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6240A - Ammonia-decomposing catalyst,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ammonia-containing exhaust gas with the catalyst - Google Patents

Ammonia-decomposing catalyst,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ammonia-containing exhaust gas with the catalys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6240A
TW200936240A TW097148573A TW97148573A TW200936240A TW 200936240 A TW200936240 A TW 200936240A TW 097148573 A TW097148573 A TW 097148573A TW 97148573 A TW97148573 A TW 97148573A TW 200936240 A TW200936240 A TW 2009362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weight
ammonia
exhaust gas
copper ox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8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06708B (zh
Inventor
Tomoo Ikoma
Takanobu Sakurai
Original Assignee
Nikki Univers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ki Univers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kki Univers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36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6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6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67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21Removing nitrogen compounds
    • B01D53/8634Ammon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9/00Catalysts comprising molecular sieves
    • B01J29/04Catalysts comprising molecular sieves having base-exchange properties, e.g. crystalline zeolites
    • B01J29/06Crystalline aluminosilicate zeolites; Isomorphous compounds thereof
    • B01J29/064Crystalline aluminosilicate zeolites; Isomorphous compounds thereof containing iron group metals, noble metals or copper
    • B01J29/072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9/00Catalysts comprising molecular sieves
    • B01J29/04Catalysts comprising molecular sieves having base-exchange properties, e.g. crystalline zeolites
    • B01J29/06Crystalline aluminosilicate zeolites; Isomorphous compounds thereof
    • B01J29/18Crystalline aluminosilicate zeolites; Isomorphous compounds thereof of the mordenite type
    • B01J29/20Crystalline aluminosilicate zeolites; Isomorphous compounds thereof of the mordenite type containing iron group metals, noble metals or copper
    • B01J29/24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9/00Catalysts comprising molecular sieves
    • B01J29/04Catalysts comprising molecular sieves having base-exchange properties, e.g. crystalline zeolites
    • B01J29/06Crystalline aluminosilicate zeolites; Isomorphous compounds thereof
    • B01J29/40Crystalline aluminosilicate zeolites; Isomorphous compounds thereof of the pentasil type, e.g. types ZSM-5, ZSM-8 or ZSM-11, as exemplified by patent documents US3702886, GB1334243 and US3709979, respectively
    • B01J29/42Crystalline aluminosilicate zeolites; Isomorphous compounds thereof of the pentasil type, e.g. types ZSM-5, ZSM-8 or ZSM-11, as exemplified by patent documents US3702886, GB1334243 and US3709979, respectively containing iron group metals, noble metals or copper
    • B01J29/46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35/56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28Phosphori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1/00Reactants
    • B01D2251/10Oxidants
    • B01D2251/102Oxyg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10Noble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B01D2255/102Platinum group metals
    • B01D2255/1021Platin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10Noble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B01D2255/102Platinum group metals
    • B01D2255/1023Pallad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20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B01D2255/206Rare earth me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20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B01D2255/207Transition metals
    • B01D2255/20707Titan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20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B01D2255/207Transition metals
    • B01D2255/20715Zircon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20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B01D2255/207Transition metals
    • B01D2255/20761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30Silic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50Zeol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2Other waste gases
    • B01D2258/0216Other waste gases from CVD treatment o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29/00Aspects of molecular sieve catalysts not covered by B01J29/00
    • B01J2229/30After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 B01J2229/42Addition of matrix or binder particles

Description

20093624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將氨分解成無錢之觸媒及含氨排氣 之處理方法。 【先前技術】 含氨排氣由於例如電子材料製造工業、肥料製造工業、 使用脫硝設備之工廠等產生源較多,多數具有惡臭,多數 ㈣人體有害’故而業界正謀求對其之處理。來自該等排 ® 线之排氣通常為如下組成:除氨以外,主成分為空氣, 此外亦含有1〜10容量。/。之水蒸汽。 作為與此完全不同之排出源的排氣,可列舉以水蒸汽為 主成分之含氨氣體。即,於污水處理等中開始採用氛氣提 製程,該製程中會大量排出含氨水蒸汽。對於處理該排氣 觸媒於水蒸汽濃度極高之氣體J裒境之基礎上,需要氨 分解活性較高,抑制氮氧化物之生成而將4轉化為說與 瘳 水、即氮選擇性較高,進而亦需要耐受對硫化水素之觸媒 毒的耐久性較高。 先前以來介紹有多種氨分解觸媒,並闡述了以下效果: 4分解率較高,不易產生NOx等氮氧化物副產物,不易引 八肢化〇物所致之觸媒劣化等。然而,若觀察該等觸媒 _解舌眭°平铷結果,則係使用水蒸汽濃度為2〜10容量0/0 -來》平價氨分解活性,而未觀察到對水蒸汽濃度更高 王署4立1 τ. 見之氣進行處理的例子。具體有如下之報告。 作為使伴隨排水處理而排出之氨以外的含有機氮化合物 136838.doc 200936240 之排氣進行接觸氧化而轉化成A、C〇2以及h2〇的觸媒, 報告有在二氧化鈦及/或二氧化鈦•二氧化梦上承載V〇2、 WO3、及鈀之觸媒(參照專利文獻。 作為含有如丙烯腈之有機氮化合物之排氣處理觸媒,介 紹有:以沸石或Ah〇3、Si〇2、Ti〇2、Zr〇2等金屬氧化物為 載體’而承載選自Fe、Cu、Ag、Co中之1種或2種以上而 成的觸媒,以高選擇率將丙烯腈轉化成n2(參照專利文獻 2)。 作為不使用貴金屬之觸媒,介紹有:在8丨〇2/八丨2〇3為1〇 以上之沸石上承載或混合有Μη之觸媒,即使在過量氧之 存在下,亦可一面抑制NO或Ν〇2之生成,一面將氨轉化成 Nd參照專利文獻3及4)。 又’關於限定於分解氨之觸媒,報告有以下技術。 作為氨分解觸媒’介紹有:在Ti〇2.Si〇2、或 Ti02_Si〇2,Zr02之複合氧化物上承載v、w、Mo中之任一 種、與貴金屬而成的觸媒’其分解活性較高、且由硫化合 物所致之活性降低較少(參照專利文獻5)。然而,使用水分 2%、NH3濃度50〜400 ppm、H2S濃度30 ppm之排氣時,該 觸媒僅表示出較高之初始活性結果,並未揭示出證明其耐 久性之資料。 有文獻介紹有在Ti〇2上承載V、W中之任一種、與Pt或lr 而成的氨分解觸媒,並揭示其對水蒸汽濃度為10%、NH3 濃度為10 ppm、S〇2濃度為100 ppm之排氣進行3000小時處 理後的氨分解率為88〜93%,且具有較高之耐久性(參照專 136838.doc 200936240 利文獻6)。 有文獻介紹有在沸石、γ_氧化銘 氧化鈦等上承載第 8族金/⑼等)而成之氨除去觸媒(參照專利文獻7)。該觸 媒在氧與氫氣共存下在常溫〜·。c下將氨除去,但尚不明 了其疋否為將NH3轉化成乂之觸媒。 有文獻介紹有在氧化紹、二氧化鈦或二氧切載體上,
將銅、銘、鐵、鉻、鎳、猛金屬或其氧化物、進而始金屬 類進行硫酸化之氨分解觸媒,並揭示藉由㈣化 分解活性與N2選擇性。然而,該觸媒僅表現出水分濃度為 2%時之初始活性(參照專利文獻8)。 本申請人發現,含有氧化鋼以及滞石、較好的是除該等 以外還含雜氧化物、或貴金屬,來作為以前新穎时有 機氮化合物或含氨排氣之處理觸媒組成的觸媒,其對氮化 合物之分解率較高’且氮選擇性亦較高,從而提出專利申 請(參照專利文獻9)。該觸媒係氨分解活性極高且乂產率 亦較高的優異觸媒》 然而’存在以下應解決之課題:與水蒸汽濃度為2〜1〇容 量%之含氨排氣相比,例如將水蒸汽濃度為2〇容量%以 上、進W0〜70容量%之排氣t的氨分解時,即便為相同 觸媒’氨分解率亦會降低、且長時間使用時活性會降低 等。 _ 另一方面,已知磷在接觸分解反應中會防止沸石之脫氧 化鋁現象(參照非專利文獻丨)。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ι_293480號公報 136838.doc 200936240
❹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4_58〇1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曰本專利特開2〇〇7_21482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7-216082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平7_289897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平8_131832號公報 [專利文獻7]曰本專利特開平1〇_249165號公報 [專利文獻8]曰本專利特開平8_173766號公報 [專利文獻9]國際公開第2006/006702號手冊 [非專利文獻 1] J. Catalysis, vol. 248, pp29〜37 (2007)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 (!)將氨分解,抑制ΝΟχ等氮氧化物之生成,將氨轉化 成Νζ,而使其無害化之觸媒; (2)以高效率將氣體中含有水蒸汽濃度為1〇容量%以 上、進^為20〜70容量%之高濃度水蒸汽的排氣中之氨分 解成氮之觸媒; (3)不僅具有初始活性’即使對含硫化合物之排氣進行 處理亦具有耐久性的觸媒。 若為將如上所述之水蒸汽濃度較高之排氣或含硫化合物 之排氣中之氨分解的觸媒,則勿庸置疑其對該等成分之濃 度更低的排氣,亦會發揮有效之作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而進行努力研究,從而 本發明者等為了實現上述目的 136838.doc 200936240 完成本發明。本發明之氨分解觸媒及 如下所述: 氣之處理方法 發明1 : 一種氨分解觸媒,其係 (a) 對含氨排氣進行處理之觸媒, (b) 含有氧化銅(成分丨) • 3)、及填(成分4), 成刀2)、責金屬(成分 ⑷氧化銅含量相對於氧化銅與上述 罾 量份而為2〜40重量份, 4 1〇〇重 ⑷=量(m目對於氧化銅與彿石之重量 量%〜5重量%。 置 發明2 : 一種氨分解觸媒,其係 (a) 對含氨排氣進行處理之觸媒, (b) 含有氧化銅(成分丨) )那石(成分2)、貴金屬(成分 3)、磷(成分4)以及選自Ti〇2、ZrO、 霤 2 Zr〇2、Si02、及 Ce〇2.Zr〇 中之至少1種無機氧化物(成分5), (c) 氧化鋼含量相對於氧化 孔化銅與上述沸石之總計100重 量份而為2〜40重量份,以及 ⑷填含量(p)相對於氧化鋼與彿石之重量和而為〇〇1重 量%〜5重量%。 發明3 : 種排氣處理方法’其包含使含氨排氣與上述觸媒接 觸’而將氨分解成氮之步驟。 136838.doc -10- 200936240 其他發明在下文中進行明確說明。 如以上所述,本發明之觸媒含有氧化鋼、沸石、貴金屬 以及碌。再者,如上述「先前技術」之項目中所述,在非 專利文獻1中已知攝在接觸分解反應中可防止沸石之脫氧 . 化鋁現象。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觸媒係如下之高活性且耐久性較高之氨分解觸 Φ 媒其在用於對尤其是如水蒸汽濃度為10〜70容量%之極 向的含氨排氣進行處理時,可長期保持高Μ%轉化率,可 極^產生ΝΟχ等氮氧化物副產物而轉化成n2。進而含有峨 之本發明之觸媒,與不含磷之觸媒相比,亦可見等氮 氧化物之生成降低之意料之外的效果。 【實施方式】 (術語之定義等) 本說明書所用術語之含義,只要無特別說明則如下所 ❿述: 分解率:表示與觸媒接觸前與接觸後之排氣中之氨濃度 的比率(%)。 Ν〇χ生成率及ΝζΟ生成率:表示與觸媒接觸後之排氣中 所生成的N〇x濃度或乂0濃度相對於接觸前之排氣中之氨 漢度的比率(°/〇)。 氮氧化物.係指^^(^與Ν2〇兩者,有時表示為Ν〇χ等。
Ns產率:表示自分解率減去與觸媒接觸後之排氣中Ν〇χ 等之生成率所得的數值。即為與觸媒接觸前之氨中轉化成 136838.doc 200936240 N22比例。 新觸媒:表示剛製備後或立即用於排氣處理之階段的觸 媒°將新觸媒之活性稱為初始活性。 使用觸媒:表示長期對排氣進行處理後之觸媒。在評價 . 時,測定觸媒之耐久性、使用觸媒之活性等。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内容。 本發明之氨分解觸媒包含氧化銅(成分丨)、沸石(成分 參 )貝金屬(成分3)以及填(成分4),較好的是進而含有
Ti02、Zr02、Si〇2、Ce〇2及 Ce〇2.Zr〇2 中之】種或 2 種無機 氧化物(成分5)而成之組合物,可成型為適合於排氣處理之 各種形狀而進行使用,亦可承載於各種形狀之載體(支持 體)上而進行使用。 氧化銅 本發明所使用之氧化銅(成分”係指含銅之氧化物包 括含銅複合氧化物,可列舉以通SCu〇x(〇 45$χ$丨七之 Φ 組成式表示之氧化鋼,典型的是^〇及ChO,包括
Hopcahte(銅錳氧化物)等以含銅複合氧化物之形式存在 氧化銅。 • 本發明之㈣巾的氧化鋼具有較高地維持分解活性以及 N2產率之作用’其含量相對於氧化銅與沸石之總計⑽重 量份為2〜4G重量份,更好的是重量份,尤其好的是 10〜30重#份。若氧化銅之比例未滿2重量份,則有Ν〇χ等 之生成增加,結果導致…產率降低之情形,另一方面,Χ若 氧化銅之比例超過40重量份,則相對的彿石之比例變少右 136838.doc -12· 200936240 分解率降低。 氧化銅係與以下所述之沸石及無機氧化物一起在觸媒中 均勻混合,在與其他成分之粒子的共存下,發揮觸媒作 用,因此,就與其他成分均句分散之方面而言,較好的是 ❹其平均粒徑為〇·1 μηι以上' 100 μηι以下之粒子。 作為使氧化銅包含在觸媒中之方法,特別好的是使用上 述氧化銅之固體粒子作為起始原料。作為另一方法,亦可 將含有含銅化合物、例如硫酸銅或乙酸銅等銅鹽之水 與其他觸媒成分混合,並含浸於觸媒中,在空氣環境下於 300〜繼。C下進行锻燒,藉此將銅鹽轉換成氧化銅,而使 其含有氧化銅。 沸石 至於本發明之觸媒,係將沸石粒子(成分2)與其他成分 混合而形成觸媒。本發明中可用之沸石可為天然品亦可為 合成品,作為天然品之沸石,可列舉:絲光沸石 © (m〇rdenite)、毛沸石(⑷㈣e)、鎂鈉針彿石(ferrierite)、 菱彿石(chabazite)。作為合成品,可列舉:乂型彿石、γ型 彿石、刪型彿石、㈣沸石。本發明中可用之沸石除了質 •子型师)外,亦可為錄離子或Na、K等驗金屬,Mg、ca 等驗土金屬,Fe等第8族金屬,Co等第9族金屬’犯等第1〇 族金屬中之任一金屬置換型’可使用該等之㈣多種以 ^之混合物。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沸石為了在與其他成分丘 存下發揮觸媒作用,就均勾分散方面而言,較好的是_ 均粒控為0.1 μηι以上、1〇〇μηι以下之粒子。 136838.doc •13- 200936240 貴金屬 作為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貴金屬(成分3),可列舉·· Pt、
Rh、Ir、該等之合金的丨種或2種以上。該等貴金 屬中’ Pt對分解活性及…產率之提昇的效果較大,故而尤 佳。
至於觸媒中之貴金屬元素的含量,就發揮氨之分解反應 方面而β ’相對於氧化銅與彿石之重量和較好的是⑺重量 ΡΡ二以上、5_重量Ppm以下。於氨含量為1〇容量卿^容 量%、水蒸汽濃度為!容量%〜10容量%之排氣處理中就 氨刀解率、N0jN20之生成率之抑制、觸媒成本之抑制 方面而言,較好的是貴金屬含量為10重量ppm〜1000重量 p—pm之範圍。於氨含量為卜5容量%及水蒸汽濃度為1〇, 容量%、其中為20〜70容量%、尤其是為30〜70容量%之排 軋處理中,就提昇氨分解率方面而言,貴金屬含量較好的 是100重量ppm〜5000重量ppm,更好的是500重量ppm〜5〇〇〇 重量ppm之範圍。其原因在於:若未滿上述貴金屬含量, 則有分解率不充分,未分解之氨增加之情形;另一方面, 若超過上述含量,則有亦無法期待與成本相稱之活性提昇 之情形。因此,根據所處理之排氣的性狀、反應條件及所 使用之時間(耐久性),來確定貴金屬含量即可。 (含有貴金屬之方法) 作為使觸媒中含有貴金屬之方法,例示有: (i)使貴金屬鹽之水溶液含浸氧化銅及沸石之粒子混合 物的方法。 136838.doc 14· 200936240 (ii)在含有兩成分之漿料中添加貴金屬鹽之方法。 (Hi)預先製作承載有貴金屬之氧化銅或沸石粒子,再將 其與其他成分混合之方法。 (iv)預先製作承載有責金屬之無機氧化物粒子、例如承 載有鉑之Ti〇2粒子(以下將其表示為pt/Ti〇2。),再將其與 其他成分混合之方法^
於本發明之氨分解觸媒中,與上述⑴〜㈣之方法相 比,(iv)方法中所得之觸媒的活性及耐久性優異故而尤 佳。因此,使用 Pt/Ti02、Pt/ZrC>2、pd/Tic>2、Pd/Z02、
Pt/Ce〇2.Zr〇2等承載有貴金屬之無機氧化物粒子,對觸媒 之耐久性的提昇尤其有效。 ' 磷 在本發明之氨分解觸媒中,含有氧化銅、彿石、貴金屬 元素’並且含有麟(成分4),鱗(成分4)之量係以氧化銅與 沸石之重量和為基準,而選自元素狀磷(P)為0.01重量%以 上、較好的是〇.〇5重量%以上、1〇重量%以下、較好的是5 ㈣以下之範圍。考慮排氣之組成即氨濃度、硫化合物 之含量、水蒸汽濃度等’以及處理條件即所處理之溫 觸媒之㈣時料而確定磷含量即可,若含量過低^有 :久昇之效果不充分之情形,另一方面,若磷含量過 咼’則有初始活性降低之情形。 含氨排氣根據排出源而有所不同,但大體上 含有硫化合物,進而係大量地含有水蒸汽之排氣,^於= 環境氣體下於反應溫度下長期使用’則容易引起因劣化^ 136838.doc 200936240 致之活性降低,利用本發明之含磷觸媒會產生以下特別顯 著之效果:不易引起活性降低,保持長期之分解活性性 能,保持較高之N2產率。含有磷進而亦可有效地防止對含 有硫化氫、噻吩、硫化物等硫化合物之氨排氣進行處理時 的活性降低。進而含有磷之本發明之觸媒可見如下效果: 新觸媒與使用觸媒之氨之分解率均較高,並且可使1^(^等 副產物之產生減少。 (磷之含有方法) @ 為了使觸媒中含有磷,可採用下述任一方法: (i) 預先製備利用磷化合物預先對氧化銅、彿石或後述 無機氧化物中任意1種或2種以上之成分進行處理而成的粒 子’再將其進行混合,藉此製備觸媒組合物之方法; (ii) 在將各觸媒成分混合而成之漿料中添加磷化合物, 再將該漿料塗佈於支持體上,然後進行加熱處理之方法; (iii) 將不含鱗之觸媒組合物塗佈於支持體等上,而製作 • 觸媒層,然後使含磷之水溶液含浸該觸媒層,繼而進行力〇 熱處理之方法; 該等之中特別是(iii)之方法對对久性的提昇較為有效。 為了含有填而使用之含填化合物可例示:鱗酸 (H3P04)、偏磷酸、磷酸二氫銨(NH4H2P〇4)、磷酸氫二錢 ((NH4)2HP〇4)等水溶性磷酸,該等之Na、K或銨鹽之類的 無機鹽,或有機酸酯。 將該等磷化合物之水溶液含浸在沸石或無機氧化物等觸 媒成分或觸媒中,在常溫〜i50°C下將其乾燥,繼而在 136838.doc • 16- 200936240 500〜600°C下進行煅燒’藉此可製成含磷之觸媒。 無機氧化物
在本發明之觸媒中,含有氧化銅(成分1)、沸石(成分 2)、貴金屬(成分3)、及磷(成分4),並且含有選自二氧化 鈦(Τι02)、氧化鍅(Zr〇2)、二氧化矽(si〇2)、及二氧化鈽 氧化锆之複合氧化物或固溶體(以Ce〇2.Zr〇2表示、: Zr〇2莫耳比為n3〜3:1)中之至少1種無機氧化物(成分y, 此情況對責金屬之作用即分解活性之提昇、特別是長期使 用中的分解活性之持續性提昇特別有效。丨中特別是 及Zr〇2會使長期使用中的分解活性之持續效果優異。至於 :無機氧化物在觸媒中之含4,相對於氧化銅與沸石之重 里和100重量份而為丨〜%重量份,較好的是5〜4〇重量份, ^好的是1G〜4G重量份。若含量超過50重量份,則其他成 分之含量之比例會相對降低’從而分解活性降低,又,若 未滿1重量份,則無法發揮效果。 特別有效的疋如上所述,在觸媒中以承載貴金屬之狀態 含有該無機氧化物。例如預先準備預先在Ti〇2粒子上承載 相對於Ti〇2而為i 00重量ppm〜5重量%ppm之pt而成的丁办 :子(將其表示為Pt/Ti〇2。),並將該粒子與其他成分混 口,藉此可製備含有貴金屬以及無機氧化物之觸媒組合 >至於本發明中所使用之無機氧化物粒子之尺寸,為了有 效發揮觸媒組合物中之貴金眉 一、 T之貝金屬成分之功能,較好的是平均 粒徑為0.1 μηι以上、100 μηι以下之粒子。 136838.doc 200936240 本發明中所用之Ti〇2可用於製備脫硝觸媒等排氣處理觸 媒等。即,較好的是BET比表面積為5〜2〇〇 m2/g,更好的 是 10〜150 m2/g。
作為本發明中所使用之&〇2,單斜晶系、正方晶系、立 方晶系均可,較好地可利用通常市售之Zr〇2粉末、特別是 比表而積為10 m2/g以上之多孔粉末。又,亦可利用複合系 之 ΖΓ〇2、例如 Zr〇2.nCe〇2、Zr〇2.nSi〇2、Zr〇2 π㈣此 處’ η約為0.25〜0.75)等。本發明中所使用之_2包括具有 沸石結構之高矽沸石、例如絲光沸石。 (觸媒之製備、成形) 本發明之觸媒組合物可為粉體狀,亦可為聚料狀。又, 在實用中通常製成粒狀等成形粒子而使用,或者以承載於 蜂寓狀載體等支持體之公知的排氣處理觸媒形態而使用。 以下,以蜂窩狀觸媒為例對製備方法進行說明。 在水中添加氧化銅粒子、沸石粒子、貴金屬化合物及鱗 化合物,並視需要添加黏合劑而製作漿料。作為另一態 樣’如已述預先另外製備承載有貴金屬之無機氧化物: 子,可將該承載粒子添加至上述聚料中。χ,碟化合物如 已述’可預先成蜂窩承載不含鱗化合物之觸媒層,然後含 浸鱗化合物水溶液。具體而t ’係藉由包括薄塗或浸塗之 公知方法將含有該觸媒組合物之漿料塗佈於例如蜂寫狀支 持體上’繼而於1()〇〜15(rc下進行乾燥,進而於则〜鮮C 下進仃1〜10小時之煅燒處理。使含磷化合物之溶液含浸以 上述方式而獲得之成形觸媒’並可在相同條件下再次進行 136838.doc -18· 200936240 乾燥以及锻燒。 所使用之支持體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較好的是氣體流 通時所產生之差壓較小、且與氣體之接觸面積較大的形 狀。較好的形狀包括:蜂窩狀、片狀、網格狀、纖維狀、 • 管狀、滤紙狀。支持體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堇 冑石、氧隸等公知之觸媒載體,碳纖維,金屬纖維,玻 璃纖維’陶瓷纖維,鈦、鋁、不鏽鋼等金屬。 為了將本發明之觸媒成形或承載於支持體上,可適當混 合無機黏合劑或有機黏合劑而使用。作為無機黏合劑之具 體例,可列舉:膠體二氧化石夕、二氧化石夕溶膝、氧化銘溶 膠、矽酸溶膠、二氧化鈦溶膠、水鋁土、白土、高嶺土、 海泡石(sepiolite)。 含氨排氣之處理方法 繼而,以下對排氣之處理方法進行說明。 作為使用本發明之氨分解觸媒之含氨排氣,並無特別限 Φ 冑’例如可列舉··來自半導體工場等各工場之含氨排氣, 焦炭爐排氣,來自排煙脫硝製程之茂漏含氨氣體,由對污 水處理場、污泥處理設施等之含氨排水之汽提所產生排出 之排氣。 . 可應用本發明之含氨氣體之氨濃度例如為10容量ppm〜5 合量%。使含氨氣體以及空氣與本發明之觸媒接觸,將氨 轉化成無害之氮以及水,而進行氧化分解。該氧化分解溫 度根據排氣中之性狀(水蒸汽濃度或氨漠度)、反應條件(溫 度、空間速度)、觸媒劣化程度等而適當決定,較好的是 136838.doc -19- 200936240 選自通常為20G〜5啊、較好的是25G〜45Gt之溫度範圍。 考慮到氣體之性質(氨濃度或水蒸汽漠度)或氨分解率之 目標值等’處理對象排氣相對於觸媒之空間速度(sv)自 100〜100000 hr-1之範圍進行適當選擇即可。 較好的是將供給至觸媒反應器之氣體中的氨濃度調整為 3容量%以下’較好的是2容量%以下。若氨濃度超過3容量 %,則因反應所致之發熱’觸媒層之溫度會過度上升而容 易引起觸媒劣化。
又’在對不含充分的分解反應所必需之氧的排氣進行處 理時’在觸媒反應器之入口,自外部混入空氣或含氧之氣 體而使氧量/理論必需氧量比達到1G3〜⑽較好的是 P可此處,理淪必需氧量係根據式(丨)而得之化 學計量氧量,反應器之入口氨濃度為10容量%時,氧濃度 為〇·77〜7·5容量% ’較好的是0.83〜3.8容量%。 4NH3+302 —6H2〇+2N2 · . ·⑴ 以下,介紹污水處理場排氣之例子。 利用脫水機對污水處理場之污泥進行脫水,並藉由蒸館 汉備對所產生之排水進行蒸餾。若需要則進而設置自外部 人入蒸π或蒸汽與氮’以促進水分及氨蒸發的分離裝置。 利用分離槽將含有藉由蒸館而分離之氨的水蒸汽分離為水 與乱,在回收排熱後,將含有高濃度水分以及氨之蒸汽 (β含氨#^氣)導入至觸媒反應裝置中,$外自外部導入必需 量之空氣,與觸媒接觸而將氨分解成氮與水蒸汽,而進行 無害化處理°肖製程之概要例如在專利文獻日本特開 136838.doc 200936240 2〇〇2-28637號公報中作了介紹。 /Γ之觸媒可較好地用於處理來自活性污泥處理之排 =排氣係利用觸媒並具有過於苛刻之組成:水細 ::二0容量%、硫化合物之S成分為10〜重量ppm、 氰為100谷量ppm〜3容量 具餘0卩分為虱。即本發明之觸 媒發揮特別有效之彳七Μ > 用的排氣,除了氨以外,實質上係以 水泰以及說為主體名 产“ 體之氧體。進而,對含有硫化合物之排
⑨特別好的是使用本發明之觸媒。由上述活 性污泥處理所排出之姑g 出之排虱為一例,但當然並不限定於此, 該等以外,當然亦可用 * 、 二氧為主成分之通常的含氨排 氣處理。 [實施例] , 以下’基於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並 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觸媒之製備 <承载有貴金屬之無機氧化物粒子之製備> <Pt(0.7)/Ti〇2粒子及 Pt(2」)/Ti〇2fe 子 > 在蒸發皿中,向二硝基二胺鉑之水溶液(Pt濃度:4.5重 量。/。)添加Ti〇2粉末(MiUennium公司製造、平均粒徑:i哗、 表面積.60 m /g),充分含浸後,在溫度80〜90°C下 -面授拌-面使水分蒸發,並進行乾燥,然後,進而在乾 燥機中加熱至15(TC ’並將所得粉末在空氣中、戰之溫 度下緞燒1小時’而獲得承載有〇·7重量%之以(金屬成分)的 Τι〇2粒子(將其表示為Pt(0.7)/Ti〇2。)。 136838.doc 21 200936240 藉由相同之方法獲得承載有2.1重詈。/ 里重/〇之鉑的Ti02粒子 (Pt(2.1)/Ti02)。 <Pt(0.7)/ZrO2> 使用Zr〇2粒子(Millennium公司製造、平均粒徑:i㈣、 BET比表面積:H)0 mVg),藉由相同之操作而獲得承載 有 0.7 重量。/〇之鉑的 Zr02粒子(pt(〇.7)/Zr〇2)。 <Pd(3.5)/Ti02> 於硝酸鈀之水溶液(Pd濃度:10重量%)中添加上述Ti〇2 θ 粉末,藉由相同之操作,而獲得承載有35重量。乂之以的
Ti02粒子(Ρ(Κ3.5)/Ή02)。 <Pt(0.35)/SiO2> 於二硝基二胺鉑水溶液中添加二氧化矽粉末(日產化學 公司製造、CARIACT 10、平均粒子徑:1〇 _),藉由相 同之操作’而獲得承載有0.35 wt%之Pt的二氧化矽粒子 (Pt(0.35)/SiO2)。 <Pd(5.0)/Al2O3>
P 於硝酸纪之水溶液(Pd濃度:10重量%)中添加八12〇3粉 末’藉由與Pt(0.7)/Ti〇2粒子相同之操作,而獲得承載有 5.0重量 %之 Pd的 Al2〇3粒子(Pd(5.0)/Al2O3;)。 <Pt(2.1)/Ce〇2-Zr02> 使用CeOyZrO2複合氧化物(第一希元素公司製造、Ce: Zr莫耳比4 : 6、平均粒徑:1 pm、BET比表面積:77 m2/g)以及二硝基二胺銘水溶液,藉由相同之操作,而獲 得承載2.1 重量 %2Pt的 Ce02.Zr02粒子(Pt(2.1 )/Ce02.Zr02)。 136838.doc -22· 200936240 <Pd(5)/Mor> 使用H型絲光沸石(東曹(Tosoh)製造:Si〇2/Al2〇3莫耳比 1 8)以及硝酸鈀之水溶液’藉由相同之操作,而獲得承栽 有5重量%之Pd的絲光沸石粒子(Pd(5)/Mor)。 <觸媒之製備> 以下’對實施例及比較例之觸媒的製備方法進行說明。 再者,將所得各觸媒之組成匯總示於表1。 觸媒E-1及觸媒C-1之製備 <觸媒C-l> 於去離子水68 g中添加Η型絲光沸石(東曹製造: Si〇2/Al2〇3莫耳比為IS、下述表1中以「(M〇r.)表示」1 〇5 g、氧化銅粉末(Chemirite製造)18 g及上述Pt(0.7)/Ti〇j4 子1 8 g ’並添加作為黏合劑的二氧化矽溶膠(日產化學公司 製造、含有20重量%之Si〇2)l 87 g’充分授拌而製作觸媒 漿料。繼而’於菫青石製之蜂窩載體(微孔數:2〇〇微孔/平 方英吋、長50 mmx寬50 mmX高50 mm、容積:0.125 L) 上,藉由薄塗法塗佈觸媒漿料,於15〇°C下乾燥2小時,於 500°C下煅燒1小時’而獲得每1 L蜂窩承載有120 g觸媒層 之觸媒C-1。 〈觸媒E-1 a> 將上述觸媒C-1浸潰於磷酸水溶液(p濃度為2.2重量%) 中’使麟酸水溶液滲入觸媒層中後再取出,吹空氣將附著 於觸媒層之外部的溶液去除後,進行稱量,以觸媒層中之 磷酸溶液的吸水量達到每丨L蜂窩為135 g的方式,視需要 136838.doc -23- 200936240 重複該操作,而使其含浸填酸°繼而於150°c下乾燥2小 時,繼而利用馬弗爐在空氣環境下’於500°C下锻燒1小 時,而獲得鱗含量之元素(P)為3.〇重量%的觸媒E-la(本發 明之觸媒)。 <觸媒E-lb> 除了使用上述Pt(〇.〇7)/Ti〇2粒子代替Pt(〇.7)/Ti02粒子以 外,以與觸媒C-1之製備條件相同之條件,製備蜂窩型觸 媒,繼而將該觸媒浸潰於填酸水溶液(P濃度為〇.7重量%) 中’另外以與觸媒E-la相同之方法進行處理,而獲得填含 量(P)為1.0重量%的觸媒E-lb(本發明之觸媒)。 <觸媒C-2> 除了使用ZSM-5沸石(SiOVAhO3莫耳比為38)代替H型絲 光沸石以外,以與觸媒c-1相同之方法製備觸媒c_2。 <觸媒E-2>
除了使用磷酸水溶液(P濃度為Q.7 wt%)以外,以與觸媒 E-lb相同之方法對觸媒c_2進行磷酸處理 為1.0%的觸媒E_2(本發明之觸媒)。 <觸媒C-3> 而獲得含磷(P) 2粒子以 除了使用上述_._〇2粒子代替pt(〇7)/Ti〇 外’以與觸媒C·1相同之方法獲得觸媒C_3。 <觸媒E-3> M興觸媒E-lb相 獲得含物為觸媒 <觸媒C-4> 觸媒)。 136838.doc •24- 200936240 除了使用上述Pt(〇.7)/Zr02粒子代替pt(〇 7)/TiQ2粒子以 外,以與觸媒C-1相同之方法製備觸媒c_4。 <觸媒E-4> 以與觸媒E-1 b相同之方法對觸媒C-4進行構酸處理,而 製備含填(P)為1.0%的觸媒E-4(本發明之觸媒)。 <觸媒C-5> 使用於去離子水68 g中混合上述η型絲光沸石117 g、氧 化銅粉末6 g及上述Pt(0.7)/Ti〇2粒子18 g及上述二氧化碎溶 @ 膠187 g而製作的觸媒漿料,以與觸媒c—丨相同之方法獲得 觸媒C-5。 <觸媒E-5> 使用觸媒C-5,以與觸媒E-lb相同之方法進行磷酸處 理’而製備含磷(P)為1.0重量%的觸媒E-5(本發明之觸 媒)。 <觸媒E-6> 除了使用上述Η型絲光沸石87 g、上述氧化銅粉末% g 及上述Pt(0.7)/Ti〇2粒子36 g以外’以與觸媒C-1及觸媒e_ lb相同之方法獲得含磷(P)為1.0%的觸媒E_6(本發明之觸 媒)。 <觸媒E-7> 於去離子水68.5 g中添加Η型絲光沸石87 g、氧化銅36 g、 二硝基二胺鉑水溶液(Pt濃度2.0°/。)3 g及作為黏合劑的二氧 化石夕溶膠(含有2 0 %之二氧化石夕),進行充分授拌而製作聚 料。以與觸媒C-1相同之方法將該漿料承载為蜂寫狀。繼 136838.doc -25- 200936240 而以與觸媒E_lb相同之方法進行磷酸處理, 為1.0 wt%的鱗媒E-7(本發明之觸媒)。如 ’備含磷(P) E-7係不含無機氧化物’且將p 所7^ ’該觸媒 <觸媒〇6> 傷者。 於去離子水68.7 g令添加H型絲光沸石 .
Si02/Al203 = 18)123 g、上述Pi(〇.7)/Ti〇2粒子 u ,造. 氧切溶膠187 g,進行充分授掉而製作聚料二= C-1相同之方法利用該漿料獲得觸媒c_6 ,、觸媒 叫目同之方法而獲得含磷(1>)為1%的觸媒c心觸媒C6 _ 不含氧化銅之觸媒。 、係 <觸媒E-8> 除了使用_.35卿2粒子18g代替Pt(〇7)/Ti〇2粒子Μ ^外’將以與觸媒CM相同之條件而製作的漿料承載為蜂 寓狀。繼而以與觸媒E-lb相同之方法製備觸媒e_8(本發明 之觸媒)。 ❿ <觸媒X> 於去離子水233 g中添加市售之脫硝觸媒(觸媒化成公司 製造、刪-5)(藉由研缽將其製成粉末、採集6〇網篩下 者。)131 g,添加上述以(〇 7)/Ti〇2粒子i8 5 g,並添加二 氧化石夕溶膠黏合劑117 g,進行充分_而製作漿料,Z 與觸媒C-1相同之方法利用該漿料製備觸媒χ。 <觸媒Υ> 於γ-氧化鋁粉(Nikki_Universai(股)製造、粒徑:5〇〜1〇〇 μηι、比表面積150 m2/g)中添加二硝基二胺鉑硝酸水溶液 136838.doc -26- 200936240 (田中貴金屬製造)使Pd以重量比例計達到5.0%,並蒸發乾 固後,於500°C下煅燒2小時而獲得Pt(5.0)/Al2O3粒子。 將該200 g之Pt(5.0)/Al2O3粒子及50 g水鋁土進行混合, 於其中添加60°/。硝酸25 g、離子交換水725 g而製成漿料。 將其薄塗於成形支持體上,用壓縮空氣吹散其餘漿料,藉 由乾燥器於150°C下將其乾燥3小時,再於500°C下煅燒2小 時,而獲得含Pd為2.0%的觸媒Y。 [表1] ® 表1 觸媒名 觸媒組成 氧化銅 〉弗石 貴金J 1 無機氧化i 勿 磷 觸媒E-la 15 Mor” 85 Pt 0.1 Ti〇2 15 3 觸媒E-lb 15 Mor,, 85 Pt 0.01 Ti02 15 1 觸媒E-2 15 MFI. 85 Pt 0.1 Ti02 15 1 觸媒E-3 15 Mor” 85 Pd 0.5 Ti〇2 15 1 觸媒E-4 15 Mor·, 85 Pt 0.1 Zr02 15 1 觸媒E-5 5 Mor., 95 Pt 0.1 Ti02 15 1 觸媒E-6 30 Mor·, 70 Pt 0.2 Ti02 30 1 觸媒E-7 15 Mor” 85 Pt 註1 0.05 木氺氺 0 1 觸媒E-8 15 Mor·, 85 Pt 0.05 Si02 0 1 觸媒C-1 15 Mor·, 85 Pt 0.1 Ti02 15 0 觸媒C-2 15 MFI. 85 Pt 0.1 Ti02 15 0 觸媒C-3 15 Mor., 85 Pd 0.5 Ti02 15 0 觸媒C-4 15 Mor·, 85 Pt 0.1 Zr02 15 0 觸媒C-5 5 Mor., 95 Pt 0.1 Ti02 15 0 觸媒C-6 0 Mor., 100 Pt 0.1 Ti02 15 1 觸媒X V-W Pt 0.1 Ti02 100 0 觸媒Y Pd 2.0 Al2〇3 100 0 註1 :於漿料中添加Pt化合物而進行承載 <活性評價試驗> 自上述各蜂窩型觸媒採集圓柱狀(直徑21 mm、長度50 mm) 之蜂窩型觸媒,將其填充至流通式反應裝置中,藉由表2 136838.doc -27- 200936240 所示之評價條件1或評價條件2對氨分解活性進行評價。 [表2] 表2活性評價條件 評價條件1 評價條件2 試驗裝置 流通式反應裝置 供試氣體之組成 供試氣體1 供試氣體2 νη3 5000 ppm 10,000 ppm 水蒸汽 2容量% 50容量% 氧 10容量% 2容量% 氮 剩餘部分 剩餘部分 反應條件 觸媒 蜂窩之尺寸:直徑21 mmx長度50 mm 反應溫度 300°C ' 350〇C ' 400°C 空間速度、SV 10,000 hr-1
<氣體分析方法> 氨:氣相層析法(TCD檢測器) NOx : Chemiluminescence(化學發光式)分析裝置 N20 :氣相層析法(TCD檢測器) <計算> NH3分解率(%) : 100-{(出口 NH3濃度)/(入口 NH3濃 Q 度)xl〇〇} NOx生成率(%):(出口 NOx濃度)/(入口 NOx濃度)xl00 Ν20生成率(%) : {(出口 Ν20濃度)χ2/(入口 ΝΗ3濃度)}Μ00 • Ν2產率: 100-{(100-ΝΗ3分解率)+ΝΟχ生成率+Ν20生成 率} <耐久試驗〉 在污水處理場之活性污泥排水之處理設備(含氨之水的 汽提設備)的觸媒反應器中填充本發明之觸媒,如以下所 述,進行約1年時間的實際排氣處理,藉此實施耐久試 136838.doc -28- 200936240 驗。 在上述觸媒反應器中裝填總計1648個市售之氨分解觸媒 (1個蜂窩之尺寸:長150 mm、寬150 mm、高50 mm,容 積:1·1 L),而形成總容積為190 L之觸媒層。 於本實施例之耐久性試驗中,將觸媒之一部分置換成本 發明之觸媒及比較例之觸媒(上述尺寸的蜂窩狀觸媒),並 裝填至觸媒反應器中,藉由表3所示之污水處理場排氣之 組成及設備運轉條件,進行5000小時之耐久試驗。再者, ® 在本耐久試驗中,使用1.1 L之蓳青石製蜂窩狀載體代替上 述0.1 25 L之莖青石製蜂窩狀載體,各觸媒之原料成分係利 用使用與蜂窩之容積成比例之量,並根據上述各觸媒之製 備條件而製作的1 · 1 L之蜂窩狀觸媒。 [表3] 表3污水處理場排氣處理條件 處理氣體之組成 水蒸汽 平均、50容量% 氨 平均、1容量% 氧(自外部供給) 平均、2容量% 硫化氫 平均、100 ppm 氮 剩餘部分 運轉條件 排氣之處理量 每小時270000 L 反應溫度 350〇C 空間速度、SV 10000 hr·1 處理時間 1800小時、5000小時 於耐久性評價中,將所填充之2個觸媒塊在處理1 800小 時及5000小時之時刻各抽出1個,藉由表2所示之評價條件 進行活性評價,並調查耐久性。 測定結果 136838.doc -29- 200936240 <參考例1>排氣中之水蒸汽而對分解活性所造成的影響 使·用觸媒E-lb,藉由表2所示之評價條件1及評價條件 2 ’進行氨分解試驗。結果示於表4。 [表4] 表4 觸媒E-lb *干價條件 溫度、。c NH3分解率、 % ^^^生成率、 % N2〇生成率、 % N2產率、 % 條件1 300 "45 0.2 1.3 43.5 350 1〇〇 0 1.6 98.4 400 "Too 〇 3 2 〇6 4 ~~ 條件2 300 0 0 4.5 350 400 ~63~~~- 0 0 63 98.5 0.2 0.4 97.9
說明 觸媒E-lb在評價條件1、於350〇C下之NH3分解率為 在條件2下表現出63%之活性。即,可認為水蒸汽 漢度較高之排氣處理與水蒸汽濃度較低之排氣處理相:匕, 需要高活性之觸媒。 <參考例2> 觸媒X及觸媒Y與先前作為氨分解觸媒而介紹之觸媒類 7將觸媒x及觸媒γ裝填至污水處理場排氣處理設備 _藉二表2所不之條件2測定處理1800小時後之觸媒的活 性(耐久性),結果示於表5A及表5B。 136838.doc 200936240 [表 5A] 表5A 觸媒X之活性 觸媒X 溫度、°C nh3分解率、 NOx生成率、 N2〇生成率、 N2產率、 % % % % 新觸媒 300 7 0 0.5 6.5 350 93.4 1.7 16.6 75.1 400 100 2.5 15.4 82.1 處理1800 300 4.4 0 0 4.4 小時後 350 23.1 0 0.3 22.8 400 40.8 0.1 0.7 40 [表 5B] ❹ 表5B 觸媒Y之活性 觸媒Y 溫度、°c nh3分解率、 成率、 ν2ο生成率、 Ν2產率、 % % % % 新觸媒 300 100 6 27.3 66.7 350 100 21.3 40.3 38.4 400 100 40.4 39 20.6 處理1800 300 95.5 0.4 7.6 87.4 小時後 350 99.9 4.4 16.7 78.8 400 100 18.4 14.3 67.3 說明 〇 使用觸媒X之結果表示如下:NH3分解率較高為 93.40/〇(@ 350°C ),但N20之生成率較高為16.6%,因此N2產 率較低為75.1%。又,在處理1800小時後,分解率大幅度 • 降低至23.1%(@ 350°C)。(參照表5A、圖3及圖4) 觸媒Y係氨分解率為1 〇〇%,就分解活性方面而言,具有 優異之耐久性,但NOx等之生成率較高,結果乂產率較低 之觸媒,而不適於本發明之目的。(參照表5B、圖3及圖4) 〈實施例1> 136838.doc -31 - 200936240 將觸媒C-1(比較例)及觸媒E-l(本發明之觸媒)的初始活 性及财久性評價結果、以及藉由表2所示之評價條件2所測 定的結果示於表6A(比較例之觸媒C-1)及表6B(實施例之觸 媒 E-la)。 [表 6A] 表6A 觸媒C-1之活性 比較例:觸媒< ------- 溫度、°c NH3分解率、 % NOx生成率、 % N2〇生成率、 % n2產率、 % 新觸媒 300 100.0 T4 一―~~ ------— 3.3 ος ^ 350 100.0 2.3 To Q4 7 400 100.0 4.1 ΤΊ ~ 91.8 處理1800 小時後 300 4.0 Α Λ ~~~ V/^Lf 0.0 4 350 4.1 0.0 " - 0.0 A 1 400 14.2 0.1 0.0 ΛΛ 1 處理5000 小時後 300 10.1 0.0 ~αο ————~~ ln.1 10.1 350 10.2 u.u 0.0 in 9 400 21.1 0.0 ' "αδ ~~~~ 21.1 •丨一- [表 6B] 表6B 觸媒E-la之活性 實施例:觸媒E-fi ' 溫度、°C NH3分解率 % N〇x生成率、 % N2〇生成率、 % 新觸媒 表理1800 小時後 處理500石 小時後
說明: <觸媒C-1之活性> 136838.doc -32· 200936240 參照表6Α、圖1、圖3及圖4 : (初始活性)ΝΗ3分解率在300〜400°C下發揮出100%之活 性。 (耐久性)藉由實用設備使用1800小時後,nh3分解率降 低至 4.1%(@350。〇、14.2%(@400。〇。 〈觸媒E -1 a之活性> 參照表6B、圖2、圖3及圖4參照:
Φ (初始活性)ΝΑ分解率較高為^(^(^ 350¾及400t), NO等之生成率較小,結果n2產率較高為94〜95%,而表現 出優異之活性。 (耐久性)藉由實用設備對水蒸汽濃度為5〇容量。/(>之含氨 排氣進行長時間處理後,NH3分解率在350。(:下亦維持較高 為100%(@ 1800小時後)之活性。即與觸媒相比,含p之 觸媒E-1 a即使在過於苛刻之條件下使用,活性之降低亦極 少’並發揮出較高之耐久性。 (NOj^NA之生成率) 含磷之觸媒E-la與不含磷之觸媒相比,分解率如以 下所示,可見到NOx&N2〇之生成率(以Ν〇χ與N2〇之總計表 示)減少之效果。 35〇°C_40Q°c 觸媒E-1 a : 觸媒C-1 : 〈實施例2> 4·5% 5.5% 5·3% 8.2% 對於不含磷之觸媒以及含磷之觸媒,藉由表2所示之評 136838.doc -33- 200936240 價條件2評價初始活性以及處理1800小時後之活性,結果 示於表7。 [表7] 表7 活性(註1) 觸媒名 是否含磷 除磷以外之觸媒組成(註2) 新觸媒 處理1800 @350〇C 小時後 @350〇C 觸媒C-2 無 CuO(15)、ZSM-5(85)、 100 氺氺氺 (比較例) Pt(O.l)' Ti02(15) 6.5 (註3) 觸媒Ε-2 有 100 100 (實施例) 4.9 3.9 觸媒C-3 無 CuO(15)、Mor.(85)、 100 52 (比較例) Pt(0.5)、Ti02(15) 1.6 0.2 觸媒Ε-3 有 100 92.5 (實施例) 2.1 1.6 觸媒C-4 無 CuO (15)、Mor.(85)、 100 35.9 (比較例) Pt(O.l)、Zr02(15) 19.9 0.3 觸媒Ε-4 有 100 95 (實施例) 13.8 5.9 觸媒C-5 無 CuO (5)、Mor.(95)、 100 氺氺氺 (比較例) Pt(0.1)、Ti02(15) 17.7 觸媒Ε-5 有 100 氺氺氺 (實施例) 11.6 觸媒C-6 有 CuO (0)、Mor.(100)、 100 氺氺氺 (比較例) Pt(0.1)、Ti02(15) 48.5 觸媒Ε-6 有 CuO (30)、Mor.(70)、 100 氺氺木 (實施例) Pt(0.2)、TiO2(30) 4.3 ❹ 註1 :上欄:分解率(%);下攔:NOx與N20之生成率總計(%) 註2 : Mor.表示絲光沸石。 註3 : *表示由於未實施耐久試驗故而無測定值。 - 說明: (1) 不含磷之觸媒(例如觸媒C-3及觸媒C-4)雖然初始活 性較高,但使用1 800小時後之分解活性大幅度降低。 (2) 相對於此,含磷之本發明之觸媒(例如觸媒Ε-3、觸 136838.doc -34- 200936240 媒E-4)之初始活性較高,且處理1 800小時後分解率之降低 亦極少,並持續較高活性。 (3) 不含氧化銅之觸媒C-6雖然氨分解率較高,但^^(^等 (特別是N2〇)之生成率較高,因此N2之產率較低,而無法 實現本發明之目的。 (4) 整體而言,含磷之觸媒(例如觸媒E-2)與不含磷之觸 媒(例如觸媒C-2)相比,^^(^及N20之生成率較低,且結果 N2產率較高。 @ <實施例3> 對將鉑化合物直接添加至漿料中而製備之觸媒E-7及 Pt/Si02粒子進行混合,使用混合而製備之觸媒E-8,藉由 表2之評價條件1對活性進行評價,結果示於表8。 [表8] 表8 活性(註1) 觸媒名 是否含磷 除磷以外之觸媒組成 新觸媒 @350〇C 處理1800 小時後 @350〇C 觸媒E-7 有 CuO(15)、Mor..(85)、 99.8 71.9 (實施例) Pt(0.05) 3.4 1.3 觸媒E-8 有 CuO(15)、Mor..(85)、 100 84.5 (實施例) Pt(0.05)、Si02(15) 3.9 1.5 觸媒E-la 有 CuO(15)、Mor..(85)、 100 100 (實施例) Pt(O.l) 4.5 3.8 觸媒E-2 有 CuO(15)、ZSM5(85)、 100 100 (實施例) Pt(O.l) 5.0 3.9 註1 :上攔:分解率(%);下攔:NOx與N20之生成率總計(%) 說明 藉由在漿料中添加Pt化合物而製備之觸媒E-7具有充分 136838.doc •35· 200936240 高之初始活性、然而,若長期使用,則與承載於無機氧化 物粒子上、含有Pt而製備使用的觸媒(例如觸媒E—丨幻相 比,活性降低稍大。 使用承載有Pt之Ti〇2粒子的觸媒(例如觸媒E_la、觸媒E_ 2)與使用承載有Pt之Si〇2粒子而製備的觸媒E_8相比,活性 降低較少。 藉由選擇觸媒E-7及觸媒E-8’同時選擇適用之排氣的組 成或處理條件’而具有可充分令人滿意之活性。 <實施例4> 觸媒E-9之製備 在去離子水中分散上述(觸媒C4之製備)H型絲光沸石 1〇5 g、上述氧化銅粉末18 g、上述Pt(21)/Ce〇2.Zr〇2粒子 1 8 g以及作為黏合劑的二氧化矽溶膠,而製作漿料,與在 觸媒C-1下使用該漿料之情況相同,薄塗於菫青石製蜂窩 載體上,繼而進行乾燥以及煅燒,而製備每丨[蜂窩承載 〇 I20 g觸媒層之蜂寫狀觸媒C·9。繼而,將其浸潰於磷酸水 溶液中,以與上述觸媒E_i相同之條件進行乾燥以及煅 燒,而獲得磷含量(P)為2.0重量%的蜂窩狀觸媒E_9(本發明 之觸媒)。該觸媒E-9具有以下組成:
CuO(15)-Pt/Ce02(15)-Mor(85)-P(2) 觸媒E-10之製備 於去離子水中分散上述氧化銅粉末15 g、H型絲光沸石 粉末85 g、上述Pd(5)/Mor粒子20 g以及作為黏合劑的二氧 化矽溶膠,而製作漿料,與在觸媒(::_〗下使用該漿料之情 136838.doc •36· 200936240 況相同,薄塗於菫青石製蜂窩載體上,繼而進行乾燥以及 煅燒,而製備每1 L蜂窩承載12〇 g觸媒層之蜂窩狀觸媒C· 10。繼而,將其浸漬於磷酸水溶液中,以與上述觸媒] 相同之條件進行乾燥以及煅燒,而獲得磷含量(p)為2〇重 量%的蜂窩狀觸媒E_10(本發明之觸媒p該觸媒E_l〇具有 以下之組成:
CuO(15)-Pd/Mor(l 5)-Mor(85)-P(2)
註:該觸媒E-1係使用絲光沸石作為無機氧化物,包含 於其上承餘之粒子,it而使用絲光沸石作為沸石而獲得 之觸媒。 <實施例5> 使用觸媒E-9以及E-10,藉由上述評價條件2(參照表2)評 價對氨之分解活性。評價結果示於表9。 [表9] 表9
如表9所示可明確:本發明之觸媒E_9及即使在水蒸 汽漢度為50容量。/。之過度苛刻之條件下,亦發揮出對氨: 分解率為100%,且Ns選擇性亦極高之性能。 【圖式簡單說明】 136838.doc •37- 200936240 圖1表示觸媒C-1(比較例)之新觸媒及處理1800小時後之 分解活性。 圖2表示觸媒E-la(本發明)之新觸媒及處理1800小時後之 分解活性。 圖3表示於300°C、350°C、400°C下新觸媒之活性。 圖4表示於300°C、350°C、400°C下使用1800小時後之活 性。
136838.doc -38-

Claims (1)

  1. 200936240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氨分解觸媒其係 (a) 對含氨排氣進行處 理之觸媒, (b) 含有氧化銅(成分υ、沸石(成分2)、貴金屬(成分 3)、及磷(成分4) ’ ()相對於氧化銅與上述沸石之總計1〇〇重量份,氧化 銅之含量為2〜40重量份,
    (d)相對於氧化銅與沸石之重量和 0.01重量%〜5重量%。 ’磷含量以P計為 2. 如請求们之氨分解觸媒,其中相對於氧化銅與沸石之 重量和’磷含量以P計為0.05〜5重量%。 3. 如請求項⑷之氨分解_,其中相對於氧化銅與沸石 重量和,貝金屬含量為1〇重量ppm〜5〇〇〇重量卯爪。 4. :請求項丨至3中任一項之氨分解觸媒,其中貴金屬係選 自Pt及Pd中之至少1種。
    5.如請求項中任—項之氣分解觸媒,其相對於上述< 化銅與滞石之總計1〇〇重量份’以Μ重量份之比例i 而含有選自Ti〇2、ZK)2、Si〇2 '及Ce〇2.Zr〇2中之至少 種無機氧化物(成分5 )。 6.如請求項!至5中任-項之氨分解觸媒,其含有預先承_ 有Pt及Pd中之至少!種的選自由Ti〇2、&〇2、μ%』 Ce〇rZr〇2所組成群中之至少i種無機氧化物粒子。1 2 > 7· 一種氨分解觸媒,其係 (a)對含氨排氣進行處理之觸媒, 136838.doc 200936240 (b)含有氧化銅(成分1}、沸石(成分2)、貴金屬(成分 3)、磷(成分4)、以及選自Ti〇2、Zr〇2、以〇2及Ce〇2 Zr〇2 中之至少1種無機氧化物(成分5), Ο)相對於氧化銅與上述沸石之總計_重量份,氧化 銅含篁為2〜40重量份,以及 ⑷相對於氧化銅與彿石之重量和,磷含量以p計為 0.0 1重量。/〇〜5重量%。 8. 如請求項7之氨分解觸媒,其相對於上述氧化銅與沸石 之總計100重量份,以1〜50重量份之比例含有無機氧化 物。 9. 如凊求項7至8中任一項之氨分解觸媒,其中相對於氧化 銅與沸石之重量和,磷含量以p計為〇 〇5重量%〜5重量 %。 10. 如请求項7至9中任一項之氨分解觸媒,其中相對於氧化 銅與沸石之重量和,貴金屬含量為10重量ppm〜5000重量 ppm 〇 11. 如請求項7至10中任一項之氨分解觸媒,其係混合預先 承載有Pt及Pd中之至少1種的選自由Ti〇2、Zr〇2、Si〇2及 Ce〇2_Zr〇2所組成群中之至少丨種而成。 12. 如請求項7至11中任一項之氨分解觸媒,其含有預先承 載有PtiTi〇2粒子、或預先承載有Pt之Zr〇2粒子、或預 先承載有Pd之絲光沸石(Mordenite)粒子、或預先承載有 Pt之 Ce〇2 Zr〇2粒子。 13. 如請求項7至12中任一項之氨分解觸媒,其中作為處理 136838.doc 200936240 對象之含氨排氣係實質上由氨'水蒸汽以及氮所構成, 並視需要自外部供給氧或含氧氣體而成的氣體。 14. 一種排氣處理方法,其包括:使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 項之氨分解觸媒與含氨排氣接觸,而將氨分解成氮與水 之步驟。 15. 如請求項14之排氣處理方法,其中含氨排氣係水蒸汽濃 度為10〜70容量%之氣體。 16. 如請求項丨5之排氣處理方法,其中含氨排氣係水蒸汽濃 度為20〜70容量%之氣體。 ❿ 136838.doc
TW097148573A 2007-12-12 2008-12-12 Ammonia decomposition catalyst and the catalyst caused by ammonia exhaust treatment TWI4067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0407 2007-1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6240A true TW200936240A (en) 2009-09-01
TWI406708B TWI406708B (zh) 2013-09-01

Family

ID=40755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8573A TWI406708B (zh) 2007-12-12 2008-12-12 Ammonia decomposition catalyst and the catalyst caused by ammonia exhaust treatment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84368B2 (zh)
TW (1) TWI406708B (zh)
WO (1) WO200907531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0888B (zh) * 2012-07-06 2015-09-21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 氣體化方法及其之系統、煤炭氣體化複合發電方法及其之系統
CN105848780A (zh) * 2013-12-26 2016-08-10 日挥通用株式会社 氨分解催化剂
CN113226544A (zh) * 2018-12-27 2021-08-06 日挥通用株式会社 氨分解用催化剂及排放气体的处理方法
CN113226544B (zh) * 2018-12-27 2024-05-14 日挥通用株式会社 氨分解用催化剂及排放气体的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54257A4 (en) * 2010-03-31 2014-09-03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CATALYST FOR DECOMPOSING AMMONIA,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CATALYST,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HYDROGEN USING CATALYST
US9034287B2 (en) * 2013-03-13 2015-05-19 Basf Corporation Catalyst compositions, articles, methods and systems
JP2016035410A (ja) * 2014-08-01 2016-03-17 株式会社東芝 ガス分析装置およびガス分析方法
JP6131281B2 (ja) * 2015-03-02 2017-05-17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アンモニアガス浄化用触媒
CN114618514B (zh) * 2022-03-08 2024-02-23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全危废、固废制备低温scr催化剂并联产制化肥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0921B2 (ja) * 1992-08-25 2000-11-2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排ガス浄化用触媒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排ガスの浄化方法
JPH06277522A (ja) * 1993-03-30 1994-10-04 Nippon Oil Co Ltd 窒素酸化物の除去触媒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窒素酸化物の除去方法
JP3132960B2 (ja) * 1994-06-08 2001-02-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モニア分解用触媒
JPH08318161A (ja) * 1995-05-26 1996-12-03 Idemitsu Kosan Co Ltd 排ガス浄化用触媒の製造方法
JPH10151349A (ja) * 1996-11-21 1998-06-09 Hitachi Ltd アンモニア分解触媒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US7307038B2 (en) * 2002-10-21 2007-12-11 W.R. Grace & Co. -Conn. NOx reduction compositions for use in FCC processes
JP5069467B2 (ja) * 2004-07-15 2012-11-07 日揮ユニバーサル株式会社 有機窒素化合物含有排ガスの浄化用触媒、および同排ガスの浄化方法
MX2007011531A (es) * 2005-03-24 2007-11-16 Grace W R & Co Metodo para controlar emisiones de nox en la fccu.
EP1872852A1 (en) * 2005-03-30 2008-01-02 Sued-Chemie Catalysts Japan, Inc. Ammonia decomposition catalyst and process for decomposition of ammonia using the catalyst
TW200635662A (en) * 2005-04-04 2006-10-16 Sud Chemie Catalysts Japan Inc Ammonia cracking catalyst and ammonia cracking method using the catalyst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0888B (zh) * 2012-07-06 2015-09-21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 氣體化方法及其之系統、煤炭氣體化複合發電方法及其之系統
CN105848780A (zh) * 2013-12-26 2016-08-10 日挥通用株式会社 氨分解催化剂
CN105848780B (zh) * 2013-12-26 2018-12-18 日挥通用株式会社 氨分解催化剂
CN113226544A (zh) * 2018-12-27 2021-08-06 日挥通用株式会社 氨分解用催化剂及排放气体的处理方法
CN113226544B (zh) * 2018-12-27 2024-05-14 日挥通用株式会社 氨分解用催化剂及排放气体的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06708B (zh) 2013-09-01
WO2009075311A1 (ja) 2009-06-18
JPWO2009075311A1 (ja) 2011-04-28
JP5384368B2 (ja) 2014-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2336B2 (ja) アンモニア分解触媒
TW200936240A (en) Ammonia-decomposing catalyst,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ammonia-containing exhaust gas with the catalyst
JP5841123B2 (ja) 低温用、耐水熱性、および耐被毒性のSCR触媒のためのレドックス活性カチオンのホストマトリックスとしてのZrOx、Ce−ZrOx、Ce−Zr−REOx
EP1992409B1 (en)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type catalyst, and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equipment and purifying process of exhaust gas using the same
WO2018047381A1 (ja) 脱硝触媒の再生方法
Kim et al. Oxidation of ammonia to nitrogen over Pt/Fe/ZSM5 catalyst: Influence of catalyst support on the low temperature activity
US8636959B2 (en)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type catalyst, and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equipment and purifying process of exhaust gas using the same
WO2006103754A1 (ja) アンモニア分解触媒および該触媒を用いたアンモニア分解方法
KR101037564B1 (ko) 배기가스 정화용 촉매와 배기가스의 정화 방법
JP5486497B2 (ja) 脱臭触媒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脱臭方法並びに該触媒の再生方法
JP5622944B2 (ja) 窒素含有化合物の変換方法
WO2013110424A1 (en) Catalyst for the conversion of liquid ammonia precursor solutions to gaseous ammonia avoiding the formation of undesired side products
JP4656353B2 (ja) 常温触媒
Roy et al. Photocatalytic NOx abatement: a short review
JP2005111436A (ja) 窒素酸化物を接触的に除去するための方法とそのための装置
US11911747B2 (en) Catalyst for ammonia decomposition and exhaust gas treatment method
JP2023026798A (ja) アンモニアエンジンの排ガス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アンモニアエンジンの排ガス処理方法
JP3970093B2 (ja) アンモニア分解除去方法
Nazar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opper-palladium catalyst for the oxid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based on acid-modified phlogopite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opper-palladium catalyst for the oxid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based on acid-modified phlogopite
JP2022105849A (ja) アンモニア分解触媒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排ガス処理方法
JP2006150301A (ja) 排ガス浄化触媒及び排ガス浄化方法
JP2007268520A (ja) 窒素化合物分解触媒及び窒素化合物処理方法
PL224716B1 (pl) Sposób wytwarzania tlenkowego katalizatora miedziowo-manganowego na nośniku monolitycznym do utleniania zanieczyszczeń, zwłaszcza organicznych, w procesach oczyszczania gazó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