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58183U - 电源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58183U
CN221058183U CN202322522660.3U CN202322522660U CN221058183U CN 221058183 U CN221058183 U CN 221058183U CN 202322522660 U CN202322522660 U CN 202322522660U CN 221058183 U CN221058183 U CN 221058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inverter
box body
output
alternating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226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保仓
赵慧
刘念祥
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engyuan New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engyuan New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engyuan New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engyuan New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226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58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58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58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源变换器,包括:盒体、直流部和交流部;直流部和交流部均位于盒体内部;直流部包括第一整流桥和LLC移相全桥电路;第一整流桥的输入端适用于与交流电源电连接,第一整流桥的输出端与LLC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LLC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出端适用于与直流用电负载电连接;交流部包括第二整流桥和逆变器,第二整流桥的输入端适用于与交流电源电连接,第二整流桥的输出端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逆变器的输出端适用于与交流用电负载电连接。相比较现有的电源变换器,只能提供直流供电,本申请能够同时为用电设施提供直流和交流供电。

Description

电源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变换器。
背景技术
一些大型用电设施,例如车辆、无人机等,其内部的用电负载既包括需要交流供电的电子元件,也包括需要直流供电的电子元件。但是现有的电源变换器,也叫电源管理器,只能进行直流供电,无法满足用电设施的用电需求,例如专利文件CN202651878U。
因此,如何使电源变换器同时为用电设施提供直流和交流供电,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电源变换器同时为用电设施提供直流和交流供电,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变换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电源变换器,包括:
盒体、直流部和交流部;
所述直流部和所述交流部均位于所述盒体内部;
所述直流部包括第一整流桥和LLC移相全桥电路;所述第一整流桥的输入端适用于与交流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所述LLC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LLC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出端适用于与直流用电负载电连接;
所述交流部包括第二整流桥和逆变器,所述第二整流桥的输入端适用于与交流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适用于与交流用电负载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流部和所述交流部均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直流部的检测单元与所述LLC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交流部的检测单元输入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适用于与用电设施的CAN总线电连接以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流传感器,所述直流部的电流传感器输入端与所述LLC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交流部的电流传感器输入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压采集板,所述直流部的电压采集板输入端与所述LLC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交流部的电压采集板输入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流部还包括第一主控板和第一驱动板;
所述第一主控板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板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板的输出端与所述LLC移相全桥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流部还包括电容;
所述第二整流桥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流部还包括第二主控板和第二驱动板;
所述第二主控板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板与所述逆变器的控制端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盒体的内部设有隔离板,所述直流部和所述交流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隔离板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盒体还设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靠近所述直流部、所述交流部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装置为排风扇,所述盒体侧壁开设有散热孔和安装孔,所述排风扇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于所述盒体,所述排风扇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盒体内部和外侧。
本申请通过设置直流部为用电设施提供直流供电;通过设置交流部为用电设施提供交流供电。直流部中,第一整流桥将交流电源,例如三相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车用、无人机用直流负载所需电压通常较低,设置LLC移相全桥电路进行移相全桥降压,并输出至直流用电负载为其供电。交流部中,通过设置第二直流桥对交流电源供电进行整流,再经逆变器重新转变为交流电,从而对交流电源的供电进行调压调频以满***流用电负载的需求。相比较现有的电源变换器,只能提供直流供电,本申请能够同时为用电设施提供直流和交流供电。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源变换器的***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源变换器的侧视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源变换器的正视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源变换器的仰视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直流部的原理示意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交流部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源变换器的***图;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源变换器的侧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源变换器的正视图;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源变换器的仰视图;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直流部的原理示意图;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交流部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电源变换器包括盒体、直流部和交流部;直流部和交流部均位于盒体内部;直流部包括第一整流桥210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LLC移相全桥电路220,第一整流桥210的输入端适用于与交流电源电连接,第一整流桥210的输出端与LLC移相全桥电路220的输入端电连接,LLC移相全桥电路220的输出端适用于与直流用电负载电连接;交流部包括第二整流桥310和逆变器320,第二整流桥310的输入端适用于与交流电源电连接,第二整流桥310的输出端与逆变器320的输入端电连接,逆变器320的输出端适用于与交流用电负载电连接。
本申请通过设置直流部为用电设施提供直流供电;通过设置交流部为用电设施提供交流供电。直流部中,第一整流桥210将交流电源,例如三相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车用、无人机用直流负载所需电压通常较低,设置LLC移相全桥电路220进行移相全桥降压,并输出至直流用电负载为其供电。交流部中,通过设置第二直流桥对交流电源供电进行整流,再经逆变器320重新转变为交流电,从而对交流电源的供电进行调压调频以满***流用电负载的需求。相比较现有的电源变换器,只能提供直流供电,本申请能够同时为用电设施提供直流和交流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隔离板130;盒体包括上箱体110和下箱体120,上箱体110和下箱体120均设有一端开口的内部腔体,上箱体110和下箱体120相匹配,盒体、上箱体110和下箱体120均整体呈长方体,上箱体110的开口端与下箱体120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隔离板130与上箱体110的开口端、下箱体120的开口端相匹配。安装人员将交流部安装于下箱体120的内部腔体,然后将隔离板130放置在交流部上方,将直流部安装于隔离板130上,然后将上箱体110的开口端朝向隔离板130和下箱体120的开口端设置,将上箱体110与下箱体120连接,此时完成了一次安装。
进一步地,隔离板130与下箱体120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直流部固定于上箱体110的内侧壁,交流部固定于下箱体120的内侧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箱体110的开口端扣设在下箱体120的开口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直流部和交流部均还包括检测单元,直流部的检测单元与LLC移相全桥电路220的输出端电连接,交流部的检测单元输入端与逆变器320的输出端电连接,检测单元的输出端适用于与用电设施的CAN总线电连接以进行通信。
本申请通过设置直流部为用电设施提供直流供电;通过设置交流部为用电设施提供交流供电。通过在直流部和交流部的输出端口处设置检测单元来检测电源变换器的供电状态。检测单元,例如电流传感器、电压采集板、漏电检测器,与用电设施的CAN总线电连接以进行通信,检测结果由用电设施的通讯模块显示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因此可以判断电源变换器的供电状态,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排查用电故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直流部还包括电容230,第一整流桥210的输出端与直流部的电容230输入端电连接,直流部的电容230的输出端与LLC移相全桥电路220的输入端电连接,本申请通过在直流部设置电容230,为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滤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直流部还包括第一母排260,交流部还包括第二母排390,LLC移相全桥电路220的输出端与第一母排260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母排260的输出端适用于与直流用电负载电连接;逆变器320的输出端与第二母排390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母排390的输出端适用于与交流用电负载电连接。直流部的检测单元与第一母排260电连接,交流部的检测单元输入端与第二母排390电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检测单元,检测单元检测母排处的供电状态,传输至用电设施的CAN线以供工作人员查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检测单元包括电流传感器,直流部的电流传感器240输入端与LLC移相全桥电路220的输出端电连接,交流部的电流传感器330输入端与逆变器320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适用于与用电设施的CAN总线电连接以进行通信。通过设置电流传感器检测直流、交流供电的具体电流值,便于电源变换器的工作状态监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交流部的检测单元包括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不需要外接电源,节能环保。本申请通过设置电流互感器检测交流供电的具体电流值,便于电源变换器的工作状态监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检测单元包括电压采集板,直流部的电压采集板250输入端与LLC移相全桥电路220的输出端电连接,交流部的电压采集板340输入端与逆变器320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压采集板的输出端适用于与用电设施的CAN总线电连接以进行通信。通过设置电压采集板检测直流、交流供电的具体电压值,便于电源变换器的工作状态监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直流部还包括第一主控板270和第一驱动板280;第一主控板270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板280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驱动板280的输出端与LLC移相全桥电路220的控制端电连接。主控板下发控制调整指令,驱动板转换为驱动信号,LLC移相全桥电路220根据驱动信号调整输出的电流电压,本申请通过设置主控板和驱动板,能够根据现场情况具体调整输出电压、功率以适应交流用电负载的用电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交流部还包括电容350;电容350通过螺栓固定于盒体内侧壁,电容350为直流支撑电容,第二整流桥310的输出端与电容350的输入端电连接,电容350的输出端与逆变器320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电容350对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滤波,便于之后的逆变处理。进一步地,交流部还包括滤波电感,电容的输出端通过滤波电感与逆变器320的输入端电连接,电容及滤波电感共同进行滤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交流部还包括IGBT,IGBT是一种用在逆变器320中的功率器件,第二驱动板380的IGBT配合逆变器320完成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的功能。电容350的输出端与IGBT的输入端电连接,IGBT的输出端与逆变器320电连接,即电容350通过IGBT与逆变器320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交流部还包括第二主控板370和第二驱动板380;第二主控板370通过第二驱动板380与逆变器320的控制端电连接。主控板下发控制调整指令,驱动板转换为驱动信号,逆变器320根据驱动信号调整输出的电流电压,本申请通过设置主控板和驱动板,能够根据现场情况具体调整输出电压以适应交流用电负载的用电需求。
进一步地,第二主控板370设有DSP芯片,第二驱动板380设有IGBT,IGBT是一种用在逆变器320中的功率器件,第二驱动板380的IGBT配合逆变器320完成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的功能。交流部还包括电容350、电感360、第二母排390和检测单元,电容350的输出端与IGBT的输入端电连接,IGBT的输出端与逆变器320电连接,即电容350通过第二驱动板380的IGBT与逆变器320电连接。逆变器320的输出端与电感360的输入端电连接,电感360的输出端与第二母排390电连接。第二驱动板380输出电压经过电感360后经过第二主控板370稳压控制输出电压380VAC功率12KW的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二母排390电连接,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主控板370的DSP芯片电连接,DSP芯片的输出端与用电设施的CAN总线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主控板270和第二主控板370均设有开关指示灯,开关指示灯均位于盒体外侧壁。本申请通过设置开关指示灯显示主控板是否正在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主控板270与LLC移相全桥电路220采用双绞线进行电连接;第二主控板370与逆变器320采用双绞线进行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主控板270包括检测处理电路、控制电路、DSP芯片。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对应的检测处理电路电连接,检测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DSP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DSP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电路和直流用电负载电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板280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主控板370和第一主控板270以此类推。
进一步地,检测处理电路为两个以上,检测处理电路包括电压信号处理电路、电流信号处理电路、母线电压处理电路、温度信号处理电路和调试接口处理电路等,两个以上的检测处理电路之间设有屏蔽板进行隔离。第一主控板270与检测处理电路之间采用隔离电源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主控板270的DSP芯片与用电设施的CAN总线通过航空插接件进行电连接,用于接收LLC移相全桥电路220的输出信号,并对LLC移相全桥电路220的信号进行处理,输出电压28VDC功率8KW的电压,实现三相交流电到低压直流电的转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LLC移相全桥电路220主要用于电压转换,DSP处理器和模拟负载供电。LLC包括四个电源电子开关、这些开关在隔离变压器上形成一个全桥,而二极管整流器或MOSFET开关用于次级侧上的同步整流,可使得所有开关器件随着ZVS进行切换,通过根据负载情况来改变针对初级侧开关的死区时间,可在整个负载范围内在全桥的一个桥臂上实现用于开关的ZVS,而在全桥的另一个针对开关实现零电压或低电压或者谷值切换。这种拓扑架构需要在次级侧上进行信号整流、对于具有低压输出电压或者高输出电流额定值的***,执行同步整流而不执行二极管整流,避免了二极管整流所带来的损耗、在次级侧上用不同的切换机制来执行电流双同步整流,实现在变化的负载条件下的最佳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逆变器320包括逆变桥、逻辑控制和滤波电路。第二整流桥310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逆变桥的输入端连接,逆变桥的输出端适用于与交流用电负载电连接;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驱动板380的输出端电连接,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逆变桥的控制端电连接。进一步地,逆变桥包括两路四个MOSFET管,第二主控板370的DSP芯片通过第二驱动板380与逆变桥的两路四个MOSFET管电连接,对MOSFET管进行开关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盒体整体呈长方体结构,盒体设有一端开口的内部腔体,盒体的开口端设有上盖,上盖与盒体开口端相匹配,上盖与盒体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盖与盒体的开口端可旋转连接。进一步地,上盖与盒体铰链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盒体的内部设有隔离板130,直流部和交流部分别设置在隔离板130的两侧,直流部与交流部靠近盒体的相对两端设置。通过设置隔离板130将盒体内部进行分区,直流部与交流部分区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定位进行排查维修。进一步地,隔离板130为屏蔽板,能够屏蔽电磁干扰,减少直流部与交流部的相互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板280和第二驱动板380表面涂抹有硅脂,可以用来加强驱动板的散热能力。第一驱动板280和第二驱动板380通过螺栓安装于盒体内侧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隔离板130与盒体的内部腔体相匹配,隔离板130与盒体的开口端平行设置,将交流部安装于盒体内部背离开口的一端,然后将隔离板130可拆卸连接在盒体的内侧壁,将直流部安装于盒体朝向开口的一端。此时,直流部和交流部分别位于隔离板130的上下两侧。工作人员拆下上盖,检查直流部,取下隔离板130再检修交流部。本申请的盒体内部采用上下箱体120独立布局、能够同时输出两路不同电压不同功率的电路、且工作时互不干扰。进一步地,隔离板130通过螺栓与盒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温度传感器的连接位置做具体限定,只要位于箱体内部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整流桥210和LLC移相全桥电路220相邻设置,直流部的温度传感器靠近第一整流桥210和LLC移相全桥电路220设置。交流部的温度传感器靠近逆变器320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盒体还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靠近直流部、交流部设置。本申请的电子部件较多、易产热,过热会缩短电子部件的使用寿命,也会造成不必要的供电故障,通过设置散热装置为电子部件进行散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散热装置为排风扇150;盒体侧壁开设有散热孔140和安装孔,排风扇150通过安装孔安装于盒体,排风扇150的两侧分别朝向盒体内部和外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直流部和交流部分别设置在盒体的相对两端,如图1、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图1所示同一实施例的仰视图,排风扇150为两个,盒体的相对两侧面均开设有安装孔,两个排风扇150分别固定于盒体的相对两端,两个排风扇150分别靠近直流部和交流部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排风扇150包括风扇主体;风扇主体包括连接部和旋转部;连接部为框型结构,连接部通过安装孔固定于盒体;旋转部包括基座、电机、旋转轴、两个以上绕旋转轴圆周分布的风扇叶片。风扇叶片与旋转轴连接,旋转轴与基座可旋转连接,基座与连接部固定连接。电机驱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带动风扇叶片旋转,加快盒体内部的空气流通,进行散热。盒体内热空气通过散热孔140流通到盒体外部,进行换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排风扇150还包括保护罩,保护罩通过安装孔与盒体连接,保护罩贯穿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排风口,保护罩覆盖风扇主体朝向盒体外侧的一侧面设置,旋转部的风扇叶片在保护罩内可旋转。本申请通过设置保护罩,保证操作安全性,也能防止异物卡入风扇叶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盒体的侧壁设有散热部,散热部贯穿设置有两个以上长条形散热孔140,两个以上的长条形散热孔140的体长方向一致,安装孔位于散热部的中部,盒体内热空气通过散热孔140与盒体外侧进行交换,排风扇150转动促进散热孔140附近的空气快速流通。
进一步地,散热部位于盒体背离开口的一侧壁,散热孔140沿其体长方向延伸至盒体的相邻两侧壁。电子器件多安装于盒体底部,在盒体底部形成对流,促进通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盒体整体呈长方体,盒体外侧壁设有四个支架,四个支架分别固定于盒体长方体结构相对设置的四条棱处。支架整体呈直角三角形,支架的直角靠近盒体长方体结构的顶点设置。本申请通过设置支架,提供盒体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交流部的第二整流桥310和第二主控板370相邻设置,减少用线长度,线路清晰,便于维修;第二整流桥310和第二主控板370之间设有屏蔽板,防止电磁相互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枕木;直流部和交流部的各部件之间均可选择设置枕木,使盒体内部结构紧凑,不滑动错位,有一定的减震效果,对各部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盒体内部部件均是对应通过航空插座与外部元件电连接,例如第一整流桥210的输入端、第二整流桥310的输入端、LLC移相全桥电路220的输出端、逆变器320的输出端、第一主控板270的DSP芯片输出端和第二主控板370的DSP芯片输出端均对应连接有特定的航空插座,航空插座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航空插座位于盒体同一外侧壁,航空插座为标准件,价廉易得,连接快速、易于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盒体外侧壁设有航空连接插头160,航空连接插头160为两个以上,盒体同一侧设有总线航空连接插头、直流部的三相交流输入电路航空连接插头、28V直流输出电路航空连接插头、交流部的三相交流输入航空连接插头、交流部的三相交流输出航空插头、220V输出电路航空连接插头和28V输入电路航空插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航空插座与盒体外侧壁连接,航空插座与盒体外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密封部,密封部为防水胶圈,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直流部和交流部;
所述直流部和所述交流部均位于所述盒体内部;
所述直流部包括第一整流桥和LLC移相全桥电路;所述第一整流桥的输入端适用于与交流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所述LLC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LLC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出端适用于与直流用电负载电连接;
所述交流部包括第二整流桥和逆变器,所述第二整流桥的输入端适用于与交流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适用于与交流用电负载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部和所述交流部均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直流部的检测单元与所述LLC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交流部的检测单元输入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适用于与用电设施的CAN总线电连接以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流传感器,所述直流部的电流传感器输入端与所述LLC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交流部的电流传感器输入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电压采集板,所述直流部的电压采集板输入端与所述LLC移相全桥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交流部的电压采集板输入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部还包括第一主控板和第一驱动板;
所述第一主控板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板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板的输出端与所述LLC移相全桥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部还包括电容;
所述第二整流桥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部还包括第二主控板和第二驱动板;
所述第二主控板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板与所述逆变器的控制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部设有隔离板,所述直流部和所述交流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隔离板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还设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靠近所述直流部、所述交流部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为排风扇,所述盒体侧壁开设有散热孔和安装孔,所述排风扇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于所述盒体,所述排风扇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盒体内部和外侧。
CN202322522660.3U 2023-09-15 2023-09-15 电源变换器 Active CN221058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22660.3U CN221058183U (zh) 2023-09-15 2023-09-15 电源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22660.3U CN221058183U (zh) 2023-09-15 2023-09-15 电源变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58183U true CN221058183U (zh) 2024-05-31

Family

ID=91200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22660.3U Active CN221058183U (zh) 2023-09-15 2023-09-15 电源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58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52225B2 (en) Modular vehicle power system
TW201318550A (zh) 一種大功率高壓變頻器功率單元
EP4066345A1 (en) A device for bi-directional power conversion and charging for use with electric vehicles
CN107453462A (zh) 一种高可靠大功率直流充电机
CN107017692A (zh)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机
CN110476346B (zh)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轮换开关策略
CN101071162A (zh) 一种变流器的试验电路
CN207339303U (zh) 大功率直流充电机
US20220118867A1 (en) Charging pile
BR112018002013B1 (pt) Inversor para conversão de uma tensão contínua em uma tensão alternada
US10256730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221058183U (zh) 电源变换器
CN110829200A (zh) 一种内燃机车用高压电气柜
CN212566202U (zh) 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216122233U (zh) 辅助充电箱
EP3988380A1 (en) Charging pile
CN220022637U (zh) 电源变换器
JP2006087212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1287507U (zh) 应用于石油钻机的新型驱动***
CN210579315U (zh) 一种具有超欠压保护功能的电磁加热器电源
RU44768U1 (ru) Станци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гружными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ями
CN210093115U (zh) 一种整流桥架构及变频器
CN219288064U (zh) 电机控制设备
CN210927461U (zh) 一种具有层叠母排的h桥高压变频器功率单元
US20230139257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