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11198U - 电动式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式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11198U
CN221111198U CN202123051433.4U CN202123051433U CN221111198U CN 221111198 U CN221111198 U CN 221111198U CN 202123051433 U CN202123051433 U CN 202123051433U CN 221111198 U CN221111198 U CN 221111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unit
channel
hous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514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uichuan To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uichuan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uichuan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uichuan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514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11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11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111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式工具,可作为抛光设备或打磨设备使用,包括:工作单元,用于对工件的表面进行作业;壳体单元,用于驱动装置、偏心装置及所述工作单元的安装,所述驱动装置全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单元内,用于驱动偏心装置旋转,进而带动与偏心装置连接的工作单元作业;手柄单元,用于电动式工具的握持,所述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可转动连接,所述手柄单元上连接有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该电动式工具的驱动装置设置在壳体单元内,供电装置设置在手柄单元上,且该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可转动连接,可随意调节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使用范围广,灵活性好。

Description

电动式工具
本实用新型是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号为2020227762029,申请日为2020年11月26日,名称为一种壳体单元及设有该壳体单元的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式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诸如抛光机一类的手持式电动式工具,通常包括壳体单元和抛光工作单元两个组成部分,抛光工作单元与壳体单元内的驱动装置连接,利用驱动装置的输出动力带动抛光工作单元旋转,从而用于汽车、船舶等设备上油漆漆面的抛光,修复有划痕、龟裂等不平整的油漆表面,提升漆面的美感及使用寿命。
现有的这类手持式电动式工具存在以下不足:(1)需在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锥齿轮等相交轴传动结构,需将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设置成一体结构或固定连接结构;(2)锥齿轮等相交轴传动结构的设置,需设置与该相交轴传动结构相对应的需高度配合加工的安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式工具,其驱动装置设置在壳体单元内,供电装置设置在手柄单元上,且该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可转动连接,可随意调节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使用范围广,灵活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电动式工具,可作为抛光设备或打磨设备使用,包括:
工作单元,用于对工件的表面进行作业;
壳体单元,用于驱动装置、偏心装置及所述工作单元的安装,所述驱动装置全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单元内,用于驱动偏心装置旋转,进而带动与偏心装置连接的工作单元作业;
手柄单元,用于电动式工具的握持,所述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可转动连接,所述手柄单元上连接有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单元,用于为工作单元作业提供动力;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偏心装置的输入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单元、偏心装置的轴向呈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通道一,用于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端的轴一的安装;对应所述连接单元的该端设置有用于行星齿轮组的安装与连接的安装部件;
所述连接单元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通道二,用于所述偏心装置的轴三的安装,所述安装通道一、安装部件、安装通道二相互平行布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行星齿轮的轴二的安装与连接的轴通道,所述安装部件上形成有与轴通道对应的放置区域一,用于放置行星齿轮,所述安装部件的中心形成有用于放置太阳齿轮的放置区域二,所述放置区域二与安装通道一相通,所述放置区域一的内侧与放置区域二相通,外侧与安装部件的外侧相通,形成行星齿轮组的活动空间。
优选的,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通过第三连接机构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机构用于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连接时的锁止,所述第三连接机构包括:
第一锁止单元,用于所述轴三的轴向的锁止;
和/或,第二锁止单元,用于所述轴三的周向的锁止;
所述第一锁止单元包括:
第一锁止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通道二上;
第一锁止槽,设置在所述轴三上;
所述第一锁止件与第一锁止槽抵靠时,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处于锁止状态,所述第一锁止件与第一锁止槽分离时,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处于可调节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止槽为自轴三端面向内设置的环形槽,所述第一锁止件设置为与环形槽相匹配的球体结构,所述第一锁止件能在锁止所述轴三时相对第一锁止通道运动的第一位置以及释放所述轴三时相对所述第一锁止通道运动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锁止件与第一锁止槽抵靠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锁止件与第一锁止槽分离时处于第二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锁止单元包括:
第二锁止件,与轴三的自由端对应设置,被设置成多边形结构;
第二锁止槽,由部分的安装通道二构成,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二锁止件相匹配的结构;
所述第二锁止件与第二锁止槽配合时,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处于周向锁止状态,所述第二锁止件与第二锁止槽分离时,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处于周向可调节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机构还包括套设在安装通道二上的调节件,驱动所述调节件沿安装通道二轴向移动时,所述第一锁止件可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在锁止状态与可调节状态间转换;
所述调节件包括:
第一接触部,当所述第一锁止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内侧与所述第一锁止件的外侧相抵靠;
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端连接,内侧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内侧呈阶梯布置,当所述第一锁止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内侧与所述第一锁止件的外侧相抵靠;
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触部的内侧与第一接触部的内侧位于同一平面;
调节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或第二接触部和/或第三接触部的外侧,用于驱动所述调节件沿所述安装通道二的轴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壳体单元包括:
第一壳体结构,设置有用于容纳驱动装置的容纳空间一;
第二壳体结构,与所述第一壳体结构可调节连接,用于包裹偏心装置的侧部;
和/或,第三壳体结构,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结构和/或第二壳体结构的外端面,用于部分/全部包裹所述第一壳体结构和/或第二壳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部与第二壳体结构内的安装部设置成一体结构,驱动所述第二壳体结构与第一壳体结构相向移动的同时,可带动所述调节部沿安装通道二的轴向往上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结构与第二壳体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
第一导向单元,用于所述第二壳体结构相对第一壳体结构调节时的导向;
限位结构,用于所述第二壳体结构相对第一壳体结构调节时的限位;
和/或,第一复位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结构与第二壳体结构之间,用于所述第二壳体结构相对第一壳体结构调节后的复位;
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包括:
第一导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结构的自由端;
第一导向通道,对应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在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的中间形成供驱动装置的连接部位穿过的活动通道;
驱动所述第二壳体结构相对于第一壳体结构移动时,可将第一壳体结构的下端逐渐收容于第二壳体结构的内部,所述第二壳体结构与第一壳体结构位置的变化通过所述第一导向件沿第一导向通道进行导向;
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自由端连接,将所述安装部在限定在限位结构与第一壳体结构的端部之间移动。
优选的,所述壳体单元与手柄单元通过第二连接机构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
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单元上;
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手柄单元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手柄单元上远离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
第三锁止单元,与第一连接结构和/或第二连接结构相连,第三锁止单元锁止和/或解锁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在定位状态与可调节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本体一,设置为所述第一壳体结构的局部结构;
转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本体一上,与第二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
本体二,设置在所述手柄单元的一端,所述本体二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本体一和转动组件的容纳腔二;
连接基座,连接在所述本体二上,与所述转动组件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锁止单元包括:
第三锁止件,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定位时的锁止;
第三锁止槽,设置在本体二二上,所述本体二由本体二二与本体二一围合而成;
第三复位结构,用于所述第三锁止件运动后的复位;
所述第三锁止件与第三锁止槽卡合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呈不可转动状态,所述第三锁止件与第三锁止槽分离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呈可角度调节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三锁止件包括:
锁止本体;
锁止部,与所述锁止本体的一端连接,自所述锁止本体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三锁止槽设置成与锁止部相对应的若干锁槽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锁止件还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自锁止本体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结构,按压或释放所述操作部时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之间在可调节状态与锁止状态间转换。
优选的,所述第三锁止单元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定位件,设置在所述锁止本体上;
定位槽,设置在本体一二上,所述本体一由本体一一和本体一二围合而成,所述定位件被限定在定位槽内部相对定位槽轴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三锁止单元还包括第三导向单元,用于所述定位件相对定位槽运动时的导向,所述第三导向单元包括:
第三导向通道,设置在所述定位槽的内侧,设置成滑槽结构;
第三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定位件上,对应所述第三导向通道设置成滑条结构;
驱动所述定位件与定位槽相对运动时,所述定位件与定位槽之间位置的变化通过所述第三导向件沿第三导向通道运动进行导向。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止件设置有两个,分别布置于安装通道二的对立两侧,所述安装通道二的侧壁径向设置有供第一锁止件在内运动的所述第一锁止通道,所述球体结构的直径大于安装通道二侧壁的厚度,所述球体结构在相对第一锁止通道内运动时始终凸出于安装通道二的内侧壁或外侧壁,所述第一锁止件的外侧与安装通道二的外侧壁处于同一平面、内侧凸出于安装通道二的内侧壁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锁止件的内侧与安装通道二的内侧壁处于同一平面、外侧凸出于安装通道二的外侧壁时处于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锁止通道的内侧还设有限位边沿,用于防止所述第一锁止件脱离第一锁止通道,所述安装通道二的内侧对应第一锁止通道的位置设有环槽空间,用以平衡所述第一锁止通道的内外气压。
本实用新型取得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式工具,直接将驱动装置设置在壳体单元内,因而无需在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锥齿轮等相交轴传动结构即可将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至工作单元,结构简单,大大简化了驱动装置的连接结构,使得驱动装置对工作单元的驱动更加稳定和直接,从而在对汽车漆面、船舶漆面等工件表面进行抛光或打磨作业时的稳定性更强,抛光或打磨的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式工具,其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之间可转动连接,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可随意调节,例如可以根据汽车漆面、船舶漆面等工件表面的需要,对应地调节至所需要的角度位置,也可以根据操作空间的需要,来调节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之间的角度,从而将电动式工具调整到所需的最优位置,以此适应各种抛光或打磨工件表面的需要,使用范围广,灵活性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式工具,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相连,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锥齿轮等相交轴传动结构的设置,使得手柄单元内零部件与壳体单元内零部件的连接更为简单,加工方便,安装和拆卸便利,从而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壳体单元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二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壳体一内安装有电动式工具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动式工具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壳体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壳体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壳体二与第三锁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三锁止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壳体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壳体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壳体单元与工作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连接单元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连接单元的整体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连接单元与行星齿轮组和调节件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3的第一锁止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3的第一锁止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3的行星齿轮组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偏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8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偏心装置与工作单元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31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3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壳体单元2,可用于抛光或打磨的电动式工具中,本实施例以壳体单元2用于抛光的电动式工具为例进行说明。壳体单元2包括第一壳体结构21、第二壳体结构22和第三壳体结构23,其中,第一壳体结构21内设置有容纳空间一217,可将电动式工具的驱动装置全部安装在容纳空间一217内,第二壳体结构22与第一壳体结构21可调节连接,用于包裹偏心装置6的侧部,防止暴露,第三壳体结构23覆盖在第一壳体结构21和第二壳体结构22的外端面,用于包裹第一壳体结构21和第二壳体结构22的部分结构。本实施例中,由于可将电动式工具的驱动装置全部安装在容纳空间一217内,因而无需在驱动装置内部设置相互配合的锥齿轮等相交轴传动结构,使得第一壳体结构21内部无需设置与该相交轴传动结构相对应的需高度配合加工的安装结构,从而简化了壳体单元2内部的安装结构,降低了生产难度,生产效率高。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结构22包裹在偏心装置6的侧部,且与第一壳体结构21可调节连接,可在驱动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第一壳体结构21调节后进行偏心装置的安装或拆卸,操作简单、省力,使设有该壳体单元2的电动式工具能够进行偏心装置的快速更替,以适应不同的抛光作业需求,且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现有技术中的自锁销,增大了操作面积,降低了因按压不稳而误伤操作者的风险,从而安全系数相对较高。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结构22可在正常状态下将偏心装置包裹在其内部,防止暴露于外界而影响抛光作业或误伤操作者,可在驱动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第一壳体结构21调节后使驱动装置的连接部位和偏心装置暴露于外界,从而使设有该壳体单元2的电动式工具能够在更替偏心装置时,更加清晰地了解各连接部位的结构、位置等情况,方便安装或拆卸。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结构22也可用于包裹偏心装置的全部结构,或用于包裹工作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结构,或用于包裹偏心装置和工作单元两者的部分或全部结构,也能实现在正常状态下防止内部结构暴露的效果。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壳体结构23选用软胶或软硅胶等软性材料,在电动式工具工作时具有减震效果,方便于握持,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壳体结构23也可以选用硬塑料等硬性材料以增加第一壳体结构21或第二壳体结构22的厚度及稳定性,或者不设置该第三壳体结构23,也不影响电动式工具的正常使用。
如图7-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第一壳体结构21与第二壳体结构2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机构8相连,该第一连接机构8包括第一导向单元81、限位结构82和第一复位结构83,其中,第一导向单元81的一端与第一壳体结构2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限位结构82连接,第一导向单元81用于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于第一壳体结构21调节时的导向,限位结构82用于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于第一壳体结构21调节时的限位,防止第二壳体结构22与第一壳体结构21脱离连接,第一复位结构83选用复位弹簧,设于第一壳体结构21与第二壳体结构22之间,用于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于第一壳体结构21调节后的复位。具体地,正常状态下第一复位结构83处于压缩状态,并将第二壳体结构22往远离第一壳体结构21的方向推动,维持第二壳体结构22与第一壳体结构21之间的距离,当更替偏心装置时,驱动第二壳体结构22沿第一导向单元81往靠近第一壳体结构21的方向移动,第一复位结构83被压缩,使驱动装置的连接部位暴露于外界,从而进行偏心装置的安装或拆卸,待安装或拆卸完成后释放第二壳体结构22或用手驱动第二壳体结构22沿第一导向单元81往远离第一壳体结构21的方向移动,第二壳体结构22即在限位结构82的限定下返回至正常状态。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82与第一导向件811的自由端连接,可以有效利用第一导向件811的长度,将安装部221在限定在限位结构82与第一壳体结构21的端部之间移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82通过螺钉与第一导向件811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方便于第二壳体结构22与第一壳体结构21之间的安装或拆卸,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螺钉也可以替换为铆钉、销钉等其他紧固件,也具有同等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第二壳体结构22沿第一导向单元81往靠近第一壳体结构21的方向移动后,即可进行偏心装置的安装或拆卸,通过释放第二壳体结构22或用手驱动第二壳体结构22沿第一导向单元81往远离第一壳体结构21的方向移动,即可使第二壳体结构22返回至正常状态,实现偏心装置的快速更替,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该第一复位结构83,而仅通过手动复位的方式使第二壳体结构22回归正常状态,并实现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之间的锁止,或通过复位杆等其他复位结构实现复位效果。
如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第一导向单元81包括第一导向件811和第一导向通道812,其中,该第一导向件811设置为圆柱体结构,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第一导向件811,并均匀设置在第一壳体结构21的自由端,第一导向通道812对应四个第一导向件811设置在第二壳体结构22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结构22与第一壳体结构21相向移动时,该第二壳体结构22与第一壳体结构21之间位置的变化通过第一导向件811沿第一导向通道812进行导向,即限定了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第一壳体结构21移动的轨迹,使其按既定的轨迹平稳移动,避免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第一壳体结构21移动时发生扭转或歪斜等状况而降低设有该壳体单元2的电动式工具的使用效果。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向件811设置为圆柱体结构,便于组装,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向件811也可以设置为棱柱体结构,该第一导向件811也可以设置成两个、三个、五个、六个或者更多个,或者该第一导向件81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结构22上,并将第一导向通道812设置在第一壳体结构21的自由端,均能用于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第一壳体结构21移动的导向。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第二壳体结构22的内部设置有安装部221,该第一导向通道812设置在安装部221上,驱动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于第一壳体结构21移动时,可将第一壳体结构21的下端逐渐收容于第二壳体结构22的内部,从而缩短第一壳体结构21与第二壳体结构22整体的长度,进而将驱动装置的连接部位暴露于外界,方便更替偏心装置。本实施例中将安装部221设置在第二壳体结构22的内部,使第二壳体结构22的外侧始终暴露于外界,方便于握持第二壳体结构22,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安装部221设置在第二壳体结构22的外部,使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于第一壳体结构21移动时可被逐渐收容于第一壳体结构21的内部,也能实现缩短第一壳体结构21与第二壳体结构22整体的长度的效果。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安装部221设置成环形结构,使安装部221的中间形成一个供驱动装置的连接部位穿过的活动通道2212,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第一壳体结构21移动时,该第二壳体结构22与第一壳体结构21之间位置的变化还可通过驱动装置的连接部位沿活动通道2212进行导向,从而进一步限定了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第一壳体结构21移动的轨迹,使其按既定的轨迹更加平稳移动。限位结构82的中间对应设有一个供驱动装置的连接部位与外界连通的孔通道823,从而使驱动装置的连接部位与偏心装置经由孔通道823连接,方便使用。
如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第一复位结构83设置在第一壳体结构21与安装部221之间,而安装部221垂直布置在第二壳体结构22的内侧,当驱动第二壳体结构22与第一壳体结构21相向移动时的同时,安装部221也跟随第二壳体结构22共同移动,并对第一复位结构83施加垂直于运动方向上的正向压力,进而保证第一复位结构83的各部分均匀受力,提升了操作时的平稳性。且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复位结构83套设在四个第一导向件811的外部,限定了第一复位结构83的活动范围,从而防止第一复位结构83在受力压缩或在弹力恢复过程中产生歪斜、扭动等情形,进一步提升了操作时的平稳性。
如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第一壳体结构21的自由端设有用于部分限定第一复位结构83的限位凹槽84,限位凹槽84包括限位部一841和限位部二842,限位部一841与限位部二842间隔设置形成用于容纳第一复位结构83的限位槽843,从而进一步限定第一复位结构83的活动范围,再次提升操作时的平稳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限位凹槽84也可以设置在安装部221上,或在第一壳体结构21和安装部221上均设置,都能实现限定第一复位结构83的活动范围,提升操作平稳性的效果。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安装部221上设有与该限位部一841对应的限位凸起2211,当第二壳体结构22与第一壳体结构21相向移动至最近时,限位部一841与限位凸起2211相抵靠,限位部二842与安装部221的上侧相抵靠,形成一个可将第一复位结构83全部容纳于其内部的容纳腔一,从而限定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第一壳体结构21移动后的最短距离,防止过度相向移动。此外,限位结构82与第一导向件811的自由端连接,限定了第二壳体结构22相对第一壳体结构21移动后的最长距离,防止过度相背移动。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安装部221设置在第二壳体结构22的中间位置,使安装部221以上的第二壳体结构22用于部分包裹第一壳体结构21,安装部221以下的第二壳体结构22用于部分包裹偏心装置,且第二壳体结构22下半部分的半径大于上半部分的半径,即使得偏心装置的部分结构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便于散热和更换更大尺寸的偏心装置。此外,第一壳体结构21和第二壳体结构22上还设有散热组件,用于将壳体单元2内的驱动装置、偏心装置产生的热量由壳体单元2的内部导流到外界,对壳体单元2进行散热。
如图1或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该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部221上的通风孔2213、第一壳体结构21上的进风口218、第二壳体结构22下端的出风口222,该进风口218、通风孔2213、出风口222形成一导流通道,用于将壳体单元2内部热量导出,工作时为壳体单元2及时散热,延长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进风口218靠近散热风扇414设置,方便于将外界的空气快速引入壳体单元2的内部,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进风口218也可以设置在壳体单元2的顶端或其他位置,使外界空气经由壳体单元2的其他位置进入壳体单元2的内部,再经由通风孔2213和出风口222从壳体单元2的底端导出外界,对壳体单元2进行散热。
如图2-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第一壳体结构21包括壳体一211和壳体二212,其中,壳体一211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座一215,壳体二212的内侧设置有与安装座一215相对应的安装座二216,壳体一211与壳体二212围合连接后,所述安装座一215与安装座二216组合成容纳空间一217。本实施例中,通过壳体一211上的定位凹槽一213与壳体二212上对应设置的定位凸块一214相卡合,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使壳体一211与壳体二212紧固连接,使壳体一211与壳体二212共同围合成第一壳体结构21,通过壳体一211内的安装座一215与壳体二212内的安装座二216共同围合成用于容纳驱动装置的容纳空间一217,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结构21和容纳空间一217由壳体一211与壳体二212共同围合而成,从而方便于组装或拆卸驱动装置。如图2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限位结构82还形成有可供偏心装置的部分结构在内旋转的容纳空间三,即限位结构82可部分包裹偏心装置,防止偏心装置在偏心力的作用下产生过大幅度的摆动而影响抛光效果,并拉开了驱动装置的连接部位与限位结构82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防止操作者在安装或拆卸偏心装置的过程中误碰驱动装置的连接部位而受伤,提高了安全系数,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该容纳空间三,或者将该容纳空间三用于包裹工作单元,或者用于包裹偏心装置和工作单元二者,都能实现一定程度的空间限位和防止误伤的效果。
如图1-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壳体一211、壳体二212、壳体三231、壳体四232对应设有方便握持的握持结构,该握持结构设置成与人手匹配的凹槽结构,方便于对电动式工具进行辅助握持,从而更容易掌控抛光的力度和精准度,且第二壳体结构22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有凸出边沿223,方便于操作者用手驱动第二壳体结构22与第一壳体结构21相向运动。
如图1-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第三壳体结构23选用软胶或软硅胶等软性材料,在电动式工具工作时具有减震效果,方便于握持,第三壳体结构23包括壳体三231、壳体四232和壳体五233,其中,壳体三231包裹在壳体一211的外部,壳体四232包裹在壳体二212的外部,壳体五233包裹在第二壳体结构22的外部,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壳体结构23也可以选用硬塑料等硬性材料以增加第一壳体结构21或第二壳体结构22的厚度及稳定性,或者该第三壳体结构23也可以仅设置壳体三231、壳体四232或壳体五233中的某一个或者某两个的组合,或者不设置该第三壳体结构23,也不影响电动式工具的正常使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壳体结构23的外端面还设置有防滑结构,该防滑结构可设置成若干凸起结构,更加方便于对电动式工具进行辅助握持,更容易掌控抛光的力度和精准度。
如图9-3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公开了一种电动式工具,可作为抛光设备或打磨设备使用,该电动式工具包括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壳体单元2、与该壳体单元2内安装的驱动装置4连接的偏心装置6及工作单元1、与该壳体单元2可转动连接的手柄单元3,其中,工作单元1可以选用抛光盘结构,用于对汽车漆面、船舶漆面等工件表面进行抛光作业,也可以选用打磨盘结构,用于对汽车漆面、船舶漆面等工件表面进行打磨作业,以下主要以抛光作业为例进行阐述。壳体单元2用于驱动装置4、偏心装置6、工作单元1的安装,该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偏心装置6旋转,进而带动与偏心装置6连接的工作单元1进行抛光作业。由于本实施例的电动式工具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单元2,使得电动式工具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并能实现偏心装置6或工作单元1的快速更替,以适应不同的抛光作业需求,且能够在更替偏心装置6或工作单元1时,更加清晰地了解各连接部位的结构、位置等情况,方便安装或拆卸。且由于驱动装置4全部设置在该壳体单元2内,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之间设置的锥齿轮等相交轴传动结构,因而无需将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设置成一体结构或固定连接结构,使得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可以转动连接,从而任意调节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例如可以根据汽车漆面、船舶漆面等工件表面的需要,对应地调节至所需要的角度位置,也可以根据操作空间的需要,来调节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角度,从而将电动式工具调整到所需的最优位置,以此适应各种抛光工件表面的需要,使用范围广,灵活性好。
如图7或20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驱动装置4包括驱动单元41和连接单元42,其中,驱动单元41选用驱动电机,用于为工作单元1进行抛光作业提供动力,连接单元42的一端与驱动单元4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偏心装置6的输入端连接,工作单元1与偏心装置6的输出端连接,使驱动单元41的输出动力依次经由连接单元42和偏心装置6后传递至工作单元1。本实施例中的工作单元1通过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连接,从而使驱动装置4的输出动力经由偏心装置6偏心转换后再传递至工作单元1,使工作单元1在偏心装置6的作用下做不规则的圆周运动,从而增大了抛光的面积和区域,避免工作单元1因做规则的圆周运动而对汽车漆面、船舶漆面等工件表面进行集中抛光作业而造成抛穿的后果,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工作单元1也可以直接与连接单元42连接,使驱动装置4的输出动力直接传递至工作单元1,或者将该偏心装置6替换为同心装置,使驱动装置4的输出动力经由同心装置同心转换后再传递至工作单元1。且本实施例中的驱动单元41、连接单元42、偏心装置6的轴向呈平行设置,使得驱动单元41、连接单元42、偏心装置6之间无需设置相互配合的锥齿轮等相交轴传动结构即可将驱动装置4的输出动力传递至工作单元1,结构简单,大大简化了驱动单元41与工作单元1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驱动单元42对工作单元1的驱动更加稳定和直接,从而在对汽车漆面、船舶漆面等工件表面进行抛光作业时的稳定性更强,抛光的效果更好。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单元42分别与驱动单元41的输出端、偏心装置6的输入端可拆卸连接,方便组装或维修,并能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替换不同规格的偏心装置,实现更多的工作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42也可仅与驱动单元41的输出端或偏心装置6的输入端中的任意一个可拆卸连接,或者与驱动单元41的输出端和偏心装置6的输入端均不可拆卸连接。
如图9-1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壳体单元2与手柄单元3通过第二连接机构9相连,该第二连接机构9包括第一连接结构91、第二连接结构92和第三锁止单元93,其中,第一连接结构91设置在壳体单元2上,第二连接结构92设置在手柄单元3上,第一连接结构91与第二连接结构92可转动连接,第三锁止单元93设于第一连接结构91与第二连接结构92之间,分别与第一连接结构91和第二连接结构92活动连接,用于第一连接结构91与第二连接结构92之间的锁止。具体地,当第三锁止单元93处于解锁状态时,即第一连接结构91与第二连接结构92处于可调节状态,驱动手柄单元3相对壳体单元2转动,从而灵活调节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角度位置,当调节至需求的角度位置后,将第三锁止单元93切换为锁止状态,即第一连接结构91与第二连接结构92处于定位状态,即锁定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角度位置,从而改变电动式工具的整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由于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机构9相连,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设置的锥齿轮等相交轴传动结构,使得手柄单元3内零部件与壳体单元2内零部件的连接更为简单,加工方便,安装和拆卸便利,从而生产效率高,此外,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91和第二连接结构92可转动连接,使得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可随意调节,例如可以根据汽车漆面、船舶漆面等工件表面的需要,对应地调节至所需要的角度位置,也可以根据操作空间的需要,来调节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角度,从而将电动式工具调整到所需的最优位置,以此适应各种抛光需要,使用范围广,灵活性好。
如图12-1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第一连接结构91包括本体一911和转动组件912,其中,本体一911与壳体单元2的一侧连接,可随壳体单元2共同转动,转动组件912连接在本体一911上,与第二连接结构92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结构92包括本体二921和连接基座922,其中,本体二921与手柄单元3的一端连接,可随手柄单元3共同转动,本体二921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本体一911和转动组件912的容纳腔二,连接基座922连接在本体二921上,与置于容纳腔二内的转动组件912可转动连接。具体地,驱动手柄单元3相对壳体单元2转动,即可带动第二连接结构92相对第一连接结构91转动,即带动连接基座922相对转动组件912发生转动,从而调节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角度。本实施例中的转动组件912通过本体一911设置在壳体单元2的一侧,相比于直接将转动组件912设置在壳体单元2上,本实施例中通过本体一911将转动组件912与壳体单元2相支离,减小了壳体单元2内驱动装置4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对转动组件912的影响,从而增强了转动组件912与连接基座9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且本实施例中的本体一911设置在壳体单元2中上端的一侧,相比于将本体一911设置在壳体单元2的上端部,本实施例降低了电动式工具的重心,从而提高了操作者握持电动式工具的平衡性,更利于平稳抛光,防止因电动式工具重心不稳而造成抛穿等情况,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将该转动组件92设置在壳体单元2上,或者将该本体一911设置在壳体单元2的上端部,也不影响第一连接结构91与第二连接结构92之间的可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本体二921设置在手柄单元3的一端,相比于将本体二92设置在手柄单元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一方面,减小了电动式工具所占用的操作空间,方便于在一些比较狭小的操作场合使用,另一方面,同一水平面便于操作者掌控抛光的角度和力度,方便使用,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本体二921也可以设置在手柄单元3的一侧,也不影响第一连接结构91与第二连接结构92之间的可转动连接。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本体二921上设有可供本体一911沿其转动的转动通道94,转动通道94设置成圆弧形通道结构,驱动本体一911沿转动通道94转动,即可驱动转动组件912相对连接基座922转动,且该转动通道94限定了本体一911及第一连接结构91整体的转动轨迹和转动范围,方便调节角度。本实施例中的本体一911、转动组件912、第一壳体结构21设置为一体结构,即本体一911、转动组件912设置为第一壳体结构21的局部结构,简化了结构,便于组装或生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体一911、转动组件912、第一壳体结构21中的任意一个或几个的组合也可以设置为分体结构,并通过螺钉、卡扣等连接件连接。再有,本实施例中的本体一911由本体一一9111和本体一二9112围合而成,转动组件912包括设于本体一一9111上的转动件一9121和设于本体一二9112上的转动件二9122,其中,本体一一9111、转动件一9121设置为壳体一211的局部结构,本体一二9112、转动件二9122设置为壳体二212的局部结构,使得本体一一9111与本体一二9112、转动件一9121与转动件二9122可分别随着壳体一211与壳体二212的围合而围合,随着壳体一211与壳体二212的分离而分离,方便组装或拆卸,并将手柄单元3对壳体单元2的支撑力均匀的分散于壳体一211和壳体二212上,从而增强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该本体一911设置成一体结构,或将该本体一911和转动组件912整体设置成一体结构,而仅将该一体结构设置为壳体一211或壳体二212任意一个的局部结构,也不影响第一连接结构91第二连接结构92之间的可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手柄单元3包括第四壳体结构31和第五壳体结构32,其中,第四壳体结构31由壳体六311和壳体七312围合而成,并通过壳体六311内的安装座三315与壳体七312内的安装座四316共同围合成用于容纳内部控制装置的容纳空间二317,通过壳体六313上的凹槽二313与壳体七312上对应设置的凸块二314相卡合,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使壳体六311与壳体七312紧固连接,本体二921、连接基座922和第四壳体结构31设置为一体结构,即本体二921、连接基座922设置为第四壳体结构31的局部结构,简化了结构,便于组装或生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体二921、连接基座922和第四壳体结构31也可以设置为分体结构,并通过螺钉、卡扣等连接件连接,第五壳体结构32选用软胶或软硅胶等软性材料,在电动式工具工作时具有减震效果,方便于握持,第五壳体结构32包括壳体八321和壳体九322,其中,壳体八321包裹在壳体六311的外部,壳体九322包裹在壳体七312的外部,且壳体六311、壳体七312、壳体八321、壳体九322对应设有方便握持的握持结构,该握持结构设置成与人手匹配的凹槽结构,方便对于手柄单元3的握持。本实施例中的本体二921由本体二一9211和本体二二9212围合而成,连接基座922包括设于本体二一9211上的连接座一9221和设于本体二二9212上的连接座二9222,其中,本体二一9211、连接座一9221设置为壳体六311的局部结构,本体二二9212、连接座二9222设置为壳体七312的局部结构,使得本体二一9211与本体二二9212可随着壳体六311与壳体七312的围合而围合,随着壳体六311与壳体七312的分离而分离,方便组装或拆卸。此外,容纳腔二也由本体二一9211与本体二二9212围合形成,且转动件一9121设置为自本体一一9111的外端面向外延伸的环形槽,连接座一9221对应环形槽设置为自本体二一9211的内端面向内延伸的环形凸起一,相比于通过转轴将本体二一9211与本体一一9111可转动连接,通过该环形槽与环形凸起一的对接,增大了本体二一9211与本体一一9111连接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并进一步限定了第二连接结构92相对第一连接结构91转动的轨迹,提高了第二连接结构92相对第一连接结构91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转动件二9122设置为自本体一二9112的外端面向外延伸的环形凸起二,连接座二9222对应环形凸起二设置为自本体二二9212的内端面向内延伸的环形凸起三,其中,环形凸起二的半径略微小于环形凸起三的半径,使得环形凸起二可在环形凸起三内转动,相比于通过转轴将本体二二9212与本体一二9112可转动连接,通过该环形凸起二与环形凸起三的对接,增大了本体二二9212与本体一二9112连接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并再一步限定了第二连接结构92相对第一连接结构91转动的轨迹,再次提高了第二连接结构92相对第一连接结构91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环形槽、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二、环形凸起三将本体一911稳定的连接定位于本体二一9211与本体二二9212之间的容纳腔二内,提高了第二连接结构92与第一连接结构91之间可转动连接的稳定性,并将手柄单元3对壳体单元2的支撑力均匀的分散于壳体一211、壳体二212、壳体六311和壳体七312上,从而增强了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的稳定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本体二921也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而仅将该本体二921设置为壳体六311或壳体七312任意一个的局部结构。另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该环形槽912替换成与该环形凸起一对应的环形凸起结构,或者将该环形凸起一替换成环形槽结构,并将该环形槽912替换成对应的环形凸起结构,或者将该环形凸起二设置成环形槽结构,并将该环形凸起三设置成对应的环形凸起结构,或者将该环形凸起三设置成环形槽结构,并将该环形凸起二设置成对应的环形凸起结构,均能实现第二连接结构92与第一连接结构91之间的稳定连接,或者通过转轴将第二连接结构92与第一连接结构91可转动连接,也能实现随意调节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角度位置。
如图21-2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连接单元4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通道一421,用于驱动单元41输出端的轴一411的安装,对应连接单元42的该端设置有用于行星齿轮组43的安装与连接的安装部件42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安装通道一421,使轴一411与连接单元42之间采用轴与通道连接的连接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轴与轴连接的连接结构,增大了连接单元42与驱动单元41之间连接的接触面积,将轴一411对连接单元42的扭力均匀的分散于更多的接触面上,从而降低了各部分接触面所承载的冲击载荷,提高了连接单元42与驱动单元4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延长了驱动装置4的使用寿命,同时,安装通道一421还将轴一411的位置限定在通道内部,防止轴一411发生径向偏移,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单元42与驱动单元4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行星齿轮组43包括太阳齿轮431、与太阳齿轮431啮合连接的行星齿轮432、与行星齿轮432啮合连接的齿圈433,安装部件42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行星齿轮432的轴二424的安装与连接的轴通道4231,轴通道4231设置有两组,安装部件423上形成有两个与轴通道4231对应的放置区域一4232,用于放置行星齿轮432,安装部件423的中心形成有用于放置太阳齿轮431的放置区域二4233,其中,放置区域二4233与安装通道一421相通,放置区域一4232的内侧与放置区域二4233相通,外侧与安装部件423的外侧相通,形成行星齿轮组43的活动空间。轴一411穿过安装通道一421与太阳齿轮431连接,而轴一411作为驱动单元41的输出轴,可在驱动单元41的动力驱动下绕轴线44旋转,并带动与其连接的太阳齿轮431共同旋转,从而带动行星齿轮432沿太阳齿轮431公转和自转,进而带动连接单元42整体绕轴线44旋转,齿圈433设于连接单元42的外部,通过行星齿轮432与连接单元42活动连接,并固定安装在壳体单元1的壳体内。本实施例中行星齿轮432的中心与轴二424活动连接,且轴二424与轴通道4231固定连接,使轴二424在行星齿轮432的带动下围绕太阳齿轮431公转,从而带动连接单元42绕轴线44旋转,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行星齿轮432的中心也可与轴二424固定连接,并将轴二424与轴通道4231活动连接,使轴二424在行星齿轮432的带动下围绕太阳齿轮431公转和自转,从而带动连接单元42绕轴线44旋转。本实施例中的太阳齿轮431上设有与轴一41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434,方便组装、替换或维修,该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是过盈连接,也可以是平键连接或花键连接等连接方式,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太阳齿轮431与轴一411也可以设置成固定连接结构或一体结构。此外,如图25-2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434设于太阳齿轮431的一端,置于安装通道一421内,可将连接部434限定在安装通道一421的内部旋转,防止轴一411旋转过程中产生大幅度的摆动而与连接部434脱离,提高了太阳齿轮431与轴一411连接的稳定性,且太阳齿轮431的半径设置成与连接部434的半径一致,从而在保证连接部434被限定在安装通道一421内旋转的同时,还能方便于经由安装通道一421组装或更换太阳齿轮431,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部434也可以设置在太阳齿轮431的内部,并使轴一411置于安装通道一421内,将轴一411限定在安装通道一421的内部旋转,也能防止轴一411旋转过程中产生大幅度的摆动而与连接部434脱离,提高了太阳齿轮431与轴一411连接的稳定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太阳齿轮431的半径也可设置成小于连接部434的半径,也能方便于经由安装通道一421组装或更换太阳齿轮431。再有,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行星齿轮组43,根据行星齿轮中动力由太阳齿轮输入时行星齿轮的输出动力小于输入动力的特性,使得连接单元42旋转的速度小于轴一411旋转的速度,而由于同一功率作用下旋转速度与扭矩呈反比,使得连接单元42的输出扭矩大于轴一411的输出扭矩,即减小了与连接单元42的输出端连接的偏心装置6及与偏心装置6连接的工作单元1的旋转速度,增大了与连接单元42的输出端连接的偏心装置6及与偏心装置6连接的工作单元1的扭矩,从而防止工作单元1因旋转速度过快而抛穿汽车漆面、船舶漆面等工件表面,或避免工作单元1因扭矩过小而达不到有力的抛光效果,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42也可以不设置该行星齿轮组43,而直接将驱动单元41的旋转速度和扭矩经偏心装置6传递至工作单元1,对汽车漆面、船舶漆面等工件表面进行抛光作业。且本实施例中的轴通道4231设置有两组,对立布置在安装部件423的两侧,并对应布置有两个行星齿轮432,即两个行星齿轮432分别与太阳齿轮431的两侧啮合连接,相比于只设置一组轴通道4231,一方面,两个行星齿轮432分别支撑于太阳齿轮431的两侧,可以防止太阳齿轮431旋转时产生大幅度的摆动而影响与行星齿轮432之间的啮合连接,从而提高了太阳齿轮431与行星齿轮432啮合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两个行星齿轮432相对增加了太阳齿轮431与行星齿轮432间所接触的齿数,使两个行星齿轮432均匀受力,从而分散了接触齿间的冲击载荷,降低了接触齿间产生的热量,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行星齿轮432也可以根据需求仅设置为一个,或者设置为三个、四个、五个设置更多个,进一步分散接触齿间的冲击载荷,延长连接单元42和行星齿轮组43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行星齿轮432在放置区域一4232内旋转,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放置区域一4232设置成扇形结构,相比于设置成条形结构,扇形结构合理的利用了连接单元42本身的柱体结构构造,从而最大化的减少了放置区域一4232占用的体积,增强了连接单元42的稳定性,延长了连接单元42的使用寿命,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放置区域4232也可以设置成条形结构等其他形状的结构。此外,本实施例通过在连接单元42上设置安装部件423使行星齿轮组43可以直接安装在连接单元42上,而无需单独设置减速齿轮箱来减速,结构简单,大大简化了驱动装置4的连接结构。
如图21-2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连接单元42的另一端设有安装通道二422,用于偏心装置6输入端的轴三61的安装。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安装通道二422,使轴三61与连接单元42之间采用轴与通道连接的连接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轴与轴连接的连接结构,增大了连接单元42与偏心装置6之间连接的接触面积,将连接单元42对轴三61的扭力均匀的分散于更多的接触面上,从而降低了各部分接触面所承载的冲击载荷,提高了连接单元42与偏心装置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延长了驱动装置4的使用寿命,同时,安装通道二422还将轴三61的位置限定在通道内部,防止轴三61发生径向偏移,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单元42与偏心装置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使得轴三61跟随安装通道二422共同绕轴线44旋转,从而带动偏心装置6旋转,进而带动与偏心装置6输出端连接的工作单元1在偏心装置6的偏心转换下做不规则的圆周运动,对汽车漆面、船舶漆面等工件表面进行抛光作业。且本实施例中的安装通道一421、安装部件423、安装通道二422相互平行布置,使得轴一411、安装部件423、轴三61相互平行布置,因而无需设置相互配合的锥齿轮等相交轴传动结构即可直接将轴一411、安装部件423上的轴二424、轴三61均连接在连接单元42上,从而将驱动单元41的动力传递至偏心装置6,结构简单,大大简化了驱动单元41与偏心装置6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驱动单元41对偏心装置6的驱动更加稳定和直接,从而在对汽车漆面、船舶漆面等工件表面进行抛光作业时的稳定性更强,抛光的效果更好。
如图20-2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机构7相连,该第三连接机构7用于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连接时的锁止。具体地,第三连接机构7包括第一锁止单元71和第二锁止单元72,其中,第一锁止单元71用于轴三61的轴向的锁止,防止轴三61相对安装通道二422发生轴向移动,而与安装通道二422脱离连接,第二锁止单元72用于轴三61的周向的锁止,防止轴三61相对安装通道二422发生转动,而降低连接单元42与偏心装置6之间的动力传递效果。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该第一锁止单元71,而不设置该第二锁止单元72,使该第一锁止单元71既用于轴三61的轴向的锁止,又用于轴三61周向的锁止,或者仅设置该第二锁止单元72,而不设置该第一锁止单元71,使该第二锁止单元72既用于轴三61的轴向的锁止,又用于轴三61周向的锁止,也能实现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连接时的锁止。
如图24-2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第一锁止单元71包括第一锁止件711和第一锁止槽712,其中,该第一锁止件711设置在安装通道二422上,该第一锁止槽712设置在轴三61上。具体地,当驱动轴三61沿安装通道二422轴向移动伸入安装通道二422内部并使第一锁止槽712与第一锁止件711相抵靠时,第一锁止槽712受第一锁止件711的限定不再能够再沿安装通道二422轴向移动,即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处于轴向锁止状态,同时第一锁止槽712受第一锁止件711的挤压力不再能够相对安装通道二422周向转动,此时,可进行抛光工作;当驱动轴三61沿安装通道二422轴向移动退出安装通道二422内部并使第一锁止槽712与第一锁止件711相分离时,第一锁止槽712不再受第一锁止件711的限定,即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处于可调节状态,此时,可进行偏心装置6的安装或拆卸,方便于根据工作需求更替不同规格的偏心装置6,实现更多的工作效果。
如图28-30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第一锁止槽712设置为自轴三61端面向内设置的环形槽,第一锁止件711设置为与该环形槽相匹配的球体结构,并设置有两个,分别布置于安装通道二422的对立两侧,安装通道二422的侧壁径向设置有供第一锁止件711在内运动的第一锁止通道713,该球体结构的直径大于安装通道二422侧壁的厚度,使得该球体结构在相对第一锁止通道713内运动时始终凸出于安装通道二422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使得该第一锁止件711能在锁止轴三61时相对第一锁止通道713运动的第一位置714以及释放轴三61时相对第一锁止通道713运动的第二位置715之间运动。如图25所示,当第一锁止件711与第一锁止槽712抵靠时处于第一位置714,即第一锁止件711的外侧与安装通道二422的外侧壁处于同一平面、内侧凸出于安装通道二422的内侧壁时,处于第一位置714;如图26所示,当第一锁止件711与第一锁止槽712分离时处于第二位置715,即第一锁止件711的内侧与安装通道二422的内侧壁处于同一平面、外侧凸出于安装通道二422的外侧壁时,处于第二位置715。具体地,第一锁止件711在正常状态下处于第一位置714,当安装偏心装置6时,驱动轴三61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移动伸入安装通道二422的内部,该两个第一锁止件711在轴三61的挤压作用或摩擦作用下同时沿第一锁止通道713相背运动至第二位置715,此时,第一锁止槽712与第一锁止件711相分离,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仍然处于可调节状态,驱动轴三61继续伸入安装通道二422的内部,直至第一锁止槽712与第一锁止通道713相对应,此时,驱动两个第一锁止件711同时沿第一锁止通道713相向运动返回至第一位置714,使第一锁止件711的内侧与第一锁止槽712相抵靠,实现第一锁止单元71对轴三61相对安装通道二422轴向移动的锁止,即偏心装置6不再相对连接单元42轴向移动,同时也能通过两个第一锁止件711的内侧对第一锁止槽712的对立两侧所施加的挤压力,实现第一锁止单元71对轴三61相对安装通道二422周向移动的锁止,完成偏心装置6的安装;当拆卸偏心装置6时,驱动轴三61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移动退出安装通道二422的内部,该两个第一锁止件711在轴三61侧面的挤压作用或摩擦作用下同时沿第一锁止通道713相背运动至第二位置715,此时,第一锁止槽712与第一锁止件711相分离,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处于可调节状态,驱动轴三61继续退出安装通道二422的内部,直至轴三61完全退出安装通道二422的内部,同时驱动两个第一锁止件711同时沿第一锁止通道713相向运动返回至第一位置714,使第一锁止件711的外侧与安装通道二422的外侧壁处于同一平面、内侧凸出于安装通道二422的内侧壁,回归正常状态,完成偏心装置6的拆卸。本实施例中,第一锁止槽712设置为环形槽,相比于将该第一锁止槽712设置为方形槽或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的轴三61从任意方向伸入安装通道二422的内部均能与第一锁止通道713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在安装偏心装置6前无需调整偏心装置6的方向,减少了安装偏心装置6的时间,实现快速安装或拆卸,且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同时,第一锁止件711设置为球体结构,相比于将该第一锁止件711设置为方体结构或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球体结构可采用滚动的方式在第一锁止通道713内运动,减小了第一锁止件711与第一锁止通道713之间的摩擦力,更加容易在第一位置714与第二位置715之间运动,即进一步实现了偏心装置6的实现快速安装或拆卸。此外,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一锁止件711,相比仅设置一个,可通过两个第一锁止件711相背运动或相向运动迅速拉开第一锁止件711与第一锁止槽712之间的距离,即缩短了第一锁止件711在第一位置714与第二位置715之间运动的时间,又一步实现了偏心装置6的快速安装或拆卸,同时也提高了安装通道二422与偏心装置6之间锁止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锁止件711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或者设置成三个、四个、五个甚至更多个,也能实现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之间的锁止或释放。另外,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锁止通道713的内侧还设有限位边沿7131,用于防止该第一锁止件711脱离第一锁止通道713,安装通道二422的内侧对应第一锁止通道713的位置设有环槽空间7132,用以平衡第一锁止通道713的内外气压,方便第一锁止件711在第一锁止通道713内运动,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该限位边沿7131和环槽空间7132,也不影响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之间的锁止或释放。
如图22或25-2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第二锁止单元72包括第二锁止件721和第二锁止槽722,其中,该第二锁止件721与轴三61的自由端对应设置,并且被设置成非圆形结构,该第二锁止槽722由部分的安装通道二422构成,并且被设置成与该非圆形结构相匹配的结构,使得第二锁止槽722可用于第二锁止件721的周向的锁止。具体地,当驱动轴三61沿安装通道二422轴向移动伸入安装通道二422内部时,第二锁止件721也随之伸入安装通道二422的内部,当第一锁止槽712与第一锁止件711相抵靠时,第一锁止槽712受第一锁止件711的限定不再能够再沿安装通道二422轴向移动,即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处于轴向锁止状态,同时,第二锁止件721与第二锁止槽712相配合,第二锁止件721受第二锁止槽712的限定不再能够再沿安装通道二422周向转动,即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处于周向锁止状态,此时,可进行抛光工作;当驱动轴三61沿安装通道二422轴向移动退出安装通道二422内部时,第二锁止件721也随之退出安装通道二422的内部,当第一锁止槽712与第一锁止件711相分离时,第一锁止槽712不再受第一锁止件711的限定,即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处于轴向可调节状态,同时,第二锁止件721与第二锁止槽712相分离,第二锁止件721不再受第二锁止槽712的限定,即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处于周向可调节状态,此时,可进行偏心装置6的安装或拆卸,方便于根据工作需求更替不同规格的偏心装置6,实现更多的工作效果。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锁止单元71的基础上通过第二锁止单元72进一步锁止,提高了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之间锁止的稳定性,且该第二锁止件721设置成非圆形结构,第二锁止槽722由部分的安装通道二422构成,并设置成与该非圆形结构相匹配的结构,通过第二锁止槽722对第二锁止件721施加的扭力带动第二锁止件721跟随第二锁止槽722共同旋转,进而使得偏心装置6跟随连接单元42共同旋转,从而带动工作单元1进行抛光工作。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锁止件721与轴三61的自由端对应设置,并设置为自轴三61端部的中心向外延伸的凸起结构,且该凸起结构的宽度小于轴三61端部的宽度,从而缩短了轴三61端部与第一锁止槽712之间的距离,即缩短了安装或拆卸偏心装置6时第一锁止件711由第二位置715返回至第一位置714的时间,进而实现偏心装置6的快速安装或拆卸,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锁止件721也可由轴三61本身的侧壁形成,并将第二锁止槽722与其对应布置,也能通过第二锁止件721与第二锁止槽722之间的配合实现安装通道二422对轴三61的周向锁止。
如图22或28-30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第二锁止件721被设置成多边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二锁止件721被设置成正六边形结构,第二锁止槽722被设置成与该第二锁止件721相对应的正六边形通道结构,使得第二锁止件721可以从六个方向伸入第二锁止槽722的内部,使用方便,相比于将该第二锁止槽722和第二锁止件721设置成不规则的多边形结构,正六边形结构的结构更加简单,更方便于加工、生产,此外,相比于将该第二锁止槽722设置为薄片结构或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结构等其他多边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锁止槽722将动力均匀地分散于六个接触面上,减小了各接触面所承载的冲击载荷,从而延长了连接单元42与偏心装置6的使用寿命,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锁止槽722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多边形结构,也能在传递动力时实现对接触面所承载的冲击载荷的降低。
如图23-2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第三连接机构7还包括套设在安装通道二422上的调节件73,驱动调节件73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移动时,可在调节件73的挤压或摩擦下将第一锁止件711由第二位置715推回至第一位置714,使偏心装置6与连接单元42在锁止状态与可调节状态之间转换。本实施例中的调节件73包括第一接触部731、第二接触部732、第三接触部733和调节部734,其中,当第一锁止件711处于第一位置714时,第一接触部731的内侧与第一锁止件711的外侧相抵靠;第二接触部732与第一接触部731的一端连接,且内侧与第一接触部731的内侧呈阶梯布置,当第一锁止件711处于第二位置715时,第二接触部732的内侧与第一锁止件711的外侧相抵靠;第三接触部733与第二接触部732的另一端连接,且内侧与第一接触部731的内侧位于同一平面;调节部734设置在第二接触部732的外侧,驱动调节部734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移动,进而带动调节件734整体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移动。具体地,正常状态时第一锁止件711处于第一位置714,即外侧与第一接触部731的内侧相抵靠、内侧凸出于安装通道二422的内侧壁,当安装偏心装置6时,驱动调节部734沿着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上移动,即可带动调节件73整体沿着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上移动,直至第二接触部732与第一锁止通道713相对应,此时驱动轴三61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移动伸入安装通道二422的内部,第一锁止件711在轴三61的挤压作用或摩擦作用下沿第一锁止通道713运动至第二位置715,即第一锁止件711的外侧与第二接触部712的内侧相抵靠、内侧与轴三61自由端的侧壁相抵靠,此时,第一锁止槽712与第一锁止件711相分离,轴三61与安装通道二422仍然处于可调节状态,驱动轴三61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移动继续伸入安装通道二422的内部,直至第一锁止槽712与第一锁止通道713相对应,此时驱动调节部734沿着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下移动,同时带动调节件73整体沿着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下移动,第一锁止件711在第一接触部711的挤压作用或摩擦作用下沿第一锁止通道713返回至第一位置714,使第一锁止件711的外侧与第一接触部711的内侧相抵靠、内侧与第一锁止槽712相抵靠,实现第一锁止单元71对轴三61相对安装通道二422轴向移动的锁止,即偏心装置6不再相对安装通道二422轴向移动,完成偏心装置6的安装;当拆卸偏心装置6时,驱动调节部734沿着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上移动,同时带动调节件73整体沿着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上移动,直至第二接触部732与第一锁止通道713相对应,此时驱动轴三61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移动退出安装通道二422内部,第一锁止单元71在轴三61侧面的挤压作用或摩擦作用下沿第一锁止通道713移动至第二位置715,即第一锁止件711的外侧与第二接触部742的内侧相抵靠、内侧与轴三61自由端的侧壁相抵靠,此时,第一锁止槽712与第一锁止件711相分离,轴三61与安装通道二422处于可调节状态,驱动轴三61继续退出安装通道二422内部,直至完全退出安装通道二422的内部,同时驱动调节部734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下移动,并带动调节件73整体沿着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下移动,第一锁止件711在第一接触部711的挤压作用或摩擦作用下沿第一锁止通道713返回至第一位置714,使第一锁止件711的外侧与第一接触部711的内侧相抵靠、内侧凸出于安装通道二422的内侧壁,回归正常状态,完成偏心装置6的拆卸。本实施例中,驱动调节件73沿着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上移动即可使轴三61与安装通道二422之间由锁止状态转换为可调节状态,实现偏心装置6的安装或拆卸,驱动调节件73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下移动即可使轴三61与安装通道422由可调节状态转换为锁止状态,实现偏心装置6的锁止,或使第一锁止件711回归正常状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接触部733的内侧与第一接触部731的内侧位于同一平面,用以保持调节件73的平衡,正常状态下第一锁止件711的外侧与第一接触部731向抵靠,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该第一接触部731用以保持调节件73的平衡,正常状态下是第一锁止件711的外侧与第三接触部733的内侧相抵靠、内侧凸出于安装通道二422的内侧壁,驱动调节件73沿着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下移动即可使轴三61与安装通道二422之间由锁止状态转换为可调节状态,实现偏心装置6的安装或拆卸,驱动调节件73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上移动即可使轴三61与安装通道422由可调节状态转换为锁止状态,实现偏心装置6的锁止,或使第一锁止件711回归正常状态。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调节部734,而直接通过驱动第一接触部731、第二接触部732、第三接触部733中的任意一个或几个的组合来带动调节件73整体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移动,也能实现将第一锁止件711由第二位置715推回至第一位置714。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部734也可设置在第一接触部731或第三接触部733的外侧,或者设置在第一接触部731、第二接触部732和第三接触部733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的组合的外侧,均能用于驱动调节件73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移动。
如图7或20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调节件73由部分的第二壳体结构22构成,即调节部734与第二壳体结构22内的安装部221设置成一体结构,驱动第二壳体结构22与第一壳体结构21相向移动的同时,即可带动调节部734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上移动,从而带动调节件73整体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上移动,进而实现将第一锁止件711由第二位置715推回至第一位置714,完成偏心装置6的安装或拆卸,相比直接用手驱动调节部734的方式,安装或拆卸偏心装置6时的操作更加简单、省力、方便,进一步实现偏心装置6的快速更替,以适应不同的抛光作业需求。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接触部731、第二接触部732、第三接触部733中的任意一个或几个的组合与安装部221设置成一体结构,或者将该第二壳体结构22整体设置成调节件73,也能实现通过驱动第二壳体结构22与第一壳体结构21相向移动的同时,即可带动调节件73整体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上移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调节件73也可以与第二壳体结构22设置成分体结构,并将安装部221设置成与调节部734相匹配的结构,使调节部85在安装部221的带动下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移动,也能实现通过驱动第二壳体结构22与第一壳体结构21相向移动的同时,即可带动调节件73整体沿安装通道二422的轴向往上移动。
如图14-1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第三锁止单元93包括第三锁止件931、第三锁止槽932和第三复位结构933,其中,第三锁止槽932设置在本体二二9212上,第三锁止件931的一端与第三锁止槽932卡合连接,另一端与本体一二9112活动连接,用于第一连接结构91与第二连接结构92连接定位时的锁止,第三复位结构933选用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三锁止件931与本体一二9112之间,用于该第三锁止件931运动后的复位。具体地,正常状态下第三复位结构933处于压缩状态,并将本体二二9212往远离本体一二9112的方向推动,维持本体二二9212与本体一二9112之间的距离,此时第三锁止件931与第三锁止槽932卡合连接,即第二连接结构92与第一连接结构91之间处于不可转动状态,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角度固定;当驱动第三锁止件931与第三锁止槽932相背移动时,第三复位结构933在第三锁止件931的挤压下被压缩,第三锁止件931与第三锁止槽932逐渐分离,使得第三锁止件931可跟随本体一二9112转动,并相对本体二二9212转动,即第二连接结构92与第一连接结构91之间处于可角度调节状态,可灵活调节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角度位置,调节至需要的角度位置后只需释放第三锁止件931或驱动第三锁止件931与第三锁止槽932相向移动,即可使第三锁止件931在第三复位结构933的弹力作用或人手驱动的外力作用下与第三锁止槽932卡合连接,使第二连接结构92与第一连接结构91之间处于不可转动状态,从而固定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调节好的角度位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该第三复位结构933,而仅通过手动复位的方式使第二连接结构92与第一连接结构91在不可转动状态与可角度调节状态间转换,或者通过复位杆等其他复位结构实现复位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第三锁止槽932由本体二二9212自身结构形成,简化了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锁止槽932也可以与本体二二9212设置成分体结构,并通过螺钉、卡扣等紧固件连接。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三锁止槽932设置在本体二二9212上,方便使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锁止槽932也可以设置在本体一二9112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三锁止件931仅设置在本体一二9112与本体二二9212之间,方便于右手握持手柄单元3时使用拇指驱动第三锁止件931与第三锁止槽932在不可转动状态与可角度调节状态之间转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锁止件931也可以仅设置在本体一一9111与本体二一9211之间,或在本体一二9112与本体二二9212之间、本体一一9111与本体二一9211之间均设置,也能实现第二连接结构92与第一连接结构91在不可转动状态与可角度调节状态间转换。
如图14或1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第三锁止件931包括锁止本体934和锁止部9341,其中,锁止部9341与锁止本体934的一端连接,第三锁止槽932设置成与锁止部9341相对应的若干锁槽部932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锁止部9341设置成三个,并呈时钟方向均匀布置于锁止本体934的外侧,第三锁止槽932分别对应每一个锁止部9341设有四个锁槽部9321,使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角度可通过锁止部9341与锁槽部9321固定于90°、105°、120°或135°,满足日常抛光角度需求,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锁止槽932也可以分别对应每个锁止部9341设置两个、三个、五个或者更多个锁槽部9321,使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可通过锁止部9341与锁槽部9321的卡合连接固定于其他角度,从而根据需求设置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角度调节范围。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锁止部9341设置为自锁止本体934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结构,简化了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锁止部9341与锁止本体934之间也可以设置成分体结构,并通过螺钉、卡扣等紧固件连接,或者将该锁止部9341设置在锁止本体934的侧面,并将锁槽部9321设置在本体二二9212上的对应位置,也能实现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多角度锁止效果。本实施例中的锁止部9341设置成凸起结构,锁槽部9321设置成凹槽结构,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该锁止部9341设置成凹槽结构,将该锁槽部9321设置成凸起结构,也具有同等效果。
如图14或1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第三锁止件931还包括操作部9342,本体二二9212上设有可供操作部9342穿出于外界的操作通道9213,可用手按压操作部9342来驱动第三锁止件931与第三锁止槽932相背移动,使锁止部9341在第三复位结构933的弹力作用下与锁槽部9321相分离,即第二连接结构92与第一连接结构91之间处于可角度调节状态,从而灵活调节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角度位置;通过释放操作部9342来使锁止部9341在第三复位结构933的弹力作用下与锁槽部9321卡合连接,即第二连接结构92与第一连接结构91之间处于不可转动状态,从而固定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角度。本实施例中通过按压或释放操作部9342即可使第二连接结构92与第一连接结构91之间在可调节状态与锁止状态间转换,操作简单,便于调节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之间的角度位置。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操作部9342为自锁止本体934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结构,简化了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操作部9342与锁止本体934之间也可以设置成分体结构,并通过螺钉、卡扣等紧固件连接。
如图14-1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第三锁止单元93还包括定位结构935,该定位结构935包括定位槽9351和定位件9352,其中,定位槽9351设置在本体一二9112上,定位件9352设置在锁止本体93上。本实施例中,该定位件9352的半径略微小于定位槽9351的半径,使得定位件9352被限定在定位槽9351内部相对定位槽9351轴向移动,即将第三锁止件931整体定位在定位槽9351内运动,从而方便于对第三复位结构933进行压缩,防止因施力不均衡等因素导致第三锁止件931被压缩的过程中产生歪斜、扭动等情形而带来困扰,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该定位件9352的半径设置成略微大于定位槽9351的半径,使得定位件9352被限定在定位槽9351外部相对定位槽9351轴向移动,也具有同等效果。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槽9351由环形凸起二的内侧形成,简化了结构,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槽9351也可以单独设置,也能实现对定位件9352的定位效果。
如图14-1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第三锁止单元93还包括第三导向单元936,用于定位件9352相对定位槽9351运动的导向,该第三导向单元936包括第三导向通道9361和第三导向件9362,其中,第三导向通道9361设置在定位槽9351的内侧,设置成滑槽结构,第三导向件9362设置在定位件9352上,对应第三导向通道9361设置成滑条结构。具体地,当按压操作部9342驱动定位件9352与定位槽9351相对运动时,定位件9352与定位槽9351之间的位置变化通过第三导向件9362沿第三导向通道9361运动进行导向,一方面,可将第三锁止件931的运动轨迹限定,从而方便于对第三复位结构933进行正向压缩,防止因施力不均衡等因素导致第三锁止件931被压缩的过程中产生转动而影响角度调节效果,另一方面,提高了第三锁止件931与本体一二9112连接的稳定性,当驱动手柄单元3相对壳体单元2转动时,第三锁止件931也跟随本体一二9112共同转动,从而改变锁止部9341与锁槽部932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固定调节后的角度位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导向件9362与锁止本体934设置成一体结构,第三导向通道9361与定位槽9351设置成一体结构,简化了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导向件9362与锁止本体934之间、第三导向通道9361与定位槽9351之间也可以设置成分体结构,并通过螺钉、卡扣等紧固件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导向件9362设置成多个,并呈时钟方向均匀布置于定位件9352的端部,定位槽9351内设有与第三导向件9362对应数量的第三导向通道9361,增强了第三锁止件931与定位槽9351之间连接和导向的稳定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三导向件9362和一个第三导向通道936,也能实效第三锁止件931与定位槽9351之间的连接和导向。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三导向通道9361设置成滑条结构,第三导向件9362设置成滑槽结构,也具有同等效果。
如图12-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本体一一9111与本体一二9112之间围合形成有用于连通第一壳体结构21与第四壳体结构22内电线的导线通道913。具体地,导线通道913由本体一一9111内侧的导线凹槽一9131与本体一二9112内侧的导线凹槽二9132围合而成,方便组装或拆卸,使得手柄单元3上连接的供电装置5、控制装置等的电线穿过导线通道913与壳体单元2内的驱动装置4电连接,为驱动装置4提供动力源和控制驱动装置4的工作模式。本实施例中,本体一二9112的内侧还设置有若干导线凸起9133,这些导线排布成多层级结构,用于分层、有序的导线,避免杂乱,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在本体一一9111的内侧设置该导线凸起9133,或者不设置该导线凸起9133,也能实现手柄单元3与壳体单元2间的线路导流。
如图28-3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偏心装置6包括轴三61、偏心块62和配重块63,其中轴三61与偏心块62一侧的非中心位置连接,偏心块62的另一侧的中心位置连接有安装通道三621,安装通道三621用于与工作单元1的输入轴轴四11连接,使得轴四11与轴三61位于不同轴线上,配重块63与轴三61的位置对应设置,用于平衡偏心块62在转动时使轴四11与轴三61位于同一轴线上,增强偏心块62运动时的稳定性。具体地,当轴三61在驱动装置4的带动下围绕轴线44旋转时,由于轴三61与偏心块63的非中心位置连接,即与偏心块62的非重心位置连接,使得偏心块6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做不规则的圆周运动,并带动与安装通道三621连接的工作单元1做不规则的圆周运动,从而避免工作单元1因做规则的圆周运动而对汽车漆面、船舶漆面等工件表面进行集中抛光作业而造成抛穿的后果。本实施例中的配重块63设置成扇形结构,并通过与偏心块62底部对应设置的三个销钉孔631与偏心块62可拆卸连接,方便维修或替换不同规格的配重块63,实现不同的偏心效果。本实施例中的轴四11通过连接轴64与安装通道三62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连接轴64的上端通过设置在安装通道三621内的轴套622与安装通道621过盈连接,连接轴64的下端通过设置在连接轴64底部的轴通道二641与轴四11过盈连接,使得工作单元1随着偏心块62做不规则的圆周运动,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轴套622也可以替换成轴承,使工作单元1随着偏心块62做不规则的圆周运动的同时也做自转运动。
如图16-1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供电装置5设置在手柄单元3上远离第二连接结构92的一端,用于平衡壳体单元3的重量,保持电动式工具整体的平衡性,方便于掌控抛光的角度和力度。供电装置5包括电池包51和电源适配器52,壳体单元3内的驱动装置4和手柄单元2内的控制装置可通过电池包51进行直流电供电,也可以通过电源适配器52进行交流电供电,使得电动式工具可脱离电源线工作,也可以连接电源线工作。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包51与手柄单元3布置于同一平面,电源适配器52向上倾斜于电池包51布置,从而缩短了电动式工具整体的长度和高度,便于使用,降低了空间占用率,且抛光时,供电装置5整体相对于汽车、船舶等工件表面具有一定的高度,不会对抛光过程造成阻碍,工作效率高。此外,本实施例中的供电装置5与手柄单元3可拆卸连接,方便于脱离电动式工具充电,或者替换不同规格的供电装置5以适应不同需求。
如图16-1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手柄单元3上设置的控制装置包括无级调速按钮33和有级调速按钮34,驱动装置4的旋转速度可通过无级调速按钮33进行无级调节,也可以通过有级调速按钮34进行有级调节,调节方式多样化。手柄单元3上还设有用于锁定无极调速按钮33的锁定按钮331,便于锁定旋转速度,防止误碰。手柄单元3上还设有用于显示有级调速按钮34旋转速度的显示屏341,便于明晰驱动装置4当前的旋转速度,方便作业,当然,也可以通过该有级调速按钮34对操作的时间、档位等工作模式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电动式工具的智能化。
如图3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公开了一种设有实施例一的驱动装置4的电动式工具,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供电装置5仅包括电池包51,壳体单元3内的驱动装置4和手柄单元2内的控制装置仅可通过电池包51进行直流电供电,使得电动式工具可脱离电源线工作,且没有了电源适配器52,进一步缩短了电动式工具整体的长度和高度,空间占用率更小,使用时可以不受电源适配器52的约束,工作效率更高;此外,本实施例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在壳体单元2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218,使外界空气经由壳体单元2的顶端进入壳体单元2的内部,再经由通风孔2213和出风口222从壳体单元2的底端导出外界,对壳体单元2进行整体散热,进一步增强了散热效果;另外,还在壳体单元2和手柄单元3的壳体上设置有防滑结构,该防滑结构设置成若干凸起结构,更加方便于握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20)

1.电动式工具,可作为抛光设备或打磨设备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单元,用于对工件的表面进行作业;
壳体单元,用于驱动装置、偏心装置及所述工作单元的安装,所述驱动装置全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单元内,用于驱动偏心装置旋转,进而带动与偏心装置连接的工作单元作业;
手柄单元,用于电动式工具的握持,所述手柄单元与壳体单元可转动连接,所述手柄单元上连接有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驱动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单元,用于为工作单元作业提供动力;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偏心装置的输入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单元、偏心装置的轴向呈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通道一,用于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端的轴一的安装;对应所述连接单元的该端设置有用于行星齿轮组的安装与连接的安装部件;
所述连接单元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通道二,用于所述偏心装置的轴三的安装,所述安装通道一、安装部件、安装通道二相互平行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行星齿轮的轴二的安装与连接的轴通道,所述安装部件上形成有与轴通道对应的放置区域一,用于放置行星齿轮,所述安装部件的中心形成有用于放置太阳齿轮的放置区域二,所述放置区域二与安装通道一相通,所述放置区域一的内侧与放置区域二相通,外侧与安装部件的外侧相通,形成行星齿轮组的活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通过第三连接机构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机构用于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连接时的锁止,所述第三连接机构包括:
第一锁止单元,用于所述轴三的轴向的锁止;
和/或,第二锁止单元,用于所述轴三的周向的锁止;
所述第一锁止单元包括:
第一锁止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通道二上;
第一锁止槽,设置在所述轴三上;
所述第一锁止件与第一锁止槽抵靠时,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处于锁止状态,所述第一锁止件与第一锁止槽分离时,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处于可调节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槽为自轴三端面向内设置的环形槽,所述第一锁止件设置为与环形槽相匹配的球体结构,所述第一锁止件能在锁止所述轴三时相对第一锁止通道运动的第一位置以及释放所述轴三时相对所述第一锁止通道运动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锁止件与第一锁止槽抵靠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锁止件与第一锁止槽分离时处于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单元包括:
第二锁止件,与轴三的自由端对应设置,被设置成多边形结构;
第二锁止槽,由部分的安装通道二构成,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二锁止件相匹配的结构;
所述第二锁止件与第二锁止槽配合时,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处于周向锁止状态,所述第二锁止件与第二锁止槽分离时,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处于周向可调节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机构还包括套设在安装通道二上的调节件,驱动所述调节件沿安装通道二轴向移动时,所述第一锁止件可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偏心装置与连接单元在锁止状态与可调节状态间转换;
所述调节件包括:
第一接触部,当所述第一锁止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内侧与所述第一锁止件的外侧相抵靠;
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端连接,内侧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内侧呈阶梯布置,当所述第一锁止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内侧与所述第一锁止件的外侧相抵靠;
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触部的内侧与第一接触部的内侧位于同一平面;
调节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或第二接触部和/或第三接触部的外侧,用于驱动所述调节件沿所述安装通道二的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单元包括:
第一壳体结构,设置有用于容纳驱动装置的容纳空间一;
第二壳体结构,与所述第一壳体结构可调节连接,用于包裹偏心装置的侧部;
和/或,第三壳体结构,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结构和/或第二壳体结构的外端面,用于部分/全部包裹所述第一壳体结构和/或第二壳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与第二壳体结构内的安装部设置成一体结构,驱动所述第二壳体结构与第一壳体结构相向移动的同时,可带动所述调节部沿安装通道二的轴向往上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结构与第二壳体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
第一导向单元,用于所述第二壳体结构相对第一壳体结构调节时的导向;
限位结构,用于所述第二壳体结构相对第一壳体结构调节时的限位;
和/或,第一复位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结构与第二壳体结构之间,用于所述第二壳体结构相对第一壳体结构调节后的复位;
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包括:
第一导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结构的自由端;
第一导向通道,对应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在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的中间形成供驱动装置的连接部位穿过的活动通道;
驱动所述第二壳体结构相对于第一壳体结构移动时,可将第一壳体结构的下端逐渐收容于第二壳体结构的内部,所述第二壳体结构与第一壳体结构位置的变化通过所述第一导向件沿第一导向通道进行导向;
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自由端连接,将所述安装部在限定在限位结构与第一壳体结构的端部之间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单元与手柄单元通过第二连接机构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
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单元上;
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手柄单元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手柄单元上远离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
第三锁止单元,与第一连接结构和/或第二连接结构相连,第三锁止单元锁止和/或解锁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在定位状态与可调节状态之间切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本体一,设置为所述第一壳体结构的局部结构;
转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本体一上,与第二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
本体二,设置在所述手柄单元的一端,所述本体二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本体一和转动组件的容纳腔二;
连接基座,连接在所述本体二上,与所述转动组件可转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止单元包括:
第三锁止件,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定位时的锁止;
第三锁止槽,设置在本体二二上,所述本体二由本体二二与本体二一围合而成;
第三复位结构,用于所述第三锁止件运动后的复位;
所述第三锁止件与第三锁止槽卡合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呈不可转动状态,所述第三锁止件与第三锁止槽分离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呈可角度调节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止件包括:
锁止本体;
锁止部,与所述锁止本体的一端连接,自所述锁止本体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三锁止槽设置成与锁止部相对应的若干锁槽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止件还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自锁止本体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结构,按压或释放所述操作部时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之间在可调节状态与锁止状态间转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止单元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定位件,设置在所述锁止本体上;
定位槽,设置在本体一二上,所述本体一由本体一一和本体一二围合而成,所述定位件被限定在定位槽内部相对定位槽轴向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止单元还包括第三导向单元,用于所述定位件相对定位槽运动时的导向,所述第三导向单元包括:
第三导向通道,设置在所述定位槽的内侧,设置成滑槽结构;
第三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定位件上,对应所述第三导向通道设置成滑条结构;
驱动所述定位件与定位槽相对运动时,所述定位件与定位槽之间位置的变化通过所述第三导向件沿第三导向通道运动进行导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动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设置有两个,分别布置于安装通道二的对立两侧,所述安装通道二的侧壁径向设置有供第一锁止件在内运动的所述第一锁止通道,所述球体结构的直径大于安装通道二侧壁的厚度,所述球体结构在相对第一锁止通道内运动时始终凸出于安装通道二的内侧壁或外侧壁,所述第一锁止件的外侧与安装通道二的外侧壁处于同一平面、内侧凸出于安装通道二的内侧壁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锁止件的内侧与安装通道二的内侧壁处于同一平面、外侧凸出于安装通道二的外侧壁时处于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锁止通道的内侧还设有限位边沿,用于防止所述第一锁止件脱离第一锁止通道,所述安装通道二的内侧对应第一锁止通道的位置设有环槽空间,用以平衡所述第一锁止通道的内外气压。
CN202123051433.4U 2020-11-26 2020-11-26 电动式工具 Active CN221111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1433.4U CN221111198U (zh) 2020-11-26 2020-11-26 电动式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1433.4U CN221111198U (zh) 2020-11-26 2020-11-26 电动式工具
CN202022776202.9U CN215920043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壳体单元及设有该壳体单元的电动工具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76202.9U Division CN215920043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壳体单元及设有该壳体单元的电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11198U true CN221111198U (zh) 2024-06-11

Family

ID=8040896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76202.9U Active CN215920043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壳体单元及设有该壳体单元的电动工具
CN202123051433.4U Active CN221111198U (zh) 2020-11-26 2020-11-26 电动式工具
CN202123051407.1U Active CN220575521U (zh) 2020-11-26 2020-11-26 可调节角度的电动式工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76202.9U Active CN215920043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壳体单元及设有该壳体单元的电动工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51407.1U Active CN220575521U (zh) 2020-11-26 2020-11-26 可调节角度的电动式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1592004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5521U (zh) 2024-03-12
CN215920043U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74259B1 (en) Multi-function tool system
CN109382735B (zh) 砂光机
CN103170892B (zh) 打磨机
CN110039420B (zh) 打磨工具、打磨工具的底板组件的拆卸方法及安装方法
GB2419557A (en) Hand held sanding power tool
CN113043133B (zh) 打磨工具
CN219189780U (zh) 曲轴主轴颈加工抛光装置
CN221111198U (zh) 电动式工具
CN214213324U (zh) 一种手持式的电动工具
CN114147595A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电动式工具
CN112496993A (zh) 一种电动工具
GB2417448A (en) Balancing weight system for eccentrically driven tool
CN214213325U (zh) 一种连接机构及设有该连接机构的电动工具
CN214213326U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设有该驱动装置的电动工具
US20230271296A1 (en) Sander
CN114986453B (zh) 双头电动工具
CN103862379B (zh) 偏心旋转摆动类工具
CN211967024U (zh) 一种包装设计用手工打磨装置
CN117325120A (zh) 双头电动工具
CN114986452A (zh) 双头电动工具
CN114871916A (zh) 一种具有快换底板功能的砂光机
CN213164694U (zh) 传动效率高的紧凑型手持式角磨机
CN202062287U (zh) 直流式三角砂磨光机
CN218639511U (zh) 冲击工具及电动工具
CN103862378B (zh) 偏心旋转摆动类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