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11615Y - 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11615Y
CN2311615Y CN 97213696 CN97213696U CN2311615Y CN 2311615 Y CN2311615 Y CN 2311615Y CN 97213696 CN97213696 CN 97213696 CN 97213696 U CN97213696 U CN 97213696U CN 2311615 Y CN2311615 Y CN 231161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cam
air outlet
combustion engine
turb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2136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旭
张国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721369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1161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1161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1161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在内燃机每缸之气缸盖内,分别开设有两只不相通的排气道Ⅰ和排气道Ⅱ,同时设置开启在自由排气阶段的排气阀Ⅰ和开启在强制排气阶段的排气阀Ⅱ。排气道Ⅰ接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与总排气管之间,设置废气涡轮,涡轮轴输出功率通过减速器传至内燃机曲轴,排气道Ⅱ直接与总排气管相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废气能量的回收利用,有效提高内燃机的功率和经济性,减少污染和噪音。其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Description

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以提高内燃机功率和有效热效率,节约燃油的内燃机废气能量回收装置。
内燃机作为移动式或固定动力,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它在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不可缺省的动力机的同时,也消耗着巨大的石油资源。内燃机比油耗的降低,意味着对能源的巨大节约。
众所周知,内燃机排气余热中含有相当的能量,在非增压高速内燃机中,废气带走的热量,汽油机占35%-40%,柴油机占25%-40%。
现有技术中的废气涡轮增压内燃机,能对内燃机的废气能量进行回收,但是,由于使用用途和构造上的原因,即增压型内燃机由于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同时增加,需对发动机主要部件进行强化,而使发动机复杂化,造价增加,小型内燃机可靠性也有所下降。因而,大部分小型内燃机(100KW以下)没有采用这一装置,尤其是车用汽油机,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汽油机增压除引起机械负荷、热负荷和NOx排放增高之外,还有爆震点的工作转速下降、扭矩特性和动态性能变差等问题,因此采用得更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非增压型四冲程内燃机废气能量回收装置,通过对废气能量的回收利用,从而提高内燃机的功率和经济性,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是,在内燃机每缸之气缸盖内,分别开设有两只不相通的排气道——排气道Ⅰ和排气道Ⅱ,同时设置开启在自由排气阶段、以便废气从排气道Ⅰ通过的排气阀Ⅰ,设置开启在强制排气阶段、以便废气从排气道Ⅱ通过的排气阀Ⅱ,各缸排气道Ⅰ接入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与排气总管之间,设置废气涡轮,涡轮轴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低速级与内燃机曲轴前端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或直接连接,所述排气道Ⅱ直接与总排气管相通。
本实用新型是在发动机中设置具有不同排气时间的两套排气机构,把自由排气阶段的废气通过先开的排气阀Ⅰ经排气道Ⅰ,通过第一排气管送入涡轮作功;把强制排气阶段的废气通过后开的排气阀Ⅱ经排气道Ⅱ直接送入总排气管排出。从涡轮排出的废气也从总排管排出。涡轮通过减速器将动力回传给曲轴,从而实现废气能量的回收利用。
分析表明,利用本实用新型可回收总热量的3%-8%,可以使内燃机增加10%-20%左右的功率。一般说来,由于汽油机废气能量比柴油机大,使用效果更加明显。功率的加大,比油耗也相对下降,下降幅度可达10%-20%左右,发动机功率增大后,又可尽量使发动机工作在比较经济的区域,从而更加省油,使发动机在工作总过程中的油耗还可下降若干点,发动机比质量也有所下降。比油耗下降,有害气体排放相对减少,噪音降低,对环境污染也随之减轻。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增加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并且,由于废气分别通过两个排气道排出,使排气阀的热负荷有所降低,因而,不必对发动机主要受力件进行加强。这使得利用本装置对已有发动机进行改进更为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明显优势还在于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实施,完全可做到工业化生产。其工作可靠,维修保养方便,对主机不产生有害影响,适用于任何地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内燃机上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内燃机上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内燃机上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排气阀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排气阀驱动机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在内燃机每缸之气缸盖1内,分别开设两只不相通的排气道——排气道(Ⅰ)2和排气道(Ⅱ)3,同时设置排气阀(Ⅰ)4,排气阀(Ⅰ)4在自由排气阶段开启,以便于自由排气阶段的废气从排气道(Ⅰ)通过(图1所示)。设置排气阀(Ⅱ)5,排气阀(Ⅱ)5在强制排气阶段开启,以便于强制排气阶段的废气从排气道(Ⅱ)通过(图2所示)。图中的进气道11和进气管22均采用已有技术。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排气道(Ⅰ)接入第一排气管21,第一排气管与排气总管6之间,设置废气涡轮7,涡轮轴与减速器8连接,减速器8低速级与内燃机曲轴前端皮带轮25通过皮带17连接或直接连接,排气道(Ⅱ)3直接与总排气管6相通。图中所示的减速器8由支架23固定在内燃机机体上。经排气道(Ⅰ)2排出具有一定压力的废气,通过第一排气管21,首先冲击涡轮7作功,随后进入排气总管6,各缸的排气道(Ⅱ)3排出的废气通过岐管也进入排气总管6,这两股废气都通过排气总管6进入***排入大气,这样的管道布置不仅管路简洁,而且,由于自涡轮排出的废气仍有相当速度,对各缸的排气道(Ⅱ)具有抽吸作用,有利于排净各缸中废气。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根据需要,可以在废气涡轮7与减速器8之间增加设置安全离合器10,减速器8的输出轴上皮带轮24与曲轴前端皮带轮25之间可以采用传动皮带17进行传动,也可直接传动。
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的排气阀(Ⅰ)4和排气阀(Ⅱ)5采用顶置凸轮配气机构,该机构是在阀杆顶端设置挺柱19,凸轮与挺柱(19)平面接触,在凸轮轴12上对应每缸有两个不同排气相位的排气凸轮排气凸轮(Ⅰ)27、和排气凸轮(Ⅱ)28,凸轮轴12端固联正时齿轮13,正时齿轮13通过齿形皮带14与曲轴前端齿轮15啮合。
当曲轴转动时,曲轴前端齿轮15通过齿形皮带14带动正时齿轮13,正时齿轮13使凸轮轴12随之相应转动,由此使各排气凸轮按设定的规律分别控制排气阀(Ⅰ)和排气阀(Ⅱ)启闭。本实施例中,由排气凸轮(Ⅰ)27控制排气阀(Ⅰ)4,由排气凸轮(Ⅱ)28控制排气阀(Ⅱ)5。进气阀26的驱动机构与之相应,受进气凸轮29控制。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是直接驱动式,除此之外,还可采用摆臂式和摇臂式驱动机构,与直接驱动式所不同的是,阀杆顶端与凸轮之间是通过摆臂或摇臂相接。
实施本装置的四冲程发动机,其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与普通非增压四冲程内燃机一样,当活塞在膨胀行程时,在下止点前40-80度,排气阀(Ⅰ)打开,处于自由排气阶段的具有一定压力的废气即经排气阀(Ⅰ)冲入涡轮作功,这部分燃气占总燃气量的大部分。在下止点前5度到下止点后20度左右,排气阀(Ⅱ)开启,随后,废气从排气道(Ⅰ)、排气道(Ⅱ)同时排出,排气阀(Ⅰ)在下止点后30度-80度关闭,这时,废气只能从排气道(Ⅱ)排出,排气阀(Ⅱ)按一般发动机常规相位关闭,通常在进气行程上止点后10-30度关闭。原则上说,排气阀(Ⅰ)在自由排气阶段结束后才关闭,以充分发挥废气能量,对于不同的机型,排气阀(Ⅰ)和排气阀(Ⅱ)的启闭相位也不一样,需要通过计算和试验优选。
涡轮受到废气冲击转动做功,将功率直接传递给减速器或通过安全离合器再传给减速器,减速器将涡轮的高转速减至曲轴转速的3倍之内,再通过皮带带动曲轴前端皮带轮,或直接与曲轴前端通过齿轮连接进行传动,完成了将涡轮回收的废气能量回传给曲轴的过程。
实施例2:
参见图7,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排气阀(Ⅰ)4和排气阀(Ⅱ)5采用下置凸轮配气机构,该机构是将阀杆顶端与摇臂16相接,摇臂16另一端与推杆18相接,推杆18***挺柱19内,挺柱19平面与凸轮接触,凸轮轴12对应每缸有两个不同排气相位的排气凸轮,包括排气凸轮(Ⅰ)27和排气凸轮(Ⅱ)28,凸轮轴上固联正时齿轮13,正时齿轮13与曲轴前端齿轮15之间或直接啮合,或通过过桥齿轮20传动。
当曲轴转动时,曲轴前端齿轮带动正时齿轮,正时齿轮驱动凸轮轴,轴上凸轮控制挺杆、推杆运动,从而控制摇臂达到控制排气阀运动之目的。进气阀的驱动机构与之相应。与上述实施例相应,由排气凸轮(Ⅰ)27控制排气阀(Ⅰ)4,由排气凸轮(Ⅱ)28控制排气阀(Ⅱ)5。进气阀26的驱动机构与之相应,受进气凸轮29控制。
对于每缸四气门(二进和二排)发动机,可以使用两只正时齿轮,两只凸轮轴总成以及对应的挺柱和推杆等来控制,也可以采用一只凸轮轴及有关零件来控制。
对于每缸三气门(一进二排)发动机,可以采用一只正时齿轮、一根凸轮轴来驱动挺杆、推杆来控制。也可采用二根凸轮轴来控制。
本装置利用排气道(Ⅰ)与涡轮相连回收废气能量,所利用的为排气脉冲能量,而排气道(Ⅱ)具有非增压发动机的排气特点,基本不增加排气背压,对发动机本身工作的影响可以忽略,使发动机在保持原来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提高了整机功率。并且,越是高负荷、高转速状况,效果越明显。

Claims (3)

1、一种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特征是,在内燃机每缸之气缸盖(1)内,分别开设有两只不相通的排气道——排气道Ⅰ(2)和排气道Ⅱ(3),同时设置开启在自由排气阶段、以便废气从排气道Ⅰ(2)通过的排气阀Ⅰ(4),设置开启在强制排气阶段、以便废气从排气道Ⅱ(3)通过的排气阀Ⅱ(5),各缸排气道Ⅰ(2)接入第一排气管(21),第一排气管(21)与排气总管(6)之间,设置废气涡轮(7),涡轮轴与减速器(8)连接,减速器(8)低速级与内燃机曲轴前端皮带轮(25)通过皮带(17)连接或直接连接,所述排气道Ⅱ(3)直接与总排气管(6)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Ⅰ(4)和排气阀Ⅱ(5)采用顶置凸轮配气机构,该机构是在阀杆顶端设置挺柱(19),凸轮与挺柱平面接触,在凸轮轴(12)上对应每缸有两个不同排气相位的排气凸轮Ⅰ(27)和排气凸轮Ⅱ(28),凸轮轴(12)端固联正时齿轮(13),正时齿轮(13)通过齿形皮带(14)与曲轴前端齿轮(15)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Ⅰ(4)和排气阀Ⅱ(5)采用下置凸轮配气机构,该机构是将阀杆顶端与摇臂(16)相接,摇臂(16)另一端与推杆(18)相接,推杆(18)***挺柱(19)内,挺柱(19)平面与凸轮接触,凸轮轴(12)对应每缸有两个不同排气相位的排气凸轮,包括排气凸轮Ⅰ(27)和排气凸轮Ⅱ(28),凸轮轴上固联正时齿轮(13),正时齿轮(13)与曲轴前端齿轮(15)之间或直接啮合,或通过过桥齿轮(20)啮合。
CN 97213696 1997-04-16 1997-04-16 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1161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213696 CN2311615Y (zh) 1997-04-16 1997-04-16 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213696 CN2311615Y (zh) 1997-04-16 1997-04-16 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11615Y true CN2311615Y (zh) 1999-03-24

Family

ID=33931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21369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11615Y (zh) 1997-04-16 1997-04-16 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11615Y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9654C (zh) * 2005-07-20 2008-12-03 蔡学功 新型内燃机
CN101676533B (zh) * 2008-09-16 2011-10-05 金健 一种废气能空压机
CN101568710B (zh) * 2006-12-19 2012-01-25 雷诺卡车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单元和包括这种动力单元的车辆
CN103216313A (zh) * 2013-03-26 2013-07-24 龙口中宇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动力涡轮装置
CN103527251A (zh) * 2013-10-31 2014-01-22 孙超 排气涡轮增力二行程空气动力发动机总成
CN110374732A (zh) * 2019-07-22 2019-10-25 王军 车辆排气管***和设置有该***的车辆
CN111997747A (zh) * 2020-07-20 2020-11-2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可回收氧气的零排放压燃式二冲程转子机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9654C (zh) * 2005-07-20 2008-12-03 蔡学功 新型内燃机
CN101568710B (zh) * 2006-12-19 2012-01-25 雷诺卡车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单元和包括这种动力单元的车辆
CN101676533B (zh) * 2008-09-16 2011-10-05 金健 一种废气能空压机
CN103216313A (zh) * 2013-03-26 2013-07-24 龙口中宇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动力涡轮装置
CN103527251A (zh) * 2013-10-31 2014-01-22 孙超 排气涡轮增力二行程空气动力发动机总成
CN110374732A (zh) * 2019-07-22 2019-10-25 王军 车辆排气管***和设置有该***的车辆
CN111997747A (zh) * 2020-07-20 2020-11-2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可回收氧气的零排放压燃式二冲程转子机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29549A (en) Hybri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lenci et al. Some aspects concerning the combination of downsizing with turbocharging,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and variable intake valve lift
Duret et al. Reduction of pollutant emissions of the IAPAC two-stroke engine with compressed air assisted fuel injection
CN2311615Y (zh) 内燃机废气涡轮能量回收装置
US5970929A (en) Turbocharged 4 stroke diesel engine with a variable camshaft timing system
CN2424304Y (zh) 新型二冲程发动机
CN100400863C (zh) 一种车用活塞式气压发动机
CN201461111U (zh) 一种发动机停缸节油装置
CN2421414Y (zh) 新型对置式发动机
US6347610B1 (en) Engine
CN1551945A (zh) 力矩调节方法
CN201125752Y (zh) 一种车用活塞式气压发动机
CN2525260Y (zh) 一种能二次燃烧的内燃发动机
CN2813916Y (zh) 一种车用活塞式气压发动机
JP3030365B2 (ja) 内燃機関
CN2473341Y (zh) 一种汽柴两用双作用式四冲程内燃发动机
CN2809229Y (zh)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可变气门正时配气装置
CN2467802Y (zh) 一种车用的两塞一室内燃机
CN215761938U (zh) 组合式发动机
CN2864120Y (zh) 蓄能式发动机
CN2316471Y (zh) 内燃机缸盖
CN2398428Y (zh) 节能减污发动机
CN2411922Y (zh) 高效节能汽油发动机
CN1332093A (zh) 一种能二次燃烧的内燃发动机
WO2003058043A1 (fr) Type de structure pour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a mouvement alternati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