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01330U - 一种储能变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变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01330U
CN221201330U CN202322645789.3U CN202322645789U CN221201330U CN 221201330 U CN221201330 U CN 221201330U CN 202322645789 U CN202322645789 U CN 202322645789U CN 221201330 U CN221201330 U CN 221201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duct structure
cabin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457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凯辉
周立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e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e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e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e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457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01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01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01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气设备领域,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储能变流器包括:柜体;柜体内设有相互隔断的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第一舱室内设有进风口朝向柜体外部的第一抽风装置;第二舱室内设有进风口朝向柜体内部的第二抽风装置;第一舱室与第二舱室通过风道结构连通;其中,主风道结构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第一入口连通,第二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第二入口连通,第一出口朝向柜体外部。本申请基于主风道结构及抽风装置配合产生的气流,使得外部气流不会挟带灰尘、颗粒等进入到第二舱室,同时雨水也无法落入第二舱室,实现了防水防尘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变流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变流器。
背景技术
储能变流器,是连接储能电池***和电网的双向电流可控转换装置,能够在电网和储能***间精确快速地调节电压、频率、功率,实现恒功率恒流充放电以及平滑波动性电源输出。现有的储能变流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出。
为了解决散热问题,一些储能变流器通过在整机柜体内设置风道,并在相应柜体外壳上开设风口,使得柜体内可产生气流,以将热量带走散出。
然而,气流进入风口时极易挟带灰尘、颗粒等有害物质,进入到储能变流器内部会影响其工作性能,甚至导致设备损坏,引发事故。此外,由于储能变流器常常需要布置在室外环境中工作,遭遇雨天时,雨水也极易从风口进入储能变流器内部,造成危害。
因此,如何在保证散热的同时,防止灰尘、雨水进入储能变流器内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旨在解决如何在保证散热的同时,防止灰尘、雨水进入储能变流器内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是一种储能变流器,包括:
柜体;
所述柜体内设有相互隔断的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
所述第一舱室内设有进风口朝向所述柜体外部的第一抽风装置;
所述第二舱室内设有进风口朝向所述柜体内部的第二抽风装置;
所述第一舱室与所述第二舱室通过主风道结构连通;
其中,所述主风道结构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第一出口;
所述第一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出口朝向所述柜体外部。
可选地,所述柜体外壁上,在与所述第一抽风装置进风口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风窗;
在与所述第二抽风装置出风口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风窗。
可选地,所述第二舱室中还设有副风道结构,所述副风道结构包括第三入口和第二出口;
所述第三入口与所述第二抽风装置出风口连通;
所述副风道结构与所述主风道结构相互隔断。
可选地,所述主风道结构和/或所述副风道结构中,设置有导流组件;
其中,所述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主风道结构的所述第一入口及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之间;和/或
所述副风道结构的所述第三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均设有导流组件。
可选地,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风板。
可选地,每一所述导风板上均设有若干导风槽。
可选地,所述若干导风槽均匀分布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流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主风道结构和/或所述副风道结构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通过第二抽风装置可将挟带热量的热风气流抽出第二舱室,随后会同由第一抽风装置吸入的外部冷风气流一起进入主风道结构,并从第一出口排出,从而实现散热,有效控制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的温度。基于主风道结构及抽风装置配合产生的气流,使得外部气流不会挟带灰尘、颗粒等进入到第二舱室,同时雨水也无法落入第二舱室,实现了防水防尘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的导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柜体;110、第一舱室;111、第一抽风装置;121、第二抽风装置;120、第二舱室;130、第一风窗;140、第二风窗;
200、主风道结构;210、第一入口;220、第二入口;230、第一出口;
300、副风道结构;310、第三入口;320、第二出口;
400、导风板;410、导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它工艺的应用和/或其它材料的使用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通过第二抽风装置可将挟带热量的热风气流抽出第二舱室,随后会同由第一抽风装置吸入的外部冷风气流一起进入主风道结构,并从第一出口排出,从而实现散热,有效控制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的温度。基于主风道结构及抽风装置配合产生的气流,使得外部气流不会挟带灰尘、颗粒等进入到第二舱室,同时雨水也无法落入第二舱室,实现了防水防尘功能。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包括:
柜体100;
柜体100内设有相互隔断的第一舱室110和第二舱室120;
第一舱室110内设有进风口朝向柜体100外部的第一抽风装置111;
第二舱室120内设有进风口朝向柜体100内部的第二抽风装置121;
第一舱室110与第二舱室120通过主风道结构200连通;
其中,主风道结构200包括第一入口210、第二入口220和第一出口230;
第一抽风装置111的出风口与第一入口210连通,第二抽风装置121的出风口与第二入口220连通,第一出口230朝向柜体100外部。
本申请的储能变流器可用于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储能变流器由DC/AC双向变流器、控制单元等功能模块构成。
本实施例中,储能变流器包括柜体100,通过柜体100封装各个功能模块,以将各个功能模块集成于同一设备,从而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将储能变流器设备整体布置于所需地点、位置。柜体100可以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以长方体柜体100为例进行描述说明。长方体柜体100的底部四角可分别设置四个支脚,支脚上可设置螺孔等连接结构,使得柜体100整体可以固定安装于所需的承载面或固定台等。长方体柜体100的一个侧壁上可是柜门,打开柜门即可对储能变流器内部组成各个功能模块的元器件、线路,以及其他配件进行安装、配置、调试。工作时,关闭柜门,即可保护储能变流器内部免受侵害。
柜体100内设置有第一舱室110和第二舱室120,本实施例中,第一舱室110可位于柜体100的顶部,第二舱室120可位于与第一舱室110相邻,但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低于第一舱室110的位置。其中,第一舱室110和第二舱室120相互隔断,具体的,隔断可通过以隔板实现,此时,该隔板即是第一舱室110的底板,又是第二舱室120的顶面。除隔板外,第一舱室110和第二舱室120之间不存在共享的元器件、配件,或跨越两者的元器件、线路等。
本申请的储能变流器,DC/AC双向变流器、控制单元等功能模块,以及组成各个功能模块的元器件。线路等均设置于第二舱室12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舱室110内,在靠近柜门的位置设有第一抽风装置111,第一抽风装置111可以包括抽风机,抽风机的数量、排布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抽风装置111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抽风机为例进行描述说明。第一抽风装置111的进风口朝向柜体100外部,出风口朝向柜体100内部,这样,可将柜体100外部的冷风气流吸入,并进入第一舱室110内。类似的,第二舱室120内,在靠近柜门的位置设有第二抽风装置121,第二抽风装置121可以与第一抽风装置111均有相同的结构或组成。本实施例中,以第二抽风装置121同样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抽风机为例进行描述说明。第二抽风装置121的进风口朝向柜体100内部,出风口朝向柜体100外部,这样,可将柜体100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工作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抽吸,形成热风气流,向柜体100外部排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抽风装置111与第二抽风装置121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均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抽风装置111和第二抽风装置121进行抽吸时,形成的气流可以沿水平方向流动,此时,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形成的气流可以沿水平方向进入进风口,后转向沿沿竖直方向流出出风口,此时,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抽风装置111的进风口中心轴线处于水平方方向上,出风口位于进风口侧面下方,且轴心轴线与进风口中心轴线垂直,第二抽风装置121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中心轴线同时处于水平方方向上为例进行描述说明。
第一舱室110与第二舱室120通过风道结构连通,使得通过第一抽风装置111吸入的冷风气流与通过第二抽风装置121抽出的热风气流可以沟通混合,形成混合气流。具体的,主风道结构200可以看作是一段封闭的气流通道,该封闭通道上开设有三个风口,分别包括第一入口210、第二入口220和第一出口230。主风道结构200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柜体100内靠近柜门的位置。第一入口210和第二入口220设置于封闭通道位于相对高处的一端,相应的第一出口230设置于封闭通道位于相对低处的一端,这样,混合气流可由高处的第一舱室110流动至低处的第二舱室120,随后一同排出柜体100外。第一入口210的轴心轴线可朝向竖直方向与位于第一抽风装置111侧面下方的出风口对接,第一入口210的轴心轴线可朝向水平方向与位于第二抽风装置121正面的出风口对接,第一出口230轴心轴线可沿水平方向朝向柜体100外部。
工作时,一方面,第一抽风装置111将柜体100外部的空气由进风口吸入,形成冷风气流,冷风气流从位于进风口侧面下方的出风口流出,并通过第一入口210进入主风道结构200。另一方面,第二抽风装置121将柜体100内部的空气由进风口吸入,挟带第二舱室120中各个功能模块产生的热量形成热风气流,热风气流从与进风口处于同一直线的出风口流出,并通过第二入口220进入主风道结构200。冷风气流和热风气流在主风道结构200中混合形成混合气流,并向下流动,最终从第一出口230排出柜体100外。
如此,柜体100外部的空气仅会进入第一舱室110,由于第一舱室110与第二舱室120隔断,因此,外部的空气挟带的灰尘、雨水等有害物质不会进入到第二舱室120内,造成元器件损坏。第二舱室120内的热量在热风气流的挟带下被抽出,进入主风道结构200,与冷气气流混合,不会回流中第二舱室120内,进一步杜绝了灰尘、雨水进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通过第二抽风装置121可将挟带热量的热风气流抽出第二舱室120,随后会同由第一抽风装置111吸入的外部冷风气流一起进入主风道结构200,并从第一出口230排出,从而实现散热,有效控制第一舱室110和第二舱室120的温度。基于主风道结构200及抽风装置配合产生的气流,使得外部气流不会挟带灰尘、颗粒等进入到第二舱室120,同时雨水也无法落入第二舱室120,实现了防水防尘功能。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至4,本实施例的柜体100外壁上,在与第一抽风装置111进风口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风窗130;
在与第二抽风装置121出风口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风窗140。
本实施例中,外部空气可通过第一风窗130被第一抽风装置111吸引,从而进入其进风口。类似的,第二舱室120内形成的热风气流可由第二抽风装置121出风口流出,并从第二风窗140排出柜体100。由于柜体100外壁上,除了第一风窗130和第二风窗140均处于封闭状态,也即气流无法从除第一风窗130和第二风窗140以外的位置流入或流出柜体100,如此,可使得气流更加汇聚集中,增加抽吸量和排出量,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可进一步避免灰尘、雨水等物质渗入柜体100。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至4,本实施例的第二舱室120中还设有副风道结构300,副风道结构300包括第三入口310和第二出口320;
第三入口310与第二抽风装置121出风口连通;
副风道结构300与主风道结构200相互隔断。
本实施例中,与主风道结构200类似,副风道结构300也可以看作是一段封闭的气流通道,该封闭通道上开设有两个风口,分别包括第三入口310和第二出口320。副风道结构300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柜体100内靠近柜门的位置,并与主风道结构200相邻。具体的,主风道结构200与负风道结构之间通过一个隔板相互隔断,主风道结构200更加靠近柜体100外侧。
其中,第三入口310设置于封闭通道位于相对高处的一端,相应的第二出口320设置于封闭通道位于相对低处的一端,这样,气流可由高处流动至低处,随后排出。第三入口310的轴心轴线可朝向竖直方向与位于第二抽风装置121侧面下方的出风口对接,第二出口320轴心轴线可沿竖直方向背离第三入口310设置。
通过设置副风道结构300,增加了第二舱室120中形成的热风气流的排出途径,提高了散热效率。副风道结构300与主风道结构200相互隔断,使得气流互不干扰,保证了气流按预设路径流动。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至4,本实施例的主风道结构200和/或副风道结构300中,设置有导流组件;
其中,导流组件设置于主风道结构200的第一入口210及第二入口220与第一出口230之间;和/或副风道结构300的第三入口310与第二出口32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风道结构200和副风道结构300中至少一者,或两者同时设置有导流组件。如此,可避免气流扩散,使得气流更加集中,保证流速,使其可保持高速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以主风道结构200和副风道结构300中均设置有导流组件进行描述说明。其中,主风道结构200中的导流组件可设置于第一入口210及第二入口220与第一出口230之间,也即,第一入口210及第二入口220同时位于导流组件的上方,第一出口230位于导流组件的下方。副风道结构300中的导流组件可设置于第三入口310与第二出口320之间,也即,第三入口310位于导流组件的上方,第二出口320位于导流组件的下方。
导流组件可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例如,主风道结构200中导流组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15°至120°,副风道结构300中导流组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5°至70°,优选地,可以是主风道结构200中导流组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18°,副风道结构300中导流组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7.7°。如此,可增加导流组件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使得气流更加稳定。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至4,本实施例的导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风板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组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导风板400,包括多个导风板400时,可沿气流流动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如此,可使得气流依次穿过多个导风板400,以强化导流作用。本实施例中,以导流组件包括一个导风板400为例,如此可使得结构更加简单,无需占用过安装空间,避免气流堆积,导致气压过大。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每一导风板400上均设有若干导风槽4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闯过导风槽410可使得流动方向更加稳定,保持前进,避免放生扩散,导致气流紊乱,从而影响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若干导风槽410均匀分布设置。如此,可使得气流压强更加均匀、平衡,避免造成气压差,导致气流发生不被期望的变向。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的导流组件可拆卸设置于主风道结构200和/或副风道结构30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风道结构200和副风道结构300的内壁可设置若干连接部,导流组件可通过连接部可拆卸地设置在其中,如此,便于维护和替换,同时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导流组件的设置位置,扩展了适用范围。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
所述柜体内设有相互隔断的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
所述第一舱室内设有进风口朝向所述柜体外部的第一抽风装置;
所述第二舱室内设有进风口朝向所述柜体内部的第二抽风装置;
所述第一舱室与所述第二舱室通过主风道结构连通;
其中,所述主风道结构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第一出口;
所述第一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出口朝向所述柜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外壁上,在与所述第一抽风装置进风口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风窗;
在与所述第二抽风装置出风口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风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舱室中还设有副风道结构,所述副风道结构包括第三入口和第二出口;
所述第三入口与所述第二抽风装置出风口连通;
所述副风道结构与所述主风道结构相互隔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结构和/或所述副风道结构中,设置有导流组件;
其中,所述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主风道结构的所述第一入口及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之间;和/或
所述副风道结构的所述第三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均设有导流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风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风板上均设有若干导风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风槽均匀分布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主风道结构和/或所述副风道结构中。
CN202322645789.3U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储能变流器 Active CN221201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5789.3U CN221201330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储能变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5789.3U CN221201330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储能变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01330U true CN221201330U (zh) 2024-06-21

Family

ID=91488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45789.3U Active CN221201330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储能变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01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11711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battery pack
AU2021310843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heat dissipation method for energy storage system
KR100637472B1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CN209947998U (zh) 散热效果更佳的储能集装箱
US20230095593A1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09170053U (zh) 一种储能机柜
CN221201330U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
CN211456721U (zh) 一种集装箱式移动储能***
CN218414864U (zh) 一种储能电池柜体及储能***
CN114071981B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的散热模组
CN207151079U (zh) 机柜及光伏逆变器
CN216015490U (zh) 换电柜及换电***
CN112687983B (zh) 一种双散热式新能源电池固定箱
CN213870204U (zh) 一种移动式空压机
CN113115571A (zh) 一种纺织电气控制器散热机构
CN211125723U (zh) 一种双通道电池组空气冷却结构
CN210283963U (zh) 充电站
CN114336368A (zh) 一种户内交流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设备柜
CN217406926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221381608U (zh) 一种储能柜
CN221262516U (zh) 储能机柜及储能设备
CN214588997U (zh) 风冷储能柜和多能互补能源***
CN212518447U (zh) 一种全自动充电机
CN219226387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储能电池柜
CN220627949U (zh) 一种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