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1544U - 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1544U
CN220911544U CN202322667807.8U CN202322667807U CN220911544U CN 220911544 U CN220911544 U CN 220911544U CN 202322667807 U CN202322667807 U CN 202322667807U CN 220911544 U CN220911544 U CN 220911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ir
solar
electric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78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爱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ke 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ke 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ke 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ke 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678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15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1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15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及其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所述房屋包括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风道***、蓄热装置、空气供暖监测控制***、小型风力发电机、光伏板、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本实用新型将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集成于可移动房屋上,通过建筑本体撬装或拼装、集热部件构件化、蓄热装置设施化、蓄热材料模块化铺装并可就地取材,较大程度降低建造成本、现场施工成本和运输成本,同时可实现太阳能与风能的高效利用,有效解决无传统能源供应地区的房屋建造需求和用能需求,且避免了热水供暖的防冻、防过热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及其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需要建造一些特殊用途的房屋,如山地、林区、牧场、戈壁、公路沿线等偏远区域的人员巡查暂住用房、管线阀室或仪器设备等所处环境防冻用房,在这些使用场景中由于房屋受限于现场建设条件、材料运输条件、建造成本和使用年限等因素,不适合采用传统的砖或混凝土等重质房屋建造方式。在房屋用能方面,由于市政电力、燃气等传统能源难以供应,供暖及照明等刚需用能仅能依靠太阳能和风能就地获取。
在现有的供暖技术中,采用电热直接转换供暖可满足房屋的供暖需求,但若仅采用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供暖,由于其电能转换效率偏低,为满足房屋供暖需求,需要安装容量较大的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设施,投资大、性价比低。虽然搭配空气源热泵可一定程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但也会显著增加成本,同时还需考虑热泵低温时制热能力差、偏远地区维修困难等因素。
由于太阳能集热效率更高,采用太阳能光热供暖的能源利用效率要显著高于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供暖,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和性价比。在太阳能光热供暖中,太阳能空气供暖相比于太阳能热水供暖有诸多优势,如太阳能空气供暖不存在冬季防冻和夏季防过热的问题,空气供暖流道防腐蚀和承压要求低,热空气直接用于供暖无需二次换热影响供暖效率,同时相对较高的空气温度也有利于满足末端蓄热和快速响应供暖温度要求。因此,可移动式供暖集成房屋采用太阳能空气供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现有的技术中尚未考虑一些的问题,导致还没有适用于上述应用场景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也没有优化的控制策略支撑多能互补***的运行,具体表现在:
第一,虽然目前市场上已有撬装式或组装式的钢结构移动集成房屋,也有移动集成房屋的相关专利,但房屋的集成主要体现在钢结构、围护结构、内部装修方面,没有将可再生能源利用集成化,尤其现状还没有将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和风能三种可就地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综合集成于移动房屋中。“一种移动房屋太阳能集成供暖装置(CN 217079128U)”虽在集成房屋上应用了太阳能集热板组及太阳能蓄电板组,但仅为在外墙壁通过合页转动连接的附加设置,没有实现建筑一体化。且该技术没有考虑供暖***的蓄热储能及优化控制策略,全日供暖的热舒适性不高。
第二,太阳能空气供暖在传统建筑中有一定的应用案例,但在太阳能空气集热作为可移动式集成房屋的建筑构件方面尚无报道。“一种装配式太阳能空气集热构件结合末端热量调节装置的供暖***(CN 217816966 U)”、“基于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建筑供热采暖***(CN 101788161 B)”、“太阳能集成房屋(CN 101705751 B)”、“一种高性能相变蓄热轻质墙体太阳能空气供暖体系(CN 104674979 B)”均是针对传统建筑应用,未考虑在可移动式集成房屋应用的特殊性。相比于单独设置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方式,采用可移动式集成房屋的围护结构建筑构件进行太阳能集热,可以降低房屋成本和安装建设成本,是必要的。
第三,太阳能供暖中蓄热部件是重要组成,“基于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建筑供热采暖***(CN 101788161 B)”、“太阳能卵石蓄热采暖***(CN 101701732 B)”、“一种太阳能辅热式卵石床蓄热装置(CN 205316443 U)”采用土建建造地下卵石床的形式,建造成本和占用空加大,其不可移动性也不适合可移动式集成房屋应用。同时,现有技术还没有将风机、风道控制部件和蓄热材料集成为一体并作为建筑功能性设施的案例,太阳能炕(CN101706128 B)”虽然考虑了使用卵石蓄热体作为炕的情形,但显然不是应用于太阳能集热热空气蓄热的情况,且重质结构土建结构依然不具有便捷运输和方便安装的特点。
第四,现有技术没有考虑在可移动式集成房屋上综合应用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和风能,没有考虑在保证供暖效果的前提下,实现能源转换效率的最大化,提升***经济性。实现风光互补电力与太阳能空气集热供暖及室内照明用电之间的良好匹配、过余电力的充分利用、空气供暖在满足室温要求的情况下具有高的太阳能集热和蓄放热水平均需要在优化各部件功能和配置方式的基础上,考虑良好的控制调节方法。
第五,在管理维护方面,考虑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的现场条件,多能互补***还应具备技术控制简单,需维护部件少,用户操作方便等简单实用的特点。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及供能控制方法,针对技术应用中的上述问题,完成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所述集成房屋包括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所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配有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风道***、蓄热装置、空气供暖监测控制***、风光互补电力***,其中,
所述蓄热装置设置于房屋的室内地面上,蓄热装置结构由前至后依次为部件仓、蓄热静压腔、蓄热仓、释热静压腔、部件仓,所述蓄热静压腔、释热静压腔空气入口处均设有百叶,所述蓄热仓内布置有蓄热材料和电加热元件,所述蓄热静压腔、释热静压腔分别与所述蓄热仓之间通过金属透风网分隔,所述部件仓内容纳电动三通、释热风机,所述蓄热装置六个壁面均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
所述空气供暖监测控制***包括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集热构件出风口温度监测元件、室内空气温度监测元件、蓄热装置出风温度监测元件、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室内送风电动阀、室内回风电动阀、蓄热电动三通、释热电动三通,所述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采集监测各温度监测元件值,控制各电动三通、电动阀和风机的开关动作,所述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挂墙安装,集热构件出风口温度监测元件设置于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出风管道上,室内空气温度监测元件设置于室内空间人员经常活动并远离室内送风口的区域,蓄热装置出风温度监测元件设置于释热静压腔出风管道上,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设置于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进风总管上,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设置于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出风总管上,室内送风电动阀设置于室内送风口风管上,室内回风电动阀设置于室内回风口风管上,蓄热电动三通和释热电动三通分别设置于蓄热装置前端和后端的部件仓内;
所述风道***包括集热风机箱、释热风机、室内回风口、室内送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风道,其中,所述集热风机箱上游连通所述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出风管道,下游分别连接所述室内送风口所在管道和蓄热电动三通所在管道,用于提供太阳能集热运行时热空气流动动力;所述释热风机设置于所述蓄热装置的部件仓内,上游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所在管道和释热静压腔出风管道,下游连接释热静压腔进风管道,用于提供所述蓄热装置释热运行时热空气流动动力;所述室内回风口位于房屋室内顶部,并通过风道与室内回风电动阀连通;所述室内送风口位于房屋室内贴近地面处,并通过风道与室内送风电动阀连通;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于室外并通过穿墙风管与设置于室内的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连接;
所述风光互补电力***包括光伏板、小型风力发电机、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所述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立柱安装于可移动式集成房屋的本体上,所述光伏板安装于可移动式集成房屋的平屋面和所述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立柱上,所述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设置于可移动式集成房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中,所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的外墙、地面和平屋面为带有保温层的轻质构造围护结构,所述外墙上设有节能门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中,所述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包括玻璃盖板、吸热芯体、空气流道、保温层、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玻璃盖板位于最外层,与室外接触,所述吸热芯***于所述玻璃盖板下方,吸收透射过玻璃盖板的太阳辐射光,所述空气流道位于管状的吸热芯体内腔或板状吸热芯体的背面空腔,用于与所述吸热芯体换热,所述保温层位于背部并通过背板与室内接触,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的上端和下端,在保温层上开设通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中,所述吸热芯体带有选择性吸收涂层,吸热芯体结构可采用板状或管状形式,所述空气流道采用强化空气与吸热芯体换热的措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中,所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的平屋面建造时预留有安装光伏支架的基础构件,所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立柱建造时预留有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基础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中,所述集热风机箱为高压低噪离心风机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中,所述蓄热仓内蓄热材料根据安装地点资源情况,可采用卵石、砖、混凝土砌块或相变蓄热模块,蓄热材料的布置应保证其与流动空气良好接触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中,所述蓄热装置的顶面设有顶盖,为可拆卸密封结构,用于所述蓄热装置顶部承重和保持蓄热装置内部气密性,顶盖两端预留有电动三通风道探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中,蓄热装置的蓄热电动三通、释热电动三通、释热风机集成在部件仓内,除蓄热材料铺装和顶盖安装现场施工外,蓄热装置的其余部分直接设置于可移动式集成房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中,所述蓄热仓内的电加热元件用于加热蓄热仓内空气,间接对蓄热材料蓄热,所述百叶、静压腔及金属透风网可保证蓄热仓横截面上的空气流动均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中,所述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包含控制器、逆变器和蓄电池组,用于控制、存储和输出光伏板和小型风力发电机所发电能,其中,所述控制器上游分别接入光伏板和小型风力发电机,所述控制器下游分别连接所述蓄电池组和所述逆变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蓄电池组双向连接控制蓄电池组的蓄电、放电,控制器与逆变器单向连接,控制电源向下游用电负载供电。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优点:
1、将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和风电综合集成到可移动房屋中,满足可移动式集成房屋的供暖和照明用能需求,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保证房屋热环境与光照,避免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将太阳能空气集热部件做成可移动式集成房屋的围护结构,降低了成本和现场施工量;
3、可移动式集成房屋采用整体撬装或现场拼装的形式,可实现工厂化预制,较大程度降低了现场施工安装的工程量;
4、可移动式集成房屋建造时还预留有方便光伏和小型风力发电机安装的基础构件,进一步降低了现场安装工程量;
5、将蓄热装置设计成把风机、风道控制部件和蓄热材料集成为一体,并用作人员休息床体的建筑功能设施,既实现了蓄热装置可工厂预制、便捷运输和现场轻便安装,又解决了占用建筑空间的问题;
6、蓄热装置中的蓄热仓可适用于多种蓄热材料,蓄热材料形式既可就地取材利用卵石,也可采用砖、混凝土砌块或相变蓄热模块,适用性强,蓄热材料可现场铺装,安装方便;蓄热装置蓄热和放热采用逆向流动,蓄放热效率高;
7、可移动式集成房屋采用太阳能集热热风供暖的方式,能源转换效率较高,供热响应快,无冻结、泄漏、过热防护等风险,可实现无人值守供暖;
8、空气供暖***可实现太阳能集热供暖、太阳能集热蓄热、蓄热装置供暖和非供暖季通风降温四种模式,控制简单,需维护部件少,用户操作方便。
9、风光互补电力不仅可与太阳能空气集热供暖及室内照明用电之间的良好匹配,还可通过为蓄热装置内的电加热元件通电蓄热实现盈余电力的充分利用,提高供暖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的结构图;
图2是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的能源供应***原理图;
图3是蓄热装置结构图;
图4是风道***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2:外墙,3:地面,4:平屋面,5:外门,6:外窗,
7:蓄热装置,71:蓄热仓,72:电加热元件,73:蓄热进口百叶,74:蓄热静压腔,75:金属透风网,76:释热进口百叶,77:释热静压腔,78:部件仓,79:顶盖,
8:光伏板,9:小型风力发电机,10: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11:集热风机箱,12:释热风机,13:室内回风口,14:室内送风口,15:室外进风口,16:室外排风口,
17: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171:集热构件出风口温度监测元件,172:室内空气温度监测元件,173:蓄热装置出风温度监测元件,174: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175: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176:室内送风电动阀,177:室内回风电动阀;178:蓄热电动三通,179:释热电动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申请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包括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风道***、蓄热装置、空气供暖监测控制***、风光互补电力***。
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由钢结构框架作为支撑,由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1、三面外墙2、地面3、平屋面4、外门5和外窗6围合而成。所述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1由玻璃盖板、吸热芯体、空气流道、保温层和进出风口组成。三面外墙2、地面3、平屋面4均为带有保温层的轻质构造围护结构,所述外墙2上设有节能外门5和节能外窗。所述平屋面4上预留有安装光伏支架的基础构件,用于安装光伏板8,集成房屋的立柱建造时预留有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9的基础构件,小型风力发电机9的立柱上也安装有光伏板8。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可采用整体撬装或各围护结构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形式,现场拼装时对接缝处须采用填充密封措施。所述蓄热装置7和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10设置于可移动式集成房屋内地面上。
如图2所示,所述风道***包括集热风机箱11、释热风机12、室内回风口13、室内送风口14、室外进风口15、室外排风口16和风道,其中,所述集热风机箱11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1和所述蓄热装置7连通,所述释热风机12设置于所述蓄热装置7的部件仓78内。
如图2所示,所述空气供暖监测控制***包括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17、集热构件出风口温度监测元件171、室内空气温度监测元件172、蓄热装置出风温度监测元件173、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174、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175、室内送风电动阀176、室内回风电动阀177、蓄热电动三通178、释热电动三通179,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17采集监测各温度监测元件值,控制各电动三通、电动阀和风机的开关动作,控制节点包括集热风机箱11、释热风机12、室外进风电动开关M1、集热构件室内进风电动开关M2、室外排风电动开关M3、集热构件供暖电动开关M4、室内回风电动开关M5、室内送风电动开关M6、释热出风电动开关M7、释热进风电动开关M8、蓄热出风电动开关M9、蓄热进风电动开关M10。
如图2所示,所述风光互补电力***包括光伏板8、小型风力发电机9、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10,所述小型风力发电机9的立柱安装于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上,所述光伏板8安装于可移动式集成房屋平屋面4和小型风力发电机9的立柱上,所述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10设置于可移动式集成房屋内,包含控制器、逆变器和蓄电池组,用于对所述光伏板8和所述小型风力发电机9所发电能的控制、存储和输出,所述风光互补电力***的负载包括供暖***、照明和蓄热装置内的电加热元件72。
如图3所示,所述蓄热装置7包括蓄热仓71、电加热元件72、蓄热进口百叶73、蓄热静压腔74、金属透风网75、释热进口百叶76、释热静压腔77、部件仓78、顶盖79组成,蓄热装置六个壁面均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
如图3所示,所述蓄热仓71内布置有蓄热材料,蓄热材料根据安装地点资源情况,可采用卵石、砖、混凝土砌块或相变蓄热模块,蓄热材料的铺装应保证其与流动空气良好接触换热。所述电加热元件72布置于所述蓄热仓71内,用于加热蓄热仓内空气间接对蓄热材料蓄热。所述蓄热进口百叶73和所述释热进口百叶76分别布置于所述蓄热静压腔74、所述释热静压腔77的空气入口处,所述蓄热静压腔74、所述释热静压腔77与蓄热仓71之间为金属透风网75分隔。所述部件仓78内集成蓄热电动三通178、释热电动三通179和释热风机12。所述顶盖79设置于蓄热装置7的顶面,为可拆卸密封结构,用于蓄热装置7顶部承重和保持蓄热装置内部气密性,顶盖79两端预留有电动三通风道探出口。蓄热装置7可用作人员休息的床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中,所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可采用整体撬装或各围护结构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形式,现场拼装时对接缝处须采用填充密封措施。
本申请的空气供暖***控制方法可以实现的四种不同功能。
(一)太阳能集热供暖功能:供暖季时,首先在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17设定不同时段的室内空气温度,由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17监测的集热构件出风口温度监测元件171值高于室内空气温度监测元件172值且室内空气温度监测元件172值低于设定值时,开启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174的M2、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175的M4、集热风机箱11、室内送风电动阀176的M6、室内回风电动阀177的M5,关闭蓄热电动三通178的M9和M10、释热电动三通179的M7和M8、释热风机12。室内空气经所述室内回风口13、室内回风电动阀177、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174、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1、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175、集热风机箱11、室内送风电动阀176、室内送风口14送入室内供暖。
(二)太阳能集热蓄热功能:供暖季时,首先在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17设定不同时段的室内空气温度,由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17监测的集热构件出风口温度监测元件171值高于蓄热装置出风温度监测元件173值且室内空气温度监测元件172值达到设定值时,开启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174的M2、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175的M4、集热风机箱11、释热电动三通179的M7、蓄热电动三通178的M10,关闭室内送风电动阀176的M6、室内回风电动阀177的M5、蓄热电动三通178的M9、释热电动三通179的M8、释热风机12。空气经所述蓄热装置7、释热电动三通179、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174、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1、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175、集热风机箱11、蓄热电动三通178送入蓄热装置7蓄热。
(三)蓄热装置供暖功能:供暖季时,首先在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17设定不同时段的室内空气温度,由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17监测的集热构件出风口温度监测元件171值低于室内空气温度监测元件172值且室内空气温度监测元件172值低于设定值时,开启室内送风电动阀176的M6、室内回风电动阀177的M5、蓄热电动三通178的M9、释热电动三通179的M8、释热风机12,关闭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174的M2、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175的M4、集热风机箱11、蓄热电动三通178的M10、释热电动三通179的M7。空气经所述室内回风口13、室内回风电动阀177、释热电动三通179、释热风机12、蓄热装置7、蓄热电动三通178、室内送风电动阀176、室内送风口14送入室内供暖。
(四)非供暖季通风降温功能:非供暖季,设定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为非供暖模式,由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17输出信号开启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174的M1、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175的M3,关闭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174的M2、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175的M4,室外空气经所述室外进风口15、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174、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1、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175、室外排风口16自然流动排出室外,进行通风降温。
本申请的风光互补电力***控制方法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供暖季,所述光伏板8和所述小型风力发电机9产生的电力,由所述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10进行控制,当光伏板8和小型风力发电机9的发电功率大于供暖***和照明的负载功率时,所发电能满足供暖***和照明用电需求后,剩余电能存储至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10的蓄电池组中,蓄电池组充满后剩余电能用于蓄热装置7中电加热元件72通电蓄热。当光伏板8和小型风力发电机9的发电功率小于供暖***和照明的负载功率时,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10的蓄电池组释放电能满足供暖***和照明用电需求。
非供暖季,光伏板8和小型风力发电机9产生的电力用于照明外,可通过预留电源接接口满足其他用电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房屋包括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所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配有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风道***、蓄热装置、空气供暖监测控制***、风光互补电力***,其中,
所述蓄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的室内地面上,所述蓄热装置结构由前至后依次为部件仓、蓄热静压腔、蓄热仓、释热静压腔、部件仓,所述蓄热静压腔、释热静压腔的空气入口处均设有百叶,所述蓄热仓内布置有蓄热材料和电加热元件,所述蓄热静压腔、释热静压腔分别与所述蓄热仓之间通过金属透风网分隔,所述部件仓内设有电动三通、释热风机;
所述空气供暖监测控制***包括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集热构件出风口温度监测元件、室内空气温度监测元件、蓄热装置出风温度监测元件、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室内送风电动阀、室内回风电动阀、蓄热电动三通、释热电动三通,所述空气供暖监测控制装置采集监测各温度监测元件,控制各电动三通、电动阀和风机的开关动作,所述集热构件出风口温度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的出风管道上,所述室内空气温度监测元件设置于室内,所述蓄热装置出风温度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释热静压腔的出风管道上,集热构件进风电动三通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的进风总管上,所述集热构件出风电动三通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的出风总管上,所述室内送风电动阀设置于所述室内送风口的风管上,所述室内回风电动阀设置于所述室内回风口的风管上,所述蓄热电动三通和所述释热电动三通分别设置于所述蓄热装置前端和后端的部件仓内;
所述风道***包括集热风机箱、释热风机、室内回风口、室内送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风道,其中,所述集热风机箱上游连通所述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出风管道,下游分别连接所述室内送风口所在管道和所述蓄热电动三通所在管道;所述释热风机设置于所述蓄热装置的部件仓内,上游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所在管道和所述释热静压腔的出风管道,下游连接所述释热静压腔进风管道;所述室内回风口位于所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的室内顶部,并通过风道与所述室内回风电动阀连通;所述室内送风口位于房屋室内贴近地面处,并通过风道与室内送风电动阀连通;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于室外,并通过穿墙风管与设置于室内的所述集热建筑构件进风电动三通连接;
所述风光互补电力***包括光伏板、风力发电机、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其中,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立柱安装于所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的本体上,所述光伏板安装于所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的平屋面和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立柱上,所述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集成房屋本体的外墙、地面和平屋面为带有保温层的轻质构造围护结构,所述外墙上设有节能门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包括玻璃盖板、吸热芯体、空气流道、保温层、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玻璃盖板位于最外层,与室外接触,所述吸热芯***于所述玻璃盖板下方,所述空气流道位于所述吸热芯体内,所述保温层位于背部并通过背板与室内接触,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构件的上端和下端,在保温层上开设通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芯体带有选择性吸收涂层,所述吸热芯体结构可为板状或管状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的顶面设有顶盖,为可拆卸密封结构,用于所述蓄热装置顶部承重和保持蓄热装置内部气密性,顶盖两端预留有电动三通风道探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光互补控制及蓄电装置包含控制器、逆变器和蓄电池组,其中,所述控制器上游分别接入光伏板和小型风力发电机,所述控制器下游分别连接所述蓄电池组和所述逆变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蓄电池组双向连接控制蓄电池组的蓄电、放电,控制器与逆变器单向连接,控制电源向下游用电负载供电。
CN202322667807.8U 2023-10-06 2023-10-06 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 Active CN220911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7807.8U CN220911544U (zh) 2023-10-06 2023-10-06 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7807.8U CN220911544U (zh) 2023-10-06 2023-10-06 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1544U true CN220911544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20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7807.8U Active CN220911544U (zh) 2023-10-06 2023-10-06 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15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i et al. Experiences on solar heating and cooling in China
US20060124276A1 (en) Solar energy system
CN102589078A (zh) 通风***及其操作方法
CN101705751B (zh) 太阳能集成房屋
CN102589071B (zh) 超导热传递冷暖装置
CN103835447B (zh)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热气流发电通风与供热***
CN102913978B (zh)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综合利用***
WO2009030110A1 (fr) Type de système de thermorégulation active sans production de mouvement et son procédé
CN203742098U (zh) 一种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热气流发电通风与供热***
CN2537782Y (zh) 环保节能民用住宅楼
CN114543233A (zh) 一种光伏/光热耦合驱动建筑烟囱通风强化***及方法
CN102561547A (zh) 光伏相变蓄热节能墙体***
CN109737486B (zh) 一种集热蓄热墙和空气水集热器的组合供暖***
CN101192743A (zh) 节能型变电站
CN220911544U (zh) 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
CN102061778B (zh) 一种生态屋及其施工方法
CN201045540Y (zh) 太阳能综合利用站
CN202281302U (zh) 自控热风式太阳能地板蓄热***
CN117267787A (zh) 一种可移动式多能互补独立供暖集成房屋及供能控制方法
TW200419117A (en) Solar energy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08430624U (zh) 一种建筑构造***
CN109680816B (zh) 一种控温空气层阻断式绝热超低能耗外墙构造
Peng et al. Novel integrated design strategies for net-zero-energy solar buildings (NZESBS) in Nanjing, China
CN202577652U (zh) 光伏相变蓄热节能墙体***
CN113338475A (zh) 具有动态隔热保温功能的呼吸式光伏相变复合墙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