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70264U - 保压治具及可折叠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保压治具及可折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70264U
CN221170264U CN202322535504.0U CN202322535504U CN221170264U CN 221170264 U CN221170264 U CN 221170264U CN 202322535504 U CN202322535504 U CN 202322535504U CN 221170264 U CN221170264 U CN 221170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plate
bottom plate
sub
plate
pressure main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355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园园
贺军
赵代明
罗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355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70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70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70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压治具及可折叠设备。包括下模体、具有容纳槽的上模体、压板、位于容纳槽内并用于共同承载可折叠设备的中间载板、第一载板、第二载板、第一弹性机构和第二弹性机构,可折叠设备的待压屏幕粘接在可折叠设备的中框上;下模体包括底板;中间载板连接至底板,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分别位于中间载板的两侧,第一载板通过第一弹性机构与底板弹性连接,第一载板能够承载中框的第一壳体,第二载板通过第二弹性机构与底板弹性连接,第二载板能够承载中框的第二壳体;压板连接至上模体,压板能够将待压屏幕压紧在中框上,以使所述待压屏幕成型为显示屏。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屏幕较为平整,使屏幕具有良好的外观平面度。

Description

保压治具及可折叠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压治具及可折叠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屏幕在组装过程中,通常需要在屏幕上粘接上粘接材料,屏幕通过粘接材料与电子产品中的如主体、中框、边框等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固定。为了使屏幕与电子产品中的其他部件更好地连接,将屏幕与电子产品中的其他部件使用粘接材料粘贴后需要采用保压治具进行保压,以对组合结构施加压力,使得屏幕和固化后的粘接材料能够完全粘合牢固,确保产品整体组装的紧密性。
随着电子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具有折叠性能的电子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业界用的保压治具适用于不具有折叠性能的电子产品,但对于具有折叠性能的电子产品来说并不适用,会导致屏幕的外观不平整,屏幕整体的平面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保压治具及可折叠设备,能够使屏幕较为平整,使屏幕具有良好的外观平面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保压治具,所述保压治具包括:
上模体;
下模体,所述下模体具有容纳槽,所述下模体包括底板;
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用于共同承载可折叠设备的中间载板、第一载板、第二载板、第一弹性机构和第二弹性机构,所述可折叠设备的待压屏幕粘接在所述可折叠设备的中框上;
所述中间载板连接至所述底板,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分别位于所述中间载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载板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载板能够承载所述中框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载板通过所述第二弹性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所述第二载板能够承载所述中框的第二壳体;及
压板,所述压板连接至所述上模体,所述压板能够将所述待压屏幕压紧在所述中框上,以使所述待压屏幕成型为显示屏。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可折叠设备的中框为两个壳体和一个转动机构的三段式拼接结构,且可折叠设备的中框具有折叠性能。故而当中框组装完成后,中框会存在如下问题:中框的两个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与中框的转动机构之间的夹角难以控制、中框的相邻两个部分的配合处存在间隙、以及中框的转动机构处本身存在虚位。又因待压屏幕具有柔性,导致在中框与待压屏幕的保压过程中,中框与待压屏幕之间的粘接材料厚度难以控制(厚度太薄或者太厚都会影响粘接强度),待压屏幕在中框的拼接位置处容易冗余而导致屏幕的外观不平整,影响可折叠设备的质量。
由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弹性机构具有弹性,其既可以在受压后在压力的作用力下发生弹性形变,也可以在撤去压力后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复位。而第一载板能够通过第一弹性机构与底板弹性连接,故而可以利用第一弹性机构的弹性,使第一载板在第一弹性机构的作用下而相对于底板进行运动,具体可以为第一载板的至少一端相对于底板下降而靠近底板的运动、第一载板的至少一端相对于底板上升而远离底板的运动、第一载板的一端相对于底板下降且另一端相对于底板上升的跷跷板运动等运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又因在中框的展开和折叠过程中,第一壳体会进行开闭操作,而第一载板能够承载第一壳体,故而第一载板能够通过第一弹性机构的驱动,而调整与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从而跟随第一壳体的开闭运动而相应进行摆动,可靠性佳。
由于第二弹性机构具有弹性,其既可以在受压后在压力的作用力下发生弹性形变,也可以在撤去压力后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复位。而第二载板能够通过第二弹性机构与底板弹性连接,故而可以利用第二弹性机构的弹性,使第二载板在第二弹性机构的作用下而相对于底板进行运动,具体可以为第二载板的至少一端相对于底板下降而靠近底板的运动、第二载板的至少一端相对于底板上升而远离底板的运动、第二载板的一端相对于底板下降且另一端相对于底板上升的跷跷板运动等运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又因在中框的展开和折叠过程中,第二壳体会进行开闭操作,而第二载板能够承载第二壳体,故而第二载板能够通过第二弹性机构的驱动,而调整与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从而跟随第二壳体的开闭运动而相应进行摆动,可靠性佳。
此设置下,在可折叠设备的中框与可折叠设备的待压屏幕的保压过程中,第一载板与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载板与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可以适配可折叠设备的中框的展开角度,并可以跟随可折叠设备的中框的展开角度的变化而相应进行变化,如可折叠设备的中框的展开角度变大,第一载板与中间载板和/或第二载板与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也会变大。由此,在可折叠设备的中框与可折叠设备的待压屏幕的保压过程中,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与可折叠设备的中框之间可始终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能够更好的支撑可折叠设备的中框。
另外,由于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与中框在保压过程中能够具有较佳的贴合性能,故而待压屏幕能够跟随中框的展开角变化而进行拉伸,从而使待压屏幕能够充分贴合中框,有利于解决待压屏幕与中框贴合时。因中框的转轴间隙虚位、展平角等问题带来的待压屏幕成型后转轴区域冗余不平整,及其他显示区域与中框粘接的不平整外观效果,能够使待压屏幕在保压过程中较为平整,使待压屏幕在成型为显示屏后具有良好的外观平面度。还能有效控制中框与待压屏幕之间粘接材料(如胶水或背胶)压缩后的厚度,保证显示屏与中框之间胶层的厚度一致性和待压屏幕与中框之间的粘接强度,同时又满足可折叠设备的高可靠性标准,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可折叠设备的竞争力。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机构而相对所述底板摆动,以调大或调小所述第一载板与所述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
所述第二载板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弹性机构而相对所述底板摆动,以调大或调小所述第二载板与所述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
当可折叠设备放入下模体内时,可调整第一弹性机构使第一弹性机构的弹性力能够满足第一载板相对于下模体的底板的摆动需求。从而通过第一载板的摆动而改变第一载板与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以改变第一壳体与转动机构之间的初始夹角,进而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初始夹角处于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内。或者,使第一载板与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适配中框的第一壳体和中框的转动机构之间的夹角。
并且,可调整第二弹性机构使第二弹性机构的弹性力能够满足第二载板相对于下模体的底板的摆动需求。从而通过第二载板的摆动而改变第二载板与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以改变第二壳体与转动机构之间的初始夹角,进而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初始夹角处于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内。或者,使第二载板与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适配中框的第二壳体和中框的转动机构之间的夹角。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压治具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
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所述中间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平齐。
此设置下,保压成型后的显示屏的平面度较好,并具有良好的光影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机构包括多个子机构,所述第一弹性机构的每一子机构均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弹性机构的多个子机构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相同或不同;
所述第一弹性机构中弹性系数不同的子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底板间的不同位置处。
由此,第一弹性机构的多个不同弹性系数的子机构可以设置在第一载板和底板之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处。此设置下,在同样压缩力的情况下,不同弹性系数的第一弹性机构的子机构会产生不同的压缩行程,从而能够相应的调节第一载板的不同位置处与底板之间的间距,使第一载板的不同位置处与底板之间的间距不同,达到调节第一载板相对于底板的摆动角度的目的,从而使第一载板能够具有更为精细化的可调节性能,能够便捷快速的调整第一载板与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中间载板;
所述第一弹性机构包括第一子机构和第二子机构,所述第一子机构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子机构的弹性系数不同,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子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子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载板的第一端能够通过第一子机构来调整与下模体的底板之间的间距,第一载板的第二端能够通过第二子机构来调整与下模体的底板之间的间距,结合对于第一子机构和第二子机构的调整,可以使第一载板的第一端与底板之间的间距,与第一载板的第二端与底板之间的间距相同或者不同,从而使第一载板相对于底板能够具有不同的摆动角度,以调整第一载板与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也即中框的第一壳体与中框的转动机构之间的夹角。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压治具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不相同;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机构包括多个子机构,所述第二弹性机构的每一子机构均弹性连接所述第二载板和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弹性机构的多个子机构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相同或不同;
所述第二弹性机构中弹性系数不同的子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载板和所述底板间的不同位置处。
由此,第二弹性机构的多个不同弹性系数的子机构可以设置在第二载板和底板之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处。此设置下,在同样压缩力的情况下,不同弹性系数的第二弹性机构的子机构会产生不同的压缩行程,从而能够相应的调节第二载板的不同位置处与底板之间的间距,使第二载板的不同位置处与底板之间的间距不同,达到调节第二载板相对于底板的摆动角度的目的,从而使第二载板能够具有更为精细化的可调节性能,能够便捷快速的调整第二载板与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载板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相对于所述第四端靠近所述中间载板;
所述第二弹性机构包括第三子机构和第四子机构,所述第三子机构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四子机构的弹性系数不同,所述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三子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所述第四端通过所述第四子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载板的第三端能够通过第三子机构来调整与下模体的底板之间的间距,第二载板的第四端能够通过第四子机构来调整与下模体的底板之间的间距,结合对于第三子机构和第四子机构的调整,可以使第二载板的第三端与底板之间的间距,与第二载板的第四端与底板之间的间距相同或者不同,从而使第二载板相对于底板能够具有不同的摆动角度,以调整第二载板与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也即中框的第二壳体与中框的转动机构之间的夹角。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压治具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四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不相同;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四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压治具还包括第三弹性机构,所述第三弹性机构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中间载板通过所述第三弹性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
当可折叠设备放入下模体内时,可调整第三弹性机构使第三弹性机构的弹性力能够满足中间载板相对于下模体的底板的摆动需求。从而通过中间载板的摆动而改变中间载板与第一载板之间的夹角,以改变第一壳体与转动机构之间的初始夹角,进而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初始夹角处于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内;通过中间载板的摆动而改变中间载板与第二载板之间的夹角,以改变第二壳体与转动机构之间的初始夹角,进而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初始夹角处于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内。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弹性机构包括多个子机构,所述第三弹性机构的每一子机构均弹性连接所述中间载板和所述底板,所述第三弹性机构的多个子机构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相同或不同。
由此,第三弹性机构的多个不同弹性系数的子机构可以设置在中间载板和底板之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处。此设置下,在同样压缩力的情况下,不同弹性系数的第三弹性机构的子机构会产生不同的压缩行程,从而能够相应的调节中间载板的不同位置处与底板之间的间距,使中间载板的不同位置处与底板之间的间距不同,达到调节中间载板相对于底板的摆动角度的目的,从而使中间载板能够具有更为精细化的可调节性能,能够便捷快速的调整中间载板与第一载板和/或第二载板之间的夹角。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体还包括周侧板,所述周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周侧板与所述底板配合形成所述容纳槽;
所述保压治具还包括侧推机构,所述侧推机构连接至所述周侧板,部分所述侧推机构位于所述容纳槽内,部分所述侧推机构位于所述下模体的外部,至少部分所述侧推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周侧板沿垂直于所述周侧板的方向移动,所述侧推机构用于挤压并限位所述可折叠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将可折叠设备放入下模体的容纳槽中后,通过对侧推机构进行调节,可以调整侧推机构对于可折叠设备的中框所施加的作用力,能够使侧推机构挤压中框的第一壳体、转动机构和第二壳体,矫正转动机构与两个壳体配合位置存在间隙以及转动机构本身存在的虚位问题,并使中框整体能够被限位在下模体的容纳槽内,避免中框整体发生滑移或从各载板上脱落。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压治具还包括仿形机构,所述仿形机构连接至所述上模体,至少部分所述仿形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模体下降以压覆于所述可折叠设备的待压屏幕的边缘,所述仿形机构与所述待压屏幕接触的面为弧面。
此设置下,能够使待压屏幕成型为曲面显示屏,即显示屏的边缘弯曲而呈现曲面形态,有利于适用于显示屏的多场景应用需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体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下模体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保压治具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分离以使所述上模体与所述下模体分离;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连接以使所述上模体与所述下模体固定。
此设置下,能够使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性能,从而在保压的过程中,上模体和下模体能够牢固的固定在一起,有效避免因上模体和下模体固定不到位而导致的保压失效的问题发生,可靠性较佳。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折叠设备,所述可折叠设备包括中框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粘接在所述中框的一侧,所述显示屏采用上述所述的保压治具保压成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可折叠设备处于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保压治具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将可折叠设备放入图4所示的保压治具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6是将可折叠设备放入图4所示的保压治具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的保压治具的第一弹性机构的一种示意简图;
图8是图4所示的保压治具的第二弹性机构的一种示意简图;
图9是图4所示的保压治具的第三弹性机构的一种示意简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保压治具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保压治具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保压治具进行保压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首先对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进行解释。
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A与B连接,可以是A与B直接相连,也可以是A与B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地描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设备和保压治具,可折叠设备的显示屏可通过保压治具保压可折叠设备的待压屏幕得到。保压治具可以应用于待保压设备。其中,对待保压设备进行保压可以指待保压设备可具有待压屏幕和边框,在待压屏幕和边框相连接的位置处粘接如胶水、背胶、粘接剂等具有粘接效果的粘接材料后,通过保压治具对待压屏幕和边框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粘接在待压屏幕与边框之间的粘接材料固化,从而将待压屏幕与边框粘合牢固,避免待压屏幕与边框在连接处出现缝隙和起胶,使得待压屏幕与边框能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待保压设备可以为可穿戴设备、具有折叠性能的可折叠设备、不具有折叠性能的电子设备等。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戴式显示器、智能眼镜等。具有折叠性能的可折叠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其能够在用户的操作下实现展开和闭合。不具有折叠性能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直板手机、直板平板电脑、游戏掌机、电子阅读器等。
当待保压设备为具有可折叠性能的手机时,手机可以包括内折叠手机、外折叠手机和上下折叠手机。下文将以待保压设备为具有折叠性能的可折叠设备(手机)为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设备200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可折叠设备200处于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设备20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可折叠设备200为可发生一次折叠的可折叠设备。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折叠设备200也可以为可发生多次(两次以上)折叠的可折叠设备。此时,可折叠设备200可以包括多个部分,相邻两个部分可相对靠近折叠至可折叠设备200处于折叠状态,相邻两个部分可相对远离展开至可折叠设备200处于展开状态。
可折叠设备200可以包括中框210、显示屏220和后盖230。中框210作为可折叠设备200的结构承载部件,用于安装显示屏220、后盖230等其他部件。沿可折叠设备200的厚度方向,显示屏220连接至中框210的一侧,后盖230连接至中框210的另一侧,从而使显示屏220和后盖230分别连接在中框210的相背两侧。当可折叠设备200为手机时,显示屏220为用户握持手机时,朝向用户面部的盖板,其可以用于呈现图像、色彩、文字等视觉信息。后盖230为用户握持手机时,背向用户面部的盖板,其可以通过设置摄像模组以作为后置摄像头来捕获手机后方的静态图像或动态视频。显示屏220、后盖230和中框210配合围设出可折叠设备200的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可以用于容纳可折叠设备200的处理器、电路板、摄像模组等电子元件以及结构元件。
显示屏220可以具有柔性,其可以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可折叠部分。可折叠部分连接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可折叠部分可以发生弯折,以带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展开或相对闭合。示例性地,显示屏2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其中,显示屏220既可以为直屏显示屏,或者,显示屏220也可以为边缘弯曲的曲面显示屏。
需说明的是,显示屏220为构成可折叠设备200的外观面的结构之一,其为在经过保压后成型并最终呈现在用户眼前的成品屏幕结构。而下文中的待压屏幕2210是指粘贴有如胶水、背胶、粘接剂等具有粘接效果的粘接材料的屏幕,待压屏幕2210粘接在可折叠设备200的边框上,为未经过保压成型的原始屏幕结构。而待压屏幕2210可以在经过与中框210的保压后,形成与中框210固定连接的显示屏220。其中,待压屏幕2210具有柔性,其可以在保压过程中发生如弯折、拉伸等形变。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中框21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2110、第二壳体2120和转动机构2130。转动机构2130连接在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之间,以实现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可通过转动机构2130实现相对转动,使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能够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进而使中框21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相对转动使得中框210处于折叠状态,是指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通过转动机构2130转动,且彼此相互靠近,第一壳体2110与第二壳体2120承载显示屏220的面相对。实际上,在应用过程中,中框210完全折叠状态下,装于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的显示屏220折叠后,显示屏22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层叠并部分接触,当然,也可以完全接触。
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相对转动使得中框210处于中间状态,是指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通过转动机构2130转动,且彼此相互远离使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大,或者,是指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通过转动机构2130转动,且彼此相互靠近使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小。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相对转动使得中框210处于展开状态,是指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通过转动机构2130转动,且彼此相互远离,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之间的夹角继续增大,可以接近180度或者等于180度。
在中框210与待压屏幕2210进行保压前,第一壳体2110可以承载待压屏幕2210的第一部分,第二壳体2120可以承载待压屏幕2210的第二部分,转动机构2130可以与待压屏幕2210的可折叠部分相对设置。在中框210与待压屏幕2210完成保压后,待压屏幕2210成型为显示屏220,此时,第一壳体2110可以承载显示屏220的第一部分,第二壳体2120可以承载显示屏220的第二部分,转动机构2130可以与显示屏220的可折叠部分相对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通过转动机构2130相对转动,通过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相对靠近带动显示屏220折叠,以使可折叠设备200折叠。当可折叠设备200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220的可折叠部分发生弯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设置。此时,显示屏220处于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之间,可大大降低显示屏220被损坏的概率,实现对显示屏220的有效保护。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通过转动机构2130相对转动,通过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相对远离带动显示屏220展开,以使可折叠设备200展开至中间状态。当可折叠设备200处于中间状态时,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展开至夹角为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展开,并带动可折叠部分展开。此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为α。示例性地,α的角度可以在0°-180°的角度范围内,如1度。
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通过转动机构2130相对转动,通过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相对远离带动显示屏220进一步展开,直至可折叠设备200展开。当中框21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之间的夹角为β。可折叠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展开。此时,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可折叠部分之间的夹角均为β,显示屏220具有大面积的显示区域,实现可折叠设备200的大屏显示,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示例性地,β的角度可以为180°(允许公差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待压屏幕与中框的保压过程中,需要在待压屏幕上粘接上粘接材料,待压屏幕通过粘接在其上的粘接材料与中框进行连接固定并最终固定成型为显示屏。为了使待压屏幕与中框更好的连接,将待压屏幕与中框通过粘接材料粘接后需要采用保压治具进行保压,以对待压屏幕和中框施加压力,使得待压屏幕和固化后的粘接材料能够完全粘合牢固,确保待压屏幕与中框组装的紧密性。目前,业界的保压治具往往只适用于不具有折叠性能的设备而不适用于具有折叠性能的可折叠设备,故而当保压治具需要对具有折叠性能的可折叠设备进行保压时,难以调节中框中两个壳体之间的角度和拉伸屏幕,易导致屏幕的外观不平整,屏幕整体的平面度较差。
基于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保压治具100,能够适用于具有可折叠性能的可折叠设备200的保压过程,具体将在下文进行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4、图5和图6,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保压治具100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将可折叠设备200放入图4所示的保压治具100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图6是将可折叠设备200放入图4所示的保压治具100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保压治具100可以包括上模体10、下模体20、压板30、中间载板40、第一载板50、第二载板60、第一弹性机构71和第二弹性机构72。压板30连接至上模体10,可跟随上模体10的运动而一起运动。下模体20和上模体10沿保压治具100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中间载板40、第一载板50、第二载板60、第一弹性机构71和第二弹性机构72均位于下模体20内,沿保压治具100的长度方向,第一载板50、中间载板40和第二载板60依次排布。
下模体20可以包括底板21和周侧板22,底板21为下模体20中能够承载各弹性机构和各载板的部分,周侧板22为下模体20中与上模体10相连接的部分。周侧板22连接至底部的外周,周侧板22可以环绕底板21一周并能够与底板21配合形成下模体20的容纳槽23。容纳槽23自下模体20朝向上模体10的表面向下模体20的内部凹陷,容纳槽23能够供可折叠设备200、中间载板40、第一载板50、第二载板60、第一弹性机构71和第二弹性机构72等容纳于其内。示例性地,周侧板22可以包括四个侧板,四个侧板分别连接至底板21的四边,四个侧板依次连接并与底板21配合形成容纳槽23。
第一载板50位于下模体20的容纳槽23内,第一载板50能够承载部分可折叠设备200,如第一载板50能够承载中框210的第一壳体2110和部分待压屏幕2210,第一载板50能够与中框210的第一壳体2110固定连接,从而能够通过第一载板50的摆动而带动第一壳体2110转动,或者,也能够通过第一壳体2110的转动而带动第一载板50的摆动。第一载板50可以包括第一表面51,第一表面51为第一载板50背离底板21的表面,其能够与部分中框210直接接触。
第一弹性机构71的一端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连接,第一弹性机构71的另一端与第一载板50连接,第一载板50通过第一弹性机构71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弹性连接。换言之,第一弹性机构71弹性连接在第一载板50和下模体20的底板21之间。第一载板50可以通过第一弹性机构71的支撑而悬空设置于下模体20的底板21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为两个壳体和一个转动机构2130的三段式拼接结构,且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具有折叠性能。故而当中框210组装完成后,中框210会存在如下问题:中框210的两个壳体(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与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夹角难以控制、中框210的相邻两个部分的配合处存在间隙、以及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处本身存在虚位。又因待压屏幕2210具有柔性,导致在中框210与待压屏幕2210的保压过程中,中框210与待压屏幕2210之间的粘接材料厚度难以控制(厚度太薄或者太厚都会影响粘接强度),待压屏幕2210在中框210的拼接位置处容易冗余而导致屏幕的外观不平整,影响可折叠设备200的质量。
由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弹性机构71具有弹性,其既可以在受压后在压力的作用力下发生弹性形变,也可以在撤去压力后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复位。而第一载板50能够通过第一弹性机构71与底板21弹性连接,故而可以利用第一弹性机构71的弹性,使第一载板50在第一弹性机构71的作用下而相对于底板21进行运动,具体可以为第一载板50的至少一端相对于底板21下降而靠近底板21的运动、第一载板50的至少一端相对于底板21上升而远离底板21的运动、第一载板50的一端相对于底板21下降且另一端相对于底板21上升的跷跷板运动等运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又因在中框210的展开和折叠过程中,第一壳体2110会进行开闭操作,而第一载板50能够承载第一壳体2110,故而第一载板50能够通过第一弹性机构71的驱动,而调整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从而跟随第一壳体2110的开闭运动而相应进行摆动,可靠性佳。
此设置下,在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与可折叠设备200的待压屏幕2210的保压过程中,第一载板5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可以适配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的展开角度,并可以跟随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的展开角度的变化而相应进行变化,如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的展开角度变大,第一载板5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也会变大。由此,在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与可折叠设备200的待压屏幕2210的保压过程中,第一载板50与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之间可始终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第一载板50能够更好的支撑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另外,由于第一载板50与中框210在保压过程中能够具有较佳的贴合性能,故而待压屏幕2210能够跟随中框210的展开角变化而进行拉伸,从而使待压屏幕2210能够充分贴合中框210,有利于解决待压屏幕2210与中框210贴合时。因中框210的转轴间隙虚位、展平角等问题带来的待压屏幕2210成型后转轴区域冗余不平整,及其他显示区域与中框210粘接的不平整外观效果,能够使待压屏幕2210在保压过程中较为平整,使待压屏幕2210在成型为显示屏220后具有良好的外观平面度。还能有效控制中框210与待压屏幕2210之间粘接材料(如胶水或背胶)压缩后的厚度,保证显示屏220与中框210之间胶层的厚度一致性和待压屏幕2210与中框210之间的粘接强度,同时又满足可折叠设备200的高可靠性标准,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可折叠设备200的竞争力。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载板50能够通过第一弹性机构71的驱动而相对于底板21摆动,以调大或调小第一载板5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如图5所示,当可折叠设备200放入下模体20内时,可调整第一弹性机构71使第一弹性机构71的弹性力能够满足第一载板50相对于下模体20的底板21的摆动需求。从而通过第一载板50的摆动而改变第一载板5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以改变第一壳体2110与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初始夹角,进而使第一壳体2110与第二壳体2120之间的初始夹角处于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内。或者,使第一载板5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适配中框210的第一壳体2110和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夹角。示例性地,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弹性机构71,从而改变第一载板5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角度,使第一载板5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小于180°,从而使中框210的第一壳体2110和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夹角小于180°,使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处于中间状态。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机构7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机构。当第一弹性机构71包括一个子机构时,一个子机构可以根据保压治具100的应用需求而布局在第一载板50和底板21的相应位置处。当第一弹性机构71包括多个子机构时,第一弹性机构71的多个子机构可以为多个弹性系数均不同的子机构。或者,第一弹性机构71的多个子机构可以为多个中部分弹性系数相同,部分弹性系数不同的子机构。或者,第一弹性机构71的多个子机构可以为多个弹性系数均相同的子机构。而第一弹性机构71的多个子机构中,至少部分数量的子机构可以设置在第一载板50和底板21之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处。
换言之,第一弹性机构71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可以在第一载板50和底板21之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处设置不同数量和不同弹性系数的第一弹性机构71的子机构。示例性地,第一弹性机构71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可以相同,从而在同样压缩力的情况下,这两个第一弹性机构71的子机构可以压缩或者拉伸相同的距离。第一弹性机构71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可以不同,从而在同样压缩力的情况下,这两个第一弹性机构71的子机构可以压缩或者拉伸不同的距离。
由此,第一弹性机构71的多个不同弹性系数的子机构可以设置在第一载板50和底板21之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处。此设置下,在同样压缩力的情况下,不同弹性系数的第一弹性机构71的子机构会产生不同的压缩行程,从而能够相应的调节第一载板50的不同位置处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使第一载板50的不同位置处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不同,达到调节第一载板50相对于底板21的摆动角度的目的,从而使第一载板50能够具有更为精细化的可调节性能,能够便捷快速的调整第一载板5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例如,在第一载板50和底板21之间的区域内,可以在需求压缩行程较大的位置处采用弹性系数较大的第一弹性机构71的子机构,可以在需求压缩行程较小的位置处采用弹性系数较小的第一弹性机构71的子机构。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第一弹性机构71中不同弹性系数的子机构的具体布置位置不做严格限制,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取。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图7是图4所示的保压治具100的第一弹性机构71的一种示意简图。本实施方式中,将以第一弹性机构71的一个子机构为例进行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如下对于第一弹性机构71的一个子机构的结构改进,均可以应用在第一弹性机构71的其他子机构中。
第一载板50可以设有第一孔52和第二孔53,第一孔52和第二孔53均自第一载板50朝向底板21的表面向第一载板50的内部凹陷,第一孔52和第二孔53间隔设置。底板21可以设有第三孔211和第四孔212,第三孔211和第四孔212均自底板21朝向第一载板50的表面向底板21的内部凹陷。在保压治具100的高度方向上,第一载板50的第一孔52与底板21的第三孔211相对设置,第一载板50的第二孔53与底板21的第四孔212相对设置。
第一弹性机构71可以包括第一导向柱711、第一弹性件712和第一调节件713。
第一导向柱711可以包括第一子柱7111和第二子柱7112,第一子柱7111安装于第一载板50的第一孔52,第二子柱7112安装于底板21的第三孔211,第一子柱7111和第二子柱7112相连接且部分第二子柱7112位于第一子柱7111的内部。第二子柱7112能够在底板21的第二孔53内沿第一导向柱711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调节(调大或调小)第一载板50和底板21之间的间距,使第一载板50和底板21之间的间距在适宜范围内、改变第一弹性机构71的可调节行程和弹性力的大小。
第一调节件713安装于底板21的第四孔212内,第一调节件713与底板21的第四孔212螺纹连接。第一弹性件712的一端与第一调节件713连接,第一弹性件712的另一端与第一载板50的第二孔53连接,第一弹性件712弹性连接在第一载板50和第一调节件713之间。其中,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件713,可以调整第一弹性件712的弹性力的大小。例如,可以在底板21的第四孔212内扭进第一调节件713,从而使第一调节件713向第一载板50的方向移动以压缩第一弹性件712。或者,可以在底板21的第四孔212内扭出第一调节件713,从而使第一调节件713向远离第一载板50的方向移动以释放第一弹性件712。示例性地,第一调节件713可以为调节螺丝,第一弹性件712可以为弹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载板50可以包括第一端54和第二端55,第一端54和第二端55在保压治具10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端54相对于第二端55靠近中间载板40。
第一弹性机构71可以包括第一子机构714和第二子机构715,第一子机构714的弹性系数和第二子机构715的弹性系数可以不同。第一子机构714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第一子机构714的另一端与第一载板50的第一端54连接。第一载板50的第一端54通过第一子机构714与底板21弹性连接。第二子机构715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第二子机构715的另一端与第一载板50的第二端55连接。第一载板50的第二端55通过第二子机构715与底板21弹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载板50的第一端54能够通过第一子机构714来调整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之间的间距,第一载板50的第二端55能够通过第二子机构715来调整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之间的间距,结合对于第一子机构714和第二子机构715的调整,可以使第一载板50的第一端54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与第一载板50的第二端55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相同或者不同,从而使第一载板50相对于底板21能够具有不同的摆动角度,以调整第一载板5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也即中框210的第一壳体2110与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夹角。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通过调整第一子机构714和第二子机构715,可以使第一载板50的第一端54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与第一载板50的第二端55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不相同,具体为第一载板50的第一端54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载板50的第二端55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第一载板5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即使中框210的第一壳体2110与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需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子机构714的弹性系数和第二子机构715的弹性系数也可以相同,对此不做严格限制。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载板60位于下模体20的容纳槽23内,第二载板60能够承载部分可折叠设备200,如第二载板60能够承载中框210的第二壳体2120和部分待压屏幕2210,第二载板60能够与中框210的第二壳体2120固定连接,从而能够通过第二载板60的摆动而带动第二壳体2120转动,或者,也能够通过第二壳体2120的转动而带动第二载板60的摆动。第二载板60可以包括第二表面61,第二表面61为第二载板60背离底板21的表面,其能够与部分中框210直接接触。
第二弹性机构72的一端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连接,第二弹性机构72的另一端与第二载板60连接,第二载板60通过第二弹性机构72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弹性连接。换言之,第二弹性机构72弹性连接在第二载板60和下模体20的底板21之间。第二载板60可以通过第二弹性机构72的支撑而悬空设置于下模体20的底板21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为两个壳体和一个转动机构2130的三段式拼接结构,且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具有折叠性能。故而当中框210组装完成后,中框210会存在如下问题:中框210的两个壳体(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与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夹角难以控制、中框210的相邻两个部分的配合处存在间隙、以及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处本身存在虚位。又因待压屏幕2210具有柔性,导致在中框210与待压屏幕2210的保压过程中,中框210与待压屏幕2210之间的粘接材料厚度难以控制(厚度太薄或者太厚都会影响粘接强度),待压屏幕2210在中框210的拼接位置处容易冗余而导致屏幕的外观不平整,影响可折叠设备200的质量。
由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弹性机构72具有弹性,其既可以在受压后在压力的作用力下发生弹性形变,也可以在撤去压力后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复位。而第二载板60能够通过第二弹性机构72与底板21弹性连接,故而可以利用第二弹性机构72的弹性,使第二载板60在第二弹性机构72的作用下而相对于底板21进行运动,具体可以为第二载板60的至少一端相对于底板21下降而靠近底板21的运动、第二载板60的至少一端相对于底板21上升而远离底板21的运动、第二载板60的一端相对于底板21下降且另一端相对于底板21上升的跷跷板运动等运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又因在中框210的展开和折叠过程中,第二壳体2120会进行开闭操作,而第二载板60能够承载第二壳体2120,故而第二载板60能够通过第二弹性机构72的驱动,而调整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从而跟随第二壳体2120的开闭运动而相应进行摆动,可靠性佳。
此设置下,在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与可折叠设备200的待压屏幕2210的保压过程中,第二载板6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可以适配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的展开角度,并可以跟随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的展开角度的变化而相应进行变化,如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的展开角度变大,第二载板6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也会变大。由此,在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与可折叠设备200的待压屏幕2210的保压过程中,第二载板60与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之间可始终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第二载板60能够更好的支撑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另外,由于第二载板60与中框210在保压过程中能够具有较佳的贴合性能,故而待压屏幕2210能够跟随中框210的展开角变化而进行拉伸,从而使待压屏幕2210能够充分贴合中框210,有利于解决待压屏幕2210与中框210贴合时。因中框210的转轴间隙虚位、展平角等问题带来的待压屏幕2210成型后转轴区域冗余不平整,及其他显示区域与中框210粘接的不平整外观效果,能够使待压屏幕2210在保压过程中较为平整,使待压屏幕2210在成型为显示屏220后具有良好的外观平面度。还能有效控制中框210与待压屏幕2210之间粘接材料(如胶水或背胶)压缩后的厚度,保证显示屏220与中框210之间胶层的厚度一致性和待压屏幕2210与中框210之间的粘接强度,同时又满足可折叠设备200的高可靠性标准,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可折叠设备200的竞争力。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载板60能够通过第二弹性机构72的驱动而相对于底板21摆动,以调大或调小第二载板6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如图5所示,当可折叠设备200放入下模体20内时,可调整第二弹性机构72使第二弹性机构72的弹性力能够满足第二载板60相对于下模体20的底板21的摆动需求。从而通过第二载板60的摆动而改变第二载板6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以改变第二壳体2120与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初始夹角,进而使第一壳体2110与第二壳体2120之间的初始夹角处于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内。或者,使第二载板6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适配中框210的第二壳体2120和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夹角。示例性地,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弹性机构72,从而改变第二载板6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角度,使第二载板6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小于180°,从而使中框210的第二壳体2120和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夹角小于180°,使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处于中间状态。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弹性机构7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机构。当第二弹性机构72包括一个子机构时,一个子机构可以根据保压治具100的应用需求而布局在第二载板60和底板21的相应位置处。当第二弹性机构72包括多个子机构时,第二弹性机构72的多个子机构可以为多个弹性系数均不同的子机构。或者,第二弹性机构72的多个子机构可以为多个中部分弹性系数相同,部分弹性系数不同的子机构。或者,第二弹性机构72的多个子机构可以为多个弹性系数均相同的子机构。而第二弹性机构72的多个子机构中,至少部分数量的子机构可以设置在第二载板60和底板21之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处。
换言之,第二弹性机构72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可以在第二载板60和底板21之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处设置不同数量和不同弹性系数的第二弹性机构72的子机构。示例性地,第二弹性机构72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可以相同,从而在同样压缩力的情况下,这两个第二弹性机构72的子机构可以压缩或者拉伸相同的距离。第二弹性机构72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可以不同,从而在同样压缩力的情况下,这两个第二弹性机构72的子机构可以压缩或者拉伸不同的距离。
由此,第二弹性机构72的多个不同弹性系数的子机构可以设置在第二载板60和底板21之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处。此设置下,在同样压缩力的情况下,不同弹性系数的第二弹性机构72的子机构会产生不同的压缩行程,从而能够相应的调节第二载板60的不同位置处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使第二载板60的不同位置处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不同,达到调节第二载板60相对于底板21的摆动角度的目的,从而使第二载板60能够具有更为精细化的可调节性能,能够便捷快速的调整第二载板6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例如,在第二载板60和底板21之间的区域内,可以在需求压缩行程较大的位置处采用弹性系数较大的第二弹性机构72的子机构,可以在需求压缩行程较小的位置处采用弹性系数较小的第二弹性机构72的子机构。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第二弹性机构72中不同弹性系数的子机构的具体布置位置不做严格限制,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取。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图8是图4所示的保压治具100的第二弹性机构72的一种示意简图。本实施方式中,将以第二弹性机构72的一个子机构为例进行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如下对于第二弹性机构72的一个子机构的结构改进,均可以应用在第二弹性机构72的其他子机构中。
第二载板60可以设有第五孔64和第六孔65,第五孔64和第六孔65均自第二载板60朝向底板21的表面向第二载板60的内部凹陷,第五孔64和第六孔65间隔设置。底板21可以设有第七孔213和第八孔214,第七孔213和第八孔214均自底板21朝向第二载板60的表面向底板21的内部凹陷。在保压治具100的高度方向上,第二载板60的第五孔64与底板21的第七孔213相对设置,第二载板60的第六孔65与底板21的第八孔214相对设置。
第二弹性机构72可以包括第二导向柱723、第二弹性件724和第二调节件725。
第二导向柱723可以包括第三子柱7231和第四子柱7232,第三子柱7231安装于第二载板60的第五孔64,第四子柱7232安装于底板21的第七孔213,第三子柱7231和第四子柱7232相连接且部分第四子柱7232位于第三子柱7231的内部。第四子柱7232能够在底板21的第六孔65内沿第二导向柱723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调节(调大或调小)第二载板60和底板21之间的间距,使第二载板60和底板21之间的间距在适宜范围内、改变第二弹性机构72的可调节行程和弹性力的大小。
第二调节件725安装于底板21的第八孔214内,第二调节件725与底板21的第八孔214螺纹连接。第二弹性件724的一端与第二调节件725连接,第二弹性件724的另一端与第二载板60的第六孔65连接,第二弹性件724弹性连接在第二载板60和第二调节件725之间。其中,通过调节第二调节件725,可以调整第二弹性件724的弹性力的大小。例如,可以在底板21的第八孔214内扭进第二调节件725,从而使第二调节件725向第二载板60的方向移动以压缩第二弹性件724。或者,可以在底板21的第八孔214内扭出第二调节件725,从而使第二调节件725向远离第二载板60的方向移动以释放第二弹性件724。示例性地,第二调节件725可以为调节螺丝,第二弹性件724可以为弹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载板60可以包括第三端62和第四端63,第三端62和第四端63在保压治具10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端62相对于第四端63靠近中间载板40。
第二弹性机构72可以包括第三子机构721和第四子机构722,第三子机构721和第四子机构722的弹性系数可以不同。第三子机构721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第三子机构721的另一端与第二载板60的第三端62连接。第二载板60的第三端62通过第三子机构721与底板21弹性连接。第四子机构722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第四子机构722的另一端与第二载板60的第四端63连接。第二载板60的第四端63通过第四子机构722与底板21弹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载板60的第三端62能够通过第三子机构721来调整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之间的间距,第二载板60的第四端63能够通过第四子机构722来调整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之间的间距,结合对于第三子机构721和第四子机构722的调整,可以使第二载板60的第三端62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与第二载板60的第四端63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相同或者不同,从而使第二载板60相对于底板21能够具有不同的摆动角度,以调整第二载板6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也即中框210的第二壳体2120与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夹角。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通过调整第三子机构721和第四子机构722,可以使第二载板60的第三端62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与第二载板60的第四端63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不相同,具体为第二载板60的第三端62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载板60的第四端63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第二载板60与中间载板40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即使中框210的第二壳体2120与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需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子机构721和第四子机构722的弹性系数也可以相同,对此不做严格限制。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中间载板40位于下模体20的容纳槽23内并与底板21连接,中间载板40能够承载部分可折叠设备200,如中间载板40能够承载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和部分待压屏幕2210,中间载板40能够与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固定连接,从而能够通过中间载板40的摆动而带动转动机构2130的运动,或者,也能够通过转动机构2130的运动而带动中间载板40的摆动。中间载板40可以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载板50和第二载板60共同承载可折叠设备200。中间载板40可以包括第三表面41,第三表面41为中间载板40背离底板21的表面,其能够与部分中框210直接接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保压治具100还可以包括第三弹性机构73。第三弹性机构73的一端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连接,第三弹性机构73的另一端与中间载板40连接,中间载板40通过第三弹性机构73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弹性连接。换言之,第三弹性机构73弹性连接在中间载板40和下模体20的底板21之间。中间载板40可以通过第三弹性机构73的支撑而悬空设置于下模体20的底板21上方。
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载板40能够通过第三弹性机构73的驱动而相对于底板21摆动,以调大或调小中间载板40与第一载板50和/或第二载板60之间的夹角。如图5所示,当可折叠设备200放入下模体20内时,可调整第三弹性机构73使第三弹性机构73的弹性力能够满足中间载板40相对于下模体20的底板21的摆动需求。从而通过中间载板40的摆动而改变中间载板40与第一载板50之间的夹角,以改变第一壳体2110与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初始夹角,进而使第一壳体2110与第二壳体2120之间的初始夹角处于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内;通过中间载板40的摆动而改变中间载板40与第二载板60之间的夹角,以改变第二壳体2120与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初始夹角,进而使第一壳体2110与第二壳体2120之间的初始夹角处于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内。或者,使中间载板40与第一载板50之间的夹角适配中框210的第一壳体2110和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夹角,中间载板40与第二载板60之间的夹角适配中框210的第二壳体2120和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第三弹性机构7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机构。当第三弹性机构73包括一个子机构时,一个子机构可以根据保压治具100的应用需求而布局在中间载板40和底板21的相应位置处。当第三弹性机构73包括多个子机构时,第三弹性机构73的多个子机构可以为多个弹性系数均不同的子机构。或者,第三弹性机构73的多个子机构可以为多个中部分弹性系数相同,部分弹性系数不同的子机构。或者,第三弹性机构73的多个子机构可以为多个弹性系数均相同的子机构。而第三弹性机构73的多个子机构中,至少部分数量的子机构可以设置在中间载板40和底板21之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处。
换言之,第三弹性机构73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可以在中间载板40和底板21之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处设置不同数量和不同弹性系数的第三弹性机构73的子机构。示例性地,第三弹性机构73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可以相同,从而在同样压缩力的情况下,这两个第三弹性机构73的子机构可以压缩或者拉伸相同的距离。第三弹性机构73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可以不同,从而在同样压缩力的情况下,这两个第三弹性机构73的子机构可以压缩或者拉伸不同的距离。
由此,第三弹性机构73的多个不同弹性系数的子机构可以设置在中间载板40和底板21之间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处。此设置下,在同样压缩力的情况下,不同弹性系数的第三弹性机构73的子机构会产生不同的压缩行程,从而能够相应的调节中间载板40的不同位置处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使中间载板40的不同位置处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不同,达到调节中间载板40相对于底板21的摆动角度的目的,从而使中间载板40能够具有更为精细化的可调节性能,能够便捷快速的调整中间载板40与第一载板50和/或第二载板60之间的夹角。例如,在中间载板40和底板21之间的区域内,可以在需求压缩行程较大的位置处采用弹性系数较大的第三弹性机构73的子机构,可以在需求压缩行程较小的位置处采用弹性系数较小的第三弹性机构73的子机构。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第三弹性机构73中不同弹性系数的子机构的具体布置位置不做严格限制,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取。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图9是图4所示的保压治具100的第三弹性机构73的一种示意简图。本实施方式中,将以第三弹性机构73的一个子机构为例进行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如下对于第三弹性机构73的一个子机构的结构改进,均可以应用在第三弹性机构73的其他子机构中。
中间载板40可以设有第九孔44和第十孔45,第九孔44和第十孔45均自中间载板40朝向底板21的表面向中间载板40的内部凹陷,第九孔44和第十孔45间隔设置。底板21可以设有第十一孔215和第十二孔216,第十一孔215和第十二孔216均自底板21朝向中间载板40的表面向底板21的内部凹陷。在保压治具100的高度方向上,中间载板40的第九孔44与底板21的第十一孔215相对设置,中间载板40的第十孔45与底板21的第十二孔216相对设置。
第三弹性机构73可以包括第三导向柱733、第三弹性件734和第三调节件735。
第三导向柱733可以包括第五子柱7331和第六子柱7332,第五子柱7331安装于中间载板40的第九孔44,第六子柱7332安装于底板21的第十一孔215,第五子柱7331和第六子柱7332相连接且部分第六子柱7332位于第五子柱7331的内部。第六子柱7332能够在底板21的第十孔45内沿第三导向柱733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调节(调大或调小)中间载板40和底板21之间的间距,使中间载板40和底板21之间的间距在适宜范围内、改变第三弹性机构73的可调节行程和弹性力的大小。
第三调节件735安装于底板21的第十二孔216内,第三调节件735与底板21的第十二孔216螺纹连接。第三弹性件734的一端与第三调节件735连接,第三弹性件734的另一端与中间载板40的第十孔45连接,第三弹性件734弹性连接在中间载板40和第三调节件735之间。其中,通过调节第三调节件735,可以调整第三弹性件734的弹性力的大小。例如,可以在底板21的第十二孔216内扭进第三调节件735,从而使第三调节件735向中间载板40的方向移动以压缩第三弹性件734。或者,可以在底板21的第十二孔216内扭出第三调节件735,从而使第三调节件735向远离中间载板40的方向移动以释放第三弹性件734。示例性地,第三调节件735可以为调节螺丝,第三弹性件734可以为弹簧。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中间载板40可以包括第五端42和第六端43,第五端42和第六端43在保压治具10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五端42朝向第一载板50,第六端43朝向第二载板60。
第三弹性机构73可以包括第五子机构731和第六子机构732,第五子机构731和第六子机构732的弹性系数可以不同。第五子机构731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第五子机构731的另一端与中间载板40的第五端42连接。中间载板40的第五端42通过第五子机构731与底板21弹性连接。第六子机构732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第六子机构732的另一端与中间载板40的第六端43连接。中间载板40的第六端43通过第六子机构732与底板21弹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中间载板40的第五端42能够通过第五子机构731来调整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之间的间距,中间载板40的第六端43能够通过第六子机构732来调整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之间的间距,结合对于第五子机构731和第六子机构732的调整,可以使中间载板40的第五端42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与中间载板40的第六端43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相同或者不同,从而使中间载板40相对于底板21能够具有不同的摆动角度,以调整中间载板40与第一载板50和/或第二载板60之间的夹角,也即中框210的第一壳体2110和/或中框210的第二壳体2120与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之间的夹角。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通过调整第五子机构731和第六子机构732,可以使中间载板40的第五端42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与中间载板40的第六端43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相同。
需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五子机构731和第六子机构732的弹性系数也可以相同,对此不做严格限制。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上模体10能够向可折叠设备200的待压屏幕2210施加压力,以将可折叠设备200的待压屏幕2210压紧在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上,并压迫待压屏幕2210使待压屏幕2210受力成型,从而形成与中框210固定连接的显示屏220。上模体10既能够相对于下模体20下降以靠近下模体20,从而与下模体20固定连接。或者,上模体10也能够相对于下模体20上升而远离下模体20,从而与下模体20脱离。
压板30连接至上模体10,压板30能够在上模体10的驱动下与待压屏幕2210压接,并压住待压屏幕2210的四周,从而使粘接有粘接材料的待压屏幕2210能够被压板30压平整,并使待压屏幕2210粘合在中框210上,不易翘起或从中框210上脱落。示例性地,压板30在底板21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至少部分待压屏幕2210在底板21上的正投影。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压板30,能够使压板30对待压屏幕2210持续施加稳定的压力,从而在待压屏幕2210与中框210之间的粘接材料固化之前,使待压屏幕2210和中框210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压力,以避免待压屏幕2210的密封性下降、待压屏幕2210漏光等问题的发生,有利于使待压屏幕2210与中框210之间粘合牢固,提高待压屏幕2210成型后的密封性能。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保压治具100可以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保压治具100处于第一状态时,上模体10与下模体20脱离,可将完成保压的可折叠设备200从下模体20中取出,或者,将未进行保压的可折叠设备200放置进下模体20中。当保压治具100处于第二状态时,上模体10与下模体20固定连接,可穿戴设备夹在压板30与第一载板50、中间载板40和第二载板60之间进行保压,从而使粘接在待压屏幕2210上的粘接材料固化以将待压屏幕2210与中框210粘合严实。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保压治具100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上模体10可以设有第一限位结构11,第一限位结构11可以位于上模体10朝向下模体20的表面。下模体20可以设有第二限位结构24,第二限位结构24可以位于下模体20朝向上模体10的表面。上模体10的第一限位结构11能够与下模体20的第二限位结构24配合以将上模体10与下模体20固定。此设置下,能够使上模体10和下模体20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性能,从而在保压的过程中,上模体10和下模体20能够牢固的固定在一起,有效避免因上模体10和下模体20固定不到位而导致的保压失效的问题发生,可靠性较佳。
具体而言,当保压治具1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限位结构11与第二限位结构24分离以使上模体10与下模体20分离。当保压治具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限位结构11与第二限位结构24连接以使上模体10与下模体20固定。
示例性地,第一限位结构11可以为卡勾和卡扣中的一个,第二限位结构24可以为卡勾和卡扣中的另一个。或者,第一限位结构11可以为卡持体和卡槽中的一个,第二限位结构24可以为卡持体和卡槽中的另一个。或者,第一限位结构11和第二限位结构24可以为磁性相互吸引的磁性件。需说明的是,第一限位结构11和第二限位结构24的实施可能性并不局限于前述列举的这些结构,能够实现上模体10和下模体20之间的固定连接的结构均在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保压治具100还可以包括侧推机构80,侧推机构80连接至周侧板22,部分侧推机构80位于容纳槽23内,部分侧推机构80位于下模体20的外部,至少部分侧推机构80能够相对于周侧板22沿垂直于周侧板22的方向移动,侧推机构80用于挤压并限位可折叠设备200。示例性地,侧推机构80可以连接至周侧板22中的任意一个侧板。侧推机构8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侧推机构8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侧推机构80可以间隔设置在周侧板22中的任意一个侧板,或者,多个侧推机构80可以间隔设置在周侧板22中的任意多个侧板。多个侧推机构80同时对可折叠设备200进行侧推时,多个侧推机构80的侧推行程可以相同或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将可折叠设备200放入下模体20的容纳槽23中后,通过对侧推机构80进行调节,可以调整侧推机构80对于可折叠设备200的中框210所施加的作用力,能够使侧推机构80挤压中框210的第一壳体2110、转动机构2130和第二壳体2120,矫正转动机构2130与两个壳体配合位置存在间隙以及转动机构2130本身存在的虚位问题,并使中框210整体能够被限位在下模体20的容纳槽23内,避免中框210整体发生滑移或从各载板上脱落。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侧推机构80可以包括把手81、第四弹性机构82和侧推压头83。把手81与周侧板22连接,至少部分把手81位于下模体20的外部,侧推压头83通过第四弹性机构82与把手81弹性连接,侧推压头83可以在第四弹性机构82的驱动下相对于周侧板22沿垂直于周侧板22的方向移动,从而挤压中框210,实现侧推机构80的侧推作用。此设置下,通过操作把手81可以改变第四弹性机构82的行程,从而改变侧推压头83的位置,以使侧推压头83推动可折叠设备200。
本实施方式中,侧推机构80还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图未示),压力传感器连接至侧推压头83,压力传感器能够校准侧推压头83的推力,从而检验侧推压头83的推力是否满足侧推机构80的使用要求。示例性地,可以在上模体10和下模体20之间设置有可折叠设备200的仿形假机,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检验仿形假机的点检校准,从而能够点检保压治具100使用前力的大小并精准确认力的使用范围,从而保证生产时力的大小符合规格要求,保证可折叠设备200的生产质量。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保压治具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将可折叠设备200放入下模体20的容纳槽23内,通过调节侧推机构80的推力,使侧推机构80能够矫正中框210中两两部件之间的间隙和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的虚位,接着调节第一弹性机构71和第二弹性机构72以改变第一载板50和第二载板60初始形成的夹角,从而改变可折叠设备200的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初始形成的夹角。此时,第一载板50的第一端54与底板21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载板50的第二端55与底板21之间的距离可以不相同,第二载板60的第三端62与底板21之间的距离与第二载板60的第四端63与底板21之间的距离可以不相同。第一载板50的第一表面51与第二载板60的第二表面61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
在上模体10的下压过程中,与上模体10连接的压板30会与待压屏幕2210压接并压迫中框210,使中框210的第一壳体2110和中框210的第二壳体2120通过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实现相对转动,逐渐改变第一壳体2110与第二壳体2120之间的展开角度,从而使第一壳体2110与第二壳体2120最终能够相对展开至展平状态。
而在中框210的形变过程中可以拉伸待压屏幕2210,兼容适用不同折叠形态的待压屏幕2210与中框210的组装、粘结成型,有效提高待压屏幕2210成型后的显示面的平面度效果,且保证待压屏幕2210在不同形态长度可以更加接近设计理论值,增加待压屏幕2210本身可靠性以及待压屏幕2210的粘接可靠性。由于待压屏幕2210与中框210的粘接状态可接近至符合可折叠设备200的设计理想状态,故而有利于解决待压屏幕2210成型为显示屏220后转轴区域冗余不平整及其他显示区域与中框210粘接的不平整,有效提升显示屏220的平面度。同时上模体10和下模体20合模后通过上下模物理限位能够有效控制中框210与待压屏幕2210的胶层厚度,保证中框210与待压屏幕2210的粘接强度。
由于第一壳体2110与第二壳体2120能够相对展开至展平状态,而承载第一壳体2110的第一载板50可通过第一弹性机构71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弹性连接、承载第二壳体2120的第二载板60可通过第二弹性机构72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弹性连接,承载转动机构2130的中间载板40可通过第三弹性机构73与下模体20的底板21弹性连接,故而可以充分利用各弹性机构,而使保压治具100的各载板能够实现角度可变可调,以兼容可折叠设备200组装后的不同展开角度大小,有效降低中框210的转动机构2130与两个壳体(第一壳体2110和第二壳体2120)配合位置处存在间隙以及转动机构2130本身存在虚位,导致待压屏幕2210成型为显示屏220后在拼接位置容易冗余而导致显示屏220不平整的质量问题,有利于提高可折叠设备200的良率和生产质量。另外,上模体10、下模体20和夹在两者之间的可折叠设备200能够精确组装,保压治具100整体体积小、操作容易、结构简单且可批量复制作业,能够显著提升可折叠设备200的生产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
如图6所示,当保压治具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载板50的第一表面51、中间载板40的第三表面41和第二载板60的第二表面61可以平齐,待压屏幕2210处于拉伸状态而与第一载板50的第一表面51、中间载板40的第三表面41和第二载板60的第二表面61紧密连接,待压屏幕2210能够在受压预设时间后逐渐成型为显示屏220。此时,第一载板50的第一端54与底板21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载板50的第二端55与底板21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第二载板60的第三端62与底板21之间的距离与第二载板60的第四端63与底板21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第一载板50的第一表面51与第二载板60的第二表面61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可以大于第一夹角。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保压治具100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保压治具100进行保压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保压治具100还可以包括仿形机构90,仿形机构90连接至上模体10,至少部分仿形机构90能够相对于上模体10下降以压覆于可折叠设备200的显示屏220的边缘,仿形机构90与显示屏220接触的面为弧面。其中,如图12所示,在上模体10相对于下模体20下压的过程中仿形机构90不会下压,仿形机构90是在上模体10与下模体20固定后再下压,以保证待压屏幕2210成型为最终的显示屏220。
此设置下,能够使待压屏幕2210成型为曲面显示屏,即显示屏220的边缘弯曲而呈现曲面形态,有利于适用于显示屏220的多场景应用需求。
需说明的是,仿形机构90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需要而进行选取和设置在保压治具100的各处位置,其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仿形机构9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仿形机构90可以间隔设置在待压屏幕2210四周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侧边。多个仿形机构90同时对可折叠设备200进行下压时,多个仿形机构90的下压行程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当仿形机构90的数量为多个,且设置在待压屏幕2210的四周时,待压屏幕2210成型为四周均为曲面的曲面显示屏220。
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在保压治具100的高度方向上,第二壳体2120与仿形机构90相对的位置处为弧面,以配合仿形机构90而进一步保证待压屏幕2210能够成型为曲面显示屏。而当仿形机构90的数量为多个时,在保压治具100的高度方向上,与多个仿形机构90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2110和/或第二壳体2120的相应位置处可均设置为弧面,以配合多个仿形机构90实现显示屏220的曲面需求。
本实施方式中,仿形机构90可以包括固定件91、第五弹性机构92和仿形压头93。固定件91与上模体10连接,仿形压头93通过第五弹性机构92与固定件91弹性连接,仿形压头93可以在第五弹性机构92的驱动下相对于上模体10沿垂直于上模体10的方向移动,从而挤压中待压屏幕2210,实现待压屏幕2210的曲面需求。此设置下,通过操作固定件91可以改变第五弹性机构92的行程,从而改变仿形压头93的位置,以使仿形压头93下压可折叠设备200的待压屏幕2210。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治具包括:
上模体;
下模体,所述下模体具有容纳槽,所述下模体包括底板;
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用于共同承载可折叠设备的中间载板、第一载板、第二载板、第一弹性机构和第二弹性机构,所述可折叠设备的待压屏幕粘接在所述可折叠设备的中框上;
所述中间载板连接至所述底板,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分别位于所述中间载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载板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载板能够承载所述中框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载板通过所述第二弹性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所述第二载板能够承载所述中框的第二壳体;及
压板,所述压板连接至所述上模体,所述压板能够将所述待压屏幕压紧在所述中框上,以使所述待压屏幕成型为显示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机构而相对所述底板摆动,以调大或调小所述第一载板与所述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
所述第二载板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弹性机构而相对所述底板摆动,以调大或调小所述第二载板与所述中间载板之间的夹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治具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
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所述中间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载板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平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机构包括多个子机构,所述第一弹性机构的每一子机构均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弹性机构的多个子机构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相同或不同;
所述第一弹性机构中弹性系数不同的子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底板间的不同位置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中间载板;
所述第一弹性机构包括第一子机构和第二子机构,所述第一子机构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子机构的弹性系数不同,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子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子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治具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不相同;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机构包括多个子机构,所述第二弹性机构的每一子机构均弹性连接所述第二载板和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弹性机构的多个子机构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相同或不同;
所述第二弹性机构中弹性系数不同的子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载板和所述底板间的不同位置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板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相对于所述第四端靠近所述中间载板;
所述第二弹性机构包括第三子机构和第四子机构,所述第三子机构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四子机构的弹性系数不同,所述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三子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所述第四端通过所述第四子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治具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四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不相同;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四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治具还包括第三弹性机构,所述第三弹性机构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中间载板通过所述第三弹性机构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机构包括多个子机构,所述第三弹性机构的每一子机构均弹性连接所述中间载板和所述底板,所述第三弹性机构的多个子机构中任意两个子机构的弹性系数相同或不同。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体还包括周侧板,所述周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周侧板与所述底板配合形成所述容纳槽;
所述保压治具还包括侧推机构,所述侧推机构连接至所述周侧板,部分所述侧推机构位于所述容纳槽内,部分所述侧推机构位于所述下模体的外部,至少部分所述侧推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周侧板沿垂直于所述周侧板的方向移动,所述侧推机构用于挤压并限位所述可折叠设备。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治具还包括仿形机构,所述仿形机构连接至所述上模体,至少部分所述仿形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模体下降以压覆于所述可折叠设备的待压屏幕的边缘,所述仿形机构与所述待压屏幕接触的面为弧面。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下模体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保压治具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分离以使所述上模体与所述下模体分离;
当所述保压治具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连接以使所述上模体与所述下模体固定。
16.一种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包括中框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粘接在所述中框的一侧,所述显示屏采用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保压治具保压成型。
CN202322535504.0U 2023-09-18 2023-09-18 保压治具及可折叠设备 Active CN221170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5504.0U CN221170264U (zh) 2023-09-18 2023-09-18 保压治具及可折叠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5504.0U CN221170264U (zh) 2023-09-18 2023-09-18 保压治具及可折叠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70264U true CN221170264U (zh) 2024-06-18

Family

ID=91531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35504.0U Active CN221170264U (zh) 2023-09-18 2023-09-18 保压治具及可折叠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70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2405B2 (en) Flexible screen mobile terminal
KR101849656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장치
WO2021238434A1 (zh) 曲面贴合装置及曲面贴合方法
CN207251755U (zh) 电路板组件和摄像模组以及带有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
CN109510929B (zh) 多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1814586B (zh) 夹持式基板翻转装置
TW200733728A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semiconductor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052106A1 (zh) 电子设备
TWI551204B (zh) 組裝治具及組裝方法
JP2011095695A (ja) 圧着方法及び圧着治具
EP378342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bonding the same
CN201590412U (zh) 夹持翻转装置
CN111681539B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1303789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21170264U (zh) 保压治具及可折叠设备
KR20190070660A (ko) Oca 스크레치 발생률을 줄인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션 방법
CN207403326U (zh) 一种贴合治具
CN208093560U (zh) 制造感光组件的模塑模具
CN208802240U (zh) 压合工装
WO2024007661A1 (zh) 一种定位件及电子设备
TWI706904B (zh) 貼附裝置
JP4194227B2 (ja) 電子部品の熱圧着装置
KR20200045472A (ko) 감광 어셈블리, 이미징 모듈, 인텔리전트 단말 및 감광 어셈블리의 제조 방법과 몰드
CN1921509A (zh) 可旋动的滑盖型移动通信终端和可滑动及旋动的合叶模块
TWI392914B (zh) 弧狀的液晶顯示面板的製造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