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13642U - 一种脚部支撑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脚部支撑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13642U
CN221213642U CN202323528294.9U CN202323528294U CN221213642U CN 221213642 U CN221213642 U CN 221213642U CN 202323528294 U CN202323528294 U CN 202323528294U CN 221213642 U CN221213642 U CN 221213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upporting
foot
support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5282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安伟
黄铭熙
战仕海
郑仲勋
邓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5282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13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13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13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部支撑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该脚部支撑结构包括底座、支撑板、可变形支撑件和按压式开关结构,底座用于活动设置于汽车的地板上,可变形支撑件分别与底座和支撑板连接,支撑板的第一端与底座铰接,支撑板的第二端通过按压式开关结构与底座连接,当按压式开关结构解除支撑板与底座的连接时,支撑板的第二端通过可变形支撑件运动至高于支撑板的第一端的位置。该脚部支撑结构可通过底座的移动和对支撑板的稳定性支撑,提升使用舒适度,而且可通过脚部施加压力来实现脚部支撑结构的展开和收纳,提升使用便捷性,在脚部支撑结构展开时,支撑板可对脚部进行倾斜支撑,缓解脚部疲劳,进一步提升使用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脚部支撑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脚部支撑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机工程的发展以及汽车成为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交通工具,驾乘人员对汽车的人机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在车厢内的人员坐于或躺于座椅上时,其脚部可能处于悬空状态,长时间易出现脚部疲劳,为了提升脚部的舒适度,一般在车厢内设置有脚部支撑结构,通过对脚部进行支撑来有效缓解疲劳。
但是,现有脚部支撑结构一般安装在车厢的侧壁上或地板上,多为推拉式结构,在使用前需要乘坐人员弯腰将脚部支撑结构拉出并定位,在结束使用后还需要乘坐人员再次弯腰将脚部支撑结构解除定位并推回,整个过程较为繁琐,使用便捷性较差,而且脚部支撑结构的位置较为固定,不利于不同腿长的人员使用,使用舒适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提升脚部支撑结构的使用舒适度的同时,提升脚部支撑结构的使用便捷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脚部支撑结构,包括底座、支撑板、可变形支撑件和按压式开关结构,所述底座用于活动设置于汽车的地板上,所述可变形支撑件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按压式开关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当所述按压式开关结构解除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的连接时,所述支撑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可变形支撑件运动至高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的位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脚部支撑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由于底座可在汽车的车厢内的地板上活动,可供脚部放置的支撑板通过可变形支撑件安装在底座上,因此,底座可作为整个脚部支撑结构的基座,保证支撑板对脚部进行支撑时的稳定性,乘坐人员可通过脚部施加驱动力来调节底座在地板上的位置,既便于不同腿长的乘坐人员放置脚部,可有效提升脚部支撑结构的使用舒适度和使用便捷性,又可通过移动底座将脚部支撑结构移出汽车车厢内的乘坐空间,如置于后备箱或座椅下方,避免脚部支撑结构占用乘坐空间。在此基础上,由于支撑板的第一端与底座铰接,支撑板的第二端可通过按压式开关结构与底座连接,而按压式开关结构通过交替施加压力即可实现开启和闭合,同时,又由于在支撑板的第二端与底座解除连接时,支撑板的第二端通过可变形支撑件运动至高于支撑板的第一端的位置,即倾斜状态,因此,乘坐人员可通过脚部向支撑板施加压力,来实现按压式开关的开启,支撑板可通过可变形支撑件正向转动至倾斜,脚部支撑结构展开,此时,在可变形支撑件的支撑下,乘坐人员的脚部可倾斜放置在支撑板上,有利于减少腿部给予脚部的压力,缓解脚部疲劳,进一步提升脚部支撑结构的使用舒适度,对应地,乘坐人员也可通过脚部向支撑板施加压力,使得支撑板反向转动至按压式开关闭合,脚部支撑结构收纳,换言之,在脚部支撑结构的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弯腰操作,可有效提升脚部支撑结构的使用便捷性。
可选地,所述可变形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和弹性支撑片,所述第一支撑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撑片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支撑片通过所述弹性支撑片与所述第二支撑片连接,当所述支撑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按压式开关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时,所述弹性支撑片被压缩。。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放置槽,所述第一支撑片安装在所述放置槽内,当所述支撑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按压式开关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时,所述第二支撑片和所述弹性支撑片均容纳于所述放置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放置槽开口向上,所述放置槽内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一支撑片插设于所述放置槽的底壁和所述限位板之间,当所述支撑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按压式开关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时,所述第二支撑片位于所述放置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板相抵。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设置有支撑凸台,在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座的铰接轴向上,所述支撑凸台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按压式开关结构包括锁舌和锁扣,所述锁舌和所述锁扣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座上,所述锁舌用于对应***所述锁扣内,并与所述锁扣连接,当与所述锁扣连接的所述锁舌受到朝向所述锁扣的压力时,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扣解除连接。
可选地,所述锁扣包括外壳、移动块和弹性驱动件,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以供所述锁舌对应***,所述移动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并用于与***所述外壳的所述锁舌相抵,所述弹性驱动件位于所述移动块和所述外壳的内底壁之间;
当所述锁舌***所述外壳时,所述移动块下移压缩所述弹性驱动件,并分别与所述锁舌和所述外壳连接,当与所述移动块连接的所述锁舌受到朝向所述移动块的压力时,所述移动块下移与所述外壳解除连接,所述弹性驱动件舒张,并驱动所述移动块上移与所述锁舌解除锁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锁扣还包括卡爪,两个所述卡爪分别与所述移动块的两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卡爪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外壳的开口尺寸,两个所述卡爪相背离的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开口处内壁相抵,当所述锁舌***所述外壳时,两个所述卡爪相互靠近且配合夹持所述锁舌。
可选地,还包括转轴,所述底座的边沿设有转动连接槽,所述支撑板的边沿设有转动连接板,所述转动连接板位于所述转动连接槽内,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转动连接板和所述转动连接槽的槽壁。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地板和如上所述的脚部支撑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有益效果与如上所述的脚部支撑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脚部支撑结构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脚部支撑结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脚部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舌和锁扣锁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扣解除锁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放置槽;111-限位板;12-安装槽;121-安装孔;1211-限位凸台;13-连接槽;2-支撑板;21-支撑凸台;22-转动连接板;3-可变形支撑件;31-第一支撑片;32-第二支撑片;33-弹性支撑片;4-按压式开关结构;41-锁舌;42-锁扣;421-外壳;4211-限位口;4212-导向柱;422-移动块;4221-移动槽;423-弹性驱动件;424-卡爪;425-导杆;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的正向代表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具体地,X轴方向即为汽车的车厢内座椅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即为座椅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即为汽车的高度方向。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脚部支撑结构,包括底座1、支撑板2、可变形支撑件3和按压式开关结构4,底座1用于活动设置于汽车的地板上,可变形支撑件3分别与底座1和支撑板2连接,支撑板2的第一端与底座1铰接,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按压式开关结构4与底座1连接,当按压式开关结构4解除支撑板2与底座1的连接时,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可变形支撑件3运动至高于支撑板2的第一端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1放置于汽车车厢的座椅前方,支撑板2的第一端相对于支撑板2的第二端靠近座椅,其中,这里所说的座椅既可以是朝向汽车的前方设置的座椅,也可以朝向汽车的后方设置的座椅,还可以是朝向汽车的侧方设置的座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设置可在汽车的车厢内的地板上活动的底座1,可供脚部放置的支撑板2通过可变形支撑件3安装在底座1上,这样设置,底座1可作为整个脚部支撑结构的基座,保证支撑板2对脚部进行支撑时的稳定性,同时,乘坐人员可通过脚部施加驱动力来调节底座1在地板上的位置,进而调节底座1在座椅前方的位置,便于不同腿长的乘坐人员放置脚部,也无需弯腰进行位置调节,可有效提升脚部支撑结构的使用舒适度和使用便捷性,而且在不需要脚部支撑结构时,可通过移动底座1将脚部支撑结构移出汽车车厢内的乘坐空间,如置于后备箱或座椅下方,避免脚部支撑结构占用乘坐空间。
在此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支撑板2的第一端与底座1铰接,支撑板2的第二端可通过按压式开关结构4与底座1连接,而按压式开关结构4通过交替施加压力即可实现开启和闭合,因此,在需要使用脚部支撑结构时,乘坐人员可通过脚部对支撑板2的第二端施加压力,支撑板2的第二端将此压力传递至按压式开关结构4上,即可开启按压式开关结构4,解除支撑板2的第二端与底座1的连接,此时,如图3所示,支撑板2的第二端属于自由状态,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可变形支撑件3运动至高于支撑板2的第一端的位置,即按压式开关结构4开启后,支撑板2相对于底座1转动至倾斜,完成脚部支撑结构的展开,整个过程只需乘坐人员使用脚部施加压力开启按压式开关结构4即可,无需进行弯腰操作,进一步提升脚部支撑结构的使用便捷性,其中,可通过移动底座1,将支撑板2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汽车的座椅,此时,在可变形支撑件3的支撑下,乘坐人员的脚部可向前并向上倾斜放置在支撑板2上,有利于减少腿部给予脚部的压力,缓解脚部疲劳,进一步提升脚部支撑结构的使用舒适度。对应地,在需要收纳脚部支撑结构时,乘坐人员通过脚部对支撑板2施加压力即可使得支撑板2相对于底座1反向转动,支撑板2的第二端复位并传递压力至按压式开关结构4,按压式开关结构4在此压力下闭合完成支撑板2与底座1的连接,整个脚部支撑结构的高度最低,便于对其进行收纳,整个过程也只需乘坐人员使用脚部施加压力驱动支撑板2转动复位并闭合按压式开关结构4即可,无需进行弯腰操作,进一步提升脚部支撑结构的使用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变形支撑件3可为主动变形件,如伸缩气缸或伸缩电缸等,通过伸缩实现对支撑板2的第二端的驱动,在进行脚部支撑结构展开或收纳时,可变形支撑件3可主动伸缩,实现支撑板2相对于底座1的转动,相对地,可变形支撑件3也可为被动变形件,如弹簧和弹性块等弹性件,在按压式开关结构4闭合时处于压缩状态,在按压式开关结构4开启时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支撑板2相对于底座1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可变形支撑件3运动至高于支撑板2的第一端的位置时,支撑板2与底座1之间的夹角为10~30度,示例地,支撑板2与底座1之间的夹角为20度。
可选地,可变形支撑件3包括第一支撑片31、第二支撑片32和弹性支撑片33,第一支撑片31安装在底座1上,第二支撑片32安装在支撑板2上,第一支撑片31通过弹性支撑片33与第二支撑片32连接,当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按压式开关结构4与底座1连接时,弹性支撑片33被压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结构的“正常状态”、“压缩状态”和“拉伸状态”,分别指弹性结构未受到外力、受到指向弹性结构内部的外力、受到指向弹性结构外部的外力的四种状态,弹性结构的“舒张状态”,是指弹性结构在处于压缩状态后,其受到的外力消失,积累的弹性势能被释放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设置第一支撑片31、第二支撑片32和弹性支撑片33组成可变形支撑件3,其中,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分别设置在底座1和支撑板2上,可提升可变形支撑件3对支撑板2的支撑面积,以及底座1对可变形支撑件3的支撑面积,保证可变形支撑件3变形时整个脚部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将第一支撑片31通过弹性支撑片33与第二支撑片32连接,在支撑板2的第二端与底座1连接时,此时弹性支撑片33处于压缩状态,这样设置,在支撑板2的第二端与底座1解除连接时,弹性支撑片33可释放弹性势能舒张,从而驱动支撑板2转动,支撑板2的第二端运动至高于支撑板2的第一端的位置,而且在脚部放置在支撑板2上后,弹性支撑片33可对支撑板2进行反向支撑,换言之,可通过弹性支撑片33的压缩和舒张实现对支撑板2的弹性支撑和驱动,稳定性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地,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均沿座椅的朝向延伸设置,弹性支撑片33可分别与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靠近座椅的一端连接,示例地,可变形支撑件3为呈V字形折弯的弹性钢片,当然地,弹性支撑片33也可分别与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远离座椅的一端连接,或者分别与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的中段连接。对应地,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还可沿座椅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支撑片33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弧形弹性钢片,此外,还可根据需要调节弹性支撑片33的劲度系数,从而使得支撑板2在受到预设的压力时,能够相对于底座1保持预设的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支撑板2未对脚部进行支撑时,弹性支撑片33可相对于正常状态被压缩,也可相对于正常状态保持不变形,只需要调整弹性支撑片33的劲度系数即可。
可选地,底座1上设有放置槽11,第一支撑片31安装在放置槽11内,当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按压式开关结构4与底座1连接时,第二支撑片32和弹性支撑片33均容纳于放置槽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底座1上设置放置槽11,而可变形支撑件3的第一支撑片31位于放置槽11内,这样设置,可通过放置槽11对第一支撑片进行限位,保证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可变形支撑件3运动时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由于当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按压式开关结构4与底座1连接时,第二支撑片32和弹性支撑片33均容纳于放置槽11内,因此,在乘坐人员通过脚部驱动支撑板2的第二端复位后,弹性支撑片33可变形至放置槽11内部,而第二支撑片32也对应置于放置槽11内,通过放置槽11对可变形支撑件3进行容纳,从而避免在收纳状态下,外部环境对可变形支撑件3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按压式开关与第一端连接时,放置槽11可位于支撑板2在底座1上的投影轮廓之外或之内。对应地,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可分别与支撑板2和底座1的侧壁连接,也可分别与支撑板2的下端面和底座1的上端面连接,或者,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分别与支撑板2的侧壁或底座1的上端面连接,或者,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分别与支撑板2的下端面和底座1的侧壁连接。
可选地,第二支撑片32与支撑板2可拆卸连接,放置槽11开口向上,放置槽11内设有限位板111,第一支撑片31插设于放置槽11的底壁和限位板111之间,当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按压式开关结构4与底座1连接时,第二支撑片32位于放置槽11内,且与限位板111相抵。
为了提升第一支撑片31的在底座1上的安装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底座1上设置放置槽11,而放置槽11开口向上,且沿底座1的上端面延伸并贯穿底座1的边沿,这样设置,第一支撑片31可沿底座1的上端面从底座1的边沿一侧直接***放置槽11内,而放置槽11内设置限位板111,第一支撑片31插设于放置槽11的底壁和限位板111之间,这样设置,由于第一支撑片31通过弹性支撑片33和第二支撑片32与支撑板2连接,支撑板2又与底座1铰接,因此,支撑板2与底座1的铰接处不会发生相对移动,使得第一支撑片31在***放置槽11后不会沿放置槽11移出,实现对第一支撑片31的限位,而且放置槽11对第一支撑片31沿底座1的端面方向进行限位,放置槽11和限位板111可对第一支撑片31沿底座1的高度方向进行限位,可有效提升第一支撑片31在底座1上的安装稳定性,而在需要拆卸维护时,当支撑板2与底座1的铰接处拆开后,第一支撑片31可直接抽出放置槽11,有效提升拆卸维护的便捷性。
在此基础上,为了保持支撑板2的开合稳定性,如图2和图3所示,在支撑板2相对于底座1转动至与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按压式开关结构4与底座1连接时,整个脚部支撑结构的高度最低,而第二支撑片32可置于放置槽11内并与限位板111贴合,从而不但可通过放置槽11容纳第二支撑片32,而且可通过限位板111可第二支撑片32对支撑板2进行支撑,保证支撑板2的转动到位和与底座1之间的闭合稳定性,进而可通过移动底座1将整个脚部支撑结构置于座椅下方等,有效提升收纳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还可直接设置在车厢的地板的下方,通过支撑板2相对于底座1转动,使得支撑板2在于底座1平行时,能够与地板相平齐,从而实现脚部支撑结构的收纳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支撑板2朝向底座1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筋板,而第二支撑片32可卡入支撑筋板上,并通过螺栓完成第二支撑片32与支撑板2的稳定连接。
可选地,支撑板2的第一端上设置有支撑凸台21,在沿支撑板2和底座1的铰接轴向上,支撑凸台21延伸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支撑板2和底座1的铰接轴向即为Y轴方向,也是汽车座椅的宽度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支撑板2的第一端上设置支撑凸台21,支撑凸台21沿支撑板2和底座1的铰接轴向延伸设置,这样设置,支撑板2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座椅,而脚部放置在支撑板2上后,脚跟部位可与支撑凸台21相抵,从而使得支撑凸台21和支撑板2从两个方向分别对脚部的脚跟部位和脚底部位进行支撑,不但可保证支撑效果,而且可通过支撑凸台21对脚跟部位的限位避免脚部从支撑板2上滑落,可有效提升支撑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使用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适配使用者的脚部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将支撑凸台21设置为两个,将两个支撑凸台21沿支撑板2和底座1的铰接轴向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在乘坐人员坐在座椅上后,其两个脚部的脚跟可分别与两个支撑凸台21对应相抵,不但保证了脚部支撑的稳定性,避免脚部滑落,而且通过间隔设置,使得两个脚部的放置位置具有一定的距离,乘坐人员的脚部放在支撑板2上后,两个脚部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进行移动,进一步提升使用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支撑板2沿座椅的宽度方向的边沿设置限位凸台,在支撑板2上放置的脚部沿座椅的宽度方向移动至支撑板2的边沿时,可与限位凸台相抵,不但可对脚部的一侧进行有效提升,提升使用舒适度,而且可避免脚部从支撑板2的边沿滑落,提升支撑稳定性。
可选地,按压式开关结构4包括锁舌41和锁扣42,锁舌41和锁扣42分别设置在支撑板2和底座1上,锁舌41用于对应***锁扣42内,并与锁扣42连接,当与锁扣42连接的锁舌41受到朝向锁扣42的压力时,锁舌41与锁扣42解除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支撑板2可相对于底座1转动,因此,在支撑板2相对于底座1垂直时,脚部支撑结构的高度最高,当支撑板2相对于底座1平行时,脚部支撑结构的高度最低,此时,设置锁舌41和锁扣42组成按压式开关结构4,且分别设置在支撑板2和底座1上,在脚部支撑结构的高度最低时,锁舌41和锁扣42可对应连接,保证脚部支撑结构的稳定性,便于置于座椅下方或后备箱内进行收纳。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舌41和锁扣42为按压式锁定连接,即脚部施加压力驱动支撑板2转动至与底座1平行时,锁舌41和锁扣42内,在支撑板2的转动压力下完成锁定连接,当脚部对支撑板2施加朝向底座1的压力时,锁舌41可解除与锁扣42的锁定连接,支撑板2通过可变形支撑件3转动至相对于底座1倾斜,这样设置,可使得乘坐人员通过脚部即可给予支撑板2相对于底座1转动的驱动力,在不需要使用脚部支撑结构时,可通过脚部驱动脚部支撑结构转换为高度最低的状态,并实现锁定,当再次需要使用脚部支撑结构时,可直接通过脚部给予支撑板2压力,使得锁舌41和锁扣42的锁定连接解除,这样设置便于脚部支撑结构的临时闲置,减少占用车厢的空间,也便于对脚部支撑结构进行收纳。
可选地,锁扣42包括外壳421、移动块422和弹性驱动件423,外壳421安装在底座1上,且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以供锁舌41对应***,移动块422滑动安装在外壳421内,并用于与***外壳421的锁舌41相抵,弹性驱动件423位于移动块422和外壳421的内底壁之间;当锁舌41***外壳421时,移动块422下移压缩弹性驱动件423,并分别与锁舌41和外壳421连接,当与移动块422连接的锁舌41受到朝向移动块422的压力时,移动块422下移与外壳421解除连接,弹性驱动件423舒张,并驱动移动块422上移与锁舌41解除锁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设置外壳421作为整个锁扣42的容纳结构,同时设置移动块422作为与锁舌41配合锁定和解锁的驱动件,其中,移动块422通过弹性驱动件423与外壳421连接,这样设置,在锁舌41初次***到外壳421内时,可实现移动块422分别与锁舌41和外壳421锁定连接,进而完成支撑板2与底座1的锁定连接,此时弹性驱动件423被压缩,而在处于锁定状态的锁舌41再次受压驱动移动块422下移后,可实现移动块422与外壳421解除锁定连接,而弹性驱动件423舒张,可驱动移动块422上移实现与锁舌41的解除锁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驱动件423为弹簧,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移动块422下方设有导向柱4212,弹簧套设在导向柱4212上,并分别与移动块422和外壳421的内底壁连接,实现稳定伸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移动块422上设有有移动槽4221,而在外壳421内设置与一端可相对于外壳421转动的导杆425,导杆425的另一端位于移动槽4221内,其中,移动槽4221上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移动段、定位段和回位段,导杆425的端部初始位于移动段,在移动块422初次受到锁舌41的压力下移后,导杆425的端部沿移动段上移直至最末端,此时弹性驱动件423被压缩,移动块422下移到极限,锁舌41的压力消失,弹性驱动件423舒张,在移动段侧壁的挤压下,导杆425相对于外壳421转动,其端部由移动段进入定位段,移动块422无法继续上移,实现移动块422与外壳421的锁定连接,此时移动块422与锁舌41锁定连接,当锁舌41再次受压下移时,移动块422存在下移的趋势,此趋势使得定位段的侧壁挤压导杆425的端部,使得导杆425相对外壳421转动,导杆425的端部进入回位段,此时锁舌41的压力消失,弹性驱动件423舒张,导杆425的端部沿回位段回到移动段,移动块422上移复位,解除与锁舌41的锁定连接,此时支撑板2通过可变形支撑件3转动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底座1的上端面上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的底壁上设有安装孔121,外壳421贯穿安装孔121,安装孔121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凸台1211,外壳421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口4211,限位凸台1211置于限位口4211内可实现外壳421与底座1的卡接,便于进行拆卸维护。
可选地,锁扣42还包括卡爪424,两个卡爪424分别与移动块422的两侧转动连接,两个卡爪424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外壳421的开口尺寸,两个卡爪424相背离的侧壁与外壳421的开口处内壁相抵,当锁舌41移入外壳421时,两个卡爪424相互靠近且配合夹持锁舌4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实现锁舌41与移动块422的锁定连接,还设置了卡爪424,其中,两个卡爪424分别与移动块422的两侧转动连接,而两个卡爪424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外壳421的开口尺寸,两个卡爪424相背离的侧壁与外壳421的开口处内壁相抵,这样设置,在移动块422朝向外壳421的内部移动时,外壳421的开口边沿可对卡爪424挤压,使得两个卡爪424相互靠近,最终在锁舌41移入外壳421时,两个卡爪424配合夹持锁舌41,而移动块422此时与外壳421锁定连接,保持在外壳421内,从而使得外壳421的内壁对卡爪424进行限位,保持对锁舌41的锁定,在移动块422再次下移与外壳421解除锁定连接后,在弹性驱动件423的驱动下,移动块422上移,使得两个卡爪424移出外壳421,卡爪424旋转复位,解除与锁舌41的锁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锁舌41为下端较大上端较小的结构,而两个卡爪424在相互靠近后,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下端之间的距离,这样设置,在两个卡爪424配合夹持锁舌41后,两个卡爪424的上端可对锁舌41的下端进行限位,实现锁定连接。
可选地,脚部支撑结构还包括转轴5,底座1的边沿设有转动连接槽13,支撑板2的边沿设有转动连接板22,转动连接板22位于转动连接槽13内,转轴5贯穿转动连接板22和转动连接槽13的槽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支撑板2相对于底座1的稳定转动,在底座1的边沿设置了转动连接槽13,而在支撑板2的边沿设置了转动连接板22,转动连接板22可置于转动连接槽13内,并通过转轴5与底座1相对转动,进行实现支撑板2相对于底座1的转动,而且转动连接板22可有效强化底座1与支撑板2转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支撑板2相对于底座1的稳定转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地板和上述的脚部支撑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汽车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的脚部支撑结构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脚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板(2)、可变形支撑件(3)和按压式开关结构(4),所述底座(1)用于活动设置于汽车的地板上,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分别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支撑板(2)连接,所述支撑板(2)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1)铰接,所述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按压式开关结构(4)与所述底座(1)连接,当所述按压式开关结构(4)解除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底座(1)的连接时,所述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运动至高于所述支撑板(2)的第一端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支撑件(3)包括第一支撑片(31)、第二支撑片(32)和弹性支撑片(33),所述第一支撑片(31)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二支撑片(32)安装在所述支撑板(2)上,所述第一支撑片(31)通过所述弹性支撑片(33)与所述第二支撑片(32)连接,当所述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按压式开关结构(4)与所述底座(1)连接时,所述弹性支撑片(33)被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放置槽(11),所述第一支撑片(31)安装在所述放置槽(11)内,当所述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按压式开关结构(4)与所述底座(1)连接时,所述第二支撑片(32)和所述弹性支撑片(33)均容纳于所述放置槽(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片(32)与所述支撑板(2)可拆卸连接,所述放置槽(11)开口向上,所述放置槽(11)内设有限位板(111),所述第一支撑片(31)插设于所述放置槽(11)的底壁和所述限位板(111)之间,当所述支撑板(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按压式开关结构(4)与所述底座(1)连接时,所述第二支撑片(32)位于所述放置槽(11)内,且与所述限位板(111)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脚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第一端设置有支撑凸台(21),在沿所述支撑板(2)和所述底座(1)的铰接轴向上,所述支撑凸台(21)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脚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式开关结构(4)包括锁舌(41)和锁扣(42),所述锁舌(41)和所述锁扣(42)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和所述底座(1)上,所述锁舌(41)用于对应***所述锁扣(42)内,并与所述锁扣(42)连接,当与所述锁扣(42)连接的所述锁舌(41)受到朝向所述锁扣(42)的压力时,所述锁舌(41)与所述锁扣(42)解除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42)包括外壳(421)、移动块(422)和弹性驱动件(423),所述外壳(421)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且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以供所述锁舌(41)对应***,所述移动块(422)滑动安装在所述外壳(421)内,并用于与***所述外壳(421)的所述锁舌(41)相抵,所述弹性驱动件(423)位于所述移动块(422)和所述外壳(421)的内底壁之间;
当所述锁舌(41)***所述外壳(421)时,所述移动块(422)下移压缩所述弹性驱动件(423),并分别与所述锁舌(41)和所述外壳(421)连接,当与所述移动块(422)连接的所述锁舌(41)受到朝向所述移动块(422)的压力时,所述移动块(422)下移与所述外壳(421)解除连接,所述弹性驱动件(423)舒张,并驱动所述移动块(422)上移与所述锁舌(41)解除锁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脚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42)还包括卡爪(424),两个所述卡爪(424)分别与所述移动块(422)的两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卡爪(424)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外壳(421)的开口尺寸,两个所述卡爪(424)相背离的侧壁与所述外壳(421)的开口处内壁相抵,当所述锁舌(41)***所述外壳(421)时,两个所述卡爪(424)相互靠近且配合夹持所述锁舌(4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脚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5),所述底座(1)的边沿设有转动连接槽(13),所述支撑板(2)的边沿设有转动连接板(22),所述转动连接板(22)位于所述转动连接槽(13)内,所述转轴(5)贯穿所述转动连接板(22)和所述转动连接槽(13)的槽壁。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脚部支撑结构。
CN202323528294.9U 2023-12-22 2023-12-22 一种脚部支撑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21213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528294.9U CN221213642U (zh) 2023-12-22 2023-12-22 一种脚部支撑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528294.9U CN221213642U (zh) 2023-12-22 2023-12-22 一种脚部支撑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13642U true CN221213642U (zh) 2024-06-25

Family

ID=91544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528294.9U Active CN221213642U (zh) 2023-12-22 2023-12-22 一种脚部支撑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136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1874C (zh) 伸缩装置和具有它的车用脚踏板设备
US20050204592A1 (en) Collapsible ironing board
CN113525240B (zh) 一种车门踏板
KR20200142108A (ko) 화물 캐리어
CN221213642U (zh) 一种脚部支撑结构及汽车
CN210502417U (zh) 车载置物桌及车辆
CN109353434A (zh) 具有快拆功能的承载装置
CN216184693U (zh) 用于车辆的隐藏式桌板
CN108412258B (zh) 两轮车存放箱
CN109334826B (zh) 一种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
US3000686A (en) Slide bracket mechanism
KR101776513B1 (ko) 차량용 캐리어 장치
CN114052385B (zh) 翻转锁止机构及桌
CN216033928U (zh) 运动座椅及商用车辆
CN215717972U (zh) 一种解锁按键
CN2473971Y (zh) 一种伸缩式旅行箱
CN218316362U (zh) 安全座椅
KR20020000320A (ko) 자동차용 탈착식 시트
JP4198829B2 (ja) 車両用自動幌装置
CN216942726U (zh) 充电桩及充电总成
KR101035555B1 (ko) 차량용 시트 이동장치
CN205558632U (zh) 一种伸缩式保险箱面板
CN211722279U (zh) 一种医用组合餐桌
CN112849178B (zh) 一种工程车
CN216331627U (zh) 汽车座椅的头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