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8177A - 位置檢測感測器及位置檢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位置檢測感測器及位置檢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8177A
TW201308177A TW101118331A TW101118331A TW201308177A TW 201308177 A TW201308177 A TW 201308177A TW 101118331 A TW101118331 A TW 101118331A TW 101118331 A TW101118331 A TW 101118331A TW 201308177 A TW201308177 A TW 2013081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 detecting
detecting sensor
axis direction
disposed
transparen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8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0480B (zh
Inventor
Naohisa Iwamoto
Original Assignee
Wa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com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08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8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0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04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能夠對於在相互正交之第1方向與第2方向上而具備有複數之像素的顯示裝置之顯示面,而將在像素配列之間的波紋效果減輕,並且能夠確保作為感測器之均一的光學特性,而成為不需要進行對於指示位置之位置修正處理的位置檢測感測器。〔解決手段〕係具備有:由被分別配置在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複數根之電極(24)以及電極(25)所成的格狀構成。在經由相鄰的各2根之電極(24)以及電極(25)所相互交叉之4個的交差點而形成之矩形的區域中,於並未被形成有電極(24、25)的區域處,係以能夠得到均一之光學特性的方式,而配置有假圖案(23)。被配置在第1方向上之電極(24)以及假圖案(23)之各個,係具備有相對於第1方向而具有特定之傾斜度的形狀,並且,被配置在第1方向上之電極(24),係具有將第1方向之直線作為對稱軸的成為線對稱之形狀。

Description

位置檢測感測器及位置檢測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在例如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之顯示裝置的顯示面上而被作重疊配置並將由指示體所致之輸入操作位置檢測出來的位置檢測感測器、以及使用有此位置檢測感測器之位置檢測裝置。
將經由手指或筆等之指示體所指示了的位置檢測出來之位置檢測裝置,係為周知。作為在此位置檢測裝置中所使用的位置檢測方式,係提供有電阻膜方式、電磁感應方式、靜電容量方式等之各種方法。在其中之靜電容量方式中,係存在有表面型(Surface Capacitive Type)和投影型(Projected Capacitive Type)之2種類的方式,在兩種方式中,均係檢測出感測電極和指示體之間的靜電耦合狀態之變化,並檢測出經由指示體所指示了的位置。
例如,在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9249號公報)中,作為此靜電容量式之位置檢測裝置,係揭示有:具備2維容量感測器、亦即是具有X軸感測追蹤線(感測導體)以及Y軸感測追蹤線(感測導體)之構成。此專利文獻1之位置檢測裝置的感測器,係想定為在顯示裝置之顯示面上而作重疊配置,而在光透過性之基材、例如在玻璃板等之透明基板之上,藉由光透過性之透明的導體,來形成X軸感測追蹤線以及Y軸感測追蹤線,而構成之。
X軸感測追蹤線,係為了檢測出X軸方向(橫方向)之位置,而在透明基板上,於X軸方向上而以特定之間隔來作配置,並且,係設為使鑽石形狀之透明的導體在Y軸方向(縱方向)上而將複數根連續地作了連接一般的形狀。又,Y軸感測追蹤線,係為了檢測出Y軸方向之位置,而在透明基板上,於Y軸方向上而以特定之間隔來作配置,並且,係設為使鑽石形狀之透明的導體在X軸方向上而將複數根連續地作了連接一般的形狀。
而後,藉由使X軸感測追蹤線和Y軸感測追蹤線,以不會使相互之鑽石形狀的導體相重疊並且電性上為相互獨立之狀態而作組合,在透明基板上,係被構成有2維容量感測器。故而,此2維容量感測器,係成為在透明基板上而使透明之鑽石形狀的導體均一地作了配列之圖案形狀,並能夠涵蓋於透明基板之全體而得到略均一之光透過性。
此專利文獻1之2維容量感測器,係藉由將在複數根的X軸感測追蹤線之其中一者處的靜電容量之變化檢測出來,而檢測出手指或位置指示器之X軸方向的位置,並藉由將在複數根的Y軸感測追蹤線之其中一者處的靜電容量之變化檢測出來,而檢測出手指或位置指示器之Y軸方向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線檢測方式之感測器。
相對於此,亦提案有將投影型之靜電容量方式更進一步作了發展的被稱作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方式的位置檢測裝置。圖9中,係展示有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 測裝置的感測部之近旁的概略構成。
如圖9中所示一般,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裝置的感測部,係將指示輸入面之例如Y軸方向(縱方向)的上部電極Ex和X軸方向(橫方向)之下部電極Ey,在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上,分別以特定間隔而作複數根並排,而使該些相互正交並且僅空出有些微之空隙地來作配列,而構成之。於此情況,在上部電極Ex與下部電極Ey之間的重疊部分(交叉點)處,係形成有特定之靜電容量Co(固定容量)。
而後,使用者所作了把持的位置指示器或者是使用者之手指等的指示體100,在近接於指示輸入面或者是與其作了接觸的位置處,在該位置之電極Ex、Ey和指示體之間,係形成有靜電容量Cf。而,指示體100係透過人體而通過特定之靜電容量Cg來與接地作連接。其結果,起因於該靜電容量Cf以及Cg,該指示體100所指示之位置處的上部電極Ex和下部電極Ey之間的電荷之移動量係會改變。在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裝置中,係藉由將此電荷之移動量的變化檢測出來,而特定出在指示輸入面內的藉由指示體100所指示了的位置。
此電荷之移動量的變化,例如,係藉由將下部電極Ey作為送訊電極,而對其供給特定之訊號,並且將上部電極Ex作為受訊電極,而將從此受訊電極而來之受訊訊號的電流變化檢測出來,來進行檢測。
當將此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裝置重疊在 LCD或有機EL顯示器等之顯示面上來使用的情況時,上部電極Ex以及下部電極Ey之各個,例如係將ITO(Indium Tin Oxide)膜等之具有光透過性的一定寬幅之導電圖案,在光透過性之基材、例如在透明玻璃基板等之表面上,配置於Y軸方向以及X軸方向上而形成之。
於此情況,與前述之專利文獻1的線檢測方式之感測器相異,在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中,在被相鄰之上部電極Ex和相鄰之下部電極Ey所包圍的矩形區域中,係存在著並未被形成有光透過性電極之區域。因此,在此並未被形成有光透過性電極之區域處,由於光透過性係與被形成有光透過性之導電圖案的部份相異,因此,要涵蓋感測器區域之全體而得到均一之光透過性一事,係成為困難。
為了對於此一問題點作解決,在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3035號公報)之第〔0115〕~〔0120〕以及圖18~圖19中,係揭示有一種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其係在被相鄰之上部電極110和相鄰之下部電極112所包圍的矩形區域中,配置有由光透過性材料、例如由與上部電極110以及下部電極112相同之ITO膜所成的假圖案114。於此情況,假圖案114,係被設為與上部電極110以及下部電極112相互電性獨立並且電性游離的狀態(浮游狀態)。若依據此專利文獻2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則藉由被與上部電極110以及下部電極112作了近接配置的假圖案114之存在,透過率之不均係被抑制,而能夠保持均 一之光學特性。
另外,在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中,係如同上述一般,在相互正交之X軸方向(橫方向)以及Y軸方向(縱方向)上,複數之上部電極以及複數之下部電極係在光透過性基板上分別被配置為直線狀,並形成所謂的格子形狀之感測圖案。而後,為了涵蓋感測器區域之全體而得到均一之光透過性,在經由複數之上部電極以及複數之下部電極所形成的各個區域中,係與上部電極以及下部電極隔開有特定之空隙地而被設置有假圖案。
因此,當將此位置檢測感測器重疊配置在LCD等之顯示裝置的畫面上時,在被配列於該顯示裝置之X軸方向(橫方向)以及Y軸方向(縱方向)上的顯示像素和上部電極、下部電極以及假圖案之間,係會產生所謂的波紋效果,而有在顯示畫像中產生明暗的干涉紋(波紋)之虞。
在專利文獻3(美國公開公報No.2009/0273577A1)中,係揭示有一種能夠對於此位置檢測裝置之感測器的電極和顯示裝置之像素配列間的波紋效果作減輕或者是防止的發明。
亦即是,如圖10中所示一般,在顯示裝置602之顯示面上,係於X軸方向(橫方向)上而依序反覆配置紅、綠、藍之三原色的副像素R、G、B,並且在Y軸方向(縱方向)上作展開,藉由此,顯示像素係被作2維配置。於此情況,在Y軸方向上,同一顏色之副像素係被並排為一列,在此Y軸方向之像素的配列和位置檢測感測器之Y 軸方向的電極之間,係容易產生波紋效果,此事係為周知。
在專利文獻3中,係揭示有:被重疊在顯示裝置602之顯示面上,並且具備有送訊電極604和受訊電極618之位置檢測感測器600。位置檢測感測器600之Y軸方向的電極616,係如圖10中所示一般,將具有一定之寬幅的透明導體,在Y軸方向上具備有特定之傾斜度地而形成為彎折形狀(鋸齒形狀)。藉由此,在專利文獻3中,係能夠將在Y軸方向之像素的配列和位置檢測感測器之Y軸方向的電極之間之波紋效果作減輕或者是防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924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3035號公報
〔專利文獻3〕美國公開公報No.2009/0273577A1
然而,在專利文獻3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中,作為對於波紋效果之對策,係將一定之寬幅的電極形成為彎折形狀或者是形成為曲線之波狀。另外,在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中,基本上,使X軸方向之電極和Y軸方向之電極相交叉所形成的交叉點,從位置檢測演算之容易性來看,係以不論是在X軸方向或者是Y軸方向上 而均分別位置於一直線上為理想。但是,在專利文獻3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中,位置於受訊電極618上之交叉點,係成為與受訊電極618之彎折形狀或曲線形狀相對應的位置處,而並未位置在一直線上。
亦即是,經由在X軸方向上相鄰接之2根的送訊電極604和在Y軸方向上相鄰接之2根的受訊電極618所特定出之4個交叉點所形成的形狀,從位置檢測演算之容易性的觀點來看,係以身為矩形為理想。在專利文獻3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中,係並非成為矩形。故而,在專利文獻3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中,於進行位置檢測時,係需要施加用以對於檢測位置作修正之訊號修正處理,位置檢測裝置之構成係變得複雜。
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能夠解決上述之問題點的位置檢測感測器一事,作為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申請項1之發明,係為一種位置檢測感測器,其係被重疊在顯示裝置之顯示面上而作使用,並用以檢測出指示體所指示之位置,該顯示裝置,係具備有被配列在第1方向上和與前述第1方向相正交之第2方向上的複數之像素,該位置檢測感測器,其特徵為:係具備有由被配置在前述第1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複數根之電極和被配置在前述第2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複數根之電極所成的格狀構成,藉由在前述第1方向上而 相互配置於近旁的2根之前述電極和在前述第2方向上而相互配置於近旁的2根之前述電極所相互交叉之4個的交差點所形成之區域,係形成矩形,在前述矩形之區域中的並未被形成有前述電極的區域處,係以能夠得到作為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之均一之光學特性的方式,而將具有特定之光透過性的假圖案近接於被形成在前述矩形之區域中的前述電極而作配置,並且,前述假圖案,係被電性游離地作配置,被配置在前述第1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前述複數根之電極的各個,係在相互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之間,以能夠防止在被配置於前述第1方向上之複數的前述像素間之波紋(moire)的方式,而具有相對於前述第1方向而具備特定之傾斜度的形狀,並且,係為了達成前述指示體所指示之位置的檢測精確度,而具有會以前述第1方向之直線作為對稱軸而成為線對稱一般的形狀。
在此申請項1之發明中,被配置在第1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複數根之電極的各個,係被設為相對於第1方向而具有特定之傾斜度的形狀,藉由此,係能夠將在其與被配置於第1方向上之複數的像素間之波紋的產生作減輕或者是防止。
又,由於係構成為:藉由在第1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根的電極和在第2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根的電極所相互交叉之4個交叉點而形成的區域,係被形成為矩形,因此,就算是採用對於波紋處理有所對策的構成,亦由於位置檢測感測器之交叉點的位置,係相對 於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之各個,而被配列在一直線上,因此,係並不需要進行像是對應於指示位置而對檢測位置作修正一般之訊號處理。
並且,被配置在第1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複數根之電極的各個,係具有將第1方向之直線作為對稱軸而成為線對稱一般之形狀。亦即是,將被配置在第1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各個電極之寬幅(亦即是在第2方向上之長度)的中點作了連結之中心線(線對稱之對稱軸),係成為用以進行位置檢測之基準線,但是,在本發明中,此基準線,係被設為會成為與第1方向相平行之直線。故而,在本發明中,藉由此構成,亦成為不需要進行用以對檢測位置作修正之訊號修正處理,便能夠以良好精確度而將指示體所指示之位置檢測出來。
若依據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則藉由在格狀構成之感測圖案中配置假圖案,係能夠涵蓋感測器區域之全體而確保均一之光透過性。又,能夠對於在重疊配置於顯示裝置之顯示面上時的起因於假圖案之配置所導致的在顯示面之像素配列和位置檢測感測器之間的波紋之產生作減輕或者是防止。進而,就算是並不在訊號處理電路中設置修正處理,亦能夠以良好精確度來將指示體所指示之位置檢測出來。
以下,參考圖面,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以及其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的實施形態作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的第1實施形態所具備之位置檢測裝置的其中一例之分解構成圖作展示。在此圖1之例中,係對於具備有用以將經由例如筆(尖筆)所對於顯示裝置之顯示面作了指示的位置檢測出來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的平板裝置之構成作說明。
此例之平板裝置10,係如圖1中所示一般,藉由位置檢測感測器20、和作為顯示裝置之例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30、和印刷配線基板40、和構成平板裝置10之框體的上殼體51與下殼體52,所構成之。
如圖1中所示一般,LCD30,係在LCD基板31上,具備有顯示面33,該顯示面33,係將顯示像素32,在X軸方向(橫方向)上配列有多數個,並且,在與X軸方向相正交之Y軸方向(縱方向)上配列有多數個。位置檢測感測器20,係以重疊在此LCD30之顯示面33上的方式而被作配置。
位置檢測感測器20,在此例中,係構成為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之感測器。於此例中,位置檢測感測器20,係構成為:在透明基板21之其中一面(與LCD30之顯示面33相對向之面的相反側之面)處,被形成有由具備光透過性 之複數的電極所成之透明電極群22,並且被配設有具備特定之光透過性的假圖案23。透明基板21,例如係由玻璃基板所成。
透明電極群22,係由被配置在Y軸方向上之複數根的第1透明電極24、和被配置在與Y軸方向相正交之X軸方向上之複數根的第2透明電極25所成。第1透明電極24,係在X軸方向上,分別隔出有特定間隔地被作配置。又,第2透明電極25,係在Y軸方向上,分別隔出有特定間隔地被作配置。此些之第1透明電極24以及第2透明電極25,係藉由以光透過性之導電材料(例如ITO膜)所成的導體而構成。
而,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於此例中,係被形成在透明基板21之同一面側處。因此,在身為相互正交之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之間的交點之交叉點區域處,係藉由在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之間配置絕緣材,而相互作電性絕緣。針對有關於在此交叉點之區域處的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之間的絕緣之詳細構造,係於後再述。
假圖案23,係被設置在藉由相鄰之第1透明電極24和相鄰之第2透明電極25所作了包圍的區域中。此假圖案23之作用,係在於以會使並未被形成有第1透明電極24以及第2透明電極25的部份之光透過率成為與被形成有第1透明電極24以及第2透明電極25的部份之光透過率相同的方式來作設置,而能夠作為感測基板來得到均一 之光學特性。
故而,假圖案23,係只要藉由具有與透明電極24、25相同或者是接近之光透過率的材料來構成即可,係並不需要身為導電體。但是,在此實施形態中,係對於光透過率之均一性以及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製造的容易性作考慮,而將假圖案23亦藉由作為透明電極24、25而被使用之ITO膜來形成之。
因此,在此實施形態中,為了維持作為位置檢測感測器20而為理想之光學性能,假圖案23,係與第1透明電極24以及第2透明電極25間空出有特定之空隙地來作配置,並且,係與第1透明電極24以及第2透明電極25相互電性獨立。而,被設置在藉由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所包圍之區域中的假圖案23之各個,係被設為相互電性游離的狀態(電性漂浮之狀態)。
如同上述一般,在被配置有第1透明電極24、第2透明電極25以及假圖案23之透明基板21上,係被設置有作為訊號處理電路部之感測電路部(省略圖示)。此感測電路部,係如圖2中所示一般,具備有送訊訊號產生電路201、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02、受訊電極選擇電路203、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04、輸出電路205、以及控制電路206。
送訊訊號產生電路201以及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02,係構成送訊訊號供給電路,受訊電極選擇電路203以及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04,係構成訊號受訊電路。而,在此例中,第1透明電極24,係被設為受訊電極,並且,第2透 明電極25,係被設為送訊電極。
送訊訊號產生電路201,係以依循於控制電路206之控制的時序,來將特定之送訊訊號供給至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02處。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02,係依據控制電路206之選擇控制,而選擇特定之第2透明電極25。在經由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02所選擇了的第2透明電極25處,係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201而被供給有送訊訊號。
受訊電極選擇電路203,係依據控制電路206之控制,而依序對於第1透明電極24作選擇,並將從所選擇了的第1透明電極24而來之受訊訊號,供給至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04處。
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04,係基於由控制電路206所進行之控制,而對於受訊訊號作處理,並在第1透明電極24處,將由於手指或位置指示器等之指示體在位置檢測感測器上而對於位置作指示一事所產生之訊號變化檢測出來,再將該檢測輸出供給至輸出電路205處。
輸出電路205,係基於由控制電路206所進行之控制,而依據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04之檢測輸出,來根據產生有前述訊號變化之第1透明電極24和於該時間被供給有送訊訊號之第2透明電極25,而產生身為與經由手指或位置指示器等之指示體所指示了的位置相對應之檢測訊號,並作輸出。
在印刷配線基板40處,係被搭載有:用以控制平板裝置10之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和其他 電子零件、以及銅箔配線圖案。又,在此印刷配線基板40處,係亦被設置有用以將上述之感測器20的感測電路以及LCD30之顯示驅動電路作連接的連接器(省略圖示)。
構成平板裝置10之框體的上殼體51和下殼體52,係分別例如藉由合成樹脂所構成。在此框體之下殼體52處,係被形成有凹部53,該凹部53,係用以收容被配設有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透明基板21、LCD基板31以及印刷配線基板40。在此凹部53內,收容被配設有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透明基板21、LCD基板31以及印刷配線基板40,之後,藉由將上殼體51使用例如接著材來結合於下殼體52處,而將凹部53閉塞,並組裝平板裝置10。
〔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圖案形狀〕
接著,參考圖3,針對在位置檢測感測器20處之第1透明電極24、第2透明電極25以及假圖案23之詳細的圖案形狀作說明。
首先,在透明基板21之其中一面上的特定區域處,均一地形成ITO膜。接著,對於ITO膜而實行使用有遮罩圖案之例如光微影工程,以同時形成由以ITO膜所構成之第1透明電極24以及第2透明電極25而成的格狀構成之電極圖案、和與第1透明電極24以及第2透明電極25相互電性獨立並且電性游離之各個假圖案23。
另外,圖3,係由於紙面的限制,而對於由透明電極 群22中之3根的第1透明電極24和3根的第2透明電極25所成之部分作部分性展示,以對於第1透明電極24以及第2透明電極25之構成還有假圖案23之構成作詳細展示。
如圖3中所示一般,第1透明電極24,係作為如同後述一般之具有特定之輪廓的Y軸方向之導體,而在X軸方向上各隔出有特定之間隔地被形成在透明基板21上。另一方面,第2透明基板25,係作為X軸方向之一定寬幅Wy的導體,而在Y軸方向上各隔出有特定之間隔地被形成在透明基板21上。在此階段下,於透明基板21上,於存在有第1透明電極24之電極部分處而被作了電性分離的複數之導體片25P,係在X軸方向上被作配列。
之後,接著,例如藉由光微影工程,來在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間之交叉部處,形成絕緣層(省略圖示)。接著,在該絕緣層上,在藉由絕緣層而與第1透明電極24間保持有絕緣的狀態下,將用以對於在X軸方向上相鄰接之2個的導體片25P作架橋並電性連接的導電層26,例如藉由光微影工程來形成。藉由此導電層26,被配列在X軸方向上之複數個的導體片25P係被作電性連接,藉由此,而形成被配置在X軸方向上之第2透明電極25。
另外,在此實施形態中,係構成為:在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相交叉之交叉點部分處,第1透明電極24,係將寬幅設為較狹窄,並且,構成第2透明電極 25之導體片25P,亦係將寬幅設為較狹窄,進而,亦將絕緣層以及導體層26盡可能地形成為小。藉由此,來苦心設計為使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相交叉之交叉點部分,其光透過率能夠盡可能的成為相較於感測器基板21之其他部分而不會改變並且不會變得顯眼。
〔位置檢測感測器20處之電極圖案形狀:波紋對策〕
接著,參考圖3,針對用以將有會在LCD30之像素配列圖案之間而產生之虞的波紋效果作減輕之感測器基板21上的導體圖案形狀作說明。
另外,在此圖3中所示之例,係為將在第1透明電極24之電極圖案的輪廓和假圖案23之Y軸方向的輪廓之各個與LCD30之Y軸方向的像素配列之間所產生之波紋效果作減輕者。在此實施形態中,LCD30之像素32,係將同一顏色之副像素在Y軸方向上而並排成一列。故而,在此Y軸方向之像素配列和被配置在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Y軸方向上的第1透明電極24之間,係容易產生波紋效果,而為顯眼。
另外,當然的,本發明,對於在第2透明電極25之電極圖案的輪廓和假圖案23之X軸方向的輪廓之各個與LCD30之X軸方向的像素配列之間所產生之波紋效果,係亦可作適用。
如圖3中所示一般,藉由相鄰接之2根的第1透明電極24和相鄰接之2根的第2透明電極25所相互交叉之4 個交叉點而形成的區域,係成為矩形。藉由此,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交叉點的位置,不論是在X軸方向上或是Y軸方向上,均係分別位於一直線上,藉由此,在進行位置檢測演算時,係成為不需要進行位置修正處理,而能夠容易地進行位置檢測。
在此實施形態中,係將第1透明電極24,在2個的交叉點之間而形成如同以下所示一般之特定的電極圖案形狀。
第1透明電極24,係具備有身為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特定之傾斜度的形狀且會將Y軸方向之直線作為對稱軸而成為線對稱一般的形狀。亦即是,如圖3中所示一般,第1透明電極24,係具備有藉由Y軸方向之2根的輪廓線241、242所作了規定的形狀,但是,第1透明電極24之Y軸方向的2根之輪廓線241、242的各個,係被設為與Y軸方向成為非平行。
在此實施形態中,輪廓線241以及輪廓線242,係具備有:使相對於Y軸方向而作了+θ(θ>0)之傾斜的線241a以及242a、和相對於Y軸方向而作了-θ之傾斜的線241b以及242b,分別相互作了連結之構成。輪廓線241和輪廓線242,係形成為:使相對於Y軸方向而作了+θ之傾斜的線241a和相對於Y軸方向而作了-θ之傾斜的線242b,於X軸方向上而相互作對向,並且,使相對於Y軸方向而作了-θ之傾斜的線241b和相對於Y軸方向而作了+θ之傾斜的線242a,於X軸方向上而相互作對向。
於此情況,構成第1透明電極24之輪廓線241、242的線241a、241b、242a、242b之相對於Y軸方向的傾斜角θ,係能夠將於LCD30處而相同之副像素作並排的縱方向作為基準來考慮,並為了防止波紋之產生,而對於該傾斜角θ作選擇。已藉由視認而確認到:此傾斜角θ,係能夠在5度以上45度以下之範圍內,而得到波紋之產生的防止效果。在此例中,係選擇θ=15度。
第1透明電極24之寬幅Wx,雖並非為一定,但是,將該寬幅Wx之在X軸方向上的中點作了連結之中心線243(在圖3中,係以一點鍊線來作展示),係成為與Y軸方向相平行之直線。亦即是,第1透明電極24,係構成為會以身為與Y軸方向相平行之直線的中心線243作為對稱軸而成為線對稱之形狀。
如此這般,第1透明電極24,由於係將與Y軸方向相平行之直線作為對稱軸而成為線對稱之形狀,因此,在將此第1透明電極24作為受訊電極時的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04,係能夠使用與當將第1透明電極24設為一定寬幅之直線狀圖案的情況時相同之電路,而成為不需要進行與指示位置相對應之位置修正處理等。
又,第1透明電極24,係具備有:在從構成於Y軸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之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之交叉點的方向上,將相對於Y軸方向而作了+θ之傾斜的線241a以及242a、和相對於Y軸方向而作了-θ之傾斜的線241b以及242b,作複數次 (於此例中,係為2次)的反覆配置之形狀。
第1透明電極24,若是為了將波紋之產生作減輕或者是防止,則僅需要使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θ以及-θ之傾斜的形狀,在從構成於Y軸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在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之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之交叉點的方向上,而具備有1個以上即可。
但是,若是將第1透明電極24,設為在從構成於Y軸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之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之交叉點的方向上,而將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備有+θ以及-θ之傾斜的形狀僅作1個的設置之形狀,則第1透明電極之寬幅Wx的最大值係會變廣,而成為容易拾取雜訊。
又,在將第1透明電極24,設為在從構成於Y軸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之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之交叉點的方向上,而將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備有+θ以及-θ之傾斜的形狀作了多數次之反覆配置之形狀的情況時,第1透明電極之Y軸方向的輪廓線241、242,係作為全體而成為近似於與Y軸方向相平行之直線,波紋防止效果係會被降低。
因此,在雜訊對策以及波紋對策之觀點上,較理想,第1透明電極24之形狀,係設為在從構成於Y軸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之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之交叉點的方向上,而將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備有+θ以及-θ之傾斜的形狀作2次以上並且不會 使波紋防止效果降低的次數之設置。
接著,被配置在X軸方向上之第2透明電極25(導體片25P),係具備有藉由X軸方向之2根的輪廓線251、252所規定的形狀。如同前述一般,在此實施形態中,同一顏色之副像素係在Y軸方向上而被並排成一列。因此,在被配置於X軸方向上之LCD30的像素32和第2透明電極25之間,相較於像素32和第1透明電極24之間,波紋效果係較難以產生,此事係為周知。因此,第2透明電極25之X軸方向的輪廓線251以及252,係被設為直線,第2透明電極25,係藉由與先前技術相同之由一定寬幅Wy之ITO膜所成的導體而構成。
接著,假圖案23,係如圖3中所示一般,藉由分別與第1透明電極24之輪廓線242、241近接之2根的輪廓線231、232,而規定Y軸方向之輪廓。又,係藉由分別與第2透明電極25之輪廓線252、251近接之2根的輪廓線233、234,而規定X軸方向之輪廓。
假圖案23之Y軸方向之2根的輪廓線231以及232,係以能夠得到作為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均一之光學特性的方式,而與第1透明電極24之2根的輪廓線241以及242分別隔開有特定寬幅之間隔27地被形成。故而,假圖案23之沿著Y軸方向之2根的輪廓線231、232,係具備有使相對於Y軸方向而傾斜了前述+θ之線231a、232a以及相對於Y軸方向而傾斜了前述-θ之線231b、232b分別連續性地相連結的形狀。另外,間隔 27,係以一定之寬幅而形成。
又,假圖案23之X軸方向之2根的輪廓線233以及234、和於Y軸方向上而挾持該假圖案23之2根的第2透明電極25之輪廓線252以及251,係分別隔開有特定寬幅之間隔28地被形成。此間隔28,係以一定之寬幅而形成。
於圖4中,對於在LCD30之顯示面33上而將位置檢測感測器20作了重疊配置時,像素配列圖案與第1透明電極24、第2透明電極25之電極圖案以及假圖案23間之位置關係的其中一例作展示。
如圖4中所示一般,構成像素32之紅、綠、藍的3原色之副像素34R、34G、34B,係在X軸方向(橫方向)之同一行上,以將該些之3原色的副像素34R、34G、34B依序反覆配置的方式來作並排。又,該些之3個的副像素34R、34G、34B之各個,於Y軸方向之同一列上,相同之副像素係被作複數配置,而構成LCD30之顯示面33。
於此例中,在Y軸方向上,同一顏色之副像素34R、34G、34B之各個,係被並排於一列,在此Y軸方向之像素配列和感測器30之Y軸方向的第1透明電極24之間,係成為容易產生波紋效果。
但是,若依據此實施形態之位置檢測感測器20,則被配置在Y軸方向上之第1透明電極24的輪廓線,係被設為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特定之傾斜角+θ、-θ的形狀,又,以能夠得到作為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均一之光學特 性的方式而隔著間隔27來與此第1透明電極24作了近接配置的假圖案23,亦係成為與Y軸方向間具有特定之傾斜角+θ、-θ者。故而,在與LCD30之顯示像素32的Y軸方向之配列圖案之間,波紋之產生係被減輕或是被防止。
而,在此實施形態中,藉由相互鄰接之2根的第1透明電極24和相互鄰接之2根的第2透明電極25所致之4點的交叉點所形成之區域的形狀,就算是施加有波紋對策,係仍維持為矩形形狀,而不必要進行起因於並未具備有矩形形狀一事所導致的與由指示體所進行之位置指示相對應的位置修正處理。
進而,在此實施形態中,被配置在Y軸方向上之第1透明電極24,由於係具備有以將其之在X軸方向上的寬幅Wx之中心點作連結所形成的於Y軸方向上為直線狀之中心線243作為對稱軸而線對稱之形狀,因此,將第1透明電極24作為受訊電極而受訊訊號之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04,係能夠使用與當第1透明電極24為在X軸方向上而具有一定寬幅之直線狀圖案時相同的電路,而成為不需要進行當使用有在X軸方向上而並不具備一定寬幅之受訊電極的情況時所必須進行之位置修正處理。
〔第1實施形態之變形例〕
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雖係針對於複數根之第1透明電極24的各個處而將前述傾斜角θ設為相同的情況 來作了說明,但是,明顯的,就算是並不在全部的複數根之第1透明電極24處而將前述傾斜角θ設為相同也沒有關係。
例如,係亦可設為:將在X軸方向上而一次跳過一根地配置了的第1透明電極24,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情況相同的,設為使其之輪廓線241以及242為由前述正以及負之傾斜角θ=15度之線所成者,並將剩餘之一次跳過一根地配置了的第1透明電極24之輪廓線241以及242,設為由正以及負之傾斜角θ’為θ’≠15度(但是,5度≦θ’≦45度)之例如θ’=20度的線所成者。
另外,使傾斜角成為互為相異之透明電極24,係並不被限定於在X軸方向上而設為一次跳過一根的情況,亦可一次跳過複數根的來作配置。
又,在此實施形態中,位置在於Y軸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之間的第1透明電極24,係具備有將由相對於Y軸方向而作了+θ以及-θ之傾斜的線所構成之輪廓線作了2次之反覆配置的形狀,但是,在Y軸方向上,係並非一定需要將相同之形狀作反覆配置。例如,亦可接續著由相對於Y軸方向而作了+θ以及-θ之傾斜的線所構成之輪廓線,而藉由具備有並非為+θ以及-θ之角度的線,來形成下一個輪廓線。
另外,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在第1透明電極24之Y軸方向的輪廓線241、242和與該些相對向之假圖案23的各別之輪廓線232、231之間,係被形成有特定之間 隔,但是,此間隔之寬幅,係可在能夠確保作為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特定的均一之光學特性的範圍內,來選擇所期望之值。又,此間隔之寬幅,係並非絕對需要為一定。亦即是,如同上述一般,假圖案23,係只要具有相對於LCD30之像素32的Y軸方向之配列而具備特定之角度的輪廓即可。
又,上述之實施形態,係為用以成為不會在「被配置於Y軸方向上之第1透明電極24的輪廓線241、242以及近接於被配置於Y軸方向上之第1透明電極24的輪廓線241、242所形成之假圖案23的Y軸方向之輪廓線231、232之各個」,與「LCD30之像素32的Y軸方向之配列」之間,而產生波紋效果之構成。但是,明顯的,對於經由被配置在X軸方向上之第2透明電極25的形狀(輪廓線)和假圖案23之X軸方向的輪廓線233、234所規定之X軸方向之各別的輪廓,係可適用本發明。經由此,係能夠對於在其與LCD30之像素32的X軸方向之配列之間所產生的波紋效果作防止。
〔第2實施形態〕
如同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一般,在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20中,若是在藉由相鄰之2根的第1透明電極24和相鄰之2根的第2透明電極25所包圍的區域中,形成有由具備與第1透明電極24以及第2透明電極25相同之光透過率的ITO膜所成之假圖案23,則經由身 為導體之假圖案23,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之間的距離d係變短。因此,第1透明電極24以及第2透明電極25間之耦合容量C(=k×S/d(k為比例常數,S為電極之對向面積))係變大。
在交叉點靜電容量方式中,由於係將相對於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之間的耦合容量之當手指或位置指示器等之指示體接近或接觸了感測器20時的容量變化檢測出來,因此,若是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之間的耦合容量變大,則會變得難以將當指示體接近或接觸了感測器20時之容量變化檢測出來。
因此,在此第2實施形態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中,在藉由相鄰之2根的第1透明電極24和相鄰之2根的第2透明電極25所包圍之區域中,代替由1個區域所成之假圖案23,係設置有將此假圖案23分割成複數個之由複數個的小假圖案所成之分割假圖案DP。
藉由此,係能夠將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之間的耦合容量,視為在將複數個的電容器作了串聯連接時之靜電容量,而能夠將在由1個區域所成之假圖案23的情況時之耦合容量降低。故而,係成為容易將當手指或位置指示器等之指示體接近或接觸了位置檢測感測器時之容量變化檢測出來,而能夠將位置檢測之感度提昇。
但是,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由於係代替假圖案23,而設置由複數個的小假圖案所成之分割假圖案DP,因此,會有在小假圖案之輪廓線和LCD30之像素32的配列 圖案之間而產生波紋效果之虞。因此,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係針對由複數個的小假圖案所成之分割假圖案,而對於有可能在其與LCD30之像素32的配列圖案之間而產生的波紋效果施加有對策。
於圖5中,對於在此第2實施形態之位置檢測感測器60中的由第1透明電極24以及第2透明電極25所成之格狀構成的電極圖案和分割假圖案DP之圖案形狀的其中一例作展示。在此圖5之第2實施形態的位置檢測感測器60中,針對與前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所展示的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構成相同的部份,係附加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另外,在以下所說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亦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在位置檢測感測器60中,以有可能會在其與LCD30之像素32的Y軸方向之配列間而產生的波紋效果作為對向,來對其對策作說明。
如圖5中所示一般,在第2實施形態中,亦同樣的,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係具備有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時相同形狀之電極圖案。另一方面,分割假圖案DP,係成為將2種類之平行四邊形的小假圖案61、62和2種類之三角形的小假圖案63、64作了組合者。
於此,小假圖案61,係設為藉由與X軸方向相平行之輪廓線611、612和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前述-θ之傾斜的輪廓線613、614所包圍之平行四邊形的形狀。又, 小假圖案62,係設為藉由與X軸方向相平行之輪廓線621、622和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前述+θ之傾斜的輪廓線623、624所包圍之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又,小假圖案63,係設為藉由與X軸方向相平行之輪廓線631和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θ之傾斜的輪廓線632以及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前述-θ之傾斜的輪廓線633所包圍之三角形的形狀。又,小假圖案64,係設為藉由與X軸方向相平行之輪廓線641和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前述+θ之傾斜的輪廓線642以及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前述-θ之傾斜的輪廓線643所包圍之三角形的形狀。而,三角形之小假圖案63,係作為頂點位於下方之形狀而被配置,三角形之小假圖案64,係作為頂點位於上方的形狀而被配置。
傾斜角θ,係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完全相同,而被設為例如5度≦θ≦45度之範圍的值在此例中,係設為θ=15度。
故而,平行四邊形之小假圖案61的Y軸方向之輪廓線613、614,係相對於構成第1透明電極24之輪廓線241、242的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θ之傾斜的線241b、242b,而成為平行。又,平行四邊形之小假圖案62的Y軸方向之輪廓線623、624,係相對於構成第1透明電極24之輪廓線241、242的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θ之傾斜的線241a、242a,而成為平行。而,三角形之小假圖案63、64的輪廓線632、642,係相對於第1透明電極24之 輪廓線241、242中的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θ之傾斜的線241a、242a,而成為平行。又,三角形之小假圖案63、64的輪廓線633、643,係相對於第1透明電極24之輪廓線241、242中的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θ之傾斜的線241b、242b,而成為平行。
而後,如圖5中所示一般,被配置在藉由相鄰之2根的第1透明電極24和相鄰之2根的第2透明電極25所包圍之區域中的各個分割假圖案DP,係將平行四邊形之小假圖案61以及62的各2個,以及1個的三角形之小假圖案63或64,在X軸方向上作配列。又,在Y軸方向上,係將此配列圖案作4行之反覆配置而構成。於此情況,三角形之小假圖案63或64,係在分割假圖案DP之配列中的X軸方向之中央處,而被設置在Y軸方向上。
又,此些之小假圖案61、62、63、64之各個,係電性游離地被形成。亦即是,小假圖案61、62、63、64,係被形成為與第1透明電極24以及第2透明電極25之間具備有特定之間隔,並且,在小假圖案彼此之間,亦係形成為具有特定之間隔。
此分割假圖案DP,係與前述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為對於被形成在透明基板21之全面上的ITO膜,而藉由使用遮罩圖案來實施光微影工程,而與第1以及第2透明電極24、25一同地形成者。
此第2實施形態之分割假圖案DP,係將該分割假圖案DP所佔據之區域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中心點作 為中心,而構成為點對稱。故而,分割假圖案DP,係成為將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間之全部之交點(交叉點)的各個作為中心而呈點對稱之構成。進而,此分割假圖案DP,係構成為以該分割假圖案DP所佔據的區域之X軸方向的中心線作為對稱軸而呈線對稱之形狀,並且,係亦構成為以前述區域之Y軸方向的中心線作為對稱軸而呈線對稱之形狀。
藉由將分割假圖案DP,設為如此這般之將藉由第1透明電極24和第2透明電極25所構成之全部之交點(交叉點)作為中心而呈點對稱之圖案形狀,若依據此第2實施形態,則在所有的交叉點處,位置檢測特定係成為均一,在感測器20之全檢測區域中,係具備均一之感測器特性。
另外,當並非絕對需要在全部的交叉點處而均於Y軸方向和X軸方向之雙方得到均一之位置檢測特性的情況時,係亦可採用下述一般之構成。亦即是,為了相對於Y軸方向而將位置檢測特性設為均一,只要將分割假圖案DP之圖案形狀,形成為將第2透明電極25作為對稱軸而成為上下對稱即可。又,為了相對於X軸方向而將位置檢測特性設為均一,只要將分割假圖案DP之圖案形狀,形成為將第1透明電極24作為對稱軸而成為左右對稱即可。
藉由將分割假圖案DP構成為如同上述一般之圖案形狀,若依據此第2實施形態,則係能夠得到與第1實施形 態相同之效果,並且,由於藉由第1透明電極24之輪廓線241、242和小假圖案61、62、63、64之Y軸方向的輪廓線613、614、623、624、632、633、642、643所形成的線,係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特定之傾斜,因此,係能夠將在此些之線和LCD30之像素32的Y軸方向之配列圖案之間的波紋之產生作減輕或者是防止。
〔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
在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的說明中,係作為在分割假圖案DP之各個處,複數個的小假圖案61、62、63、64之相對於Y軸方向的輪廓線為具備有前述之±θ之傾斜者,來作了說明。但是,例如將在X軸方向上並排之2個的小假圖案61、62設為相同形狀之平行四邊形一事,係並非為絕對必要。如同上述一般,只要以能夠作為位置檢測感測器60之全體而確保均一之透過率的方式,來具備與第1透明電極24以及第2透明電極25之各個的形狀相對應之形狀,並且以能夠將在LCD30之像素32的配列方向和小假圖案61、62、63、64之各個的輪廓線之方向間的波紋之產生作減輕或者是防止的方式,來將相對於LCD30之像素32的配列方向之小假圖案61、62、63、64之各個的輪廓線之傾斜角,設定為特定之值即可。
於此情況,亦同樣的,假圖案DP,若是被構成為將該假圖案DP所佔據之區域的X軸方向之中心線作為對稱軸而呈線對稱之形狀,並且被構成為將其之Y軸方向的中 心線作為對稱軸而呈線對稱之形狀,且更進而被構成為將其之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中心點作為對稱之中心而呈點對稱,則係能夠成為涵蓋感測器基板之全體而具有均一之感測器特性。
〔其他實施形態或變形例〕
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以及第2實施形態中,藉由將第1透明電極24之Y軸方向的輪廓線241、242,以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特定之傾斜+θ的直線之線241a、242a以及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特定之傾斜-θ的直線之線241b、242b來構成,複數之第1透明電極24的各別之輪廓線,係設為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特定之傾斜的形狀。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種將複數之第1透明電極的形狀藉由具有此種傾斜θ之直線的線來構成的情況。
例如,圖6之例的位置檢測感測器70,係為作為將第1透明電極之形狀設為相對於Y軸方向而具有特定之傾斜的方法,而採用了在Y軸方向上為圓弧狀之曲線形狀、亦即是所謂的圓滑形狀的情況。又,圖6之例的位置檢測感測器70,係為被適用在將假圖案設為分割假圖案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情況。另外,在此圖6之例的位置檢測感測器70中,針對與前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所展示的構成相同的部份,係附加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亦即是,此圖6之例的複數之第1透明電極24R,係將其之Y軸方向之2根的輪廓線,藉由將該第1透明電極 24R之寬幅的中心線243R作為對稱軸而呈線對稱之形狀的圓弧狀之曲線241R、242R來構成。並且,在此圖6之例中,第1透明電極24R,係設為在從於Y軸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的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的交叉點之方向上,將線對稱之形狀的圓弧狀之曲線241R、242R作了2次反覆配置之形狀。此反覆配置次數,係如同在前面亦有所敘述一般,當並非僅對於波紋對策作考慮,而亦對於雜訊對策作了考慮的情況時,係被設為2次以上且不會高過會使波紋防止效果降低之次數。
又,此圖6之例的分割假圖案DPR,係藉由與第1透明電極24R之輪廓相對應的形狀之6種的小假圖案71、72、73、74、75、76所構成。亦即是,在此圖6之例中,小假圖案71~74之各個,係均具備有由與X軸方向相平行之直線所成之2根的輪廓線。而,小假圖案71,係更進而具備有與從於Y軸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的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的交叉點之圓弧狀的曲線241R之前半的曲線相平行之2根的曲線輪廓線,並具備有藉由此些曲線輪廓線和與X軸方向相平行之2根的直線輪廓線所包圍之4邊形的形狀。
又,小假圖案72,係具備有與從於Y軸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的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的交叉點之圓弧狀的曲線241R之後半的曲線相平行之2根的曲線輪廓線,並具備有藉由此些曲線輪 廓線和與X軸方向相平行之2根的直線輪廓線所包圍之4邊形的形狀。
又,小假圖案73,係具備有與從於Y軸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的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的交叉點之圓弧狀的曲線242R之前半的曲線相平行之2根的曲線輪廓線,並具備有藉由此些曲線輪廓線和與X軸方向相平行之2根的直線輪廓線所包圍之4邊形的形狀。
又,小假圖案74,係具備有與從於Y軸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的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的交叉點之圓弧狀的曲線242R之後半的曲線相平行之2根的曲線輪廓線,並具備有藉由此些曲線輪廓線和與X軸方向相平行之2根的直線輪廓線所包圍之4邊形的形狀。
又,小假圖案75,係具備有藉由與從於Y軸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的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的交叉點之圓弧狀的曲線241R之前半的曲線相平行之輪廓線,和從於Y軸方向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的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的交叉點之圓弧狀的曲線242R之前半的曲線相平行之輪廓線,以及與X軸方向相平行之直線輪廓線,所包圍之楔形形狀。
又,小假圖案76,係具備有藉由與從於Y軸方向上而相互被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的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的交叉點之圓弧狀的曲線241R之後半 的曲線相平行之輪廓線,和從於Y軸方向之2個的交叉點中之其中一方的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的交叉點之圓弧狀的曲線242R之後半的曲線相平行之輪廓線,以及與X軸方向相平行之直線輪廓線,所包圍之楔形形狀。
於此,6種的小假圖案71、72、73、74、75、76之各個,於此例中,亦係與第1透明電極24R以及第2透明電極25相同地藉由ITO膜而構成,並且,係相互電性獨立,且被形成為相互電性游離之狀態。又,係與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相同的,為藉由光微影工程而與第1透明電極24R以及第2透明電極25同時地形成此分割假圖案DPR者。
而,在分割假圖案DPR中,係成為將「於X軸方向上,將小假圖案71作2次反覆配置,接著配置楔形之小假圖案75,接著更進而將小假圖案73作2次反覆配置」的配列圖案,和「於X軸方向上,將小假圖案72作2次反覆配置,接著配置楔形之小假圖案76,接著更進而將小假圖案73作2次反覆配置」的配列圖案,於Y軸方向上作了2次反覆配置的圖案。
此圖6之例的分割假圖案DPR,亦係將該分割假圖案DPR所佔據之區域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中心點作為中心,而構成為點對稱。故而,分割假圖案DPR,係成為將第1透明電極24R和第2透明電極25間之全部之交點(交叉點)的各個作為中心而呈點對稱之構成。進而,此分割假圖案DPR,係構成為以該分割假圖案DPR所佔 據的區域之X軸方向的中心線作為對稱軸而呈線對稱之形狀,並且,係亦構成為以前述區域之Y軸方向的中心線作為對稱軸而呈線對稱之形狀。
若依據此圖6之例的位置檢測感測器70,則係能夠得到與第2實施形態完全相同之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係設為將第1透明電極和第2透明電極以及假圖案(亦包含分割假圖案)全部形成於透明基板之其中一面側處,但是,例如,亦可將第1透明電極和第2透明電極分別形成在透明基板之其中一面和另外一面上,並將假圖案形成在透明基板之其中一面或者是另外一面上。又,亦可設為:將第1以及第2透明電極設置在透明基板之其中一面上,並且將假圖案設置在透明基板之另外一面上。
但是,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由於係設為將第1透明電極和第2透明電極以及假圖案全部形成在透明基板之其中一面側處,因此,係能夠獲得下述之效果:亦即是,感測器20之製造工程數係變少,而能夠以低價來構成。又,在將第1透明電極和第2透明電極或假圖案分別形成在透明基板之其中一面和另外一面上的情況時,會有依存於透明基板之厚度,而導致第1透明電極和第2透明電極之輪廓線或者是假圖案之輪廓線的視覺效果改變的問題,但是,若依據此實施形態,則由於係將第1透明電極和第2透明電極以及假圖案全部形成在透明基板之其中一面側處,因此,係並不需要對於此種問題作考慮。
另外,當然的,在分割假圖案中之小假圖案的數量,係並不被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
另外,上述之實施形態,雖係為在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中而適用了本發明的情況,但是,本發明,只要為像是LCD、有機EL元件等之將像素配置為直線狀而構成顯示裝置,並在此顯示裝置之顯示面上重疊配置透明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的構成,則均可適用本發明。
例如,係亦可適用在如同圖7以及圖8所示一般之電磁感應方式的位置檢測感測器80中。如圖7中所示一般,此例之電磁感應方式的位置檢測感測器80,係具備有:被重疊配置在LCD等之顯示裝置81的顯示面81D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檢測線圈基板82,和被配置在與顯示裝置81之顯示面81D相反側處的驅動線圈基板83。而,與此例之位置檢測感測器80一同使用的位置指示器84,係具備有共振電路841。
在驅動線圈基板83處,例如係在樹脂等之基板上配置有驅動線圈。此驅動線圈基板83,由於係被設置在顯示裝置81之背面側,因此,係並不需要將透明基板以及驅動線圈藉由透明導體來構成。
藉由對於此驅動線圈基板83之驅動線圈供給特定之頻率訊號,係產生感應磁場,在位置指示器84之共振電路841處,係被積蓄有與此感應磁場相對應之能量。而,位置指示器84,係將被積蓄在其之共振電路841處的磁場能量供給至檢測用線圈基板82處。
在檢測線圈基板82處,係如圖8中所示一般,將例如由ITO膜所成之檢測用迴圈線圈822X和822Y形成為格狀,並且,在其之周部處,係被設置有訊號處理電路部800。檢測用迴圈線圈822X,係具備有被配置在Y軸方向上之長條部,並在檢測線圈基板82上,於X軸方向上而以特定之間隔作了複數根之配置。檢測用迴圈線圈822Y,係具備有被配置在X軸方向上之長條部,並在檢測線圈基板82上,於Y軸方向上而以特定之間隔作了複數根之配置。
訊號處理電路部800,係具備有選擇電路823X以及823Y、和位置算出電路824。選擇電路823X,係根據位置算出電路824之控制,而對於檢測用迴圈線圈822X之其中一者作選擇。又,選擇電路823Y,係根據位置算出電路824之控制,而對於檢測用迴圈線圈822Y之其中一者作選擇。
位置算出電路824,係根據藉由以選擇電路823X、823Y所選擇了的檢測用迴圈線圈822X、822Y所受訊之訊號,來檢測出位置指示器84所指示之位置。亦即是,因應於由位置指示器84之共振電路841所致的磁場,在檢測用迴圈線圈822X、822Y處係產生有感應電流。位置算出電路824,係一面對於選擇電路823X以及823Y作切換,一面判定出產生有感應電流之檢測用迴圈線圈822X、822Y的位置,並根據該判定結果來算出位置指示器84所指示之位置並作輸出。
在檢測線圈基板82處,係於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上,被配置有由ITO膜所成之檢測用迴圈線圈822X以及822Y。故而,由ITO膜所成之檢測用迴圈線圈822X以及822Y,係分別具有具備著特定之輪廓線的形狀,而與在位置檢測感測器20中之第1透明電極24、第2透明電極25相同的,會有在其與構成顯示裝置81之像素之間而產生波紋效果之虞。故而,不僅是靜電容量方式,就算是在此種構成之電磁感應方式的位置檢測感測器中,亦能夠適用本發明。
在此例中,為了滿足在檢測線圈基板82處之光透過率的均一性,係在存在於檢測用迴圈線圈822X以及822Y之間的區域處,設置有例如由ITO膜所成之假圖案。而,係適用有與此檢測線圈基板82之檢測用迴圈線圈822X以及822Y之導體的輪廓形狀相對應的形狀之假圖案的形狀。又,假圖案,係亦可如同第2實施形態一般,藉由由複數個的小假圖案所成之分割假圖案來構成之。
藉由上述構成,就算是在此圖7以及圖8中所示之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的情況時,亦同樣的,當將檢測線圈基板82重疊配置在LCD等之顯示裝置的顯示面上時,能夠對於在LCD之顯示像素的配列和檢測用迴圈線圈之導體或者是假圖案之間的波紋效果作減輕或防止。
另外,在圖7以及圖8所示之電磁感應方式的位置檢測感測器80中,驅動線圈係被配置在驅動線圈基板83處,而構成為被設置在與顯示裝置81之顯示面81D相反 側處,但是,亦可將驅動線圈配置在顯示裝置81之顯示面81D側的周部處。
亦即是,代替圖7中所示之被配置在顯示裝置81之背面處的驅動線圈,亦可在具備有格形狀之檢測用迴圈線圈822X以及822Y的檢測線圈基板82之其中一面或者是另外一面的周部處,將驅動線圈如同圖8中之虛線所示一般地來作為周邊激磁線圈830而配置之。藉由此周邊激磁線圈830,係與被設置在驅動線圈基板83處之驅動線圈相同的,在位置指示器84之共振電路841處,係被積蓄有與其之感應磁場相對應之能量。而,位置指示器84,係將被積蓄在其之共振電路841處的磁場能量供給至檢測用線圈基板82處。
另外,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作為透明之導體,雖係使用ITO膜,但是,當然,亦可使用其他之透明性的導電材料。例如,係可使用由ZnO(氧化鋅)所成之透明導體,或者是使用在溶液中混入有Ag(銀)導線的透明導電性墨水。又,如同前述一般,假圖案,係並非絕對需要藉由與構成第1透明電極或第2透明電極之導體相同的透明材料來構成,亦可藉由光透過率為相等或相近似之透明材料來構成。又,假圖案,由於係並非絕對需要為導體,因此,亦可藉由非導體材料,例如藉由透明的樹脂等來構成。
又,以上之說明,雖係為將本發明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使用在平板裝置中的情況,但是,本發明之位置檢測感測 器,係並不被限定於平板裝置,例如,亦可適用在行動電話終端或攜帶型電腦等的行動終端,或者是桌上型之電子裝置、其他之各種電子裝置中。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顯示裝置雖係全部設為LCD的情況來作了說明,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LCD,例如,亦可適用在像是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顯示器等之將顯示像素作了有秩序的配置之顯示裝置中。
20‧‧‧位置檢測感測器
21‧‧‧透明基板
22‧‧‧透明電極群
23‧‧‧假圖案
24‧‧‧第1透明電極
25‧‧‧第2透明電極
26‧‧‧導體層
27、28‧‧‧間隔
30‧‧‧LCD
32‧‧‧顯示像素
33‧‧‧顯示面
〔圖1〕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的第1實施形態所具備之位置檢測裝置的其中一例作說明之圖。
〔圖2〕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的第1實施形態所具備之位置檢測裝置的感測電路之構成例作說明之圖。
〔圖3〕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的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作說明之圖。
〔圖4〕對於將圖3之位置檢測感測器重疊於顯示面上的狀態之其中一例作展示之圖。
〔圖5〕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的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作說明之圖。
〔圖6〕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的第2實施形態之其他構成例作說明之圖。
〔圖7〕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其 他實施形態作說明之圖。
〔圖8〕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檢測裝置的其他實施形態作說明之圖。
〔圖9〕用以對於先前技術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的其中一例作說明之圖。
〔圖10〕用以對於先前技術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的波紋防止對策之例作說明之圖。
10‧‧‧平板裝置
20‧‧‧位置檢測感測器
21‧‧‧透明基板
22‧‧‧透明電極群
23‧‧‧假圖案
24‧‧‧第1透明電極
25‧‧‧第2透明電極
30‧‧‧LCD
31‧‧‧LCD基板
32‧‧‧顯示像素
33‧‧‧顯示面
40‧‧‧印刷配線基板
51‧‧‧上殼體
52‧‧‧下殼體
53‧‧‧凹部

Claims (15)

  1. 一種位置檢測感測器,係被重疊在顯示裝置之顯示面上而作使用,並用以檢測出指示體所指示之位置,該顯示裝置,係具備有被配列在第1方向上和與前述第1方向相正交之第2方向上的複數之像素,該位置檢測感測器,其特徵為:係具備有由被配置在前述第1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複數根之電極和被配置在前述第2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複數根之電極所成的格狀構成,藉由在前述第1方向上而相互配置於近旁的2根之前述電極和在前述第2方向上而相互配置於近旁的2根之前述電極所相互交叉之4個的交叉點所形成之區域,係形成矩形,在前述矩形之區域中的並未被形成有前述電極的區域處,係以能夠得到作為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之均一之光學特性的方式,而將具有特定之光透過性的假圖案近接於被形成在前述矩形之區域中的前述電極而作配置,並且,前述假圖案,係被電性游離地作配置,被配置在前述第1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前述複數根之電極的各個,係在相互位置於近旁之2個的交叉點之間,以能夠防止在與被配置於前述第1方向上之複數的前述像素間之波紋(moire)的方式,而具有相對於前述第1方向而具備特定之傾斜度的形狀,並且,係為了達成前述指示體所指示之位置的檢測精確度,而具有會以前述第1 方向之直線作為對稱軸而成為線對稱一般的形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其中,被配置在前述第1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前述複數根之電極的各個,係在相互位置於近旁之前述2個的交叉點之間,具備有在從構成前述2個的交叉點之其中一方的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之交叉點的方向上而具有正的傾斜度和負的傾斜度之形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其中,前述傾斜度,係具有藉由隨著從構成前述2個的交叉點之其中一方的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之交叉點的方向來依序作改變而帶有圓滑度的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其中,前述具有正的傾斜度和負的傾斜度之形狀,係具備有在從構成前述2個的交叉點之其中一方的交叉點而朝向另外一方之交叉點的方向上而反覆出現之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其中,係為用以將與由指示體所致之位置指示相對應的靜電容量之改變檢測出來的靜電容量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其中,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和前述指示體之間,係藉由以電磁感應方式來耦合,而求取出經由前述指示體所指示了的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 其中,係與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相獨立地,而具備有用以對於前述指示體供給電磁感應訊號之激磁線圈,且前述激磁線圈,係被配置在與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顯示面相對應的面之側,或者是被配置在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顯示面之側的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之近旁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其中,被配置在前述第1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前述複數根之電極、以及被配置在前述第2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前述複數根之電極,係在具有光透過性之基材的其中一面之側而分別被作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其中,被配置在前述第1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前述複數根之電極,係位置在具有光透過性之基材的其中一面之側,並且,被配置在前述第2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前述複數根之電極,係位置在具有前述光透過性之基材的另外一面之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其中,前述假圖案,係至少具備有與被配置在前述第1方向上之前述電極的形狀相對應之形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其中,前述假圖案,係藉由與前述電極相同之材質所構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其中,前述假圖案,係由複數之圖案所構成,在前述 複數之圖案之間,係被形成有特定之間隙,並且,前述間隙,係至少被形成在與前述第1方向相異之方向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其中,前述複數之圖案的各個,係相互電性游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其中,前述複數之圖案,係為了達成前述指示體所指示之位置的檢測精確度,而以成為將特定之直線作為軸的線對稱圖案或者是成為以特定之點作為基準的點對稱圖案的方式,而被形成。
  15. 一種位置檢測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並且,係具備有:用以對於構成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之被配置在前述第2方向上的具有光透過性之前述複數根之電極,而供給特定的送訊訊號之送訊訊號供給電路;和用以受訊從被配置在前述第1方向上之具有光透過性的前述複數根之電極而來的訊號之訊號受訊電路。
TW101118331A 2011-07-14 2012-05-23 位置檢測感測器及位置檢測裝置 TWI5504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5285A JP5777094B2 (ja) 2011-07-14 2011-07-14 位置検出センサおよび位置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8177A true TW201308177A (zh) 2013-02-16
TWI550480B TWI550480B (zh) 2016-09-21

Family

ID=46458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8331A TWI550480B (zh) 2011-07-14 2012-05-23 位置檢測感測器及位置檢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885178B2 (zh)
EP (1) EP2546731A3 (zh)
JP (1) JP5777094B2 (zh)
KR (1) KR20130009608A (zh)
CN (2) CN102880365A (zh)
IL (1) IL219881A (zh)
TW (1) TWI5504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2039B (zh) * 2014-06-27 2016-10-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7094B2 (ja) * 2011-07-14 2015-09-09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センサおよび位置検出装置
US20140015790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J Touch Corporation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 sensor
JP5826165B2 (ja) 2012-12-28 2015-12-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9645695B2 (en) * 2013-03-07 2017-05-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play apparatus
JP5865285B2 (ja) 2013-03-27 2016-02-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4102333B (zh) * 2013-04-10 2017-04-12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及其操作方法
JP6131123B2 (ja) * 2013-06-25 2017-05-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付表示装置
JP2015109067A (ja) * 2013-10-22 2015-06-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WO2015118879A1 (ja) * 2014-02-10 2017-03-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KR101584423B1 (ko) * 2014-02-21 2016-01-11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모아레 감소를 위한 오버코트층을 구비한 터치 패널, 터치 패널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및 터치 패널 형성 방법
KR101527320B1 (ko) * 2014-02-26 2015-06-09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매트릭스 스위칭 타입 터치패널
JP6375678B2 (ja) * 2014-04-24 2018-08-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磁気センサー
JP2015232819A (ja) * 2014-06-10 2015-12-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KR102286730B1 (ko) * 2014-06-13 2021-08-09 미래나노텍(주) 비정형 센서 패턴을 구비한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치스크린 패널
KR101605622B1 (ko) * 2014-07-15 2016-03-23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KR102318028B1 (ko) * 2015-03-13 2021-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타이저 회로 패터닝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TWI628567B (zh) * 2015-05-28 2018-07-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US10064270B2 (en) * 2015-06-05 2018-08-28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Flexible interconnects, systems, and uses thereof
WO2017060936A1 (ja) * 2015-10-06 2017-04-13 ニューコ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
JP6639296B2 (ja) * 2016-03-23 2020-02-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1919554B1 (ko) * 2016-04-28 2018-11-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601650B1 (ko) * 2016-07-26 2023-1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6249963B (zh) * 2016-09-29 2019-0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EP3564800A1 (en) * 2016-12-28 2019-11-06 Fujikura Ltd. Wiring body, wiring board and touch sensor
CN108628483B (zh) * 2017-03-15 2021-03-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单元、互电容触控屏和触控显示装置
JP6369589B1 (ja) * 2017-03-30 2018-08-08 Smk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WO2018193891A1 (ja) * 2017-04-17 2018-10-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
CN108415615B (zh) 2018-04-28 2020-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网格、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JP7395402B2 (ja) * 2020-03-26 2023-12-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検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9575B2 (ja) * 1986-09-16 1995-11-22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の状態検出方式
JPH08202487A (ja) * 1995-01-27 1996-08-09 Totoku Electric Co Ltd 透明型デジタイザセンサ板および電磁誘導方式デジタイザ
JPH11110115A (ja) * 1997-09-30 1999-04-23 Fujitsu General Ltd デジタイザ装置
JP2009009249A (ja) 2007-06-26 2009-01-15 Nissha Printing Co Ltd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2方式併用タッチパネル
JP5094376B2 (ja) * 2007-12-28 2012-12-12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
JP4945483B2 (ja) * 2008-02-27 2012-06-06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表示パネル
JP2009259063A (ja) * 2008-04-18 2009-11-05 Gunze Ltd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273577A1 (en) * 2008-04-30 2009-11-05 Apple Inc. Moire-Free Touch Screen with Tilted or Curved ITO Pattern
US8159467B2 (en) * 2008-08-21 2012-04-17 Wacom Co. Ltd. Meshed touchscreen pattern
JP5491020B2 (ja) * 2008-11-26 2014-05-1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
US8593410B2 (en) * 2009-04-10 2013-11-26 Apple Inc. Touch sensor panel design
US9075484B2 (en) * 2009-06-02 2015-07-07 Pixart Imaging Inc. Sensor patterns for mutual capacitance touchscreens
JP5295008B2 (ja) 2009-06-18 2013-09-18 株式会社ワコム 指示体検出装置
US8957874B2 (en) * 2009-06-29 2015-02-17 Apple Inc. Touch sensor panel design
CN101630216B (zh) * 2009-07-31 2012-06-27 深圳市旺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防干扰投射式电容触摸屏
JP2011065450A (ja) * 2009-09-17 2011-03-31 Wacom Co Ltd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指示器
JP3167700U (ja) * 2011-02-22 2011-05-12 洋華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透明タ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センサー
JP2012194274A (ja) * 2011-03-15 2012-10-11 Japan Display West Co Ltd 表示装置
JP5777094B2 (ja) * 2011-07-14 2015-09-09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センサおよび位置検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2039B (zh) * 2014-06-27 2016-10-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70788U (zh) 2013-04-10
EP2546731A2 (en) 2013-01-16
CN102880365A (zh) 2013-01-16
US8885178B2 (en) 2014-11-11
JP5777094B2 (ja) 2015-09-09
TWI550480B (zh) 2016-09-21
US20130016363A1 (en) 2013-01-17
KR20130009608A (ko) 2013-01-23
IL219881A0 (en) 2012-07-31
EP2546731A3 (en) 2015-09-02
JP2013020560A (ja) 2013-01-31
IL219881A (en)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0480B (zh) 位置檢測感測器及位置檢測裝置
TWI460494B (zh) 具有觸控式感測輸入元件的顯示裝置
US9235309B2 (en) Mesh sensor design for reduced visibility in touch screen devices
US20120242606A1 (en) Trace design for reduced visibility in touch screen devices
US9323370B2 (en) Electrode sheet,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4568661B2 (ja) 位置検出装置、位置入力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
EP3477448B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6494287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562720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9563324B2 (en) Touch panel substrat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6775050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装置
WO2016174986A1 (ja) 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053571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2018081485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US10216340B2 (en) Touch detection device for improving touch detection and visibilit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JP6391978B2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7227984A (ja)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3534999B (zh) 触摸传感器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JP2018073355A (ja) 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4327145B (zh) 触控显示面板
WO2021019823A1 (ja) 透明電極部材、静電容量式センサおよび入出力装置
CN116027926A (zh) 触控基板、显示模组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7032503A (zh) 触控显示装置
JP2018195021A (ja) 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