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83711Y - 对流高效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对流高效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83711Y
CN2883711Y CNU2006200021047U CN200620002104U CN2883711Y CN 2883711 Y CN2883711 Y CN 2883711Y CN U2006200021047 U CNU2006200021047 U CN U2006200021047U CN 200620002104 U CN200620002104 U CN 200620002104U CN 2883711 Y CN2883711 Y CN 288371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rising
rising devic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0021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宇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6200021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8371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8371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8371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对流高效内燃机,其发动机有空气进口,在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水升温器、单向阀、排气升温器、电磁阀,所述发动机排水管连通水升温器和/或排气管连通排气升温器,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预加热。本实用新型提高进入发动机空气的温度和压力,达到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热效率高、动力性和经济性有显著提高。

Description

对流高效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的进气***。
背景技术
传统发动机的进气***,是将常温空气直接引入发动机,其热效率较低。如能开发出利用发动机自身热量将进气温度大幅度提高,则可极大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节省大量燃油,意义重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流高效内燃机,改进传统发动机的进气***,提高进入发动机内空气的温度和压力,增加内燃机每个工作循环的总进气量,即增加内燃机每个工作循环的进入汽缸内的空气的总质量,以达到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目的,且结构简单、热效率高、动力性和经济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水升温器、单向阀、排气升温器、电磁阀,所述发动机排水管连通水升温器和/或排气管连通排气升温器,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预加热。
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常温常压空气经该增压器后进入水升温器,该水升温器的出口经单向阀连通排气升温器),该排气升温器连通发动机的空气进口,同时该水升温器经发动机回水管连通发动机,发动机排气管连通排气升温器,发动机排水管连通该水升温器,发动机废气由排气升温器排出。
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常温常压空气经该增压器、单向阀后进入排气升温器,该排气升温器连通发动机的空气进口,发动机排气管连通该排气升温器,发动机废气由排气升温器排出。
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常温常压空气经该增压器后进入水升温器,该水升温器连通发动机的空气进口,发动机的发动机回水管连通该水升温器的进气端,该发动机排水管连通该水升温器的出气端。
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常温常压空气经该增压器后进入水升温器,发动机排水管连通该水升温器的出气端,该升温器的出口分别连通单向阀,并与各排气升温器的空气进口连通,发动机排气管分别连通各排气升温器的空气出气端,该各排气升温器的空气出口分别联通各电磁阀,并由电磁阀分别控制连通发动机的空气进口,发动机废气由各排气升温器的进气端排出。
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常温常压空气经该增压器后分别连通各单向阀及各排气升温器的空气进口,发动机的排气管分别连通该各排气升温器的空气出口端,该各排气升温器的空气出口分别联通各电磁阀,并由电磁阀分别控制连通发动机的空气进口,发动机废气由各升温器的进气端排出。
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常温常压空气经该增压器后,进入水升温器,发动机的排水管与水升温器的出气端相连,发动机的回水管与该水升温器的进气口相连,该水升温器的出口分别连通各单向阀及各排气升温器的空气进口,发动机的排气管分别连通该各排气升温器的空气出口端,该各排气升温器的空气出口分别联通发动机的各空气进口,发动机废气由各升温器的进气端排出。
所述常温常压空气,经各单向阀进入排气升温器的进口,发动机排气管,分别连通各排气升温器的空气出口端,该各排气升温器的空气出口分别连通发动机的各个发动机气缸空气进口,发动机废气由各升温器的进气端排出。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的效果:
本产品是通过改进传统的发动机的进气***,提高空气的温度和压力,增加内燃机每个工作循环的总进气量,即增加内燃机每个工作循环的进入汽缸内的空气的总质量,以达到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目的;
本产品具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动力性和经济性均好等优点;
本产品适用于目前所有配置内燃机的机械和设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编号
1.水升温器                  2、21、22、23、24.排气升温器
3.增压器                    41、42、43、44.单向阀
51、52、53、54.电磁阀
6.发动机                    7.常温常压空气    8.发动机排气管
9.发动机排水管              10.发动机回水管
111、112、113、114.发动机气缸空气进口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对流高效内燃机,其发动机有空气进口,在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水升温器,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和/或排水管连通该水升温器实现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预加热。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3,水升温器1,单向阀4,排气升温器2,常温常压空气7经该增压器后进入水升温器1,发动机排水管连通该升温器1,该升温器1的出口连通排气升温器2的空气进口,发动机的排气管连通升温器2出气端,该升温器2的出口连通发动机的空气进口,发动机废气由排气升温器2的进气端排出。
常温常压空气7经过上述增压器的增压、水升温器的加温、排气升器的再加温之后进入发动机6。
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
1.增压
进入内燃机的常温常压空气经过增压器提高其压力,达到增加内燃机每个工作循环的总进气量,即增加内燃机每个工作循环的进入汽缸内的空气的总质量。
2.升温
增压空气通过水升温器1,利用发动机冷却***的余热提高进入内燃机汽缸内的空气的温度;
增压空气通过排气升温器2,利用发动机排气***的余热进一步提高进入内燃机汽缸内的空气的温度。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2,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3,单向阀4,排气升温器2,常温常压空气7经该增压器后进入排气升温器2,发动机的排气管8连通升温器2的出气端,该升温器2的出口连通发动机的空气进口,发动机废气由排气升温器2的进气端排出。
常温常压空气7经过上述增压器的增压、排气升温器2加温后进入发动机6。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3,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3,常温常压空气7经该增压器后进入水升温器1,发动机排水管9连通该升温器1的出气端,该升温器1的出口连通发动机的空气进口,经升温器1冷却的冷却水沿回水管10返回发动机。
常温常压空气7经过上述增压器3的增压、水升温器1的加温后进入发动机6。
实施例四:请参照图4,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3,常温常压空气7经该增压器后进入水升温器1,发动机排水管9连通该水升温器1的出气端,该升温器1的出口分别连通单向阀41、单向阀42、单向阀43、单向阀44及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进口,发动机的排气管8分别连通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气端,该各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分别联通电磁阀51、52、53、54,并由电磁阀51、52、53、54分别控制连通发动机6的空气进口,发动机废气由排气升温器的进气端排出。
实施例四:多缸内燃机,工作原理:
1.增压:
进入内燃机的常温常压空气经过增压器提高其压力,达到增加内燃机每个工作循环的总进气量,即增加内燃机每个工作循环的进入汽缸内的空气的总质量。
2.初步升温:
通过升温器1,利用发动机冷却***的余热提高进入内燃机汽缸内的空气的温度。
3.再次升温:
通过升温器21、22、23、24等,利用发动机排气***的余热对空气继续进行升温,进一步提高了进入发动机空气的温度。
4.进气:
根据每个升温器的温度、压力依次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使升温器21、22、23、24中较高压和较高温的空气通过内燃机汽缸的进气门进入内燃机汽缸内,因而提高了进气终了空气的温度和总质量。
通过提高空气的温度和压力,提高了汽缸进气终了空气的温度和总质量,达到了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目的。
实施例五:请参照图5,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3,常温常压空气7经该增压器后分别连通单向阀41、单向阀42、单向阀43、单向阀44及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进口,发动机的排气管8分别连通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端,该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分别联通电磁阀51、52、53、54,并由电磁阀51、52、53、54分别控制连通发动机的空气进口,发动机废气由排气升温器的进气端排出。
常温常压状态下的空气7经过上述增压器3的增压、排气升温器21、22、23、24的加温之后进入发动机6。
实施例六:请参照图6,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3,常温常压空气7经该增压器后进入水升温器1,发动机排水管9连通该水升温器1的出气端,发动机回水管10连通该水升温器的进气端,该升温器1的出口经单向阀41、42、43、44分别连通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进口,发动机的排气管分别连通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端,该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分别连通发动机各个气缸的空气进口111、112、113、114,发动机废气由升温器的进气端排出。
常温常压空气7经过上述增压器3的增压、水升温器1、排气升温器21、22、23、24的加温之后分别进入发动机6的不同气缸空气入口111、112、113、114。
实施例七:
请参照图7,所述常温常压空气7经单向阀41、42、43、44,进入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进口,发动机的排气管8分别连通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端,该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分别连通发动机的各个气缸的空气进口111、112、113、114,发动机废气由升温器的进气端排出。
常温常压空气7经过排气升温器21、22、23、24再加温之后的热空气分别进入发动机6不同气缸空气入口111、112、113、114。

Claims (8)

1.一种对流高效内燃机,其发动机有空气进口,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水升温器、单向阀、排气升温器、电磁阀,所述发动机排水管连通水升温器和/或排气管连通排气升温器,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预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高效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3),常温常压空气(7)经该增压器(3)后进入水升温器(1),该水升温器(1)的出口经单向阀(4)连通排气升温器(2),该排气升温器(2)连通发动机(6)的空气进口,同时该水升温器(1)经发动机回水管(10)连通发动机(6),发动机排气管(8)连通排气升温器(2),发动机排水管(9)连通该水升温器(1),发动机废气由排气升温器(2)排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高效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3),常温常压空气(7)经该增压器(3)、单向阀(4)后进入排气升温器(2),该排气升温器(2)连通发动机(6)的空气进口,发动机排气管(8)连通该排气升温器(2),发动机废气由排气升温器(2)排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高效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3),常温常压空气(7)经该增压器(3)后进入水升温器(1),该水升温器(1)连通发动机(6)的空气进口,发动机(6)的发动机回水管(10)连通该水升温器(1)的进气端,该发动机排水管(9)连通该水升温器(1)的出气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高效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3),常温常压空气(7)经该增压器(3)后进入水升温器(1),发动机排水管(9)连通该水升温器(1)的出气端,该升温器(1)的出口分别连通单向阀(41)、单向阀(42)、单向阀(43)、单向阀(44),并与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进口连通,发动机排气管(8)分别连通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气端,该各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分别联通电磁阀(51)、(52)、(53)、(54),并由电磁阀(51)、(52)、(53)、(54)分别控制连通发动机(6)的空气进口,发动机废气由各排气升温器的进气端排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高效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3),常温常压空气(7)经该增压器(3)后进入水升温器(1),发动机的排水管(9)与水升温器(1)的出气端相连,发动机的回水管(10)与该水升温器(1)的进气口相连,该水升温器(1)的出口分别连通单向阀(41)、单向阀(42)、单向阀(43)、单向阀(44)及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进口,发动机的排气管(8)分别连通该各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端,该各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分别联通电磁阀(51)、(52)、(53)、(54),并由电磁阀(51)、(52)、(53)、(54)分别控制连通发动机(6)的空气进口,发动机废气由升温器的进气端排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高效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的管路上装设有增压器(3),常温常压空气(7)经该增压器(3)后分别连通单向阀(41)、单向阀(42)、单向阀(43)、单向阀(44)及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进口,发动机的排气管(8)分别连通该各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端,该各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分别联通发动机(6)的发动机气缸空气进口(111)、(112)、(113)、(114),发动机废气由升温器的进气端排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高效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常压空气(7)经单向阀(41)、(42)、(43)、(44),进入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进口,发动机排气管(8)分别连通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端,该排气升温器(21)、排气升温器(22)、排气升温器(23)、排气升温器(24)的空气出口分别连通发动机(6)的各个发动机气缸空气进口(111)、(112)、(113)、(114),发动机废气由升温器的进气端排出。
CNU2006200021047U 2006-01-28 2006-01-28 对流高效内燃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88371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021047U CN2883711Y (zh) 2006-01-28 2006-01-28 对流高效内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021047U CN2883711Y (zh) 2006-01-28 2006-01-28 对流高效内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83711Y true CN2883711Y (zh) 2007-03-28

Family

ID=37956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0021047U Expired - Lifetime CN2883711Y (zh) 2006-01-28 2006-01-28 对流高效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8371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3795C (zh) * 2006-01-28 2009-01-21 靳宇男 对流高效内燃机
CN101078384B (zh) * 2007-07-06 2012-12-26 靳宇男 汽冲压式内外燃发动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3795C (zh) * 2006-01-28 2009-01-21 靳宇男 对流高效内燃机
CN101078384B (zh) * 2007-07-06 2012-12-26 靳宇男 汽冲压式内外燃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0798A (zh) 同室内外燃发动机
CN110529231B (zh) 一种使用单甲醇燃料的压燃式发动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02748124A (zh) 一种利用内燃机废气余热能实现进气增压的装置
CN103266950A (zh) 一种油水燃料复合式废气动力型二行程发动机
CN2883711Y (zh) 对流高效内燃机
US11066974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system
CN109252990B (zh) 满足汽油压燃全工况对进气温度要求的进气温度控制***
Ma et al.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power recovery of marine diesel engine under high exhaust backpressure by additional electrically driven compressor
CN100453795C (zh) 对流高效内燃机
RU163939U1 (ru) Эжекционный охладитель наддувочного воздуха в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х двигателях
CN101078384B (zh) 汽冲压式内外燃发动机
CN203962127U (zh) 一种绝热排气歧管及汽车
CN202690260U (zh) 一种内燃机尾气热量利用装置
CN201043489Y (zh) 内外燃发动机
CN201574809U (zh) 一种柴油机排气管
CN104564436A (zh) 排气再循环利用***
CN201053359Y (zh) 汽冲压式内外燃发动机
CN104564440A (zh) 管路辅助***
CN201059228Y (zh) 准内外燃发动机
CN219388034U (zh) 一种发动机egr冷却***的布置
CN202645693U (zh) 内燃机节能装置
CN201419638Y (zh) 气动——燃油混合动力***
CN209398517U (zh) 能宽范围灵活调节进气温度的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
CN202914203U (zh) 带有缸盖废气通道的发动机egr布置结构
CN201025181Y (zh) 柴油发动机的空气热交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12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