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74736U - 风机蜗壳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机蜗壳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74736U
CN221074736U CN202322682781.4U CN202322682781U CN221074736U CN 221074736 U CN221074736 U CN 221074736U CN 202322682781 U CN202322682781 U CN 202322682781U CN 221074736 U CN221074736 U CN 221074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er
silencing
fan
volute
volute ton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827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旭
曹端辉
李必平
王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827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74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74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74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风机蜗壳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该风机蜗壳结构包括壳体和连接件。壳体具有扩压段和蜗舌。连接件安装于扩压段以及蜗舌的外表面,并且,连接件与扩压段以及所述蜗舌之间围合形成消音舱。其中,扩压段以及蜗舌均构造有与消音舱连通的第一消音孔。通过在扩压段和蜗壳的外表面设置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与扩压段以及蜗舌之间围合形成消音舱,扩压段和蜗舌上的第一消音孔可以将噪声传递至消音舱,噪声进入消音舱后经过不断地反射与散射,使声波能量在不同的方向分散。由此,实现对噪声的减弱及吸收,从而降低噪声。

Description

风机蜗壳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蜗壳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提高,使新风空调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中。目前的新风空调的新风噪声较大,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风机蜗壳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通过在扩压段和蜗舌构造第一消音孔,所产生的噪声可以通过第一消音孔进入消音舱,实现对噪声的减弱及吸收,从而降低噪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蜗壳结构,包括:
壳体,具有扩压段和蜗舌;
连接件,安装于所述扩压段以及所述蜗舌的外表面,并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扩压段以及所述蜗舌之间围合形成消音舱;
其中,所述扩压段以及所述蜗舌均构造有与所述消音舱连通的第一消音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压段以及所述蜗舌均间隔构造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消音孔,其中,在所述扩压段上,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消音孔的孔径沿所述壳体的出风方向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消音孔中插设有消音部件,其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消音部件之间至少间隔一个所述第一消音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扩压段上,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消音部件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所述蜗舌上,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消音部件之间具有第二间距,其中,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距为4毫米~5毫米,所述第二间距为2毫米~3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音孔的孔径为1毫米~1.5毫米,所述第一消音孔在所述扩压段以及所述蜗舌上的孔隙率均为β1,满足:70%≤β1≤75%。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壳体至所述连接件的方向,所述第一消音孔的孔径渐缩,其中,所述第一消音孔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较小端,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较大端,所述较大端的孔径与所述较小端的孔径的差值为0.3毫米~0.4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安装有筋条,所述筋条自所述蜗舌至所述扩压段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筋条朝向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风轮的一侧为迎风侧,所述迎风侧设置为圆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蜗壳结构还包括降噪接头,所述降噪接头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其中,所述降噪接头包括:
内环板,与所述扩压段连通,所述内环板间隔构造有至少两个第二消音孔;
外环板,间隔套装于所述内环板的外部,所述内环板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中隔板,连接于所述内环板与所述外环板之间,所述消音舱朝向所述降噪接头的一侧形成开口,所述中隔板封闭所述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音孔的孔径为2.5毫米~3毫米,所述第二消音孔在所述内环板上的的孔隙率为β2,满足:30%≤β2≤5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包括:
如前述的风机蜗壳结构,其中,所述壳体形成有与所述扩压段连通的安装槽;
风轮和滤网架,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壳盖,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封闭所述安装槽,其中,所述壳盖构造有卡接件,所述壳体和/或所述连接件构造有卡槽,所述卡接件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进风罩,连接于所述壳盖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前述的风机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机蜗壳结构,通过在扩压段和蜗壳的外表面设置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与扩压段以及蜗舌之间围合形成消音舱,扩压段和蜗舌上的第一消音孔可以将噪声传递至消音舱,噪声进入消音舱后经过不断地反射与散射,使声波能量在不同的方向分散。由此,实现对噪声的减弱及吸收,从而降低噪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机蜗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机蜗壳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部分第一消音孔中装配消音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部分第一消音孔中装配消音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噪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机蜗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机蜗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110-扩压段,120-蜗舌,130-第一消音孔,140-消音部件,150-筋条,160-卡槽,20-连接件,30-消音舱,40-降噪接头,410-内环板,420-外环板,430-中隔板,440-第二消音孔,50-风轮,60-滤网架,70-壳盖,710-卡接件,80-进风罩,910-面板组件,920-中框组件,930-底座组件,940-导风板组件,950-风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具体的,请参阅图1至图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蜗壳结构,该风机蜗壳结构尤其适用于新风空调,用于降低新风空调的新风噪声。该风机蜗壳结构包括壳体10和连接件20。壳体10具有扩压段110和蜗舌120。连接件20安装于扩压段110以及蜗舌120的外表面,并且,连接件20与扩压段110以及所述蜗舌120之间围合形成消音舱30。其中,扩压段110以及蜗舌120均构造有与消音舱30连通的第一消音孔13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扩压段110和蜗壳的外表面设置连接件20,通过连接件20与扩压段110以及蜗舌120之间围合形成消音舱30,扩压段110和蜗舌120上的第一消音孔130可以将噪声传递至消音舱30,噪声进入消音舱30后经过不断地反射与散射,使声波能量在不同的方向分散。由此,实现对噪声的减弱及吸收,从而降低噪声。
可以理解的是,扩压段110位于壳体10的出风口的位置处,用于对气流进行减速并增压。蜗舌120为壳体10出风口处的弯折部分,蜗舌120的位置与扩压段110的位置相对应。
如图1及图2所示,连接件20大致呈“凵”字形,以使连接件20在扩压段110及蜗舌120之间形成大致呈“凹”字形的消音腔。其中,连接件20可以与壳体10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或者,连接件20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紧固件固定等方式安装于壳体10的外表面。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压段110以及蜗舌120均构造有至少两个第一消音孔130,其中,沿壳体10的出风方向,第一消音孔130的孔径逐渐增大。通过布置至少两个第一消音孔130来使噪声能从扩压段110和蜗舌120的多个位置进入消音舱30,进一步降低噪声。根据气流在扩压段110的不同位置处会辐射不同频段的噪声,使位于扩压段110上的至少两个第一消音孔130的孔径沿壳体10的出风方向逐渐增大,从而吸收不同频段的噪声。
其中,扩压段110以及蜗舌120上的至少两个第一消音孔130可以呈阵列分布。即扩压段110以及蜗舌120均沿横向和纵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一消音孔130。以横向为壳体10的出风方向,纵向为垂直于壳体10的出风方向为例。扩压段110上的至少两个第一消音孔130的孔径沿横向逐渐增大,扩压段110上的至少两个消音孔的孔径沿径向为固定值。其中,位于蜗舌120上的至少两个第一消音孔130的孔径也可以沿横向逐渐增大。或者,位于蜗舌120上的至少两个第一消音孔130的孔径沿横向为固定值。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消音孔130中插设有消音部件140。消音部件140可以采用海绵、棉布等,用于阻性降噪,并能对壳体10内部辐射出来的多种全频段噪声进行吸收。
其中,消音部件140的一侧与扩压段110的内表面齐平,消音部件140的另一侧凸出于扩压段110的外表面。进入消音舱30中的噪声一方面可以被消音部件140吸收,另一方面,进入消音舱30中的噪声可以在消音部件140之间折射损耗,从而提升降噪效果。
如图4所示,每相邻的两个消音部件140之间至少间隔一个第一消音孔130。以使壳体10内产生的噪声能够从第一消音孔130进入到消音舱30内部,并通过与消音舱30的舱壁折射、反射以及通过消音部件140对噪声的吸收、折射,来降低壳体10的噪声。
基于消音部件140与第一消音孔130的交错布置,能够使消音舱30形成亥姆霍兹共振腔。噪声通过第一消音孔130进入消音舱30后,基于在第一消音孔130表面的反射、散射以及在消音舱30内各个方向的反射、散射,使声波能量在不同的方向分散,从而起到降噪的效果,以降低出风口处的噪声。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扩压段110上,每相邻的两个消音部件140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蜗舌120上,每相邻的两个消音部件140之间具有第二间距,其中,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由于气流在扩压段110部分会辐射产生低频脱流噪声,因此,将扩压段110上的消音部件140设置较为分散,能更好地吸收低频噪声。由于气流在蜗舌120处的流速较高,辐射的声波能量较高。同时,蜗舌120与风轮50存在最短相对距离,并由于扩压型线收窄,存在高速的流体与风轮50叶片尾迹流掺混,在蜗舌120处会产生高频的啸叫噪声,因此,将蜗舌120上的消音部件140设置较为密集,能更好地吸收高频噪声。
其中,第一间距为4毫米~5毫米,第二间距为2毫米~3毫米。例如,可以将扩压段110上每相邻的两个消音部件140之间的第一间距设置为4毫米或5毫米,或二者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可以将蜗舌120上每相邻的两个消音部件140之间的第二间距设置为2毫米或3毫米,或二者之间的任意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消音孔130的孔径为1毫米~1.5毫米,第一消音孔130在扩压段110以及蜗舌120上的孔隙率均为β1,满足:70%≤β1≤75%。基于蜗舌120处以产生高频噪声,使第一消音孔130的孔径设置较小、孔隙率较大,实现对高频声波能量的消耗。
例如,可以将第一消音孔130的孔径设置为1毫米,将第一消音孔130在扩压段110以及蜗舌120上的孔隙率β1设置为70%。或者,可以将第一消音孔130的孔径设置为1.5毫米,将第一消音孔130在扩压段110以及蜗舌120上的孔隙率β1设置为75%。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壳体10至连接件20的方向,第一消音孔130的孔径渐缩,其中,第一消音孔130靠近连接件20的一端为较小端,远离连接件20的一端为较大端,较大端的孔径与较小端的孔径的差值为0.3毫米~0.4毫米。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消音孔130设置为圆台形,噪声沿第一消音孔130进入消音舱30时,可以在第一消音孔130表面发生反射和散射,从而使声波能量在不同方向分散,弱化声波能量。基于圆台形的第一消音孔130,可以使噪声的能量衰减迅速,提升降噪效果。
例如,可以将第一消音孔130较大端的孔径设置为1.5毫米,将第一消音孔130较小端的孔径设置为1.1毫米。或者,可以将第一消音孔130较大端的孔径设置为1.3毫米,将第一消音孔130较小端的孔径设置为1.0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的内表面安装有筋条150,筋条150自蜗舌120至扩压段110的方向延伸,其中,筋条150朝向安装于壳体10内的风轮50的一侧为迎风侧,迎风侧设置为圆弧面。因风轮50靠近在靠近壳体10内表面的区域做功效率较低,当此处的气流流至扩压段110与扩压段110的高速气流发生掺混作用使,容易造成流场失稳,发生流动分离,从而出现涡流、二次流、回流等问题。由此,会造成风量损失、气动脱流以及产生异常噪声。基于筋条150的设计,能够对该部分气流进行分流和导向。筋条150可以将风轮50底部形成的二次流导至扩压段110,改善气流分离及涡流,从而改善气流状态,减小流动分离,降低旋涡强度。由此,通过改变部分气流的流动方向,降低气流回流的风险,减小因气流回流撞击蜗舌120而产生噪声等问题,从而降低风机蜗壳结构的噪声,达到减噪的目的,同时能够提高风机组件950的性能。
如图6及图7所示,筋条150可以设置为直线型,也可以设置为折弯形。如图7所示,当筋条150为折弯形时,筋条150朝风机蜗壳结构的出风方向弯折,用于将气流引流至扩压段110,以改善气流分离及涡流。
如图5及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蜗壳结构还包括降噪接头40,降噪接头40安装于壳体10的出风口。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壳体10的出风口安装降噪接头40,进一步起到降噪的效果。
其中,降噪接头40包括内环板410、外环板420和中隔板430。内环板410与扩压段110连通,内环板410上间隔构造有至少两个第二消音孔440。外环板420间隔套装与内环板410的外部,并且内环板410与连接件20连接。中隔板430连接于内环板410与外环板420之间,消音舱30朝向降噪接头40的一侧形成开口,中隔板430封闭该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环板420上构造有连接单元,连接单元构造有连接槽。在连接件20上构造有卡接柱。通过将卡接柱卡接于连接槽内,实现外环板420与连接件20之间的连接。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外环板420与连接件20之间还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此时,可以在外环板420和连接件20上分别构造连接孔,通过紧固件穿设于连接孔中,实现外环板420与连接件20之间的连接。
如图1及图5所示,外环板420和内环板410均呈方形。内环板410适配于扩压段110的形状,以使内环板410与扩压段110连通,且不阻碍扩压段110出风。外环板420适配于连接件20的形状,由此,使得位于外环板420与内环板410之间的中隔板430能封闭开口。使得连接件20、壳体10以及中隔板430能围合形成消音舱3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消音孔440的孔径为2.5毫米~3毫米,第二消音孔440在内环板410上的孔隙率为β2,满足:30%≤β2≤50%。
基于降噪接头40处多为脱流噪声及低频噪声,使第二消音孔440的孔径为2.5毫米~3毫米,孔隙率较小,实现对脱流噪声及低频噪声声波能量的消耗及吸收。
例如,可以将第二消音孔440的孔径设置为2.5毫米,将第二消音孔440在内环板410上的孔隙率β2设置为30%。或者,可以将第二消音孔440的孔径设置为3毫米,将第二消音孔440在内环板410上的孔隙率β2设置为5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消音孔440的孔径也可以沿内环板410至外环板420的方向渐缩。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消音孔440设置为圆台形,噪声沿第二消音孔440进入内环板410与外环板420之间时,可以在第二消音孔440表面发生反射和散射,从而使声波能量在不同方向分散,弱化声波能量。基于圆台形的第二消音孔440,可以使噪声的能量衰减迅速,提升降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部分第二消音孔440中也可以插设有消音部件140。消音部件140可以采用海绵、棉布等,用于阻性降噪,并能对多种全频段噪声进行吸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机蜗壳结构,通过孔径呈规律分布的第一消音孔130、第二消音孔440以及消音部件140来弱化、吸收声波能量,以降低出风噪声,提升用户体验,并提升风机组件950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机组件950。如图8所示,该风机组件950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风机蜗壳结构,以及风轮50、滤网架60、壳盖70和进风罩80。其中,壳体10形成有与扩压段110连通的安装槽。风轮50和滤网架60均安装于安装槽内。壳盖70与壳体10连接,用于封闭安装槽,其中,壳盖70构造有卡接件710,壳体10和/或连接件20构造有卡槽160,卡接件710卡接于卡槽160内。进风罩80连接于壳盖70远离壳体10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电机驱动风轮50旋转从而在壳体10内产生气流。滤网架60上安装的过滤网可以起到进风过滤的效果。进风罩80和卡盖可以封闭壳体10的安装槽,以使风轮50处于密封腔体中,确保安全性。
其中,壳体10和/或连接件20通过构造卡槽160与壳盖70的连接件20连接,实现壳盖70与壳体10之间的相互装配。由此,可以取消螺钉等紧固件的使用,不仅能简化安装步骤,还能节约紧固件的使用成本,并美化壳体10的外观。
其中,壳体10在远离壳盖70的一侧还构造有加强筋,用于对壳体10进行架构加强。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950通过在壳体10的扩压段110和蜗壳的外表面设置连接件20,通过连接件20与扩压段110以及蜗舌120之间围合形成消音舱30,扩压段110和蜗舌120上的第一消音孔130可以将噪声传递至消音舱30,噪声进入消音舱30后经过不断地反射与散射,使声波能量在不同的方向分散。由此,实现对噪声的减弱及吸收,从而降低风机组件950的噪声。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风机组件950。该空调器尤其包括新风空调,对应于风机组件950尤其包括新风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通过在风机组件950壳体10的扩压段110和蜗壳的外表面设置连接件20,通过连接件20与扩压段110以及蜗舌120之间围合形成消音舱30,扩压段110和蜗舌120上的第一消音孔130可以将噪声传递至消音舱30,噪声进入消音舱30后经过不断地反射与散射,使声波能量在不同的方向分散。由此,实现对噪声的减弱及吸收,从而降低风机组件950的噪声。
如图9所示,空调器还包括面板组件910、中框组件920、底座组件930、导风板组件940。前述的风机组件950安装于底座组件930。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风机蜗壳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风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扩压段和蜗舌;
连接件,安装于所述扩压段以及所述蜗舌的外表面,并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扩压段以及所述蜗舌之间围合形成消音舱;
其中,所述扩压段以及所述蜗舌均构造有与所述消音舱连通的第一消音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压段以及所述蜗舌均间隔构造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消音孔,其中,在所述扩压段上,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消音孔的孔径沿所述壳体的出风方向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消音孔中插设有消音部件,其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消音部件之间至少间隔一个所述第一消音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扩压段上,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消音部件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所述蜗舌上,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消音部件之间具有第二间距,其中,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为4毫米~5毫米,所述第二间距为2毫米~3毫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孔的孔径为1毫米~1.5毫米,所述第一消音孔在所述扩压段以及所述蜗舌上的孔隙率均为β1,满足:70%≤β1≤7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至所述连接件的方向,所述第一消音孔的孔径渐缩,其中,所述第一消音孔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较小端,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较大端,所述较大端的孔径与所述较小端的孔径的差值为0.3毫米~0.4毫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安装有筋条,所述筋条自所述蜗舌至所述扩压段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筋条朝向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风轮的一侧为迎风侧,所述迎风侧设置为圆弧面。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蜗壳结构还包括降噪接头,所述降噪接头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其中,所述降噪接头包括:
内环板,与所述扩压段连通,所述内环板间隔构造有至少两个第二消音孔;
外环板,间隔套装于所述内环板的外部,所述内环板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中隔板,连接于所述内环板与所述外环板之间,所述消音舱朝向所述降噪接头的一侧形成开口,所述中隔板封闭所述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音孔的孔径为2.5毫米~3毫米,所述第二消音孔在所述内环板上的孔隙率为β2,满足:30%≤β2≤50%。
11.一种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蜗壳结构,其中,所述壳体形成有与所述扩压段连通的安装槽;
风轮和滤网架,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壳盖,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封闭所述安装槽,其中,所述壳盖构造有卡接件,所述壳体和/或所述连接件构造有卡槽,所述卡接件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进风罩,连接于所述壳盖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机组件。
CN202322682781.4U 2023-09-28 2023-09-28 风机蜗壳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Active CN221074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82781.4U CN221074736U (zh) 2023-09-28 2023-09-28 风机蜗壳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82781.4U CN221074736U (zh) 2023-09-28 2023-09-28 风机蜗壳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74736U true CN221074736U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56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82781.4U Active CN221074736U (zh) 2023-09-28 2023-09-28 风机蜗壳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74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65234U (zh) 风机安装支架、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110211560B (zh) 共振吸声结构及空调风机组件
CN221074736U (zh) 风机蜗壳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JP5135967B2 (ja) 遠心送風機
CN110822506B (zh) 用于吸油烟机的蜗壳、风机和吸油烟机
CN108386889B (zh) 吸油烟机
CN115853804A (zh) 蜗壳组件、风机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
CN216742049U (zh) 风机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107314472B (zh) 中隔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JP2009079568A (ja) 遠心送風機
CN215256975U (zh) 一种降噪蜗舌、蜗壳、风机及烟机
CN213480566U (zh) 一种底壳降噪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20871115U (zh) 一种降噪结构、新风模块以及新风空调
CN210373774U (zh) 贯流风轮和空调室内机
CN108413464B (zh) 吸油烟机
CN110822505B (zh) 吸油烟机
CN220061906U (zh) 降噪件、进风模块和空调器
CN219062069U (zh) 蜗壳组件、风机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
CN217423635U (zh) 燃气热水器及其壳体组件
CN220707688U (zh) 出风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354840U (zh) 蜗壳、离心风机及新风空调
CN220539888U (zh) 风机及吸油烟机
CN220287765U (zh) 整流降噪壳体和燃气热水器
CN212618746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295056U (zh) 降噪组件及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