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23876U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23876U
CN221023876U CN202322817910.6U CN202322817910U CN221023876U CN 221023876 U CN221023876 U CN 221023876U CN 202322817910 U CN202322817910 U CN 202322817910U CN 221023876 U CN221023876 U CN 221023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member
vehicle
fastening
damper housing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179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本稔
射场茂
金子贯志
石锅善郎
谷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179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23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23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23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具有高刚性。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减震器壳体以及上构件。减震器壳体包括:上构件紧固面部,用于紧固固定上构件;壁部,从上构件紧固面部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部向车辆的下方侧延伸;以及第一凸缘部,从壁部朝向上构件的下表面而往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上构件包括:第二凸缘部,朝向上构件紧固面部而往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以及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用于紧固固定减震器壳体。减震器壳体的第一凸缘部从车高方向的下方被紧固固定于上构件的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的下表面上,且上构件的第二凸缘部从车高方向的上方被紧固固定于减震器壳体的上构件紧固面部的上表面上。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供对于也考虑了交通参与人中老年人或儿童等处于弱势立场的人的可持续输送***的存取的努力正在活跃化。为了实现所述目的,通过与提高车体刚性有关的开发而致力于更进一步改善交通的安全性或便利性的研究开发。
以往,作为车身结构,已知作为减震器壳体的左右一对悬吊塔透过横梁彼此连接的车身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透过使用横梁作为抗压强度构件,横梁抑制左右一对悬吊塔的车宽方向以及车高方向的变形,特别是能够抑制车宽方向的向内的倾斜,如此,能够提高悬吊塔在车宽方向上的刚性,能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挡泥板和悬吊塔之间的连接还有改进的空间,特别是当挡泥板和悬吊塔在单独的工序中制造并且在垂直方向上紧固和连接时,不仅需要抑制车宽方向上的向内倾斜,也还需要抑制车宽方向上的向外倾斜。因此,在为了改善交通的安全性或便利性而提高车体刚性的研究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减震器壳体的刚性是尚待解决的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2017-190101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具有高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减震器壳体,支撑来自悬吊减震器的载荷输入;以及上构件,设置在所述减震器壳体的车宽方向外侧,且沿着车长方向延伸。所述减震器壳体包括:上构件紧固面部,用于紧固固定所述上构件;壁部,从所述上构件紧固面部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部向车辆的下方侧延伸;以及第一凸缘部,从所述壁部朝向所述上构件的下表面而往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所述上构件包括:第二凸缘部,朝向所述上构件紧固面部而往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以及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用于紧固固定减震器壳体。所述减震器壳体的所述第一凸缘部从车高方向的下方被紧固固定于所述上构件的所述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的下表面上,且所述上构件的所述第二凸缘部从车高方向的上方被紧固固定于所述减震器壳体的所述上构件紧固面部的上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构件与所述减震器壳体分别为左右一对的结构,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仪表板上部构件。所述仪表板上部构件连接左右一对的所述上构件,且包括:仪表板上部本体,仪表板上部本体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仪表板上部本体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与左右一对的所述上构件的后侧部连接;以及横梁,突出于仪表板上部本体的下方并连接左右一对的所述减震器壳体,且所述仪表板上部本体和所述横梁形成闭合截面。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中,通过减震器壳体与上构件以夹在车宽内侧的上表面与车宽外侧的下表面之间的方式紧固固定,不仅能够抑制车宽方向上的向内倾斜,也能够抑制车宽方向上的向外倾斜。并且,减震器壳体与上构件分别由在车高方向上通过紧固件被紧固固定在彼此抵接的表面上,具有装拆方便的特性,且能通过强度和粗糙路面的载荷耐久性而防止车辆前部的悬挂***发生倾斜。连接减震器壳体与上构件的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作为支架被设置在容易将剪切力传递到减震器以及车辆前部结构的下构件等具有高刚性的构件的位置,如此,载荷可以顺利传递到具有高刚性的构件的位置,进而可提高车辆前部结构的刚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与图2B分别是图1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上构件与减震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车辆前部结构的上构件与减震器壳体在连接处附近的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车辆前部结构在剖线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3C是图3A的车辆前部结构在剖线B-B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前部结构
100:车辆前部结构
110:减震器壳体
111:上构件紧固面部
112:壁部
113:第一凸缘部
120:上构件
121:第二凸缘部
122: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
130:仪表板上部构件
131:仪表板上部本体
132:横梁
BT:紧固件
S111:上构件紧固面部的上表面
S122: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的下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与图2B分别是图1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上构件与减震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车辆前部结构的上构件与减震器壳体在连接处附近的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车辆前部结构在剖线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3C是图3A的车辆前部结构在剖线B-B处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方便起见,如图所示定义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按照该定义说明各部分的构成。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分别相当于车长方向、车宽方向以及车高方向。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前部结构100指的是配置在车辆前方的发动机罩内的减震器***附近的结构。以下将以图1至图3C说明车辆前部结构100的具体结构。
请参考图1至图3C,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前部结构100包括减震器壳体110、上构件120以及仪表板上部构件130。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构件120与减震器壳体110分别为左右一对的结构。减震器壳体110支撑来自悬吊减震器(未示出)的载荷输入,其中减震器壳体110与悬吊减震器为车辆的悬挂***的一部分。上构件120设置在减震器壳体110的车宽方向外侧,且沿着车长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上构件120例如为挡泥板的一部分。此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仪表板上部构件130连接左右一对的上构件120,且仪表板上部构件130包括仪表板上部本体131以及横梁132。进一步而言,如图1所示,仪表板上部本体131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仪表板上部本体13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与左右一对的上构件120的后侧部连接。另一方面,横梁132突出于仪表板上部本体131的下方并连接左右一对的减震器壳体110。
更具体而言,如图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器壳体110包括上构件紧固面部111、壁部112以及第一凸缘部113,其中上构件紧固面部111用于紧固固定上构件120。并且,壁部112从上构件紧固面部111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部向车辆的下方侧延伸,第一凸缘部113则从壁部112朝向上构件120的下表面而往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构件120包括第二凸缘部121以及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122,其中第二凸缘部121朝向上构件紧固面部111而往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122则用于紧固固定减震器壳体110。
进一步而言,如图3A与图3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器壳体110的第一凸缘部113从车高方向的下方被紧固固定于上构件120的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122的下表面S122上,且上构件120的第二凸缘部121从车高方向的上方被紧固固定于减震器壳体110的上构件紧固面部111的上表面S111上。举例而言,减震器壳体110与上构件120被紧固固定的方式可以通过例如为螺栓的紧固件BT固定。如此,通过减震器壳体110与上构件120以夹在车宽内侧的上构件紧固面部111的上表面S111与车宽外侧的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122的下表面S122之间的方式紧固固定,不仅能够抑制减震器壳体110在车宽方向上的向内倾斜,也能够抑制其在车宽方向上的向外倾斜。并且,减震器壳体110与上构件120分别由在车高方向上通过紧固件BT被紧固固定在彼此抵接的表面上,具有装拆方便的特性,且能通过强度和粗糙路面的载荷耐久性的设计而防止车辆前部的悬挂***发生倾斜。此外,连接减震器壳体110与上构件120的第一凸缘部113与第二凸缘部121作为支架被设置在容易将剪切力传递到减震器以及车辆前部结构100的下构件等具有高刚性的构件的位置,如此,载荷可以顺利传递到具有高刚性的构件的位置,进而可提高车辆前部结构100的刚性。
另一方面,如图3A与图3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仪表板上部本体131和横梁132形成闭合截面。举例而言,仪表板上部本体131可与横梁132进行焊接来形成闭合截面。如此,通过仪表板上部本体131和横梁132形成闭合截面的配置,能够增加仪表板上部构件130的刚性,进一步抑制车辆的悬挂***中例如减震器壳体110与悬吊减震器等构件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倾斜。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中,通过减震器壳体与上构件以夹在车宽内侧的上表面与车宽外侧的下表面之间的方式紧固固定,不仅能够抑制减震器壳体在车宽方向上的向内倾斜,也能够抑制其在车宽方向上的向外倾斜。并且,减震器壳体与上构件分别由在车高方向上通过紧固件被紧固固定在彼此抵接的表面上,具有装拆方便的特性,且能通过强度和粗糙路面的载荷耐久性而防止车辆前部的悬挂***发生倾斜。连接减震器壳体与上构件的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作为支架被设置在容易将剪切力传递到减震器以及车辆前部结构的下构件等具有高刚性的构件的位置,如此,载荷可以顺利传递到具有高刚性的构件的位置,进而可提高车辆前部结构的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震器壳体,支撑来自悬吊减震器的载荷输入;以及
上构件,设置在所述减震器壳体的车宽方向外侧,且沿着车长方向延伸,
所述减震器壳体包括:
上构件紧固面部,用于紧固固定所述上构件;
壁部,从所述上构件紧固面部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部向车辆的下方侧延伸;以及
第一凸缘部,从所述壁部朝向所述上构件的下表面而往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
所述上构件包括:
第二凸缘部,朝向所述上构件紧固面部而往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以及
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用于紧固固定减震器壳体,
其中所述减震器壳体的所述第一凸缘部从车高方向的下方被紧固固定于所述上构件的所述减震器壳体紧固面部的下表面上,且
所述上构件的所述第二凸缘部从车高方向的上方被紧固固定于所述减震器壳体的所述上构件紧固面部的上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构件与所述减震器壳体分别为左右一对的结构,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仪表板上部构件,所述仪表板上部构件连接左右一对的所述上构件,且包括:
仪表板上部本体,所述仪表板上部本体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仪表板上部本体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与左右一对的所述上构件的后侧部连接;以及
横梁,突出于所述仪表板上部本体的下方并连接左右一对的所述减震器壳体,且
所述仪表板上部本体和所述横梁形成闭合截面。
CN202322817910.6U 2023-10-20 2023-10-20 车辆前部结构 Active CN221023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17910.6U CN221023876U (zh) 2023-10-20 2023-10-20 车辆前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17910.6U CN221023876U (zh) 2023-10-20 2023-10-20 车辆前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23876U true CN221023876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73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17910.6U Active CN221023876U (zh) 2023-10-20 2023-10-20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23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50401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CN221023876U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H0627442U (ja) ストラットタワー
JP2002029342A (ja) 車両のリヤバンパ構造
JP4245702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3460311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11167096U (zh) 一种前副车架和车辆
JP2009280106A (ja) 車両用フレーム構造
JP2002331959A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H0585407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218400711U (zh) 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7396655U (zh) 车辆的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842722U (zh) 驾驶室总成和车辆
CN220640007U (zh) 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
JPS6285769A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S61249873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14179924B (zh) 驾驶室地板总成、驾驶室总成和车辆
CN218662067U (zh) 机舱纵梁与a柱连接结构和车辆
CN116176700B (zh) 车架和客车
CN219668350U (zh) 车体后部构造
US20240208587A1 (en) Vehicle rear component
CN219154587U (zh) 车辆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19687446U (zh) 一种纵横梁前段内板总成
CN220374632U (zh) 一种车身前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7227694U (zh) 车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