推斷值,並輸出至多工分離部6055。
發送部607按照自控制部603輸入之控制信號,生成UL DMRS及/或SRS,並對自上階層處理部601輸入之資料資訊進行編碼及調變,且對PUCCH、PUSCH、及所生成之UL DMRS及/或SRS進行多工,而調整PUCCH、PUSCH、UL DMRS、及SRS之發送功率,並經由收發天線611發送至基地台101。
編碼部6071對自上階層處理部601輸入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及資料資訊進行渦輪編碼、回旋編碼、區塊編碼等編碼。調變部6073以BPSK、QPSK、16QAM、64QAM等調變方式對自編碼部6071輸入之編碼位元進行調變。
上行鏈路參照信號生成部6079生成以基於配置用以識別基地台101之蜂巢識別碼、UL DMRS及SRS之頻帶寬等而預先規定之規則所求出之基地台101既知之CAZAC序列。又,上行鏈路參照信號生成部6079按照自控制部603輸入之控制信號,對所生成之UL DMRS及SRS之CAZAC序列賦予循環移位。
多工部6075按照自控制部603輸入之控制信號,於對PUSCH之調變符號並列地進行重排序後進行離散傅立葉變換(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並對PUCCH與PUSCH之信號及所生成之UL DMRS及SRS進行多工。
無線發送部6077對經進行多工之信號進行逆高速傅立葉變換,而進行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方式之調變,且對經SC-FDMA調變之SC-FDMA符號附加保護區間,而生成基頻之數位信號,並將基頻之數位信號變換為類比信號,且根據類比信號生成中頻之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去除對於中頻帶多餘之頻率成分,而將中頻之信號變換為高頻之信號(上轉換),並去除多餘之頻率成分,進行功率放大, 且輸出至收發天線611而發送。
圖7係表示基地台101映射之通道之一例之圖。圖7表示將由12個資源區塊對構成之頻帶設為系統頻帶寬之情形。作為第1控制通道之PDCCH配置於子訊框中之前導之1~3個OFDM碼元。第1控制通道之頻率方向係遍及系統頻帶寬而配置。又,共用通道於子訊框中配置於第1控制通道以外之OFDM碼元。
此處,對PDCCH之構成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PDCCH包含複數個控制通道單位(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各下行鏈路分量載波中所使用之CCE之數量依賴於下行鏈路分量載波頻帶寬、構成PDCCH之OFDM碼元數、及與用於通信之基地台101之發送天線之數量對應之下行鏈路參照信號之發送埠數。CCE包含複數個下行鏈路資源單位(由1個OFDM碼元及1個副載波規定之資源)。
對基地台101與終端102之間所使用之CCE賦予用以識別CCE之編號。對CCE附加編號係基於預先所決定之規則進行。此處,CCE_t表示CCE編號為t之CCE。PDCCH包括包含複數個CCE之集合(CCE Aggregation)。將構成該集合之CCE之數量稱為「CCE集合位準」(CCE aggregation level)。構成PDCCH之CCE集合位準係根據設定於PDCCH之編碼率、包含於PDCCH之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位元數於基地台101中進行設定。再者,可相對於終端102使用之CCE集合位準之組合係預先已決定。又,將包含n個CCE之集合稱為「CCE集合位準 n」。
1個資源單位群組(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由頻率區域內之鄰接之4個下行鏈路資源單位構成。進而,1個CCE由分散於頻率區域及時間區域之9個不同之資源單位群組構成。具體而言,相對於下行鏈路分量載波整體,使用區塊交錯器(Block Interleaver)以資源單位群組單位對附有編號之所有資源單位群組進行交錯,由交錯後之編號連續之9個資源單位群組構成1個CCE。
對各終端102設定檢索PDCCH之區域SS(Search space,搜尋空間)。SS包含複數個CCE。由自最小之CCE起編號連續之複數個CCE構成SS,編號連續之複數個CCE之數量預先已決定。各CCE集合位準之SS包含複數個PDCCH之候補之集合體。SS分為自最小之CCE起編號於蜂巢內共用之CSS(Cell-specific SS)、及自最小之CCE起編號為終端固有之USS(UE-specific SS)。CSS中可配置分配有系統資訊或與尋呼(paging)相關之資訊等由複數個終端102讀取之控制資訊的PDCCH、或分配有表示向下位之發送方式之後降(fall back)或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之指示之下行鏈路/上行鏈路授予的PDCCH。
基地台101使用終端102中所設定之SS內之1個以上之CCE發送PDCCH。終端102使用SS內之1個以上之CCE進行接收信號之解碼,且進行用以檢測發送至自身之PDCCH之處理(稱為盲解碼(blind decoding))。終端102針對每個CCE集合位準設定不同之SS。其後,終端102使用針對每個 CCE集合位準而不同之SS內之預先所決定之組合之CCE進行盲解碼。換言之,終端102對針對每個CCE集合位準而不同之SS內之各PDCCH之候補進行盲解碼。將終端102中之該一系列之處理稱為PDCCH之監控。
第2控制通道(X-PDCCH、PDCCH on PDSCH、Extended PDCCH、Enhanced PDCCH、E-PDCCH)配置於第1控制通道以外之OFDM碼元。第2控制通道與共用通道係配置於不同之資源區塊。又,可配置第2控制通道與共用通道之資源區塊係針對每個終端102進行設定。又,於可配置第2控制通道區域之資源區塊內可設定發送至本裝置或發送至其他終端之共用通道(資料通道)。又,配置第2控制通道之OFDM碼元之開始位置可使用與共用通道相同之方法。即,基地台101可藉由將第1控制通道之一部分之資源設定為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通道),並映射表示第1控制通道之OFDM碼元數之資訊而實現。
又,配置第2控制通道之OFDM碼元之開始位置係預先已規定,例如,可設為子訊框中之前導之第4個OFDM碼元。此時,於第1控制通道之OFDM碼元之數量為2以下之情形時,配置第2控制通道之資源區塊對中之第2~3個OFDM碼元不映射信號而設為空白。再者,設定為空白之資源可進而映射其他控制信號或資料信號。又,構成第2控制通道之OFDM碼元之開始位置可通過上階層之控制資訊進行設定。又,圖7中所示之子訊框係進行時間多工,第2控制通 道可針對每個子訊框進行設定。
作為用以檢索X-PDCCH之SS,可與PDCCH同樣地由複數個CCE構成SS。即,由設定為圖7中所示之第2控制通道之區域之區域內之複數個資源單位構成資源單位群組,進而由複數個資源單位群組構成CCE。藉此,能以與上述PDCCH之情形相同之方式構成用以檢索(監控)X-PDCCH之SS。
或者,作為用以檢索X-PDCCH之SS,可與PDCCH不同,由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構成SS。即,以設定為圖7中所示之第2控制通道之區域之區域內之資源區塊為單位,由包含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之集合(RB Aggregation)構成用以檢索X-PDCCH之SS。將構成該集合之RB之數量稱為「RB集合位準」(RB aggregation level)。由自最小之RB起編號連續之複數個RB構成SS,編號連續之1個以上之RB之數量係預先已決定。各RB集合位準之SS由複數個X-PDCCH之候補之集合體構成。
基地台101使用終端102中所設定之SS內之1個以上之RB發送X-PDCCH。終端102使用SS內之1個以上之RB進行接收信號之解碼,且進行用以檢測發送至自身之X-PDCCH之處理(進行盲解碼)。終端102針對每個RB集合位準設定不同之SS。其後,終端102使用針對每個RB集合位準而不同之SS內之預先所決定之組合之RB進行盲解碼。換言之,終端102對針對每個RB集合位準而不同之SS內之各X-PDCCH之候補進行盲解碼(監控X-PDCCH)。
於基地台101通過第2控制通道對終端102通知控制信號之情形時,基地台101對終端102設定第2控制通道之監控,且將對於終端102之控制信號映射至第2控制通道。又,於基地台101通過第1控制通道對終端102通知控制信號之情形時,基地台101不對終端102設定第2控制通道之監控而將對於終端102之控制信號映射至第1控制通道。
另一方面,終端102於藉由基地台101而設定有第2控制通道之監控之情形時,相對於第2控制通道,對發送至終端102之控制信號進行盲解碼。又,終端102於藉由基地台101未設定第2控制通道之監控之情形時,相對於第2控制通道,不對發送至終端102之控制信號進行盲解碼。
以下,對映射至第2控制通道之控制信號進行說明。映射至第2控制通道之控制信號係針對每個對於1個終端102之控制資訊進行處理,與資料信號同樣地,進行擾頻處理、調變處理、層映射處理、預編碼處理等。又,映射至第2控制通道之控制信號與終端固有參照信號一併,對終端102進行固有之預編碼處理。此時,預編碼處理較佳為利用適合於終端102之預編碼權重而進行。例如,對同一資源區塊內之第2控制通道之信號與終端固有參照信號進行共用之預編碼處理。
又,映射至第2控制通道之控制信號可於子訊框中之前方之時隙(第1時隙)與後方之時隙(第2時隙)中包含各不相同之控制資訊而進行映射。例如,對子訊框中之前方之時隙映射包含基地台101對終端102發送之資料信號之下行鏈 路共用通道中之分配資訊(下行鏈路分配資訊)之控制信號。又,對子訊框中之後方之時隙映射包含終端102對基地台101發送之資料信號之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中之分配資訊(上行鏈路分配資訊)之控制信號。再者,亦可對子訊框中之前方之時隙映射包含基地台101對於終端102之上行鏈路分配資訊之控制信號,對子訊框中之後方之時隙映射包含終端102對於基地台101之下行鏈路分配資訊之控制信號。
又,亦可對第2控制通道中之前方及/或後方之時隙映射對於終端102或其他終端102之資料信號。又,亦可對第2控制通道中之前方及/或後方之時隙映射對於終端102或設定有第2控制通道之終端(包含終端102)之控制信號。
又,於映射至第2控制通道之控制信號中,藉由基地台101對終端固有參照信號進行多工。終端102根據所要進行多工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對映射至第2控制通道之控制信號進行解調處理。又,使用天線埠7~14之一部分或全部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此時,映射至第2控制通道之控制信號可使用複數個天線埠進行MIMO發送。
例如,第2控制通道中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係使用預先規定之天線埠及擾頻碼而發送。具體而言,第2控制通道中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係使用預先規定之天線埠7及擾頻ID而生成。
又,例如,第2控制通道中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係使用通過RRC信號或PDCCH信號通知之天線埠及擾頻ID而生 成。具體而言,作為第2控制通道中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天線埠,通過RRC信號或PDCCH信號而通知天線埠7或天線埠8之任一者。作為第2控制通道中之終端固有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擾頻ID,通過RRC信號或PDCCH信號而通知0~3中之任一個值。
於第1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1針對每個終端102設定第2測定對象設定。又,終端102保持第1測定對象設定,並將成為藉由第1測定對象設定而指定之測定對象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與成為藉由第2測定對象設定而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報告給基地台101。
藉由使用以上本案之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之效果。假定圖2中所示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係使用下行鏈路105僅自基地台101發送,又,於圖4之步驟S403中所設定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第2報告設定中所設定之測定對象為圖3中所示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於該測定對象中使用下行鏈路107僅自RRH103發送參照信號。於此情形時,測定藉由圖4之步驟S405中之預先規定之第1測定對象設定而指定之測定對象即蜂巢固有參照信號及藉由可由基地台101設定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而指定之測定對象即僅自RRH103發送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藉此可計算基地台101與終端102間之下行鏈路路徑損耗即路徑損耗1及RRH103與終端102間之下行鏈路路徑損耗即路徑損耗2。
亦即,可設定2種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另一方面,亦可於上行鏈路協調通信時朝向基地台101或RRH103之一者(例如路徑損耗較小,亦即基地台101及RRH103中之較近者)設定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本案之實施形態中,由於在基地台101中,報告有作為上述第1測定對象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及作為第2測定對象之僅自RRH103發送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故而於上行鏈路協調通信時,基地台101可判斷(判定)來自終端102之上行鏈路信號應使用上行鏈路106而由基地台101接收,抑或來自終端102之上行鏈路信號應使用上行鏈路108而由RRH103接收。基於此基地台101進行圖3中之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從而可設定使用上述路徑損耗1與路徑損耗2中之哪一者。
又,於另一例中,假定圖2中所示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係使用下行鏈路105及下行鏈路106而自基地台101及RRH103發送,又,於圖4之步驟S403中所設定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第2報告設定中設定2個測定對象,所設定之測定對象之兩者為圖3中所示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於該測定對象之一者中使用下行鏈路105而僅自基地台101發送參照信號,於另一者中使用下行鏈路107而僅自RRH103發送參照信號。於此情形時,測定藉由圖4之步驟S405中之預先規定之第1測定對象設定而指定之第1測定對象即蜂巢固有參照信號及藉由可由基地台101設定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而指定之測定對象即作為第2測定對象之1個之 僅自基地台101發送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及作為第2測定對象之1個之僅自RRH103發送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藉此可計算基地台101與終端102間及RRH103與終端102間之下行鏈路路徑損耗之合成值即路徑損耗1、以及包含基地台101與終端102間及RRH103與終端102間之下行鏈路路徑損耗值之路徑損耗2。
亦即,於終端102中,可設定2種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另一方面,亦可於上行鏈路協調通信時朝向基地台101或RRH103之一者(例如,路徑損耗較小,亦即基地台101及RRH103中之較近者)設定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本案之實施形態中,由於在基地台101中報告有作為上述第1測定對象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及作為第2測定對象之僅自基地台101發送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以及作為另一個第2測定對象之僅自RRH103發送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故而於上行鏈路協調通信時,基地台101可判斷來自終端102之上行鏈路信號應使用上行鏈路106而由基地台101接收,抑或來自終端102之上行鏈路信號應使用上行鏈路108而由RRH103接收。基於此基地台101進行圖3中之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從而可設定使用上述路徑損耗1與2個路徑損耗2之3個中之哪一個。
又,於本案之實施形態中,終端102可藉由使用基地台101與終端102間及RRH103與終端102間之下行鏈路路徑損 耗之合成值即路徑損耗1來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而進行適合於上行鏈路協調通信之發送功率控制。又,終端102可藉由使用基於基地台101與終端102間之第2測定對象之路徑損耗2來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而進行適合於基地台101與終端102間之通信之發送功率控制。又,終端102可藉由使用基於RRH103與終端102間之第2測定對象之路徑損耗2來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而進行適合於RRH103與終端102間之發送功率控制。如此藉由使用預先規定之第1測定對象設定及可由基地台101設定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之兩者,而無論來自基地台101及RRH103之參照信號之設定(例如僅自基地台101發送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情形、或自基地台101及RRH103之兩者發送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情形)如何均可進行適當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報告以第1測定對象設定所指定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或以第2測定對象設定所指定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而有助於基地台101把握基地台101、RRH103及終端102之位置關係(亦即所期待之接收功率或路徑損耗),即便於下行鏈路協調通信時亦可看出優勢。例如於使用下行鏈路105及106之情形時,只要自基地台101、RRH103、或基地台101與RRH103兩者中之任一者中適當地選擇而發送終端102接收之信號,則可抑制不需要之信號發送,藉此預計可提高系統整體之處理量。
(第2實施形態)
以下,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對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參數設定及圖4之步驟S403中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第2報告設定及第3測定對象設定、第3報告設定,圖4之步驟S407中之與第1測定報告及第2測定報告相關之參數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又,此處,亦對用以算出CSI反饋之第1參照信號設定、指定於資料解調時排除在資料解調之外之資源單位之第2參照信號設定、及設定用以算出接收信號功率之測定對象之第3參照信號設定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
於圖8中作為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詳細情況,表示有與第1參照信號設定及第2參照信號設定相關之參數之詳細情況。CSI-RS設定-r10(CSI-RS-Config-r10)中可包含CSI-RS設定、即第1參照信號設定(csi-RS-r10)及零發送功率CSI-RS設定、即第2參照信號設定(zero TxPowerCSI-RS-r10)。CSI-RS設定中可包含天線埠(antennaPortsCount-r10)、資源設定(resourceConfig-r10)、子訊框設定(subframeConfig-r10)、PDSCH/CSI-RS功率設定(p-C-r10)。
天線埠(antennaPortsCount-r10)係設定藉由CSI-RS設定而確保之天線埠數。於一例中,在天線埠(antennaPortsCount-r10)中選擇1、2、4、8之值中之任一個。繼而,於資源設定(resourceConfig-r10)中,藉由索引表示天線埠15(CSI埠1)之前導之資源單位(圖2及圖3中所示之由頻率(副載波)及時間(OFDM碼元)分隔之最蜂巢塊)之位置。藉此,唯一地 決定分配至各天線埠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資源單位。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敘述。
子訊框設定(subframeConfig-r10)係藉由索引表示包含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子訊框之位置與週期。例如,若子訊框設定(subframeConfig-r10)之索引為5,則以10個子訊框為單位包含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於以10個子訊框為單位之無線訊框中子訊框0中包含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又,於另一例中,例如若子訊框設定(subframeConfig-r10)之索引為1,則以5個子訊框為單位包含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於以10個子訊框為單位之無線訊框中子訊框1與6中包含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如上所述,藉由子訊框設定而唯一地指定包含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子訊框之週期與子訊框之位置。
PDSCH/CSI-RS功率設定(p-C-r10)為PDSCH與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CSI-RS)之功率比(EPRE之比、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單位資源單位之能量)),亦可於-8至15 dB之範圍內進行設定。又,此處雖未圖示,但基地台101另外通過RRC信號對終端102通知蜂巢固有參照信號發送功率(referenceSignalPower)、PA、PB。此處,PA表示不存在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子訊框中之PDSCH與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發送功率之功率比,PB為表示存在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子訊框中之PDSCH與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發送功率之功率比之索引。因此,藉由組合PDSCH/CSI- RS功率設定(p-C-r10)、蜂巢固有參照信號發送功率(referenceSignalPower)、PA,而可於終端102中算出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發送功率。
又,表示作為資源設定(resourceConfig-r10)之一例。資源設定(resourceConfig-r10)係以索引表示分配至對於各天線埠之CSI-RS之資源之位置。例如,於指定資源設定(resourceConfig-r10)之索引0之情形時,將天線埠15(CSI埠1)之前導之資源單位指定為副載波編號9、子訊框編號5。如圖3所示,由於對天線埠15分配C1,故而副載波編號9、子訊框編號6之資源單位亦被設定為天線埠15(CSI埠1)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基於此亦確保各天線埠之資源單位,例如對16(CSI埠2)同樣地分配副載波編號9、子訊框編號5之資源單位與副載波編號9、子訊框編號6之資源單位。
同樣地對天線埠17、18(CSI埠3、4)分配副載波編號3、子訊框編號5之資源單位與副載波編號3、子訊框編號6之資源單位。同樣地對天線埠19、20(CSI埠5、6)分配副載波編號8、子訊框編號5之資源單位與副載波編號8、子訊框編號6之資源單位。同樣地對天線埠21、22(CSI埠7、8)分配副載波編號2、子訊框編號5之資源單位與副載波編號2、子訊框編號6之資源單位。於對資源設定(resourceConfig-r10)指定有其他索引之情形時,天線埠15(CSI埠1)之前導之資源單位不同,據此分配至各天線埠之資源單位亦變得不同。
又,零發送功率CSI-RS設定(第2參照信號設定)中可包含零發送功率資源設定列表(zeroTxPowerResourceConfigList-r10)、零發送功率子訊框(zeroTxPowerSubframeConfig-r10)設定。零發送功率資源設定列表係藉由位元映射而指定有一個或複數個包含於上述資源設定(resourceConfig-r10)之索引。零發送功率子訊框設定係如上所述般藉由索引表示包含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子訊框之位置與週期。
因此,藉由適當地進行零發送功率資源設定列表及零發送功率子訊框設定,而於終端102中指定於PDSCH(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下行鏈路資料信號、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之解調時自解調處理中去除之資源單位作為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資源。再者,作為一例,由零發送功率資源設定列表指定之索引與天線埠(antennaPortsCount-r10)為4之情形時之資源設定(resourceConfig-r10)對應。換言之,於天線埠為4之情形時資源設定(resourceConfig-r10)係藉由16種索引進行通知,故而零發送功率資源設定列表藉由16位元之位元映射,而通知由上述16種索引表示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資源。例如,若藉由位元映射通知索引0與2,則與索引0與2相當之資源單位於解調時自解調處理中被去除。
繼而,於圖9中對與圖4之步驟S403中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相關之參數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圖9中之參照信號測 定設定、即第3參照信號設定或第2測定對象設定中可包含參照信號測定設定-追加變更列表及參照信號測定設定-刪除列表。參照信號測定設定-追加變更列表中可包含CSI-RS測定索引及CSI-RS測定設定。參照信號測定設定-刪除列表中可包含CSI-RS測定索引。此處CSI-RS測定索引與CSI-RS測定設定係加以組合而設定,於參照信號測定設定-追加變更列表中設定1個或複數個組,此處所設定之CSI-RS測定設定成為測定對象。此處所謂CSI-RS測定索引,係與CSI-RS測定設定建立關聯之索引,且成為用以區別藉由第3參照信號設定而設定之複數個測定對象之索引。基於本索引利用參照信號測定設定-刪除列表自測定對象中刪除,或於下述測定報告中將測定報告與由本索引指定之測定對象建立關聯。又,關於CSI-RS測定設定,以下於圖11及圖12中進行敘述。
於另一例中,如圖10所示,亦可於參照信號測定設定-追加變更列表及參照信號測定設定-刪除列表中僅設定CSI-RS天線埠索引。此處所謂CSI-RS天線埠索引,係與圖3中所示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編號(天線埠15至22)建立關聯之索引。再者,圖10之藉由第3參照信號設定而設定之CSI-RS天線埠索引既可為圖8中所示之藉由第1參照信號設定而設定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一部分,亦可不包含於藉由第1參照信號設定而設定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於不包含於藉由第1參照信號設定而設定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情 形時,於藉由第1參照信號設定而設定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中暫時包含有藉由第3參照信號設定而設定之CSI-RS天線埠索引之情形時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成為第3參照信號設定之對象。
繼而,於圖11及圖12中對圖9中之CSI-RS測定設定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於一例中,如圖11所示般CSI-RS測定設定中可包含測定資源設定列表、測定子訊框設定、PDSCH/CSI-RS功率設定。認為測定資源設定列表、測定子訊框設定為與圖8記載之零發送功率資源設定列表(zeroTxPowerResourceConfigList-r10)、零發送功率子訊框(zeroTxPowerSubframeConfig-r10)設定相同之設定。又,認為PDSCH/CSI-RS功率設定為與圖8記載之PDSCH/CSI-RS功率設定(p-C-r10)相同之設定。於另一例中,如圖12所示般CSI-RS測定設定中可包含測定資源設定、測定子訊框設定、PDSCH/CSI-RS功率設定。認為測定資源設定、測定子訊框設定、PDSCH/CSI-RS功率設定為與圖8記載之資源設定(resourceConfig-r10)、子訊框設定(subframeConfig-r10)、PDSCH/CSI-RS功率設定(p-C-r10)相同之設定。又,雖於圖11及圖12中假定有PDSCH/CSI-RS功率設定,但亦可代替其而通知CSI-RS發送功率(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發送功率)。
繼而,於圖13中對圖4之步驟S403中之第3測定對象設定及第3報告設定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於一例中,RRC連接重配置(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中可包含RRC連 接重配置-r8-IEs(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r8-IEs),RRC連接重配置-r8-IEs中可包含測定設定(MeasConfig:Measurement Config)。測定設定中可包含測定目標刪除列表(MeasObjectToRemoveList)、測定目標追加變更列表(MeasObjectToAddModList)、測定ID刪除列表、測定ID追加變更列表、報告設定刪除列表(ReportConfigToRemoveList)、報告設定追加變更列表(ReportConfigToAddModList)。圖4之步驟S403中所示之第3測定對象設定係指測定目標刪除列表、測定目標追加變更列表、測定ID刪除列表、測定ID追加變更列表,第3報告設定係指報告設定刪除列表、報告設定追加變更列表。又,既存在測定ID追加變更列表中包含測定ID、測定目標ID、報告設定ID之情況,亦存在測定ID刪除列表中包含測定ID之情況。
再者,測定目標ID與下述測定目標建立關聯,報告設定ID與下述報告設定ID建立關聯。再者,於測定目標追加變更列表中,如圖14所示,可選擇測定目標ID及測定目標。又,作為測定目標,可選自測定目標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進通用陸地無線存取)、測定目標UTRA、測定目標GERAN(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GSM/EDGE無線存取網路)、測定目標CDMA2000等。又,例如於測定目標EUTRA中藉由基地台101將載波頻率(中心頻率)等通知給終端102,而可測定自未連接之蜂巢(未設定RRC參數之蜂巢)發送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參照圖15)。亦即,藉由第3測定對 象設定及第3報告設定,可測定未連接之蜂巢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又,測定目標刪除列表中包含測定目標ID,藉由指定測定目標ID而可自測定目標中將其刪除。由於上述測定對象設定包含於RRC連接重配置,故而於RRC連接之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時通過RRC信號進行設定。再者,上述RRC連接重配置及包含於RRC連接重配置之各種資訊單位、各種設定亦可通過RRC信號(Dedicated signaling,專用信號)針對每個終端102進行設定。再者,上述物理設定亦可通過RRC訊息針對每個終端102進行設定。再者,上述RRC重配置及RRC重建(Re-establishment)亦可通過RRC訊息針對每個終端102進行設定。
繼而,於圖16中對圖4之步驟S403中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第2報告設定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於一例中,物理設定Dedicated(PhysicalConfigDedicated)中包含測定設定,測定設定中可包含測定目標刪除列表、測定目標追加變更列表、測定ID刪除列表、測定ID追加變更列表、報告設定刪除列表、報告設定追加變更列表。圖4之步驟S403中所示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係指測定目標刪除列表、測定目標追加變更列表,進而亦可包含測定ID刪除列表、測定ID追加變更列表。第2報告設定係指報告設定刪除列表、報告設定追加變更列表。又,認為此處所示之測定目標刪除列表、測定目標追加變更列表與圖9或圖10中所示之參照信號測定設定-追加變更列表及參照信號測定設定-刪除列表 相同。
又,於圖16中雖說明瞭終端固有之物理設定即物理設定Dedicated(PhysicalConfigDedicated),但亦可為分配至輔蜂巢(Secondary cell)之終端固有之物理設定即SCell物理設定Dedicated(PhysicalConfigDedicatedSCell-r11)。上述物理設定Dedicated係於RRC連接之重建(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時或RRC連接之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ration)時通過RRC信號而設定。另一方面,SCell物理設定Dedicated有時包含於SCell追加變更列表中,於SCell之追加時及設定之變更時通過RRC信號進行設定。如此藉由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第2報告設定,可測定連接之蜂巢之所設定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又,圖16中所示之測定目標追加變更列表及測定目標刪除列表(第2測定對象設定)亦可為與圖9或圖10中所示之參照信號測定設定-追加變更列表及參照信號測定設定-刪除列表(第3參照信號設定)相同之內容。亦即,圖16中所示之測定目標追加變更列表及測定目標刪除列表係藉由圖9中所示之利用CSI-RS測定索引而識別之CSI-RS測定設定(參照圖11、12)而設定第3參照信號,或藉由圖10中所示之CSI-RS天線埠索引而設定第3參照信號。
再者,於圖16中假定物理設定Dedicated(PhysicalConfigDedicated)或分配至輔蜂巢之終端固有之物理設定即SCell物理設定Dedicated(PhysicalConfigDedicatedSCell-r11)中包含第2測定對象設定之情形,但亦可包含上述圖8之CSI-RS設定- r10。又,於另一例中假定包含第2測定對象設定之情形,但亦可包含於上述圖13之測定設定。再者,上述物理設定亦可通過RRC信號(Dedicated signaling)針對每個終端進行設定。
繼而,於圖17中對圖16中之第2報告設定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於一例中,報告設定-追加變更列表中包含報告設定ID及報告設定之組。又,報告設定-刪除列表中包含報告設定ID。又,該等報告設定ID及報告設定之組既可於報告設定-追加變更列表中包含有複數個,亦可僅包含有一個。又,報告設定ID既可於報告設定-刪除列表中包含有複數個,亦可僅包含有一個。再者,圖13中之報告設定追加變更列表亦與圖17同樣地,包含有1個或複數個報告設定ID及報告設定之組,且報告設定之內容與報告設定相同。再者,圖13中之報告設定刪除列表亦與圖17同樣地,包含有1個或複數個報告設定ID。
繼而,於圖18中對圖17中之報告設定進行說明。於一例中,報告設定中包含觸發類型。於觸發類型中設定有用於進行報告之事件之臨限值或報告間隔等資訊。
繼而,作為圖4之步驟S407中之與第1測定報告及第2測定報告相關之設定,於圖19中對第1測定報告及第2測定報告列表進行說明。圖19中所述之專用控制通道訊息類型(UL-DCCH-MessageType)為自終端發送至基地台101之RRC訊息中之一個。上述專用控制通道訊息類型中至少包含測定報告(MeasurementReport)。可選擇包含於測定報告 中之報告。至少可選擇第1測定報告(測定報告-r8、MeasurementReport-r8-IEs)與第2測定報告列表。第1測定報告中包含測定結果(MeasResults),測定結果中可包含測定ID(MeasID)、PCell測定結果(measResultPCell)、鄰接蜂巢測定結果(measResultNeighCells)、伺服頻率測定結果列表。作為鄰接蜂巢測定結果,可選擇EUTRA測定結果列表(MeasResultListEUTRA)、UTRA測定結果列表(MeasResultListUTRA)、GERAN測定結果列表(MeasResultListGERAN)、CDMA2000測定結果(MeasResultsCDMA2000)。作為伺服頻率測定結果列表,亦可包含伺服蜂巢索引、SCell測定結果、鄰接蜂巢最佳測定結果。再者,於圖19中假定將第1測定報告與第2測定報告列表並列地排列,而選擇其中之一者,但亦可於第1測定報告之測定結果中包含第2測定報告。
繼而,於圖20中說明圖19記載之EUTRA測定結果列表之詳細情況。EUTRA測定結果列表中包含物理蜂巢ID(PhysCellID)及測定結果(measResult)。藉由使物理蜂巢ID及測定結果相配合,而可通知終端102對基地台101通知有哪個鄰接蜂巢之測定資訊。又,EUTRA測定結果列表中既可包含複數個上述物理蜂巢ID及測定結果,亦可僅包含一個。再者,圖19中所包含之PCell測定結果及伺服頻率測定結果列表成為測定藉由上述第1測定對象設定而指定之測定對象所得之結果。又,包含於圖20中所包含之EUTRA測定結果列表等之測定結果成為測定藉由圖13之第3測定對象設定而指定之測定對象所得之結果。
又,圖19中所示之測定ID表示圖13中所示之測定ID,藉此使包含於第3測定對象設定之測定目標或包含於第3報告設定之測定報告設定建立關聯。進而,說明測定報告與第1至第3測定對象設定之關係。通過包含於第1測定報告之PCell測定結果及SCell測定結果,終端102可向基地台101報告PCell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之接收信號功率及SCell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之接收信號功率。又,該等為藉由第1測定對象設定而指定之測定對象。另一方面,通過包含於EUTRA測定結果列表之物理蜂巢ID及測定結果,終端102可向基地台101報告鄰接蜂巢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之接收信號功率。又,該等為藉由第3測定對象設定而指定之測定對象。亦即,藉由第1測定報告及第3測定對象設定,終端102可向基地台101報告未連接之蜂巢(未設定RRC參數之蜂巢、鄰接蜂巢)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之接收信號功率。終端102向基地台101報告,亦即,通過第1測定報告,終端102可向基地台101報告各蜂巢(主蜂巢(Primary cell)、輔蜂巢、鄰接蜂巢)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之接收信號功率。
繼而,於圖21中說明圖19中記載之第2測定報告列表之詳細情況。包含於第2測定報告列表之第2測定報告中包含CSI-RS測定索引及測定結果。再者,亦可代替CSI-RS測定索引而包含CSI-RS天線埠索引。此處所述之CSI-RS測定索引及CSI-RS天線埠索引係指示圖9及圖10中所說明之CSI-RS測定索引及CSI-RS天線埠索引者。因此,通過第2測定 報告之測定結果,終端102可向基地台101報告藉由第3參照信號設定而設定之測定對象之接收信號功率。例如,於藉由第3參照信號設定而指定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之情形時,終端102可向基地台101報告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之接收信號功率。
亦即,通過第2測定報告,終端102可向基地台101報告已連接之蜂巢(主蜂巢、輔蜂巢)之所設定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例如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等)之接收信號功率。又,雖未圖示但亦可於圖21中所示之第2測定報告中包含如伺服蜂巢索引般指示特定蜂巢(載波分量)之索引。於此情形時,藉由使伺服蜂巢索引、CSI-RS測定索引及測定結果相配合,從而終端102可向基地台101報告為測定包含於哪一個蜂巢之哪一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所得之結果。
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1針對每個終端102設定用以僅進行由基地台101設定之傳輸路徑資訊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測定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且針對每個終端102設定進行使用與終端102所連接之蜂巢之物理ID不同之物理ID而生成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測定之第3測定對象設定。又,終端102將成為藉由第2測定對象設定而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與成為藉由第3測定對象設定而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報告給基地台。
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1針對上述終端之每一 個而設定對用於通道狀況報告之測定對象進行設定之第1參照信號設定,將指定終端102於資料解調時排除在資料解調之外之資源單位之第2參照信號設定針對每個終端102進行設定,且將設定終端102用以測定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之測定對象之第3參照信號設定針對每個終端102進行設定。又,終端102接收由基地台101設定之資訊,並基於第1參照信號設定,將傳輸路徑狀況報告給基地台101,基於第2參照信號設定,決定於資料解調時排除在資料解調之外之資源單位,而進行資料之解調,且基於第3參照信號設定,測定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
藉由使用以上本案之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效果。假定圖2中所示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及圖3中所示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16、17、18係使用下行鏈路105而僅自基地台101發送,又,於圖4之步驟S403中所設定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第2報告設定中所設定之測定對象、亦即藉由圖9之第3參照信號設定而設定之測定對象為圖3中所示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9,於該測定對象中使用下行鏈路107而僅自RRH103發送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於此情形時,藉由測定圖4之步驟S405中之作為第1測定對象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及作為第2測定對象之僅自RRH103發送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而可計算基地台101與終端102間之下行鏈路路徑損耗即路徑損耗1及RRH103與終端102間之下行鏈路路徑損耗即路徑損耗2。
進而,由於第1參照信號設定係對天線埠15、16、17、18進行,故而通知基於此之Rank資訊(Rank,級)、預編碼資訊(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預編碼矩陣指示符)、傳播路徑品質資訊(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通道品質指示符),應用於終端固有參照信號及資料信號之預編碼及資料信號之調變編碼方式(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另一方面,對作為藉由第3參照信號設定而設定之測定對象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9僅進行與接收信號功率相關之測定及報告。藉此作為通信系統可另行設定與實際上於下行鏈路中進行通信之天線埠不同而僅測定接收功率(及路徑損耗)之天線埠(或測定對象)。例如,相較於與在下行鏈路中進行通信之天線埠對應之參照信號,基地台101可使與僅測定接收功率時所使用之天線埠對應之參照信號之發送頻度減少,且可抑制系統之參照信號之額外增加。又,於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9之接收信號功率變大之情形(亦即RRH103與終端間之路徑損耗變小之情形)時,基地台101將藉由第1參照信號設定而設定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重新設定於分配至RRH103之天線埠,藉此可始終自適當之發送點(亦即基地台101或RRH103)進行下行鏈路信號之發送。
又,就另一觀點而言,由第1參照信號設定所設定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16、17、18可用於下行鏈路之信號發送,另一方面,亦可將根據由第3參 照信號設定所設定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9而求出之路徑損耗用於上行鏈路之信號發送時。此可使終端102通過下行鏈路105自基地台101接收下行鏈路信號,另一方面,使用上行鏈路108對RRH103發送上行鏈路信號。如此,設為如下狀態,即,設定第1參照信號設定與第3參照信號設定,該第1參照信號設定係設定用以算出至少包含CQI、PMI、RI(Rank Indicator,級指示符)中之任一者之CSI反饋之測定對象,該第3參照信號設定係設定用以算出接收信號功率之測定對象,而且,由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設定之資源之至少一部分,不包含於由第1參照信號設定所設定之資源中,藉此可改變下行鏈路信號與上行鏈路信號之連接對象等,而可進行靈活之通信系統之設計。
又,就另一觀點而言,假定圖2中所示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係使用下行鏈路105而僅自基地台101發送,又,於圖4之步驟S403中所設定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第2報告設定中所設定之測定對象為圖3中所示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於該測定對象中使用下行鏈路107而僅自RRH103發送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進而,基地台101與RRH103進行載波聚合,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中均包含2個中心頻率不同之載波分量(Carrier Component,CC;Cell,蜂巢)而進行通信。將該等稱為第1載波分量、第2載波分量,基地台101及RRH103使用該等載波分量,而可進行個別之通信及協調通信。於此情形時,終端102 通過第1載波分量而相對於基地台101連接。於此同時,按照與預先規定之第1測定相關之參數進行測定對象之測定。此處測定對象成為所連接之蜂巢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
與此同時,設定與第3測定及第3報告相關之參數,而進行測定對象之測定。此處測定對象成為未進行連接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其後,於圖4之步驟S407中將圖19中所示之第1測定報告自終端102報告給基地台101。亦即,將自上述已連接之蜂巢之天線埠0發送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與自上述未進行連接之天線埠0發送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通過第1測定報告而報告給基地台101。另一方面,於連接至第1載波分量(主蜂巢)後,個別地藉由物理設定Dedicated進行用於第1載波分量之第2測定設定,或於追加第2載波分量(輔蜂巢)時(設定SCell物理設定Dedicated時)進行用於第2載波分量之第2測定設定。
亦即,藉由進行第3測定對象設定,終端102進行未連接之蜂巢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之測定且報告給基地台101,藉由進行第2測定設定及第2測定報告,終端102僅進行已連接之蜂巢之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所設定之天線埠之測定,並通過第2測定報告向基地台101報告。藉此,終端102及基地台101可僅藉由第3測定對象設定及第3報告設定、第1測定報告進行最佳之基地台101及蜂巢之搜索,且可基於第1及第2測定對象設定進行最佳之 發送點(例如基地台101或RRH103)之搜索、或路徑損耗之測定。再者,此處所謂已連接之蜂巢,係表示藉由RRC信號進行有參數之設定之蜂巢、亦即主蜂巢(第1載波分量)或輔蜂巢(第2載波分量)等,所謂未連接之蜂巢,係表示未藉由RRC信號進行參數之設定之蜂巢、亦即鄰接蜂巢等。
(第3實施形態)
其次,對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第3實施形態中,對圖4之步驟S408至步驟S409之處理進行詳細說明。尤其,對設定有與複數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情形時之通信系統之處理進行詳細說明。此處,尤其是對如下之例進行詳細敘述:基於第1測定對象設定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來計算路徑損耗(第1路徑損耗),且基於第1路徑損耗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來計算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又,終端102基於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來計算路徑損耗(第2路徑損耗),且基於第2路徑損耗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來計算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即對默認地(implicit、固定地)設定第1及第2測定對象設定與第1及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進行詳細敘述。
對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計算方法進行說明。終端102根據數式(1)決定伺服蜂巢c之子訊框i之PUSCH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PCMAX,c表示伺服蜂巢c中之最大發送功率。MPUSCH,c表示伺服蜂巢c之發送頻帶寬(頻率方向之資源區塊數)。又,PO_PUSCH,c表示伺服蜂巢c之PUSCH之標準功率。PO_PUSCH,c係根據PO_NOMINAL_PUSCH,c與PO_UE_PUSCH,c而決定。PO_NOMINAL_PUSCH,c係與蜂巢固有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PO_UE_PUSCH,c係與終端固有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α為整個蜂巢之局部發送功率控制所使用之衰減係數(傳播路徑損耗補償係數)。PLc為路徑損耗,根據以既知之功率發送之參照信號與RSRP而求出。又,於本發明中,PLc亦可為根據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而求出之路徑損耗之計算結果。△TF,c係根據數式(2)而求出。
BPRE表示可分配給資源單位之位元數。又,Ks為與自上階層使用RRC信號而通知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且為依賴於上行鏈路信號之調變編碼方式(MCS)之參數(deltaMCS-Enabled)。又,fc為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 之參數,且根據accumulation-enabled與上行鏈路授予中所包含之TPC命令而決定。
終端102根據數式(3)決定子訊框i之PUCCH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PO_PUCCH表示PUCCH之標準功率。PO_PUCCH係根據PO_NOMINAL_PUCCH與PO_UE_PUCCH而決定。PO_NOMINAL_PUCCH係與蜂巢固有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PO_UE_PUCCH係與終端固有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nCQI表示CQI之位元數,nHARQ表示HARQ之位元數,nSR表示SR之位元數。h(nCQI,nHARQ,nSR)為各者之位元數,即,依賴於PUCCH格式而定義之參數。△F_PUCCH為自上階層通知之參數(deltaFList-PUCCH)。△TxD為於設定有發送分集之情形時自上階層通知之參數。g為用以調整PUCCH之功率控制之參數。
終端102根據數式(4)決定SRS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數4]P SRS,c(i)=min{P CMAX,c(i),P SRS_OFFSET,c(m)+10 log10(M SRS,c)+P O_PUSCH,c(j)+α c (j).PL c +f c (i)}………(4)
PSRS_OFFSET為用以調整SRS之發送功率之偏移,包含於上行鏈路功率控制參數(與終端固有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MSRS,c表示配置於伺服蜂巢c之SRS之頻帶寬(頻率方向之資源區塊數)。
圖22係表示包含於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UplinkPowerControl)之資訊單位之一例的圖。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有蜂巢固有之設定(與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UplinkPowerControlCommon))與終端固有之設定(與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UplinkPowerControlDedicated)),於各個設定中包含與設定為蜂巢固有或終端固有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資訊單位)。作為蜂巢固有之設定,有可設定為蜂巢固有之PUSCH功率即標準PUSCH功率(p0-NominalPUSCH)、局部發送功率控制之衰減係數(傳播路徑損耗補償係數)α(alpha)、可設定為蜂巢固有之PUCCH功率即標準PUCCH功率(p0-NominalPUCCH)、數式(3)中所包含之△F_PUCCH發送(deltaFList-PUCCH)、發送前置訊息3之情形時之功率調整值(deltaPreambleMsg3)。
又,作為終端固有之設定,有可設定為終端固有之PUSCH功率即終端固有PUSCH功率(p0-UE-PUSCH)、與數式(2)中所使用之調變編碼方式之功率調整值Ks相關之參數(deltaMCS-Enabled)、為設定TPC命令而所需之參數(accumulationEnabled)、可設定為終端固有之PUCCH功率 即終端固有PUCCH功率(p0-UE-PUCCH)、週期性及非週期性SRS之功率偏移PSRS_OFFSET(pSRS-Offset、pSRS-OffsetAp-r10)、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RSRP之濾波器係數(filterCoefficient)。該等設定可相對於主蜂巢進行設定,亦可相對於輔蜂巢進行相同之設定。進而,於輔蜂巢之終端固有之設定中,有指示使用主蜂巢或輔蜂巢之路徑損耗測定用參照信號(例如,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來計算路徑損耗之參數(pathlossReference-r10)。
圖23係包含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資訊之一例。與(第1)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設定(UplinkPowerControlCommon1)包含於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中。與(第1)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設定(UplinkPowerControlDedicated1)包含於終端固有物理設定(PhysicalCofigDedicated)中。與(第1)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設定(UplinkPowerControlCommonSCell-r10-1)包含於輔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SCell-r10)中。與(第1)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設定(UplinkPowerControlDedicatedSCell-r10-1)包含於輔蜂巢終端固有物理設定(PhysicalConfigDedicatedSCell-r10)中。
又,(主蜂巢)終端固有物理設定包含於(主蜂巢)終端固有無線資源設定(RadioResourceCofigDedicated)中。 又,輔蜂巢終端固有物理設定包含於輔蜂巢終端固有無線資源設定(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r10)中。再者,上述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及終端固有無線資源設定亦可包含於第2實施例中所述之RRC連接重配置(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或RRC重建(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中。再者,上述輔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及輔蜂巢終端固有無線資源設定亦可包含於第2實施例中所述之SCell追加變更列表中。再者,上述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及終端固有無線資源設定亦可通過RRC信號(Dedicated signaling)針對每個終端進行設定。再者,RRC連接重配置及RRC重建亦可通過RRC訊息針對每個終端進行設定。再者,與上述蜂巢固有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亦可通過系統資訊而設定於終端102。又,與上述終端固有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亦可通過RRC信號(Dedicated signaling)針對每個終端102進行設定。
於第3實施形態中,終端102可基於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所示之第1測定對象設定及第2測定對象設定計算各種上行鏈路信號(PUSCH、PUCCH、SRS)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PPUSCH1、PPUCCH1、PSRS1)。再者,各種上行鏈路信號亦可為複數種上行鏈路物理通道。又,各種上行鏈路物理通道表示包含PUSCH、PUCCH、UL DMRS、SRS、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及PUCCH中所包含之控制資訊(CQI、PMI、RI、Ack/Nack) 中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物理通道。
於第3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1向終端102通知第1測定對象設定及第2測定對象設定、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於一例中,終端102按照所通知之資訊,基於第1測定對象設定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路徑損耗(第1路徑損耗),且基於第1路徑損耗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又,終端102基於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路徑損耗(第2路徑損耗),且基於第2路徑損耗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亦即,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可始終基於由第1測定對象設定所通知之測定對象進行計算,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可始終基於由第2測定對象設定所通知之測定對象進行計算。更具體而言,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可始終基於由第1測定對象設定所通知之測定對象即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進行計算,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可始終基於由第2測定對象設定所通知之測定對象即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所指定之資源(或天線埠)進行計算。進而於另一例中,存在如下情形:於作為第2測定對象設定而指定有複數個測定對象(例如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所指定之複數個資源或複數個天線埠)之情形時,通知是否使用其中之任一者而計算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此情形時,下述圖24中說明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 亦可設定於圖22中所示之與第1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或與第1輔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或與第1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或與第1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進而於另一例中,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可無關於第1測定對象設定而始終基於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或天線埠0與1)進行計算。又,終端102亦可根據檢測上行鏈路授予之頻率資源或時序,而控制於上述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中發送上行鏈路信號抑或於上述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中發送上行鏈路信號。
如此,第1及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可與第1及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由測定對象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固定地建立關聯。
若列舉更具體之例,則亦可於能實現使用複數個載波分量(此處為2個載波分量)進行通信之載波聚合之情形時,使第1或第2測定對象設定與載波分量建立關聯。亦即,亦可使第1測定對象設定與第1載波分量建立關聯,使第2測定對象設定與第2載波分量建立關聯。又,亦可於將第1載波分量設定於主蜂巢,將第2載波分量設定於輔蜂巢之情形時,使第1測定對象設定與主蜂巢建立關聯,使第2測定對象設定與輔蜂巢建立關聯。
亦即,基地台101亦可針對每個蜂巢設定第1及第2測定對象設定。終端102於自主蜂巢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根據第1測定對象設定、與主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 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及與主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1路徑損耗及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自輔蜂巢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根據第2測定對象設定、與輔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及與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2路徑損耗及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若自另一觀點進行考慮,則於例如將與基地台101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為終端A,將與RRH103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為終端B之情形時,僅於主蜂巢中進行終端A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又,僅於輔蜂巢中進行終端B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亦即,基地台101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主蜂巢而向終端102通知,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輔蜂巢而向終端102通知。進而,基地台101可藉由利用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之修正值即TPC命令,而進行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基地台101藉由通知上行鏈路授予之蜂巢(載波分量、分量載波)將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之TPC命令之值設定為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
即,基地台101於欲提高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將主蜂巢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值設定得 較高,於欲降低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以使輔蜂巢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值降低之方式進行設定。基地台101相對於終端A,利用主蜂巢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相對於終端B,利用輔蜂巢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
作為一例,考慮將下行鏈路子訊框分為第1子集及第2子集。然而,於上行鏈路授予被子訊框n(n為自然數)接收之情形時,終端102以子訊框n+4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故而自然地考慮將上行鏈路子訊框亦分為第1子集及第2子集。例如,於將下行鏈路子訊框之0、5分類為第1子集,將1、2、3、4、6、7、8、9分類為第2子集之情形時,自然地將上行鏈路子訊框之4、9分類為第1子集,將1、2、3、5、6、7、8分類為第2子集。於此情形時,於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下行鏈路子訊框索引包含於第1子集之情形時,終端102基於第1測定對象設定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設定計算第1路徑損耗及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下行鏈路子訊框索引包含於第2子集之情形時,終端102基於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設定計算第2路徑損耗及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即,終端102可根據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下行鏈路子訊框係包含於第1子集抑或包含於第2子集之情況,而控制以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發送上行鏈路信號或以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發送上行鏈路信號。
再者,第1子集亦可由包含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報告通道)、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號)及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輔同步信號)之下行鏈路子訊框構成。又,第2子集亦可由不含P-BCH、PSS、SSS之子訊框構成。
若自另一觀點進行考慮,則於例如將與基地台101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為終端A,將與RRH103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為終端B之情形時,僅於第1子訊框子集中進行終端A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又,僅於第2子訊框子集中進行終端B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亦即,基地台101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第1子訊框子集而向終端102通知,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第2子訊框子集而向終端102通知。進而,基地台101可藉由利用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之修正值即TPC命令,而進行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基地台101藉由通知上行鏈路授予之子訊框子集而將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之TPC命令之值設定為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
即,基地台101於欲提高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將第1子訊框子集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值設定得較高,於欲降低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以使第2子訊框子集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 值降低之方式進行設定。基地台101相對於終端A,藉由第1子訊框子集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相對於終端B,藉由第2子訊框子集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
作為一例,終端102於在第1控制通道區域內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基於第1測定對象設定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設定計算第1路徑損耗及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在第2控制通道內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基於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設定計算第2路徑損耗及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即,終端102可根據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控制通道區域來控制以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發送上行鏈路信號或以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發送上行鏈路信號。
若自另一觀點進行考慮,則於例如將與基地台101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為終端A,將與RRH103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為終端B之情形時,僅於第1控制通道(PDCCH)區域內進行終端A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又,僅於第2控制通道(X-PDCCH)區域內進行終端B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亦即,基地台101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第1控制通道區域而向終端102通知,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第2控制通道區域而向終端102通知。進而,基地台101可藉由利用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 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之修正值即TPC命令,而進行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
基地台101根據通知上行鏈路授予之控制通道區域將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之TPC命令之值設定為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即,基地台101於欲提高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將第1控制通道區域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值設定得較高,於欲降低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以使第2控制通道區域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值降低之方式進行設定。基地台101相對於終端A,藉由第1控制通道區域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相對於終端B,藉由第2控制通道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
又,於第3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1將包含第1及第2測定對象設定之無線資源控制信號通知給終端102,且將包含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無線資源控制信號通知給終端102。又,終端102基於包含於第1測定對象設定之第1測定對象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1路徑損耗及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且基於包含於第2測定對象設定之第2測定對象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2路徑損耗及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第1或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中將上行鏈路信號發送至基地台101。
若使用圖1進行說明,則設為基地台101與RRH103進行載波聚合,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中均包含2個中心頻率不同之載波分量(Carrier Component,CC;Cell,蜂巢)而進行通信。將該等稱為第1載波分量、第2載波分量,基地台101及RRH103可使用該等載波分量,進行個別之通信及協調通信。將第1載波分量設為使用於基地台101與終端102間之通信,將第2載波分量設為使用於RRH103與終端102間之通信。亦即,下行鏈路105或上行鏈路106以第1載波分量連接,下行鏈路107或上行鏈路108以第2載波分量連接。
此時,終端102於通過第1載波分量自下行鏈路105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可通過第1載波分量以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向上行鏈路106發送,於通過第2載波分量自下行鏈路107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能以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通過第2載波分量向上行鏈路108發送。又,終端102於所檢測出之上行鏈路授予中包含載波指示符之情形時,亦可使用與由載波指示符表示之載波(蜂巢、主蜂巢、輔蜂巢、伺服蜂巢索引)建立關聯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算出路徑損耗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又,基地台101以不同之載波分量對與基地台101進行通信之終端102、及與RRH103進行通信之終端102進行排程,且對各個載波分量設定第1或第2測定對象設定,藉此能以對終端102進行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之方式進行控制。
若使用圖1進行說明,則終端102設定對基地台101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上行鏈路子訊框子集與對RRH103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上行鏈路子訊框子集。亦即,終端102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即,藉由使向基地台101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時序與向RRH103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時序為不同之時序,而使自終端102發送之上行鏈路信號不成為對其他終端102之干擾源。此處,若將向基地台101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子訊框子集設為第1子集,將向RRH103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子訊框子集設為第2子集,則終端102以第1子集發送上行鏈路106,以第2子集發送上行鏈路108。終端102於以第1子集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情形時,可使用第1測定對象設定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1路徑損耗及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以第2子集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情形時,可使用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2路徑損耗,且計算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又,基地台101使基地台101與終端102進行通信之時序及RRH103與終端102進行通信之時序(子訊框子集)為不同之時序(子訊框子集),且對各個子集進行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藉此可相對於上行鏈路106或上行鏈路108對終端102設定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若使用圖1進行說明,則終端102可根據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控制通道區域為第1控制通道區域或第2控制通道區域,而於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時序時判斷以上行鏈路 106或上行鏈路108進行發送之時序。亦即,終端102於在子訊框n之第1控制通道區域內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可於子訊框n+4中以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將上行鏈路信號發送至基地台101。又,終端102於在子訊框n+1之第2控制通道區域內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可於子訊框n+5中以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將上行鏈路信號發送至RRH103。
終端102於在第1控制通道區域內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相對於上行鏈路106以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發送上行鏈路信號,於在第2控制通道區域內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相對於上行鏈路108以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發送上行鏈路信號。
又,基地台101可藉由在下行鏈路105及107中於第1控制通道區域與第2控制通道區域內適當地對上行鏈路授予進行排程,而對終端102設定相對於上行鏈路106或上行鏈路108而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如此,終端102可根據檢測上行鏈路授予之頻率資源或時序而使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發送與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發送分離,故而能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即,即便於設定有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差異較大之終端彼此之情形時終端102相互亦不會成為其他終端102之干擾源。
(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
其次,對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進行說明。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中,基地台101可於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 關之參數之設定中指定計算路徑損耗時使用之參照信號(例如蜂巢固有參照信號或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及測定對象之資源(或天線埠)。又,計算路徑損耗時使用之參照信號亦可由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所示之第1或第2測定對象設定表示。以下說明計算路徑損耗時使用之參照信號及測定對象之資源之設定方法之詳細情況。
設為基地台101與RRH103進行載波聚合,且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中均包含2個中心頻率不同之載波分量(Carrier Component,CC;Cell,蜂巢)而進行通信。將該等稱為第1載波分量、第2載波分量,基地台101及RRH103可使用該等載波分量,進行個別之通信及協調通信。又,基地台101亦可將第1載波分量設定為主蜂巢,將第2載波分量設定為輔蜂巢。基地台101亦可相對於主蜂巢與輔蜂巢,使用索引等指定計算路徑損耗時所利用之參照信號之資源來作為路徑損耗參照資源。
此處,所謂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係指示為計算路徑損耗而使用(參照)之參照信號及測定對象之資源(或天線埠)之資訊單位,且係設定為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所示之第1測定對象設定或第2測定對象設定之測定對象。因此,基地台101亦可藉由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使算出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時所使用之路徑損耗與其計算中所使用之測定對象(參照信號及天線埠索引或測定索引)建立關聯。又,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亦可為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所示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索引0或傳輸路徑狀況測 定用參照信號之CSI-RS天線埠(或CSI-RS測定索引)。若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則於利用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而指定之索引為0時,表示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索引0,為其他值之情形時亦可與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CSI-RS測定索引或CSI-RS天線埠索引建立關聯。進而,上述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亦可與圖22中所說明之pathlossReference建立關聯。
亦即於由pathlossReference指定第2載波分量(SCell、輔蜂巢),由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指定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CSI-RS測定索引1之情形時,亦可基於相當於第2載波分量中所包含之CSI-RS測定索引1之資源計算路徑損耗,而算出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另一例中,於由pathlossReference指定第1載波分量(PCell、主蜂巢),由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指定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CSI-RS測定索引1之情形時,亦可基於相當於第1載波分量中所包含之CSI-RS測定索引1之資源計算路徑損耗,而算出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又,終端102於所檢測出之上行鏈路授予中包含載波指示符之情形時,亦可使用與由載波指示符表示之載波(蜂巢、主蜂巢、輔蜂巢、伺服蜂巢索引)建立關聯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算出路徑損耗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以上,藉由按照上述順序,終端102可基於由基地台101通知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通知內容計算路徑損耗,且可基於該路徑損耗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 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圖24係表示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詳細情況之圖。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為追加至與(主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及與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資訊單位。又,於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中,指定使用於由測定對象設定所設定之路徑損耗測定之下行鏈路參照信號(測定對象)。基地台101可使用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對終端102指定藉由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所示之測定對象設定而指示之測定對象。亦即,基地台101可相對於主蜂巢(第1載波分量、PCell)及輔蜂巢(第2載波分量、SCell)自由測定對象設定所設定之測定對象中選擇路徑損耗測定中使用之測定資源,終端102可按照其指示,進行用以計算主蜂巢及輔蜂巢中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路徑損耗之計算,且可基於該路徑損耗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向主蜂巢或輔蜂巢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若自另一觀點進行考慮,則於例如將與基地台101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為終端A,將與RRH103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為終端B之情形時,僅於主蜂巢內進行終端A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又,僅於輔蜂巢內進行終端B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亦即,基地台101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主蜂巢而向終端102通知,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 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輔蜂巢而向終端102通知。進而,基地台101可藉由利用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之修正值即TPC命令,而進行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基地台101藉由通知上行鏈路授予之蜂巢(載波分量、分量載波)將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之TPC命令之值設定為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即,基地台101於欲提高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將主蜂巢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值設定得較高,於欲降低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以使輔蜂巢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值降低之方式進行設定。基地台101相對於終端A,藉由主蜂巢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且相對於終端B,藉由輔蜂巢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
圖25係表示終端102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時序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詳細情況之圖。基地台101可對終端102設定2個以上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此處,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為可藉由追加變更列表隨時追加之參數。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與由測定對象設定所設定之測定對象建立關聯。例如,於測定對象中設定有上行鏈路授予檢測子訊框子集(上行鏈路授予檢測圖案),於由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檢測圖案之下行鏈路子訊框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終端102使用與上行鏈路授予檢測子訊框子集建立關聯之測定對象 計算路徑損耗,並基於該路徑損耗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即,終端102於設定有複數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及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情形時,將上行鏈路授予檢測子訊框子集與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建立關聯。
若更具體地進行敘述,則將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與第1子訊框子集建立關聯。又,將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與第2子訊框子集建立關聯。進而,自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中選擇成為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計算基礎之測定對象設定,並基於根據由該測定對象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接收信號功率而計算出之路徑損耗來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一例中,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係指定第1測定對象設定、亦即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此亦可自基地台101發送,又,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係指定第2測定對象設定、亦即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此亦可自RRH103發送。因此,按照檢測上行鏈路授予之子訊框而參照不同之測定對象,作為結果,若由第1子訊框子集檢測出上行鏈路信號之情形時,設定適合於基地台101之發送功率,若由第2子訊框子集檢測出上行鏈路信號之情形時,設定適合於RRH103之發送功率。即,可於檢測上行鏈路授予之時序,切換計算路徑損耗所使用之測定對象而進行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
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為可自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追加變更列表進行追加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亦即,基地台101 可對1個蜂巢(例如,主蜂巢)定義複數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基地台101可對終端102以同時對複數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計算路徑損耗之方式進行指示。又,於追加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情形時,可藉由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追加變更列表設定路徑損耗參照資源ID與測定對象,而隨時進行追加。於無需對複數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計算路徑損耗之情形時,可藉由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刪除列表將不需要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刪除。對該情形之第2路徑損耗之計算方法舉例。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有時於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追加變更列表中指定複數個第1或第2測定對象設定、亦即例如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16等。於此情形時,亦可基於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及16之接收信號功率計算第2路徑損耗。
於此情形時,既可取根據天線埠15而算出之路徑損耗與根據天線埠16而算出之路徑損耗之平均值,來作為第2路徑損耗,亦可取2個路徑損耗值內之較大者或較小者作為第2路徑損耗。又,亦可於對2個路徑損耗進行線性處理後而設為第2路徑損耗。又,上述亦可為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與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於又一例中,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有時於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追加變更列表中指定複數個第2測定對象設定、亦即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16等。於此情形時,亦可基於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及16之接收信號功率計算第2路徑損耗、第3路徑損耗。於 此情形時,第1路徑損耗、第2路徑損耗、第3路徑損耗亦可分別與第1子訊框子集、第2子訊框子集、第3子訊框子集建立關聯。
又,包含於第1及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測定對象亦可為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所示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或CSI-RS天線埠索引(CSI-RS測定索引)。
又,測定對象中亦可包含上行鏈路授予檢測圖案。又,上行鏈路授予檢測圖案亦可利用圖14之測定目標中之測定目標EUTRA中所包含之測定子訊框圖案(MeasSubframePattern-r10)。
又,此處,雖使測定對象與上行鏈路授予檢測圖案建立關聯,但作為另一例,亦可於測定對象中不含上行鏈路授予檢測圖案,而使測定對象與測定報告之發送時序建立關聯。亦即,終端102亦可與將測定對象之測定結果通知給基地台101之子訊框圖案建立關聯,於由與該子訊框圖案建立關聯之下行鏈路子訊框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可以其測定對象計算路徑損耗,且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此處,對追加至與主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於輔蜂巢內亦可追加相同之設定。然而,於輔蜂巢之情形時,設定路徑損耗參照(pathlossReference-r10),基於主蜂巢或輔蜂巢之任一者中所包含之參照信號計算路徑損耗。亦即,於選擇主蜂巢之情形時,基於與主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 關之參數之設定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計算路徑損耗。又,於選擇輔蜂巢之情形時,基於與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計算路徑損耗。進而,上述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亦可與路徑損耗參照(pathlossReference-r10)建立關聯。亦即,於由路徑損耗參照(pathlossReference-r10)指定第2載波分量(SCell、輔蜂巢),由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指定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CSI-RS測定索引1之情形時,亦可基於相當於第2載波分量中所包含之CSI-RS測定索引1之資源計算路徑損耗,而算出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又,於另一例中,於在路徑損耗參照(pathlossReference-r10)中指定第1載波分量(PCell、主蜂巢),在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中指定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CSI-RS測定索引1之情形時,亦可基於相當於第1載波分量中所包含之CSI-RS測定索引1之資源計算路徑損耗,而算出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若自另一觀點進行考慮,則於例如將與基地台101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為終端A,將與RRH103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為終端B之情形時,僅於第1子訊框子集中進行終端A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又,僅於第2子訊框子集中進行終端B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亦即,基地台101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第1子訊框子集而向終端102通知,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 第2子訊框子集而向終端102通知。進而,基地台101可藉由利用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之修正值即TPC命令,而進行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基地台101藉由通知上行鏈路授予之子訊框子集而將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之TPC命令之值設定為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
即,基地台101於欲提高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將第1子訊框子集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值設定得較高,於欲降低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以使第2子訊框子集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值降低之方式進行設定。基地台101相對於終端A,藉由第1子訊框子集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且相對於終端B,藉由第2子訊框子集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
圖26係表示終端102檢測上行鏈路授予之控制通道區域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詳細情況之圖。與圖25同樣地,基地台101可對終端102設定2個以上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此處,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為可藉由追加變更列表隨時追加之參數。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與由測定對象設定所設定之測定對象建立關聯。例如,於測定對象中設定有上行鏈路授予檢測區域(第1控制通道區域、第2控制通道區域),且由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檢測區域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區域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終端102使用與上行鏈路授予檢 測區域建立關聯之測定對象計算路徑損耗,並基於該路徑損耗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即,終端102於設定有複數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及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檢測區域與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建立關聯。
若更具體地進行敘述,則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與第1控制通道區域建立關聯。又,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與第2控制通道區域建立關聯。進而,自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中選擇成為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計算基礎之測定對象設定,並基於根據由該測定對象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接收信號功率而計算出之路徑損耗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藉此,終端102可藉由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區域,以根據測定對象而計算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發送上行鏈路信號。進而,對複數個第2測定對象設定與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建立關聯之情形之第2路徑損耗之計算方法舉例。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有時於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追加變更列表中指定複數個第1或第2測定對象設定、亦即例如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16等。於此情形時,亦可基於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及16之接收信號功率計算第2路徑損耗。
於此情形時,既可取根據天線埠15而算出之路徑損耗與根據天線埠16而算出之路徑損耗之平均值而設為第2路徑損耗,亦可取2個路徑損耗值內之較大者或較小者而設為第2路徑損耗。又,亦可於對2個路徑損耗進行線性處理後 設為第2路徑損耗。又,上述亦可為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與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於又一例中,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有時於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追加變更列表中指定複數個第2測定對象設定、亦即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16等。於此情形時,亦可基於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及16之接收信號功率計算第2路徑損耗、第3路徑損耗。於此情形時,第1路徑損耗、第2路徑損耗、第3路徑損耗亦可分別與第1子訊框子集、第2子訊框子集、第3子訊框子集建立關聯。
又,路徑損耗測定資源亦可為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所示之蜂巢固有參照信號天線埠0或CSI-RS天線埠索引(CSI-RS測定索引)。
若自另一觀點進行考慮,則於例如將與基地台進行通信之終端設為終端A,將與RRH進行通信之終端設為終端B之情形時,僅於第1控制通道(PDCCH)區域內進行終端A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又,僅於第2控制通道(X-PDCCH)區域內進行終端B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亦即,基地台101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第1控制通道區域而向終端102通知,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第2控制通道區域而向終端102通知。進而,基地台101可利用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之上行鏈路信號之 發送功率控制之修正值即TPC命令,而進行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
基地台101藉由通知上行鏈路授予之控制通道區域將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之TPC命令之值設定為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即,基地台101於欲提高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將第1控制通道區域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值設定得較高,於欲降低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以使第2控制通道區域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值降低之方式進行設定。基地台101相對於終端A,藉由第1控制通道區域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且相對於終端B,藉由第2控制通道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
又,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中,基地台101將包含與設定有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無線資源控制信號通知給終端102,且將上行鏈路授予通知給終端102。又,終端102按照無線資源控制信號中所包含之資訊,且基於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路徑損耗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並於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中將上行鏈路信號發送至基地台101。
又,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中,基地台101將包含與設定有第1及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無線資源控制信號通知給終端102。 又,終端102基於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計算第1路徑損耗,基於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計算第2路徑損耗,且基於第1或第2路徑損耗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又,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中,基地台101將包含與設定有主蜂巢及輔蜂巢固有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無線資源控制信號通知給終端102,且將上行鏈路授予通知給終端102。又,終端102接收包含與設定有主蜂巢及輔蜂巢固有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無線資源控制信號,於在主蜂巢內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基於與主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所包含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及與上述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路徑損耗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在輔蜂巢內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基於與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所包含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路徑損耗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且於對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蜂巢進行計算而獲得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中將上行鏈路信號發送至基地台101。
又,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中,基地台101將包含與設定有第1及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無線資源控制信號通知給終端102,且將上行鏈路授予通知給終端102。又,終端102按照無線資 源控制信號中所包含之資訊,於在第1子訊框子集中所包含之下行鏈路子訊框中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基於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路徑損耗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在第2子訊框子集中所包含之下行鏈路子訊框中檢測出上述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基於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及與上述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路徑損耗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且於子訊框子集中所包含之上行鏈路子訊框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中將上行鏈路信號發送至基地台101。
又,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中,終端102於在第1控制通道區域內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基於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1路徑損耗及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在第2控制通道區域內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基於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及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2路徑損耗及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並根據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時序於第1或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中將上行鏈路信號發送至基地台101。
若使用圖1進行更具體之說明,則終端102於設定有複數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及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情形時,使檢測上行鏈路授予之控制通道區域與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建立關聯。若更具體地進行敘述,則使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與第1控制通道區域建立關 聯。又,使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與第2控制通道區域建立關聯。進而,自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中選擇成為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計算基礎之測定對象設定,且基於根據由該測定對象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接收信號功率而計算出之路徑損耗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一例中,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指定第1測定對象設定、亦即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此亦可自基地台101發送,又,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指定第2測定對象設定、亦即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此亦可自RRH103發送。
因此,按照檢測上行鏈路授予之控制通道區域參照不同之測定對象,作為結果,於在第1控制通道區域內檢測出上行鏈路信號之情形時設定適合於基地台101之發送功率,於在第2控制通道區域內檢測出上行鏈路信號之情形時設定適合於RRH103之發送功率。即,可根據檢測上行鏈路授予之控制通道區域,切換計算路徑損耗時使用之測定對象而進行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又,藉由根據控制通道區域參照不同之測定對象,而亦無需將上述子訊框圖案自基地台通知給終端102。
又,於另一例中,為對基地台或RRH103進行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基地台101可對終端102進行與各種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設定之重設。如上所述般基地台101為於向基地台或RRH之發送中進行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而必需切換藉由第1測定對象設定之路徑損耗測定或藉由第2測定對象設定之路徑損耗測定。然 而,於終端102以數十至數百個子訊框之等級僅對基地台或RRH之其中一者進行通信,而準靜態地進行該切換之情形時,更新上述測定對象設定(第1測定對象設定、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與上述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藉此可進行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亦即,若可僅設定圖25或圖26記載之第1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而進行適當之設定,則可對基地台101或RRH103設定適當之發送功率。
(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2)
又,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2中,終端102可設定與複數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且可使用與各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各種上行鏈路信號(PUSCH、PUCCH、SRS)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PPUSCH、PPUCCH、PSRS)。
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2中,基地台101設定與複數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例如,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及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並向終端102通知。終端102按照被通知之資訊,基於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路徑損耗,且基於該路徑損耗及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又,終端102基於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路徑損耗,且基於該路徑損耗及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此處,將基 於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而計算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設為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將基於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而計算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設為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終端102根據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頻率資源或時序,控制於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中發送上行鏈路信號抑或於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中發送上行鏈路信號。
基地台101亦可個別地設定分別包含於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及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資訊單位。例如,若使用圖27至圖30進行具體說明,則圖27係表示本案之本實施形態中之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一例之圖。與第2上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包含與第2(主)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與第2輔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與第2(主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及與第2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
再者,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與圖22及圖24中所示者相同。又,於本案之本實施形態中,可包含與第1(主)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與第1輔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與第1(主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及與第1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 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
圖28係表示各無線資源設定中所包含之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及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一例之圖。(主)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中包含與第1(主)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及與第2(主)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進而,可包含與(主)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又,輔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中包含與第1輔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及與第2輔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進而,可包含與輔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又,(主蜂巢)終端固有物理設定中包含與第1(主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及與第2(主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
又,輔蜂巢終端固有物理設定中包含與第1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及與第2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又,(主蜂巢)終端固有物理設定包含於(主蜂巢)終端固有無線資源設定(RadioResourceCofigDedicated)中。又,輔蜂巢終端固有物理設定包含於輔蜂巢終端固有無線資源設定(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r10)中。再者,上述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及終端固有無線資源設定亦可包含於第2實施例中所述之RRC連接 重配置(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或RRC重建(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中。再者,上述輔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及輔蜂巢終端固有無線資源設定亦可包含於第2實施例中所述之SCell追加變更列表中。再者,上述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及終端固有無線資源設定亦可通過RRC信號(Dedicated signaling)針對每個終端102進行設定。再者,RRC連接重配置及RRC重建亦可通過RRC訊息針對每個終端進行設定。
圖29係表示與第2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一例之圖。與第2(主)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或與第2輔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中所包含之資訊單位亦可包含圖29中所示之所有資訊單位而設定。又,與第2(主)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或與第2輔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中所包含之資訊單位亦可僅包含圖29中所示之資訊單位中之至少一個資訊單位而設定。又,與第2(主)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或與第2輔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中所包含之資訊單位亦可不包含任何資源單位。於此情形時,基地台101選擇解除,並將該資訊通知給終端102。又,未由與第2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所設定之資訊單位亦可同與第1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共用。
圖30係表示與第1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 數之設定及與第2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一例之圖。於與第1主蜂巢/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設定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又,於與第2主蜂巢/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除設定圖22中所示之資訊單位以外,亦設定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與第2(主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或與第2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中所包含之資訊單位亦可包含圖30中所示之所有資訊單位而設定。
又,與第2(主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或與第2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中所包含之資訊單位亦可僅包含圖30中所示之資訊單位中之至少一個資訊單位而設定。又,與第2(主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或與第2輔蜂巢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r11中所包含之資訊單位亦可不包含任何資源單位。於此情形時,基地台101選擇解除,並將該資訊通知給終端102。又,未由與第2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所設定之資訊單位亦可同與第1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共用。亦即,於在與第2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未設定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情形時,基於利用與第1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而設定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計算路徑損耗。
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亦可與第3實施形態(圖24)中所示者相同。亦即,指示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測定對象亦可與蜂巢固有參照信號天線埠0、或與CSI-RS天線埠索引(CSI-RS測定索引)建立關聯之索引建立關聯(圖31)。又,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亦可如圖32或圖33所示。圖32係表示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一例(例1)之圖。設定複數個測定對象作為路徑損耗參照資源。終端102可使用該等測定對象中之至少一個計算路徑損耗。圖33係表示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另一例(例2)之圖。追加至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測定對象亦可藉由追加變更列表而被追加。又,測定對象之追加數亦可根據最大測定對象ID而決定。測定對象ID亦可由測定目標ID決定。亦即,追加之測定對象數亦可與測定對象設定數相同。
又,可藉由刪除列表將不需要之測定對象刪除。再者,上述亦適合於第3實施例及第3實施例之變形例1。進而,對複數個第1及第2測定對象設定與路徑損耗參照資源建立關聯之情形之路徑損耗之計算方法舉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有時於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追加變更列表中指定複數個第1及第2測定對象設定、亦即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16等。於此情形時,亦可基於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及16之接收信號功率計算第2路徑損耗。於此情形時,既可取根據天線埠15而算出之路徑損耗與根據天線埠16而算出之路徑損耗之平均值而設為第2路徑損耗,亦可取2個路徑損耗值內之較大者或較小者 而設為第2路徑損耗。又,亦可於對2個路徑損耗進行線性處理後設為第2路徑損耗。又,上述亦可為蜂巢固有參照信號之天線埠0與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於又一例中,第2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有時於路徑損耗參照資源追加變更列表中指定複數個第2測定對象設定、亦即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16等。於此情形時,亦可基於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15及16之接收信號功率計算第2路徑損耗、第3路徑損耗。於此情形時,第1路徑損耗、第2路徑損耗、第3路徑損耗亦可分別與第1子訊框子集、第2子訊框子集、第3子訊框子集建立關聯。
作為一例,考慮將下行鏈路子訊框分為第1子集及第2子集。然而,於上行鏈路授予被子訊框n(n為自然數)接收之情形時,終端102以子訊框n+4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故而自然地考慮將上行鏈路子訊框亦分為第1子集及第2子集。第1子集亦可同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建立關聯,第2子集亦可同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建立關聯。亦即,終端102於在包含於第1子集之下行鏈路子訊框中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基於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所包含之各種資訊單位、及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所包含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測定對象)計算路徑損耗,且計算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又,終端102於在包含於第2子集之下行鏈路子訊框中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 情形時,基於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所包含之各種資訊單位、及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所包含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測定對象)計算路徑損耗,且計算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又,作為一例,包含上行鏈路授予之控制通道區域同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建立關聯。即,基地台101可根據終端102於哪個控制通道區域(第1控制通道區域、第2控制通道區域)內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況,切換與用以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亦即,終端102於在第1控制通道區域內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使用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而計算路徑損耗,且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又,於在第2控制通道區域內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使用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而計算路徑損耗,且計算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2中,基地台101將與第1及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通知給終端102。於一例中,終端102按照被通知之資訊,基於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路徑損耗(第1路徑損耗),且基於第1路徑損耗及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又,終端102基於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路徑損耗(第2路徑損耗),且基於第2路徑損耗及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即, 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可始終基於由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所通知之測定對象進行計算,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可始終基於由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所通知之測定對象進行計算。又,終端102亦可根據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頻率資源或時序,而控制於上述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中發送上行鏈路信號抑或於上述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中發送上行鏈路信號。
如此,第1及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亦可固定地同與第1及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建立關聯。
又,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2中,基地台101將包含與第1及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無線資源控制信號通知給終端102,且將上行鏈路授予通知給終端102。又,終端102基於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1路徑損耗及第1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且基於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第2路徑損耗及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於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情形時,於第1或第2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中發送上行鏈路信號。
藉由設定與複數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終端102可相對於基地台101或RRH103選擇與適當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且可對基地台101或RRH103發送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上行鏈路信號。若進行更具體之說明,則可將與第1及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所包含之資訊單位中之至少1 種資訊單位設為不同之值而進行設定。例如,於欲使蜂巢內之局部發送功率控制中所使用之衰減係數即α在基地台101與終端102間及RRH103與終端102間進行不同之控制之情形時,將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設為朝向基地台101之發送功率控制,將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設為朝向RRH103之發送功率控制並建立關聯,藉此可將各個設定中所包含之α設定為適當之α。亦即,可在基地台101與終端102間及RRH103與終端102間進行不同之局部發送功率控制。同樣地藉由將PO_NOMINAL_PUSCH,c或PO_UE_PUSCH,c於與第1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設定為不同之值,而可在基地台101與終端102間及RRH103與終端102間將PUSCH之標準功率設為不同之值。關於其他參數亦可進行相同之設定。
又,若使用圖1進行說明,則終端102亦可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即,相對於上行鏈路106,使用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路徑損耗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且於該發送功率中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亦可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即,相對於上行鏈路108,使用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計算路徑損耗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且於該發送功率中發送上行鏈路信號。
(第4實施形態)
其次,對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第4實施形態中,對基地台101對終端102設定與基地台101或RRH103之連接處理所需之參數之方法進行說明。
若以相同之載波分量,於相同之時序(上行鏈路子訊框)進行朝向基地台(大型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與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則會產生碼間干擾、由頻帶外輻射所導致之干擾、所需動態範圍之擴大等問題。
基地台101以使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與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於時間方向上分離之方式控制終端102。亦即,基地台101以使終端102向基地台101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時序與向RRH103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時序不同之方式設定各上行鏈路信號(PUSCH、PUCCH(CQI、PMI、SR、RI、ACK/NACK)、UL DMRS、SRS、PRACH)之發送時序。即,基地台101對於各上行鏈路信號以使朝向基地台101與朝向RRH103之發送不重複之方式進行設定。再者,各種上行鏈路物理通道包含上述各上行鏈路信號(PUSCH、PUCCH(CQI、PMI、SR、RI、ACK/NACK)、UL DMRS、SRS、PRACH)中之至少一個(或1種)上行鏈路物理通道(上行鏈路信號)。
基地台101亦可設定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時序(上行鏈路子訊框)之子集與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時序(上行鏈路子訊框)之子集,根據其子集對各終端進行排程。
又,基地台101亦朝向基地台101及朝向RRH103適當地設定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以適當地進行設定於朝向基地台101而發送之上行鏈路信號與朝向 RRH103而發送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亦即,基地台101可對終端102進行適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
首先,對基地台101之時間方向上之控制進行說明。若將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子訊框子集設為第1上行鏈路子集,將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子訊框子集設為第2上行鏈路子集,則基地台101根據終端102與基地台101連接抑或與RRH103連接之情況以使各上行鏈路信號包含於第1子集或第2子集之任一者之方式設定各種參數之值。
對各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子訊框與發送週期之設定進行說明。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與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係藉由CQI-PMI設定索引(cqi-pmi-ConfigIndex)設定發送子訊框與發送週期。又,RI(Rank Indicator)係藉由RI設定索引設定發送子訊框與發送週期。又,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係以蜂巢固有SRS子訊框設定(srs-SubframeConfig)而設定蜂巢固有之SRS發送子訊框(發送子訊框與發送週期),且藉由終端固有SRS設定索引(srs-ConfigIndex)而設定蜂巢固有之SRS發送子訊框之子集即終端固有之SRS發送子訊框。PRACH係藉由PRACH設定索引(prach-ConfigIndex)設定發送子訊框。又,SR(Scheduling Request,排程請求)係藉由SR設定(sr-ConfigIndex)而設定發送時序。
CQI-PMI設定索引與RI設定索引係利用CQI報告設定(CQI-ReportConfig)中所包含之CQI報告週期性(CQI-ReportPeriodic)而設定。又,CQI報告設定包含於物理設 定Dedicated中。
蜂巢固有SRS子訊框設定係以蜂巢固有探測UL設定(SoundingRS-UL-ConfigCommon)進行設定,終端固有SRS設定索引係以終端固有探測UL設定(SoundingRS-UL-ConfigDedicated)進行設定。蜂巢固有探測UL設定包含於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統資訊區塊)及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中。終端固有探測UL設定包含於終端固有無線資源設定中。
PRACH設定索引係以PRACH設定資訊(PRACH-ConfigInfo)進行設定。PRACH設定資訊包含於PRACH設定SIB(PRACH-ConfigSIB)及PRACH設定(PRACH-Config)中。PRACH設定SIB包含於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SIB中,PRACH設定包含於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中。
SR設定索引包含於排程請求設定(SchedulingRequextConfig)中。排程請求設定包含於物理設定Dedicated中。
又,PUSCH或非週期性CSI、非週期性SRS係由與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建立關聯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發送,故而藉由控制通知上行鏈路授予之時序,基地台101可對終端102控制以第1上行鏈路子集進行發送抑或以第2上行鏈路子集進行發送。
基地台101以使與各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時序相關之索引包含於第1上行鏈路子集或第2上行鏈路子集之方式進行設定,藉此可以使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信號與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不相互干擾之方式進行終端之上 行鏈路發送控制。
又,亦可對輔蜂巢設定各上行鏈路信號之資源分配、發送時序、發送功率控制。若具體地進行敘述,則蜂巢/終端固有SRS設定被設定為輔蜂巢固有。又,PUSCH之發送時序或發送資源由上行鏈路授予指示。
亦如第3實施形態中所示,關於與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可設定為輔蜂巢固有。
對PRACH之發送功率之控制進行說明。PRACH藉由前置初始接收目標功率(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計算PRACH之初始發送功率。於在基地台-終端間進行隨機存取失敗之情形時,設定使發送功率增加固定量而發送之功率勻變步驟(powerRampingStep)。又,於利用增加功率而發送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之隨機存取持續失敗,而超過終端102之最大發送功率或PRACH之最大發送次數之情形時,終端102判斷隨機存取已失敗,而將產生了隨機存取問題(RAP:Random Access Problem)之情況通知給上階層。於對上階層通知隨機存取問題之情形時,判斷為產生了無線資源故障(RLF:Radio Link Failure,無線鏈路錯誤)。
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中包含表示終端102之最大發送功率之P_MAX。又,輔蜂巢固有無線資源設定中亦包含P_MAX。基地台101可將終端102之最大發送功率設定為主蜂巢或輔蜂巢固有。
又,關於PUSCH、PUCCH、SRS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 如第3實施形態中所示般。
作為一例,基地台101以使包含於以系統資訊通知之蜂巢固有/終端固有無線資源設定及物理設定Dedicated之PUSCH/PUCCH/SRS/PRACH之時間軸上之設定(索引)首先包含於第1上行鏈路子訊框子集之方式進行設定。於確立RRC連接後,藉由在基地台101與RRH103中針對每個終端102進行通道測定等而把握終端102靠近於哪一者(基地台101、RRH103)。基地台101於判斷出經測定之終端102相較於RRH103靠近基地台101之情形時,不特別地改變設定,於判斷出經測定之終端102相較於基地台101靠近RRH103之情形時,將適合於與RRH103之連接之重設資訊(例如,發送功率控制資訊、發送時序資訊)通知給該終端102。此處,發送功率控制資訊為對於各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之總稱。例如,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中所包含之各種資訊單位或TPC命令包含於發送功率控制資訊中。又,發送時序資訊係用以設定對於各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時序之資訊之總稱。例如,發送時序資訊包含於與發送時序相關之控制資訊(SRS子訊框設定或CQI-PMI設定索引等)中。
對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上行鏈路發送時序控制)進行說明。基地台101根據各終端之測定結果判斷終端102靠近基地台101抑或靠近RRH103。根據測定結果(測定報告),於基地台101判斷出終端102相較於RRH103靠近基地台101之情形時,以包含 於第1上行鏈路子集之方式設定各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時序資訊,並將發送功率資訊設定為適合於朝向基地台101之值。此時,亦存在基地台101不對終端102特別通知用於重設之資訊之情形。亦即,亦存在保持初始設定而不特別進行更新之情形。又,基地台101於判斷出終端102相較於基地台101靠近RRH103之情形時,以包含於第2上行鏈路子集之方式設定各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時序資訊,並將發送功率資訊設定為適合於朝向RRH103之值。即,基地台101可藉由改變發送時序,而控制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信號與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且以使信號彼此不干擾之方式控制終端。此處,將與基地台101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為終端A,將與RRH103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為終端B。基地台101能以相對於終端B,使發送時序與終端A不同之方式設定包含發送時序之各種設定索引。例如,亦可將終端固有之SRS子訊框設定於終端A與終端B中設定為不同之值。
又,如第3實施形態中所示,基地台101可相對於第1上行鏈路子集與第2上行鏈路子集分別使測定對象建立關聯。
對上述順序進行更具體之說明。基地台101及/或RRH103報告指定第1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之報告資訊作為PRACH之時間軸上之設定。初始存取前之終端102或RRC空閒狀態之終端102基於所取得之報告資訊,使用第1上行鏈路子集內之任一子訊框中之PRACH資源嘗試進行初 始存取。此時,PRACH之發送功率係參照基地台或基地台與RRH發送之CRS而設定。因此,發送功率相對較高,PRACH到達至基地台101。
於藉由隨機存取程序之RRC連接確立後或RRC連接確立順序中,設定週期性CSI或Ack/Nack用之準靜態地分配之PUCCH資源、準靜態地分配之SRS資源、及準靜態地分配之SR用之PUCCH資源。此處,該等資源係全部設定第1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中之資源。又,基地台101對終端102排程(分配)第1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中之PUSCH、或如以第1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中之PUCCH發送Ack/Nack之PDSCH。此時,PUSCH或PUCCH或SRS之發送功率係參照基地台101或基地台101與RRH103發送之CRS而設定。因此,發送功率相對較高,PUSCH或PUCCH或SRS到達至基地台101。如此,以相對較高之發送功率(如補償基地台101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之終端102僅使用第1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
其次,基地台101判定(判斷)終端102係應朝向基地台101發送上行鏈路信號,或應朝向RRH103發送上行鏈路信號。換言之,判定終端102係應以如補償基地台101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發送,或應以如補償RRH103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發送。作為該判定基準,如上述所說明般,既可根據測定結果算出終端102之位置接近於基地台101與RRH103中之哪一者,亦 可使用其他判定基準。例如,亦可為RRH103接收終端102以第1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發送之SRS等信號,並基於接收信號之功率進行判定。於基地台101判定為終端102應朝向基地台101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情形時,繼續進行僅使用第1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之上行鏈路通信。
於基地台101判定為終端102應朝向RRH103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情形時,以於該等資源中,以相對較低之發送功率(如補償RRH103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之方式,設定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此處,作為使發送功率降低之設定,可使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方法。或者,亦可使用反覆進行閉環發送功率控制而逐漸降低功率之方法、或藉由切換程序更新系統資訊內之CRS功率值或傳播路徑損耗補償係數α之設定之方法等其他方法。
又,於基地台101判定為終端102應朝向RRH103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情形時,重設週期性CSI或Ack/Nack用之準靜態地分配之PUCCH資源、準靜態地分配之SRS資源、及準靜態地分配之SR用之PUCCH資源。此處,該等資源係全部設定第2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中之資源。又,藉由切換程序(移動控制程序),來更新系統資訊內之PRACH資源之設定。此處,PRACH資源係全部設定第2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中之資源。又,基地台101對終端102排程(分配)第2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中之PUSCH、或如以第2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中之PUCCH發送Ack/Nack之 PDSCH。如此,以相對較低之發送功率(如補償RRH103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之終端102僅使用第2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
如上所述,以相對較高之發送功率(如補償基地台101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之終端102使用第1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以相對較低之發送功率(如補償RRH103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之終端102僅使用第2上行鏈路子集內之子訊框。藉此,可使基地台101接收之子訊框與RRH103接收之子訊框於時間軸上分離。因此,無需同時對接收功率較大之信號與較小之信號進行接收處理,故而可抑制干擾。又,可使基地台101或RRH103中之所需動態範圍變窄。
此處,對載波聚合時之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上行鏈路發送資源控制)進行說明。假定如下情形:基地台101對終端102設定2個載波分量(第1載波分量、第2載波分量),且將第1載波分量設定為主蜂巢,將第2載波分量設定為輔蜂巢。根據測定結果,於基地台101判斷出終端102相較於RRH靠近基地台(終端A)之情形時,將輔蜂巢設定為去激活(deactivation)。亦即,終端A不使用輔蜂巢,而僅使用主蜂巢進行通信。又,於基地台101判斷出終端102相較於基地台101靠近RRH103(終端B)之情形時,將輔蜂巢激活(activation)。
亦即,終端B不僅使用主蜂巢,而且使用輔蜂巢與基地台101及RRH103進行通信。基地台101對於終端B之輔蜂巢 之設定,設定適合於朝向RRH103之發送之資源分配、發送功率控制。亦即,基地台101以假定自RRH對終端B發送輔蜂巢之路徑損耗測定而計算路徑損耗計算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方式進行控制。然而,終端B經由輔蜂巢而發送之上行鏈路信號為PUSCH、PUSCH解調用UL DMRS、SRS。PUCCH(CQI、PMI、RI)、PUCCH解調用UL DMRS、PRACH係經由主蜂巢而發送。例如,於允許終端B藉由上階層同時發送PUSCH與PUCCH之情形時,以由主蜂巢發送PUCCH,由輔蜂巢發送PUSCH之方式進行控制。此時,終端B藉由基地台101將向主蜂巢之發送功率控制為朝向基地台101,將向輔蜂巢之發送功率控制為朝向RRH103。又,於允許終端A藉由上階層同時發送PUSCH與PUCCH之情形時,以PUSCH與PUCCH均係經由主蜂巢發送之方式藉由基地台101進行控制。即,基地台101可藉由改變發送資源,而控制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信號與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且以使信號不相互干擾之方式控制終端102。
又,基地台101藉由對終端B利用切換,而可將第1載波分量重設為輔蜂巢,將第2載波分量重設為主蜂巢。此時,終端B進行與上述終端A相同之處理。亦即,終端B使輔蜂巢去激活。亦即,終端B不使用輔蜂巢,而僅經由主蜂巢與RRH進行通信。此時,終端B以經由主蜂巢發送所有上行鏈路信號之方式進行控制。又,此時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係全部進行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 制。即,將PUSCH、PUCCH、PRACH、SRS重設為朝向RRH103之發送功率。此時之重設資訊包含於RRC連接重配置中。
又,基地台101可藉由對載波分量或蜂巢設置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存取(發送)限制(ac-BarringFactor),而以不經由第2載波分量以較高之發送功率進行通信之方式控制終端。
又,如第3實施形態中所示,基地台101可對於第1載波分量與第2載波分量、或主蜂巢與輔蜂巢分別使測定對象建立關聯。
自不同之觀點對上述順序進行說明。基地台101與RRH103使用成為2個下行鏈路載波分量(分量載波)及2個上行鏈路載波分量(分量載波)之部分集合之載波分量之組合進行通信。基地台101及/或RRH103於第2下行鏈路載波分量中,報告限制初始存取(如不使其進行初始存取)之報告資訊。另一方面,於第1下行鏈路載波分量中,報告如可進行初始存取之報告資訊(不報告如限制初始存取之報告資訊)。初始存取前之終端或RRC空閒狀態之終端102基於所取得之報告資訊,不使用第2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中之PRACH資源,而使用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中之PRACH資源嘗試進行初始存取。此時,PRACH之發送功率係於第1下行鏈路載波分量中參照基地台101或基地台101與RRH103發送之CRS而設定。因此,發送功率相對較高,PRACH到達至基地台101。
於利用隨機存取程序之RRC連接確立後或RRC連接確立順序中,設定週期性CSI或Ack/Nack用之準靜態地分配之PUCCH資源、準靜態地分配之SRS資源、及準靜態地分配之SR用之PUCCH資源。此處,該等資源係設定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中之資源、即主蜂巢(PCell:包含第1下行鏈路載波分量與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之蜂巢)中之資源。又,基地台101對終端102排程(分配)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中之PUSCH。進而,終端102使用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中之PUCCH發送對於第1下行鏈路載波分量中之PDSCH之Ack/Nack。此時,PUSCH或PUCCH或SRS之發送功率係於PCell中參照基地台101或基地台101與RRH103發送之CRS而設定。因此,發送功率相對較高,PUSCH或PUCCH或SRS到達至基地台101。
於進行載波聚合之情形時,設定輔蜂巢(SCell)作為包含第2下行鏈路載波分量(不包含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之蜂巢。SCell中之週期性CSI或Ack/Nack用之準靜態地分配之PUCCH資源係設定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中之資源、即PCell中之資源。又,終端102使用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PCell)中之PUCCH發送對於第2下行鏈路載波分量(SCell)中之PDSCH之Ack/Nack。此時,PUSCH或PUCCH或SRS之發送功率係於PCell中參照基地台101或基地台101與RRH103發送之CRS而設定。因此,發送功率相對較高,PUSCH或PUCCH或SRS到達至基地台101。如此,無論是否進行載波聚合,均以相對較高之發送功率(如補償基地 台101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之終端102僅使用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
其次,基地台101判定終端102應朝向基地台101發送上行鏈路信號,或應朝向RRH103發送上行鏈路信號。換言之,判定終端102應以如補償基地台101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發送,抑或應以如補償RRH103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發送。作為該判定基準,可使用上述所說明之方法。於基地台101判定為終端102應朝向基地台101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情形時,繼續進行僅使用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之上行鏈路通信、即將包含第1下行鏈路載波分量與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之蜂巢設為PCell之通信。
於基地台101判定為終端102應朝向RRH103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情形時,藉由切換程序變更PCell。即,由包含第1下行鏈路載波分量與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之PCell變更為包含第2下行鏈路載波分量與第2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之PCell。於該切換程序中,以於切換後以相對較低之發送功率(如補償RRH103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之方式,設定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例如,亦可使用更新系統資訊內之CRS功率值或傳播路徑損耗補償係數α或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初始值之設定之方法等其他方法。又,設定如不限制初始存取之系統資訊。
又,於已變更PCell之情形時,進行第2上行鏈路載波分 量中之隨機存取程序,而確立RRC連接。於利用該隨機存取程序之RRC連接確立後或RRC連接確立順序中,重設週期性CSI或Ack/Nack用之準靜態地分配之PUCCH資源、準靜態地分配之SRS資源、及準靜態地分配之SR用之PUCCH資源。此處,該等資源係全部設定第2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中之資源。基地台101對終端102排程(分配)第2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中之PUSCH、或如以第2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中之PUCCH發送Ack/Nack之PDSCH。此時,以PUSCH或PUCCH或SRS之發送功率成為相對較低之發送功率(如補償RRH103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之方式,設定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
於進行載波聚合之情形時,設定SCell作為包含第1下行鏈路載波分量(不包含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之蜂巢。SCell中之週期性CSI或Ack/Nack用之準靜態地分配之PUCCH資源係設定第2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中之資源、即PCell中之資源。又,終端102使用第2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中之PUCCH發送對於SCell中之PDSCH之Ack/Nack。此時,以PUCCH之發送功率成為相對較低之發送功率(如補償RRH103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之方式,設定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如此,無論是否進行載波聚合,均以相對較低之發送功率(如補償RRH103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之終端102僅使用第2上行鏈路載波分量。
如上所述,以相對較高之發送功率(如補償基地台101與 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之終端102使用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以相對較低之發送功率(如補償RRH103與終端102之間之損耗之發送功率)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之終端102僅使用第2上行鏈路載波分量。藉此,可使基地台101接收之子訊框與RRH103接收之子訊框於頻率軸上分離。因此,無需對接收功率較大之信號與較小之信號同時進行接收處理,故而可抑制干擾。又,可使基地台101或RRH103中之所需動態範圍變窄。
此處,對利用包含上行鏈路授予之控制通道(PDCCH)區域之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上行鏈路信號發送功率控制)進行說明。基地台101於根據測定結果而判斷出某個終端(終端A)靠近基地台101之情形時,僅於第1控制通道(PDCCH)區域內進行終端A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又,基地台101於根據測定結果而判斷出某個終端(終端B)靠近RRH103之情形時,僅於第2控制通道(X-PDCCH)區域內進行終端B之動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控制。亦即,基地台101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第1控制通道區域而向終端102通知,於欲使終端102進行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之情形時,使上行鏈路授予包含於第2控制通道區域而向終端102通知。
進而,基地台101可藉由利用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之修正值即TPC命令,而進行 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基地台101藉由通知上行鏈路授予之控制通道區域將包含於上行鏈路授予之TPC命令之值設定為朝向基地台101或朝向RRH103。即,基地台101於欲提高朝向基地台101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將第1控制通道區域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值設定得較高,於欲降低朝向RRH103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之情形時,以使第2控制通道區域之TPC命令之功率修正值降低之方式進行設定。基地台101相對於終端A,藉由第1控制通道區域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相對於終端B,藉由第2控制通道進行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及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
又,如第3實施形態中所示,基地台101可對於第1控制通道區域與第2控制通道區域分別使測定對象建立關聯。
又,於第4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1於將系統資訊中所包含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之發送時序資訊設定於第1子訊框子集內之子訊框,將各種上行鏈路物理通道之發送時序資訊設定於第1子訊框子集內之子訊框,且對一部分終端102進行無線資源控制資訊之重設之情形時,將無線資源控制信號中所包含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之發送時序資訊設定於與第1子訊框子集不同之第2子訊框子集內之子訊框,並且將各種上行鏈路物理通道之發送時序資訊設定於第2子訊框子集內之子訊框。
進而,基地台101於與第1子訊框子集建立關聯,而將各 種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資訊設定為第1發送功率控制資訊,且對一部分終端102進行無線資源控制資訊之重設之情形時,與第2子訊框子集建立關聯,而將各種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功率控制資訊設定為第2發送功率控制資訊。
進而,基地台101對在第1子訊框子集中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終端102設定第1發送功率控制資訊,對在第2子訊框子集中發送上行鏈路信號之終端102設定第2發送功率控制資訊。
又,於第4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1經由第1下行鏈路載波分量及第2下行鏈路載波分量發送信號,對設定有第1下行鏈路載波分量作為主蜂巢之終端102,設定第1發送功率控制資訊作為主蜂巢固有之發送功率控制資訊,對設定有第2下行鏈路載波分量作為主蜂巢之終端102,設定第2發送功率控制資訊作為主蜂巢固有之發送功率控制資訊。
進而,基地台101經由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及第2上行鏈路載波分量接收信號,對經由第1上行鏈路載波分量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定第1發送功率控制資訊,對經由第2上行鏈路載波分量進行通信之終端102設定第2發送功率控制資訊。
基地台101對於訪問基地台101之終端102、及訪問RRH103之終端102,藉由包含時間、頻率、上行鏈路授予之控制通道區域對各終端102控制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而可進行適當之發送時序控制、適當之無線資源控制、適 當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
基地台101以與系統資訊中所包含之上行鏈路信號相關之發送功率控制資訊及發送時序資訊均相對於基地台101成為適當之設定之方式設定各種參數。於初始連接確立(RRC連接建立)後,於基地台101與終端102進行通信之過程中,根據通道測定等之結果,基地台101判斷終端102靠近基地台101或靠近RRH103。於基地台101判斷出終端102靠近基地台之情形時,不特意通知設定資訊,或設定更適合於與基地台101之通信之發送功率控制資訊、發送時序控制資訊、發送資源控制資訊,並通過RRC連接重配置通知給終端102。又,於基地台101判斷出終端102靠近RRH103之情形時,設定適合於與RRH103之通信之發送功率控制資訊、發送時序控制資訊、發送資源控制資訊,並通過RRC連接重配置通知給終端102。
再者,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使用資源單位或資源區塊作為資訊資料信號、控制資訊信號、PDSCH、PDCCH及參照信號之映射單位,且使用子訊框或無線訊框作為時間方向之發送單位而進行了說明,當並不限定於此。代替該等而使用由任意之頻率與時間構成之區域及時間單位亦可獲得相同之效果。再者,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使用經預編碼處理之RS進行解調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且使用與MIMO之層等效之埠作為與經預編碼處理之RS對應之埠而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此外,藉由對與互不相同之參照信號對應之埠應用本發明,可獲得相同之效果。例 如,可使用Unprecoded(Nonprecoded)RS而非Precoded RS,作為埠可使用與預編碼處理後之輸出端等效之埠或與物理天線(或物理天線之組合)等效之埠。
再者,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包含基地台101、終端102及RRH103之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協調通信進行了說明,但於包含2個以上之基地台101與終端102之協調通信、包含2個以上之基地台101、RRH103及終端102之協調通信、包含2個以上之基地台101或RRH103與終端102之協調通信、包含2個以上之基地台101、2個以上之RRH103及終端102之協調通信、包含2個以上之發送點/接收點之協調通信中亦可應用。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根據路徑損耗之計算結果進行更適合於終端102靠近基地台101或RRH103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進行了說明,但對於根據路徑損耗之計算結果進行更適合於終端102遠離基地台101或RRH103之上行鏈路發送功率控制之情況,亦可進行相同之處理。
在與本發明相關之基地台101及終端102動作之程式為控制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等以實現與本發明相關之上述實施形態之功能之程式(使電腦發揮功能之程式)。繼而,於該等裝置中執行處理之資訊係於其處理時暫時儲存至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中,其後,儲存至各種ROM(Read Only Memory,唯獨記憶體)或HDD(Hard Disk Drive,硬碟驅動器)中,且視需要由CPU讀出,並進行修正、寫入。作為儲 存程式之記錄媒體,亦可為半導體媒體(例如,ROM、非揮發性記憶卡等)、光記錄媒體(例如,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多功能光碟)、MO(Magneto optical,磁光碟)、MD(Mini Disc,迷你光碟)、CD(Compact Disc,緊密光碟)、BD(Blu-ray Disc,藍光光碟)等)、磁記錄媒體(例如,磁帶、軟碟等)等之任一者。又,藉由執行所載入之程式,不僅實現上述實施形態之功能,而且亦存在如下情形:基於該程式之指示,共同處理作業系統或其他應用程式等,藉此實現本發明之功能。
又,於市場中流通之情形時,可將程式儲存至可攜式記錄媒體中而使其流通,或傳輸至經由網際網路等網路而連接之伺服電腦。於此情形時,伺服電腦之記憶裝置亦包含於本發明。又,亦可將上述實施形態中之基地台101及終端102之一部分或全部作為典型之積體電路即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而實現。基地台101及終端102之各功能區塊既可個別地碼片化,亦可對一部分或全部進行積體而碼片化。又,積體電路化之方法並不限定於LSI,亦可藉由專用電路或通用處理器來實現。又,於藉由半導體技術之進步而出現代替LSI之積體電路化之技術之情形時,亦可使用利用該技術之積體電路。
以上,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敘述,但具體之構成並不限定於該實施形態,亦包含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之設計變更等。又,本發明可於技術內容所示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關於將不同實施形態中分別 揭示之技術性手段適當地組合而獲得之實施形態,亦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性範圍內。又,亦包含置換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所記載之要素、且發揮相同效果之要素彼此而成之構成。本發明較佳地使用於無線基地台裝置或無線終端裝置或無線通信系統或無線通信方法。
101‧‧‧基地台
102‧‧‧終端
103‧‧‧RRH
104‧‧‧線路
105‧‧‧下行鏈路
106‧‧‧上行鏈路
107‧‧‧下行鏈路
108‧‧‧上行鏈路
501‧‧‧上階層處理部
503‧‧‧控制部
505‧‧‧接收部
507‧‧‧發送部
509‧‧‧通道測定部
511‧‧‧收發天線
601‧‧‧上階層處理部
603‧‧‧控制部
605‧‧‧接收部
607‧‧‧發送部
609‧‧‧通道測定部
611‧‧‧收發天線
3401‧‧‧基地台
3402‧‧‧終端
3403‧‧‧終端
3404‧‧‧下行鏈路
3405‧‧‧下行鏈路
3501‧‧‧大型基地台
3502‧‧‧RRH
3503‧‧‧線路
3504‧‧‧終端
3505‧‧‧下行鏈路
3506‧‧‧下行鏈路
3601‧‧‧大型基地台
3602‧‧‧RRH
3603‧‧‧線路
3604‧‧‧終端
3605‧‧‧上行鏈路
3606‧‧‧上行鏈路
5011‧‧‧無線資源控制部
5013‧‧‧SRS設定部
5015‧‧‧發送功率設定部
5051‧‧‧解碼部
5053‧‧‧解調部
5055‧‧‧多工分離部
5057‧‧‧無線接收部
5071‧‧‧編碼部
5073‧‧‧調變部
5075‧‧‧多工部
5077‧‧‧無線發送部
5079‧‧‧下行鏈路參照信號生成部
6011‧‧‧無線資源控制部
6013‧‧‧SRS控制部
6015‧‧‧發送功率控制部
6051‧‧‧解碼部
6053‧‧‧解調部
6055‧‧‧多工分離部
6057‧‧‧無線接收部
6071‧‧‧編碼部
6073‧‧‧調變部
6075‧‧‧多工部
6077‧‧‧無線發送部
6079‧‧‧上行鏈路參照信號生成部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進行資料傳輸之通信系統之概略圖。
圖2係表示基地台101映射之1個資源區塊對之一例之圖。
圖3係表示基地台101映射之1個資源區塊對之另一例之圖。
圖4係表示關於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終端之上行鏈路信號之發送處理之詳細情況的流程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基地台101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終端102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
圖7係表示基地台101映射之通道之一例之圖。
圖8係表示傳輸路徑狀況測定用參照信號設定之詳細情況之圖。
圖9係表示與圖4之步驟S403中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相關之參數之詳細情況之一例之圖。
圖10係表示與圖4之步驟S403中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相關 之參數之詳細情況之另一例之圖。
圖11係表示CSI-RS測定設定之詳細情況之一例之圖。
圖12係表示CSI-RS測定設定之詳細情況之另一例之圖。
圖13係表示圖4之步驟S403中之第3測定對象設定及報告設定之詳細情況之圖。
圖14係表示第3測定對象設定之詳細情況之一例之圖。
圖15係表示測定目標EUTRA之詳細情況之圖。
圖16係表示圖4之步驟S403中之第2測定對象設定及報告設定之詳細情況之圖。
圖17係表示第2報告設定之詳細情況之圖。
圖18係表示報告設定之一例之圖。
圖19係表示測定報告之詳細情況之圖。
圖20係表示EUTRA測定結果列表之詳細情況之圖。
圖21係表示第2測定報告之詳細情況之圖。
圖22係表示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詳細情況之一例之圖。
圖23係表示與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詳細情況之另一例之圖。
圖24係表示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詳細情況之圖。
圖25係表示終端102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時序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詳細情況之圖。
圖26係表示終端102檢測出上行鏈路授予之控制通道區域之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詳細情況之圖。
圖27係表示本案之本實施形態中之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 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一例之圖。
圖28係表示各無線資源設定中所包含之與第1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及與第2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一例之圖。
圖29係表示與第2蜂巢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一例之圖。
圖30係表示與第1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及與第2終端固有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相關之參數之設定之一例之圖。
圖31係表示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一例之圖。
圖32係表示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另一例(另一例1)之圖。
圖33係表示路徑損耗參照資源之另一例(另一例2)之圖。
圖34係表示進行多使用者MIMO方式之一例之圖。
圖35係表示進行下行鏈路CoMP方式之一例之圖。
圖36係表示進行上行鏈路CoMP方式之一例之圖。

Claims (22)

  1. 一種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係在基地台與終端之間進行通信者,且包括:上階層處理部,其進行:使上述基地台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1參照信號設定,該第1參照信號設定係設定用於進行通道狀況報告之測定對象者;使上述基地台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2參照信號設定,該第2參照信號設定係指定上述終端於資料解調時排除在資料解調之外之資源單位者;且使上述基地台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3參照信號設定,該第3參照信號設定係設定上述終端用以測定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之測定對象者;及終端接收部,其係使上述終端接收由上述基地台設定之資訊。
  2. 如請求項1之通信系統,其中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與進行測定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與進行測定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以及與下行鏈路共用通道與參照信號之功率比相關之資訊。
  3. 如請求項1之通信系統,其中上述第2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與進行排除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及與進行排除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
  4. 如請求項1之通信系統,其中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1個或複數個與進行測定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與進行測定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以及與下行鏈路共用通道與參照信號之功率比相關之資訊之組。
  5. 如請求項1之通信系統,其中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1個或複數個與傳輸路徑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建立關聯之索引。
  6. 如請求項1之通信系統,其中配置有成為藉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資源單位中之至少一部分,不包含於配置成為由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資源單位中。
  7. 如請求項1之通信系統,其中進而包括:發送功率控制部,其係使用基於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中、由上述基地台指定之1個或複數個測定對象而求出之1個路徑損耗值,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信號功率之設定。
  8. 如請求項1之通信系統,其中進而包括:上述發送部,其自上述終端向上述基地台報告基於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設定之測定對象而算出之接收功率。
  9. 一種終端,其特徵在於,其係與基地台進行通信者,且包括:發送部,其基於由上述基地台所設定之第1參照信號設定,將傳輸路徑狀況報告給基地台;終端接收部,其基於由上述基地台所設定之第2參照信號設定,決定於資料解調時排除在資料解調之外之資源單位而進行資料之解調;以及通道測定部,其基於由上述基地台所設定之第3參照信號設定,測定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
  10. 如請求項9之終端,其中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與進行測定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與進行測定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以及與下行鏈路共用通道與參照信號之功率比相關之資訊。
  11. 如請求項9之終端,其中上述第2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與進行排除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及與進行排除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
  12. 如請求項9之終端,其中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1個或複數個與進行測定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與進行測定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以及與下行鏈路共用通道與參照信號之功率比相關之資訊之組。
  13. 如請求項9之終端,其中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1個或複數個與傳輸路徑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建立關聯之索引。
  14. 如請求項9之終端,其中配置成為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資源單位中的至少一部分,不包含於配置成為由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資源單位中。
  15. 如請求項9之終端,其中進而包括:發送功率控制部,其係使用基於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中、由上述基地台指定之1個或複數個測定對象而求出之1個路徑損耗值,進行上行鏈路發送信號功率之設定。
  16. 如請求項9之終端,其中進而包括:發送部,其將基於 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而算出之接收功率報告給上述基地台。
  17. 一種基地台,其特徵在於,其係與終端進行通信者,且包括:基地台接收部,其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1參照信號設定,並基於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而接收通道狀況報告;無線資源控制部,其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2參照信號設定,並基於上述第2參照信號設定而指定上述終端於資料解調時排除在資料解調之外之資源單位;以及上階層處理部,其針對每個上述終端設定第3參照信號設定,並指示基於上述第2參照信號設定之參照信號之接收功率之測定。
  18. 如請求項17之基地台,其中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與進行測定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與進行測定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以及與下行鏈路共用通道與參照信號之功率比相關之資訊。
  19. 如請求項17之基地台,其中上述第2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與進行排除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及與進行排除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
  20. 如請求項17之基地台,其中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1個或複數個與進行測定之資源單位相關之資訊、與進行測定之子訊框相關之資訊、以及與下行鏈路共用通道與參照信號之功率比相關之資訊之組。
  21. 如請求項17之基地台,其中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中包含1個或複數個與傳輸路徑測定用參照信號之天線埠建立關聯之索引。
  22. 如請求項17之基地台,其中配置成為由上述第3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資源單位中的至少一部分,不包含於配置成為由上述第1參照信號設定所指定之測定對象之參照信號之資源單位中。
TW101128109A 2011-08-02 2012-08-03 通信系統、終端及基地台 TW2013184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9316A JP5914918B2 (ja) 2011-08-02 2011-08-02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8468A true TW201318468A (zh) 2013-05-01

Family

ID=47629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8109A TW201318468A (zh) 2011-08-02 2012-08-03 通信系統、終端及基地台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0142949B2 (zh)
EP (1) EP2741538B1 (zh)
JP (1) JP5914918B2 (zh)
CN (1) CN103718594B (zh)
TW (1) TW201318468A (zh)
WO (1) WO20130188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911A (zh) * 2013-10-16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节点间信令交互、上行功率控制、上行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8293A (zh) * 2011-07-15 2014-0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功率补偿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JP5914918B2 (ja) * 2011-08-02 2016-05-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927802B2 (ja) 2011-08-02 2016-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927801B2 (ja) 2011-08-02 2016-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3034111A (ja) * 2011-08-02 2013-02-14 Sharp Corp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3034115A (ja) * 2011-08-02 2013-02-14 Sharp Corp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3843423B (zh) * 2011-09-30 2018-08-24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以及用于终端装置的方法
US20140241219A1 (en) * 2013-02-28 2014-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existence of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with lte wwan communication on downlink
JP6161347B2 (ja) * 2013-03-19 2017-07-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GB2512634A (en) 2013-04-04 2014-10-08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894923T3 (es) 2013-05-31 2022-02-16 Qualcomm Inc Precodificación lineal en sistemas MIMO de dimensión completa
US9226183B2 (en) * 2013-06-03 2015-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ference signal measurement
WO2014202124A1 (en) * 2013-06-18 2014-1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base station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to a plurality of antenna sites of the base station
JP5890852B2 (ja) * 2014-01-29 2016-03-22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移動体端末試験装置および試験方法
CN104869625B (zh) * 2014-02-25 2019-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下行发射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US10009128B2 (en) * 2014-03-05 2018-06-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reflecting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erformance and apparatus for same
KR102264026B1 (ko) * 2014-03-12 2021-06-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imo 수신기의 수신 신호 처리 방법
BR112016022044B1 (pt) * 2014-03-25 2023-04-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em um dispositivo sem fio para executar acesso aleatório a um nó de rede, método em um nó de rede para suportar acesso aleatório a partir de um dispositivo sem fio, dispositivo sem fio, nó de rede, e,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EP3209063A4 (en) * 2014-11-05 2017-1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siti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854532B2 (en) * 2014-12-05 2017-1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network nod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load based adaptive CRS power adjustment
US20160226647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ference precoding vectors for multiple rank indications for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cqi)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JPWO2017026159A1 (ja) * 2015-08-11 2018-05-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WO2017053756A1 (en) * 2015-09-24 2017-03-30 Ntt Docomo, Inc. Radio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RU2696262C1 (ru) 2016-01-08 2019-08-01 Нек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истема радиостанции, радио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ы в них
CN107135053B (zh) * 2016-02-26 2019-08-16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US20170273069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nnec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7195717A1 (ja) * 2016-05-09 2017-11-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WO2017195488A1 (ja) * 2016-05-12 2017-11-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US10784592B2 (en) * 2016-09-16 2020-09-22 Galtronics Usa, Inc. Isolated ground for wireless device antenna
KR102097854B1 (ko) * 2016-10-07 2020-04-06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기준 신호의 송신 전력을 도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2020017775A (ja) * 2016-11-02 2020-01-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
ES2953835T3 (es) * 2016-11-03 2023-11-16 Huawei Tech Co Ltd Procedimiento y aparatos de indicación de recursos
RU2748376C2 (ru) * 2016-12-15 2021-05-25 Нтт Докомо, Инк. Терминал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CA3046388A1 (en) * 2016-12-20 2018-06-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707513B2 (ja) * 2016-12-23 2020-06-10 華碩電腦股▲ふん▼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異なるサービスについての送信を多重化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S2907135T3 (es) * 2017-03-24 2022-04-22 Huawei Tech Co Ltd Control de potencia para transmisiones de enlace ascendente
CN109041098A (zh) * 2017-06-12 2018-1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9151969B (zh) * 2017-06-16 2022-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功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09120355B (zh) * 2017-06-26 2024-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路径损耗的方法与装置
US11019582B2 (en) * 2017-08-08 2021-05-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EP3668029A4 (en) * 2017-08-10 2021-03-31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PROCESS
US11032779B2 (en) * 2017-08-11 2021-06-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 of cell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 for NR open loop uplink power control
CN109803351B (zh) * 2017-11-17 2021-03-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WO2019194490A1 (ko) * 2018-04-04 2019-10-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측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사용자 장치 및 기지국
CN110475260B (zh) * 2018-05-10 2021-05-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10474730A (zh) * 2018-05-11 2019-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配置、功控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基站及存储介质
US20200022041A1 (en) 2018-07-16 2020-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ell notification zon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paging and mobility
KR20210032402A (ko) * 2018-07-20 2021-03-24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유저단말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US20210314995A1 (en) * 2018-08-09 2021-10-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mpdc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tc,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200092068A1 (en) * 2018-09-19 2020-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owledgement codebook design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s
US11070279B2 (en) 2018-12-14 2021-07-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beamforming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devices
US11394437B2 (en) * 2018-12-14 2022-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forming codebook adaptation for flexible wireless devices
JP7360439B2 (ja) 2019-01-07 2023-10-1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プロシージャにおける電力制御のための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基地局
WO2020177135A1 (zh) * 2019-03-07 2020-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及随机接入方法、装置、终端
US11658781B2 (en) 2019-05-03 2023-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updating reference sign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1931B (zh) 2006-02-08 2013-07-11 Lg Electronics Inc 在行動通訊系統中傳輸通道品質資訊的方法
US8644827B2 (en) * 2008-12-26 2014-02-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management method in 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processing sec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375964B (zh) 2009-01-29 2019-02-01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209433B (zh) 2009-06-22 2015-12-02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测量的方法
EP3306968A1 (en) 2009-06-29 2018-04-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reference signal
EP2481257B1 (en) 2009-09-21 2022-01-12 BlackBerry Limited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downlink high-order mimo
CN102036364B (zh) * 2009-09-28 2014-04-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终端的上行信息发送定时方法、设备和***
JPWO2011039969A1 (ja) 2009-09-29 2013-02-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755365B2 (en) * 2009-11-08 2014-06-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a CSI-RS, and a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the CSI-RS
US20120250558A1 (en) 2009-12-22 2012-10-04 Jae Hoon Chu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measuring a channel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108035B2 (ja) 2010-01-06 2012-12-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及び制御情報送信方法
CN102123459B (zh) * 2010-01-07 2013-09-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辅助家庭基站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KR101754970B1 (ko) * 2010-01-12 2017-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채널 상태 측정 기준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1740221B1 (ko) 2010-01-18 2017-05-29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채널상태정보-기준신호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8537911B2 (en) * 2011-02-21 2013-09-1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processing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30738B1 (ko) * 2011-02-22 2018-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상향링크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2695310A4 (en) * 2011-04-01 2014-09-17 Intel Corp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CSI-RS IN DISTRIBUTED RRH SYSTEMS
EP2695450A4 (en) * 2011-04-01 2014-09-10 Intel Corp UP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RRH SYSTEMS DISTRIBUTED WITH THE SAME CELL ID
JP6055467B2 (ja) * 2011-06-21 2016-12-27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アップリンク送信の送信電力制御を行うユーザ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における方法
CN102882612B (zh) 2011-07-12 2015-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小区资源共享方法和相关设备
JP5927801B2 (ja) * 2011-08-02 2016-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914918B2 (ja) * 2011-08-02 2016-05-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927802B2 (ja) * 2011-08-02 2016-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3034115A (ja) * 2011-08-02 2013-02-14 Sharp Corp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906529B2 (ja) 2011-08-02 2016-04-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3027987A2 (ko) 2011-08-19 2013-0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Rrh(remote radio head)를 포함하고 있는 매크로 셀 환경에서 단말이 상향링크 전송 전력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그 단말 장치
US9369971B2 (en) * 2011-09-28 2016-06-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3046965A1 (ja) * 2011-09-28 2013-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813444B2 (ja) * 2011-09-30 2015-11-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3843423B (zh) * 2011-09-30 2018-08-24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以及用于终端装置的方法
WO2013061716A1 (ja) * 2011-10-27 2013-05-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3187819A (ja) * 2012-03-09 2013-09-19 Sharp Corp 基地局、端末、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911A (zh) * 2013-10-16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节点间信令交互、上行功率控制、上行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14918B2 (ja) 2016-05-11
CN103718594A (zh) 2014-04-09
US10779247B2 (en) 2020-09-15
EP2741538B1 (en) 2017-02-15
EP2741538A1 (en) 2014-06-11
US20190098587A1 (en) 2019-03-28
CN103718594B (zh) 2018-05-22
US20200351800A1 (en) 2020-11-05
EP2741538A4 (en) 2015-07-08
US20140177531A1 (en) 2014-06-26
WO2013018831A1 (ja) 2013-02-07
US10142949B2 (en) 2018-11-27
JP2013034110A (ja) 2013-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9247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10321411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setting appropriate uplink transmit power for an uplink signal based on detecing a DCI
US9801143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determining appropriate uplink transmit power of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corresponding to a subframe set
KR101934140B1 (ko) 단말기, 기지국, 방법 및 집적 회로
US20180014257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rminal apparatus
US9729293B2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terminal to report received power of reference signals to base station
US9553708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20140153536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3077926A (ja)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109266B2 (ja)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3034113A (ja)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3123141A (ja)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3098948A (ja)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