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2882A - 連接器、連接器裝置及電池單元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連接器裝置及電池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2882A
TW201312882A TW101122570A TW101122570A TW201312882A TW 201312882 A TW201312882 A TW 201312882A TW 101122570 A TW101122570 A TW 101122570A TW 101122570 A TW101122570 A TW 101122570A TW 201312882 A TW201312882 A TW 2013128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outer casing
connector
pair
conductive mem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2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1490B (zh
Inventor
Takeshi Ebisawa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ublication of TW201312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2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1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14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lamping member acted on by screw or nut
    • H01R4/40Pivotable clamp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54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wire spring
    • H01R4/4863Coil spr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以簡單的構造確保接觸件的浮動量大,而且零件個數少,而減少組裝的作業負擔之連接器、連接器裝置及電池單元。連接器10係具有:第1外殼20;第2外殼30,係安裝於第1外殼20,並與第1外殼20一起構成接觸件收容部60;及接觸件40,其至少一部分收容於接觸件收容部60內;第2外殼30係安裝成可對第1外殼20沿著既定方向相對地移動;接觸件40係以對第1外殼20與第2外殼30不固定而可相對移動之狀態收容於接觸件收容部內。

Description

連接器、連接器裝置及電池單元
本發明係有關於連接器、連接器裝置及電池單元,尤其係有關於具有修正與連接對象物之間之位置偏差功能的連接器、連接器裝置及電池單元。
以往,作為具有修正與連接對象物之間之位置偏差功能的連接器,如第15圖所示,已知有一種***式連接器(公)100(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具有:端子座本體120,係安裝於面板110;導電連接配線板130,係組裝於端子座本體120;內建於端子座本體120的公接腳承受螺帽140;公接腳150,係經由公接腳承受螺帽140組裝於端子座本體120;及***式連接器外殼160,係經由公接腳150組裝於端子座本體120。
在該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式連接器(公)100中,藉由將公接腳150或公接腳承受螺帽140以對於端子座本體120具有一些晃動的方式加以組裝,確保在***式連接器(公)100與***式連接器(母)170之間之***式連接所需的浮動功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346940號公報
可是,在以往的***式連接器(公)100中,藉由特意 在各構件間形成安裝間隙,確保浮動性,但是該安裝間隙過大時,因為構件的安裝強度受損,所以安裝間隙的大小受到固定的限制,結果,具有可確保之浮動量(公接腳150的位移量)受到限制的問題。
又,在以往的***式連接器(公)100,因為經由作為安裝構件的公接腳承受螺帽140,將公接腳150安裝於端子座本體120,所以零件個數多,而具有組裝之作業負擔亦大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係為了解決該問題點而開發的,即,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接器、連接器裝置及電池單元,該連接器係以簡單的構造確保接觸件的浮動量大,而且零件個數少,而減少組裝的作業負擔。
本發明的連接器係具有:第1外殼;第2外殼,係安裝於該第1外殼,並與該第1外殼一起構成接觸件收容部;及接觸件,其至少一部分收容於該接觸件收容部內;該第2外殼係安裝成可對該第1外殼沿著既定方向相對地移動;該接觸件係以對該第1外殼與該第2外殼不固定而可相對移動之狀態收容於該接觸件收容部內;藉此,解決上述的課題。
該接觸件亦可具有配置於該第2外殼側並與連接對象物接觸的第2接觸部。
該接觸件係亦可進一步具有配置於該第1外殼側並與其他的連接對象物接觸的第1接觸部。
該第2外殼亦可具有第2控制部,該第2控制部係控制 該接觸件在該接觸件收容部內的位置及姿勢,並在該第1外殼與該第2外殼相對移動時,推動該接觸件。
該第1外殼亦可具有第1控制部,該第1控制部係控制該接觸件在該接觸件收容部內的位置及姿勢,並在該第1外殼與該第2外殼相對移動時,推動該接觸件。
亦可為該接觸件具有:相對向配置的一對導電構件;及賦能構件,係設置於該一對導電構件之間,並對該一對導電構件以使其等朝彼此接近的方向之方式賦能;該接觸件係以藉該賦能構件所賦能之該一對導電構件夾持連接對象物。
該第2外殼的該第2控制部亦可配置成介於該一對導電構件之間。
該接觸件亦可具有:相對向配置的一對導電構件;及賦能構件,係設置於該一對導電構件之間並對該一對導電構件以使其等朝互相接近的方向之方式賦能;該接觸件係以藉該賦能構件所賦能之該一對導電構件夾持該其他的連接對象物。
該第1外殼的該第1控制部亦可配置成介於該一對導電構件之間。
該第2外殼亦可具有第2位置限制部,該第2位置限制部係在對與連接對象物嵌合之方向及該第1外殼相對移動之方向正交的方向限制該接觸件的位置。
該第1外殼亦可具有第1位置限制部,該第1位置限制部係在對與連接對象物嵌合之方向及該第2外殼相對移動之方向正交的方向限制該接觸件的位置。
該第2外殼亦可安裝成可在對與連接對象物嵌合之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對該第1外殼相對地移動。
本發明的連接器裝置係具有:該連接器、與安裝該連接器的安裝對象物;該第1外殼係在可相對該安裝對象物移動之狀態安裝於該安裝對象物;藉此,解決上述的課題。
本發明的電池單元係具有:該連接器、安裝該連接器的安裝對象物、及連接對象物;該連接對象物係匯流排;藉此,解決上述的課題。
亦可進一步具有其他的匯流排;該匯流排係與該其他的匯流排連接,並且與該連接器的該接觸件連接。
該匯流排亦可具有彎曲的形狀。
在本發明,以簡單的構造可確保接觸件的浮動量(位移量)大,而可提高與連接對象物之連接的確實性。
又,因為不需要為了對外殼組裝接觸件而追加安裝構件等的零件,所以零件個數少,而可減少組裝的作業負擔。
[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根據圖面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連接器。
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使匯流排(連接對象物)及框架側接觸件(其他的連接對象物)相對於連接器接近並嵌合的方向規定為第1方向X,將使第2外殼對第1外殼相對地滑動的方向規定為第2方向Y,並將與第1方向X及 第2方向Y正交的方向規定為第3方向Z。此外,在以下所示的實施例中,雖以第2方向Y與第1方向X正交者加以說明,但是亦可構成為第2方向Y與第1方向X不正交。又,在以下所示的實施例中,雖以將匯流排對連接器的嵌合方向與框架側接觸件對連接器的嵌合方向設定成彼此平行者加以說明,但是亦可設定成不平行。
[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連接器10係二次電池用連接器,如第1圖至第5圖所示,其被安裝於內建電池(二次電池)72之電池單元70的外殼(安裝對象物)71,且在將電池單元70***收容框架80時,與安裝於收容框架80的框架側連接器90嵌合,以將內建於電池單元70並與電池72連接的匯流排73、和設置於框架側連接器90的框架側接觸件91之間電性連接。此外,第2圖所示之符號51係與後述之信號用接觸件(未圖示)連接的信號線51。匯流排73係如第2圖所示,由與電池72連接的匯流排73b、及匯流排73a所構成,而該匯流排73a係一端與匯流排73b連接,而且另一端與連接器10的接觸件40連接。匯流排73a具有彎曲之L字形的形狀。
連接器10係如第4圖至第11圖所示,具有:第1外殼20;第2外殼30,係安裝成可對第1外殼20在第2方向Y相對地滑動;電源供給用的接觸件40,係收容於由第1外殼20及第2外殼30所構成之接觸件收容部60;及信號用外殼50,係安裝於第1外殼20且用以保持信號用接觸件(未圖示)。
第1外殼20係由絕緣性樹脂所形成,如第3圖所示,其係在相對在電池單元70之外殼71所形成的安裝開口部71a在第2方向Y及第3方向Z具有游隙(間隙),並在相對外殼71在第2方向Y及第3方向Z可移動之狀態,使用間隔件74及螺栓75安裝於外殼71。
第1外殼20係如第6圖至第11圖所示,一體地具有:第1收容部21,係收容接觸件40的一部分;第1開口部22,係供框架側接觸件91向第1收容部21內***;滑動引導部23,係將後述之第2外殼30的安裝彈簧部33以可在第2方向Y滑動之狀態予以支撐;第1控制部24,係控制在接觸件收容部60內之接觸件40的位置及姿勢;第1位置限制部25,係限制接觸件40在第3方向Z的位置;及信號用外殼保持部26,係保持信號用外殼50。
第1收容部21係如第6圖或第8圖所示,在第2外殼30側開口,並與形成於第2外殼30之第2收容部31一起構成接觸件收容部60。
第1控制部24係如第6圖至第11圖所示,從規定第1收容部21之第1外殼20的內壁朝向第1收容部21內沿著第3方向Z延伸,並如第9圖或第13圖所示,在第1方向X之接觸件40的支撐部41c與第1接觸部41d之間的區域,介於一對導電構件41之間。第1控制部24係與形成於第2外殼30的第2控制部34協同動作,而控制在接觸件收容部60內之接觸件40的姿勢(具體而言,在根據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所規定之平面內的姿勢)。更詳細言之,第1控制部24係不管第1外殼20與第2外殼30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都會將形成於第1外殼20之第1開口部22與第1接觸部41d的位置關係控制成從第1開口部22***之框架側接觸件91可進入第1接觸部41d之間的程度。又,第1控制部24為,在對第1接觸部41d之間***框架側接觸件91時,作為限制框架側接觸件91在第1方向X之***位置(***的深度)的部位而發揮作用。
第2外殼30係由絕緣性樹脂所形成,且以相對第1外殼20可移動於第2方向Y之狀態安裝。
第2外殼30係如第6圖至第10圖所示,一體地具有:第2收容部31,係收容接觸件40的一部分;第2開口部32,係供匯流排73向第2收容部31內***;安裝彈簧部33,係安裝於第1外殼20的滑動引導部23;第2控制部34,係控制在接觸件收容部60內之接觸件40的位置及姿勢;第2位置限制部35,係限制接觸件40在第3方向Z的位置;及引導部36,係將匯流排73朝向第2開口部32引導。
第2收容部31係如第8圖所示,在第1外殼20側開口,並連同形成於第1外殼20之第1收容部21一起構成接觸件收容部60。
第2控制部34係如第8圖至第11圖所示,從規定第2收容部31之第2外殼30的內壁朝向第2收容部31內沿著第3方向Z延伸,並如第13圖所示,在第1方向X之接觸件40的支撐部41c與第2接觸部41e之間的區域,介於一對導電構件41之間。第2控制部34係與形成於第1外殼20的第1控制部24協同動作,而控制在接觸件收容部60內之接觸件40的姿勢(具體而言,在根據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所 規定之平面內的姿勢)。更詳細言之,第2控制部34係不管第1外殼20與第2外殼30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都會將形成於第2外殼30之第2開口部32與第2接觸部41e的位置關係控制成從第2開口部32***之匯流排73可進入第2接觸部41e之間的程度。又,第2控制部34為,在對第2接觸部41e之間***匯流排73時,作為限制匯流排73在第1方向X之***位置(***之深度)的部位而發揮作用。
接觸件40係電源供給用的插座接觸件,如第8圖所示,其係在第3方向Z並列之狀態,以2個為一組配置於形成在連接器10的各接觸件收容部60內。各接觸件40係在包含第1外殼20及第2外殼30之任一個構件之間都具有游隙(間隙)之狀態被收容,換言之,各接觸件40都未固定於包含第1外殼20及第2外殼30之任一個構件。
各接觸件40係如第12圖所示,由一對導電構件41、及賦能構件42所構成,而該賦能構件42係安裝於一對導電構件41之間並對一對導電構件41以使其等朝彼此接近的方向之方式賦能。此外,在本實施例,賦能構件42係如第12圖所示,由螺旋彈簧所構成,但是具體的形態未限定如此,例如亦可由橡膠等之彈性構件所構成。
一對導電構件41係由非彈性的導電金屬(韌銅,純度約99%的銅)所形成,各自具有同一形狀。在本實施例中,導電構件41係為,當純銅的導電率設為100%時,具有50%以上的導電率。
一對導電構件41係如第12圖所示,各自具有:基部41a,係在一對導電構件41之間分開地配置;安裝部41b ,係形成於各基部41a,並安裝賦能構件42;支撐部41c,係從基部41a朝向另一導電構件41延伸,抵抗賦能構件42的賦能力並支撐另一導電構件41;及第1接觸部41d與第2接觸部41e,係分別形成於安裝部41b(及支撐部41c)之在第1方向X的兩側。
在本實施例中,支撐部41c係如第12圖所示,從各基部41a在第3方向Z的兩側沿著第2方向Y分別立設,並以限制一導電構件41與另一導電構件41在第1方向X的相對位置的方式,與形成於另一導電構件41的支撐部41c卡合。
各接觸件40係如第12圖所示,將賦能構件42安裝於一對導電構件41,並構成為在一對導電構件41之間使支撐部41c彼此在互相卡合之狀態,自律地維持組裝後的立體構造。
各接觸件40係以第1接觸部41d彼此及第2接觸部41e彼此在第2方向Y相對向之狀態所配置,在配置於第1收容部21內的第1接觸部41d之間夾持框架側接觸件91,而與框架側接觸件91連接,又,在配置於第2收容部31內的第2接觸部41e之間夾持匯流排73,而與匯流排73連接。
各接觸件40係如上述所示,利用形成於第1外殼20的第1控制部24、與形成於第2外殼30的第2控制部34,控制在接觸件收容部60內的姿勢及位置(具體而言,在根據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所規定之平面內的姿勢及位置),又,利用形成於第1外殼20的第1位置限制部25及形成於第2外殼30的第2位置限制部35,限制在接觸件收容部60內之第3方向Z的位置。
賦能構件42係如第12圖所示,安裝於分別形成於一對導電構件41的安裝部41b之間,並配置於藉由分別形成於構成接觸件40之一對導電構件41的基部41a及支撐部41c所規定之空間內。
其次,主要根據第6圖,說明連接器10的組裝方法。
首先,對第1外殼20的第1收容部21***接觸件40。
在此,在第2方向Y相對向之第1接觸部41d間的間隔係被設定成比形成於第1外殼20之第1控制部24的寬度尺寸(在第2方向Y的寬度尺寸)更窄。因此,在對第1外殼20***接觸件40時,藉第1控制部24使第1接觸部41d間的間隔暫時變寬,進一步使接觸件40***更深時,第1接觸部41d越過第1控制部24,而第1接觸部41d間的間隔回到原來的間隔,藉第1控制部24防止接觸件40在第1方向X脫落。
依此方式,接觸件40對於第1外殼20之的安裝係藉由接觸件40對第1收容部21***的一個動作所達成。
接著,以安裝彈簧部33側為前頭,對第1外殼20***第2外殼30。
此時,安裝彈簧部33與第1外殼20接觸而暫時彈性變形,進一步對第1外殼20***更深時,安裝彈簧部33彈性復原,而與第1外殼20之滑動引導部23卡合,防止第2外殼30脫離第1外殼20。
在此,在第2方向Y相對向之第2接觸部41e間的間隔係被設定成第2控制部34的寬度尺寸(在第2方向Y的寬度尺寸)以上。因此,在對第1外殼20***第2外殼30時,第 2接觸部41e與第2控制部34不會互相卡住,而可滑順地對第1外殼20***第2外殼30。
依此方式,第2外殼30對第1外殼20的安裝係藉由第2外殼30對第1外殼20***的一動作所達成。
此外,與第1控制部24一樣,亦可將第2控制部34的寬度尺寸設定成比第2接觸部41e間的間隔更大。
其次,主要根據第14圖,說明連接器10對電池單元70的安裝方法如下。
首先,以第2外殼30側為前頭,將連接器10***形成於外殼71之安裝開口部71a內,並在各第2接觸部41e間***匯流排73。
此時,因為安裝成各第2外殼30可相對第1外殼20在第2方向Y滑動,所以藉由匯流排73與第2外殼30的引導部36抵接,可修正第2外殼30在第2方向Y的位置。
然後,伴隨該第2外殼30的滑動,藉由形成於第2外殼30的第2控制部34在第2方向Y推動接觸件40,而在第2方向Y亦修正第2接觸部41e的位置。
又,此時,被***連接器10內的匯流排73在與第2控制部34抵接的情況,其在第1方向X之***位置(***深度)受到第2控制部34所限制。
接著,使用間隔件74及螺栓75,將第1外殼20安裝於外殼71。
在已對該電池單元70安裝連接器10之狀態,因為第2接觸部41e夾持著固定於外殼71的匯流排73,所以第2接觸部41e(或第2外殼30)與匯流排73(或外殼71)之間的位 置關係亦大致固定,但是在本實施例中,因為將第1外殼20設置成可相對第2外殼30及外殼71在第2方向Y滑動,所以第1外殼20可相對外殼71在第2方向Y自由移動。
其次,主要根據第14圖,說明對收容框架80之電池單元70的安裝方法如下。
首先,以連接器10側為前頭,對收容框架80***附帶連接器10的電池單元70,並在各第1接觸部41d間***各框架側接觸件91。
此時,在框架側連接器90的框架側外殼92,如第4圖所示,形成在第2方向Y引導連接器10的引導部92a,又因為第1外殼20被安裝成相對外殼71可在第2方向Y移動,所以第1外殼20藉由該引導部92a在第2方向Y被推壓,第1外殼20相對電池單元70滑動而在第2方向Y修正位置。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如上述所示,雖在框架側外殼92形成引導部92a,但是亦可相反地,在第1外殼20側形成用來修正第1外殼20與框架側外殼92之間在第2方向Y之位置關係的引導部。
而且,伴隨第1外殼20相對該電池單元70的滑動,接觸件40藉由形成於第1外殼20的第1控制部24在第2方向Y被推動,而第1接觸部41d的位置亦在第2方向Y被修正。
又,此時,被***連接器10內的框架側接觸件91在與第1控制部24抵接的情況,其在第1方向X之***位置受到第1控制部24所限制。
在依此方式所得之本實施例的連接器10中,將第2外殼30安裝成可相對第1外殼20滑動,且在由第1外殼20 及第2外殼30所構成之接觸件收容部60內以具有游隙之狀態配置接觸件40,藉此,因為伴隨第2外殼30的滑動動作,可藉第2控制部34使接觸件40的第2接觸部41e位移,所以能以簡單的構造確保接觸件40之浮動量(位移量)大,而容許第2接觸部41e與匯流排73之間之在第2方向Y的位置偏差,可提高第2接觸部41e與匯流排73之間之連接的確實性。
進而,除了將第1外殼20安裝成可相對第2外殼30滑動外,而且將第1外殼20安裝成可相對外殼71在第2方向Y移動自如,藉此,即使是連接器10安裝於電池單元70而匯流排73與第2接觸部41e之間大致被固定的情況,亦因為可維持第1外殼20相對電池單元70之外殼71的移動性,所以容許第1接觸部41d與框架側接觸件91之間在第2方向Y的位置偏差,而可提高第1接觸部41d與框架側接觸件91之間之連接的確實性。
又,藉由在由第1外殼20及第2外殼30所構成之接觸件收容部60以具有游隙之狀態收容接觸件40,因為不需要為了對第1外殼20及第2外殼30組裝接觸件40而追加安裝構件等的零件,所以零件個數少,而可減少組裝的作業負擔。
藉由控制接觸件40在第1收容部21內的位置及姿勢的第1控制部24被配置於導電構件41之間,不管規定第1收容部21且位於接觸件40之周圍的第1外殼20之內壁的設計為何,即使是第1外殼20在第2方向Y之任一方向滑動的情況,亦僅利用第1控制部24就可控制第1接觸部41d 側之接觸件40的位置及姿勢,所以可提高第1外殼20之設計自由度。
又,關於第2控制部34亦一樣,藉由控制接觸件40在第2收容部31內的位置及姿勢的第2控制部34被配置於導電構件41之間,不管規定第2收容部31且位於接觸件40之周圍的第2外殼30之內壁的設計為何,即使是第2外殼30在第2方向Y之任一方向滑動的情況,亦僅利用第2控制部34就可控制第2接觸部41e側之接觸件40的位置及姿勢,所以可提高第2外殼30之設計自由度。
又,藉由將第1控制部24配置於導電構件41間,因為第1控制部24在框架側接觸件91***連接器10內時,亦一併作為限制框架側接觸件91在第1方向X之***位置的部位發揮作用,所以除了第1控制部24外無須另外形成限制框架側接觸件91之***位置的部位,而可進一步提高第1外殼20之設計自由度。
又,關於第2控制部34亦一樣,藉由將第2控制部34配置於導電構件41間,因為第2控制部34在匯流排73***連接器10內時,亦一併作為限制匯流排73在第1方向X之***位置的部位發揮作用,所以除了第2控制部34外無須另外形成限制匯流排73之***位置的部位,而可進一步提高第2外殼30之設計自由度。
此外,在上述的實施例中,以連接器為相異之2個連接對象物從外部嵌合的連接器來加以說明,但是連接器之具體的形態未限定如此,例如亦可構成為一個連接對象物從外部對連接器嵌合。
又,在上述的實施例中,係以接觸件具有與一連接對象物接觸的第1接觸部、和與另一連接對象物接觸的第2接觸部者來加以說明,但是在從外部嵌合的連接對象物為一個的情況,將僅單方的接觸部形成於接觸件即可。
又,在上述的實施例中,係以第1外殼與第2外殼兩者具有控制接觸件在接觸件收容部內的位置及姿勢的控制部來加以說明,但是亦可僅在一方的外殼設置控制部。
又,在上述的實施例中,係以第1外殼安裝成可相對安裝對象物移動來加以說明,但是第1外殼亦可固定於連接對象物。
又,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接觸件由一對導電構件與賦能構件所構成,構成為以一對導電構件夾持連接對象物並接觸,但是接觸件之具體的形態未限定如此,例如亦可從單一導電構件構成接觸件。
又,在上述的實施例中,係以接觸件整體收容於接觸件收容部內者來加以說明,但是亦可使接觸件的一部分向接觸件收容部的外部突出。
又,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接觸件係以作為電源供給用接觸件者來加以說明,但是亦可用作為信號接觸件。
10‧‧‧連接器
20‧‧‧第1外殼
21‧‧‧第1收容部
22‧‧‧第1開口部
23‧‧‧滑動引導部
24‧‧‧第1控制部
25‧‧‧第1位置限制部
26‧‧‧信號用外殼保持部
30‧‧‧第2外殼
31‧‧‧第2收容部
32‧‧‧第2開口部
33‧‧‧安裝彈簧部
34‧‧‧第2控制部
35‧‧‧第2位置限制部
36‧‧‧引導部
40‧‧‧接觸件
41‧‧‧導電構件
41a‧‧‧基部
41b‧‧‧安裝部
41c‧‧‧支撐部
41d‧‧‧第1接觸部
41e‧‧‧第2接觸部
42‧‧‧賦能構件
50‧‧‧信號用外殼
51‧‧‧信號線
60‧‧‧接觸件收容部
70‧‧‧電池單元
71‧‧‧外殼(安裝對象物)
71a‧‧‧安裝開口部
72‧‧‧電池
73‧‧‧匯流排(連接對象物)
74‧‧‧間隔件
75‧‧‧螺栓
80‧‧‧收容框架
90‧‧‧框架側連接器
91‧‧‧框架側接觸件(其他的連接對象物)
92‧‧‧框架側外殼
92a‧‧‧引導部
X‧‧‧第1方向
Y‧‧‧第2方向
Z‧‧‧第3方向
第1圖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連接器的使用形態圖。
第2圖係表示安裝了連接器之電池單元的說明圖。
第3圖係說明連接器安裝於電池單元之方法的說明圖。
第4圖係表示匯流排、連接器及框架側連接器的立體圖。
第5圖係表示使匯流排、連接器及框架側連接器彼此嵌合之狀態的立體圖。
第6圖係表示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第7圖係表示連接器的整體立體圖。
第8圖係剖開連接器並顯示連接器內部的說明圖。
第9圖係從與第8圖相異之角度觀察並顯示連接器內部的說明圖。
第10圖係在與第8圖及第9圖相異的位置剖開連接器並顯示連接器內部的說明圖。
第11圖係在與第8圖至第10圖相異的位置剖開連接器並顯示連接器內部的說明圖。
第12圖係表示連接器的整體立體圖及剖開連接器並加以顯示的說明圖。
第13圖係表示使第2外殼相對第1外殼滑動之狀況的說明圖。
第14圖係示意地表示連接器安裝於電池單元時、及連接器安裝於框架側連接器時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15圖係表示以往之***式連接器的說明圖。
10‧‧‧連接器
20‧‧‧第1外殼
22‧‧‧第1開口部
30‧‧‧第2外殼
32‧‧‧第2開口部
36‧‧‧引導部
40‧‧‧接觸件
41d‧‧‧第1接觸部
41e‧‧‧第2接觸部
70‧‧‧電池單元
71‧‧‧外殼
71a‧‧‧安裝開口部
73‧‧‧匯流排
90‧‧‧框架側連接器
91‧‧‧框架側接觸件
X‧‧‧第1方向
Y‧‧‧第2方向

Claims (16)

  1. 一種連接器,其特徵為:具有:第1外殼;第2外殼,係安裝於該第1外殼,並與該第1外殼一起構成接觸件收容部;及接觸件,其至少一部分收容於該接觸件收容部內;該第2外殼係安裝成可對該第1外殼沿著既定方向相對地移動;該接觸件係以對第1外殼與該第2外殼不固定而可相對移動之狀態收容於該接觸件收容部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該接觸件係具有配置於該第2外殼側並與連接對象物接觸的第2接觸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連接器,其中該接觸件係進一步具有配置於該第1外殼側並與其他的連接對象物接觸的第1接觸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2外殼係具有第2控制部,該第2控制部係控制該接觸件在該接觸件收容部內的位置及姿勢,並在該第1外殼與該第2外殼相對移動時,推動該接觸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1外殼係具有第1控制部,該第1控制部係控制該接觸件在該接觸件收容部內的位置及姿勢,並在該第1外殼與該第2外殼相對移動時,推動該接觸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連接器,其中該接觸件係具有:相對向配置的一對導電構件;及賦能構件,係設置於該一對導電構件之間,並對該 一對導電構件以使其等朝彼此接近的方向之方式賦能;該接觸件係以藉該賦能構件所賦能之該一對導電構件夾持連接對象物。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2外殼的該第2控制部係配置成介於該一對導電構件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連接器,其中該接觸件係以藉該賦能構件所賦能之該一對導電構件夾持其他的連接對象物。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1外殼的該第1控制部係配置成介於該一對導電構件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2外殼係具有第2位置限制部,該第2位置限制部係在對與連接對象物嵌合之方向及該第1外殼相對移動之方向正交的方向限制該接觸件的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1外殼係具有第1位置限制部,該第1位置限制部係在對與連接對象物嵌合之方向及該第2外殼相對移動之方向正交的方向限制該接觸件的位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2外殼係安裝成可在對與連接對象物嵌合之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對該第1外殼相對地移動。
  13. 一種連接器裝置,其特徵為: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與安裝該連接器的安裝對象物; 該第1外殼係在可相對該安裝對象物移動之狀態安裝於該安裝對象物。
  14. 一種電池單元,其特徵為: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安裝該連接器的安裝對象物、及連接對象物;該連接對象物係匯流排。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電池單元,其中進一步具有其他的匯流排;該匯流排係與該其他的匯流排連接,並且與該連接器的該接觸件連接。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之電池單元,其中該匯流排係具有彎曲的形狀。
TW101122570A 2011-06-27 2012-06-25 連接器、連接器裝置及電池單元 TWI501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1457A JP5041563B1 (ja) 2011-06-27 2011-06-27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装置および電池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2882A true TW201312882A (zh) 2013-03-16
TWI501490B TWI501490B (zh) 2015-09-21

Family

ID=47087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2570A TWI501490B (zh) 2011-06-27 2012-06-25 連接器、連接器裝置及電池單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72168B2 (zh)
EP (1) EP2696447B1 (zh)
JP (1) JP5041563B1 (zh)
CN (1) CN103503244B (zh)
TW (1) TWI501490B (zh)
WO (1) WO20130016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4230B2 (ja) * 2014-05-16 2017-01-2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装置
US9853277B2 (en) * 2015-06-19 2017-12-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us bar assembly including biased bus bar
DE102016103839B4 (de) 2016-03-03 2018-09-20 Johnson Controls Advanced Power Solutions Gmbh Signalverbinder für ein Batteriemodul
JP6840542B2 (ja) 2017-01-04 2021-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1056807B2 (en) 2017-04-14 2021-07-06 Amphenol Corporation Float connector for interconne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JP6480500B2 (ja) 2017-04-28 2019-03-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1937247B (zh) * 2018-04-26 2022-03-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7042403B2 (ja) * 2018-12-28 2022-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20230029463A1 (en) * 2021-07-27 2023-02-02 Dell Products L.P. Battery connector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7419A (en) * 1966-03-31 1969-02-1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Disconnecting contact assembly for electrical apparatus
GB2064884B (en) * 1979-12-04 1983-1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ctrical contact device
JPS62131333A (ja) 1985-12-04 1987-06-13 Hitachi Ltd 情報検索方式
JPH0447856Y2 (zh) * 1986-02-13 1992-11-11
JPH033991Y2 (zh) * 1987-11-20 1991-01-31
US4878862A (en) * 1988-12-05 1989-11-07 Amp Incorporated Connector for mating two bus bars
FR2693843B1 (fr) * 1992-07-16 1994-08-19 Alsthom Gec Pince d'embrochage.
US5931688A (en) * 1996-09-16 1999-08-03 The Whitaker Company Self docke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3346940A (ja) * 2002-05-27 2003-12-05 Nec Corp 給電用中継端子台及び給電用中継端子台を有する電源ユニット
JP4613179B2 (ja) 2007-02-09 2011-01-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US7976317B2 (en) * 2007-12-04 2011-07-12 Molex Incorporated Low profile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systems
US7740488B2 (en) * 2008-01-17 2010-06-22 Amphenol Corporation Interposer assembly and method
JP2009218063A (ja) * 2008-03-10 2009-09-24 Mitsutoshi Watanabe 電力供給用平形コネクタ
JP2011060732A (ja) * 2009-09-14 2011-03-2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3244B (zh) 2016-08-24
CN103503244A (zh) 2014-01-08
JP5041563B1 (ja) 2012-10-03
TWI501490B (zh) 2015-09-21
EP2696447B1 (en) 2018-09-12
US9172168B2 (en) 2015-10-27
EP2696447A1 (en) 2014-02-12
US20140080339A1 (en) 2014-03-20
EP2696447A4 (en) 2014-10-22
WO2013001671A1 (ja) 2013-01-03
JP2013008612A (ja) 201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1490B (zh) 連接器、連接器裝置及電池單元
JP5247896B2 (ja) 蓄電装置
JP5308544B2 (ja) 電池ユニット用の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池ユニット
TWI505586B (zh) 接觸件及連接器
JP6190348B2 (ja) コネクタの支持構造及びアダプタ
US9716331B2 (en) Female contact and power connector
US9455515B2 (en) Contact,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device
CN106252928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闩锁布置
US11146006B2 (en) High-power board-to-board floating connector
JP2014022137A (ja) 配線ダクトシステム
JP2015185248A (ja) 電流センサーと導電部材との組み付け構造
JP6089379B2 (ja) Usbコンセ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