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40270U - 柔性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 Google Patents

柔性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40270U
CN221240270U CN202322738425.XU CN202322738425U CN221240270U CN 221240270 U CN221240270 U CN 221240270U CN 202322738425 U CN202322738425 U CN 202322738425U CN 221240270 U CN221240270 U CN 221240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earing
boss
cable
flexible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384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彦虎
韦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384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40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40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40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其中,柔性光伏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柱体、承载线缆、装配组件和加固件,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柱体间隔设置;所述承载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体;所述装配组件包括多个装配构件,多个所述装配构件间隔连接于所述承载线缆,并用以安装光伏组件,定义临近所述支撑柱体的所述装配构件为端部构件;所述加固件设于所述支撑柱体和所述端部构件之间,并连接所述支撑柱体和所述端部构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利用加固件与承载线缆协同受力,降低承载线缆受到的最大载荷应力,提高柔性光伏支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柔性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光伏电站通常可以采用具有较大安装跨距的柔性光伏支架对光伏组件进行支撑固定,以使光伏电站可以更好地设置在丘陵、湖泊等场景中。
在柔性光伏支架上,通常可以将承载线缆保持一定的张紧力连接在具有一定的跨度距离的两个支撑柱体上,然后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承载线缆上实现柔性光伏支架对光伏组件的支撑固定,保障光伏电站的稳定运作。
可是,承载线缆上安装固定一定重量的光伏组件时,在承载线缆临近支撑柱体的端部线段处容易因应力集中而导致所受到的应力突变激增,增加承载线缆的两端发生断裂的风险,降低了柔性光伏支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旨在利用加固件与承载线缆协同受力,降低承载线缆受到的最大载荷应力,提高柔性光伏支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柔性光伏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柱体、承载线缆、装配组件和加固件,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柱体间隔设置;所述承载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体;所述装配组件包括多个装配构件,多个所述装配构件间隔连接于所述承载线缆,并用以安装光伏组件,定义临近所述支撑柱体的所述装配构件为端部构件;所述加固件设于所述支撑柱体和所述端部构件之间,并连接所述支撑柱体和所述端部构件。
可选地,所述加固件为套筒,所述加固件套接所述承载线缆位于所述支撑柱体和所述端部构件之间的部分,所述承载线缆抵接所述加固件的内壁。
可选地,定义所述承载线缆位于所述支撑柱体和所述端部构件之间的部分为连接段,所述加固件包裹缠绕所述连接段设置。
可选地,所述端部构件包括承托结构和固定结构,所述承托结构设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用以承载安装光伏组件,所述下表面抵接所述承载线缆;所述固定结构设于所述承托结构的下表面,并连接所述承载线缆和所述承托结构。
可选地,所述端部构件还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连接于所述承托结构的上表面,并与所述支撑柱体相对设置,所述加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支撑柱体。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承托结构和所述第一凸台,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或,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承托结构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端部构件还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连接于所述承托结构的下表面或者固定结构,并与所述支撑柱体相对设置,所述加固件连接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支撑柱体。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台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或者,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固定结构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支撑柱体包括柱本体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连接于所述柱本体的一端,所述承载线缆连接于所述支撑梁,所述加固件连接所述支撑梁和所述端部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电站,所述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和柔性光伏支架,所述柔性光伏支架为以上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所述光伏组件安装于所述柔性光伏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柱体与端部构件之间设置加固件,利用加固件自身较好的韧性或者结构强度可以更好地承担部分作用在承载线缆的端部线段上的载荷应力,使得加固件可以与承载线缆协同受力,防止承载线缆的两端受到的应力激增,降低了承载线缆发生断裂的风险,有利于更好地降低承载线缆上所承受的最大应力,使得承载线缆可以更稳定地承载固定光伏组件,提高了柔性光伏支架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柔性光伏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柔性光伏支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柔性光伏支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柔性光伏支架 5311 上表面
10 支撑柱体 5313 下表面
11 柱本体 533 固定结构
13 支撑梁 5331 紧固件
30 承载线缆 535 第一凸台
50 装配组件 537 第二凸台
51 装配构件 70 加固件
53 端部构件 200 光伏组件
531 承托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柔性光伏支架上,通常可以将承载线缆保持一定的张紧力连接在具有一定的跨度距离的两个支撑柱体上,然后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柔性光伏支架的承载线缆上实现柔性光伏支架对光伏组件的支撑固定,保障光伏电站的稳定运作。可是,承载线缆上安装固定一定重量的光伏组件时,在承载线缆临近支撑柱体的端部线段处容易因应力集中而导致所受到应力突变激增,增加承载线缆的两端发生断裂的风险,降低了柔性光伏支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柔性光伏支架100。
参照图1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柔性光伏支架100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柱体10、承载线缆30、装配组件50和加固件70,至少两个支撑柱体10间隔设置;承载线缆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邻的支撑柱体10;装配组件50包括多个装配构件51,多个装配构件51间隔连接于承载线缆30,并用以安装光伏组件200,定义临近支撑柱体10的装配构件51为端部构件53;加固件70设于支撑柱体10和端部构件53之间,并连接支撑柱体10和端部构件53。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光伏支架100可以将至少两个支撑柱体10相隔一定的跨度设置在安装平面上较为平坦的位置,然后将承载线缆3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柱体10上,此时可以使承载线缆30的端部通过固定套管或者捆绑固定在支撑柱体10上,利用支撑柱体10对承载线缆30进行锚固;或者可以在支撑柱体10上设置过索套管,使承载线缆30的端部穿过过索套管锚固连接在安装平面上,使支撑柱体10起到对承载线缆30进行支撑的作用。通过在承载线缆30上设置装配构件51,可以利用装配构件51与光伏组件200进行连接固定,使得沿承载线缆30的延伸方向上可以依次排列安装多个光伏组件200,实现承载线缆30和装配组件50对光伏组件200的承载固定作用。该装配构件51可以利用U型锁扣或者压板等锁紧连接在承载线缆30上,然后利用压板或者螺栓等安装件连接光伏组件200和装配构件51实现光伏组件200在承载线缆30上的稳定安装。而承载线缆30的数量可以为两根、三根、四根或者更多,可以使多根承载线缆30间隔一定间距并排设置在两个支撑柱体10之间,并使每根承载线缆3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相邻的支撑柱体10上,进而可以利用多根承载线缆30连接承载光伏组件200增大柔性光伏支架100与光伏组件200之间的连接面积,使得光伏组件200可以更稳定可靠地安装固定在柔性光伏支架100上。
其中,为便于光伏组件200在承载线缆30上的安装以及避免光伏组件200与支撑柱体10之间发生碰撞干涉,在最靠近支撑柱体10的光伏组件200与支撑柱体10之间通常需要预留一定的距离,使装配构件51在承载线缆30上距离支撑柱体10一定距离的位置对最靠近支撑柱体10的光伏组件200进行连接安装,保障光伏电站的整体稳定运作。
而在承载线缆30上安装了一定重量的光伏组件200后,在光伏组件200的重力作用下,承载线缆30所受到的应力载荷容易集中作用在承载线缆30最靠近支撑柱体10的端部线段上,使得承载线缆30的两端处所受到的应力相较于未承载光伏组件200或者承载光伏组件200的重量较小时增长较大,导致承载线缆30的两端所受到的载荷应力产生突变激增,在光伏电站的长时间运作下容易导致承载线缆30在临近支撑柱体10的端部线段处发生断裂,影响柔性光伏支架100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中,定义承载线缆30上最靠近支撑柱体10的装配构件51为端部构件53,该端部构件53可以为与其他装配构件51整体一致的结构件,利用端部构件53上空余的部位与加固件70连接固定;或者可以相较于其他装配构件51增设了与加固件70配合连接的部件。通过在端部构件53与支撑柱体10之间设置加固件70,并使加固件70连接端部构件53和支撑柱体10,该加固件70可以为具有较好结构韧性的材质或者结构强度较大的材质制作形成的支撑结构,在加固件70的作用下,可以对承载线缆30位于支撑柱体10和端部构件53之间的端部线段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一定重量的光伏组件200安装在承载线缆30上后可以利用加固件70分担部分承载线缆30所受到的载荷应力,使得可以利用加固件70与承载线缆30的端部线缆协同受力,有利于更好地防止承载线缆30的两端所受到的载荷应力突变激增,降低了承载线缆30发生断裂的风险,使得光伏组件200可以更稳定地安装固定在柔性光伏支架100上,提高了柔性光伏支架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加固件7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支撑柱体10和端部构件53,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加固件70和支撑柱体10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或者,加固件70可以通过卡接或螺栓安装固定在支撑柱体10和端部构件53上,实现加固件70在支撑柱体10和端部构件53上的可拆装设计,便于用户对加固件70进行拆离维护或者更换,保障光伏电站的稳定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柱体10与端部构件53之间设置加固件70,利用加固件70自身较好的韧性或者结构强度可以更好地承担部分作用在承载线缆30的端部线段上的载荷应力,使得加固件70可以与承载线缆30协同受力,防止承载线缆30的两端受到的应力激增,降低了承载线缆30发生断裂的风险,有利于更好地降低承载线缆30上所承受的最大应力,使得承载线缆30可以更稳定地承载固定光伏组件200,提高了柔性光伏支架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加固件70为套筒,加固件70套接承载线缆30位于支撑柱体10和端部构件53之间的部分,承载线缆30抵接加固件70的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加固件70可以采用套筒结构,该套筒可以由韧性较好或者结构强度较高的金属或橡胶等材质制作形成,可以使加固件70的套筒内径设计得等于或者略大于承载线缆30的外径,在柔性光伏支架100的装配过程中,承载线缆30的端部可以先穿过加固件70,然后再锚固连接在支撑柱体10或者穿过支撑柱体10锚固连接在柔性光伏支架100的安装平面上,进而在光伏组件200的装配过程中使加固件70固定连接支撑柱体10和端部构件53即可对承载线缆30端部的线段进行加固支撑,保障加固件70与承载线缆30的协同受力。通过利用套筒式的加固件70套接承载线缆30的端部线段进行加固,有利于使加固件70承担承载线缆30多个方向上的部分受力,进一步防止承载线缆30的端部线段产生的应力激增,降低承载线缆30发生断裂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柔性光伏支架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义承载线缆30位于支撑柱体10和端部构件53之间的部分为连接段,加固件70包裹缠绕连接段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线缆30可分为承载固定光伏组件200的承载段和位于支撑柱体10和端部构件53之间的连接段,该连接段可以为承载线缆上安装一定重量的光伏组件200后载荷应力较为集中的位置。通过使加固件70采用具有一定柔韧性以及结构强度的材质形成长条状的结构,可以利用长条状的加固件70自身的柔韧特性缠绕包裹承载线缆30的连接段设置,有利于使加固件70与承载线缆30的外周更加贴合连接,使得加固件70可以更好地分担部分施加在连接段处的应力,实现加固件70与连接段更好的协同受力,进一步减少作用在连接段处的载荷应力,避免连接段处发生应力激增,提高柔性光伏支架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加固件70可以在缠绕连接段后再将加固件70的两端固定连接到支撑柱体10和端部构件53上,使得加固件70可以更好地保持对连接段的包裹缠绕,保障柔性光伏支架100的整体结构稳定。
参照图2、图3、图5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端部构件53包括承托结构531和固定结构533,承托结构531设有相对的上表面5311和下表面5313,上表面5311用以承载安装光伏组件200,下表面5313抵接承载线缆30;固定结构533设于承托结构531的下表面5313,并连接承载线缆30和承托结构531。
在本实施例中,承托结构531可以为具有一定承载面积的板材或者块体结构,通过将承托结构531设置在光伏组件200和承载线缆30之间,可以在承托结构531上利用压块或者螺栓与光伏组件200的边框进行连接固定,实现装配组件50对光伏组件200的连接固定。而固定结构533可以为U型锁扣或者设有与承载线缆30配合卡接的压板,通过将固定结构533连接在承托结构531上并与承托结构531的下表面5313一同夹持固定承载线缆30,可以很好地实现端部构件53与承载线缆30的连接固定,使端部构件53更好地将光伏组件200固定安装在承载线缆30上,进一步提高柔性光伏支架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装配组件50的其他装配构件51可以采用与端部构件53一致的结构设置,也即装配组件50的所有装配构件51均由承托结构531和固定结构533配合形成,使加固件70安装连接在端部构件53的承托结构531或者固定结构533上实现端部构件53与加固件70之间的连接固定;或者可以使端部构件53还设置有其他的连接部件,使得加固件70可以通过连接在端部构件53的其他连接部件上进行固定。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端部构件53还设有第一凸台535,第一凸台535连接于承托结构531的上表面5311,并与支撑柱体10相对设置,加固件70连接第一凸台535和支撑柱体1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承托结构531的上表面5311设置第一凸台535,该第一凸台535可以为固定连接在承托结构531上的凸起结构,可以应用该第一凸台535作为相邻两个光伏组件200之间保持间隔一定间距的分隔件,使得多个光伏组件200依次排列在柔性光伏支架100上时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进行散热。此时,在连接最靠近支撑柱体10的光伏组件200的端部构架上,可以使第一凸台535与支撑柱体10朝向光伏组件200的一侧相对间隔设置,使得加固件70可以设置在第一凸台535与支撑柱体10之间并连接二者,进而可以利用加固件70实现支撑柱体10与端部构件53之间的强连接,使得加固件70可以更稳定可靠地与承载线缆30的端部协同受力,有利于更好地减少位于支撑柱体10与端部构件53之间的承载线缆30的线段所受到的载荷应力,进一步提高了柔性光伏支架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结构533设有紧固件5331,紧固件5331穿设于承托结构531和第一凸台535,并连接于第一凸台535。和/或,第一凸台535与承托结构531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533可以通过螺栓、自攻钉等紧固件5331连接固定在承托结构531上,以使固定结构533可以更牢固地与承托结构531配合夹持固定承载线缆30,保障柔性光伏支架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在承托结构531上设置第一凸台535连接加固件70时,可以利用紧固件5331穿过连接件与固定结构533连接固定时,使紧固件5331可以进一步穿过第一凸台535连接在第一凸台535上,使得利用紧固件5331可以同时连接固定结构533、承托结构531以及第一凸台535,有利于更好地减少端部构件53上的安装部件,简化端部构件53的安装工序。其中紧固件5331可以直接插接固定在第一凸台535上实现连接固定;或者可以使紧固件5331采用紧固螺栓,在第一凸台535上设置螺纹孔,使紧固件5331穿过固定结构533与承托结构531进一步螺纹连接在第一凸台535的螺纹孔上实现紧固件5331的固定,使得端部构件53在承载线缆30上的连接固定更加便捷,进一步提高柔性光伏支架100的装配便利性和实用性。
其次,第一凸台535可以与承托结构531通过一体铸造成型或者3D打印成型的整体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端部构件53的结构强度,使得端部构件53可以通过第一凸台535与加固件70连接对加固件70提供更强的结构支撑作用力,进一步提高了柔性光伏支架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端部构件53还设有第二凸台537,第二凸台537连接于承托结构531的下表面5313或者固定结构533,并与支撑柱体10相对设置,加固件70连接第二凸台537和支撑柱体10。
在本实施例中,端部构件53可以通过在承托结构531的下表面5313设置第二凸台537,或者可以通过在固定结构533背对承托结构531的一侧设置第二凸台537,使第二凸台537与支撑柱体10朝向光伏组件200的一侧相对间隔设置,进而可以将加固件70连接设置在第二凸台537与支撑柱体10之间,利用加固件70实现端部构件53与支撑柱体10之间的强连接,有利于使加固件70可以更好地与承载线缆30的端部协同受力,更好地减少承载线缆30在支撑柱体10与端部构件53之间的线缆所承受的应力载荷,进一步避免承载线缆30受到应力激增而有一定几率发生断裂,提高柔性光伏支架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凸台537连接于固定结构533,或者,第二凸台537与固定结构533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台537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装配等方式连接固定在固定结构533上,此时可以使第二凸台537设置在固定结构533背对承托结构531的一侧上避让承载线缆30布置,使得加固件70连接第二凸台537和支撑柱体10时可以与承载线缆30平行设置,有利于使加固件70可以更好地分担承载线缆30的端部线段上所受到的载荷应力,实现加固件70与承载线缆30的协同受力,进一步防止承载线缆30上的应力激增。而通过在固定结构533上设置第二凸台537,还有利于减少第二凸台537在承托结构531上的占用空间避让承托结构531上连接固定光伏组件200的连接构件,便于光伏电站的装配。
此外,第二凸台537还可以与固定结构533采用一体铸造或者3D打印技术一体制造成形,使得第二凸台537与固定结构533之间的结构强度更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端部构件53的连接支撑作用力,使得加固件70可以更稳定地连接设置在第二凸台537与支撑柱体10之间分担部分承载线缆30端部受到的应力,进一步提高了柔性光伏支架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采用一体制造成型的第二凸台537和固定结构533,在装配过程中还有利于更快捷地实现端部构件53在承载线缆30上的安装,进一步提高了光伏电站的安装便利性。
参照图1、图4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柱体10包括柱本体11和支撑梁13,支撑梁13连接于柱本体11的一端,承载线缆30连接于支撑梁13,加固件70连接支撑梁13和端部构件53。
在本实施例中,柱本体11可以包括有一根或者多根立柱,可以采用单一立柱竖直支撑;或者采用呈“八”字形的两个立柱形成的稳定支撑结构等多种安装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安装地形和承载光伏组件200的重量选择更为合适的柱本体11安装方式,提高支撑柱体10的整体支撑作用力,进一步提高柔性光伏支架100的整体支撑稳定性。而在柱本体11背对安装平面的一端可以连接设置一支撑梁13,该支撑梁13的长度大于多根承载线缆30依次排列后的宽度设置,使得支撑梁13可以稳定连接固定多个承载线缆30的线端,或者使多跟承载线缆30可以一同穿过支撑梁13锚固连接在安装平面上,实现支撑柱体10对承载线缆30的支撑固定。其中,支撑梁13的整体厚度可以根据加固件70的安装位置以及加固件70的厚度设置,保障支撑梁13与加固件70之间的稳定连接固定,而通过将加固件70与承载线缆30一同连接在支撑梁13上,有利于使加固件70更直接地通过支撑梁13分担承载线缆30上的应力载荷,更好地防止承载线缆30受到应力激增作用发生断裂,进一步提高了柔性光伏支架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电站,该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200和柔性光伏支架100,该柔性光伏支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主题二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支撑柱体,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柱体间隔设置;
承载线缆,所述承载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体;
装配组件,所述装配组件包括多个装配构件,多个所述装配构件间隔连接于所述承载线缆,并用以安装光伏组件,定义临近所述支撑柱体的所述装配构件为端部构件;
加固件,所述加固件设于所述支撑柱体和所述端部构件之间,并连接所述支撑柱体和所述端部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为套筒,所述加固件套接所述承载线缆位于所述支撑柱体和所述端部构件之间的部分,所述承载线缆抵接所述加固件的内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承载线缆位于所述支撑柱体和所述端部构件之间的部分为连接段,所述加固件包裹缠绕所述连接段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构件包括:
承托结构,所述承托结构设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用以承载安装光伏组件,所述下表面抵接所述承载线缆;
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于所述承托结构的下表面,并连接所述承载线缆和所述承托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构件还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连接于所述承托结构的上表面,并与所述支撑柱体相对设置,所述加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支撑柱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承托结构和所述第一凸台,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
和/或,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承托结构为一体结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构件还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连接于所述承托结构的下表面或者固定结构,并与所述支撑柱体相对设置,所述加固件连接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支撑柱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或者,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固定结构为一体结构。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体包括:
柱本体;
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连接于所述柱本体的一端,所述承载线缆连接于所述支撑梁,所述加固件连接所述支撑梁和所述端部构件。
10.一种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和柔性光伏支架,所述柔性光伏支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所述光伏组件安装于所述柔性光伏支架。
CN202322738425.XU 2023-10-11 2023-10-11 柔性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Active CN221240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8425.XU CN221240270U (zh) 2023-10-11 2023-10-11 柔性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8425.XU CN221240270U (zh) 2023-10-11 2023-10-11 柔性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40270U true CN221240270U (zh) 2024-06-28

Family

ID=91595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38425.XU Active CN221240270U (zh) 2023-10-11 2023-10-11 柔性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40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11884A1 (en) Pipe shoe and method
CN221240270U (zh) 柔性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
CN212766493U (zh) 一种挡泥板支撑组件
CN218920305U (zh) 光伏支架和光伏设备
CN219107338U (zh) 光伏支架和光伏设备
CN210706859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池包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10257977U (zh) 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
CN220809333U (zh) 一种运输车牌照架
CN220935050U (zh) 光伏组件固定结构及光伏***
CN220792824U (zh) 一种汽车冷却水管总成
CN221049455U (zh) 电池包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21120575U (zh) 一种连接装置和光伏***
CN215474951U (zh) 一种管线固定组件
CN217788500U (zh) Bdu框架、电池包及车辆
CN220038035U (zh) 一种钩式led大屏背架
CN221240312U (zh) 光伏支架和光伏阵列
CN219523827U (zh) 扎带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845670U (zh) 一种***固定抱箍组件
CN219339379U (zh) 线束固定支架和车辆
CN219760518U (zh) 电缆支架结构和电力电子设备
CN207984957U (zh) 低速电动汽车副车架支撑杆
CN216331416U (zh) 一种发动机燃油箱安装架
CN214689752U (zh) 一种农机车架
CN217835602U (zh) 缓速器管路固定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839371U (zh) 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